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有关彝族文化的论文1500字怎么写的

发布时间:2024-07-04 18:29:23

有关彝族文化的论文1500字怎么写

听不懂额。。。。。。。。。。。。。4000字有点多哦

【彝族婚嫁习俗(盘县)】盘县彝族婚嫁习俗自古流传,是贵州乃至中国彝族婚嫁习俗的重要区域。盘县彝族地区主要包括了坪地乡、四格乡、淤泥乡等彝族聚居区,盘县坪地乡位于盘县北部,与水城县的龙场乡,营盘乡和云南宣威市田坝镇接界,毗邻洒基镇、松河乡、四格乡。四格乡位于盘县最北端,素有盘县“北大门”之称,境内的坡上草原已被列为省级风景旅游区。淤泥乡位于盘县北部,东邻保基、南通羊场、西连鸡场坪、松河,北依普古。淤泥乡境内有其独特的文化底蕴,早在2000年就被省文化厅、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命名为“歌舞之乡”。盘县彝族婚嫁习俗的形成有自己的历史渊源和成因,它大约形成于彝族东进贵州地域,原有的游牧文化逐步向农耕文化转化的时期。在经过了千余年不断发生的民族文化认同和整合之后,逐步形成了今天的盘县彝族婚嫁习俗。现今,盘县彝族婚嫁习俗虽然也受到了现代婚姻礼仪和观念的影响,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其婚嫁习俗的本体仍然存在。盘县彝族婚嫁习俗主要由对歌相识、请媒说亲、吃定亲酒、嫁娶四个部分组成。对歌相识,这是盘县彝族婚俗的第一个环节,也是男女青年相互认识的主要方式。传统上不能在家内唱情歌,多选择离家有一定距离、风景优美且具有一定隐蔽性的山坡山洼来对唱。双方通过对歌的形式表达情意,其情歌样式多种多样,多为即兴演唱,只要能传递真情实感就行。例如:“郎在山前山后山左山右种葡萄,妹在山前山后山左山右绣荷包。郎的葡萄酸酸甜甜辣辣苦苦合妹嘴,妹的荷包唏唏唰唰唰唰唏唏挂郎腰。”请媒人,盘县彝族人的婚姻多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和自由恋爱相结合,所以请媒人(彝语为“莫左”)提亲的习俗在盘县彝族中一直留存。通过媒人提亲,一是向外界说明她们已经是恋人了,别人不要再来请求提亲了,媒人在这里起到了公证的作用,一旦婚姻发生什么变化,媒人就要站出来说话评判。吃定婚酒、押八字,押八字就是吃订婚酒,是决定双方婚姻大事的重要环节。按照彝族古老的宗教礼俗及族规寨礼,男女青年在确定婚姻关系后必须要合八字。即看双方生年生月生日生时的五行天干属相之间是否相生,如合适就正式订婚,也有不用合八字的,如淤泥乡的一些彝族同胞就没有押八字这一环节,一旦情投意合就直接进行订婚。接下来就是在女方家摆酒招待客人,以女方家亲戚即村里德高望重的人为主,男方家也要有代表参加,至少四人,比如男方的父亲或者母亲、弟弟(哥哥不能去)、老表、姐夫等。男方家代表到女方家门外要先放鞭炮,女方家亲戚也要鸣炮回敬。开饭前要先点香、烧纸、供饭,以示对祖先的敬重。席间即把本家姑娘婚配的事告知大家,女方各家亲戚商议好谁家送些什么家具什物。嫁娶,婚礼的第一天在女方家,这天新郎(彝语为“阿乌七”)不到场,只是接亲人去且亲哥嫂不能去,人数为6、8、16人不等,但一定要双数,女方送亲的人数一般要男方接亲人数的二倍,伴娘一定要是结过婚的新娘的长辈,最低也是同辈分的人,而绝对不能是小辈。接亲时要带上一对粑粑(用簸箕装,上贴大红“喜”字)、三柱香、三对蜡烛、红糖、最少两瓶酒、60斤肉、火腿。古时新娘出嫁要骑马,新娘的坐骑由男方家提供,快到女方家门口时先放鞭炮,女方家的人则准备好泼水。到门口要先唱调子,对歌,不然不让进门,进门时要泼水。第二天早上,大家先喝酒,吃早饭时,女眷给接亲的人劝饭,在碗底埋辣椒面、盐巴、肥肉,逼着他们吃下,把肉和菜串成串偷偷挂在他们衣服后面。吃完饭后,用煤油和锅烟灰加上酒拌成浆糊,给接亲人抹黑脸,表示新娘家有脸面。出门前,新娘必须梳妆打扮,到了预先定好的良辰吉时,由梳头的人为新娘盖上头帕,起身时新娘要先戴上新郎弟弟戴来的竹篾帽,再包上包头,顶上黑色的纱帕(彝语为“苏破”)。胸前挂一面镜子,意思是让身上的镜子射走娶亲路上可能遇到的鬼魔或邪气,保佑新娘新郎清吉平安,生儿养女顺顺利利。而后由新娘的哥哥、弟弟或姐夫背新娘上马或上车,上马后又要喝一次酒,新娘喝完后把酒碗往身后扔,使之砸碎,表示把碗砸烂后,新娘会慢慢忘记对家乡的思念,专心建立这个新的家庭。在出嫁路上,新娘绝对不允许下马或下车,也不能回头望。陪嫁的东西(两箱、两柜、拜鞋等)全部由接亲的人负责运送到男方,当时谁接谁就要负责到底,不允许半路分给别的人运送,送亲的人是不负责拿东西的。到新郎家村口或门口时,要由婆家找两个八字好的人来扶新娘下马。要请个毕摩来退喜神(彝语为“色嘞”),意思是将他们在路上可能遇到的鬼神邪气赶走,留在屋外,让新娘新郎平平安安、幸幸福福的生儿育女过日子。新娘进入新房后,送亲的人就被请到堂屋喝“下马酒”,新娘由伴娘陪伴,到吃饭时才出来和接亲的、送亲的人一起吃饭。普古乡人豪爽热情,邻里关系十分和睦,遇有婚事都不请自到,并且要送礼钱、毛毯、被子、电器等物品,以示祝贺。晚饭过后开始闹新房,参加的人一般是新郎的姐夫、妹夫、老表以及新婚男女各自的好朋友。闹新房的主要节目有喝交杯酒、咬苹果、点烟等,闹完后新娘给这些人每人送一双鞋垫,让他们分享自己新婚的喜悦。第二天早上,新娘给公婆送上自己做的布鞋,公婆则回送她一定数量的礼钱。回门前,由一位长者指挥新人磕头,大家酒足饭饱后就出发。带上十二对糯米粑粑、三块肉、两瓶酒,给送亲的人发放礼物。到娘家,磕头、吃饭之后,若距离不远,就在当天返回,如果距离较远,就等到第三天才返回。返回时,再由新娘的父亲送他们回来,从此两家就成为一家人。彝族婚嫁习俗的主要传承人有:吴朝英,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坪地乡莫西里村人;吴云龙,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坪地乡莫西里村人;吴大荣,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坪地乡莫西里村人,不但传授给自己的子孙,还传授给有爱好的青年及其对彝族文化有兴趣的彝家青年,现有徒弟吴辉、李志坤、李胜永三人。盘县彝族婚嫁习俗遵循了一定的古制,是盘县彝族深厚历史传统文化的积淀。保持了彝族人由游牧文化转向农耕文化过程中的大量的以婚姻文化为主的传统文化和观念。它既尊重青年人的自由恋爱,也维护了古规的礼仪。彝族的毕摩文化也是其信仰文化的主要表现,是盘县彝族婚嫁习俗的特征之一。盘县彝族的婚嫁习俗中还展现了丰富的歌舞文化。其中,歌唱主要分为两类,一是酒礼歌,二是哭嫁歌。习俗中,盘县彝族的民族民间音乐、歌舞文化和艺术,亦得到较为充分的展示,尤其是歌唱文化表现得最为完备在盘县彝族婚嫁习俗中,歌唱是其重要的载体,婚姻礼俗的上离不开歌唱。盘县彝族婚嫁习俗是彝族人传统文化的突出表现形式,寓含彝族人民的精神、信仰、价值取向,涉及彝族人的伦理、民俗等诸多领域,是现存的一种鲜活的彝族传统文化,是云贵彝族文化圈边沿地带的比较传统的婚姻文化遗存。同时,盘县彝族婚嫁习俗还是当地彝族歌舞文化展示的一个平台,可以从这个平台上看到许多彝族的歌舞艺术文化表现。