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宋史研究论文集一共有多少篇文章呢

发布时间:2024-07-08 12:34:16

宋史研究论文集一共有多少篇文章呢

作者:刁培俊原刊《漆侠先生纪念文集》,河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隋末农民起义》上海,华东人民出版社1954年7月版2.《唐太宗》(笔名万钧)上海,学习生活出版社1955年4月版《王安石变法》上海人民出版社1959年3月初版,1979年1月再版;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9月增订本4.《秦汉农民战争史》(与宝志强、段景轩、李鼎芳合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2年6月初版,1979年9月再版5.《求实集》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4月版《宋代经济史》(上、下)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2月、1988年7月初版;《中国经济通史·宋代经济卷》经济日报出版社1999年1月再版7.《两宋政治经济问题》(与邓广铭先生合著)上海,知识出版社1988年11月版8.《知困集》河北教育出版社1992年5月版9.《辽夏金经济史》(与乔幼梅合著)河北大学出版社1994年初版、1998年3月修订版;《中国经济通史·辽夏金经济卷》,经济日报出版社1998年8月再版10.《探知集》河北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版《宋学的发展和演变》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10月出版12.《历史研究法》河北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版 1.《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辽宋西夏金史卷》(副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年5月版2.《宋史研究论文集》1987年年会编刊,(与邓广铭先生共同主编)河北教育出版社1989年6月1994年年会编刊,河北大学出版社1996年1月版1996年年会编刊,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12月版1998年年会编刊,宁夏人民出版社1999年12月版2000年年会编刊,河北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版3.《宋史研究丛书》第一辑,10种,河北教育出版社、河北大学出版社1992~1999年陆续出版第二辑,5种,河北大学出版社1999~2001年陆续出版4.《宋史研究论丛》第一辑,河北大学出版社1990年4月版第二辑,河北大学出版社1993年9月版第三辑,河北大学出版社1999年4月版第四辑,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年5月版5.《中日宋史研讨会中方论文选编》(与邓广铭先生共同主编)河北大学出版社1991年5月版6.《国际宋史研讨会论文选集》(与邓广铭先生共同主编)河北大学出版社1992年8月版7.《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四卷本,与田昌五先生共同主编)齐鲁书社、(台湾)文津出版社1996年11月版8.《中国改革史》(一卷本)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12月版9.《中国改革通史》(十卷本)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1月版 1947年1、摧兼并(王荆公新法精神之一)《经世日报·读书周刊》第65期,1947年11月1日2.宋代对武人的防制《经世日报·读书周刊》第72期,1947年12月31日1948年3.北宋元佑旧党的贬逐(范今)《经世日报·读书周刊》第76期,1948年1月28日4.尹洙、王安石论“校事”《申报·文史》第9期,1948年2月2日5.李觏与孟子《申报·文史》第17期,1948年4月3日6.李觏不喜孟子(上、下)《申报·文史》第18—19期,1948年4月10日、4月17日1950年7.北宋熙宁时代农田水利事业的发展——王安石新法研究之一《光明日报》1950年6月21日1951年8.王安石新法的渊源《历史教学》1951年第4期1952年9.论王安石的保甲法《光明日报》1952年2月2日10.范仲淹的历史地位《大公报》(上海)1952年2月7日;《进步日报》1952年2月8日;《中国历史人物论集》三联书店1957年2月版;《探知集》11.胡适的实验主义与其历史学的反动本质《大公报》(上海)1952年5月15日;《进步日报》1952年5月16日12.包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历史教学》1952年第10期13.关于史可法的评价问题《历史教学》1952年第12期;《中国历史人物论集》三联书店1957年2月版;《知困集》1953年14.学习斯大林学说,反对历史工作中的教条主义《大公报》(天津)1953年3月26日15.《由批评初级中学课本〈中国历史〉第一册引起的几个问题—答读者韦立群同志》《人民日报》1953年6月30日;《文汇报》1953年7月8日16.关于新社会制度发生于旧社会制度中的问题《新建设》1953年第9期1954年17.论李密在历史上的作用(方若生)《历史教学》1954年第3期;《中国农民起义论集》五十年代出版社(北京)1954年8月版;《中国历史人物论集》三联书店1957年版;《求实集》;《探知集》18.方腊的起义(与钱君晔合著)《中国历史人物论集》五十年代出版社(北京)1954年8月版;《中国历史人物论集》三联书店1957年2月版;《中国农民起义论集》三联书店1958年7月19.有关隋末农民起义的几个问题《中国历史人物论集》五十年代出版社(北京)1954年8月版;《中国农民起义论集》三联书店1958年2月版;《求实集》20.秦末农民战争(署名漆侠等)《中国历史人物论集》五十年代出版社(北京)1954年8月版;《中国历史人物论集》三联书店1958年版;《中国农民起义论集》三联书店1958年7月;《河北大学学报》1962年第2期21.宋朝的“差遣”和“通判”的职责和性质怎样区别?(问题解答)《历史教学》1954年第10期22.赵匡胤与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发展(季子涯)《历史教学》1954年第12期;《求实集》23、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齐力)《中国历史人物论集》五十年代出版社1954年版;《中国历史人物论集》三联书店1957年2月版;《探知集》1955年24.宋代手工业简况(季子涯)《历史教学》1955年第5期1956年25.关于中国农民战争史的研究《人民日报》1956年12月4日1957年26.从农民的分化看汉代社会性质《天津师范学院科学论文辑刊》(人文)1957年1月版;《探知集》27.学习宋代历史的一个读书报告《历史教学》1957年第2期28.读《宋书·徐豁传》和《王弘传》——试释晋代占田制度(署名子涯)《天津日报》1957年6月1日;《求实集》1958年29.女真建国及建国初期的社会状况《教学理论与实践》1958年第1期30.关于中国古代中世史封建社会部分的分期分段问题(执笔)《历史教学》1958年第11期1959年31.