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论文1500字怎么写

发布时间:2024-07-04 09:23:02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论文1500字

货币政策目标是一国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采取的货币政策希望达到的最终目的。包括:经济增长、价格水平稳定、充分就业、利率稳定、汇率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尽管央行不能直接带来这些目的,却能针对它可以影响的变量制定不同的政策。货币政策的诸多目标之间常常有冲突,政策可以达到一个目标,但却也使另一个目标变得更加难以实现。在中国,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在实际中有两种主张,一种是单一目标,以稳定币值作为首要的基本目标;另一种是双重目标,即稳定货币和发展经济兼顾。从各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历史演变中来看,无论是单一目标、双重目标或多重目标,都不能脱离当时的经济社会环境以及当时所面临的最突出的基本矛盾。但货币政策要保持足够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政策目标不能偏颇和多变。此条答案由有钱花提供,有钱花是度小满金融(原百度金融)旗下的信贷服务品牌,靠谱利率低,手机端点击下方马上测额,最高可借额度20万。

中国知网上到处都是,自己抄吧。

一、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指通过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所期望达到的最终目的,这是作为货币政策制定者的中央银行的最高行为准则。当代各国的货币政策一般可以概括为五项: 1、稳定物价 2、充分就业 3、经济增长 4、国际收支平衡 5、金融稳定 二、货币政策中介指标(intermediate target) 又称远期指标,是处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和操作指标之间的中介性政策变量如市场利率、货币供应量等 三、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影响中介指标,进而最终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传导途径与作用机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三个主要环节: 1、从中央银行到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 2、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到企业、居民等非金融部门的各类经济行为主体。 3、从非金融部门经济 行为 主体到社会各经济变量,包括总支出量、总产出量、物价、就业等。希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论文1500字怎么写

我自己有一份,不过是我们交过的作业。不知道可以吗?2010-2011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及其政策操作的主要特点摘要:2010-2011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发展,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但物价上涨较快。围绕保持物价稳定这一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采用了一系列货币政策工具。我国由稳健的货币政策转向在“中性”定位上稳健操作。关键词:货币政策 准备金 央行票据2010年以来,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货币信贷增长从上年高位逐步向常态回归,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充裕,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金融运行平稳。居民收入稳定增加,但物价上涨较快。在此期间,持续、大量的国际收支顺差成为中国经济运行中的一个显著特征,并对中国的货币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国际收支顺差使中央银行不断被动购入外汇、吐出过量的人民币基础货币,并直接增加货币供应,从而形成流动性过剩的压力。同时,由于对房地产过热,导致银行发放大量贷款。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禁止炒房现象,同时也使得大一部分资金流入市场,加剧通货膨胀。围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这一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认真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交替使用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加强流动性管理和货币信贷总量调控,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其政策表现出来的特点是:由2010年采取的稳健的货币政策,转向2011货币政策在“中性”定位上稳健操作。一、灵活公开市场操作,央行票据成为公开市场对冲操作的主要工具灵活安排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组合,加大流动性回收力度。不过,传统的正回购与现券卖断很快受到了央行持有债券资产规模的约束。2010年全年累计发行中央银行票据2 万亿元,开展正回购操作1 万亿元;2011年加大对中央票据的操作力度。2011年5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将发行2011年第三十期中央银行票据。第三十期中央银行票据期限1年,发行量300亿元,央行6月14日发行10亿1年期央票。实践证明,在流动性持续较多的情况下,央行票据这一操作工具的推出为货币调控赢得了一定的主动权。同时,央行票据的发行对促进中国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发展以及利率市场化改革也起到重要作用。二、充分发挥存款准备金工具深度冻结流动性的作用准备金本来是为了保证支付的,但它却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副产品”,就是赋予了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职能,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现已成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是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2010年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回升及全球经济逐步复苏,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市场流动性状况,重新启用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这一工具。2011年内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应该说,存款准备金工具对于成功进行流动性对冲功不可没,目前其对冲作用甚至超过了公开市场操作。三、深化差别准备金制度并引入动态调整机制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1年6月2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今年以来第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此次上调之后,大中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达5%的历史高位。所谓差别准备金率制度,是指对金融机构适用的存款准备金率与其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状况等指标挂钩。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可以制约资本充足率不足且资产质量不高的金融机构的贷款扩张。四、运用再贷款和再贴现促进信贷结构调整由于外汇占款投放的基础货币已经过剩,再贷款、再贴现在总量上增加的余地不大,再贷款甚至是以回收为主,再贴现的规模也比较小。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民银行运用再贷款、再贴现工具主要是发挥其引导信贷资金投向和促进信贷结构调整的功能。一是加强地区间再贷款调剂,扩大对西部地区、粮食主产区以及地震灾区等的再贷款限额。五、加强“窗口指导”和信贷政策引导在投资拉动和流动性供给过剩的背景下,商业银行信贷扩张的冲动往往比较强。为此,中国人民银行有针对性地对商业银行进行“窗口指导”,提示金融机构高度重视贷款过快增长可能产生的风险,避免因过度追求利润而盲目进行信贷扩张,应合理、均衡放款;引导金融机构强化资本约束,树立持续稳健经营理念,提高风险控制能力;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通过体制、机制和工具创新;引导商业银行通过拓展中间业务调整盈利结构,增强持续盈利能力。实践表明,通过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使得央行的货币政策措施为市场所预期,增加了政策透明度,降低了货币政策的操作成本,更大程度地发挥了货币政策的效力。六、适当发挥利率杠杆的调控作用2010 年前三季度,利率政策保持稳定。第四季度以来,为稳定通货膨胀预期,抑制货币信贷快速增长,中国人民银行于10 月20 日、12 月26 日两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1 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25%上调至75%,累计上调5 个百分点;1 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31%上调至81%,累计上调5 个百分点。12月26 日同时上调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其中1 年期流动性再贷款利率由33%上调至85%;1 年期农村信用社再贷款利率由88%上调至35%;再贴现利率由80%上调至25%。2011年2月9日和4月6日两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1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75%提高到25%,累计上调5个百分点;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81%提高到31%,累计上调5个百分点。当前,中国货币政策仍面临国际收支不平衡和流动性过剩的问题,中央银行仍需加强流动性管理,把好流动性这个总闸门。

