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中国城市发展史论文题目有哪些及答案

发布时间:2024-07-04 14:13:14

中国城市发展史论文题目有哪些及答案

16级林科大的给个机会,我先抄为敬

你中南林的把,明天要交作业啦,我还不会呢 555

试论城市规划要点 引言城市规划的定义 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战略、建设城市的纲领、管理城市的依据。如何打造一个城市的风貌、建设一个和谐、生动、合理的空间体系,是现在规划建设中十分热门的话题。城市规划必须注重个性特征,城市个性是一个城市的特色,是独特魅力之所在,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千城一面、似曾相识的城市越来越多,城市的个性特色已湮没在程式化的钢筋混凝土之中,失去了城市的特色和魅力。 城市个性化成为现代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内容和突出特点。打好“文化牌”,彰显文化特征是十分重要的课题。美国城市建筑学家刘易斯·芒福德说:“城市是文化的容器”。无论是历史文化名城罗马、威尼斯,还是现代国际大都市巴黎、纽约、芝加哥,座座堪称文化艺术宫殿、建筑博物馆,处处折射出城市的文化,走进这些城市,就仿佛走进了他们的历史。因此,在城市规划中必须处理好建设与继承的关系,在发展中传承历史文化。否则,城市一旦失去历史陈迹,犹如人失去鲜明的个性,得到的利益是暂时的,而遗憾却是永远的。 由于城市所处的空间地理位置、地形条件、气象条件和自然环境的不同,构成了不同的城市环境空间形态,提供了每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环境空间特性。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充分认识该城市的山、水、林和风景名胜等自然景观要素,发掘、保护、利用、开发、改造自然环境空间特色,在共性中找出个性,围绕个性建设特色城市。与此同时也要注重生态的和谐与持续发展的战略。 规划与人文精神 城市规划的人文精神是在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会议第四次会议发表的《雅典宪章》中提出的,里面提出的城市功能分区原则影响了现代城市规划将近半个世纪。这种功能主义的原则,一方面向古典建筑学派提出挑战,使城市规划、建筑开始从古典的放射、圆形广场一类形式主义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功能主义又使城市规划、建筑逐渐陷入机械主义,它刻板地分区肢解了城市的有机结构,忽略了人与人之间的多方面联系,破坏了城市的地方特性,其结果是使城市形态单调、布局混乱、建筑雷同。尤其是功利主义的影响,城市空间因最大限度的商业性开发,破坏了城市生态环境,污水、废气、噪声、交通事故等给城市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因此城市在抛弃了人文精神的同时,便从“文明中最伟大的创造”变成了“文明中最大的破坏”,也给人类带来了生存危机。 20世纪60年代,重新关注城市的历史文脉、地域文化和人们的生活,城市规划中的人文理念开始复苏。与此同时,国际规划、建筑界人士开展了“可持续发展城市”的研究,并指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发点是“为了城市人民”。这表明,城市人文精神将得到完全意义上的复兴与再生,人文因素将是21世纪城市文明的灵魂。 人文因素在中国的造城运动中是历史悠久的。明清时期的北京城就是中国城市运动中的代表作之一,彰显出皇权的气势和霸气。现代的城市建设也需要这种对人文精神的关注,在继承与发扬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为城市打造一种文化的底蕴。 1建筑是人文精神的表现 1990年6月2日,国际建筑师协会第十七次大会发表了《蒙特利尔宣言》。其开头一行是:“建筑是人文的表现,它反映了一个社会的形象。”世界建筑史表明,人类的建筑活动不仅是一项物质生产活动,而且还是人类文化活动的重要内容。一座城市的魅力,多数是由于建筑艺术的魅力营造出来的。建筑是时代的象征。希腊雅典卫城建于公元前5世纪,其中有世界著名的保护神雅典娜帕提农神庙。卫城建筑群是雅典这个黄金般的古典时期的纪念碑,是雅典全面繁荣昌盛的见证。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建筑主要是国家性的大型建筑,有些是专为荣耀路易十四或他的政权。这个时期建造的卢浮宫东立面、旺道姆广场、凡尔赛宫及园林,都体现了路易十四“伟大的时代”的“伟大的风格”。建筑语言常常是民族的语言,是凝固的民族精神,具有强大的感召力。著名美籍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中国银行香港大楼,他以“中文的构思、英文的设计”,使这幢大楼渗透着深刻的人文含义:塔身,象征着雨后春笋;风格,体现了出于污泥而不染的荷花精神;楼的外表面,展示出宝石图案。有学者说,巴黎人民很大程度上是巴黎的建筑语言场教养、熏陶和塑造出来的。维也纳的建筑群及人文环境,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的音乐大师;德国的一批具有艺术特色建筑群和浓郁人文精神的城市,产生了一批又一批的哲学家、科学家、音乐家。城市的建筑具有强大的人文精神功能,一座有个性和人文魅力建筑的城市能提示城市的广大居民,提升这座城市的文明素质,使这座城市有自信心、活力和发展的推动力。

这个题目太大了。中国城市化过程主要涉及人口与土地两方面。人口就可以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等的转型,土地的研究范围更广,包括土地的使用权、所有权,土地用途的变迁,土地监督等等,在城市边界的土地纠纷争议特别突出。在城市化过程中问题层出不穷。虽然“城市化”经常挂在嘴边,但由于字数才8000,建议你还是将题目范围缩小一点,针对某一个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去探讨,简洁而有针对性。

北京城市发展史论文题目有哪些及答案

北京是中国著名的古代都城,自金代营建中都于此,经元、明、清三朝北京已经有八百多年的都城史了。八百多年中北京城不但有着自己的城市风貌和社会文化,而且形成了独特的城市建筑、都邑景观。针对这些,中国学者展开了多方面的研究,探讨了北京城市的发展脉络、城市结构、城市文化以及城市地理特征.在这些研究成果中,以北京城市历史地理为内容的研究占有突出地位。这些研究从不同角度揭示了北京城发展过程中的空间变化特征,对于认识北京城市历史与发展进程有着重要意义。北京城的发展历程虽然可以上溯至辽,并经金、元、明、清各代,但明清时期作为封建王朝的最后阶段,有着不同于一般的意义。明清时期不但确定了北京城的空间格局,而且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都城发展、演变以及社会风貌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本文即以明清时期为基点,介绍以北京城市历史地理为主的研究成果。中国学术界对明清时期北京城市的研究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世纪70年代,以侯仁之先生为代表,主要侧重于明清北京城市格局的研究;第二阶段,为20世纪80年代,以北京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等为代表,开始转向明清北京城市人口、商业布局等问题的研究;进入20世纪90年代,学术界对北京城市研究的关注点逐渐增多,其中居民分布格局、贵族宅院选址以及寺庙等宗教建筑的分布等,均成为重要研究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对于明清北京城市社会给以全方位关注。当然,从时段上中国学术界对于明清北京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但每个阶段的研究重点中,又不乏介入其他内容的研究。因此,本文仍然采取分类陈述的形式对相关成果进行介绍。