关于曹操评价的根本问题(执笔)《天津日报》1959年5月16日;《曹操论集》三联书店1960年1月版;《求实集》1960年32.关于中国农民战争的性质问题《光明日报》1960年2月18日;《天津师大学报》1960年第2期;《中国封建社会农民战争问题讨论集》三联书店1962年2月版1961年33.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分期问题(执笔)《河北大学学报》1961年第1期34.中国封建社会中农民的经济地位《河北日报》1961年6月23日35.二十等爵与封建制度《历史教学》1961年第11~12期;《求实集》1962年36.关于皇权主义问题《天津日报》1962年1月3日;《求实集》1963年37.论王安石变法《人民日报》1963年5月16日;《求实集》38.正确认识历史上的封建统治阶级和封建王朝《新建设》1963年第7期;《探知集》39.谈观点材料的统一《天津日报》1963年11月6日1964年40.农民是地主阶级的对立面,还是地主阶级的后备军?《哲学研究》1964年第3期;《求实集》1966年41.农民战争与让步政策《文汇报》1966年3月10日1976年42、地震不可怕,人力能胜天——读《梦溪笔谈》关于登州地震的记载(万钧)《辽宁日报》1976年8月30日1978年43.王安石的哲学思想《河北大学学报》1978年第3期;《求实集》44.读《李自成》——论农民的革命民主主义《文史哲》1978年第6期;《求实集》45.关于中国封建经济制度发展阶段问题《山东师范学院学报》1978年第6期;《求实集》1979年46.漫谈宋史学习《书林》1979年第1期;《求实集》47.宋代货币地租及其发展《河北大学学报》1979年第1期;《求实集》48.宋代学田制中封建租佃关系的发展《社会科学战线》1979年第3期;《求实集》49.农民战争是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光明日报》1979年12月18日1981年50.宋辽金史研究的“大有”年《中国历史年鉴》(1979年)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51.宋代的瑶族和壮族《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81年第3期1982年52.关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河北大学学报》1979年第4期;《求实集》53.司马迁的调查访问方法——读《史记》札记之一《求实集》54.谈《史记》中的“太史公曰”——读《史记》札记之二《求实集》55.关于宋代人口的几个问题《求实集》56.宋代以川峡路为中心的庄园农奴制《求实集》57.宋代植棉考《求实集》;与《宋代植棉续考》合并后收入《探知集》58.宋代纺织手工业生产的发展以及纺织手工业生产的各种形式《求实集》59.宋代地租形态及其演变——兼论地价及其与地租的关系《求实集》60.女真族从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的过渡《求实集》61.西晋末年以流民为主的各地起义《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集刊》第一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求实集》62.论“等贵贱,均贫富”——宋代农民的政治经济思想《中国史研究》1982年第1期;《知困集》63.宋代封建租佃制及其发展《陕西师大学报》1982年4期1983年64.读书杂志(范今)香港《华侨日报·文史双周刊》1983年1月8日,第27期;1982年11月25日;1984年5月13日,第59期65.宋代农业生产的发展及其不平衡性——从农业经营方式、单位面积产量方面考察《中州学刊》1983年第1期66.怎样研究宋史《文史知识》1983年第9期;《知困集》;《学史入门》中华书局1988年6月版67.猛安谋可在中原的土地占有制和红袄军起义《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集刊》第四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68.关于宋代差役法的几个问题《宋史论集》中州书画社1983年8月版;《知困集》69.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的形成和演变(与高树林合著)《历史研究》1983年第5期;《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知困集》70.宋辽金史(研究状况,与乔幼梅合著)《中国历史年鉴》(1983年)人民出版社1983年10月版1984年71.宋代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宋史研究论文集》(1982年年会编刊)河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7月版;《两宋政治经济问题》1985年72.南宋从差募并用到义役的演变《历史论丛》第五辑,齐鲁书社1985年1月版73.宋代市舶抽解制度《河南大学学报》1985年第1期;《知困集》74.宋代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文史知识》1985年第2期;《知困集》75.诸葛计同志《唐末农民战争战略初探》序(1984年2月10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5年3月版;《知困集》76.建国以来中国农民战争史的研究《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集刊》第四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6月版;与《关于中国农民战争史的研究》合并后收入《知困集》77.陈亮的经济思想香港《明报》月刊1985年10月号1986年78.论吕惠卿的经济思想香港《明报》月刊(第21卷第1期)1986年1月号79.宋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及其在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中国经济史研究》1986年第1期;《两宋政治经济问题》80.再论王安石变法——王安石逝世九百周年《河北大学学报》1986年第3期;《知困集》1987年81.关于宋代雇工问题——宋代社会阶级构成探索之一《河北大学学报》1987年第3期;《知困集》1988年82.宋朝 草市 机户 客户 蜀洛朔党争 宋神宗赵顼 墟市 元丰改制 元佑更化 镇 王安石 制置三司条例司 主户《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辽宋西夏金史》辞条,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年5月版83.《三言二拍》与宋史研究《河北大学学报》1988年第3期;《知困集》84.关于南宋农事诗——读《南宋六十家集》兼论江湖派《河北学刊》1988年第5期;《知困集》85.宋代封建经济制度的演变《两宋政治经济问题》86.宋代的土地占有和社会的再生产《两宋政治经济问题》87、宋代手工业生产的发展《两宋政治经济问题》88.宋代手工业内部诸关系的变革《两宋政治经济问题》89.宋代城市经济和商业的发展《两宋政治经济问题》1989年90.孟庆斌同志《泊头市梨业志》序(1988年9月15日)河北教育出版社1989年4月版;《知困集》91.契丹辽国建国初期的皇位继承问题《河北师院学报》1989年第3期;《知困集》92.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治史、执教、育人《河北大学学报》1990年第3期;《高等教育学报》1990年第4期;《探知集》93.