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影响论文摘要简介

发布时间:2024-07-07 08:53:45

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影响论文摘要简介

孔子的教育思想用八个字来概括的话,就是因材施教,有教无类。作为春秋末期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教育上,孔子倡导教育面前人人平等,倡导根据每个人特点的不同因材施教,同时也提倡严谨的治学态度。

孔子教育思想: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意义:孔子以德为首、有教无类、教学相长等教育理念和注重启发式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对现代教育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现代教育应注重道德教育,提倡全面发展;注重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加强思维能力训练;注重对教师水平的提升,做到终身学习;注重学生身心发展,建立友好、和谐师生关系。孔子教育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社会背景:孔子的时代正是奴隶社会逐渐衰亡,新兴封建制度逐渐兴起的历史过渡时期,他是这个过渡时期的过渡人物。孔子的思想基本上代表了当时比较开明的奴隶主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前进的倾向和要求。书中第二章介绍了孔子出生于没落奴隶主贵族家庭,“少也贱”,长期生活在下层人物中,了解人民的愿望和要求;同时,他又有与当权者交往的机会,进可为官,这就是孔子既忠君又爱民思想产生的原因。孔子出生的鲁国是当时文化的中心,周朝的典章制度在鲁国保存得最完整,孔子自幼受到西周文化熏陶,因而对周礼非常熟悉和钦佩,“吾从周”便是他发自内心的话语。

孔子的教育思想:1、他提倡“有教无类”,创办私学,广招学生,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2、孔子主张“学而优则仕”,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他的教育目的是要培养从政的君子,而君子必须具有较高的道德品质修养,所以孔子强调学校教育必须将道德教育放在首要地位。3、孔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礼”和“仁”。其中“礼”为道德规范,“仁”为最高道德准则。“礼”是“仁”的形式,“仁”是“礼”的内容,有了“仁”的精神,“礼”才真正充实。在道德修养方面,他提出树立志向、克己、践履躬行、内省、勇于改过等方法。4、“学而知之”是孔子教学思想的主导思想。在主张不耻下问、虚心好学的同时,他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同时还必须“学以致用”,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5、孔子在教学方法上要求老师“有教无类”“经邦济世”的教育观,“因材施教”“启发式”的方法论,注重童蒙、启蒙教育。他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新知识引申拓宽、深入,“举一而反三”。他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谓教师应该在学生认真思考,并已达到一定程度时恰到好处地进行启发和开导。6、他又是在教学实践中最早采用因材施教方法的教育家。通过谈话和个别观察等方法,他了解和熟悉学生的个性特征,在此基础上,根据各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培养出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多方面的人才。孔子热爱教育事业,毕生从事教育活动。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仅言教,更重身教,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感化学生。他爱护学生,学生也很尊敬他,师生关系非常融洽。他是中国古代教师的光辉典型。意义:孔子的教育活动不但培养了众多学生,而且他在实践基础上提出的教育学说,为中国古代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孔子作为我国古代重要的思想家、教育家,在其一生的教育实践中所总结出来的教育思想,是我国教育史上宝贵的财富,处处都闪现着教育哲理的光辉。他的教育思想具有普世价值,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几千年后的今天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现实问题出发去研究孔子教育思想,可以帮助我们从过去的实践与理论中找到借鉴,受到启发。孔子介绍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一)孔子其对后世影响深远。孔子提出了儒家学说,尽管他“述而不作”,但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后世并尊称他为至圣、万世师表,认为他曾修《诗》、《书》、定《礼》 、《乐》,序《周易》,作《春秋》,而《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二)孔子的教育思想孔子的教育思想的核心是有教无类。孔子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将毕生精力贡献给教育事业的人,他对后世的教育活动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孔子的世界观、孔子论教育的作用、孔子的教育目的、孔子的教育内容、孔子的教学方法、孔子论教师等方面,是孔子教育思想的组成部分。其一,在世界观方面,孔子认为道德是推动历史的主要力量;其二,在教育作用的思想方面,孔子的教育作用观就是“教育是和政治分不开的,教育工作就是政治工作的一种形式”,也即学而优则仕,其认为知识和道德都是要靠学习培养出来的,教育是形成人的个别差异的重要原因,所以要“有教无类”、“诲人不倦”;其三,对教师,孔子把师德提到“仁”的高度;其四,在教学方法方面,孔子主张“循循善诱”、“温故知新”;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学习的过程和态度,主张“因材施教”,注意学生“学思行”的结合;善于运用问答法的教学形式,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注意关于道德教育任务的培养,向学生传授“知”,“仁”、“勇”三方面的知识。

