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中国对外贸易形势分析论文选题理由

发布时间:2024-07-06 21:01:43

中国对外贸易形势分析论文选题理由

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正面临越来越多来自于发达国家甚至发展中国家的绿色贸易壁垒的挑战。总体来说,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市场份额、贸易机会、企业和商品信誉等方面都产生了不利影响,导致国外消费者对我国部分产品尤其是农产品食品信心下降,对我国出口造成长期的负面影响。具体地说,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从产品出口的市场范围来看,我国目前的主要出口方向仍然是日本、美国、东南亚、欧盟、韩国等国家,对它们的出口份额占我国外贸出口总额的80%,而这些国家(或地区)多数是环保主义倡导者和拥护者,也是绿色贸易壁垒的发源地。我国出口商品的市场销路极易受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从产品的出口增长速度来看,由于我国的出口市场相对单一、固定,一旦目前的市场销路受到影响,出口的增长速度必然有所下降,尤其是在一些发达国家专门针对我国的某些商品设置绿色贸易壁垒的情况下,该商品的出口会立即出现停滞,如不及时采取对策,就会影响到整个产业的发展。从企业的出口成本和出口效益来看,由于绿色贸易壁垒多数是以环境标准和标志的形式出现,要想实现其环境标准、获取其环境标志,就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进行技术改造,改善环境质量;同时还将增加有关的检验、测试、认证和公关等手续以及相关的费用,从而使企业出口产品的成本大幅度上升,价格优势大大削弱,丧失了国际市场竞争力,企业的出口效益日渐下降。从我国的对外贸易关系来看,由于遭遇了越来越多的绿色贸易壁垒,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稍有处理不当,就会影响到双边或多边贸易关系,因此,必须恰当处理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产生的冲击。

