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中国航空航天发展史论文摘要及答案

发布时间:2024-07-07 03:39:05

中国航空航天发展史论文摘要及答案

每年都是中国航空航天的发展史

中国航天事业是在50年代中期开始的,1956年,中国制定了12年科 学发展远景规划,把火箭和喷气技术列为重点发展项目。同年建立了第 一个导弹、火箭研究机构,1958年把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列入国家科学规 划,组建机构开展空间物理学研究和探空火箭研制工作,并开展星际航 行的学术活动和实验设备的筹建工作。中国航天事业在创业之初经历了 经济上、技术上的种种困难,经过艰苦奋斗,终于在1960年2月发射成 功第一枚探空试验火箭,同年11月又发射成功第一枚自制的运载火箭, 在60年代后期又研制成功中程和中远程运载火箭,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 展奠定了基础。中国于60年代中期制定了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空 间计划。1968年组建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 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继苏、美、法 、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卫星的国家。1971年 3月3日发射成功的第二颗人造地球卫星向地面发回了各项科学实验数据 ,正常工作了多年。1975年11月26日首次发射成功返回型人造地球卫星 ,中国成了继美、苏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1980 年5月,向南太平洋发射大型运载火箭取得成功,1981年9月20日首次用 一枚大型运载火箭把三颗空间物理探测卫星送入地球轨道,1982年10月 从水下潜艇发射运载火箭成功。1984年4月,发射一颗对地静止轨道试 验通信卫星“东方红”2号,4月16日卫星定点于东经125度赤道上空, 至1985年10月,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共发射了17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地球 卫星。这些卫星为地质、测绘、地震、海洋、农林、环境保护等国民经 济部门和空间科学研究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资料。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 已用于国内通信广播和电视节目传输,对改善边远地区的通信和广播状 况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一系列航天活动中国已建立了各类人造卫星、 运载火箭、发射设备和测量控制系统的研究、设计、试验和生产的基地 ,建成了能发射近地卫星和对地静止轨道卫星,拥有光测、遥测和雷达 等多种跟踪测量手段的酒泉和西昌航天器发射场;组成了由控制中心地 面台站和测量船构成的卫星测控网,造就了一支富有经验的航天科学技 术队伍,从而有能力不断开拓航天活动。 10月15日到16日神州5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是中国高科技领域继 “两弹一星”之后又一座光辉的里程碑,中国由此成为世界上继俄罗斯

中国航天事业是在50年代中期开始的,1956年,中国制定了12年科 学发展远景规划,把火箭和喷气技术列为重点发展项目。同年建立了第 一个导弹、火箭研究机构,1958年把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列入国家科学规 划,组建机构开展空间物理学研究和探空火箭研制工作,并开展星际航 行的学术活动和实验设备的筹建工作。中国航天事业在创业之初经历了 经济上、技术上的种种困难,经过艰苦奋斗,终于在1960年2月发射成 功第一枚探空试验火箭,同年11月又发射成功第一枚自制的运载火箭, 在60年代后期又研制成功中程和中远程运载火箭,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 展奠定了基础。中国于60年代中期制定了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空 间计划。1968年组建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 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继苏、美、法 、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卫星的国家。1971年 3月3日发射成功的第二颗人造地球卫星向地面发回了各项科学实验数据 ,正常工作了多年。1975年11月26日首次发射成功返回型人造地球卫星 ,中国成了继美、苏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1980 年5月,向南太平洋发射大型运载火箭取得成功,1981年9月20日首次用 一枚大型运载火箭把三颗空间物理探测卫星送入地球轨道,1982年10月 从水下潜艇发射运载火箭成功。1984年4月,发射一颗对地静止轨道试 验通信卫星“东方红”2号,4月16日卫星定点于东经125度赤道上空, 至1985年10月,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共发射了17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地球 卫星。这些卫星为地质、测绘、地震、海洋、农林、环境保护等国民经 济部门和空间科学研究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资料。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 已用于国内通信广播和电视节目传输,对改善边远地区的通信和广播状 况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一系列航天活动中国已建立了各类人造卫星、 运载火箭、发射设备和测量控制系统的研究、设计、试验和生产的基地 ,建成了能发射近地卫星和对地静止轨道卫星,拥有光测、遥测和雷达 等多种跟踪测量手段的酒泉和西昌航天器发射场;组成了由控制中心地 面台站和测量船构成的卫星测控网,造就了一支富有经验的航天科学技 术队伍,从而有能力不断开拓航天活动。 10月15日到16日神州5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是中国高科技领域继 “两弹一星”之后又一座光辉的里程碑,中国由此成为世界上继俄罗斯 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有能力将航天员送上太空的国家

