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论文封面图片高清

发布时间:2024-08-02 05:51:41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论文封面图片高清

动物科学专业是生命科学的重要分支。它的基本任务是在认识和掌握动物遗传变异、生长发育、繁殖消化代谢等生命规律的基础上,为人类提供质优量多的动物产品。 动物科学旨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高档肉类饮食需求,主要进行动物营养与饲养、饲料资源开发、饲料配 动物科学专业方与饲料工艺设计,以及饲料与饲养企业管理的研究。通过大量的动物实验和畜禽生产实践,你将了解兔子、小白鼠、马、牛、猪、鸡甚至猫和犬等动物的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性,并学习对其进行饲养管理、帮助它们繁殖后代等等的科学方法。近期研究生产绿色肉食品的课题非常热门。动物科学更偏重对相关技术的综合运用,管理科学研究方面则需要注意统筹布局;同时希望你有爱动物的心,并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21世纪,动物科学发展火热,该类专业人才奇缺以后的发展前途不可限量。对学习者生产实践经验积累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会很重要。 随着科技的进步,动物科学的研究领域在范围上已从传统的畜牧业扩展到了水产动物、珍禽异兽、伴侣动物、观赏动物的饲养、育种繁殖、产品加工等各个领域;在研究深度上已从动物整体水平、细胞水平和亚细胞水平深入到分子水平,使得人们可以在基因水平上认识动物遗传、发育、繁殖、代谢的规律。克隆动物、转基因动物的成功育成表明,动物科学是21世纪生命科学中最富有挑战性和最具发展潜力的领域之一。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动物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与动物科学相关领域和部门从事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动物生产与管理、动物遗传育种、动物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等 动物科学专业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与动物科学相关的调查、分析、评估、设计等力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动物育种、繁殖、生产与管理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动物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动物遗传育种、动物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及土地学方面的基本知识; 3.掌握动物资源调查、种畜评估、繁殖技术、繁育体系、饲养和饲料配合、牧场设计、卫生防疫、畜产品开发利用和草地建设等方法与技术; 4.具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了解畜牧业生产和动物科学的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5.熟悉动物资源保护、动物生产、畜产品流通、环境保护等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6.掌握文件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编辑本段主干课程 主干学科:动物遗传育种学、动物繁殖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学。 动物科学专业 主干课程:动物解剖组织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畜牧微生物学、动物遗传学、动物营养学、饲料学、生物统计学 、饲料分析技术、动物繁殖学、动物环境卫生与畜舍建筑学、畜牧生产系统、动物育种学、群体遗传学、数量遗传学、细胞遗传学、生化遗传学、分子遗传学、配合饲料工艺原理与技术、企业管理学、反刍动物营养、猪营养、家禽营养、鱼虾动物营养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教学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科研训练、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一般安排23-25周。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农学学士 相近专业:动物科学 蚕学 蜂学编辑本段就业及深造 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与动物科学相关的企业管理、行政管理、产品研发与经营等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生,每年约有20~30%的本科生考取研究生。深造的主要方向有: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动物细胞工程、动物营养、生物工程等,毕业后从事动物生物技术及饲料营养等方面的科研、教学 和产品研发工作。编辑本段关联专业 水产养殖学、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牧医、动物医学等。

点击进入作者投稿系统,登录账号,点击需要修改稿件,页面下面有上传文件的链接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论文封面图片