一、货币政策的调整对汇率走势的影响 货币政策的主要形式是改变经济体系中的货币供给量,货币政策在执行上可以分为收紧和放松两种情况,紧缩的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提高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和在市场上卖出政府债券,即减少货币供给,造成汇率的升值;反向的操作,则使货币供给增加,造成货币贬值。 存款准备金率的高低,决定商业银行可利用放贷的资金规模大小,因而决定着一国信用的规模和流通中的货币量,从而影响社会总需求、国际收支乃至汇率。 二、财政政策的调整对汇率走势的影响 财政政策的调整对汇率走势的影响是通过财政支出的增减和税率调整来影响外汇的供求关系。紧缩的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和提高税率会抑制总需求与物价上涨,有利于改善一国的贸易收支和国际收支,从而引起一国货币对外汇率的上升。一般而言,若减税则市场货币流通量增加,货币趋跌;若增税,则货币看涨。 三、政府之间政策协调对汇率走势的影响 政府的政策变化对汇率变化的影响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单独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汇率政策等,它们的变化会引起本国货币汇率的变动,从而影响国际外汇市场;二是工业国家之间的政策协调出现配合失衡或背道而驰时,外汇市场也会经常剧烈波动。 四、中央银行的直接干预 由于一国货币的汇率水平往往会对该国国际贸易、经济增长速度、货币供求状况、甚至于政治稳定都有重要影响,因此当外汇市场投机力量使得该国汇率严重偏离正常水平时,该国中央银行往往会入市干预。中央银行的干预已成为外汇市场的普遍现象。 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有几种方式: 1、中央银行的间接干预,是指央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干预利率的变化进而影响汇率的走势。一般有3种方式: 1)公开市场业务。即央行在金融市场上购入或卖出政府债券,影响外汇汇率走向。当市面上投机过度,物价指数太高,货币汇率上涨过快时,央行会在证券市场上卖出政府债券。那些买入债券的投资者,就会用现金来换取债券。这样,市场流通的货币量减少,该货币的价格自然就起来了,即汇率开始上升。 2)调整再帖现率。“再贴现率”是央行借钱给商业银行的“利息”。当商业银行缺钱时,有两种办法获取,一种是向央行借款,支付“再贴现率”;一种是提高存款利率,吸引公众存款。如果央行提高“再贴现率”,迫使商业银行借款成本过高而导致放贷无利润时,就会逼迫商业银行加息。如此,“再贴现率”就可以影响存款利率,进而影响汇率。 3)调整准备金率。中央银行有权决定商业银行和其它存款机构的法定准备金率,会使所有的存款机构对其存款额留出的准备金减少,从而货币供给额增加。如表明央行的意图是扩张货币供给,降低市场利率,那么对货币汇率的上升会带来压力;反之则反。 2、中央银行的直接干预,是指央行作为外汇市场主体参与外汇的买卖,进而影响外汇汇率的走势,例如日本央行一贯采取干预日元的行动。当某种货币的买盘非常强劲时,直接干预代表中央银行必须卖出这种货币;如果央行卖出的货币数量相当有限,只能够产生稍微的贬值,汇价随后通常都会再度上涨,结果干预的行为只会让买方能够以较低的价格买进该货币;如果中央银行大量干预,汇率的走势可能发生反转。 中央银行的直接干预方式,可以依据市场的反应而有所不同,具体来说有: 1、在重要的压力位或支撑位附近进行干预,比较容易产生效果。此处所进行的有限干预,其效果可能类似于走势明确的大量干预。 2、干预并不代表真正的市场供求。如果中央银行通过商业银行的渠道进行干预,后者不泄漏交易的来源,才可以让市场误以为它们代表真正的供求变化,否则干预的效果不好。 3、如果中央银行希望本国货币的汇率以稳定的方式贬值,可能需要同时由买卖两方面进行干预。为了缓和贬值的速度,需要在某些时候买进,而后在某些时候再卖出。 4、数国中央银行联合进行干预,会对市场造成重大的影响。如果交易者所设定的止损单被触发,市场动能可能朝另一个方向发展,至少暂时如此。 5、当市场预期央行可能干预时,会出现盘整的走势,因为交易者担心所建立的头寸将因为干预而发生亏损。然而,干预的行为一旦实际发生,市场常会呈现“利空出尽”的涨势。 6、如果外汇市场异常剧烈的波动是因为信息效益差、突发事件、人为投机等因素引起的,由于这些因素对汇市的扭曲经常是短期的,那么中央银行的干预会十分有效。 7、如果一国货币的汇率长期偏高或偏低是由该国的宏观经济水平、利率和政府货币政策决定的,那么,中央银行的干预从长期来看是无效的。 3、还有一种是官方发表申明或讲话,进行市场试探性的打压或抬高。 总之,中央银行的干预可能只局限于稳定汇价的范围内。它们的干预可能是希望扭转汇率走势,或仅测试市场的走势,也可能试图操纵汇率的升值与贬值。它们可以直接干预汇率,也可以通过利率政策来进行间接的干预,甚至采用道德劝导或威胁。它们有时成功,有时失败,但中央银行的意图与行为都应该被视为重要的市场因素。 以下是各国参与外汇市场的银行: 日本:日本银行(BANK OF TOKYO) 央行 第一劝业银行(DAI-ICHI KANGYO BANK) 住友银行(SUMITOMO BANK) 富士银行(FUJI BANK) 三菱银行(MITSUBISHI BANK) 三和银行(SANWA BANK) 香港:汇丰银行(HSBC BANK) 德国:德意志联邦银行(DETSCHE BUNDES BANK) 央行 瑞士:瑞士联合银行(UNION BANK OF SWISS) 央行 瑞士国家银行(SCHWEIZE RISHE NATIONAL) 国际结算银行(BANK OF INTERNAITONAL SETTLEMENT) 瑞士信贷银行(CREDIT SWISS) 瑞士银行(SWISS BANK CORPORATION) 法国:巴黎银行(BANQUE NATIONALE DE PARIS) 英国:英伦银行(BANK OF ENGLAND) 央行 柏克莱银行(BARCLAYS BANK) 米特兰银行(MIDLAND BANK) 美国:联邦储备局(FEDERAL)央行 中国:中国人民银行(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央行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论文4000字