由于受到现代化进程和周边他民族文化的影响较大,盘县彝族婚嫁习俗中的传统意识正在淡化,大多数彝族青年认为本民族传统婚姻的礼仪程序过于繁杂、陈腐,不如周边他民族,尤其是汉族的简单化和新潮,转而效仿他民族,而不再愿意按本民族传统婚姻的礼仪程序举行仪式。加上受现代通讯技术与人类生活节奏加快等的影响较大,彝家青年男女在谈情说爱时往往借助电话、手机、发短信息等现代文明的产物,而不再像农耕时代一样的在山间、山洼,在月光下对唱情歌,互诉衷肠,从而使盘县彝族婚嫁习俗中最鲜活的歌唱文化等在一天天消亡,很大程度影响到彝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彝族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在云南红河州就是彝族的聚居地,红河州即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在云南南部,以蒙自为州府。在红河州有一个地方叫石屏,石屏有一个异龙湖,湖上种满了荷花,当夏季来临,荷花盛开,人们会到那去赏荷,品尝石屏荷花宴,在船上做此生意的农家就会唱歌,以欢迎人们的到来,渐渐形成风俗,当地一些作曲家就把农家唱的歌编制,就形成了海菜腔。它里面夹杂了当地的地方语言。

有关彝族文化的论文1500字怎么写的

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和问题发表议论,揭露和驳斥错误的、反动的见解或主张。驳斥错误的、反动的论点有三种形式:①直接驳斥对方的论点。先举出对方的荒谬论点,然后用正确的道理和确凿的事实直接加以驳斥,揭示出谎言同事实、谬论与真理之间的矛盾。有的文章,首先证明与论敌的论点相对立的论点是正确的,以此来证明论敌的论点是错误的。②通过批驳对方的论据来驳倒对方的论点。论据是论点的根据,是证明论点的。错误和反动的论点,往往是建立在虚假的论据之上的,论据驳倒了,论点也就站不住脚了。③通过批驳对方的论证过程的谬误(驳其论证)来驳倒对方的论点。驳倒了它的论证中关键问题,也就把谬论驳倒了。驳论文的驳法有三种:反驳论点、反驳论据、反驳论证。反驳论证相对于前两者更高了一个层次。议论虽有立论、驳论两种方式,但两者不是完全分开的。驳和立是辨证的统一。在立论性的文章中,有时也要批驳错误论点;在驳论性的文章中,一般也要在批驳错误论点的同时,阐明正确的观点。因此,立论和驳论在议论文中常常是结合起来使用的。直接驳和间接驳的差别①如果直接以论点出发,那就算是直接驳论②如果通过各种论据来反驳论点的算间接驳论③如果从始至终都通过论点论据来论证中心的,就是典型的驳论文,如鲁迅先生的《友邦惊诧论》就是典型的驳论文章。总之,写驳论性的文章,还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要对准靶子。写驳论性的文章,首先要摆出对方的谬论或反动观点,树起靶子。怎样树起靶子呢?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概述。即用概括的语言,将所批驳的敌论复述一下。并且还要强调出敌论的弊端。概述时,可适当引用一些原词句,但要有重点,倾向性要鲜明。二是摘引。即把反面材料的关键部分或有关部分,摘录下来,然后对准靶子,进行驳斥。可以引用一些较为典型的事例,和古典名句。更加强有力的证明自己的观点。②要抓住要害。鲁迅说:“正对‘论敌’之要害,仅以一击给予致命的重伤。”对谬论,一定要抓住其反动本质,深入地进行揭露和批判。③要注意分寸。对于敌人的反革命谬论和人民内部存在的错误思想,必须加以区别。对敌人,要无情揭露,痛加批驳,给以致命打击;对于人民内部的错误思想,就要本着“团结——批评——团结”的原则,决不可相提并论。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科学研究和描述科研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科研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总称为论文。论文一般由 题名、 作者、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例如 附录)可有可无。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内容提要是 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1、先确立一个论点。全文围绕这一论点展开论证。对“开卷有益”这种说法,既不能全盘否定,写驳论文;也不宜全盘肯定,写成立论文。因为这种说法既有它正确的一面。又有它不够全面的地方,所以对这个看法要采取“一分为二”的方法进行分析,肯定其有益的一面,否定其有害的一面,从中总结出正确的论点来。只有这样才能对这一说法作出合乎事实的评价,最终达到以理服人的目的。2、运用“一分为二”的方法进行分析,要防止出这样一个毛病:自相矛盾。一会儿说开卷有益,一会儿说开卷有害,令人不知所云。为了避免这种现象,文章中还要将二者的联系点明,才算把道理真正说透。3、从论证方法看,如果所读的书是坏书,则开卷未必有益,这里可以采取例证法,并辅之以引证法和喻证法,用前几年社会上黄书泛滥成灾毒害青少年作为事实论据,用名人名言作为理论论据,充分论证黄书的害处和读好书的益处。在此基础上,再把这两者辩正地统一起来。说明我们中学生既要多读书,又要慎重地加以选择、读好书。这样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就将问题说得比较全面而深刻,文章也就具有了不可辩驳的逻辑力量。导思:这是一篇给材料作文。该题虽然规定了作文题目,但仍给学生思维留下了很大的空间,从文体来看,写议论文是最好的选择。学生可以从是非观、处世态度、治学精神等方面谈自己的看法,阐述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要写好议论文,必须做好以下三点:1、确定论点。根据命题提供的材料,可从不同角度提炼出诸多观点,但短短600字的文章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一定要选准一个论点充分论证。2、选好论据。论据能起到充分证明论点的作用,论据选择要遵循两个原则:①真实确凿,不能有虚假成分;②具有典型性,有说服力,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3、组织好论证结构。最常用的结构一般为“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彝族的火把节  我们国家有56个民族,56个民族都有各个民族的特色、习惯。比如:蒙古族的“白节”、藏族的“女儿节”、苗族的“开年节”等等。那我就个大家介绍一下彝族的火把节吧!  关于火把节的来历,路南一带彝族传说,古时有个魔玉残酷迫害百姓,群众忍无可忍,便群起而攻之。