你应该先查下相关的文献资料呀~看看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现状,可以参考下国际航空航天科学,从发展现状入手应该是可以的~

中国航空航天发展史论文摘要

伟大的事业孕育了伟大的精神。新一代航天人在攀登科技高峰的伟大征程中,以特有的崇高境界,顽强的意志和杰出的智慧,铸就了载人航天精神。这就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这些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 生活上刻苦精神永远美好。人生之路不可能是永远平坦的。每个人,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挫折。我们必须要在挫折和困难中奋起。这就需要有刻苦的精神,特别能战斗和特别能公馆的精神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学习上刻苦精神永远美好! 团结就是力量,是治国之本,更是治校之本。试想,一个集体,如果内部不团结,还出现分歧的话,那这个集体会强大吗?不止这样,一些有图搞破坏的人,在这个时候大力进攻,那损失更是不堪设想。 科学与人文并举。从小,这一句老话就不断地在我们的耳边回响: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但是,真正落实到的,又有多少人呢?友人认为,只要学会做人和文化知识就可以了,不用在学什么科学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对一个强大的国家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身为祖国的“花朵”的我们,不但要做到科学与人文并举,还要做到规范与个性共存! 艰苦的条件锤炼了中国航天人特别能吃苦的精神。中国航天事业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起步的。茫茫的戈壁,浩瀚的海洋,广大航天工作者为了早日实现飞天之梦,不辞劳苦,日晒雨淋,克服了无数的困难,付出巨大的牺牲。严酷的挑战铸就了中国航天人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崇高的使命焕发了中国航天人特别能攻关的精神。我们青少年,更应该在学习上多下苦工,好好学习。在生活上、学习上,遇到困难和挫折,不要逃避,不要退缩,要知难而进,一往无前,敢于胜利。有的同学,在生活中遇到了一点点的挫折,就对人生失去了信心和希望,觉得世界上什么都不是好的。于是,就自寻短见,恨离人世。要知道,这个世界是非常美好的,我们要珍惜生命,好好地享受这美丽的人生。就算它是不好的,那也是无可改变的事实。就像航天人员要在严峻的环境中训练一样,那严峻的环境已是无法改变的事实,那只有改变自己,去攻破这个难关。所以,我们不能因为一点点的挫折而放弃自己的使命,而是要在环境中、在艰苦中、在困难中成长,成就自己的人生和使命。学习上也是如此。学习靠的不是小聪明,而是刻苦。读书要用功,持之以恒地刻苦学习、钻研,这才是学习上刻苦精神永远美好的表现。 团结奋斗培育了中国航天人特别能奉贤的精神。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航天史上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广大航天工作者不论前方后方,不计名利得失,履行职责,坚守岗位,形成了强大合力。我们都生活在同一个大集体中,都为了一个共同目标——保护集体,就应该淡泊名利,不计较个人得失,甘于奉贤,团结一心,共创辉煌。“团结就是力量”,这是一股强大的力量,是一股催人前进的力量。有了这股力量,可以排除万难,勇往向前,达到目标。大至世界全人类、国家,小至班集体、家庭,都要团结。有的同学不顾集体利益,一心只为自己。例如他在拌种来回走动,看见一张桌子跌在地上,他不但不把桌子弄好,而且还残忍地踢上一两脚,是桌子雪上加伤。又例如是拔河,内部不团结,那肯定是全军覆没。 科学是一个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象征。身为21世纪的接班人的我们,必须要学好科学,热爱科学,使用科学。科学与人文都需要我们同时高高地举起。一个规范的学生,更是祖国的需求,是未来成就大事的人。科学与人文并举,规范与个性共存更始一句警惕学生的话句。 结论 探索无垠的太空是航天人永无止境的事业,学习航天精神是我们接班人的任务。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我们是祖国的希望,我们承载着民族复兴的重大责任,更应该把所学到的航天精神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好好学习是我们伟大的使命,建设祖国是我们永远的目标,任重道远。团结是力量,刻苦是精神,科学是基石