中国历史的缩影--北京发展史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史论文题目及答案

城指的是住的地方,市指的是集市也就是我们现在的商场,交易的地方。唐朝之前市和城是没有明显区别界限的。因为商业并未发展到可以和城比肩的地步,没有专业的市。唐朝时商业空前繁荣,于是出现了市,也就是专业化加强了,但这是市和城并没有明显的地理划分,是同步发展的,只是概念上区分开来了。宋朝时市和城分开了,这时专业化进一步加强了,市坊分开,各自发展。(虽然宋政治实在差劲,但不可否认它经济的确很繁荣。)之后就一直是这样发展啦,再再之前的比如什么从聚居地发展到一定规模的就不用说了吧?ps:满意请及时采纳~我在升级任务(扭捏中……)

1、了解“市”的形成和发展 (1)西汉:每个城市都设专供贸易的“市”与住宅区严格分开,长安城东西有市。设官员管理(市长或市令),按时开市闭市。 (2)隋唐:长安城有市和坊,市与坊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 (3)宋朝:市与坊的界限逐渐打破,店铺随处可设,且早晚都可经营

你好一、单选题应试策略和技巧  选择题知识覆盖面广、题量多的特点,要求考生要踏实、牢固、全面地掌握所学基础知识。同时要培养概括、分析、评价等能力,提高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问题的水平。这是做好选择题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在具备这些前提条件之后,再辅之以一定的技巧和方法,才能真正答好选择题。  (一)审题方法  能否认真审题,是做好选择题的关键。随着命题技术的进步,选择题的立体感和动态迁移感愈来愈强,迷惑性越来越大。因其答案的唯一性,又不象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那样具有一定伸缩性,一旦审题出现偏误,就会导致全错。认真审核,对选择题尤其重要。  要根据选择题的特点,采用立体式的审题方法,明确题意和要求。其具体要求是:  第一,明确题目结构。要仔细推敲题干,搞清题干中答题项、主干语和条件限定语。答题项是指答案包括的内容和项目,主干语是选项论述的直接对象,条件限定语是对回答内容的各方面限定。  第二,搞清时空范围。根据限定语,特别要注意提取隐性时间信息,明确时限。搞清历史现象的横向、纵向的历史空间和阶段特征,明确题目的时间范围和空间。  第三,搞清基本题型。选择题也有自身特点,根据其特点,明确题目的基本类型,再结合平时的学习和掌握,根据各题型的答题方法进行“对号入座”的思考和把握。  第四,推敲备选项。对备选项要认真推敲。近年来,备选项的干扰性日益增强,需认真分析。通过比较,掌握知识之间的区别,明确选项与题干的关系。  第五,明确理论观点。选择题大都渗透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诸如生产力观点、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观点、阶级斗争观点、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等,以这些理论观点为指导,再进行论证和分析。  第六,明确与其它学科的关系。根据大文科的观点,历史往往与政治、地理。语文等学科联系,要利用相关学科知识的互补性,作好答题的准备。  (二)解题方法  审题是为答题服务的,在审好题的基础上,还必须运用正确的解答方法。下面结合各类单项选择题的特点和具体内容,对解题技巧介绍如下。  1.最佳选择题  是单项选择题中的基本题型,旨在考查对历史知识理解掌握的准确性,考查辩证思维能力。特点是选项与题干隐含着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在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其它选项虽有一定道理,但因不够全面或不合题意而不能成为最佳选项。题干求答项前后,多有“最主要”、“最重大”等表示程度的副词和形容词。是选择题中难度最大的类型。  解题方法:先根据题干要求,确定好题目的逻辑思维关系,即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确定住“最佳”标准,进行判断。在此基础上,运用优选法,逐个比较、分析备选项,找出最佳答案。谨防以偏概全的错误,或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2.因果选择题  此类题目,旨在考查综合分析、运用知识的能力。通常将历史现象中存在的不同因素列出,再根据题干的指向列出相应的原因泪的或结果等。考查的角度有两方面:第一种形式由结果推断出原因,其结构是题干为果,备选项为因。第二种形式是由原因推出结果或影响,其结构是题干为因,备选项为果。常用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等表示。  解题方法:此类题目主要着眼于历史现象的背景、条件、结果、影响等方面的考查。要审清题意,明确因果关系,搞清命题意图。同时注意区别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内外因等要求。切忌因果颠倒,互相混淆,不分主次等。  3.否定选择题(逆向选择题)  此类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与史实不符的选项。其特点是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不是”、“无”、“没有”、“不正确”等词语,所以要特别注意逆向思维。  解题方法:解答此类题可采用逆推法,即根据题意,首先找出与题目要求相符的三个备选项,剩下的备选项就是题目要求的答案。解答此类题也可用正向思维或排除法。  4.推理选择题  推理选择题是指对这类选择题可以通过推理达到解题目的。这类题目往往涉及一些规律性问题,考生通过对历史规律的掌握,来分析具有同类性质的历史现象。  解题方法:解答这类题可采用推演法,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等。因此,考生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  5.排序选择题  此类题目是要求考生能根据题目要求,把历史事实或历史现象按一定的顺序加以排列,如时间先后等,其形式有序号式或非序号式两种。  解题方法:巧解此类题可以获得事半功倍之效。采用首尾结合法,首先找出打头的历史事件的序号,找出备选项的代码;再找出结束事件的序号,结合首尾序号,选择备选项符合顺序排列的那一个。