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李保平联系方式

发布时间:2024-07-03 04:57:21

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李保平联系方式

2009~2013年,“973”项目—重要入侵物种与寄主的适应性互作与进化2009~201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植物花蜜促进寄生蜂控害作用的机理研究2006-2010年参加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农林重大生物灾害防控技术研究之“农业入侵物种区域减灾与持续治理技术”(2006BAD08A00)2005-08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斑痣悬茧蜂野外搜寻行为的研究”(30570310)。2004-2008年参加科技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农林危险生物入侵机理与控制基础研究”-课题“重要农林危险入侵生物可持续控制的策略与途径”(课题编号:2002CB111407)2004-2005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蚜虫内共生细菌与蚜茧蜂生活史策略相关性的研究”(30370237)。2003-2005年主持由美国农业部科技局资助的国际合作项目“柽柳生物防治”。

Cheng Rui-Xia;Meng Ling; Li Bao-Ping* Effects of Aposymbiotic and Symbiotic Aphids on Parasitoid Progeny Development and Adult Oviposition Behavior Within Aphid I ENVIRONMENTAL ENTOMOLOGY, 39(2):389-395 Cheng, RX ; Meng, L ; Mills, NJ ; Li, BP *Host preference between symbiotic and aposymbiotic Aphis fabae, by the aphid parasitoid,Lysiphlebus JOURNAL OF INSECT SCIENCE81Liu Ya-hui, Li Bao-ping* Effects of Helicoverpa armigera (Noctuidae, Lepidoptera) host stages on some developmental parameters of the uniparental endoparasitoid Meteorus pulchricornis (Braconidae, Hymenoptera) Bulletin of Entomological Research, 98, 109–114Xu Qing-hua, Meng Ling, Li Bao-ping*, Nicholas M Influence of host-size varia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a koinobiont aphid parasitoid, Lysiphlebus ambiguus Haliday (Braconidae, Hymenoptera) Bulletin of Entomological Research 98, 389–395Wu Heping, Meng Ling*, Li Baoping* Effects of feeding frequency and sugar concentrations on lifetime reproductive success of Meteorus pulchricornis (Hymenoptera: Braconidae) Biological control, 45,353–359郭林芳, 李保平,斑痣悬茧蜂寄生对甜菜夜蛾幼虫取食和食物利用的影响 昆虫学报, 51 (10) : 1017 - 1021伍和平, 李保平* 补充营养对斑痣悬茧蜂寿命和取食行为的影响 中国生物防治, 23 (2) 184 – 187王志飞, 李保平* 本土寄生蜂对移殖天敌昆虫泽兰实蝇的寄生 中国生物防治, 23 (2) 115 - 118徐清华,孟玲,李保平* 可疑柄瘤蚜茧蜂对高温下不同龄期黑豆蚜的寄生及其适合度表现 昆虫学报, 50(5) : 488 – 493李保平,孟玲 杂草生防作用物对本土生物群落的影响及其防范对策 生态学报, 2007, 27: 3513-3520朱宏伟,孟玲,李保平 2007 黑麦草与入侵杂草紫茎泽兰苗期的相对竞争力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13(1):29-32。Liu Yahui, Li Baoping 2006 Developmental interaction between Spodoptera exigua(Noctuidae:Lepidoptera) and its uniparental endoparasitoid, Meteorus pulchricornis(Braconidae:Hymenoptera) Biological Control , 38:264-刘亚慧,李保平 2006 斑痣悬茧蜂对甜菜夜蛾幼虫龄期的选择及其生长发育的研究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9(2):66-李保平,孟玲2006 杂草生物防治中天敌昆虫寄主专一性测定及风险分析中国生物防治 22(3):161-168。李献辉,李保平 2006 蚜虫与体内布赫纳氏菌及次生共生菌的相互关系昆虫知识,43(4):443-447。李献辉,李保平 2006 温度对黑豆蚜体内共生菌胞数及宿主大小的影响昆虫学报,49(3):428-张莉莉,李保平 2006 柽柳粗角叶甲交配和产卵行为的研究中国生物防治 22(2):109-113。孟玲,李保平 2006 新疆柽柳林地昆虫群落取食功能团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研究 生态学杂志 ,(2):189-193。孟玲,李保平 2005 柽柳有效天敌昆虫筛选标准的建立中国生物防治,21(3):192-195。孟玲,李保平2005 新近传入取食豚草的广聚萤叶甲生活史特征研究进展中国生物防治,21(2):65-69。孟玲,李保平 2005 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对植物-昆虫相互关系的影响 生态学杂志,24(2):200-205。孟玲,李保平,Jack Deloach,James Tracy 2005 新疆柽柳上的植食性昆虫种类调查 中国生物防治,21(1):24-28。李保平,马雪霞, Jack D 柽柳柽瘿蚊的生物学特性中国生物防治,21(1):18-孟玲,李保平,刘小宁 2004 新疆柽柳瘤瘿螨的调查中国生物防治 ,20(4):283-284。李保平, 马雪霞,DeLoach, J埃及柽麦蛾–控制柽柳的有效天敌 中国生物防治, 20(3): 161-马德英, 李保平, 高卫时 短期冷藏对不同品系暗黑赤眼蜂的影响中国生物防治, 20(3):215-Li Baoping and N M The influence of temperature on size as an indicator of host qualit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 koinobiont Entomologia Experimentalis et Applicata 110: 249-

