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建筑史论文集第七章目录图片及名称解析

发布时间:2024-07-08 02:30:14

建筑史论文集第七章目录图片及名称解析

第一篇 中国古代建筑绪论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第一章 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第二章 城市建设 第三章 住宅与聚落 第四章 宫殿、坛庙、陵墓 第五章 宗教建筑 第六章 园林与风景建设 第七章 建筑意匠 第八章 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与详部演变 第九章 清式建筑做法第二篇 近代中国建筑 第十章 建筑发展概况 第十一章 城市建设 第十二章 建筑类型与建筑技术 第十三章 建筑制度、建筑教育与建筑设计机构 第十四章 建筑形式与建筑思潮第三篇 现代中国建筑 第十五章 现代中国建筑发展概述 第十六章 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 第十七章 建筑作品与建筑思潮 第十八章 建筑教育与学术发展 第十九章 台湾、香港、澳门的建筑附录1 古建筑名词解释附录2 课程参考书目附录3 中国历史简表附录4 中国的世界自然与文化

建筑史论文集第七章目录图片及名称解释

第1讲 古代建筑发展概况1 原始社会建筑发展概况2 奴隶社会建筑发展概况3 封建社会前期建筑4 封建社会中期建筑5 封建社会晚期建筑本讲小结第2讲 中国古建筑的主要特征1 木构特征2 建筑特征3 装饰特征本讲小结第3讲 城市建设1 城市发展概况2 西汉都城长安城3 隋大兴城、唐长安城4 北宋东京城5 明清北京城本讲小结第4讲 宫殿1 宫殿建筑发展概况2 唐大明宫3 明清北京故宫本讲小结第5讲 坛庙1 坛庙建筑发展概况2 北京天坛3 北京社稷坛4 北京太庙5 曲阜孔庙本讲小结第6讲 住宅1 住宅建筑发展概况2 主要住宅形式本讲小结第7讲 园林1 园林的发展概况2 皇家园林3 江南私家园林的设计原则及手法本讲小结第8讲 宗教建筑1 宗教建筑发展概况2 佛寺及佛殿建筑3 佛塔4 石窟本讲小结第9讲 陵墓1 陵墓建筑发展概况2 陵墓建筑实例本讲小结第10讲 近现代中国建筑1 中国近代建筑发展概况2 近代建筑设计思潮与建筑教育3 中国现代建筑本讲小结第11讲 古埃及建筑和两河流域建筑1 古埃及建筑2 两河流域建筑本讲小结第12讲 古希腊建筑与古罗马建筑1 古希腊建筑2 古罗马建筑本讲小结第13讲 欧洲中世纪建筑1 拜占庭时期建筑2 西欧罗马风建筑与哥特式建筑本讲小结第14讲 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与巴洛克建筑1 文艺复兴的春雷——佛罗伦萨主教堂的穹顶2 文艺复兴建筑的成熟——坦比哀多3 文艺复兴建筑的巅峰与衰落——圣彼得大教堂4 文艺复兴时期的群星荟萃5 意大利的巴洛克建筑本讲小结第15讲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与洛可可建筑1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2 洛可可建筑本讲小结第16讲 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美建筑1 工业革命对城市与建筑的影响2 建筑创作中的复古思潮——古典复兴、浪漫主义和折衷主义3 建筑的新材料、新技术和新类型本讲小结第17讲 欧美探求新建筑运动1 新建筑运动2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建筑流派与建筑活动本讲小结第18讲 现代主义建筑及代表人物(上)1 现代主义建筑的形成2 现代主义建筑的设计原则3 格罗皮乌斯4 勒·柯布西耶本讲小结第19讲 现代主义建筑及代表人物(下)1 密斯·凡·德·罗2 赖特本讲小结第20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建筑活动与建筑思潮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建筑活动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筑设计的主要思潮3 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本讲小结参考文献

