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大学语文课程论文2000字怎么写标题

发布时间:2024-07-03 09:59:55

大学语文课程论文2000字怎么写标题

一、选题。一般老师会给出题目供你挑选,若没有,就自己在平时听课过程或看书的过程中听到或看到的感兴趣的话题,选择一个相关度高的话题。二、查阅文献。比较正确的方法是去图书馆找相关书籍或者在电子阅览室进入知网,万方数据库等网站下载相关报刊、论文等。三、梳理思路。把收集的资料都阅览几遍,并理出要点。理出自己论文的思路。四、论文写作。论文主要部分分为: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摘要部分要注意略写论文的内容、采用方法、从哪几方面写的本文。正文部分注意严格按论文格式写,大小标题的运用是一、(一)、1、(1)、①的顺序,不能中途跳跃。参考文献的格式可以参照收集的文献的格式。五、因为课程论文不同于毕业设计学位论文,课程论文比较随性,老师更注重的是你平时的阅读量和学习经验,对格式等无很严格的要求,因而只要你认真写了及格是没问题的。

大学语文课程论文2000字怎么写

我是怎样学习大学语文的畅 申 琪我是商业一局职工大学经济专业的学生,平时喜欢阅读一些古典作品和历史书入学后,对学习《大学语文》这门课有极大的兴趣然而兴趣毕竟是动力,学习的成功与否,还得取决于所付出精力的大小我们一个学期共学了课本上的十七篇古文,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辞赋等多种文体古人曾总结出一条很好的学习经验:"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我参照这些经验,采取了以下的一些作法⒈认真预习教师在授课前,预先告诉学生所授新课的篇名,这使我养成了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预习能促使我带着问题去听课,从而增强了听课的效果根据老师"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章,章不离篇"的要求,在预习时,我利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和《文言虚字》这两本工具书,注意分析同一虚字的不同含义的词义,句法的异同之处,同中辩异,异中求同,逐字逐句地进行分析,通过辨别词义来理解句子,通过分析句法来理解全文特别是对于那些通假字,词性活用,一词多义及使动,意动用法,都在书上做下记号例如,在预习《论语·侍坐章》时,我对孔子的"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这段问话不能理解,于是我就抓住这段文字中的三个"以"字来进行分析,区分出三个"以"字所代表的三种不同的词性和含义,再将"不吾知也"与"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两句相对照,找出其中宾语提前的句法现象("不吾知也","则何以哉")及"或","如"两字在现代汉语和古汉语中的异同,才对这段话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对整篇文章基本理解之后,再动手翻译课文有些词,句,似乎是懂了,但到动笔翻译时,不一定能正确地写下来,这时便再去查字典,结合上下文来分析,就能避免不求甚解的毛病预习得充分,上课时就能做到当堂理解,当堂消化⒉抓住四十五分钟我们学经济的学生,平时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以最小的劳动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果"我认为,善于利用老师授课的四十五分钟,是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的听课时,我十分注意记笔记,课后再将笔记加以整理,摘出重点,然后总结出每篇的中心和写作特点通过听讲和总结,提高了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在市统考的试题中,有一道问答题,要求概括《史记·管晏列传》在取材上的特点,另外还有一道分段,总结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的试题,我都能顺利完成,这不能不归功于这课堂教学的"四十五分钟"⒊勤于质疑我觉得,作为大学生,一方面应当独立思考,独立解惑,另一方面也要勤于质疑古人说得好:"非学无以质疑,非问无以广识"学问,学问,"问"也是学习的一个重要部分,职大虽然没有积卷数万的图书馆供我们查阅资料,但学生与教师经常接触,便于随时质疑答疑我专门准备了一本备忘录,每遇疑难问题,则记之于上,通过查阅一些书籍资料以寻答案我们也常常利用自修课时间聚在一起切磋琢磨,语文老师也经常参加我们的讨论,为我们解答疑难回想起来,我的不少知识,还真可以说是从"问"上得来的呢⒋扩大知识面要真正学好语文不能局限于学习课本上的文章,还要学一些地理,历史,政治,经济,哲学等相关的知识,例如,学习《秦晋肴殳之战》,若不知道秦,晋两国由相亲至交恶的历史,就会影响对课文的理解;学习《前赤壁赋》,若不了解苏轼的坎坷一生,就难以理解作者倾注在作品中的思想感情因此,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一些历史书,还订一本《文史知识》作为课外读物在学习王安石的《读孟尝君列传》时,我翻阅了《史记·孔子世家》去年市统考试卷上有一篇关于祖逖立志恢复中原的小文章,要求解释,翻译,分析,由于我平时阅读了一定数量的历史书籍,对这个人物有所了,因此比较顺利地解答了这道试题⒌不让一分钟闲过董必武同志说过:"古云'此日足可惜',吾辈更应惜秒阴"著名画家齐白石先生也把"不让一日闲过"作为自己的座右铭那么,对于我们这些求知若渴又感到时间不足的青年人来说,更需"不让一分钟闲过"了我经常利用午后的休息时间或在做数学习题疲倦的时候来阅读一些文史资料,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对于课文的预习和复习,则利用自修课或者晚上较安静的时间别人用来看电视的时间,则是我课后的主要学习时间在老师的辅导和同学的帮助下,我学完了"大学语文",参加全市职大"大学语文"统考,以92分的成绩获得全市第一名但我感到自己对语文只不过是学了点皮毛,才登堂而尚未入室目前,在老师的辅导下,我仍然在自学文学,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文化素养,更好地为四化建设服务