在户籍上可以查到,而且还可以查到具体哪个省有多少叫这个名字的人,祝你好运~

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

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系主要承担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硕士点的人才培养及科学研究任务。设有计算机应用研究所和软件研发中心两个研发机构。计算机科学系现有专任教师13人,1名兼职教授。其中教授4人(1名兼职美籍教授),副教授4人,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者12人,高级职称高达57%,是一支年轻的、肯于奉献、业务精干、发展势头良好的教学科研队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于1987年开始招收本科生,每年招生规模约220人,已连续招生20届,是校级名牌专业。目前已发展成为从本科、硕士到博士(挂靠在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全方位的人才培养体系。学生毕业后主要在IT行业从事项目的开发,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工作,大专院校从事教学工作。 交通信息工程系成立于2007年9月,是为了适应交通行业对信息类工程技术人才的实际需要以及国家对交通信息化建设发展的近期目标与长远规划,优化长安大学学科专业结构,提升长安大学在交通行业信息技术应用研究与人才培养方面的影响力,拓展长安大学本科学生的就业面而专门设立的一个教学单位共13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4人,讲师6人。博士4人,在读博士4人,硕士3人,在读硕士1人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技术、测控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电动汽车技术、交通信息技术、ITS技术、光电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数字图像处理、小波理论及应用交通信息工程系设有“交通信息工程”和“网络工程”两个本科专业,计划于2008年开始招生。“交通信息工程”专业计划每年招收本科生70人、硕士研究生15余人;“网络工程”专业计划每年招收本科生40人、硕士研究生15余人。“交通信息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交通行业企事业单位培养具有交通信息工程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与应用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科研、教育、医疗、公司、厂矿等企事业单位以及各级政府部门培养具有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规划、设计、集成和管理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 软件工程系创建于2007年,主要承担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硕士点的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任务。软件工程系现有教师13人(专职教师11人,兼职教师2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2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青年教师7人,博士指导教师1人,硕士指导教师4人,兼职教师分别为美籍软件工程专家常心泰博士和美国南伊利诺伊斯大学车敦仁教授。目前,软件工程专业共开设了包括程序设计基础精品课在内的三十余门专业课,其中50%以上课程与最新软件技术相结合。主要研究方向及获奖情况 主要研究方向有软件理论与系统、软件工程与管理、信息系统与工程。近年来共承担各种纵向、横向科研项目二十余项,荣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陕西省公安厅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陕西省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河南省科学技术成果奖等多项省部级科技奖励,发表学术论文八十余篇,其中被三大索引(SCI、EI、ISTP)收录检索的论文有10篇。同时,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及时将科研成果引进教学实践,先后出版著作及教材十余部,主持和参与两门精品课建设,承担多项教学改革项目,并多次荣获教学成果奖励。每年大约招收本科生、硕士生及博士生人数;主要培养哪些领域的专门人才;在哪些领域从事研究、教学、设计、开发、管理和应用工作 每年大约招收本科生120人,工学硕士生10人。软件工程专业是以计算机科学、系统工程和管理科学为基础,研究软件项目开发方法和软件项目管理,突出对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和软件工程素质培养的专业。我们推行高层次、实用型、复合式的工程科学技术教育,强调人才培养的实用性和专业性,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扎实的软件理论和软件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并且具有良好的软件设计与实现、项目管理能力、较强的参与国际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计算机软件专业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计算机软件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学及管理等工作。 电子信息工程系创建于1996年,该系现有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长安大学本科名牌专业, 陕西省特色专业,并具有“信号与信息处理”和“智能交通与信息系统工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现有专任教师17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6人,讲师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7人,硕士学位的教师8人,教师平均年龄35岁。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信号与信息处理、智能电子仪器的设计与研发、计算机智能测控技术、通信网络与传输技术以及图形/图像处理等。本专业成立10年来,先后承担并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等多项研究课题。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国家发明专利4项、新型实用专利3项。获“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陕西省公路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陕西省青年科学家论坛优秀论文”等多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国际学术会议等上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其中被SCI、EI和ISTP收录40余篇,出版科研著作6部。电子信息工程系获得了“长安大学先进集体”、“长安大学本科教学评估先进集体”、“长安大学先进党支部”、 明杆楔式闸阀“信息工程学院先进科技集体”等荣誉称号,多名教师获得了“长安大学教学名师”、“长安大学先进科技工作者”、“长安大学优秀教师”、“长安大学校级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信息工程学院先进科技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通信工程系是在2000年开始招生的通信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基础上而创建的。现有专职教师11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11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硕导3人。通信工程系多名教师获得了 “长安大学先进科技工作者”、“长安大学优秀教师”、“长安大学校级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 “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科学研究工作是通信工程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信号与信息处理、智能测控技术、通信网络与传输技术以及图形/图像处理等。其中信号与信息处理含有多传感器与阵列信号处理、信号检测、估值与自适应处理,现代信号处理及应用等。近年来先后参与和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技攻关项目”、“陕西省软科学基金”等纵向、横向科研项目多项,包括交通部重点课题《车——路相互作用的动态性能研究》,河南省交通科技攻关项目《基于微波加热的公路养护机械研究》,交通部重点课题《微波加热原理及其在公路上的应用》,河南省交通科技攻关项目《河南省交通通信管理系统》。发表学术论文几十篇。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及时将科研成果引进教学实践,先后出版著作及教材多部,承担多项教学改革项目。通信工程系主要承担通信工程专业本科生、信号与信息处理硕士点的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任务。以“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为培养目标。培养学生掌握通信工程类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相关的专业基础和专业知识,能从事通信理论、通信系统、通信设备以及信息系统类的研究、设计、开发、制造、运营和管理的高素质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现代化建设人才。通信工程专业每年大约招收本科生80名,硕士生10余人。

