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与艺术概论有关的论文目录怎么写

发布时间:2024-07-07 20:48:03

与艺术概论有关的论文目录怎么写

【摘 要】 我们应把现代服装设计作为一种文化标志来对待,它不再仅仅限于御寒的工具,而是高质量生活的体现。所以它理应由它的专属名称——品牌。  【关键词】 品牌效益 服装行业 市场需求  作为衣食住行之首,毫无疑问,中国服装行业是个永远的朝阳产业,因为人类对服饰的追求永远没有止境。如今,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发展,人们对服装服饰类产品已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服装不仅仅是要求能蔽体保温。谁都会希望自己拥有更多的漂亮、健康、个性化的衣裳,而且由于服装类产品更新换代的时间又比较快,所以服装市场的蛋糕将会越来越大。而中国服装行业要真正强大起来,必须创造世界级品牌,借助品牌效应可以形成具有无限活力的无形资产,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就品牌而已,中国服装在世界级的品牌上是少之又少,而世界服装品牌的制作和包装的过程绝大部分是在中国完成,也就是说,设计他们一直在做,而我们仅仅限于工艺。这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是远远不够的。  但就市场来看,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消费国,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生产国,但中国服装产业整体发展很不平衡。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福建、上海等东南沿海省份所生产的产品占据了全国8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中西部地区的服装产业则还非常的落后。各服装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还停留在比较低层面上,主要还停留在价格、款式等方面的竞争,绝大多数服装企业的产品销售还是以批发市场的大流通为主。而近年来服装企业的品牌意识虽然不断加强,但中国服装行业目前还只有有限的几个中国驰名商标,还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服装品牌,主要还是通过低成本优势在与国际品牌进行竞争,所以就这方面来说,中国服装品牌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当然相应的也有很大的困难要解决。而且,中国服装企业结构链停留在传统设计管理的模式,由于设计手段多停留在纸面放样的落后阶段,设计周期长,试制成本高,造成新产品创新能力弱,新品开发周期长,就不容易发掘适销对路的产品,进而造成库存积压,影响资金周转。服装的新产品周期(设计、成衣到进入销售)工业发达国家平均2周,美国最快4天,而我国平均是10周时间,差距非常明显,这是需要时间来改进的。  在服装设计方面,我认为,设计不是创造而是创新,这是个根本性的区别,我们的设计从来就不是创造出来的,创造是从没有到有的过程,而我们真正在做的是创新,在面料上的改造,在质地的考究以及在款式上的不断试探等等。对于现在的状况,如何把握服装的要领,打造自己的品牌关键在于如何与其他品牌区分开来,关注消费群的需求,在市场上占引领上风。国内许多大规模的服装企业,实际上是典型的“加工型企业”。其生产能力相对较强,设计能力和营销能力相对较弱。这类企业对生产管理和成本核算相对重视,但由于市场营销能力比较薄弱,难以承受较大的市场波动。同时,由于设计能力不足,也限制了这类企业的市场发展战略。所以,企业应该有强大的设计开发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这种企业的结构好象是一个杠铃,中间是生产开发和生产管理,两端是设计和营销,企业的运作就像杠铃一样,紧握中间的管理去平衡两端的能力,用两端的力量来显示企业的实力,这种企业的综合开发能力强,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服装企业由被动市场型的橄榄结构升级为主动市场型的杠铃结构,必须得到相应信息技术的全方位支持。  就中国服装行业的现状分析来看,其最为成熟和稍微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当属男装和羽绒服,这片领域诞生了杉杉、雅戈尔、波司登、雪中飞等众多的知名品牌,集中了好几家上市公司,他们品牌实力较强,规模和竞争力都处于服装行业前列。而女装、童装、睡衣等市场则相对发展还不成熟,强势领导品牌还很缺乏。  还有,服装企业的现状是以往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以产品为中心”的经营理念造成的,产品往往是先制造出来再强加给消费者,消费者没有挑选的余地。随着经济改革开放,物质生活逐渐丰富起来,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需求,“顾客就是上帝”,服装企业的经营理念也逐渐转变为“以市场为中心”,开始意识到生产畅销对路的产品了。  所以在众多劣势的情况下,服装品牌效应越显重要,新时代的发展使服装企业以服装产品的功用为主要卖点的现象已经“过时”。服装品牌的广告作为一种长期被企业青睐的宣传方式一直没被冷落。新的服装现代广告已是人们生活中衣食住行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现代人在购买服装的时候,一般都会选择那些有广告、有品牌的产品,感觉这些产品比较可靠,有保障,甚至可言穿衣穿的是一种品味。  