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论文里的访谈法提纲我能完全引用吗

发布时间:2024-07-06 15:15:36

论文里的访谈法提纲我能完全引用吗

论文访谈法不可以自己编。访谈法是科学研究方法当中一种常用的方法,主要是访谈一些一线的教师学生或者说企事业单位的人员。对象不必太多,只要抓住关键就可以了,通常来说10~20人已经足以,最重要的是将访谈的内容做好记录,这样才可以反映在自己撰写的论文中。访谈调查也是作为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能够更为确切的了解某一领域内的现实情况,将这些内容进行编辑之后,也是完全可以写在毕业论文里面的。对于毕业论文来说,也可以证实其调研的真实性,当然访谈的调查内容应该做好概括和总结,然后再放到论文里。

可以。硕士论文可以大量引用访谈内容。只要内容可靠,出处明确即可。因此在论文里是可以只用访谈法的。访谈法(interview)又称晤谈法,是指通过访员和受访人面对面地交谈来了解受访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心理学基本研究方法。因研究问题的性质、目的或对象的不同,访谈法具有不同的形式。根据访谈进程的标准化程度,可将它分为结构型访谈和非结构型访谈。访谈法运用面广,能够简单而叙述地收集多方面的工作分析资料,因而深受人们的青睐。

出自湖南省教科院与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合编的《研究性学习》一书访谈法(interview)又称晤谈法,是指是通过访员和受访人面对面地交谈来了解受访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心理学基本研究方法。因研究问题的性质、目的或对象的不同,访谈法具有不同的形式。