我自己有一份,不过是我们交过的作业。不知道可以吗?2010-2011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及其政策操作的主要特点摘要:2010-2011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发展,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但物价上涨较快。围绕保持物价稳定这一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采用了一系列货币政策工具。我国由稳健的货币政策转向在“中性”定位上稳健操作。关键词:货币政策 准备金 央行票据2010年以来,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货币信贷增长从上年高位逐步向常态回归,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充裕,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金融运行平稳。居民收入稳定增加,但物价上涨较快。在此期间,持续、大量的国际收支顺差成为中国经济运行中的一个显著特征,并对中国的货币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国际收支顺差使中央银行不断被动购入外汇、吐出过量的人民币基础货币,并直接增加货币供应,从而形成流动性过剩的压力。同时,由于对房地产过热,导致银行发放大量贷款。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禁止炒房现象,同时也使得大一部分资金流入市场,加剧通货膨胀。围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这一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认真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交替使用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加强流动性管理和货币信贷总量调控,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其政策表现出来的特点是:由2010年采取的稳健的货币政策,转向2011货币政策在“中性”定位上稳健操作。一、灵活公开市场操作,央行票据成为公开市场对冲操作的主要工具灵活安排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组合,加大流动性回收力度。不过,传统的正回购与现券卖断很快受到了央行持有债券资产规模的约束。2010年全年累计发行中央银行票据2 万亿元,开展正回购操作1 万亿元;2011年加大对中央票据的操作力度。2011年5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将发行2011年第三十期中央银行票据。第三十期中央银行票据期限1年,发行量300亿元,央行6月14日发行10亿1年期央票。实践证明,在流动性持续较多的情况下,央行票据这一操作工具的推出为货币调控赢得了一定的主动权。同时,央行票据的发行对促进中国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发展以及利率市场化改革也起到重要作用。二、充分发挥存款准备金工具深度冻结流动性的作用准备金本来是为了保证支付的,但它却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副产品”,就是赋予了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职能,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现已成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是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2010年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回升及全球经济逐步复苏,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市场流动性状况,重新启用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这一工具。2011年内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应该说,存款准备金工具对于成功进行流动性对冲功不可没,目前其对冲作用甚至超过了公开市场操作。三、深化差别准备金制度并引入动态调整机制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1年6月2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今年以来第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此次上调之后,大中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达5%的历史高位。所谓差别准备金率制度,是指对金融机构适用的存款准备金率与其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状况等指标挂钩。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可以制约资本充足率不足且资产质量不高的金融机构的贷款扩张。四、运用再贷款和再贴现促进信贷结构调整由于外汇占款投放的基础货币已经过剩,再贷款、再贴现在总量上增加的余地不大,再贷款甚至是以回收为主,再贴现的规模也比较小。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民银行运用再贷款、再贴现工具主要是发挥其引导信贷资金投向和促进信贷结构调整的功能。一是加强地区间再贷款调剂,扩大对西部地区、粮食主产区以及地震灾区等的再贷款限额。五、加强“窗口指导”和信贷政策引导在投资拉动和流动性供给过剩的背景下,商业银行信贷扩张的冲动往往比较强。为此,中国人民银行有针对性地对商业银行进行“窗口指导”,提示金融机构高度重视贷款过快增长可能产生的风险,避免因过度追求利润而盲目进行信贷扩张,应合理、均衡放款;引导金融机构强化资本约束,树立持续稳健经营理念,提高风险控制能力;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通过体制、机制和工具创新;引导商业银行通过拓展中间业务调整盈利结构,增强持续盈利能力。实践表明,通过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使得央行的货币政策措施为市场所预期,增加了政策透明度,降低了货币政策的操作成本,更大程度地发挥了货币政策的效力。六、适当发挥利率杠杆的调控作用2010 年前三季度,利率政策保持稳定。第四季度以来,为稳定通货膨胀预期,抑制货币信贷快速增长,中国人民银行于10 月20 日、12 月26 日两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1 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25%上调至75%,累计上调5 个百分点;1 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31%上调至81%,累计上调5 个百分点。12月26 日同时上调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其中1 年期流动性再贷款利率由33%上调至85%;1 年期农村信用社再贷款利率由88%上调至35%;再贴现利率由80%上调至25%。2011年2月9日和4月6日两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1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75%提高到25%,累计上调5个百分点;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81%提高到31%,累计上调5个百分点。当前,中国货币政策仍面临国际收支不平衡和流动性过剩的问题,中央银行仍需加强流动性管理,把好流动性这个总闸门。