面对这样的压力,我们如何打造世界级的中国服装品牌呢?  纵观世界服装工业大国的发展历程,不外乎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来料来样加工;第二阶段占领国内市场;第三阶段打造出本国服装的世界名牌。不论从内在需求还是外部压力的角度看,中国都应迈出这关键的第三步。21世纪的服装理念已经大大区别于上个世纪,从蔽体的基础作用到今天的彰显身份地位,从追赶潮流到张扬个性、体现新文化,服装的作用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凭心而论,我国目前仍未有如夏奈尔,LV,三宅一生等之类称霸世界的服装品牌。  就品牌定位来说,一定要有明确的定位,国内品牌核心价值定位相对来说模糊,缺乏灵魂。比如品牌雅戈尔(YONGER)从取名看是定位青春,但它却想卖给中国所有的男人,它在全国有2000多个专卖店,渠道覆盖几乎所有大中城市,甚至落地到内地所有城镇,大有实现“村村通”之势。杉杉只扔下一句“不要太潇洒”的“主题”广告语,让人匪夷所思,无法认同。其它正装也没有让人产生共鸣的核心价值和口号。倒是体育服装和休闲服装有那么点意思。李宁的“一切皆有可能”和美特斯邦威的“不走寻常路”虽有抄耐克的“和不可能说再见”的嫌疑,但已经让中国的一些消费者眼前一亮。  因为没有明确的核心价值定位,我们就不难理解中国的服装品牌没有鲜明的个性,没有一脉相承的风格。所以明确的定位是品牌的核心内容。  再就是形成特有的服装文化,提高设计水平,提升产品附加值。文化支撑着品牌的丰富内涵,品牌展示着其代表的独特文化魅力,文化与品牌相辅相成,相映成辉,没有文化就不可能创造品牌,更不可能成就名牌。雅戈尔服饰公司董事长李如刚表示:“雅戈尔要稳步提升品牌附加值,每年销量递增10%,打造成百年企业。”品牌是服装最大附加值的体现,品牌又是靠服装文化和设计水平来支撑的。所以必须通过挖掘民族的、东方的服装元素,以增强品牌的特性和个性,充分提升品牌的影响力和附加值。我国有7000年服装文化史,丰厚的文化底蕴应该是中国服装设计师灵感的源泉,是建设未来时装王国的砥柱。特别是我国56个民族服装服饰,更是取之不尽、采之不绝的创作素材。意大利时装设计大师瓦伦蒂诺说:“在我们这个时代,没有哪一位艺术家在创作时能够不被中国艺术遗产的永久魅力所牵动。”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更没有理由不重视自己民族的丰富遗产。  提起美丽的意大利及法国,人们的第一感觉是什么?是浪漫、是情调、是香水、是服装。贴有意大利、法国的服装品牌已经成为了区位品牌、概念品牌。同样的,提起“皮尔卡丹”、“范思哲”又是什么概念呢?是世界超一流的设计大师,是时尚服装的鼻祖。想必每个爱美的女性都会认为,出自一流大师之手的作品也必然是传世之作。这就是服装最大的价值——附加值。  当然社会的环境也是重要的一部分,创建世界服装名牌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各级经济管理部门要从自身的职能上,找准服务的着力点,支持服装企业实施名牌战略。加强名牌知识的深度宣传,增强服装企业名牌意识,引导企业实施名牌战略,有效地借鉴和学习外地创名牌的成功经验和做法。要健全争创服装名牌的激励机制,调动企业争创名牌的积极性。要完善服务体系,为企业运用现代营销手段创造良好条件,使优秀品牌地在海内外响牌扬名;要加大执法力度,切实保护名牌服装,维护名牌服装生产企业合法权益。要打破地区封锁、促进名牌产品流通,认真查处假冒侵权案件,加大处罚力度,保护企业创名牌的积极性。服装行业的其它配套企业要努力改善自己的生产条件,提高生产技术水平,争取为服装生产企业提供高品质的面料和辅料。营销和广告策划公司应和服装企业大力合作,共同打造世界品牌。作为我们消费者,应该大力支持国内品牌,国内的品牌只有卖的更多卖的更好,才有更多的资金去谋求更远的发展,才可以打造我们自己的世界品牌。  现在随着传媒的不断普及,人们的信息来源越来越多,给各个行业带来了很大的商机,广告成了我们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服装品牌广告的主要作用在于传达品牌文化价值和品牌形象, 通常出现在时尚杂志、影视媒体以及户外广告等载体上, 色彩丰富, 制作精良, 视觉表现力强。并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服装品牌广告在数量、质量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服装品牌广告基调必须与服装品牌理念相协调,为了清晰地传达特定的品牌理念, 一方面需在广告中突出品牌标志和广告语, 另一方面可以建立相对固定的广告色彩特征。其中广告色彩应用中首先需要巧妙地强调标准色, 可以在图像中占据相对固定的位置和比例, 并且在一段时期内, 广告画面主体及背景的色彩关系可以具有固定特征, 与其竞争品牌保持一定差异。  我们希望我们的设计是围绕市场和链接未来风向的,而这个定位不是潮流的浪尖而是在市场中长期的存在,使之形成品牌效应。  参考文献:  [1]丛 杉 。高级时装的品牌延伸策略及对中国成衣发展的启示。2001  上海国际服装文化节国际服饰论坛论文集  [2]姚钟华,张涛。世界著名服装品牌的市场定位策略。企业经济,  1998,(1!)  [3]刘 晓 刚,陆乐:李峻。服装设计与大师作品。中国纺织大学出版  社,  [4]夭 然 。国际营销。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  [5]肖 强 。中国服装市场分析与前景预测。中国对外贸易,1998,(印  [6]张 幼 文。加入WTO与全球化经营战略。ACEC  [7]龚 建 培。中国服装业在知识经济时代生存与发展战略的思考。  CHICnet  [8]毛 恺 ,许为民。中外品牌服装对比。山东纺织经济,1999,( 4)  [9] 朱俊 服装博客网

