学术论文百科

软件工程在软件开发相关论文中的应用现状

发布时间:2024-07-08 16:05:28

软件工程在软件开发相关论文中的应用现状

软件工程是一门研究用工程化方法构建和维护有效的、实用的和高质量的软件的学科。它涉及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软件开发工具、系统平台、标准、设计模式等方面。在现代社会中,软件应用于多个方面。典型的软件有电子邮件、嵌入式系统、人机界面、办公套件、操作系统、编译器、数据库、游戏等。同时,各个行业几乎都有计算机软件的应用,如工业、农业、银行、航空、政府部门等。这些应用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生活效率 。软件工程是研究和应用如何以系统性的、规范化的、可定量的过程化方法去开发和维护软件,以及如何把经过时间考验而证明正确的管理技术和当前能够得到的最好的技术方法结合起来

软件开发工具是用于辅助软件生命周期过程的基于计算机的工具。通常可以设计并实现工具来支持特定的软件工程方法,减少手工方式管理的负担。软件开发工具根据在不同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中起到的作用可以分为:软件建模工具,用于描述系统的需求,辅助设计。软件实施工具,用于程序设计,编码和编译,包括程序语言开发环境和集成开发环境。前者主要提供程序语言的预编译,编译,链接的工具,后者包括代码编辑器在内的编辑器,代码生成器,运行环境和调试器。模拟运行平台,用于模拟系统的实际运行环境。软件测试工具,用于对系统,子系统,模块或单元进行测试的工具。软件开发支撑工具,主要是软件配置管理工具。对于免费软件开发工具而言,有以下七种盈利模式: 多种产品线 技术服务型 应用服务托管(ASP) 软硬件一体化 附属品 品牌战略,服务至上 市场策略软件开发工具包括免费和付费两种模式,该报告统计的产品均为付费软件开发工具。全球软件开发工具主要企业有Microsoft、Jetbrains、Perforce、Atlassian、Adobe等,全球前五大企业占有大约45%的市场份额。目前,北美地区是最主要的市场,占有市场份额超过50%,其次是欧洲地区,该地区占有的市场份额超过20%本文研究全球及中国市场软件开发工具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侧重分析全球及中国市场的主要企业,同时对比北美、欧洲、日本、中国、东南亚、印度等地区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2020年全球软件开发工具市场规模达到了249亿元,预计2027年将达到64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5%。《2021-2027全球与中国软件开发工具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本文重点分析在全球及中国有重要角色的企业,分析这些企业软件开发工具产品的市场规模、市场份额、市场定位、产品类型以及发展规划等。

