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土壤学课程论文题目大全及答案初中英语

发布时间:2024-07-03 20:58:38

土壤学课程论文题目大全及答案初中英语

《土壤学》试题集(适用于农学、园艺、茶学、林学等专业)说明:本试题集是根据农学、园艺、茶学和林学等专业的《土壤学》教学大纲编写的。根据多年的实践,我们将试题分为名词解释、填空和问答题等三大部分,210个题目。每一部分试题均按章为序排列。在命题时,根据难度和内容分布要求,可以从试题集中选择题目,组成难度和内容覆盖度适合的试卷。第一部分 名词解释:1-1、土壤:土壤就是陆地表面能够生产植物收获物的疏松表层。1-2、土壤肥力:在植物生活期间,土壤供应和调节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份、养分、热量、空气和其它生活条件的能力2-1、矿物:就是存在于地壳中的具有一定化学组成、物理性质和内部构造的天然化合物或单质。2-2、原生矿物:地球内部岩浆岩冷凝时形成的、存在于岩浆岩之中的矿物2-3、次生矿物:原生矿物在各种风化因素的作用下,改变了形态、成分和性质而形成的新矿物。2-4、岩石:岩石就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或数种矿物的集合体2-5、岩浆岩:由岩浆冷凝而成的岩石,又称火成岩2-6、沉积岩:各种先成岩的风化剥蚀产物、火山作用产物以及生物作用产物经外力搬运后重新沉积胶结而形成的岩石。2-7、化学或化学岩:由化学或生物化学作用沉淀而成的沉积岩。2-8、变质岩:岩浆岩或沉积岩在高温高压、热气热液作用下发生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称变质岩2-9、风化作用:地表的岩石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发生形态、组成和性质变化的过程。2-10、物理风化:指岩石崩解破碎成大小不同颗粒而不改变其化学成分的过程2-11、化学风化:岩石中的矿物在化学作用的影响下,发生化学成分和性质的变化、以及产生新矿物的过程2-12、水解作用:矿物中的盐基离子被水所解离的H+置换,分解形成新矿物的作用2-13、水化作用:岩石中的矿物与水化合成为新的含水矿物的过程。2-14、生物风化:岩石在生物的作用下发生破碎、分解的过程称为生物风化。2-15、残积母质: 就地风化而未经搬运的岩石风化产物。2-16、坡积母质:在重力或流水作用下移动沉积在较低处的沉积物。2-17、河流冲积母质:经过河流长距离搬运而沉积的沉积物2-18、风积母质:由风力搬运而堆积成的沉积物。2-19、洪积母质:在山洪的作用下移动沉积在山前的坡麓、山口及平原边缘的沉积物。2-20、浅海沉积母质:堆积于海岸边的沉积物。2-21、湖泊沉积母质:湖水泛滥时产生的沉积物。 2-22、机械组成:土壤中土粒的大小及其比例状况就称为土壤的机械组成。2-23、土壤质地:按照土壤机械组成人为地划分的若干土壤类别,就称为土壤质地。 3-1、土壤腐殖质:通过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在土壤中新合成的一类分子量很大的、结构复杂的有机化合物,称为腐植质。3-2、有机质的矿化作用:3-2、腐殖质化系数:单位重量有机碳在土壤中分解一年后残留碳的分数,称为腐植化系数。3-4、有机质矿化率:每年因矿化作用而消耗的土壤有机质占土壤有机质总量的百分率。3-5腐殖质化过程:进入土壤的有机质在微生物进行的生化过程和一些纯化学过程的共同作用下,形成腐植质的过程。4-1、阳离子交换作用:土壤中带负电荷的胶体所吸附的阳离子,在静电引力、离子本身的热运动或浓度梯度的作用下,可以和土壤溶液或其它胶体表面的阳离子进行交换。4-2、交换性阳离子:能互相交换的阳离子就称为交换性阳离子。4-3、离子的解吸过程:吸附的离子从胶体表面转移到溶液去的过程。4-4、离子的吸附过程:离子从溶液转移到胶体表面的过程。4-5、永久电荷:指由于层状硅酸盐矿物晶格中的同晶替代作用所产生的剩余负电荷。这种负电荷不受介质pH值的影响。4-6、可变负电荷:指随介质pH的变化而变化的负电荷。4-7、土壤胶体吸收交换性能:一部分被吸附的离子,可以和土壤溶液中的离子进行交换的现象。4-8、盐基饱和度:土壤中交换性盐基离子占交换性阳离子总量的百分率。4-9、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在一定的pH值条件下,土壤所含有的交换性阳离子的最大量,简称CEC。4-10、阴离子配位体交换吸附: 指阴离子取代氧化物表面羟基而被吸附的过程。5-1、土壤活性酸:游离于土壤溶液中的H+所表现出来的酸度。5-2、土壤潜性酸:土壤胶粒上吸附的氢离子和铝离子进入土壤溶液后表现出来的酸度5-3、土壤交换性酸:用过量的中性盐(如KCl)溶液与土壤作用,将胶体上吸附的氢离子和铝离子代换出来,测得的酸度5-4、土壤水解性酸:用弱酸强碱盐(通常用pH2的醋酸钠)浸提的土壤溶液的酸度。5-5、石灰性土壤:含有游离碳酸钙的土壤5-6、土壤缓冲性:当土壤溶液中的H+或OH-离子浓度发生较大变化时,土壤通过自身的调节能力使土壤酸碱性不致于发生太大变化的能力6-1、土壤养分:就是指这些主要靠土壤提供的植物必需营养元素。6-2、大量元素6-3、微量元素:6-4、硝化作用:氨在亚硝酸细菌和硝酸细菌的作用下,氧化成为硝酸的过程。6-5、反硝化作用:指土壤中的硝酸盐,在反硝化细菌的作用下,最后还原成为氧化二氮等气体逸失的过程6-6、脱氮作用:指土壤氮素从土壤中损失的过程,包括反硝化作用、硝酸盐的淋失、氨的挥发等过程6-7、N的固定作用:通过矿物的、生物的土壤中的NH或化学的作用将土壤氮素固定为暂时不能被植物利用的状态的过程6-8、水解性有机氮:可以被酸、碱、酶水解成为可溶性或无机态N的有机氮。6-9、氮的挥发作用:NH3,NH4+与土壤中的碱性物质作用形成的NH3的挥发。6-8、闭蓄态磷:被氧化铁胶膜包被的磷酸盐,称为闭蓄态磷6-9、磷的固定作用:将土壤可溶性或速效磷转变成为不溶或缓效态磷的过程6-10、钾的固定作用:从速效K变成缓效K或无效K的过程6-11、缓效态K:指被固定在粘粒矿物晶层中的K和存在于部分黑云母中的K7-1、土壤容重:土壤容重指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土壤(包括孔隙)的烘干重7-2、土壤比重:土壤比重是指单位体积土粒(不包括孔隙)的烘干重与同体积水重之比7-3、土壤孔隙度:土壤中孔隙容积占整个土壤容积的百分数7-4、土壤孔隙比:土壤孔隙容积与土粒容积之比,称为土壤孔隙比。7-4、当量孔径:与一定的土壤水吸力相当的孔径,也称有效孔径7-5、通气孔隙:当量孔径大于1mm,是土壤中的粗孔隙,没有毛管作用,大部分时间孔隙内充满空气,7-6、毛管孔隙:当量孔径1-03mm,孔隙内毛管作用明显,毛管水移动迅速,对植物有效,是对植物最有效的水份。7-7、非活性孔隙:当量孔径小于03mm,孔隙总是充满水份,这些水份难运动,对植物无效,不能通气7-8、团粒结构:指近似球形的较疏松的多孔的土团。直径约为25-10mm7-9、土壤结构体:土壤中的土粒或其中的一部分,通过不同的机制相互团聚成大小、形状和性质不同的土团、土块或土片,这就是土壤的结构体。7-10、土壤结构改良剂:指能改善并稳定结构的制剂。可分为天然结构改良剂、人工合成高分子聚合物和无机制剂等三类。7-11、土壤耕作:耕作是在作物种植以前,或在作物生长期间,为了改善植物生长条件而对土壤进行的机械操作。7-12、土壤粘结性:指土粒之间通过各种引力互相连接起来的性能7-13、土壤粘着性:指土壤粘附在外物(如农具)上的性质7-14、土壤塑性:当土壤湿润到一定程度时,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任意变形,而且在外力解除后和土壤干燥后仍然能保持这种变化了的形态,这种性能就称为土壤塑性7-15、土壤压板:机械在田面上行走对土壤有压实作用。过度的压实会影响耕作质量,对作物生长不利。这种过度的压实又称为土壤压板。7-16、土壤耕性:土壤耕作时表现出来的土壤物理性质7-17、宜耕期:指适合于耕作的土壤含水量范围。8-1、吸湿水:干燥土粒通过分子引力和静电引力的作用,从空气中吸持汽态水,使之在土粒表面形成一或数分子层厚的水膜,称为吸湿水。8-2、膜状水:当土壤含水量达到最大吸湿量时,土粒对周围水分子还有剩余引力,可以在吸湿水外层又吸附一层新的液态水膜,这层新的水膜就称为膜状水。8-3、毛管水:当土壤含水量超过最大分子持水量时,水分子不再受土粒表面引力的作用,而是靠毛管引力而保持在土壤的毛管孔隙中,这部分的水就称为毛管水。8-4、重力水:当土壤水份超过田间持水量时,多余的水份不能为毛管所保持而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大孔隙向下渗漏,这部分水就称为重力水8-5、质量含水量:指土壤中水分的质量与干土质量的比值8-6、容积含水量:指土壤总容积中水所占的容积分数,又称容积湿度、土壤水的容积分数8-7、土水势:所谓土水势,就是指土壤水的势能与纯自由水的能量之差。8-8、基质势:由于土壤的基质吸力(即弯月面力和吸附力)对水份的吸持而引起的水份势值的降低。8-9、压力势:在饱和状态下,土壤水份所承受的压力与参照水面的差值。8-10、重力势:土壤水由于其所处的位置不同,因重力影响而产生的势能也不同,有此而产生的水势。8-11、溶质势:由于土壤溶质对土壤水的作用而引起的水分势值的降低。8-12、土壤水吸力::指土壤水在承受一定吸力的情况下所处的能态。8-13:土壤通气性:泛指土壤空气与大气进行交换、不同土层之间气体扩散或交换的能力。8-14:气体扩散:指某种气体由于分压梯度而产生的移动。8-15:整体流动:由于土壤空气与大气之间存在总压力梯度而引起的气体运动。8-16:土壤质量热容量:指单位质量的土壤每升高(或降低)1oC所需要(或放出)的热容量。8-17:土壤容积热容量:指单位容积的土壤每升高(或降低)1oC所需要(或放出)的热容量。9-1、有机质累积过程:在草本或木本植被下,有机质在土体上部的累积过程。9-2、粘化过程:土壤剖面中粘粒形成和累积的过程。9-3、盐化过程:地表水、地下水以及母质中含有的盐分,在强烈的蒸发作用下,逐渐向地表积聚的过程。9-4、富铝化过程:又称脱硅富铝化过程。热带、亚热带地区土壤物质由于矿物风化、形成弱碱性条件,随着可溶性盐、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盐基和硅酸盐的大量淋失,而造成铁铝在土体内相对富集的过程。9-5、潜育化过程:土壤长期渍水、有机质嫌气分解、铁锰强烈还原,形成灰蓝—灰绿色土层的过程。9-6:潴育化过程:氧化还原交替使土体内出现锈纹、锈斑、铁锰结核和红色胶膜等物质的过程。9-7、熟化过程:在耕作条件下,通过耕作施肥、培肥与改良,促进水肥气热诸因素不断协调,使土壤向着有利于作物高产方向转化的过程。9-8:退化过程:由于不利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利用不当而引起的土壤肥力下降、植物生长条件恶化和土壤生产力减退的过程。