本质是什么?从古至今的各种形态的艺术中有没有共同的某些本质性特征,如果有的话,这些特征又是如何将艺术与非艺术加以区别?什么是艺术的问题,亦像是什么是美的问题一样,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诱惑了不少哲学家、美学家和艺术理论家来探讨、定义。 在《现代艺术学导论》一书

已经发到你邮箱了,请查收 ,已经发送查到了么 等等我再发一遍

第1章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概论1概念和构成:数字媒体艺术的理论探索1数字媒体艺术的概念和基本构成2数字媒体艺术的构成分析3数字媒体艺术的科技依赖性4数字媒体艺术的媒体依赖性5数字媒体艺术的娱乐性、大众性和社会服务功能2数字媒体艺术的表现特征1特征之一:主要以计算机作为创作工具或展示手段2特征之二:数字媒体艺术的交互性和结果不确定性3特征之三:数字媒体艺术作品具有更丰富的媒体表现形式4特征之四:数字媒体艺术作品具有更广泛的表现题材3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分类1数字媒体艺术和设计的广义分类2艺术和设计的双重属性:数字媒体艺术3根据作品形态的分类:动态和静态数字媒体艺术4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教育5数字媒体艺术和网络新媒体1网络数字媒体作品可以借助网络迅速传播2网络数字媒体艺术具备“网络互动性”和“虚拟沉浸性”3大众化特征:人人都可以参与,打破时空界限6数字媒体艺术与计算机:新视觉艺术1数字影视艺术:更自由、更丰富的视觉表现2数字合成艺术:移花接木的后现代美学3网络为媒,共同创作:数字媒体作品的“未完成状态”7算法、软件和机器智能:数字媒体艺术创作方法探究1算法式数字媒体艺术创作2借助软件实现的数字媒体艺术创作3基于人工智能的数字媒体艺术创作50小结53思考题53第2章数字媒体艺术的特征分析1照片合成与拼贴艺术:数字艺术的美学溯源1摄影术的诞生与照片“集锦”艺术的出现2达达派摄影和超现实主义摄影艺术3摄影和东西方文化:尤斯曼和朗静山的作品启示4数字媒体艺术的美学:承先启后,面向未来2新视觉震撼:数字媒体时代的电影和动画艺术1电影和动画的诞生历史追溯2数字合成技术改变电影美学3数字流媒体的发展和新型观影模式4表现未来:数字电影和科幻主题5三维动画技术和动画电影的革命3网络艺术面面观:新媒体和艺术大众化1网络新媒体和艺术信息库2“共享、自由、平等、开放、人本”的网络艺术3新媒体网络艺术特征面面观4数字媒体艺术和道德建设:科技文化与人文精神1数字媒体技术对传统道德观念的挑战2电子游戏内容对传统价值观的挑战3新媒体道德建设:科技文化和人文精神“比翼双飞”98小结99思考题100第3章科学和艺术的结晶:数字媒体艺术1科学与艺术的同源性1科学和艺术的共同基础:创造性和真理性2智者的足迹:科学与艺术的共同体验3简洁性和逻辑严密性:科学理论的“美学”价值4左脑和右脑: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对立统一5从弗洛伊德到玻尔实验:主观性和客观性的悖论6数字信息化时代:科学和艺术的殊途同归2数字媒体艺术的美学溯源3毕达哥拉斯和“数学之美”4从艺术到科学:达·芬奇的探索之路1列奥纳多·达·芬奇:科学和艺术的典范2视觉艺术中的科学:比例法、透视学、解剖学和光影法3达·芬奇艺术精神对数字媒体艺术家的启示5现代艺术的诞生和心灵探索之旅6另类之美:杜尚眼中的“技术和艺术”7梦的再现:超现实主义世界8科技、艺术与生活:工业设计的兴起9埃舍尔的拓扑学艺术10数字媒体艺术:科学与艺术思维的统一149小结151思考题152第4章数字媒体艺术发展简史1追本溯源: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回顾2计算机、电信和大众传播:数字媒体发展历程3诗人拜伦之女的梦想:计算机与艺术联姻的历史11956—1986年,数字艺术的启蒙和探索时期21986—1996年,数字媒体艺术的普及和兴旺时期31996年—现在,数字媒体艺术的多媒体和深入发展时期4科学家的艺术之梦:计算机艺术的摇篮曲5《星球大战》和ILM:数字艺术的成长之路6星火燎原的十年:苹果电脑、Adobe与河野洋一郎7从恐龙复活到冰海沉船:数字艺术的大众盛宴820世纪回顾:一个技术和艺术相互融合的历史120世纪60年代波普艺术家们的科学实践2科技成果的转换:光效应艺术和动力艺术3偶发艺术(HappeningArt)和新媒体4录像艺术和新媒体艺术的开端9新世纪展望:一个多元化的数字媒体艺术时代10任重道远:中国数字媒体艺术的起步和发展220小结228思考题229第5章数字媒体设计与创意产业的发展1新经济增长点:创意产业和内容产业2渐入佳境:中国的内容数字化产业3再创辉煌:数字媒体设计与互联网经济4数字化生活:数字电视、宽带媒体和在线教育5新型两栖人才:创意产业与数字媒体设计人才251小结254思考题255第6章计算机、数字媒体和信息服务业1无所不在的“界面”和设计:人机界面设计2平面媒体的视觉传达:平面设计、插图、广告和VI设计3从科学绘画到图形模拟:科普插图和科学计算可视化4跨媒体设计:工业设计、包装和多媒体产品设计5数字艺术的展示舞台:纺织品与服装设计6三维动画和效果图:建筑景观、室内装潢与环艺设计7信息时代的会展业:展览与展示设计8走向未来的媒体设计:互联网和在线媒体设计9娱乐业的高科技:电子游戏和网络游戏设计10独立制片人:数字电影、动画和数字视频设计333小结351思考题352第7章结束语:数字媒体艺术与设计的展望1结论一:科技进步和观念创新是推动数字媒体艺术的动力2结论二:新媒体带来艺术的新视野和新思维3结论三:创意产业和信息设计是未来数字媒体艺术发展的主流4结论四:新媒体将通往一个崭新的艺术民主和大众化时代358参考文献361参考网站363