宋元时期浦阳郑氏家族之研究——宋元社会阶级结构探索之一《刘子健博士颂寿纪念宋史研究论集》日本同朋舍1989年9月版;《知困集》94.契丹斡鲁朵(宫分)制经济分析——辽社会经济结构研究之一《河北大学学报》1989年第4期;《知困集》95.关于王安石变法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与郭东旭合著)《中国史研究》1989年第4期;《知困集》1990年96.宋代榷盐制度下封建国家、商人与亭户、备丁、小火之间的关系《郑天挺先生纪念论文集》中华书局1990年3月版97.《宋史研究论丛》第1辑序河北大学出版社1990年4月版98.人生需有指路灯《中国青年报》1990年5月15日1991年99.报刊必须坚持双百方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方向——从一篇文章的遭遇谈起(范今)《河北大学学报》1991年第1期;《探知集》100.宋太宗第一次伐辽—高梁河之战——宋辽战争研究之一《河北大学学报》1991年第3期;《探知集》1992年101、《哲学的使命》评介《探索与求是》1992年第2期102、宋太宗雍熙北伐——宋辽战争研究之二《河北学刊》1992年第2期;《探知集》103、辽国的战略进攻与澶渊之盟的订立——宋辽战争研究之三《河北大学学报》1992年第3期;《探知集》104、中国封建时代兵制的变革与封建经济制度推移的关系《知困集》105、范仲淹集团与庆历新政——读欧阳修《朋党论》书后《历史研究》1992年第3期;《探知集》106、宋代植棉续考《史学月刊》1992年第5期107、九百年前一场伟大改革的再现——《汴京梦断》序《光明日报》1993年10月13日第六版;后以《郑熙亭教授<汴京梦断>序》刊于《河北日报》1993年2月23日;《宋史研究论丛》第二辑;花山文艺出版社1993年;《探知集》108、《南皮县志》序(1992年2月15日)河北人民出版社1992年12月版109、王育济《天理与人欲》序(1992年8月7日)齐鲁书社1992年12月版;《宋史研究论丛》第二辑;《探知集》110、关于长篇历史小说《汴京梦断》的序言和通信(与郑熙亭合著)《河北师院学报》1992年第4期1993年111、《任丘市志》序(1992年2月20日)书目文献出版社1993年1月版112、中国古代史记编纂形式探源《中国史研究》1993年第2期;《探知集》113、刘宝辰编著《花冈暴动——中国“劳工”在日本的抗日壮举》序(1992年10月30日),人民出版社1993年7月版;《探知集》114、《宋史研究论丛》第2辑序河北大学出版社1993年9月版115、姜锡东《宋代商业信用研究》序(1991年9月5日)河北教育出版社1993年9月版;《探知集》116、契丹的役《宋史研究论文集》(1992年年会编刊)河南大学出版社1993年12月版1994年117、论辽夏金经济的发展及其历史地位(与乔幼梅合著)《河北学刊》1994年第1期118、从对《辽史》列传的分析看辽国家体制《历史研究》1994年第1期;《探知集》1995年119、宋学的发展和演变《文史哲》1995年第1期;《探知集》120、弘扬中华文明的壮举《中国图书评论》1995年第1期121、李华瑞《宋代酒的生产和征榷》序(1994年国庆前夕)河北大学出版社1995年3月版;《探知集》122、乔幼梅《宋辽夏金经济史研究》序(1995年4月18日)齐鲁书社1995年5月版;《探知集》123、刘秋根《中国典当制度史》序(1993年3月20日)《河北大学学报》1995年第3期;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7月版;《探知集》1996年124、《宋史研究论文集(1994年年会编刊)》序(1995年5月29日)河北大学出版社1996年1月版;《探知集》125、晁迥与宋学——儒佛思想的渗透与宋学的形成《河北大学学报》1996年第3期;《探知集》126、《巨野县志》序(1993年2月10日)齐鲁书社1996年6月版;《探知集》127、释智圆与宋学——论宋学形成前儒佛思想的渗透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学报1996年单行本;《探知集》1997年128、杨倩描同志《吴家将——吴玠、吴璘、吴挺、吴曦合传》序(1995年4月25日)《河北大学学报》1997年第3期;河北大学出版社1996年8月版;《探知集》129、《中国社会科学家自述》漆侠自述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12月版130、《宋史研究论文集(1996年年会编刊)》序(1997年8月4日)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12月版;《探知集》131、宋太宗与守内虚外《庆祝邓广铭教授九十华诞纪念论文集》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探知集》1998年132、陈士谔、陈致远《钟相杨幺起义考》序(1999年上元节)岳麓书社1998年6月版;《探知集》133、释智圆《闲居编》跋《河北大学学报》1998年第3期;《探知集》134、《中国改革通史》序言(与姜锡东合著)《河北大学学报》1998年第4期;(十卷本)河北教育出版2000年1月版135、杨渭生主编《两宋文化史研究》序(1998年8月15日)杭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12月版1999年136、王安石的《明妃曲》《中国文化研究》1999年春之卷;《探知集》137、悼念恩师邓广铭恭三先生《仰止集—纪念邓广铭先生》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3月版;《探知集》138、《宋史研究论丛》第3辑序河北大学出版社1999年4月版139、释“鏖糟陂里叔孙通”《河北大学学报》1999年第3期140、儒家的中庸之道与佛家的中道义——兼评释智圆有关中庸中道义的论点《北京大学学报》1999年34期141、“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以献身的精神投入历史学(“史学与社会”笔谈)《河北学刊》1999年第5期142、荆公学派与辩证法哲学《河北学刊》1999年第6期143、《宋史研究论文集》(1998年年会编刊)序(1999年7月15日)宁夏人民出版社1999年12月版144、读先师邓广铭教授《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光明日报》1999年12月13日(刁培俊执笔缩写);全文收入《探知集》145、论历史科学研究的基该方法——历史方法探索之一《探知集》2000年146、高聪明《宋代货币与货币流通研究》序(1999年7月20日)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147、王善军《宋代宗族与宗族制度研究》序(1999年6月15日)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1月版148、唐宋之际社会经济关系的变革及其对文化思想领域所产生的影响台湾大学历史系《转变与定型:宋代社会文化史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经济史研究》2000年第1期149、陈峰《武士的悲哀——北宋崇文抑武现象透析》序(1998年7月9日)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3月出版150、裴汝诚《半粟集》序(1999年7月25日)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年6月版151、高纪春《宋史·本纪考证》序