一、 基本情况 动物科学系承担动物科学重点本科专业的专业类课程的教学任务,同时承担畜牧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及其所属的“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和“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两个博士、硕士学位点以及养殖领域农业推广专业硕士学位招生点的研究生教学工作,并建有畜牧学博士后流动站。现为重庆市畜牧学重点学科,专业优势突出,特色明显。设有“动物科学教学实验室”(校级建制实验室),由“动物遗传繁育实验室”、“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实验室”、“养殖工程与环境控制实验室”和“牧草生产与草地工程实验室”四个院级实验室构成。实验室总使用面积1440平方米,拥有价值600万元的仪器设备。专任教师21人,其中教授(研究员)6人,副教授7人,讲师6人,实验师2人;有硕士研究生导师13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人数19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12人,在读博士生4人。承担的项目主要包括国家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支撑计划课题、农业部行业专项(课题)、科技部成果转化基金、星火产业项目和重庆市科委等20余个项目。先后建成的科研平台和基地包括“重庆市高校牧草与草食家畜重点实验室(2000年)”、“重庆市高校草食动物工程中心(2007年)”、“重庆市草食动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2年)”、“黑山羊研究所”。具有比较完善的校内外教学实习基地,包括“动物养殖场”、“动物医院”等教学实习基地,与正大集团、天友乳业、恒都集团等数十家大型企业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已经取得的代表性科研成果包括:建成畜牧学一级学科博士点(2011年);育成南方紫花苜蓿新品种“渝苜1号紫花苜蓿”(2009年通过国家草品种审定);选育的大足黑山羊、酉州乌羊由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认定为国家畜禽遗传资源(2009年);“大足黑山羊资源保护与利用”获得重庆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2010年)。发表论文200多篇,其中SCI英文论文、国外英文杂志论文、国内一级学报论文50余篇;主编和参编教材、专著和工具书10多部。自改革开放以来,已培养近3000名本专科毕业生和200名硕士生,他们遍布全国各地,在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行政管理、技术推广、设计与研发、教学科研等工作,其中不少人已成长为各级政府官员、企业家和专家学者。二、 动物科学重点本科专业本专业培养的本科生将在人文和专业两方面协调发展;另外,在专业上不仅具有较好的理论知识,而且具有较强的实践技能,是动物科技和饲料科技领域及其相关产业的研究应用型人才,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在2013年本科专业评估中,专家评估意见为:该专业办学理念先进,办学基础较好,办学经验丰富;专业发展思路清晰,专业定位准确;师资队伍结构较合理,水平较高;实验实习等教学硬件条件可基本满足需要,管理较为规范,仪器设备利用率较高;教师教学工作认真负责,教学过程管理规范、严格,教学效果好,科研教学相得益彰,互为促进,具有鲜明的产学研结合办学特色;教学管理制度健全,执行严格规范;毕业生有良好社会评价,就业率、考研率较高,学生对专业的满意度高。总体评价为优秀。本专业学生在专业上主要学习动物遗传育种、动物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动物生产与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受到与动物科技和饲料科技领域相关的试验、研究、调查、分析、评估、产品设计、技术开发等方面的技能训练,具有开展动物育种、动物繁殖、动物生产、饲料产品开发、畜牧业经营与管理的基本能力,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能在与动物科技和饲料科技相关的领域和部门从事技术推广、产品设计与开发、营销与贸易、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学习的主要课程有: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动物解剖学、动物组织胚胎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动物遗传学、家畜育种学、动物繁殖学、动物营养学、饲料学、饲料分析与质量检测、家畜环境卫生学、动物生产学、畜牧业经济管理、牧草栽培与草地学、牧业机械与饲料加工工艺等。主要实践教学环节是:教学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科研训练、产品与项目设计、社会实践等。本专业标准学制4年,授予学位为农学学士。三、硕士学位专业主要培养“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和“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两个专业的硕士生和养殖领域农业推广专业硕士生,详情请见本院主页的研究生教育栏目。四、博士学位专业主要培养“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和“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两个专业的博士研究生,详情请见本院主页的研究生教育栏目。博士生导师:董国忠、玉永雄、赵永聚五、专任教师教授(研究员):黄勇富、董国忠、玉永雄、赵永聚、郭彦军、孙志洪副教授:李周权、徐恢仲、宋代军、蒋曹德、吕景智、李明晖、赵中权讲师:杨游、刘明秀、刘卢生、娜日苏、曾艳、俄光鑫、胡艳、张翥 动物医学(本科) 发展历史与概况: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物医学专业最早可追溯到1923年私立华西协合大学,经过近百年办学,在数代兽医(动物医学)人艰苦不懈的努力下,秉承西南大学 特立西南、学行天下的大学精神,形成了“基于综合,立于专业,归于个性”的人才培养理念, 1995年建立西南地区第一个兽医产科学硕士点,2005年获得兽医学(包括基础兽医学、临床兽医学和预防兽医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授权,2008年动物医学专业成为重庆市品牌专业,2010年西南大学动物医学专业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011年与特种动物经济饲养、动物科学合作,成功申报了畜牧学一级学科博士点。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动物医学本科专业招生规模有了长足的发展,从最初每年30人,发展到目前的90-100人,已经为国家培养了3000余名本科毕业生,300余名研究生,他们遍布世界各地,主要从事兽医临床医疗、防疫检疫、教学科研、科技推广与开发、生产经营、行政管理、食品卫生检验等方面工作,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业务培养目标:遵循现代教育教学及人才成长规律,按照以人为本、突出个性、因材施教、分类培养的教育教学理念,本专业培养的动物医学科技人才,需具备兽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及技能,具有较强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毕业后能在进出境检验检疫、动物卫生安全执法等兽医业务部门、动物生产单位、兽药研发及相关领域从事兽医临床、防疫检疫、食品卫生质量安全监督、科技推广与开发、生产经营、行政管理等方面工作。学科基础:动物医学专业根据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形成了畜禽生殖与生长发育调控、重要动物疫病发病机制与调控、畜禽非传染性疾病、宠物疾病等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建成了“重庆市高校牧草与草食家畜重点实验室(2000年)”、“重庆市高校草食动物工程中心(2007年)”。近五年共承担国家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支撑计划课题、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农业部行业专项(课题)和重庆市科委等各类项目50余项,总经费2200余万元,发表SCI收录论文7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7项,申请专利5项,获省部级一等奖1项,二等1项,三等奖2项。此外,动物医学教师立足社会,服务产业,及时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应用到生产实践,先后在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新疆等地开展动物疾病诊断、技术培训、科技推广和社会服务。近五年,教师中10人入选国家“三区”科技特派员,常年参与养殖企业的畜禽疫病监测、疾病防治技术指导,先后培训各类兽医技术人员、养殖人员3000余人次,为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人才培养模式:自2005年西南大学成立以来,本专业充分利用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优势,进行了“综合性大学动物医学专业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的教学改革(相关成果获2013年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提出了前期强化通识教育,后期突出宽口径专业教育的人才模式,并根据学生的意愿,提出了分模块教学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鼓励选择不同模块的同学有针对性的进行创新创业训练,同时也鼓励所有的同学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近年来,动物医学专业还加快了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进程,每年选拔8-12名英语基础较好、综合素质强的学生到泰国孔敬大学、泰国皇家理工大学进行为期2-3个月的访问学习,以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要课程:动物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兽医病理学、兽医药理学、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兽医内科学、兽医外科学、动物传染病学、动物寄生虫学、兽医产科学、兽医公共卫生学、中兽医学。修业年限:四年师资队伍:专业教师队伍30人,,其中以国家973项目农业领导咨询组组长张家骅教授为代表的教授7人,副教授12人,讲师7人,实验人员4人,所有人员均具有硕士学位, 22人具有博士学位,占3%,具有海外连续工作学习一年以上经历的人员18人,占0%。专任教师中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17人。教授(7人,均有海外留学经历):张家骅(博导,留美博士)、李跃民(博导,留新硕士)、聂奎(博士,硕导,访法学者)、彭远义(博士,博导)、王鲜忠(博士,博导,访美学者)、金美兰(硕导,留日博士)、唐志如(博士,硕导,访德学者)副教授(12人):刘力(留法硕士,硕导)、魏学良(硕士,硕导)、王豪举(博士在读,硕导)、吴建云(博士,硕导,访瑞学者)、王自力(博士,硕导)、李能章(博士,硕导,访美学者)、陈小川(硕导,留美博士)、黄兰香(留日博士)、丁红雷(博士,硕导,访美学者)、方仁东(硕导,留日博士)、肖雄(博士,硕导)、王剑(留泰博士)讲师(7人):王炜(博士)、孙卫忠(博士)、江莎(中美联合培养博士)、李艳红(博士,访加学者)、杨玉姣(博士)、胡海霞(中美联合培养博士)、赵明彬(硕士)实验人员(4人):向恒(高级实验师,博士,留加学者)、付庆(实验师,硕士)、李朝明(实验师,硕士)、崔雨婷(助理实验师、硕士)学生科研和就业状况:截止到2015年,近五年来,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共获国家、学校和学院大学生创新性实验基金项目近80项;学生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43篇,其中SCI收录论文5篇。2010年在全国高校首届“生泰尔”杯兽医技能大赛上,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取得了一等奖第一名的优异成绩,SCI封面论文“杀虫剂啶虫脒影响雄性小鼠生殖功能的研究”获第十二届“挑战杯”重庆赛区特等奖、全国决赛三等奖。动物医学专业的学生就业面广,适应力强,既有在生物医学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杰出人才,如2013年国家发明二等奖获得者邹全明教授(84届兽医专业)、云南中科灵长类生物医学重点实验室干细胞研究室主任李天晴研究员(99届兽医专业)就是他们的杰出代表;又有众多扎根基础,为企业和单位发展做出自己贡献的普通劳动者,毕业生真正做到了顶天立地。近五年,动物医学专业学生的就业率超过98%,在全校居于前列,毕业生参加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的通过率达92%(全国平均通过率为12%左右)。近三年考研录取率占毕业生总数35%以上,其中80余名学生先后被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等国内著名科研院所和高校录取,20余名学生被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德国等海外著名高校录取。近年来培养的优秀毕业生代表:1.任文凯:2010届动物医学专业学生,曾主持国家大学创新基金,2010年进入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究攻读硕士学位,在读期间以优异的成绩获中科院院长奖学金,成为第一位获得此奖项的硕士研究生。2.张姣姣:2011届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先后主持国家大学创新基金、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研究生创新基金,两次获研究生获国家奖学金,首届西南大学研究生标兵,先后获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决赛三等奖,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累积创新银奖,成为西南大学两次获得“挑战杯”全国奖励第一人,2014年获国家留学基金委全额资助到韩国攻读博士学位。3.王怡:2011届动物医学专业学生,三次获国家奖学金,首届西南大学学生标兵,曾代表学校参加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主办的“优秀大学生励志成才”报告会,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2015年受对方全额资助到澳大利亚攻读博士学位。4.王灿:2011届动物医学专业学生,连续三次获国家奖学金,曾经主持国家大学创新基金,2011年免试进入北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5.邹红梅:2014届动物医学专业学生,连续四年全年级学习成绩第一名,各科成绩平均成绩90分以上,三获国家奖学金,西南大学学生标兵,曾主持国家大学生创新基金, 2014年被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免试录取为硕博连读研究生。6.单林:2014届动物医学专业学生,获二次国家奖学金,2014年经过层层筛选,被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化所免试录取为硕博连读研究生。7.陈瑶:2015届动物医学专业学生,获二次国家奖学金,2015年被北京大学免试录取为硕博连读研究生。8.马倩:2015届动物医学专业学生,2015年被北京大学免试录取为硕博连读研究生。9.句英娇:2015届动物医学专业学生,获一次国家奖学金,2015年被中国科学院北京微生物所免试录取为硕士研究生。10.谷千冲:2015届动物医学专业学生,获一次国家奖学金,2015年被中国科学院北京微生物所免试录取为硕士研究生。 水产养殖学属于水产学一级学科下的一个二级学科,水产养殖在我国国民经济和国际农产品贸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水产从业人口1500万,我国水产品总产量从1990年起一直位居世界首位,水产养殖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0%,水产品国际贸易总量位居世界第一,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水产大国,水产品是我国目前出口美、欧、日等发达国家的最大宗的农产品,位居我国出口农产品第一位。由于水产动物饲料转化率高于陆生动物,可以有效减少粮食消耗,水产业在解决欠发达地区人民的蛋白质供应、经济发展,改进发达地区人民的膳食结构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发展水产业也是解决目前我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紧缺这一尖锐矛盾的有效途径。我国海洋和内陆水域生态环境保护,渔业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都离不开水产科学的技术和人才的支撑。因此,水产学科有着巨大的产业支撑以及产业对技术和人才的需求,在我国,水产养殖产量约占全部水产品总产量的70%。由于有着强大的产业支撑,水产养殖学科的发展、人才培养、毕业生就业有着光明的前景。 历史沿革: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水产科学系(北碚主校区),先后曾用水产系、水产科学系、水产学院、水产与水文学院等名称。历任行政负责人先后为:谢大敬、肖理仁、伍一军、叶元土、姚维志、李英文、郑曙明;党总支负责人先后为:崔增海、魏昭林、李英文、周厚彬。1985年成立西南农业大学水产系(北碚),成立淡水渔业本科专业,是当时我国西部地区最早批准成立的淡水渔业本科专业。2002年,成立水产学院,2003年与原四川畜牧兽医学院水产系(现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合署为西南农业大学水产学院(后一度更名为水产与水文学院),2005年7月西南农大与西南师大合并后,更名为西南大学水产学院,2006年5月在学校学科院系调整中,水产学院的原西南农大水产学院(北碚主校区部分)又与荣昌校区水产系分开建制,其中北碚主校区原水产学院主体部分与原动物科技学院合并成立新的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并成立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水产科学系(主要招收水产养殖博士生、硕士生,以及水产养殖学重点本科生,即一本学生);另一部分,即西南大学荣昌校区部分(即原四川畜牧兽医学院水产系)调整后归制为西南大学荣昌校区水产系(主要招收水产养殖学与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 。水产专业成立以来,为我国水产事业培养了约2000多名毕业生,他们遍布全国各地,特别是西部各地的政府机构和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技术推广、研发、教学科研等工作,其中不少人已经成长为各级政府官员、企业家等。西南大学水产养殖学科人才培养格局完整,拥有重点本科、硕士点,西部唯一的水产养殖博士点,该博士点为全国高校水产养殖学七个博士学位点之一。西南大学水产学科为十二五“重庆市级重点学科”,水产养殖专业为“重庆市级特色专业”。依托三峡库区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养基地、教育部淡水鱼类资源与生殖发育重点实验室、水产科学重庆市市级重点实验室,学科水平在西部地区处于领先地位。已经发展成为招收重点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结构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见研究生栏目)。拥有国家级动物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水产养殖教学科研实验室约1800平方米,配备有较先进的仪器设备价值约500万元, 拥有1200平方米,价值300多万的现代化鱼类繁育与工厂化水产养殖系统(30教负一楼)。本学科以长江上游渔业资源保护和水产生物技术研究为龙头,带动水产增养殖以及营养与饲料研究方向,以环境友好的生态渔业和无公害水产养殖为目标,学科特色突出,区位优势明显,综合实力在西部地区处于领先地位。承担国家973、国家支撑计划、省部级及其它各类项目40余项。淡水池塘80:20养殖与新技术2002农业部丰收计划二等奖;草鱼人工饲料配方的优化2003 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华倒刺鲃内塘驯养繁育技术与苗种基地建设、嘉陵江几种名优鱼产业化养殖技术集成及产业体系建设分别获2006、2010 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编写专著、统编教材8部。师资队伍: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水产科学系拥有实力较强、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目前有教职工21人,专职教师17人(校外学缘占87%),有研究生导师10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9人,讲师4人;实验人员3人,其中高级实验师1人,实验师2人。博士7人、硕士8人,在读硕士1人(见水产科学系教职工名单)。教师队伍中,有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重庆市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1人,重庆市水产学会副理事长2名,教育部淡水鱼类的生殖与发育创新团队骨干成员2名。人才培养:本学科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水产科学专业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水产及相关生命科学领域的进展与动向,能独立分析和解决本学科内存在的理论与实际问题; 能够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相关政府管理部门、生产企业等的教学、研发和管理等工作中起到骨干作用的水产领域高层次人才。水产科学系已培养硕士生49名,在校本科生约240人,毕业生就业率历年保持在95%以上,在学校名列前茅,由于长三角、珠三角、以及沿海地区水产及相关饲料、渔药生物技术产业的快速成长,还出现毕业生供不应求的局面。历年考研录取率达30%以上,每年均有学生考上中国科学院直属研究所(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海洋研究所、水生生物研究所)和其它“985” “211”大学和研究机构的研究生,每年有数名优秀学生获奖学金资助赴欧美大学留学。西南大学水产养殖学科已经形成4个具有鲜明特色的研究方向:(1)鱼类遗传发育与资源增殖方向本方向主要进行水生生物种质资源及基因资源的保护、发掘与利用研究。 重点研究内容包括:三峡库区鱼类增殖放流效果评估与跟踪监测、长江上游名优鱼类的遗传多样性与种质鉴定、原种保存;优良性状的分子遗传标记、重要功能基因的克隆、基因转化系统的建立与生物工程育种;模式生物斑马鱼分子发育生物学研究以及经济鱼类生长发育调控等研究。对白鲟、中华倒刺鲃、岩原鲤、黄颡鱼等名优鱼类以及模式生物斑马鱼进行了基础和应用基础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理论成果:在国际上率先确定控制脊椎动物生长发育IGF信号通路IGFBP-3的发育功能;重点阐明了几种经济鱼类的遗传结构,还对重要的养殖鱼类的消化生理进行了重点研究。 完成省(部)、市等科研课题10余项,目前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各类课题5项。在包括国际著名学术刊物《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IF>0),《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Acta》,《Biotechnology Letters》,《动物学报》,《海洋与湖沼》等刊物上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10余篇,其中SCI论文4篇。同行专家评价本方向部分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本方向在全国具有一定的领先优势。(2)水产增养殖与病害防治本方向主要从事水产动植物增养殖的理论和技术研究。重点研究内容包括:无公害水产养殖、天然水域生态渔业、设施渔业、水产集约化养殖、水产动物繁育、养殖新品种的引进与开发、水产饵料生物培养以及养殖环境调控等。水产动物病害防治研究。重点研究内容包括:水产动物病原诊断、无公害鱼药(含中草药) 的开发及药理药效学,水产动物病害的免疫防治及机理等研究。本方向对中华倒刺鲃、岩原鲤等长江上游多种名优鱼类野生种群进行了移养驯化、人工繁育、成鱼养殖等应用技术的开发性研究;对内陆地区池塘养鱼、稻田养鱼的原理和技术上进行了研究,率先对江河网箱养鱼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针对鱼类危害较大的细菌性传染病,筛选出具有抗菌效果的中药方剂,鱼类的口服疫苗的也正在研究之中。承担课题10余项,发表论文30余篇,淡水池塘80:20养殖与新技术获农业部丰收计划二等奖1项。本方向在全国具有较强的区域特色。(3)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方向本方向主要从事水产动物的营养机理和饲料配制研究。 重点研究内容包括:水产动物营养生理、营养需求与代谢、营养与品质、营养与免疫、营养与环境以及重要经济水产动物人工全价配合饲料的配方和加工。系统开展了草鱼的营养需要和饲料配方研究,对长江上游多种名优鱼类(岩原鲤、长吻鮠、中华倒刺鲃、黄颡鱼等)和中华绒鳌蟹等的营养需求作了基础研究,承担课题6项,发表论文40余篇。草鱼人工饲料配方的优化成果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本方向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4)渔业资源与环境方向本方向主要以长江上游水域生态和渔业资源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内容包括:长江上游重要经济鱼类资源变动规律, 渔业生产对天然水域环境质量的影响,水体富营养化的过程和机理,受损水体的生态修复,渔业环境质量评价。在水域富营养化的生态防治、水污染的生物学评价、长江上游渔业资源的变化规律、水工建筑对鱼类资源的影响评价、水体重金属污染的危害及机理等方面开展了系列研究工作,承担项目12项,发表论文20余篇。本方向具有明显的地区研究特色。水产养殖学重点本科专业为水产养殖专业为“重庆市级特色专业”,毕业生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现代生物科学和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掌握水产经济动植物的增养殖技术、营养与饲料和病害防治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主要养殖鱼类、甲壳类、藻类的人工育苗、育种和成体的集约化养殖等生产环节的技术关键;具备内陆水域、浅海、滩涂的渔业资源和环境调查与规划的基本方法;了解现代化养殖工程、海洋渔业和水产品加工利用的基本知识,了解水产科学、水产生物技术的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熟悉有关水产资源保护、环境保护 、水产养殖、捕捞和渔政、水产品贸易等方面方针、政策和法规;具备在水产养殖生产、教育、科研和管理等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 、水产养殖开发、管理等能力。主要课程:鱼类学、鱼类生理学、鱼类生态学、鱼类增养殖学、甲壳类贝类增养殖学、水生生物学、水产饲料学、水产动物疾病防治、养殖水化学。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学位:农学学士