与艺术概论有关的论文目录

你的论文准备往什么方向写,选题老师审核通过了没,有没有列个大纲让老师看一下写作方向? 老师有没有和你说论文往哪个方向写比较好?写论文之前,一定要写个大纲,这样老师,好确定了框架,避免以后论文修改过程中出现大改的情况!! 学校的格式要求、写作规范要注意,否则很可能发回来重新改,你要还有什么不明白或不懂可以问我,希望你能够顺利毕业,迈向新的人生。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提出-论点;  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你这是要什么??我只知道有本期刊叫(设计),上面的可以免费查阅文献,汉斯出版社的,你可以去了解下

第1章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概论1概念和构成:数字媒体艺术的理论探索1数字媒体艺术的概念和基本构成2数字媒体艺术的构成分析3数字媒体艺术的科技依赖性4数字媒体艺术的媒体依赖性5数字媒体艺术的娱乐性、大众性和社会服务功能2数字媒体艺术的表现特征1特征之一:主要以计算机作为创作工具或展示手段2特征之二:数字媒体艺术的交互性和结果不确定性3特征之三:数字媒体艺术作品具有更丰富的媒体表现形式4特征之四:数字媒体艺术作品具有更广泛的表现题材3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分类1数字媒体艺术和设计的广义分类2艺术和设计的双重属性:数字媒体艺术3根据作品形态的分类:动态和静态数字媒体艺术4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教育5数字媒体艺术和网络新媒体1网络数字媒体作品可以借助网络迅速传播2网络数字媒体艺术具备“网络互动性”和“虚拟沉浸性”3大众化特征:人人都可以参与,打破时空界限6数字媒体艺术与计算机:新视觉艺术1数字影视艺术:更自由、更丰富的视觉表现2数字合成艺术:移花接木的后现代美学3网络为媒,共同创作:数字媒体作品的“未完成状态”7算法、软件和机器智能:数字媒体艺术创作方法探究1算法式数字媒体艺术创作2借助软件实现的数字媒体艺术创作3基于人工智能的数字媒体艺术创作50小结53思考题53第2章数字媒体艺术的特征分析1照片合成与拼贴艺术:数字艺术的美学溯源1摄影术的诞生与照片“集锦”艺术的出现2达达派摄影和超现实主义摄影艺术3摄影和东西方文化:尤斯曼和朗静山的作品启示4数字媒体艺术的美学:承先启后,面向未来2新视觉震撼:数字媒体时代的电影和动画艺术1电影和动画的诞生历史追溯2数字合成技术改变电影美学3数字流媒体的发展和新型观影模式4表现未来:数字电影和科幻主题5三维动画技术和动画电影的革命3网络艺术面面观:新媒体和艺术大众化1网络新媒体和艺术信息库2“共享、自由、平等、开放、人本”的网络艺术3新媒体网络艺术特征面面观4数字媒体艺术和道德建设:科技文化与人文精神1数字媒体技术对传统道德观念的挑战2电子游戏内容对传统价值观的挑战3新媒体道德建设:科技文化和人文精神“比翼双飞”98小结99思考题100第3章科学和艺术的结晶:数字媒体艺术1科学与艺术的同源性1科学和艺术的共同基础:创造性和真理性2智者的足迹:科学与艺术的共同体验3简洁性和逻辑严密性:科学理论的“美学”价值4左脑和右脑: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对立统一5从弗洛伊德到玻尔实验:主观性和客观性的悖论6数字信息化时代:科学和艺术的殊途同归2数字媒体艺术的美学溯源3毕达哥拉斯和“数学之美”4从艺术到科学:达·芬奇的探索之路1列奥纳多·达·芬奇:科学和艺术的典范2视觉艺术中的科学:比例法、透视学、解剖学和光影法3达·芬奇艺术精神对数字媒体艺术家的启示5现代艺术的诞生和心灵探索之旅6另类之美:杜尚眼中的“技术和艺术”7梦的再现:超现实主义世界8科技、艺术与生活:工业设计的兴起9埃舍尔的拓扑学艺术10数字媒体艺术:科学与艺术思维的统一149小结151思考题152第4章数字媒体艺术发展简史1追本溯源: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回顾2计算机、电信和大众传播:数字媒体发展历程3诗人拜伦之女的梦想:计算机与艺术联姻的历史11956—1986年,数字艺术的启蒙和探索时期21986—1996年,数字媒体艺术的普及和兴旺时期31996年—现在,数字媒体艺术的多媒体和深入发展时期4科学家的艺术之梦:计算机艺术的摇篮曲5《星球大战》和ILM:数字艺术的成长之路6星火燎原的十年:苹果电脑、Adobe与河野洋一郎7从恐龙复活到冰海沉船:数字艺术的大众盛宴820世纪回顾:一个技术和艺术相互融合的历史120世纪60年代波普艺术家们的科学实践2科技成果的转换:光效应艺术和动力艺术3偶发艺术(HappeningArt)和新媒体4录像艺术和新媒体艺术的开端9新世纪展望:一个多元化的数字媒体艺术时代10任重道远:中国数字媒体艺术的起步和发展220小结228思考题229第5章数字媒体设计与创意产业的发展1新经济增长点:创意产业和内容产业2渐入佳境:中国的内容数字化产业3再创辉煌:数字媒体设计与互联网经济4数字化生活:数字电视、宽带媒体和在线教育5新型两栖人才:创意产业与数字媒体设计人才251小结254思考题255第6章计算机、数字媒体和信息服务业1无所不在的“界面”和设计:人机界面设计2平面媒体的视觉传达:平面设计、插图、广告和VI设计3从科学绘画到图形模拟:科普插图和科学计算可视化4跨媒体设计:工业设计、包装和多媒体产品设计5数字艺术的展示舞台:纺织品与服装设计6三维动画和效果图:建筑景观、室内装潢与环艺设计7信息时代的会展业:展览与展示设计8走向未来的媒体设计:互联网和在线媒体设计9娱乐业的高科技:电子游戏和网络游戏设计10独立制片人:数字电影、动画和数字视频设计333小结351思考题352第7章结束语:数字媒体艺术与设计的展望1结论一:科技进步和观念创新是推动数字媒体艺术的动力2结论二:新媒体带来艺术的新视野和新思维3结论三:创意产业和信息设计是未来数字媒体艺术发展的主流4结论四:新媒体将通往一个崭新的艺术民主和大众化时代358参考文献361参考网站363

