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日语语言学概论论文写作思路和方法总结

发布时间:2024-07-07 08:59:19

日语语言学概论论文写作思路和方法总结

文档介绍:民族地区高师院校“语言学概论”教学方法探讨“语言学概论”是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 对提高学生的语言学理论、语言学知识水平,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语言学方面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该课程涉及到不同语系的语言,知识面较广,知识点较多,如语音学、音系学、词汇学、语法学、语义学、语用学、文字学等等; 另一方面,由于本课程是一门概括性、理论性很强的课程, 学生学习起来感觉比较抽象, 一时难以理解。加上教师授课一般以口授为主, 采用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张嘴, 一份讲义讲到底”的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落后, 教学手段单一, 课堂教学缺少互动, 学生的积极性无法调动, 总是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 导致课堂气氛沉闷, 学生昏昏欲睡, 学生学习起来枯燥乏味, 甚至产生厌倦情绪。针对此种情况, 笔者根据多年的“语言学概论”教学实践, 在借鉴前人教学经验的基础上, 结合民族地区高师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基础较差、少数民族学生占一定比例的现状和教学实际,就“语言学概论”教学方法谈几点看法。一、运用系统性和连贯性教学,把教材内容化难为易“语言学概论”虽然是对不同语系语言的高度概括, 理论性很强、知识面较广、内容较多, 但其内部也有很强的系统性。在教学设计中, 我们可以把理论性强、内容繁多的教材内容分为不同的模块。以我们目前所使用的《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著,王洪君、李娟修订, 2010 ) 为例, 根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可以分为 4 个模块: 第一块是语言的本质和功能, 包括导言, 第一章语言的功能和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本模块是基础, 但比较抽象。第二块是语言的结构, 包括第三章语音和音系, 第四章语法和第五章语义、语用。本模块是在现代汉语的基础上, 由汉语拓展到其他语言, 由语音、语法拓展到语义、语用, 共时层面的知识较多。第三块是语言的发展、演变, 包括第七章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 第八章语言的接触和第九章语言系统的演变。本模块主要考察语言在遗传的过程中, 不仅保留了某些共同的特点, 还会产生变异, 历时层面的知识也比较多。第四块是语言的书写符号――文字, 包括已消失的中国古文字和少数民族文字, 本模块主要考察作为符号的符号――文字的发展演变情况。不仅每一个模块内部具有系统性、层次性, 不同模块之间也具有相关性、连贯性。针对不同的模块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教学重点就可以很好地突出, 教学难点较容易把握。语言学课程的内容对学生而言就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就语音和音系一章来说, 知识点多、难度大、基础性强。因为本章内容既与现代汉语“语音”一章有一些相同的地方, 也有不同之处。在教学中, 我们既要注意本章内容与现代汉语“语音”一章的联系, 又要在其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可以结合汉语普通话, 从学生最熟悉的言语交际开始, 采用传统的也是同学们比较容易理解的“肌肉紧张说”以现场表演的方式给音节下定义,由音节进一步扩展到音步; 根据音节的声母、韵母、声调三个组成部分, 学习声母与辅音、韵母与元音的关系,理解韵母的结构:介音+ 主要元音+ 韵尾; 通过介音, 并结合古代汉语的有关知识, 理解“四呼”的概念, 了解开音节和闭音节、舒声韵和促声韵等有关概念,掌握音节结构中主要元音的作用,熟悉普通话的辅音韵尾和元音韵尾; 通过声母和韵母的组合关系,掌握普通话的声韵配合规律; 通过普通话声母表和舌面元音舌位图, 掌握语音的发音部位、发音方法和发音特点,进而理解语音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由语音的自然属性引出音素的概念, 把握语音的 4 个要素: 音质、音高、音强、音长, 理解元音音素和辅音音素的区别, 了解造成不同音素形成的 3 个方面的原因: 发音体、发音方法和共鸣器形状 同时, 由音素引出国际音标, 由社会属性引出音位的概念; 由音位引出音位的区别性特征、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音位的自由变体和条件变体, 理解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的区别及作用; 结合学生实际理解常见的几种语流音变现象,并由汉语普通话引发到少数民族语言及方言。整个语音学知识结构经过这样的重新整合,就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教师授课也具备实践性、可操作性,学生理解比较轻松,就会对语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对“语言学概论”也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二、运用引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传统的“语言学概论”课程的教学采取的是讲授法, 教师单方面、有的甚至是照本宣科式的、填鸭式的讲授, 课程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 学生积极性无法调动, 使得学生感觉语言学抽象、枯燥。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灵活掌控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设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问题,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 培养他们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 在讲授语言的组合规则时, 汉语一般是“我买书”而不能说成“书买我”或者“书我买”, 从语义角度来说, 汉语的句子一般是施事者对受事者发生行为动作。但是有的学生就提出他们的语言可以说“书我买”或者“我书买”, 这就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观察、思考。因为在整个汉藏语系语言里,汉语、壮侗语族语言、苗瑶语族语言都是“ SVO 型”语言, 其基本语序是“主语+ 动词+ 宾语”, 而藏缅语族语言除白语、土家语以外, 都是“ SOV 型”语言, 其基本语序“主语+ 宾语+ 动词”。汉语属于典型的分析型语言, 其语序要求比较严格, 而藏缅语族的绝大多数语言属于黏着型语言, 其有很多的格范畴, 可以通过格的形式确定哪一个是主语、哪一个是宾语, 主语、宾语的位置要求不那么严格。由此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寻找少数民族语言或方言与汉语不同的特点,培养学生探究的热情。他们不仅找出主谓句的很多例子, 还找出很多与汉语偏正结构、述宾结构不同的例子。通过这些例子, 鼓励他们进行深入、全面地分析, 从而写出具有一定深度的课程论文, 并为撰写毕业论文打下基础。这样就会大大增进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 他们对问题的认识就会进一步加深。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寓教于乐、乐中有得的教学效果,我们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有关语言学方面的热点问题,或引入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精彩范例。例如在讲授语言的发展演变时, 首先让同学们回忆一下他们所看到的自己家族的家谱, 通过家谱再来理解语言的谱系分类就比较容易。整个汉藏语系语言的人群最早由华夏、百越、苗蛮、氐羌等几个大的部落发展演变而来, 不同的部落又分化出不同的族群, 不同的族群再分化出不同的支系, 其语言在发展演变的过程中, 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分化, 同时也会有接触和融合的现象, 在语言接触过程中还会有层次的不同。因为有亲缘关系的语言在发展演变过程中会有发生学的共性, 同时在遗传中还会出现变异, 就形成现在汉藏语系的几十种甚至上百种语言。在人们日常的生活、经济、文化交往中, 因为语言的接触, 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类型学共性, 从而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语言特点。通过具体的语言和言语社团, 才能进一步考察语言的发生学共性和类型学共性, 了解语言与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关