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影响论文摘要

孔子,被大多数人奉为圣人。一言一行可谓各大多数人带来极大的影响。对政治的影响:孔子的政治学说的核心是“仁政”,其思想经过荀子完善,至西汉,董仲舒提出“独尊儒术,罢黜百家”后,孔子思想成为历代王朝的治国思想。对社会的影响:孔子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孝悌”“忠恕”等等伦理思想博大精深,对社会行为影响深远。对古代教育的影响:孔子打破了春秋时的教育垄断,兴办私学。提出因材施教等教育观念,成为“万世师表”的圣人。对亚洲和世界的影响:孔子思想对东北亚的韩国、日本影响深远,西方思想家把孔子代表的中国传统思想看做是未来世界的希望。

这个问题让我想到了我以前在现代教育报上发表的一篇短文,说的就是孔子的教育观念,这样的感悟也写了好几篇。在这篇《从孔子教育子路说起》中我写了:这也让我想起了孔子的学生子路!可以说,子路在没有遇到孔子时也是一个很叛逆的人,拿现在的话说,就是不良子弟!仗着他身大力不亏,谁也不敢惹他!他在遇到孔子的时候,对孔子也是十分无礼,甚至还戏耍孔子,可是在孔子的感化下,他入了孔子门下,成为了孔子的得意弟子!我想从这也可以看出,学生是可以教育的,而怎样教育学生,是全社会需要作出努力的事情!应该象那位老教师一样,爱他的学生,用爱去感化他的学生!而不是在这一段视频在网络上播出以后,举世哗然,愤而讨之,这样是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的!现在,我们社会应该到了反思的时候了,是什么让我们的孩子变成这样,难道我们的社会就没有责任吗!我觉得这个老教师知道了孔子教育的真谛!而孔子在对他的学生的教育都是爱的教育,我想现在的社会对这一点,是不是有点缺乏!!!学校老去考虑学生能不能升学,学校的升学率是多少,家长也在考虑现在的竞争这么激烈,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可是,现在谁在考虑孩子,他们也是有想法的,而现在社会给他们的负担越来越重,我看出现这些问题,也很正常!再看十多年前的文字,我又想起了子路曾经都把孔子逼的对天发誓了,还有颜回和孔子开玩笑“子在,回何敢死”。这样的师生关系,是不是也值得现在的教育借鉴呢。在《我看传统文化的教育》中我写了如下文字: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忽视了教育,那就等于失去了国家发展的条件,削弱了竞争实力,从而使民族走向没落!但是教育又不是教条,不是老师说什么,学生做什么,而是教学生做人,学会生存,还有学会创造!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了创造力,就是教育的失败,其结果也是令人担忧的!其实,我们的先师孔子就说过“有教无类”,虽然已过了几千年,可现在还有指导意义,现在,有的老师也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可是有哪一个是这样做了!如果真是这样做了,现在也不会出现这样奇怪的现象!教育是国家的基础,国家的未来!重视教育还应该从正确的方向认识教育,否则也是误入歧途!社会是复杂性的,学生是多样性的,只有把多样性融入起社会的复杂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可塑造的一方面,有的适合这个,有的适合那个!可是现在的教育却把学生塑造成一个模子,这样怎能融入社会的复杂性呢?!其实现在的教育,有时也真应该向古人学习学习,诗、书、礼、易、乐、春秋,从做人到其他方方面面,无所不包,所以那时说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因为,那时的教育已经给他们了,但不要忘了,并不是不出门,而是把知天下事的东西学到手了,就去治天下事了!而且,先生还根据学生的潜质,进行启发式的教育,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魅力,“有教无类”多样性的教育模式!再看这2007年写的,我还在想,有教无类什么时候能实现呢?我在2007年6月1日写的《我看传统文化中的教育》中写了:其实,我们的孔子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说出,有教无类这样因材施教的话!还有,我觉得他说的当仁不让于师,可以说是最好的说出了教育的意义!可是,现在谁也没有听进去!我们看《论语》你会发现,孔子和他的学生们都是平等相处的!而孔子对学生的问题都是有问必答,而且是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针对学生进行教育,而不是那种千篇一律的老生常谈的教育!这我们从他对子路还有子贡的教育中可见一斑!也可以说,孔子把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给激发出来了,不但让他的学生学习了六艺,更主要的是教育了他们如何做人,如何成为有用的人!而我们看看现在的教育作到《论语》说的了吗!我还拿我已经解释过的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句话来说,其实这句话是告诉我们怎样快乐的学习,而不是让你怎样把以前学的再反复的复习,那就不是快乐的学习了!其实,《论语》第一章《学而》为什么以这句话作为开篇,我想你只要了解了《论语》你会发现,这是孔子在教导学生怎么做人,怎么处世!而这句话我在以前说是孔子对道每天都接近一点,那是多么快乐!而这个道可以是形而上的道,也是孔子所说的朝闻道,夕死可矣的大道,也是人生之道!