IEEE CVPR2012最佳论文奖(2012-06)信息技术与电子领域科学中国人(2012)年度人物(2013-06)电子信息通信类创新型人才协同培养的改革与实践,2012年度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第1)(3)高光谱遥感图像特征获取数据压缩融合和智能识别理论与方法,2011年度陕西省科技奖二等奖(第1)无XX多光谱目标检测与识别,国防科技奖三等, 2006年中国民主同盟授予全国优秀盟员称号(2002)激光测距机综合测试与控制系统,2006年陕西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神经网络理论及其智能信息处理应用基础,1998年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航空航天部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称号,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1996年光谱感知中高光谱数据的特征约简,第十一届中国人工智能学术,最佳论文奖,9武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陕西省科技进步奖,神经网络与信号处理系统,国防科技工业优秀图书奖,其他省部级科技奖励5项不变性神经网络目标识别,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 西北工业大学2003年度和2007年度十大新闻人物,校先进工作者、奖教金等多次。

1992年被陕西省科协授予“陕西省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称号,西北大学首批跨世纪培养人才,陕西省动物学会理事长。获得陕西省科技技术奖一等奖1项、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陕西省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等奖励5项。2010 秦岭川金丝猴稳定机制的研究 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第一名)2010 秦岭川金丝猴稳定机制的研究 获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第一名)2005 “校企联合搭建教学科研平台,促进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获得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4 西北大学科研工作先进个人2003 西北大学科研工作先进个人2001 西北大学优秀教师,“505”奖励基金三等奖2000 西北大学教学管理先进个人1999 川金丝猴血象和血液生物化学指标的研究 获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第四名)1999 化龙山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 获陕西省林业厅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名)1998 华山地区自然资源的研究 获陕西省教育委员会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一名)1995 川金丝猴声音行为的主要类型 获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第一名)1994 朱鹭在陕西地理分布的变迁 获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第一名)1993 金丝猴的研究 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五名)1993 华山地区自然资源(地质,动物,植物)的研究 陕西省科学技术委员会主持鉴定(第一名)1992 金丝猴的研究 获陕西省教育委员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三名)