外语技能课程包括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课程;专业知识课程包括外国语言学、翻译学、外国文学、国别与区域研究、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的基础课程,以及论文写作与基本研究方法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构成有基础日语、高级日语、日语会话、日语视听说、日语演讲与辩论、日语阅读、日语基础写作、笔译理论与实践、口译理论与实践、日语语言学概论、日本文学概论、日本概况、跨文化交际、学术写作与研究方法等。培养方向课程包括外国文学、外国语言学、翻译学、外语教育、国别与区域研究、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专门用途外语以及相关培养方向等类别,可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要包括专业实习、创新创业实践、社会实践、国际交流。专业实习旨在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创业实践旨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开展学科竞赛、学习兴趣小组、学术社团、创新创业项目等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民情和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开展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勤工助学、支教等社会实践活动。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日语

一、大学日语专业课程:基础日语、日语语法、日语阅读、日语听说、日语写作基础,报刊导读、日本历史、日本概况、日本文学史、日本经济、语言实践活动、社会实习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二、大学日语专业介绍:  1、培养目标:培养了解日本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文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能在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等部门,从事管理及接待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2、专业核心能力:掌握较系统的日语文学基础知识,了解我国国情和日本国社会文化,具有运用日语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3、专业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基础日语、日语语法、日语阅读、日语听说、日语写作基础,报刊导读、日本历史、日本概况、日本文学史、日本经济、语言实践活动、社会实习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4、就业面向:各级政府涉外部门、企事业单位、科研机关、学校、三资企业等部门,从事外事、国际文化交流等方面的接待服务和管理工作。

日语是一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该专业学科基础包括外国语言学、外国文学、翻译学、国别与区域研究、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具有跨学科特点。还可与其他相关专业结合,形成复合型专业,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日语专业学生应具备外语运用能力、文学赏析能力、跨文化能力、思辨能力,以及一定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该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外语基本功和专业知识与能力,掌握相关专业知识,适应中国对外交流、国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各类涉外行业、外语教育与学术研究需要的日语专业人才和复合型外语人才。