论文访谈提纲

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  一 人格(Personality)一词源于拉丁文的persona,原指舞台上扮演角色所戴上的特殊脸谱,它表示剧中人物的身份、性格和角色特点。将“面具”来指人格,包含了两层意思:即人在生活舞台上表现出的种种行为和一个人的真实的自我。在西方,现代人格意义大致有三种类型:最为通行的是把人格定义为个人内在的、全部生理、物理结构和心理意识外在化的状态;第二种类型是强调人的个体差异性,从个人心理、行为特点的一致性中显示人格内容;第三种类型是从人的生活过程去定义人格,强调环境、社会影响和后天学习的相关因素。[1]最具代表性的是阿尔波特提出的,他认为人格就是一个人真正是什么,人格是在个体内在心理、物理系统中的动力组织,它决定人对环境顺应的独特性。人格一词在中国古代典籍中还未出现。梁启超在《新民说》中说“忠孝二德,人格之要件也。”把“忠孝”等同于“人格”,对人格从德性和伦理的角度去论述,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映照。[2]陈仲庚教授在其编著的《人格心理学》中认为“人格是个体内在的在行为上的倾向性,它表现一个人在不断变化中的全体的综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持久的自我,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予人特色的身心组织。”这一提法强调了人格的四个方面:全体整体的人,持久统一的自我,有特色的个人和社会化的客体。这是国内较为权威的提法。 笔者认为,人格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行为诸方面综合的整体概念,是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和外在行为的总和,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和特有的自我。人格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和时代性。它是心身统一、内外统一的整体。它包括人的各种心理过程、认知能力、行为动机、情绪反应、人际关系、态度信仰、道德价值、审美情趣等人格构成要素。 什么是健康人格?对此下一个确切的定义是困难的。迄今为止,众多的学者只描述了它不是什么。“对于这一点,我们是有充分理由的,我们确实不知道是什么构成了健康人格。因为在这个领域工作的心理学家,一致的意见是很少的。”[3]但舒尔茨还是例举了七种西方人格理论家关于健康人格的模式,即阿尔波特的“健康成熟的人”;罗杰斯的“功能完善的人”;弗洛姆的“创造性的人”;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的人”;荣格的“个体化的人”;弗兰克的“超越自我的人”;皮尔斯的“此时此刻的人”。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对人性持乐观的态度,认为人能够而且必须超越生物本性和环境特征,相信人自身中有扩展、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潜能,而且这些潜能的实现就成为健康人格。 我国一些学者也提出了自己的健康人格的标准。沙莲香教授是较有权威的一个,他认为人格健康的人是有工作的,在工作中获取成就、发挥潜能;人格健康的人是有朋友的,对自己本身应有适当的了解,并进而能悦纳自己;人格健康的人能和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对生活中的各项问题,能以切实的方法加以处理,而不是企图逃避。 具体对大学生而言,什么才是大学生健康人格的标准呢?笔者认为必须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为指导,结合社会主义大学的培养目标和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提出大学生健康人格的标准。毛泽东同志曾提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的标准。邓小平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了这一标准,并提出了“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标准,这为我们探讨大学生健康人格标准指明了方向。因此,大学生健康人格,从具体特征上讲,应具备以下标准: (1)具有远大而稳定的奋斗目标。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和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有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2)具有强烈的道德责任感。能以社会主义、集体主义道德观为核心,正确处理生活和工作中各种关系,具有为人正直诚实、谦虚谨慎、尊老爱幼等良好品质。 (3)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客观地评价自己,自尊、自信、悦纳自己;能够自我监督,自我调节,努力发展身心潜能;能够与环境保持平衡。 (4)具有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经常保持愉快、开朗、乐观的心境,能合理地渲泄、排解消极情绪,富有幽默感。 (5)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够正确观察和了解社会现象,关心社会变化发展,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跟上社会发展的主流,对新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6)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在人际关系中能够相互沟通理解,尊重信任他人多于嫉妒、怀疑,同时也能受到他人的尊重和接纳。 (7)具有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对前途和生活充满希望和信心。对学习和工作抱有浓厚的兴趣,并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并设法克服困难,振作精神。 (8)具有健康、崇高的审美情趣。有正确的审美理想、审美态度、审美情趣和对美的正确追求;抵制低级趣味的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 二 恩格斯指出:“人的性格是由环境造成的。”[4]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变革大潮也影响着当代大学生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一方面,为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大文化氛围,提供了活的机制,人才观、公平观、竞争观、效益观等趋势影响了大学生人格价值观的定位。他们关心国家和社会进步,拥护改革开放,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大大增强。学习积极性、创造性等内在活力被激发,渴望自立、自强,且具有强烈的成才意识。他们追求人生价值的自我完善,既重视物质利益,又崇尚精神文明,注重道德修养;既强调个性的发展,又关心祖国命运。总之,当前大学生现实人格的主流是健康、务实、积极的。另一方面,社会转型,市场经济的负效应,也令部分大学生思想困惑和迷惘,与社会发展产生冲突,出现了行为与观念的不一致,人格扭曲等现象,造成人格的疏离即现实人格与健康人格的一系列反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自我意识呈现消极特点,超前思维带有片面性。