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俄罗斯的政治经济论文选题方向怎么选啊

发布时间:2024-07-07 00:38:08

俄罗斯的政治经济论文选题方向怎么选啊

俄罗斯经济增长方式的文献资料我有一些,你给我留个邮箱,我直接发给你吧,上边那些代写,请忽略。。。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地发展,俄语科学语体在科学技术情报和学术交流中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苏联的一些最新的科学技术在书面上都是用俄语科学语体表达的。所以,掌握好俄语科学语体是获取世界上先进科学与技术的可靠手段之一。下面学术堂整理了二十个好写的俄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  1、俄汉语修辞格数量相差悬殊之原因浅析  2、“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俄语教学创新研究  3、语料库在俄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科技风,2020(08):66-  4、杨柳青木版年画核心术语俄译研究  5、高校教学改革背景下的旅游俄语课程教学创新研究  6、俄语电影汉俄双语字幕在俄语学习中的作用  7、郭沫若历史剧《屈原》在前苏联的翻译及传播  8、汉俄网络广告中的语用预设浅析  9、俄罗斯文学影视作品名的汉译问题  10、大学公共俄语学习现状及策略研究——以新疆师范大学为例  11、汉俄职业委婉语中的语言世界图景对比分析  12、俄语战争话语的特点与功能分析  13、如何在俄语课堂中融入学科素养  14、基于词汇联想的词块学习理论在俄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5、新时代我国俄语语言与文化研究:问题与趋势

俄罗斯国情千年俄罗斯我心中的俄罗斯我眼中的俄罗斯!

俄罗斯的政治经济论文选题怎么选的啊

1,综述“苏联中央权威的丧失”的开始,过程,结果,影响。2,开端。标志性事件,影响,数据。3,过程。标志性事件,影响,数据。4,转折点。标志性事件,影响,数据。5,结束。标志性事件,影响,数据。6,对世界格局影响,对社会主义阵营的影响,对各国左翼政党和人士的影响,对于中国的影响。7,从更高的高度分析这件事。这有客观的原因,比如理论的缺乏。也有主观原因,如斯大林时代开始的大国沙文主义等。同时对于其他国家有参考价值。8,从国家的普遍角度分析中央权威的作用和重要性。找到这件事发生在苏联的原因。横向比较其他国家。9,这件事发生后,思想界理论界的分析和新理论的提出。10,提出你的观点。比如,一定历史条件下,无限制理想化的民*主可能带来的可能是思潮泛滥和社会低俗化。11,从叶利钦和普京政府的政策分析中央权威的恢复。支持你的观点。

相当不不错但是就不知道你要写中文还还是写外文

1)导师命题,自主选题。2)自己选题,向导师申请。喜欢文学选文学!喜欢语法选语法!喜欢社会论题选民族习惯之类的!论文很自由,关键是要有亮点。比如说我的论文是:《俄罗斯外来词辨析》。

您好我的毕业论文在591论文网做的 你百度搜下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你

俄罗斯的政治经济论文选题方向怎么写的

俄罗斯国情千年俄罗斯我心中的俄罗斯我眼中的俄罗斯!

1)导师命题,自主选题。2)自己选题,向导师申请。喜欢文学选文学!喜欢语法选语法!喜欢社会论题选民族习惯之类的!论文很自由,关键是要有亮点。比如说我的论文是:《俄罗斯外来词辨析》。

