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音乐受众论文3000字开头题目怎样写

发布时间:2024-07-07 07:39:23

音乐受众论文3000字开头题目怎样写

流行音乐即通俗音乐,比起莫扎特、贝多芬的音乐,它更加融入大众生活中。可以说它是像我们这样的学生生活中的主流音乐。流行音乐是指一部分流行歌曲、影视歌曲、通俗器乐曲、爵士音乐和布鲁斯音乐等。通俗音乐的内容贴近生活实际,歌词简单,语言生动形象,直白表达情感,容易理解,容易接受。例如Westlife的《you raise me up》,首先从歌词入手,简单的语句,通俗易懂,稍微懂英文的人都可以看懂。它所抒发的感情也是很真挚很动人的,这种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从来都是在我们思想中最主流的。尽管中西方文化差异很大,但是看待“孝”都是一样的。我想这应该也是这首歌在全世界颇受欢迎的原因吧。Westlife其他的专辑《coast to coast》、《back to home》等,这些思想和感情都是教人正确对待love、home、life 等等。然后歌曲的节奏轻快自然、旋律简单,特别适合学生传唱。在流行音乐市场上,这些都是上佳之作,可是也有不少低劣的作品。在课上老师举过一些例子,这些低劣性主要表现:曲调过于简单,甚至是长时间不断地重复,不仅枯燥无味而且毫无意义;歌词大意曲解正确的社会观、道德观,或者违背常理等。不过这些都是其次,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可以分辨这些作品,吸收流行音乐中的菁华。 我们欣赏流行音乐,除了它朗朗上口、节奏轻快、亲切自然以外,还有它的表现形式。那些制作精良的MV,让你随着音乐融入它的风格之中,有时它强烈的节奏让我们身体跟着起舞,有时它的轻柔让我们感觉有人在耳边轻轻细语。在紧张繁忙的学习工作之余,这是最好不过的放松方式了。因为应试教育带来的压力,我们这些学生们总是试图寻找心灵上的解脱。特别在中学时的我们,总是在排名和分数中挣扎,我们幼小的心灵被烙下无数个痛苦创伤,幸好那时开始接触流行音乐的我们都在音乐找到了宣泄。流行音乐伴随着我们长大,特别是在那时出道的歌手们,他们的音乐和我们的想法真正的无代沟。真该好好感谢流行音乐,陪我走过了这么多个困难。或许是寂静的夜里,或许是无人的教室,在音乐中聆听我们自己的内心,品味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他们就像老朋友一样,总能抓住你的心。等我们都长大了,我们也不会忘记老朋友的。就像父辈们一直喜欢如李宗盛、罗大佑、邓丽君等歌星,却总也无法理解周杰伦的歌曲好在哪里。不同年代的音乐应该也有代沟。这就是音乐,抓住了感情,音乐就有了灵魂。我们熟知美国流行音乐中的布鲁斯、爵士乐,布鲁斯俗称蓝调,蓝色在美国文化代表着忧郁、忧伤。早年大部分移民从世界各地来到美国,一般地说是出自于自愿,他们基本上是愿意把自己的文化同美国文化融合在一起。但只有黑人例外。他们是作为奴隶被迫来到这个国家的。他们身上“除了锁链以外,一无所有,但他们的头脑中却牢记着非洲舞蹈和音乐的丰富传统。”黑人奴隶们在农场劳动时,不允许说话,但可以唱歌。他们依靠自人听不懂的劳动号子和歌曲相互传递信息,交流感情,通过这种表达方式,把他们郁积在心里的痛苦与不平宣泄出来,从而逐渐形成了具有黑人特点的黑人音乐。黑人音乐在形成过程中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包括汲取白人音乐成分,产生了布鲁斯、爵士乐等形式。而最初的摇滚乐就是黑人音乐“节奏布鲁斯”,西方也有人把摇滚乐称作为“下层阶级反抗当局的一种形式”。关于节奏布鲁斯,在网上搜到得答案:这是一种由布鲁斯演变而来的音乐风格。在上个世纪初,随意走进美国的一家小酒馆,就能看到小舞台上一个拿着一把破吉他的黑人弹着扭曲的音符,用他那没调的嗓子和听起来十分肤浅的歌词诉说着黑人在美国的遭遇。这就是布鲁斯。随着时代的进步,这种音乐也变得更具有音乐性了。曾经没调的音乐变得富有节奏,进而也更加旋律化。于是早期的R&B﹙Rhythm and Blues﹚就这样形成了。真正将R&B引入中国的是陶喆,也有人称他“中国的R&B之父”。虽然说不清他的歌曲里的R&B风格,但是我们去KTV唱他的歌总是找不对感觉,而且也很难唱,对歌手要求很高,据我所知R&B是目前最难唱的音乐,歌手必须很有技巧地运用喉咙与声带来推、挤,要能够既暧昧又准确。尽管陶喆的歌非常受欢迎,可传唱他的歌人确实不多。因为文化和生理上的差异,美国的R&B并不是很容易被中国人接受。直到周杰伦出了第一张专辑,开始我们一下子不明白这是什么音乐,但是唱起来很顺。这是周杰伦的带有本土特色的节奏布鲁斯,他摒弃R&B中一些美国元素,用本土的唱法,更轻松的诠释了布鲁斯。所以也有人说,不管陶喆先前的个人专辑有多么的出色,周杰伦的出现绝对给他很大的压力。

大概在十四年前,我和两个胖子用准备买色情小报的钱换来了这张盗版碟,当时我们觉得中分的蘑菇头很帅,上网的人很素质,我们会在聊天室里给自己起譬如“阳光男孩”这种今天想起来恨不得把自己阉了的网名,然后找个很女生的网名对她说,“你好,可以聊聊吗?你是哪里的呀?”当时我们在众人面前大谈佛洛依德,波德莱尔,卡尔维诺;背地里却抢着一本《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看的面红耳赤不能自持。当时我们披着年少无知的外衣做了很多今天看来脑残无比的事情,只有一件事今天看来是无比的可爱,那就是,在看完这张盗版盘之后,决定扒运煤的火车到北京去,然后把三个小混蛋扔给窦唯何勇张楚他们,说“这腔热血只卖与识货的!”---当时我们天真的认为,所有的明星都住在京城。 我无法确切描述初次看这张唱片时的感受,我只觉得有无数的热情无处发泄,这个世界瞬间显得如此渺小,我们觉得大陆的摇滚是这个星球上最NB的存在没有之一,我们认为只要攒钱买把吉他然后混入他们乐队的话就能体验到比凯撒拿破仑亚历山大成吉思汗征服天下时更High的感受,我们把摇滚当作自己的图腾,把这些人当成自己的上帝,我们鄙视一切不听摇滚的异类。我在把老师气的浑身发抖然后骂我是个废物的时候,自我感觉无比良好的对他说“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就是一个垃圾场。”当时我天真的认为,我这一辈子都会活在这个图腾之中,我将永远如此NB的过下去,因为我的上帝会统治整个世界的音乐爱好者,任何一个人都没理由不爱上他们。 十几年后,他们说,何勇疯了,张楚废了,窦唯老了。中国摇滚界进入了一个史无前例的低潮期,特别是和他们光彩万丈的前辈们比起来,现在的所谓摇滚人不过是弄些个还算过得去的动静,想尽办法把自己弄得特立独行,然后发几张唱片,数数票子,骗骗姑娘。当花儿乐队都把自己标榜成摇滚的时候,我想我可以理解为什么人们对摇滚二字如此的厌恶。这是周杰伦蔡依林们的时代,这是美丽脸蛋和完美身材的时代,这是凭一首口水歌混同一首歌就能混到你死的时代,每个人都在绞尽脑汁的琢磨着人民的币,大城市的房子,能让美女两眼放光的车子,至于理想,坚持,信念这些不能当饭吃的东西,根本不存在于现在的娱乐圈。 十几年前,我把张楚放给某女听,她听后说,有点怪怪的不过挺好。我又把何勇放给她听,她说,这人是个疯子嘛?十几年后,我把何勇拿出来给某90后听,她坚持了不到1分钟后跟我说,你这是什么垃圾东西啊?然后带上她的Ipod继续周杰伦蔡依林。看着她摇头晃脑的样子我想,我们小的时候是一堆人围在一个日本产的录音机跟前像圣徒朝拜一样在听这个的啊。不过,那种录音机再也看不见了,记忆中的魔岩三杰,也一去不复返了。 我一直以为我还青春年少,但当我一改往日的冷静开始跟小孩子们争吵周杰伦根本不是摇滚,唱摇滚的也不是一定要留长发摔吉他砸汽车烧房子的时候,看着他们眼中的茫然,我知道,这已经不是我可以昂着头继续装无谓然后冲上去和他们狠狠干一架的年代了。 曾经我想做个亡命徒,做个像他们一样的疯子,时间让我发现我们其实都是一样的俗人而已。那几个胖子和我一样,早就剪短了头发,把专门磨破洞的牛仔裤扔进垃圾箱,人模狗样的穿着衬衫夹着公文包开始日复一日的上班,等死。 只有一件事,我们拒绝否认我们曾经的信仰,因为麻木的心灵最深处还有着一小块无比柔软的地方。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在小孩子们问“为什么王菲会和窦唯结婚啊他一点都不帅”的时候露出无奈的笑容,为什么在穿水手衫的时候忍不住想系条红领巾,以及在看到苍老的张楚多年后再次站在台上唱“上帝保佑吃饱了饭的人民”的时候,会忍不住泪流满面。 这几个满身伤痕而又媚俗的SB,很多年前,是一群无比骄傲的要改变世界的小亡命徒啊 老实说,窦唯、张楚、何勇的年代不属于我,那时我还太小(还在上小学的),对于摇滚乐这种东西是没法理解的。 所以对于他们的音乐,我属于后来网络发达之后开始补课的,我想对于中国的青年们,这种补课应该是必不可少的。 窦唯、张楚、何勇,他们那时的音乐绝对可以说是经典,既是最中国的,也是最摇滚的。有人郁闷的说,为什么他们就不能把中国摇滚继续辉煌下去,为什么就没有出现新的经典的乐手。不奇怪,我知道为什么,但我就是不说。 看看那时的窦唯、张楚、何勇们吧,他们呐喊,他们诅咒,他们反讽,他们……(摇滚要的就是最直接的表达)现在你给我在和谐社会中来个这个试试。所以现在人们用无厘头和恶搞来颠覆权威,在游戏中麻醉自己。甚至一个超女海选都被民主派们高喊为民主的尝试(民主难道是指针对娱乐的吗?民主难道不是个政治词汇吗?)我想我们社会确实是越来越堕落和无聊了。 又:看到何勇在《钟鼓楼》表演时介绍到:“三弦,何玉生,我的父亲。”并深深鞠了一躬的时候,我突然想起了我的父亲。过年无法回家,只能默默的祝你身体健康!