也可以说是你每天在学习中都知道一点人生的道理,那时多么的快乐!而对于现在的教育来说,怎么教育孩子们做人的道理,我觉得比他们学习了多少知识更有用!而这句话虽然过去了2500多年,我想对于老师的指导意义还是很大的!而在当仁不让于师里,我也能感到我们的文化精英们在风云变幻的历史岁月中,怎样去知道他们的人生!我记得,好象是唐朝的房玄龄让当时的一个神童把他给教育了一番,可是他并不生气,还把称为小友,让他处理事情,这个孩子后来也成为了栋梁!而我们可以从小友上知道,房玄龄没有把这个孩子当成孩子,而是把他当成了他的知心朋友,连这个孩子对他的教育他都能虚心接受,我想这就是当仁不让于师的涵义吧!我想着也是房玄龄领会了孔子的另一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而这个师不在年龄,而在于他的道德和学问!这也让我想起了我以前的一件事,在家的时候,在市中心的一个下围棋的地方和一个孩子下了一盘棋,我输给他了,从这里我也想到了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其实,有时侯孩子们在很多地方也是可以教育我们大人的!只是我们有时老是摆着什么家长,老师的臭架子,以为我是长辈,只有我教育你,哪有你教育我的份!我想说,你们这些成人们好好看看《论语》吧,看看我们的第一代教育家是怎么做的!还有以前我在看《雍正王朝》的电视剧的时候,写了一段话,曲解圣贤意,枉作读书人,读书读好书,莫作迂腐人!读了一辈子书,不知道读的是什么,还之乎者也的在那说圣贤云,老以圣贤为标榜,不知自己去做圣贤事,难道这就是圣贤教导的吗?!有写上进的人,要把圣贤的道理想上发展,完善,可是自以为是的圣人门徒的老夫子们却祖宗章法不可废,圣人之说不可改,岂不知,他们在保守自己的陈腐观念的同时,其实也是背弃了传统,委屈了真理,读书就要明理,明的什么理,明的当然是大道理,但大道理从何而来呢,还不是从小道理而来,而现在有些人就抱着大道理不放,而把基础给丢掉了,这怎么行呢?!一棵大树无论长的再繁茂,要是根部出现了腐烂,那还能长久下去吗!这只是我看电视剧的感言!但是从这我也想到了《论语》里《为政》的一句话,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从这我们也可看出,孔子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他是有创新的,而这句话我想对于今天的我们还是有很大的教育意义的,尤其对老师!而在继承传统,尊重的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在我们国家的历史,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最早的是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还有春秋的诸子百家,还有汉朝,还有唐宋明清,我们都可以看到创新的影子,而这些创新都是在我们那广袤的传统文化的土壤里生根发芽,深入人心!还拿椅子来说,就是创新的结果!而这样的创新,在唐宋表现的尤其明显!交子,世界的第一张纸币,不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吗!还有我们国乐也是在创新中得意发展的啊!可是我们现在的教育,遵循了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优良的传统了吗,我看没有,我想,这对我们的教育者来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啊!教育不是死框框,我们的教育者们要不断的给教育注入新鲜的血液,让它保持活力,这才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教育所倡导的!而老师们也要放下架子,去贴近学生,向学生学习,我想这也才能突出教育的本色!这也才是我们传统文化中教育的本意啊!由这我又想起了韩愈在《师说》所说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可是我们的老师做到了吗?!首先是要传道,象孔子在《论语》那样教导学生们做人!其次才是授业,教给学生知识,然后还要解答学生在人生中出现的问题,不管是知识上,还是做人上!而我们现在的老师做到了吗,我看没有吧!!!现在的学校都往往把学生如何能更多的获取知识放在首位了,我想现在学生出现的很多问题,都与此有关!象最近电白中学出现的惨案,正是在这方面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而这个深刻的教训,是要所有教育者牢记终生的!不要以为你给学生以知识就足够了,那他不懂做人的道理,他的知识,也往往是最危险的!而怎样去教学生做人的道理,我想老师们多去看看《论语》,在这里你会得到很多的!对于家长,我想说,孩子生出来,不是吃饱穿暖就行了的事,孩子的做人,家长也是起到很关键的作用的!养不教,父之过,教育不好,家长是要有责任的!而在这方面,传统文化也会给家长很多的!多去看看传统文化,多去贴近传统文化,对于孩子,对于家长,都是有好处的!而这在孔子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中可以说是传统文化对家庭教育最好的展现!我想这是需要家长去学习的!可以说,传统文化中的家庭教育,是要家长和孩子做朋友,象孔子的学生中,有很多都是父子一块向孔子学习的,象颜回父子,曾子父子!从这些我们都可以看出传统文化中家长与孩子的关系!也可以拿当仁不让于师来说,如果孩子说的话对,家长必须得听,我想这也正是传统文化给予我们的教育意义!我在十年前写下的文字,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