帮你找到下面一篇参考文章,希望对你的论文有所借鉴  俄罗斯报业改革发展及受众分析  苏联十月革命的胜利推翻了俄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并创建了庞大的社会主义新闻出版体系。截止到1986年,苏联已有各类报纸8000多家;其中日报713种,发行量为一亿多份  ,位居世界前列。随着1991年苏联的解体,前苏联的新闻出版体系迅速瓦解。俄罗斯的新闻媒体开始由新闻出版部统一管理。由于俄罗斯政治体制和社会体制的变革,新的新闻出版体系也逐渐形成。俄罗斯民主自由的新闻出版观念在大众中已经十分普及。从苏联解体直到今天,虽然新闻出版业经历了不少坎坷的道路,但它还是在碰撞中吸取经验,不断发展。  新的政治体制下的报业改革  1991年12月,俄罗斯联邦通过了《大众传播媒介法》。该法给俄罗斯报业带来“民主”和“自由”,并拓宽了报业的活动领域。但是所谓“自由”出版,并不代表报纸媒体可以完全自由,毫无顾虑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因为报刊想要生存下去,就必须以强大的财政,经济基础作为支撑。苏联时期的党报,机关报依靠苏共中央的财政拨款。苏联解体以后,报刊不在享有拨款,他们必须自负盈亏。于是,党报,机关报纷纷改成民营的独立报纸,向社会寻求经济支持。他们艰难地自筹资金,惨淡经营;其它专业报刊更是在市场经济中颠簸挣扎。财经问题已经成为俄罗斯新闻出版业自由发展的最大障碍。  新闻出版业在经济上遇到的困难是由苏联时期开始形成的。在苏联时期,虽然出版报刊有很大的利润,但是其利润流入到党组织,共青团,工会,以及其他社会组织中,最后汇入国家财政部门。苏联政府并没有在发展大众传媒的经济基础设施上投入资金。经济问题一直拖延,始终没能得到彻底解决。现在的俄罗斯新闻出版业处在缺乏信息资本,没有资金保障的状态中。当前俄罗斯经济发展面临很多困难,自然也影响到了大众传媒业。由于缺乏投资,纸张和印刷的价格过高,广告市场发展过于缓慢等原因,造成了报业盈利上的困难。但是以上这些只是客观因素, 现存的主观问题是:许多报社为了拥有更多读者,盲目扩大报纸版面,而其质量标准下降。刊物中出现许多空洞,肤浅的消息。他们希望刊物上刊登的新闻能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映,但是这些新闻往往并不真实。总而言之,目前俄罗斯新闻出版业自由发展所面临的考验不仅是经济问题,还有新闻伦理标准的问题。  书刊检查机构被取消,刊物能够自由出版发行。这对新闻工作的伦理性提出了严峻考验。很多新闻工作者不能严格遵守职业道德,使报道经常缺乏准确性。这些报道使读者失去了对刊物的信任。读者对刊物的失望加深了报业危机。失去读者的信赖就意味减少了报纸发行量。 这个问题在俄罗斯民主发展的第一年就已经出现了。  值得我们关注的是,报纸发行量下降的同时,报刊的种类明显的增加了。在俄罗斯报业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独特的“数量爆炸”。80年代末期,苏联的报刊只有几百种。90年代初期,全苏联有8000多种刊物发行。其中报纸4863多种,杂志3353多种。而今天,有27000多种刊物在俄罗斯境内(不包括独联体国家)发行。 苏联时期的中央级报刊基本上都保留下来了。但是不论是从内容上,形式上,还是经营管理方式上,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苏联时期的中央机关报《真理报》在苏联解体以后和一家希腊的公司(Steelite Holdings Ltd)合作, 并组建了“真理报国际有限公司”。希腊公司拥有55%的股份,报社只持有45%股份《真理报》就这样生存了下来。但是报社和希腊公司很快就产生了矛盾,报纸也分成两家。由真理报社有限公司出版发行的还是叫《真理报》。它是俄罗斯共产党和左翼力量的报纸,由俄罗斯的一些大型商业,企业机构支持。由真理报国际股份公司出版发行的报纸叫做-《真理报-5》。《真理报-5》的政治倾向自由,仍然是由外国的财政资本支持。  苏联解体以后,原来的最高苏维埃机关报《消息报》得到俄罗斯最大的石油公司-卢科依尔公司的财政支持。该公司买下了《消息报》41%的股份。是《消息报》的最大股东。在卢科依尔公司的经济支持下,《消息报》的出版发行一直比较稳定。在受众中的影响也比较大。  苏联时期的共青团中央机关报《共青团真理报》。它从内容,版式,风格上都有极大的变化。唯一不变的只是报纸的名称。  《莫斯科共青团员报》是目前最受莫斯科受众青睐的都市报了。它的前身是莫斯科团市委机关报。  苏联解体后,新的刊物大量涌现。在俄罗斯现代受众中影响比较大的报纸有《独立报》,《今日报》,《生意人报》等;杂志有《总结》等。《独立报》和《今日报》主要是对时事,政治,经济等进行分析和评论。《生意人报》属于商业报纸,深受商业和金融界人士的喜爱和认同。  俄罗斯报业的发展进程  在俄罗斯社会,经济整体发展不平均的情况下,可以把俄报业的发展粗略的分成几个阶段。  1989-1991年,新闻出版业开始从旧的传统形式中挣脱出来。在这以前,刊物曾是为苏联共产党服务的工具。苏联解体后,新闻出版业自由地从外界压力中解脱出来。这标志着新的新闻工作形式已经形成了。这段时期,刊物成为官僚,行政管理部门的评论工具。新闻出版业有一定的自由,但是国家政党保持了领导的角色。1990年6月12日,关于新闻事业的新立法被通过了。苏联共产党无权再干涉新闻业的自由出版。新闻出版业从国家机构中挣脱出来,获得独立。  1991-1993年,俄罗斯新闻出版业经历了自由的黄金时期。苏联时期对报业实行的是垂直管理。在这种垂直管理模式下,报刊一般被分为若干等级——中央的;加盟共和国的;边疆区、州、自治共和国的;一般城市和地区的;工矿、学校、农庄等企事业单位的。各级报刊均处于苏共中央的统一领导之下,并接受各级党委(或党领导的企事业组织)的管理和监督。全苏新闻社——塔斯社为这些报刊提供消息,主要的中央报纸通过传真传递到全国各个城市。现在这种金字塔式的结构不存在了。每一家报社都以自己的利益为重,他们不用听命于任何外界的命令。在报业发展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需要新的投资。俄罗斯经济垄断后的纸张价格过高,印刷费用相对增加。这样报社赢利很困难。甚至有报社干脆不赢利。国家曾试图给报业,印刷业发放补助金作为援助。但这是远远不够的。为了在竞争中生存,许多报社不得不大量刊登广告,并争取外来的资本投资。1993年12月,俄罗斯联邦会议对“大众传播媒介法”进行了修改,使新闻传播更加民主,自由。并走上了商业化的道路。  1995-1996年,在俄罗斯总统大选前夕,新闻业寡头们联合起来支持总统候选人叶利钦。使俄罗斯再次出现了享有特权的新闻出版形式。(以前是在苏维埃政权的操纵下,现今是被大财团所掌握。)但是统一战线并没维持很久,私有制破坏了新闻业的统一战线,新闻界的垄断者们不得不开始进行信息战。这样的政治战争一直持续着。  1998-1999年,新一轮总统大选使新闻垄断者之间的战争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从2000年总统大选结束以后直到现在,由于新闻业的发展越来越趋向于商业化和政治化,刊物在俄罗斯人民心中的声望再次下降。总统普京提出了必须加固国家新闻传播事业的要求。为了加强国家对新闻传播业的监督管理,专门成立了管理刊物,广电,大众传播的部门。并在互连网上建立了代表官方看法和意见的消息社-《国家RU》。目前俄罗斯发行的报刊不仅由国家控制,还有一部分是各政党的舆论工具。  俄罗斯主要发行的报纸有:《真理报》发行量19万份;《消息报》61万份;《今日报》5,6万份;《独立报》5,7万份;《劳动报》158万份;《俄罗斯报》53万份;《共青团真理报》166万份;《文学报》26万份。  俄罗斯报业受众分析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报业经历了风风雨雨,一步步走到了今天。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俄报业逐渐走向了商业化的发展模式。分析,研究报业市场和受众也成了现代报业必修的一课。  俄罗斯领土面积为1110万平方公里,是个地广人稀的国家,平均人口密度底。约有人口14850万。我们可以按年龄可以把俄罗斯人划分成五代人。1)民主革命的一代(生于1900-1923年)。他们经历了1917年的十月革命,卫国战争等。这一代人是苏联初期国家的建设者。他们对国家有很强的责任心和自我牺牲精神。2)缄默的一代(生于1923-1943年)。他们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给苏联的经济带来巨大损失。这一代人大多都奉公守法,默默忍受物资的匮乏。3)积极的一代(生于1943-1963年)。他们积极,果断,上进。为战后苏联的恢复性建设作出了很大贡献。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宇航员尤里加加林。4)生于1963-1983年的一代。他们经历了苏联和美国的冷战,经历了苏联政府更换新一代领导人。5)生于1983年以后的一代。这代人出生在苏联时期,经历了苏联的衰败和解体。他们面对的是俄罗斯今天新的社会体制。目前的报纸受众群体主要集中在第三,四五代人中。下面我们对这几部分受众进行逐一分析。  经历了社会体制的巨变,俄罗斯报业受众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也有相当大的变化。影响受众行为的首要因素可以说是文化因素和年龄差异。  俄罗斯人民的文化程度较高。苏联早在1952年就基本普及了七年制义务教育;70年代初,已经普及了八年制义务教育;而从80年代到现在,俄罗斯一直在努力普及公民义务教育。到现在为止,基本上已经普及了十一年制义务教育。  由于受众年龄差较大,对报纸消费行为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出生于1943-1963年的那代人相对保守。他们长时间生活在前苏联社会主义体制下,并经历了从苏联到俄罗斯的社会巨变。他们不太接受国家政治体系的变迁,面对急剧变动的社会,对新的社会体系表示怀疑和不满。这类受众有读报的习惯,但是对现代报刊的报道不太感兴趣,尤其是对五花八门的社会新闻,各种奇闻逸事,小道消息比较反感。他们能接受的是具有民族爱国主义倾向的新闻报道。生于1963-1983年的俄罗斯人则比较开放。他们从小学到中学接受的都是苏联社会主义基础教育。苏联解体以后接受的是西方化,资本主义化的高等教育。这一代人是报刊的积极受众。他们对政治,经济,外交,时事新闻及评论等内容的报纸杂志很感兴趣。并经常订阅和自己专业有关的业内刊物。他们普遍向往西方人的生活方式,追求完美。希望从媒介的报道中获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出生于1983年以后的俄罗斯人是一代年轻的新闻受众。总体来说,这类受众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强,有思想和行动力。他们积极进取,特别喜欢接受大量的新闻和信息。但这类受众中有一小部分人喜欢讲排场,盲目追求奢饰的生活方式。他们对政治,经济,国际新闻及评论不太敏感,而对社会名流,演艺界,体育界明星的生活新闻感兴趣。这类受众经常购买关于明星生活的昂贵杂志,然后对其进行模仿。  面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经济状况和生活方式的报刊受众,随着俄罗斯报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俄罗斯现代报刊越来越重视对受众的调查分析。并根据调查结果进行改革和创新。  今天的俄罗斯报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面临着很多新的课题和挑战。报刊必须以受众的利益为主,公正客关的面向群众。以多元化的表现手段来吸引受众。积极发挥媒体的宣传作用