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评选系统

先后指导硕士研究生20余名,11名硕士研究生以优异成绩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为本科生、研究生等主讲过《计算机文化基础》、《BASIC结构化程序设计》、《关系数据库系统及其应用》、《Visual Basic程序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会计电算化》、《办公自动化》、《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处理及网络技术》、《专家系统应用》等十余门课程。主讲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2003年评为校级精品课程、2004年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和陕西省精品课程、主持《C语言》校级精品课程建设。主持或参加国家八五科技攻关专题“杨树天牛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国家九五科技攻关专题“黄河中游防护林体系水土保持功能持续提高综合配套技术”等各级各类科研、教改及推广项目10余项。主编和参编出版《大学信息技术基础》、《新编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等著作、教材5部(册),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曾获参加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咸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陕西省自然科学一等优秀论文奖、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陕西省高等教育学会优秀论文奖、陕西省现代教育技术成果音像教材二等奖、陕西省计算机学会优秀教材奖,并多次获得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主持研制的多媒体课件曾被评为全国高等农林院校优秀CAI课件、陕西省计算机教育学会优秀CAI课件一等奖。2005年被评为信息工程学院教学标兵。

有用。现在很多学会开始举办各种全国学者会议,只要投稿被审核过奖后就可以参加会议,参加会议后就可以获得证书,回到单位在评职称的时候可以算作一篇学术论文。所以说还是有用的。

首先:更正下,不是邮电大学,是西安邮电学院。西安邮电学院创建于1950年,毕业生大多在通信运营企业、制造企业及高校和研究机构工作,并很好地发挥专业

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系主要承担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硕士点的人才培养及科学研究任务。设有计算机应用研究所和软件研发中心两个研发机构。计算机科学系现有专任教师13人,1名兼职教授。其中教授4人(1名兼职美籍教授),副教授4人,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者12人,高级职称高达57%,是一支年轻的、肯于奉献、业务精干、发展势头良好的教学科研队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于1987年开始招收本科生,每年招生规模约220人,已连续招生20届,是校级名牌专业。目前已发展成为从本科、硕士到博士(挂靠在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全方位的人才培养体系。学生毕业后主要在IT行业从事项目的开发,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工作,大专院校从事教学工作。 交通信息工程系成立于2007年9月,是为了适应交通行业对信息类工程技术人才的实际需要以及国家对交通信息化建设发展的近期目标与长远规划,优化长安大学学科专业结构,提升长安大学在交通行业信息技术应用研究与人才培养方面的影响力,拓展长安大学本科学生的就业面而专门设立的一个教学单位共13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4人,讲师6人。博士4人,在读博士4人,硕士3人,在读硕士1人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技术、测控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电动汽车技术、交通信息技术、ITS技术、光电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数字图像处理、小波理论及应用交通信息工程系设有“交通信息工程”和“网络工程”两个本科专业,计划于2008年开始招生。“交通信息工程”专业计划每年招收本科生70人、硕士研究生15余人;“网络工程”专业计划每年招收本科生40人、硕士研究生15余人。“交通信息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交通行业企事业单位培养具有交通信息工程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与应用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科研、教育、医疗、公司、厂矿等企事业单位以及各级政府部门培养具有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规划、设计、集成和管理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 软件工程系创建于2007年,主要承担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硕士点的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任务。软件工程系现有教师13人(专职教师11人,兼职教师2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2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青年教师7人,博士指导教师1人,硕士指导教师4人,兼职教师分别为美籍软件工程专家常心泰博士和美国南伊利诺伊斯大学车敦仁教授。目前,软件工程专业共开设了包括程序设计基础精品课在内的三十余门专业课,其中50%以上课程与最新软件技术相结合。主要研究方向及获奖情况 主要研究方向有软件理论与系统、软件工程与管理、信息系统与工程。近年来共承担各种纵向、横向科研项目二十余项,荣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陕西省公安厅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陕西省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河南省科学技术成果奖等多项省部级科技奖励,发表学术论文八十余篇,其中被三大索引(SCI、EI、ISTP)收录检索的论文有10篇。同时,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及时将科研成果引进教学实践,先后出版著作及教材十余部,主持和参与两门精品课建设,承担多项教学改革项目,并多次荣获教学成果奖励。每年大约招收本科生、硕士生及博士生人数;主要培养哪些领域的专门人才;在哪些领域从事研究、教学、设计、开发、管理和应用工作 每年大约招收本科生120人,工学硕士生10人。软件工程专业是以计算机科学、系统工程和管理科学为基础,研究软件项目开发方法和软件项目管理,突出对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和软件工程素质培养的专业。我们推行高层次、实用型、复合式的工程科学技术教育,强调人才培养的实用性和专业性,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扎实的软件理论和软件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并且具有良好的软件设计与实现、项目管理能力、较强的参与国际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计算机软件专业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计算机软件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学及管理等工作。 电子信息工程系创建于1996年,该系现有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长安大学本科名牌专业, 陕西省特色专业,并具有“信号与信息处理”和“智能交通与信息系统工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现有专任教师17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6人,讲师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7人,硕士学位的教师8人,教师平均年龄35岁。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信号与信息处理、智能电子仪器的设计与研发、计算机智能测控技术、通信网络与传输技术以及图形/图像处理等。本专业成立10年来,先后承担并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等多项研究课题。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国家发明专利4项、新型实用专利3项。获“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陕西省公路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陕西省青年科学家论坛优秀论文”等多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国际学术会议等上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其中被SCI、EI和ISTP收录40余篇,出版科研著作6部。电子信息工程系获得了“长安大学先进集体”、“长安大学本科教学评估先进集体”、“长安大学先进党支部”、 明杆楔式闸阀“信息工程学院先进科技集体”等荣誉称号,多名教师获得了“长安大学教学名师”、“长安大学先进科技工作者”、“长安大学优秀教师”、“长安大学校级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信息工程学院先进科技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通信工程系是在2000年开始招生的通信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基础上而创建的。现有专职教师11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11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硕导3人。通信工程系多名教师获得了 “长安大学先进科技工作者”、“长安大学优秀教师”、“长安大学校级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 “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科学研究工作是通信工程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信号与信息处理、智能测控技术、通信网络与传输技术以及图形/图像处理等。其中信号与信息处理含有多传感器与阵列信号处理、信号检测、估值与自适应处理,现代信号处理及应用等。近年来先后参与和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技攻关项目”、“陕西省软科学基金”等纵向、横向科研项目多项,包括交通部重点课题《车——路相互作用的动态性能研究》,河南省交通科技攻关项目《基于微波加热的公路养护机械研究》,交通部重点课题《微波加热原理及其在公路上的应用》,河南省交通科技攻关项目《河南省交通通信管理系统》。发表学术论文几十篇。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及时将科研成果引进教学实践,先后出版著作及教材多部,承担多项教学改革项目。通信工程系主要承担通信工程专业本科生、信号与信息处理硕士点的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任务。以“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为培养目标。培养学生掌握通信工程类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相关的专业基础和专业知识,能从事通信理论、通信系统、通信设备以及信息系统类的研究、设计、开发、制造、运营和管理的高素质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现代化建设人才。通信工程专业每年大约招收本科生80名,硕士生10余人。