[1]靳军号, 把握历史发展机遇 推进通用航空改革发展[J] 中国民用航空,2009,(6) [2]芮清凯, 中国航空百年历史的缩影[J] 中国图书评论,2007,(12) [3]大伟, 回顾百年历史 展示飞翔文明——记航空百年回顾展开幕[J] 航空知识,2003,(10) [4]吴大观 对航空工业两个重大历史问题的思考[J] 航空发动机,2001,(1) [5]张祖善 我国航空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设置的历史变迁[J] 航空史研究,1998,(2) [6]侯志宏,周府伯, 航空航天医学历史回顾[J] 吉林医学,2009,(5) [7]朱静渊, 第一代航天人揭秘两弹发射历史细节[J] 神州,2008,(10) [8]张冉燃 中国航天的历史跨越[J] 瞭望,2005,(10) [9]卢颖 人类航天历史上的灾难[J] 中国青年科技,2003,(10) [10]梁圆 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的历史丰碑——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J] 国防科技工业,2003,(11) [11]北晨 人类历史的航天灾难一览[J] 安全与健康,2003,(21) [12]李志黎,陈炳文,刘文科 回顾历史 展望未来 发展中国航天事业[J] 中国软科学,1997,(6) [13]王金华 载人航天国际合作的历史和现状[J] 国际太空,1996,(4) [14]李洪兴,陆方琴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历史与现状[J] 江南论坛,1994,(S1)

中国航天事业是在50年代中期开始的,1956年,中国制定了12年科 学发展远景规划,把火箭和喷气技术列为重点发展项目。同年建立了第 一个导弹、火箭研究机构,1958年把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列入国家科学规 划,组建机构开展空间物理学研究和探空火箭研制工作,并开展星际航 行的学术活动和实验设备的筹建工作。中国航天事业在创业之初经历了 经济上、技术上的种种困难,经过艰苦奋斗,终于在1960年2月发射成 功第一枚探空试验火箭,同年11月又发射成功第一枚自制的运载火箭, 在60年代后期又研制成功中程和中远程运载火箭,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 展奠定了基础。中国于60年代中期制定了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空 间计划。1968年组建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 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继苏、美、法 、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卫星的国家。1971年 3月3日发射成功的第二颗人造地球卫星向地面发回了各项科学实验数据 ,正常工作了多年。1975年11月26日首次发射成功返回型人造地球卫星 ,中国成了继美、苏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1980 年5月,向南太平洋发射大型运载火箭取得成功,1981年9月20日首次用 一枚大型运载火箭把三颗空间物理探测卫星送入地球轨道,1982年10月 从水下潜艇发射运载火箭成功。1984年4月,发射一颗对地静止轨道试 验通信卫星“东方红”2号,4月16日卫星定点于东经125度赤道上空, 至1985年10月,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共发射了17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地球 卫星。这些卫星为地质、测绘、地震、海洋、农林、环境保护等国民经 济部门和空间科学研究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资料。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 已用于国内通信广播和电视节目传输,对改善边远地区的通信和广播状 况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一系列航天活动中国已建立了各类人造卫星、 运载火箭、发射设备和测量控制系统的研究、设计、试验和生产的基地 ,建成了能发射近地卫星和对地静止轨道卫星,拥有光测、遥测和雷达 等多种跟踪测量手段的酒泉和西昌航天器发射场;组成了由控制中心地 面台站和测量船构成的卫星测控网,造就了一支富有经验的航天科学技 术队伍,从而有能力不断开拓航天活动。 10月15日到16日神州5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是中国高科技领域继 “两弹一星”之后又一座光辉的里程碑,中国由此成为世界上继俄罗斯 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有能力将航天员送上太空的国家