(2000年1月7日)河北大学出版2000年10月版152、王安石、张载哲学比较研究——兼论张载的社会观《郑天挺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中华书局2000年6月版153、释“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义《河北大学学报》2000年第5期154、王雱:一个早慧的才华四溢的思想家《中国史研究》2000年第4期2001年155、《历史教学》50周年纪念《历史教学》2001年第1期156、《包拯研究与传统文化——纪念包拯诞辰千年论文集》序(2000年5月)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年1月版157、《宋史研究论丛》第4辑序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年5月版158、宋学的形成与文风、学风、政风的变革《中国社会历史评论》,中华书局2001年6月版159、欧阳修在宋学形成中的先锋作用《宋史研究论丛》第四辑,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年6月版160、马克思主义史认识历史最有效的工具邹兆辰、江湄、邓京力著《新时期中国史学思潮》,当代中国出版社2001年6月版161、胡瑗在经学和教育上的杰出贡献《天津社会科学》2001年第4期162、浙东事功派代表人物陈亮的思想与朱陈“王霸义利之辨”《河北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163、苏轼“蜀学”与程颐“洛学”在思想领域中的对立《河北学刊》2001年第5期;《何兹全教授九十岁论文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版164、周长山《汉代城市研究》序(2001年4月16日)人民出版社2001年10月2002年165、朱熹与史学《历史教学问题》2002年第1期166、中庸之道与司马光哲学《揖芬集——张政烺先生九十华诞纪念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5月版167、李志贤《杨炎及其两税法研究》序(2001年2月4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6月版2003年168、论历史研究的方法《中国文化研究》2003年冬之卷2004年169、我的学习路程《河北大学报》2004年3月10日第四版,4月10日第四版

宋史研究论文集一共有多少篇文章

作者:刁培俊原刊《漆侠先生纪念文集》,河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隋末农民起义》上海,华东人民出版社1954年7月版2.《唐太宗》(笔名万钧)上海,学习生活出版社1955年4月版《王安石变法》上海人民出版社1959年3月初版,1979年1月再版;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9月增订本4.《秦汉农民战争史》(与宝志强、段景轩、李鼎芳合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2年6月初版,1979年9月再版5.《求实集》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4月版《宋代经济史》(上、下)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2月、1988年7月初版;《中国经济通史·宋代经济卷》经济日报出版社1999年1月再版7.《两宋政治经济问题》(与邓广铭先生合著)上海,知识出版社1988年11月版8.《知困集》河北教育出版社1992年5月版9.《辽夏金经济史》(与乔幼梅合著)河北大学出版社1994年初版、1998年3月修订版;《中国经济通史·辽夏金经济卷》,经济日报出版社1998年8月再版10.《探知集》河北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版《宋学的发展和演变》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10月出版12.《历史研究法》河北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版 1.《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辽宋西夏金史卷》(副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年5月版2.《宋史研究论文集》1987年年会编刊,(与邓广铭先生共同主编)河北教育出版社1989年6月1994年年会编刊,河北大学出版社1996年1月版1996年年会编刊,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12月版1998年年会编刊,宁夏人民出版社1999年12月版2000年年会编刊,河北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版3.《宋史研究丛书》第一辑,10种,河北教育出版社、河北大学出版社1992~1999年陆续出版第二辑,5种,河北大学出版社1999~2001年陆续出版4.《宋史研究论丛》第一辑,河北大学出版社1990年4月版第二辑,河北大学出版社1993年9月版第三辑,河北大学出版社1999年4月版第四辑,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年5月版5.《中日宋史研讨会中方论文选编》(与邓广铭先生共同主编)河北大学出版社1991年5月版6.《国际宋史研讨会论文选集》(与邓广铭先生共同主编)河北大学出版社1992年8月版7.《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四卷本,与田昌五先生共同主编)齐鲁书社、(台湾)文津出版社1996年11月版8.《中国改革史》(一卷本)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12月版9.《中国改革通史》(十卷本)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1月版 1947年1、摧兼并(王荆公新法精神之一)《经世日报·读书周刊》第65期,1947年11月1日2.宋代对武人的防制《经世日报·读书周刊》第72期,1947年12月31日1948年3.北宋元佑旧党的贬逐(范今)《经世日报·读书周刊》第76期,1948年1月28日4.尹洙、王安石论“校事”《申报·文史》第9期,1948年2月2日5.李觏与孟子《申报·文史》第17期,1948年4月3日6.李觏不喜孟子(上、下)《申报·文史》第18—19期,1948年4月10日、4月17日1950年7.北宋熙宁时代农田水利事业的发展——王安石新法研究之一《光明日报》1950年6月21日1951年8.王安石新法的渊源《历史教学》1951年第4期1952年9.论王安石的保甲法《光明日报》1952年2月2日10.范仲淹的历史地位《大公报》(上海)1952年2月7日;《进步日报》1952年2月8日;《中国历史人物论集》三联书店1957年2月版;《探知集》11.胡适的实验主义与其历史学的反动本质《大公报》(上海)1952年5月15日;《进步日报》1952年5月16日12.包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历史教学》1952年第10期13.关于史可法的评价问题《历史教学》1952年第12期;《中国历史人物论集》三联书店1957年2月版;《知困集》1953年14.