若存在相同的备选项,则要比较他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6.组合选择题  此类题目是将同类选项按一定关系进行组合,通常在题于中列出三组或组以上的历史事物,并冠之以数字序号;然后分解组成备选答案作为选项。也以构成否定形式,可据题意从选项中选出符合题于的应该否定的一个组合选项多项选择题取消后,该类选择题有增多的趋势。  解题方法:解答时可采用选基法或列式法。首先,选定一个绝对正确或绝对错误的答案为基点;然后,依此顺藤摸瓜,选出答案。列式法是将所有选项的委字列竖式,四个选项都有的可确定,其他排除,从而缩小思考范围;在此基础上进行判断。  7.比较选择题  此类题是把具有可比性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或把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放在一起,通过分析、归纳、比较,找出其相同点或不同点。  解题方法:根据题干提供的条件,找出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判断。  材料选择题  此类题目是材料解析题的客观答法。多在题干中提供一则或数则材料,要求考生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透过材料发其现背后的历史真实和要求,找出正确选项。  解题方法:解答材料解析选择题一般分三步进行:第一,通过看引文的出处和其它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背景。第二,读通材料,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第三,搞清备选项的内涵及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  9.概念选择题  此类选择题主要考查对历史概念的准确理解和把握。其在题干中多提出一个基本概念,选项则多是对这一概念的阐释或解释。选项多是立足于对历史概念内在规律和本质的把握。  解题方法:解答此类题目,主要从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等方面进行把握,通过对历史概念的定量、定性分析,正确地界定历史概念。同时,在平时要加强对历史概念的学习,准确地理解历史概念。  [page]  二、材料解析题的应试策略  材料解析题解题通常有三个环节:读、找、答。  (一)读:解题的基础  1.一般情况下,应读两遍。第一遍粗读,浏览,了解大意。主要任务有两个,第一,了解材料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第二,注意各段材料的联系,读出材料叙述的核心内。  2.审读设问,带着设问仔细读材料,将材料读懂、读透。  (1)细读材料时要注意具体材料具体分析。如古代史的材料多为文言文,像语文课上分析古文一样,进行字斟句酌,读透材料的本义并挖掘其引申义。世界史的材料多为外来的翻译文,有的句子很长,很难读懂;此时,可按语文课中划分句子成分的办法来处理,先找句子的主、谓、宾语,再找定、补、状语等其它修饰成分。  正确阅读理解材料虽然与语文阅读水平有关,但在阅读理解时必须具有历史意识,运用历史观点,联系相关的历史知识,站在历史知识体系的高度进行阅读。  (2)阅读材料时,一定要认真审读设问。因为设问的实质是为解析材料确定方向,使考生在阅读材料时能够充分提取材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所以明确设问要求,据设问考查的方向重新仔细读材料,是尽快获取有效信息的捷径。  (3)阅读材料时,除读懂材料正文外,还要特别注意提示性文字和材料出处。  这些说明性文字能够提供材料的时间、国别、作者、背景等信息,给考生某种暗示和引导,有时能起到“得来全不费工夫”之效。特别是材料出处如果放在材料前面,就须更加留心细读,它对解题肯定有用。如“以下材料是肥水之战前,前秦君臣对战争形势的分析”,这里就提供了一个重要信息——材料的历史背景。  另外,阅读材料时,还应注意从主体材料(正文)的开头、结尾。省略号两边获取有效信息。材料原文一般很长,试题只能摘录其中一小部分。从某句开始摘录到某句为止,这开头和结尾两句,当然得考虑为答题服务;省略导删去的是与答题无关的内容,省略号两边保留的内容必定是重要的,肯定隐含着重要信息。  (二)找:解题的关键  (说明:在实际解题过程中,“找”与“读”往往是一致的,不需要将两者截然分开。)  1.阅读完全部材料之后,要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一般每一道材料题都有一个中心。即使有些材料解析题的一些材料观点完全相反,它也是围绕一个中心而设计的。找出了中心,然后围绕这个中心,确认材料涉及的内容或对课本知识进行迁移,便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  2.找出材料与教材的相似点。尽管材料解析题具有“新材料、新情况、新问题”的特点,但不管多新,必定与教材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把材料中的重点信息与教材的史实、观点相对照,确认材料与教材的哪章、哪节相关联,这样便将材料与教材挂*在一起,挂*准了,解析的大方向便明确了。  3.找出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体会命题者的意图。材料解析题是“史论结合”的典型题目。读材料是为了回答设问,回答设问离不开材料,因为“论从史出”,结论要从对材料的理解、发掘、升华中得出。材料解析题的设问,一定是从材料出发的。所以,读材料时要处处想着设问,把设问放到材料中相互对照。或从材料中找出回答设问的信息;或从设问行文的信息中重新获得读材料时忽略了的重要之处,然后通过分析、判断得出结论。在找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时,领会命题者采用这些材料的意图至关重要。  4.审读设问,找出不同材料解析题的不同要求。从近几年的高考题来看,材料解析题的设问与作答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层层发问、逐次诱导的递进式。。即围绕一个中心,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推进。二是归纳评述论证式。三是’97以来出现的要求表述成文的材料题,如’97第44题“南唐烈主”题,’98“巴黎和会”题。弄清设问的不同要求,解答过程中免大的失误。  (三)答:解题的落脚点  1.组织答案时注意的问题:  (1)按问作答。