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信息时代的科学技术革命论文3000字

发布时间:2024-07-12 07:33:40

信息时代的科学技术革命论文3000字

对科学技术规则的强调,就是要把科学技术的发展纳入全人类共同的利益和价值的考量表中,就是要平衡科学技术发展与人类其它同等重要的价值原则之间的关系。生态价值,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价值原则,是一种基于关注所有生命形态和谐共生的价值形式,它把人类视为生态系统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与其它生命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构建生物共同体的和谐、健康、稳定、完整与统一。生态价值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当科技发展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为基础,就会朝着有利于全人类以及整个生态系统的福祉方向发展,而将可能造成的不利后果降至最低。科学技术的应用离不开物质生产领域,人类物质生产的需要也是科学技术开发和应用的直接动力,所以对科学技术进行生态价值考量的同时,也需要对生产过程和生产方式进行相应的价值考量,即这种生产过程和生产方式是否既符合人与社会的需要原则,同时又符合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原则。当前,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工业化国家已经开始了生产方式的“生态化”转向,以适应后工业化时代的发展需要。生态化生产方式应该说是科学技术与生态价值的有机结合,是对工业化生产方式的技术基础进行的彻底的生态化改造,比起开发和使用具体的环保技术来解决生态问题更加有效,是从生产源头截断可能造成的环境危害。因此,对技术开发和应用的可行性评估非常重要,既要保证“它是一种高效率获取所需物质资料的技术,而且是一种无公害技术;是一种能对生产过程及其环境影响进行全程监控的技术,即对生产与自然关系进行有效控制的复合技术,……它不仅体现为对自然的改造能力,而且还体现在对自然的建设能力”。也就是说,对于技术的评估,不能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要全面考量它的生态价值、社会价值等综合价值。只有建立这样的技术评估体系才能有效保障生态化生产方式和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 科学技术作为意识形态与生态价值的关系 前面我们谈到,科学技术除了生产力的属性之外,还具有意识形态属性,虽然在现代工业社会,这一意识形态表现得更为隐蔽和难以察觉,但它确确实实存在着,并在潜移默化中将意识形态的合法性灌输到民众的思想意识当中。科学技术作为统治阶级赋予的具有合法地位的意识形态,不仅要人们相信它能解决任何问题,还要他们感觉到:不存在某种外在力量的压迫或意识形态的灌输,是他们通过自己的价值判断所作出的理性选择。他们相信科学技术的无限力量,更相信科学技术的缔造者和应用者——科技专家的无限力量,他们的话就是金科玉律,只有他们能带领人们走出危机,走向光明。所以,当出现某一社会问题时,总会听到“专家论证”、“专家预测”之类的话,他们的话总是具有神圣的权威性和不可辩驳性,以至于他们认定的结果,往往就是民众认定的科学的结果,至于论证的过程—因为是科学—太专业化和技术化,民众难以企及也就不会太在意了。但是在现实生活当中,科学技术的论证结果有时会与民众的切身感受不相符合,以至于他们不得不思索一个问题:究竟该相信科学技术,还是相信他们自己的眼睛?在冲突的过程中,科学技术的意识形态性质也从合法化外衣下逐渐显现出来。 以生态案例为例,来分析一下科学技术作为意识形态与生态价值的关系。前段时间有关环境事件的报道很多,其中很多事件都涉及到科学技术对污染的评估与民众切身感受到的污染程度之间的差异。一则事件是说,民众普遍反映当地饮用水受到严重工业污染,因为当地的癌症发病率在近几年明显升高,但专家的检验报告却说,水质合格,达饮用水安全标准;另一则报道称,几个村民把漂浮在河面上的死鱼烂虾背到乡镇府门口作为水污染的证据,但却被告知无法证明那些死鱼烂虾就是来自那条重污染的河流;还有一起事件,村民状告一家化工企业排放有毒废水,造成许多村民鱼塘里的鱼大量死亡,但专家却说不能认定排放废水与鱼死亡之间存在必然的因果联系,甚至通过技术认定,得出该化工厂达到国家污水排放标准的结论,令人瞠目结舌。另外一则案例可以说把科学技术的意识形态化表现得淋漓尽致,就是前些时候由几名自称具有科学良知的科学家所披露的全球气候变暖的内幕,他们声称:全球气候变暖并不是政府所大力宣传的二氧化碳气体的超标排放造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排放与全球性气候变暖之间根本不存在必然性因果联系,太阳黑子的活动才是气候变暖的真正原因。政府不惜花大价钱扶持科学家群体来论证二氧化碳对气候变暖起决定性作用,就是纯粹的意识形态目的——引起全球性生态恐慌,使某些政治家能利用环境问题来捞取政治资本。科学作为政治的附庸上演的这出闹剧让世界哗然。于是有学者站在民众立场上提出质疑:如果科学技术走到了常识的对立面,如果看似精确、量化的数据却不能客观公正地反映认识对象,那么科学技术是否还能称之为“真科学” 。 当科学技术的意识形态化无限膨胀时,生态价值将如何体现?原本客观真实的价值标准因为政治的横加介入而蒙上了灰暗的国家意识色彩。以平等、和谐、共生、统一为基础的生态价值观也因此遭到科学技术意识形态化的严重践踏。生态价值不再是人们平等共享的价值权利,而沦为被少数人御用的政治工具。科学技术的意识形态化不但成就了“无声的统治的艺术”,同时也造就了“沉默的大多数”。绝大多数民众实际上被阻挡在科学技术大门之外,或者说被阻挡在所谓的专家系统之外,科技符号仅仅是少数人掌握的密码,而普通大众只有在门外等待技术专家为他们做出“意识形态化”的“解码”,而无权搭建起与科学技术直接对话的通路。科学技术变成了一种权力,科学技术资源的不平等分配和信息传递的非对称性也造成了普通大众制度性的弱势地位。在环境问题上,科学技术如果不淡出意识形态色彩,不但会误导普通大众的生态价值观念,而且还会使环境问题愈演愈烈。笔者在对环境事件的调研中深有感悟:仅仅依靠技术指标或者官方公布的调查结果来判定环境污染状况,不仅对环境治理无益,而且更加有害。 四、结论对于如何协调好科学技术与生态价值的关系,需要多学科的共同努力。就生产力方面来说,需要转变工业化生产方式,代之以生态化生产方式来协调科学技术与生态价值的关系;就意识形态方面来说,因为生态环境问题关乎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所以就不能把做为社会绝大多数的普通民众排除在科学技术之外,他们拥有对科学技术的开发、进展、使用等情况的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与否决权;科学技术知识有必要走出专家世界的狭小范围,而走进普通大众的生活世界,并与民众所能理解的生活常识进行平等对接和对话,要让他们感到科学技术是常识的深化和精确化,而不是常识的对立面,或者仅仅是一种“技术语言”;此外,科学技术的研究机构应该成为独立运作的部门,工作其中的科学家共同体应该具备公正、正义的“科学精神”和生态伦理道德,以全人类和整个生态系统的利益为重,这样既能有效规范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技术的发展以生态价值的基础性原则),也能有效约束科学家自身的行为,同时还能引导全社会积极构建健康和谐的生态生存理念和生态生活方式。因此,在科学技术发展中引入生态价值考量,对于科学技术本身、人与环境、人与社会的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追问: 不够3000字啊 回答: 《科技创新: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 孙丽霞,吕景城 摘要: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承载着社会和谐发展的价值,是和谐社会系统运行的核心动力。科学技术通过促进生产力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和推动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体现出科学技术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人文价值。 关键词:和谐社会;社会系统运行;科技创新;价值 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承载着社会和谐发展的价值,是和谐社会系统运行的核心动力。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必须进一步认清科技发展对建立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发挥科学技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性作用。 1 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技术的经济价值 当代科学技术向人类提供了可以全面深刻地认识自然的潜力和手段。高科技是人类对自然规律认识的成果,同时也是人类创造性思维的最高成就。人类借助高科技仪器设备和手段,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上更精确认识自然界,进一步扩大人类的认识视野,把握自然界的客观规律,造福于人类。例如,大型射电天文望远镜的研制成功,可以使人们看到几十亿光年乃至更遥远的太空,从而为探索人类所不知的太空的奥秘提供了方便。高科技的广泛使用,必然会对人们的观念和生活习惯产生不可估量的深刻影响,从而加速和谐社会社会发展的进程。利用当代科学技术,还可以不断扩大人类劳动的对象和内容,从而解决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所面临的资源和能源日益短缺的问题。工业革命以来利用资源和能源的方式由于全球性问题的凸现受到人们的质疑,特别是资源和能源日益短缺,引起了世人深切的忧虑。很显然,幻想回到从前对现代人类社会是太过奢侈的向往。因而,比较现实的态度是,利用当代高新技术,不断寻找和开发新的资源和能源,不断提高现有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节约使用资源和能源。通过寻找和开发新的资源和能源,不断改变现有资源结构和能源结构。利用科学技术,将能源和物质投入减少到最低限度,同时使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可以重新加以利用。当代科学研究的发展,预示着下一世纪的聚变反应堆有可能成为终极能源,从而解决人类社会发展出现的能源危机。纳米技术将引起一场新的产业革命,使人类社会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现在,科学技术正步步逼近自然界的各种极限,超高温、超低温、超真空、超导、超强磁场和彻底失重等研究已经取得重大进展。宇宙空间技术和海洋开发技术的进展预示着21世纪人类将进入宇宙工厂时代,无限开拓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领域。 2 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科学技术的生态价值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人是科技的主体,科技是人与自然的中介,也是人类作用于自然的武器。科技进步与创新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保证。“科技贫困”不仅会导致物质的贫困,也会导致精神的贫困,精神的贫困会导致愚昧和迷信。因此科技进步与创新不仅是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需要强调的是,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人类带来福祉的同时,由于人类对科技的滥用,也导致了日益严重的全球性生态危机。因此,人类在利用科技的发展谋福利的同时,应该把它的负面效应降到最低点。为此,应该发展“安全科技”,即不污染自然环境、不破坏生态平衡、不会造成消费异化和大规模的失业的科技,如风能、太阳能、生物资源开发技术等。同时,还要强化人的科技意识和环境意识,通过科学知识的积累,扩大人的视野,启迪人的心智,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可喜的是,“安全科技”已逐渐成为当代科技发展的主流。特别是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发展到现代水平,出现了大量的现代科学理论,涌现出核能科学技术、电子计算机科学技术、半导体科学技术、激光科学技术、光导纤维科学技术、空间科学技术、环境科学技术、材料科学技术以及建立在分子生物学基础上的现代生物高新技术等。这些高新技术在以其自身价值和功能影响人类及其社会的同时,对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积极作用。微电子技术可以大大减少材料消耗和环境污染,新能源开发为人类提供取之不尽的无污染能源,人工合成材料缓解自然资源紧缺状况,方兴未艾的“数字城市”,以覆盖全市的信息网络为依托,以先进的信息技术挖掘手段为触角,时刻监控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准确地预测着人类社会的活动与自然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等等。所有这些,都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调发展开辟着新的途径。 3 推动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科学技术的人文价值 科学技术进步与创新是先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可以大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具体来讲: 31 科技进步促进人的自由发展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P273)马克思关于“自由人联合体”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阐述,指出了未来高级的和谐社会的目标。在工业文明下,人们从不怀疑自己作为人的躯体,却常常怀疑自己作为人的灵魂,不断重复的机械生产、普遍扩张的工具理性,使人沦落为没有自由、没有个性的“活物”。随着科学技术的广泛使用,特别是生产全面自动化的实现,将把人从单调重复的繁重劳动中解放出来,劳动将不再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和沉重的负担,而变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人将由此摆脱对人和物的依赖,自由时间大量增加。由此,人们将自由运用自己创造的自由时间,充分地张扬自由和个性,把人类能力的发展作为目的本身,“自由人联合体”的理想终将变为现实。 32 科技进步促进人际关系的改善 和谐社会的主体是人,因此,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科技发展对改善人际关系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为:从一国范围来看,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以及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知识劳动者的大量出现,工农之间、城乡之间以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差别乃至一切阶级差别将消失,人们将摆脱固定分工的束缚,在生产中和一切社会生活领域中将实现完全平等;从世界范围来看,虽然国家间的科技竞争不可避免,但同时也需要广泛的国际合作。例如信息科技领域,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在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光纤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等层出不穷的高新技术领域中全面领 先。为了共同的进步,加强科技合作十分必要,而且未来的信息高速公路、国际互联网络,使信息资源共享成为可能,为技术合作创造了条件。由此,人与人之间消除敌对情绪,建立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便有了实践的基础。此外,科技发展还带来了人们交往手段的革命。比如通讯和网络科技的发展,从根本上动摇乃至否定了传统的熟人社会交往方式,使人们置于一个广袤无限的交往世界中,并超越交往活动具体场所限制及渐次扩散的局限性,进入普遍交往的境地,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自我”和“社会”的交互联结。[2] 33 科技进步促进民主政治建设 “科学技术是人类智力发展的产物,科学技术的发展加速了社会的发展进步,有利于打破专制、等级、特权、不平等、不公正,给个体带来了思想、行为的极大自由,普遍提升了人类智力,对人类文明、世界和平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科学精神、理论、方法等具有巨大的社会价值。”[3]同时,科学技术为人类实现民主政治提供了足够的技术支持,“信息和通讯科技的网络空间、整合与连接、及时性、去中心化等特性为公民参与提供了十分广阔的前景”[4]。比如,建立在电子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基础上的电子政府,打破了传统的行政机关的物理组织界限,政府部门的行政流程得以整合和贯通,使得政府与政府之间,政府与社会之间可以通过各种电子化渠道进行沟通,使人人参政议政成为可能。同时,由于网络的无边界性和隐蔽性,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它来自由发表意见,由衷表达自己的意愿。近年来,许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都建立了自己的个人网站或公开个人电子邮件地址,公民和社会团体得以经常方便地与他们进行沟通和交流。科技对推动民主政治建设正发挥着越来越明显的作用。