比如对社会政治问题认识不足,却自以为有“高明之见”,以致轻率评论;对今后事业的追求期望过高,以及不适当的高估自己而产生“理想自我”与“现实的我”的矛盾;自我扩张表现出盲目性,他们容易混淆幻想与现实的差异,要么盲目自信,孤芳自赏,一碰钉子,又盲目地自轻自贱,“主体的我”与“社会的我”相对立;价值规范的失范性,一些大学生肤浅地吸收了各种人生价值观,产生了心理冲突,因而往往采取消极的自我防御机制,如压制、逃避、文饰、反向行为等获得虚幻的自我价值感;人格障碍的扭曲性,当他们的不切实际的希望落空、虚幻的得志感跌落低谷,便会失去理智,一意孤行。其中以偏执型和反社会型人格扭曲为多见。 心理的失衡与病变。主要表现为一般性的心理不适,也有的心理变态、精神病,甚至出现自杀行为。据天津高校体育验收资料统计,有16%以上大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心理不健康。江西团省委对全省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表明约3%有心理疾病。1992年汕头大学的调查表明中度、低度心理障碍率为44%。从这些统计数字表明大学生是病态人格的高发群体。疾患主要表现为孤独症、压抑症、沮丧症、恐惧症、忧虑症和冷漠症。 政治信仰的迷惘。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政治信仰应该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但调查表明,23%的大学生对马列主义的科学性持无所谓态度和怀疑态度。广州中山大学的调查表明3%的大学生存在信仰危机,7%的学生相信或有时相信命运。北京师范大学对26所高校的调查表明,7%的学生认为“在宗教的海洋里,一叶小舟能觉得宁静的港湾”,只有6%的大学生坚决反对“大学生信教”。“信仰缺失已成为世纪之交无法挥去的一种迷惘。”[5] 价值观的嬗变与道德行为的失衡。首先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价值主体由社会本位转向个体本位,价值取向由重理想转向重现实功利,价值目标由一元向多元化发展。这些转变尽管有其合理的因素,但也显现一些明显的负作用。有调查表明,25~40%的学生对代表集体主义取向的观点“个人事再大也是小事,国家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予以否定,“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等肯定个人需要的观点有59%的大学生表示赞同。甚至有近二分之一的学生赞同或有点赞同“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极端个人主义观点。在注重自我的同时,当代大学生淡化了对理想的追求,在他们的观念中,世俗的、功利的、物质性的倾向表现得越来越明显。调查问卷显示,回答“什么是人生最大的幸福”时,仅64%学生选择“为社会做贡献”,4%的学生选择“实现共产主义”,而有28%的学生选择“名利”,有6%的学生选择“有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面临毕业分配时,68%的学生希望到收入高的“三资”企业及沿海经济发达地区,6%的学生表示愿到祖国最艰苦的地方去。其次,道德的滑坡和行为的越轨。部分大学生过分强调个人利益,忽视、淡漠他人、集体和社会的需要,只讲权利,不讲义务。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大学生中不但出现违反校规校纪的逃学、考试作弊等现象,违法犯罪现象也不断出现。北京市60多所高校,违法犯罪学生占6%,校内作案人员中,大学生占67~68%。[6]大学生的恋爱观也发生巨变,性犯罪也时有发生。我国“性文明”调查,大学生中73%的人赞同或有点赞同“恋爱的结果不一定是婚姻”,认为非婚姻性行为“如基于爱情是可以的”占42%,“双方愿意就可以发生”的占25%,认为“应受谴责”的仅占7%。[7] 三 通过上面的分析,说明了大学生现实人格与健康人格的标准存在较大的反差。而消除这种反差,则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和教育者的迫切任务。 突出世界观、理想、信念教育。要引导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来对待人生和社会问题,克服大学生中存在的种种怀疑心理,提倡一种积极向上的健康文化心态。在当前,尤其要加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学习教育,以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提倡讲理想、讲奉献,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强化主体自我意识。在大学生人格结构中,自我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影响和制约大学生人格的形成,是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内在动力和成才、建功立业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过程中,应强化主体的自我意识:一要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自我设计”要与社会发展相统一,自我奋斗要与社会需要相统一,自我价值要与社会价值相统一。二要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使其能够从道德上、政治品质上、思想意识等方面进行自我解剖、自我评价、自我控制,从而使大学生能根据现实社会发展的要求,选择自己的理想人格目标和人格发展道路,塑造自我的健康人格。 进行心理调适。健康不仅是指一个人没有残疾或疾病,而且是指一个人有良好的身体、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前面谈到的大学生现实人格的偏差许多就是由于心理疾患所致。进行心理调适,应首先帮助大学生学会自我调适,比如正确客观地评价自我,增强适应生活的能力,健全心理防卫机制等。除此之外,还要通过必要的社会调适来帮助进行心理调适。我们认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心理咨询等都是社会调适的有效途径。 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社会因素是人格结构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人格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只有通过社会实践、社会交往才能发展和完善。健康人格的形成并不是靠苦行僧式的闭门思过就可以办到的,应该在社会实践中深化人格认识,进一步认识自我,认识社会,不断充实、提高和完善自我。与工农相结合,与实践相结合是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的重要途径。 加强道德教育。个体人格是不同程度的道德主体,道德是人格构成的重要因素之一。道德观念和道德修养集中体现了人格主体的思想品质,从而决定了其人格特质。加强道德教育,一是要加强基础文明教育,如果一位大学生连最起码的基础文明都不具备,很难谈得上塑造健康的人格。二是要加强集体主义教育。道德的实质是利益反映,道德原则就是处理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的一个基本准则。集体主义则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因此,要教育学生正确处理个人和集体的利益关系,要把个人的前途和整个国家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和享乐主义,用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道德观重塑健康的人格。 开展审美教育。人的审美是超生物性的需要和享受,它与人的认识能力和道德理性能力共同作用,使人进入一种高级精神境界,使人格臻于完善。审美教育包括形态教育(认识美)、美感教育(感受美)和对美的创造,要把美育渗透在德育、智育、体育之中,进行审美观念和审美价值的教育,培养大学生对美的热爱,以美导真,以美引善,进而使其达到真善美相统一的最高境界,实现人格的完善。