中国航空发展史1000字论文摘要及答案

中国的近代航空始见于清朝末年。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国门打开,西方的大量学说涌入闭关自守了几千年的中国,现代航空知识也随之传入,国内出现了许多介绍氢气球、飞艇和飞机的文章及图片。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摸索中国自己的航空道路。1887年,天津武备学堂数学教习华蘅芳自行设计制造出了中国第一个氢气球;1910年,留日归来的李宝、刘佐成受清政府委托,在北京南苑建立了飞机制造厂棚,并于次年四月造出了一架飞机,但在试飞时因发动机故障而坠毁。辛亥革命之后,革命军政府组成了航空队,一些有志于航空的爱国志士纷纷投身于此报效祖国。其中最有名的当属爱国华侨冯如。冯如是当时中国最有成就的飞机设计师和飞行家,1911年他偕助手带着自己在美国设厂制造成功的飞机回国,就任广东革命军政府飞机队队长,不幸1912年因飞机失事而英年早逝。民国政府立碑誉其为“中国始创飞行大家”。其它著名的航空先驱者还有创造了水上飞机世界飞行高度记录,后回国筹建广东航空学校的谭根及造出了由宋庆龄随机试飞成功的“乐士文”号的杨仙逸等。在众多先行者的不懈努力下,再加上军阀混战中飞机成了实力的象征,旧中国终于成立了一些飞机修理厂、飞机制造厂,开始仿制国外飞机,但仅局限于机体制造和装配,许多重要部分如发动机、金属螺旋桨等则完全依赖于进口国外成品,而且当时中国使用的绝大部分飞机都还是从国外购买的。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期间开始了中国航空工程人材的培养,国内成立了一些航空学校和飞行训练机机构,更有少数留学生负笈海外,钱学森、吴仲华便是其中的佼佼者。正当中国航空工业的萌芽在逆境中顽强生长时,战乱频起。从1910年清政府在南苑设厂制造飞机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近四十年的时间中国虽然在航空方面积累了一些基础,但从来也算不上是独立的航空工业。再加上抗战中日军的轰炸,解放战争中国民党溃败时的破坏以及战乱中机厂的多次搬迁流漓,设备损失殆尽,工厂残破瓦解。到新中国成立时,除了留下一些航空技术人才之外,仅有的一些微薄基础已荡然无存。  我们今天蓬勃发展的航空工业,便是在这种“一穷二白”的基础上一步一步,一砖一瓦地建设起来的。五十年以来,无数航空工作者为了新中国的航空事业献出了毕生的心血,终于使我国跨入了航空大国的行列。虽然与当今俄美等航空强国相比,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中华民族历来就是勤劳、勇敢而智慧的,只要我们一如既往地发扬艰苦创业,不懈进取的精神,龙的传人终有一天将走在世界航空的最前列!

[1]靳军号, 把握历史发展机遇 推进通用航空改革发展[J] 中国民用航空,2009,(6) [2]芮清凯, 中国航空百年历史的缩影[J] 中国图书评论,2007,(12) [3]大伟, 回顾百年历史 展示飞翔文明——记航空百年回顾展开幕[J] 航空知识,2003,(10) [4]吴大观 对航空工业两个重大历史问题的思考[J] 航空发动机,2001,(1) [5]张祖善 我国航空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设置的历史变迁[J] 航空史研究,1998,(2) [6]侯志宏,周府伯, 航空航天医学历史回顾[J] 吉林医学,2009,(5) [7]朱静渊, 第一代航天人揭秘两弹发射历史细节[J] 神州,2008,(10) [8]张冉燃 中国航天的历史跨越[J] 瞭望,2005,(10) [9]卢颖 人类航天历史上的灾难[J] 中国青年科技,2003,(10) [10]梁圆 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的历史丰碑——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J] 国防科技工业,2003,(11) [11]北晨 人类历史的航天灾难一览[J] 安全与健康,2003,(21) [12]李志黎,陈炳文,刘文科 回顾历史 展望未来 发展中国航天事业[J] 中国软科学,1997,(6) [13]王金华 载人航天国际合作的历史和现状[J] 国际太空,1996,(4) [14]李洪兴,陆方琴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历史与现状[J] 江南论坛,1994,(S1)

中国的航空事业发展飞速嗯发展史也是一本长书啊

中国航空航天发展史论文摘要怎么写

同学,你不要这么直接好吧,我也是在那上课的,也是上网搜就行了,唉,,,木有办法。哈哈。。。这个老师应该会让咱们过吧

你们才七百字啊?我们让写三千字

你应该先查下相关的文献资料呀~看看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现状,可以参考下国际航空航天科学,从发展现状入手应该是可以的~