都是广告,都不要相信

俄罗斯的政治经济论文选题

俄罗斯作为一个横跨欧亚的联邦国家,在外资、进口商品及其现代工艺密集涌入的浪潮中,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冲击下,要快速完成结构调整和实现民族经济现代化是不现实的。据1995年的统计,没有一个独联体国家在经济改革过程中形成了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这里“成熟的市场经济”是以世界上市场经济发展得较好的国家为标准,世界银行按照这个标准把28个实行经济转型的国家分成四组,其中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摩尔多瓦、亚美尼亚、格鲁吉亚、哈萨克斯坦属于第三组(属于第二组的有波兰、埃斯尼亚、拉脱维亚、保加利亚、鲁梅尼亚、蒙古和阿尔巴尼亚),而乌克兰、白俄罗斯、阿塞拜疆、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则属于最后的第四组。也就是说,所有友好国家在改革过程中都没有完成当初预定的经济转型任务。独联体国家应采取统一行动,协调国民经济结构转型的步伐,并在此基础上集中或分阶段地形成统一的市场。因此,独联体国家现阶段提高生产效率的主要途径是努力恢复已中断的国家间生产与技术合作,首先应在矿物原料领域协调政策,进一步发展生产协作并实行联合设计、联合规划,以形成自由贸易区和海关联盟。俄罗斯的内外政策应主要着眼于恢复在地理空间上的统一经济联盟(指独联体——译者注),以形成世界地域政治的一个轴心;努力扩大并多方面发展与独联体其他国家的关系,以形成一个稳定的极。为了执行这个内外政策,首先应在俄罗斯联邦的领土上从西到东重新配制基本能源的流向。不要向东方国家出口能源,而应把这些能源用于远东地区和东西伯利亚地区的发展。计算表明,如果把石油、天然气能源用于国内企业,其单位能源的收入和对国内总产值的贡献是按国际价格把能源卖给其他国家的10倍。而购买这些能源的国家,如果它在加工业和能源利用方面拥有新技术,那么它获得的收入将是购买这些资源费用的20倍。有的俄罗斯专家指出,出售能源将给我国造成隐性的双重损害:一是影响了我国的生产稳定,扩大了我国的失业率;二是促进了能源进口国的生产稳定,增加了他们的就业岗位。这将导致降低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加剧国内社会的矛盾,同时增强我国能源购买国在国际舞台的竞争实力,最终仍将削弱我国对外的政治力量,有损于国家安全。在资源开采总量下降的前提下,过分增加出口不仅将加剧生产和需求之间的比例失调,而且会破坏宏观经济结构,使我国的经济模式走向原料出口型。例如,俄罗斯有60%~80%的铜、镍、金、铂、金刚石、锌、铀、铝、钼和稀有元素用于出口,这个问题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出口可维持企业的生产规模,增加国家的收入;另一方面又将干扰经济结构转型的任务,并加深我国经济对世界市场的依赖性。我们应适当调整俄罗斯的矿物原料政策,在矿物原料能完全满足国内需求又不损害当代人民和子孙后代利益的前提下,把矿物原料的剩余部分用于出口。但出口的数量应精确地与我国地下资源的规模相适应,应遵循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优先的原则。必须看到,一个文明国家在历史发展的每个阶段都应检查自身的方针与战略是否适应于变化着的世界。在新的世纪里,世界的格局将出现巨大的变化,全球经济体系的结构正面临大的调整。苏联的解体使一些原加盟共和国陷入了深刻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使得企业之间大量的协作体制和技术合作中断了。在这种情况下,经济水平的下降已造成整个地区的衰退。对俄罗斯而言,最迫切的问题是丧失世界大国的地位。让我们按世界经济和军事实力的指标把独联体和当前世界上其他地区性联合体(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进行一下比较:独联体在世界国内总产值中(按等值购买力计)所占的份额为3%,欧盟为24%,北美自由贸易区为26%,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不含北美自由贸易区成员国)为29%;独联体在国家支出方面占5%,而欧盟为40%,北美自由贸易区为21%,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21%;独联体在出口方面占2%,欧盟为43%,北美自由贸易区为17%,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25%;独联体在投资方面占3%,欧盟为19%,北美自由贸易区为19%,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36%;独联体在军事开支方面占3%,欧盟为22%,北美自由贸易区为37%,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18%。上述数字与独联体各国在原料、能源、工业和新技术方面的巨大潜力很不相称。加强独联体地域范围内的一体化,肯定可明显加强俄罗斯在世界经济和政治中的作用。改革后的独联体国家在世界指标中所占的份额到2015年可达到4%,到2030年可达7%~8%。当然,还低于另外三个主要经济组织的水平,但这已经是单兵作战的俄罗斯联邦指标的5倍左右。对于俄罗斯来说,首先应尽快在实力雄厚的部门,即能向国际市场出口矿物原料、金属、木材和军工产品换取外汇的那些部门中形成强大的跨国组织。跨国组织形成的过程不仅可促进独联体内部的一体化,而且有助于东欧、东南亚和亚太地区国家的一体化趋势。必须看到,在前苏联时期,如果当时建立跨国组织,繁荣地域经济的可能性比现在的俄罗斯大得多。为了使俄罗斯国民经济能顺利向地域经济模式过渡,必须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要认真分析国际战略形势,首先是我们面临的一系列现实威胁和挑战,同时要认真分析国家现有资源的潜力。在威胁当中,首当其冲的是西方后工业化文明对前苏联范围内新发现矿产资源的企图。例如,最近在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和俄罗斯发现了一批油气田。