一、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情况建国至今,我国对外贸易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转变,1949年开始主张闭关自守战略,1972年主张进口替代战略,1978年主张进口替代战略与出口导向战略并存,1994年主张出口导向战略,2005年主张完全开放战略。   2010年,商务部发布《后危机时代中国外贸发展战略研究》,该研究提出要在2030年之前分阶段实现贸易强国目标,即2020年之前,巩固中国的贸易大国地位,并不断向贸易强国奋进;2030年前后基本实现贸易强国目标。这份研究报告明确指出了中国向贸易强国发展的决心与策略,并指出了相对应的政策;2010年,“第二届贸易强国论坛”在北京工商大学成功举办,该论坛提出要成为贸易强国必须具备六个条件:一是经济高度发达,二是参与国际分工,三是拥有大规模货物贸易,四是对外开放力度大,五是可大规模对外直接投资,六是服务产品的贸易额占有较高比重。   此外,在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的相关研究综述中,有两个值得重视的高潮阶段,一是在2008年爆发全球金融危机之后,贸易保护主义的大范围开启对中国外贸造成了较大影响。当时的外贸战略研究多围绕反对贸易保护主义进行,如耿丽萍于2008年提出调整中国对外贸易战略的急迫性,张连成于2009年探讨中国当前宏观经济政策应如何选择,刘芳于2010年指出实施出口导向贸易战略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苏汾于2010年分析了中国对外贸易中大国效益的影响等;二是在2013年美欧自由贸易区的谈判开始之后,中国地区主义的大范围开启又再次对中国外贸造成了影响,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如翁爱云于2013年强调要实施自由贸易战略与贸易保护主义的前提条件是中央政府享有独立主权,胡鞍钢于2013年提出要打造一个能在和平发展的基础上,互利共赢的战略。   二、英美对外贸易战略的回顾及对中国启发   随着部分国家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外贸发展愈加迅速,现阶段几乎已经成为了各国之间相互联系的主要渠道。在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对外贸易战略最具代表性的国家有英国与美国。因此,深入研究英美对外贸易战略对于中国转变外贸发展策略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一)英国对外贸易战略回顾   两百多年前,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航海时代随之开启,此时欧洲开始流行重商主义,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也是在当时发表。在重商主义的影响下,英国在制定外贸战略时更加重视出口贸易,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进口贸易,并且通过外贸管制对外贸活动进行控制。英国渔业与航运业逐渐成为其后备海军力量,殖民地成为了宗主国的资源被不断剥削。当时的英国对外贸易战略不仅将重商主义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更是全面启用军事力量对外贸进行护航。英国逐步稳定了自己在海上霸主的地位,奠定了其在国际贸易中的领导地位。英国工业革命的爆发,预示着其将全面开展自由贸易战略,将自由贸易作为对外贸易的主要手段。《国富论》中强调了经济与贸易的自由,亚当·斯密虽然并不支持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但是却从未对军事力量保护外贸的行为作出否定。他认为,保护社会安全,防止其他独立社会的入侵与暴力,是国家政府的主要职责,如果有必要,就必须依靠武力手段进行。由此可见,英国之所以成为了海上霸主,并进一步成为了世界经济大国,离不开其军事力量给予外贸战略的全力支持。   (二)美国对外贸易战略回顾   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在美国建国初期制定了相关外贸政策,他认为美国属于年轻国家,无法直接与实践经验丰富的制造业国家竞争,因此十分支持李斯特的贸易保护观点,主张进口关税的实施与原材料出口的限制,并且出口企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获得相应的补贴与赞助。虽然当时美国支持贸易保护主义,但是也具有其鲜明的特点:其一,美国式贸易保护战略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即该保护战略仅针对英国等老牌制造业国家,而在面对美洲国家时更体现出自由贸易战略,这一行为带有浓重的门罗主义色彩,将美洲作为自己的势力范围,重视与美洲国家的合作,反对欧洲对美洲事务的干预;其二,在主张贸易保护主义的基础上,重视“区域合作”与“进口替代”,这一特点并非取决于其经济情况,而是受到美国的国土面积与地理位置影响;其三,重视军事力量与法律力量。在这一点上,与英国相同,汉密尔顿十分看重美国的海军和商船队。但是同时,他主张利用法律力量为外贸战略保驾护航。汉密尔顿希望能在西印度群岛及周围海域展示美国海军力量。虽然最后,这一想法并不是由汉密尔顿亲自完成,但是这些思想仍旧在很长一段时间对美国的外贸战略造成影响,并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美国的外交战略。美国的外贸战略与外交战略都将军事力量与法律力量并重,这不仅是美国的进步,同时也值得作为中国外贸战略的参考依据。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许多城市、人才、工业、农业等都被摧毁,美国几乎在一瞬间成为了超级大国。之后,美国经济实力的发展极为快速,不仅将外贸战略范围扩大,同时还彻底转换为自由贸易战略。美国利用北约在军事方面对西欧进行控制,利用国际货币基金会与世界贸易组织在金融方面对世界经济进行控制,甚至全球金融体系的建立都将美元作为中心。美国不仅是国际贸易规则的主要制定国家,也是在世界贸易中获益最大的国家之一。虽然在许多领域美国都主张“自由贸易”,但一旦涉及高科技等与美国利益密切相关的领域,美国又会主张“保护主义”。新世纪以来,美国对外贸易战略主要有两个较大的特点:一是转移自己主导的部分产业及控制产业两端。受到产业升级等客观因素的影响,美国为继续维护自由贸易战略,主动放弃了电视制造、锅碗瓢盆、衣裤鞋帽等产业,并将其转移到中国、日本、东南亚等地区。从中可以发现,美国放弃的主要是制造业,但是对于农业、能源、资源及高科技等产业,美国仍旧掌握在自己手中,因为只要将产业两端控制好,即使某些产业需要转移,美国仍旧可以控制整个产业链条;二是高度重视利率、汇率等金融手段的运用。美国在1992年采用汇率手段提升了自己的贸易竞争力,在1998年继续采用金融手段控制了东南亚的经济命脉,在2008年再次采用一系列金融手段将美国次按危机转化为欧洲经济危机。   三、中国的新外贸战略内涵及政策建议   (一)新外贸战略内涵   在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历程中,出口导向型战略延续时间较长,给中国后续经济发展带来了长久的影响。虽然由于受到出口贸易快速增长的推动作用,中国的整体经济较为繁荣,但是在经过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之后,许多问题被暴露出来。中国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重新制定新的战略目标,在不断调整与改善贸易条件的过程中,实现国际贸易的利益最大化。中国的新外贸战略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确定目标。中国外贸战略的首要目标是“国强民富”,即外贸不仅要促使“国强”,还要惠及到中华13亿人民,这两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只有使“国强”与“民富”都实现,才能进一步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其二,选择方式。在一般情况下,若各国的经济发展正处于繁荣时期,则贸易战略会具有较强的自由性,若处于衰退时期或萧条时期,则贸易战略会具有较强的保护性。由于中国属于生产大国,并且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已经形成相互促进作用,中国经济离不开全球经济,全球经济也由于中国经济的发展而加速发展。因此,中国应侧重于自由贸易战略,在充分发挥WTO规则的基础上,反对利用环保、低碳等绿色旗帜实施保护贸易行为;其三,选择手段。任何一个发达国家、经济大国在外贸战略上都会选择自由贸易战略,即使一开始会由于条件限制选择贸易保护战略,但是随着经济的繁荣发展,最终还是会转变为自由贸易。中国外贸发展在转变策略的过程中,需要获得自由贸易政策的支持,将金融力量与法律力量相结合,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二)政策建议   首先,应当根据中国的实际经济情况与外贸情况建立完善、有效地市场经济体系,以及相关的法律政策;有关部门应摒弃以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不合理政策,并进行市场秩序的重新制定,引导产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得到良好发展;同时地方政府也需对相关产业给予足够支持,使其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例如美国的硅谷与意大利以机械生产闻名的摩德纳,在初始阶段由于缺乏政府主导而表现出一定的混乱状态,经政府引导后恢复积极发展。此外,还应从多方入手进行协调,使产业政策与贸易政策求同存异,达到更好的配合效果。   其次,要重视跨国公司的强大作用,并同时发挥金融作用,通过调控人民币汇率及相关工具,将外贸战略从根本上落实。国家有关部门应对银行及其他资本市场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化配置,使企业投资所获得效率得到显著提高,并对实力强大跨国公司予以政策支持,鼓励其在国内积极进行投资活动,以便为对外贸易发展提供更充足的资金来源。   再次,要实现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的均衡发展,营造有利于贸易发展的国内环境。可通过不断落实加工贸易升级战略,延长贸易产业链,使我国的对外贸易事业并不局限于少数沿海地区,而将其与内陆地区的产业结构改革相结合,讲传统的加工贸易产业向内陆转移,使沿海地区更侧重于产品的优化升级。   最后,重视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性,将对外贸易的竞争优势落实在技术、质量、品牌及服务等方面。时代的发展使高技术导向产业得到飞速发展,我国对外贸易实现技术革新与品牌创新将进一步促进贸易事业的发展、增大对外贸易量及经济效益。应通过加大对重要科技的研发、在环境科学、信息科技等基础学科方面积极应用新技术等策略,为我国对外贸易事业的更好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战略性贸易对于中国而言是具有可行性的,但是作为一种干预贸易政策,在中国加入WTO的前提下,自由贸易战略与贸易保护主义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可调和性。现阶段,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虽然在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行方面具有必要性,同时也存在许多的制约因素。笔者认为,应结合中国经济与世界贸易等实际情况,谨慎地选用局部性的战略性贸易政策。更多专业分析可参考相关专业报告:《中国对外贸易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就啊 。奥 啊这些】朴智星咯