需要有一定的维度做访谈。这里的维度相当于视角,即谈你选择这些提问问题的原因,主要考虑的因素,基于那种理论或标准,该依据理论的不足与优势等。本科毕业论文是要写一个研究,步骤包括:定方向-下文献-阅读文献-定大纲和课题-写论文-修改定稿-查重定稿-答辩。毕业论文一定要保证原创性和可读性,清楚了解学校要求的定稿查重系统,目前高校定稿是知网、维普、paperfree、paperpass等,知网查重除了高校1-2次免费查重机会,第三方知网查重都是付费检测,并不支持真伪验证和缺少部分数据库,同学在选择上需谨慎,以免查重结果和高校定稿有出入,耽误毕业就很不划算了。前期初稿可以使用paperday永久免费查重,部分同学毕业论文重复率较高,可以参考一下如何降低论文重复率方法。

要写出论文立题依据、基础、背景、研究目的。要复习必要的文献、写明问题的发展。文字要简练。模板格式有要求吗,我有现成的。

论文中的访谈提纲

采访提纲的范文和格式如下列举:一、采访目的:通过采访成功人士深化课堂理论教学,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升华思想境界,铸造优良思想品德,通过采访,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做事,学会做人。通过了解成功人士的成功历程、经验等,深刻领会成人、成才、成功的关系,作一个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采访某一领域、学科、行业等做出重大贡献,产生重要影响的成功人士,采访时认真做好记录并按要求认真填写采访报告。二、采访对象:某一领域、学科、行业等做出重大贡献,产生重要影响的成功人士。三、采访时间:暑假2周时间。四、采访内容:成功人士的奋斗历程、奋斗精神,成功人士的成功经验、成功人士对社会贡献以及影响等。也可以了解成功人士的人生感悟,比如他对于失败、挫折、成功、名气怎么看待。五、采访方式:面对面的采访,直观、真实性强、交流沟通效果好。六、访谈报告格式范文有如下:1、你喜欢你现在的工作吗?它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影响?答:我非常喜欢我现在的从事的工作,因为我从小梦想做一名记者。工作和生活一定会有联系的,经过多年动作我已在西安这座城市安家。工作让我的生活更快乐!2、你是如何找到你现在的工作的,期间有调动过工作吗?答:我是通过应聘找到这份工作的。xxxx参加媒体工作从业十多年来一直在现在供职的单位,未曾调动工作。

访谈提纲要把论文中所有对象都写出来的。在论文中采用了问卷和访谈,请问具体的访谈内容必须要备注。不然属于抄袭!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探究实验的一般方法步骤: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如下:采访提纲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其中要包含:此次采访的目的、时间地点等行程安排、以及采访的预期成果。次要包含的如采访工具、采访对象的注意事项(风俗习惯、宗教禁忌、身体状况)等则按照实际情况而定。访谈提纲中的问句不宜过多,以2-4个为适宜。采访的技巧开门见山,因势利导,开门见山式的提问,是记者在采访中进入话题快、采访效率高的一种提问技巧。这种提问简洁、通俗、直截了当,不拐弯抹角,不含糊其词。口耳眼手并用。记者采访时,要学会用眼睛和耳朵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用眼睛和耳朵采访是配合提问的,记者到现场采访,能否捕捉到丰富的素材,使新闻报道有价值,不光要看记者的写作水平,还要看记者的采访艺术。

论文中访谈提纲

需要有一定的维度做访谈。这里的维度相当于视角,即谈你选择这些提问问题的原因,主要考虑的因素,基于那种理论或标准,该依据理论的不足与优势等。本科毕业论文是要写一个研究,步骤包括:定方向-下文献-阅读文献-定大纲和课题-写论文-修改定稿-查重定稿-答辩。毕业论文一定要保证原创性和可读性,清楚了解学校要求的定稿查重系统,目前高校定稿是知网、维普、paperfree、paperpass等,知网查重除了高校1-2次免费查重机会,第三方知网查重都是付费检测,并不支持真伪验证和缺少部分数据库,同学在选择上需谨慎,以免查重结果和高校定稿有出入,耽误毕业就很不划算了。前期初稿可以使用paperday永久免费查重,部分同学毕业论文重复率较高,可以参考一下如何降低论文重复率方法。