一、“软件技术”发展历史  第一是软件技术发展早期(20世纪50和60年代);第二是结构化程序和对象技术发展时期(70和80年代);第三是从90年代到现在,软件工程技术发展新时期。  1、软件技术发展早期  在计算机发展早期,应用领域较窄,主要是科学与工程计算,处理对象是数值数据。1956年在JBackus领导下为IBM机器研制出第一个实用高级语言Fortran及其翻译程序。此后,相继又有多种高级语言问世,从而使设计和编制程序的功效大为提高。这个时期计算机软件的巨大成就之一,就是在当时的水平上成功地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方面从Fortran及Algol60开始设计出了具有高级数据结构和控制结构的高级程序语言,另一方面又发明了将高级语言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程序的自动转换技术,即编译技术。然而,随着计算机应用领域的逐步扩大,除了科学计算继续发展以外,出现了大量的数据处理和非数值计算问题。为了充分利用系统资源,出现了操作系统;为了适应大量数据处理问题的需要,开始出现数据库及其管理系统。软件规模与复杂性迅速增大。当程序复杂性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后,软件研制周期难以控制,正确性难以保证,可靠性问题相当突出。为此,人们提出用结构化程序设计和软件工程方法来克服这一危机。软件技术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2、结构化程序和对象技术发展时期  从70年代初开始,大型软件系统的出现给软件开发带来了新问题。大型软件系统的研制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可是研制出来的产品却是可靠性差、错误多、维护和修改也很困难。一个大型操作系统有时需要几千人年的工作量,而所获得的系统又常常会隐藏着几百甚至几千个错误。程序可靠性很难保证,程序设计工具的严重缺乏也使软件开发陷入困境。  结构程序设计的讨论导致产生了由Pascal到Ada这一系列的结构化语言。这些语言具有较为清晰的控制结构,与原来常见的高级程序语言相比有一定的改进,但在数据类型抽象方面仍显不足。面向对象技术的兴起是这一时期软件技术发展的主要标志。“面向对象”这一名词在80年代初由Smalltalk语言的设计者开始提出,而后逐渐流行起来。  面向对象的程序结构将数据及其上作用的操作一起封装,组成抽象数据或者叫做对象。具有相同结构属性和操作的一组对象构成对象类。对象系统就是由一组相关的对象类组成,能够以更加自然的方式模拟外部世界现实系统的结构和行为。对象的两大基本特征是信息封装和继承。通过信息封装,在对象数据的外围好像构筑了一堵“围墙”,外部只能通过围墙的“窗口”去观察和操作围墙内的数据,这就保证了在复杂的环境条件下对象数据操作的安全性和一致性。通过对象继承可实现对象类代码的可重用性和可扩充性。可重用性使能处理父、子类之间具有相似结构的对象共同部分,避免代码一遍又一遍的重复。可扩充性使能处理对象类在不同情况下的多样性,在原有代码的基础上进行扩充和具体化,以求适应不同的需要。  传统的面向过程的软件系统以过程为中心。过程是一种系统功能的实现,而面向对象的软件系统是以数据为中心。与系统功能相比,数据结构是软件系统中相对稳定的部分。对象类及其属性和服务的定义在时间上保持相对稳定,还能提供一定的扩充能力,这是十分重要的事情,这样就可大为节省软件生命周期内系统开发和维护的开销。就像建筑物的地基对于建筑物的寿命十分重要一样,信息系统以数据对象为基础构筑,其系统稳定性就会十分牢固。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软件的蓬勃发展更来源于当时两大技术进步的推动力:一是微机工作站的普及应用,另一是高速网络的出现。其导致的直接结果是:一个大规模的应用软件,可以由分布在网络上不同站点机的软件协同工作去完成。由于软件本身的特殊性和多样性,在大规模软件开发时,人们几乎总是面临困难处境。软件工程面临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而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3、软件工程技术发展新时期  自从软件工程名词诞生,历经三十余年的研究和开发,人们深刻认识到,软件开发必须按照工程化的原理和方法来组织和实施。软件工程技术在软件开发方法和软件开发工具方面,在软件工程发展的早期,特别是20世纪70、80年代软件蓬勃发展时期,已经取得了非常重要的进步。软件工程作为一个学科方向,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随着大规模网络应用软件的出现所带来的新问题,使得软件工程中,在如何协调合理预算、控制开发进度和保证软件质量等方面,软件人员面临更加困难的境地。  进入20世纪90年代,Internet和WWW技术的蓬勃发展使软件工程进入一个新的技术发展时期。以软件组件复用为代表,基于组件的软件工程技术正在使软件开发方式发生巨大改变。早年软件危机中提出的严重问题,有望从此开始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途径。在这个时期软件工程技术发展代表性标志在三个方面,即:  ①基于组件的软件工程和开发方法成为主流。组件是自包含的,具有相对独立的功能特性和具体实现,并为应用提供预定义好的服务接口。组件化软件工程是通过使用可复用组件来开发、运行和维护软件系统的方法、技术和过程。  ②软件过程管理进入软件工程的核心进程和操作规范。软件工程管理应以软件过程管理为中心去实施,贯穿于软件开发过程的始终。在软件过程管理得到保证的前提下,软件开发进度和产品质量也就随之得到保证。  ③网络应用软件规模愈来愈大,复杂性愈来愈高,使得软件体系结构从两层向三层或者多层结构转移,使应用的基础架构和业务逻辑相分离。应用的基础架构由提供各种中间件系统服务组合而成的软件平台来支持,软件平台化成为软件工程技术发展的新趋势。软件平台为各种应用软件提供一体化的开放平台,既可保证应用软件所要求基础系统架构的可靠性、可伸缩性和安全性的要求;又可使应用软件开发人员和用户只要集中关注应用软件的具体业务逻辑实现,而不必关注其底层的技术细节。当应用需求发生变化时,只要变更软件平台之上的业务逻辑和相应的组件实施就行了。  以上这些标志象征软件工程技术已经发展上升到一个新阶段。这个阶段尚远未结束。软件技术发展日新月异,Internet的进步促使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更使软件技术发展呈五彩缤纷局面。