过量发行 掠夺资源 每字扩展125个 1000即成

这风刮得人头疼,呜呜的大得很5105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议指出,2011年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意味来年我国货币政策的基调将发生变化,货币政策作用的方式和力度都将出现调整。那么,如何看待和评价此前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未来的宏观经济经济政策如何调整、稳健的货币政策如何发挥作用,本文愿就这些问题谈一些浅见。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鉴于这种目标设定,本年度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效果总体上达到了预计的效果。一方面,今年一至三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为8%,相比去年7%的增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较为宽松的货币环境。另一方面,虽然10月份CPI已经达到了4%,全年3%的目标值的实现已难度很大,当然,这并不足以说明我国出现了严重通胀问题。3%本身只是人为划定的一个数值,更多是对今年货币政策宽松度的反映,因此,即便其无法实现,至少目前来看通货膨胀仍然相对温和。 但是,通货膨胀隐忧为经济政策所带来的制约也不容小觑。至10月份底,新增信贷规模已达9万亿,M2货币增长率为38%,均突破或快突破年初所制定的信贷规模与M2的增速的目标,这些都给通胀预期管理带来了很大挑战。从目前M1与M2的增速差来看,我国存款的转化并不活跃,经济活跃度并不高。虽然在以宽松为导向的货币政策下,我国的经济增长能够保持一个较为平稳的高速增长,但持续增长的动力并不是十分强劲。今年以来不断出现的食品价格大幅上涨的背后原因,除了本身生产周期与环境因素等影响外,我国结构性货币供给和流动性过剩也扮演着重要角色。一方面,从货币总量上来看,大量信贷投放伴随的主要是投资的增长,其投资主体依然是以政府投资和国企为主;另一方面,从货币供给结构上来看,中小企业仍然缺乏资金支持。在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中,投资的贡献率达到了8%,消费的贡献率仅为4%,相比09年而言,消费比重大幅下降。这也印证了上文对经济活跃度依旧缺乏的判断。在消费不足,国外贸易环境恶劣的情况下,单纯依靠投资,尤其是政府投资,所带来的负效应是经济运行效率下降与经济增长缺乏持续增长动力。最终所带来的结果是,存在一定的货币供给沉淀在实体经济之外,诱发物价上涨,尤其是经济一旦出现较为活跃的态势,货币流通速度增加,将会放大货币流动性,进一步加剧通胀压力。因此,总的来看,近两年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为我国经济持续的高速增长的确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在维持物价稳定上也并未带来过多的困扰。但是,由于目前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尚存在一定的困难,单纯宽松的货币政策依然难以保证未来我国经济稳定并高效的增长,反而可能还会为以后通货膨胀管理带来一定压力,故明年经济增长实现更多需要的是不同政策的灵活搭配。而货币政策在整个政策组合体系中的作用主要是提供一个良好的经济运行环境,尤其是在我国实体经济并未完全好转的情况下,保持一个稳健谨慎的货币政策依然是有必要的。除此之外,国外货币政策的制定也是制约我国货币政策走势的重要因素,尤其是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的出台更是使得我国不得不采取一定的对冲措施来抵消国外的流动性冲击。正是基于以上两者的判断,在未来以稳健为主导的货币政策的走势上,适度缩紧当前货币政策的宽松程度也就成为了必然。从近几个月加息与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等一系列缩紧流动性的动作来看,通胀管理依然存在挑战。所以,今年年底是否加息或者提高准备金率主要有赖于最后两个月CPI的数据的信息反映,在调控效果微弱的情况下,继续调增也是合情合理的。稳健意味着我国货币政策步入常态管理事实上,央行最近选择近三年来首度加息及两周内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已经昭示实施两年的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将不再宽松,中国的货币政策开始步入常态管理。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走向稳健”,主要是考虑到经济已经开始企稳回升,同时通胀问题日益严重,货币政策需要进行适度的调整,其最大意义在于货币政策正式告别金融危机的影响而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以保增长为重中之重的危机政策开始让位于以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为基本要义的常态管理。量化到具体指标上,我们判断,在稳健的货币政策导向下,明年银行信贷可能会压到一个比今年还要低的量,预计5—7万亿。另外,货币政策的执行主要看货币供应量和货币流动性的状态,目前我国货币总量的增长还是偏高,去年M2达到30%以上,10月份M2仍为19%以上,如此高的M2说明存在投资冲动,易给价格和资产泡沫带来隐患,需要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的调整使M2增长速度回落到正常空间,笔者认为15%左右是较合理的水平。未来中国经济面临三个重要任务,即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调整经济结构和防范通胀预期。现阶段看这三个方面任务,通胀问题尤为突出,CPI继9月份达到6%之后,10月份又达到4%的年内新高,稳定价格控制通胀已经成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重中之重,防通胀将会是明年货币政策目标的重点内容。目前中国经济增长的势头依然较好,未来仍需强调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性,稳健的货币政策在致力于通胀预期的防范和治理的同时,也有利于经济增长、调整结构和管理通胀三者之间的平衡。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应从保增长正式转为正确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和防范通胀预期”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中国经济实行常态化管理,在防止物价过快上涨的同时,切实将结构调整和民生工作提升至重要地位。“稳增长、调结构、控物价、惠民生”或为明年的经济工作主线。稳健也意味着汇率、利率等价格型工具的空间将不断加大 目前,美国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使得美元贬值问题再次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在当今大宗商品金融化的背景下,其价格主要以美元标价,带来的结果是主要以美元价格为参考的货币币值也将面临贬值,从而使得大宗商品的进口价格上升,最终带来输入性通货膨胀压力。相比之下,更为灵活的汇率制度则可以通过适当升值,来对冲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影响。虽然我国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但本质上,仍是以美元价格走势为导向,且上下浮动空间有限。倘若明年通胀水平管理存在困难,同时货币政策又受到一定制约,再加上输入性通货膨胀冲击,那么汇率政策也不失为一种解决方案。同时,我国长年的经济增长与巨额的贸易顺差,均加大了人民币升值压力。通过汇率政策的适当变化来缓解这种压力也是有必要的。我国也应当借此契机,完善人民币汇率机制,一方面,增大人民币汇率弹性,可以扩大一定的波动范围,适度减少干预,使汇率更加灵活的反映外汇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另一方面,降低美元币种权重,参考一篮子货币,提升欧元、日元等权重。最终减少我国经济政策所受到的外部制约,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外部冲击产生的负面影响。除此之外,更灵活多变的汇率制度也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一国信用货币要成为世界货币,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强大的经济实力、币值的稳定性与广泛的接受性。同样人民币的国际化也需要满足这三个条件。我国现行的汇率制度下还无法满足其要求。若我国采取缺乏弹性的汇率制度,被动干预外汇市场,将会导致我国的货币政策无法完全独立。在长期的冲销式干预下,必然会导致经济效应扭曲,通货膨胀压力增加,从而不利于我国货币币值的长期稳定。而采取更有弹性的汇率制度则能够有效的解决此类问题,并且通过更为市场化的汇率机制来自动调节人民币汇率,也能够增强世界对中国经济的信心,减少对金融风险的担忧。但是,由于我国目前的外贸依存度较大,贸易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容忽视,同时考虑到国内外贸企业的生存状况等,过多的依赖汇率政策来控制通货膨胀又会有一种顾此失彼的感觉。再者,6000亿美元的QE2是在8个月分批投放,因此,我国汇率政策的制定还有赖于其退出时机,这些均需要依据当时情况而定。总的来看,汇率政策在明年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会加大,但考虑到相关的制约因素等,在短期内,至少是明年,主要仍有赖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论文3000字