大学语文是高等院校开设的一门公共课,公共课的位置决定了它在高校学科体系中不被教师和学生重视现状的出现。特别是外语院校,由于外语专业课的难度和对学生要求不断提高,学习压力逐渐加大,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明显不高。而汉语作为母语对于学习外语的基础作用因此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这与知识经济时代提倡培养高智能、高素质国际化的创新人才的教育目标也不相适应。另一方面,大学语文教师教学方法的过于陈旧和教学手段的落后,也是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下降的重要因素。笔者根据从事大学语文课的实践经验和在教学过程中的思考,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希望对语文课教学能有所帮助,并请方家指正。一、语文教育目的的再认识语文课在学生进入大学以前的学习生涯中一直是非常重要的课程,作为基础学科,它的地位毋庸置疑,关于这一点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已经形成共识。原因在于语文教育的识字、阅读以及语言表达等基本功能,是每个人学习和生存的必备工具。语文课在学生基础教育阶段,以培养学生的识字和基本的阅读、写作能力为主,而在高等教育阶段,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以及人文素质的培养是语文课的重要目标。人们习惯上认为,大学生已经学过近十年的语文了,阅读和写作应该不成问题,而当前的现状却是:随着考试压力的不断加大和媒体功能的增强,学生除了教材上所读的文章外,课外的阅读量非常有限,大量的课余时间投入到作业和补习班中,剩余的少得可怜的时间花费在电视、电脑上,真正的自由的阅读几乎没有。写作方面也是如此,除了语文教师规定的作文,又有几个学生自己练习写作呢?而且,在近年大学扩招的大背景下,招生规模的扩大所带来的一个突出的现象是学生素质的普遍下降,反映在语文上的,是部分学生出现了识字、阅读、写作能力很低,一些本应该在基础教育阶段获得的必备知识需要在大学补课。在这种情况下,大学语文的提高学生阅读、写作能力和分析、鉴赏文章的教学目标,不得不做必要的调整。所以,在大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必须花费很多的时间给学生讲解字词,至于分析鉴赏、培养审美能力乃至人文精神已成为一种奢求。这与大学语文的教育目的是相悖的。这种现实说明,语文在大学阶段的使命是任重道远的,而且有些悲壮的意味。我们不仅要问,在提倡素质教育的21世纪,在鼓励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今天,语文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是不是还应该停留在传统的识字、阅读、写作、鉴赏上,是否应该在弘扬人文精神方面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承担起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任,这是大学语文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二、大学语文教育与外语专业教育的融合在外语院校,学生普遍存在汉语阅读、写作能力较弱的问题,虽然外语专业教师认识到应该加强母语的学习并一再强调学习母语的重要性,但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显然存在明显不足。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和外语专业教师一起努力,改变学生的错误看法,带领学生走出误区。语文是学习外语的基础。汉语和其它语言一样,作为一种语言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学习一种语言,主要是这种语言的口语表达、书面表达以及吸收以其为载体所传达的信息。无论是语言表达还是信息的获取,母语往往起着决定作用。中国人学习外语时,汉语的思维习惯对运用外语进行思维和写作既有限制又有促进。我们自幼在汉语的环境中成长,汉语的思维定势对学习另一种语言的负面影响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从另一方面看,如果良好的汉语表达习惯和优秀的文学写作、鉴赏能力对外语学习大有裨益。比如翻译强调“信”、“达”、“雅”,这可以说是语言翻译的最高境界。一种外语译为汉语,无论译者对这种语言的掌握如何熟练,如果他的汉语水平一般,他的作品不可能优秀。汉语译为外语也是如此,如果没有对汉语字词句以及篇章的准确理解,想要精品也是不可能的。外语写作也是如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那些汉语作文写得优秀的学生,他的外语作文也同样精彩。但在外语院校,专业课的学习毕竟是首位的,我们不可能要求学生把大部分时间用在语文学习上,课程设置上也不可能开设太多课程,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灵活的方法,把学生引导到正确的学习轨道上来,使他们即使在没有语文教师的引导和督促也能够自主学习,从而使他们能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上有更快的进展,实现语文教育和外语学习的互动。三、大学语文课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方法“大学是最具保守的地方”,这是西方学者对大学的评价。我国大学的保守相对于西方有过之而无不及。陈至立在谈到知识经济时代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时指出:“当前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还不相适应。提高人才的知识创新能力和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也迫切要求改革教学和课程体系及教学方法。”〔1〕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对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呼声越来越高,对创新型人才的理解也不尽相同。笔者认为,创新是在传统基