日语语言学概论论文写作思路及方法总结

文档介绍:民族地区高师院校“语言学概论”教学方法探讨“语言学概论”是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 对提高学生的语言学理论、语言学知识水平,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语言学方面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该课程涉及到不同语系的语言,知识面较广,知识点较多,如语音学、音系学、词汇学、语法学、语义学、语用学、文字学等等; 另一方面,由于本课程是一门概括性、理论性很强的课程, 学生学习起来感觉比较抽象, 一时难以理解。加上教师授课一般以口授为主, 采用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张嘴, 一份讲义讲到底”的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落后, 教学手段单一, 课堂教学缺少互动, 学生的积极性无法调动, 总是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 导致课堂气氛沉闷, 学生昏昏欲睡, 学生学习起来枯燥乏味, 甚至产生厌倦情绪。针对此种情况, 笔者根据多年的“语言学概论”教学实践, 在借鉴前人教学经验的基础上, 结合民族地区高师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基础较差、少数民族学生占一定比例的现状和教学实际,就“语言学概论”教学方法谈几点看法。一、运用系统性和连贯性教学,把教材内容化难为易“语言学概论”虽然是对不同语系语言的高度概括, 理论性很强、知识面较广、内容较多, 但其内部也有很强的系统性。在教学设计中, 我们可以把理论性强、内容繁多的教材内容分为不同的模块。以我们目前所使用的《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著,王洪君、李娟修订, 2010 ) 为例, 根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可以分为 4 个模块: 第一块是语言的本质和功能, 包括导言, 第一章语言的功能和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本模块是基础, 但比较抽象。第二块是语言的结构, 包括第三章语音和音系, 第四章语法和第五章语义、语用。本模块是在现代汉语的基础上, 由汉语拓展到其他语言, 由语音、语法拓展到语义、语用, 共时层面的知识较多。第三块是语言的发展、演变, 包括第七章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 第八章语言的接触和第九章语言系统的演变。本模块主要考察语言在遗传的过程中, 不仅保留了某些共同的特点, 还会产生变异, 历时层面的知识也比较多。第四块是语言的书写符号――文字, 包括已消失的中国古文字和少数民族文字, 本模块主要考察作为符号的符号――文字的发展演变情况。不仅每一个模块内部具有系统性、层次性, 不同模块之间也具有相关性、连贯性。针对不同的模块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教学重点就可以很好地突出, 教学难点较容易把握。语言学课程的内容对学生而言就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就语音和音系一章来说, 知识点多、难度大、基础性强。因为本章内容既与现代汉语“语音”一章有一些相同的地方, 也有不同之处。在教学中, 我们既要注意本章内容与现代汉语“语音”一章的联系, 又要在其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可以结合汉语普通话, 从学生最熟悉的言语交际开始, 采用传统的也是同学们比较容易理解的“肌肉紧张说”以现场表演的方式给音节下定义,由音节进一步扩展到音步; 根据音节的声母、韵母、声调三个组成部分, 学习声母与辅音、韵母与元音的关系,理解韵母的结构:介音+ 主要元音+ 韵尾; 通过介音, 并结合古代汉语的有关知识, 理解“四呼”的概念, 了解开音节和闭音节、舒声韵和促声韵等有关概念,掌握音节结构中主要元音的作用,熟悉普通话的辅音韵尾和元音韵尾; 通过声母和韵母的组合关系,掌握普通话的声韵配合规律; 通过普通话声母表和舌面元音舌位图, 掌握语音的发音部位、发音方法和发音特点,进而理解语音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由语音的自然属性引出音素的概念, 把握语音的 4 个要素: 音质、音高、音强、音长, 理解元音音素和辅音音素的区别, 了解造成不同音素形成的 3 个方面的原因: 发音体、发音方法和共鸣器形状 同时, 由音素引出国际音标, 由社会属性引出音位的概念; 由音位引出音位的区别性特征、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音位的自由变体和条件变体, 理解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的区别及作用; 结合学生实际理解常见的几种语流音变现象,并由汉语普通话引发到少数民族语言及方言。整个语音学知识结构经过这样的重新整合,就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教师授课也具备实践性、可操作性,学生理解比较轻松,就会对语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对“语言学概论”也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二、运用引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传统的“语言学概论”课程的教学采取的是讲授法, 教师单方面、有的甚至是照本宣科式的、填鸭式的讲授, 课程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 学生积极性无法调动, 使得学生感觉语言学抽象、枯燥。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灵活掌控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设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问题,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 培养他们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 在讲授语言的组合规则时, 汉语一般是“我买书”而不能说成“书买我”或者“书我买”, 从语义角度来说, 汉语的句子一般是施事者对受事者发生行为动作。但是有的学生就提出他们的语言可以说“书我买”或者“我书买”, 这就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观察、思考。因为在整个汉藏语系语言里,汉语、壮侗语族语言、苗瑶语族语言都是“ SVO 型”语言, 其基本语序是“主语+ 动词+ 宾语”, 而藏缅语族语言除白语、土家语以外, 都是“ SOV 型”语言, 其基本语序“主语+ 宾语+ 动词”。汉语属于典型的分析型语言, 其语序要求比较严格, 而藏缅语族的绝大多数语言属于黏着型语言, 其有很多的格范畴, 可以通过格的形式确定哪一个是主语、哪一个是宾语, 主语、宾语的位置要求不那么严格。由此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寻找少数民族语言或方言与汉语不同的特点,培养学生探究的热情。他们不仅找出主谓句的很多例子, 还找出很多与汉语偏正结构、述宾结构不同的例子。通过这些例子, 鼓励他们进行深入、全面地分析, 从而写出具有一定深度的课程论文, 并为撰写毕业论文打下基础。这样就会大大增进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 他们对问题的认识就会进一步加深。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寓教于乐、乐中有得的教学效果,我们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有关语言学方面的热点问题,或引入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精彩范例。例如在讲授语言的发展演变时, 首先让同学们回忆一下他们所看到的自己家族的家谱, 通过家谱再来理解语言的谱系分类就比较容易。整个汉藏语系语言的人群最早由华夏、百越、苗蛮、氐羌等几个大的部落发展演变而来, 不同的部落又分化出不同的族群, 不同的族群再分化出不同的支系, 其语言在发展演变的过程中, 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分化, 同时也会有接触和融合的现象, 在语言接触过程中还会有层次的不同。因为有亲缘关系的语言在发展演变过程中会有发生学的共性, 同时在遗传中还会出现变异, 就形成现在汉藏语系的几十种甚至上百种语言。在人们日常的生活、经济、文化交往中, 因为语言的接触, 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类型学共性, 从而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语言特点。通过具体的语言和言语社团, 才能进一步考察语言的发生学共性和类型学共性, 了解语言与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关