饶欣+6,但觉得那段话,就是那个答案,好像老师上课时候讲的呀

你自己去幸福校园论文网里去找找 很多呢 我也在写 就是从那找的 你可以去搜搜看 参考一下[摘要]近年来,新兴的教育教学技术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青睐,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组织教学已得到普遍认可。具有声像动感、交互性强、课堂互动性好等特点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成为了二十一世纪教育教学发展的方向。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应用已逐渐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然而单机操作的时代已经满足不了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资源的信息化、数据的分布式处理、各种计算机资源共享等种种应用的需求推动了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结合,计算机信息技术就是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本设计是制作计算机网络教学课件,通过文字、图像、动画和声音等多媒体效果的集合,使课件能更清晰、直观和容易理解。本文作为毕业设计的论文简单介绍了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这门课,以及制作课件所使用的软件moodle的功能。并详细介绍了制作课件的整个过程

浅谈新形势下信息科学的发展与社会发展 进入21世纪,我们已经进入信息时代,谈起信息科学,对我们来说已经不再陌生了。 自20世纪40年代中期计算机问世以来,在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第一次信息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了空前的影响,信息产业应运而生,人类迈向信息社会。以网络化、多媒体化为特征的“信息高速公路”掀起的第二次信息革命,将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它是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是一门新兴的跨多学科的科学,它以信息为主要研究对象。信息科学的研究内容包括:阐明信息的概念和本质(哲学信息论);探讨信息的度量和变换(基本信息论);研究信息的提取方法(识别信息论);澄清信息的传递规律(通信理论);探明信息的处理机制(智能理论);探究信息的再生理论(决策理论);阐明信息的调节原则(控制理论);完善信息的组织理论(系统理论)。扩展人类的信息器官功能,提高人类对信息的接收和处理的能力,实质上就是扩展和增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这既是信息科学的出发点,也是它的最终归宿。 这里我想先从信息说起,某种意义来讲,信息是指对我们有用的消息,它严格要求一定时间性,被称为即时信息,英文全称:Instant messaging,简称IM。 随着信息的发展,信息技术(IT是Internation Technology的缩写)也就应运而生了。信息技术是关于信息的产生、发送、传输、接收、变换、识别、控制等应用技术的总称,是在信息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指导下扩展人类信息处理功能的技术。 信息技术包括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视频技术、遥感技术等 。其主要支柱是通讯(Communication)技术、计算机(Computer)技术和控制(Control)技术,即“3C”技术。通信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信技术的数字化、宽带化、高速化和智能化是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计算机技术是信息技术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从其延生起就不停地为人们处理着大量的信息,而且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处理信息的能力也在不断地加强。现在计算机已经渗入到人们的社会生活的每一个方面。计算机将朝着并行处理的方向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一刻也离不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是80年代才兴起的一门技术,它把文字、数据、图形、语音等信息通过计算机综合处理,使人们得到更完善、更直观的综合信息。在未来多媒体技术将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信息技术处理的很大一部分是图象和文字,因而视频技术也是信息技术的一个研究热点。 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不仅促进信息产业的发展,而且大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事实已经证明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广泛应用已经是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因此,各国的信息技术的竞争也非常激烈,都在争夺信息技术的制高点。 信息科学、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一起构成了当代三种前沿科学,信息技术是当代世界范围内新技术革命的核心。信息科学和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先导,是人类进行高效率、高效益、高速度社会活动的理论、方法与技术,是管理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对我门的作用越来越大,我们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对对科学,对信息的依赖就进一步加深,对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技术的进步就越信息化。越信息化就越带动社会进步。两者相辅相成。由此可的信息技术对我们的贡献功不可没。 当前历史条件下,信息科学正在迅速发展和完善,人们对其研究内容的范围尚无统一的认识。现在主要的研究课题集中在以下六个方面: 1、信源理论和信息的获取,研究自然信息源和社会信息源,以及从信息源提取信息的方法和技术; 2、信息的传输、存储、检索、变换和处理; 3、信号的测量、分析、处理和显示; 4、模式信息处理,研究对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的处理、分类和识别研制机器视觉系统和语音识别装置; 5、知识信息处理,研究知识的表示、获取和利用,建立具有推理和自动解决问题能力的知识信息处理系统即专家系统; 6、决策和控制,在对信息的采集、分析、处理、识别和理解的基础上作出判断、决策或控制,从而建立各种控制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 信息过程普遍存在于生物、社会、工业、农业、国防、科学实验、日常生活和人类思维等各种领域,因此信息科学将对工程技术、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等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信息技术并科学技术,不仅仅是一种扩展人类信息器官的手段和工具体系,它还具有丰富的伦理和政治意义,信息技术体现着人类改造与控制自然的权利和体系。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并不能简单地一概论之。对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从两个方面来讲:一、信息技术的正面影响 信息技术扩展了人类器官功能。因此,信息技术的正面意义是毋庸置疑的。信息技术的正面影响深入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渗透到个人发展的各个角落。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 信息技术增加了政治的开放性和透明度 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化、网络化使得广大人民更加容易利用信息技术,通过互联网获取广泛的信息,并主动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 2、政府纷纷在互联网上抢滩设点,将自己推向网络。各级政府部门不断深入开发电子政务工程。政务信息的公开增加了行政的透明度,加强了政府与民众的互动;各政府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增强了各部门的协调能力,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政府通过其电子政务平台开展的各种信息服务,包括面向个人的各种申请服务以及面向企业的征税等服务,为广大人民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二)信息技术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下方面: 1、表现在信息技术的产生和发展给传统行业造成的深远影响, 2、由它推出了一个新兴的行业——互联网行业。互联网直接“催生”的“互联网经济”(又称网络经济)与信息技术的关系是不言而喻的。 3、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模式,一改传统的商务模式,使得企业产品的营销与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等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企业与上游供货商、零部件生产商以及分销商之间也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实现各种交互。企业和消费者之间、企业和政府之间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更多的互动。电子商务对企业研发、生产、营销、销售、管理、财务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4、传统行业为了适应互联网发展的要求,也纷纷在网上提供各种服务。(三)信息技术的发展造就了多元文化并存的状态 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技术使得文化产业迅猛地发展起来。 2、为信息技术重要组成部分的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媒体开始形成并逐渐成为“第四媒体”。 3、互联网更造就了一种新的文化模式——网络文化(cyberculture)。 (四)信息技术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宏观角度而言,信息技术为整个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很多有利因素,而作为社会中微小一分子的每一个普通个人也正享受着信息技术带来的各种便利。 2、信息技术使得远程教育也成了可能,从此异地教学逐渐风靡, 3、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技术,使得人们可以透过互联网尽情游览缤纷的世界。 (五)信息技术推动信息管理进入了崭新的阶段 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作为一种资源,其各种功能并不能自然地发挥,而需要利用各种技术对其进行必要的搜集、处理、存储和传播。 2、信息技术作为扩展人类信息功能的技术集合,它对信息管理的作用十分重要,是信息管理的技术基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管理的手段发生了质的变化。二、信息技术的负面影响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信息技术给人类带来各种利益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知识产权侵权 1、信息技术给人类信息传播带来了质的飞跃,_尤其是互联网的出现为作品的发表、传播和使用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是,网络的自由和共享也给知识产权,尤其是著作权的保护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2、通过网络媒体进行的知识产权侵权,尤其是著作权侵权现象非常严重。 3、互联网的发展和成熟还带来了其他的知识产权问题。 总之,信息技术引发的知识产权问题已经到了非常严峻的程度,各国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二)虚假信息泛滥 1、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空前自由的交流空间,使得人们的话语权和知情权得到了充分的重视。但是,正是由于互联网的自由和开放性,它也成了制造和传播虚假的重要工具。 2、目前,网络信息的社会公信力低下。究其原因,就是网络信息处理的诸多环节失控造成的。这些环节中,最主要的是信息源复杂,难以管理。 3、网络上的虚假新闻泛滥,尤其是娱乐新闻的捕风捉影,几成顽症。很多网络媒体不负责任地对待自己登载的假新闻的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网络虚假信息泛滥的一个重要成因。 (三)信息污染成灾 1、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以及各种流通渠道的不断拓宽,人类社会知识信息的总量呈“爆炸式”增长,这其中,数以万计的信息中混入了大量干扰性、欺骗性、误导性甚至是破坏性的虚假伪劣等各种有害及无用信息,人们将其称之为信息“垃圾”,正是各种形形色色的信息“垃圾”造成了人类精神世界的信息污染。 2、互联网是一块自由的沃土,任何人都可以轻易地通过网络发布信息、传递信息,缺少“把关人”对信息内容的必要甄别,一些组织和个人趁机随心所欲,使得网络媒体上的垃圾信息甚至黄色信息日趋泛滥。 3、信息技术使得冗余信息大量产生,给信息的甄选与鉴别带来困难,使得人们虽然身处“信息的海洋”,却很难找到自己需要的有用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大量垃圾邮件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四)信息安全问题凸显 今天,计算机系统无时无刻不在经受着诸多安全问题的侵扰。很多计算机软件、系统本身漏洞百出,加上更新换代、层出不穷的网络病毒肆虐,技术精湛、危害严重的黑客横行,信息安全问题日渐凸显。 1、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很多观点和想法都不甚成熟。 2、病毒肆虐是信息安全问题的又一巨大威胁。人们对计算机病毒可谓深恶痛绝,而计算机病毒却恰恰是屡见不鲜。 3、信息技术带来的问题还很多,诸如计算机诈骗、计算机偷窃、网络诽谤、网络恐怖主义等纷纷上演。 4、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引起的文化侵入问题、数字鸿沟问题、信息霸权主义等问题,也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思考。 但是,尽管信息技术带来了种种负面效应,其正面价值还是不能否定的。信息技术只有被用于正当的场合,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而如何使信息技术被合法开发和利用,则有赖于各国政府、广大科学家以及世界上所有人民的共同努力。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信息科学技术的引导,只要从分发挥信息科学的优势,尽量避免起带来的不必要的冲击,就能较大限度的推动社会进步!!