第二部分 填空题:2-1、见的成土矿物可以分为两类,它们是: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2-2、成土岩石可以分为三大类,它们是: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2-3、按照氧化硅的含量,岩浆岩可以分为:酸性岩、中性岩、基性岩和超基性岩。2-4、从酸性岩到基性岩,岩石的颜色逐渐变:深;氧化硅含量逐渐:降低。2-5、沉积岩石可以分为:粘土岩、碎屑岩、化学和生物化学岩。2-6、石灰岩属于:化学和生物化学岩,砂岩属于:碎屑岩。2-7、写出三种原生矿物名称:2-8、写出酸性岩、中性岩和基性岩各一种:2-9、写出变质岩、沉积岩各两种:2-10、写出两种含钾较高的矿物:(正、甲)长石、云母、2-11、风化作用可以分为三类,包括:化学风化、物理风化、]生物风化。2-12、化学风化作用包括四种作用,它们是:氧化作用、水化作用、水解作用、溶解作用。2-13、物理风化作用包括四种作用,它们是:温度变化、结冰、流水、风。2-14、石英、黑云母和长石的风化难易程度不同,写出它们风化难易的顺序: 石英, 长石, 黑云母(从难到易)2-15、常见的母质可以分为七种类型,它们是:残积母质、坡积母质、洪积母质、河流冲积母质、湖泊沉积母质、浅海沉积母质、风积母质2-16、通常把土壤矿质颗粒分为三类,它们是:砂、粉、粘粒。2-17、土壤主要质地类型有三种,它们是:砂质土、壤质土、粘质土。3-1、土壤腐殖酸的两种主要类型是:胡敏酸、富里酸。3-2、土壤有机质转化的两个主要方向是:矿质化作用和腐殖质化作用。4-1、依照电荷受pH的影响程度,土壤胶体的电荷可以分为:可变电荷、永久电荷。4-2、土壤胶体的种类可以分为三种,它们是:有机胶体、无机胶体、有机无机复合胶体。4-3、写出三种常见的粘粒矿物:4-4、写出一种2:1型粘粒矿物 ,写出一种1:1型矿物 。4-5、阴离子吸收的三种主要机制是:静电吸附、配位体交换、化学沉淀。4-6、介质pH升高时,土壤可变负电荷(增多),土壤永久电荷(不变)。4-7、土壤胶体所带的电荷可以分为可变电荷和永久电荷两大类。有机质所带的电荷主要属于:可变电荷,层状硅酸盐矿物所带电荷主要属于:永久电荷。5-1、四种主要的盐基离子是:K、Na、Ca、Mg5-2、两种主要的致酸离子是:H+、Al3+5-3、对南方酸性红壤贡献最大的交换性阳离子是:Al3+。5-4、土壤pH的宏观分布格局是南(酸)北(碱)。5-5、土壤淹水以后,土壤的Eh的变化方向是:降低。5-6、写出五种土壤中的氧化还原体系:Fe、Mn、N、C、S、O、As、Cr、Se、Mo6-1、土壤养分存在的一般形态是:可溶态、交换态、缓效态、难溶态、有机态6-2、土壤氮素的主要存在形态包括:有机态、无机态6-3、土壤有机氮的主要存在形态包括:水溶态、水解态、非水解态6-4、土壤磷素存在的主要形态包括:有机态、无机态6-5、土壤无机磷存在的主要形态包括:磷酸铁(铝)化合物、磷酸钙(镁)化合物、闭蓄态磷。6-6、土壤钾素存在的主要形态包括:矿物态、缓效态、速效态6-7、土壤脱氮作用包括三种,它们是:反硝化、硝酸盐的淋失、氨的挥发6-8、在常见的温度范围内,土壤有机氮的矿化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6-9、土壤磷的固定作用包括四中主要机制,它们是:表面反应、化学沉淀、生物固定、闭蓄。6-10、2:1型矿物和1:1型矿物对K的固定能力的顺序是:蛭石>伊利石>蒙脱石>高岭石7-1、土壤比重的近似值是:657-2、适合于一般旱作生长的土壤容重范围是:1-3g/cm3。7-3、测的某土壤的水吸力为20毫巴,此时土壤中充水的孔隙的孔径是:<20/7-4、土壤孔隙可以分为三大类,它们是:非活性孔隙、毛管孔隙、通气孔隙7-5、土壤结构可以分为四类,它们是:块状和核状、柱状和棱柱状、片状、团粒7-6、四种主要的土壤力学性质是:粘结性、粘着性、塑性、涨缩性7-7、土壤耕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它们是:耕作的难易程度、耕作质量7-8、耕作对土壤的三个主要要求是:耕作阻力小、耕作质量好、宜耕期长8-1、从土壤水份数量的观点出发,可以将土壤水份分为:吸湿水、膜状水、毛管水、重力水 等类型。 8-2、土水势的主要分势包括: 基质势、压力势、溶质势、重力势。8-3、土壤水总是从水势 高 处向水势 低 处运动。 8-4、土壤水总是从吸力 低处向吸力 高处流动。8-5、水汽从气压 高处移向气压 低处,从温度 高处移向温度 低处。8-6、土壤通气性的主要机制包括:气体扩散 和 整体流动。9-1、主要成土因素包括:母质、生物、地形、时间、气候和人为因素等。9-2、《中国土壤分类系统》中,从上到下共设: 土纲、 亚纲、 土类、 亚类、 土属、 土种、 亚种 等分类单元。9-3、铁铝土纲包括 砖红壤、 赤红壤、 红壤、 黄壤等土类。9-4、赤红壤土类划分为:赤红壤、黄色赤红壤和赤红壤性土三个亚类。福建仅有赤红壤和赤红壤性土亚类。9-5、红壤土类划分为:红壤,黄红壤,棕红壤,山原红壤和红壤性土等亚类。福建只有三个亚类:红壤,黄红壤,红壤性土。9-6、黄壤可以续分为: 黄壤、暗黄壤、漂洗黄壤、表潜黄壤、黄壤性土等亚类。福建仅有黄壤和黄壤性土亚类10-1、水稻土剖面的主要土层是:耕作层(A)、犁底层(P)、淀积层(B或W)、潜育层(G)10-2、水稻土可以续分为如下亚类:淹育水稻土、渗育型水稻土、潴育型水稻土、潜育型水稻土、漂洗型水稻土、盐渍型水稻土、咸酸水稻土。10-3、高产水稻土的剖面特征是:深厚的耕作层,适当发育的犁底层,水气协调的潴育层,在适当深度内出现潜育层。第三部分 问答题(A类为问答题,B类为简答题):1、试述砂土和粘土的肥力特征,并据此分析砂土和粘土的管理要点。(A)为什么说砂土肥效快、后劲不足,而粘土肥效慢、但后劲稳长?(B)答:砂土砂粒含量高,粘粒含量低,有机质含量一般较低。粘土粘粒含量高,砂粒含量低,有机质含量按较高。砂土对外来养分的吸附保蓄能力较弱,而粘土对外来养分的吸附保蓄能力则较强。因此,当肥料进入砂土时,以可溶的、有效的形态存在的养分比例较高,被土壤吸附固定的比例较低,所以总的有效性高,肥效快。相反,当肥料进入粘土时,以可溶的、有效的形态存在的养分比例较低,被土壤吸附固定的比例较高,所以总的有效性较低,肥效慢。进入砂土的养分被植物吸收的快,同时被淋溶损失的也较快,肥效下降快,因此后劲不足。进入粘土的养分被植物吸收的慢,被淋溶损失的较慢,被吸附的养分会慢慢释放出来,因此后劲稳长。3、为什么说砂土保水抗旱能力弱,而粘土保水抗旱能力强?(B)答:砂质土砂粒含量高,粘粒含量低,粘质土粘粒含量高,砂粒含量低。砂质土大孔隙(通气孔隙)多,细孔隙(毛管孔隙和非活性孔隙)少,粘质土大孔隙(通气孔隙)少,细孔隙(毛管孔隙和非活性孔隙)多,砂粒持水能力弱,大孔隙持水能力弱,所以砂质土保水弱,抗旱能力弱。粘质土则反之。4、为什么砂土施肥应少施基肥、少量多次,而粘土则可以施足基肥、后期少施?(B)5、试比较砂粒和粘粒的主要性质。(B)6、试比较砂粒和粘粒的化学组成。(B)7、试比较砂粒和粘粒的矿物组成。(B)8、试比较残积母质和坡积母质的主要性质。(B)9、试比较河流冲积母质和浅海沉积母质的主要性质。(B)10、试比较化学风化作用和物理风化作用的风化效果。(B)11、试分析影响土壤有机质分解的土壤环境条件。(A)12、试比较胡敏酸和富里酸在分子量、酸性、溶解度、稳定性和颜色等方面的异同。(B)13、试分析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的贡献。(A)14、试分析为什么有机质会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B)15、试分析高岭石的主要特征。(B)16、试分析蒙脱石的主要特征。(B)17、为什么测定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时要固定pH值?(B)答:土壤胶体的负电荷包括可变电荷和永久电荷两部分。可变电荷随介质的pH而变,永久电荷则不随pH而变。当介质的pH发生变化时,土壤胶体总电荷也发生变化,土壤吸附的阳离子的量也发生变化。因此对同一土壤而言,在不同的pH条件下所测得的CEC也不同。为了便于不同土壤比较,在测定CEC时必须固定pH,一般采用的pH为7。18、为什么酸性土壤的盐基饱和度低,而碱性土壤的盐基饱和度高?(B)19、试分析影响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主要因素。(B)20、试分析为什么在一般土壤中,硝酸根容易被淋失。(B)21、试分析影响土壤酸碱性的因素。(A)22、试分析为什么会形成“南酸北碱”的土壤酸碱性分布格局。(B)23、试分析产生土壤缓冲性能的机理。(B)24、试分析土壤酸碱性与土壤肥力之间的关系。(A)25、什么是土壤反硝化作用?其影响因素是什么?(B)26、试分析影响土壤氮素有效化的主要因素。(A)答:(1)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有机N是土壤全N的主要来源,有效N随土壤全N和有机含量的升高而升高;质地:粘质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但有机质的分解较慢,所产生的有效N也较少。温度:有机质矿化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冬季土温低,有机质矿化率较低,土壤有效N较少。春季和初夏,矿化率迅速上升,土壤有效N显著升高。湿度:湿度太高,有机质嫌气分解:在通气良好而适度适当的情况下,有机质矿化作用较强,产生的有效N较多。湿度太高会引起反硝化作用,导致N的损失。酸度:在中性或微酸性的土壤中,有机N的矿化最强:酸性土壤施用石灰,能明显增加有机N的矿化。施肥:施用化肥会促进有机质的分解,有利于有机N的释放,还能提高土壤N的利用率。施用新鲜有机肥料,会促进难分解有机N的矿化。27、试分析温度与土壤氮素有效化之间的关系。(B)28、试分析湿度与土壤氮素有效化之间的关系。(B)29、试述土壤磷的固定机制。(A)30、试分析影响土壤磷有效性的因素。(A)31、土壤磷的有效性与土壤pH有何关系?为什么?(B)答:土壤对磷有很强的固定作用。固磷作用是影响土壤磷有效性的主要因素。土壤磷的固定主要是因为形成了磷酸铁(铝)化合物、磷酸钙(镁)化合物和闭蓄态磷。在酸性条件下,磷容易被固定为磷酸铁(铝)化合物,在石灰性条件下,磷容易被固定为磷酸钙(镁)化合物,而在中性附近,磷酸铁(铝)和磷酸钙(镁)的固定作用都比较弱。因此,当土壤pH接近中性时,土壤磷的有效性最高。32、试分析影响土壤有效钾的因素。(A)33、土壤孔隙可以分为几类?各类的特征如何?(B)34、试分析影响土壤孔隙的因素。(B)35、试分析团粒结构在土壤肥力上的意义。(B)答:36、试述如何进行土壤结构管理?(A)37、试分析影响土壤粘结性的因素。(B)38、试分析影响土壤粘着性的因素。(B)39、试分析影响土壤塑性的因素。(B)40、试分析影响土壤胀缩性的因素。(B)41、何谓土壤压板?如何防止土壤压板?(B)42、试解释为什么早春秧田“日排液灌”,有利于保温,防止冻害?(B)43、试解释为什么炎夏稻田“日灌液排”,可降低土温,防止热害?(B)44、试解释为什么水田灌满水会起稳温作用?(B)45、试说明什么是红壤性土亚类?(B)46、试述综合规划、整体开发铁铝土的四大原则。(A)