但魔王堡垒久攻不克,于是改为用羊群火攻,就是在每只羊的双角和后腿绑上火把,驱羊进攻,结果获胜,人们为了纪念这次斗争胜利,乃于每年夏历六月二十四日耍火把相庆,由此形成了火把节。  在一次火把节之前的采访上,一个42岁的彝族人潘木乃像孩子般陶醉其中。  “每家每户都要喝杆杆酒,穷的村杀两三只鸡,富的村杀头牛。”他说,“最开心的还是跳达体舞,看赛马和摔跤,多有味道的哟!”  火把的亮度可不比烟花差多少,可以将整个地方照亮的如同白昼。这就是火把节的特色,几千甚至几万人在一起点燃火把这才是壮观的一幕。  早在火把节的第一天,彝族村寨里家家户户都要在门前竖立若干火把,准备活动使用。同时在村寨附近选择一块开阔地,在地中央竖立一根长10~20米的青松,青松顶端横放一根挂满红色纸花的木棒,缘青松四周用易燃柴草堆砌成一个类似于宝塔形大火炬,作为活动场所。  第一天是祭火,家家户户举着火把游走于田边地角、并且杀牛宰羊。  第二天是传火,这一天男男女女聚集在一起选择配偶,展示才艺。所以有人称为“中国第二个七夕节”。  最后一天是彝族传统火把节的第三天,也是最后一天。彝语称之为“都沙”,意为“送火神”。在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凉山彝族自治州,火把节这一延续千年的传统,在一年一度的火把狂欢、彝族选美、摔跤、“朵洛荷”等彝族特色活动中,在现代社会的不断撞击下得以传承。  傍晚,节日活动的主持人率领锣鼓队敲锣打鼓,寨中各家闻听锣鼓声即出门点燃火把,男女老少举着火把向活动场所汇集。人们到齐之后,主持人一声号令,大家举火把向宝塔形火炬奔去,将其点燃。一时火光冲天,欢声四起,大家各举小火把围着大火炬,跳起“丰收舞”,唱起丰收歌,载歌载舞,热情奔放。  在狂欢夜观赏了盛大焰火晚会的美国游客詹姆斯•艾普说:“这些灿烂的烟火是我出生以来看过的最美的!”为了过中国的火把节,他和朋友专程从家乡远道而来。  “农村里不管是老人小娃,庆祝火把节的兴致还是不变,到了过节,四面八方的人都必须回来。”潘木乃说。  去年,凉山彝族火把节成为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这一古老文化传统的保护与传承已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  “火把节的传统有慢慢被年轻人淡忘的危险。”凉山州彝学会会长巴莫尔哈认为,将它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彝族人民及其后代、地方领导都是个教育,也可以让外界来关注和保护它。  火把节是中国彝族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一般在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至二十六日举行。传统火把节里,彝族人民点燃火把,绕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巡游,以消灾避难,祈求幸福。

[编辑本段]火把节简介 火把节是彝、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民族的古老而重要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骚声海内外,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日,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式。 “火把节”庆祝共三天: 火把节第一天:祭火。这一天,村村寨寨都会宰牛杀羊,集体分享,并备酒肉祭祖。夜幕降临时,临近村寨的人们会在老人们选定的地点搭建祭台,以传统方式击石取火点燃圣火,由毕摩(彝族民间祭司)诵经祭火。然后,家家户户,大人小孩都会从毕摩手里接过用蒿草扎成的火把,游走于田边地角,效仿阿什嫫以火驱虫的传说。 火把节第二天:传火。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聚集在祭台圣火下,举行各式各样的传统节日活动。小伙们要效仿传说中的阿体拉巴,赛马、摔跤、唱歌、斗牛、斗羊、斗鸡。姑娘们则效仿传说中的阿什嫫,身着美丽的衣裳,撑起黄油伞,唱起“朵洛荷”、达体舞。在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莫过于彝家的选美了。年长的老人们要按照传说中阿体拉巴勤劳勇敢、英武神骏和阿什嫫善良聪慧、美丽大方的标准从小伙姑娘中选出一年一度的美男和美女。夜幕降临,一对对有情男女,在山间,在溪畔,在黄色的油伞下,拔动月琴,弹响口弦,互诉相思。故也有人将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称作是“东方的情人节”。 火把节第三天:送火。这是整个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的高潮。这一天夜幕降临时,人人都会手持火把,竞相奔走。最后人们将手中的火把聚在一起,形成一堆堆巨大的篝火,欢乐的人们会聚在篝火四周尽情地歌唱、舞蹈,场面极其壮观。故也有“东方狂欢夜”之称。 火把节是彝、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蜚声海内外,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日,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式。[编辑本段]火把节民族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拉祜族、哈尼族、普米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彝族、纳西族、基诺族在农历六月二十四举行,白族在六月二十五举行,拉祜族在六月二十举行,节期三天。[编辑本段]火把节传说 很早以前,天上有个大力士叫斯惹阿比,地上有个大力士叫阿体拉叭,两人都有拔山的力气。有一天,斯惹阿比要同阿体拉叭比武,即摔跤,可是阿体拉叭有急事要外出,临走时,他请母亲用一盘铁饼款待斯惹阿比。斯惹阿比认为阿体拉叭既然以铁饼为饭食,力气一定很大,便赶紧离开了。阿体拉叭回来后,听母亲说斯惹阿比刚刚离去,便追了上去,要和他进行摔跤比赛,结果斯惹阿比被摔死了。天神恩梯古兹知道了此事,大为震怒,派了大批蝗虫、螟虫来吃地上的庄稼。阿体拉叭便在旧历六月二十四那一晚,砍来许多松树枝、野蒿枝扎成火把,率领人们点燃起来,到田里去烧虫。从此,彝族人民便把这天定为火把节。 ——凉山彝族《火把节的传说》 撒梅王与异族抗争,他的头被砍掉了,待到星宿出现又长出一个头来与之奋战厮杀。最后,由于奸细的出卖,砍掉头用尖刀草扫过脖子后,撒梅王的头就再也长不出来了,死不复生。据说尖刀草上的红斑就是撒梅王的血染红的。后来撒梅人在每年的六月二十四、二十五都要打起火把纪念撒梅王,并寻找他的英灵。 