我也不清楚你熟悉那些方面的,或者你想写那些方面的都不太清楚。给你些选题你自己参考参考下。影响毕节地区饲料质量安全的因素及对策的研究 香鱼幼鱼饲料蛋白需要及膨化加工的研究 陕西省饲料产品质量安全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刺参幼参饲料原料选择与蛋白质营养需求的研究 饲料蛋白质、脂肪水平与投喂频率对大黄鱼幼鱼生长和饲料利用的影响 中国饲料安全现状分析及监督管理策略 C饲料公司进入油脂业的模式及运作研究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饲料品质快速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大黄鱼膨化饲料溶失率及对水环境中氮、磷含量的影响 荆州地区猪场饲料真菌的调查 中华鳖对低蛋白和红鱼粉饲料利用的研究 影响我国饲料质量安全的因素及对策的研究 斑节对虾饲料鱼粉替代研究及商品饲料环境安全性评价 基于作业与标准的饲料行业成本管理 山羊饲料养分瘤胃降解规律的研究 中国奶牛饲料利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饲料企业产品质量控制 不同能量饲料的组成差异及瘤胃降解特性的比较研究 饲料中脂肪与蛋白质水平对大口黑鲈生长、体组成、非特异性免疫和血液学的影响 山羊常用饲料瘤胃降解率的研究 黄颡鱼幼鱼对饲料中蛋白、能量、钙、磷和脂肪酸需要量 家蚕颗粒人工饲料育的研究 我国饲料粮消耗现状分析与猪、鸡饲料粮需求预测 小鼠不同发育阶段饲喂高能饲料对若干生理指标的影响 半滑舌鳎和漠斑牙鲆饲料性能的研究