世界著名建筑名称和图片 世界著名建筑名称和图片。建筑是人们赖以居住的地方,许多老的建筑已经成为保护地。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建筑的风格,了解建筑。这样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眼界,还可以了解它的建筑构造。那么就一起看看世界著名建筑名称和图片吧。 世界著名建筑名称和图片1 一、世界上最大的宫殿——故宫 故宫,又名紫禁城,位于老北京城的中轴线上,是明朝和清朝的皇室。占地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共有殿宇9999间半,是世界最大的宫殿,也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整个建筑群按中轴线对称布局,层次分明,主体突出。太和殿,又称“金銮殿”,是明、清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它在故宫三大殿中是最大的一座,也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中最大的木结构宫殿。故宫是中国最大的艺术博物馆,收藏着90多万件历史文物和艺术品,其中有许多稀世珍宝。故宫中的故事数不胜数,其中以香妃的故事最为著名。 故宫的建筑体现着浓厚的文化气息。由于中国古人信奉阴阳五行说,因此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南为工作区,即外朝,北为生活区,即内廷。 二、世界屋脊的明珠——布达拉宫 举世闻名的布达拉宫,耸立在西藏拉萨市红山之上,海拔3700多米,占地总面积36万余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3万余平方米,主楼高117米,共13层,其中宫殿、灵塔殿、佛殿、经堂、僧舍、庭院等一应俱全,是当今世上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的宫堡式建筑群。“布达拉”系舟岛,是梵文音译,又译作“普陀罗”或“普陀”,原指观世音菩萨所居之岛。拉萨布达拉宫俗称第二普陀罗山。 布达拉宫依山垒砌,群楼重叠,殿宇嵯峨,气势雄伟,有横空出世、气贯苍穹之势,坚实墩厚的花岗石墙体,松茸平展的白玛草墙领,金碧辉煌的金顶,具有强烈装饰效果的巨大鎏金宝瓶、幢和红幡,交相映辉,红、白、黄3种色彩的鲜明对比,分部合筑、层层套接的建筑型体,都体现了藏族古建筑迷人的特色。布达拉宫是藏建筑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华民族古建筑的精华之作。 布达拉宫是一项建筑创作的天才杰作,整体为石木结构,宫墙全部用花岗岩垒砌,最厚处达5米,墙基深入岩层,外部墙体内还灌注了铁汁,以增强建筑的整体性和抗震能力,同时配以金顶、金幢等装饰,巧妙地解决了古代高层建筑防雷电的问题。数百年来,布达拉宫经历了雷电轰击和地震的考验,仍巍然屹立。布达拉宫主要由东部的白宫,中部的红宫及西部白色的僧房组成。红宫前面有一白色高耸的墙面为晒佛台,在佛教的节日用来悬挂大幅佛像挂毯。众多的建筑虽属不同时期建造,但都十分巧妙地利用了山形地势修建,使整座宫寺建筑显得非常雄伟壮观,而又十分协调完整,在建筑艺术的美学成就上达到很高的水平。 三、慈禧太后的寝宫——颐和园 颐和园是清代的皇家花园和行宫。乾隆继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带,已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园林,从海淀到香山这四座园林自成体系,相互间缺乏有机的联系,中间的“瓮山泊”成了一片空旷地带,乾隆决定在瓮山一带动用巨额银两兴建清漪园,以此为中心把两边的四个园子连成一体,形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20公里的皇家园林区。 颐和园原名清漪园,始建于清乾隆帝十五年(1750年),历时15年竣工,是为清代北京著名的“三山五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中最后建成的一座。咸丰十年(1860年)被英、法侵略军焚毁。光绪十二年(1886年)开始重建,光绪十四年,改名颐和园。光绪二十一年工程结束,是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修建的。光绪二十六年又遭八国联军破坏,翌年修复。全园可分为宫廷区和苑林区。 颐和园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水面占全园的四分之三。集中了全国园林艺术的精华,构思最巧妙、最有特色的是她的长达728米的长廊,长廊和廊中的绘画本身就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另外她还起到了将园内各个景点有机地联系起来的作用,烘托出园林整体的美。 