摘要]: 文化,是当前学术界和商界共同思考的热点之一,而且日益成为一种朝阳产业。本文重点讲述的人文摇滚也与其有着历史关联和意义。牵涉到历史与现实、中国与外国、古典与现代、全球与本土、“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等诸多层面,因而不无道理地一再引发种种讨论或探索。这些探讨对于我国音乐文化的发展是有益的,不过,其中留下了一个有待我们去填补的空白:当前中国各种文化、艺术的层面中。在一种特定的文化内部,总会存在着若干种不同的文化、艺术层面,它们之间组合成为一个相互对立而又相互共生的整体。而作为中国音乐重要组成部分--人文摇滚(摇滚)个体,在艺术与商业接轨的今天,如何独善其身并弘扬音乐的人文摇滚精神。就当前我国音乐文化的基本构成来看,我们的音乐文化中究竟有哪些因素呢?它们之间结成何种关系?谁又是这一主题的主导或领跑者?问题就提出来了。我在这里不打算普遍地纵论音乐文化发展的历史层面,而是着重从中国内地人文摇滚音乐的音乐文化层面角度来加以分析,即透过人文摇滚的音乐文化而为推动音乐及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想象性框架和可推敲性理论。因为,人文摇滚是文化产业中最富于表现力的想象性、人文性的文化形态,完全可以当仁不让地承担透视文化产业的任务,并在未来时间内引领中国文化产业迈出不可估量地一步,翻开崭新的一页。  [关键词] 人文 摇滚精神 独立摇滚 人生哲学 生命意义 释放 领跑  [正文]  中国民众主旋律热情开始淡化,功利和实用观念日渐成为民众主导意识。与此同时,本来就受到了另眼相看的音乐歌手和音乐人的本真理想基本失去了社会基础和文化效果,摇滚音乐人原来的社会角色和艺术立场出现了转换,一部分人自觉融入生活,另一部分人则进入市场运作,人文摇滚音乐作为一种“第三地下角色”,甚至被抑为无意识。这样一种状态,不仅作为一种背景,并似乎成为一种“力量”,直接控制、作用、影响着21世纪的中国音乐文化,为这一时期中国音乐文化留下了鲜明的"时间性"印迹。作为历史见证,文化产业的得天独厚都将在这些摇滚文本中得到一份"真实"的记录,并义不容辞的承担起领跑者的任务和名份。  一、人文摇滚的层面与渊源  1、音乐概述  音乐(music)的定义、起源历来很多,关于人类社会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非常古老的洪荒时代。在人类还没有产生语言时,就已经知道利用声音的高低、强弱等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感情。随着人类劳动的发展,逐渐产生了统一劳动节奏的号子和相互间传递信息的呼喊,这便是最原始的音乐雏形;当人们庆贺收获和分享劳动成果时,往往敲打石器、木器以表达喜悦、欢乐之情,这便是原始乐器的雏形。原始时代的人类,他们的劳动生活,可以说是和音乐为伴而开拓发展,两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音乐是直接从人类的劳动生活中产生出来的。起源说众说纷纭也如性爱说、模仿说、劳动说等。在这里仅仅采纳中国音乐学家刘蓝的界说:音乐起源于太一说。  音乐是一种表演艺术,需要通过演奏、演唱,才能为人们所感知而产生的艺术效果。音乐的分类有很多种,比如:音乐种类分为拉丁音乐、说唱音乐、古典音乐、流行音乐、MV卡拉OK 、影视音乐、儿童音乐、动漫音乐、轻音乐、摇滚音乐、民族音乐、民谣、宗教音乐、节庆音乐、革命音乐、以及近年来出现的游戏音乐等等。换句话也就是说,音乐是人类的符号表意系统,人类通过自己创造的符号系统去表达生活的意义。而音乐文化是一个历史性概念,每个民族及其特定历史时段都有其独特的表现状态。一定时段的音乐文化应是一个容纳多重层面并彼此形成复杂关系的结合体(并不一定就是统一的整体)。而就中国目前的情形来说,这种容纳多样的音乐文化结合体往往有几个层面或形态(注:我自己在过去一度审美主观性的将音乐文化分为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三种,但后来通过在大学的学习才知道世界上有很多的事物是不能简单的去分类的。):主导音乐文化、高雅音乐文化、大众音乐文化、精神音乐文化。从文化价值看,这几个层面之间本身是无所谓高低之分贵贱之别的,关键看具体的作品文体本身如何。每一层面都可能出优秀或低劣作品,无论它是主导文化和高雅文化,抑或物质层面的,又或是精神的。由于本文是在分析人文摇滚音乐;在此就不做详细论述。下面以流行音乐为例谈一下中国音乐的发展现状。  2、摇滚渊源  纵观流行音乐发展现状,存在着无处流行的悲哀。再来看看中国摇滚音乐的现状,可现在的摇滚(其实有很多的东西)都变了味了,或许存在着共同的悲哀,有或许是永远也解不开的探索之迷。  20年间,除了海外的一些著名歌手还能偶尔引起轰动和追捧外,内地歌手的现场演出还有多少人去听?还有几个人有兴趣办当年那样的演唱会?音乐人许晓峰日前接受采访时说:“去年全国现场演出收入仅有1亿元左右。这说明,中国流行音乐成了一个仅靠唱片公司一条腿走路的‘瘸子’。”  “我脚踏着大地我头顶着太阳,我装作这世界唯我独在,我紧闭着双眼我紧靠着墙,我装作这肩上已没有长脑袋,我不愿离开我不愿存在,我不愿活得过分实实在在,我想要离开我想要存在,我想要死去之后从头再来……”  这是崔健新歌《从头再来》的歌词。但是,中国流行音乐,在没有走出原创衰竭、歌者颓丧和市场萎缩之前,该如何从头再来?  摇滚在中国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摇滚的特殊就在于它自身的肿胀和虚胖,它总是以一副怒目但也慈悲的姿态现世。这种被哄抬而出的音乐文化形式远远超出它本身的内容和内涵。崔健说过一句话,含义也在于此:“摇滚主要是一种娱乐形式,它的社会功能是别人强加的。”我们在看待这一社会现象时,社会背景总是被我们优先考虑。对于摇滚在中国发展今天这一现状,无论怎样标榜自己叛逆与颠覆性,依旧逃不开大的社会背景。摇滚在中国的奇特之处就在于它被当作一种手段,一个诉求平台,一种社会异化下的宗教活动。  中国摇滚大环境可以说一团糟,为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摇滚吵得不可开交,你说我是伪摇滚,我说你是商业化一些青头小子把头发一染,扯开嗓子大吼几声就是朋克摇滚,说话快的边说边唱两句就是说唱摇滚我们的老崔年纪大了,可还一直为中国摇滚的发展不遗余力地奔走,究竟中国摇滚将走向何处?是升华还是灭亡?老崔说了:活着就是一种进步,那么,苟延残喘的中国摇滚进步到了哪种地步?  我认为中国摇滚的现状是尴尬的。一方面是不计其数的地下乐队和地下歌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各种流派曲风争奇斗艳。让人目不暇接。另一方面,长时期缺少震撼人心的音乐作品,摇滚的思想和精神被不断的结构异化,是人们对摇滚的执着初衷发生了动摇。中国摇滚历经了十年,希望大家回头看看,到底留下了什么?一群愤怒叫骂的斗士?一群把手中的乐器作为泡妞的“新杀伤性武器”的音乐发烧友们?还是染着各色头发的“行为摇滚”新青年?中国摇滚可能真的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强大的社会主流在无意中磨打受众的心灵。可------  就在此时,人文摇滚出现了。  二 摇滚新血脉----人文摇滚  从八十年代初中国摇滚起步,至今,它已走过了从热浪到低谷终归于平静的过程。这些摇滚艺人的艺术态度和精神立场的独特性,贯穿于他们的生活始终。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独特性中所包含的艺术价值与精神价值,足以上升到一种文化艺术的高度。  一、人文摇滚的音乐与精神  “曾经多少次跌倒在路上,曾经多少次折断过翅膀,如今我已不再感到彷徨,我想超越这平凡的生活;曾经多少次失去了方向,曾经多少次扑灭了梦想,我要我的生命得到解放!”----汪峰《怒放的生命》  摇滚在中国的奇特之处就在于它被当作一种手段,一个诉求平台,一种社会异化下的宗教活动。无论在哪个国家,摇滚从未像在中国一样经历奇迹。这种奇迹,被赋予上一种信仰,注射进一种跃跃欲试的思想,成为社会中部分非主流人群的旗帜,燃烧律动在这个时代脉搏下。它倾诉着边缘群体的苦难,人性的压抑与渴求,反体制过程中的磨难与怀疑,社会的不解和探索。  在中国多数乐评人的眼中,当摇滚势不可挡地成为一种精神载体时,它的社会功能已在无形中被夸大了。摇滚乐坛的风起云涌和音乐人的推波助澜,造就了在中国摇滚界思想决定艺术还是艺术决定思想的试验。而这一问题有些近似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建设,而这一问题的讨论又有些近似于“物质文明为先还是精神文明为先”的讨论。这一问题在政治课中,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已将其解释详尽了。无疑,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要同步发展,以寻求社会主义物质建设与精神建设的双丰收。  2.人文摇滚音乐——灵与肉  “忽然间我感到如此快乐的心酸,付出所有的一切只为付出我的梦,忽然我感到如此狂喜的悲哀,拥有一切也不过就这样笑着哭。忽然间我明白泪水映出的岁月,付出所有只为找寻你的梦,忽然间我明白微笑掩藏的悲哀,拥有一切也不过就这样笑着哭。” ——汪峰《笑着哭》  无疑,摇滚音乐和摇滚精神要同步寻求发展。无论是出于中国国情,或是现今摇滚人的精神状态的考虑——摇滚,这种有别于其它主流音乐的特有音乐形式,必将在某种程度上发挥其音乐作用与精神价值——而这种价值的体现,正是灵与肉的完美结合体。我们需要既饱含摇滚精神,反映社会人文思潮又唯美的摇滚风格。无论艺术与商业如何接轨,乐队的存在还是在于作品本身。  三、峰高无坦途----人文摇滚的攀登  一.在路上寻找灵魂——摇滚人的真理  1. 独立的人生信仰  “我不知道梦是什么颜色,也许它自有它的颜色,我不知道风要吹向哪里,也许它自有它的方向,我不知道孤独是什么,也许它就象小草一样,我不知道鸟儿为何飞翔,也许它为了寻找故乡,我不知道世界有多大,也许她可以把我装下,我不知道自己是什么,也许我是天空奔跑的迷鹿,” ——汪峰《花火》  在那些非主流的地下人群中,有愤世疾俗的“朋克”,有沉郁晦涩的“金属迷”,有忠于另类音乐的黑暗分子——庞杂的人群,旨在维护摇滚的精神——那是所有人道不明但心中仅存的信念。  但可以看到,人文摇滚乐并不是官方文化可以接受的事物,而其独立的精神时让大众感觉若即若离。这种独立,从音乐态度上来说,以一种DIY(Do It Yourself)形式存在,无论从词曲到编曲到制作到录音,一条线一气呵成全由摇滚艺人自己完成,这无疑使作品的完成度极高,也更能反映出艺人最原始的思想(比如汪峰自己就有“峰声音乐”);从生活态度上来说,独立,这要求摇滚艺人要以其最具个性的姿态出现,把一种对生命的信仰,一种自身的人生哲学,散播向听众,以实现他人与社会灵魂的进化与自身的成长。  2. 在独立中寻求发展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你对自由的向往,天马行空的生涯,你的心了无牵挂,穿过幽暗的岁月,也曾感到彷徨,当你低头地瞬间,才发觉脚下的路,心中那自由地世界,如此的清澈高远,盛开着永不凋零…。” ----许巍《蓝莲花》  当一个人以严肃的态度来对待音乐,他所遭遇的不仅有当代艺术的一般困境,更有他所支持的音乐的特殊困境。有幸做出真正创新的艺术家,其后路程就更加艰辛,而结果,往往只有重复自己或索性放弃自己,妥协进中庸的魅力中去。在这一点上,摇滚是最好的例子。  一个优秀的人文摇滚人首先是一个有着独特生命感悟的人,正是这种内在的独特性才使他有可能在艺术上超凡脱众;与此同时,他的独特的自我在某种程度上必须是大众的代言人,他的灵魂的叹息与呐喊必须引起人内心强烈而广泛的共鸣,如此,这种音乐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被认同音乐。诚然,在每一个有个性并且不愿放弃自己的独立个性的摇滚人面前,道路一定是曲折的,前途是否光明则完全不可知。这或许就需要摇滚的人们在个性中寻求共性,在独立中寻求支持,在非主流中寻求可主流的事物,使晦涩的摇滚乐成为真正意义上净化灵魂的利器与思想哲学的音乐。发展是必然的,不在发展中爆发,就在发展中灭亡。这是固守自己摇滚信仰的每一个人必须经历的过程——在独立中寻求发展  追求与众不同,引领音乐起跑----人文摇滚价值  人文摇滚乐,从思想内容、艺术趣味到表演技巧,一般来说,都是难与“阳春”“白雪”相比。它们的市场领域和文化定位都有些不同。“凡是有过沉浸到真正艺术作品的激烈体验的人,都不堪忍受廉价效果的应用,并会坚决主张一种艺术的优越发展…”  但是,人文摇滚乐在很多的受众那里很有市场。它是一种“大众文化”,深入到千家万户和各种层次的欣赏受众。那么,人文摇滚乐又有什么独特之处,在此应该尽我所能指出,才能确凿点明它的领跑之当仁不让。  较之其他流行音乐形式,人文摇滚乐的潜在影响最大。它不仅是音乐的主流,也改变了其他流行音乐及摇滚乐的面目。人文摇滚乐的声音在电视、电影、广播中随处可闻,它特有的独特音乐节奏渗透于各种流行音乐中。它的流行涵盖面最宽,在崔健建立的摇滚王朝之后添光加彩,升华了主体和意义。与严肃音乐、近期流行的音乐相比,人文摇滚乐的市场更显得热火朝天。人文摇滚乐的唱片、录音带、cd/vcd/不计其数。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有关人文摇滚的网站已经突破了1300多,而且还有出版社为他们写书和个人传记,有网上消息说有关汪峰的报导、文章也有120多篇。  引起青、少年、成功人士、社会群体的狂热反应,造成对社会人文思潮巨大的冲击力。过去的摇滚基本上是一种反应青少年文化,反映了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和艺术要求,反过来,又影响和塑造了青少年。但现在的人文摇滚乐关注的不仅仅是青少年,更多的是社会群体,不分年龄、时代,在网上参加有一戏言:“人文摇滚乐不仅使流行音乐起了革命性的变化,对于服装、发式、语言、生活方式,甚至政治观点等方面都有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或社会现象,过去的摇滚常和毒品、性、解放革新联系在一起,现在,人文摇滚不是仅仅在社会的低靡和人性的碰撞中寻找方向,更重要的是发泄社会群体的愤满。  社会争议极大。对不同的音乐,有不同的看法,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这是正常的现象。但历史上还没有哪一种音乐形式要人文摇滚那样引起人们的如此广泛而激烈的争论乃至对立。在摇滚创造的舆论时代,人们仅仅是批判地接受,现在对待人文摇滚大不相同。人们开始去分析它的社会文化价值和教化功用。与早期摇滚相比,比较悠闲,反叛性少,与大众思想情趣比较接近。  当然,具体问题还是要具体分析,不能看不到短处就说没有,给作品和歌手正确的评价才是我们乃至社会都想看到的结果。还要考虑它对今天我们的社会可能产生的影响。  四、人文摇滚与社会思潮  尽管面对实用主义和商业主义以及社会舆论的三重威胁,但人文摇滚音乐文化中仍然占有自己的位置,这一时期出现了一种被称为"新体验"的摇滚创作类型。《笑着哭》、《飞得更高》、《花火》、《蓝莲花》、《怒放的生命》等优秀作品汲取了"崔健王朝"所积累的造型感和修辞经验,精心营造着充满意味的故事空间,设计了种种隐喻式的视听具像,另一方面又用朴实的风格、平平淡淡的节奏来表现普通百姓日常的人生、日常的体验、日常的欢乐和痛苦,成为这一形态的代表性作品、歌手。在叙事上这些作品更自觉地用偶然性来冲淡情节的戏剧性和因果逻辑性,突出人生的无奈、无序和无可把握;在意识上对将人生困境化戏剧性模式更加不信任,不愿意为人生给出一个完整的结束或者答案;在视野上,它们所关注的不再仅仅是普通人所面对的社会问题,而是每个生命个体所难以躲避的人生问题。无论是对人性的理解和关怀,或是对现实的观察和体验,甚至包括对音乐艺术美学潜力的发掘,都成为了这一时期人文摇滚文化发展高度的一种标志。  由于意识形态逻辑、更由于流行歌曲生产市场化的经济逻辑的的限制,新世纪的中国摇滚音乐文化正如整个社会文化一样,不可能象80年代文化那样充满异类、喧哗、叛逆,个人主义的、标新立异的、天马行空的狂躁被后现代工业所整合,因而,人文摇滚文化中的先锋性、实验性因素被降低到了最低点,甚至非常规的作品以一种边缘的姿态出现。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汪峰倾向:以开放性替代了封闭性的叙事,用日常性替代了戏剧性,追求……最常态的人物,最简单的生活,最朴素的语言,最基本的情感,歌词往往难以传达他们动荡不羁、迷离斑杂的生存体验,于是他们都借助于音乐的节奏和情绪来表达自我,他们用装饰性的语言影像、鲜艳的色彩、螺旋似的跳动的结构、MTV的节奏、自传化的题材、情绪化的人物,还原他们自己在都市的喧哗与骚动中所感受到的那种相当个人化的希翼、惶惑、无所归依的生存体验。  处在世纪转折时期的中国人文摇滚音乐文化就以这样的多元选择形成了其艺术格局,一方面,音乐(流行音乐)观念的更新一直在艰难地发生,但另一方面,实用主义、功利主义观念也对音乐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前一时期人们引以自豪的那种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艺术崇高感在音乐文化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削弱,无论是主流音乐作品创作对人文摇滚本体的常规完善或是前卫摇滚作品创作对音乐美学手段的非常规探索,都还缺乏足够的广度和深度。文化和美学意义上的人文摇滚文化的世纪转折远远还没有完成。  代结束语:人文摇滚乐的歌词  歌词在摇滚中的作用很重要,它传达出歌曲明确表达的意义和内容。  早期的摇滚歌词主要在描写男女青少年之间的浪漫经历,他们在一起度过的美好的时光,等等,很少提到有关性的问题,即便提到,也很含蓄。早期的领军人物崔健的歌词里更是少,几乎NO,从歌曲里我们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到那种迷茫和追问。“吃不着铁饭碗象咱家老头子,也不想处处受人照顾象现在的孩子,我们没吃过什么苦也没享过什么福,所以有人说我们是没有教养的一代混子,真要是吃点苦我准会哭鼻子。下海挣点钱儿又tm不会装孙子,说起严肃的话来总是结巴兜圈子,可干起正经的事来却总要先考虑面子,除了眼前的事我还能干点什么,除了吃喝拉撒睡我还能想点什么,嘿若要问我下一代会是什么个样子,那我就不客气的跟你说:我管得了那么多吗?”在这样的歌词里面我们没有杂乱的思想,有的是生活的繁琐…  20世纪末,中国的摇滚歌词发生了很大变化,当然,情歌音乐还是继续了男女恋情和美好时光的题材;但是民间(边缘)音乐的高涨给摇滚歌词带来新的严肃含义。精心营造着充满意味的故事空间,设计了种种隐喻式的视听具像,另一方面又用朴实的风格、平平淡淡的节奏来表现普通百姓日常的人生、日常的体验、日常的欢乐和痛苦,成为这一形态的代表性作品、歌手。  我的观点还是那样,人文摇滚音乐不仅见证音乐历史的转折,还肩负着领跑的任务和名份。对于摇滚我们不能一概的否定和肯定,要区别作品的好坏。歌词是区别好坏的一个重要方面(不是全部)。摇滚音乐中有好的作品,但我决不承认所有的作品都是好的,还有不少很坏的东西。我们的创作要吸收人类文化中的一切有益的东西。在我们国家的音乐舞台和影视节目中,无论是表演外来的音乐还是自己的创作,我想,都应力求健康、高品位、有益于社会。