一、以“仁”为核心的人文道德教育思想孔子的政治思想以“仁”为核心,可以说“仁”是儒家学派的精髓,同时也体现在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仁者,爱人”的平民思想是孔子“有教无类”教育思想的直接来源,在儒家的思想中,认为众生平等,无贵族与庶民之分,因此教学也不应有阶级之分,而应为民众所共有。孔子开私塾之先河,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打破了自西周以来“学在官府”的教育垄断局面,使教育不再受阶级、政治等因素的制约,成为一个独立的活动,扩大了受教人群,为我国古代开创了平民受教的先河,提高了平民的知识文化水平,且主张“学而优则仕”,与此后的科举制度一起使平民百姓也有为官治理国家的机会,为我国历史上培养出一大批贤人君子。二、以“启”为核心的循循善诱教导的教育思想孔子认为众多弟子“性将近”而“习相远”,“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语上也。”每个人的性格品行不同,不应该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也不应该用统一的学习方法去对待。《论语》中曾记载: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子路、冉有所问相同,而孔子答而不同。正是因为孔子认为冉有胆小,应鼓励他勇敢行事,而子路行事果敢,应约束他不要贸然行事。为师者,应在日常交往中了解学生的不同品性,“听其言而观其行”“对症下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为不到学生努力想明白而不可得时不要去启发他,不到学生想要表达而无力言语时也不要去启发他。孔子注重培养学生自我的积极思考,在他还没有努力思考或想要表达自己内心想法的时候不要去启发他,而应让学生先有自我思考,有自我表达的意愿时,再去适当地加以指导,使之如愿表达自己的想法。纵观《论语》,皆为孔子与弟子的言谈构成,有问有答,通过讨论来进行教育。三、以“慎”为核心的谦虚严谨学风的教育思想“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正确对待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这才是学习知识应有的智慧。这不仅是一种对待学习的态度,同时也是真正获取知识的基本前提。只有明确自己所不知道的事情,才能够有针对性去获得某方面的知识。对待学习,就要有孔子“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和“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承认自己在某些知识方面的缺失,反而是对知识的一种尊重与渴求。找出自己知识的局限与缺失,实事求是,才能够真正获得知识。四、以“乐”为核心的敏而好学态度的教育思想相对比来说,学习要算的上一件辛苦的事。如若不是兴趣所在,学习则会变成一件痛苦的事情。孔子注重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兴趣,兴趣所至,而学习则会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孔子认为,知道学习的人不如喜欢学习的人,喜欢学习的人不如把学习当成乐趣的人。对学习有兴趣的人,学习就变成一件有趣的事情,自然就会比知道或爱好的人更容易学习到知识。把学习视作一件快乐的事情,对其产生兴趣,“学而不厌”,焉能有不成才的道理。连孔子自己都是学习兴趣的实践者,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而后成为知识渊博的大家。孔子认为,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要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论语》在“学而第一”开篇中便写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并且经常复习,真正地把握知识,不是会让人很高兴的吗?“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所表现的也是一种勤奋好学的学习态度,将学习视作好像是在追赶什么,总怕赶不上,赶上了又怕被甩掉。只有深入其中,学习到知识,才是人生一件快事。意义孔子作为我国古代重要的思想家、教育家,在其一生的教育实践中所总结出来的教育思想,是我国教育史上宝贵的财富,处处都闪现着教育哲理的光辉。他的教育思想具有普世价值,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几千年后的今天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现实问题出发去研究孔子教育思想,可以帮助我们从过去的实践与理论中找到借鉴,受到启发。

孔子以德为首、有教无类、教学相长等教育理念和注重启发式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对现代教育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现代教育应注重道德教育,提倡全面发展;注重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加强思维能力训练;注重对教师水平的提升,做到终身学习;注重学生身心发展,建立友好、和谐师生关系。

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影响论文摘要分析

孔子教育思想: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意义:孔子以德为首、有教无类、教学相长等教育理念和注重启发式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对现代教育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现代教育应注重道德教育,提倡全面发展;注重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加强思维能力训练;注重对教师水平的提升,做到终身学习;注重学生身心发展,建立友好、和谐师生关系。孔子教育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社会背景:孔子的时代正是奴隶社会逐渐衰亡,新兴封建制度逐渐兴起的历史过渡时期,他是这个过渡时期的过渡人物。孔子的思想基本上代表了当时比较开明的奴隶主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前进的倾向和要求。书中第二章介绍了孔子出生于没落奴隶主贵族家庭,“少也贱”,长期生活在下层人物中,了解人民的愿望和要求;同时,他又有与当权者交往的机会,进可为官,这就是孔子既忠君又爱民思想产生的原因。孔子出生的鲁国是当时文化的中心,周朝的典章制度在鲁国保存得最完整,孔子自幼受到西周文化熏陶,因而对周礼非常熟悉和钦佩,“吾从周”便是他发自内心的话语。