四、道教宫殿式建筑——永乐宫 永乐宫修建于元代,施工期前后共110多年,才建成了这个规格宏大的道教宫殿式建筑群。特别是宫殿内部的墙壁上,布满了精心绘制的壁画,其艺术价值之高,数量之多,实属世上罕见。来到山西,自然不能放过去永乐宫欣赏元代壁画的机会。 永乐宫是典型的元代建筑风格,粗大的斗拱层层叠叠地交错着,四周的雕饰不多,比起明、清两代的建筑,显得较为简洁、明朗。几个殿以南、北为中轴线,依次排列。 永乐宫始建于元代,原址在永济县永乐镇,故得名。相传这里是吕洞宾故乡。20世纪50年代末,因修建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永乐镇成了水库所在地。为了不使这些文物掩没,经过精心的筹划,将宫殿内所有960多平方米的壁画完整的揭取下来,运至芮城的新址,即今之永乐宫。布局疏朗,中轴线上由南至北分别为山门、龙虎殿、三清殿、纯阳殿和重阳殿。永乐宫是现存最早的道教宫观之一,也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组元代建筑,宫内保存着举世闻名的元代壁画艺术,三清殿和纯阳殿内的壁画尤为精美。 五,中国第一座皇家陵园——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位于西安以东30公里的骊山北麓,南依骊山,北临渭水。高大的封冢在巍巍峰峦环抱之中与骊山浑然一体,景色优美,环境独秀。秦始皇陵于公元前246年,秦始皇初即位开工修建,前后历时38年,动用徭役、刑徒72万余人。这位叱咤风云的旷世君主不仅为后人留下了千秋伟业,还留有这座神秘莫测的皇家陵园。陵园建制仿都邑,陵墓周围呈回字型,筑有内、外两重城垣,目前探明的大型地面建筑为寝殿、便殿、园寺吏舍等基址。 秦始皇陵是古代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陵园。秦始皇自即位起,就修骊山为陵墓,并六国后,征民夫七十余万人治骊山,挖成又大又深的地宫,宫内奇珍异宝不计其数,并令工匠做了防盗的机驽,以水银为江河大海,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长明烛。秦始皇陵的建造,承袭了前代帝王陵园制度又加以发展,奠定中国封建帝王陵园的建筑格局。它地上的王国模拟于地下,视死如生,是封建王权至高无上的象征。秦始皇陵是中国第一座皇家陵园,是我国劳动人民勤奋和聪明才智的结晶,是一座历史文化宝库,在中国近百座帝王陵墓中,以其规模宏大埋葬丰富,著称于世,196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布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被联合国教育、科学和文化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目录,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世界著名建筑名称和图片2 一、克里姆林宫和红场 不提及克里姆林宫,无从谈论俄罗斯的历史。克里姆林宫是历代俄罗斯的皇宫,追溯克里姆林宫的历史,最初是1156年在莫斯科河左岸修建的木结构城堡。1367年为了防御蒙古人的袭击,又建造起石壁石塔的城塞。 15世纪后期,被称为雷帝的伊万四世招集了意大利、俄罗斯最有名的建筑家增修和扩建,使皇宫逐渐形成了今日可见的、显示权力的豪华和壮观。杰内古城 被世人美喻为“尼日尔河谷的宝石”的杰内古城,坐落在尼日尔河与巴尼河交汇处,在14~16世纪末被摩洛哥军征服前,这里是西非最为美丽的商业城。尤其值得夸耀的是古城中央的那座高11米、周长56米,用椰树木为骨架,用粘土建造造型奇特的清真寺。该清真寺向外突出的房架巧妙地起到了装饰效果,这是 1907m1909年按15世纪苏丹建筑风格重建的。 重建的清真寺被视为非洲建筑史上的一大杰作,也是的象征,不过只有教徒才能入内。壮美的清真寺建筑,每周一的大集市以及女人鲜艳夺目的服饰是杰内古城的魅力所在。 二、拉利贝拉岩石教堂 传说12世纪埃塞俄比亚第七代国王拉利贝拉梦中得神谕:“在埃塞俄比亚造一座新的耶路撒冷城,并要求用一整块岩石建造教堂”。于是拉利贝拉按照神谕在埃塞俄比亚北部海拔2600米的岩石高原上,动用2万人工,花了24年的时间凿出了11座岩石教堂,人们将这里称为拉利贝拉。 从此,拉利贝拉成为埃塞俄比亚人的圣地。至今,每年1月7日埃塞俄比亚圣诞节,信徒们都将汇集于此。 三、圣米歇尔山及其海湾 1979年被认定为世界遗产,位于诺曼底地区一个小岛上的教堂,高出海面150米。退潮时小岛则变成与陆地相连的山丘。教堂的诞生有段神奇的传说。8世纪初主教欧勃尔按照梦中大天使米歇尔的授意在山丘上修建了这所教堂。 奇特的是完工后不久山丘被海水淹没从而形成了今日可见的海中浮岛。11世纪起对教堂进行扩建,足见逐渐新添了罗马式、哥德式、文艺复兴式等风格各异的建筑。 四 、挪威卑尔根 卑尔根市位于挪威西海岸,那里不仅是著名的古建筑集中地,也是汉萨同盟海外行商的惟一例证,还是城市发展初始阶段和北欧木建筑的宝贵遗迹。卑尔根市是挪威第二大港湾城市。1070年挪威王在此建都。