我爱摇滚~ 重复写800次左右就有3000字了

音乐受众论文3000字开头标题怎样写

1、青春,想唱就唱!2、来张家界聆听自然的呼吸。3、音乐是人类情感的主宰。4、音乐起源与生活,生活因音乐而精彩。5、融入音乐廿五载,奏出生活多姿彩。6、音乐应当使人类的精神迸发出火花。7、跟上时代的节奏,演绎未来的韵律。8、音乐是属于群众的,这是人人有份的。9、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10、步入音乐的殿堂,能使你的灵魂得到升华。11、让摇滚走入寻常生活。12、音乐拨动心弦,温情律动精彩。13、传统带来当代,当代揭示未来。14、有音乐的地方就有陶醉的人们。

流行音乐即通俗音乐,比起莫扎特、贝多芬的音乐,它更加融入大众生活中。可以说它是像我们这样的学生生活中的主流音乐。流行音乐是指一部分流行歌曲、影视歌曲、通俗器乐曲、爵士音乐和布鲁斯音乐等。通俗音乐的内容贴近生活实际,歌词简单,语言生动形象,直白表达情感,容易理解,容易接受。例如Westlife的《you raise me up》,首先从歌词入手,简单的语句,通俗易懂,稍微懂英文的人都可以看懂。它所抒发的感情也是很真挚很动人的,这种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从来都是在我们思想中最主流的。尽管中西方文化差异很大,但是看待“孝”都是一样的。我想这应该也是这首歌在全世界颇受欢迎的原因吧。Westlife其他的专辑《coast to coast》、《back to home》等,这些思想和感情都是教人正确对待love、home、life 等等。然后歌曲的节奏轻快自然、旋律简单,特别适合学生传唱。在流行音乐市场上,这些都是上佳之作,可是也有不少低劣的作品。在课上老师举过一些例子,这些低劣性主要表现:曲调过于简单,甚至是长时间不断地重复,不仅枯燥无味而且毫无意义;歌词大意曲解正确的社会观、道德观,或者违背常理等。不过这些都是其次,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可以分辨这些作品,吸收流行音乐中的菁华。 我们欣赏流行音乐,除了它朗朗上口、节奏轻快、亲切自然以外,还有它的表现形式。那些制作精良的MV,让你随着音乐融入它的风格之中,有时它强烈的节奏让我们身体跟着起舞,有时它的轻柔让我们感觉有人在耳边轻轻细语。在紧张繁忙的学习工作之余,这是最好不过的放松方式了。因为应试教育带来的压力,我们这些学生们总是试图寻找心灵上的解脱。特别在中学时的我们,总是在排名和分数中挣扎,我们幼小的心灵被烙下无数个痛苦创伤,幸好那时开始接触流行音乐的我们都在音乐找到了宣泄。流行音乐伴随着我们长大,特别是在那时出道的歌手们,他们的音乐和我们的想法真正的无代沟。真该好好感谢流行音乐,陪我走过了这么多个困难。或许是寂静的夜里,或许是无人的教室,在音乐中聆听我们自己的内心,品味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他们就像老朋友一样,总能抓住你的心。等我们都长大了,我们也不会忘记老朋友的。就像父辈们一直喜欢如李宗盛、罗大佑、邓丽君等歌星,却总也无法理解周杰伦的歌曲好在哪里。不同年代的音乐应该也有代沟。这就是音乐,抓住了感情,音乐就有了灵魂。我们熟知美国流行音乐中的布鲁斯、爵士乐,布鲁斯俗称蓝调,蓝色在美国文化代表着忧郁、忧伤。早年大部分移民从世界各地来到美国,一般地说是出自于自愿,他们基本上是愿意把自己的文化同美国文化融合在一起。但只有黑人例外。他们是作为奴隶被迫来到这个国家的。他们身上“除了锁链以外,一无所有,但他们的头脑中却牢记着非洲舞蹈和音乐的丰富传统。”黑人奴隶们在农场劳动时,不允许说话,但可以唱歌。他们依靠自人听不懂的劳动号子和歌曲相互传递信息,交流感情,通过这种表达方式,把他们郁积在心里的痛苦与不平宣泄出来,从而逐渐形成了具有黑人特点的黑人音乐。黑人音乐在形成过程中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包括汲取白人音乐成分,产生了布鲁斯、爵士乐等形式。而最初的摇滚乐就是黑人音乐“节奏布鲁斯”,西方也有人把摇滚乐称作为“下层阶级反抗当局的一种形式”。关于节奏布鲁斯,在网上搜到得答案:这是一种由布鲁斯演变而来的音乐风格。在上个世纪初,随意走进美国的一家小酒馆,就能看到小舞台上一个拿着一把破吉他的黑人弹着扭曲的音符,用他那没调的嗓子和听起来十分肤浅的歌词诉说着黑人在美国的遭遇。这就是布鲁斯。随着时代的进步,这种音乐也变得更具有音乐性了。曾经没调的音乐变得富有节奏,进而也更加旋律化。于是早期的R&B﹙Rhythm and Blues﹚就这样形成了。真正将R&B引入中国的是陶喆,也有人称他“中国的R&B之父”。虽然说不清他的歌曲里的R&B风格,但是我们去KTV唱他的歌总是找不对感觉,而且也很难唱,对歌手要求很高,据我所知R&B是目前最难唱的音乐,歌手必须很有技巧地运用喉咙与声带来推、挤,要能够既暧昧又准确。尽管陶喆的歌非常受欢迎,可传唱他的歌人确实不多。因为文化和生理上的差异,美国的R&B并不是很容易被中国人接受。直到周杰伦出了第一张专辑,开始我们一下子不明白这是什么音乐,但是唱起来很顺。这是周杰伦的带有本土特色的节奏布鲁斯,他摒弃R&B中一些美国元素,用本土的唱法,更轻松的诠释了布鲁斯。所以也有人说,不管陶喆先前的个人专辑有多么的出色,周杰伦的出现绝对给他很大的压力。