学习斯大林学说,反对历史工作中的教条主义《大公报》(天津)1953年3月26日15.《由批评初级中学课本〈中国历史〉第一册引起的几个问题—答读者韦立群同志》《人民日报》1953年6月30日;《文汇报》1953年7月8日16.关于新社会制度发生于旧社会制度中的问题《新建设》1953年第9期1954年17.论李密在历史上的作用(方若生)《历史教学》1954年第3期;《中国农民起义论集》五十年代出版社(北京)1954年8月版;《中国历史人物论集》三联书店1957年版;《求实集》;《探知集》18.方腊的起义(与钱君晔合著)《中国历史人物论集》五十年代出版社(北京)1954年8月版;《中国历史人物论集》三联书店1957年2月版;《中国农民起义论集》三联书店1958年7月19.有关隋末农民起义的几个问题《中国历史人物论集》五十年代出版社(北京)1954年8月版;《中国农民起义论集》三联书店1958年2月版;《求实集》20.秦末农民战争(署名漆侠等)《中国历史人物论集》五十年代出版社(北京)1954年8月版;《中国历史人物论集》三联书店1958年版;《中国农民起义论集》三联书店1958年7月;《河北大学学报》1962年第2期21.宋朝的“差遣”和“通判”的职责和性质怎样区别?(问题解答)《历史教学》1954年第10期22.赵匡胤与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发展(季子涯)《历史教学》1954年第12期;《求实集》23、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齐力)《中国历史人物论集》五十年代出版社1954年版;《中国历史人物论集》三联书店1957年2月版;《探知集》1955年24.宋代手工业简况(季子涯)《历史教学》1955年第5期1956年25.关于中国农民战争史的研究《人民日报》1956年12月4日1957年26.从农民的分化看汉代社会性质《天津师范学院科学论文辑刊》(人文)1957年1月版;《探知集》27.学习宋代历史的一个读书报告《历史教学》1957年第2期28.读《宋书·徐豁传》和《王弘传》——试释晋代占田制度(署名子涯)《天津日报》1957年6月1日;《求实集》1958年29.女真建国及建国初期的社会状况《教学理论与实践》1958年第1期30.关于中国古代中世史封建社会部分的分期分段问题(执笔)《历史教学》1958年第11期1959年31.关于曹操评价的根本问题(执笔)《天津日报》1959年5月16日;《曹操论集》三联书店1960年1月版;《求实集》1960年32.关于中国农民战争的性质问题《光明日报》1960年2月18日;《天津师大学报》1960年第2期;《中国封建社会农民战争问题讨论集》三联书店1962年2月版1961年33.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分期问题(执笔)《河北大学学报》1961年第1期34.中国封建社会中农民的经济地位《河北日报》1961年6月23日35.二十等爵与封建制度《历史教学》1961年第11~12期;《求实集》1962年36.关于皇权主义问题《天津日报》1962年1月3日;《求实集》1963年37.论王安石变法《人民日报》1963年5月16日;《求实集》38.正确认识历史上的封建统治阶级和封建王朝《新建设》1963年第7期;《探知集》39.谈观点材料的统一《天津日报》1963年11月6日1964年40.农民是地主阶级的对立面,还是地主阶级的后备军?《哲学研究》1964年第3期;《求实集》1966年41.农民战争与让步政策《文汇报》1966年3月10日1976年42、地震不可怕,人力能胜天——读《梦溪笔谈》关于登州地震的记载(万钧)《辽宁日报》1976年8月30日1978年43.王安石的哲学思想《河北大学学报》1978年第3期;《求实集》44.读《李自成》——论农民的革命民主主义《文史哲》1978年第6期;《求实集》45.关于中国封建经济制度发展阶段问题《山东师范学院学报》1978年第6期;《求实集》1979年46.漫谈宋史学习《书林》1979年第1期;《求实集》47.宋代货币地租及其发展《河北大学学报》1979年第1期;《求实集》48.宋代学田制中封建租佃关系的发展《社会科学战线》1979年第3期;《求实集》49.农民战争是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光明日报》1979年12月18日1981年50.宋辽金史研究的“大有”年《中国历史年鉴》(1979年)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51.宋代的瑶族和壮族《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81年第3期1982年52.关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河北大学学报》1979年第4期;《求实集》53.司马迁的调查访问方法——读《史记》札记之一《求实集》54.谈《史记》中的“太史公曰”——读《史记》札记之二《求实集》55.关于宋代人口的几个问题《求实集》56.宋代以川峡路为中心的庄园农奴制《求实集》57.宋代植棉考《求实集》;与《宋代植棉续考》合并后收入《探知集》58.宋代纺织手工业生产的发展以及纺织手工业生产的各种形式《求实集》59.宋代地租形态及其演变——兼论地价及其与地租的关系《求实集》60.女真族从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的过渡《求实集》61.西晋末年以流民为主的各地起义《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集刊》第一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求实集》62.论“等贵贱,均贫富”——宋代农民的政治经济思想《中国史研究》1982年第1期;《知困集》63.宋代封建租佃制及其发展《陕西师大学报》1982年4期1983年64.读书杂志(范今)香港《华侨日报·文史双周刊》1983年1月8日,第27期;1982年11月25日;1984年5月13日,第59期65.宋代农业生产的发展及其不平衡性——从农业经营方式、单位面积产量方面考察《中州学刊》1983年第1期66.怎样研究宋史《文史知识》1983年第9期;《知困集》;《学史入门》中华书局1988年6月版67.猛安谋可在中原的土地占有制和红袄军起义《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集刊》第四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68.关于宋代差役法的几个问题《宋史论集》中州书画社1983年8月版;《知困集》69.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的形成和演变(与高树林合著)《历史研究》1983年第5期;《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知困集》70.宋辽金史(研究状况,与乔幼梅合著)《中国历史年鉴》(1983年)人民出版社1983年10月版1984年71.宋代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宋史研究论文集》(1982年年会编刊)河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7月版;《两宋政治经济问题》1985年72.南宋从差募并用到义役的演变《历史论丛》第五辑,齐鲁书社1985年1月版73.宋代市舶抽解制度《河南大学学报》1985年第1期;《知困集》74.宋代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文史知识》1985年第2期;《知困集》75.