前言第一章 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第一节 工业革命对城市与建筑的影响第二节 建筑创作中的复古思潮——古典复兴、浪漫主义、折衷主义一、古典复兴(CLASSICAL REVIVAL)二、浪漫主义(ROMANTICISM)三、折衷主义(EcLECTICISM)第三节 建筑的新材料、新技术与新类型第四节 面对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城市矛盾而提出的探索一、巴黎改建二、“新协和村”三、“田园城市”四、“工业城市”五、“带形城市”六、美国的方格形城市第二章 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对新建筑的探求第一节 建筑探新的社会基础第二节 欧洲探求新建筑的运动一、探求新建筑的先驱者二、艺术与工艺运动三、新艺术运动四、奥地利、荷兰与芬兰的探索第三节 美国的芝加哥学派与赖特的草原式住宅一、高层建筑的发展与芝加哥学派二、赖特的草原式住宅第四节 法国对钢筋混凝土的应用第五节 德意志制造联盟第三章 新建筑运动的高潮——现代建筑派与代表人物第一节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社会历史背景与建筑活动第二节 建筑技术的进展第三节 战后初期建筑探新运动的持续及其流派一、古典复兴、浪漫主义、折衷主义仍在运行二、坚持探新的表现主义派、未来主义派、风格派与构成主义派第四节 新建筑运动走向高潮——现代建筑派的诞生第五节 格罗皮厄斯与“包豪斯”学派第六节 勒·柯比西埃第七节 密斯·范·德·罗第八节 赖特和他的有机建筑第九节 阿尔托第四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城市建设与建筑活动第一节 战后的建筑概况一、西欧二、北欧三、美国四、巴西五、日本六、前苏联第二节 战后的城市规划与实践一、20世纪40年代后期的城市规划与建设二、20世纪50年代的城市规划与建设三、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城市规划与建设四、对未来城市的设想第三节 高层建筑、大跨度建筑与战后建筑工业化的发展一、高层建筑二、大跨度与空间结构建筑三、战后西方国家建筑工业化的发展第五章 战后40~70年代的建筑思潮——现代建筑派的普及与发展第一节 进程中的反复与建筑既有物质需要又有情感需要的提出第二节 对理性主义进行充实与提高的倾向第三节 粗野主义倾向与勒·柯比西埃的广泛影响第四节 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第五节 典雅主义倾向第六节 注重高度工业技术的倾向第七节 讲究人情化与地域性的倾向第八节 第三世界国家对地域性与现代性结合的探索第九节 讲求个性与象征的倾向第六章 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第一节 从现代到后现代第二节 后现代主义第三节 新理性主义第四节 新地域主义第五节 解构主义第六节 新现代第七节 高技派的新发展第八节 简约的设计倾向索引