火把节是四川凉山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届时家家饮酒、吃坨坨肉、并杀牲以祭祖先。人们穿新衣,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体活动,男人们参加斗牛、羊、鸡、赛马、摔跤;妇女则唱歌,吹口弦,弹月琴。晚上把火把在房前屋后游转;第三天晚上成群结队地举着火把遍游山野,火光一片,然后又集中到一处点燃篝火,打着火把,喝酒、唱歌跳舞,一直玩到天亮结束。 ——彝族撒梅支系的《撒梅人的火把节》 善神阿番偷开天门,撒下五谷,使人间的幸福生活超过天上。天神见了大怒,派大力士到地上来出气。朵阿惹姿恨大力士霸道,与他摔跤,把大力士摔倒在地上,压出一个坑来,后来天雨变成湛蓝的长湖(路南淡水湖)。人们为纪念这位人间英雄,于农历六月二十四进行斗牛、摔跤、宰羊、燃火把等活动,以示悼念之情。 ——彝族撒尼支系的《撒尼人的火把节》 奴隶主那迢迢把很多的穷弟兄关在牢狱中,穷人阿真等在羊角上绑上火把,冲向那迢迢的府第,烧死奴隶主,同时也烧掉了穷人手上的绳索。为纪念这次胜利,人们举火把游行,相沿成俗。 ——彝族阿细支系的《阿细人的火把节》 罗婺彝家有个漂亮能干的姑娘,与彝家小伙阿龙早就相爱了。但附近十二个部落的男子都纷纷前来提亲,其中有个土官老爷凶狠残暴地说,如果不答应,就要血洗山寨,让全寨遭殃。姑娘无奈,答应在六月二十四相亲。相亲期到,姑娘穿上雪白的衣服、黑色短褂,胸前系一块花围裙,烧起一大堆火。十二部的头人也赶来了。姑娘深深地看了阿龙一眼后,纵身跳入火堆中。阿龙和几个小伙子想拽住她,可只扯下了她的衣角。四面八方的人们赶来,可她已经以死殉情。为了纪念她,十二个小伙抬起大牛推向对方,以推倒为胜。之后,杀牛饮酒、唱歌跳舞。后来彝家就把六月二十四定为火把节,被阿龙扯下的衣角,成了彝家妇女的围腰带,那焚烧姑娘的青烟,化为山寨的晨雾。据说清晨喜鹊鸣叫的时分,彝山的远处就隐隐绰绰地显出姑娘的身影,因此人们称她为喜鹊姑娘。 ——彝族罗婺支系的《喜鹊姑娘》 天神子劳阿普嫉妒人间的幸福生活,派一位年老的天将到人间,要他把人间烧成一片火海。老天将来到人间,看到一个汉子将年纪稍大的孩子背在身上,年小的孩子反倒牵着走,他感到奇怪,细一问方知背着的孩子是侄子,牵着的孩子是儿子,因哥嫂已死,汉子认为应该好好照料侄子。老天将为这样的人间美德深受感动,想着人们的心地是如此善良,怎忍加害于他们,便将天神烧毁人间的消息告诉给那汉子,要他告诉人们于六月二十五那天事先在门口点燃火把,以此免去灾难。于是千家万户都在这天晚上点起了火把,天神以为人们早已在火海中灭亡,便沉沉地睡去,再也没有醒来。后来,纳西族人民就把这天定为火把节。 ——纳西族《火把节的传说》 山上住着一个善人和一个恶人,恶人专吃人眼。六月二十四这天,善人用蜂蜡裹在山羊角上,点燃蜂蜡后叫山羊去找恶人,恶人看到火花,以为人们拿火枪来打他,便急忙躲进山洞,并用石块堵住洞口,结果被洞里冒出来的水淹死了。从此人们就不再担心恶人来吃眼睛,可以安安稳稳地搞生产了。因此拉祜族人民就把这天定为火把节。 ——拉祜族《火把节的传说》 此外在白族、彝族的火把节传说中,还有著名的阿南(即曼阿喃)的传说、柏节夫人的传说和慈善夫人的传说,故事情节与女性人物传说《曼阿喃》和《火烧松明楼》大体一致,是人物传说与火把节传说交叉衍变的结果。 大理一带,则有阿南公主的传说:“汉元封间,叶榆(今大理)妇阿南者,为酋长曼阿娜之妻。娜为汉将郭世忠所杀,欲妻南,南曰,能从三事当许汝:一做幕以祭故夫;一焚故夫衣,易新衣;一令国人皆知我以礼嫁。忠如其言。明日,聚国人,张松幕祭其夫,下置火。南藏刀出,俟炽,焚夫衣,即引刀自断其颈,仆火中。时六月二十五日也,国人哀之,每岁以是日燃炬吊之,名为星回节。” ——南诏王火烧松明楼,慈善夫人忠义殉国 唐初的云南境内本有六个部落,称为“六诏”。最南端的部落蒙舍诏也称为南诏。南诏日益强大,一日,南诏王皮逻阁邀约其他五诏首领聚会。邓赕诏首领的妻子慈善夫人认为皮逻阁居心不良,极力劝丈夫不要前往。但丈夫不听,临走时慈善夫人含泪在丈夫的手臂上套了一个铁环,以求护身。 此后,皮逻阁果然火烧了首领们聚集的松明楼,五诏首领均未幸免于难。面对松明楼灰烬,慈善夫人痛哭欲绝。她扑在灰烬中,扒出了丈夫佩带的铁环,这才认出了丈夫的尸体并将其运送回家。后来,皮逻阁听说了这个聪慧贤德的慈善夫人,想娶她为妻。但慈善夫人怎肯再嫁,礼葬其夫后,她就闭城自尽,追随亡夫而去,只留下这一段令人感慨万千的感人故事。 从此以后,云南的白族人民便过起火把节,以纪念“火烧松明楼”的历史故事和勇敢聪慧的慈善夫人。 -------郭将军杀夫欲霸妻,贞烈夫人火海自焚 汉朝的副将郭世忠杀死了大理的曼阿那酋长,并发觉酋长的妻子阿南夫人长得很漂亮,便要娶她为妻。阿南夫人假意答应,但提出了祭奠亡夫的三个条件。然而,在祭夫时,阿南却点火烧着了灵堂,跃身跳入熊熊烈火中自焚而亡。阿南的忠贞勇敢,博得了人们的赞叹和钦佩。从此每年在阿南自尽的日子,白族同胞便点燃火把,串乡游寨,以示纪念。 ——勇士摔跤斗恶魔,众点火把烧天虫 相传在远古的时候,有一个名叫十大力的恶魔,在人间破坏人们的幸福生活。人们发现后,纷纷上前质问。十大力蛮横地要人与他摔跤,还示威地把一头头壮牛翻倒(从此,火把节时首先要斗牛)。他的挑衅行为惹怒了一位叫包聪的彝族英雄。他走出人群,与十大力扭扯着摔了三天三夜仍不分胜负。于是人们弹着三弦,吹着短笛,拍手跺脚为包聪助威,终于击败了十大力。恶魔发怒,放出蝗虫等各种害虫来糟蹋人们辛辛苦苦种出的庄稼。于是,人们又集合起来,点燃一支支火把去烧害虫,最后终于烧死了所有的害虫,这一天正好是六月廿四日。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一胜利,每到这一天,都要杀牛宰羊,举行火把节的各种活动,它反映了彝族人民不畏强暴争取幸福生活的斗争精神。 ——杀税使惹怒天神,燃火把群战害虫 很久以前,天上地下相通。有一年,天神思体古惹派思惹阿比到人间收税。由于人间闹灾害而歉收,人们交不起租税,人间一位能吃铜铁的大力士俄体拉巴便把收税人思惹阿比打死了。天神大怒,先发洪水想淹没地上的人类,但洪水被人们战胜了。天神又放出各种害虫到人间来吃百姓的庄稼,俄体拉巴和大伙儿围在火塘旁商量治虫的办法,无意中发现一只掉进火塘里的虫很快就被烧死了。于是,俄体拉巴就组织大伙儿举火把烧虫,最终战胜了虫害,夺得了丰收。久而久之相沿成俗,形成了彝族的火把节。 ——天神妒人降火海,火把蒙混免大灾 纳西族的传说中,有一天,天神子劳阿普在云河边游玩,忽然听到民间有丝竹歌舞之声。人间生活的美好幸福令他十分恼怒,于是便差一名天将到人间,要把大地烧成火海。这位天将变做一个老人到了人间,遇到一个背着大男孩、牵着小男孩的纳西男人。他不解地询问,才知道大男孩是别家的孤儿,小男孩才是这个男人的孩子。于是深受感动,心起怜意,不忍将大地毁灭。他就叫人们家家准备火把,到六月二十五日一齐点燃。这天,子劳阿普到云河边查看,果然见满山遍野都是火光,以为大地真的被烧毁了,方才罢休。纳西人因此躲过了一劫,免受焚族之灾。从此,就有了每年六月二十五日的火把节。 ——彝族传说 弥勒县彝族认为,火把节起源于一次奴隶暴动,这些奴隶在羊角上捆火把,攻进了奴隶主家,烧死奴隶主,得到了自由。 