软件工程技术的发展也永无止境。  二、“软件技术”发展中的问题  (一) 人才结构失衡。随着总量供不应求这一矛盾的缓和,我国软件人才结构不尽合理的问题进一步凸现,成为我国软件人才体系的突出特点,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高端软件人才缺乏。从经济规律来看,一种工业化时代的产业结构,要求是一个金字塔型的人才梯队,软件业需要的不仅仅需要从事基础开发的程序设计员作为智力基础,更需要塔尖的高级人才。目前高级软件人才仍是中国软件企业最紧缺的软件人才类型,在这种背景下,中国软件人才的“金字塔”形的合理结构并未实现。我国软件技术人员约有19万人左右,此外,还有30万人在从事计算机应用、科研与教育工作。但是,我国软件技术人员中70%是从事程序开发、技术支持和服务的人员,软件产业发展所急需的系统分析师、架构设计师、高级工程师、项目经理和技术工人的数量非常匮乏,无法满足软件产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2、复合型软件人才缺乏。高素质的复合型软件人才正逐渐成为软件人才中的新宠。复合型软件人才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既精通软件又精通硬件的基础理论和设计技能的人才;另一种是既精通软件基础理论和设计技能,同时又精通其他专业业务和应用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这类人才是软件领域与其他应用领域交叉的复合型人才。目前我国软件产业正处于产业化的进程中,产业化的一个要求就是资本的介入,在一个产业链中,资本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这就需要我国培养出大批软件类资本运作人才,为软件企业的发展赢得资金。而产业链的下游是产品的销售环节,又需要大批渠道及销售、公关、宣传人才以及软件售后技术支持人才。另外,由于我国的软件产业主要是发展采取外包模式,这就要求既懂得软件知识,又能娴熟地运用外语的复合型人才。  (二)自主知识产权的主流软件产品较少,产品多为低端产品。我国的软件产品,主要集中在产业链的低端、辅助型和外挂式的产品阶段;在核心技术上有创新、自主设计的“重量级”软件产品还比较缺乏;许多基础性、关键性软件还处于空白状态。中国的软件产业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发展,到今天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国内很少有企业能够达到承揽国际项目所需的严格的内部流程及质量控制。虽然有众多优秀的软件工程师,但多数外包企业尚未建立起正确的流程,也未能培养出准确掌握这些流程的开发人员。在中国软件市场,国外品牌的产品仍然占据高端系统软件、数据库软件的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占据中间件、行业应用软件、ERP软件的大部分市场份额;国内品牌产品则在ERP和财务管理软件、防杀毒软件、中文信息处理软件及部分行业应用领域占据优势。  (三)核心技术缺乏,创新能力不足。我国大部分软件生产企业在较低层面上进行着大量重复性的工作,是一种小作坊式的生产,这种生产方式为了眼前的生存,根本无力开展软件技术创新,再加上盗版泛滥成灾,企业缺乏技术创新的动力,很多企业几乎没有研发投入。软件产业中发展较快的产品领域主要是游戏、财务及商务管理、教育领域,而技术含量较高的大型数据库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及发展较为缓慢。软件企业创新能力不足,软件产品的生命周期很短、产品更新升级频繁、换代速度很快,软件产品高利润、高回报的主要源泉,应该来自于持续不断的创新。而目前中国软件企业的创新能力不足,特别是对软件产业链上游产品的原始创新力不足。  三、“软件技术”发展中问题的解决办法及措施  1、改进教育模式培养人才,面向市场吸引人才。调查发现,教育体制的落后导致了软件专业毕业生缺乏实际编程能力,无法适应企业的实际需要。而软件企业自身又不愿提供相应的培训,这样一来编程人员的数量几乎是处在一种“净减”状态。所以,我们要从教育抓起,多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不断加强学生的实际编程能力。同时,也应该提供专业的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水平,有助于满足企业各层次的人才需求。由于我国的软件外包发展模式,在人才培训方面,要积极扩大国内软件高级人才与国际软件市场的联系和交流,扩大面向出口的专业化二次培训规模,重在加强项目经理和程序员的外语能力和过程管理能力,为软件出口提供更广泛的人才基础。要将引进面向国际市场的人才作为我国引进人才的重点领域,使我国成为软件国际化人才的高地。在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发展的工作中,重点吸引一批优秀的项目经理、系统分析师和软件工程师。  2、不断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与核心技术。软件产业必须强调自主知识技术,强调知识产权,这是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信息安全和综合国力。要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应该在软件研究与开发上加大投入,注重跟踪和模仿,独立从事软件自主核心技术的研发,逐步在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关键应用软件方面形成完整、系统的自主版权软件产品。同时加快核心软件技术和产品制度创新及产业化。集中支持核心技术软件,基础软件工具和嵌入式软件的开发和自主的软件创新信息产业化。  3、推行软件园建设。作为加快发展软件技术、有效推进软件产业发展而兴起的软件园,在研发与引进软件新技术、创新开发软件新产品、加速软件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典型的示范与带动作用。软件园区集中提供了理想的软件研发场地、良好的成果孵化环境、相当规模的软件流通市场、完善的人才培训场所、便利的交通与生活设施、良好的休闲娱乐场所,能充分发挥软件园区的群体优势和规模效应。  总之,软件是信息产业的灵魂。我们应该加强人才培养,提高自主研发能力,不断掌握核心技术,继续做大软件产业规模,使我国立足于世界信息强国之列。