信息时代科学技术革命论文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核心,是渗透性强、应用普遍、发展迅速的高新技术,信息化程度的高低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信息技术使知识形态的生产力更广泛地传播、更充分地利用,使社会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大大提高。信息技术进步大大加快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随着高速、宽带的现代信息网络的发展与完善,人类社会的各种经济与社会活动,都将越来越多地利用计算机网络。 世界上诸多国家之所以纷纷提出自己的信息化战略,争先恐后地建设本国信息高速公路,不遗余力地发展和推广应用信息技术,根本原因在于信息化可以对本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功效,可有助于提高国民的生活质量。本章从分析信息技术的特点入手,继而讨论信息化的社会影响,最后结合我国的情况论述我国选择加快推进信息化战略的意义所在。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的进程,使人类有着这崭新又美好的生活。发展信息技术是强国之路,信息技术的发展是中华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没有信息技术带来的变化,我们哪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 信息化时代按照托夫勒的观点,第三次浪潮是信息革命,大约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其代表性象征为“计算机”,主要以信息技术为主体,重点是创造和开发知识。随着农业时代和工业时代的衰落,人类社会正在向信息时代过渡,跨进第三次浪潮文明,其社会形态是由工业社会发展到信息社会。第三次浪潮的信息社会与前两次浪潮的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最大的区别,就是不再以体能和机械能为主,而是以智能为主。 美国的一家著名新闻机构说过:在21世纪,我们处在一个无固定化职业的社会。也就是说,不管你现在是老板,还是工薪族,如果你认为你有现在的职业或事业,就可以无忧无虑。那将是非常危险的想法。未来学家预测,现有的很多职业,再过20年,将永远地在这个地球上消失。失业和倒闭将是21世纪最时髦的名词。而信息化时代的21世纪的最大的危机就是没有危机感。 人类正在由工业化时代进入信息化时代,经济学家们普遍认为,进入21世纪后,信息将成为第一生产要素,同时将构成信息化社会的重要技术物质基础。工业社会的庞大结构将解体,然后将集中进行调控,分散在各个销售市场进行生产,这就是当前进展最快、影响重大的经济全球化趋势,并在该趋势推动下出现难以估量的跨国企业。这一切,都将依赖一种极其重要的生产要素--信息。因此,各国朝野、企业家、科学家等有识之士无不在追求拥有一个理想的信息资源库。如今,各国大建信息高速公路,电脑广泛普及,这就给形成全球性的信息库和信息交换中心奠定了可靠和重要的技术物质基础,这个信息库和信息交换中心就是全球互联网。 信息化是人类社会进步发展到一定阶段所产生的一个新阶段。信息化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数字化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等先进技术基础上产生的。信息化使人类以更快更便捷的方式获得并传递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它将提供给人类非常有效的交往手段,促进全球各国人们之间的密切交往和对话,增进相互理解,有利于人类的共同繁荣。信息化是人类社会从工业化阶段发展到一个以信息为标志的新阶段;信息化与工业化不同。信息化不是关于物质和能量的转换过程,而是关于时间和空间的转换过程;在信息化这个新阶段里,人类生存的一切领域,在政治、商业,甚至个人生活中,都是以信息的获取、加工、传递和分配为基础。 信息化是从有形的物质产品创造价值的社会向无形的信息创造价值的新阶段的转化,也就是以物质生产和物质消费为主,向以精神生产和精神消费为主的阶段的转变。 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工作岗位的消失,就业机会的减少,造成个人创业是通向未来的必由之路。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每天大约有8000个家庭开始个人创业,不到5年时间,就有90%的个人创业者的生意走向困境或破产。个人创业的选择并没有错,不论是中国平民,还是美国平民,个人创业艰难且成功率不高,主要是人们对个人创业认识有局限性和盲目性,更重要的是没有把握住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要想把握住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趋势,首先要了解一下世界经济的趋势。如今的世界经济已经到了,由信息经济、消费经济和合作经济结合而成的新经济时代,所以,我们在选择个人创业时,要把握住信息、消费、合作这些明显的时代特征,去为个人创业定向、定位,这才是个人创业成功最根本的保障。信息化时代的流行随时在变,趋势无法阻挡。个人创业只有把握了经济发展的趋势,把握了市场经济发展的方向。才能借势而行,借力而动,踏上正确的轨道。信息化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人们过多追求物质而缺乏精神享受。同时全球化进程加快损害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而某些缺少竞争的传统文明难免走向没落。