注意针对性和具体性。材料解析题多由几问组成,每问具体指向,要根据具体要求组织答案,并根据分值来确定答案内容的多少。  (2)克服思维定势,坚持论从史出。命题者有时为体现自己的学术观点往会选取与教材观点相左的材料,用以考查提取材料信息和把握正确观点力。因此,在回答时,要克服思维定势,对材料作具体分从材料中提取观点。  (3)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正确观点,准确辨别材料观点误。材料解析题所引用的材料,多是原始史料,难免摆脱封建史学家和资产史学家落后史学观点的影响。必须按照正确的立场和观点进行辨析。  (4)要认真书写。  2.各种类型材料解析题的具体答法:  (1)递进式材料题。答好第一问是解题的关键。答对了第一问,其它问会迎刃而解。因此,答第一问要细心,要注意对材料作多方面的考虑,既要多材料的显性含义,又要分析材料的隐性含义,全面考虑问题的正、反面,力求准确。  (2)归纳式材料题。可采用划分段落的办法:先分析材料,长材料分成几段别找出各段段意;短材料分句,找出各句的含义,这样层层分析,有助于将材的有效信息全部提取出来。  (3)小论文式成文式材料解析题。这种着眼于“文字表达”的命题方问方面,第一步提出要求,指示作答的方向;在表述方面,要求成文,有时还了字数限制;在评分方面,采取分档给分的办法。解答这类题,除了对材料题的一般要求外,更应注意:  ①由于小论文式的材料题的设问比较笼统,因此,不可能用设问来提示阅读。所以审题时,对材料的阅读要更加求精求细,力求不漏掉任何一个有息。  ②处理材料时更要注意理解,把握其立场、观点,理解所反映的历史现象的特点和时代特征,把历史材料的有效信息融人已学知识的体系中去,才能形成正确结论。  ③回答此类解析题时更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表述成文。它是论文,不是问答题,不能像回答问答题一样。  第二,要有史有论,史论结合,最大限度地体现历史学科的特点。历史材料题的最大特点就是“历史”性。不论论据还是观点都应与“历史”有关,抛开所提供的材料、抛开历史知识乱发挥,是不可取的。因此,历史小论文不管是评述题,还是论证题,都应紧扣材料,从材料出发进行回答。  第三,文章应体现论说文的三要素。观点要鲜明,中心要突出,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清清楚楚;论据要充分,有理有据;论证要有力,有逻辑性,分清层次,条理清楚。  第四,对文字的组织要更加注意抓住关键,高度概括,文字简明准确。文章中主体要明确,时间、空间要清楚,层次要分明。因为此类题一般都有字数限制,所以要求考生在充分理解了材料和命题意图的基础上,打草稿,或列腹稿后,再动笔.以保证语言简练、抓住要害。  [page]  三、问答题解题技巧  1.首先明确问答题的基本结构  通常情况下,问答题是由提示项、限定项、中心项、求答项四部分构成。提示项是对考生回答方式的提示,限定项是对题目涉及的时空范围和情景内涵的规定,中心项则规定了解答所依据的对象和内容,求答项是对回答内容和项目的规定和要求。中心项是问答题的核心部分,提示项、限定项从属、服务于中心项,中心项决定求答项。  四大项共处于一道问答题中,但先后位置和出现的次序不定,四者相互依存、合理统一,共同服务于问答题的考查功效。  2.细心审题  审题对问答题来说,尤其重要。能否审好题,是答好问答题的先决条件。通常憎况下,审题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第一,明确要求。审题首先要明确问答题的类别和基本结构,要正确地找出提示项、限定项、中心项、求答项等,以便完整、准确地把握题意和要求。  第二,确定题型。随着高考问答题综合性增强的态势,其复合性加强。审题时要根据提示项及简述、概述、说明、简析、评价等说明性文字,确定好题目类型,依此确定解题基本思路和答题基本方法。  第三,挖掘题意。根据要求,确定好时限、内容和思考的范围。如1995年“建国后生产关系题”,题目涉及回答的内容有:生产关系变革的步骤、每次变革的原因和内容及结果、理论依据等三方面。考生必须综合建国以来生产关系的三次变革来回答,但有不少考生仅答出一、二次变革。对材料问答题,要明确材料的观点,并搞清观点与试题论证的关系。针对一题多间和分值分布的规定,搞清重点与非重点,并据此确定各部分作答的内容和时间的分配。  第四,审明材料的观点。目前来说,不少问答题是通过材料来创设答题情景的。这就需要搞清所引历史材料的观点,特别是有关材料类的论证题,其观点。结论,多是需要考生论证的论点。否则就会文不及意,离题万里了。  3.筛选要点  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依据题目要求,对教材和学过的知识,进行发散性思维,从材料的组织、观点的运用等方面进行综合、立体的思考,组织好史实,确定住观点。但是,问答题的特性,并不要求全部罗列史实。因此,必须根据题目的指向,对史实作认真的筛选,确定好要点。切忌不分主次的堆砌、移植史料。  4.简列提纲  中考命题的发展,是绝难碰上成题的。因此,编列好提纲,尤显重要。在明确解题思路,组织好材料的基础上,可根据题目要求,迅速编列解答提纲。提纲力求简约,不必详列,自己明了即可。  5.解决难点  考生对问答题的回答,深感困难的主要表现在三方面:高度概括的方法、评论方法、理论认识。必须有针对性地解决以上难点和重点。  第一,关于高度概括的题目。这类题目跨度大、涉及史实多,突出“归纳、比较、概括”能力的考查。对此应按照题目指向和要求,可用把散见于教材的史实加以筛选。提炼、运用将史实浓缩的提炼式概括法,或采用以时间顺序为纲括法,还可以用逻辑关系为主的概括法,进行概括时,力求概括精炼、全面、准确。  第二,关于评论性的题目。通过提出观点和提供材料,要求给予评论,如“杨贵妃题”。历史评论是历史学科的特色之一,按照具体事物具体分析,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不能离开具体历史条件从抽象原则出发进行空洞评价。一般情况下,根据题目要求和历史要素,运用正确的观点,进行多角度的评价。对材料式问答题,首先据题目的有效信息,从隐含的观点进行评论。  第三,理论认识方面的题目。这方面的要求主要包含在问答题的最高层次“说明了什么”中。目前来说,多数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隐含在题目之中。可紧扣题目要求,运用相关的基本理论和观点,史论结合,去论证、示题目的结论。  规范准确  一切努力都必须落脚于答案之中,这是取分的关键。制定答案的基本要求是史实的准确性、内容的针对性、要点的完整性、叙述的条理性、语言的简洁性。在内容的组织方面要做到面要宽、点要多、话要短。答案的编写上,要做到“段落化、要点化、序号化”,以求层次清楚,使人一目了然。望采纳祝你好运