为了合作开发新油气田,世界经济力量出现了重组。相关的信贷金融资源、生产资源、智力资源走向联合,出现了拥有最新工艺技术和地面永久设施的跨国财团。二是要关注俄罗斯在地域政治和地域经济中的利益,着重寻找能促使俄罗斯经济增长的基本突破口。进行理论研究时,必须考虑影响世界地域经济发展的所有因素——全球化、区域化、世界地域经济的转化条件、威胁和挑战等特征,保证我们在战略上的灵活性。在制订俄罗斯21世纪发展战略时,必须考虑到地域政治因素、地域经济因素和意识形态因素。所谓地域经济因素指的是,俄罗斯作为世界上唯一横跨欧亚两洲的大国,在制订发展战略时必须尽量反映其在该地区的重大经济利益。遗憾的是,俄罗斯错过了曾笼罩在欧洲大陆的一体化进程。冷战之后,建设欧洲一体化大家庭的过程没有让俄罗斯参加。欧洲在欧盟的旗帜下团结起来了。现在“欧洲”和“欧盟”实质上已成了同义词。我们看到,一方面欧盟加强了自身的功能,进入了一个质变的发展新阶段。在通过了建立统一货币(欧元)的决议之后,共同的税收政策已获得巨大成功。欧盟的预算大约已达到1000亿美元。另一方面,近年来欧洲实现了历史上最大的扩张,几乎绝大多数欧洲国家都成了欧盟的成员。而在亚洲出现的情况是,东亚国家正按7+3的模式(东南亚国家联盟,加上中国、日本和韩国)开始相互配合协同行动。这些国家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32%,国民生产总值的19%,出口总量的25%和进口总量的18%,还拥有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15%。俄罗斯“未来研究小组”提交的报告中称,欧亚对话的第二个阶段已经来临,亚欧高峰会将在所有全球性的团体中发挥作用,因此亚洲和欧洲将成为世界上两个最有影响的地区。报告中还提到,必须更好地促成北美—欧洲—亚洲这个三角形地区的平衡。亚欧高峰会的目标是建立一个适于21世纪共同发展的世界,为2025年最终实现自由贸易创造条件。该报告的核心内容是制定建立亚—欧共同市场的方案。而俄罗斯能干什么呢?俄罗斯可以利用自己难得的地理位置在服务业的全球化市场中争取主导位置,首先是交通运输方面。因为,在世界市场中,服务业几乎占了世界商品流通总额的四分之一,发达国家仅运输服务业的产值已超过2500亿美元。在交通运输服务业中发挥的仅是俄罗斯横跨欧亚大陆的地理优势,而俄罗斯最大的地域优势是地下埋藏着极其丰富的矿物原料,号称世界头号矿业大国。2000年9月,俄罗斯、中华人民共和国和韩国的代表签署了关于建设从科威克静斯克气田(位于伊尔库茨克州)到中、韩的输气管并共同开发的三国协议。该气田的潜在储量估计为15000亿~20000亿立方米。设计每年开采300亿~350亿立方米天然气。这只是一个例子,其实在矿物原料领域开展国际合作的潜力还大得很。如果我们能把友好国家的力量联合起来,用联合取代过去的竞争,创造跨洲际的能源-运输轴线,则俄罗斯更容易进入全球经济一体化。2000年10月签署的建立欧亚经济共同体协议可能成为苏联解体后发展俄罗斯和其他前苏维埃共和国合作关系的转折点。欧亚经济共同体实质上就是拓展各国的共同市场。如果我们不理睬亚欧高峰会,就意味着把俄罗斯联邦排除在欧洲和亚太地区的一体化进程之外,等于在我们迈向全球化经济的过程中设置了一个非常不利的壁垒。而俄罗斯加入亚欧高峰会必然是利远大于弊。通过高峰会可以在互利的基础上吸引大量外资,以便加速运输业、通讯业的发展,恢复西伯利亚干线、贝加尔—阿穆尔干线、北方海上通道和航空网的建设;同时可加大燃料-能源部门的投入。这样一来,俄罗斯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也将发生变化,从过去的单一原料供应国,发展为具有现代交通运输技术与服务体系的合作伙伴。总之,世界发展到今天,新的国际秩序正在形成。俄罗斯在世界格局中的位置和作用不仅取决于其历史形成的地域政治意义,还取决于她的地域经济地位。俄罗斯仍是一个横跨欧亚大陆具有丰富能源、矿产、高素质人口和其他资源的大国,具有自己的地域政治利益、地域战略和经济利益。尽管近年来社会出现了巨大的振荡,但俄罗斯仍将在新的战略平衡当中扮演一个营造世界新秩序的积极参加者。俄罗斯科学院宏观经济分析与短期预测中心的报告指出,我们需要的不是简单地适应地域政治的经济政策调整,而是要从客观需要和主观能动性两方面促使经济发展模式产生质的变化。各个分阶段的任务如下。第一阶段(2000~2002年),维持从1998~1999年开始的经济上升势头,使国内总产值的年增长率不低于5%~4%。要点是加强出口(包括某些商品、半成品的出口),强化促进商品生产的财政基础(取缔欠债、易货的交易方式,使资金周转正常化)。总之,这个阶段俄罗斯国民经济只能以比较适中的速度增长,三年里增长11%~12%。同时,应注重克服地方分离主义,使经济环境明显好转。最近国家的金融储备总量增长是好消息,至2002年可能达国内总产值的30%~31%。第二阶段(2003~2006年),尽可能加速俄罗斯经济物质基础的恢复,提高生产效率和竞争能力。在这个阶段末使国家的总储备额增长为国内总产值的32%~33%,而使基金的积累(同时限制资金出境)从国内总产值的16%增到20%~21%。这样就可使经济领域的投资增长率维持在每年13%~14%左右的水平,并使本金投入总量在4年中增加三分之二。这个阶段的经济总增长率可达7%~1%。在这个阶段的初期(2003~2004年)人口可能恢复到金融危机之前的平均总量。这时通货膨胀应稳定在年均7%~8%的水平。在2005~2006年间俄罗斯经济将遇到更严格的资金限制,这样一来,生产部门必然努力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此后,“能力因素”就形成了进一步加速增长的支撑点。第三阶段(2007~2010年),在严格的资金限制条件下维持工业生产的增长势头,并使重心从投资转向消费。在这个阶段,经济增长必然会有所降低。必须指出,这个阶段的重要任务是调整需求结构,引导社会朝着非能耗型和非资金密集型消费方向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与我国的自然资源供给状况相适应,从而保持经济增长的动平衡。此外,应加快社会改革的步伐,减轻预算的负担,使生活水平达到较高的水平(在这个阶段初期比1999年增长20%)。可以预计,因为减缓了投资力度,主要资金的投资增长约为6%~8%,国内总产值的平均增长率将下降至4%~7%,而居民生活水平将以每年9%~1%的速率提高。我们认为,上述方案考虑了俄罗斯的经济现状和财政可能性,以“稳定发展”和“为人民谋福利”放在首位,是合理的方案。