大一论文格式如下:1、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言简意赅,引人注目,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2、论文摘要和关键词。论文摘要应阐述学位论文的主要观点。说明本论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尽可能保留原论文的基本信息,突出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和新见解。而不应是各章节标题的简单罗列。摘要以500字左右为宜。有时还需附上英文的论文摘要。关键词是能反映论文主旨最关键的词句,一般3-5个。3、目录。既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应标注相应页码。4、引言(或序言)。内容应包括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及这项研究工作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5、正文。是毕业论文的主体。6、结论。论文结论要求明确、精炼、完整,应阐明自己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以及在本领域的意义。7、参考文献和注释。按论文中所引用文献或注释编号的顺序列在论文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图表或数据必须注明来源和出处。

大学语文课程论文2000字怎么写的

我是怎样学习大学语文的畅 申 琪我是商业一局职工大学经济专业的学生,平时喜欢阅读一些古典作品和历史书入学后,对学习《大学语文》这门课有极大的兴趣然而兴趣毕竟是动力,学习的成功与否,还得取决于所付出精力的大小我们一个学期共学了课本上的十七篇古文,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辞赋等多种文体古人曾总结出一条很好的学习经验:"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我参照这些经验,采取了以下的一些作法⒈认真预习教师在授课前,预先告诉学生所授新课的篇名,这使我养成了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预习能促使我带着问题去听课,从而增强了听课的效果根据老师"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章,章不离篇"的要求,在预习时,我利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和《文言虚字》这两本工具书,注意分析同一虚字的不同含义的词义,句法的异同之处,同中辩异,异中求同,逐字逐句地进行分析,通过辨别词义来理解句子,通过分析句法来理解全文特别是对于那些通假字,词性活用,一词多义及使动,意动用法,都在书上做下记号例如,在预习《论语·侍坐章》时,我对孔子的"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这段问话不能理解,于是我就抓住这段文字中的三个"以"字来进行分析,区分出三个"以"字所代表的三种不同的词性和含义,再将"不吾知也"与"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两句相对照,找出其中宾语提前的句法现象("不吾知也","则何以哉")及"或","如"两字在现代汉语和古汉语中的异同,才对这段话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对整篇文章基本理解之后,再动手翻译课文有些词,句,似乎是懂了,但到动笔翻译时,不一定能正确地写下来,这时便再去查字典,结合上下文来分析,就能避免不求甚解的毛病预习得充分,上课时就能做到当堂理解,当堂消化⒉抓住四十五分钟我们学经济的学生,平时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以最小的劳动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果"我认为,善于利用老师授课的四十五分钟,是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的听课时,我十分注意记笔记,课后再将笔记加以整理,摘出重点,然后总结出每篇的中心和写作特点通过听讲和总结,提高了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在市统考的试题中,有一道问答题,要求概括《史记·管晏列传》在取材上的特点,另外还有一道分段,总结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的试题,我都能顺利完成,这不能不归功于这课堂教学的"四十五分钟"⒊勤于质疑我觉得,作为大学生,一方面应当独立思考,独立解惑,另一方面也要勤于质疑古人说得好:"非学无以质疑,非问无以广识"学问,学问,"问"也是学习的一个重要部分,职大虽然没有积卷数万的图书馆供我们查阅资料,但学生与教师经常接触,便于随时质疑答疑我专门准备了一本备忘录,每遇疑难问题,则记之于上,通过查阅一些书籍资料以寻答案我们也常常利用自修课时间聚在一起切磋琢磨,语文老师也经常参加我们的讨论,为我们解答疑难回想起来,我的不少知识,还真可以说是从"问"上得来的呢⒋扩大知识面要真正学好语文不能局限于学习课本上的文章,还要学一些地理,历史,政治,经济,哲学等相关的知识,例如,学习《秦晋肴殳之战》,若不知道秦,晋两国由相亲至交恶的历史,就会影响对课文的理解;学习《前赤壁赋》,若不了解苏轼的坎坷一生,就难以理解作者倾注在作品中的思想感情因此,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一些历史书,还订一本《文史知识》作为课外读物在学习王安石的《读孟尝君列传》时,我翻阅了《史记·孔子世家》去年市统考试卷上有一篇关于祖逖立志恢复中原的小文章,要求解释,翻译,分析,由于我平时阅读了一定数量的历史书籍,对这个人物有所了,因此比较顺利地解答了这道试题⒌不让一分钟闲过董必武同志说过:"古云'此日足可惜',吾辈更应惜秒阴"著名画家齐白石先生也把"不让一日闲过"作为自己的座右铭那么,对于我们这些求知若渴又感到时间不足的青年人来说,更需"不让一分钟闲过"了我经常利用午后的休息时间或在做数学习题疲倦的时候来阅读一些文史资料,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对于课文的预习和复习,则利用自修课或者晚上较安静的时间别人用来看电视的时间,则是我课后的主要学习时间在老师的辅导和同学的帮助下,我学完了"大学语文",参加全市职大"大学语文"统考,以92分的成绩获得全市第一名但我感到自己对语文只不过是学了点皮毛,才登堂而尚未入室目前,在老师的辅导下,我仍然在自学文学,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文化素养,更好地为四化建设服务