中国对外贸易形势分析论文选题理由是

一、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情况建国至今,我国对外贸易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转变,1949年开始主张闭关自守战略,1972年主张进口替代战略,1978年主张进口替代战略与出口导向战略并存,1994年主张出口导向战略,2005年主张完全开放战略。   2010年,商务部发布《后危机时代中国外贸发展战略研究》,该研究提出要在2030年之前分阶段实现贸易强国目标,即2020年之前,巩固中国的贸易大国地位,并不断向贸易强国奋进;2030年前后基本实现贸易强国目标。这份研究报告明确指出了中国向贸易强国发展的决心与策略,并指出了相对应的政策;2010年,“第二届贸易强国论坛”在北京工商大学成功举办,该论坛提出要成为贸易强国必须具备六个条件:一是经济高度发达,二是参与国际分工,三是拥有大规模货物贸易,四是对外开放力度大,五是可大规模对外直接投资,六是服务产品的贸易额占有较高比重。   此外,在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的相关研究综述中,有两个值得重视的高潮阶段,一是在2008年爆发全球金融危机之后,贸易保护主义的大范围开启对中国外贸造成了较大影响。当时的外贸战略研究多围绕反对贸易保护主义进行,如耿丽萍于2008年提出调整中国对外贸易战略的急迫性,张连成于2009年探讨中国当前宏观经济政策应如何选择,刘芳于2010年指出实施出口导向贸易战略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苏汾于2010年分析了中国对外贸易中大国效益的影响等;二是在2013年美欧自由贸易区的谈判开始之后,中国地区主义的大范围开启又再次对中国外贸造成了影响,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如翁爱云于2013年强调要实施自由贸易战略与贸易保护主义的前提条件是中央政府享有独立主权,胡鞍钢于2013年提出要打造一个能在和平发展的基础上,互利共赢的战略。   二、英美对外贸易战略的回顾及对中国启发   随着部分国家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外贸发展愈加迅速,现阶段几乎已经成为了各国之间相互联系的主要渠道。在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对外贸易战略最具代表性的国家有英国与美国。因此,深入研究英美对外贸易战略对于中国转变外贸发展策略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一)英国对外贸易战略回顾   两百多年前,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航海时代随之开启,此时欧洲开始流行重商主义,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也是在当时发表。在重商主义的影响下,英国在制定外贸战略时更加重视出口贸易,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进口贸易,并且通过外贸管制对外贸活动进行控制。英国渔业与航运业逐渐成为其后备海军力量,殖民地成为了宗主国的资源被不断剥削。当时的英国对外贸易战略不仅将重商主义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更是全面启用军事力量对外贸进行护航。英国逐步稳定了自己在海上霸主的地位,奠定了其在国际贸易中的领导地位。英国工业革命的爆发,预示着其将全面开展自由贸易战略,将自由贸易作为对外贸易的主要手段。《国富论》中强调了经济与贸易的自由,亚当·斯密虽然并不支持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但是却从未对军事力量保护外贸的行为作出否定。他认为,保护社会安全,防止其他独立社会的入侵与暴力,是国家政府的主要职责,如果有必要,就必须依靠武力手段进行。由此可见,英国之所以成为了海上霸主,并进一步成为了世界经济大国,离不开其军事力量给予外贸战略的全力支持。   (二)美国对外贸易战略回顾   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在美国建国初期制定了相关外贸政策,他认为美国属于年轻国家,无法直接与实践经验丰富的制造业国家竞争,因此十分支持李斯特的贸易保护观点,主张进口关税的实施与原材料出口的限制,并且出口企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获得相应的补贴与赞助。虽然当时美国支持贸易保护主义,但是也具有其鲜明的特点:其一,美国式贸易保护战略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即该保护战略仅针对英国等老牌制造业国家,而在面对美洲国家时更体现出自由贸易战略,这一行为带有浓重的门罗主义色彩,将美洲作为自己的势力范围,重视与美洲国家的合作,反对欧洲对美洲事务的干预;其二,在主张贸易保护主义的基础上,重视“区域合作”与“进口替代”,这一特点并非取决于其经济情况,而是受到美国的国土面积与地理位置影响;其三,重视军事力量与法律力量。在这一点上,与英国相同,汉密尔顿十分看重美国的海军和商船队。但是同时,他主张利用法律力量为外贸战略保驾护航。汉密尔顿希望能在西印度群岛及周围海域展示美国海军力量。虽然最后,这一想法并不是由汉密尔顿亲自完成,但是这些思想仍旧在很长一段时间对美国的外贸战略造成影响,并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美国的外交战略。美国的外贸战略与外交战略都将军事力量与法律力量并重,这不仅是美国的进步,同时也值得作为中国外贸战略的参考依据。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许多城市、人才、工业、农业等都被摧毁,美国几乎在一瞬间成为了超级大国。之后,美国经济实力的发展极为快速,不仅将外贸战略范围扩大,同时还彻底转换为自由贸易战略。美国利用北约在军事方面对西欧进行控制,利用国际货币基金会与世界贸易组织在金融方面对世界经济进行控制,甚至全球金融体系的建立都将美元作为中心。