孔子的教育思想:1、他提倡“有教无类”,创办私学,广招学生,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2、孔子主张“学而优则仕”,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他的教育目的是要培养从政的君子,而君子必须具有较高的道德品质修养,所以孔子强调学校教育必须将道德教育放在首要地位。3、孔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礼”和“仁”。其中“礼”为道德规范,“仁”为最高道德准则。“礼”是“仁”的形式,“仁”是“礼”的内容,有了“仁”的精神,“礼”才真正充实。在道德修养方面,他提出树立志向、克己、践履躬行、内省、勇于改过等方法。4、“学而知之”是孔子教学思想的主导思想。在主张不耻下问、虚心好学的同时,他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同时还必须“学以致用”,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5、孔子在教学方法上要求老师“有教无类”“经邦济世”的教育观,“因材施教”“启发式”的方法论,注重童蒙、启蒙教育。他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新知识引申拓宽、深入,“举一而反三”。他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谓教师应该在学生认真思考,并已达到一定程度时恰到好处地进行启发和开导。6、他又是在教学实践中最早采用因材施教方法的教育家。通过谈话和个别观察等方法,他了解和熟悉学生的个性特征,在此基础上,根据各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培养出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多方面的人才。孔子热爱教育事业,毕生从事教育活动。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仅言教,更重身教,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感化学生。他爱护学生,学生也很尊敬他,师生关系非常融洽。他是中国古代教师的光辉典型。意义:孔子的教育活动不但培养了众多学生,而且他在实践基础上提出的教育学说,为中国古代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孔子作为我国古代重要的思想家、教育家,在其一生的教育实践中所总结出来的教育思想,是我国教育史上宝贵的财富,处处都闪现着教育哲理的光辉。他的教育思想具有普世价值,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几千年后的今天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现实问题出发去研究孔子教育思想,可以帮助我们从过去的实践与理论中找到借鉴,受到启发。孔子介绍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孔子的教育水平即使放到今日,也是神一般的存在:① 因材施教,不僵化。冉求、子路问孔子同样一个问题,孔子给出的答案却完全相反。原因是这两位学生性格一个急、一个缓,所以教育起来也要因人而异。整本《论语》读下来,才发现这是个贯穿始终的思想:具体问题,必具体分析。无怪乎孔子发出感叹:“君子行走于天下,无可无不可,没什么一定之规,心存道义即可。”这与当代教育惯常使用的“标准答案”,可有着天壤之别。② 爱憎分明,不糊涂。子贡问孔子当个大家都叫好的善人如何。孔子说不行。必须是好人说好、坏人说坏,才算是个“好”善人。“见义而不为,无勇也。”“父母之仇,不共戴天。”“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从孔子这些铮铮铁骨的话语里,可见一斑。比起当代连个正当防卫都不敢大肆鼓励的忍让式教育,又强了不少。③ 教学相长,不独断。孔子最喜欢的弟子就是颜回,尽管如此,仍然说他不是一个对自己有帮助的人。只因颜回对自己过于言听计从。不似子路,“当仁,不让于师”,面对老师不妥当的行径,直言批评,丝毫不留情面。子路也从一个乡野间的粗鄙汉子,成长为军政大家,最终在与叛军斗争中慷慨赴义。想如今,有几个老师能做到热情拥抱学生批评,还能相互学习和成长?④ 点拨引导,不强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不到思考的关键时刻不给予启发。启发一处后做不到灵活运用到多处,就暂时不往下教了。这又是何等的睿智?反观当今教育体制,倘若学生不能举一反三,有哪个胆敢不教?⑤ 有文有武,不偏科。孔子不止教授文学一科,礼、乐、射、御、书、数,有文有武,文理互补,绝对是全面发展的六好型人才教育。话说孔子的射术那是一绝,围观者甚众。且力大无穷、奔跑起来能追兔子,怪不得活到七十多,身体素质不是盖的。然而孔子在被夸赞博学多才的时候,却很谦虚地说:我很厉害吗?可能也就驾车(御)比较厉害吧?这比起当今手无缚鸡之力的文理科老师,以及经常“教数学”的体育老师们,可不知又强了多少呢。⑥ 能屈能伸,不迂腐。孔子任鲁国大司寇期间,齐国邀约会盟,偷偷打算一并武力征服了鲁国国君。不料孔子“有文事者必有武备”,竟然也偷偷带了左右司马五百兵车,不但保了鲁君平安,还趁机把齐国占领的汶上三城要了回来。孔子师徒周游列国路过蒲地,

孔子以德为首、有教无类、教学相长等教育理念和注重启发式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对现代教育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现代教育应注重道德教育,提倡全面发展;注重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加强思维能力训练;注重对教师水平的提升,做到终身学习;注重学生身心发展,建立友好、和谐师生关系。