在南农考研街上也有相关的真题,南京农业大学810土壤学(2010--2014)真题

那你自己的想法打,就可以了

说话我没有看到你相关的题目,我不把准确的回答你

土壤学课程论文题目大全及答案高中英语

在南农考研街上也有相关的真题,南京农业大学810土壤学(2010--2014)真题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14数学(农)或315化学(农)④810土壤学或821环境学概论百度输入“南京农业大学”可以找到

土壤学课程论文题目大全及答案初中

《土壤学》试题集(适用于农学、园艺、茶学、林学等专业)说明:本试题集是根据农学、园艺、茶学和林学等专业的《土壤学》教学大纲编写的。

《土壤学》试题集(适用于农学、园艺、茶学、林学等专业)说明:本试题集是根据农学、园艺、茶学和林学等专业的《土壤学》教学大纲编写的。根据多年的实践,我们将试题分为名词解释、填空和问答题等三大部分,210个题目。每一部分试题均按章为序排列。在命题时,根据难度和内容分布要求,可以从试题集中选择题目,组成难度和内容覆盖度适合的试卷。第一部分 名词解释:1-1、土壤:土壤就是陆地表面能够生产植物收获物的疏松表层。1-2、土壤肥力:在植物生活期间,土壤供应和调节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份、养分、热量、空气和其它生活条件的能力2-1、矿物:就是存在于地壳中的具有一定化学组成、物理性质和内部构造的天然化合物或单质。2-2、原生矿物:地球内部岩浆岩冷凝时形成的、存在于岩浆岩之中的矿物2-3、次生矿物:原生矿物在各种风化因素的作用下,改变了形态、成分和性质而形成的新矿物。2-4、岩石:岩石就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或数种矿物的集合体2-5、岩浆岩:由岩浆冷凝而成的岩石,又称火成岩2-6、沉积岩:各种先成岩的风化剥蚀产物、火山作用产物以及生物作用产物经外力搬运后重新沉积胶结而形成的岩石。2-7、化学或化学岩:由化学或生物化学作用沉淀而成的沉积岩。2-8、变质岩:岩浆岩或沉积岩在高温高压、热气热液作用下发生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称变质岩2-9、风化作用:地表的岩石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发生形态、组成和性质变化的过程。2-10、物理风化:指岩石崩解破碎成大小不同颗粒而不改变其化学成分的过程2-11、化学风化:岩石中的矿物在化学作用的影响下,发生化学成分和性质的变化、以及产生新矿物的过程2-12、水解作用:矿物中的盐基离子被水所解离的H+置换,分解形成新矿物的作用2-13、水化作用:岩石中的矿物与水化合成为新的含水矿物的过程。2-14、生物风化:岩石在生物的作用下发生破碎、分解的过程称为生物风化。2-15、残积母质: 就地风化而未经搬运的岩石风化产物。2-16、坡积母质:在重力或流水作用下移动沉积在较低处的沉积物。2-17、河流冲积母质:经过河流长距离搬运而沉积的沉积物2-18、风积母质:由风力搬运而堆积成的沉积物。2-19、洪积母质:在山洪的作用下移动沉积在山前的坡麓、山口及平原边缘的沉积物。2-20、浅海沉积母质:堆积于海岸边的沉积物。2-21、湖泊沉积母质:湖水泛滥时产生的沉积物。 2-22、机械组成:土壤中土粒的大小及其比例状况就称为土壤的机械组成。2-23、土壤质地:按照土壤机械组成人为地划分的若干土壤类别,就称为土壤质地。 3-1、土壤腐殖质:通过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在土壤中新合成的一类分子量很大的、结构复杂的有机化合物,称为腐植质。3-2、有机质的矿化作用:3-2、腐殖质化系数:单位重量有机碳在土壤中分解一年后残留碳的分数,称为腐植化系数。3-4、有机质矿化率:每年因矿化作用而消耗的土壤有机质占土壤有机质总量的百分率。3-5腐殖质化过程:进入土壤的有机质在微生物进行的生化过程和一些纯化学过程的共同作用下,形成腐植质的过程。4-1、阳离子交换作用:土壤中带负电荷的胶体所吸附的阳离子,在静电引力、离子本身的热运动或浓度梯度的作用下,可以和土壤溶液或其它胶体表面的阳离子进行交换。4-2、交换性阳离子:能互相交换的阳离子就称为交换性阳离子。4-3、离子的解吸过程:吸附的离子从胶体表面转移到溶液去的过程。4-4、离子的吸附过程:离子从溶液转移到胶体表面的过程。4-5、永久电荷:指由于层状硅酸盐矿物晶格中的同晶替代作用所产生的剩余负电荷。这种负电荷不受介质pH值的影响。4-6、可变负电荷:指随介质pH的变化而变化的负电荷。4-7、土壤胶体吸收交换性能:一部分被吸附的离子,可以和土壤溶液中的离子进行交换的现象。4-8、盐基饱和度:土壤中交换性盐基离子占交换性阳离子总量的百分率。4-9、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在一定的pH值条件下,土壤所含有的交换性阳离子的最大量,简称CEC。4-10、阴离子配位体交换吸附: 指阴离子取代氧化物表面羟基而被吸附的过程。5-1、土壤活性酸:游离于土壤溶液中的H+所表现出来的酸度。5-2、土壤潜性酸:土壤胶粒上吸附的氢离子和铝离子进入土壤溶液后表现出来的酸度5-3、土壤交换性酸:用过量的中性盐(如KCl)溶液与土壤作用,将胶体上吸附的氢离子和铝离子代换出来,测得的酸度5-4、土壤水解性酸:用弱酸强碱盐(通常用pH2的醋酸钠)浸提的土壤溶液的酸度。5-5、石灰性土壤:含有游离碳酸钙的土壤5-6、土壤缓冲性:当土壤溶液中的H+或OH-离子浓度发生较大变化时,土壤通过自身的调节能力使土壤酸碱性不致于发生太大变化的能力6-1、土壤养分:就是指这些主要靠土壤提供的植物必需营养元素。6-2、大量元素6-3、微量元素:6-4、硝化作用:氨在亚硝酸细菌和硝酸细菌的作用下,氧化成为硝酸的过程。6-5、反硝化作用:指土壤中的硝酸盐,在反硝化细菌的作用下,最后还原成为氧化二氮等气体逸失的过程6-6、脱氮作用:指土壤氮素从土壤中损失的过程,包括反硝化作用、硝酸盐的淋失、氨的挥发等过程6-7、N的固定作用:通过矿物的、生物的土壤中的NH或化学的作用将土壤氮素固定为暂时不能被植物利用的状态的过程6-8、水解性有机氮:可以被酸、碱、酶水解成为可溶性或无机态N的有机氮。6-9、氮的挥发作用:NH3,NH4+与土壤中的碱性物质作用形成的NH3的挥发。6-8、闭蓄态磷:被氧化铁胶膜包被的磷酸盐,称为闭蓄态磷6-9、磷的固定作用:将土壤可溶性或速效磷转变成为不溶或缓效态磷的过程6-10、钾的固定作用:从速效K变成缓效K或无效K的过程6-11、缓效态K:指被固定在粘粒矿物晶层中的K和存在于部分黑云母中的K7-1、土壤容重:土壤容重指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土壤(包括孔隙)的烘干重7-2、土壤比重:土壤比重是指单位体积土粒(不包括孔隙)的烘干重与同体积水重之比7-3、土壤孔隙度:土壤中孔隙容积占整个土壤容积的百分数7-4、土壤孔隙比:土壤孔隙容积与土粒容积之比,称为土壤孔隙比。7-4、当量孔径:与一定的土壤水吸力相当的孔径,也称有效孔径7-5、通气孔隙:当量孔径大于1mm,是土壤中的粗孔隙,没有毛管作用,大部分时间孔隙内充满空气,7-6、毛管孔隙:当量孔径1-03mm,孔隙内毛管作用明显,毛管水移动迅速,对植物有效,是对植物最有效的水份。7-7、非活性孔隙:当量孔径小于03mm,孔隙总是充满水份,这些水份难运动,对植物无效,不能通气7-8、团粒结构:指近似球形的较疏松的多孔的土团。直径约为25-10mm7-9、土壤结构体:土壤中的土粒或其中的一部分,通过不同的机制相互团聚成大小、形状和性质不同的土团、土块或土片,这就是土壤的结构体。7-10、土壤结构改良剂:指能改善并稳定结构的制剂。可分为天然结构改良剂、人工合成高分子聚合物和无机制剂等三类。7-11、土壤耕作:耕作是在作物种植以前,或在作物生长期间,为了改善植物生长条件而对土壤进行的机械操作。7-12、土壤粘结性:指土粒之间通过各种引力互相连接起来的性能7-13、土壤粘着性:指土壤粘附在外物(如农具)上的性质7-14、土壤塑性:当土壤湿润到一定程度时,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任意变形,而且在外力解除后和土壤干燥后仍然能保持这种变化了的形态,这种性能就称为土壤塑性7-15、土壤压板:机械在田面上行走对土壤有压实作用。过度的压实会影响耕作质量,对作物生长不利。这种过度的压实又称为土壤压板。7-16、土壤耕性:土壤耕作时表现出来的土壤物理性质7-17、宜耕期:指适合于耕作的土壤含水量范围。8-1、吸湿水:干燥土粒通过分子引力和静电引力的作用,从空气中吸持汽态水,使之在土粒表面形成一或数分子层厚的水膜,称为吸湿水。8-2、膜状水:当土壤含水量达到最大吸湿量时,土粒对周围水分子还有剩余引力,可以在吸湿水外层又吸附一层新的液态水膜,这层新的水膜就称为膜状水。8-3、毛管水:当土壤含水量超过最大分子持水量时,水分子不再受土粒表面引力的作用,而是靠毛管引力而保持在土壤的毛管孔隙中,这部分的水就称为毛管水。8-4、重力水:当土壤水份超过田间持水量时,多余的水份不能为毛管所保持而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大孔隙向下渗漏,这部分水就称为重力水8-5、质量含水量:指土壤中水分的质量与干土质量的比值8-6、容积含水量:指土壤总容积中水所占的容积分数,又称容积湿度、土壤水的容积分数8-7、土水势:所谓土水势,就是指土壤水的势能与纯自由水的能量之差。8-8、基质势:由于土壤的基质吸力(即弯月面力和吸附力)对水份的吸持而引起的水份势值的降低。8-9、压力势:在饱和状态下,土壤水份所承受的压力与参照水面的差值。8-10、重力势:土壤水由于其所处的位置不同,因重力影响而产生的势能也不同,有此而产生的水势。8-11、溶质势:由于土壤溶质对土壤水的作用而引起的水分势值的降低。8-12、土壤水吸力::指土壤水在承受一定吸力的情况下所处的能态。8-13:土壤通气性:泛指土壤空气与大气进行交换、不同土层之间气体扩散或交换的能力。8-14:气体扩散:指某种气体由于分压梯度而产生的移动。8-15:整体流动:由于土壤空气与大气之间存在总压力梯度而引起的气体运动。8-16:土壤质量热容量:指单位质量的土壤每升高(或降低)1oC所需要(或放出)的热容量。8-17:土壤容积热容量:指单位容积的土壤每升高(或降低)1oC所需要(或放出)的热容量。9-1、有机质累积过程:在草本或木本植被下,有机质在土体上部的累积过程。9-2、粘化过程:土壤剖面中粘粒形成和累积的过程。9-3、盐化过程:地表水、地下水以及母质中含有的盐分,在强烈的蒸发作用下,逐渐向地表积聚的过程。9-4、富铝化过程:又称脱硅富铝化过程。热带、亚热带地区土壤物质由于矿物风化、形成弱碱性条件,随着可溶性盐、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盐基和硅酸盐的大量淋失,而造成铁铝在土体内相对富集的过程。9-5、潜育化过程:土壤长期渍水、有机质嫌气分解、铁锰强烈还原,形成灰蓝—灰绿色土层的过程。9-6:潴育化过程:氧化还原交替使土体内出现锈纹、锈斑、铁锰结核和红色胶膜等物质的过程。9-7、熟化过程:在耕作条件下,通过耕作施肥、培肥与改良,促进水肥气热诸因素不断协调,使土壤向着有利于作物高产方向转化的过程。9-8:退化过程:由于不利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利用不当而引起的土壤肥力下降、植物生长条件恶化和土壤生产力减退的过程。第二部分 填空题:2-1、见的成土矿物可以分为两类,它们是: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2-2、成土岩石可以分为三大类,它们是: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2-3、按照氧化硅的含量,岩浆岩可以分为:酸性岩、中性岩、基性岩和超基性岩。2-4、从酸性岩到基性岩,岩石的颜色逐渐变:深;氧化硅含量逐渐:降低。2-5、沉积岩石可以分为:粘土岩、碎屑岩、化学和生物化学岩。2-6、石灰岩属于:化学和生物化学岩,砂岩属于:碎屑岩。