音乐受众论文3000字开头题目

大概在十四年前,我和两个胖子用准备买色情小报的钱换来了这张盗版碟,当时我们觉得中分的蘑菇头很帅,上网的人很素质,我们会在聊天室里给自己起譬如“阳光男孩”这种今天想起来恨不得把自己阉了的网名,然后找个很女生的网名对她说,“你好,可以聊聊吗?你是哪里的呀?”当时我们在众人面前大谈佛洛依德,波德莱尔,卡尔维诺;背地里却抢着一本《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看的面红耳赤不能自持。当时我们披着年少无知的外衣做了很多今天看来脑残无比的事情,只有一件事今天看来是无比的可爱,那就是,在看完这张盗版盘之后,决定扒运煤的火车到北京去,然后把三个小混蛋扔给窦唯何勇张楚他们,说“这腔热血只卖与识货的!”---当时我们天真的认为,所有的明星都住在京城。 我无法确切描述初次看这张唱片时的感受,我只觉得有无数的热情无处发泄,这个世界瞬间显得如此渺小,我们觉得大陆的摇滚是这个星球上最NB的存在没有之一,我们认为只要攒钱买把吉他然后混入他们乐队的话就能体验到比凯撒拿破仑亚历山大成吉思汗征服天下时更High的感受,我们把摇滚当作自己的图腾,把这些人当成自己的上帝,我们鄙视一切不听摇滚的异类。我在把老师气的浑身发抖然后骂我是个废物的时候,自我感觉无比良好的对他说“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就是一个垃圾场。”当时我天真的认为,我这一辈子都会活在这个图腾之中,我将永远如此NB的过下去,因为我的上帝会统治整个世界的音乐爱好者,任何一个人都没理由不爱上他们。 十几年后,他们说,何勇疯了,张楚废了,窦唯老了。中国摇滚界进入了一个史无前例的低潮期,特别是和他们光彩万丈的前辈们比起来,现在的所谓摇滚人不过是弄些个还算过得去的动静,想尽办法把自己弄得特立独行,然后发几张唱片,数数票子,骗骗姑娘。当花儿乐队都把自己标榜成摇滚的时候,我想我可以理解为什么人们对摇滚二字如此的厌恶。这是周杰伦蔡依林们的时代,这是美丽脸蛋和完美身材的时代,这是凭一首口水歌混同一首歌就能混到你死的时代,每个人都在绞尽脑汁的琢磨着人民的币,大城市的房子,能让美女两眼放光的车子,至于理想,坚持,信念这些不能当饭吃的东西,根本不存在于现在的娱乐圈。 十几年前,我把张楚放给某女听,她听后说,有点怪怪的不过挺好。我又把何勇放给她听,她说,这人是个疯子嘛?十几年后,我把何勇拿出来给某90后听,她坚持了不到1分钟后跟我说,你这是什么垃圾东西啊?然后带上她的Ipod继续周杰伦蔡依林。看着她摇头晃脑的样子我想,我们小的时候是一堆人围在一个日本产的录音机跟前像圣徒朝拜一样在听这个的啊。不过,那种录音机再也看不见了,记忆中的魔岩三杰,也一去不复返了。 我一直以为我还青春年少,但当我一改往日的冷静开始跟小孩子们争吵周杰伦根本不是摇滚,唱摇滚的也不是一定要留长发摔吉他砸汽车烧房子的时候,看着他们眼中的茫然,我知道,这已经不是我可以昂着头继续装无谓然后冲上去和他们狠狠干一架的年代了。 曾经我想做个亡命徒,做个像他们一样的疯子,时间让我发现我们其实都是一样的俗人而已。那几个胖子和我一样,早就剪短了头发,把专门磨破洞的牛仔裤扔进垃圾箱,人模狗样的穿着衬衫夹着公文包开始日复一日的上班,等死。 只有一件事,我们拒绝否认我们曾经的信仰,因为麻木的心灵最深处还有着一小块无比柔软的地方。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在小孩子们问“为什么王菲会和窦唯结婚啊他一点都不帅”的时候露出无奈的笑容,为什么在穿水手衫的时候忍不住想系条红领巾,以及在看到苍老的张楚多年后再次站在台上唱“上帝保佑吃饱了饭的人民”的时候,会忍不住泪流满面。 这几个满身伤痕而又媚俗的SB,很多年前,是一群无比骄傲的要改变世界的小亡命徒啊 老实说,窦唯、张楚、何勇的年代不属于我,那时我还太小(还在上小学的),对于摇滚乐这种东西是没法理解的。 所以对于他们的音乐,我属于后来网络发达之后开始补课的,我想对于中国的青年们,这种补课应该是必不可少的。 窦唯、张楚、何勇,他们那时的音乐绝对可以说是经典,既是最中国的,也是最摇滚的。有人郁闷的说,为什么他们就不能把中国摇滚继续辉煌下去,为什么就没有出现新的经典的乐手。不奇怪,我知道为什么,但我就是不说。 看看那时的窦唯、张楚、何勇们吧,他们呐喊,他们诅咒,他们反讽,他们……(摇滚要的就是最直接的表达)现在你给我在和谐社会中来个这个试试。所以现在人们用无厘头和恶搞来颠覆权威,在游戏中麻醉自己。甚至一个超女海选都被民主派们高喊为民主的尝试(民主难道是指针对娱乐的吗?民主难道不是个政治词汇吗?)我想我们社会确实是越来越堕落和无聊了。 又:看到何勇在《钟鼓楼》表演时介绍到:“三弦,何玉生,我的父亲。”并深深鞠了一躬的时候,我突然想起了我的父亲。过年无法回家,只能默默的祝你身体健康!

音乐专业的论文题目有很多,下面学术堂整理了二十个好写的论题,供大家参考:  1、多媒体技术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  2、高校音乐专业合唱训练与视唱练耳的关联互动  3、公民社会塑造过程中的高校职能研究  4、冷爵士的艺术风格研究  5、论歌唱中“声”与“情”的关系  6、论民族声乐艺术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7、论声乐学习和演唱中心理调适的作用  8、论西方音乐剧的发展脉络  9、论中国传统音乐中“和”的审美内涵  10、论中国近现代声乐演唱发展的多元化  11、论中国艺术歌曲的风格及演唱特点  12、浅述抗战时期在重庆创作的音乐  13、浅谈“微笑”在声乐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14、浅谈西方民族音乐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影响  15、如何将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教学相互渗透  16、如何提高即兴伴奏的能力  17、印度宝莱坞电影音乐的特点  18、由中国好声音引发的思考  19、《试论民歌演唱方法训练与民歌地域风格把握——以陕北民歌为例》  20、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暴风雨》第一乐章中减七和弦的使用技法及其审美

我爱摇滚~ 重复写800次左右就有3000字了

1、美国黑人早期布鲁-鲁斯音乐的兴衰(1890-1929)2、高等学校音乐表演专业学业表现性评价研究3、音乐意义存在方式并及真理自行置入艺术作品的形而上学研宄4、全球化背景下贵州苗族音乐传播研究5、中国社会音乐教育钢琴课程之文化阐释与建构6、音乐心理视角下的肖邦第二钢琴奏鸣曲7、西方指挥艺术风格类型研究8、隋唐宫廷音乐表演研究9、卡拉斯的薇奥列塔10、学分制下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研究11、论打击乐与电子音乐的结合12、基于元理论的音乐表演艺术组织战略管理研究13、19-20世纪中叶捷克音乐的社会学研究14、内地音乐资源对澳门当代音乐的影响15、普通高校音乐表演专业课程体系重构研究以上十五个音乐专业方向的毕业论文题目由学术堂提供

音乐受众论文3000字开头题目怎么写

,《命运》代表着贝多芬;同样,在另外一些人的心目中,贝多芬代表着《命运》。我想,世界上再没有一首交响曲能够获得如此广阔的知名度以及接受度。贝多芬的伟大,则很大程度上也来自于这部代表作给他带去的声誉和敬仰。一开场那四声令人恐惧的有力音符,几乎让每个人只要一听到它就会永远无法忘却!真的,充满了震慑力的经典段落,如此简短却又如此令人挥之不去!当然,贝多芬对于这四个音符的解释最为权威——命运在敲门!是啊,开门见山,整部作品的主题一览无遗。或许这四个音符给所有人的影响真的太深刻了,所以音乐一开场就表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怖感觉!我想,这正是贝多芬音乐才华与他个人精神最充分结合的表现!接下去,我们好似看到了一幅激烈战斗的场面,每一个音符,每一段旋律似乎都在舞刀弄剑、奋勇拚杀!你可以把主角想象成贝多芬乃至任何一个不屈不挠的战士或革命斗争史实。但我觉得这还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听众而言,主角应该是你自己!那么敌人是谁,很明了——命运!因为我想,每个人都有面对命运考验的时候。主题在重复着,恐怖的声音依然在回荡,似乎斗争者并没有征服这个强大的“命运对手”!我想很多听众在这里会感到一丝精神上的疲乏。  正在这时,第二乐章舒缓的旋律传来了,似乎是一位母亲伸出了双手来抚慰刚刚经历了一场恶战的儿子,也好像是几名携手斗争的勇士在大战之后对敌人、对未来进行交流、思索。虽然音乐是平缓的,但是内在含有一种催人奋进的默默力量,好像在不断的鼓动战士继续前进。在经历了第一乐章激烈的挣扎之后,听众们在这里得到了片刻的休息,好似是一剂疗伤药。第三乐章是快板谐谑曲,但是却听不到任何“幽默、谐谑的成分” 。在这里战士重新拿起了武器,回到了阴云笼罩的战场,音乐的气氛也突然从平和转为阴暗。好像战士脚踏着牺牲者们的血迹在一步一步朝命运之神逼近,不断积累着力量和勇气。  《命运交响曲》的第三、第四乐章是连续演奏的,从第三乐章最后一部分那平静、忧郁的缓慢突然跳跃到第四乐章一开始那突如其来、如同山洪暴发一般的合奏。其实这个手法来自于《第四交响曲》的第一乐章——从引子转到正题的那一部分。正是由于成功写下了《第四》的首乐章,才给《命运》的终曲乐章带来了灵感。我想任何一个听众面对着如此汹涌而来的凯旋之声,心中应该无不感觉激荡——黑暗被打破了、命运被征服了、阳光重新照耀大地!战士在庆祝自己的胜利、人群在欢唱胜利的颂歌!听众也可以送一口气,甚至为作品的伟大而感到一丝快慰和激动。我想这正是为什么几百年来,有许多人可以从《命运交响曲》中获取力量、鼓起勇气面对生活压力、人生挑战的重要原因!  聆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激扬的心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牵引。穿越岁月沧桑,破空而来,在一片深邃苍莽的林海中升腾,升腾。那些擎天的枝干亘古孑遗, 那些震颤的叶片蓬勃顽强,那些繁茂的果实乐观坚忍,风撼不动,雷劈不倒,时而豪气干云,时而阴柔宛转,于百转千回中传递着不屈的精神和意志。是什么,能够像音乐一样如此畅通地沟通人类与自然?是哪种生命,能够点燃人内心抗争的欲望,铮铮铁骨,生生不息?  聆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似乎就是人生命运的缩影。那激按昂的曲调,那富于变化的旋律,似乎把人的心境都带到了他曲折的命运之中。然而,再那听起来让人感觉困难重重的生活里,又有一种坚毅的精神,从绝望之中脱颖而出,扭转了局面,告诉人们:“只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勇于向命运挑战的精神,才能突破困境,改变命运,让命运拜倒在自己的脚下。”  正如恩格斯听了《命运交响曲》的演出。他在写给妹妹的信中赞美这部作品说:“如果你不知道这奇妙的东西,那么你一生就算什么也没有听见。”他说,他在第一乐章里听到了“那种完全的绝望的悲哀,那种忧伤的痛苦”;在第二乐章里听到了“那种爱情的温柔的忧思”;而第三、第四乐章里“用小号表达出来的强劲有力、年轻的、自由的欢乐”,又是那么鼓舞人心。恩格斯用短短的几句话,揭示了《命运交响曲》的精髓。  而如今,当世人面对着一个物欲横流的商品社会,又人多少人能像贝多芬那样执着的追求自己的理想,“不到长城非好汉”呢?许多人无奈于生活,工作的压力,诱惑,物欲横流流尽了血汗,歌舞升平平息了壮志,最终把最初的理想长埋于岁月的流逝中,或平平淡淡走过一生,或碌碌无为迷失自我,有迷失的世界里无目的的继续漂流。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使我倍觉汗颜。遥想着在历史尘卦记忆的深处曾经有那么一个人战胜了命运的不公摆布,在天地间潇洒的走了一回,我常不敢仰望这份神圣的伟大,因为在他所营造的音乐世界里就是意味着教人如何挺着腰站着生存,教人向命运所带来的不公与苦痛挑战,生当人中杰,死也为鬼雄。  是的,不要因为生活的不公而放弃希望,生活需要希望长相依,人生需要理想来相伴,于是,我又重整一下了疲倦的心情,重新踏上追求理想,挑战命运的长征。