建筑史论文集第七章目录图片及名称

〖目录〗-中国古代建筑史-刘敦桢 绪论; 第一章 原始社会时期的建筑遗迹; 第二章 夏、商、西周、春秋时期的建筑(公元前21世纪—前476年); 第三章 战国、秦、两汉、三国时期的建筑(公元前475年—公元280年); 第四章 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建筑(公元265—589年); 第五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建筑(公元581—960年); 第六章 宋、辽、金时期的建筑(公元960—1279年); 第七章 元、明、清时期的建筑(公元1271—1840年)。 附录一 注释; 附录二 中国历史年表; 附录三 历代尺度简表。 今天我在书店见到了这本<中国古代建筑史>,真是非常不错的一本书,有理有据,资料翔实,附有大量的图片和绘图,是一本关于中国古代建筑历史研究的著作。主编刘敦桢。编写者包括梁思成的数十位专家学者,1965年书稿完成,1980年由建筑工程出版社出版,目前已经是第2版,共印刷了20几次。该书系统论述了中国古代建筑各历史阶段的发展和成就,旁征博引。全书共64万字,图片487幅。 建筑风格包括当时的历史,皇家宫殿到民宅,街市到陵墓园林,语言通俗,虽不是搞建筑研究的,也读得进去,结合历史来读会有更多的收获。印刷纸张都不错,价格也合适,423页精装的,定价才40多元,值啊

前言第1章 现代建筑思想的形成第2章 世纪之交的激动第3章 现代建筑的开端第4章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现代建筑运动第5章 现代主义建筑运动的高潮和结局第6章 国际主义风格建筑运动——1945年至70年代初期的世界建筑第7章 统一与变化——国际主义风格时期(50-70年代)的建筑家和建筑设计集团第8章 后现代主义的建筑理论第9章 后现代主义和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类型第10章 当代建筑——现状和发展后记

第一节 自然条件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影响第二节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几个阶段第三节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第一节 原始人群的住所第二节 仰韶文化的建筑遗迹第三节 龙山文化的建筑遗迹 (公元前21世纪—前476年)第一节 夏——中国奴隶制国家的诞生第二节 商朝的宫室和陵墓第三节 西周和春秋时代的建筑 (公元前475年—公元280年)第一节 战国到三国时期社会的变动和建筑概况第二节 城市的发展第三节 秦、汉、三国的宫室第四节 住宅第五节 陵墓第六节 秦万里长城和汉长城第七节 建筑的材料、技术和艺术 (公元265—589年)第一节 两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的变动和建筑概况第二节 都城及宫殿第三节 住宅第四节 寺和塔第五节 石窟的建筑和雕刻第六节 陵墓第七节 建筑的材料、技术和艺术 (公元581—960年)第一节 隋、唐、五代时期社会的变动和建筑概况第二节 隋、唐的都城与宫殿第三节 住宅第四节 寺、塔、石窟第五节 陵墓第六节安济桥第七节 建筑的材料、技术和艺术 (公元960—1279年)第一节 宋、辽、金时期社会的变动和建筑概况第二节 城市与宫殿第三节 住宅第四节 祠庙及寺、塔、经幢第五节 陵墓第六节 《营造法式》第七节 建筑的材料、技术和艺术 (公元1271—1840年)第一节 元朝社会的变动和建筑概况第二节元大都和大都宫殿第三节 元朝的宗教建筑第四节 明、清时期社会的变动和建筑概况第五节 明、清的都城及宫苑第六节 明代的万里长城和海防据点第七节 明、清一般城镇、住宅、园林及家具陈设第八节 明、清的坛庙建筑和陵墓建筑第九节 明、清的宗教建筑第十节 元、明、清建筑的材料、技术和艺术

建筑史论文集第七章目录图片及名称英文

前言第1章 现代建筑思想的形成第2章 世纪之交的激动第3章 现代建筑的开端第4章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现代建筑运动第5章 现代主义建筑运动的高潮和结局第6章 国际主义风格建筑运动——1945年至70年代初期的世界建筑第7章 统一与变化——国际主义风格时期(50-70年代)的建筑家和建筑设计集团第8章 后现代主义的建筑理论第9章 后现代主义和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类型第10章 当代建筑——现状和发展后记