中国城市建设史论文题目有哪些及答案

建筑学考研需要准英语、政治、建筑学基础和建筑设计综合这四门科目。具体考试科目是:、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601建筑学基础(含《中国建筑史》 、《外国建筑史》、《外国近现代建筑》)。、806建筑设计综合。建筑学考研不需要考数学,但是需要考试两门专业课,一门专业课基础课,一门专业课综合课。

• 同济: ① 政治 ② 201英语、202俄语、203日语、204德语、205法语 任选一门 220意大利语(培养转英语) ③ 312中外建筑史 ④ 403古代建筑文献 404设计基础 405建筑构造与结构 任选 复试:综合+建筑设计快题(快题 8小时;大学本科相关教材) 天大: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或202 俄语或203日语③327 建筑设计(全天设计5小时、中午不休息)④8 30 建筑理论与技术(中外建筑史、建筑构造、建筑物理) 复试科目:50603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西建大: ①101统考政治②201统考英语或203统考日语③313公共建筑设计原理④406建筑历史(含中外建筑史) 复试考八小时快题 重大: 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或203日语 ③333建筑历史 ④478建筑设计及综合知识(8小时)或480建筑设计及构造(8小时) 复试科目:外语口语、专业综合知识口试、专业设计(3小时)。 中建院: ① 101政治②201英语③311专业基础综合(含中外建筑史、建筑构造与技术) ④401建筑设计(连续考试8小时) 武大: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11法语或212德语③302数学二或363建筑设计理论及历史(1)④840建筑设计(8小时快题)或841建筑设计理论及历史(2) 363 建筑设计理论及历史(1) 《建筑的永恒之道》,知识产权出版社,《模式语言》,知识产权出版社;《中国建筑史》,建工出版社;《外国古代建筑史》,建工出版社;《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建工出版社。 364 中国建筑史 《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史编写小组编,高等院校教学参考书。建工版,三版,四版均可。 365 设计理论及历史 《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杨正编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世界现代设计史》,王受之著,新世纪出版社,1995。 841 建筑设计理论及历史(2) 《建筑的永恒之道》,知识产权出版社;《模式语言》知识产权出版社;《中国建筑史》,建工出版社;《外国古代建筑史》,建工出版社;《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建工出版社。 842 外国建筑史 《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陈志华编著,建工版;《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同济大学等四校合编,高等院校教学参考书,建工版;《外国建筑历史图说》,罗小未、蔡琬英编著,同济大学出版社。 华中科大: 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 203日语 213德语 ③318建筑历史 ④458建筑设计(一) (201、203、213选一) 深大: ① 101政治②201英语③330建筑历史或331城市规划原理④453 建筑设计 复试笔试科目:建筑语言及其表达 浙大: ①101政治②201英或202俄或203 日或204德或205法③348建筑学基础④502建筑设计与规划(6小时)或455建筑技术 面试:本专业综合知识 笔试科目:现代建筑理论 报考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的必须考建筑设计与规划。 建筑设计与规划考试时间6小时(不包括中间吃饭和休息时间,不准离开考场),自备制图工具和1#不透明绘图纸一张。 “建筑学基础”包括:建筑历史(中、外建筑史)60分、规划原理30分、建筑构造40分、建筑物理20分。 《中国建筑史》第4版,东南大学潘谷西主编,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6月出版;《中国古代建筑史》刘敦桢著,建筑工业出版社;《外国建筑史》(十九世纪末叶以前)陈志华编,建工版;《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同济、清华、南京工学院、天津大学合编,建工版;《城市规划原理》新3版,李德华主编,建工版;《建筑构造》上册,李必瑜编,《建筑构造》下册,刘建荣编,建工出版社;《建筑物理》柳孝图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 哈工大: ① 101政治②201英或202俄或203日③333建筑构造与结构选型④488中外建筑史 湖大: ①政治101②英语201③建筑知识综合(建筑历史与建筑构造)313④建筑设计410 复试专业课: 设计理论及规范515 参考书目:《外国建筑史》,陈志华编;《外国近现代建筑史》,清华大学编;《中国建筑史》,潘谷西编;《中国古代建筑史》,刘敦桢编;《建筑构造(一、二)》,刘建荣编;《外国城市建设史》, 沈玉麟编;《中国城市建设史》,董鉴泓编;有关设计规范等;《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天津大学编;《城市规划原理》,同济大学等编;《城市道路与交通》,同济大学等编;(以上参考书均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版本);《快速干道与城镇体系的区域整合研究》,侯学钢编,湖南大学出版社;《变革中的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周安伟著,中国铁道出版社。 大连理工: ① 101政治 ② 201英语、203日语、202俄语选一 ③ 324建筑设计理论综合 ④ 839建筑设计(8小时) 华侨: 考试科目: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③322建筑理论④422建筑设计(含建筑构造) 华南理工: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322建筑设计基础理论(含建筑构造、当代建筑思潮)④501建筑设计(做图) 复试笔试科目:908中外建筑史 东南: ① 101政 ②201英或202俄或203日或214德(单)④413中外建筑与城市建设史⑤502建筑设计基础(快题,考一天) 复试科目:建筑设计(快题) 初试:《中国建筑史》(第四版),潘谷西,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外国建筑史》(19世纪以前),陈志华,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同济、清华、东大、天大合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中国城市建设史》,董鉴鸿,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外国城市建设史》,沈玉麟,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建筑设计基础:略

建筑学首先你要会这些建筑设计呀,图纸啊,还有那些设计原理设计理论,还有建筑学的那个发展历史等等都是需要科考的一些科目,就是你要去网上去下载。

你可以去宏涛东南大学考研上看看哦,上面有你想要知道的考研讯息

大连城市历史和发展论文题目有哪些及答案高中

1、试论朱里亚-克劳狄王朝时期近卫军与皇帝的关系  2、马尔克与5-9世纪的法兰克社会  3、曼与马尔克的比较研究  4、论林志纯关于中国城邦制与封建制的研究  5、高中历史必修Ⅰ中的公民教育研究  6、白月桥历史教育思想研究  7、苏州市历史中考试卷发展研究(2009-2015)  8、沪台两地最近版本初中历史教材对比研究  9、近年(2010-2015)高考历史选择题量化统计研究  10、江西历史高考选择题的变化走向及其教学策略的研究  11、2011-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1卷历史选择题分析  12、建国初期(1949-1953)中学历史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  13、阶级斗争史观的式微对高中历史教材的影响探究  14、高中历史教材静态难度的定量比较研究  15、高中历史教材中历史地图的比较研究  16、中美国家历史课程标准比较研究  17、改革开放以来高中历史教材中世界史体系的演变分析  18、社会转型视野中的罗马帝制研究  19、试论初高中历史教科书与教学的衔接  20、新课程背景下亚非拉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现状分析研究  二十个好写的历史论文题目,由学术堂整理提供