其实次贷危机对经济影响较大,对政治影响不大。以下为个人观点大致来说,次贷危机的政治后果可以从非常传统但同时又有效的三个层次加以分析。第一个层次是美国国内政治层次。在这个层次上,最重要的政治后果有两点: 第一点,次贷危机破坏了存在已久的美国政治生态,让华尔街和华盛顿的互动关系发生了重大改变。由于处于巨大混乱当中,代表金融资本利益的华尔街不能再像过去数十年所习惯的那样,不但能骄傲地拒绝政治权力的干涉,还可以对政府指手画脚。相反,在能否继续生存的阴影下,他们迫切希望能从华盛顿获得援助。 第二,从政治意识形态上说,罗斯福主义或将重新替代流行已久的里根主义。发端于上世纪30年代新政时期的罗斯福主义,其关键在于重视政府的作用。在其后的40多年中,罗斯福主义始终发挥重要作用。但里根的上台,几乎彻底埋葬了罗斯福主义。里根主义的核心理念是政治和经济上的双重自由主义。政府要无为而治,管得越少越好,善意地忽略在经济领域发生的事情,让市场来自行解决。近30年来的美国,正是在里根主义的引导下,市场的力量明显地超过政府的力量。 次贷危机的总爆发,让美国民众和精英开始认真反思市场原教旨主义的弊端,政府的必要作用将得到积极认可。特别是在危机之下,政府动用资源的能力,对市场进行监管的能力,都会得到非常大的提升。如果民主党的奥巴马当选美国的新一任总统,这种政治意识形态的转化,将会进一步提速。 第二个观察次贷危机的层次,是国际政治层次。一方面,次贷危机将严重影响美国和西方世界的关系。美国是次贷危机的肇事者,但其他主要西方发达国家也被迫受到波及,并无奈承受着巨大风险。欧洲国家和日本对此一直颇有怨言。最近G7的其他国家拒绝和美国一道救市,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达出来的强烈不满情绪(尤其是德国和法国),十分清晰地暴露出美国和西方世界关系的裂缝与鸿沟。不夸张地说,如果伊拉克战争制造了美国和盟国在安全和政治领域的分歧,那么次贷危机则在经济和金融领域再一次加剧了这种分歧。 另一方面是美国和非西方世界的关系。其中,美国发展模式对于非西方世界的吸引力的下降是不得不重点提及的一个内容。以自身为模板,美国给非西方世界指明了“华盛顿共识”的发展道路。一言以蔽之,“华盛顿共识”的核心是不断推进市场化和自由化。但从美国自身所经历的次贷危机来看,过分的自由化和市场化不但不能增进发展,反而会制造难以控制的危机。更具讽刺意味的是,美国用以应对危机的最重要方式居然也是其一贯指责的反市场手段,回归到国家救助和政府管治。对于非西方世界而言,这无关美国的国力是否衰落,而事关美国的软性示范力量。即便次贷危机不能终结美国时代,在非西方世界,偶像正在步入黄昏。 最后一个层次是中美关系层次。中美关系不可能逃离次贷危机的影响。初步的判断,次贷危机会拉近中美两国的距离,加深两国在全球经济领域的合作。换言之,这种影响对双边关系而言,更多的将是正面的。为尽快处理好次贷危机,美国需要中国的帮助和合作。中国不仅是世界上最大外汇储备国,而且是美国国债的第二大持有国。在流动性稀缺和信心严重不足的严峻形势下,美国迫切希望得到中国各种形式的支持。 从中国的角度说,次贷危机也让其直观感受到了全球经济体系的相互依存性,客观上强化了“利益相关者”的认知,进而希望美国能迅速走出困境。考虑到中美两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位置,以及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如果中美两国在解决次贷危机时能够形成紧密协调的合作机制并延续下去,G2格局或将真的出现。首先简要阐述经济危机对政治的影响(一)敲响欧洲经济衰退的警钟。全球金融动荡已显著改变欧元区的经济增长前景。数据显示,欧元区经济基本面迅速恶化,失业率已增至5%,德国等主要经济体正在经历季度甚至年度的经济零增长。在全球去杠杆化过程中,欧元区经济增长前景暗淡。目前,IMF已将欧元区经济增长今年预测值由7%降至 4%,明年由2%降至9%。(二)延缓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进程。为确保欧盟各国企业间公平竞争,维护区域内预算纪律,欧盟制定了一系列共同规则。比如,成员国向私营企业提供救助时,需遵守欧盟委员会制定的政府援助(state aid)和竞争政策,避免出现企业间不公平竞争或导致垄断;成员国预算赤字和公共债务余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能超过3%和60%等。在此次危机中,各国纷纷放宽或暂停实施这些共同规定,甚至要求欧盟给予各国政府更多自由。这种做法将威胁到欧盟单一共同市场存在的基础,欧盟将支离破碎,甚至影响欧元的国际地位。(三)可能对欧洲地缘政治格局产生影响。美国次贷危机后,俄罗斯虽因能源价格下跌、本国银行遭受次贷损失以及资本外逃影响(与格鲁吉亚发生冲突后),股市暴跌,经济增长放缓。但是,俄罗斯拥有全球第三高外汇储备额(5630亿美元),在美欧经济实力受损情况下,有利于提高其在欧洲甚至国际事务上的影响力。在欧盟各国拒绝冰岛请求后,俄罗斯向冰岛提供54亿美元贷款,表明了俄罗斯政府希望借此机会证明本国经济实力以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不少政治经济分析师认为,冰岛系北约成员国,而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关系现阶段陷入低谷,冰岛求助俄方一事的地缘政治涵义“显而易见”。影响分为:一直接影响各国金融机构损失程度金融市场动荡加剧二间接影响出口增长可能放缓货币政策面临两难抉择 加剧国际收支不平衡货币升值预期情况境外投资风险分析其次,介绍各国对危机所采取的对策分析结语