银行家论坛曹子玮紧缩货币政策下关注宏观经济的“ 三个增加”从紧货币政策出台后, 宏观经济层面的“ 三个增加” 值得商业银行予以关注一是国民经济总体运行态势良好, 宏观调控初显成效, 但价格持续上涨的压力在增加二是年我国宏观经济增长幅度出现回落的可能性在增加三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从紧货币政策的条件下面临的某些风险在增加。首先, 价格持续上涨的压力在增加。年, 全球经济发展和国内宏观经济运行中都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新问题、新趋势。从前十一个月经济金融走势来看,国民经济总体态势良好, 宏观调控初显成效。主要表现在一是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增速出现放缓, 二是贷款增速得到初步控制, 三是外贸出口结构得到初步优化, 四是节能减排工作初见成效。此外, 随着改善民生各项政策逐步落实到位, 收人分配格局不断优化, 城乡居民收人, 特别是低收人群体的收人持续增加。就业人数持续扩大, 社会保障力度进一步加大, 低收人家庭住房条件也初步改善。但我们也要清陇地粉到, 年以来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日趋复杂。从国内来看, 外贸顺差过大、投资增长过快、流动性过剩、信贷投放偏快等“ 四过” 现象十分突出。经济增长存在由偏快转为过热的压力, 生产要素价格不断上涨, 年月份数据显示居民消费价格和工业品出厂价格均呈现加速上涨的态势, 上游产品价格的上涨必然传导至下游产品的成本中去, 通货膨胀的发展趋势值得关注。其次, 年我国宏观经济增长幅度出现回落的可能性在增加。目前我国经济形势很好, 投资回报率很高, 是全世界投资的乐土。虽然大家都对我国经济的长期增长动力和发展趋势保持乐观,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中国经济的脆弱性。中国经济的脆弱性在经济高增长的掩盖下极容易被人们所忽视。经济脆弱性的典型症状在于结构不平衡, 如消费、投资与出口的不平衡, 产业的不平衡, 地区的不平衡, 高附加值产品与高耗能、高污染产品的不平衡等。我们看到, 年月份出口额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增幅已经开始下降, 顺差的增长幅度也在下降, 因此可以预见年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将会放缓。而从紧的货币政策的一个直接效应就是投资将会受到严格控制, 因此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也会减缓对于消费而言, 由于存在收人和支出预期不稳定以及消费升级换代跨度较大等方面的原因, 消费的增长不太可能出现大幅度的跃升。从国际上看, 次贷危机的影响仍在延续, 全球经济金融形势不容乐观。因此, 虽然年中国具有举办奥运会这样的拉动经济的积极因素, 但形势并不容乐观。最近一些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已经出现拐点, 这也许能从一个侧面说明问题。经济发展正如流动性一样, 紧缩与过剩都不是常态, 而这种非常态能否延续关键在于预期, 一旦预期发生逆转, 预期必然有一个自我实现的过程。经济发展趋势的逆转也会随着预期的改变而迅速发生。比如美国次级债危机就能很好地说明这一问题。第三, 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从紧货币政策的条件下面临的风险在增加。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以后, 银行业将面临着各类新的风险。突出地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宏观经济下行风险加大, 经济可能出现新的拐点, 部分企业受全球经济增长趋缓和宏观调控影响, 成本增加、需求下降, 利润空间缩小, 造成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的减弱, 从而增大了信贷风险。二是流动性风险。宏观经济领域里流动性过剩问题表现突出, 紧缩措施的频繁出台、特别国债的发行以及资本市场的持续火爆是引发银行系统内的流动性向银行体系外转移的外因, 过剩资金游离于银行体系之外趋势明显, 流动性风险加大。年二季度以来银行业金融机构储蓄存款出现了连续数月净下降的情况, 为年以来所仅见。部分中小金融机构成为资金的净拆入方。种种数据和迹象表明银行业整体流动性风险正在增加, 并且已经有从中小银行向大型银行扩散的趋势。三是汇率风险。年以来, 人民币对美元升值速度呈现逐年加快的态势。但是由于人民币汇率衍生工具缺位, 汇率风险无法有效对冲, 导致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银行账户、交易账户和表外业务中的汇兑损失上升, 对外汇敞口较大的银行影响尤其显著。银行客户尤其是进出口企业的外汇风险上升, 在一定程度上缩减了企业出口业务的利润空间, 间接增大了这些银行客户的信用风险。四是境外投资风险。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国内外金融市场上进行债券投资的规模正在不断扩大。随着美国次级债危机影响的不断加深和延续, 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外资产风险不断加大。作者单位中国银监会

我自己有一份,不过是我们交过的作业。不知道可以吗?2010-2011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及其政策操作的主要特点摘要:2010-2011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发展,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但物价上涨较快。围绕保持物价稳定这一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采用了一系列货币政策工具。我国由稳健的货币政策转向在“中性”定位上稳健操作。关键词:货币政策 准备金 央行票据2010年以来,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货币信贷增长从上年高位逐步向常态回归,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充裕,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金融运行平稳。居民收入稳定增加,但物价上涨较快。在此期间,持续、大量的国际收支顺差成为中国经济运行中的一个显著特征,并对中国的货币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国际收支顺差使中央银行不断被动购入外汇、吐出过量的人民币基础货币,并直接增加货币供应,从而形成流动性过剩的压力。同时,由于对房地产过热,导致银行发放大量贷款。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禁止炒房现象,同时也使得大一部分资金流入市场,加剧通货膨胀。围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这一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认真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交替使用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加强流动性管理和货币信贷总量调控,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其政策表现出来的特点是:由2010年采取的稳健的货币政策,转向2011货币政策在“中性”定位上稳健操作。一、灵活公开市场操作,央行票据成为公开市场对冲操作的主要工具灵活安排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组合,加大流动性回收力度。不过,传统的正回购与现券卖断很快受到了央行持有债券资产规模的约束。2010年全年累计发行中央银行票据2 万亿元,开展正回购操作1 万亿元;2011年加大对中央票据的操作力度。2011年5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将发行2011年第三十期中央银行票据。第三十期中央银行票据期限1年,发行量300亿元,央行6月14日发行10亿1年期央票。实践证明,在流动性持续较多的情况下,央行票据这一操作工具的推出为货币调控赢得了一定的主动权。同时,央行票据的发行对促进中国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发展以及利率市场化改革也起到重要作用。二、充分发挥存款准备金工具深度冻结流动性的作用准备金本来是为了保证支付的,但它却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副产品”,就是赋予了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职能,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现已成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是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2010年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回升及全球经济逐步复苏,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市场流动性状况,重新启用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这一工具。2011年内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应该说,存款准备金工具对于成功进行流动性对冲功不可没,目前其对冲作用甚至超过了公开市场操作。三、深化差别准备金制度并引入动态调整机制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1年6月2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今年以来第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此次上调之后,大中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达5%的历史高位。所谓差别准备金率制度,是指对金融机构适用的存款准备金率与其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状况等指标挂钩。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可以制约资本充足率不足且资产质量不高的金融机构的贷款扩张。四、运用再贷款和再贴现促进信贷结构调整由于外汇占款投放的基础货币已经过剩,再贷款、再贴现在总量上增加的余地不大,再贷款甚至是以回收为主,再贴现的规模也比较小。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民银行运用再贷款、再贴现工具主要是发挥其引导信贷资金投向和促进信贷结构调整的功能。一是加强地区间再贷款调剂,扩大对西部地区、粮食主产区以及地震灾区等的再贷款限额。五、加强“窗口指导”和信贷政策引导在投资拉动和流动性供给过剩的背景下,商业银行信贷扩张的冲动往往比较强。为此,中国人民银行有针对性地对商业银行进行“窗口指导”,提示金融机构高度重视贷款过快增长可能产生的风险,避免因过度追求利润而盲目进行信贷扩张,应合理、均衡放款;引导金融机构强化资本约束,树立持续稳健经营理念,提高风险控制能力;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通过体制、机制和工具创新;引导商业银行通过拓展中间业务调整盈利结构,增强持续盈利能力。实践表明,通过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使得央行的货币政策措施为市场所预期,增加了政策透明度,降低了货币政策的操作成本,更大程度地发挥了货币政策的效力。六、适当发挥利率杠杆的调控作用2010 年前三季度,利率政策保持稳定。第四季度以来,为稳定通货膨胀预期,抑制货币信贷快速增长,中国人民银行于10 月20 日、12 月26 日两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1 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25%上调至75%,累计上调5 个百分点;1 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31%上调至81%,累计上调5 个百分点。12月26 日同时上调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其中1 年期流动性再贷款利率由33%上调至85%;1 年期农村信用社再贷款利率由88%上调至35%;再贴现利率由80%上调至25%。2011年2月9日和4月6日两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1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75%提高到25%,累计上调5个百分点;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81%提高到31%,累计上调5个百分点。当前,中国货币政策仍面临国际收支不平衡和流动性过剩的问题,中央银行仍需加强流动性管理,把好流动性这个总闸门。