饲料安全与畜产品质量研究饲用抗生素的替代技术(如药用植物及提取物、抗菌肽等),在保证动物高效生产的前提下,采用无抗生素的绿色饲料,生产安全的畜产品。研究影响猪、鸡肉质性状形成的分子机理、代谢途径、影响因素,通过有效的营养调控,生产优质的畜产品。单胃动物营养与饲料在重点掌握本领域及相关领域国内外研究动态、研究热点、研究进展及行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本研究方向主要从事猪、鸡等单胃动物营养需要以及与单胃动物相关的营养与饲料、营养生理、营养调控、营养与免疫、营养与环境的研究和新型饲料与饲料添加剂的开发与安全性评价。通过相关专题理论的学习和学位论文试验设计、课题实施、论文撰写等环节,培养从事单胃动物营养与饲料研究和生产的高级专业人才。反刍动物营养与饲料结合我国奶牛饲养的条件,通过奶牛营养参数和饲料营养价值评定、优质粗饲料生产和科学利用技术、日粮营养平衡技术,奶牛高效、精细化饲养管理和营养检测技术,同时开展奶牛营养与代谢调控等前瞻性研究,应用系统整体营养调控指导思想来解决当前我国奶牛生产存在的奶牛单产低,奶质差和营养代谢病多的问题。通过本方向的研究最终形成适合不同区域或不同养殖模式的标准化奶牛饲养技术规范。动物行为福利与环境本方向主要研究集约化生产条件下畜禽异常行为产生的机制、影响动物福利的因素,以及有利于机体健康、生产性能提高的畜禽养殖新工艺的探索。动物分子营养与饲料生物技术本研究方向主要从事营养素与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营养与营养素之间、营养素与基因之间、基因与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机体健康影响的规律和机制,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开发新的饲料资源,提高饲料的利用营养价值及转化率,降低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和毒素及生产成本,节省饲料等方面的研究。饲料与畜产品IT技术研究饲料配制与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数据电脑管理和安全质量的数字化监控体系。通过对饲料—养殖—畜产品—消费者流程中的每个环节、每项措施、每个成分进行危害评估及关键控制点的分析检验,对整个生产链全过程制定可操作规范体系,使原料供应、加工生产、包装运输、销售消费都能在统一的操作规范下进行,从而保证畜产品的安全性。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论文封面图