昆明近郊彝族说,撒梅(彝族的一个支系)王与入侵者斗,被砍掉了脑袋,但一到夜里星星出齐,他颈上又长出一个新头,再次带人参加战斗。后来,他头颅再生的秘密被妻子泄露了,他的头便再也长不出来了。彝族人民在他遇害的日子打着火把,四处寻找他的精灵,年年如此,相沿成节。 南洞彝族自治县的传说是,一个恶魔喜欢吃人的眼睛,观音菩萨以螺肉冒充人眼制服了他,把他关在洞里,只给一天出洞的时间。人们怕他继续作恶,便在这一天点起火把,打歌喧闹,使其不敢出洞。 各民族火把节的节日名称相同,过节的时间也大致相同,这些不同的传说后面,火把节应该有一个共同的或相近的源头。[编辑本段]火把节传说概观 首先,火把节习俗和传说的形成,与族源相同的彝语支各民族的原生崇拜有关,其中尤以对火的信仰有更直接的联系,即以神圣的火照岁而祈年,以火色占农事:以火炬之明暗,占年岁之丰歉。除了各民族口头流传的节日传说之外,汉文文献均如是说:师荔扉《滇系》云:“火把节即星回节,六月二十五日,农民持炬照耀田间以祈年,通省皆然。”许印芳《五圹杂俎·星回节考》亦谓:“节之日是夕,在所人户,同时燃树,入室遍照幽隐,口中喃喃作逐疫送穷语,而农人持火照田以祈年,樵牧渔业,各照所适,求利益于大光明中。”“倒树当门卧,男妇撩衣跨火过,群相贺曰:‘灾星除矣,秽气解矣’。”袁嘉谷《石屏县志·天文志·岁时门》卷一也说:“六月二十五日,田野松炬烛天,占岁之丰凶,明则稔,暗则灾,幼者各燃松炬相斗,以胜负卜村之吉凶。”除文献记载以外,在西南彝语支各民族的火把节活动中仍保持着以火熏田除祟,逐疫去灾,灭虫保苗、催苗出穗、祈求丰年、招引光明、迎接福瑞的民俗功能,其间的民俗心理和信仰观念就是趋吉避凶。凉山彝族的火把节传说即反映了这种把火作为具有神秘因素的超自然力的原始崇拜,仍凝聚着火把节习俗及传说的原生态的民俗基因,属于早期形态的火把节节俗,其文化内核是火崇拜,与氐羌系统的彝语支民族崇火尚日的文化传统一脉相承。 其次,火把节传说有很多异文,虽来源各有不同,但都大同小异,其文本结构都按人与神的斗争→人战胜神→神进行报复→人再次战胜神→庆贺胜利和夺得丰收的叙述程式来结构故事。这些不同的文本都具有强烈的人本精神,都是以宣告人的胜利、神的失败而告终的,这与神话中以神为主导的叙事方式是不同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历史的变迁,人类生存的核心问题的转移(从自然转向社会)及阶级社会的矛盾冲突的加剧,火把节的传说与各民族广阔而复杂的社会生活紧密交织为一体,进而成为表现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的一种口头叙事途径,如云南彝族各支系的传说都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斗争的缩影,既有歌颂撒梅王英勇不屈抵御外侵的神奇事迹,也有直接描述智勇双全的奴隶阿真计杀奴隶主、解救兄弟的反抗斗争,这类传说是次生性的火把节习俗传说,主题是歌颂祖先和英雄。 再者,就是后来传统道德观念对火把节习俗传说的渗透,反映为女性人物传说与火把节传说的相互交叉。不论是早期的喜鹊姑娘,还是后来的阿南、慈善夫人,大都有一种共同的“投火自焚”的命运结局,这类传说一方面反映了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的黑暗现实及统治阶级内部的政治阴谋,另一方面更是“一女不更二夫”的刚烈女性的传说,意在表节烈之德。从喜鹊姑娘、阿南到慈善夫人,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殉情、殉夫、殉国的忠贞形象,人们将这些善良勇敢的女性人物的命运与火把节传说紧紧联系在一起,表达了特定历史时期人们“进贤烈而诋淫恶”的感情和愿望。这类传说应属后起,正如游国恩先生对“阿南传说”进行考证后所得出的结论一样:“火把节因慈善而起者,其在元明之交夫?”“不起于中古,而起于晚近之世。” 总之,从火把节传说的形成与演变过程中可以看到不同层级的历史累层,与这个节日在西南各民族民间长期发展是相同步的,火把节的传说在其久远的流传中不断衍变,甚至影响到了某些地区的节俗,使原生态的、“祭祀性的”火把节也附着上了“纪念性节日”的衍生涵义,如鹤庆的传说把六月十九妇女用凤仙花染红指甲也归到慈善夫人身上,说是对慈善刨夫尸把指甲都刨出血了或烫红了的一种纪念。这或许也是传说引发出新习俗的一个案例,值得探讨。 ——巴莫曲布嫫[编辑本段]火把节四说 种“太阳” 据传,农历6月24日,是人类使用火的纪念日,生活在云南的白、彝、普米、纳西等民族,把6月24日定为传统的火把节,届时,举办各种活动欢度,种“太阳”。 鹤庆西山片的白、彝族群众,每到火把节这天,要举办种“太阳”活动。是日,人们在“打歌”场中心竖棵大火把,火把四周,堆放着堆堆干柴。火把正前方栽着一截经认真挑选、干燥易燃的树桩作为太阳的象征。太阳冒山之际,早已汇聚在场子中的人们,各拿一根精选的小木棒,依次到“太阳”上“钻”木取火。不管谁“钻”出了火星,众人便蜂拥而上,用早已准备好的草绒、干树枝叶“接”点火种。并想法把火种移到柴堆上,把柴堆点燃。随即,各人用一把小火把从火堆上点燃火种,带回家中把各家的火塘点燃,称之种“太阳”。太阳落山后,人们全汇聚到“打歌”场,在白日燃烧的篝火上再次点燃大火把。随之,环火把、火堆“打歌”,歌颂火给人的幸福,通宵达旦。 耍火 居住在鹤庆、丽江毗连的五峰山麓的白族和纳西族,到了火把节之夜,要举办耍火活动。人们在村寨所有的大树上,系上成团、成束的红花,象征“红花火树如炬燃”。当天上出现第一颗星星之际,人们各舞一把点燃的小火把,载歌载舞,环“红花火树”唱颂一通。 祭颂火神 居住在宁蒗县的普米族,到了火把节这天,要举办祭颂火神活动。据传,普米人崇拜的火神叫昂姑咪,本是摩梭人的女始祖。她为了子孙和与本民族簇居的普米族的幸福,潜入天宫盗来了火种,并以自己的身体当火炬把火种引到了人间,让摩梭人和普米族同时获得了火。为了世世代代不忘昂姑咪的恩德,普米族便把昂姑咪带来火种这天定作祭颂火神节。 节日一大早,人们便在各自的村寨口,栽埋一棵大松树,象征昂姑咪的化身。树上挂满小火把,村中有多少人口,就要在树上挂系与人口数相符的小火把。下午用牲礼祭过“化身”后,由村中年岁最高的一老妇人将“化身”点燃。参加活动者,各从“化身”上取下一把小火把,也在“化身”上将其点燃。尔后,众人在老妇人的带领下,环“化身”跳起锅庄舞,歌颂昂姑咪献身传火的功绩。礼赞过“化身”后,各人相约成组,手舞火把,穿舞于村寨、田野、山林间放声高歌。祈求火神昂姑咪赐福,庇佑全村人人畜兴旺、五谷丰盛、村寨平安、事事如意…… 舞火唱种 舞火唱种黄坪乡是鹤庆县的一个热区,物产富庶。据传,这里的居民是当年孔明和孟获在此屯军留下的后代。这块沃土是当年孔明与孟获结盟时共同开垦出来的。并在6月24日晚点火夜战,首次播下了五谷之种,荒甸从此变成了良田。为了纪念这一日子,每到这一天,后人就要点火把夜战播种小春作物。是时,老人和孩子们手舞火把,环田地歌舞助兴,青年人在田间播种。劳动生产与民俗活动融为一体,另有一番风味。[编辑本段]火把节保护 节日文化,不仅能体现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质与艺术风貌,更能昂扬一个民族的精神,激活一代代族群后人的民族记忆,启发广大的民俗传承爱好者对古老文化的神往,对民族民间艺术的珍视。