美国不仅是国际贸易规则的主要制定国家,也是在世界贸易中获益最大的国家之一。虽然在许多领域美国都主张“自由贸易”,但一旦涉及高科技等与美国利益密切相关的领域,美国又会主张“保护主义”。新世纪以来,美国对外贸易战略主要有两个较大的特点:一是转移自己主导的部分产业及控制产业两端。受到产业升级等客观因素的影响,美国为继续维护自由贸易战略,主动放弃了电视制造、锅碗瓢盆、衣裤鞋帽等产业,并将其转移到中国、日本、东南亚等地区。从中可以发现,美国放弃的主要是制造业,但是对于农业、能源、资源及高科技等产业,美国仍旧掌握在自己手中,因为只要将产业两端控制好,即使某些产业需要转移,美国仍旧可以控制整个产业链条;二是高度重视利率、汇率等金融手段的运用。美国在1992年采用汇率手段提升了自己的贸易竞争力,在1998年继续采用金融手段控制了东南亚的经济命脉,在2008年再次采用一系列金融手段将美国次按危机转化为欧洲经济危机。   三、中国的新外贸战略内涵及政策建议   (一)新外贸战略内涵   在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历程中,出口导向型战略延续时间较长,给中国后续经济发展带来了长久的影响。虽然由于受到出口贸易快速增长的推动作用,中国的整体经济较为繁荣,但是在经过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之后,许多问题被暴露出来。中国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重新制定新的战略目标,在不断调整与改善贸易条件的过程中,实现国际贸易的利益最大化。中国的新外贸战略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确定目标。中国外贸战略的首要目标是“国强民富”,即外贸不仅要促使“国强”,还要惠及到中华13亿人民,这两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只有使“国强”与“民富”都实现,才能进一步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其二,选择方式。在一般情况下,若各国的经济发展正处于繁荣时期,则贸易战略会具有较强的自由性,若处于衰退时期或萧条时期,则贸易战略会具有较强的保护性。由于中国属于生产大国,并且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已经形成相互促进作用,中国经济离不开全球经济,全球经济也由于中国经济的发展而加速发展。因此,中国应侧重于自由贸易战略,在充分发挥WTO规则的基础上,反对利用环保、低碳等绿色旗帜实施保护贸易行为;其三,选择手段。任何一个发达国家、经济大国在外贸战略上都会选择自由贸易战略,即使一开始会由于条件限制选择贸易保护战略,但是随着经济的繁荣发展,最终还是会转变为自由贸易。中国外贸发展在转变策略的过程中,需要获得自由贸易政策的支持,将金融力量与法律力量相结合,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二)政策建议   首先,应当根据中国的实际经济情况与外贸情况建立完善、有效地市场经济体系,以及相关的法律政策;有关部门应摒弃以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不合理政策,并进行市场秩序的重新制定,引导产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得到良好发展;同时地方政府也需对相关产业给予足够支持,使其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例如美国的硅谷与意大利以机械生产闻名的摩德纳,在初始阶段由于缺乏政府主导而表现出一定的混乱状态,经政府引导后恢复积极发展。此外,还应从多方入手进行协调,使产业政策与贸易政策求同存异,达到更好的配合效果。   其次,要重视跨国公司的强大作用,并同时发挥金融作用,通过调控人民币汇率及相关工具,将外贸战略从根本上落实。国家有关部门应对银行及其他资本市场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化配置,使企业投资所获得效率得到显著提高,并对实力强大跨国公司予以政策支持,鼓励其在国内积极进行投资活动,以便为对外贸易发展提供更充足的资金来源。   再次,要实现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的均衡发展,营造有利于贸易发展的国内环境。可通过不断落实加工贸易升级战略,延长贸易产业链,使我国的对外贸易事业并不局限于少数沿海地区,而将其与内陆地区的产业结构改革相结合,讲传统的加工贸易产业向内陆转移,使沿海地区更侧重于产品的优化升级。   最后,重视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性,将对外贸易的竞争优势落实在技术、质量、品牌及服务等方面。时代的发展使高技术导向产业得到飞速发展,我国对外贸易实现技术革新与品牌创新将进一步促进贸易事业的发展、增大对外贸易量及经济效益。应通过加大对重要科技的研发、在环境科学、信息科技等基础学科方面积极应用新技术等策略,为我国对外贸易事业的更好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战略性贸易对于中国而言是具有可行性的,但是作为一种干预贸易政策,在中国加入WTO的前提下,自由贸易战略与贸易保护主义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可调和性。现阶段,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虽然在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行方面具有必要性,同时也存在许多的制约因素。笔者认为,应结合中国经济与世界贸易等实际情况,谨慎地选用局部性的战略性贸易政策。更多专业分析可参考相关专业报告:《中国对外贸易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国贸毕业生论文的开题报告 到 " 大学生部落论坛 “ 毕业论文栏目里” 找找参考的范文看看 ,有许多的开题报告,参考一下。