2-7、写出三种原生矿物名称:2-8、写出酸性岩、中性岩和基性岩各一种:2-9、写出变质岩、沉积岩各两种:2-10、写出两种含钾较高的矿物:(正、甲)长石、云母、2-11、风化作用可以分为三类,包括:化学风化、物理风化、]生物风化。2-12、化学风化作用包括四种作用,它们是:氧化作用、水化作用、水解作用、溶解作用。2-13、物理风化作用包括四种作用,它们是:温度变化、结冰、流水、风。2-14、石英、黑云母和长石的风化难易程度不同,写出它们风化难易的顺序: 石英, 长石, 黑云母(从难到易)2-15、常见的母质可以分为七种类型,它们是:残积母质、坡积母质、洪积母质、河流冲积母质、湖泊沉积母质、浅海沉积母质、风积母质2-16、通常把土壤矿质颗粒分为三类,它们是:砂、粉、粘粒。2-17、土壤主要质地类型有三种,它们是:砂质土、壤质土、粘质土。3-1、土壤腐殖酸的两种主要类型是:胡敏酸、富里酸。3-2、土壤有机质转化的两个主要方向是:矿质化作用和腐殖质化作用。4-1、依照电荷受pH的影响程度,土壤胶体的电荷可以分为:可变电荷、永久电荷。4-2、土壤胶体的种类可以分为三种,它们是:有机胶体、无机胶体、有机无机复合胶体。4-3、写出三种常见的粘粒矿物:4-4、写出一种2:1型粘粒矿物 ,写出一种1:1型矿物 。4-5、阴离子吸收的三种主要机制是:静电吸附、配位体交换、化学沉淀。4-6、介质pH升高时,土壤可变负电荷(增多),土壤永久电荷(不变)。4-7、土壤胶体所带的电荷可以分为可变电荷和永久电荷两大类。有机质所带的电荷主要属于:可变电荷,层状硅酸盐矿物所带电荷主要属于:永久电荷。5-1、四种主要的盐基离子是:K、Na、Ca、Mg5-2、两种主要的致酸离子是:H+、Al3+5-3、对南方酸性红壤贡献最大的交换性阳离子是:Al3+。5-4、土壤pH的宏观分布格局是南(酸)北(碱)。5-5、土壤淹水以后,土壤的Eh的变化方向是:降低。5-6、写出五种土壤中的氧化还原体系:Fe、Mn、N、C、S、O、As、Cr、Se、Mo6-1、土壤养分存在的一般形态是:可溶态、交换态、缓效态、难溶态、有机态6-2、土壤氮素的主要存在形态包括:有机态、无机态6-3、土壤有机氮的主要存在形态包括:水溶态、水解态、非水解态6-4、土壤磷素存在的主要形态包括:有机态、无机态6-5、土壤无机磷存在的主要形态包括:磷酸铁(铝)化合物、磷酸钙(镁)化合物、闭蓄态磷。6-6、土壤钾素存在的主要形态包括:矿物态、缓效态、速效态6-7、土壤脱氮作用包括三种,它们是:反硝化、硝酸盐的淋失、氨的挥发6-8、在常见的温度范围内,土壤有机氮的矿化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6-9、土壤磷的固定作用包括四中主要机制,它们是:表面反应、化学沉淀、生物固定、闭蓄。6-10、2:1型矿物和1:1型矿物对K的固定能力的顺序是:蛭石>伊利石>蒙脱石>高岭石7-1、土壤比重的近似值是:657-2、适合于一般旱作生长的土壤容重范围是:1-3g/cm3。7-3、测的某土壤的水吸力为20毫巴,此时土壤中充水的孔隙的孔径是:<20/7-4、土壤孔隙可以分为三大类,它们是:非活性孔隙、毛管孔隙、通气孔隙7-5、土壤结构可以分为四类,它们是:块状和核状、柱状和棱柱状、片状、团粒7-6、四种主要的土壤力学性质是:粘结性、粘着性、塑性、涨缩性7-7、土壤耕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它们是:耕作的难易程度、耕作质量7-8、耕作对土壤的三个主要要求是:耕作阻力小、耕作质量好、宜耕期长8-1、从土壤水份数量的观点出发,可以将土壤水份分为:吸湿水、膜状水、毛管水、重力水 等类型。 8-2、土水势的主要分势包括: 基质势、压力势、溶质势、重力势。8-3、土壤水总是从水势 高 处向水势 低 处运动。 8-4、土壤水总是从吸力 低处向吸力 高处流动。8-5、水汽从气压 高处移向气压 低处,从温度 高处移向温度 低处。8-6、土壤通气性的主要机制包括:气体扩散 和 整体流动。9-1、主要成土因素包括:母质、生物、地形、时间、气候和人为因素等。9-2、《中国土壤分类系统》中,从上到下共设: 土纲、 亚纲、 土类、 亚类、 土属、 土种、 亚种 等分类单元。9-3、铁铝土纲包括 砖红壤、 赤红壤、 红壤、 黄壤等土类。9-4、赤红壤土类划分为:赤红壤、黄色赤红壤和赤红壤性土三个亚类。福建仅有赤红壤和赤红壤性土亚类。9-5、红壤土类划分为:红壤,黄红壤,棕红壤,山原红壤和红壤性土等亚类。福建只有三个亚类:红壤,黄红壤,红壤性土。9-6、黄壤可以续分为: 黄壤、暗黄壤、漂洗黄壤、表潜黄壤、黄壤性土等亚类。福建仅有黄壤和黄壤性土亚类10-1、水稻土剖面的主要土层是:耕作层(A)、犁底层(P)、淀积层(B或W)、潜育层(G)10-2、水稻土可以续分为如下亚类:淹育水稻土、渗育型水稻土、潴育型水稻土、潜育型水稻土、漂洗型水稻土、盐渍型水稻土、咸酸水稻土。10-3、高产水稻土的剖面特征是:深厚的耕作层,适当发育的犁底层,水气协调的潴育层,在适当深度内出现潜育层。第三部分 问答题(A类为问答题,B类为简答题):1、试述砂土和粘土的肥力特征,并据此分析砂土和粘土的管理要点。(A)为什么说砂土肥效快、后劲不足,而粘土肥效慢、但后劲稳长?(B)答:砂土砂粒含量高,粘粒含量低,有机质含量一般较低。粘土粘粒含量高,砂粒含量低,有机质含量按较高。砂土对外来养分的吸附保蓄能力较弱,而粘土对外来养分的吸附保蓄能力则较强。因此,当肥料进入砂土时,以可溶的、有效的形态存在的养分比例较高,被土壤吸附固定的比例较低,所以总的有效性高,肥效快。相反,当肥料进入粘土时,以可溶的、有效的形态存在的养分比例较低,被土壤吸附固定的比例较高,所以总的有效性较低,肥效慢。进入砂土的养分被植物吸收的快,同时被淋溶损失的也较快,肥效下降快,因此后劲不足。进入粘土的养分被植物吸收的慢,被淋溶损失的较慢,被吸附的养分会慢慢释放出来,因此后劲稳长。3、为什么说砂土保水抗旱能力弱,而粘土保水抗旱能力强?(B)答:砂质土砂粒含量高,粘粒含量低,粘质土粘粒含量高,砂粒含量低。砂质土大孔隙(通气孔隙)多,细孔隙(毛管孔隙和非活性孔隙)少,粘质土大孔隙(通气孔隙)少,细孔隙(毛管孔隙和非活性孔隙)多,砂粒持水能力弱,大孔隙持水能力弱,所以砂质土保水弱,抗旱能力弱。粘质土则反之。4、为什么砂土施肥应少施基肥、少量多次,而粘土则可以施足基肥、后期少施?(B)5、试比较砂粒和粘粒的主要性质。(B)6、试比较砂粒和粘粒的化学组成。(B)7、试比较砂粒和粘粒的矿物组成。(B)8、试比较残积母质和坡积母质的主要性质。(B)9、试比较河流冲积母质和浅海沉积母质的主要性质。(B)10、试比较化学风化作用和物理风化作用的风化效果。(B)11、试分析影响土壤有机质分解的土壤环境条件。(A)12、试比较胡敏酸和富里酸在分子量、酸性、溶解度、稳定性和颜色等方面的异同。(B)13、试分析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的贡献。(A)14、试分析为什么有机质会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B)15、试分析高岭石的主要特征。(B)16、试分析蒙脱石的主要特征。(B)17、为什么测定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时要固定pH值?(B)答:土壤胶体的负电荷包括可变电荷和永久电荷两部分。可变电荷随介质的pH而变,永久电荷则不随pH而变。当介质的pH发生变化时,土壤胶体总电荷也发生变化,土壤吸附的阳离子的量也发生变化。因此对同一土壤而言,在不同的pH条件下所测得的CEC也不同。为了便于不同土壤比较,在测定CEC时必须固定pH,一般采用的pH为7。18、为什么酸性土壤的盐基饱和度低,而碱性土壤的盐基饱和度高?(B)19、试分析影响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主要因素。(B)20、试分析为什么在一般土壤中,硝酸根容易被淋失。(B)21、试分析影响土壤酸碱性的因素。(A)22、试分析为什么会形成“南酸北碱”的土壤酸碱性分布格局。(B)23、试分析产生土壤缓冲性能的机理。(B)24、试分析土壤酸碱性与土壤肥力之间的关系。(A)25、什么是土壤反硝化作用?其影响因素是什么?(B)26、试分析影响土壤氮素有效化的主要因素。(A)答:(1)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有机N是土壤全N的主要来源,有效N随土壤全N和有机含量的升高而升高;质地:粘质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但有机质的分解较慢,所产生的有效N也较少。温度:有机质矿化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冬季土温低,有机质矿化率较低,土壤有效N较少。春季和初夏,矿化率迅速上升,土壤有效N显著升高。湿度:湿度太高,有机质嫌气分解:在通气良好而适度适当的情况下,有机质矿化作用较强,产生的有效N较多。湿度太高会引起反硝化作用,导致N的损失。酸度:在中性或微酸性的土壤中,有机N的矿化最强:酸性土壤施用石灰,能明显增加有机N的矿化。施肥:施用化肥会促进有机质的分解,有利于有机N的释放,还能提高土壤N的利用率。施用新鲜有机肥料,会促进难分解有机N的矿化。27、试分析温度与土壤氮素有效化之间的关系。(B)28、试分析湿度与土壤氮素有效化之间的关系。(B)29、试述土壤磷的固定机制。(A)30、试分析影响土壤磷有效性的因素。(A)31、土壤磷的有效性与土壤pH有何关系?为什么?(B)答:土壤对磷有很强的固定作用。固磷作用是影响土壤磷有效性的主要因素。土壤磷的固定主要是因为形成了磷酸铁(铝)化合物、磷酸钙(镁)化合物和闭蓄态磷。在酸性条件下,磷容易被固定为磷酸铁(铝)化合物,在石灰性条件下,磷容易被固定为磷酸钙(镁)化合物,而在中性附近,磷酸铁(铝)和磷酸钙(镁)的固定作用都比较弱。因此,当土壤pH接近中性时,土壤磷的有效性最高。32、试分析影响土壤有效钾的因素。(A)33、土壤孔隙可以分为几类?各类的特征如何?(B)34、试分析影响土壤孔隙的因素。(B)35、试分析团粒结构在土壤肥力上的意义。(B)答:36、试述如何进行土壤结构管理?(A)37、试分析影响土壤粘结性的因素。(B)38、试分析影响土壤粘着性的因素。(B)39、试分析影响土壤塑性的因素。(B)40、试分析影响土壤胀缩性的因素。(B)41、何谓土壤压板?如何防止土壤压板?(B)42、试解释为什么早春秧田“日排液灌”,有利于保温,防止冻害?(B)43、试解释为什么炎夏稻田“日灌液排”,可降低土温,防止热害?(B)44、试解释为什么水田灌满水会起稳温作用?(B)45、试说明什么是红壤性土亚类?(B)46、试述综合规划、整体开发铁铝土的四大原则。(A)

建议你多看看相关的文献,如汉斯的(土壤科学),文献免费下载查阅

你可以看下(土壤科学)吧,应该是有相关的资料让你参考学习的吧

土壤肥料学课程论文题目大全及答案初中

我现在是某个211学校的研一新生,告诉你们一些我自己的心得体会吧。虽然本科并不是这个学校的,但是学的东西其实都是大同小异的。除了英语,数学,计算机,体育,选修课之外,其他的基本上就是一些专业课。大一主要抓的就是这些基本的课程,涉及的专业课很少,但是大二、大三就会很多,最令我记忆犹新,终生难忘的应该就是多少个日日夜夜在画图室里面画图,晚上在宿舍熬夜画图补作业,在网上买各种材料,马克笔等。课基本上就是有生态学(包括景观生态、植物生态、城市生态)、观赏植物学、园林植物遗传育种、插花艺术、中国古典园林史、绘画、设计初步、环境艺术学、植物造景设计原理、园林建筑学、园林工程制图、园林花卉学、盆景学、园林栽培与养护等等。虽然不同的学校会存在些许不同,但是大多是一样的。有些课程还是英文版的,还需要背拉丁文名,很崩溃啊。实践课也会有,毕竟理论与实际要相结合嘛,大一的时候老师会带同学去上海,广州,苏州,杭州这些城市去见识一下,看看别人的设计理念和风格,尤其是苏州园林,偏中式的感觉,还有一些建筑,公园的布局也是大不相同。不过能去很多不同的地方,回想起来还是很有意思的。大二大三也会有类似的,到了快毕业的时候也会有毕业设计,每个人都不一样,我的就是把学校的植物种类进行勘察。平常也会设计一些小作品,总之是一个贴近自然,又赋予艺术感的专业吧。希望对你们有些帮助吧!