与艺术概论有关的论文目录名称

第1章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概论1概念和构成:数字媒体艺术的理论探索1数字媒体艺术的概念和基本构成2数字媒体艺术的构成分析3数字媒体艺术的科技依赖性4数字媒体艺术的媒体依赖性5数字媒体艺术的娱乐性、大众性和社会服务功能2数字媒体艺术的表现特征1特征之一:主要以计算机作为创作工具或展示手段2特征之二:数字媒体艺术的交互性和结果不确定性3特征之三:数字媒体艺术作品具有更丰富的媒体表现形式4特征之四:数字媒体艺术作品具有更广泛的表现题材3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分类1数字媒体艺术和设计的广义分类2艺术和设计的双重属性:数字媒体艺术3根据作品形态的分类:动态和静态数字媒体艺术4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教育5数字媒体艺术和网络新媒体1网络数字媒体作品可以借助网络迅速传播2网络数字媒体艺术具备“网络互动性”和“虚拟沉浸性”3大众化特征:人人都可以参与,打破时空界限6数字媒体艺术与计算机:新视觉艺术1数字影视艺术:更自由、更丰富的视觉表现2数字合成艺术:移花接木的后现代美学3网络为媒,共同创作:数字媒体作品的“未完成状态”7算法、软件和机器智能:数字媒体艺术创作方法探究1算法式数字媒体艺术创作2借助软件实现的数字媒体艺术创作3基于人工智能的数字媒体艺术创作50小结53思考题53第2章数字媒体艺术的特征分析1照片合成与拼贴艺术:数字艺术的美学溯源1摄影术的诞生与照片“集锦”艺术的出现2达达派摄影和超现实主义摄影艺术3摄影和东西方文化:尤斯曼和朗静山的作品启示4数字媒体艺术的美学:承先启后,面向未来2新视觉震撼:数字媒体时代的电影和动画艺术1电影和动画的诞生历史追溯2数字合成技术改变电影美学3数字流媒体的发展和新型观影模式4表现未来:数字电影和科幻主题5三维动画技术和动画电影的革命3网络艺术面面观:新媒体和艺术大众化1网络新媒体和艺术信息库2“共享、自由、平等、开放、人本”的网络艺术3新媒体网络艺术特征面面观4数字媒体艺术和道德建设:科技文化与人文精神1数字媒体技术对传统道德观念的挑战2电子游戏内容对传统价值观的挑战3新媒体道德建设:科技文化和人文精神“比翼双飞”98小结99思考题100第3章科学和艺术的结晶:数字媒体艺术1科学与艺术的同源性1科学和艺术的共同基础:创造性和真理性2智者的足迹:科学与艺术的共同体验3简洁性和逻辑严密性:科学理论的“美学”价值4左脑和右脑: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对立统一5从弗洛伊德到玻尔实验:主观性和客观性的悖论6数字信息化时代:科学和艺术的殊途同归2数字媒体艺术的美学溯源3毕达哥拉斯和“数学之美”4从艺术到科学:达·芬奇的探索之路1列奥纳多·达·芬奇:科学和艺术的典范2视觉艺术中的科学:比例法、透视学、解剖学和光影法3达·芬奇艺术精神对数字媒体艺术家的启示5现代艺术的诞生和心灵探索之旅6另类之美:杜尚眼中的“技术和艺术”7梦的再现:超现实主义世界8科技、艺术与生活:工业设计的兴起9埃舍尔的拓扑学艺术10数字媒体艺术:科学与艺术思维的统一149小结151思考题152第4章数字媒体艺术发展简史1追本溯源: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回顾2计算机、电信和大众传播:数字媒体发展历程3诗人拜伦之女的梦想:计算机与艺术联姻的历史11956—1986年,数字艺术的启蒙和探索时期21986—1996年,数字媒体艺术的普及和兴旺时期31996年—现在,数字媒体艺术的多媒体和深入发展时期4科学家的艺术之梦:计算机艺术的摇篮曲5《星球大战》和ILM:数字艺术的成长之路6星火燎原的十年:苹果电脑、Adobe与河野洋一郎7从恐龙复活到冰海沉船:数字艺术的大众盛宴820世纪回顾:一个技术和艺术相互融合的历史120世纪60年代波普艺术家们的科学实践2科技成果的转换:光效应艺术和动力艺术3偶发艺术(HappeningArt)和新媒体4录像艺术和新媒体艺术的开端9新世纪展望:一个多元化的数字媒体艺术时代10任重道远:中国数字媒体艺术的起步和发展220小结228思考题229第5章数字媒体设计与创意产业的发展1新经济增长点:创意产业和内容产业2渐入佳境:中国的内容数字化产业3再创辉煌:数字媒体设计与互联网经济4数字化生活:数字电视、宽带媒体和在线教育5新型两栖人才:创意产业与数字媒体设计人才251小结254思考题255第6章计算机、数字媒体和信息服务业1无所不在的“界面”和设计:人机界面设计2平面媒体的视觉传达:平面设计、插图、广告和VI设计3从科学绘画到图形模拟:科普插图和科学计算可视化4跨媒体设计:工业设计、包装和多媒体产品设计5数字艺术的展示舞台:纺织品与服装设计6三维动画和效果图:建筑景观、室内装潢与环艺设计7信息时代的会展业:展览与展示设计8走向未来的媒体设计:互联网和在线媒体设计9娱乐业的高科技:电子游戏和网络游戏设计10独立制片人:数字电影、动画和数字视频设计333小结351思考题352第7章结束语:数字媒体艺术与设计的展望1结论一:科技进步和观念创新是推动数字媒体艺术的动力2结论二:新媒体带来艺术的新视野和新思维3结论三:创意产业和信息设计是未来数字媒体艺术发展的主流4结论四:新媒体将通往一个崭新的艺术民主和大众化时代358参考文献361参考网站363

你的论文准备往什么方向写,选题老师审核通过了没,有没有列个大纲让老师看一下写作方向? 老师有没有和你说论文往哪个方向写比较好?写论文之前,一定要写个大纲,这样老师,好确定了框架,避免以后论文修改过程中出现大改的情况!! 学校的格式要求、写作规范要注意,否则很可能发回来重新改,你要还有什么不明白或不懂可以问我,希望你能够顺利毕业,迈向新的人生。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提出-论点;  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序言——为了舞蹈艺术的明天绪论第一编 舞蹈总论第一章 舞蹈的特性第二章 舞蹈的功能……第二编 舞蹈作品第六章 舞蹈作品与社会生活第七章 舞蹈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第三编 舞蹈创作第十二章 舞蹈的形式结构第十三章 舞蹈语言……第四编 舞蹈流传第十七章 舞蹈交流第十八章 舞蹈传播……第五编 舞蹈学研究第二十二章 舞蹈学的历史遗产和当代中国舞蹈学研究的成果第二十三章 创建中国舞蹈学的构想后记

有关艺术概论的论文题目怎么写啊

请告知具体题目,或者选材范围,字数限制,条件不齐备无法具体解释!