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影响论文摘要总结

孔子,被大多数人奉为圣人。一言一行可谓各大多数人带来极大的影响。对政治的影响:孔子的政治学说的核心是“仁政”,其思想经过荀子完善,至西汉,董仲舒提出“独尊儒术,罢黜百家”后,孔子思想成为历代王朝的治国思想。对社会的影响:孔子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孝悌”“忠恕”等等伦理思想博大精深,对社会行为影响深远。对古代教育的影响:孔子打破了春秋时的教育垄断,兴办私学。提出因材施教等教育观念,成为“万世师表”的圣人。对亚洲和世界的影响:孔子思想对东北亚的韩国、日本影响深远,西方思想家把孔子代表的中国传统思想看做是未来世界的希望。

有教无类:让平民子弟也能接受教育,促进社会发展。因材施教:因各人各种不同的性格,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增强教学效果。三人行,必有吾师焉:只有虚心向别人请教,才能不断完善自己。勤于思考:只有勤学善问,才能得到知识。温故而知新:经常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才能学好新知识。不耻下问:提倡人人好学虚心求教。知之为知之,不知不为不知:这就是实事求是的做学问的基本素质

孔子教育思想: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意义:孔子以德为首、有教无类、教学相长等教育理念和注重启发式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对现代教育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现代教育应注重道德教育,提倡全面发展;注重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加强思维能力训练;注重对教师水平的提升,做到终身学习;注重学生身心发展,建立友好、和谐师生关系。孔子教育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社会背景:孔子的时代正是奴隶社会逐渐衰亡,新兴封建制度逐渐兴起的历史过渡时期,他是这个过渡时期的过渡人物。孔子的思想基本上代表了当时比较开明的奴隶主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前进的倾向和要求。书中第二章介绍了孔子出生于没落奴隶主贵族家庭,“少也贱”,长期生活在下层人物中,了解人民的愿望和要求;同时,他又有与当权者交往的机会,进可为官,这就是孔子既忠君又爱民思想产生的原因。孔子出生的鲁国是当时文化的中心,周朝的典章制度在鲁国保存得最完整,孔子自幼受到西周文化熏陶,因而对周礼非常熟悉和钦佩,“吾从周”便是他发自内心的话语。