自考专科一般有16门,本科有14门,只要你一门一门全部通过就能毕业,如果条件允许可以报班。

容重为3g/cm3质量含水量20%相对含水量52%

近代史纲要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英语(二)14,教育统计与测量6,中外教育简史6,心里卫生与心里辅导4,发展与教育心理学6,教育学原理6,课程与教学论6,德育教学4,教育管理原理6,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4,教育法学4,认知心里4和比较教育4选考一门,不计学分但必做的教育实习和毕业论文,不计学分总分76,如果不考英语(二)的加考创新和创新教育7,现代生物学进展8,

土壤学课程论文题目大全及答案初中物理

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类物质组成的固体物质包括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和微生物等液体物质主要指土壤水分气体是存在于土壤孔隙中的空气土壤中这三类物质构成了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为作物提供必需的生活条件,是土壤肥力的物质基础一、矿物质土壤矿物质是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形成的不同大小的矿物颗粒(砂粒、土粒和胶粒)土壤矿物质种类很多,化学组成复杂,它直接影响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是作物养分的重要来源二、有机质有机质含量的多少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它和矿物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一般耕地耕层中有机质含量只占土壤干重的0.5-2.5%,耕层以下更少,但它的作用却很大,群众常把含有机质较多的土壤称为“油土” 土壤有机质按其分解程度分为新鲜有机质、半分解有机质和腐殖质腐殖质是指新鲜有机质经过微生物分解转化所形成的黑色胶体物质,一般占土壤有机质总量的85—90%以上