摘要:本文采用“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套路,主要基于高中所学知识,对语言学的基础知识,即语言文字的出现和发展、特点和变化进行了总结,并提取了一些自然语言处理的背景知识,以加深对NLP的理解。 引言自然语言处理(Natural Laguage Processing, NLP)是人工智能领域最火热的方向之一,大家在里面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完成了不少有意义的工作,比如效果良好的翻译工具、实用的智能个人助理、越来越善解人意的推荐系统等等。作为这方面的工程师,我似乎在算法的汪洋大海中迷失了。为什么这么说呢?NLP这门学科的目标是实现机器和人的无障碍交流,并为此融合了语言学、计算机科学、数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而我,咔咔学了这几年,几乎没有语言学方面的积累,几乎没有意识到语言学和NLP中的联系。最近,我仔细看了叶蜚声和徐通锵的《语言学纲要》,并基于本人在NLP方面(不多的)积累进行了简单思考,最后以博客的形式记录下来。 从自然、意识、语言、口语到书面语——这是历史的进程我们常说提升生产力是历史进程的最终方向。这个不仅适用于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也适用于语言的出现和发展。 意识是自然的主观映像自然,可以粗暴地理解为整个宇宙,文雅的叫法是客观世界。我们人类有一定的能力,可以观察、记忆甚至解释一些事物——结果就是我们的大脑中存储了这些事物的外貌、温度等等信息,就是我们的意识,也叫做主观映像。当然,我们还有利用事物的意识、改造事物的意识等等。比如说,我们的祖先遭遇如图2-1所示的巨大物体后,一定会害怕、担心被干掉,这时候祖先就得记住这个东西、下次遇到要快速响应。图2‑1 现代人叫亚洲象 语言是表达意识的工具很久很久以前,动物们用声音、图形、动态图像等等原始信号来表示主观映像。听着声音,祖先们就可以判断脚下的树枝是不是要被压断了;看看同伴的眼神,就知道他是不是要给你挠头;闻闻气味,就知道小宝宝是不是又拉了。从上帝视角来看,这种方案有一个重大缺陷:可以支持个体思考,但是无法支持同伴之间的快速交流。如果同伴之间不能传递信息,就无法传递历经艰险得到的知识。不知道的自然选择的结果,还是祖先们有意识决定的,后来,祖先们开始主要用嘴、喉咙发出的声音来传递信息,比如(扯淡)用一个音素“wen”代表蜜蜂、同伴说这个就得赶紧跑。声音这种信息载体有一个特点,就是解放了四肢,允许大家一边跑一边叫。使用声音沟通时,祖先们可以进行带有“即时战略”特点的活动,比如在不影响逃跑速度的情况下告诉同伴们逃跑队形和集合地点。事后诸葛亮一下:使用声音沟通,提升了生产力,是生物挑选信息交流方式进程的最佳结果。不知道是自然选择的导致的,还是祖先们勤加练习的结果,后来,祖先们可以发出越来越多的声音,以满足越来越强的认知能力所带来的越来越大的表达需求。这一时期,祖先们还发现,一段声音和另一段声音可以组合,形成一段更长的声音、表示另一种意思——这样,他们就可以用非常少的声音素材,描述非常多的事物。举例来说,如果我们可以发N种声音,一段包含K个音素的声音,可以表示种事物(要是加上我们现在使用的音调机制,那就更多了)。用于表示一个事物的音素组合,就是后人称为“词语”的东西。不知道是自然选择的导致的,还是祖先们有约定的结果,后来,祖先们把词语搭配的形式和规则固定下来,形成了我们现在称为语法的东西。语法的存在,让语言更有规律,编码、解码和学习的成本更低,更有利于大家的交流,也就能进一步提升祖先们的生产力。到这个时候,祖先们称得上是文武双全、天下无敌,可以用复杂的队形和策略去狩猎,如图2-2。图2‑2 某地岩画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在祖先们的个人奋斗下,语言和我们的意识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发展成了今天这个样子。 口语是语言的天然存在形式如前所述,声音这种信息载体,由于相对于图像等有着巨大的优势,最终成为我们交流信息的主要形式。对应地,我们的主要通过口语来进行沟通活动。因此,口语成为语言的天然存在形式。 书面语是提升意识、语言传播能力的工具当然,相比声音,图像形式的信息也有独特的优势: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进行传播。石头上的刻痕、木棍上的绳结,可以把信息传递给子子孙孙或者远在天边的另外一个部落。单凭声音,祖先们无法做到这一点——声音转瞬即逝,编码、解码容易出错,个体寿命有限等等,都限制了以口语形式存在的信息。于是,祖先们利用各种方案表示语言,包括在石头上画画、绳子打结、种树等等。在使用这些方案的过程中,图形这种形式,由于生成和理解比较便捷,逐渐胜出、成为主流的语言表示方案,并逐渐发展成象形文字。文字的出现,很好的解决了社群规模越来越大的情况下,信息交流的迫切需求,进一步提升了祖先们的生存和生产能力。 语言和文字的若干特点对现代人来说,语言和文字是密不可分的,二者都是用来对客观世界进行编码的符号体系。语言用声音来编码意识,而文字通过编码语言来编码意识。 语言是一套离散的编码系统语言是一套离散的系统,我们用以对客观世界进行尽量近似的刻画。声音、图像等原始信号是连续的,可以非常精准地反映实际情况,而语言只能用“帮”“真棒”这样的离散取值来描述世界。另外,由于能力所限,我们只能用语言描述客观世界的一小部分。因此,语言所记录的,是对客观世界原始特征进行采样和编码的结果。理论上,句子是可以无限长的,因此可以表达非常非常精确的意思。因此,语言与现实世界的关系,有点像我们对函数的多项式展开操作时,多项式与函数的关系。 语言符号的层级性“我是中国人”这句话,有多个层级。两个或者多个词语构成词组;多个词组构成短语;多个短语又构成了句子。因此,句子的结构具有层次性。图3‑1 句子的结构我们在做文本理解或信息抽取的时候,可以根据场景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粒度。 规则可以描述大部分语言现象词语的搭配、短语的组合等等,大部分可以用类似“主+谓+宾”的规则来描述。我们写一些正则表达式就可以解析或者生成合法的句子。但是,总有一些语言现象不符合主流规则,比如“我们要自卫”这句话,按照现在主流的语序应该是“我们要卫自”。“自X”这种句式是古汉语的语法在现代汉语中的留存。现代汉语中不符合主流句法的现象还有很多。语法和语义共同决定了一个句子的形态。因此,我们在解析句子或者生成句子的时候,既要考虑句法的合理性,又要考虑语义的合理性。比如说,“十獒创世纪”这句话,语法上没啥毛病,不过因为不符合事实(我就不展开来批判了),仍然是一个非法的句子。因此,我们在对语言建模的时候,实际上需要把客观世界的相关知识融合进来,才能更好地刻画语言。语法和语义共同制约的存在,决定了句子中所有的元素两两之间,多多少少存在一定的联系。注意力机制特别适合用来刻画这种复杂关系,也催生了Transformer、BERT、GPT等经典的语言模型。图3‑2 獒吹经典口号 语言和文字的关系文字是语言的编码,可以看做是语言的图形化版本。我们使用文字对语言编码,进而实现对意识的编码,最终实现意识跨越时间和空间的传播。老子、孙子等人的意识片段,通过文字一直流传到了今天,不断地在后人的脑海里活跃着。当然,文字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出现了相对语言的独立性,比如中国人创造了书法这种艺术形式。古人在传承和学习文化典籍的时候,为了让后人也能看懂,规定书面语的语法不能变。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口语与书面语区别越来越大、学习古文的代价也越来越高。到了鸦片战争以后,人们终于不得不求变,废掉古文、提倡白话文。这时候,书面语又跟上了口语的脚步。通常来说,NLP任务的直接处理对象是包含了文字的文本片段,毫无疑问,里面蕴含了人们的意图、情感等等。我们用词袋模型、词嵌入向量等等,刻画的不是那个字符串,而是文字所代表的意图和情感。 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的关系祖先们把图画发展成了象形文字,比如我国商朝时期的甲骨文、古苏美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等两河流域并传到今天、形成各种表意文字,比如成熟期的汉字、楔形文字。由于汉语文化圈后来在所在地区一直是文化、生产力等方面的先进代表,文化的载体——汉语和汉字受到了统治者们的推崇,并被秦始皇等人定为国家标准语言,传承至今。随着词汇规模的扩大,人们逐渐发现掌握语言变得越来越困难。一些民族为了减少或控制文字符号的数量,采用了一种新的策略,即用文字符号表示读音。这类语言的文字被成为表音文字,代表是英语。表音文字的特点是字符数量较少、易于学习,有利于语言的推广。我们曾经试图将汉字拉丁化,以降低汉语的学习难度、尽快提升广大人民的文化水平。不过呢,共产党比较给力,通过推广简体字,很好的完成了扫盲任务。以王选为代表的科学家们,也用科学技术维护了汉字的生存空间。而拉丁版的中文就成了我们现在的拼音,用来记录和表达汉字的标准读音。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各有所长,可见的未来里,都将继续存在。 语言会变化语言的变化是持续发生的,因此,我们的NLP系统需要经常进行相应的更新。 语言变化的动力语言出现和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我们为了获得生存优势,在一定成本下尽量多地传递信息的本能和意识。这也是我们提升生产力的需要。语言发生变化的动力或者说原因非常多:(1)先人们在生存和生产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与其他群体发生接触,或多或少会进行交流(当然交流友好程度的取值范围是[和平,战争])。交流就意味着思维方式、表达方式等等方面的相互学习,就会导致语言的变化。我在边疆