彝族地区素有“火之故乡”的美誉,彝族人民能歌善舞,秉持着先人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音乐舞蹈传统和口头艺术,在火把节习俗形成的歌调、传说乃至史诗表演等也当属“人类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宗重要传承。 1)火把节歌调 彝族地区流传着十分丰富的火把歌调,虽然形式多样,但都有固定的火把歌调,由于彝语方言发音不同,大小凉山彝族称之为“都则朵洛嗬”,“都则”即祭火,“朵洛”意为祝愿,“嗬”即为歌;云南楚雄彝族诺苏支系称为“朵则朵额”,“朵则”意为祭火,“额”则是“玩”的意思。彝族的火把节历来最为隆重,并逐渐衍成了成套的节俗歌调。 在楚雄彝族的这一歌种中,包括有《烧火歌》、《送火歌》、《招魂调》、《同乐调》、《火把节对歌》、《火把节祭歌》等等。演唱这些歌调的时间、地点和歌者亦各有所殊,如《烧火歌》由合户家长率领阖家在自家屋檐下的“节日火堆”旁围圈齐唱,以示庆贺;《招魂调》则由各家主妇独唱,同时手托祭物(粮、盐、酒、肉),直向自家菜地或粮田走去,边走边唱,当返回时,便采一株庄稼苗,示意已将人魂、畜魂和庄稼魂一并接回家来共度火把节,同时象征迎来人丁清吉、六畜兴旺和五谷丰稔之年;《火把节对歌》仅供本寨人们聚会寨边坝场对歌时所唱;《火把节祭歌》由〈生产和畜牧〉、〈献酒〉、〈除祟〉、〈稻场祭经〉四部分组成,由祭司毕摩在火把节当夜进行祭祀时诵念的歌调,反映了彝族以火除祟、祈神求福的原生宗教观念。 楚雄彝族的火把歌调,唱词多属传统相沿,五字韵句,词头句尾有相对固定的衬格,填以“哦伙嘀哩伙”、“阿伙喔、噢来”等类的虚词演唱,其中部分歌调有较长的虚衬词乐段,有独唱、齐唱、对唱加和腔,一般不用乐器伴奏。各歌调以五声徵调居多,羽调次之。在其徵调式歌调中,常出现徵、宫二重调式音韵交错的现象,大多以上下乐句为主题演化成中、小型歌体和少量叙事歌体,采用二、三拍子,尤突出“××·×××”式节奏,总体上看,这类火把歌调情感开阔,歌腔质朴,富有力度,民族特色浓郁。 2)火把节传说(见前文) 3)火把节与史诗传承 彝族英雄史诗《铜鼓王》流传在云南富宁县、广西那坡县和越南与中国交界罗罗(又作倮倮)支系彝族的居住区,历史悠久,影响极深,流传甚广。史诗系当地彝族原生宗教祭司“腊摩” 在“荞年节”(火把节)、“跳宫节”等祭祀性节日中的有关仪式上演唱的世传歌词,又叫《铜鼓歌》 。在罗罗彝族支系中,祭祀礼仪与相关的仪式活动中,祭祀铜鼓或以铜鼓为祭器是一种重要的支系文化表征,腊摩作为祭司在诸多的节日仪式活动——跳宫(即跳铜鼓舞)中演唱的世传祭词《铜鼓歌》,本身就构成了一种口承语言民俗事象。

有关彝族文化的论文1500字怎么写标题

火把节——是彝家人民的传统节日。   人们在火把节的前几天就准备好了各种各样的火把。第一天是在家装饰火把,有多美就装饰多美;第二天则是去亲戚家、朋友家祝贺节日,并各自谈论着自家的火把;第三天就燃烧火把,高举着火把走进田野,走进万家,给人民带来幸福,祝愿农田五谷丰登。第三天夜幕降临时,就到火把节的高潮了。这时人们欢呼雀跃,分外热闹。街上到处张灯结彩,洋溢着节日的气氛。人们身穿艳装,脸上都挂满了笑容。他们高举着火把,挤进人群,载歌载舞,好不热闹!他们融为了一体,高举的火把格外闪耀,把原来漆黑一片的夜晚一瞬间变成白昼。 年青的几个小伙子跳起了火把舞,姑娘们也不甘示弱,高举着火把舞动起来。场内人山人海,人们举起袖子似乎一片云,挥一把汗就是一阵雨。整个场内灯火辉煌,,格外耀眼。午夜过后,人们又拿着火把游行,在每户人家的门口都放上一束还未燃尽的火把,以示祝贺。此时此刻,人们把整条街围了个水泄不通,他们擎着灯,舞着火把,欢呼着,条跃着。那欢笑声、歌声、尖叫声汇成一片。 看那一束束火把,像一条游龙,到处乱撞;像一条青鱼,到处挪动;那微弱的光芒像一只只萤火虫般美丽。

节日期间,带领八方游客体验阿诗玛风情文化、风调雨顺、山歌对唱等彝族特色赛事活动外、家人健康的美好愿望。火把节寄托了彝族人民祈祷来年五谷丰登,历时三天。火把节是彝族最为隆重盛大的民族传统节日、大三弦、学习彝族挑花刺绣,一般于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六畜兴旺015年中国石林国际火把狂欢节将于7月14日至20日举行,弘扬阿诗玛民族文化,游客还可在多个活动地点耍火把、观看露天电影、放孔明灯。据介绍,今年石林火把节以“‘阿诗玛’走向世界50年”为主题,今年恰逢经典电影《阿诗玛》拍摄50周年,至今已传承了2000多年、石展,为纪念这一艺术精品,石林县把今年火把节的主题确定为“‘阿诗玛’走向世界50 年”,除传统的摔跤,还可参观游览书画艺术展、斗牛、文博展和古玩艺术展等

有关彝族文化的论文1500字数

彝族服饰,各地不尽相同。凉山、黔西一带,男子通常穿黑色窄袖右斜襟上衣和多褶宽裤脚长裤,有的地区穿小裤脚长裤,并在头前部正中蓄小绺长发头帕,右方扎一钳形结。妇女较多地保留民族特点,通常头上缠包头,有围腰和腰带;一些地方的妇女有穿长裙的习惯。男女外出时身披擦尔瓦。首饰有耳坠、手镯、戒指、领排花等,多用金银及玉石做成。 彝族生活中的主要食物,大部分地区是玉米,次为荞麦、大米、土豆、小麦和燕麦等。肉食主要有牛肉、猪肉、羊肉、鸡肉等,喜欢切成大块大块(拳头大小)煮食,汉族称之为“砣砣肉”。大、小凉山及大部分彝族禁食狗肉,不食马肉及蛙蛇之类的肉。彝族喜食酸、辣,嗜酒,有以酒待客的礼节。酒为解决各类纠纷,结交朋友、婚丧嫁娶等各种场合中必不可少之物。 彝族的房屋结构有的地区和周围汉族相同,凉山彝族居民住房多用板顶、土墙;广西和云南东部彝区有形似“干栏”的住宅。 各地彝族盛行父系小家庭制,幼子往往和父母住在一起。妇女地位较低。遗产由诸子平分,绝业一般归近亲所有。彝族历史上盛行父子连名,此俗在凉山彝族居民中一直继续到建国前。一夫一妻是彝族婚姻的基本制度,娶媳需付较高的聘金,交错从表婚比较流行,夫死实行转房。建国前云南部分彝族地区还保持着公房制度,凉山彝族保持着严格的等级内婚。历史上彝族多实行火葬,建国前,凉山及云南沿金沙江一带居民仍行此葬俗。其他地区自明、清以来逐渐改为上葬。补充:彝族的节日主要有“火把节”、“彝族年”、“拜本主会”、“密枝节”、“跳歌节”等。“火把节”是彝族地区最普遍而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一般多在夏历六月二十四日或二十五日。每到火把节,彝族男女老少,身穿节日盛装,打牲畜祭献灵牌,尽情跳舞唱歌、赛马、摔跤。夜晚,手持火把,转绕住宅和田间,然后相聚一地烧起篝火,翩翩起舞。火把节  火把节--彝族的狂欢节:"火把节"一般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晚上举行,是彝族盛大的节日。   当夜幕降临后,人们挥动火把,成群结队绕村串寨,翻山过田,互相往对方的火把上撒松香粉,打火把仗,满山遍野照耀得如同白昼。照彝族的习俗,在火把上撒松香粉,使火把“嘭”地腾起一团绚丽的火花,并扬起一股香气,是表示一种美好心愿:后辈对老辈撒,是尊敬,祝福长寿;长辈对晚辈撒,是爱抚,祝愿吉利; 同辈互撒,是亲密友爱;青年男女互撒,则是恋爱的开始。   