货币政策目标是一国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采取的货币政策希望达到的最终目的。包括:经济增长、价格水平稳定、充分就业、利率稳定、汇率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尽管央行不能直接带来这些目的,却能针对它可以影响的变量制定不同的政策。货币政策的诸多目标之间常常有冲突,政策可以达到一个目标,但却也使另一个目标变得更加难以实现。在中国,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在实际中有两种主张,一种是单一目标,以稳定币值作为首要的基本目标;另一种是双重目标,即稳定货币和发展经济兼顾。从各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历史演变中来看,无论是单一目标、双重目标或多重目标,都不能脱离当时的经济社会环境以及当时所面临的最突出的基本矛盾。但货币政策要保持足够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政策目标不能偏颇和多变。此条答案由有钱花提供,有钱花是度小满金融(原百度金融)旗下的信贷服务品牌,靠谱利率低,手机端点击下方马上测额,最高可借额度20万。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论文4000字怎么写

我自己有一份,不过是我们交过的作业。不知道可以吗?2010-2011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及其政策操作的主要特点摘要:2010-2011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发展,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但物价上涨较快。围绕保持物价稳定这一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采用了一系列货币政策工具。我国由稳健的货币政策转向在“中性”定位上稳健操作。关键词:货币政策 准备金 央行票据2010年以来,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货币信贷增长从上年高位逐步向常态回归,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充裕,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金融运行平稳。居民收入稳定增加,但物价上涨较快。在此期间,持续、大量的国际收支顺差成为中国经济运行中的一个显著特征,并对中国的货币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国际收支顺差使中央银行不断被动购入外汇、吐出过量的人民币基础货币,并直接增加货币供应,从而形成流动性过剩的压力。同时,由于对房地产过热,导致银行发放大量贷款。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禁止炒房现象,同时也使得大一部分资金流入市场,加剧通货膨胀。围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这一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认真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交替使用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加强流动性管理和货币信贷总量调控,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其政策表现出来的特点是:由2010年采取的稳健的货币政策,转向2011货币政策在“中性”定位上稳健操作。一、灵活公开市场操作,央行票据成为公开市场对冲操作的主要工具灵活安排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组合,加大流动性回收力度。不过,传统的正回购与现券卖断很快受到了央行持有债券资产规模的约束。2010年全年累计发行中央银行票据2 万亿元,开展正回购操作1 万亿元;2011年加大对中央票据的操作力度。2011年5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将发行2011年第三十期中央银行票据。第三十期中央银行票据期限1年,发行量300亿元,央行6月14日发行10亿1年期央票。实践证明,在流动性持续较多的情况下,央行票据这一操作工具的推出为货币调控赢得了一定的主动权。同时,央行票据的发行对促进中国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发展以及利率市场化改革也起到重要作用。二、充分发挥存款准备金工具深度冻结流动性的作用准备金本来是为了保证支付的,但它却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副产品”,就是赋予了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职能,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现已成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是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2010年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回升及全球经济逐步复苏,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市场流动性状况,重新启用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这一工具。2011年内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应该说,存款准备金工具对于成功进行流动性对冲功不可没,目前其对冲作用甚至超过了公开市场操作。三、深化差别准备金制度并引入动态调整机制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1年6月2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今年以来第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此次上调之后,大中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达5%的历史高位。所谓差别准备金率制度,是指对金融机构适用的存款准备金率与其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状况等指标挂钩。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可以制约资本充足率不足且资产质量不高的金融机构的贷款扩张。四、运用再贷款和再贴现促进信贷结构调整由于外汇占款投放的基础货币已经过剩,再贷款、再贴现在总量上增加的余地不大,再贷款甚至是以回收为主,再贴现的规模也比较小。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民银行运用再贷款、再贴现工具主要是发挥其引导信贷资金投向和促进信贷结构调整的功能。一是加强地区间再贷款调剂,扩大对西部地区、粮食主产区以及地震灾区等的再贷款限额。五、加强“窗口指导”和信贷政策引导在投资拉动和流动性供给过剩的背景下,商业银行信贷扩张的冲动往往比较强。为此,中国人民银行有针对性地对商业银行进行“窗口指导”,提示金融机构高度重视贷款过快增长可能产生的风险,避免因过度追求利润而盲目进行信贷扩张,应合理、均衡放款;引导金融机构强化资本约束,树立持续稳健经营理念,提高风险控制能力;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通过体制、机制和工具创新;引导商业银行通过拓展中间业务调整盈利结构,增强持续盈利能力。实践表明,通过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使得央行的货币政策措施为市场所预期,增加了政策透明度,降低了货币政策的操作成本,更大程度地发挥了货币政策的效力。六、适当发挥利率杠杆的调控作用2010 年前三季度,利率政策保持稳定。第四季度以来,为稳定通货膨胀预期,抑制货币信贷快速增长,中国人民银行于10 月20 日、12 月26 日两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1 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25%上调至75%,累计上调5 个百分点;1 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31%上调至81%,累计上调5 个百分点。12月26 日同时上调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其中1 年期流动性再贷款利率由33%上调至85%;1 年期农村信用社再贷款利率由88%上调至35%;再贴现利率由80%上调至25%。2011年2月9日和4月6日两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1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75%提高到25%,累计上调5个百分点;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81%提高到31%,累计上调5个百分点。当前,中国货币政策仍面临国际收支不平衡和流动性过剩的问题,中央银行仍需加强流动性管理,把好流动性这个总闸门。