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语言的主观性:说话者在话语中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意图。(互动的另一方面包括受话人受到影响,做出相应的语言或行动上的反馈。)语言能力:人的抽象思维能力与灵活发音的能力有机结合。人的语言能力的生理基础相同。心理现实:贮存在人脑的人对客观现实认知的成果,是关于客观现实的各种知识信息。 其来源:①感官对客观现实的直接感知,经脑神经综合处理转化为记忆信息;②对语言文字的接收处理。颤音:舌尖或小舌连续颤动而发出的音。(是舌尖、小舌这两个柔软的尖状物处在十分放松并有气流的冲击的状态下连续颤动而发出的音。)例如:俄语中的Р(如РУка,手)是舌尖颤音[r]。闪音:舌头颤动一次发出的音。例如:英语very中的处于弱读音节的r[ʃ]。区别特征:具体语言中有区别音位作用的发音特征。每一个音位都可以分解为几个不同的区别特征。例如汉语普通话/ɑ/音位有不圆唇和舌位低两个发音特征;某个音位利用哪些特征和其他音位对立,这由该特征在音位系统中所处的地位而定。例如:英语音位用清/p/浊/b/对立而不同于汉语普通话的用是否送气来区别。语言节奏:语言的节奏是狭义的节奏,是语流中某些超音段要素在时间上等距离地、周期性地交替出现。相当于音乐节拍但不如音乐规整严格。包括音节(或韵素)型节奏和音步型节奏。成句范畴:语气(陈述、疑问、祈使、感叹)、情态、时、语态等句子功能意义类别。成句范畴有一定的表达形式,例如疑问句语气可以用语调或虚词表达。黏着语:只以黏着语素替换作为表示语法关系的主要手段的语言。例如土耳其语、维吾尔语、芬兰语等。概念结构:词义之间的相互关系叫做一种语言的概念结构,词义的形成以现实现象为基础,同时也受制于本语言词义的相互关系(概念结构)。不同的语言对现实有不同的切分,也就具有不同的概念结构。中心意义:离开上下文后人们最熟悉的意义,它大多同本义一致,有时同本义不一致。中心意义是从多义词在某个时代各义项之间的关系的角度分析出的。例如,单独取出“兵”这个词,一般人首先想到的是“兵士”的意义。二、相近概念的辨析语言和言语答:(1)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各种表达符号。言语是说出来的话;说出来的一个词。(2)语言与言语的区别:①语言是交际工具,非自由的,组词成句的规则有限;②言语即说话,运用交际工具,是自由的,创造新句无限。(3)语言与言语的关系:①言语是对特定语言的具体运用;例如:他不言语。/ 他的言语和有趣。②语言存在于各种各样的言语之中;③没有言语就无所谓语言。音系学和语音学答:(1)音系学,又称音位学(phonemics),是研究语言的语音系统的一门学科,包括对当代语言的语音系统的分析和对历史语音变化的研究两个方面。后者在中国传统称为音韵学。语音学(Phonetics)是对人类语言发音进行的研究,它包括建立一套描述语音的方法和体系,也包括与之相关的理论建构,还可以包括由此带来的应用前景。(2)音系学和语音学的区别:①语音学从自然属性角度研究人类所有语言的语音发音原理和听觉反应。②音系学从社会属性角度研究语音在具体系统中的组织方式及其不同作用。(3)语音学与音系学的联系:①都关注语音在具体语言系统中的作用。②音系学研究以语音学的成果为基础。