《土壤学》试题集(适用于农学、园艺、茶学、林学等专业)说明:本试题集是根据农学、园艺、茶学和林学等专业的《土壤学》教学大纲编写的。根据多年的实践,我们将试题分为名词解释、填空和问答题等三大部分,210个题目。每一部分试题均按章为序排列。在命题时,根据难度和内容分布要求,可以从试题集中选择题目,组成难度和内容覆盖度适合的试卷。第一部分 名词解释:1-1、土壤:土壤就是陆地表面能够生产植物收获物的疏松表层。1-2、土壤肥力:在植物生活期间,土壤供应和调节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份、养分、热量、空气和其它生活条件的能力2-1、矿物:就是存在于地壳中的具有一定化学组成、物理性质和内部构造的天然化合物或单质。2-2、原生矿物:地球内部岩浆岩冷凝时形成的、存在于岩浆岩之中的矿物2-3、次生矿物:原生矿物在各种风化因素的作用下,改变了形态、成分和性质而形成的新矿物。2-4、岩石:岩石就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或数种矿物的集合体2-5、岩浆岩:由岩浆冷凝而成的岩石,又称火成岩2-6、沉积岩:各种先成岩的风化剥蚀产物、火山作用产物以及生物作用产物经外力搬运后重新沉积胶结而形成的岩石。2-7、化学或化学岩:由化学或生物化学作用沉淀而成的沉积岩。2-8、变质岩:岩浆岩或沉积岩在高温高压、热气热液作用下发生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称变质岩2-9、风化作用:地表的岩石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发生形态、组成和性质变化的过程。2-10、物理风化:指岩石崩解破碎成大小不同颗粒而不改变其化学成分的过程2-11、化学风化:岩石中的矿物在化学作用的影响下,发生化学成分和性质的变化、以及产生新矿物的过程2-12、水解作用:矿物中的盐基离子被水所解离的H+置换,分解形成新矿物的作用2-13、水化作用:岩石中的矿物与水化合成为新的含水矿物的过程。2-14、生物风化:岩石在生物的作用下发生破碎、分解的过程称为生物风化。2-15、残积母质: 就地风化而未经搬运的岩石风化产物。2-16、坡积母质:在重力或流水作用下移动沉积在较低处的沉积物。2-17、河流冲积母质:经过河流长距离搬运而沉积的沉积物2-18、风积母质:由风力搬运而堆积成的沉积物。2-19、洪积母质:在山洪的作用下移动沉积在山前的坡麓、山口及平原边缘的沉积物。2-20、浅海沉积母质:堆积于海岸边的沉积物。2-21、湖泊沉积母质:湖水泛滥时产生的沉积物。 2-22、机械组成:土壤中土粒的大小及其比例状况就称为土壤的机械组成。2-23、土壤质地:按照土壤机械组成人为地划分的若干土壤类别,就称为土壤质地。 3-1、土壤腐殖质:通过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在土壤中新合成的一类分子量很大的、结构复杂的有机化合物,称为腐植质。3-2、有机质的矿化作用:3-2、腐殖质化系数:单位重量有机碳在土壤中分解一年后残留碳的分数,称为腐植化系数。3-4、有机质矿化率:每年因矿化作用而消耗的土壤有机质占土壤有机质总量的百分率。3-5腐殖质化过程:进入土壤的有机质在微生物进行的生化过程和一些纯化学过程的共同作用下,形成腐植质的过程。4-1、阳离子交换作用:土壤中带负电荷的胶体所吸附的阳离子,在静电引力、离子本身的热运动或浓度梯度的作用下,可以和土壤溶液或其它胶体表面的阳离子进行交换。4-2、交换性阳离子:能互相交换的阳离子就称为交换性阳离子。4-3、离子的解吸过程:吸附的离子从胶体表面转移到溶液去的过程。4-4、离子的吸附过程:离子从溶液转移到胶体表面的过程。4-5、永久电荷:指由于层状硅酸盐矿物晶格中的同晶替代作用所产生的剩余负电荷。这种负电荷不受介质pH值的影响。4-6、可变负电荷:指随介质pH的变化而变化的负电荷。4-7、土壤胶体吸收交换性能:一部分被吸附的离子,可以和土壤溶液中的离子进行交换的现象。4-8、盐基饱和度:土壤中交换性盐基离子占交换性阳离子总量的百分率。4-9、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在一定的pH值条件下,土壤所含有的交换性阳离子的最大量,简称CEC。4-10、阴离子配位体交换吸附: 指阴离子取代氧化物表面羟基而被吸附的过程。5-1、土壤活性酸:游离于土壤溶液中的H+所表现出来的酸度。5-2、土壤潜性酸:土壤胶粒上吸附的氢离子和铝离子进入土壤溶液后表现出来的酸度5-3、土壤交换性酸:用过量的中性盐(如KCl)溶液与土壤作用,将胶体上吸附的氢离子和铝离子代换出来,测得的酸度5-4、土壤水解性酸:用弱酸强碱盐(通常用pH2的醋酸钠)浸提的土壤溶液的酸度。5-5、石灰性土壤:含有游离碳酸钙的土壤5-6、土壤缓冲性:当土壤溶液中的H+或OH-离子浓度发生较大变化时,土壤通过自身的调节能力使土壤酸碱性不致于发生太大变化的能力6-1、土壤养分:就是指这些主要靠土壤提供的植物必需营养元素。6-2、大量元素6-3、微量元素:6-4、硝化作用:氨在亚硝酸细菌和硝酸细菌的作用下,氧化成为硝酸的过程。6-5、反硝化作用:指土壤中的硝酸盐,在反硝化细菌的作用下,最后还原成为氧化二氮等气体逸失的过程6-6、脱氮作用:指土壤氮素从土壤中损失的过程,包括反硝化作用、硝酸盐的淋失、氨的挥发等过程6-7、N的固定作用:通过矿物的、生物的土壤中的NH或化学的作用将土壤氮素固定为暂时不能被植物利用的状态的过程6-8、水解性有机氮:可以被酸、碱、酶水解成为可溶性或无机态N的有机氮。6-9、氮的挥发作用:NH3,NH4+与土壤中的碱性物质作用形成的NH3的挥发。6-8、闭蓄态磷:被氧化铁胶膜包被的磷酸盐,称为闭蓄态磷6-9、磷的固定作用:将土壤可溶性或速效磷转变成为不溶或缓效态磷的过程6-10、钾的固定作用:从速效K变成缓效K或无效K的过程6-11、缓效态K:指被固定在粘粒矿物晶层中的K和存在于部分黑云母中的K7-1、土壤容重:土壤容重指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土壤(包括孔隙)的烘干重7-2、土壤比重:土壤比重是指单位体积土粒(不包括孔隙)的烘干重与同体积水重之比7-3、土壤孔隙度:土壤中孔隙容积占整个土壤容积的百分数7-4、土壤孔隙比:土壤孔隙容积与土粒容积之比,称为土壤孔隙比。7-4、当量孔径:与一定的土壤水吸力相当的孔径,也称有效孔径7-5、通气孔隙:当量孔径大于1mm,是土壤中的粗孔隙,没有毛管作用,大部分时间孔隙内充满空气,7-6、毛管孔隙:当量孔径1-03mm,孔隙内毛管作用明显,毛管水移动迅速,对植物有效,是对植物最有效的水份。7-7、非活性孔隙:当量孔径小于03mm,孔隙总是充满水份,这些水份难运动,对植物无效,不能通气7-8、团粒结构:指近似球形的较疏松的多孔的土团。直径约为25-10mm7-9、土壤结构体:土壤中的土粒或其中的一部分,通过不同的机制相互团聚成大小、形状和性质不同的土团、土块或土片,这就是土壤的结构体。7-10、土壤结构改良剂:指能改善并稳定结构的制剂。可分为天然结构改良剂、人工合成高分子聚合物和无机制剂等三类。7-11、土壤耕作:耕作是在作物种植以前,或在作物生长期间,为了改善植物生长条件而对土壤进行的机械操作。7-12、土壤粘结性:指土粒之间通过各种引力互相连接起来的性能7-13、土壤粘着性:指土壤粘附在外物(如农具)上的性质7-14、土壤塑性:当土壤湿润到一定程度时,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任意变形,而且在外力解除后和土壤干燥后仍然能保持这种变化了的形态,这种性能就称为土壤塑性7-15、土壤压板:机械在田面上行走对土壤有压实作用。过度的压实会影响耕作质量,对作物生长不利。这种过度的压实又称为土壤压板。7-16、土壤耕性:土壤耕作时表现出来的土壤物理性质7-17、宜耕期:指适合于耕作的土壤含水量范围。8-1、吸湿水:干燥土粒通过分子引力和静电引力的作用,从空气中吸持汽态水,使之在土粒表面形成一或数分子层厚的水膜,称为吸湿水。8-2、膜状水:当土壤含水量达到最大吸湿量时,土粒对周围水分子还有剩余引力,可以在吸湿水外层又吸附一层新的液态水膜,这层新的水膜就称为膜状水。8-3、毛管水:当土壤含水量超过最大分子持水量时,水分子不再受土粒表面引力的作用,而是靠毛管引力而保持在土壤的毛管孔隙中,这部分的水就称为毛管水。8-4、重力水:当土壤水份超过田间持水量时,多余的水份不能为毛管所保持而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大孔隙向下渗漏,这部分水就称为重力水8-5、质量含水量:指土壤中水分的质量与干土质量的比值8-6、容积含水量:指土壤总容积中水所占的容积分数,又称容积湿度、土壤水的容积分数8-7、土水势:所谓土水势,就是指土壤水的势能与纯自由水的能量之差。8-8、基质势:由于土壤的基质吸力(即弯月面力和吸附力)对水份的吸持而引起的水份势值的降低。8-9、压力势:在饱和状态下,土壤水份所承受的压力与参照水面的差值。8-10、重力势:土壤水由于其所处的位置不同,因重力影响而产生的势能也不同,有此而产生的水势。8-11、溶质势:由于土壤溶质对土壤水的作用而引起的水分势值的降低。8-12、土壤水吸力::指土壤水在承受一定吸力的情况下所处的能态。8-13:土壤通气性:泛指土壤空气与大气进行交换、不同土层之间气体扩散或交换的能力。8-14:气体扩散:指某种气体由于分压梯度而产生的移动。8-15:整体流动:由于土壤空气与大气之间存在总压力梯度而引起的气体运动。8-16:土壤质量热容量:指单位质量的土壤每升高(或降低)1oC所需要(或放出)的热容量。8-17:土壤容积热容量:指单位容积的土壤每升高(或降低)1oC所需要(或放出)的热容量。9-1、有机质累积过程:在草本或木本植被下,有机质在土体上部的累积过程。9-2、粘化过程:土壤剖面中粘粒形成和累积的过程。9-3、盐化过程:地表水、地下水以及母质中含有的盐分,在强烈的蒸发作用下,逐渐向地表积聚的过程。9-4、富铝化过程:又称脱硅富铝化过程。热带、亚热带地区土壤物质由于矿物风化、形成弱碱性条件,随着可溶性盐、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盐基和硅酸盐的大量淋失,而造成铁铝在土体内相对富集的过程。9-5、潜育化过程:土壤长期渍水、有机质嫌气分解、铁锰强烈还原,形成灰蓝—灰绿色土层的过程。9-6:潴育化过程:氧化还原交替使土体内出现锈纹、锈斑、铁锰结核和红色胶膜等物质的过程。9-7、熟化过程:在耕作条件下,通过耕作施肥、培肥与改良,促进水肥气热诸因素不断协调,使土壤向着有利于作物高产方向转化的过程。9-8:退化过程:由于不利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利用不当而引起的土壤肥力下降、植物生长条件恶化和土壤生产力减退的过程。第二部分 填空题:2-1、见的成土矿物可以分为两类,它们是: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2-2、成土岩石可以分为三大类,它们是: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2-3、按照氧化硅的含量,岩浆岩可以分为:酸性岩、中性岩、基性岩和超基性岩。