毕业论文答辩的目的毕业论文答辩的目的,对于组织者——校方,和答辩者——毕业论文作者是不同的。校方组织毕业论文答辩的目的简单说是为了进一步审查论文,即进一步考查和验证毕业论文作者对所著论文论述到的论题的认识程度和当场论证论题的能力;进一步考察毕业论文作者对专业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审查毕业论文是否学员自己独立完成等情况。第一,进一步考查和验证毕业论文作者对所著论文的认识程度和当场论证论题的能力是高等学校组织毕业论文答辩的目的之一。一般说来,从学员所提交的论文中,已能大致反映出各个学员对自己所写论文的认识程度和论证论题的能力。但由于种种原因,有些问题没有充分展开细说,有的可能是限于全局结构不便展开,有的可能是受篇幅所限不能展开,有的可能是作者认为这个问题不重要或者以为没有必要展开详细说明的;有的很可能是作者深不下去或者说不清楚而故意回避了的薄弱环节,有的还可能是作者自己根本就没有认识到的不足之处等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提问和答辩就可以进一步弄清作者是由于哪种情况而没有展开深入分析的,从而了解学员对自己所写的论文的认识程度、理解深度和当场论证论题的能力。第二,进一步考察毕业论文作者对专业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是组织毕业论文答辩所要达到的目的之二。通过论文,虽然也可以看出学员已掌握知识面的深度和广度。但是,撰写毕业论文的主要目的不是考查学员掌握知识的深广度,而是考查学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和锻炼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学员在写作论文中所运用的知识有的已确实掌握,能融会贯通的运用;有的可能是一知半解,并没有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还有的可能是从别人的文章中生搬硬套过来,其基本涵义都没搞清楚。在答辩会上,答辩小组成员把论文中有阐述不清楚、不祥细、不完备、不确切、不完善之处提出来,让作者当场作出回答,从而就可以检查出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是否有深广的知识基础、创造性见解和充分扎实的理由。第三,审查毕业论文是否学员独立完成即检验毕业论文的真实性是进行毕业论文答辩的目的之三。撰写毕业论文,要求学员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但它不像考试、考查那样,在老师严格监视下完成,而是在一个较长的时期(一般为一个学期)内完成,难免会有少数不自觉的学生会投机取巧,采取各种手段作弊。尤其是像电大、函大等开放性大学,学员面广、量大、人多、组织松散、素质参差不齐,很难消除捉刀代笔、抄袭剽窃等不正之风的出现。指导教师固然要严格把关,可是在一个教师要指导多个学员的不同题目,不同范围论文的情况下对作假舞弊,很难做到没有疏漏。而答辩小组或答辩委员会有三名以上教师组成,鉴别论文真的能力就更强些,而且在答辩会上还可通过提问与答辩来暴露作弊者,从而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对于答辩者(毕业论文作者)来说,答辩的目的是通过,按时毕业,取得毕业证书。学员要顺利通过毕业论文答辩,就必须了解上述学校组织毕业论文答辩的目的,然后有针对性的作好准备,继续对论文中的有关问题作进一步的推敲和研究,把论文中提到的基本树料搞准确,把有关的基本理论和文章的基本观点彻底弄懂弄通。三、毕业论文成绩评分方式各个院校要求不同,可以由指导教师成绩,检查评阅成绩,答辩小组成绩3部分综合而来1论文阶段须提交材料各个院校要求不同,例如:任务书,开题报告,文献综述,论文,论文档案袋,论文中期检查表,汇报表,论文成绩册,指导教师工作手册等2答辩委员会1)答辩工作在学院领导下,由答辩委员会主持进行2)答辩委员会主要由专业课教师组成,可聘请部分基础课教师或专业基础课教师参加,答辩委员会的责任是主持答辩工作,统一评分标准和要求,对有争议的成绩进行裁决,并综合指导教师,交叉评阅教师,答辩小组的成绩及评语,决定学生的最终成绩最终成绩经主管院长审核后,由学院统一向学生公布3)答辩委员会可下设若干答辩小组,答辩小组一般由3—5人(包括秘书1名)组成,组长应由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