内容提要:大学语文的独立学科地位与教学目标是由其本位价值、外延价值和运用价值所决定的。这一价值谱系与人类普世价值谱系之间呈现出一种既是个别与一般,又是相互包容的辩证统一关系。因此,任何试图以后者削弱、取代前者的构想,都是不现实的,其结果只会两败俱伤。关键词:大学语文;本位价值;外延价值;运用价值重设大学语文以来,我们渐次发现,这门课的耐受性、覆盖率及亲和力竟如此优异,以至于谁人都可以随心所欲地指挥它,利用它,改造它。这看似其它学科难以企及之荣耀,实际上却潜伏着极大的混乱与危险,如不及时正本清源,势必给这门课带来灭顶之灾。就以近几年时兴的大学语文普世价值派来说吧!他们以为,近二十余年的大学语文教材及教学水平,仍然停留在古代“小学”、现代中学、甚至民国阶段。只有冲淡知识性,舍弃工具性,以人类普世价值谱系改造之,最终进入“得意忘形”的境界,这门课才能使大学生“精神成人”。我们且不理会这些同志对重设大学语文二十余年历史的主观武断,单看这种主张的实施效果,便可悟出如下结论:这些同志的所谓改造,恰好从根本上解构了大学语文的价值谱系,从而将这门课取而代之以人类普世价值教育课。何谓人类普世价值?我们以为应该是全人类普遍信奉的共同价值标准,即一般价值哲学观。因此,人类最高的价值理想、人类创造性的结晶、人类文化的核心、人类进步的向导……都可以成为它的同义语。然而,它不过是依次包孕的人类宇宙观、世界观、人生观的重要分支,其完全形态尚需共同人性与大同世界的最终形成。在以往的社会生活中,我们所能见到的,大都是个人的、民族的、阶级的、国家的个别价值现象。有时候,好不容易发现、创造出来的人类普世价值观点,立刻就会惹来一连串的非议,甚至攻击。比如,太阳是太阳系中的价值总根源,每个活着的人都离不开它,这该是人类普世价值了吧!然而,诅咒太阳者有之,意欲射落太阳者更有之。又比如,生产力标准是最高的价值标准,不管是哪个国家,发展生产力总该是天经地义的事吧!然而,某些西方国家就是要拼命阻止中国发展生产力,信口雌黄什么中国是对周边国家及整个太平洋地区的最大威胁。但是,我们也无需大惊小怪。其实,人类普世价值正是相对于人类个别价值、局部价值而存在的,即使将来正果终成的时候,它也无法脱离个人、民族、社会共同体及种种具体的价值活动而独立于地球之上。这就是说,人类普世价值的存在形态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它作为一切个别价值现象所具有的共同特征的抽象物(但绝不是一切个别价值现象的混合物),以整体观念的方式存在于主体的意识之中。在这里,它可以包容、概括直至超越所有个别价值,却无法取代、消解个别价值,因为每一种个别价值都有相对独立的价值谱系,都有非同一般的存在意义。另一方面,它又巧妙地将自己化整为零,以元素的方式融入一切个别价值活动中,成为一种无限的、动态的价值发展过程。没有这个过程,所谓人类普世价值只能流离失所。在这里,它可以指导、检验一切个别价值活动,却不能越俎代庖。反过来讲,在一切个别价值中,总会或多或少、或正或反地找到人类普世价值的踪迹,即一切个别价值都是、或者有可能是人类普世价值的一分子。人类普世价值与个别价值之间的上述辩证统一关系,同样存在于大学语文之中,只不过情形更为复杂罢了。意欲领略,须先从大学语文的价值谱系说起。其实,重设大学语文二十八年的历史已经告诉我们,完整的大学语文价值谱系似应由其本位价值、外延价值与运用价值所构成。大学语文的本位价值全在语文二字。语文者,语言文化也。(此说涵盖了以往对这一概念的所有解释)它是与物质文化并存的精神文化,其外壳为一种特殊的物质材料——语言所包裹,其内涵为人类一切外在、内在活动及其成果之反映,其实质乃人类创造性的语言显现。它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显性文化、精神文化的直接基础和逻辑起点,因而堪称人类创造的第一个极具标志性的前提文化。在这一文化中,语言(当然包括其书面形式的文字,虽然二者尚有许多不同之处)乃人类生命成熟、繁衍之文化符号,象征着人类自觉意识与精神自由的开始,是人类认识、思维、传播与交际之重要工具,是一切学科、学说之建筑材料与载体。因此,语言文化也是一种符号文化、载体文化。没有语言文化,便没有人类显性文化、精神文化,因而也没有人类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大学语文的外延价值即是其本位价值的存在形式。我们知道,语言文化除了自身的概念以外,没有任何独立的形体。那么,我们该去何处寻觅其芳迹呢?首先,由于语言有声性的特征,决定了语言文化必须存在于不断运用的动态传播的语言实践中。从自体传播、人际传播到大众传播,无一不是语言文化运动的过程。鸦雀无声,或者虽有佳文而无人阅读、聆听,都将意味着语言文化的消失,充其量也不过是一种死文化。