软件工程在软件开发相关论文中的应用实例

这也能叫专家?建议撤职。

概念 需求的定义包括从用户角度(系统的外部行为),以及从开发者角度(一些内部特性)来阐述需求 关键的问题是一定要编写需求文档我曾经目睹过一个项目中途更换了所有的开发者,客户被迫与新的需求分析者坐到一起系统的分析人员说:"我们想与你谈谈你的需求"客户的第一反应便是:"我已经将我的要求都告诉你们前任了,现在我要的就是给我编一个系统" 百事通 而实际上,UGGs,需求并未编写成文档,因此新的分析人员不得不从头做起所以如果只有一堆邮件、会谈记录或一些零碎的未整理的对话,你就确信你已明白用户的需求,那完全是自欺欺人 需求的另外一种定义认为需求是"用户所需要的并能触发一个程序或系统开发工作的说明"有些需求分析专家拓展了这个概念:"从系统外部能发现系统所具有的满足于用户的特点、功能及属性等"这些定义强调的是产品是什么样的,而并非产品是怎样设计、构造的而下面的定义则从用户需要进一步转移到了系统特性: 需求是指明必须实现什么的规格说明它描述了系统的行为、特性或属性,是在开发过程中对系统的约束 从上面这些不同形式的定义不难发现:并没有一个清晰、毫无二义性的"需求"术语存在,真正的"需求"实际上在人们的脑海中,这个人们主要是指客户,但一般情况下,用户并不能描述自己的需要,只就需要系统分析人员根据用户的自己语言的描述整理出相关的需要再进一步和客户核对系统分析员和客户需要确保所有项目风险承担者在描述需求的那些名词的理解上务必达成共识 任何文档形式的需求(例如如下将要描述的需求规格说明书)仅是一个模型,一种描述 需求分析的任务 开发软件系统最为困难的部分就是准确说明开发什么最为困难的概念性工作便是编写出详细技术需求,这包括所有面向用户、面向机器和其它软件系统的接口同时这也是一旦做错,将最终会给系统带来极大损害的部分,并且以后再对它进行修改也极为困难 目前,国内产品的庞杂,一家企业可能有几个系统并立运行,它们之间接口是系统开发人员最头痛的问题 对于商业最终用户应用程序,企业信息系统和软件作为一个大系统的一部分的产品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对于我们开发人员来说,并没有编写出客户认可的需求文档,我们如何知道项目于何时结束?而如果我们不知道什么对客户来说是重要的,那我们又如何能使客户感到满意呢? 然而,即便并非出于商业目的的软件需求也是必须的例如库、组件和工具这些供开发小组内部使用的软件当然你可能偶尔勿需文档说明就能与其他人意见较为一致,但更常见的是出现重复返工这种不可避免的后果,而重新编制代码的代价远远超过重写一份需求文档的代价,这些血的教训正在国内的软件开发者身上发生 近来,我遇到一个开发小组开发包括代码编辑器在内的一套内部使用的计算机辅助软件不幸的是,当他们开发完这个工具后,发现这个工具不能打印出源代码文件,使用者当然希望有这个功能结果这个小组只好手工抄写源代码文档以供代码检查这说明那怕需求明确无误并构思准确,如果我们没有编写文档,软件达不到期望目标也只能是咎由自取了 相反的情况,我曾见一个要集成到"错误跟踪系统"中的简单界面写了一页需求说明而操作系统系统管理员在为处理脚本时发现简单的一张需求清单竟是如此有用他们依据需求对系统进行测试时,此系统不仅非常清晰地实现了所有必需功能,而且未发现任何错误 事实上,需求文档在开发过程中一直起指导作用 需求分析过程 可把整个软件需求工程研究领域划分为需求开发和需求管理两部分更合适,如图4-1所示: 图4-1 需求工程域的层次分解示意图 需求开发可进一步分为:问题获取、分析、编写规格说明和验证四个阶段这些子项包括软件类产品中需求收集、评价、编写文档等所有活动需求开发活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确定产品所期望的用户类别 获取每个用户类的需求 了解实际用户任务和目标以及这些任务所支持的业务需求 分析源于用户的信息以区别用户任务需求、功能需求、业务规则、质量属性、建议解决方法和附加信息 将系统级的需求分为几个子系统,并将需求中的一部份分配给软件组件 了解相关质量属性的重要性 商讨实施优先级的划分 将所收集的用户需求编写成文档和模型 评审需求规格说明,确保对用户需求达到共同的理解与认识,并在整个开发小组接受说明之前将问题都弄清楚 需求管理需要"建立并维护在软件工程中同客户达成的合同" 这种合同都包含在编写的需求文档与模型中客户的接受仅是需求成功的一半,开发人员也必须能够接受他们,并真正把需求应用到产品中通常的需求管理活动包括: 定义需求基线(迅速制定需求文档的主体) 评审提出的需求变更、评估每项变更的可能影响从而决定是否实施它 以一种可控制的方式将需求变更融入到项目中 使当前的项目计划与需求一致 估计变更需求所产生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协商新的承诺,这种承诺具体体现在项目解决方案上 让每项需求都能与其对应的设计、源代码和测试用例联系起来以实现跟踪 在整个项目过程中跟踪需求状态及其变更情况 以上几点说明是我总结了成功实施项目后系统分析人员的经验,同时也根据国内外的其他系统实施的相关成功经验,进行了总结 需求的类型 下面这些定义是需求工程领域中常见术语的定义 软件需求包括三个不同的层次:业务需求、用户需求和功能需求(也包括非功能需求) 业务需求(business requirement)反映了组织机构或客户对系统、产品高层次的目标要求,它们在项目视图与范围文档中予以说明 用户需求(user requirement) 文档描述了用户使用产品必须要完成的任务,这在使用实例(use case)文档或方案脚本说明中予以说明 功能需求(functional requirement)定义了开发人员必须实现的软件功能,使得用户能完成他们的任务,从而满足了业务需求 在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SRS)中说明的功能需求充分描述了软件系统所应具有的外部行为软件需求规格说明在开发、测试、质量保证、项目管理以及相关项目功能中都起了重要的作用对一个大型系统来说,软件功能需求也许只是系统需求的一个子集,因为另外一些可能属于子系统(或软件部件) 