楼主您好!  政治:  宪法  1993年12月12日,俄罗斯联邦举行全体公民投票,通过了俄罗斯独立后的第一部宪法。同年12月25日,新宪法正式生效。这部宪法确立了俄罗斯实行总统制的联邦国家体制。   俄罗斯联邦实行的是联邦民主制。以俄罗斯联邦宪法和法律为基础,根据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又相互制约、相互平衡的原则行使职能。总统是国家元首,任期4年,08年修宪改为6年,由人民直选产生。总统拥有相当大的行政权力,有权任命包括了总理在内的高级官员,但必须经议会批准。总统同时也是武装部队的首领以及国家安全会议的主席。并可以不经议会通过直接颁布法令。总统不可以连任超过2届。  政党  俄罗斯实行多党制,主要有以下政党:统一俄罗斯党、俄罗斯共产党、俄罗斯自由民主党、公正俄罗斯党、亚博卢”联盟、右翼力量联盟;  议会  俄罗斯议会正式名称为俄罗斯联邦会议。     根据俄宪法,俄罗斯联邦会议是俄罗斯联邦的代表与立法机关。联邦会议采用两院制,下议院称国家杜马(State Duma,代表联邦各主体),上议院称联邦委员会(Federal Council,代表联邦)。  联邦委员会(上议院)由俄罗斯联邦诸联邦主体各派两名代表组成:一名来自国家代表权力机关,一名来自国家执行权力机关,主要的职能是批准联邦法律、联邦主体边界变更、总统关于战争状态和紧急状态的命令,决定境外驻军、总统选举及弹劾,中央同地方的关系问题等。   国家杜马(下议院)的职权是同意总统对总理的任命;决定对总统的信任问题;任免审计院主席及半数检查员;实行大赦;提出罢免俄罗斯联邦总统的指控;通过联邦法律。  政要  现任总统: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2012年5月7日就职)     现任总理:德米特里·阿纳托利耶维奇·梅德韦杰夫(2012年5月8日获得任命)[2]     联邦委员会:(议会上院)议长瓦莲京娜·马特维延科(2011年9月就职)     国家杜马:(议会下院)议长谢尔盖·纳雷什金(2011年12月就职)  经济:  经济总量  俄罗斯2010年按汇率计算,GDP总量为4769万亿美元,人均GDP1万美元左右。俄的经济结构非常不合理,绝大部分收入来自于资源行业,包括石油、天然气、矿石和木材等,受这类商品价格的波动影响非常大。俄经济在2009年遭到重创,自2000年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下滑幅度超过了二十国集团及金砖四国。2009年1月至10月,GDP同比下降9.6%,2009年按照美元汇率计算的GDP,下降了25%左右;梅德韦杰夫估计,2009年降幅为7.5%;世界银行认为降幅可达 7%。    俄罗斯是世界经济大国。苏联时期它是世界第二经济强国。苏联解体后其经济一度严重衰退。2000年之后俄罗斯的经济在大量出售资源的情况下得以迅速发展。2006年俄罗斯的经济总量超过1990年解体前。2007年俄罗斯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356亿美元,位居世界第十位。  出口  俄主要出口商品是石油和天然气等矿产品、金属及其制品、化工产品、机械设备和交通工具、宝石及其制品、木材及纸浆等;主要进口商品是机械设备和交通工具、食品和农业原料产品、化工品及橡胶、金属及其制品、纺织服装类商品等。  工业  俄罗斯工业发达,核工业和航空航天业占世界重要地位。2004 年工业产值为112090亿卢布 ,同比增长1%。工业从业人口4万人,占总就业人口(2万)的5%。工业基础雄厚,部门全,以机械、钢铁、冶金、石油、天然气、煤炭、森林工业及化工等为主,木材和木材加工业也较发达。俄工业结构不合理,重工业发达,轻工业发展缓慢,民用工业落后状况尚未根本改变。     俄罗斯重工业发达。主要工业区有:中央工业区,西北工业区,乌拉尔工业区,新西伯利亚工业区等。     圣彼得堡工业区:以石油化工、造纸造船、航空航天、电子为主。     莫斯科工业区:以汽车、飞机、火箭、钢铁、电子、为主。     乌拉尔工业区:以石油、钢铁、机械为主。     新西伯利亚工业区:以煤炭、石油、天然气、钢铁、电力为主。     俄食品和纺织工业最发达的地区:圣彼得堡工业区     俄罗斯工业最发达的地区:莫斯科工业区。     莫斯科工业区是高度发达的工业区,以其生产的大量工业品供应全国。  农业  2004 年农业产值为13663亿卢布 ,同比增长6%。农业人口4万人,占总就业人口的9%。农牧业并重,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麦、燕麦、玉米、水稻和豆类。经济作物以亚麻、向日葵和甜菜为主。畜牧业主要为养牛、养羊、养猪业、规范化。  服务业  2004 年服务业产值 42035 万亿卢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5%。2004 年服务业从业人口4万人,占总就业人口(2万)的6%。  交通运输  俄罗斯的交通部门全,铁路,公路、航空、内河、海洋,管道运输均发达。   以铁路、管道为主。铁路在欧洲部分比较密集,以莫斯科为中心呈放射状。西伯利亚大铁路横跨亚欧大陆,被称为亚欧大陆桥。管道主要运输石油、天然气。   铁路   至2010 年底铁路总里程为87,157 km,客运量1571 亿人公里,货运量18016 亿吨公里(2004 年)。   公路   至2010 年底公路总里程982,000 km,客运量1681 亿人公里,货运量1821 亿吨公里(2004 年)。   水运   2010年总水程:102,000 km。2003 年海运商船3900 艘,总吨位 830 万吨。2004 年,海运货运量 589 亿吨公里,内河货运量878 亿吨公里。主要海港位于波罗的海、黑海、太平洋、巴伦支海、白海等,包括摩尔曼斯克、圣彼得堡、符拉迪沃斯托克、纳霍德卡、新罗西斯克等。   空运   全国总机场数量:1,213 (2010)。直升机场:50 (2010)。[3]2001 年民用飞机有7 万多架,国际航线总长约8 万公里。2003 年客运量52 亿人公里,货运量 30 亿吨公里(2004)。主要机场有莫斯科谢列梅杰沃2号国际机场、谢列梅杰沃 1号国际机场、伏努科沃1号国际机场、多莫杰多沃机场、圣彼得堡国际机场、叶卡捷琳堡克尔索沃国际机场、 新西伯利亚机场、哈巴罗夫斯克机场。   管道运输   至 2000 年底石油、天然气输送管道总长 3万公里,2004 年输油气总量 24133 亿吨公里。  金融  主要银行有:   1.俄罗斯储蓄银行,1991年成立,注册资本 241 亿卢布。   2.俄罗斯外贸银行,1990年成立,注册资本 5 亿卢布。   3.工商银行,1988年成立,注册资本 9 亿卢布。   4.首都储蓄银行-农工银行,1988年成立,注册资本 6 亿卢布。   5.国际工业银行,1992年成立,注册资本5 亿卢布。   6.天然气工业银行,1990年成立,注册资本 5 亿卢布。   此外俄大银行还包括最大的私人银行阿尔法银行、古打银行、罗斯银行、外经银行等。  对外贸易  据俄海关委员会统计,2009年货物贸易进出口4亿美元,较上年(下同)减少6%。其中,出口4亿美元,减少4%;进口1亿美元,减少3%;顺差3亿美元,减少7%。   2009年俄罗斯对荷兰、意大利、中国、德国和土耳其的出口额分别占俄出口总额的1%、5%、9%、9%和6%,为2亿美元、0亿美元、8亿美元、9亿美元和8亿美元;自中国、德国、美国、乌克兰和法国的进口额分别占俄进口总额的2%、3%、7%、5%和1%,为6亿美元、5亿美元、0亿美元、9亿美元和4亿美元。俄前五大顺差来源地依次是荷兰、意大利、土耳其、波兰和哈萨克斯坦,顺差分别为3亿美元、2亿美元、0亿美元、3亿美元和0亿美元,减少1%、1%、5%、8%和5%;逆差主要来自德国、中国和法国等,其中对德国和中国逆差减少7%和5%,但对法国逆差增长9%。   对外投资   截止2004 年底,俄累计对外投资 69 73亿美元,其中直接投资占60%,协议投资占2%,其他投资占8%。主要投资对象国有:英国(6%)、塞浦路斯(9%)、荷兰(8%)。   截止2003年底,俄对华投资项目1542个,实际投资额38亿美元。   外国资本   截止2004年底,俄累计吸引外资820亿美元,同比增长8%,其中直接投资占1%,协议投资占9%,其他投资占54%。   2004年吸引外资405亿美元,同比增长4%,其中直接投资占3%,协议投资占8%,其他投资占9%。外国对俄投资主要分布在:批发、零售业及日用品修理业37亿美元,加工业36亿美元,采矿业34亿美元,不动产72亿美元,交通、通讯业33亿美元,国家管理和军事安全、社会保障59亿美元,金融业01亿美元,建筑业34亿美元,农业、林业21亿美元,公用事业07亿美元。   2004年主要对俄投资国:德国(占4%)、英国(6%)、美国(1%)、法国(7%)、维京群岛(3%)、瑞士(1%)、奥地利(7%)。   2011年12月16日加入世贸组织。  人民生活  2004 年俄人均月收入 6296 卢布(约218美元),同比实际增长8%。2004年俄职工人均月工资6828卢布(约237美元),同比实际增长8%。2004年12月消费品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7%。