学术堂整理了2020年最新国际经济与贸易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  1、金砖X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比较(实证)分析  2、美(欧、日、韩)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比较(实证)分析  3、影响中国贸易条件诸因素的实证分析  4、中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比较分析  5、中部地区低外贸依存度与开放经济发展探讨  6、高外贸依存度态势下的我国(XX省)外贸增长方式转变探析  7、XX省(市)外贸依存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探讨  8、经济与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基于外部需求减少的思考  9、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与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转变探讨  10、XX省(市)出口贸易增长方式转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11、论对外贸易结构优化与经济结构转变的关系  12、论对外贸易创新及对我国( XX省)对外贸易发展的影响  13、XX省(市)贸易优势与产业集群发展探讨  14、论XX省(市)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分析  15、论XX省(市)对外贸易的包容性增长17、对我国( XX省)

就啊 。奥 啊这些】朴智星咯

中国对外贸易形势分析论文选题理由是什么

我是才毕业的国贸专业的。。。我写的是浅析江苏省对外经济的思路和对策

学术堂整理了2020年最新国际经济与贸易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  1、金砖X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比较(实证)分析  2、美(欧、日、韩)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比较(实证)分析  3、影响中国贸易条件诸因素的实证分析  4、中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比较分析  5、中部地区低外贸依存度与开放经济发展探讨  6、高外贸依存度态势下的我国(XX省)外贸增长方式转变探析  7、XX省(市)外贸依存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探讨  8、经济与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基于外部需求减少的思考  9、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与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转变探讨  10、XX省(市)出口贸易增长方式转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11、论对外贸易结构优化与经济结构转变的关系  12、论对外贸易创新及对我国( XX省)对外贸易发展的影响  13、XX省(市)贸易优势与产业集群发展探讨  14、论XX省(市)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分析  15、论XX省(市)对外贸易的包容性增长17、对我国( XX省)