作为功能需求的补充,软件需求规格说明还应包括非功能需求,它描述了系统展现给用户的行为和执行的操作等它包括产品必须遵从的标准、规范和合约;外部界面的具体细节;性能要求;设计或实现的约束条件及质量属性所谓约束是指对开发人员在软件产品设计和构造上的限制质量属性是通过多种角度对产品的特点进行描述,从而反映产品功能多角度描述产品对用户和开发人员都极为重要 下面以一个字处理程序为例来说明需求的不同种类业务需求可能是:"用户能有效地纠正文档中的拼写错误",该产品的包装盒封面上可能会标明这是个满足业务需求的拼写检查器而对应的用户需求可能是"找出文档中的拼写错误并通过一个提供的替换项列表来供选择替换拼错的词"同时,该拼写检查器还有许多功能需求,如找到并高亮度提示错词的操作;显示提供替换词的对话框以及实现整个文档范围的替换 从以上定义可以发现,需求并未包括设计细节、实现细节、项目计划信息或测试信息需求与这些没有关系,它关注的是充分说明你究竟想开发什么项目也有其它方面的需求,如开发环境需求或发布产品及移植到支撑环境的需求尽管这些需求对项目成功也至关重要,但它们并非本书所要讨论的 需求分析的原则 不重视需求过程的项目队伍将自食其果需求工程中的缺陷将给项目成功带来极大风险,这里的"成功"是指推出的产品能以合理的价格、及时地在功能、质量上完全满足用户的期望下面将讨论一些需求风险 不适当的需求过程所引起的一些风险: 无足够用户参与 客户经常不明白为什么收集需求和确保需求质量需花费那么多功夫,开发人员可能也不重视用户的参与究其原因:一是因为开发人员感觉与用户合作不如编写代码有意思;二是因为开发人员觉得已经明白用户的需求了在某些情况下,与实际使用产品的用户直接接触很困难,而客户也不太明白自己的真正需求但还是应让具有代表性的用户在项目早期直接参与到开发队伍中,并一同经历整个开发过程 系统人员在实践过程中,也有些感觉,在实施一家公司的项目时,若无足够的用户参与,系统人员获得的需求是片面的,不完整的,这样系统在需求之初就埋下风险 用户需求的不断增加 在开发中若不断地补充需求,项目就越变越庞大以致超过其计划及预算范围计划并不总是与项目需求规模与复杂性、风险、开发生产率及需求变更实际情况相一致,这使得问题更难解决实际上,问题根源在于用户需求的改变和开发者对新需求所作的修改 要想把需求变更范围控制到最小,必须一开始就对项目视图、范围、目标、约束限制和成功标准给予明确说明,并将此说明作为评价需求变更和新特性的参照框架说明中包括了对每种变更进行变更影响因素分析的变更控制过程,有助于所有风险承担者明白业务决策的合理性,即为何进行某些变更,相应消耗的时间、资源或特性上的折中 产品开发中不断延续的变更会使其整体结构日渐紊乱,补丁代码也使得整个程序难以理解和维护插入补丁代码使模块违背强内聚、松耦合的设计原则,特别是如果项目配置管理工作不完善的话,收回变更和删除特性会带来问题如果你尽早地区别这些可能带来变更的特性,你就能开发一个更为健壮的结构,并能更好地适应它这样设计阶段需求变更不会直接导致补丁代码,同时也有利于减少因变更导致质量的下降 模棱两可的需求 模棱两可是需求规格说明中最为可怕的问题它的一层含义是指诸多读者对需求说明产生了不同的理解;另一层含义是指单个读者能用不止一个方式来解释某个需求说明 模棱两可的需求会使不同的风险承担者产生不同的期望,它会使开发人员为错误问题而浪费时间,并且使测试者与开发者所期望的不一致一位系统测试人员曾告诉我,她所在的测试组经常对需求理解有误,以致不得不重写许多测试用例并重做许多测试 处理模棱两可需求的一种方法是组织好负责从不同角度审查需求的队伍仅仅简单浏览一下需求文档是不能解决模棱两可问题的如果不同的评审者从不同的角度对需求说明给予解释,但每个评审人员都真正了解需求文档,这样二义性就不会直到项目后期才被发现,那时再发现的话会使得更正代价很大 不必要的特性 "画蛇添足"是指开发人员力图增加一些"用户欣赏"但需求规格说明中并未涉及的新功能经常发生的情况是用户并不认为这些功能性很有用,以致在其上耗费的努力"白搭"了开发人员应当为客户构思方案并为他们提供一些具有创新意识的思路,具体提供哪些功能要在客户所需与开发人员在允许时限内的技术可行性之间求得平衡,开发人员应努力使功能简单易用,而不要未经客户同意,擅自脱离客户要求,自作主张 同样,客户有时也可能要求一些看上去很"酷",但缺乏实用价值的功能,而实现这些功能只能徒耗时间和成本为了将"画蛇添足"的危害尽量减小,应确信:你明白为什么要包括这些功能,以及这些功能的"来龙去脉",这样使得需求分析过程始终是注重那些能使用户完成他们业务任务的核心功能 过于精简的规格说明 有时,客户并不明白需求分析有如此重要,于是只作一份简略之至的规格说明,仅涉及了产品概念上的内容,然后让开发人员在项目进展中去完善,结果很可能出现的是开发人员先建立产品的结构之后再完成需求说明这种方法可能适合于尖端研究性的产品或需求本身就十分灵活的情况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会给开发人员带来挫折(使他们在不正确的假设前提和极其有限的指导下工作),也会给客户带来烦恼(他们无法得到他们所设想的产品) 忽略了用户分类 大多数产品是由不同的人使用其不同的特性,使用频繁程度也有所差异,使用者受教育程度和经验水平也不尽相同如果你不能在项目早期就针对所有这些主要用户进行分类的话,必然导致有的用户对产品感到失望例如,菜单驱动操作对高级用户太低效了,但含义不清的命令和快捷键又会使不熟练的用户感到困难 不准确的计划 据统计,导致需求过程中软件成本估计极不准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五点:频繁的需求变更、遗漏的需求、与用户交流不够、质量低下的需求规格说明和不完善的需求分析 