航空航天发展史论文题目有哪些及答案

无能为力,这是我作到过的唯一一套的这类题目。天文奥赛本来就不受重视,航天在天文奥塞里也不是热门,这类试卷少只又少。我能力不足,这方面不能自己编考卷,请见谅。这难道不是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高考都是这样的考考你的航天知识这份试卷,不是要把你难倒,而是帮助你解决这样一个问题:“我到底掌握了多少航天知识?”试卷中的20道答题,可以帮助你进行自测。如果你的得分在80分以上,说明你已经掌握了较多的航天知识;如果你的得分在60~80分之间,说明你已有了一定的航天知识;如果你的得分在60分以下,那也没关系,只要你注意学习,以后准可以得到满分。 自测的方法是,对每道题后面的三个答案,你认为正确的划“O”,你认为错误的划“X”,每题全答对的获5分,不全对的不给分。答案以后,再与后面的正确答案核对,计算你的得分。当然,你是不会先看不起答案再答题的。航天 (1)是指人类在天空中的活动。(2)是指人类在地球大气层以外,太阳系范围以内的活动。(3)是宇宙航行的第一阶段。宇航 (1)是指人类在宇宙中的活动。(2)是指人类冲出太阳系到银河系甚至河外星系的活动。(3)是宇宙航行的第二阶段。宇航 (1)宇宙航行的简称,包括航天和航宇。(2)包括航空、航天和航宇。 (3)指银河系以外的航行活动。太空 (1)就是我国古代指的很高的天空。(2)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天空。 (3)又叫外层空间或空间。人造卫星 (1)是围绕卫星飞行的人造物体。(2)是围绕行星飞行的人造物体。 (3)是围绕太阳飞行的人造物体。空间站 (1)就是轨道站或轨道空间站。 (2)就是航天站。(3)就是太空站。在绕地球飞行的飞船上产生失重现象是因为 (1)那里没有地球引力了。(2)飞船的离心力抵消了地球引力。 (3)飞船飞得很快。航天员 (1)是指在航天站上工作的人。 (2)是指乘各类航天器进行航天活动的人。因航天是宇宙航行的第一阶段,有时也把航天员叫做宇航员。 90年代以前,航天器已探测了 (1)太阳系所有九大行星。(2)除冥王星以外的八大行星。 (3)除冥王星、海王星以外的七大行星。90年代以前,人类已登上了 (1)月球和火星。(2)月球和金星。 (3)月球。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 (1)前苏联1957年10月4日发射的。(2)美国1957年10月4日发射的。 (3)前苏联1961年4月12日发射的。12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是 (1)前苏联的加加林。 (2)前苏联的阿姆斯特朗。 (3)美国的阿姆斯特朗。13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是1970年4月24日发射的。(2)重量等于前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第一颗卫星重量的总和。(3)是世界上第五个国家独自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4中国发射的第一颗国外卫星 (1)是亚洲卫星公司的“亚洲一号”卫星。(2)是美制澳大利亚卫星。 (3)是美国卫星。15已飞出太阳系行星轨道的探测器有 (1)“先驱者”10号和11号。 (2)“旅行者”1号和2号。 (3)“先驱者”10号和11号、“旅行者”1号和2号。16地球静止轨道卫星 (1)在地球赤道上空36000千米的圆形轨道上,飞行方向与周期和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周期相同。(2)离地面3600千米,与地球自转速度相同。 (3)离地面6000千米,与地球绕太阳运行的速度相同。 17太阳同步轨道卫星 (1)永远向着太阳。(2)永远背着太阳。 (3)总是在同一时刻出现在地球的同一地点的上空。UFO (1)是“不明飞行物”的英文缩写。 (2)就是外星人的飞船。 (3)又叫飞碟。但飞碟不能包括全部不明飞行物。火箭 (1)靠空气的反作用力飞行。(2)在没有空气的太空中也可飞行。 (3)它和飞机喷气发动机完全一样。航天器 (1)总是在没有大气的空间飞行。 (2)总是没有利用空气动力的翼。 (3)永远只能使用火箭发动机。答案:1 (1)×(2)√(3)√2 (1)×(2)√(3)√3 (1)√(2)×(3)×4 (1)√(2)√(3)√5 (1)×(2)√(3)×6 (1)√(2)√(3)√7 (1)×(2)√(3)×8 (1)×(2)√(3)×9 (1)×(2)√(3)×10(1)×(2)×(3)√11(1)√(2)×(3)×12(1)×(2)×(3)√13(1)√(2)√(3)√14(1)√(2)×(3)×15(1)×(2)×(3)√16(1)√(2)×(3)×17(1)×(2)×(3)√18(1)√(2)×(3)√19(1)×(2)√(3)×20(1)×(2)×(3)×