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

奖项名称 成果名称 获奖人及成员 获奖级别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工程哲学与社会工程 王宏波 一等奖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研究 刘永富 一等奖省第八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论“红色经典”的经典气质 焦垣生、胡有笋 三等奖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新时期以来红色经典“冷”“热”原因探析 焦垣生、胡友笋 三等奖第七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 中国古代文学史 李建群、李慧、刘凯 三等奖省第八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中西哲学的歧异与会通 张再林 二等奖省第八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信息哲学-理论、体系、方法 邬焜 二等奖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信息哲学的基本理论及其对哲学的全新突破 邬焜 二等奖第十届优秀教材奖 自然辩证法新编 邬焜、霍有光、陈久龙 二等奖省第八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与构建工程哲学理论体系 霍有光、王宏波 三等奖省第八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意义的生成与实现-《礼记》哲学思想 龚建平 二等奖省第八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社会学研究中“社会结构”的涵义辨析 郑杭生、赵文龙 三等奖省第八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大众传播视野下文学批评的跨媒体现象分析 杨琳、李明德 三等奖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试议墓志铭变格破体的文学现象 李慧 三等奖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传媒业组织变革的理性分析 杨琳、黄蓉 三等奖陕西省第九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 社会工程学及其哲学问题 王宏波 一等奖陕西省教育工委 论思想政治教育学中的主客体范畴 卢黎歌 二等奖陕西省第九屇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 试论人类生产和生产力的本质及其微观结构 邬焜 二等奖陕西省哲学优秀成果 信息哲学-理论、体系、方法 邬焜 特等奖中共陕西省委保先教育活动领导小组 党的先进性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和谐社会的根本保障 李永胜 优秀奖中共陕西省委组织部、省委先进性办公室 先进性教育要抓住着眼点突出着重点夯实落脚点 苌花荣 二等奖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理论征文 论中国共产党处理民工问题的基本经验 任培秦 二等奖陕西省纪念建党85周年征文 论毛泽东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当代价值 沈沛 三等奖陕西省党史研究室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对中国政治生态的影响 李秀芳 二等奖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征文 中共政权建设的早期实践在我国政治体制形成中的作用 张启安 三等奖中国艺术研究院陕西省文化厅 西安鼓乐“别子”中鼓札段、鼓点的表现形态 曹耿献、马西平 一等奖《大学时代》学术教育编辑部 诗教:美育的有效途径 黎荔 一等奖陕西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 资本的双重属性与经济全球化的两种走向 王宏波 二等奖陕西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 黑格尔哲学解读 刘永富 一等奖陕西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 哲学的比附与哲学的批判 邬焜 二等奖陕西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 四书集注与南宋四书学 陆建猷 一等奖陕西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 价值冲突的本质与表现 宋永平 三等奖陕西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优秀学术成果 论当代技术创新的特点和趋势 陈九龙 二等奖陕西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 论发明创造的途径和方法 陈九龙 三等奖传媒产业化发展与传媒理论创新高峰论坛 传媒业组织变革的理性分析 杨琳、黄蓉 一等奖纪念中国人民抗战胜利60周年征文 抗战时期西北国统区中等教育发展状况分析 田建军、马金玲 三等奖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院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对研究生创新教育的影响 李永胜 一等奖第三届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展优秀作品奖 四大发明 贾濯非 优秀作品奖第三届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展优秀作品奖 镜像 贾濯非 优秀作品奖第三届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展优秀作品奖 长春文化广场时空雕塑 贾濯非 优秀作品奖国家教学成果 国家教学成果 贾濯非 二等奖西安交大第九届教学成果奖 