摘要]: 文化,是当前学术界和商界共同思考的热点之一,而且日益成为一种朝阳产业。本文重点讲述的人文摇滚也与其有着历史关联和意义。牵涉到历史与现实、中国与外国、古典与现代、全球与本土、“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等诸多层面,因而不无道理地一再引发种种讨论或探索。这些探讨对于我国音乐文化的发展是有益的,不过,其中留下了一个有待我们去填补的空白:当前中国各种文化、艺术的层面中。在一种特定的文化内部,总会存在着若干种不同的文化、艺术层面,它们之间组合成为一个相互对立而又相互共生的整体。而作为中国音乐重要组成部分--人文摇滚(摇滚)个体,在艺术与商业接轨的今天,如何独善其身并弘扬音乐的人文摇滚精神。就当前我国音乐文化的基本构成来看,我们的音乐文化中究竟有哪些因素呢?它们之间结成何种关系?谁又是这一主题的主导或领跑者?问题就提出来了。我在这里不打算普遍地纵论音乐文化发展的历史层面,而是着重从中国内地人文摇滚音乐的音乐文化层面角度来加以分析,即透过人文摇滚的音乐文化而为推动音乐及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想象性框架和可推敲性理论。因为,人文摇滚是文化产业中最富于表现力的想象性、人文性的文化形态,完全可以当仁不让地承担透视文化产业的任务,并在未来时间内引领中国文化产业迈出不可估量地一步,翻开崭新的一页。  [关键词] 人文 摇滚精神 独立摇滚 人生哲学 生命意义 释放 领跑  [正文]  中国民众主旋律热情开始淡化,功利和实用观念日渐成为民众主导意识。与此同时,本来就受到了另眼相看的音乐歌手和音乐人的本真理想基本失去了社会基础和文化效果,摇滚音乐人原来的社会角色和艺术立场出现了转换,一部分人自觉融入生活,另一部分人则进入市场运作,人文摇滚音乐作为一种“第三地下角色”,甚至被抑为无意识。这样一种状态,不仅作为一种背景,并似乎成为一种“力量”,直接控制、作用、影响着21世纪的中国音乐文化,为这一时期中国音乐文化留下了鲜明的"时间性"印迹。作为历史见证,文化产业的得天独厚都将在这些摇滚文本中得到一份"真实"的记录,并义不容辞的承担起领跑者的任务和名份。  一、人文摇滚的层面与渊源  1、音乐概述  音乐(music)的定义、起源历来很多,关于人类社会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非常古老的洪荒时代。在人类还没有产生语言时,就已经知道利用声音的高低、强弱等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感情。随着人类劳动的发展,逐渐产生了统一劳动节奏的号子和相互间传递信息的呼喊,这便是最原始的音乐雏形;当人们庆贺收获和分享劳动成果时,往往敲打石器、木器以表达喜悦、欢乐之情,这便是原始乐器的雏形。原始时代的人类,他们的劳动生活,可以说是和音乐为伴而开拓发展,两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音乐是直接从人类的劳动生活中产生出来的。起源说众说纷纭也如性爱说、模仿说、劳动说等。在这里仅仅采纳中国音乐学家刘蓝的界说:音乐起源于太一说。  音乐是一种表演艺术,需要通过演奏、演唱,才能为人们所感知而产生的艺术效果。音乐的分类有很多种,比如:音乐种类分为拉丁音乐、说唱音乐、古典音乐、流行音乐、MV卡拉OK 、影视音乐、儿童音乐、动漫音乐、轻音乐、摇滚音乐、民族音乐、民谣、宗教音乐、节庆音乐、革命音乐、以及近年来出现的游戏音乐等等。换句话也就是说,音乐是人类的符号表意系统,人类通过自己创造的符号系统去表达生活的意义。而音乐文化是一个历史性概念,每个民族及其特定历史时段都有其独特的表现状态。一定时段的音乐文化应是一个容纳多重层面并彼此形成复杂关系的结合体(并不一定就是统一的整体)。而就中国目前的情形来说,这种容纳多样的音乐文化结合体往往有几个层面或形态(注:我自己在过去一度审美主观性的将音乐文化分为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三种,但后来通过在大学的学习才知道世界上有很多的事物是不能简单的去分类的。):主导音乐文化、高雅音乐文化、大众音乐文化、精神音乐文化。从文化价值看,这几个层面之间本身是无所谓高低之分贵贱之别的,关键看具体的作品文体本身如何。每一层面都可能出优秀或低劣作品,无论它是主导文化和高雅文化,抑或物质层面的,又或是精神的。由于本文是在分析人文摇滚音乐;在此就不做详细论述。下面以流行音乐为例谈一下中国音乐的发展现状。  2、摇滚渊源  纵观流行音乐发展现状,存在着无处流行的悲哀。再来看看中国摇滚音乐的现状,可现在的摇滚(其实有很多的东西)都变了味了,或许存在着共同的悲哀,有或许是永远也解不开的探索之迷。  20年间,除了海外的一些著名歌手还能偶尔引起轰动和追捧外,内地歌手的现场演出还有多少人去听?还有几个人有兴趣办当年那样的演唱会?音乐人许晓峰日前接受采访时说:“去年全国现场演出收入仅有1亿元左右。这说明,中国流行音乐成了一个仅靠唱片公司一条腿走路的‘瘸子’。”  “我脚踏着大地我头顶着太阳,我装作这世界唯我独在,我紧闭着双眼我紧靠着墙,我装作这肩上已没有长脑袋,我不愿离开我不愿存在,我不愿活得过分实实在在,我想要离开我想要存在,我想要死去之后从头再来……”  这是崔健新歌《从头再来》的歌词。但是,中国流行音乐,在没有走出原创衰竭、歌者颓丧和市场萎缩之前,该如何从头再来?  摇滚在中国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摇滚的特殊就在于它自身的肿胀和虚胖,它总是以一副怒目但也慈悲的姿态现世。这种被哄抬而出的音乐文化形式远远超出它本身的内容和内涵。崔健说过一句话,含义也在于此:“摇滚主要是一种娱乐形式,它的社会功能是别人强加的。”我们在看待这一社会现象时,社会背景总是被我们优先考虑。对于摇滚在中国发展今天这一现状,无论怎样标榜自己叛逆与颠覆性,依旧逃不开大的社会背景。摇滚在中国的奇特之处就在于它被当作一种手段,一个诉求平台,一种社会异化下的宗教活动。  中国摇滚大环境可以说一团糟,为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摇滚吵得不可开交,你说我是伪摇滚,我说你是商业化一些青头小子把头发一染,扯开嗓子大吼几声就是朋克摇滚,说话快的边说边唱两句就是说唱摇滚我们的老崔年纪大了,可还一直为中国摇滚的发展不遗余力地奔走,究竟中国摇滚将走向何处?是升华还是灭亡?老崔说了:活着就是一种进步,那么,苟延残喘的中国摇滚进步到了哪种地步?  我认为中国摇滚的现状是尴尬的。一方面是不计其数的地下乐队和地下歌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各种流派曲风争奇斗艳。让人目不暇接。另一方面,长时期缺少震撼人心的音乐作品,摇滚的思想和精神被不断的结构异化,是人们对摇滚的执着初衷发生了动摇。中国摇滚历经了十年,希望大家回头看看,到底留下了什么?一群愤怒叫骂的斗士?一群把手中的乐器作为泡妞的“新杀伤性武器”的音乐发烧友们?还是染着各色头发的“行为摇滚”新青年?中国摇滚可能真的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强大的社会主流在无意中磨打受众的心灵。可------  就在此时,人文摇滚出现了。  二 摇滚新血脉----人文摇滚  从八十年代初中国摇滚起步,至今,它已走过了从热浪到低谷终归于平静的过程。这些摇滚艺人的艺术态度和精神立场的独特性,贯穿于他们的生活始终。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独特性中所包含的艺术价值与精神价值,足以上升到一种文化艺术的高度。  一、人文摇滚的音乐与精神  “曾经多少次跌倒在路上,曾经多少次折断过翅膀,如今我已不再感到彷徨,我想超越这平凡的生活;曾经多少次失去了方向,曾经多少次扑灭了梦想,我要我的生命得到解放!”----汪峰《怒放的生命》  摇滚在中国的奇特之处就在于它被当作一种手段,一个诉求平台,一种社会异化下的宗教活动。无论在哪个国家,摇滚从未像在中国一样经历奇迹。这种奇迹,被赋予上一种信仰,注射进一种跃跃欲试的思想,成为社会中部分非主流人群的旗帜,燃烧律动在这个时代脉搏下。它倾诉着边缘群体的苦难,人性的压抑与渴求,反体制过程中的磨难与怀疑,社会的不解和探索。  在中国多数乐评人的眼中,当摇滚势不可挡地成为一种精神载体时,它的社会功能已在无形中被夸大了。摇滚乐坛的风起云涌和音乐人的推波助澜,造就了在中国摇滚界思想决定艺术还是艺术决定思想的试验。而这一问题有些近似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建设,而这一问题的讨论又有些近似于“物质文明为先还是精神文明为先”的讨论。这一问题在政治课中,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已将其解释详尽了。无疑,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要同步发展,以寻求社会主义物质建设与精神建设的双丰收。  2.人文摇滚音乐——灵与肉  “忽然间我感到如此快乐的心酸,付出所有的一切只为付出我的梦,忽然我感到如此狂喜的悲哀,拥有一切也不过就这样笑着哭。忽然间我明白泪水映出的岁月,付出所有只为找寻你的梦,忽然间我明白微笑掩藏的悲哀,拥有一切也不过就这样笑着哭。” ——汪峰《笑着哭》  无疑,摇滚音乐和摇滚精神要同步寻求发展。无论是出于中国国情,或是现今摇滚人的精神状态的考虑——摇滚,这种有别于其它主流音乐的特有音乐形式,必将在某种程度上发挥其音乐作用与精神价值——而这种价值的体现,正是灵与肉的完美结合体。我们需要既饱含摇滚精神,反映社会人文思潮又唯美的摇滚风格。无论艺术与商业如何接轨,乐队的存在还是在于作品本身。  三、峰高无坦途----人文摇滚的攀登  一.在路上寻找灵魂——摇滚人的真理  1. 独立的人生信仰  “我不知道梦是什么颜色,也许它自有它的颜色,我不知道风要吹向哪里,也许它自有它的方向,我不知道孤独是什么,也许它就象小草一样,我不知道鸟儿为何飞翔,也许它为了寻找故乡,我不知道世界有多大,也许她可以把我装下,我不知道自己是什么,也许我是天空奔跑的迷鹿,” ——汪峰《花火》  在那些非主流的地下人群中,有愤世疾俗的“朋克”,有沉郁晦涩的“金属迷”,有忠于另类音乐的黑暗分子——庞杂的人群,旨在维护摇滚的精神——那是所有人道不明但心中仅存的信念。  但可以看到,人文摇滚乐并不是官方文化可以接受的事物,而其独立的精神时让大众感觉若即若离。这种独立,从音乐态度上来说,以一种DIY(Do It Yourself)形式存在,无论从词曲到编曲到制作到录音,一条线一气呵成全由摇滚艺人自己完成,这无疑使作品的完成度极高,也更能反映出艺人最原始的思想(比如汪峰自己就有“峰声音乐”);从生活态度上来说,独立,这要求摇滚艺人要以其最具个性的姿态出现,把一种对生命的信仰,一种自身的人生哲学,散播向听众,以实现他人与社会灵魂的进化与自身的成长。  2. 在独立中寻求发展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你对自由的向往,天马行空的生涯,你的心了无牵挂,穿过幽暗的岁月,也曾感到彷徨,当你低头地瞬间,才发觉脚下的路,心中那自由地世界,如此的清澈高远,盛开着永不凋零…。” ----许巍《蓝莲花》  当一个人以严肃的态度来对待音乐,他所遭遇的不仅有当代艺术的一般困境,更有他所支持的音乐的特殊困境。有幸做出真正创新的艺术家,其后路程就更加艰辛,而结果,往往只有重复自己或索性放弃自己,妥协进中庸的魅力中去。在这一点上,摇滚是最好的例子。  一个优秀的人文摇滚人首先是一个有着独特生命感悟的人,正是这种内在的独特性才使他有可能在艺术上超凡脱众;与此同时,他的独特的自我在某种程度上必须是大众的代言人,他的灵魂的叹息与呐喊必须引起人内心强烈而广泛的共鸣,如此,这种音乐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被认同音乐。诚然,在每一个有个性并且不愿放弃自己的独立个性的摇滚人面前,道路一定是曲折的,前途是否光明则完全不可知。这或许就需要摇滚的人们在个性中寻求共性,在独立中寻求支持,在非主流中寻求可主流的事物,使晦涩的摇滚乐成为真正意义上净化灵魂的利器与思想哲学的音乐。发展是必然的,不在发展中爆发,就在发展中灭亡。这是固守自己摇滚信仰的每一个人必须经历的过程——在独立中寻求发展  追求与众不同,引领音乐起跑----人文摇滚价值  人文摇滚乐,从思想内容、艺术趣味到表演技巧,一般来说,都是难与“阳春”“白雪”相比。它们的市场领域和文化定位都有些不同。“凡是有过沉浸到真正艺术作品的激烈体验的人,都不堪忍受廉价效果的应用,并会坚决主张一种艺术的优越发展…”  但是,人文摇滚乐在很多的受众那里很有市场。它是一种“大众文化”,深入到千家万户和各种层次的欣赏受众。那么,人文摇滚乐又有什么独特之处,在此应该尽我所能指出,才能确凿点明它的领跑之当仁不让。  较之其他流行音乐形式,人文摇滚乐的潜在影响最大。它不仅是音乐的主流,也改变了其他流行音乐及摇滚乐的面目。人文摇滚乐的声音在电视、电影、广播中随处可闻,它特有的独特音乐节奏渗透于各种流行音乐中。它的流行涵盖面最宽,在崔健建立的摇滚王朝之后添光加彩,升华了主体和意义。与严肃音乐、近期流行的音乐相比,人文摇滚乐的市场更显得热火朝天。人文摇滚乐的唱片、录音带、cd/vcd/不计其数。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有关人文摇滚的网站已经突破了1300多,而且还有出版社为他们写书和个人传记,有网上消息说有关汪峰的报导、文章也有120多篇。  引起青、少年、成功人士、社会群体的狂热反应,造成对社会人文思潮巨大的冲击力。过去的摇滚基本上是一种反应青少年文化,反映了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和艺术要求,反过来,又影响和塑造了青少年。但现在的人文摇滚乐关注的不仅仅是青少年,更多的是社会群体,不分年龄、时代,在网上参加有一戏言:“人文摇滚乐不仅使流行音乐起了革命性的变化,对于服装、发式、语言、生活方式,甚至政治观点等方面都有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或社会现象,过去的摇滚常和毒品、性、解放革新联系在一起,现在,人文摇滚不是仅仅在社会的低靡和人性的碰撞中寻找方向,更重要的是发泄社会群体的愤满。  社会争议极大。对不同的音乐,有不同的看法,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这是正常的现象。但历史上还没有哪一种音乐形式要人文摇滚那样引起人们的如此广泛而激烈的争论乃至对立。在摇滚创造的舆论时代,人们仅仅是批判地接受,现在对待人文摇滚大不相同。人们开始去分析它的社会文化价值和教化功用。与早期摇滚相比,比较悠闲,反叛性少,与大众思想情趣比较接近。  当然,具体问题还是要具体分析,不能看不到短处就说没有,给作品和歌手正确的评价才是我们乃至社会都想看到的结果。还要考虑它对今天我们的社会可能产生的影响。  四、人文摇滚与社会思潮  尽管面对实用主义和商业主义以及社会舆论的三重威胁,但人文摇滚音乐文化中仍然占有自己的位置,这一时期出现了一种被称为"新体验"的摇滚创作类型。《笑着哭》、《飞得更高》、《花火》、《蓝莲花》、《怒放的生命》等优秀作品汲取了"崔健王朝"所积累的造型感和修辞经验,精心营造着充满意味的故事空间,设计了种种隐喻式的视听具像,另一方面又用朴实的风格、平平淡淡的节奏来表现普通百姓日常的人生、日常的体验、日常的欢乐和痛苦,成为这一形态的代表性作品、歌手。在叙事上这些作品更自觉地用偶然性来冲淡情节的戏剧性和因果逻辑性,突出人生的无奈、无序和无可把握;在意识上对将人生困境化戏剧性模式更加不信任,不愿意为人生给出一个完整的结束或者答案;在视野上,它们所关注的不再仅仅是普通人所面对的社会问题,而是每个生命个体所难以躲避的人生问题。无论是对人性的理解和关怀,或是对现实的观察和体验,甚至包括对音乐艺术美学潜力的发掘,都成为了这一时期人文摇滚文化发展高度的一种标志。  由于意识形态逻辑、更由于流行歌曲生产市场化的经济逻辑的的限制,新世纪的中国摇滚音乐文化正如整个社会文化一样,不可能象80年代文化那样充满异类、喧哗、叛逆,个人主义的、标新立异的、天马行空的狂躁被后现代工业所整合,因而,人文摇滚文化中的先锋性、实验性因素被降低到了最低点,甚至非常规的作品以一种边缘的姿态出现。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汪峰倾向:以开放性替代了封闭性的叙事,用日常性替代了戏剧性,追求……最常态的人物,最简单的生活,最朴素的语言,最基本的情感,歌词往往难以传达他们动荡不羁、迷离斑杂的生存体验,于是他们都借助于音乐的节奏和情绪来表达自我,他们用装饰性的语言影像、鲜艳的色彩、螺旋似的跳动的结构、MTV的节奏、自传化的题材、情绪化的人物,还原他们自己在都市的喧哗与骚动中所感受到的那种相当个人化的希翼、惶惑、无所归依的生存体验。  处在世纪转折时期的中国人文摇滚音乐文化就以这样的多元选择形成了其艺术格局,一方面,音乐(流行音乐)观念的更新一直在艰难地发生,但另一方面,实用主义、功利主义观念也对音乐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前一时期人们引以自豪的那种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艺术崇高感在音乐文化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削弱,无论是主流音乐作品创作对人文摇滚本体的常规完善或是前卫摇滚作品创作对音乐美学手段的非常规探索,都还缺乏足够的广度和深度。文化和美学意义上的人文摇滚文化的世纪转折远远还没有完成。  代结束语:人文摇滚乐的歌词  歌词在摇滚中的作用很重要,它传达出歌曲明确表达的意义和内容。  早期的摇滚歌词主要在描写男女青少年之间的浪漫经历,他们在一起度过的美好的时光,等等,很少提到有关性的问题,即便提到,也很含蓄。早期的领军人物崔健的歌词里更是少,几乎NO,从歌曲里我们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到那种迷茫和追问。“吃不着铁饭碗象咱家老头子,也不想处处受人照顾象现在的孩子,我们没吃过什么苦也没享过什么福,所以有人说我们是没有教养的一代混子,真要是吃点苦我准会哭鼻子。下海挣点钱儿又tm不会装孙子,说起严肃的话来总是结巴兜圈子,可干起正经的事来却总要先考虑面子,除了眼前的事我还能干点什么,除了吃喝拉撒睡我还能想点什么,嘿若要问我下一代会是什么个样子,那我就不客气的跟你说:我管得了那么多吗?”在这样的歌词里面我们没有杂乱的思想,有的是生活的繁琐…  20世纪末,中国的摇滚歌词发生了很大变化,当然,情歌音乐还是继续了男女恋情和美好时光的题材;但是民间(边缘)音乐的高涨给摇滚歌词带来新的严肃含义。精心营造着充满意味的故事空间,设计了种种隐喻式的视听具像,另一方面又用朴实的风格、平平淡淡的节奏来表现普通百姓日常的人生、日常的体验、日常的欢乐和痛苦,成为这一形态的代表性作品、歌手。  我的观点还是那样,人文摇滚音乐不仅见证音乐历史的转折,还肩负着领跑的任务和名份。对于摇滚我们不能一概的否定和肯定,要区别作品的好坏。歌词是区别好坏的一个重要方面(不是全部)。摇滚音乐中有好的作品,但我决不承认所有的作品都是好的,还有不少很坏的东西。我们的创作要吸收人类文化中的一切有益的东西。在我们国家的音乐舞台和影视节目中,无论是表演外来的音乐还是自己的创作,我想,都应力求健康、高品位、有益于社会。