这个问题让我想到了我以前在现代教育报上发表的一篇短文,说的就是孔子的教育观念,这样的感悟也写了好几篇。在这篇《从孔子教育子路说起》中我写了:这也让我想起了孔子的学生子路!可以说,子路在没有遇到孔子时也是一个很叛逆的人,拿现在的话说,就是不良子弟!仗着他身大力不亏,谁也不敢惹他!他在遇到孔子的时候,对孔子也是十分无礼,甚至还戏耍孔子,可是在孔子的感化下,他入了孔子门下,成为了孔子的得意弟子!我想从这也可以看出,学生是可以教育的,而怎样教育学生,是全社会需要作出努力的事情!应该象那位老教师一样,爱他的学生,用爱去感化他的学生!而不是在这一段视频在网络上播出以后,举世哗然,愤而讨之,这样是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的!现在,我们社会应该到了反思的时候了,是什么让我们的孩子变成这样,难道我们的社会就没有责任吗!我觉得这个老教师知道了孔子教育的真谛!而孔子在对他的学生的教育都是爱的教育,我想现在的社会对这一点,是不是有点缺乏!!!学校老去考虑学生能不能升学,学校的升学率是多少,家长也在考虑现在的竞争这么激烈,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可是,现在谁在考虑孩子,他们也是有想法的,而现在社会给他们的负担越来越重,我看出现这些问题,也很正常!再看十多年前的文字,我又想起了子路曾经都把孔子逼的对天发誓了,还有颜回和孔子开玩笑“子在,回何敢死”。这样的师生关系,是不是也值得现在的教育借鉴呢。在《我看传统文化的教育》中我写了如下文字: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忽视了教育,那就等于失去了国家发展的条件,削弱了竞争实力,从而使民族走向没落!但是教育又不是教条,不是老师说什么,学生做什么,而是教学生做人,学会生存,还有学会创造!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了创造力,就是教育的失败,其结果也是令人担忧的!其实,我们的先师孔子就说过“有教无类”,虽然已过了几千年,可现在还有指导意义,现在,有的老师也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可是有哪一个是这样做了!如果真是这样做了,现在也不会出现这样奇怪的现象!教育是国家的基础,国家的未来!重视教育还应该从正确的方向认识教育,否则也是误入歧途!社会是复杂性的,学生是多样性的,只有把多样性融入起社会的复杂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可塑造的一方面,有的适合这个,有的适合那个!可是现在的教育却把学生塑造成一个模子,这样怎能融入社会的复杂性呢?!其实现在的教育,有时也真应该向古人学习学习,诗、书、礼、易、乐、春秋,从做人到其他方方面面,无所不包,所以那时说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因为,那时的教育已经给他们了,但不要忘了,并不是不出门,而是把知天下事的东西学到手了,就去治天下事了!而且,先生还根据学生的潜质,进行启发式的教育,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魅力,“有教无类”多样性的教育模式!再看这2007年写的,我还在想,有教无类什么时候能实现呢?我在2007年6月1日写的《我看传统文化中的教育》中写了:其实,我们的孔子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说出,有教无类这样因材施教的话!还有,我觉得他说的当仁不让于师,可以说是最好的说出了教育的意义!可是,现在谁也没有听进去!我们看《论语》你会发现,孔子和他的学生们都是平等相处的!而孔子对学生的问题都是有问必答,而且是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针对学生进行教育,而不是那种千篇一律的老生常谈的教育!这我们从他对子路还有子贡的教育中可见一斑!也可以说,孔子把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给激发出来了,不但让他的学生学习了六艺,更主要的是教育了他们如何做人,如何成为有用的人!而我们看看现在的教育作到《论语》说的了吗!我还拿我已经解释过的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句话来说,其实这句话是告诉我们怎样快乐的学习,而不是让你怎样把以前学的再反复的复习,那就不是快乐的学习了!其实,《论语》第一章《学而》为什么以这句话作为开篇,我想你只要了解了《论语》你会发现,这是孔子在教导学生怎么做人,怎么处世!而这句话我在以前说是孔子对道每天都接近一点,那是多么快乐!而这个道可以是形而上的道,也是孔子所说的朝闻道,夕死可矣的大道,也是人生之道!也可以说是你每天在学习中都知道一点人生的道理,那时多么的快乐!而对于现在的教育来说,怎么教育孩子们做人的道理,我觉得比他们学习了多少知识更有用!而这句话虽然过去了2500多年,我想对于老师的指导意义还是很大的!而在当仁不让于师里,我也能感到我们的文化精英们在风云变幻的历史岁月中,怎样去知道他们的人生!我记得,好象是唐朝的房玄龄让当时的一个神童把他给教育了一番,可是他并不生气,还把称为小友,让他处理事情,这个孩子后来也成为了栋梁!而我们可以从小友上知道,房玄龄没有把这个孩子当成孩子,而是把他当成了他的知心朋友,连这个孩子对他的教育他都能虚心接受,我想这就是当仁不让于师的涵义吧!我想着也是房玄龄领会了孔子的另一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而这个师不在年龄,而在于他的道德和学问!这也让我想起了我以前的一件事,在家的时候,在市中心的一个下围棋的地方和一个孩子下了一盘棋,我输给他了,从这里我也想到了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其实,有时侯孩子们在很多地方也是可以教育我们大人的!只是我们有时老是摆着什么家长,老师的臭架子,以为我是长辈,只有我教育你,哪有你教育我的份!我想说,你们这些成人们好好看看《论语》吧,看看我们的第一代教育家是怎么做的!还有以前我在看《雍正王朝》的电视剧的时候,写了一段话,曲解圣贤意,枉作读书人,读书读好书,莫作迂腐人!读了一辈子书,不知道读的是什么,还之乎者也的在那说圣贤云,老以圣贤为标榜,不知自己去做圣贤事,难道这就是圣贤教导的吗?!有写上进的人,要把圣贤的道理想上发展,完善,可是自以为是的圣人门徒的老夫子们却祖宗章法不可废,圣人之说不可改,岂不知,他们在保守自己的陈腐观念的同时,其实也是背弃了传统,委屈了真理,读书就要明理,明的什么理,明的当然是大道理,但大道理从何而来呢,还不是从小道理而来,而现在有些人就抱着大道理不放,而把基础给丢掉了,这怎么行呢?!一棵大树无论长的再繁茂,要是根部出现了腐烂,那还能长久下去吗!这只是我看电视剧的感言!但是从这我也想到了《论语》里《为政》的一句话,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从这我们也可看出,孔子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他是有创新的,而这句话我想对于今天的我们还是有很大的教育意义的,尤其对老师!而在继承传统,尊重的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在我们国家的历史,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最早的是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还有春秋的诸子百家,还有汉朝,还有唐宋明清,我们都可以看到创新的影子,而这些创新都是在我们那广袤的传统文化的土壤里生根发芽,深入人心!还拿椅子来说,就是创新的结果!而这样的创新,在唐宋表现的尤其明显!交子,世界的第一张纸币,不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吗!还有我们国乐也是在创新中得意发展的啊!可是我们现在的教育,遵循了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优良的传统了吗,我看没有,我想,这对我们的教育者来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啊!教育不是死框框,我们的教育者们要不断的给教育注入新鲜的血液,让它保持活力,这才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教育所倡导的!而老师们也要放下架子,去贴近学生,向学生学习,我想这也才能突出教育的本色!这也才是我们传统文化中教育的本意啊!由这我又想起了韩愈在《师说》所说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可是我们的老师做到了吗?!首先是要传道,象孔子在《论语》那样教导学生们做人!其次才是授业,教给学生知识,然后还要解答学生在人生中出现的问题,不管是知识上,还是做人上!而我们现在的老师做到了吗,我看没有吧!!!现在的学校都往往把学生如何能更多的获取知识放在首位了,我想现在学生出现的很多问题,都与此有关!象最近电白中学出现的惨案,正是在这方面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而这个深刻的教训,是要所有教育者牢记终生的!不要以为你给学生以知识就足够了,那他不懂做人的道理,他的知识,也往往是最危险的!而怎样去教学生做人的道理,我想老师们多去看看《论语》,在这里你会得到很多的!对于家长,我想说,孩子生出来,不是吃饱穿暖就行了的事,孩子的做人,家长也是起到很关键的作用的!养不教,父之过,教育不好,家长是要有责任的!而在这方面,传统文化也会给家长很多的!多去看看传统文化,多去贴近传统文化,对于孩子,对于家长,都是有好处的!而这在孔子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中可以说是传统文化对家庭教育最好的展现!我想这是需要家长去学习的!可以说,传统文化中的家庭教育,是要家长和孩子做朋友,象孔子的学生中,有很多都是父子一块向孔子学习的,象颜回父子,曾子父子!从这些我们都可以看出传统文化中家长与孩子的关系!也可以拿当仁不让于师来说,如果孩子说的话对,家长必须得听,我想这也正是传统文化给予我们的教育意义!我在十年前写下的文字,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