英语教学法1、 全身动作反应法:就是在教学中,根据教师设计的语言项目,通过手、脚、等身体部位的动作来学习语言的教学方法。它的特点是采用刺激-反应-强化方式进行教学。2、 口头作文法:在教学中,围绕一个具体的交际任务,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形式联系和交际练习。它的特点是不通过母语翻译而直接用外语表达思想,使学生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交际的内容上,而不是语言的形式上,语音、语法和词汇的运用是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完成的。采用口头作文法,可以直接地培训学生用外语思维的能力,没有本族语思考的介入,没有“心译”的介入。3、 分级评价法:就是在考核中把同等水平的学生划分到同一级别进行评价的方法,它的特点是既要面向全体,又要逐级择优,即使最差的学生也有获奖的机会。4、 趣味教学法:单词教学中,一般利用多种游戏进行趣味练习。例如:大小声、英汉互译、simen says 、运用肢体语言做动作学生猜单词,说谜语,男女生、小组对抗赛,击鼓传花读单词,把单词编入学生会唱的英文歌曲中,学生更感兴趣,学习童谣和歌曲时编成舞蹈,效果更好。5、 背诵单词可以计时,在规定的时间内,比一比,看谁记的单词多。6、 石头、剪子、布的游戏。这个游戏在记忆单词时特别见效。当一节课新授的单词讲完了,就可以玩这个游戏了,把学生分成两组,每组派同样多的代表来参赛,排头的两名同学先比赛,谁输了就到排尾去,派一名同学记分。最后看总成绩。具体是这样的:老师说学的单词book,同学一起说book,book,book,再看谁赢。看他们玩的那么起劲,我真高兴。学生不但玩的好,同时学的单词也全都记住了。

日语语言学概论论文写作方法和技巧总结

我的自考经验就是先把书完完整整的看一遍,如果时间来得及就看一掌做一套卷子,如果来不及就一遍过,考前二周把历年的考卷做完,总结大题要点和易错的单选,只要用心,不需要什么辅导诶。

亲,教你个最简答的方法,如果 觉得实用采纳我的答案哦。你在百度里搜“自考语言学概论小抄”就能找到你所想要的东东,因为自考的题目都是在题库里抽取的。所以只要小抄全,你就能顺利过。

外语技能课程包括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课程;专业知识课程包括外国语言学、翻译学、外国文学、国别与区域研究、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的基础课程,以及论文写作与基本研究方法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构成有基础日语、高级日语、日语会话、日语视听说、日语演讲与辩论、日语阅读、日语基础写作、笔译理论与实践、口译理论与实践、日语语言学概论、日本文学概论、日本概况、跨文化交际、学术写作与研究方法等。培养方向课程包括外国文学、外国语言学、翻译学、外语教育、国别与区域研究、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专门用途外语以及相关培养方向等类别,可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要包括专业实习、创新创业实践、社会实践、国际交流。专业实习旨在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创业实践旨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开展学科竞赛、学习兴趣小组、学术社团、创新创业项目等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民情和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开展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勤工助学、支教等社会实践活动。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日语

日语是一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该专业学科基础包括外国语言学、外国文学、翻译学、国别与区域研究、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具有跨学科特点。还可与其他相关专业结合,形成复合型专业,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日语专业学生应具备外语运用能力、文学赏析能力、跨文化能力、思辨能力,以及一定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该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外语基本功和专业知识与能力,掌握相关专业知识,适应中国对外交流、国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各类涉外行业、外语教育与学术研究需要的日语专业人才和复合型外语人才。