浅谈新形势下信息科学的发展与社会发展 进入21世纪,我们已经进入信息时代,谈起信息科学,对我们来说已经不再陌生了。 自20世纪40年代中期计算机问世以来,在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第一次信息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了空前的影响,信息产业应运而生,人类迈向信息社会。以网络化、多媒体化为特征的“信息高速公路”掀起的第二次信息革命,将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它是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是一门新兴的跨多学科的科学,它以信息为主要研究对象。信息科学的研究内容包括:阐明信息的概念和本质(哲学信息论);探讨信息的度量和变换(基本信息论);研究信息的提取方法(识别信息论);澄清信息的传递规律(通信理论);探明信息的处理机制(智能理论);探究信息的再生理论(决策理论);阐明信息的调节原则(控制理论);完善信息的组织理论(系统理论)。扩展人类的信息器官功能,提高人类对信息的接收和处理的能力,实质上就是扩展和增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这既是信息科学的出发点,也是它的最终归宿。 这里我想先从信息说起,某种意义来讲,信息是指对我们有用的消息,它严格要求一定时间性,被称为即时信息,英文全称:Instant messaging,简称IM。 随着信息的发展,信息技术(IT是Internation Technology的缩写)也就应运而生了。信息技术是关于信息的产生、发送、传输、接收、变换、识别、控制等应用技术的总称,是在信息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指导下扩展人类信息处理功能的技术。 信息技术包括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视频技术、遥感技术等 。其主要支柱是通讯(Communication)技术、计算机(Computer)技术和控制(Control)技术,即“3C”技术。通信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信技术的数字化、宽带化、高速化和智能化是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计算机技术是信息技术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从其延生起就不停地为人们处理着大量的信息,而且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处理信息的能力也在不断地加强。现在计算机已经渗入到人们的社会生活的每一个方面。计算机将朝着并行处理的方向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一刻也离不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是80年代才兴起的一门技术,它把文字、数据、图形、语音等信息通过计算机综合处理,使人们得到更完善、更直观的综合信息。在未来多媒体技术将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信息技术处理的很大一部分是图象和文字,因而视频技术也是信息技术的一个研究热点。 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不仅促进信息产业的发展,而且大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事实已经证明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广泛应用已经是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因此,各国的信息技术的竞争也非常激烈,都在争夺信息技术的制高点。 信息科学、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一起构成了当代三种前沿科学,信息技术是当代世界范围内新技术革命的核心。信息科学和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先导,是人类进行高效率、高效益、高速度社会活动的理论、方法与技术,是管理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对我门的作用越来越大,我们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对对科学,对信息的依赖就进一步加深,对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技术的进步就越信息化。越信息化就越带动社会进步。两者相辅相成。由此可的信息技术对我们的贡献功不可没。 当前历史条件下,信息科学正在迅速发展和完善,人们对其研究内容的范围尚无统一的认识。现在主要的研究课题集中在以下六个方面: 1、信源理论和信息的获取,研究自然信息源和社会信息源,以及从信息源提取信息的方法和技术; 2、信息的传输、存储、检索、变换和处理; 3、信号的测量、分析、处理和显示; 4、模式信息处理,研究对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的处理、分类和识别研制机器视觉系统和语音识别装置; 5、知识信息处理,研究知识的表示、获取和利用,建立具有推理和自动解决问题能力的知识信息处理系统即专家系统; 6、决策和控制,在对信息的采集、分析、处理、识别和理解的基础上作出判断、决策或控制,从而建立各种控制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 信息过程普遍存在于生物、社会、工业、农业、国防、科学实验、日常生活和人类思维等各种领域,因此信息科学将对工程技术、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等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信息技术并科学技术,不仅仅是一种扩展人类信息器官的手段和工具体系,它还具有丰富的伦理和政治意义,信息技术体现着人类改造与控制自然的权利和体系。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并不能简单地一概论之。对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从两个方面来讲:一、信息技术的正面影响 信息技术扩展了人类器官功能。因此,信息技术的正面意义是毋庸置疑的。信息技术的正面影响深入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渗透到个人发展的各个角落。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 信息技术增加了政治的开放性和透明度 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化、网络化使得广大人民更加容易利用信息技术,通过互联网获取广泛的信息,并主动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 2、政府纷纷在互联网上抢滩设点,将自己推向网络。各级政府部门不断深入开发电子政务工程。政务信息的公开增加了行政的透明度,加强了政府与民众的互动;各政府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增强了各部门的协调能力,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政府通过其电子政务平台开展的各种信息服务,包括面向个人的各种申请服务以及面向企业的征税等服务,为广大人民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二)信息技术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下方面: 1、表现在信息技术的产生和发展给传统行业造成的深远影响, 2、由它推出了一个新兴的行业——互联网行业。互联网直接“催生”的“互联网经济”(又称网络经济)与信息技术的关系是不言而喻的。 3、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模式,一改传统的商务模式,使得企业产品的营销与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等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企业与上游供货商、零部件生产商以及分销商之间也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实现各种交互。企业和消费者之间、企业和政府之间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更多的互动。电子商务对企业研发、生产、营销、销售、管理、财务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4、传统行业为了适应互联网发展的要求,也纷纷在网上提供各种服务。(三)信息技术的发展造就了多元文化并存的状态 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技术使得文化产业迅猛地发展起来。 2、为信息技术重要组成部分的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媒体开始形成并逐渐成为“第四媒体”。 3、互联网更造就了一种新的文化模式——网络文化(cyberculture)。 (四)信息技术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宏观角度而言,信息技术为整个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很多有利因素,而作为社会中微小一分子的每一个普通个人也正享受着信息技术带来的各种便利。 2、信息技术使得远程教育也成了可能,从此异地教学逐渐风靡, 3、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技术,使得人们可以透过互联网尽情游览缤纷的世界。 (五)信息技术推动信息管理进入了崭新的阶段 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作为一种资源,其各种功能并不能自然地发挥,而需要利用各种技术对其进行必要的搜集、处理、存储和传播。 2、信息技术作为扩展人类信息功能的技术集合,它对信息管理的作用十分重要,是信息管理的技术基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管理的手段发生了质的变化。二、信息技术的负面影响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信息技术给人类带来各种利益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知识产权侵权 1、信息技术给人类信息传播带来了质的飞跃,_尤其是互联网的出现为作品的发表、传播和使用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是,网络的自由和共享也给知识产权,尤其是著作权的保护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2、通过网络媒体进行的知识产权侵权,尤其是著作权侵权现象非常严重。 3、互联网的发展和成熟还带来了其他的知识产权问题。 总之,信息技术引发的知识产权问题已经到了非常严峻的程度,各国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二)虚假信息泛滥 1、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空前自由的交流空间,使得人们的话语权和知情权得到了充分的重视。但是,正是由于互联网的自由和开放性,它也成了制造和传播虚假的重要工具。 2、目前,网络信息的社会公信力低下。究其原因,就是网络信息处理的诸多环节失控造成的。这些环节中,最主要的是信息源复杂,难以管理。 3、网络上的虚假新闻泛滥,尤其是娱乐新闻的捕风捉影,几成顽症。很多网络媒体不负责任地对待自己登载的假新闻的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网络虚假信息泛滥的一个重要成因。 (三)信息污染成灾 1、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以及各种流通渠道的不断拓宽,人类社会知识信息的总量呈“爆炸式”增长,这其中,数以万计的信息中混入了大量干扰性、欺骗性、误导性甚至是破坏性的虚假伪劣等各种有害及无用信息,人们将其称之为信息“垃圾”,正是各种形形色色的信息“垃圾”造成了人类精神世界的信息污染。 2、互联网是一块自由的沃土,任何人都可以轻易地通过网络发布信息、传递信息,缺少“把关人”对信息内容的必要甄别,一些组织和个人趁机随心所欲,使得网络媒体上的垃圾信息甚至黄色信息日趋泛滥。 3、信息技术使得冗余信息大量产生,给信息的甄选与鉴别带来困难,使得人们虽然身处“信息的海洋”,却很难找到自己需要的有用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大量垃圾邮件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四)信息安全问题凸显 今天,计算机系统无时无刻不在经受着诸多安全问题的侵扰。很多计算机软件、系统本身漏洞百出,加上更新换代、层出不穷的网络病毒肆虐,技术精湛、危害严重的黑客横行,信息安全问题日渐凸显。 1、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很多观点和想法都不甚成熟。 2、病毒肆虐是信息安全问题的又一巨大威胁。人们对计算机病毒可谓深恶痛绝,而计算机病毒却恰恰是屡见不鲜。 3、信息技术带来的问题还很多,诸如计算机诈骗、计算机偷窃、网络诽谤、网络恐怖主义等纷纷上演。 4、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引起的文化侵入问题、数字鸿沟问题、信息霸权主义等问题,也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思考。 但是,尽管信息技术带来了种种负面效应,其正面价值还是不能否定的。信息技术只有被用于正当的场合,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而如何使信息技术被合法开发和利用,则有赖于各国政府、广大科学家以及世界上所有人民的共同努力。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信息科学技术的引导,只要从分发挥信息科学的优势,尽量避免起带来的不必要的冲击,就能较大限度的推动社会进步!!

科学技术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特别是一些重大科学技术的发展成为人类社会进步的革命性因素。人们习惯上把因为科学技术革命导致的人类社会的全面突变或革命性变化称作“化”,如农业化、工业化、信息化等,而对应的社会形态被称作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后工业社会)等。每一种社会形态都深深地刻着科学技术的时代烙印。  “刀耕火种”即农业工具的发明和作物知识的发现——农业的科学技术革命,使人类逐步摆脱狩猎和游牧的原始社会,进入农业社会。它经过了上千年的历程。  200年前,机械与能源即工业的科学技术革命,利用机械力、蒸汽、电力、石油等动力方面的变革,实现人类体力上的解放,提高劳动生产率,是一场能源革命。机械化、电气化导致的社会化大工业生产方式,把人类带入“工业社会”。  20世纪50年代以来,电子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结合发展——信息的科学技术革命,使得信息迅速赶超上材料、能源成为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决定性力量,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日益走向社会化、产业化。这种变化不仅迅速改变着人类社会的各种活动和社会运行机制,而且还贯穿于各种社会职业活动之中。结果是:社会经济的信息投入产出比迅速增长,社会交往合作不断加强,科技与经济加速发展。发生在现代社会中的这一变化趋势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信息化”。信息化把人类带入“信息社会”。  无处不在、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信息系统和主导现代社会发展的支柱——信息产业,成为信息化社会的重要标志。信息具有广泛性、时效性、可再生性和可传递性。迄今为止,人类社会已经发生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  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使用。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出现了文字。  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印刷术的应用。11世纪毕升发发明活字印刷术。  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是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普及应用。  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始与20世纪60年代,其标志是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和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结合。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日益发展与融合,特别是Internet在一系列技术突破支持下的广泛应用和日益完善,信息技术革命的影响已由纯科技领域向市场竞争和企业管理各领域全面转变。这一转变直接对企业管理中的传统观念和行为正在产生巨大的冲击。