丁升艳,陈安国,杨彩梅, 薄荷的药理作用和兽用价值 饲料工业,26(22):46- 王龙生,陈安国, 维生素C和E在猪、鸡抗热应激中的研究与应用 饲料工业,26(20):38- 周杰,陈安国, 海藻多糖的生物活性研究进展,饲料工业,26(18):12- 杨彩梅,徐卫丹,陈安国, 甘氨酰-L-谷氨酰胺对断奶仔猪性能和消化道吸收功能的影响 中国畜牧杂志,41(8):6- 汪善峰,杨彩梅,陈安国, 猪舍中氨的释放及其日粮调控 中国畜牧杂志,41(7):38- 周延州,周献民,陈安国, 脲酶抑制剂在家禽生产中的研究进展 中国家禽,27(14):49- 杨彩梅,陈安国, 谷氨酰胺对早期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和小肠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中国畜牧杂志,41(6):21- 陈华洁,陈安国, 浅谈高水平的氧化锌对断奶仔猪各方面的影响 饲料工业,26(9):P29- 杜勐侃,丁升艳,陈安国, 生长肥育猪的热应激生理行为变化及营养调控 江苏农业科学,(8):12-14, 代兵,陈安国, 公猪膻味的研究进展 养猪,(3):17- 洪奇华,陈安国, 富酶活性酵母对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养猪,(2):7- 陈华洁,陈安国,尤佳, 肽的营养及其酶法生产的探索 饲料工业,26(4):41- 杨彩梅,陈安国, 饲粮形态对断奶仔猪生长和营养物质代谢的影响 养猪,(2):13- 周延州,陈安国, 脲酶抑制剂在单胃动物中的应用进展 广东饲料,10:10- 周延州,陈安国, 菊粉资源的开发及应用 饲料工业,26(1):49- 汪善锋,陈安国,洪奇华, 脲酶抑制剂在养猪生产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中国畜牧杂志,40(11):36- 汪善锋,汪海峰,陈安国, 生化黄腐酸的应用效果与作用机理 中国饲料,(22): 12- 丁升艳,陈安国,阎祥洲, 沸石净化养殖水体的研究进展 家畜生态,25 (4):183- 代兵,陈安国, 粪臭素在家畜养殖中的危害 家畜生态,25 (4):205- 许金新,陈安国, 大豆皂甙的生理功能及应用 中国饲料,(19):27- 汪善锋,陈安国,洪奇华, 脲酶抑制剂在在单胃动物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中国饲料,(19):25- 石军,杨彩梅,陈安国, 光合细菌在水产养殖业中的应用 中国饲料,(17) : 施国锋,陈安国,史济湖, 用PRRS阳性的母猪生产PRRS阴性的商品猪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6): 汪善锋,陈安国, 樟科植物浸提工艺研究 饲料工业,25 (4): 8- 洪奇华,陈安国, 共轭亚油酸对猪肌体品质的影响及作用机理 中国畜牧杂志,40(3):44- 杨华,傅衍,陈安国, 有机硒对杜大长商品猪生产性能、胴体性状、肉质的影响 中国饲料,266(6): 21- 施国锋,陈安国,史济湖, 规模猪场PRRSV的净化 四川畜牧兽医,31(3):33- 陈安国,洪奇华,吴林友, 半胱胺对生长肥育猪肌体品质的影响及其机理探讨 中国畜牧杂志,40(2):11- 汪善锋,陈安国,汪海峰, 规模化猪场粪污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家畜生态,25(1): 49- 石军,李俊婷,陈安国, 皱纹盘鲍稚鲍养殖研究进展 中国饲料,262(2) : 27- 石军,陈安国,洪奇华, 鱼类的DNA疫苗 中国兽医杂志,39(12):22- 许金新,陈安国, 低聚糖对肉鸡肠道菌群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中国动物保健,(7):11- 许金新,陈安国, 酒精提取大豆产品对鱼类养殖的影响 饲料研究,(12):40- 汪善锋,陈安国,汪海峰, 植物型除臭剂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 家畜生态,24(4):58- 许金新,陈安国, 大豆皂甙的生理功能以及应用 饲料博览,(6):11- 许金新,陈安国, 饲料源活性肽研究进展 中国饲料,(20):4- 石军,陈安国,李俊婷, 微量元素硒的生理功能及应用注意事项 中国饲料,(20):14- 洪奇华,陈安国, 安全型肉质改进剂(MQI-1)对猪肉品质的影响 养猪,(5) 51- 洪奇华,陈安国, 应用干湿饲喂器对生长肥育猪生产性能及血清指标的影响 中国畜牧杂志,39(5):31- 洪奇华,陈安国, 干湿饲喂器对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家畜生态,24 (3):30- 汪善锋,陈安国,皮祖坤, 猪利用日粮纤维的研究 中国饲料, (15):17- 徐卫丹,陈安国, 断奶仔猪小肠结构和功能及其影响因素 饲料工业,24(12):16- 洪奇华,陈安国,吴林友, 半胱胺不同添加方式对生长肥育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养猪,(3) :22- 汪善锋,陈安国, 环腺苷酸的生理功能及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中国饲料,(10):3- 洪奇华,杨彩梅,陈安国,吴林友,刘金松, 半胱胺不同添加方式对生长肥育猪胴体品质的影响 饲料研究,(5) :6- 汪善锋,陈安国, 日粮纤维在猪饲养中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 粮油食品科技 11(4):38- 李俊婷,陈安国,石军, 番茄红素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食品科学,4月专刊,129- 洪奇华,陈安国, 猪采食行为与饲喂设备的研究进展 养猪,(2):36- 汪善锋,陈安国,汪海峰, 除臭剂在动物生产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饲料工业,24(7):48- 汪善锋,陈安国, 白酒糟资源的开发利用途径 饲料工业,24(5):43- 石军,陈安国,李俊婷, 虾类免疫学研究进展 齐鲁渔业,20(2):4- 洪奇华,陈安国, 采食行为与饲喂方式对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家畜生态,24 (1) :60 – 张云刚,陈安国, 小肠粘膜二糖酶的研究进展 饲料工业,24(3):16- 许金新,陈安国, 使鸡蛋脂质中ω-3脂肪酸富集的途径 中国家禽,25(2) :39- 石军,李俊婷,陈安国, 甘露寡糖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粮油食品科技,11(1):36- 洪奇华,陈安国, 采食行为与饲喂方式对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家畜生态,24(1):60- 石 军,陈德文,陈安国, 大豆黄酮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浙江畜牧兽医,2003年增刊,74- 陈苏春,李俊婷,陈安国, 支链氨基酸的生理功能及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 浙江畜牧兽医,2003年增刊,76- 李俊婷,陈安国, 仔猪的采食行为对饲养管理的影响 饲料工业,23(12):43- 洪奇华,陈安国,杨彩梅, 应用干湿饲喂器对生长肥育猪生产性能和胴体品质的影响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3):18- 洪奇华,陈安国, 干湿饲喂器对猪养分消化率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养猪,(3): 5- 洪奇华,陈安国, 微生态制剂对降低鸡肉和蛋品中胆固醇含量和药残的贡献 中国家禽,24(23):33- 杨彩梅,陈安国,刘金松, 半胱胺对AA肉用仔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饲料研究,(3):5- 杨彩梅,陈安国,刘金松, 动物采食量调控的新因子——增食因子 饲料工业,23(4):12- 杨彩梅,陈安国,刘金松, 半胱胺对肉用仔鸡生长性能和内脏器官的影响 中国畜牧杂志,38(6):16- 曾新福,陈安国, 热应激下鸡的反应与抗热应激添加剂的研究进展 饲料博览,(7) :11- 李俊婷,陈安国,石军, 增强仔猪免疫机能的非营养性添加剂 饲料研究,(11):22- 石军,陈安国,张云刚, L-肉碱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鱼类营养代谢中的作用 水利渔业,22(5):10- 石军,陈安国,张云刚, Vc对水产动物免疫促进作用的机理 中国饲料,(19):22- 石军,陈安国,洪奇华, 皱纹盘鲍的养殖生物学研究进展 齐鲁渔业,19(7):7- 石军,陈安国,邵明丽, 益生菌在水产养殖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粮食与饲料工业,(4) :29- 石军,陈安国, 木聚糖酶的应用研究进展 中国饲料,(4):10- 石军,孙德文,陈安国, 畜禽用DNA疫苗研究进展 甘肃畜牧兽医,32(3):34- 石军,陈安国,洪奇华, DNA疫苗在鱼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中国兽药杂志,36(5):41- 石军,陈安国,洪奇华, DNA疫苗在禽病防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中国家禽,24(4) 23- 石军,陈安国, 环保型饲料配方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饲料工业,23(1):24- 陈安国,陶朝辉,洪奇华, 螺旋藻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饲料研究,(8):9- 陈安国,陶朝辉, 生长猪自动干湿饲喂器应用效果的研究 饲料工业,22(12):35- 张云刚,陈安国, 通过日粮调控减少猪排泄物中臭气物质的产生和散发量 饲料工业,22(8):42- 曾新福,陈安国, 多不饱和脂肪酸强化蛋的研究状况 饲料工业,22(1):37- 曾新福,陈安国, 环境温度对母猪繁殖性能及仔猪生长的影响 家畜生态,22(1):40- 陈安国,洪奇华, 抗菌肽研究进展 黑龙江畜牧兽医,N 4:31- 石 军,陈安国, 木聚糖酶生产与应用研究进展 饲料工业,22(9):40- 杨华,傅衍,陈安国, 猪肉质主基因和候选基因研究进展 中国畜牧杂志,37(4):45- 杨华,傅衍,陈安国, 猪肥胖基因的研究进展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8- 曾新福,陈安国, 低胆固醇蛋的研究进展 辽宁畜牧兽医,(4):44- 石 军,陈安国, 日粮组成的环保对策 饲料博览,(12):19- 洪奇华,陈安国, 日粮营养对基因表达影响的研究进展 畜牧与兽医,32(5):39- 杨彩梅,陈安国,刘金松, 通过日粮营养调控降低畜牧业对环境的污染, 甘肃畜牧兽医,30(2):42- 陈安国,杨彩梅,洪奇华等, 酒糟酵母饲喂生长肥育猪的研究,中国饲料,(6):23- 杨彩梅,陈安国,刘金松, 日粮添加沸石对黄羽肉鸡的影响 中国家禽,22(2):10- 王晨辉,陈安国, 改善早期断奶仔猪肠道环境和免疫状态的营养手段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5):20- 杨彩梅,陈安国, 初产哺乳母猪的赖氨酸需要量 国外畜牧学饲料,(3): 陈安国,蒋兆江, 绍鸭生长期饲粮蛋白质水平对育成后产蛋性能的影响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24(6):647~ CHEN An- JIANG Zhao-jiag, Effects of dietary protein levels on nitrogen retention rate in growing Shaoxing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25(3):291~ 杨彩梅,陈安国, 沸石粉对黄羽肉鸡的饲用效果和作用机理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5(6):619~ 陈安国,罗友生,周云富, 猪用自动干湿饲喂器应用效果的研究 养猪,(3):26~ 杨彩梅,陈安国,刘金松, 硝呋烯腙在畜禽饲料中的应用效果及特点饲料工业,20(11):27~ 杨彩梅,陈安国,刘金松, 肌肉生长和禽肉品质的关系 四川畜牧兽医,26(11):22- 陈安国,杨彩梅,刘金松, 沸石对黄羽肉鸡血液生化指标及激素的影响饲料博览,11(5):6~ 陈安国,项雷生,陈小平, 沸石粉在猪饲粮中应用效果的研究 浙江畜牧兽医, 24(2):4- 陈安国,陶朝辉, 集约化猪场环境污染治理研究综述 当代畜牧,(2):3~ 陈安国,方孔君,闻尧祥, 不同能量和蛋白质水平的含沸石粉饲粮对生长猪增重效果的影响 第三届全国猪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89~ 广州 陈安国,王晨辉,杨彩梅,洪奇华, 沸石粉在猪饲粮中应用技术研究进展 中国科协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 第536页杭州 周钦良, 陈安国, 吴跃明, 刘建新, 生长期绍鸭赖氨酸和蛋氨酸需要量研究 第三届全国饲料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第 成都 陈安国,郑忠良,苏卫琴,闻尧祥, 制粒对酶制剂饲喂效果的影响 养猪,(1) :6- 陈安国,吴小革,朱旭初,苏卫琴,闻尧祥,周立明,蔡建明, 酶制剂对仔猪增重效果的影响 饲料工业,15(12) : 陈安国,蒋兆江, 不同粗蛋白质水平对绍鸭生长期氮存留率的影响, 中国家禽, (2):25- 陈安国,蒋兆江, 不同饲粮蛋白质水平对绍鸭早期生长的影响,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18(4):69- 陈安国,何红虎,樊立勇, 不同磷源对生长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饲料工业,13(10):34- 陈安国, 蒋兆江, 绍鸭生长期典型日粮粗蛋白水平的研究 I 不同粗蛋白质水平对绍鸭生长的影响, 中国动物营养研究进展(张子仪主编), 333-337页 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天津 陈安国,高洪汉, 浙农PCS-1与正大SP5b添加剂饲喂肉猪试验 浙江畜牧兽医, 17(4):12- 陈安国,黄志川,汪思真,方惠英,张先祥,张飞龙,闻尧祥,陈利光, 浙农PMS-1肉猪矿补剂的研究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论文选编,浙江农业大学畜牧兽医系动物营养研究室 陈安国,黄志川,汪思真,方惠英,闻尧祥,陈利光, 浙农PCS-1肉猪分离型复合饲料添加剂的研究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论文选编,浙江农业大学畜牧兽医系动物营养研究室 陈安国,闻尧祥,李孝取,沈朝良, 不同能量和蛋白水平对浙农PCS-1肉猪复合添加剂饲喂效果的影响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论文选编,浙江农业大学畜牧兽医系动物营养研究室 陈安国,闻尧祥, 浙牧201乳猪全价料研究初报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论文选编,浙江农业大学畜牧兽医系动物营养研究室 陈安国, 闻尧祥, 浙农PCS-1料精与香港784料精饲喂肉猪对比试验 养猪,(4) :4- 闻尧祥,陈安国, 不同能量、蛋白水平饲喂肉猪的效果研究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6):17- 刘建新, 戴旭明, 陈安国, 徐宁迎, 吴跃明, 韩玉刚, 氨化处理提高秸秆饲料价值的研究, 鲜麦秸的处理效果 浙江畜牧兽医, 15(1):2- 刘建新, 戴旭明, 韩玉刚, 田丽琴, 陈安国, 徐宁迎, 吴跃明, 氨化处理提高秸秆饲料价值的研究, 碳铵氨化稻草饲喂湖羊的效果 浙江畜牧兽医, 15(3):2- 陈安国,闻尧祥,朱百华,方百灵, “浙农PCS-1”饲喂肉猪试验初报 浙江畜牧兽医, 11(4):10- 陈安国,黄志川,周亦飞, PMS-1矿补剂饲喂肉猪的效果 浙江畜牧兽医, 14(2):19-