日语语言学概论论文写作思路及方法探究

文档介绍:民族地区高师院校“语言学概论”教学方法探讨“语言学概论”是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 对提高学生的语言学理论、语言学知识水平,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语言学方面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该课程涉及到不同语系的语言,知识面较广,知识点较多,如语音学、音系学、词汇学、语法学、语义学、语用学、文字学等等; 另一方面,由于本课程是一门概括性、理论性很强的课程, 学生学习起来感觉比较抽象, 一时难以理解。加上教师授课一般以口授为主, 采用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张嘴, 一份讲义讲到底”的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落后, 教学手段单一, 课堂教学缺少互动, 学生的积极性无法调动, 总是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 导致课堂气氛沉闷, 学生昏昏欲睡, 学生学习起来枯燥乏味, 甚至产生厌倦情绪。针对此种情况, 笔者根据多年的“语言学概论”教学实践, 在借鉴前人教学经验的基础上, 结合民族地区高师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基础较差、少数民族学生占一定比例的现状和教学实际,就“语言学概论”教学方法谈几点看法。一、运用系统性和连贯性教学,把教材内容化难为易“语言学概论”虽然是对不同语系语言的高度概括, 理论性很强、知识面较广、内容较多, 但其内部也有很强的系统性。在教学设计中, 我们可以把理论性强、内容繁多的教材内容分为不同的模块。以我们目前所使用的《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著,王洪君、李娟修订, 2010 ) 为例, 根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可以分为 4 个模块: 第一块是语言的本质和功能, 包括导言, 第一章语言的功能和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本模块是基础, 但比较抽象。第二块是语言的结构, 包括第三章语音和音系, 第四章语法和第五章语义、语用。本模块是在现代汉语的基础上, 由汉语拓展到其他语言, 由语音、语法拓展到语义、语用, 共时层面的知识较多。第三块是语言的发展、演变, 包括第七章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 第八章语言的接触和第九章语言系统的演变。本模块主要考察语言在遗传的过程中, 不仅保留了某些共同的特点, 还会产生变异, 历时层面的知识也比较多。第四块是语言的书写符号――文字, 包括已消失的中国古文字和少数民族文字, 本模块主要考察作为符号的符号――文字的发展演变情况。不仅每一个模块内部具有系统性、层次性, 不同模块之间也具有相关性、连贯性。针对不同的模块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教学重点就可以很好地突出, 教学难点较容易把握。语言学课程的内容对学生而言就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就语音和音系一章来说, 知识点多、难度大、基础性强。因为本章内容既与现代汉语“语音”一章有一些相同的地方, 也有不同之处。在教学中, 我们既要注意本章内容与现代汉语“语音”一章的联系, 又要在其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可以结合汉语普通话, 从学生最熟悉的言语交际开始, 采用传统的也是同学们比较容易理解的“肌肉紧张说”以现场表演的方式给音节下定义,由音节进一步扩展到音步; 根据音节的声母、韵母、声调三个组成部分, 学习声母与辅音、韵母与元音的关系,理解韵母的结构:介音+ 主要元音+ 韵尾; 通过介音, 并结合古代汉语的有关知识, 理解“四呼”的概念, 了解开音节和闭音节、舒声韵和促声韵等有关概念,掌握音节结构中主要元音的作用,熟悉普通话的辅音韵尾和元音韵尾; 通过声母和韵母的组合关系,掌握普通话的声韵配合规律; 通过普通话声母表和舌面元音舌位图, 掌握语音的发音部位、发音方法和发音特点,进而理解语音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由语音的自然属性引出音素的概念, 把握语音的 4 个要素: 音质、音高、音强、音长, 理解元音音素和辅音音素的区别, 了解造成不同音素形成的 3 个方面的原因: 发音体、发音方法和共鸣器形状 同时, 由音素引出国际音标, 由社会属性引出音位的概念; 由音位引出音位的区别性特征、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音位的自由变体和条件变体, 理解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的区别及作用; 结合学生实际理解常见的几种语流音变现象,并由汉语普通话引发到少数民族语言及方言。整个语音学知识结构经过这样的重新整合,就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教师授课也具备实践性、可操作性,学生理解比较轻松,就会对语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对“语言学概论”也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二、运用引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传统的“语言学概论”课程的教学采取的是讲授法, 教师单方面、有的甚至是照本宣科式的、填鸭式的讲授, 课程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 学生积极性无法调动, 使得学生感觉语言学抽象、枯燥。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灵活掌控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设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问题,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 培养他们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 在讲授语言的组合规则时, 汉语一般是“我买书”而不能说成“书买我”或者“书我买”, 从语义角度来说, 汉语的句子一般是施事者对受事者发生行为动作。但是有的学生就提出他们的语言可以说“书我买”或者“我书买”, 这就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观察、思考。因为在整个汉藏语系语言里,汉语、壮侗语族语言、苗瑶语族语言都是“ SVO 型”语言, 其基本语序是“主语+ 动词+ 宾语”, 而藏缅语族语言除白语、土家语以外, 都是“ SOV 型”语言, 其基本语序“主语+ 宾语+ 动词”。汉语属于典型的分析型语言, 其语序要求比较严格, 而藏缅语族的绝大多数语言属于黏着型语言, 其有很多的格范畴, 可以通过格的形式确定哪一个是主语、哪一个是宾语, 主语、宾语的位置要求不那么严格。由此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寻找少数民族语言或方言与汉语不同的特点,培养学生探究的热情。他们不仅找出主谓句的很多例子, 还找出很多与汉语偏正结构、述宾结构不同的例子。通过这些例子, 鼓励他们进行深入、全面地分析, 从而写出具有一定深度的课程论文, 并为撰写毕业论文打下基础。这样就会大大增进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 他们对问题的认识就会进一步加深。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寓教于乐、乐中有得的教学效果,我们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有关语言学方面的热点问题,或引入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精彩范例。例如在讲授语言的发展演变时, 首先让同学们回忆一下他们所看到的自己家族的家谱, 通过家谱再来理解语言的谱系分类就比较容易。整个汉藏语系语言的人群最早由华夏、百越、苗蛮、氐羌等几个大的部落发展演变而来, 不同的部落又分化出不同的族群, 不同的族群再分化出不同的支系, 其语言在发展演变的过程中, 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分化, 同时也会有接触和融合的现象, 在语言接触过程中还会有层次的不同。因为有亲缘关系的语言在发展演变过程中会有发生学的共性, 同时在遗传中还会出现变异, 就形成现在汉藏语系的几十种甚至上百种语言。在人们日常的生活、经济、文化交往中, 因为语言的接触, 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类型学共性, 从而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语言特点。通过具体的语言和言语社团, 才能进一步考察语言的发生学共性和类型学共性, 了解语言与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关