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即使非常满意的文学作品默读,也很难有效地发挥语言文化增强大脑细胞活力,激发思维、情感潜能,提高审美鉴赏水平的功用。其次,由于语言表意性的特征,决定了语言文化必须同一切语言活动及其成果休戚与共。小至说话、喊叫、讲故事,大到集会、演说、广播电视节目、一切文字著作,皆为其栖身之所。就是当今最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及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号称第五大媒体的网络传播活动,照样是语言文化的天堂。其中所承载的的语言文化知识、各学科的专业知识、理论观点、文学艺术的形象、思想、情感,都是大学语文的涉猎对象。人类普世价值观自然也包括在内,成为众多教学内容的一个分支。先秦文章的文、史、哲、美、德、法不分,正是彼时语言文化的典型存在状态。这种状态正好反映了客观世界的辩证统一性和极端丰富性,是先辈们整体和谐思维的结晶,自然应该是大学语文的首选教材。但是,有人却以为,那是国人思维及中华文体不够成熟时期的产物。实际上,不够成熟的恰好是这一看法。再次,由于语言社会化的特征,决定了语言文化必须存在于一切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中。语言文化既是社会生活、社会关系的纽带和动力,又受到社会生活、社会关系的明显制约。且不说语言文化一定要随着社会生活、社会关系的与时俱进而日新月异,就是大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经过历史沉淀的经典名作,其价值也会随着编者、传者、受者、传播手段及传播氛围(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环境)的不同而不同,或增值,或贬值,出现“公婆仁智”的局面,以及根据个体、群体及整个社会的目的、需要而灵活取舍的局面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更何况,现在已经进入了“主导多元”的学术时代。故而意欲将大学语文教学对象的整体价值、普遍价值人为地分解成许多小块,再对各个小块统一定性定量,加以机械的编排,这些都是既困难而又限制教学双方的自主性与创造性的“改革”。在语言文化的存在形式中,最值得称道的乃文学艺术。文学乃语言文化的代表,它不但是语言运用的典范,更是人类创造性及最高价值——审美理想的集中显现,被誉为“百学之首”、“生活教科书”及人类由现实通向未来的重要桥梁。大学语文教材为什么要以文学作品为主,就是为了突出语言文化的知识性、工具性、创造性和审美性。如果有人类普世价值的话,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理应作为大学语文的看家法宝而传诸后世。特别是审美性的获得,舍此世界便会失去光彩,历史便会徘徊不前,人类素质便会永远低下。大学语文的运用价值是在其本位价值与外延价值的具体实践中派生出来的。它虽然是语言文化的客观功能同主体的目的、需要相统一的产物,但是,在这一复杂的碰撞过程中,主体的能动性、创造性、审美性却始终具有相对的决定意义。反言之,大学语文运用价值的重点之一就在于开发、强化主体的能动性、创造性与审美性。那么,大学语文运用价值的主要内容表现何在呢?可以继续拓展知识视野,进一步向纵深方向开掘认识潜力,养成网络状的、超网络状的思维品性。大学语文的知识结构虽然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但是,其中所包含的人本精神、哲学智慧、历史的逻辑、文学的想象、做人的准则、处世的方法,特别是天人合一、万象和谐的观念,世界大同、普天皆乐的理想,无不给人们旧有的认识能力与思维定势以极大的震撼。于是,以往在这些方面所形成的“套板反映”,不得不让位给新的内容。这样的震撼次数多了,再加上其它科学技术新发现、新发明的启示,更高级的认识能力与思维品性便应运而生了。可以自觉熟练地掌握语言的发展规律与传播的技术技巧,习得良好的语言传播与社会交际能力。语言能力应该是人类使用频率最高、作用最强的能力。在当今与未来的社会中,就是语言能力稍逊的人,也终将难成大器,更不用说低下的人了。而大学语文的重设初衷,就是要以典范的中国文学语言规范、美化母语,使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他们的思想成就及社会需要统一起来。现在看来,这一初衷仍然需要坚持,而且要一直坚持下去。可以有效地打通人文、科学与艺术结合之路,切切实实地提高审美能力与创新能力。