2011年我国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由此前的“适度宽松”调整为“稳健”,这是国内货币政策基调的重大转变。这表明我国此前应对金融危机时的刺激政策——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正式退出,也是对央行此前提出的货币政策回归“常态”的政策注解。  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名义上执行的是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在2009年,实际执行的是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011年虽然是真正的适度宽松,但由于2009年投放的货币基数较高,因此执行效果上是令过剩货币进一步增加。目前,虽然全球经济(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的复苏之路仍比较崎岖,但中国经济形势与欧美有较大区别。因此我国将正式从金融危机后特殊情况下执行的宽松货币政策中退出。2008年末提出的4万亿投资计划原定于2011年末执行完毕,在房地产方面,无论是投资性购房信贷需求还是房地产开发贷款需求都将被持续抑制,这是货币政策转向的经济基本面基础。  在我们看来,稳健而不是从紧的货币政策的说法,在未来的实际执行中将会是适度收紧,并且给货币政策的相机微调保留了空间。明年全球经济的复苏步伐,国内的通胀形势的发展,调控之下的房地产市场的变化等因素,都可能导致2011年货币政策的执行可能有一定的变化。因此不宜在今年年末就估死明年货币政策的具体操作。  关于明年货币政策最关键的指标,即新增贷款规模,央行货币政策委员夏斌日前的表态可作为参考。夏斌表示,明年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意味着信贷增速将放缓,预计全年信贷规模为7万亿元人民币。他还表示,明年的信贷政策将会偏紧,而货币供应量M2增长则控制在15%。  从十多年新增贷款的历史来看,某一年贷款大幅增长后的两三年,都会有新增贷款规模的下降。1997年新增贷款从1996年的10612亿猛增至13757亿,随后的1998~2000年持续下降为11610亿、7210亿和5636亿。2003年新增贷款从2002年的18979亿猛增至27702亿,随后2004~2005年分别降至18367亿和17326亿。2009年全年新增贷款高达63万亿,今年预期降至5万亿~8万亿,明年降至7万亿甚至更低的水平也很正常。2003~2007年,我国经济连续五年增幅在10%以上,同期贷款余额分别增长了10%、55%、77%、71%和16%,复合增速为15%。在经济转型的关口,我国经济明年没有必要实现10%的增长,则贷款增长15%这个曾实现我国经济复合增长10%以上的速度,完全可以满足明年经济增长的需要。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银监会今年要求,在明年末之前,我国商业银行要将表外贷款全部转入表内,估计多数银行今年执行的力度较小,则明年表外信贷的收缩,将导致实际新增贷款的减少。另外房地产信托明年继续收紧的概率较大,这都会令信贷供给偏紧。  具体的贷款投放,预期银监会仍会遵循类似于今年四个季度新增贷款3∶3∶2∶2均衡投放的调控思路。与今年信贷总量可能被突破近3000亿元不同的是,明年的总量控制将更严。这虽然不利于银行“早放贷早收益”的经营思路的实现,但偏紧的额度仍有利于银行利差的提高。  在整体适度从紧的前提下,货币政策具体执行时,将因产业结构、区域不同而有差异,比如七大战略新兴产业,可能会受到更多的关照。而西部重点发展区域,也会得到差异化的政策“关照”。节能减排的继续推进,落后产能淘汰,今年新开工580万套保障房的后续建设资金和明年1000万套保障房新开工计划等,都可能在货币政策中得到体现。  我国货币政策回归稳健非常有必要,较少的新增信贷规模完全可以满足中国经济增长的需要。偏紧的信贷供给不光是对冲2009~2011年过度投放的货币的必要,而且将有利于提高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希望采纳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议指出,2011年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意味来年我国货币政策的基调将发生变化,货币政策作用的方式和力度都将出现调整。那么,如何看待和评价此前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未来的宏观经济经济政策如何调整、稳健的货币政策如何发挥作用,本文愿就这些问题谈一些浅见。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鉴于这种目标设定,本年度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效果总体上达到了预计的效果。一方面,今年一至三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为8%,相比去年7%的增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较为宽松的货币环境。另一方面,虽然10月份CPI已经达到了4%,全年3%的目标值的实现已难度很大,当然,这并不足以说明我国出现了严重通胀问题。3%本身只是人为划定的一个数值,更多是对今年货币政策宽松度的反映,因此,即便其无法实现,至少目前来看通货膨胀仍然相对温和。 但是,通货膨胀隐忧为经济政策所带来的制约也不容小觑。至10月份底,新增信贷规模已达9万亿,M2货币增长率为38%,均突破或快突破年初所制定的信贷规模与M2的增速的目标,这些都给通胀预期管理带来了很大挑战。从目前M1与M2的增速差来看,我国存款的转化并不活跃,经济活跃度并不高。虽然在以宽松为导向的货币政策下,我国的经济增长能够保持一个较为平稳的高速增长,但持续增长的动力并不是十分强劲。今年以来不断出现的食品价格大幅上涨的背后原因,除了本身生产周期与环境因素等影响外,我国结构性货币供给和流动性过剩也扮演着重要角色。一方面,从货币总量上来看,大量信贷投放伴随的主要是投资的增长,其投资主体依然是以政府投资和国企为主;另一方面,从货币供给结构上来看,中小企业仍然缺乏资金支持。在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中,投资的贡献率达到了8%,消费的贡献率仅为4%,相比09年而言,消费比重大幅下降。这也印证了上文对经济活跃度依旧缺乏的判断。在消费不足,国外贸易环境恶劣的情况下,单纯依靠投资,尤其是政府投资,所带来的负效应是经济运行效率下降与经济增长缺乏持续增长动力。最终所带来的结果是,存在一定的货币供给沉淀在实体经济之外,诱发物价上涨,尤其是经济一旦出现较为活跃的态势,货币流通速度增加,将会放大货币流动性,进一步加剧通胀压力。因此,总的来看,近两年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为我国经济持续的高速增长的确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在维持物价稳定上也并未带来过多的困扰。