始建于1899年9月的大连,已走过了106个春秋。  百年风雨,沧桑巨变。一个世纪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的50年  来,大连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和聪明才智,把大连  由昔日一个小渔村建设成中国重要的港口、工业、贸易、旅游城市。  地处辽东半岛南端的大连,为京津门户,背依东北三省和内蒙古  东部的广阔腹地,是东北地区联系世界的窗口。然而,就是这样一方  地理位置极优越的土地,在近代历史上先后被沙俄、日本帝国主义侵  入、霸占了47年。对殖民者的欺凌和压榨,大连人民进行了可歌可泣  的反抗与斗争。1945年8月,大连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并成为新中  国建立之前最早获得新生的城市之一。在全国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和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大连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做出了巨大的  贡献。  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空前地加快了大连的发展速度。  港口、贸易和造船、内燃机车制造以及渔业生产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  位置的大连,成为我国首批批准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之一和计划单列  市,名列全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的第八位和全国14个一级城市的第四  位,成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率先成为国家卫生城市、优秀旅游城市,同时,又是我国“服装城”、  “足球城”、“田径之乡”、“水果之乡”,是一座遐迩闻名、充满  生机、花园般的海滨城市。  这些年到过大连的人常发出这样的惊叹:大连长高了!大连变绿  了!大连变亮了!按照“不求最大,但求最好”的思路,大连城市发  展建设的主题是城市内在质量的提高和城市功能的转换。高起点,大  手笔。仅仅几年间,大连的城市建设便步入了春天。人民、中山音乐、  友好、星海、海之韵、华乐、奥林匹克等大型广场,好似滨城宽敞的  客厅。中西融合,高低错落的建筑如城市胸前精美的徽章,高层巴士  与仿古旅游车争相传送城市空间美感的信息。  解放初期,大连仅有5座公园。如今,已经有30座公园镶嵌在城市  中。从1993年到现在,6年间全市新增公共绿地800万平方米,使全市  公共绿地面积达到了1560万平方米。全市人均占绿地7.8平方米,森  林覆盖率达到39.4%,超过全国平均数15%以上。大连与青山相依,  与大海相连。大连的东部海滨是一幅令人神往的风景带。一条依山临  海的柏油路,蜿蜒曲折,两边叠翠泻红,似一条上下左右飞舞的彩绸。  举目远眺,烟波浩淼,天海一色,海鸥翱翔,百舸争驰。  大连不仅以城市的整洁典雅、多姿多彩著称于世,而且还以经济  快速的发展令人啧啧称道。当今,大连是中国北方最具开放色彩和最  富青春活力的城市之一。大连人有自己自豪的节日——国际服装节,  有在全国有影响的区域性交易会——大连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有国际  旅游盛会——大连赏槐会。1998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35亿元,比  1978年增长6.8倍,年均递增10.8%。1998年全市新批准利用外资项  目1128项,实际使用外资额14.1亿美元,分别是1985年的16.8倍和  95倍。1979至1998年全市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90.7亿元,比前30年  增长44.4倍,年均投资94.5亿元,年均增长速度为25.5%……  “百年风雨洗礼,北方明珠生辉”。大连人正致力于把自己的家  乡建设成为重要的国际交通枢纽,技术先进的工业基地,东北亚地区  的商贸、金融、旅游、信息中心城市。明天的大连将更加美好。