信息时代的科学技术革命论文

现代科技革命 ,正在世界范围内迅猛发展 ,它与人类的生产实践、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创造出空前巨大的生产力,极大地促进了现代社会变革和人类的思想解放 ,迅速而深刻地改变 着人类社会的面貌。而作为主体观念地把握客体的一种认识工具系统,即思维方法也必然受到冲击和扬弃;因为思维方法变革的根源是科学实践方式的变革,科学实践方式的变革又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紧密相关。纵观科技发展史,科学技术每一重大突破都极其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法。而思维方法的改变往往又是科学技术突破性发展的前奏,思维方法的创新将促进现代科技的发展,最终导致人类对世界认识图景的改变。现代科技革命和科学思维方法就是这种相互促进和互为因果的关系。�  第一节 现代科技革命概述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已成为尽人皆知的事实,科学技术的发展已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法和价值观念,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现代科技革命具有区别于以往科技革命的独有特征,其迅速发展有社会 、政治 、经济等多种原因,而其影响更是深远而广泛。  一、现代科技革命的基本特征  现代科技革命是以现代物理学、分子生物学、系统科学和微电子信息技术、空间技术、新能源技术为主干的新兴科学技术群和产业群的革命,它具有以下特征:  全球化,这是现代科技革命的涉及范围的特征体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和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同时,一大批殖民地和附属国取得了政治独立 ,因此 ,现代的科技革命不只是在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内展开,而是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不同经济体系同时并存的广阔世界范围内展开的 ,其规模 、深度和影响都超过了以前的科学技术革命,具有世界性。  综合化,这是现代科技革命在空间发展上的特征体现  20世纪科技综合速度、规模是空前的,综合趋势比分化趋势更为强烈。随着现代科学革命的技术化、现代技术革命的科学化、进而形成现代科学技术的群体化,最终推动了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系统化、综合化。如以物理学为核心的现代科技群的综合发展,以电子计算机和微电子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新技术群的综合发展;分子生物学、阿波罗计划、机器人、高产水稻等就是对传统科技的改造更新的新技术的体现;而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的兴起更体现了现代科技综合的革命性进展。  高速化,这是现代科技革命时间发展特征的体现  一些统计数据表明 ,现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化 的速度远远高于过去,在波峰波谷时期都是如此 。例如现代科学文献每年有400万篇,年增7%~8%;科学出版物每6~7年增长1倍 。科技产业化的进程在加速,一种发明到它应用成熟的平均时间已缩短在10年内,科技文献的平均寿命也在缩短,80年代为3~5年 。科技知识量在急增 ,20世纪80年代每3年增长1倍,因此人们惊呼“知识爆炸”。这种高速化发展的现代科技革命已引起了社会的深刻变革。改变着世界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改变了科技、教育、文化事业的面貌,最终导致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革新。  信息化,是现代科技革命的内涵发展特征的体现  这有三层含义:一是微电子信息技术取得划时代成就,成了现代科技革命的核心内容,带动现代科技和产业突飞猛进;二是信息革命的实质在于解放人类智力劳动,促进人类劳动智能化;三是信息革命创造了信息时代和人类信息文明,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集成电路发明后,微电子信息技术创造了人间奇迹。集成电路的硬件基础和高级软件相结合 ,成了新时代人类认识世界 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武器。  社会化,这是现代科技革命劳动组织特征的体现  主要表现在:一是现代科技活动全盘社会化,社会科技集团、国家科技集团成了科技劳动的主要形式。二是现代科技流动的国家化在迅速加强,如中国的三峡工程,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等。三是现代科技活动的国际化,如欧洲尤里卡计划、地球资源综合调查等。四是形成大规模社会化 、国际化的大科学建制 ,实现高度社会化的人力、物力、财力、科技力量的系统优化,并为人类、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服务;改变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条件,创造着新时代的人类文明。  二、现代科技革命迅速发展的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了如此规模巨大、发展迅速又特点鲜明的科学技术革命,特别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成为科学技术革命的发源地和主要场所,这并不是一种偶然现象,而是具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和其他根源。  第一,科学技术自身发展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连续性、继承性的特点,而且存在着加速发展的趋势,这是科学技术自身固有的一种规律。在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条件下,科学技术发展的加速运动累进递增的趋势表现得愈来愈明显了,当这种加速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就会产生质的飞跃,出现重大突破。例如战后科学技术革命,就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然科学飞速发展,特别是20世纪上半叶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创立以及其他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发生的。所以说战后科学技术革命的迅速发展是科学技术自身发展规律作用的结果。  第二,追逐高额垄断利润是推动现代科技革命迅速发展的内在动力。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最大限度地追逐利润始终是资本家的根本目的,是一切资本家进行活动的根本驱动力。正是对超额垄断利润的追逐,驱使资本家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二战后,垄断资本依靠过去那种降低工人实际工资、延长劳动日以及旧的殖民掠夺等方式进行剥削,已经越来越不适用了,于是,迫使他们不得不改变手段——更多地采取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和超额剩余价值生产,这样,势必提高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科学技术的迫切性,从而加快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第三,资本主义竞争是迫使资本主义企业关心科技发明和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的外部压力。因为当今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竞争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参加竞争的主要角色已是经济实力雄厚、规模巨大、由各个不同生产部门结合的从事多样化业务的大垄断组织。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竞争,要能在竞争中取胜,争夺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必须拨出大批款项研制新产品、开发新技术,改善生产工艺,抢先推出更吸引人的产品代替传统部门生产的过时产品和其他垄断企业生产的同类产品。而产品的开发及其质量的提高,关键就靠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生产中的运用。可见,争夺科学技术方面的优势,已成为资本主义大垄断公司之间竞争最激烈的领域之一,从而使竞争成为当代科技迅速发展的推动力。  第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推动现代科技革命发展的又一个重要因素。战后科技革命固然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反过来又加快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出于缓和矛盾,保证垄断利润和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生存的需要,用于科研和发展方面的经费大幅度增加。政府不仅对私人垄断组织的科学技术研究给予干预和调节,而且直接出面主持庞大的科研项目,政府投入巨资用于研究和开发一些具有前瞻性的重大科技项目,兴办国家科研机构,制定科学技术政策,以及增加教育经费、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更好地培训科学、技术人才等等。如美国全国的科研经费有一半以上是政府提供的;除了日本,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科研费用都占国家支出比重一半左右。  第五,新的科学的 思维方法是推动现代科技革命发展 的直接动力。科技的发展固然是思维方法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科学的思维方法的发展反过来又加快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如爱因斯坦创立的狭义相对论的方法,爱迪生使用的试验的方法,法拉第发明的电磁互相转化的方法,使我们的时代进入到了电气化时代和原子时代。紧接着,数量分析的方法,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交叉的方法,系统化、大综合的方法,成了现代科技发展的新动力。在这些方法的指引下,出现了原子论、量子力学、有机化学、遗传工程、相对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突变论等许多新的科学成就。这一切是怎样地推动着我们这个世界的发展,又是怎样地改变着世界的经济结构和生活的面貌,这是每一个放眼看世界的人都一目了然的。  此外,社会主义国家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以及自动化等多种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为现代科技革命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也是战后科学技术革命具有比以往更深刻更广泛内容的重要原因。一言以蔽之,战后出现空前规模的科技发展,不是偶然的而是政治经济发展以及其它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和趋势。  三、现代科技革命的影响  现代科技革命的实质就是促进人类全面发展,担负着彻底解放人类的重要使命。它不仅改善了人们的生存条件,而且改善了人们的发展条件;不仅为人们日常生活创造财富,而且成为社会革命的巨大力量 ;不仅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 ,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内容;不仅推动了人的智力发展,更突出了思维问题。  (1)现代科技革命不仅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 ,而且改善人类的发展条件,深刻影响到人类的各个方面。  追溯一下科技革命史,前二次科技革命都是延伸人的器官,在增强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方面产生了革命性影响,然而,这些科技革命的成果都是建立在线性方程变化规律之上,不能从发展的角度来考察事物的规律。因而这些科技成果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表现为改变现实的生产力,从而改变人们的生存条件,仅此而已。其结果是近代工业社会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的水平,却以耗竭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 、恶化生存条件为代价 。近代科学技术在改变人类生存条件的同时,却不自觉地恶化了生存条件,或许可以把它称之为科学技术的异化现象。  现代科学技术特点突出表现在思维方法上,在全球范围内兴起的以智力革命、知识革命和信息革命为核心的新科技革命,不仅引起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一系列变革,也引起了人类思维方法的重大变革。如思维科学中的模糊思维和战略思维成为现代主要的思维方法。的确,是人们接受到自然界惩罚以后,开始应用现代科技成果——系统方法重新理解自然、社会和人的运动规律及其关系。它在近代科技成果的基础上 ,趋利避害 ,一方面极大地提高人的生存条件,另一方面积极改善其发展条件,对每一项科技成果给人类造成的深远影响都进行深刻的反思。国际组织(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那些可能威胁人类的科研项目(如人工生命合成,核能利用)进行审慎的监督,而对公益性学科,发展性学科(如环境学科)支持其大力发展。应该说现代科技革命则是运用新的科学的思维方法谋求在发展中利用。发展也就成为科技革命的主题,这也是与以往科技革命区别所在。  现代科技革命由于与社会的紧密结合,科学家已经意识到它在人类政治生活中所担负的重大使命。二战后,科学家学会了如何利用自己的知识去改变人类的命运。现代科技革命的成果也不是单一的,而是许多学科群,它所创造的不是单一的技术,而是影响人类生活各个方面的技术体系 。毫不夸张地说 ,现代科技革命彻底改变了人们的衣、食、住、行等生活方式 ,影响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显然,现代科学技术不仅给我们创造了物质财富,更给我们创造了精神食粮。  (2)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突出了思维问题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从“劳动密集”和“资本密集”型向科学技术“知识密集”型转化的趋势说明,人的智力资源比自然资源和资金更为重要。因此,发展人的能力,特别是智力,已成为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和核心。而开发人的智力,就是要提高人类的思维能力。显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研究人类的思维 ,提高人的思维能力 ,愈来愈显得重要。  其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一步突出了思维研究的重要作用,揭示人类思维的规律性,已成为精神生产(主要是指知识的生产)的重要环节。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使人类知识的规模、结构、形式、作用以及知识生产的方式和手段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一巨大变化,无疑是人类思维活动的成果,然而又向人类思维提出了挑战;一方面人们必须以继承已有的知识体系 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这种继承,包括对已有知识的总结、概括和运用,显然,只靠经验方法是无法办到的;另一方面,必须发展已有的知识,如何发展,显然也不能只靠经验方法。知识生产的迅速发展,使现有的思维方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需要更新和发展,而新的科学思维方法的产生,必须通过对人类思维的研究,总结人类思维的发展过程,揭示思维发展的规律,才能形成新的观念和思维方法;思维研究的地位空前提高。  其二,随着科学技术对物质生产过程指导作用的加强,越来越显示了理论和思维方法的巨大作用。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科学、技术、知识、信息的生产长期落后于物质生产。这种落后局面,既表现为理论科学和技术科学本身的发展与物质生产的发展不相适应;也表现为科学理论不能及时地转化为物质生产实践。这种情况下从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和技艺就必然在生产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人们的思维活动、思维方法的重要作用就被掩盖起来了。而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形成了科学、技术、知识、信息生产超前于物质生产的势态,过去那种生产——技术——科学的体制已经改变为科学——技术——生产的新体制。显然,在科学技术革命条件下,理论及思维方法的重要性已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历史时期,科学的理论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已成为现代生产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环。  其三,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揭示人类思维的规律,掌握人类思维过程的机制,进而发展人工智能起了推动作用。当代科学技术所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实现生产和管理过程的自动化,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就是发展人工智能。为了实现自动化,人类通过对自然界各种生命控制系统的研究,形成了自动控制的理论和技术,进而发展成为人工控制系统。这种人造控制技术装置对生命系统的模拟由简单到复杂,越向前发展,模拟的对象就越是高级。如电子计算机所具有的输入、存贮、运算、控制、输出装置就是对人脑感觉、思维、记忆、反应等功能的模拟。控制论技术的这种发展特点,要求我们应更深刻地揭示人脑活动规律和机制,以便创造设计出具有更高智能水平的人工智能。因此,当代控制论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强烈地意识到研究人类思维规律的重要性。