俄罗斯政治论文选题方向怎么选

俄罗斯的交通与旅行~

俄罗斯国情千年俄罗斯我心中的俄罗斯我眼中的俄罗斯!

帮你找到下面一篇参考文章,希望对你的论文有所借鉴  俄罗斯报业改革发展及受众分析  苏联十月革命的胜利推翻了俄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并创建了庞大的社会主义新闻出版体系。截止到1986年,苏联已有各类报纸8000多家;其中日报713种,发行量为一亿多份  ,位居世界前列。随着1991年苏联的解体,前苏联的新闻出版体系迅速瓦解。俄罗斯的新闻媒体开始由新闻出版部统一管理。由于俄罗斯政治体制和社会体制的变革,新的新闻出版体系也逐渐形成。俄罗斯民主自由的新闻出版观念在大众中已经十分普及。从苏联解体直到今天,虽然新闻出版业经历了不少坎坷的道路,但它还是在碰撞中吸取经验,不断发展。  新的政治体制下的报业改革  1991年12月,俄罗斯联邦通过了《大众传播媒介法》。该法给俄罗斯报业带来“民主”和“自由”,并拓宽了报业的活动领域。但是所谓“自由”出版,并不代表报纸媒体可以完全自由,毫无顾虑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因为报刊想要生存下去,就必须以强大的财政,经济基础作为支撑。苏联时期的党报,机关报依靠苏共中央的财政拨款。苏联解体以后,报刊不在享有拨款,他们必须自负盈亏。于是,党报,机关报纷纷改成民营的独立报纸,向社会寻求经济支持。他们艰难地自筹资金,惨淡经营;其它专业报刊更是在市场经济中颠簸挣扎。财经问题已经成为俄罗斯新闻出版业自由发展的最大障碍。  新闻出版业在经济上遇到的困难是由苏联时期开始形成的。在苏联时期,虽然出版报刊有很大的利润,但是其利润流入到党组织,共青团,工会,以及其他社会组织中,最后汇入国家财政部门。苏联政府并没有在发展大众传媒的经济基础设施上投入资金。经济问题一直拖延,始终没能得到彻底解决。现在的俄罗斯新闻出版业处在缺乏信息资本,没有资金保障的状态中。当前俄罗斯经济发展面临很多困难,自然也影响到了大众传媒业。由于缺乏投资,纸张和印刷的价格过高,广告市场发展过于缓慢等原因,造成了报业盈利上的困难。但是以上这些只是客观因素, 现存的主观问题是:许多报社为了拥有更多读者,盲目扩大报纸版面,而其质量标准下降。刊物中出现许多空洞,肤浅的消息。他们希望刊物上刊登的新闻能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映,但是这些新闻往往并不真实。总而言之,目前俄罗斯新闻出版业自由发展所面临的考验不仅是经济问题,还有新闻伦理标准的问题。  书刊检查机构被取消,刊物能够自由出版发行。这对新闻工作的伦理性提出了严峻考验。很多新闻工作者不能严格遵守职业道德,使报道经常缺乏准确性。这些报道使读者失去了对刊物的信任。读者对刊物的失望加深了报业危机。失去读者的信赖就意味减少了报纸发行量。 这个问题在俄罗斯民主发展的第一年就已经出现了。  值得我们关注的是,报纸发行量下降的同时,报刊的种类明显的增加了。在俄罗斯报业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独特的“数量爆炸”。80年代末期,苏联的报刊只有几百种。90年代初期,全苏联有8000多种刊物发行。其中报纸4863多种,杂志3353多种。而今天,有27000多种刊物在俄罗斯境内(不包括独联体国家)发行。 苏联时期的中央级报刊基本上都保留下来了。但是不论是从内容上,形式上,还是经营管理方式上,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苏联时期的中央机关报《真理报》在苏联解体以后和一家希腊的公司(Steelite Holdings Ltd)合作, 并组建了“真理报国际有限公司”。希腊公司拥有55%的股份,报社只持有45%股份《真理报》就这样生存了下来。但是报社和希腊公司很快就产生了矛盾,报纸也分成两家。由真理报社有限公司出版发行的还是叫《真理报》。它是俄罗斯共产党和左翼力量的报纸,由俄罗斯的一些大型商业,企业机构支持。由真理报国际股份公司出版发行的报纸叫做-《真理报-5》。《真理报-5》的政治倾向自由,仍然是由外国的财政资本支持。  苏联解体以后,原来的最高苏维埃机关报《消息报》得到俄罗斯最大的石油公司-卢科依尔公司的财政支持。该公司买下了《消息报》41%的股份。是《消息报》的最大股东。在卢科依尔公司的经济支持下,《消息报》的出版发行一直比较稳定。在受众中的影响也比较大。  苏联时期的共青团中央机关报《共青团真理报》。它从内容,版式,风格上都有极大的变化。唯一不变的只是报纸的名称。  《莫斯科共青团员报》是目前最受莫斯科受众青睐的都市报了。它的前身是莫斯科团市委机关报。  苏联解体后,新的刊物大量涌现。在俄罗斯现代受众中影响比较大的报纸有《独立报》,《今日报》,《生意人报》等;杂志有《总结》等。《独立报》和《今日报》主要是对时事,政治,经济等进行分析和评论。《生意人报》属于商业报纸,深受商业和金融界人士的喜爱和认同。  俄罗斯报业的发展进程  在俄罗斯社会,经济整体发展不平均的情况下,可以把俄报业的发展粗略的分成几个阶段。  1989-1991年,新闻出版业开始从旧的传统形式中挣脱出来。在这以前,刊物曾是为苏联共产党服务的工具。苏联解体后,新闻出版业自由地从外界压力中解脱出来。这标志着新的新闻工作形式已经形成了。这段时期,刊物成为官僚,行政管理部门的评论工具。新闻出版业有一定的自由,但是国家政党保持了领导的角色。1990年6月12日,关于新闻事业的新立法被通过了。苏联共产党无权再干涉新闻业的自由出版。新闻出版业从国家机构中挣脱出来,获得独立。  1991-1993年,俄罗斯新闻出版业经历了自由的黄金时期。苏联时期对报业实行的是垂直管理。在这种垂直管理模式下,报刊一般被分为若干等级——中央的;加盟共和国的;边疆区、州、自治共和国的;一般城市和地区的;工矿、学校、农庄等企事业单位的。各级报刊均处于苏共中央的统一领导之下,并接受各级党委(或党领导的企事业组织)的管理和监督。全苏新闻社——塔斯社为这些报刊提供消息,主要的中央报纸通过传真传递到全国各个城市。现在这种金字塔式的结构不存在了。每一家报社都以自己的利益为重,他们不用听命于任何外界的命令。