论文访谈提纲的维度

一、选好话题内容任何新闻都是真实事件构成的,因此不能闭门造车,而要常关注其他媒体的信息,挖掘生活话题内容。仔细留意发生在自己周边的事物,然后酝酿这些事情有没有新闻价值,在群众中产生过什么影响,能否以小见大,或者由这个事物的源头想到其他一些与之相关联的事物。如果能找到好的话题,并应用自己的智慧将你心中的想法得到最大程度上的发挥,使得这个采访超出预期效果,让舆论价值进一步得到升华,这就要求主持人有较高的修养、有较深的思想认识。二、采访之前要了解与采访对象有关的背景材料在预约采访对象之前,若不能了解对方背景,了解他的兴趣爱好、性格、个人经历以及家庭、朋友等有关事项,那么在采访时,必定手忙脚乱,心慌失措,这样将无法与采访对象很好地进行沟通。只有掌握了采访对象的经历、生活故事,双方才有共同语言,采访才能达到你想要的效果,或者能比你预期的效果更好。三、采访提纲的设计在采访之前最关键的一点是要理清自己的头绪与思路,因此设计采访提纲是采访前准备工作最重要的一步。电视新闻讲究的是时间紧、速度快、效率高,因此,与其他媒体播出的新闻工作过程相比较的话,电视节目制作人员面临的压力更大。编写时,采访提纲要求高质量,计划与目标十分明确,这样不仅能节省工作时间,还可方便观众更快地了解信息。