实在抓不准的话,去找国淘论文写作通过撰写毕业论文,提高写作水平是干部队伍“四化”建设的需要。党中央要求,为了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领导班子成员应当逐步实现“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这个“四化”的要求,也包含了对干部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的要求。提高大学生的写作水平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在新的历史时期,无论是提高全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和科学管理方法,还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都要求我们的干部具有较高的写作能力。在经济建设中,作为领导人员和机关的办事人员,要写指示、通知、总结、调查报告等应用文;要写说明书、广告、解说词等说明文;还要写科学论文、经济评论等议论文。在当今信息社会中,信息对于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发挥着愈来愈大的作用。写作是以语言文字为信号,是传达信息的方式。信息的来源、信息的收集、信息的储存、整理、传播等等都离不开写作。

信息时代技术革命论文

浅谈军事高技术及信息化对现代战争的影响的论文,既然浅谈不用1500吧

人类已经进入21世纪,回顾世纪之交的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特别是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含战争以及伊拉克战争,人们不难得出结论:科学技术是最重要的军事战斗力。20世纪70年代后一大批高新技术的迅速涌现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一方面直接催生出各类高技术武器装备,另一方面又间接从理论报道实践对军事领域产生了全方位的深刻影响。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努力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实现我军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当然,在军事高技术中,人始终是决定性因素,先进的武装、装备是重要因素。  一、军事高技术概念  (一)定义  “高技术”涉及的领域相当广泛,包含的内容特别丰富,目前还没有一致公认的定义。  1、高技术的定义  高技术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前沿的,对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文明、增强国防实力起先导作用的新技术群。  2、军事高技术的定义  军事高技术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对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的那部分高技术的总称。  军事高技术的三层含义:  ——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基础上  ——具有前沿性  ——主要目的是推进武器装备的发展  (二)分类  1、按照高技术分类:分为六大技术群  信息技术——军事信息技术  新材料技术——军用新材料技术  新能源技术——军用新能源技术  生物技术——军用生物技术  海洋开发技术——军用海洋开发技术  航天技术——军用航天技术  2、从高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  (1)侦察监视技术,比如:太空——侦察卫星、空中——侦察飞机、地面——雷达、水下——声纳  (2)伪装与隐身技术:比如B-2轰炸机  (3)夜视技术,比如:红外探测器、微光夜视仪  (4)军事激光技术,比如,天莹激光器  (5)电子战技术  (6)军事航天技术  (7)精确制导技术  (8)指挥自动化技术  (9)核武器、化学武器与生物武器技术  二、军事高技术主要特征  (一)综合性。军用高技术是由多种技术组成的一个技术群体。  (二)渗透性。军用高技术的应用不仅遍及整个军事领域,同时还会迅速转为民用。  (三)创新性。军用高技术的创新科技成果具有生命周期短、创新快的特点,同时它还可在军事领域中支援各种创新活动。  (四)增效性。军用高技术能使武器装备的效能大大提高,使部队的战斗能力增强。  (五)时效性。军用高技术发展很快,其阶段性成果只有及时应用与推广,才能发挥巨大的军事效益。  (六)智能性。能提高武器系统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七)竞争性。各国军队为了走精兵高效之路,竞相发展军用高技术。  (八)风险性。军用高技术是前沿技术,要进行超前性研究,其结果难以预料。  (九)知识性。军用高技术是以各种科技知识为基础的,其发展更离不开掌握各种知识的高科技人才。  (十)战略性。发展军用高技术是国家的战略决策 ,它直接关系到一国在世界战略格局中的地位。  三、军事高技术对现代军事的重大影响  (一)新军事变革  军事变革就是先进的军事技术和武器系统与创新的军事学说或军事理论和部队编成及时、正确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引起战争样式的深刻变化和作战效能的极大提高。先进的军事技术与武器系统、创新的军事学说和部队编成是军事变革的三要素,要发生军事变革,三者缺一不可。  (二)军事高技术对现代战争的影响  1、高技术武器装备将明显改变现代战场与作战行动。  2、高技术武器装备将强制性地引起作战方式的变革。  (三)军事高技术对军队建设的影响  1、军队的规模将缩小。  2、军队结构将不断优化,可能出现新的作战部队。  3、军队人员构成和素质将大幅度改善。  4、建立快速反映部队。  5、提高侦察监视系统的生存能力。

信息时代的科学技术革命论文药学

药品生物测定的发展趋势 〔摘要〕 生物测定是经典的药品检测专业之一,现代仪器分析的广泛应用,给其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和机遇,面对目前的基本状况,阐明了生物测定专业在中药开发、新药研制、药物安全性评价及微生物限度检查方面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 生物测定;药理;药品药品是特殊商品,药品质量直接关系到用药者的安全和疗效药品检测方法和检测水平随着制药工业的发展不断改进提高。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相邻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分析化学的发展经历了三次巨大的变革,使分析化学发展成为以仪器分析为主的现代分析化学。面对生命科学中复杂的分离分析任务,发展了色谱分析方法。结构分析、价态分析、晶体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又促进了光谱分析的发展。以计算机应用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时代的来临,仪器分析迅速发展,为药物检测提供各种非常灵敏、准确而快速的分析方法〔1〕。生物测定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其发展前景令我们从事药品生物测定工作者所关注。 1 药品生物的特点与业务范围 1 药品生物测定的定义与特点 药品生物测定(简称生测)是利用药品(或药品中的有害杂质)对生物(或离体器官及组织)所引起的反应来测定药品的含量或安全性的一种方法。 生测法的优点是测定的结果与医疗要求基本一致,能直接反映药品的效果或毒副作用,这是其他物理学方法或化学方法所不能达到的。因此,目前各国药典仍大都采用这一方法。生测法的缺点是检验周期长,微生物有生长繁殖过程,动物有生理代谢过程,观察分析时间一般在2~7天,有些试验会更长。影响因素多,有生物差异性,也有系统操作误差和环境条件等造成的影响。用品用具、动物质量、仪器设备都会对结果产生影响〔2〕。所以,以生测主检的品种在中国药典中逐版减少。 2 药品生物测定的业务范围 中国药典是法定的药品标准,它将药品质量控制项目归为四类:性状、鉴别、检查和含量。生测的业务主要涉及到中西药品的检查类和含量类其中作为药品安全性检查项目最多,包括:无菌、热原、细菌内毒素、异常毒性、安全试验、急性全身毒性、过敏物质、刺激性、溶血、降压物质、微生物限度等。含量(或效价)测定包括:抗生素微生物检定法,胰岛素、硫酸鱼精蛋白、缩宫素、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升压素等生物检定法。 2 药品生物测定的现状由于现代化检测仪器的广泛应用,药品生物测定的品种和范围,方法和要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1 品种和范围的变化 抗生素的含量测定,最初大部分抗生素用微生物法测定含量。随着制药工业发展,提纯方法不断改进,有效组分更加明确,许多品种检测方法不断改为仪器测定和化学测定。例如:2000年版中国药典收载约219个抗生素品种,其中有15个原料药及其制剂从1995年版的化学法和微生物法改为高效液相色谱法(简称HPLC),使该法达到97种,微生物法仅有24个,其中9个品种是新增加的。有人预计本世纪初,HPLC法会发展成为中国药典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仪器分析法〔3〕。规定取消抗生素过期检验,抗生素微生物效价测定的业务工作量更是明显减少药品注射剂的热源检查。1942年美国首先将家兔法收入药典,相继世界各国药典均规定用该法。中国药典从1953年开始收载。自1973年以来,鲎试剂被证明是一种检测细菌内毒素(热原)存在的灵敏试剂。用鲎试剂要比家兔试验迅速、经济,所需样品量少,操作过程工作量小,每天可进行许多样品检测。1980年美国药典20版首载“细菌内毒素检查法”,1985年USP21版收载5种注射用水及40种放射性药品。1991年11月执行的USP22版第五增补版公布了185种药品删除家兔法,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代替。1995年USP23版注射剂的热源项几乎都被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代替〔4〕。 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制备鲎试剂,1988年卫生部颁布细菌内毒素检查法,1993年中国药典第二增补本收载该法,但未涉及任何品种,1995年中国药典二部正式收载,并规定了注射用水、氯化钠注射液和二十多种放射性药品并删除热源检查,以内毒素代替。2000年版中国药典进一步扩大到68种。预计2005年版中国药典还要继续增加品种,热源项都将被内毒素代替。动物试验改为生化试验。 2 实验动物 生测离不开实验动物,在实验中,为了减少生物差异,提高动物反应敏感性,以最少的动物达到最满意的结果。国家非常重视实验动物,1988年国务院颁布了《实验动物管理条件》,对实验动物的饲管、管理、使用等做出了明确规定,实行达标认证制度,严格管理。按微生物控制程度把实验动物分为四级:普通动物、清洁动物、无特殊病原体动物和无菌动物〔5〕。一般动物实验必须达到清洁动物标准,种系清楚,不杂乱,无规定指出的疾病。动物级别越高,饲养管理条件越严,设施投资越大。实验动物是实验研究的活试剂,既要有纯度,也要有数量,背景明确,来源清楚,符合要求才能使用。(随着药品纯度的提高,凡是有准确的化学和物理方法或细胞学方法能取代动物实验,进行药品和生物制品质量检测,应尽量采用,以减少动物的使用。) 3 药品生物测定在方法上的改进与变化 为了缩短操作时间,减少实验误差,近年来生测方面也研制并投入使用了部分仪器设备,如:抗生素抑菌圈测定仪、微机热原测温仪、集菌仪、细菌数测定仪等,减轻了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检测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3 药品生物测定的发展趋势生测作为经典方法沿用至今,表明它有其他方法不能替代的特点,在药品检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少老产品改为其他方法控制质量,也会不断有新产品离不开生测法,我们应当充分发挥它的优点,尽量克服它的不足,开拓新的业务范围。 1 微生物限度检查工作量大 为了控制药品染菌限度,1975年美国药典19版首载微生物限度检查,1980年英国药典收载,我国在1990年由卫生部颁布了药品卫生标准及检验方法,1995年版中国药典正式收载〔6〕。2000年版中国药典按剂型规定了微生物限度标准,执行范围除注射剂和中药饮片外几乎包括中西药的所有制剂和原料。该项检查成为药典品种适用最多的检查项目,占当前地市级药品检验所生测室业务工作量的80%以上。在这项检查中,有大量的业务技术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改进试验条件,使数据准确,探讨快速检测的新方法。药包材的检查,国家药监局已经发布试行标准,业务范围将更加扩大,这是我们进一步做好工作,努力探讨研究的新领域。 2 药品生物测定在中药开发中的作用 我国是中药王国,200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共收载920种,其中中成药398种。有含量测定的157种,仅占总数的17%,中药成分多,杂质和干扰物质很多。复方制剂,尤其大复方制剂专属性的检出处方中所含药材很困难,有大量的研究工作需要做。中成药中的杂质如重金属、残留农药等达到一定水平会产生毒副作用,影响药物安全性〔7〕。要让中药制剂打进国际市场,我们在检查类的控制项目和含量类的方法探讨方面有大量工作要做,生物测定可以在毒理、药理方面进行研究、探讨,逐步完善质量控制标准,提高制剂质量发挥更大的作用。 3 新药研制开发与安全性评价 新药研制开发是多学科合作的系统工程。在获得一个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后,研究开发组织者要在生物医学领域进行药物评价研究,首先必须组织药理学、毒理学、病理学、兽医学、遗传学、生物化学、药代动力学方面的专家进行合作研究,按药物非临床研究管理规范GLP进行管理。组织药理、毒理(包括一般毒理和特殊毒理)、病理、药代动力学和毒代动力学、药物分析、临床化学、实验动物、生物统计、质量保证等部门有关人员进行讨论,分阶段做出评价〔8〕。生测在这方面可以参加开发研究或进行技术指导。 药物动力学研究,通常需要从动物体液或组织器官匀浆中分离、鉴定和检测代谢后的原粉及其他代谢产物。但是,将服药动物按指定时间间隔处死,测定随时间变化的血药浓度,不仅动物用量大,而且常因动物个体差异无法得到可靠结果,也无法在同一动物重复实验确证。处死动物的代谢产物也只能反映被处死时的结果,无法了解药物代谢的全过程。有学者报道,采用微透析取样技术,可在活的动物不同部位重复取样,用微柱液相色谱〔9〕或毛细管电泳〔10〕进行分析,测定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情况〔11〕。 自动进取样装置和计算机工作站应用于药理实验的探讨,使药品生物测定趋向微量、灵敏、专属、简便、快速和自动化的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药品生物测定是药物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缺的检测专业,现代仪器的大量使用,不仅不会影响其发展,而是如虎添翼,让药品生物测定展示出新的前景。