《研究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结构的改善政策》有的

一、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情况建国至今,我国对外贸易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转变,1949年开始主张闭关自守战略,1972年主张进口替代战略,1978年主张进口替代战略与出口导向战略并存,1994年主张出口导向战略,2005年主张完全开放战略。   2010年,商务部发布《后危机时代中国外贸发展战略研究》,该研究提出要在2030年之前分阶段实现贸易强国目标,即2020年之前,巩固中国的贸易大国地位,并不断向贸易强国奋进;2030年前后基本实现贸易强国目标。这份研究报告明确指出了中国向贸易强国发展的决心与策略,并指出了相对应的政策;2010年,“第二届贸易强国论坛”在北京工商大学成功举办,该论坛提出要成为贸易强国必须具备六个条件:一是经济高度发达,二是参与国际分工,三是拥有大规模货物贸易,四是对外开放力度大,五是可大规模对外直接投资,六是服务产品的贸易额占有较高比重。   此外,在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的相关研究综述中,有两个值得重视的高潮阶段,一是在2008年爆发全球金融危机之后,贸易保护主义的大范围开启对中国外贸造成了较大影响。当时的外贸战略研究多围绕反对贸易保护主义进行,如耿丽萍于2008年提出调整中国对外贸易战略的急迫性,张连成于2009年探讨中国当前宏观经济政策应如何选择,刘芳于2010年指出实施出口导向贸易战略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苏汾于2010年分析了中国对外贸易中大国效益的影响等;二是在2013年美欧自由贸易区的谈判开始之后,中国地区主义的大范围开启又再次对中国外贸造成了影响,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如翁爱云于2013年强调要实施自由贸易战略与贸易保护主义的前提条件是中央政府享有独立主权,胡鞍钢于2013年提出要打造一个能在和平发展的基础上,互利共赢的战略。   二、英美对外贸易战略的回顾及对中国启发   随着部分国家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外贸发展愈加迅速,现阶段几乎已经成为了各国之间相互联系的主要渠道。在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对外贸易战略最具代表性的国家有英国与美国。因此,深入研究英美对外贸易战略对于中国转变外贸发展策略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一)英国对外贸易战略回顾   两百多年前,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航海时代随之开启,此时欧洲开始流行重商主义,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也是在当时发表。在重商主义的影响下,英国在制定外贸战略时更加重视出口贸易,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进口贸易,并且通过外贸管制对外贸活动进行控制。英国渔业与航运业逐渐成为其后备海军力量,殖民地成为了宗主国的资源被不断剥削。当时的英国对外贸易战略不仅将重商主义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更是全面启用军事力量对外贸进行护航。英国逐步稳定了自己在海上霸主的地位,奠定了其在国际贸易中的领导地位。英国工业革命的爆发,预示着其将全面开展自由贸易战略,将自由贸易作为对外贸易的主要手段。《国富论》中强调了经济与贸易的自由,亚当·斯密虽然并不支持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但是却从未对军事力量保护外贸的行为作出否定。他认为,保护社会安全,防止其他独立社会的入侵与暴力,是国家政府的主要职责,如果有必要,就必须依靠武力手段进行。由此可见,英国之所以成为了海上霸主,并进一步成为了世界经济大国,离不开其军事力量给予外贸战略的全力支持。   (二)美国对外贸易战略回顾   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在美国建国初期制定了相关外贸政策,他认为美国属于年轻国家,无法直接与实践经验丰富的制造业国家竞争,因此十分支持李斯特的贸易保护观点,主张进口关税的实施与原材料出口的限制,并且出口企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获得相应的补贴与赞助。虽然当时美国支持贸易保护主义,但是也具有其鲜明的特点:其一,美国式贸易保护战略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即该保护战略仅针对英国等老牌制造业国家,而在面对美洲国家时更体现出自由贸易战略,这一行为带有浓重的门罗主义色彩,将美洲作为自己的势力范围,重视与美洲国家的合作,反对欧洲对美洲事务的干预;其二,在主张贸易保护主义的基础上,重视“区域合作”与“进口替代”,这一特点并非取决于其经济情况,而是受到美国的国土面积与地理位置影响;其三,重视军事力量与法律力量。在这一点上,与英国相同,汉密尔顿十分看重美国的海军和商船队。但是同时,他主张利用法律力量为外贸战略保驾护航。汉密尔顿希望能在西印度群岛及周围海域展示美国海军力量。虽然最后,这一想法并不是由汉密尔顿亲自完成,但是这些思想仍旧在很长一段时间对美国的外贸战略造成影响,并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美国的外交战略。美国的外贸战略与外交战略都将军事力量与法律力量并重,这不仅是美国的进步,同时也值得作为中国外贸战略的参考依据。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许多城市、人才、工业、农业等都被摧毁,美国几乎在一瞬间成为了超级大国。之后,美国经济实力的发展极为快速,不仅将外贸战略范围扩大,同时还彻底转换为自由贸易战略。美国利用北约在军事方面对西欧进行控制,利用国际货币基金会与世界贸易组织在金融方面对世界经济进行控制,甚至全球金融体系的建立都将美元作为中心。美国不仅是国际贸易规则的主要制定国家,也是在世界贸易中获益最大的国家之一。虽然在许多领域美国都主张“自由贸易”,但一旦涉及高科技等与美国利益密切相关的领域,美国又会主张“保护主义”。新世纪以来,美国对外贸易战略主要有两个较大的特点:一是转移自己主导的部分产业及控制产业两端。受到产业升级等客观因素的影响,美国为继续维护自由贸易战略,主动放弃了电视制造、锅碗瓢盆、衣裤鞋帽等产业,并将其转移到中国、日本、东南亚等地区。从中可以发现,美国放弃的主要是制造业,但是对于农业、能源、资源及高科技等产业,美国仍旧掌握在自己手中,因为只要将产业两端控制好,即使某些产业需要转移,美国仍旧可以控制整个产业链条;二是高度重视利率、汇率等金融手段的运用。美国在1992年采用汇率手段提升了自己的贸易竞争力,在1998年继续采用金融手段控制了东南亚的经济命脉,在2008年再次采用一系列金融手段将美国次按危机转化为欧洲经济危机。   三、中国的新外贸战略内涵及政策建议   (一)新外贸战略内涵   在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历程中,出口导向型战略延续时间较长,给中国后续经济发展带来了长久的影响。虽然由于受到出口贸易快速增长的推动作用,中国的整体经济较为繁荣,但是在经过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之后,许多问题被暴露出来。中国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重新制定新的战略目标,在不断调整与改善贸易条件的过程中,实现国际贸易的利益最大化。中国的新外贸战略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确定目标。中国外贸战略的首要目标是“国强民富”,即外贸不仅要促使“国强”,还要惠及到中华13亿人民,这两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只有使“国强”与“民富”都实现,才能进一步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其二,选择方式。在一般情况下,若各国的经济发展正处于繁荣时期,则贸易战略会具有较强的自由性,若处于衰退时期或萧条时期,则贸易战略会具有较强的保护性。由于中国属于生产大国,并且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已经形成相互促进作用,中国经济离不开全球经济,全球经济也由于中国经济的发展而加速发展。因此,中国应侧重于自由贸易战略,在充分发挥WTO规则的基础上,反对利用环保、低碳等绿色旗帜实施保护贸易行为;其三,选择手段。任何一个发达国家、经济大国在外贸战略上都会选择自由贸易战略,即使一开始会由于条件限制选择贸易保护战略,但是随着经济的繁荣发展,最终还是会转变为自由贸易。中国外贸发展在转变策略的过程中,需要获得自由贸易政策的支持,将金融力量与法律力量相结合,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二)政策建议   首先,应当根据中国的实际经济情况与外贸情况建立完善、有效地市场经济体系,以及相关的法律政策;有关部门应摒弃以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不合理政策,并进行市场秩序的重新制定,引导产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得到良好发展;同时地方政府也需对相关产业给予足够支持,使其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例如美国的硅谷与意大利以机械生产闻名的摩德纳,在初始阶段由于缺乏政府主导而表现出一定的混乱状态,经政府引导后恢复积极发展。此外,还应从多方入手进行协调,使产业政策与贸易政策求同存异,达到更好的配合效果。   其次,要重视跨国公司的强大作用,并同时发挥金融作用,通过调控人民币汇率及相关工具,将外贸战略从根本上落实。国家有关部门应对银行及其他资本市场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化配置,使企业投资所获得效率得到显著提高,并对实力强大跨国公司予以政策支持,鼓励其在国内积极进行投资活动,以便为对外贸易发展提供更充足的资金来源。   再次,要实现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的均衡发展,营造有利于贸易发展的国内环境。可通过不断落实加工贸易升级战略,延长贸易产业链,使我国的对外贸易事业并不局限于少数沿海地区,而将其与内陆地区的产业结构改革相结合,讲传统的加工贸易产业向内陆转移,使沿海地区更侧重于产品的优化升级。   最后,重视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性,将对外贸易的竞争优势落实在技术、质量、品牌及服务等方面。时代的发展使高技术导向产业得到飞速发展,我国对外贸易实现技术革新与品牌创新将进一步促进贸易事业的发展、增大对外贸易量及经济效益。应通过加大对重要科技的研发、在环境科学、信息科技等基础学科方面积极应用新技术等策略,为我国对外贸易事业的更好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战略性贸易对于中国而言是具有可行性的,但是作为一种干预贸易政策,在中国加入WTO的前提下,自由贸易战略与贸易保护主义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可调和性。现阶段,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虽然在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行方面具有必要性,同时也存在许多的制约因素。笔者认为,应结合中国经济与世界贸易等实际情况,谨慎地选用局部性的战略性贸易政策。更多专业分析可参考相关专业报告:《中国对外贸易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中国对外贸易形势分析论文选题理由怎么写