你可以去看下(历史学研究)~里面已经发表的论文你可以看下论题,好好学习参考下

1、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A.焚书坑儒 B.推行郡县制 C.攻打匈奴 D.修筑长城2、“竹枪一支,打得妻离子散,未闻炮声震地;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 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外敌的武力入侵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B.说明中国人民不勇敢,惧怕竹枪火炮C.因为吸烟中国人民内部互相仇杀 D.揭示了鸦片输入的危害3、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其中“煮豆燃萁”是指 A.定都天京 B.天京变乱 C.被清政府攻破天京 D.北伐失利4、《共同纲领》第二十五条:“对于国民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款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这一规定实际上体现的外交政策是:A“一边倒”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另起炉灶” D团结世界各国人民5、20世纪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其中第二次是指 A辛亥革俞的胜利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B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的建立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D.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6、“国王是国家的人格化,是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在19世纪末的下列国家中,符合这一民主特征的主要国家是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中国7、商帮,是以地域为中心、以血缘乡谊为纽带,自发组成的区域性商人群体。商帮涌现反映了哪一时期商业发展的情况?A.汉代 B.隋唐 C.宋元 D.明清8、“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有过则罚。”这一规定反映的实质是 A.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清朝前期大机户兼并小机户C.清政府限制手工工场的规模 D.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9、鲁迅说,近代中国“简直是将几十世纪缩在一时:自松油片以至电灯,自独轮车以至飞机.自标枪以至机关枪,……都摩肩挨背的存在”。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传统风俗习惯根深蒂固 B.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 C.新旧风俗杂陈 D.西方文化对中国影响广泛10、清朝晚期,有位商人从上海运一批货物到汉口,受到了当地官吏的百般刁难、重重勒索。他气愤地说:“政府同外国的条约规定,外国商船可以在长江自由航行,不受盘查,我们中国人为什么不行?难道非要中国商船插上外国旗子才有生路吗?”这件事最早应发生在A.1842年以后 B.1844年以后 C.1856年以后 D.1858年以后11、如果你是一位生活在1 6世纪欧洲的市民①你会发现市场上出现了花生、玉米、甘薯等农产品②如果你有机会去做生意,一般会获得较好的利润③如果你去美洲,可能会遇到一些装满了黑奴的船只④在陆地上,你可以坐火车;在海洋上,你可以乘汽船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③④12、20世纪70年代,欧洲各国的许多人一度拒收美元,甚至乞丐也在自己的帽子上写着“不要美元”。这一现象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资本主义世界出现金融危机 B.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动摇C.美元已不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国际货币 D.世界经济力量多极化13、邓小平在一次参观文物展览时,指着一幅名画说:“我们祖先早已熟知商品经济了。”这幅画应是A《天王送子图》 B《洛神赋图》 C《清明上河图》 D《步荤图》14、近年某地发现一座古代墓葬,出土距今5000年的玉面人和一尊扁足青铜方鼎,方鼎内壁刻有小篆。对此墓葬的年代,以下推测正确的是A据玉面人的年代推算,应为母系氏族时期 B青铜器是商朝标志性器物,故应在商朝 C商朝时期出现青铜铭文,估计在西周时期 D根据文字判断,墓主最早应是秦朝人15、“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从词风格上看,该词属于A婉约派 B豪放派 C田园派 D花间派16、看图读史,断定正误,错的一组是 (1) (2) (3)A.图(1)的核心思想是师夷长技以制夷;是洋务派的宗旨B.图(2)的核心思想是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C.图(3)的核心思想是发展资本主义D.资政新篇》继承了《天朝田亩制度》反封建的一面,但两者在社会发展趋势和社会经济的主张方面却是相矛盾的17、图片书中的人物对于美国来说,最大的影响是A.缔造美国 B.对美国的1787年宪法产生重要影响 C.最大限度发挥美国的民主意识 D.加强美国中央集权 18、1999年12月,在20世纪最后一期的《时代》周刊中,评选出了一位“世纪人物”。《时代》周刊称他为“天才、政治难民、人道主义者、原子和宇宙谜的开启者”“以其最伟大的思想和无与伦比的形象独占鳌头”。这个世纪人物应是A Isasc Newton B C.R.Darwin C T.A.EdisOn D A1bert Einstein19、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实施的根本目的是:A.打击工商业 B.保护小农经济C.巩固封建统治 D.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20、15世纪,欧洲人探险寻新航路的最根本原因是:A.欧洲人富于冒险精神 B.欧洲人的贪欲特别旺盛C.欧洲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D.欧洲的手工业和农业进一步分离21、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必要条件是:A.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B.工场手工业向机器生产发展的趋势C.增强殖民扩张的实力 D.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22、鸦片战争后,中国茶叶和生丝的出口量猛增,这一现象说明的实质性问题是: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 B.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茶叶和生丝日益商品化 D.生产生丝获利多,并逐渐掌握自已的命运23、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是:A.甲午战争后 B.新文化运动时期 C.五四运动时期 D.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24、中国的近代化具有实践性的探索始于:A.鸦片战争时林则徐待人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B.太平天国运动中洪仁玕提出的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建国方案C.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创办军事和民用工业D.辛亥革命中孙中山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而奋斗25、罗斯福新政成功的根本原因是:A.国家干预经济 B.整顿了财政金融体系 C.对工业加强了计划指导 D.缓和了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26、二战后初期,苏联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A.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日益暴露 B.农业全盘集体化的消极影响C.农业单位面积产量没有提高 D.工业发展缓慢和人民生活水平得不到提高27、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A.建立市场经济 B.深化国企改革 C.引进先进技术 D.增强企业活力28、城镇化的含义是指:A.农村变为城市 B.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 C.乡镇企业大量移到城市 D.人口、用地、经济由农村型转向城市型的过程29、1953年我国实行了农业合作化运动,1978年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列对以上变化的评述,最准确的是:A.是性质完全相反的两种经济政策 B.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C.都是调整农村生产关系以发展生产力 D.后者是对前者的全盘否定30、1947年签订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其性质是:A.国际政治组织 B.国际贸易组织 C.国际货币组织 D.国际政治经济组织31、20世纪70年代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解体,它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 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动摇 B.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经济危机C.美日欧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 D.世界经济力量多极化32、欧共体的两大支柱是:①欧元 ②统一大市场 ③关税同盟 ④共同的农业政策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33、标志着欧洲一体化成为由欧洲公众参与推动的自下而上的进程的事件是:A.欧共体的成立 B.《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署C.欧洲统一大市场建立 D.欧元的诞生34、欧洲联盟是:A.欧洲地区的非政府国际组织 B.欧洲地区的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C.世界最大的政府间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D.世界最大的国际政治组织35、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组成的区域合作集团是:A.世界贸易组织 B.北美自由贸易区 C.东南亚国家联盟 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36、北美自由贸易区内,墨西哥出口的产品主要是:A.技术密集型产品 B.本密集型产品 C.劳动密集型产品 D.知识密集型产品37、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发达国家尽享全球化“红利”,广大发展中国家却饱受贫困、落后之苦,解决这个问题必须:A.取消国际不等价交换 B.免除发展中国家外债C.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D.缩小各国之间的贫富差距38、自1981年起,中国曾多次获得世界银行贷款,用于改造农田和发展教育,这说明:A.世界银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B.世界银行的贷款重点只有发展中国家 C.世界银行是为协调国际货币关系而建立的D.世界银行是联合国的专门机构39、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最主要趋势是:A.经济全球化 B.区域经济一体化 C.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发展 D.强调可持续发展40、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A.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B.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C.科学技术发展是其根本动力 D.推动了世界经济发展,但存在严重问题41、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关系是:A.相互对立 B.区域集团化有利于全球化的发展C.区域集团化即将被全球化取代 D.两者既有矛盾也相互促进42、造成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出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 B封建土地制度的存在C政府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 D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43、请观察下图然后判断这种工具出现的时间: A:汉朝 B:魏晋南北朝 C:唐朝 D:宋朝44、下图是西汉的博山炉,请你仔细观察此图然后回答西汉时期出土的青铜器有什么特点 A:器物造型庄重雄奇 B:纹饰细腻优美 C:工艺精湛处于最高峰 D:广泛采用鎏金、镶嵌等装饰工艺,精美华丽45、 导致经济重心南移的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是A、社会环境稳定 B、自然条件改善C、政治重心南移 D、生产力大为改观46、 “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的是A、北宋时期江浙地区商品经济繁荣 B、北宋立国后主要依靠东南的财富力量C、中唐以后南方农业进入了全面开发期 D、南宋政权重视农业生产,江南经济超过北方47、 引进、推广高产农作物玉米和甘薯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是①养活了众多人口 ②经济作物专业区域扩大 ③直接导致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④提高了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48、 学习明、清史后,有四位同学分别就下列主题作了演讲,你认为其中哪一个概括了这一段历史的全过程 A帝国的彷徨 B、中华的荣耀 C、东方的曙光 D、王朝的振兴49、 唐代,一般平民百姓多穿布制衣服,这种布的原料是A丝 B麻 C棉 D毛50、 中国封建社会末期“重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它造成的后果不包括:( )A市场狭小 B原料不足 C劳动力缺乏 D资金短缺51、 洋务运动没有成功的根本原因是A 只重军事不重经济 B 没有兴办真正的资本主义企业C 没有触动封建制度 D没有大力宣扬西方思想文化52、 “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钢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20世纪50年代末的社会现象,造成这一现象主要由于 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苏联政府背信弃义53、“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对这句1978年出自安徽凤阳农民的话,理解正确的有 ①概括了包干到户的优点 ②表达了对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拥护 ③说明联产承包责任制给农村经济注入了活力④说明农民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54、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解放生产力B.