[1]靳军号, 把握历史发展机遇 推进通用航空改革发展[J] 中国民用航空,2009,(6) [2]芮清凯, 中国航空百年历史的缩影[J] 中国图书评论,2007,(12) [3]大伟, 回顾百年历史 展示飞翔文明——记航空百年回顾展开幕[J] 航空知识,2003,(10) [4]吴大观 对航空工业两个重大历史问题的思考[J] 航空发动机,2001,(1) [5]张祖善 我国航空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设置的历史变迁[J] 航空史研究,1998,(2) [6]侯志宏,周府伯, 航空航天医学历史回顾[J] 吉林医学,2009,(5) [7]朱静渊, 第一代航天人揭秘两弹发射历史细节[J] 神州,2008,(10) [8]张冉燃 中国航天的历史跨越[J] 瞭望,2005,(10) [9]卢颖 人类航天历史上的灾难[J] 中国青年科技,2003,(10) [10]梁圆 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的历史丰碑——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J] 国防科技工业,2003,(11) [11]北晨 人类历史的航天灾难一览[J] 安全与健康,2003,(21) [12]李志黎,陈炳文,刘文科 回顾历史 展望未来 发展中国航天事业[J] 中国软科学,1997,(6) [13]王金华 载人航天国际合作的历史和现状[J] 国际太空,1996,(4) [14]李洪兴,陆方琴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历史与现状[J] 江南论坛,1994,(S1)

中国航天事业是在50年代中期开始的,1956年,中国制定了12年科 学发展远景规划,把火箭和喷气技术列为重点发展项目。同年建立了第 一个导弹、火箭研究机构,1958年把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列入国家科学规 划,组建机构开展空间物理学研究和探空火箭研制工作,并开展星际航 行的学术活动和实验设备的筹建工作。中国航天事业在创业之初经历了 经济上、技术上的种种困难,经过艰苦奋斗,终于在1960年2月发射成 功第一枚探空试验火箭,同年11月又发射成功第一枚自制的运载火箭, 在60年代后期又研制成功中程和中远程运载火箭,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 展奠定了基础。中国于60年代中期制定了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空 间计划。1968年组建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 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继苏、美、法 、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卫星的国家。1971年 3月3日发射成功的第二颗人造地球卫星向地面发回了各项科学实验数据 ,正常工作了多年。1975年11月26日首次发射成功返回型人造地球卫星 ,中国成了继美、苏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1980 年5月,向南太平洋发射大型运载火箭取得成功,1981年9月20日首次用 一枚大型运载火箭把三颗空间物理探测卫星送入地球轨道,1982年10月 从水下潜艇发射运载火箭成功。1984年4月,发射一颗对地静止轨道试 验通信卫星“东方红”2号,4月16日卫星定点于东经125度赤道上空, 至1985年10月,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共发射了17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地球 卫星。这些卫星为地质、测绘、地震、海洋、农林、环境保护等国民经 济部门和空间科学研究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资料。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 已用于国内通信广播和电视节目传输,对改善边远地区的通信和广播状 况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一系列航天活动中国已建立了各类人造卫星、 运载火箭、发射设备和测量控制系统的研究、设计、试验和生产的基地 ,建成了能发射近地卫星和对地静止轨道卫星,拥有光测、遥测和雷达 等多种跟踪测量手段的酒泉和西昌航天器发射场;组成了由控制中心地 面台站和测量船构成的卫星测控网,造就了一支富有经验的航天科学技 术队伍,从而有能力不断开拓航天活动。 10月15日到16日神州5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是中国高科技领域继 “两弹一星”之后又一座光辉的里程碑,中国由此成为世界上继俄罗斯 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有能力将航天员送上太空的国家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