审美能力与创新能力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但是,它们都不可能是“独生子”,而且必须同其它学科结伴而行。大学语文内容的人文综合性,恰好为它们的成长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品。感性材料、理性材料、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功利榜样、非功利榜样,可谓一应俱全,定能帮助它们修成正果。可以供给体味人类精神、心理及人格丰富性的多种参照系,促使主体不断提升精神境界,努力实现全面发展目标。高尚、丰富的精神世界,健全、进取的心理状态,独立、完美的人格理想,向来是中国传统文化追求的价值核心与高标,自然也是大学语文着力追求的价值核心与高标。如果这些价值也算作人类普世价值的话,大学语文正是让它们变为现实的行家里手。如果这些价值完全被主体所占有的话,那么,他们的全面发展(仍然是相对的)就是指日可待的了。大学语文的运用价值可以惠及任何主体、任何学科,可以满足人文社会素质教育的多种需求。对大学生来说,大学语文运用价值的优势则在于除了为其提供“精神成才”的平台外,又能为其提供“智能成才”的广阔天地,促使他们成为各种专家和有才能的劳动者,而后者恰好是前者的基础和保证,必须特别加以重视。否则,所谓纯粹的“精神成才”者,不是精神贵族,便是精神骗子,无法进入德才兼备、做人与做事统一、心术与学术统一的境界。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大学语文的价值谱系是一个由其本质特点所决定、千百万师生所认同的多元化、多功能的完整体系,容不得半点的随意宰割与局部膨胀。否则,它不是无家可归,便是异化变质。比如,按照人类普世价值派的构想所冲淡、舍弃的,正是大学语文的本位价值,正是大学生“智能成才”的决定因素,于是,这门课便片面地凸现为价值教育课,而且只能是缺胳膊少腿的价值教育课。同样,如果我们片面地膨胀大学语文价值的其它任何一种要素和功能,这门课势必分蘖成文化概论、哲学、美学、文艺学、伦理学、民族学、比较文学、传播学、新闻学、写作学等课程。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近二十余年来大学语文的亲身经历。不仅如此,还有许多大学语文研究室也相应地改组、升格为人文学院、社科学院、新闻学院、文秘学院。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也是如此。比如,一个作家、一部作品的价值虽然具有多元性,可以作多学科、 多角度的分析研究。但是,受大学语文本位价值的制约,我们首先必须顾及一个作家驾驭语言文学的才华、文学成果及其整体人格魅力。否则,如果只讲孔子的教育思想、庄子的哲学思想、司马迁的史学思想,或者只将王维当作画家、隐士,将苏轼、郭沫若当作书法家,将红楼梦当作政治历史教材而大讲特讲,这样做的结果,讲授者的主观意图确实突出了,且“得意忘形”了,然而,大学语文的其它价值却被挤到九霄云外去了。当然,整体的语言文化价值体系在不同的教育阶段应该表现出不同的侧重点,这是毫无疑义的。同时,大学语文也需要不断的改革和创新。但是,无论如何,它的价值谱系,尤其是本位价值决不能轻言放弃。既然如此,大学语文普世价值派的同志们何以提出自己的改造主张呢?如果我们的猜测尚能自圆其说的话,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是否将人类普世价值看得过于高尚、过于万能,以至于忽视了人类个别价值、现在价值的地位和作用?如果是这样,人类普世价值的目标则因为缺少一系列的过程支持而难以确立,难以实现。要知道,对于任何价值,知其然已属不易,而要知其所以然,尤其是要将其付诸实践,再创造出新的价值来,没有大量、系统的知识和能力(包括工具)的储备与运用过程,简直匪夷所思。是否忽视了大学语文的独立性和本质特点,又从欧阳修的“文道并重”退回到韩愈的“文以载道”?如果是这样,不独几代大学语文人的心血要付之东流,还意味着中国文学的苦难史将会重演。要知道,大学语文之文,决不是徒有其形的“空筐艺术”,也不能成为某一学科的专利。是否对当代大学生语言文化水平的实际缺少了解,以为有关语文知识及能力,他们在中小学阶段已经应有尽有,到了大学便可以“得意忘形”了?如果是这样,只能用大错特错来形容。不要说当代大学生,就是相当一部分研究生的语言文化水平,仍然问题多多,更何况,意与形是从来不分家的。如果只是被动地接受了意,而不细究此意何以成形之道,那就是只要鸡蛋不要母鸡的举动。大学语文也不是只有形,没有意,而是意形兼备,难以割裂的。