全方位深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教学工作的创新与实践 沈沛 一等奖纪念中国人民抗战胜利60周年征文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沈沛 三等奖陕西省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 价值哲学新视野 刘永富 一等奖陕西省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 知识与信息的经济 邬焜、邓波 一等奖陕西省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 中国古代科技史钩沉 霍有光 二等奖陕西省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 信念论 张帆 二等奖陕西省第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场省哲学所涉及的理论辨析 刘永富 三等奖陕西省第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中国戏曲文化论 焦垣生 三等奖 王宏波 工程哲学与社会工程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3 专著焦垣生 西部文化的当下传播与发展论评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6 专著霍有光 开发大西北与绸缪水安全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6 专著李明德 放像与超越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 专著钟明善 《历代篆书名作临写与鉴赏一本全》 作家出版社 2006 著作钟明善 《历代隶书名作临写与鉴赏一本全》 作家出版社 2006 著作钟明善 《历代楷书名作临写与鉴赏一本全》 作家出版社 2006 著作钟明善 《历代行书名作临写与鉴赏一本全》 作家出版社 2006 著作钟明善 《历代草书名作临写与鉴赏一本全》 作家出版社 2006 著作钟明善 《钟明善书画集》 作家出版社 2006 著作张如良 当代美学 中国文史出版社 12 著作周利明 案头画苑周运昌画鱼 人民美术出版社 4 编著王宏波 社会工程研究引论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6 主编钟明善 《书乡中国》第一期 作家出版社 2006 主编张帆 所知学的视野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6 主编党静萍 解析与呼唤——诚信启示录 法律出版社 12 主编党静萍 迷失与重塑——网络文化下的青少年主体性研究 法律出版社 12 主编党静萍 自由与自制——青少年传媒素养教育培养与教育研究 法律出版社 12 主编张如良 中国记事(李德回忆录) 中国文史出版社 12 主编张如良 虚拟认识论研究 中国文史出版社(论文集) 11 主编邬焜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6 副主编陆淑敏 面向价值链的RF2D体系架构与企业应用 科学出版社 9卢黎歌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 8卢黎歌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疑难问题解析 高等教育出版社 1李红 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研究 商务印书馆 7王宏波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师教学参考书 高等教育出版社 6王宏波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高教出版社 08刘永富 张载官学与南冥学研究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9刘永富 对话中的政治哲学 人民出版社 1李建群 价值问题研究 社会科学出版社 12邬焜 价值哲学问题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2邬焜 信息新诊论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2邬焜 哲学的比附与哲学的批判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2黎荔 中国禅学 中华书局 2003黎荔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龚建平 中国古典哲学原著选读 人民出版社 2龚建平 意义的生成与实现-礼记哲学思想 商务印书馆 11苌花荣 社会保障概论 科学出版社 08陈九龙 创造性心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6黄蓉 中国古典小说鉴赏 北京大学出版社 1李慧 中国古典小说鉴赏 北京大学出版社 1李晓娥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高等教育出版社 6李秀珍 政治理论考试要点与经典练习 高教出版社 07李秀珍 政治理论历年真题解析与应试对策 高教出版社 05刘儒 全国研究生入学统考政治理论考试参考书配书-重点 高等教育出版社 8刘儒 全国研究生入学统考政治理论历年真题解析与应试对策 高等教育出版社 6刘儒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理论热点分析 高等教育出版社 12刘儒 全国研究生入学统考政治理论全真模拟试卷最后冲刺 高等教育出版社 1陆卫明 政治理论全真模拟试卷 高等教育出版社 11陆卫明 政治理论考试要点与经典联系 高等教育出版社 07陆卫明 2004年政治理论理念真题解析与应试对策 高等教育出版社 05罗军凤 中国古典小说鉴赏 北京大学出版社 1罗亚萍 社会保障概论 科学出版社 08马新文 社会保障概论 科学出版社 08吴小侠 中国古典小说鉴赏 北京大学出版社 1杨琳 实用写作 北京大学出版社 6杨琳 中国古典小说鉴赏 北京大学出版社 1张蓉 中西文化比较 北京大学出版社 9张蓉 中国古典小说鉴赏 北京大学出版社 1张蓉 中国古典小说鉴赏 北京大学出版社 12赵文龙 社会保障概论 科学出版社 08