孔子思想及其影响论文摘要

孔子是我国最伟大的老人家,以前有很多人都是兴奋孔子的,觉得孔子说的有道理,这是道家的学说

核心主张,为儒家思想,而儒家思想影响最深远的就是中庸之道了,这是中国几千年来,影响最为深远的思想了,中国人无论在各方各面受中庸影响都最大。

一、主要内容:仁、义、礼、智、圣(信)、恕、忠、孝、悌等。部分内容介绍:1、仁:仁爱。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它是孔子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标准,也反映他的哲学观点,对后世影响亦甚深远。2、义:原指"宜",即行为适合于"礼"。孔子以"义"作为评判人们的思想、行为的道德原则。3、礼:孔子及儒家的政治与伦理范畴。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4、智:同"知",孔子的认识论和伦理学的基本范畴。指知道、了解、见解、知识、聪明、智慧等。5、信:指待人处事的诚实不欺,言行一致的态度。为儒家的"五常"之一。二、影响:儒家思想核心是“博爱、厚生、公平、正义、诚实、守信、革故、鼎新,文明、和谐、法治等德道思想‘’。它对于我们从传统文化中寻找理论支援以夯实、筑高舆论阵地,对于社会树立核心价值观以寻求长治久安良策,对于我们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国际化,对于我们建设保和太和、万国咸宁的和谐世界都有重大意义。扩展资料:孔子思想在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的体现:1、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严格了等级制,把贵族和庶民截然划分治者与被治者。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2、孔子的经济思想最主要的是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与“富民”思想。这也是儒家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对后世有较大的影响。孔子所谓“义”,是一种社会道德规范,“利”指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谋求。在“义”、“利”两者的关系上,孔子把“义”摆在首要地位。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孔子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儒家思想核心

孔子的教育成就:(1)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2)教育目标:不仅把学生培养“成人”,而且要培养成“君子”。(3)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注重言传身教。(4)教学内容:孔子晚年整理并编撰出“六经”,是我国第一套完整的教科书,“六经”在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一直是官学和私学的最基本教材,孔子被尊称为“万世师表”,成为最负盛名的伟大教育家。对亚洲:儒家思想成为亚洲许多国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1)对日本:受中华文化影响最早的是日本。①儒家的“民本”思想成为自由民权思想家走上追求民主之路的桥梁。②儒家的“义利之辨”成为日本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的道德支柱。③儒家的“忠孝”观念为近代日本的国家和企业服务。④儒家的“中庸”概念用来协调日本的现代政治。(2)对韩国:韩国受儒家影响最深。①孔子在韩国被尊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每年都举行盛大的“释奠大祭”,纪念孔子诞辰。②韩国有儒教学会、儒教文化研究所等机构,设有专门研究儒教的学科,80%的人信儒或受过儒教熏陶。③提出“文化立国”的国策,挖谁儒教的精髓,把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生活之中。(3)对越南:入学在秦汉时期传入越南。越南儒、佛、道三教合一或三教融合的色彩比中国浓厚的多,越南人称之为“三教同源”。对欧洲: 明清,以后孔子学说被传到西方,《论语》被译成拉丁文、英文等,欧洲启蒙思想家受到儒家思想的启发。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