摇滚乐是流行音乐的一种形式,通常由显著的人声伴以吉他、鼓和贝斯演出,很多形态的摇滚乐也使用键盘乐器,如风琴、钢琴、电子琴或合成器。其他乐器,比如萨克斯管、口琴、小提琴、笛、班卓琴、口风琴或定音鼓有时也被应用在摇滚乐之中。此外,不太出名的曼陀铃或锡塔琴等弦乐器也被使用过。摇滚乐经常有强劲的强拍,围绕电吉他,空心电吉他,以及木吉他展开。摇滚乐源自于1940和1950年代的“rock and roll”运动及rockabilly,此二者是由布鲁斯音乐,乡村音乐及其他音乐形式演进而来。All Music Guide杂志认为,“最纯粹的摇滚乐形式有三个和弦层次,一段有力而连贯的背景节奏,及吸引人的旋律。早期摇滚乐师从颇多,主要是布鲁斯乐,R&B,乡村音乐;同时也被宗教福音,传统流行乐,爵士乐和民间音乐影响。所有的这些影响都汇集到一个简单的、基于布鲁斯的歌曲结构中,它节奏快,引人起舞,引人陶醉。”在20世纪60年代晚期,摇滚乐与民间音乐的融合产生出民谣摇滚,与布鲁斯的融合产生了布鲁斯摇滚乐,还与爵士乐融合产生出融合爵士乐。在某个不确定的时期又产生了迷幻摇滚。在70年代,摇滚乐吸纳了来自灵魂乐,放克以及拉丁音乐的元素。与此同时,摇滚乐产生出许多下属类型,比如软性摇滚,重金属,硬摇滚,前卫摇滚及朋克摇滚。20世纪80年代产生的摇滚类型包括合成器流行乐,硬核朋克以及另类摇滚。在90年代,这些类型中又加入了油渍摇滚,英伦流行乐,独立摇滚和新金属。专门演奏摇滚乐的艺人团体被称为摇滚乐队或摇滚乐团。大部分摇滚乐团包括吉他手,主唱,贝斯手和鼓手,组成一个四人阵容。部分乐队取消了这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角色或者让主唱同时担负起演奏乐器的任务,由此成为一个二人或三人组合。另外的乐团会增补一个或两个节奏吉他手或者一个键盘手。在比较罕见的情况下,乐队会使用诸如小提琴或大提琴这样的弦乐器,或者萨克斯管,小号,长号这样的管乐器。历史上著名的摇滚歌手和乐队有:披头士乐队,猫王,Beyond,鲍勃·迪伦,滚石乐队,平克·弗洛伊德,涅盘乐队,联合公园,枪与玫瑰,蝎子,玛丽莲·曼森,狂想曲,电台司令,邦乔飞等等。摇滚乐不仅唱出人们对爱情,美好生活的追求,还发泄出对现实世界的不满,涉及到战争与和平,民主与政治等方面。其种类、风格繁杂,从几个大的方面来看,现代摇滚的发展主要基于黑人音乐、地下文化、现代科技以及“后现代”浪潮,形成以“金属”、“朋克”、“歌德”、“迷幻”、“说唱”、“黑色氛围”为主要风格的非主流音乐。更多关于摇滚乐的资料论文