2-4、从酸性岩到基性岩,岩石的颜色逐渐变:深;氧化硅含量逐渐:降低。2-5、沉积岩石可以分为:粘土岩、碎屑岩、化学和生物化学岩。2-6、石灰岩属于:化学和生物化学岩,砂岩属于:碎屑岩。2-7、写出三种原生矿物名称:2-8、写出酸性岩、中性岩和基性岩各一种:2-9、写出变质岩、沉积岩各两种:2-10、写出两种含钾较高的矿物:(正、甲)长石、云母、2-11、风化作用可以分为三类,包括:化学风化、物理风化、]生物风化。2-12、化学风化作用包括四种作用,它们是:氧化作用、水化作用、水解作用、溶解作用。2-13、物理风化作用包括四种作用,它们是:温度变化、结冰、流水、风。2-14、石英、黑云母和长石的风化难易程度不同,写出它们风化难易的顺序: 石英, 长石, 黑云母(从难到易)2-15、常见的母质可以分为七种类型,它们是:残积母质、坡积母质、洪积母质、河流冲积母质、湖泊沉积母质、浅海沉积母质、风积母质2-16、通常把土壤矿质颗粒分为三类,它们是:砂、粉、粘粒。2-17、土壤主要质地类型有三种,它们是:砂质土、壤质土、粘质土。3-1、土壤腐殖酸的两种主要类型是:胡敏酸、富里酸。3-2、土壤有机质转化的两个主要方向是:矿质化作用和腐殖质化作用。4-1、依照电荷受pH的影响程度,土壤胶体的电荷可以分为:可变电荷、永久电荷。4-2、土壤胶体的种类可以分为三种,它们是:有机胶体、无机胶体、有机无机复合胶体。4-3、写出三种常见的粘粒矿物:4-4、写出一种2:1型粘粒矿物 ,写出一种1:1型矿物 。4-5、阴离子吸收的三种主要机制是:静电吸附、配位体交换、化学沉淀。4-6、介质pH升高时,土壤可变负电荷(增多),土壤永久电荷(不变)。4-7、土壤胶体所带的电荷可以分为可变电荷和永久电荷两大类。有机质所带的电荷主要属于:可变电荷,层状硅酸盐矿物所带电荷主要属于:永久电荷。5-1、四种主要的盐基离子是:K、Na、Ca、Mg5-2、两种主要的致酸离子是:H+、Al3+5-3、对南方酸性红壤贡献最大的交换性阳离子是:Al3+。5-4、土壤pH的宏观分布格局是南(酸)北(碱)。5-5、土壤淹水以后,土壤的Eh的变化方向是:降低。5-6、写出五种土壤中的氧化还原体系:Fe、Mn、N、C、S、O、As、Cr、Se、Mo6-1、土壤养分存在的一般形态是:可溶态、交换态、缓效态、难溶态、有机态6-2、土壤氮素的主要存在形态包括:有机态、无机态6-3、土壤有机氮的主要存在形态包括:水溶态、水解态、非水解态6-4、土壤磷素存在的主要形态包括:有机态、无机态6-5、土壤无机磷存在的主要形态包括:磷酸铁(铝)化合物、磷酸钙(镁)化合物、闭蓄态磷。6-6、土壤钾素存在的主要形态包括:矿物态、缓效态、速效态6-7、土壤脱氮作用包括三种,它们是:反硝化、硝酸盐的淋失、氨的挥发6-8、在常见的温度范围内,土壤有机氮的矿化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6-9、土壤磷的固定作用包括四中主要机制,它们是:表面反应、化学沉淀、生物固定、闭蓄。6-10、2:1型矿物和1:1型矿物对K的固定能力的顺序是:蛭石>伊利石>蒙脱石>高岭石7-1、土壤比重的近似值是:657-2、适合于一般旱作生长的土壤容重范围是:1-3g/cm3。7-3、测的某土壤的水吸力为20毫巴,此时土壤中充水的孔隙的孔径是:<20/7-4、土壤孔隙可以分为三大类,它们是:非活性孔隙、毛管孔隙、通气孔隙7-5、土壤结构可以分为四类,它们是:块状和核状、柱状和棱柱状、片状、团粒7-6、四种主要的土壤力学性质是:粘结性、粘着性、塑性、涨缩性7-7、土壤耕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它们是:耕作的难易程度、耕作质量7-8、耕作对土壤的三个主要要求是:耕作阻力小、耕作质量好、宜耕期长8-1、从土壤水份数量的观点出发,可以将土壤水份分为:吸湿水、膜状水、毛管水、重力水 等类型。 8-2、土水势的主要分势包括: 基质势、压力势、溶质势、重力势。8-3、土壤水总是从水势 高 处向水势 低 处运动。 8-4、土壤水总是从吸力 低处向吸力 高处流动。8-5、水汽从气压 高处移向气压 低处,从温度 高处移向温度 低处。8-6、土壤通气性的主要机制包括:气体扩散 和 整体流动。9-1、主要成土因素包括:母质、生物、地形、时间、气候和人为因素等。9-2、《中国土壤分类系统》中,从上到下共设: 土纲、 亚纲、 土类、 亚类、 土属、 土种、 亚种 等分类单元。9-3、铁铝土纲包括 砖红壤、 赤红壤、 红壤、 黄壤等土类。9-4、赤红壤土类划分为:赤红壤、黄色赤红壤和赤红壤性土三个亚类。福建仅有赤红壤和赤红壤性土亚类。9-5、红壤土类划分为:红壤,黄红壤,棕红壤,山原红壤和红壤性土等亚类。福建只有三个亚类:红壤,黄红壤,红壤性土。9-6、黄壤可以续分为: 黄壤、暗黄壤、漂洗黄壤、表潜黄壤、黄壤性土等亚类。福建仅有黄壤和黄壤性土亚类10-1、水稻土剖面的主要土层是:耕作层(A)、犁底层(P)、淀积层(B或W)、潜育层(G)10-2、水稻土可以续分为如下亚类:淹育水稻土、渗育型水稻土、潴育型水稻土、潜育型水稻土、漂洗型水稻土、盐渍型水稻土、咸酸水稻土。10-3、高产水稻土的剖面特征是:深厚的耕作层,适当发育的犁底层,水气协调的潴育层,在适当深度内出现潜育层。第三部分 问答题(A类为问答题,B类为简答题):1、试述砂土和粘土的肥力特征,并据此分析砂土和粘土的管理要点。(A)为什么说砂土肥效快、后劲不足,而粘土肥效慢、但后劲稳长?(B)答:砂土砂粒含量高,粘粒含量低,有机质含量一般较低。粘土粘粒含量高,砂粒含量低,有机质含量按较高。砂土对外来养分的吸附保蓄能力较弱,而粘土对外来养分的吸附保蓄能力则较强。因此,当肥料进入砂土时,以可溶的、有效的形态存在的养分比例较高,被土壤吸附固定的比例较低,所以总的有效性高,肥效快。相反,当肥料进入粘土时,以可溶的、有效的形态存在的养分比例较低,被土壤吸附固定的比例较高,所以总的有效性较低,肥效慢。进入砂土的养分被植物吸收的快,同时被淋溶损失的也较快,肥效下降快,因此后劲不足。进入粘土的养分被植物吸收的慢,被淋溶损失的较慢,被吸附的养分会慢慢释放出来,因此后劲稳长。3、为什么说砂土保水抗旱能力弱,而粘土保水抗旱能力强?(B)答:砂质土砂粒含量高,粘粒含量低,粘质土粘粒含量高,砂粒含量低。砂质土大孔隙(通气孔隙)多,细孔隙(毛管孔隙和非活性孔隙)少,粘质土大孔隙(通气孔隙)少,细孔隙(毛管孔隙和非活性孔隙)多,砂粒持水能力弱,大孔隙持水能力弱,所以砂质土保水弱,抗旱能力弱。粘质土则反之。4、为什么砂土施肥应少施基肥、少量多次,而粘土则可以施足基肥、后期少施?(B)5、试比较砂粒和粘粒的主要性质。(B)6、试比较砂粒和粘粒的化学组成。(B)7、试比较砂粒和粘粒的矿物组成。(B)8、试比较残积母质和坡积母质的主要性质。(B)9、试比较河流冲积母质和浅海沉积母质的主要性质。(B)10、试比较化学风化作用和物理风化作用的风化效果。(B)11、试分析影响土壤有机质分解的土壤环境条件。(A)12、试比较胡敏酸和富里酸在分子量、酸性、溶解度、稳定性和颜色等方面的异同。(B)13、试分析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的贡献。(A)14、试分析为什么有机质会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B)15、试分析高岭石的主要特征。(B)16、试分析蒙脱石的主要特征。(B)17、为什么测定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时要固定pH值?(B)答:土壤胶体的负电荷包括可变电荷和永久电荷两部分。可变电荷随介质的pH而变,永久电荷则不随pH而变。当介质的pH发生变化时,土壤胶体总电荷也发生变化,土壤吸附的阳离子的量也发生变化。因此对同一土壤而言,在不同的pH条件下所测得的CEC也不同。为了便于不同土壤比较,在测定CEC时必须固定pH,一般采用的pH为7。18、为什么酸性土壤的盐基饱和度低,而碱性土壤的盐基饱和度高?(B)19、试分析影响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主要因素。(B)20、试分析为什么在一般土壤中,硝酸根容易被淋失。(B)21、试分析影响土壤酸碱性的因素。(A)22、试分析为什么会形成“南酸北碱”的土壤酸碱性分布格局。(B)23、试分析产生土壤缓冲性能的机理。(B)24、试分析土壤酸碱性与土壤肥力之间的关系。(A)25、什么是土壤反硝化作用?其影响因素是什么?(B)26、试分析影响土壤氮素有效化的主要因素。(A)答:(1)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有机N是土壤全N的主要来源,有效N随土壤全N和有机含量的升高而升高;质地:粘质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但有机质的分解较慢,所产生的有效N也较少。温度:有机质矿化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冬季土温低,有机质矿化率较低,土壤有效N较少。春季和初夏,矿化率迅速上升,土壤有效N显著升高。湿度:湿度太高,有机质嫌气分解:在通气良好而适度适当的情况下,有机质矿化作用较强,产生的有效N较多。湿度太高会引起反硝化作用,导致N的损失。酸度:在中性或微酸性的土壤中,有机N的矿化最强:酸性土壤施用石灰,能明显增加有机N的矿化。施肥:施用化肥会促进有机质的分解,有利于有机N的释放,还能提高土壤N的利用率。施用新鲜有机肥料,会促进难分解有机N的矿化。27、试分析温度与土壤氮素有效化之间的关系。(B)28、试分析湿度与土壤氮素有效化之间的关系。(B)29、试述土壤磷的固定机制。(A)30、试分析影响土壤磷有效性的因素。(A)31、土壤磷的有效性与土壤pH有何关系?为什么?(B)答:土壤对磷有很强的固定作用。固磷作用是影响土壤磷有效性的主要因素。土壤磷的固定主要是因为形成了磷酸铁(铝)化合物、磷酸钙(镁)化合物和闭蓄态磷。在酸性条件下,磷容易被固定为磷酸铁(铝)化合物,在石灰性条件下,磷容易被固定为磷酸钙(镁)化合物,而在中性附近,磷酸铁(铝)和磷酸钙(镁)的固定作用都比较弱。因此,当土壤pH接近中性时,土壤磷的有效性最高。32、试分析影响土壤有效钾的因素。(A)33、土壤孔隙可以分为几类?各类的特征如何?(B)34、试分析影响土壤孔隙的因素。(B)35、试分析团粒结构在土壤肥力上的意义。(B)答:36、试述如何进行土壤结构管理?(A)37、试分析影响土壤粘结性的因素。(B)38、试分析影响土壤粘着性的因素。(B)39、试分析影响土壤塑性的因素。(B)40、试分析影响土壤胀缩性的因素。(B)41、何谓土壤压板?如何防止土壤压板?(B)42、试解释为什么早春秧田“日排液灌”,有利于保温,防止冻害?(B)43、试解释为什么炎夏稻田“日灌液排”,可降低土温,防止热害?(B)44、试解释为什么水田灌满水会起稳温作用?(B)45、试说明什么是红壤性土亚类?(B)46、试述综合规划、整体开发铁铝土的四大原则。(A)