诸葛计同志《唐末农民战争战略初探》序(1984年2月10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5年3月版;《知困集》76.建国以来中国农民战争史的研究《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集刊》第四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6月版;与《关于中国农民战争史的研究》合并后收入《知困集》77.陈亮的经济思想香港《明报》月刊1985年10月号1986年78.论吕惠卿的经济思想香港《明报》月刊(第21卷第1期)1986年1月号79.宋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及其在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中国经济史研究》1986年第1期;《两宋政治经济问题》80.再论王安石变法——王安石逝世九百周年《河北大学学报》1986年第3期;《知困集》1987年81.关于宋代雇工问题——宋代社会阶级构成探索之一《河北大学学报》1987年第3期;《知困集》1988年82.宋朝 草市 机户 客户 蜀洛朔党争 宋神宗赵顼 墟市 元丰改制 元佑更化 镇 王安石 制置三司条例司 主户《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辽宋西夏金史》辞条,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年5月版83.《三言二拍》与宋史研究《河北大学学报》1988年第3期;《知困集》84.关于南宋农事诗——读《南宋六十家集》兼论江湖派《河北学刊》1988年第5期;《知困集》85.宋代封建经济制度的演变《两宋政治经济问题》86.宋代的土地占有和社会的再生产《两宋政治经济问题》87、宋代手工业生产的发展《两宋政治经济问题》88.宋代手工业内部诸关系的变革《两宋政治经济问题》89.宋代城市经济和商业的发展《两宋政治经济问题》1989年90.孟庆斌同志《泊头市梨业志》序(1988年9月15日)河北教育出版社1989年4月版;《知困集》91.契丹辽国建国初期的皇位继承问题《河北师院学报》1989年第3期;《知困集》92.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治史、执教、育人《河北大学学报》1990年第3期;《高等教育学报》1990年第4期;《探知集》93.宋元时期浦阳郑氏家族之研究——宋元社会阶级结构探索之一《刘子健博士颂寿纪念宋史研究论集》日本同朋舍1989年9月版;《知困集》94.契丹斡鲁朵(宫分)制经济分析——辽社会经济结构研究之一《河北大学学报》1989年第4期;《知困集》95.关于王安石变法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与郭东旭合著)《中国史研究》1989年第4期;《知困集》1990年96.宋代榷盐制度下封建国家、商人与亭户、备丁、小火之间的关系《郑天挺先生纪念论文集》中华书局1990年3月版97.《宋史研究论丛》第1辑序河北大学出版社1990年4月版98.人生需有指路灯《中国青年报》1990年5月15日1991年99.报刊必须坚持双百方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方向——从一篇文章的遭遇谈起(范今)《河北大学学报》1991年第1期;《探知集》100.宋太宗第一次伐辽—高梁河之战——宋辽战争研究之一《河北大学学报》1991年第3期;《探知集》1992年101、《哲学的使命》评介《探索与求是》1992年第2期102、宋太宗雍熙北伐——宋辽战争研究之二《河北学刊》1992年第2期;《探知集》103、辽国的战略进攻与澶渊之盟的订立——宋辽战争研究之三《河北大学学报》1992年第3期;《探知集》104、中国封建时代兵制的变革与封建经济制度推移的关系《知困集》105、范仲淹集团与庆历新政——读欧阳修《朋党论》书后《历史研究》1992年第3期;《探知集》106、宋代植棉续考《史学月刊》1992年第5期107、九百年前一场伟大改革的再现——《汴京梦断》序《光明日报》1993年10月13日第六版;后以《郑熙亭教授<汴京梦断>序》刊于《河北日报》1993年2月23日;《宋史研究论丛》第二辑;花山文艺出版社1993年;《探知集》108、《南皮县志》序(1992年2月15日)河北人民出版社1992年12月版109、王育济《天理与人欲》序(1992年8月7日)齐鲁书社1992年12月版;《宋史研究论丛》第二辑;《探知集》110、关于长篇历史小说《汴京梦断》的序言和通信(与郑熙亭合著)《河北师院学报》1992年第4期1993年111、《任丘市志》序(1992年2月20日)书目文献出版社1993年1月版112、中国古代史记编纂形式探源《中国史研究》1993年第2期;《探知集》113、刘宝辰编著《花冈暴动——中国“劳工”在日本的抗日壮举》序(1992年10月30日),人民出版社1993年7月版;《探知集》114、《宋史研究论丛》第2辑序河北大学出版社1993年9月版115、姜锡东《宋代商业信用研究》序(1991年9月5日)河北教育出版社1993年9月版;《探知集》116、契丹的役《宋史研究论文集》(1992年年会编刊)河南大学出版社1993年12月版1994年117、论辽夏金经济的发展及其历史地位(与乔幼梅合著)《河北学刊》1994年第1期118、从对《辽史》列传的分析看辽国家体制《历史研究》1994年第1期;《探知集》1995年119、宋学的发展和演变《文史哲》1995年第1期;《探知集》120、弘扬中华文明的壮举《中国图书评论》1995年第1期121、李华瑞《宋代酒的生产和征榷》序(1994年国庆前夕)河北大学出版社1995年3月版;《探知集》122、乔幼梅《宋辽夏金经济史研究》序(1995年4月18日)齐鲁书社1995年5月版;《探知集》123、刘秋根《中国典当制度史》序(1993年3月20日)《河北大学学报》1995年第3期;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7月版;《探知集》1996年124、《宋史研究论文集(1994年年会编刊)》序(1995年5月29日)河北大学出版社1996年1月版;《探知集》125、晁迥与宋学——儒佛思想的渗透与宋学的形成《河北大学学报》1996年第3期;《探知集》126、《巨野县志》序(1993年2月10日)齐鲁书社1996年6月版;《探知集》127、释智圆与宋学——论宋学形成前儒佛思想的渗透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学报1996年单行本;《探知集》1997年128、杨倩描同志《吴家将——吴玠、吴璘、吴挺、吴曦合传》序(1995年4月25日)《河北大学学报》1997年第3期;河北大学出版社1996年8月版;《探知集》129、《中国社会科学家自述》漆侠自述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12月版130、《宋史研究论文集(1996年年会编刊)》序(1997年8月4日)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12月版;《探知集》131、宋太宗与守内虚外《庆祝邓广铭教授九十华诞纪念论文集》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探知集》1998年132、陈士谔、陈致远《钟相杨幺起义考》序(1999年上元节)岳麓书社1998年6月版;《探知集》133、释智圆《闲居编》跋《河北大学学报》1998年第3期;《探知集》134、《中国改革通史》序言(与姜锡东合著)《河北大学学报》1998年第4期;(十卷本)河北教育出版2000年1月版135、杨渭生主编《两宋文化史研究》序(1998年8月15日)杭