路南、圭山等地的彝族,节日期间,人们弹着大三弦,跳起“阿细跳月”,同时举行摔跤、斗牛等活动;楚雄、弥勒等地的彝族,也举行传统的“祭火”仪式。节日之夜,在彝族聚居的大山深处,到处是“火树银花不夜天”,景象十分壮观。赛装节  赛装节——彝族少女的时装表演:楚雄彝州有两个地方有赛装节。一个是永仁县直苴村的赛装节,时间为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日。一个是大姚县三台乡的赛装节,时间为每年的三月二十八日。   赛装节为居住分散,平时很难有机会相聚相识的青年男女提供了一个表白爱情的机会。而姑娘们最能显示自己的,就是看谁的衣服最漂亮。彝族女子的服装,全靠手工桃花和刺绣,做一套衣服往往要花一两年的时间。因此,谁的衣服多、花样好,谁就会被看作是勤劳能干、心灵手巧的人。   与过去的赛装方式不同、现在,人们已不再把所有衣服都穿在身上,而是不停地更换新衣,有的姑娘一天要换五六套衣服。于是,赛装节上也就多了一个景致:在山管边、青树下,老人们搭起无数帐棚,烹煮着食物,忠实地为自己的姑娘守护着服装。   赛装节从一开始就有比赛的性质,这可谓是最早的时装表演。所不同的是,彝族少女既是服装的设计者,也是制作者,更是表演中的“时装模特”。   打歌--最受欢迎的全球民间舞蹈:每逢收获、婚嫁或节庆,生活在云南的彝族,少则数十人,多则数百上千人,围着一堆堆熊熊的烈火,以四周沉寂肃穆的青山和深邃神秘的天幕为背景,合着芦笙、短笛、月琴和树叶吹奏的音乐节拍,男女手拉手,围成圆圈,逆时针方向踏足而歌,通宵达旦,兴尽方休。   1986年,美国国际民间艺术组织曾把这种民间自娱性的歌舞列为最受欢迎的“全球十大民间舞蹈”之一。 “打歌”  遍及云南,不仅彝族,就连白族、纳西族等民族中都盛行这种歌舞形式,只是叫法不同而已,如有“打歌”、“左脚舞”、“踏歌”、“跳芦笙”等名称。   据考证,“打歌”系“踏歌”转音而来。早在汉唐之际,“踏歌”就曾是我国中原及南方民间十分活跃的民俗性歌舞。而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的铜鼓形贮贝器上所铸的“滇族羽舞”和江川李家山出土的18个垂尾人连臂环舞的铜扣饰以及凝固在云南沧源等地崖画上的舞蹈图纹,其舞蹈图案都与彝族的“打歌”形象相同,这也许可作为彝族“打歌”起源古老悠久的佐证。   至今,在云南巍山县巍宝山龙谭殿的壁画上还保留着一幅清代人绘制的"踏歌图",其情形与今天巍山彝族的打歌非常相似。庆年节  庆年节是彝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十月,彝族人民都要过庆年节,并相互拜祝,载歌欢舞,祝贺节日。跳虎  在云南省双柏县小麦地冲的彝族人过年时有着“跳虎节”的特殊风俗,正月初八,全村成年男子集于村后土地庙遗址,杀狗献“咪司”(“咪”意土,“司 ”意主人,迷司即为土主神之意),随后由本村“毕摩”祭土主请虎神。8位村民化装成老虎翩翩起舞,“老虎们”两耳高耸,尾巴粗壮,浑身虎纹,额上绘一汉字“王”,颈上挂一个大铜铃,威风凛凛。“毕摩”念罢祭辞请虎神后,虎王率众老虎入村。整个跳虎节期内,全村上下男女老幼都沉浸在迎虎、送虎、观虎跳跃和驱赶邪恶鬼怪的一派欢乐气氛中,当地老百姓都深信只有通过一年一度的传统跳虎、敬祭虎神和祈愿老祖宗的保佑后,全体村民才能五谷丰登,人丁兴旺,一年比一年更美满幸福。

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和问题发表议论,揭露和驳斥错误的、反动的见解或主张。驳斥错误的、反动的论点有三种形式:①直接驳斥对方的论点。先举出对方的荒谬论点,然后用正确的道理和确凿的事实直接加以驳斥,揭示出谎言同事实、谬论与真理之间的矛盾。有的文章,首先证明与论敌的论点相对立的论点是正确的,以此来证明论敌的论点是错误的。②通过批驳对方的论据来驳倒对方的论点。论据是论点的根据,是证明论点的。错误和反动的论点,往往是建立在虚假的论据之上的,论据驳倒了,论点也就站不住脚了。③通过批驳对方的论证过程的谬误(驳其论证)来驳倒对方的论点。驳倒了它的论证中关键问题,也就把谬论驳倒了。驳论文的驳法有三种:反驳论点、反驳论据、反驳论证。反驳论证相对于前两者更高了一个层次。议论虽有立论、驳论两种方式,但两者不是完全分开的。驳和立是辨证的统一。在立论性的文章中,有时也要批驳错误论点;在驳论性的文章中,一般也要在批驳错误论点的同时,阐明正确的观点。因此,立论和驳论在议论文中常常是结合起来使用的。直接驳和间接驳的差别①如果直接以论点出发,那就算是直接驳论②如果通过各种论据来反驳论点的算间接驳论③如果从始至终都通过论点论据来论证中心的,就是典型的驳论文,如鲁迅先生的《友邦惊诧论》就是典型的驳论文章。总之,写驳论性的文章,还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要对准靶子。写驳论性的文章,首先要摆出对方的谬论或反动观点,树起靶子。怎样树起靶子呢?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概述。即用概括的语言,将所批驳的敌论复述一下。并且还要强调出敌论的弊端。概述时,可适当引用一些原词句,但要有重点,倾向性要鲜明。二是摘引。即把反面材料的关键部分或有关部分,摘录下来,然后对准靶子,进行驳斥。可以引用一些较为典型的事例,和古典名句。更加强有力的证明自己的观点。②要抓住要害。鲁迅说:“正对‘论敌’之要害,仅以一击给予致命的重伤。”对谬论,一定要抓住其反动本质,深入地进行揭露和批判。③要注意分寸。对于敌人的反革命谬论和人民内部存在的错误思想,必须加以区别。对敌人,要无情揭露,痛加批驳,给以致命打击;对于人民内部的错误思想,就要本着“团结——批评——团结”的原则,决不可相提并论。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科学研究和描述科研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科研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总称为论文。论文一般由 题名、 作者、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例如 附录)可有可无。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内容提要是 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1、先确立一个论点。全文围绕这一论点展开论证。对“开卷有益”这种说法,既不能全盘否定,写驳论文;也不宜全盘肯定,写成立论文。因为这种说法既有它正确的一面。又有它不够全面的地方,所以对这个看法要采取“一分为二”的方法进行分析,肯定其有益的一面,否定其有害的一面,从中总结出正确的论点来。只有这样才能对这一说法作出合乎事实的评价,最终达到以理服人的目的。2、运用“一分为二”的方法进行分析,要防止出这样一个毛病:自相矛盾。