(1)2012年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第1完成人)(2)2011年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第1完成人)(3)2010年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第1完成人)(4)2009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第1完成人)(5)2009年陕西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第1完成人)(6)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1项(第21完成人)、三等奖1项(第2完成人)(7)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第2、5完成人)、科技发明三等奖1项(第2完成人),厅局级科技成果一、二等奖各1项(第2完成人)(8)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六届优秀论文二等奖1项(9)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10)陕西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11)2004年荣获第五届陕西青年科技奖(12)2007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3)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7项,软件著作权2项

2006年06月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0年01月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7年11月获航空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0年06月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5 2007年02月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8年10月获陕西省公安厅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5年5月获陕西省信息产业科技成果一等奖; 1997年05月获陕西省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8年10月获西安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7年10月获陕西省第五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 1999年11月获陕西省第六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 2001年11月 获陕西省第七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13 2001年11月 获陕西省第七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14 2001年9月获西北工业大学“三育人”先进个人; 2003年9月获西北工业大学奖教金; 2003年至2007年连续五年6次获校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17 2005年3月获西北工业大学“三.八”红旗手;18 2007年9月获西北工业大学“三育人”先进个人;19 2008年9月获西北工业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 2012年6月获西北工业大学重点扶持项目优秀论文一等奖(指导学生:孙博凡);21 2012年8月获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全国总决赛二等奖并荣获优秀教师奖。