在报业发展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需要新的投资。俄罗斯经济垄断后的纸张价格过高,印刷费用相对增加。这样报社赢利很困难。甚至有报社干脆不赢利。国家曾试图给报业,印刷业发放补助金作为援助。但这是远远不够的。为了在竞争中生存,许多报社不得不大量刊登广告,并争取外来的资本投资。1993年12月,俄罗斯联邦会议对“大众传播媒介法”进行了修改,使新闻传播更加民主,自由。并走上了商业化的道路。  1995-1996年,在俄罗斯总统大选前夕,新闻业寡头们联合起来支持总统候选人叶利钦。使俄罗斯再次出现了享有特权的新闻出版形式。(以前是在苏维埃政权的操纵下,现今是被大财团所掌握。)但是统一战线并没维持很久,私有制破坏了新闻业的统一战线,新闻界的垄断者们不得不开始进行信息战。这样的政治战争一直持续着。  1998-1999年,新一轮总统大选使新闻垄断者之间的战争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从2000年总统大选结束以后直到现在,由于新闻业的发展越来越趋向于商业化和政治化,刊物在俄罗斯人民心中的声望再次下降。总统普京提出了必须加固国家新闻传播事业的要求。为了加强国家对新闻传播业的监督管理,专门成立了管理刊物,广电,大众传播的部门。并在互连网上建立了代表官方看法和意见的消息社-《国家RU》。目前俄罗斯发行的报刊不仅由国家控制,还有一部分是各政党的舆论工具。  俄罗斯主要发行的报纸有:《真理报》发行量19万份;《消息报》61万份;《今日报》5,6万份;《独立报》5,7万份;《劳动报》158万份;《俄罗斯报》53万份;《共青团真理报》166万份;《文学报》26万份。  俄罗斯报业受众分析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报业经历了风风雨雨,一步步走到了今天。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俄报业逐渐走向了商业化的发展模式。分析,研究报业市场和受众也成了现代报业必修的一课。  俄罗斯领土面积为1110万平方公里,是个地广人稀的国家,平均人口密度底。约有人口14850万。我们可以按年龄可以把俄罗斯人划分成五代人。1)民主革命的一代(生于1900-1923年)。他们经历了1917年的十月革命,卫国战争等。这一代人是苏联初期国家的建设者。他们对国家有很强的责任心和自我牺牲精神。2)缄默的一代(生于1923-1943年)。他们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给苏联的经济带来巨大损失。这一代人大多都奉公守法,默默忍受物资的匮乏。3)积极的一代(生于1943-1963年)。他们积极,果断,上进。为战后苏联的恢复性建设作出了很大贡献。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宇航员尤里加加林。4)生于1963-1983年的一代。他们经历了苏联和美国的冷战,经历了苏联政府更换新一代领导人。5)生于1983年以后的一代。这代人出生在苏联时期,经历了苏联的衰败和解体。他们面对的是俄罗斯今天新的社会体制。目前的报纸受众群体主要集中在第三,四五代人中。下面我们对这几部分受众进行逐一分析。  经历了社会体制的巨变,俄罗斯报业受众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也有相当大的变化。影响受众行为的首要因素可以说是文化因素和年龄差异。  俄罗斯人民的文化程度较高。苏联早在1952年就基本普及了七年制义务教育;70年代初,已经普及了八年制义务教育;而从80年代到现在,俄罗斯一直在努力普及公民义务教育。到现在为止,基本上已经普及了十一年制义务教育。  由于受众年龄差较大,对报纸消费行为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出生于1943-1963年的那代人相对保守。他们长时间生活在前苏联社会主义体制下,并经历了从苏联到俄罗斯的社会巨变。他们不太接受国家政治体系的变迁,面对急剧变动的社会,对新的社会体系表示怀疑和不满。这类受众有读报的习惯,但是对现代报刊的报道不太感兴趣,尤其是对五花八门的社会新闻,各种奇闻逸事,小道消息比较反感。他们能接受的是具有民族爱国主义倾向的新闻报道。生于1963-1983年的俄罗斯人则比较开放。他们从小学到中学接受的都是苏联社会主义基础教育。苏联解体以后接受的是西方化,资本主义化的高等教育。这一代人是报刊的积极受众。他们对政治,经济,外交,时事新闻及评论等内容的报纸杂志很感兴趣。并经常订阅和自己专业有关的业内刊物。他们普遍向往西方人的生活方式,追求完美。希望从媒介的报道中获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出生于1983年以后的俄罗斯人是一代年轻的新闻受众。总体来说,这类受众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强,有思想和行动力。他们积极进取,特别喜欢接受大量的新闻和信息。但这类受众中有一小部分人喜欢讲排场,盲目追求奢饰的生活方式。他们对政治,经济,国际新闻及评论不太敏感,而对社会名流,演艺界,体育界明星的生活新闻感兴趣。这类受众经常购买关于明星生活的昂贵杂志,然后对其进行模仿。  面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经济状况和生活方式的报刊受众,随着俄罗斯报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俄罗斯现代报刊越来越重视对受众的调查分析。并根据调查结果进行改革和创新。  今天的俄罗斯报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面临着很多新的课题和挑战。报刊必须以受众的利益为主,公正客关的面向群众。以多元化的表现手段来吸引受众。积极发挥媒体的宣传作用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