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12月版1999年136、王安石的《明妃曲》《中国文化研究》1999年春之卷;《探知集》137、悼念恩师邓广铭恭三先生《仰止集—纪念邓广铭先生》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3月版;《探知集》138、《宋史研究论丛》第3辑序河北大学出版社1999年4月版139、释“鏖糟陂里叔孙通”《河北大学学报》1999年第3期140、儒家的中庸之道与佛家的中道义——兼评释智圆有关中庸中道义的论点《北京大学学报》1999年34期141、“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以献身的精神投入历史学(“史学与社会”笔谈)《河北学刊》1999年第5期142、荆公学派与辩证法哲学《河北学刊》1999年第6期143、《宋史研究论文集》(1998年年会编刊)序(1999年7月15日)宁夏人民出版社1999年12月版144、读先师邓广铭教授《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光明日报》1999年12月13日(刁培俊执笔缩写);全文收入《探知集》145、论历史科学研究的基该方法——历史方法探索之一《探知集》2000年146、高聪明《宋代货币与货币流通研究》序(1999年7月20日)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147、王善军《宋代宗族与宗族制度研究》序(1999年6月15日)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1月版148、唐宋之际社会经济关系的变革及其对文化思想领域所产生的影响台湾大学历史系《转变与定型:宋代社会文化史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经济史研究》2000年第1期149、陈峰《武士的悲哀——北宋崇文抑武现象透析》序(1998年7月9日)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3月出版150、裴汝诚《半粟集》序(1999年7月25日)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年6月版151、高纪春《宋史·本纪考证》序(2000年1月7日)河北大学出版2000年10月版152、王安石、张载哲学比较研究——兼论张载的社会观《郑天挺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中华书局2000年6月版153、释“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义《河北大学学报》2000年第5期154、王雱:一个早慧的才华四溢的思想家《中国史研究》2000年第4期2001年155、《历史教学》50周年纪念《历史教学》2001年第1期156、《包拯研究与传统文化——纪念包拯诞辰千年论文集》序(2000年5月)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年1月版157、《宋史研究论丛》第4辑序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年5月版158、宋学的形成与文风、学风、政风的变革《中国社会历史评论》,中华书局2001年6月版159、欧阳修在宋学形成中的先锋作用《宋史研究论丛》第四辑,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年6月版160、马克思主义史认识历史最有效的工具邹兆辰、江湄、邓京力著《新时期中国史学思潮》,当代中国出版社2001年6月版161、胡瑗在经学和教育上的杰出贡献《天津社会科学》2001年第4期162、浙东事功派代表人物陈亮的思想与朱陈“王霸义利之辨”《河北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163、苏轼“蜀学”与程颐“洛学”在思想领域中的对立《河北学刊》2001年第5期;《何兹全教授九十岁论文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版164、周长山《汉代城市研究》序(2001年4月16日)人民出版社2001年10月2002年165、朱熹与史学《历史教学问题》2002年第1期166、中庸之道与司马光哲学《揖芬集——张政烺先生九十华诞纪念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5月版167、李志贤《杨炎及其两税法研究》序(2001年2月4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6月版2003年168、论历史研究的方法《中国文化研究》2003年冬之卷2004年169、我的学习路程《河北大学报》2004年3月10日第四版,4月10日第四版

宋史研究论文集一共有多少篇著作

中国全史百卷本 里面有具体介绍历朝历代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等

《中国翰林制度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年7月《宋代两湖平原地理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4月《中国俸禄制度史》(合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年10月《经济开发与环境变迁研究:宋元明清时期的江汉平原》(合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10月《宋辽金史论稿》,商务印书馆2010年8月 《论北宋的冗官及其与积贫积弱的关系》,《学习与研究》1982年第3期《简论唐代的翰林学士》,《争鸣》1985年第2期《宋翰林学士人员结构考述》,《武汉大学学报》(社科版)1988年第6期《翰林学士与宋代政治初探》,《宋史研究论文集》河北教育出版社1989年《两宋外制官考述》,邓广铭、漆侠主编《中日宋史研讨会中方论文选编》,河北大学出版社1991年《唐宋时期诏令文书的主要类型》,《文史杂志》2000年第2期《近百年宋代中枢秘书制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中国史研究动态》2003年第9期《辽代的翰林院与翰林学士》,《学习与探索》2000年第1期《金代翰林与政治》,《北方文物》1994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1995年第1期转载《古代翰林制度及其对封建文化的影响》,《光明日报》(史林版)1999年2月12日《简论中国古代翰林制度及其与封建政治的关系》,《社会科学辑刊》1999年第6期《辽金俸禄制度研究》,(台)《大陆杂志》1997年第5期《元枢密院制度述略》,《蒙古史研究》(第3辑)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89年《<入蜀记>所见南宋湖北人文地理》,《江汉论坛》1998年第2期《宋代江汉平原城镇的发展及其地理初探》,《武汉大学学报》(哲社版)1998年第6期《北宋主户与客户的地理分布-以今湖北地区为例》,湖北大学学报1998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1999年1期转载《唐五代至北宋江陵长江堤防考》,《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9年第2期《〈吴船录〉对湖北历史地理研究的价值》,《江汉考古》1999年第2期《宋代荆江堤防的历史考察》《中国史研