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项

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系主要承担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硕士点的人才培养及科学研究任务。设有计算机应用研究所和软件研发中心两个研发机构。计算机科学系现有专任教师13人,1名兼职教授。其中教授4人(1名兼职美籍教授),副教授4人,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者12人,高级职称高达57%,是一支年轻的、肯于奉献、业务精干、发展势头良好的教学科研队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于1987年开始招收本科生,每年招生规模约220人,已连续招生20届,是校级名牌专业。目前已发展成为从本科、硕士到博士(挂靠在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全方位的人才培养体系。学生毕业后主要在IT行业从事项目的开发,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工作,大专院校从事教学工作。 交通信息工程系成立于2007年9月,是为了适应交通行业对信息类工程技术人才的实际需要以及国家对交通信息化建设发展的近期目标与长远规划,优化长安大学学科专业结构,提升长安大学在交通行业信息技术应用研究与人才培养方面的影响力,拓展长安大学本科学生的就业面而专门设立的一个教学单位共13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4人,讲师6人。博士4人,在读博士4人,硕士3人,在读硕士1人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技术、测控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电动汽车技术、交通信息技术、ITS技术、光电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数字图像处理、小波理论及应用交通信息工程系设有“交通信息工程”和“网络工程”两个本科专业,计划于2008年开始招生。“交通信息工程”专业计划每年招收本科生70人、硕士研究生15余人;“网络工程”专业计划每年招收本科生40人、硕士研究生15余人。“交通信息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交通行业企事业单位培养具有交通信息工程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与应用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科研、教育、医疗、公司、厂矿等企事业单位以及各级政府部门培养具有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规划、设计、集成和管理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 软件工程系创建于2007年,主要承担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硕士点的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任务。软件工程系现有教师13人(专职教师11人,兼职教师2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2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青年教师7人,博士指导教师1人,硕士指导教师4人,兼职教师分别为美籍软件工程专家常心泰博士和美国南伊利诺伊斯大学车敦仁教授。目前,软件工程专业共开设了包括程序设计基础精品课在内的三十余门专业课,其中50%以上课程与最新软件技术相结合。主要研究方向及获奖情况 主要研究方向有软件理论与系统、软件工程与管理、信息系统与工程。近年来共承担各种纵向、横向科研项目二十余项,荣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陕西省公安厅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陕西省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河南省科学技术成果奖等多项省部级科技奖励,发表学术论文八十余篇,其中被三大索引(SCI、EI、ISTP)收录检索的论文有10篇。同时,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及时将科研成果引进教学实践,先后出版著作及教材十余部,主持和参与两门精品课建设,承担多项教学改革项目,并多次荣获教学成果奖励。每年大约招收本科生、硕士生及博士生人数;主要培养哪些领域的专门人才;在哪些领域从事研究、教学、设计、开发、管理和应用工作 每年大约招收本科生120人,工学硕士生10人。软件工程专业是以计算机科学、系统工程和管理科学为基础,研究软件项目开发方法和软件项目管理,突出对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和软件工程素质培养的专业。我们推行高层次、实用型、复合式的工程科学技术教育,强调人才培养的实用性和专业性,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扎实的软件理论和软件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并且具有良好的软件设计与实现、项目管理能力、较强的参与国际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计算机软件专业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计算机软件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学及管理等工作。 电子信息工程系创建于1996年,该系现有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长安大学本科名牌专业, 陕西省特色专业,并具有“信号与信息处理”和“智能交通与信息系统工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现有专任教师17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6人,讲师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7人,硕士学位的教师8人,教师平均年龄35岁。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信号与信息处理、智能电子仪器的设计与研发、计算机智能测控技术、通信网络与传输技术以及图形/图像处理等。本专业成立10年来,先后承担并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等多项研究课题。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国家发明专利4项、新型实用专利3项。获“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陕西省公路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陕西省青年科学家论坛优秀论文”等多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国际学术会议等上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其中被SCI、EI和ISTP收录40余篇,出版科研著作6部。电子信息工程系获得了“长安大学先进集体”、“长安大学本科教学评估先进集体”、“长安大学先进党支部”、 明杆楔式闸阀“信息工程学院先进科技集体”等荣誉称号,多名教师获得了“长安大学教学名师”、“长安大学先进科技工作者”、“长安大学优秀教师”、“长安大学校级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信息工程学院先进科技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通信工程系是在2000年开始招生的通信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基础上而创建的。现有专职教师11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11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硕导3人。通信工程系多名教师获得了 “长安大学先进科技工作者”、“长安大学优秀教师”、“长安大学校级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 “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科学研究工作是通信工程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信号与信息处理、智能测控技术、通信网络与传输技术以及图形/图像处理等。其中信号与信息处理含有多传感器与阵列信号处理、信号检测、估值与自适应处理,现代信号处理及应用等。近年来先后参与和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技攻关项目”、“陕西省软科学基金”等纵向、横向科研项目多项,包括交通部重点课题《车——路相互作用的动态性能研究》,河南省交通科技攻关项目《基于微波加热的公路养护机械研究》,交通部重点课题《微波加热原理及其在公路上的应用》,河南省交通科技攻关项目《河南省交通通信管理系统》。发表学术论文几十篇。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及时将科研成果引进教学实践,先后出版著作及教材多部,承担多项教学改革项目。通信工程系主要承担通信工程专业本科生、信号与信息处理硕士点的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任务。以“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为培养目标。培养学生掌握通信工程类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相关的专业基础和专业知识,能从事通信理论、通信系统、通信设备以及信息系统类的研究、设计、开发、制造、运营和管理的高素质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现代化建设人才。通信工程专业每年大约招收本科生80名,硕士生10余人。

1992年被陕西省科协授予“陕西省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称号,西北大学首批跨世纪培养人才,陕西省动物学会理事长。获得陕西省科技技术奖一等奖1项、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陕西省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等奖励5项。2010 秦岭川金丝猴稳定机制的研究 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第一名)2010 秦岭川金丝猴稳定机制的研究 获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第一名)2005 “校企联合搭建教学科研平台,促进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获得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4 西北大学科研工作先进个人2003 西北大学科研工作先进个人2001 西北大学优秀教师,“505”奖励基金三等奖2000 西北大学教学管理先进个人1999 川金丝猴血象和血液生物化学指标的研究 获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第四名)1999 化龙山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 获陕西省林业厅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名)1998 华山地区自然资源的研究 获陕西省教育委员会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一名)1995 川金丝猴声音行为的主要类型 获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第一名)1994 朱鹭在陕西地理分布的变迁 获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第一名)1993 金丝猴的研究 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五名)1993 华山地区自然资源(地质,动物,植物)的研究 陕西省科学技术委员会主持鉴定(第一名)1992 金丝猴的研究 获陕西省教育委员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三名)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