说先就是以中国对外贸易为检索词,多收集一些相关资料。然后楼主就需要对资料进行仔细分析和解读了。同时楼主要拟定一个纲领来完成,主要就是写对外贸易的现状、特点,并结合其发展趋势,来分析其未来的发展规划。很好搞定的。

宏观类: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与对策,资本跨国流动的现状与前景,中国资本如何走出去,中国对外FDI(或者外国对中国的FDI)的现状与未来,日本经济衰退的原因分析,香港(或者台湾)市场吸引力下降的原因分析,中非合作的利与弊,人民币海外流通现状与前景,欧盟第五次东扩的利与弊,论土耳其加入欧盟,俄罗斯经济复苏的原因分析,论世界经济进入转轨时期,中国巨额外汇的利与弊,论外资转移定价对中国的影响,中国应如何应对欧美的反倾销(或者技术垄断,或者贸易管制等等),中小型企业对外贸易现状与前景等等。微观类:中移动的对外投资策略的研究,论微软近期在华反盗版策略的影响(番茄花园,“黑屏”等),联想近期跨国并购的利弊分析等等。(提供了一些题材,希望能令你满意。同时写论文时建议使用双标题,因为双标题比较容易引起老师的兴趣)。

《研究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结构的改善政策》有的

就啊 。奥 啊这些】朴智星咯

中国对外贸易形势分析论文选题方向

本文是国际贸易论文题目,笔者为大家收集了国际贸易专业最新论文题目50例,希望为大家的国际贸易论文选题提供参考。国际贸易论文优秀范文50篇:1 企业生产力与对外直接投资——基于中国工业企业的实证研究2 贸易便利化对于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出口的影响研究3 阿塞拜疆参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与对策研究4 中国对俄罗斯投资的就业效应分析5 上海自贸区对长三角对外贸易的影响分析6 中国STEAM教育产业发展与国际竞争力研究7 俄罗斯中小企业的经济作用与发展对策研究8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度质量对中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研究9 基于“五通指数”的中俄合作评价研究10 新常态下我国外贸转型升级研究11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贸易潜力研究12 中印贸易隐含碳排放测算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IO-SDA模型的实证分析13 空间计量视角下我国对外贸易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以SO2、PM5为例14 丝绸之路经济带IFDI的环境效应研究15 陕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运营效率评价研究16 俄罗斯扩大对华农产品出口研究17 GVC视角下技术进步对中国制造业碳排放的门槛效应研究18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出口的影响——以中美贸易为例19 国际产能合作对发展中国家GVC地位的影响分析——基于“一带一路”国家面板数据20 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拓展的投资引力模型 21 贸易开放对高新区产出的影响研究——以高新区特征为调节变量22 低碳经济约束对我国高碳产业出口贸易发展的影响23 跨国并购对我国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基于我国医疗保健行业上市公司的研究24 “一带一路”国家双边投资对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基于社会网络分析25 中间产品贸易对中国工业部门劳动力需求的影响研究26 中韩两国汽车产业竞争依存关系测定及分析27 进口贸易对中国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28 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国际分工地位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TiVA方法及与金砖国家的比较29 东亚生产网络与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提升分析30 贸易便利化对中国制造业出口影响的区域差异研究——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实证分析31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及影响因素研 32 中国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的生产率效应研究33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行业内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研究34 贸易对象基础设施对双边贸易成本的影响研究——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例35 我国制造业贸易隐含碳测算及其影响因素分析36 东盟投资便利化水平测度及其对我国OFDI影响研究37 俄罗斯与中国石油天然气合作问题研究38 IFDI对柬埔寨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39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中国-东盟进出口商品的影响——基于HS分类的实证分析40 老挝FDI流入的影响因素研究41 中国对南美国家汽车出口影响因素分析42 中国对欧盟机电产品出口增加值的影响因素研究43 西部地区OFDI对产业升级的影响研究44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贸易对中国产业结构的影响45 中国对哈萨克斯坦农产品出口潜力分析46 国内运输距离与进出口贸易:引力模型拓展与实证47 陕西省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48 中国—东盟自贸区各国贸易便利化的测度及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49 贸易增加值视角下中日韩生产性服务业出口竞争力的比较研究50 北京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