提高双低菜籽皮对反自动物营养价值的研摘要本研究以双低菜籽皮的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DetergentFiber,NDF)含量为评定指标。采用混合嵌套设计从干式NaOH法(处理时间分别为d1、d2、3d)、尿素氨化法(处理时间分别为1d0、1d5、ZOd)、碱化一氨化复合处理(处理时间分别为15d、ZOd、25d)筛选出最佳处理组及其处理时间;采用L(3‘)正交设计筛选出最佳配比的纤维素酶、B一葡聚糖酶、木聚糖酶和a一淀粉酶处理组;从而得到最佳化学处理组和最佳复合酶制剂处理组。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acunnigEleetrnoMcriosocpe,SEM)技术分析上述最佳处理组处理的双低菜籽皮的结构;并分别以稻草、未处理双低菜籽皮、经最佳化学组处理的双低菜籽皮、经最佳复合酶制剂组处理的双低菜籽皮为粗料配制不同日粮,研究其对湖北麻城黑山羊的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如下:与对照组(未处理组)相比,双低菜籽皮经干式Na0H法、尿素氨化法、碱化-氨化复合法处理后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降低,中性洗涤纤维2h4降解率升高。双低菜籽皮经不同化学方法处理后,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组间差异极显著P(<01),中性洗涤纤维2h4降解率组间差异极显著P(<01);双低菜籽皮经同种方法不同时间处理后,时间对NDF含量及中性洗涤纤维24h降解率的影响是极显著(P<01)。就中性洗涤纤维2h4降解率而言,干式NaOH处理组比对照组的分别提高了22%、16%、58,64%,尿素氨化处理组比对照组的分别提高了81%、()7%、巧64%,碱化一氨化复合处理组比对照组的分别提高了88%、04%、79%。双低菜籽皮经不同配比的复合酶制剂处理后NDF含量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中性洗涤纤维2h4降解率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NDF含量均下降,分别降低了15%、59%、56%、81%、42%、57%、%、62%、05%;中性洗涤纤维24h降解率均有所提高,分别提高了07%、89,05%、75%、42%、29%、77%、72%、96%、74%。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处理前后双低菜籽皮的物理结构变化显著。未处理的双低菜籽皮结构紧密,细胞器清晰可见;经过碱化一氨化复合处理之后,薄壁组织膨胀,形成一些“孔穴”结构,并且大部分的细胞器解体脱落:经过复合酶制剂处理后双低菜籽皮表面光滑,“孔穴”结构更加规则,并且细胞器基本完全解体脱落。表明双低菜籽皮经过处理后细胞壁疏松,为瘤胃液的渗透提供有利的条件,从而提高双低当动物营养价值的研究菜籽皮的利用效率。两种处理方法处理的双低菜籽皮组与稻草组相比,山羊的采食量、日增重、料肉比差异显著(P<005);与未处理的双低菜籽皮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山羊的采食量和日增重有所提高,料肉比下降。结果表明,双低菜籽皮经碱化一氨化复合法在常温下处理20d后效果最佳;双低菜籽皮的最佳复合酶制剂的配比为纤维素酶38469、B一葡聚糖酶16679、木聚糖酶20009和a一淀粉酶01259(添加比例为在5009双低菜籽皮中的含量)。碱化一氨化复合处理和复合酶制剂处理能够提高双低菜籽皮的营养价值,并且饲喂经最佳处理组处理的双低菜籽皮可以提高山羊的生长性能。关键词:双低菜籽皮;氨化;复合酶制剂;扫描电镜;瘤胃尼龙袋法目录中文摘要···············,····································,·················,·······································……I英文摘要······················································································,····················,··……1111,前言·······························,··················································································……1开发双低菜籽皮饲料的重要性·················,··············································……2双低菜籽皮的特点和营养价值·······························································……3低质粗饲料的处理方法·····,·,··,······,··················,······································……4低质粗饲料在反当动物饲料利用中存在的问题························,··········……5本试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材料与方法······································,·······························································……1样品的采集·································,·····························································……2处理双低菜籽皮的化学方法·····,·····························································……3处理双低菜籽皮的酶制剂方法,·········,·············································,······……4双低菜籽皮营养成分瘤胃降解率的测定···············································……5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26山羊饲养试验···························································································……7检测指标···································································································……132,8一计算公式与数据处理·······················································,·····················……‘’结果与分析··,·····,·······,··,,,···,····,,······································································……143,1双低菜籽皮的主要成分含量········,··························································一2化学处理双低菜籽皮的成分分析···············································,···········……3复合酶制剂处理双低菜籽皮的成分分析···············································……4扫描电镜分析处理前后双低菜籽皮结构的变化···································……5不同处理饲粮对山羊生长性能的影响···················································……讨论······,···················,···,·····,,,·····················,,····················································……1双低菜籽皮经不同方法处理效果的比较···············································……2不同处理对双低菜籽皮物理结构的影响········,······································……3不同处理饲粮对山羊生长性能的影响··················································,……26结论···,···········,······································································································……28参考文献·······,··················································································,···················……29致谢··········,·····,···,·············,·····,·············································································……35附录······················································································································……36005届硕士学位论文