土壤学是以地球表面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为对象,研究其中的物质运动规律及其与环境间关系的科学,是农业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 土壤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土壤组成;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土壤的发生和演变;土壤的分类和分布;土壤的肥力特征以及土壤的开发利用改良和保护等。其目的在于为合理利用土壤资源、消除土壤低产因素、防止土壤退化和提高土壤肥力水平等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方法。 土壤学是界于地球科学与生命科学之间的一门独立的学科,与环境科学也有密切的联系。除农业外,它又可服务于水利以及工业、矿业、医药卫生、交通和国防事业等。

我没有农学概论的,不过自己总结过作物栽培的,希望可以帮到你,大体差不多。土壤学的我没有保存,可以再帮你找找看看课件作物栽培学总论一、名词解释1、作物:广义上指有利于人类而由人工进行栽培的植物。狭义上指农田大面积种植的农作物。作物栽培学:研究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栽培技术措施,以达到作物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目的的一门应用科学。2、引种:作物引种就是从外地或外国引入当地没有的作物品种或品系,借以丰富当地的作物资源。(条件:要达到一定规模、从外地引入、当地没有、引种的作物要完成其生活史)3、简单引种:由于植物本身的适应范围广,以致不改变遗传性也能适应新的环境条件,或者是原分布区域可引入地的自然条件差异较小,或引入地的生态条件更适合植物的生长,植物生长正常甚至更好。4、驯化引种:植物本身适应性很窄,或引入地的生态条件与原产地的差异太大,植物生长不正常甚至死亡,但是经过精细的栽培管理,或结合杂交、诱变、选择等改良植物的措施,逐步改变遗传性以适应新的环境,使引进的植物正常生长。5、6、生物学零度:指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消耗相等情况下的温度。7、生长: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是个不可逆的量变过程。8、发育:指作物一生中,其结构、机能的质变过程,它的变现是细胞、组织和器官分化,最终导致植物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形成。9、生长发育的周期性:作物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适应着周围环境的变化,所发生的生长发育上的节奏性,称为周期性。10、生育期:作物从播种到收获的整个生长发育所需时间为作物的大田生育期,以天数表示11、作物的生育时期:指作物一生中其外部形态、特征及其内部生育特性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并根据这些变化划分的时期。12、作物的物候期:指作物的生长发育在一定条件下所表现的形态特征,人为地制定的一个具体标准,以便科学地把握作物的生育进程。13、植物学上的种子:指由胚珠受精后发育而成的有性繁殖器官。 生产上的种子:泛指用于播种繁殖下一代的播种材料。 种子寿命:种子从采收到失去发芽力的时间14、种子的休眠:在适宜萌发的条件下,作物种子和供繁殖的营养器官暂时停止萌发的现象。15、感温性:指一些作物在其营养生长期必须经过一段较低温度诱导才能转化为生殖生长的特性。积温:某生育时期或某一时期内逐日平均气温的累积之和。活动积温:生育期或某一生育阶段内大于等于生物学零度的逐日平均温度之和。有效积温:生育期或某一生育阶段内逐日平均温度大于生物学零度之和。16、感光性:不同作物品种的花器分化和形成需要一定光周期诱导的特性。17、作物的基本营养生长性:指不同作物品种的基本营养生长期长短的差异特性。18、基本营养生长期:在作物进入生殖生长前,不受温度和光周期诱导影响而缩短的营养生长期。19、作物的温光反应特性:指作物必须经过一定的温度和光周期诱导后才能从营养生长转化为生殖生长,进行花芽分化成幼穗分化,进而才能开花结实的特性。20、生物产量:指作物一生中即全生育期内通过光合作用和吸收作用,即通过物质和能量的转化所生产和积累的各种有机物的总量。21、经济产量:指对人类最有经济价值的那部分产量的重量,即人类栽培作物的主要利用部分的重量。22、经济系数(收获指数):指经济产量占其生物产量的比例,即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23、作物产量:指单位土地面积上的作物群体的产量,即由个体产量或产品器官数量所构成。24、叶面积密度:冠层内叶的垂直分布密度。相对生长率RGR:指单位时间、单位重量植株的重量增加的速率。 绝对增长率AGR:指单位时间内的绝对增长量。 叶面积指数LAI:单位土地面积与该面积上生长的总叶面积的大小之比。25、净同化率NAR:指单位叶面积在单位时间内的干物质增长量。(反映光合效率高低)26、叶面积比率LAR:指叶面积与植株干重之比。27、叶干重比LWR:指叶的干重与植株干重之比。 比叶面积SLA:指叶面积与叶干重之比。(反映叶片厚度) 作物生长率(群体生长率)CGR:表示在单位时间、单位土地面积上所增加的干物重。28、源:指向其他的生长器官或组织生产和输送光合产物的器官或组织。 库:指接受或贮藏光合产物的组织或器官。 流:指源与库间的输导系统,反映了源库间的运输能力。29、人工环境:广义是指所有的作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创造的环境,而人为的环境污染,干扰和破坏植物资源的现象,是人工环境的负面表现。狭义指在人工控制下的作物环境。30、光周期反应:制作物受日照长短所控制的现象。短日照作物:凡是缩短日照能提早开花的作物。31、酸雨:指pH小于6的大气酸性化学组分通过降水的气象过程进入到陆地、水体的现象。32、种植制度(作物栽培制度):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构成、配置、熟制和种植方式的总称。33、作物布局:指一个地区或一个生产单位(或农户)种植作物的种类及其种植地点配置。34、复种:指在同一地块上一年内接连种植或收获两季或两季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35、复种指数:指全年作物收获总面积与耕地面积的百分比。36、套作(套种、串种):是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在其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 单作(清种):是在同一块田地上只种植一种作物的种植方式。 混作(混种):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不分行或同行混合在一起种植的种植方式。 间作:指在一个生长季内,在同一块田地上分行或分带间隔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37、轮作:指在同一块田地上不同年度间按照一定的顺序轮换种植不用作物或不同的复种形式的种植方式。 38、连作:指在同一块田地上不同年度间按照一定的顺序轮换种植相同作物或采用相同的复种方式的种植方式。 39、土壤肥力(地力):指土壤、水、肥、气、热四大地力因素相互制约和协调的结果所综合表现出来的生产能力。 40、少耕:指在常规耕作基础上减少土壤耕作的次数或全田间隔耕种,减少耕作面积的一类耕作方法。 41、免耕(零耕直接播种):指作物播种前不用犁、耙整理土地,直接在茬地上播种,在播后和作物生育期间也不使用农具进行土壤管理的耕作方法。 42、作物营养临界期:在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常有一个时期对某种养分的要求在绝对量上虽不算太多,但需要的程度很迫切,此时如缺少这种养分,作物生长发育就会受到明显的影响,而且由此造成的损失,即使后来补施这种养分也很难纠正和弥补过来,这一时期就叫做作物营养临界期。 43、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指在作物生长过程中,吸收速度和绝对数量上需要养分最大,且此时施肥的作用最明显,增产效率最高的时期。 44、水分临界期:指作物一生中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温度临界期:对外界温度最敏感的时期。 45、灌溉:补充作物生长期间利用天然降水不足部分的需水量。 灌溉定额:指单位面积上作物全生育期内的总灌溉水量。 46、节水灌溉制度:要充分有效地利用自然降水和灌溉水,最大限度地减少作物耗水过程中的损失,优化灌水次数和灌水定额,把有限的水资源用到作物最需要的时期,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耗水量的产量和产值。 47、开花:是指花朵张开,已成熟的雄蕊和雌蕊暴露出来的现象。授粉:成熟的花粉粒借助外力的作用从雄蕊花药传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受精:作物授粉后,雌雄性细胞即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融合的过程。 48、临界暗期:是在昼夜周期中短日照作物能够开花所必需的最短暗期长度,或长日照作物能够开花所必需的最长暗期长度。 49、同伸关系,同伸器官:在同一时间内某些器官呈有规律的生长或伸长,叫做作物器官的同伸关系,这些同时生长的器官就是同伸器官。 50、作物的生命周期:作物从种子发芽、营养器官的形成生长、花芽分化生长、开花受精,直至种子成熟为止。 51、土壤耕作:是利用农用机具切割破碎土壤并直接改变土壤物理性状的农作技术。 52、肥料需要总量=(当季作物总吸收量—土壤养分供应量)/(肥料中该养分的含量*肥料利用率) 53、地膜覆盖栽培:采用透明的塑料薄膜覆盖农作物地面的保护地栽培。露地育苗:在自然温度满足作物幼苗生长条件下不加覆盖材料采用的育苗方式。 54、寒害:零度以上低温对作物造成的伤害。冻害:零度以下低温对作物造成的伤害。 55、春化作用:经过低温诱导促进植物开花的作用。 56、生理需水:作物体内保持水分平衡和正常生理活动所需要的水。生态需水:维持作物生长发育良好的环境条件所需要的水。蒸腾系数:作物制造一克干物质所需要的水分量。 57、生态适应性:作物生存对生态环境条件的要求与实际生态环境的吻合程度。分蘖力:作物产生分蘖的特性和能力。分蘖期:全田有百分之五十植株出现第一分蘖的时间。有效分蘖:早期发生的低位。顶端优势:作物顶芽生长抑制侧芽发育或生长的现象。叶龄指数:作物某一时期已抽出叶数占总的叶数的百分数。 二、简答题1、作物栽培学的研究内容。①作物高产生育规律与机理研究;②作物生育各期综合诊断内容、方法及原理研究;③关于栽培措施调控原理和合理应用的研究。2、栽培作物与野生植物的主要区别。①栽培作物的各器官,尤以人类利用的器官变得巨大和迅速生长;②栽培作物产品有用成分改进;③栽培作物传播手段退化;④栽培作物成熟期一致,野生植物不一致;⑤栽培作物种子休眠减弱或缩短,野生植物休眠期长;⑥栽培作物防护机理减退,而野生植物机械保护组织发达。3、引种驯化的原则与方法。(1)原则:适地适树,改树适地,改地适树(很困难)。(2)方法:A、引种目标及其可行性分析。B、引种材料的搜集与检疫。C、引种试验、驯化与选择。D、引种材料的评价与应用。4、生长和发育的关系。(1)作物的生长是量的增加,而发育是质的变化。(2)发育是生长的前提,生长又是分化、发育的基础。(3)作物的生长和发育是交织在一起进行的,没有生长便没有发育,没有发育也不会有进一步的生长,因此,生长和发育是交替进行的。(4)二者存在矛盾:①若养分过多,作物生长过旺,枝叶繁茂,致使花芽分化缓慢,花芽数量少,严重时花器官也可转为营养器官,不利作物的发育。②若养分过少,作物生长不良,受到明显抑制,作物花器或果实数量和质量都会降低,也会抑制作物的发育。5、“S”形生长过程及其应用。(1)“S”形生长曲线可细分为4个时期:缓慢增长期、快速增长期、减速增长期、缓慢下降期。(2)应用:①S形曲线可作为检验作物生长发育进程是都正常的依据之一;②决定调控时间,控制株高和稻粒的生长;③作为调节各器官平衡生长的参照。6、作物的生育期、生育时期和物候期的区别。(1)生育期:①对于以收种子为主的作物是指从种子出苗到作物成熟的天数;②采用育苗栽培的作物,将其生育期分为苗床生育期和大田生育期;③作物生育期长短不同,这主要是作物的遗传性和所处的环境条件决定的。(2)生育时期:指在作物一生中,某外部形态,特征及其内部生育特性上会发生一系列变化,根据其变化而划分的时期。可以指作物全田出现显著形态变化的植株达到规定百分率的起始时期,一般始期以10%为标准。也表示作物一生中其外部形态上呈现显著变化后持续的一段时间,一般以该时期始期至下一始期始期天数计。(3)物候期: 指作物生长发育在一定外界条件下所表现的形态特征,人为地制定一个具体标准,以便科学地把握作物的生育过程。7、种子的类型有哪些?①由胚珠受精后发育而成的种子:如豆类、麻类、棉花、油菜、烟草等作物的种子;②由子房发育而成的果实:如稻、麦、玉米、高粱、谷子等的颖果,荞麦和向日葵的瘦果,甜菜的聚合果等;③进行无性繁殖用的根、茎等营养器官:如甘薯的块根,马铃薯的块茎,甘蔗的茎节等;④人工种子:包括体胚、人工胚乳、人工种皮,在本质上属无性繁殖。8、种子休眠的类型、原因及打破的措施。(1)原始休眠:种子在生理成熟时或收获后立即进入休眠状态。二次休眠:由于不利环境条件的诱导而引起自我调节的休眠状态。(2)原因:①胚的后熟:包括生理后熟和形态后熟。打破措施有层积法、变温处理、激素处理。-②硬实引起的休眠:种皮不透水、不透气和机械约束作用。打破措施有机械磨伤种皮或者用酒精、浓硫酸等化学物质处理。③发芽的抑制性物质存在引起的休眠:如脱落酸、酚类化合物、有机酸等。打破措施有利用植物激素进行种子处理和清水冲洗。9、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及其调控。(1)关系:①营养生长期是生殖生长的基础;②生殖生长是营养生长的前提。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两者矛盾大,要促使其协调发展;③营养生长不良,抑制生殖生长。在生殖生长期,作物营养生长还在进行,要掌握得当。(2)调控:营养生长过旺。修剪、环剥、肥水控制、保花保果。生殖生长过旺。疏花疏果、加强肥力、化学药剂。10、地上部生长与地下部生长的关系及其调控。(1)作物的地上部分包括茎、叶、花、果实、种子,地下部分主要是指根,也包括块茎、鳞茎等。作物的地上部生长与地下部生长有密切的关系。根系如果生长不好,则地上部的生长会受到很大影响;相反,地上部的生长对根系的生长也有重要作用。(2)地上部与地下部物质进行相互交换。一方面地下部与地上部依赖大量物质的相互交换,另一方面,跟与地上部分还进行着微量活性物质的交换。(3)地上不与地下部重量保持一定比例。(4)环境条件和栽培技术措施对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长的影响不一致。11、影响经济系数高低的因素有哪些? 经济系数的高低仅表明生物产量转运到经济产品器官中的比例,并不表明经济产量的高低。通常,经济产量的高低与生物产量高低成正比。不同作物的经济系数的高低与遗传基础、收获器官及其化学成分以及栽培技术和环境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有关。一般说来,收获营养器官的作物,其经济系数比收获子实的作物要高;同为收获子实的作物,产品从碳水化合物为主的比含蛋白质和脂肪为主的作物要高。植株偏高或过矮,经济系数不高,产量也相应降低,前者生物产量高,后者生物产量低。虽然不同作物的经济系数有其相对稳定的数值变化范围,但可通过品种改良、优化栽培技术及改善环境条件等,可以使经济系数达到高值范围,在较高的生物学产量基础上获得较高的经济产量。12、产量构成因素间的关系、限制因子和调节措施。(1)产量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的作物群体的产量,即由个体产量或产品器官数量所构成。①单位土地面积上的作物产量随产量构成因系数值的增大而增加。但一般产量构成因素很难同步增长,往往彼此之间存在着负相关的关系,特别是在一般栽培条件下,株数(密度)与单株产品器官数量间的负相关关系较明显。②在产量构成因素中存在着实现高产的最佳组合,说明个体与群体协调发展时产量可以提高。③产量因素在其形成过程中具有自动调节现象,这种调节主要反映在对群体产量的补偿效应上,不同作物的自动调节能力不同。(2)限制因子:作物品种的遗传因素、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管理措施。(3)调节措施:①选育优质高产的品种;②推广反季节栽培;③合理安排种植密度;④进行合理施肥、灌溉,保证水肥供应充足,防治病虫害;⑤增大作物光合面积,增长光合时间,提高光合效率,增加作物干物质的积累。13、作物的源、库、流理论及其应用。(1)源是指向其他生长器官或组织生产和输送光合产物的器官或组织,在作物中主要指绿色叶片。库是指接受或贮藏光合产物的组织或器官,一般都是指最终的收获器官或组织。流是指源与库间的输导系统,它反映了源库间的运输能力。(2)三者关系:源是库的有机养料供应者,是产量形成和充实的重要物质基础。库对源的大小,尤其是源的光合活性具有明显的反馈作用。流是库与源的纽带,是源与库间的输导系统。(3)协调方法及理论:①要争取单位面积上的群体有较大的库容量,就必须从强化源的供给能力入手。②适当增大库源比可提高源活性,促进干物质积累。③库对源的大小和活性有明显的反馈作用。④源、库器官的功能是相对的,有时同一器官兼有两个因素的双重作用。⑤库、源大小对流的方向、速率数量起着“拉力”和“推力”作用。⑥同化物的运输是由各生长部位的相对库容量决定的。⑦在实际生产中,除非发生茎秆倒伏或遭受病虫害等特殊情况,流不会成为限制产量的主导因素。⑧培育健壮的茎秆,使输导组织发达,可促进库的形成。(4)应用:①对源强库弱品种作物,应多施P、K肥,增加开花数量,修建株型等达到减源增库的目的。②对源弱库强品种作物,应增施有机肥,增强叶片光合能力,进行疏花疏果。③对源库适中作物,使流顺畅。14、提高作物产量潜力的途径有哪些?(1)培育高光效的品种。(2)通过增加叶面积指数,延长叶面积持续时间,利用太阳辐射在冠层内的吸收、反射、透射、漏射提高作物群体的光能截获量。(3)降低呼吸消耗。(4)改善栽培环境和栽培技术:①合理的种植制度,套种、复种、间种;②合理密植;③培育优良植株;④改善水肥条件;⑤使用作物生长调节剂;⑥增加田间CO2浓度。15、温度三基点的特征?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对温度的要求有最低点、最适点和最高点之分,称为温度的三基点。在最适点温度范围内,作物生长发育得最好,当温度处于最低点或达到最高点时作物尚能忍受,但生命力降低。如果温度在最低点一下或最高点以上,则作物开始受到伤害,甚至死亡。当供试品种、试验条件改变时,三基点的温度常有变化,并不是绝对的。低温的危害:1、作物对低温有逐渐适应能力2、不同作物低温能力不同,同一作物不同部位不同3、现实生活中影响较大的低温是冬季低温,早霜和晚霜16、作物的间混套复种。(1)复种:指在同一地块上一年内接连种植或收获两季或两季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复种指数:指全年作物收获总面积与耕地面积的百分比。作用:增加作物有效播种面积,恢复和提高土壤肥力,有利于解决作物之间的争地矛盾。条件:热量、水分、肥力、劳畜力、机械化条件。技术:作物组合、品种搭配、育苗移栽、早发早熟。方式:二年三熟、一年两熟、一年三熟。(2)套作(套种、串种):是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在其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 单作(清种):是在同一块田地上只种植一种作物的种植方式。 混作(混种):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不分行或同行混合在一起种植的种植方式。 间作:指在一个生长季内,在同一块田地上分行或分带间隔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技术要点:①选择适宜的作物和品种;②建立合理的田间配置;③作物生长发育调控技术:适时播种,保证全苗,促苗早发。适当增施肥料,合理施肥,在共生期间要早间苗,早补苗,早追肥,早除草,早治虫。施用生长调节剂,控制高层作物生长,促进低层作物生长,协调各作物正常生长发育。即使综合防治病虫。早熟早收。 17、作物的分类。一、根据作物的生理生态特性分类。 (1)温度条件要求:喜温作物:稻、玉米、高粱、谷子、棉花。耐寒作物:麦、马铃薯、豌豆、油菜。 (2)光周期反应:长日照作物:麦类作物、油菜。短日照作物:稻、玉米、大豆、棉花、烟草。中性作物:荞麦。定日照作物:甘蔗。 (3)CO2同化途径:三碳作物:水稻、小麦、大豆、棉花、烟草。四碳作物:玉米、高粱、谷子、甘蔗。景天酸作物:凤梨科、龙舌兰麻、菠萝麻、兰花、百合。 (4)播种期:春播作物、夏播作物、秋播作物、冬播作物。 (5)种植方式和田间管理方式:密植作物、中耕作物。二、按作物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分类。 (1)粮食作物:谷类作物、豆类作物、薯芋类作物。 (2)经济作物:纤维作物:种子纤维、韧皮纤维、叶纤维。油料作物:花生、油菜、芝麻、向日葵、蓖麻、苏子、红花。糖料作物:甘蔗、甜菜、甜叶菊、芦粟。其他作物:烟草、茶叶、薄荷、咖啡、啤酒花、代代花。 (3)饲料和绿肥作物:苜蓿、紫云英、三叶草、黑麦草、水葫芦。三、繁殖方式自花授粉、异花授粉、常异花授粉、无性繁殖。影响农产品品质的因素:1、遗传因素 a常规育种b生物技术改良品质c品质优异的作物种质资源的理由2、环境因素a光照b温度c水分d大气污染e土壤 提高作物产品品质的途径:选用优质品种2、改进栽培技术a合理轮作b合理密植c科学施肥d适时灌溉和排水e适时收获3、提高农产品加工技术 我国在作物栽培科学的理论方面有哪些独到的建树?1总结出了一套培育壮苗技术原理2总结出了合理密植的增产作用3提出了实现高产群体合理种植的理论4从高产田长相模式出发提出了模式化栽培理论 我国种植业区分?我国农业资源的特点:1大部分地区属于中纬度地带,光热条件好2东南部地区书季风影响强烈,西北部地区气候的大陆性极强,水条件差异很大3我国的山地显著多于平地,对土地利用和作物生产一般弊多利少。种植业区划的原则;1发展种植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相对一致性2作物结构生产布局和种植制度等特点的相对一致性3商品性生产与专业生产的相对一致性4实现种植业生产现代化的方向措施步骤的相对一致性5保持各级行政区界的完整性 喜氮作物:水稻、小麦、玉米、高粱 喜磷作物:油菜、大豆、花生、蚕豆、荞麦 喜钾作物:糖料作物、淀粉类作物 纤维类作物 我国的作物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1高产超高产事例年年有,但真正按照事先制定的方案一步步实现而获得者为数较少2高产几率出世后,能在同一块地保持两到三年者几乎没有,且能总结出的高差经验移植到别的地块的地区成功率极低。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