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  一 人格(Personality)一词源于拉丁文的persona,原指舞台上扮演角色所戴上的特殊脸谱,它表示剧中人物的身份、性格和角色特点。将“面具”来指人格,包含了两层意思:即人在生活舞台上表现出的种种行为和一个人的真实的自我。在西方,现代人格意义大致有三种类型:最为通行的是把人格定义为个人内在的、全部生理、物理结构和心理意识外在化的状态;第二种类型是强调人的个体差异性,从个人心理、行为特点的一致性中显示人格内容;第三种类型是从人的生活过程去定义人格,强调环境、社会影响和后天学习的相关因素。[1]最具代表性的是阿尔波特提出的,他认为人格就是一个人真正是什么,人格是在个体内在心理、物理系统中的动力组织,它决定人对环境顺应的独特性。人格一词在中国古代典籍中还未出现。梁启超在《新民说》中说“忠孝二德,人格之要件也。”把“忠孝”等同于“人格”,对人格从德性和伦理的角度去论述,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映照。[2]陈仲庚教授在其编著的《人格心理学》中认为“人格是个体内在的在行为上的倾向性,它表现一个人在不断变化中的全体的综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持久的自我,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予人特色的身心组织。”这一提法强调了人格的四个方面:全体整体的人,持久统一的自我,有特色的个人和社会化的客体。这是国内较为权威的提法。 笔者认为,人格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行为诸方面综合的整体概念,是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和外在行为的总和,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和特有的自我。人格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和时代性。它是心身统一、内外统一的整体。它包括人的各种心理过程、认知能力、行为动机、情绪反应、人际关系、态度信仰、道德价值、审美情趣等人格构成要素。 什么是健康人格?对此下一个确切的定义是困难的。迄今为止,众多的学者只描述了它不是什么。“对于这一点,我们是有充分理由的,我们确实不知道是什么构成了健康人格。因为在这个领域工作的心理学家,一致的意见是很少的。”[3]但舒尔茨还是例举了七种西方人格理论家关于健康人格的模式,即阿尔波特的“健康成熟的人”;罗杰斯的“功能完善的人”;弗洛姆的“创造性的人”;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的人”;荣格的“个体化的人”;弗兰克的“超越自我的人”;皮尔斯的“此时此刻的人”。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对人性持乐观的态度,认为人能够而且必须超越生物本性和环境特征,相信人自身中有扩展、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潜能,而且这些潜能的实现就成为健康人格。 我国一些学者也提出了自己的健康人格的标准。沙莲香教授是较有权威的一个,他认为人格健康的人是有工作的,在工作中获取成就、发挥潜能;人格健康的人是有朋友的,对自己本身应有适当的了解,并进而能悦纳自己;人格健康的人能和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对生活中的各项问题,能以切实的方法加以处理,而不是企图逃避。 具体对大学生而言,什么才是大学生健康人格的标准呢?笔者认为必须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为指导,结合社会主义大学的培养目标和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提出大学生健康人格的标准。毛泽东同志曾提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的标准。邓小平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了这一标准,并提出了“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标准,这为我们探讨大学生健康人格标准指明了方向。因此,大学生健康人格,从具体特征上讲,应具备以下标准: (1)具有远大而稳定的奋斗目标。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和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有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2)具有强烈的道德责任感。能以社会主义、集体主义道德观为核心,正确处理生活和工作中各种关系,具有为人正直诚实、谦虚谨慎、尊老爱幼等良好品质。 (3)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客观地评价自己,自尊、自信、悦纳自己;能够自我监督,自我调节,努力发展身心潜能;能够与环境保持平衡。 (4)具有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经常保持愉快、开朗、乐观的心境,能合理地渲泄、排解消极情绪,富有幽默感。 (5)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够正确观察和了解社会现象,关心社会变化发展,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跟上社会发展的主流,对新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6)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在人际关系中能够相互沟通理解,尊重信任他人多于嫉妒、怀疑,同时也能受到他人的尊重和接纳。 (7)具有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对前途和生活充满希望和信心。对学习和工作抱有浓厚的兴趣,并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并设法克服困难,振作精神。 (8)具有健康、崇高的审美情趣。有正确的审美理想、审美态度、审美情趣和对美的正确追求;抵制低级趣味的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 二 恩格斯指出:“人的性格是由环境造成的。”[4]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变革大潮也影响着当代大学生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一方面,为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大文化氛围,提供了活的机制,人才观、公平观、竞争观、效益观等趋势影响了大学生人格价值观的定位。他们关心国家和社会进步,拥护改革开放,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大大增强。学习积极性、创造性等内在活力被激发,渴望自立、自强,且具有强烈的成才意识。他们追求人生价值的自我完善,既重视物质利益,又崇尚精神文明,注重道德修养;既强调个性的发展,又关心祖国命运。总之,当前大学生现实人格的主流是健康、务实、积极的。另一方面,社会转型,市场经济的负效应,也令部分大学生思想困惑和迷惘,与社会发展产生冲突,出现了行为与观念的不一致,人格扭曲等现象,造成人格的疏离即现实人格与健康人格的一系列反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自我意识呈现消极特点,超前思维带有片面性。