但是,由于目前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尚存在一定的困难,单纯宽松的货币政策依然难以保证未来我国经济稳定并高效的增长,反而可能还会为以后通货膨胀管理带来一定压力,故明年经济增长实现更多需要的是不同政策的灵活搭配。而货币政策在整个政策组合体系中的作用主要是提供一个良好的经济运行环境,尤其是在我国实体经济并未完全好转的情况下,保持一个稳健谨慎的货币政策依然是有必要的。除此之外,国外货币政策的制定也是制约我国货币政策走势的重要因素,尤其是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的出台更是使得我国不得不采取一定的对冲措施来抵消国外的流动性冲击。正是基于以上两者的判断,在未来以稳健为主导的货币政策的走势上,适度缩紧当前货币政策的宽松程度也就成为了必然。从近几个月加息与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等一系列缩紧流动性的动作来看,通胀管理依然存在挑战。所以,今年年底是否加息或者提高准备金率主要有赖于最后两个月CPI的数据的信息反映,在调控效果微弱的情况下,继续调增也是合情合理的。稳健意味着我国货币政策步入常态管理事实上,央行最近选择近三年来首度加息及两周内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已经昭示实施两年的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将不再宽松,中国的货币政策开始步入常态管理。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走向稳健”,主要是考虑到经济已经开始企稳回升,同时通胀问题日益严重,货币政策需要进行适度的调整,其最大意义在于货币政策正式告别金融危机的影响而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以保增长为重中之重的危机政策开始让位于以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为基本要义的常态管理。量化到具体指标上,我们判断,在稳健的货币政策导向下,明年银行信贷可能会压到一个比今年还要低的量,预计5—7万亿。另外,货币政策的执行主要看货币供应量和货币流动性的状态,目前我国货币总量的增长还是偏高,去年M2达到30%以上,10月份M2仍为19%以上,如此高的M2说明存在投资冲动,易给价格和资产泡沫带来隐患,需要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的调整使M2增长速度回落到正常空间,笔者认为15%左右是较合理的水平。未来中国经济面临三个重要任务,即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调整经济结构和防范通胀预期。现阶段看这三个方面任务,通胀问题尤为突出,CPI继9月份达到6%之后,10月份又达到4%的年内新高,稳定价格控制通胀已经成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重中之重,防通胀将会是明年货币政策目标的重点内容。目前中国经济增长的势头依然较好,未来仍需强调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性,稳健的货币政策在致力于通胀预期的防范和治理的同时,也有利于经济增长、调整结构和管理通胀三者之间的平衡。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应从保增长正式转为正确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和防范通胀预期”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中国经济实行常态化管理,在防止物价过快上涨的同时,切实将结构调整和民生工作提升至重要地位。“稳增长、调结构、控物价、惠民生”或为明年的经济工作主线。稳健也意味着汇率、利率等价格型工具的空间将不断加大 目前,美国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使得美元贬值问题再次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在当今大宗商品金融化的背景下,其价格主要以美元标价,带来的结果是主要以美元价格为参考的货币币值也将面临贬值,从而使得大宗商品的进口价格上升,最终带来输入性通货膨胀压力。相比之下,更为灵活的汇率制度则可以通过适当升值,来对冲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影响。虽然我国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但本质上,仍是以美元价格走势为导向,且上下浮动空间有限。倘若明年通胀水平管理存在困难,同时货币政策又受到一定制约,再加上输入性通货膨胀冲击,那么汇率政策也不失为一种解决方案。同时,我国长年的经济增长与巨额的贸易顺差,均加大了人民币升值压力。通过汇率政策的适当变化来缓解这种压力也是有必要的。我国也应当借此契机,完善人民币汇率机制,一方面,增大人民币汇率弹性,可以扩大一定的波动范围,适度减少干预,使汇率更加灵活的反映外汇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另一方面,降低美元币种权重,参考一篮子货币,提升欧元、日元等权重。最终减少我国经济政策所受到的外部制约,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外部冲击产生的负面影响。除此之外,更灵活多变的汇率制度也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一国信用货币要成为世界货币,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强大的经济实力、币值的稳定性与广泛的接受性。同样人民币的国际化也需要满足这三个条件。我国现行的汇率制度下还无法满足其要求。若我国采取缺乏弹性的汇率制度,被动干预外汇市场,将会导致我国的货币政策无法完全独立。在长期的冲销式干预下,必然会导致经济效应扭曲,通货膨胀压力增加,从而不利于我国货币币值的长期稳定。而采取更有弹性的汇率制度则能够有效的解决此类问题,并且通过更为市场化的汇率机制来自动调节人民币汇率,也能够增强世界对中国经济的信心,减少对金融风险的担忧。但是,由于我国目前的外贸依存度较大,贸易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容忽视,同时考虑到国内外贸企业的生存状况等,过多的依赖汇率政策来控制通货膨胀又会有一种顾此失彼的感觉。再者,6000亿美元的QE2是在8个月分批投放,因此,我国汇率政策的制定还有赖于其退出时机,这些均需要依据当时情况而定。总的来看,汇率政策在明年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会加大,但考虑到相关的制约因素等,在短期内,至少是明年,主要仍有赖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

写作没有思路的话,你就可以先去看看参考文献,免费的文献可以直接去商业全球化或者金融这两本期刊上免费找,要多少范文就有多少范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