金融学课程论文2000字怎么写标题

学术堂整理了十五个新颖的金融经济学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  1、经典金融经济学理论体系若干矛盾与重构思考  2、经济金融化与金融经济学的发展  3、汇率调整对我国贸易收支影响的金融经济学分析  4、“国进民退”的五大后果——专访耶鲁大学金融经济学终身教授陈志武  5、对金融经济学的发展金融深化论  6、金融经济学十讲  7、货币金融经济学  8、金融经济学的研究范式及其演进——行为金融与标准金融研究范式之比较  9、经济泡沫与泡沫经济——一个基于金融经济学的考察视角  10、理查德·罗尔对金融经济学的贡献  1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数学描述及其在金融经济学中的一个应用  12、金融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  13、基于金融经济学的股票市场稳定研究  14、金融经济学教程  15、金融经济学研究的国际动态——基于1990—2011年间《金融学期刊》刊发论文的统计分析

这个具体不懂金融的应该不会写懂得 国际金融的人士应该才会写两千字 应该不难 对他们来说

如下:1、内蒙古自治区环境污染治理融资渠道研究2、京津冀地区外商直接投资的就业效应研究3、我国银行软件外包企业风险管理研究4、货币政策对房地产需求影响分析5、物流企业仓单质押业务风险评价研究6、信用违约互换在我国公司债券市场中的应用研究7、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金融风险: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8、中国对东北亚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研究9、中美BIT及其对中美相互直接投资影响研究10、增长方式转变、产业关联与中国通货膨胀传导机制11、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技术创新影响的研究12、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区域非平衡发展关系研究13、中美双向直接投资影响因素分析14、北京市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耦合研究15、区域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研究16、新型农场投资机制研究17、海洋油气业金融风险研究18、股权结构对于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影响的研究19、盈余结构的价值相关性研究20、货币政策、企业成长性与税收筹划21、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现金股利与企业价值关系研究

学术堂整理了十五个金融经济学方面和证券有关的论文题目:  1、我国金融业综合化经营与监管问题探析  2、中国股指期货投资的风险管理  3、中国股指期货推出后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4、外资银行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所要求的经营环境研究  5、股权投资基金研究  6、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研究  7、认股权证定价的实证研究  8、股指期货交易策略研究  9、物流金融发展研究  10、黄金市场投资策略研究  11、高新技术企业融资困境及其对策研究  12、我国证券市场内幕交易研究  13、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的关系研究  14、中国股票市场“政策市”表现及原因探析  15、股票发行制度创新研究

大学语文课程论文3000字怎么写标题

一、纸型、页面设置、版式和用字。毕业论文一律用国际标准A4型纸(297mmX210mm)打印。页面分图文区与白边区两部分,所有的文字、图形、其他符号只能出现在图文区内。白边区的尺寸(页边距)为:天头(上)25mm,地脚(下)20mm,订口(左)25mm,翻口(右)20mm。文字图形一律从左至右横写横排。文字一律通栏编辑。使用规范的简化汉字。除非必要,不使用繁体字。忌用异体字、复合字及其他不规范的汉字。二、论文封面封面由文头、论文标题、作者、学校、年级、学号、指导教师、答辩组成员、答辩日期、申请学位等项目组成。文头:封面顶部居中,占两行。上一行内容为“河南广播电视大学”用小三号宋体;下一行内容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3号宋体加粗。文头上下各空一行。论文标题:2号黑体加粗,文头下居中,上下各空两行。论文副题:小2号黑体加粗,紧挨正标题下居中,文字前加破折号。作者、学校(市级电大)、年级、学号、指导教师、答辩组成员、答辩日期、申请学位等项目名称用3号黑体,内容用3号楷体,在正副标题下适当居中左对齐依次排列。占行格式为:作者:XXX学校:XXX 年级:XXX 学号:XXX指导教师:XXX 职称:XXX答辩组成员:XXX(主持人) 职称:XXXXXX 职称:XXX……答辩日期:X年X月X日申请学位:学士(不申请可省略此项)由于论文副题可有可无,学位可申请可不申请,答辩组成员可以是3、5、7人,封面内容占行具有不确定性,为保持封面的整体美观,可对行距做适当调整。三、论文论文由论文目录(提纲)和题目、作者姓名、完成日期、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附录等项目组成。需要列目录的论文,目录要独占一页。“目录”二字用3号黑体,顶部居中;以下列出论文正文的一、二级标题及参考文献、附录等项及其对应页码。用小4号宋体。论文题目用3号黑体,顶部居中排列,上下各空一行;作者姓名:题目下方居中,用四号楷体。完成时间:作者姓名下方居中,字样为“X年X月”,用四号楷体。摘要:作者姓名下空一行,左起顶头,写明“摘要”字样加粗,点冒号,接排摘要内容。一般用五号字,字体用楷体。关键词:摘要下方,左起顶头,写明“关键词”字样加粗,点冒号,接排关键词。词间空一字。字型字体同摘要。正文:关键词下空一行开始。正文文字一般用5号宋体,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单倍行距。正文文中标题:一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4号黑体,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如果居中,上下各空一行。二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与正文字体字号相同,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三、四、五级序号分别为“1.”、“(1)”和“①”,与正文字体字号相同,一般不独占行,末尾加句号。如果独占行,则不使用标点。每级标题的下一级标题应各自连续编号。注释:注释采用脚注形式。加注符号以页为单位排序,标在须加注之处最后一个字的右上角后,用带圈或括弧的阿拉伯数字依次标示。同时在本页留出适当行数,用横线与正文分开,左起空两字后写出相应的注号,再写注文。每个注文各占一段,用小5号宋体。