药品生物测定的发展趋势〔摘要〕 生物测定是经典的药品检测专业之一,现代仪器分析的广泛应用,给其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和机遇,面对目前的基本状况,阐明了生物测定专业在中药开发、新药研制、药物安全性评价及微生物限度检查方面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 生物测定;药理;药品 药品是特殊商品,药品质量直接关系到用药者的安全和疗效。药品检测方法和检测水平随着制药工业的发展不断改进提高。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相邻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分析化学的发展经历了三次巨大的变革,使分析化学发展成为以仪器分析为主的现代分析化学。面对生命科学中复杂的分离分析任务,发展了色谱分析方法。结构分析、价态分析、晶体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又促进了光谱分析的发展。以计算机应用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时代的来临,仪器分析迅速发展,为药物检测提供各种非常灵敏、准确而快速的分析方法〔1〕。生物测定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其发展前景令我们从事药品生物测定工作者所关注。 1 药品生物的特点与业务范围 1 药品生物测定的定义与特点 药品生物测定(简称生测)是利用药品(或药品中的有害杂质)对生物(或离体器官及组织)所引起的反应来测定药品的含量或安全性的一种方法。 生测法的优点是测定的结果与医疗要求基本一致,能直接反映药品的效果或毒副作用,这是其他物理学方法或化学方法所不能达到的。因此,目前各国药典仍大都采用这一方法。 生测法的缺点是检验周期长,微生物有生长繁殖过程,动物有生理代谢过程,观察分析时间一般在2~7天,有些试验会更长。影响因素多,有生物差异性,也有系统操作误差和环境条件等造成的影响。用品用具、动物质量、仪器设备都会对结果产生影响〔2〕。所以,以生测主检的品种在中国药典中逐版减少。 2 药品生物测定的业务范围 中国药典是法定的药品标准,它将药品质量控制项目归为四类:性状、鉴别、检查和含量。生测的业务主要涉及到中西药品的检查类和含量类。 其中作为药品安全性检查项目最多,包括:无菌、热原、细菌内毒素、异常毒性、安全试验、急性全身毒性、过敏物质、刺激性、溶血、降压物质、微生物限度等。含量(或效价)测定包括:抗生素微生物检定法,胰岛素、硫酸鱼精蛋白、缩宫素、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升压素等生物检定法。 2 药品生物测定的现状 由于现代化检测仪器的广泛应用,药品生物测定的品种和范围,方法和要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1 品种和范围的变化 抗生素的含量测定,最初大部分抗生素用微生物法测定含量。随着制药工业发展,提纯方法不断改进,有效组分更加明确,许多品种检测方法不断改为仪器测定和化学测定。例如:2000年版中国药典收载约219个抗生素品种,其中有15个原料药及其制剂从1995年版的化学法和微生物法改为高效液相色谱法(简称HPLC),使该法达到97种,微生物法仅有24个,其中9个品种是新增加的。有人预计本世纪初,HPLC法会发展成为中国药典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仪器分析法〔3〕。规定取消抗生素过期检验,抗生素微生物效价测定的业务工作量更是明显减少。 药品注射剂的热源检查。1942年美国首先将家兔法收入药典,相继世界各国药典均规定用该法。中国药典从1953年开始收载。自1973年以来,鲎试剂被证明是一种检测细菌内毒素(热原)存在的灵敏试剂。用鲎试剂要比家兔试验迅速、经济,所需样品量少,操作过程工作量小,每天可进行许多样品检测。1980年美国药典20版首载“细菌内毒素检查法”,1985年USP21版收载5种注射用水及40种放射性药品。1991年11月执行的USP22版第五增补版公布了185种药品删除家兔法,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代替。1995年USP23版注射剂的热源项几乎都被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代替〔4〕。 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制备鲎试剂,1988年卫生部颁布细菌内毒素检查法,1993年中国药典第二增补本收载该法,但未涉及任何品种,1995年中国药典二部正式收载,并规定了注射用水、氯化钠注射液和二十多种放射性药品并删除热源检查,以内毒素代替。2000年版中国药典进一步扩大到68种。预计2005年版中国药典还要继续增加品种,热源项都将被内毒素代替。动物试验改为生化试验。 2 实验动物 生测离不开实验动物,在实验中,为了减少生物差异,提高动物反应敏感性,以最少的动物达到最满意的结果。国家非常重视实验动物,1988年国务院颁布了《实验动物管理条件》,对实验动物的饲管、管理、使用等做出了明确规定,实行达标认证制度,严格管理。按微生物控制程度把实验动物分为四级:普通动物、清洁动物、无特殊病原体动物和无菌动物〔5〕。一般动物实验必须达到清洁动物标准,种系清楚,不杂乱,无规定指出的疾病。动物级别越高,饲养管理条件越严,设施投资越大。实验动物是实验研究的活试剂,既要有纯度,也要有数量,背景明确,来源清楚,符合要求才能使用。(随着药品纯度的提高,凡是有准确的化学和物理方法或细胞学方法能取代动物实验,进行药品和生物制品质量检测,应尽量采用,以减少动物的使用。) 3 药品生物测定在方法上的改进与变化 为了缩短操作时间,减少实验误差,近年来生测方面也研制并投入使用了部分仪器设备,如:抗生素抑菌圈测定仪、微机热原测温仪、集菌仪、细菌数测定仪等,减轻了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检测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3 药品生物测定的发展趋势 生测作为经典方法沿用至今,表明它有其他方法不能替代的特点,在药品检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少老产品改为其他方法控制质量,也会不断有新产品离不开生测法,我们应当充分发挥它的优点,尽量克服它的不足,开拓新的业务范围。1 微生物限度检查工作量大 为了控制药品染菌限度,1975年美国药典19版首载微生物限度检查,1980年英国药典收载,我国在1990年由卫生部颁布了药品卫生标准及检验方法,1995年版中国药典正式收载〔6〕。2000年版中国药典按剂型规定了微生物限度标准,执行范围除注射剂和中药饮片外几乎包括中西药的所有制剂和原料。该项检查成为药典品种适用最多的检查项目,占当前地市级药品检验所生测室业务工作量的80%以上。在这项检查中,有大量的业务技术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改进试验条件,使数据准确,探讨快速检测的新方法。药包材的检查,国家药监局已经发布试行标准,业务范围将更加扩大,这是我们进一步做好工作,努力探讨研究的新领域。 2 药品生物测定在中药开发中的作用 我国是中药王国,200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共收载920种,其中中成药398种。有含量测定的157种,仅占总数的17%,中药成分多,杂质和干扰物质很多。复方制剂,尤其大复方制剂专属性的检出处方中所含药材很困难,有大量的研究工作需要做。中成药中的杂质如重金属、残留农药等达到一定水平会产生毒副作用,影响药物安全性〔7〕。要让中药制剂打进国际市场,我们在检查类的控制项目和含量类的方法探讨方面有大量工作要做,生物测定可以在毒理、药理方面进行研究、探讨,逐步完善质量控制标准,提高制剂质量发挥更大的作用。 3 新药研制开发与安全性评价 新药研制开发是多学科合作的系统工程。在获得一个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后,研究开发组织者要在生物医学领域进行药物评价研究,首先必须组织药理学、毒理学、病理学、兽医学、遗传学、生物化学、药代动力学方面的专家进行合作研究,按药物非临床研究管理规范GLP进行管理。组织药理、毒理(包括一般毒理和特殊毒理)、病理、药代动力学和毒代动力学、药物分析、临床化学、实验动物、生物统计、质量保证等部门有关人员进行讨论,分阶段做出评价〔8〕。生测在这方面可以参加开发研究或进行技术指导。 药物动力学研究,通常需要从动物体液或组织器官匀浆中分离、鉴定和检测代谢后的原粉及其他代谢产物。但是,将服药动物按指定时间间隔处死,测定随时间变化的血药浓度,不仅动物用量大,而且常因动物个体差异无法得到可靠结果,也无法在同一动物重复实验确证。处死动物的代谢产物也只能反映被处死时的结果,无法了解药物代谢的全过程。有学者报道,采用微透析取样技术,可在活的动物不同部位重复取样,用微柱液相色谱〔9〕或毛细管电泳〔10〕进行分析,测定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情况〔11〕。 自动进取样装置和计算机工作站应用于药理实验的探讨,使药品生物测定趋向微量、灵敏、专属、简便、快速和自动化的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药品生物测定是药物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缺的检测专业,现代仪器的大量使用,不仅不会影响其发展,而是如虎添翼,让药品生物测定展示出新的前景。 〔参考文献〕 1 倪坤义,田颂九,丁丽霞21世纪药物分析学的发展趋势中国药学杂志,2000,35(12): 2 张治锬抗生素药品检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12- 3 田颂九,丁丽霞,田洁国内外药典中质量标准的发展趋势简述中国药学杂志,1999,34(11): 4 吴伟洪鲎与鲎试验法论文汇编(三)厦门鲎试剂厂,1996, 5 施新猷医学实验动物学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6 马绪荣,苏德模药品微生物学检验手册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7 李真,龚培力,曾繁典药物杂质及其对安全性的影响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1,17(6): 8 刘昌孝美国新药研究开展与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概况中国药学杂志,1999,34(11): 9 Chen AQ,Lunte CEMicrodialysis sampling coupled on-line to fast microbore liquid J Chromatogr,1995,691(1-2): 10 Qanson LA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and microdialysis:current technology and J Chromatogr B,1997,697: 11 Yang H,Wang Q,Elmquist WF,et The desin and validation of a novel intravenous microdialysis probe:application to fluconazole pharmacokinetics in the freelymoving rat Pharm Res,1997,14