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加强国营大中型企业的市场竞争力C.巩固和完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D.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55、 引起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有①西方列强的侵略 ②自然经济的解体,资本主义的发展③有识之士的推动 ④西方文化的影响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①④ D.①③④56、 新中国出现新生活新风尚的根本原因是A.经济的迅速发展 B.人民当家作主C.苏联的援助 D.人们对美的追求57、 对新航路的开辟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欧洲各国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 B.欧洲各国社会矛盾的激化 C.天文地理知识与航海造船术的进步 D.《马可•波罗游记》对东方探险的激励58、 工业革命后社会生产力飞速提高,从本质上说明了: A.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战胜封建主义农业文明是一大进步 B.工业革命使工人生产积极性倍增 C.资本主义消灭了阻碍生产力的一切因素 D.科学与生产紧密结合产生成效59、新航路的开辟,从根本上看是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的产物 B欧洲人对黄金的狂热追求C商业危机的产物 D人文主义倡导的产物60、最早从欧洲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的航海家是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仑布 D麦哲仑61、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了A欧洲 B亚洲 C地中海 D大西洋62、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中,最重要的是A促进了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B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C促进欧洲商业发生重大变化,贸易量大增 D引起了殖民扩张和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63、从历史渊源看,真正意义的经济全球化开始于A资本主义萌芽 B文艺复兴运动 C新航路的开辟 D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64、假如你生活在15--16世纪的欧洲,下列商品你不能从市场买到?A中国的瓷器 B非洲的象牙 C美洲的咖啡 D澳洲的皮革65、被称为17世纪欧洲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是A葡萄牙 B西班牙 C英国 D荷兰66、17世纪中期,英荷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A英国颁布<<航海条例>> B英国海盗抢劫活动C荷兰要扩大北美殖民地 D英国抢夺荷兰的海运事业67、17---18世纪的殖民扩张活动在资本主义发展早期的主要作用是A抢占了广大海外市场 B加速资本原始积累C削弱封建贵族势力 D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68、 十七世纪对我国进行殖民侵略的国家有 :①英国 ②西班牙 ③葡萄牙 ④荷兰 ⑤法国A③④ B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⑤69、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根本原因是A积累了丰厚的资本 B圈地运动获得大量劳动力C积累了大量技术知识 D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70、“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恩格斯的这段话是A肯定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地位 B赞扬法国大革命的作用C谴责英国组织“反法同盟” D肯定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地位71、工业革命密切联系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媒介是A炮舰 B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C军队 D物美价廉的商品72、第二次工业革命最突出的成就是A电力的广泛应用 B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C化学工业的建立 D新的交通工具的发明73、20世纪初,人类可以使用的最新交通工具是A汽车 B火车 C轮船 D飞机74、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主要是因为A资本主义制度广泛确立 B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形成C自然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 D自然科学取得突破性进展75、世界市场能够形成,从根本上说是A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推动 B 新的交通工具的发明C新的通讯手段的应用 D生产力发展的结果76、西周时诸侯国的国君相对于周王来说应是A.大宗 B 小宗 C.关系是相对的 D.不确定77、“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这则纪功刻石说的是A.周天子分封天下 B秦始皇统一六国 C.汉武帝开拓疆土 D.忽必烈一定乾元78、古代中国由贵族政治转变为官僚统治的重要标志是 A.三公九卿制的形成 B.郡县制的实行C.文化专制 D.皇帝制的形成79、西汉时期,形成“中朝”决策机构的官员包括 ①三公 ②尚书令 ③侍中 ④九卿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80、唐朝草拟政令以及审核政令的机构分别是 A.中书省和门下省 B.门下省和尚书省 C.政事堂和门下省 D.中书省和尚书省81、中国历史上延续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被废除是在 A. 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82、《清史稿》:“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盖隐然执政之府也。”描述的是A.尚书省 B.中书省 C.内阁 D.军机处83、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政治发展演变的基本趋势是 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 ②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③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治理日趋严密 ④逐渐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④84、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明清时期消极因素逐渐增大,主要表现在 A.激化了阶级矛盾 B.出现了宦官专权的局面 C.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斗争激烈 D.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85、在封建社会,皇帝与丞相之间容易产生矛盾。从汉至元,历代皇帝曾经采取过的限制相权的措施包括①形成“中朝”“外朝”格局,使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不能参与决策 ②三省长官同为宰相,相互牵制和监督③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设三司使管理财政④设转运使负责全国漕运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86、之所以说梭伦改革将雅典引上了民主轨道,是因为他的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平民的民主权利,这些措施包括(1)废除债务奴隶制(2)设立平民可参与的民众法庭(3)确立了“陶片放逐法”(4)按财产多少划分公民的等级A.(1)(2)(3) B.(1)(2)(4) C.(1)(3)(4) D.(2)(3)(4)87、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点是A.终身制 B.平等协商,少数服从多数 C.集体领导的任期制和选举制 D.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88、西方法律继承了罗马法的 ①陪审制度 ②律师制度 ③不告不理的诉讼原则 ④自由民主原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89、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国家决策机构是A.执政官 B.元老院 C.公民大会 D.民众法庭90、英国近代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是A.处死了国王查理一世 B.宣布英国为共和国 C.1688年光荣革命 D.《权利法案》的通过91、英国君主立宪制下的实际最高行政首长是A.首相 B.国务卿 C.英王 D.众议会在野党领袖92、下列对英国19世纪中期以后的内阁制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 ②内阁成员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③内阁实际上对国王负责 ④内阁选举实际上是政党间的权力角逐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93、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最高法院可以A.通过被总统否决的法律 B.宣布总统法令违宪 C.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 D.自行任命联邦法官94、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下列哪次会议上提出的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95、20世纪80至90年代以来形成的区域性经济集团不包括 A.欧洲联盟 B.北美自由贸易区 C.欧洲共同体 D.亚太经合组织96、1921年苏俄实施的新经济政策和新中国过渡时期实施的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政策都 A.恢复和扩大了资本主义的自由贸易秩序 B.是两国社会主义经济政策成熟的基本标志 C.有利于提高社会生产力 D.是两国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长期策略97、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把重点放在农业方面 B.把重点放在工业方面 C.没有根本改变经济体制 D.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98、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相同点是 A.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化 B.以科学实验成果为先导 C.源于技术工人的实践经验 D.在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99、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 A.《点石斋画报》 B.《民报》 C.《申报》 D.《游戏报》100、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主要是因为 A.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B.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C.世界形势出现和平稳定局面 D.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差距缩小参考答案:1—5:BDBCC 6—10:ADDBD 10—15:CBCDB 16—20: ABDCC 21-25:DBDCD 26-30:ADDCB 31-35:ABDBD 36-40:CCAAB 41-45:DBADD46-50: DBABB 51—55:CCBAA 56—60 BAAAC 61-65:DBCDD 66-70:ABADD 71-75:DADBD 76-70:BBBCA 80-85:CDADA 86-90:BDABD 90-95:ADBCC 96-100:CCACA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