大学语文是高等院校开设的一门公共课,公共课的位置决定了它在高校学科体系中不被教师和学生重视现状的出现。特别是外语院校,由于外语专业课的难度和对学生要求不断提高,学习压力逐渐加大,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明显不高。而汉语作为母语对于学习外语的基础作用因此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这与知识经济时代提倡培养高智能、高素质国际化的创新人才的教育目标也不相适应。另一方面,大学语文教师教学方法的过于陈旧和教学手段的落后,也是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下降的重要因素。笔者根据从事大学语文课的实践经验和在教学过程中的思考,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希望对语文课教学能有所帮助,并请方家指正。一、语文教育目的的再认识语文课在学生进入大学以前的学习生涯中一直是非常重要的课程,作为基础学科,它的地位毋庸置疑,关于这一点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已经形成共识。原因在于语文教育的识字、阅读以及语言表达等基本功能,是每个人学习和生存的必备工具。语文课在学生基础教育阶段,以培养学生的识字和基本的阅读、写作能力为主,而在高等教育阶段,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以及人文素质的培养是语文课的重要目标。人们习惯上认为,大学生已经学过近十年的语文了,阅读和写作应该不成问题,而当前的现状却是:随着考试压力的不断加大和媒体功能的增强,学生除了教材上所读的文章外,课外的阅读量非常有限,大量的课余时间投入到作业和补习班中,剩余的少得可怜的时间花费在电视、电脑上,真正的自由的阅读几乎没有。写作方面也是如此,除了语文教师规定的作文,又有几个学生自己练习写作呢?而且,在近年大学扩招的大背景下,招生规模的扩大所带来的一个突出的现象是学生素质的普遍下降,反映在语文上的,是部分学生出现了识字、阅读、写作能力很低,一些本应该在基础教育阶段获得的必备知识需要在大学补课。在这种情况下,大学语文的提高学生阅读、写作能力和分析、鉴赏文章的教学目标,不得不做必要的调整。所以,在大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必须花费很多的时间给学生讲解字词,至于分析鉴赏、培养审美能力乃至人文精神已成为一种奢求。这与大学语文的教育目的是相悖的。这种现实说明,语文在大学阶段的使命是任重道远的,而且有些悲壮的意味。我们不仅要问,在提倡素质教育的21世纪,在鼓励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今天,语文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是不是还应该停留在传统的识字、阅读、写作、鉴赏上,是否应该在弘扬人文精神方面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承担起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任,这是大学语文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二、大学语文教育与外语专业教育的融合在外语院校,学生普遍存在汉语阅读、写作能力较弱的问题,虽然外语专业教师认识到应该加强母语的学习并一再强调学习母语的重要性,但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显然存在明显不足。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和外语专业教师一起努力,改变学生的错误看法,带领学生走出误区。语文是学习外语的基础。汉语和其它语言一样,作为一种语言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学习一种语言,主要是这种语言的口语表达、书面表达以及吸收以其为载体所传达的信息。无论是语言表达还是信息的获取,母语往往起着决定作用。中国人学习外语时,汉语的思维习惯对运用外语进行思维和写作既有限制又有促进。我们自幼在汉语的环境中成长,汉语的思维定势对学习另一种语言的负面影响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从另一方面看,如果良好的汉语表达习惯和优秀的文学写作、鉴赏能力对外语学习大有裨益。比如翻译强调“信”、“达”、“雅”,这可以说是语言翻译的最高境界。一种外语译为汉语,无论译者对这种语言的掌握如何熟练,如果他的汉语水平一般,他的作品不可能优秀。汉语译为外语也是如此,如果没有对汉语字词句以及篇章的准确理解,想要精品也是不可能的。外语写作也是如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那些汉语作文写得优秀的学生,他的外语作文也同样精彩。但在外语院校,专业课的学习毕竟是首位的,我们不可能要求学生把大部分时间用在语文学习上,课程设置上也不可能开设太多课程,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灵活的方法,把学生引导到正确的学习轨道上来,使他们即使在没有语文教师的引导和督促也能够自主学习,从而使他们能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上有更快的进展,实现语文教育和外语学习的互动。三、大学语文课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方法“大学是最具保守的地方”,这是西方学者对大学的评价。我国大学的保守相对于西方有过之而无不及。陈至立在谈到知识经济时代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时指出:“当前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还不相适应。提高人才的知识创新能力和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也迫切要求改革教学和课程体系及教学方法。”〔1〕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对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呼声越来越高,对创新型人才的理解也不尽相同。笔者认为,创新是在传统基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