浅谈新形势下信息科学的发展与社会发展 进入21世纪,我们已经进入信息时代,谈起信息科学,对我们来说已经不再陌生了。 自20世纪40年代中期计算机问世以来,在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第一次信息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了空前的影响,信息产业应运而生,人类迈向信息社会。以网络化、多媒体化为特征的“信息高速公路”掀起的第二次信息革命,将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它是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是一门新兴的跨多学科的科学,它以信息为主要研究对象。信息科学的研究内容包括:阐明信息的概念和本质(哲学信息论);探讨信息的度量和变换(基本信息论);研究信息的提取方法(识别信息论);澄清信息的传递规律(通信理论);探明信息的处理机制(智能理论);探究信息的再生理论(决策理论);阐明信息的调节原则(控制理论);完善信息的组织理论(系统理论)。扩展人类的信息器官功能,提高人类对信息的接收和处理的能力,实质上就是扩展和增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这既是信息科学的出发点,也是它的最终归宿。 这里我想先从信息说起,某种意义来讲,信息是指对我们有用的消息,它严格要求一定时间性,被称为即时信息,英文全称:Instant messaging,简称IM。 随着信息的发展,信息技术(IT是Internation Technology的缩写)也就应运而生了。信息技术是关于信息的产生、发送、传输、接收、变换、识别、控制等应用技术的总称,是在信息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指导下扩展人类信息处理功能的技术。 信息技术包括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视频技术、遥感技术等 。其主要支柱是通讯(Communication)技术、计算机(Computer)技术和控制(Control)技术,即“3C”技术。通信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信技术的数字化、宽带化、高速化和智能化是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计算机技术是信息技术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从其延生起就不停地为人们处理着大量的信息,而且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处理信息的能力也在不断地加强。现在计算机已经渗入到人们的社会生活的每一个方面。计算机将朝着并行处理的方向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一刻也离不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是80年代才兴起的一门技术,它把文字、数据、图形、语音等信息通过计算机综合处理,使人们得到更完善、更直观的综合信息。在未来多媒体技术将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信息技术处理的很大一部分是图象和文字,因而视频技术也是信息技术的一个研究热点。 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不仅促进信息产业的发展,而且大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事实已经证明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广泛应用已经是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因此,各国的信息技术的竞争也非常激烈,都在争夺信息技术的制高点。 信息科学、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一起构成了当代三种前沿科学,信息技术是当代世界范围内新技术革命的核心。信息科学和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先导,是人类进行高效率、高效益、高速度社会活动的理论、方法与技术,是管理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对我门的作用越来越大,我们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对对科学,对信息的依赖就进一步加深,对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技术的进步就越信息化。越信息化就越带动社会进步。两者相辅相成。由此可的信息技术对我们的贡献功不可没。 当前历史条件下,信息科学正在迅速发展和完善,人们对其研究内容的范围尚无统一的认识。现在主要的研究课题集中在以下六个方面: 1、信源理论和信息的获取,研究自然信息源和社会信息源,以及从信息源提取信息的方法和技术; 2、信息的传输、存储、检索、变换和处理; 3、信号的测量、分析、处理和显示; 4、模式信息处理,研究对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的处理、分类和识别研制机器视觉系统和语音识别装置; 5、知识信息处理,研究知识的表示、获取和利用,建立具有推理和自动解决问题能力的知识信息处理系统即专家系统; 6、决策和控制,在对信息的采集、分析、处理、识别和理解的基础上作出判断、决策或控制,从而建立各种控制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 信息过程普遍存在于生物、社会、工业、农业、国防、科学实验、日常生活和人类思维等各种领域,因此信息科学将对工程技术、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等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信息技术并科学技术,不仅仅是一种扩展人类信息器官的手段和工具体系,它还具有丰富的伦理和政治意义,信息技术体现着人类改造与控制自然的权利和体系。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并不能简单地一概论之。对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从两个方面来讲:一、信息技术的正面影响 信息技术扩展了人类器官功能。因此,信息技术的正面意义是毋庸置疑的。信息技术的正面影响深入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渗透到个人发展的各个角落。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 信息技术增加了政治的开放性和透明度 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化、网络化使得广大人民更加容易利用信息技术,通过互联网获取广泛的信息,并主动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 2、政府纷纷在互联网上抢滩设点,将自己推向网络。各级政府部门不断深入开发电子政务工程。政务信息的公开增加了行政的透明度,加强了政府与民众的互动;各政府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增强了各部门的协调能力,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政府通过其电子政务平台开展的各种信息服务,包括面向个人的各种申请服务以及面向企业的征税等服务,为广大人民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二)信息技术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下方面: 1、表现在信息技术的产生和发展给传统行业造成的深远影响, 2、由它推出了一个新兴的行业——互联网行业。互联网直接“催生”的“互联网经济”(又称网络经济)与信息技术的关系是不言而喻的。 3、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模式,一改传统的商务模式,使得企业产品的营销与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等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企业与上游供货商、零部件生产商以及分销商之间也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实现各种交互。企业和消费者之间、企业和政府之间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更多的互动。电子商务对企业研发、生产、营销、销售、管理、财务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4、传统行业为了适应互联网发展的要求,也纷纷在网上提供各种服务。(三)信息技术的发展造就了多元文化并存的状态 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技术使得文化产业迅猛地发展起来。 2、为信息技术重要组成部分的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媒体开始形成并逐渐成为“第四媒体”。 3、互联网更造就了一种新的文化模式——网络文化(cyberculture)。 (四)信息技术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宏观角度而言,信息技术为整个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很多有利因素,而作为社会中微小一分子的每一个普通个人也正享受着信息技术带来的各种便利。 2、信息技术使得远程教育也成了可能,从此异地教学逐渐风靡, 3、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技术,使得人们可以透过互联网尽情游览缤纷的世界。 (五)信息技术推动信息管理进入了崭新的阶段 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作为一种资源,其各种功能并不能自然地发挥,而需要利用各种技术对其进行必要的搜集、处理、存储和传播。 2、信息技术作为扩展人类信息功能的技术集合,它对信息管理的作用十分重要,是信息管理的技术基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管理的手段发生了质的变化。二、信息技术的负面影响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信息技术给人类带来各种利益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知识产权侵权 1、信息技术给人类信息传播带来了质的飞跃,_尤其是互联网的出现为作品的发表、传播和使用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是,网络的自由和共享也给知识产权,尤其是著作权的保护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2、通过网络媒体进行的知识产权侵权,尤其是著作权侵权现象非常严重。 3、互联网的发展和成熟还带来了其他的知识产权问题。 总之,信息技术引发的知识产权问题已经到了非常严峻的程度,各国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二)虚假信息泛滥 1、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空前自由的交流空间,使得人们的话语权和知情权得到了充分的重视。但是,正是由于互联网的自由和开放性,它也成了制造和传播虚假的重要工具。 2、目前,网络信息的社会公信力低下。究其原因,就是网络信息处理的诸多环节失控造成的。这些环节中,最主要的是信息源复杂,难以管理。 3、网络上的虚假新闻泛滥,尤其是娱乐新闻的捕风捉影,几成顽症。很多网络媒体不负责任地对待自己登载的假新闻的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网络虚假信息泛滥的一个重要成因。 (三)信息污染成灾 1、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以及各种流通渠道的不断拓宽,人类社会知识信息的总量呈“爆炸式”增长,这其中,数以万计的信息中混入了大量干扰性、欺骗性、误导性甚至是破坏性的虚假伪劣等各种有害及无用信息,人们将其称之为信息“垃圾”,正是各种形形色色的信息“垃圾”造成了人类精神世界的信息污染。 2、互联网是一块自由的沃土,任何人都可以轻易地通过网络发布信息、传递信息,缺少“把关人”对信息内容的必要甄别,一些组织和个人趁机随心所欲,使得网络媒体上的垃圾信息甚至黄色信息日趋泛滥。 3、信息技术使得冗余信息大量产生,给信息的甄选与鉴别带来困难,使得人们虽然身处“信息的海洋”,却很难找到自己需要的有用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大量垃圾邮件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四)信息安全问题凸显 今天,计算机系统无时无刻不在经受着诸多安全问题的侵扰。很多计算机软件、系统本身漏洞百出,加上更新换代、层出不穷的网络病毒肆虐,技术精湛、危害严重的黑客横行,信息安全问题日渐凸显。 1、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很多观点和想法都不甚成熟。 2、病毒肆虐是信息安全问题的又一巨大威胁。人们对计算机病毒可谓深恶痛绝,而计算机病毒却恰恰是屡见不鲜。 3、信息技术带来的问题还很多,诸如计算机诈骗、计算机偷窃、网络诽谤、网络恐怖主义等纷纷上演。 4、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引起的文化侵入问题、数字鸿沟问题、信息霸权主义等问题,也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思考。 但是,尽管信息技术带来了种种负面效应,其正面价值还是不能否定的。信息技术只有被用于正当的场合,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而如何使信息技术被合法开发和利用,则有赖于各国政府、广大科学家以及世界上所有人民的共同努力。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信息科学技术的引导,只要从分发挥信息科学的优势,尽量避免起带来的不必要的冲击,就能较大限度的推动社会进步!!

、我国每年的“禁毒宣传月”从6月3日开始,这是因为历史上的这一天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开始领导人民销毁收缴的鸦片,取得了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这位民族英雄是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