流行音乐即通俗音乐,比起莫扎特、贝多芬的音乐,它更加融入大众生活中。可以说它是像我们这样的学生生活中的主流音乐。流行音乐是指一部分流行歌曲、影视歌曲、通俗器乐曲、爵士音乐和布鲁斯音乐等。通俗音乐的内容贴近生活实际,歌词简单,语言生动形象,直白表达情感,容易理解,容易接受。例如Westlife的《you raise me up》,首先从歌词入手,简单的语句,通俗易懂,稍微懂英文的人都可以看懂。它所抒发的感情也是很真挚很动人的,这种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从来都是在我们思想中最主流的。尽管中西方文化差异很大,但是看待“孝”都是一样的。我想这应该也是这首歌在全世界颇受欢迎的原因吧。Westlife其他的专辑《coast to coast》、《back to home》等,这些思想和感情都是教人正确对待love、home、life 等等。然后歌曲的节奏轻快自然、旋律简单,特别适合学生传唱。在流行音乐市场上,这些都是上佳之作,可是也有不少低劣的作品。在课上老师举过一些例子,这些低劣性主要表现:曲调过于简单,甚至是长时间不断地重复,不仅枯燥无味而且毫无意义;歌词大意曲解正确的社会观、道德观,或者违背常理等。不过这些都是其次,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可以分辨这些作品,吸收流行音乐中的菁华。 我们欣赏流行音乐,除了它朗朗上口、节奏轻快、亲切自然以外,还有它的表现形式。那些制作精良的MV,让你随着音乐融入它的风格之中,有时它强烈的节奏让我们身体跟着起舞,有时它的轻柔让我们感觉有人在耳边轻轻细语。在紧张繁忙的学习工作之余,这是最好不过的放松方式了。因为应试教育带来的压力,我们这些学生们总是试图寻找心灵上的解脱。特别在中学时的我们,总是在排名和分数中挣扎,我们幼小的心灵被烙下无数个痛苦创伤,幸好那时开始接触流行音乐的我们都在音乐找到了宣泄。流行音乐伴随着我们长大,特别是在那时出道的歌手们,他们的音乐和我们的想法真正的无代沟。真该好好感谢流行音乐,陪我走过了这么多个困难。或许是寂静的夜里,或许是无人的教室,在音乐中聆听我们自己的内心,品味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他们就像老朋友一样,总能抓住你的心。等我们都长大了,我们也不会忘记老朋友的。就像父辈们一直喜欢如李宗盛、罗大佑、邓丽君等歌星,却总也无法理解周杰伦的歌曲好在哪里。不同年代的音乐应该也有代沟。这就是音乐,抓住了感情,音乐就有了灵魂。我们熟知美国流行音乐中的布鲁斯、爵士乐,布鲁斯俗称蓝调,蓝色在美国文化代表着忧郁、忧伤。早年大部分移民从世界各地来到美国,一般地说是出自于自愿,他们基本上是愿意把自己的文化同美国文化融合在一起。但只有黑人例外。他们是作为奴隶被迫来到这个国家的。他们身上“除了锁链以外,一无所有,但他们的头脑中却牢记着非洲舞蹈和音乐的丰富传统。”黑人奴隶们在农场劳动时,不允许说话,但可以唱歌。他们依靠自人听不懂的劳动号子和歌曲相互传递信息,交流感情,通过这种表达方式,把他们郁积在心里的痛苦与不平宣泄出来,从而逐渐形成了具有黑人特点的黑人音乐。黑人音乐在形成过程中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包括汲取白人音乐成分,产生了布鲁斯、爵士乐等形式。而最初的摇滚乐就是黑人音乐“节奏布鲁斯”,西方也有人把摇滚乐称作为“下层阶级反抗当局的一种形式”。关于节奏布鲁斯,在网上搜到得答案:这是一种由布鲁斯演变而来的音乐风格。在上个世纪初,随意走进美国的一家小酒馆,就能看到小舞台上一个拿着一把破吉他的黑人弹着扭曲的音符,用他那没调的嗓子和听起来十分肤浅的歌词诉说着黑人在美国的遭遇。这就是布鲁斯。随着时代的进步,这种音乐也变得更具有音乐性了。曾经没调的音乐变得富有节奏,进而也更加旋律化。于是早期的R&B﹙Rhythm and Blues﹚就这样形成了。真正将R&B引入中国的是陶喆,也有人称他“中国的R&B之父”。虽然说不清他的歌曲里的R&B风格,但是我们去KTV唱他的歌总是找不对感觉,而且也很难唱,对歌手要求很高,据我所知R&B是目前最难唱的音乐,歌手必须很有技巧地运用喉咙与声带来推、挤,要能够既暧昧又准确。尽管陶喆的歌非常受欢迎,可传唱他的歌人确实不多。因为文化和生理上的差异,美国的R&B并不是很容易被中国人接受。直到周杰伦出了第一张专辑,开始我们一下子不明白这是什么音乐,但是唱起来很顺。这是周杰伦的带有本土特色的节奏布鲁斯,他摒弃R&B中一些美国元素,用本土的唱法,更轻松的诠释了布鲁斯。所以也有人说,不管陶喆先前的个人专辑有多么的出色,周杰伦的出现绝对给他很大的压力。

音乐受众论文3000字开头怎么写

摇滚乐是流行音乐的一种形式,通常由显著的人声伴以吉他、鼓和贝斯演出,很多形态的摇滚乐也使用键盘乐器,如风琴、钢琴、电子琴或合成器。其他乐器,比如萨克斯管、口琴、小提琴、笛、班卓琴、口风琴或定音鼓有时也被应用在摇滚乐之中。此外,不太出名的曼陀铃或锡塔琴等弦乐器也被使用过。摇滚乐经常有强劲的强拍,围绕电吉他,空心电吉他,以及木吉他展开。摇滚乐源自于1940和1950年代的“rock and roll”运动及rockabilly,此二者是由布鲁斯音乐,乡村音乐及其他音乐形式演进而来。All Music Guide杂志认为,“最纯粹的摇滚乐形式有三个和弦层次,一段有力而连贯的背景节奏,及吸引人的旋律。早期摇滚乐师从颇多,主要是布鲁斯乐,R&B,乡村音乐;同时也被宗教福音,传统流行乐,爵士乐和民间音乐影响。所有的这些影响都汇集到一个简单的、基于布鲁斯的歌曲结构中,它节奏快,引人起舞,引人陶醉。”在20世纪60年代晚期,摇滚乐与民间音乐的融合产生出民谣摇滚,与布鲁斯的融合产生了布鲁斯摇滚乐,还与爵士乐融合产生出融合爵士乐。在某个不确定的时期又产生了迷幻摇滚。在70年代,摇滚乐吸纳了来自灵魂乐,放克以及拉丁音乐的元素。与此同时,摇滚乐产生出许多下属类型,比如软性摇滚,重金属,硬摇滚,前卫摇滚及朋克摇滚。20世纪80年代产生的摇滚类型包括合成器流行乐,硬核朋克以及另类摇滚。在90年代,这些类型中又加入了油渍摇滚,英伦流行乐,独立摇滚和新金属。专门演奏摇滚乐的艺人团体被称为摇滚乐队或摇滚乐团。大部分摇滚乐团包括吉他手,主唱,贝斯手和鼓手,组成一个四人阵容。部分乐队取消了这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角色或者让主唱同时担负起演奏乐器的任务,由此成为一个二人或三人组合。另外的乐团会增补一个或两个节奏吉他手或者一个键盘手。在比较罕见的情况下,乐队会使用诸如小提琴或大提琴这样的弦乐器,或者萨克斯管,小号,长号这样的管乐器。历史上著名的摇滚歌手和乐队有:披头士乐队,猫王,Beyond,鲍勃·迪伦,滚石乐队,平克·弗洛伊德,涅盘乐队,联合公园,枪与玫瑰,蝎子,玛丽莲·曼森,狂想曲,电台司令,邦乔飞等等。摇滚乐不仅唱出人们对爱情,美好生活的追求,还发泄出对现实世界的不满,涉及到战争与和平,民主与政治等方面。其种类、风格繁杂,从几个大的方面来看,现代摇滚的发展主要基于黑人音乐、地下文化、现代科技以及“后现代”浪潮,形成以“金属”、“朋克”、“歌德”、“迷幻”、“说唱”、“黑色氛围”为主要风格的非主流音乐。更多关于摇滚乐的资料论文