对不准确的要求所提问题的正确响应是"等我真正明白你的需求时,我就会来告诉你"基于不充分信息和未经深思的对需求不成熟的估计很容易为一些因素左右要作出估计时,最好还是给出一个范围未经准备的估计通常是作为一种猜测给出的,听者却认为是一种承诺因此我们要尽力给出可达到的目标并坚持完成它 需求分析人员和用户的合作关系 优秀的软件产品是建立在优秀的需求基础之上的而高质量的需求来源于客户与开发人员之间有效的交流与合作通常,开发人员与客户或客户代理人,如市场人员间的关系反而会成为一种对立关系双方的管理者都只想自己的利益而搁置用户提供的需求从而产生摩擦,在这种情况下,不会给双方带来一点益处 只有当双方参与者都明白要成功自己需要什么,同时也应知道要成功合作方需要什么时,才能建立起一种合作关系由于项目压力与日渐增,所有风险承担者有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这一点容易被遗忘其实大家都想开发出一个既能实现商业价值,又能满足用户需要,还能使开发者感到满足的优秀软件产品 软件客户需求权利书列出了十条关于客户在项目需求工程实施中与分析人员、开发人员交流时的合法要求每一项权利都对应着软件开发人员、分析人员的义务而软件客户需求义务书也列出了十条关于客户在需求过程中应承担的义务如果愿意,可以将其作为开发人员的权利书 客户有如下权利: 1:要求分析人员使用符合客户语言习惯的表达 需求讨论应集中于业务需要和任务,故要使用业务术语,你应将其教给分析人员,而你 不一定要懂得计算机的行业术语 2:要求分析人员了解客户的业务及目标 通过与用户交流来获取用户需求、分析人员才能更好地了解你的业务任务和怎样才能使产品更好地满足你的需要这将有助于开发人员设计出真正满足你的需要并达到你期望的优秀软件为帮助开发人员和分析人员,可以考虑邀请他们观察你或你的同事是怎样工作的如果新开发系统是用来替代已有的系统,那么开发人员应使用一下目前的系统,这将有利于他们明白目前系统是怎样工作的,其工作流程的情况,以及可供改进之处 3:要求分析人员编写软件需求规格说明 分析人员要把从你和其他客户那里获得的所有信息进行整理,以区分开业务需求及规范、功能需求、质量目标、解决方法和其它信息通过这些分析就能得到一份软件需求规格说明而这份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便在开发人员和客户之间针对要开发的产品内容达成了协议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可以用一种你认为易于翻阅和理解的方式组织编写要评审编写出的规格说明以确保它们准确而完整地表达了你的需求一份高质量的软件需求规格说明能有助于开发人员开发出真正需要的产品 4:要求得到需求工作结果的解释说明 分析人员可能采用了多种图表作为文字性软件需求规格说明的补充因为如工作流程图那样的图表能很清楚地描述出系统行为的某些方面所以需求说明中的各种图表有着极高的价值虽然它们不太难于理解,但是你很可能对此并不熟悉因此可以要求分析人员解释说明每张图表的作用或其它的需求开发工作结果和符号的意义,及怎样检查图表有无错误及不一致等 5:要求开发人员尊重你的意见 如果用户与开发人员之间不能相互理解,那关于需求的讨论将会有障碍,共同合作能使大家"兼听则明"参与需求开发过程的客户有权要求开发人员尊重他们并珍惜他们为项目成功所付出的时间同样,客户也应对开发人员为项目成功这一共同目标所作出的努力表示尊重与感激 6:要求开发人员对需求及产品实施提供建议,拿出主意 通常,客户所说的"需求"已是一种实际可能的实施解决方案,分析人员将尽力从这些解决方法中了解真正的业务及其需求,同时还应找出已有系统不适合当前业务之处,以确保产品不会无效或低效在彻底弄清业务领域内的事情后,分析人员有时就能提出相当好的改进方法有经验且富有创造力的分析人员还能提出增加一些用户并未发现的很有价值的系统特性 7:描述产品易使用的特性 你可以要求分析人员在实现功能需求的同时还要注重软件的易用性因为这些易用特性或质量属性能使你更准确、高效地完成任务例如,客户有时要求产品要"用户友好"或"健壮"或"高效率",但这对于开发人员来说,太主观了并无实用价值正确的应是:分析人员通过询问和调查了解客户所要的友好、健壮、高效所包含的具体特性 8:调整需求,允许重用已有的软件组件 需求通常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分析人员可能发现已有的某个软件组件与你描述的需求很相符在这种情况下,分析人员应提供一些修改需求的选择以便开发人员能够在新系统开发中重用一些已有的软件如果有可重用的机会出现,同时你又能调整你的需求说明,那就能降低成本和节省时间,而不必严格按原有的需求说明开发所以说,如果想在产品中使用一些已有的商业常用组件,而它们并不完全适合你所需的特性,这时一定程度上的需求灵活性就显得极为重要了 9:获得满足客户功能和质量要求的系统 每个人都希望项目获得成功但这不仅要求你要清晰地告知开发人员关于系统"做什么"所需的所有信息,而且还要求开发人员能通过交流了解清楚取舍与限制一定要明确说明你的假设和潜在的期望否则,开发人员开发出的产品很可能无法让你满意 客户有下列义务: 1:给分析人员讲解你的业务 分析人员要依靠你给他们讲解的业务概念及术语但你不能指望分析人员会成为该领域的专家,而只能让他们真正明白你的问题和目标不要期望分析人员能把握你们业务的细微与潜在之处,他们很可能并不知道那些对于你和你的同事来说理所当然的"常识" 2:抽出时间清楚地说明并完善需求 客户很忙,经常在最忙的时候还得参与需求开发但无论如何,你有义务抽出时间参与"头脑风暴"会议的讨论,接受采访或其它获取需求的活动有时分析人员可能先以为明白了你的观点,而过后发现还需要你的讲解这时,请耐心一些对待需求和需求的精化工作过程中的反复,因为它是人们交流中的很自然的现象,何况这对软件产品的成功极为重要 3:准确而详细地说明需求 编写一份清晰、准确的需求文档是很困难的由于处理细节问题不但烦人而且又耗时,故很容易留下模糊不清的需求但是,在开发过程中,必须得解决这种模糊性和不准确性而你恰是为解决这些问题作出决定的最佳人选不然的话,你就只好靠开发人员去正确猜测了在需求规格说明中暂时加上待定(to