外语技能课程包括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课程;专业知识课程包括外国语言学、翻译学、外国文学、国别与区域研究、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的基础课程,以及论文写作与基本研究方法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构成有基础日语、高级日语、日语会话、日语视听说、日语演讲与辩论、日语阅读、日语基础写作、笔译理论与实践、口译理论与实践、日语语言学概论、日本文学概论、日本概况、跨文化交际、学术写作与研究方法等。培养方向课程包括外国文学、外国语言学、翻译学、外语教育、国别与区域研究、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专门用途外语以及相关培养方向等类别,可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要包括专业实习、创新创业实践、社会实践、国际交流。专业实习旨在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创业实践旨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开展学科竞赛、学习兴趣小组、学术社团、创新创业项目等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民情和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开展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勤工助学、支教等社会实践活动。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日语

一、大学日语专业课程:基础日语、日语语法、日语阅读、日语听说、日语写作基础,报刊导读、日本历史、日本概况、日本文学史、日本经济、语言实践活动、社会实习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二、大学日语专业介绍:  1、培养目标:培养了解日本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文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能在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等部门,从事管理及接待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2、专业核心能力:掌握较系统的日语文学基础知识,了解我国国情和日本国社会文化,具有运用日语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3、专业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基础日语、日语语法、日语阅读、日语听说、日语写作基础,报刊导读、日本历史、日本概况、日本文学史、日本经济、语言实践活动、社会实习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4、就业面向:各级政府涉外部门、企事业单位、科研机关、学校、三资企业等部门,从事外事、国际文化交流等方面的接待服务和管理工作。

日语是一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该专业学科基础包括外国语言学、外国文学、翻译学、国别与区域研究、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具有跨学科特点。还可与其他相关专业结合,形成复合型专业,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日语专业学生应具备外语运用能力、文学赏析能力、跨文化能力、思辨能力,以及一定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该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外语基本功和专业知识与能力,掌握相关专业知识,适应中国对外交流、国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各类涉外行业、外语教育与学术研究需要的日语专业人才和复合型外语人才。

日语语言学概论论文写作思路及方法答案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历史比较语言学2、表达一定内容的声音<语音>、语义3、收音、领音4、只在某一方言区通用的词 5、词缀语素6、句子 7、综合手段、分析干段8、渐变性、不平衡性 9、语言的谱系分类、语言的发生学分类10、记事的图画二、单选题1②2④3①4②5①6③7④8①9③10②11④12④13③14③15①三、多选题1①③④⑤2②③⑤3①③⑤4①④⑤5①②⑤6②③④⑤7①②③④8①②③9①②④10①②③④四,判断题1×2√3√4×5√6×7×8√9×10√五、名词解释题1、聚合关系——在语言结构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具有某种相同作用的各个单位之间所形成的关系叫聚合关系。2、音标——标写音素的符号叫音标。3、音位——是某种特定语言或方言里最“小的能区别语素或词的语音形式和意义的语音集合体。4、词法范畴——由综合手段(词形变化)表现的语法意义概括起来就是词法范畴。5、语言的类型分类——根据词的结构特点对世界的语言进行的分类叫语言的类型分类。六、分析题(略) 七、论述题(14分)1、答:语言和言语是不同的。语言是从社会的言语中概括出来的,因此是属于全社会的。(2分)言语总是具有某些个人的特点,但这种个人特点不能违反他所运用的语言的总规约。(2分)语言和言语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一方面,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言语是语言的存在形式。研究语言必须从言语中获得语料;(2分)另一方面,言语是运用语言的行为和结果,言语只是以语言为规范,才能成为有条理、可理解的东西。(2分)总之,言语总是以语言的共同规则作为活动基础,而语言则在言语运用中得以存在和发展。(2分)2、答:区别有以下几点:①词缀一般表示附加性的词汇意义;(2分)而词尾表示的纯粹是语法意义。(2分)②词缀有构成新词的能力;(2分)而词尾仅有改变一个词的语法意义的作用,没有构成新词的能力。(2分)③词缀可以处于词根之前,也可处于词根中间或词根之后;(1分)而词尾则只能处于词根(若有词缀还包括词缀)之后。(1分)

参考书目 :《文学理论研究导引》汪正龙等编著,南京大学出版社;《普通语言学研究导引》郭熙、盛林编著,南京大学出版社;《现代汉语研究导引》杨锡彭编著,南京大学出版社;《古代汉语研究导引》高小方等编著,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导引》许结等编著,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导引》刘俊等编著,南京大学出版社;《欧美文学研究导引》唐建清等编著,南京大学出版社。 历年真题在励学南大考研网有,去咨询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