一会儿说开卷有益,一会儿说开卷有害,令人不知所云。为了避免这种现象,文章中还要将二者的联系点明,才算把道理真正说透。3、从论证方法看,如果所读的书是坏书,则开卷未必有益,这里可以采取例证法,并辅之以引证法和喻证法,用前几年社会上黄书泛滥成灾毒害青少年作为事实论据,用名人名言作为理论论据,充分论证黄书的害处和读好书的益处。在此基础上,再把这两者辩正地统一起来。说明我们中学生既要多读书,又要慎重地加以选择、读好书。这样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就将问题说得比较全面而深刻,文章也就具有了不可辩驳的逻辑力量。导思:这是一篇给材料作文。该题虽然规定了作文题目,但仍给学生思维留下了很大的空间,从文体来看,写议论文是最好的选择。学生可以从是非观、处世态度、治学精神等方面谈自己的看法,阐述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要写好议论文,必须做好以下三点:1、确定论点。根据命题提供的材料,可从不同角度提炼出诸多观点,但短短600字的文章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一定要选准一个论点充分论证。2、选好论据。论据能起到充分证明论点的作用,论据选择要遵循两个原则:①真实确凿,不能有虚假成分;②具有典型性,有说服力,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3、组织好论证结构。最常用的结构一般为“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有关彝族文化的论文1500字开头

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和问题发表议论,揭露和驳斥错误的、反动的见解或主张。驳斥错误的、反动的论点有三种形式:①直接驳斥对方的论点。先举出对方的荒谬论点,然后用正确的道理和确凿的事实直接加以驳斥,揭示出谎言同事实、谬论与真理之间的矛盾。有的文章,首先证明与论敌的论点相对立的论点是正确的,以此来证明论敌的论点是错误的。②通过批驳对方的论据来驳倒对方的论点。论据是论点的根据,是证明论点的。错误和反动的论点,往往是建立在虚假的论据之上的,论据驳倒了,论点也就站不住脚了。③通过批驳对方的论证过程的谬误(驳其论证)来驳倒对方的论点。驳倒了它的论证中关键问题,也就把谬论驳倒了。驳论文的驳法有三种:反驳论点、反驳论据、反驳论证。反驳论证相对于前两者更高了一个层次。议论虽有立论、驳论两种方式,但两者不是完全分开的。驳和立是辨证的统一。在立论性的文章中,有时也要批驳错误论点;在驳论性的文章中,一般也要在批驳错误论点的同时,阐明正确的观点。因此,立论和驳论在议论文中常常是结合起来使用的。直接驳和间接驳的差别①如果直接以论点出发,那就算是直接驳论②如果通过各种论据来反驳论点的算间接驳论③如果从始至终都通过论点论据来论证中心的,就是典型的驳论文,如鲁迅先生的《友邦惊诧论》就是典型的驳论文章。总之,写驳论性的文章,还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要对准靶子。写驳论性的文章,首先要摆出对方的谬论或反动观点,树起靶子。怎样树起靶子呢?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概述。即用概括的语言,将所批驳的敌论复述一下。并且还要强调出敌论的弊端。概述时,可适当引用一些原词句,但要有重点,倾向性要鲜明。二是摘引。即把反面材料的关键部分或有关部分,摘录下来,然后对准靶子,进行驳斥。可以引用一些较为典型的事例,和古典名句。更加强有力的证明自己的观点。②要抓住要害。鲁迅说:“正对‘论敌’之要害,仅以一击给予致命的重伤。”对谬论,一定要抓住其反动本质,深入地进行揭露和批判。③要注意分寸。对于敌人的反革命谬论和人民内部存在的错误思想,必须加以区别。对敌人,要无情揭露,痛加批驳,给以致命打击;对于人民内部的错误思想,就要本着“团结——批评——团结”的原则,决不可相提并论。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科学研究和描述科研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科研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总称为论文。论文一般由 题名、 作者、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例如 附录)可有可无。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内容提要是 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1、先确立一个论点。全文围绕这一论点展开论证。对“开卷有益”这种说法,既不能全盘否定,写驳论文;也不宜全盘肯定,写成立论文。因为这种说法既有它正确的一面。又有它不够全面的地方,所以对这个看法要采取“一分为二”的方法进行分析,肯定其有益的一面,否定其有害的一面,从中总结出正确的论点来。只有这样才能对这一说法作出合乎事实的评价,最终达到以理服人的目的。2、运用“一分为二”的方法进行分析,要防止出这样一个毛病:自相矛盾。一会儿说开卷有益,一会儿说开卷有害,令人不知所云。为了避免这种现象,文章中还要将二者的联系点明,才算把道理真正说透。3、从论证方法看,如果所读的书是坏书,则开卷未必有益,这里可以采取例证法,并辅之以引证法和喻证法,用前几年社会上黄书泛滥成灾毒害青少年作为事实论据,用名人名言作为理论论据,充分论证黄书的害处和读好书的益处。在此基础上,再把这两者辩正地统一起来。说明我们中学生既要多读书,又要慎重地加以选择、读好书。这样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就将问题说得比较全面而深刻,文章也就具有了不可辩驳的逻辑力量。导思:这是一篇给材料作文。该题虽然规定了作文题目,但仍给学生思维留下了很大的空间,从文体来看,写议论文是最好的选择。学生可以从是非观、处世态度、治学精神等方面谈自己的看法,阐述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要写好议论文,必须做好以下三点:1、确定论点。根据命题提供的材料,可从不同角度提炼出诸多观点,但短短600字的文章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一定要选准一个论点充分论证。2、选好论据。论据能起到充分证明论点的作用,论据选择要遵循两个原则:①真实确凿,不能有虚假成分;②具有典型性,有说服力,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3、组织好论证结构。最常用的结构一般为“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