《动物营养学报》(Chinese Journal of Animal Nutrition)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动物营养学报》主要内容涵盖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的各个主要领域。《动物营养学报》主要分专论、综述、猪营养、禽营养、反刍动物与草食动物营养、水产动物营养、特种经济动物营养、饲料营养、饲料安全、饲料资源开发、饲料检测、研究简报等多个栏目。在动物营养学报投稿是有320一版的稿费。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论文封面图片大全

饲料安全与畜产品质量研究饲用抗生素的替代技术(如药用植物及提取物、抗菌肽等),在保证动物高效生产的前提下,采用无抗生素的绿色饲料,生产安全的畜产品。研究影响猪、鸡肉质性状形成的分子机理、代谢途径、影响因素,通过有效的营养调控,生产优质的畜产品。单胃动物营养与饲料在重点掌握本领域及相关领域国内外研究动态、研究热点、研究进展及行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本研究方向主要从事猪、鸡等单胃动物营养需要以及与单胃动物相关的营养与饲料、营养生理、营养调控、营养与免疫、营养与环境的研究和新型饲料与饲料添加剂的开发与安全性评价。通过相关专题理论的学习和学位论文试验设计、课题实施、论文撰写等环节,培养从事单胃动物营养与饲料研究和生产的高级专业人才。反刍动物营养与饲料结合我国奶牛饲养的条件,通过奶牛营养参数和饲料营养价值评定、优质粗饲料生产和科学利用技术、日粮营养平衡技术,奶牛高效、精细化饲养管理和营养检测技术,同时开展奶牛营养与代谢调控等前瞻性研究,应用系统整体营养调控指导思想来解决当前我国奶牛生产存在的奶牛单产低,奶质差和营养代谢病多的问题。通过本方向的研究最终形成适合不同区域或不同养殖模式的标准化奶牛饲养技术规范。动物行为福利与环境本方向主要研究集约化生产条件下畜禽异常行为产生的机制、影响动物福利的因素,以及有利于机体健康、生产性能提高的畜禽养殖新工艺的探索。动物分子营养与饲料生物技术本研究方向主要从事营养素与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营养与营养素之间、营养素与基因之间、基因与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机体健康影响的规律和机制,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开发新的饲料资源,提高饲料的利用营养价值及转化率,降低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和毒素及生产成本,节省饲料等方面的研究。饲料与畜产品IT技术研究饲料配制与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数据电脑管理和安全质量的数字化监控体系。通过对饲料—养殖—畜产品—消费者流程中的每个环节、每项措施、每个成分进行危害评估及关键控制点的分析检验,对整个生产链全过程制定可操作规范体系,使原料供应、加工生产、包装运输、销售消费都能在统一的操作规范下进行,从而保证畜产品的安全性。