be determined, TBD也可采用汉语拼音略写"DQD:待确定")的标志是个不错的办法用该标志可指明了哪些需要进一步探讨、分析或增加信息的地方不过,有时也可能因为某个特殊需求难以解决或没有人愿意处理它而注上TBD标志尽量将每项需求的内容都阐述清楚,以便分析人员能准确的将其写进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中如果你一时不能准确表述,那就得允许获取必要的准确信息这样一个过程通常使用所谓的原型技术通过开发的原型,你可以同开发人员一起反复修改,不断完善需求定义 4:及时地作出决定 正如一位建筑师为你修建房屋,分析人员将要求你做出一些选择和决定这些决定包括来自多个用户提出的处理方法或在质量特性冲突和信息准确度中选择折衷方案等有权做出决定的客户必须积极地对待这一切,尽快做处理、做决定因为开发人员通常只有等你做出了决定才能行动,而这种等待会延误项目的进展 5:尊重开发人员的需求可行性及成本评估 所有的软件功能都有其成本价格,开发人员最适合预算这些成本(尽管许多开发人员并不擅长评估预测)你所希望的某些产品特性可能在技术上行不通,或者实现它要付出极为高昂的代价而某些需求试图在操作环境中要求不可能达到的性能或试图得到一些根本得不到的数据,开发人员会对此作出负面的评价意见,你应该尊重他们的意见有时,你可以重新给出一个在技术上可行、实现上便宜的需求,例如,要求某个行为在"瞬间"发生是不可行的,但换种更具体的时间需求说法("在50ms以内",但若没有准确的技术分析不能轻易下结论),这就可以实现了 6: 划分需求优先级别 大多数项目没有足够的时间或资源来实现功能性的每个细节决定哪些特性是必要的,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好的,是需求开发的主要部分只能由你来负责设定需求优先级,因为开发者并不可能按你的观点决定需求优先级开发者将为你确定优先级提供有关每个需求的花费和风险的信息当你设定优先级时,你帮助开发者确保在适当的时间内用最小的开支取得最好的效果在时间和资源限制下,关于所需特性能否完成或完成多少应该尊重开发人员的意见尽管没有人愿意看到自己所希望的需求在项目中未被实现,但毕竟是要面对这种现实的业务决策有时不得不依据优先级来缩小项目范围或延长工期,或增加资源,或在质量上寻找折衷 7:评审需求文档和原型 正如我们将在第1 4章讨论的,无论是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方式,对需求文档进行评审都会对软件质量提高有所帮助让客户参与评审才能真正鉴别需求文档是否的确完整、正确说明了期望的必要特性评审也给客户代表提供一个机会,给需求分析人员带来反馈信息以改进他们的工作如果你认为编写的需求文档不够准确,就有义务尽早告诉分析人员并为改进提供建议通过阅读需求规格说明,很难想象实际的软件是什么样子的更好的方法是先为产品开发一个原型这样你就能提供更有价值的反馈信息给开发人员,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你的需求必须认识到:原型并非是一个实际产品,但开发人员能将其转变、扩充成功能齐全的系统 8:需求出现变更要马上联系 不断的需求变更会给在预定计划内完成高质量产品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变更是不可避免的,但在开发周期中变更越在晚期出现,其影响越大变更不仅会导致代价极高的返工,而且工期也会被迫延误,特别是在大体结构已完成后又需要增加新特性时所以一旦你发现需要变更需求时,请一定立即通知分析人员 9:应遵照开发组织处理需求变更的过程 为了将变更带来的负面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所有的参与者必须遵照项目的变更控制过程这要求不放弃所有提出的变更,对每项要求的变更进行分析、综合考虑,最后作出合适的决策以确定将某些变更引入项目中 10:尊重开发人员采用的需求工程过程 软件开发中最具挑战性的莫过于收集需求并确定其正确性分析人员采用的方法有其合理性也许你认为需求过程不太划算,但请相信花在需求开发上的时间是"很有价值"的如果你理解并支持分析人员为收集、编写需求文档和确保其质量所采用的技术,那么整个过程将会更为顺利尽管去询问分析人员为什么他们要收集某些信息,或参与与需求有关的活动 系统分析人员在开发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以下问题,一些很忙的客户可能不愿意积极参与需求过程,而缺少客户参与将很可能导致不理想的产品故一定要确保需求开发中的主要参与者都了解并接受他们的义务如果遇到分歧,通过协商以达成对各自义务的相互理解,这样能减少今后的摩擦 需求文档 需求开发的最终成果是:客户和开发小组对将要开发的产品达成一致协议协议综合了业务需求、用户需求和软件功能需求就像我们早先所看到的,项目视图和范围文档包含了业务需求,而使用实例文档则包含了用户需求你必须编写从使用实例派生出的功能需求文档,还要编写产品的非功能需求文档,包括质量属性和外部接口需求只有以结构化和可读性方式编写这些文档,并由项目的风险承担者评审通过后,各方面人员才能确信他们所赞同的需求是可靠的 你可以使用以下三种方法编写软件需求规格说明: 用好的结构化和自然语言编写文本型文档 建立图形化模型,这些模型可以描绘转换过程、系统状态和它们之间的变化、数据关系、逻辑流或对象类和它们的关系 编写形式化规格说明,这可以通过使用数学上精确的形式化逻辑语言来定义需求 由于形式化规格说明具有很强的严密性和精确度,因此,所使用的形式化语言只有极少数软件开发人员才熟悉,更不用说客户了虽然结构化的自然语言具有许多缺点,但在大多数软件工程中,它仍是编写需求文档最现实的方法包含了功能和非功能需求的基于文本的软件需求规格说明已经为大多数项目所接受图形化分析模型通过提供另一种需求视图,增强了软件需求规格说明