音乐教学在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多方面能力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势。因此,要把能力的培养作为一个重要的任务纳入到音乐教学之中。《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在音乐教学中要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首位突出情感体验。”可见,音乐是最善于表现人们的情感,并能引起情感共鸣的艺术形式。在新一轮音乐课程改革中,作为音乐教师,应当立足于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革,通过新的设计思路,全程渗透“以审美为核心”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才能真正寓美育于音乐教学中。 一、审美感知,体验情感 罗丹说过:“艺术就是感情。”音乐艺术不是像文学作品那样直接叙述事件,也不是像美术那样直接描绘生活,它是用悦耳动听的音响以及精致巧妙的音乐形式即特有的声音语言叙说并作用于人的情感,所运用的声音是有组织的乐音系列,必须依靠听觉来感知。它通过作品的艺术形象及学生的审美活动来感染与教育学生,只有在丰富的情感体验的基础上,以情带声,以声传情,才能声情并茂,以情感人。 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其特质就是情感审美。情与美的这种不解之缘,决定了音乐教育的根本方式: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学生是审美的主体,教师的音乐活动是学生的审美对象。音乐活动的审美过程,正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过程。优秀的音乐作品是作者凝情于笔,注情于音的结晶,经过专业人员的二度创作,较好地诠释了作品的思想内涵,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学生的听赏及领悟是三度创作,在从“二度创作”到“三度创作”的审美过程中,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即以感性认识为基础,理性分析为引导的多种心理因素,由导入情感到体验情感,产生美的联想与想象。教师要抓住音乐的特点,善于从心理学和教育学提供的规律中发现、寻找和研究音乐教育的特殊原理和规律,通过体验感受、直观感知、兴趣诱发、自然渗透、启发讨论听唱比较等方法,形成艺术审美施教力。同时,教师应把握好“情”,以自己的情去牵动和激发学生的情。神态、语言、动作、指挥、范唱等都要传达情感的信息,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和启发。当教师走下讲台,穿行于学生之间,并随着歌曲情感的表达,辅之以得体的动作与学生交流互动,学生会感到特别亲切。教师的表现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歌曲中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作出准确的心理反应,有着重要的作用,因而更能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这实际就是老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活动。因此,教师首先要有饱满的热情,按乐曲所要求表达的感情和风格特点准确地范唱,力足于以情感人,使学生在学习时对乐曲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艺术形象,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只有老师动之以情,才能培养学生的审美兴趣。 当然,音乐美感的获得和强化还需反复听赏,更需动画结合,利用视听媒体最为直观形象,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感是听觉、视觉不可分离地结合在一起的,离开听觉、视觉是不能设想的。”对音乐的熟悉程度直接影响到体验和参与,用心感受非常重要,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全身心地融入音乐,在反复听唱、观赏画面的过程中,启发学生从整体感受歌曲的情绪。如欣赏乐曲《春江花月夜》,通过画面,配以生动的语言,每当听到它那优美的旋律时,就仿佛有一幅气韵生动、笔触秀丽的山水画卷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把学生的思绪带到一个依山傍水、风景秀美的迷人意境中,使学生从视觉上和听觉上产生美感,情不自禁地领略祖国大自然的美好河山,并在这融视、听艺术于一体的情景中获得美的陶冶,而且诗、词、画、音乐在这里完美地融为一体。动静结合视听相辅,综合的美感,有声有色的教学使学生的情感产生了共鸣,从而产生了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感情。二、审美表现,深化情感。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而音乐教育则以审美对象来激发人的审美情感,而审美与情感又是那样地密不可分。歌德说:“成功的艺术处理的最高成就就是美。”对音乐的处理,就是对音乐情感和演唱(奏)技巧的处理,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歌曲,各有不同的体裁、不同的调式和不同的曲式风格,各类歌曲都蕴含着特有的激情。可见,歌曲的体裁总是与某种情感相联系的;歌曲的结构,大至整个歌曲,小到短句,都蕴涵着音乐`的内容与美感,歌曲的调式、凋性在色彩上给人以明暗不同的感觉,给人的情绪的影响也就不同;和声具有渲染色彩的作用,能形成明暗、疏密、浓淡不同的音响效果,进而表现其特有的音乐情绪。在表现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共同任务,就是要对作品作仔细的琢磨与研究,以尽可能完满的歌声展现出它的全貌。这就需要教师认真探究音乐作品所表现的真情,悉心指导,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使自己的灵魂得到净化,使情感得到深化,才能达到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不仅如此,审美能力的培养又在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的实践活动,从中感知音乐所表现的情绪,并产生心灵上的共鸣,以欲立刻体验为快,产生愉悦情感。要通过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及识读乐谱的教学,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和创造性潜能。培养学生以准确的音高和节奏、恰当的速度和力度、自然而美好、真切而饱满的感情把乐曲的艺术形象再现出来并与他人沟通进行艺术评价。要根据乐曲的内容和曲调表现等特点,在学生感受力、理解力和技能水平的范围内,适时地向学生揭示歌曲的艺术形象。因此,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培养这三种能力,就是培养良好的乐感;有了良好的乐感就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经过长期的音乐艺术的熏陶培养自己高尚的艺术情操,促进正确人生观的形成。 三、审美创造,升华情感。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存在于生活之中;而对于美的发现,则要靠人们对它的理解和认识。”高尔基也说:“美,是人自己从它的灵魂深处创造出来的。”强烈的审美情感,使学生的感知过程和体验过程紧密结合,水乳交融,加深了他们对美的形象的认识和理解,这种审美认识、审美愉悦使学生的身心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学生的精神得到充实事业得到拓展、情感得到升华。创造性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发掘创造性思维潜能,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升华情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在理解音乐内涵的基础上进入到角色意境中通过自制节奏乐器,探索、发现、体验音乐的节奏、速度、力度、段落情绪等;通过即兴动作表现歌、乐曲,重在引导学生理解其内容,表现其感情;通过即兴表演,或对主题哼唱,发展旋律、或为作品创编伴奏或即兴演奏,引导学生在音响流动的同时,在自己创造的音响中亲身体验与感受其形式美、内容美,进而在知识的应用、拓宽和延伸过程中延伸情感,达到创造美,最终让学生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进入审美想象的圣境 总之,音乐审美能力与情感的培养应在寓教于乐中得到切实体现,要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发展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想象力。坚持音乐审美教育在形态特征上的情感体验,使音乐审美教育始终具有独特的情感色彩。要采取多样化的手段激发与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抓住重点,使学生的审美情感不断深化,提高学生情感外化的表现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我与音乐的这些年——从笛子说起2008-01-04 21:45 题目有点大(想了想就加个副标,以后继续补写吧),我不是玩音乐的,非说和音乐沾那么点关系也就是会吹几声笛子,最熟练的曲子还只有一个《沧海一声笑》,那还是在高中时和同学为了耍酷特意练了半个月学会的。  我目前为止的这点人生爱好其实大都是得益于我的父母。父亲很喜欢玩乐器,而且更是无师自通地识谱!听过的歌就可以吹奏出来,这是我和姐姐一直都感到迷惑而且未得到遗传的。小学的时候父亲有根笛子,我当初为了好玩也闹着要跟父亲学,但我天生做事的毅力就是差,难以持之以恒,耍了几天半就嫌吹不出像样的调子就搁置了,而父亲当时忙于工作,对我的要求也是学业为重,笛子吹得好赖与否也就无所谓了,那根笛子后来被父亲送给了一个也是很喜欢吹笛子的邻居。送的时候我很心疼,因为我总觉得我虽然当时没毅力学,但总有一天是可以把它学会的(虽然直到今天我还是只会几首曲子),这么一送出去,我就没有机会再学了,更不知道什么时候我才有能力自己去买根笛子学,可父亲的决定在家里就是圣旨,我只有执行,没有反驳的权力。这件事情让我多年来一直耿耿于怀,我认为是父亲剥夺了我本该学会笛子的权利和机会。  等上了高中,有一段时间十分流行《沧海一声笑》,我和一个兄弟抢了附近小学生的一根塑料笛子,用了几天的时间练熟了这首曲子,之后就是手里捏副牌,逮谁跟谁来。记得当时我俩拿根塑料笛子,坐在马路边上的下水道井盖上吹《沧海一声笑》,引得街上的行人纷纷侧目,我就觉得自己就是江湖的大侠,我就是令狐冲附体,那个酷、那个帅呆、那个潇洒,感觉那个爽。因为我当时在班级里吹得小有名气,后来在一堂英语课课文里有关于民乐的介绍,我们同学就怂恿我上去实例表演一下,其实主要是因为当时别的班级有个会乐器的哥们吹了一曲,我们班觉得不能输了风头,我就献身了一次。也因为那一次,我和那个会乐器的哥们也熟悉了起来,更成了关系很铁的哥们,但他不是欣赏我玩乐器,是欣赏我的笔杆子。后来我们经常放学结伴而行,一起逃晚自习出去喝酒,现在回想起来,那最惬意的时光就是我们骑着单车,手不扶车把,迎着晚风吹笛子的日子。那个哥们的乐器水平实在比我强太多了……当时学校门口经常有江湖做乐器的艺人吹着乐器或拉着二胡卖,我就拿自己吃午饭的钱买了几根笛子,塑料的、竹子的,横笛、竖笛。民间手工艺人的做工不是很精细,笛子的音准也是有些偏差,而我的功力也实在有限,总是吹不出电视里那清脆、婉转的笛声,尤其是塑料质地的笛子,音准有时候很难把握。后来我就想,等有一天我有钱了我一定要买把好笛子。  时间很快就到了我上大学,而我上大一那年办的第一件事就是四处找卖笛子的商店,后来寝室兄弟陪我一起出发去,在我的带动下,好几个人也跟着买了笛子,而最有创意的老四买了根洞箫,我买了本教笛子的书,老四买了本教洞箫的书。宿舍里就我算是个二把刀,其他人都没有玩过笛子,我就充当起老师,教他们几个天天地吹。那几天,寝室里每天都是咿咿呀呀、高低参差、刺耳闹人的笛子声。也算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寝室的老二和小六在我的悉心教导下学会了几首简单的曲子,后来就可以自己对着简谱练习指法了。看着我们有模有样地吹着笛子,老四也跟着干着急,但他一直摸不到门路,而我对洞箫也是九窍通八窍,帮不上忙。于是,他那根洞箫从大一一直摆设到大四,除了“呜”声之外就没有听过别的音儿。我新鲜了几天新买的笛子之后也就将它束之高阁,再没怎么碰过它。现在回想起来也有点可惜那段青春流失的岁月,如果我可以稍加勤快一点,没事练习下,也不会到现在还是高中时的水平。也许,音乐的事业终究是与我无缘吧。  歌曲与我(二)---根据音乐忆记往昔初中岁月2008-03-30 16:16 continue上一话题~!  我向来最喜欢的中文歌手自然是我们的周董,这个不蓝不绿,但是内心深蓝(我认为,也是我所希望的)的爱国人士拉~~!  我记得小学的时候,在五年级的一次音乐课上,BYGLDR老师(蒙古族名字,很长,很长。。)让同学们表演节目。40分钟的课堂上我不幸被选中。我就唱了《龙拳》歌,自以为不错吧,毕竟歌词完完整整的唱出来了~~!而且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自信心极度膨胀~~!后来才得知,同学鼓掌是奔着周杰伦去的,而且他们纷纷向我恭贺之时说,节奏感很强,只不过下次不要念歌词。。。给我郁闷坏了~~!  当然关于周董吗,他的专辑除了第一张JAY的没有收录,其他的我都做收藏了,自豪。本以为自己做得很好。但是05年的假期把(初一左右),我牛哥拿着创新的5GMP3 (当时这个市最大的了~!)给我听歌,结果那里竟有4张周董专辑的歌。。他把行李拿给我一看,他不但把周董的所有已出专辑收录,那些CD还都是台湾正式版的正版CD,每张专辑都是2个CD盒和至少2个CD ,鬼知道他在那里搞得。。羡慕啊~!  关于周董的音乐呢,我还是要多说2件事。在初二上半学期末吧,我们学校要开班会,在第八节课,也就是班会第二节课,天已抹黑了,我压轴登场,唱了一首《枫》,反响不太强烈~~!没有人用柿子把我砸下来就不错了~!  但是在初二下半学期,6月份左右,我们又迎来了班会。我记得我里面穿个荷兰橙的T恤,外面穿的校服,下午当时和FBH一起去的学校。我一边摆动作一边唱天下足球的片尾曲《the day of your belief》,我还记得有Bebeto的摇篮,小罗的Aloha ,Crouch的机械,Raul的吻戒指,韩国球员在02世界杯讽刺美国裁判的滑冰动作。。。等等。(由于当时地面原因,我没有表演Ronnie,Baptista和Robinho的死亡蟑螂)那次表演大获成功,在全班获得超级强烈的反响,哈哈~~!哦对了,我在唱到高潮部分的时候,把外面的校服衣服脱了然后摇晃那个衣服,我都不知道我的勇气从哪里来的~!当时的天气阴阴的,但是好兴奋,全班奋起~!阴阴的PASSION,可能是我对这首歌的解读吧~!  哦,在初二上半学期的第三节音乐课,也是我们学校为了成绩停上音乐课的最后一节音乐。天天打扮成美国人的一个女音乐老师给我们上课。当时距离周董发出那个chopin的唱片不到2周,我便十分激情的十分完整的唱了那个《麦芽糖》,反向依然强烈,哈哈~~!我还记得在中午放学的时候,在二楼至一楼的右侧走廊的时候,我办的BX用那种异样的眼神称赞我~!哈哈~~!那天也是阴天,闷闷的兴奋,使我对这首歌的感觉~~!  还有在初三毕业之时,我们中考的前三天,我们还在上课,当时阴雨连绵。我们同学一起聚在班级里。没有人有心情上课,每个人的心都好沉。在最后一节课,也是我们所有同学一起上的最后一节初中之课。我和BX,GHY一起上台,商讨唱个歌,搞个活动,结果不太成功,但是相当暴笑,也算达到了目的~~!!我班有一个智力少有问题的WDH唱了《真心英雄》,全班爆笑。最后我们三个十分跑调的唱起了《回到过去》,全班共鸣。那天下午只上三节课,我们都自发留下来,互相给对方的校服签名留作纪念,我没有带,好后悔。外面大雨瓢泼,我们初三的在平房,屋里却潮湿闷热,我们的班任LYM就在那里。她给我们几乎所有同学签了名,提了话。在我们临走的时候,我班的XJ建议一起喊:老师,再见~!他大喊一声之后,所有同学内心都涌起莫名的东西,眼泪要出来了,我们基本都说不出话了,将眼泪努力控制在眼眶里。最后所有人小声说了一声老师再见,然后都互相拥抱,离开了学校。  那次的大雨,好大,到路边积水有大半个车轮那么高。我们班里有16个比较活跃的人一起去了KTV唱歌,晚上8点才回家~~!而其中的11人,我们一起去其中一个同学家开的饭店吃了饭,10点回得家。那时我们感觉什么负担都没有,只有的是割舍不断的同学情谊~!

我爱摇滚~ 重复写800次左右就有3000字了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