去饲料厂跟养殖场,好点就能进个跨国公司,但还是去饲料厂跟养殖场。如果你要搞学术研究的话,倒是有机会去什么牛津剑桥之类的

学校的这个专业还可以,工大的粮油方面很不错,你报的哪个专业毕业后的待遇不错,像工大这几天搞的很出色,在河南院校中排名靠前了很多,尤其是去年有了三个一本专业,学校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相信在过几年,工大的学生就业将有进一步的提高!我作为工大的一名学生,深感自豪,当然还得靠自己扎实的基本功,和平时锻炼的基本素质!作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我们在学校的磨练很重要,工大的学习气氛很融洽,校风纯正,学生进取心比较强! 作为粮油专业的分支专业,该专业实力雄厚,你通过进一步的深造,相信拉近与成功的距离! 在这祝你学业有成,让我们以工大为骄傲! 另外,你要想进一步了解学校的其他专业及综合情况,可以上“工大小窝”吧,问一下,进一步了解工大的现状及未来!

1      畜牧兽医学报     2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3      中国兽医科学     4      中国兽医学报     5      动物营养学报     6      动物医学进展     7      中国畜牧兽医     8      中国兽医杂志     9      中国畜牧杂志     10      畜牧与兽医     11      蚕业科学     12      中国家禽     13      中国饲料     14      黑龙江畜牧兽医     15      家畜生态学报     16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17      饲料工业     18      中国兽药杂志    这就是 最新的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研究领域的中文核心期刊饲料研究  ,已经被踢除了,不再是 中文核心了。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论文封面设计图片

饲料安全与畜产品质量研究饲用抗生素的替代技术(如药用植物及提取物、抗菌肽等),在保证动物高效生产的前提下,采用无抗生素的绿色饲料,生产安全的畜产品。研究影响猪、鸡肉质性状形成的分子机理、代谢途径、影响因素,通过有效的营养调控,生产优质的畜产品。单胃动物营养与饲料在重点掌握本领域及相关领域国内外研究动态、研究热点、研究进展及行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本研究方向主要从事猪、鸡等单胃动物营养需要以及与单胃动物相关的营养与饲料、营养生理、营养调控、营养与免疫、营养与环境的研究和新型饲料与饲料添加剂的开发与安全性评价。通过相关专题理论的学习和学位论文试验设计、课题实施、论文撰写等环节,培养从事单胃动物营养与饲料研究和生产的高级专业人才。反刍动物营养与饲料结合我国奶牛饲养的条件,通过奶牛营养参数和饲料营养价值评定、优质粗饲料生产和科学利用技术、日粮营养平衡技术,奶牛高效、精细化饲养管理和营养检测技术,同时开展奶牛营养与代谢调控等前瞻性研究,应用系统整体营养调控指导思想来解决当前我国奶牛生产存在的奶牛单产低,奶质差和营养代谢病多的问题。通过本方向的研究最终形成适合不同区域或不同养殖模式的标准化奶牛饲养技术规范。动物行为福利与环境本方向主要研究集约化生产条件下畜禽异常行为产生的机制、影响动物福利的因素,以及有利于机体健康、生产性能提高的畜禽养殖新工艺的探索。动物分子营养与饲料生物技术本研究方向主要从事营养素与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营养与营养素之间、营养素与基因之间、基因与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机体健康影响的规律和机制,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开发新的饲料资源,提高饲料的利用营养价值及转化率,降低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和毒素及生产成本,节省饲料等方面的研究。饲料与畜产品IT技术研究饲料配制与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数据电脑管理和安全质量的数字化监控体系。通过对饲料—养殖—畜产品—消费者流程中的每个环节、每项措施、每个成分进行危害评估及关键控制点的分析检验,对整个生产链全过程制定可操作规范体系,使原料供应、加工生产、包装运输、销售消费都能在统一的操作规范下进行,从而保证畜产品的安全性。

如下:1、封面。采用学校规定的统一格式的封面,按要求填写论文题目、作者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姓名、学科(专业)学习形式、层次等内容。2、中文摘要。中文摘要应简捷明了,字数为400字左右。内容包含本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目的、意义、研究方法、研究过程、研究成果及结论、关键词(3-5个)等。3、外文摘要。外文摘要要求有论文题目,内容应与中文摘要相对应,要求用词准确、语法规范、意思完整。4、目录。目录一般列至二级标题,文字表述与正文要一致,并标明页码。5、正文。正文一般由标题、主体部分、图、表格和公式五个部分构成。6、设计图纸。图号按章序编号,如图3—2为第三章第二图。如果图中含有几个不同部分,应将分图号标注清楚,并在图题下列出各部分内容。7、参考文献。正文中按引用顺序在参考文献出处的文字右角上用[ ]标明,[ ]中序号应与“参考文献”中序号一致,正文之后则应列出参考文献。作者阅读的参考文献中应包含一定的外文文献,并翻译一定数量的外文文献或写出一定量的阅读笔记。8、附录。9、致谢。撰写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字数的原则要求是:设计类:设计绘图量不少于折合成为 A0 号的图纸 2 张,设计说明书的字数不少于 5 万字。论文类:理工类全文不少于 2 万字;经管类全文不少于 5 万字;外语专业论文全文不少于 5000 个外文单词。各专业根据本专业特点可适当提高分量要求。

学院已形成本科、硕士、博士并举的教育培养体系,现设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博士点,6个学士学位硕士点,2个专业学位硕士授予点,有动物科学、动物医学、水产养殖学、动物药学4个本科专业,在校学生1012人,其中博士生13人,硕士生78人,本科生921人。另有专业学位硕士生55人。学院高度重视教学工作,大力推进本科“质量工程”建设,强化实践特色,坚持每年安排应届毕业生轮流到校内基地实习,在教师中开展“优秀授课教师”评选活动,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各类教学研究课题和从事教学研究。2007年,“动物科技学院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与实践”教研课题获江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动物科学专业被批准为国家二类特色专业,江西省仅获2个。2008年,“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教学团队”被批准为江西省教学团队,“动物生产与疫病防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被批准为江西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动物医学专业被批准为江西省特色专业。  学院切实加强学科建设,不断增强学院发展后劲。通过加强人才培养,组建学科团队及加强基础平台建设,学科建设取得好成绩。2006年,“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学”获得了“十一五”重点学科。“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获得了江西省第二批示范性硕士点。2008年,“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学”2个省级重点学科顺利通过了中期检查与考核,并获得好评,将继续得到重点支持。2008、2010年分别有一篇硕士毕业论文被评为第二届、第三届全国兽医专业学位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科成为“江西省重中之重学科”,“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实验室”成为江西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学院畜牧学获得江西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第一批)。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