前言第一章 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第一节 工业革命对城市与建筑的影响第二节 建筑创作中的复古思潮——古典复兴、浪漫主义、折衷主义一、古典复兴(CLASSICAL REVIVAL)二、浪漫主义(ROMANTICISM)三、折衷主义(EcLECTICISM)第三节 建筑的新材料、新技术与新类型第四节 面对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城市矛盾而提出的探索一、巴黎改建二、“新协和村”三、“田园城市”四、“工业城市”五、“带形城市”六、美国的方格形城市第二章 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对新建筑的探求第一节 建筑探新的社会基础第二节 欧洲探求新建筑的运动一、探求新建筑的先驱者二、艺术与工艺运动三、新艺术运动四、奥地利、荷兰与芬兰的探索第三节 美国的芝加哥学派与赖特的草原式住宅一、高层建筑的发展与芝加哥学派二、赖特的草原式住宅第四节 法国对钢筋混凝土的应用第五节 德意志制造联盟第三章 新建筑运动的高潮——现代建筑派与代表人物第一节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社会历史背景与建筑活动第二节 建筑技术的进展第三节 战后初期建筑探新运动的持续及其流派一、古典复兴、浪漫主义、折衷主义仍在运行二、坚持探新的表现主义派、未来主义派、风格派与构成主义派第四节 新建筑运动走向高潮——现代建筑派的诞生第五节 格罗皮厄斯与“包豪斯”学派第六节 勒·柯比西埃第七节 密斯·范·德·罗第八节 赖特和他的有机建筑第九节 阿尔托第四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城市建设与建筑活动第一节 战后的建筑概况一、西欧二、北欧三、美国四、巴西五、日本六、前苏联第二节 战后的城市规划与实践一、20世纪40年代后期的城市规划与建设二、20世纪50年代的城市规划与建设三、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城市规划与建设四、对未来城市的设想第三节 高层建筑、大跨度建筑与战后建筑工业化的发展一、高层建筑二、大跨度与空间结构建筑三、战后西方国家建筑工业化的发展第五章 战后40~70年代的建筑思潮——现代建筑派的普及与发展第一节 进程中的反复与建筑既有物质需要又有情感需要的提出第二节 对理性主义进行充实与提高的倾向第三节 粗野主义倾向与勒·柯比西埃的广泛影响第四节 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第五节 典雅主义倾向第六节 注重高度工业技术的倾向第七节 讲究人情化与地域性的倾向第八节 第三世界国家对地域性与现代性结合的探索第九节 讲求个性与象征的倾向第六章 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第一节 从现代到后现代第二节 后现代主义第三节 新理性主义第四节 新地域主义第五节 解构主义第六节 新现代第七节 高技派的新发展第八节 简约的设计倾向索引

《图像中国建筑史》百度网盘pdf最新全集下载:链接:_1HaPaPjhZTHWxlzw?pwd=euy8 提取码:euy8简介:本书是我国已故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教授早年用英文写成的一部简明的中国建筑史,旨在借大量照片和图版,就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体系及其形制的演变,向西方读者作个通俗的解说。

建筑史论文集第七章目录图片高清

《中国建筑的发展历史阶段》下载地址:-JZXBhtm相关文章:%D6%D0%B9%FA%BD%A8%D6%FE%B5%C4%B7%A2%D5%B9%C0%FA%CA%B7%BD%D7%B6%CE&f=8&wd=%CE%F7%B7%BD%BD%A8%D6%FE%B6%D4%D6%D0%B9%FA%BD%FC%B4%FA%BD%A8%D6%FE%D3%B0%CF%EC

网页链接密码:754181《中国建筑史》pdf

第一篇 中国古代建筑绪论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第一章 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第二章 城市建设 第三章 住宅与聚落 第四章 宫殿、坛庙、陵墓 第五章 宗教建筑 第六章 园林与风景建设 第七章 建筑意匠 第八章 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与详部演变 第九章 清式建筑做法第二篇 近代中国建筑 第十章 建筑发展概况 第十一章 城市建设 第十二章 建筑类型与建筑技术 第十三章 建筑制度、建筑教育与建筑设计机构 第十四章 建筑形式与建筑思潮第三篇 现代中国建筑 第十五章 现代中国建筑发展概述 第十六章 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 第十七章 建筑作品与建筑思潮 第十八章 建筑教育与学术发展 第十九章 台湾、香港、澳门的建筑附录1 古建筑名词解释附录2 课程参考书目附录3 中国历史简表附录4 中国的世界自然与文化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