本文综合运用经济地理学、国际贸易学、对外贸易学、国际经济关系学、产业经济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以及系统论、耗散结构论,分析和研究了中国对外贸易结构问题,得出了一些结论,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除导言和结论外,全文共分六章: 导言部分主要阐述了论文选题的意义和目的、论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以及研究方法等。 第一章为理论基础部分,首先探讨了有关贸易结构的理论,接着对对外贸易结构的概念进行了辨析与界定,然后探讨了对外贸易结构的特性及其诸结构之间的关系、影响对外贸易结构演变的条件与因素和对外贸易结构优化的目标取向等。 第二章为中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研究,主要分析和研究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与现状、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及特点、出口商品结构迅速改善的因素、出口商品结构变化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等,在此基础上,笔者对出口商品结构中的几个关系进行了理性思考。通过分析和研究得出的基本结论是:(1)中国已发展成为世界贸易大国,但是还算不上世界贸易强国,与世界贸易强国相比,尚有很大差距,要成为世界贸易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2)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已进入到一个大调整阶段,今后中国商品出口贸易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在保持非熟练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已有规模的同时,将商品出口贸易进一步扩张的着眼点置于资本、技术与知识密集型产品上;(3)要实现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升级,必须以竞争优势为导向,将潜在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竞争优势。 第三章为中国对外贸易方式结构研究,主要分析和研究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方式的主要构成及其变化和原因,加工贸易的发展与现状、特点,加工贸易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加工贸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中国加工贸易发展的国际背景和中国发展加工贸易的内 在优势等。从中得出如下三点结论:(1)中国对外贸易方式结构单一 落后,贸易“动态效益”甚微;(2)中国加工贸易发展中出现的一些 矛盾和问题并不是加工贸易方式本身的产物;(3)加工贸易是世界产 业结构调整的结果,也是产业传递的一种表现形式:(0加工贸易在 中国一个相当长时期内仍有其存在的必然性;(5)世界新一轮的产业 结构调整为中国加工贸易的升级提供了良好机遇。 第四章为中国对外贸易外部区域结构研究,主要分析和研究了中 国对外贸易外部区域结构即国别(地区)结构的演变、现状及其特点 和趋势,中国同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中国同发展中国家和地卜、中国 内地同港澳台地区,中国同独联体、波罗的海和东欧国家贸易关系的 发展现状与特点、存在问题与发展趋势,中国对外贸易外部区域结构 不平衡的原因和作用等。分析和研究之后得出的基本结论是:门)中 国对外贸易外部区域结构与中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密切相关,二者相 互作用和影响;(2)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商品对发展中国家出口扩 张的程度有限;(3)中国高度依存发达国家市场的状况短时期内难以 改变:(的 中国对外贸易外部区域结构不平衡具有积极和消极双重作 用,但消极作用大于积极作用。 第五章为中国对外贸易内部区域结构研究,卞要分析和研究了中 国对外贸易内部区域结构即东、中、西三大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的现状、 特点、趋势和中国对外贸易内部厂域结构不平衡的原冈与作用。从中 得出如下儿点结论:(1)中国各地区对外贸易发展不平衡是其经济发 展不平衡的结果,反过来将进一步加大各地区对外厂放和经济发展的 差距;(2)中国对外贸易内部区域结构不平衡的状况短时期内亦难以 改变;(3)中国对外贸易内部区域结构不平衡的积极作用大于消极作 用,但对其消极作用一定要高度重视。 第六章为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与对策,在分析了中国面临的国 际贸易竞争态势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战略选择,提 出了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的调整战略与对策。笔者认为,从中国经济所 处的国际环境和发展现状来看,平衡发展战略是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 略的必然选择。外贸纬构调整的指导思想是从外贸结构。ti求取经济效 ill 益。从短期来看,剖析外贸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对外贸结构进行相应 的调整,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但从长期来看,外贸结构归根结 底是由区域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诀定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脱 离区域的经济基础、产业状况对外贸结构进行大幅度的调整是不切实 际的,只能是拔苗助长。因而,要获取长期的较大的经济利益,仅有 短期的调整是不够的,必须采取相应的战略与措施,培育区域的竞争 优势,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从根本上实现外贸结构的优化升级。 在结论部分中,笔者对论义的主要观点和基本结论做了进一步的 慨括和说明,指出了论文的主要贡献和不足之处,提出了下-步的努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