比如对社会政治问题认识不足,却自以为有“高明之见”,以致轻率评论;对今后事业的追求期望过高,以及不适当的高估自己而产生“理想自我”与“现实的我”的矛盾;自我扩张表现出盲目性,他们容易混淆幻想与现实的差异,要么盲目自信,孤芳自赏,一碰钉子,又盲目地自轻自贱,“主体的我”与“社会的我”相对立;价值规范的失范性,一些大学生肤浅地吸收了各种人生价值观,产生了心理冲突,因而往往采取消极的自我防御机制,如压制、逃避、文饰、反向行为等获得虚幻的自我价值感;人格障碍的扭曲性,当他们的不切实际的希望落空、虚幻的得志感跌落低谷,便会失去理智,一意孤行。其中以偏执型和反社会型人格扭曲为多见。 心理的失衡与病变。主要表现为一般性的心理不适,也有的心理变态、精神病,甚至出现自杀行为。据天津高校体育验收资料统计,有16%以上大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心理不健康。江西团省委对全省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表明约3%有心理疾病。1992年汕头大学的调查表明中度、低度心理障碍率为44%。从这些统计数字表明大学生是病态人格的高发群体。疾患主要表现为孤独症、压抑症、沮丧症、恐惧症、忧虑症和冷漠症。 政治信仰的迷惘。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政治信仰应该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但调查表明,23%的大学生对马列主义的科学性持无所谓态度和怀疑态度。广州中山大学的调查表明3%的大学生存在信仰危机,7%的学生相信或有时相信命运。北京师范大学对26所高校的调查表明,7%的学生认为“在宗教的海洋里,一叶小舟能觉得宁静的港湾”,只有6%的大学生坚决反对“大学生信教”。“信仰缺失已成为世纪之交无法挥去的一种迷惘。”[5] 价值观的嬗变与道德行为的失衡。首先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价值主体由社会本位转向个体本位,价值取向由重理想转向重现实功利,价值目标由一元向多元化发展。这些转变尽管有其合理的因素,但也显现一些明显的负作用。有调查表明,25~40%的学生对代表集体主义取向的观点“个人事再大也是小事,国家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予以否定,“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等肯定个人需要的观点有59%的大学生表示赞同。甚至有近二分之一的学生赞同或有点赞同“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极端个人主义观点。在注重自我的同时,当代大学生淡化了对理想的追求,在他们的观念中,世俗的、功利的、物质性的倾向表现得越来越明显。调查问卷显示,回答“什么是人生最大的幸福”时,仅64%学生选择“为社会做贡献”,4%的学生选择“实现共产主义”,而有28%的学生选择“名利”,有6%的学生选择“有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面临毕业分配时,68%的学生希望到收入高的“三资”企业及沿海经济发达地区,6%的学生表示愿到祖国最艰苦的地方去。其次,道德的滑坡和行为的越轨。部分大学生过分强调个人利益,忽视、淡漠他人、集体和社会的需要,只讲权利,不讲义务。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大学生中不但出现违反校规校纪的逃学、考试作弊等现象,违法犯罪现象也不断出现。北京市60多所高校,违法犯罪学生占6%,校内作案人员中,大学生占67~68%。[6]大学生的恋爱观也发生巨变,性犯罪也时有发生。我国“性文明”调查,大学生中73%的人赞同或有点赞同“恋爱的结果不一定是婚姻”,认为非婚姻性行为“如基于爱情是可以的”占42%,“双方愿意就可以发生”的占25%,认为“应受谴责”的仅占7%。[7] 三 通过上面的分析,说明了大学生现实人格与健康人格的标准存在较大的反差。而消除这种反差,则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和教育者的迫切任务。 突出世界观、理想、信念教育。要引导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来对待人生和社会问题,克服大学生中存在的种种怀疑心理,提倡一种积极向上的健康文化心态。在当前,尤其要加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学习教育,以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提倡讲理想、讲奉献,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强化主体自我意识。在大学生人格结构中,自我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影响和制约大学生人格的形成,是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内在动力和成才、建功立业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过程中,应强化主体的自我意识:一要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自我设计”要与社会发展相统一,自我奋斗要与社会需要相统一,自我价值要与社会价值相统一。二要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使其能够从道德上、政治品质上、思想意识等方面进行自我解剖、自我评价、自我控制,从而使大学生能根据现实社会发展的要求,选择自己的理想人格目标和人格发展道路,塑造自我的健康人格。 进行心理调适。健康不仅是指一个人没有残疾或疾病,而且是指一个人有良好的身体、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前面谈到的大学生现实人格的偏差许多就是由于心理疾患所致。进行心理调适,应首先帮助大学生学会自我调适,比如正确客观地评价自我,增强适应生活的能力,健全心理防卫机制等。除此之外,还要通过必要的社会调适来帮助进行心理调适。我们认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心理咨询等都是社会调适的有效途径。 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社会因素是人格结构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人格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只有通过社会实践、社会交往才能发展和完善。健康人格的形成并不是靠苦行僧式的闭门思过就可以办到的,应该在社会实践中深化人格认识,进一步认识自我,认识社会,不断充实、提高和完善自我。与工农相结合,与实践相结合是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的重要途径。 加强道德教育。个体人格是不同程度的道德主体,道德是人格构成的重要因素之一。道德观念和道德修养集中体现了人格主体的思想品质,从而决定了其人格特质。加强道德教育,一是要加强基础文明教育,如果一位大学生连最起码的基础文明都不具备,很难谈得上塑造健康的人格。二是要加强集体主义教育。道德的实质是利益反映,道德原则就是处理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的一个基本准则。集体主义则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因此,要教育学生正确处理个人和集体的利益关系,要把个人的前途和整个国家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和享乐主义,用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道德观重塑健康的人格。 开展审美教育。人的审美是超生物性的需要和享受,它与人的认识能力和道德理性能力共同作用,使人进入一种高级精神境界,使人格臻于完善。审美教育包括形态教育(认识美)、美感教育(感受美)和对美的创造,要把美育渗透在德育、智育、体育之中,进行审美观念和审美价值的教育,培养大学生对美的热爱,以美导真,以美引善,进而使其达到真善美相统一的最高境界,实现人格的完善。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