软件工程在软件开发相关论文中的应用有哪些

妈的你们也是长大的?

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的!

楼上的也是?计导题目=。=

这事还是得靠自己。。

软件工程在软件开发相关论文中的应用实例分析

需求啦设计模块可维护可扩充啦太多了,你们学的知识都可以拿出来说。

上网搜一下项目设计的模版的,会有许多范例

软件工程在软件开发相关论文中的应用研究报告

上网搜一下项目设计的模版的,会有许多范例

1引言 1编写目的 2背景 3定义 4参考资料 22任务概述 1目标 2用户的特点 3假定和约束 33需求规定 1对功能的规定 2对性能的规定 1精度 2时间特性要求 3灵活性 3输人输出要求 4数据管理能力要求 5故障处理要求 6其他专门要求 54运行环境规定 1设备 2支持软件 3接口 4控制 5 软件需求说明书的编写提示1引言1编写目的说明编写这份软件需求说明书的目的,指出预期的读者。2背景说明:a. 待开发的软件系统的名称;b. 本项目的任务提出者、开发者、用户及实现该软件的计算中心或计算机网络;c. 该软件系统同其他系统或其他机构的基本的相互来往关系。 3定义列出本文件中用到的专门术语的定义和外文首字母组词的原词组。4参考资料列出用得着的参考资料,如:a. 本项目的经核准的计划任务书或合同、上级机关的批文;b. 属于本项目的其他已发表的文件;c. 本文件中各处引用的文件、资料、包括所要用到的软件开发标准。 列出这些文件资料的标题、文件编号、发表日期和出版单位,说明能够得到这些文件资料的来源。2任务概述1目标叙述该项软件开发的意图、应用目标、作用范围以及其他应向读者说明的有关该软件开发的背景材料。解释被开发软件与其他有关软件之间的关系。如果本软件产品是一项独立的软件,而且全部内容自含,则说明这一点。如果所定义的产品是一个更大的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则应说明本产品与该系统中其他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为此可使用一张方框图来说明该系统的组成和本产品同其他各部分的联系和接口。|2用户的特点列出本软件的最终用户的特点,充分说明操作人员、维护人员的教育水平和技术专长,以及本软件的预期使甩频度。这些是软件设计工作的重要约束3假定和约束列出进行本软件开发工作的假定和约束,例如经费限制、开发期限等。3需求规定 1对功能的规定用列表的方式(例如IPO表即输入、处理、输出表的形式),逐项定量和定性地叙述对软件所提出的功能要求,说明输入什么量、经怎样的处理、得到什么输出,说明软件应支持的终端数和应支持的并行操作的用户数。2对性能的规定1精度说明对该软件的输入、输出数据精度的要求,可能包括传输过程中的精度。2时间特性要求说明对于该软件的时间特性要求,如对:a. 响应时间;b. 更新处理时间;c. 数据的转换和传送时间;d. 解题时间;等的要求。3灵活性说明对该软件的灵活性的要求,即当需求发生某些变化时,该软件对这些变化的适应能力,如:a. 操作方式上的变化;b. 运行环境的变化;c. 同其他软件的接口的变化;d. 精度和有效时限的变化;e. 计划的变化或改进。对于为了提供这些灵活性而进行的专门设计的部分应该加以标明。3输人输出要求解释各输入输出数据类型,并逐项说明其媒体、格式、数值范围、精度等。对软件的数据输出及必须标明的控制输出量进行解释并举例,包括对硬拷贝报告(正常结果输出、状态输出及异常输出)以及图形或显示报告的描述。4数据管理能力要求说明需要管理的文卷和记录的个数、表和文卷的大小规模,要按可预见的增长对数据及其分量的存储要求作出估算。5故障处理要求列出可能的软件、硬件故障以及对各项性能而言所产生的后果和对故障处理的要求。6其他专门要求如用户单位对安全保密的要求,对使用方便的要求,对可维护性、可补充性、易读性、可靠性、运行环境可转换性的特殊要求等。4运行环境规定1设备列出运行该软件所需要的硬设备。说明其中的新型设备及其专门功能,包括:a. 处理器型号及内存容量;b. 外存容量、联机或脱机、媒体及其存储格式,设备的型号及数量;c. 输入及输出设备的型号和数量,联机或脱机;d. 数据通信设备的型号和数量;e. 功能键及其他专用硬件2支持软件列出支持软件,包括要用到的操作系统、编译(或汇编)程序、测试支持软件等。3接口说明该软件同其他软件之间的接口、数据通信协议等。4控制说明控制该软件的运行的方法和控制信号,并说明这些控制信号的来源。

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的!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