英国美学家克莱夫贝尔说:“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从古希腊、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中,我们可以很明确地看到,写实性的风格是占了绝对的优势的: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著名雕塑大师罗丹就多次表示:艺术家应该抄录自然。抄录自然,简而言之就是写实,是对自然的再现。艺术要反映客观世界的真实性,就是说,艺术品中所表达的形象要符合它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实际,符合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实际。对于一般的写实作品来说,再现的真实是基本要求和基本特征。 但写实有来自于各方面的限制性。 在写实上首先要处理的就是来自于风格的限制。风格又分为时代的风格、个人的风格。 同一时代的作品总是有一个相关联的风格。古埃及公式化的绘图方式是时代性的风格,波斯细密画在一定阶段有意识地忽视透视法则的绘画方式,也是时代的风格化的体现。生产方式和生产力水平是相适应的,不同时代各有不同的时代性风格。这就在写实的道路上给艺术家们划定了一个范围。 “心理定向”的存在,使艺术家们具有了各自不同的关注焦点。在艺术创作这个过程中,艺术家们不是在表现他所看到的东西,而是在看他所能表达的东西。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表达出来的不同的要点,正是他们的风格之所在。 与此同时,技法也限制了写实。毕加索说:“我在他们这个年纪时就能画得像拉菲尔一样好,但我却花了终生的时间去学习如何画得像这些孩子一样。”但事实上儿童画为何不能被称为是优秀的艺术作品呢?儿童受限于艺术语言的学习。他们无论有再敏感的内心,但还是没有没有过硬的表达技巧。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们的作品不能,也不可能被看作是优秀的写实作品。 写实之路充满了主观方面的种种阻碍。在当代艺术的语境里,写实好像已经变得无足轻重了,这样的时代风格是不是也是作为写实的限制性的一种新的应对方式。 事实上,我所理解的再现的真实并非是表现出视网上的所见,而是如罗丹所说:“通过表达外在形像,体现内在真实。”也就这才是对应写实的限制性的行之有效的方案。(1)艺术用形象反映世界,艺术与哲学等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根本不同,最基本的一点就是它的具体可感的形象性。一切文学艺术作品都具有一定的形象性,可以说,形象性是文学艺术区别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如读李白诗,观庐山画。李白诗,庐山画都是艺术,而这些艺术是通过形象去反映认识庐山的。有些理论文章,理论著作也有形象的成分,有丰富的形象语言,如《欧也妮。葛朗台》是通过塑造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形象,揭示资本主义社会虚伪的家庭关系的。来看看葛朗台临死时的表现:“本区的教士来给他做临终法事的时候,十字架,烛台,和银镶的圣水壶一出现,似乎已经死去了几小时的眼睛立刻复活了,目不转睛的瞧着那些法器,他的肉瘤也最后的动了一动。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的唇边,给他亲吻基督的圣像,他却做了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这一下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命。”他至死都在想着占有别人的财富。总之,没有形象,就没有艺术,失掉形象性这一基本特征的作品,也不能称作文艺作品。(2)艺术形象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和《奴隶》,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等等,都是以生动的感性形式表现出深刻的理性内容。� (3),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罗中立运用照相写实主义手法创作的《父亲》,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完全客观的再现,非常注重细节的逼真。但观众站在这幅画前被强烈地感染和震撼了,他们体会到,在这一客观地再现的艺术形象里面,恰恰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情感和主观态度,以及他对现实的认识和理想。   (4),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5),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艺术创造艺术美。比起现实美来,艺术美则是比较鲜明,比较集中,比较完全,比较充分。比如郑板桥的《竹》,其作品的美虽根源于现实中竹子的美,却不是现实的机械反映,而是他对现实审美认识的表现。他在一篇“题画”中写道:“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郑板桥在这里提出了四种竹子:园中之竹,这是现实中的竹子;“眼中之竹”,是画家所直接看到、观察到的竹子,虽经过眼球的改造,但改造不大,基本上是现实的忠实反映;“胸中之竹”则是经过画家头脑改造而形成的审美意象,这意象由于主体审美认识时的精神作用而使现实美得到强化、集中化、概括化或典型化,同时也渗透进画家的思想情感和审美理想;“手中之竹”即是完成了的作品。画家在用笔墨纸张传达表现其审美意象即“胸中之竹”时,舍去了一切与美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枝节,使意象中的美又一次得到强化和改造。于是“手中之竹”的美比起园中之竹的美,更为鲜明和完满,因此是更高一个等级的美。启发:情感是人类喜怒哀乐等心理形式,它反映人对世界的对象和现象的主观态度,情感是在一切艺术中普遍存在的。艺术形象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和《奴隶》,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等等,都是以生动的感性形式表现出深刻的理性内容。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罗中立运用照相写实主义手法创作的《父亲》,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完全客观的再现,非常注重细节的逼真。但观众站在这幅画前被强烈地感染和震撼了,他们体会到,在这一客观地再现的艺术形象里面,恰恰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情感和主观态度,以及他对现实的认识和理想。所以在美术创作中我们应该用自己富有情感的头脑去构思,用富有情感的手来表达,用情感的眼睛去观察,创作有情感的作品。

与艺术概论有关的论文有哪些题目

你在百度上输入论文题目,搜索一些相关资料,然后下载下来参考做自己的论文。看那些对自己有用就复制、粘贴。

本质是什么?从古至今的各种形态的艺术中有没有共同的某些本质性特征,如果有的话,这些特征又是如何将艺术与非艺术加以区别?什么是艺术的问题,亦像是什么是美的问题一样,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诱惑了不少哲学家、美学家和艺术理论家来探讨、定义。 在《现代艺术学导论》一书

你这是要什么??我只知道有本期刊叫(设计),上面的可以免费查阅文献,汉斯出版社的,你可以去了解下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