究》1999年第4期《宋代的鄂州南草市》《江汉论坛》1999年第12期《宋代的沙头市与南草市-江汉平原市镇的个案分析》,《宋史研究论文集》宁夏人民出版社1999年《南宋江汉平原“百里荒”考辨》,《中国经济史研究》2000年第1期《宋代洞庭湖平原市镇的发展及其地理考察》,《求索》2000年第1期《北宋湘西寨的兴替及其与区域开发的关系》,《漆侠先生纪念文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宋代江汉平原水陆交通的发展及其对经济开发的影响》,《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版)2003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2003年第5期转载《宋元江汉平原的洪涝灾害及其成因、影响初探》,《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宋代江夏地区制瓷业的兴衰及其原因探析—以考古资料为中心》,《江汉考古》2005年第3期《宋元时期江汉-洞庭平原聚落的变迁及其环境因素》,《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2006年第2期转载《宋代鄂州城市布局研究》,(韩国)《中国史研究》第40辑,2006年2月《宋诗所见江汉平原农村日常生活》,《石泉先生九十诞辰纪念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5月 《宋代后妃参政述评》,《江汉论坛》1994年第4期《宋代“才女”现象初探》,《国际宋史研讨会论文集》2002年7月《唐宋妇女史研究的突破与深化》,《妇女研究论丛》2004年第4期《宋人墓志所见女性形象解读》,(台)《东吴历史学报》第11期,2004年6月《从唐宋性越轨法律看女性人身权益的演变》,《中国史研究》2006年第1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6年3期“论著精华”摘要,人大复印资料2006年2期转载《墓志所见金代士族女性形象》,《10~13世纪中国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11月《宋仁宗郭皇后被废案探议》,《史学集刊》2008年第1期《宋代女性史自杀原因初探》,《兰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年第5期《宋代妇女史研究三十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10月

作者:刁培俊原刊《漆侠先生纪念文集》,河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隋末农民起义》上海,华东人民出版社1954年7月版2.《唐太宗》(笔名万钧)上海,学习生活出版社1955年4月版《王安石变法》上海人民出版社1959年3月初版,1979年1月再版;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9月增订本4.《秦汉农民战争史》(与宝志强、段景轩、李鼎芳合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2年6月初版,1979年9月再版5.《求实集》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4月版《宋代经济史》(上、下)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2月、1988年7月初版;《中国经济通史·宋代经济卷》经济日报出版社1999年1月再版7.《两宋政治经济问题》(与邓广铭先生合著)上海,知识出版社1988年11月版8.《知困集》河北教育出版社1992年5月版9.《辽夏金经济史》(与乔幼梅合著)河北大学出版社1994年初版、1998年3月修订版;《中国经济通史·辽夏金经济卷》,经济日报出版社1998年8月再版10.《探知集》河北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版《宋学的发展和演变》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10月出版12.《历史研究法》河北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版 1.《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辽宋西夏金史卷》(副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年5月版2.《宋史研究论文集》1987年年会编刊,(与邓广铭先生共同主编)河北教育出版社1989年6月1994年年会编刊,河北大学出版社1996年1月版1996年年会编刊,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12月版1998年年会编刊,宁夏人民出版社1999年12月版2000年年会编刊,河北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版3.《宋史研究丛书》第一辑,10种,河北教育出版社、河北大学出版社1992~1999年陆续出版第二辑,5种,河北大学出版社1999~2001年陆续出版4.《宋史研究论丛》第一辑,河北大学出版社1990年4月版第二辑,河北大学出版社1993年9月版第三辑,河北大学出版社1999年4月版第四辑,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年5月版5.《中日宋史研讨会中方论文选编》(与邓广铭先生共同主编)河北大学出版社1991年5月版6.《国际宋史研讨会论文选集》(与邓广铭先生共同主编)河北大学出版社1992年8月版7.《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四卷本,与田昌五先生共同主编)齐鲁书社、(台湾)文津出版社1996年11月版8.《中国改革史》(一卷本)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12月版9.《中国改革通史》(十卷本)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1月版 1947年1、摧兼并(王荆公新法精神之一)《经世日报·读书周刊》第65期,1947年11月1日2.宋代对武人的防制《经世日报·读书周刊》第72期,1947年12月31日1948年3.北宋元佑旧党的贬逐(范今)《经世日报·读书周刊》第76期,1948年1月28日4.尹洙、王安石论“校事”《申报·文史》第9期,1948年2月2日5.李觏与孟子《申报·文史》第17期,1948年4月3日6.李觏不喜孟子(上、下)《申报·文史》第18—19期,1948年4月10日、4月17日1950年7.北宋熙宁时代农田水利事业的发展——王安石新法研究之一《光明日报》1950年6月21日1951年8.王安石新法的渊源《历史教学》1951年第4期1952年9.论王安石的保甲法《光明日报》1952年2月2日10.范仲淹的历史地位《大公报》(上海)1952年2月7日;《进步日报》1952年2月8日;《中国历史人物论集》三联书店1957年2月版;《探知集》11.胡适的实验主义与其历史学的反动本质《大公报》(上海)1952年5月15日;《进步日报》1952年5月16日12.包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历史教学》1952年第10期13.关于史可法的评价问题《历史教学》1952年第12期;《中国历史人物论集》三联书店1957年2月版;《知困集》1953年14.学习斯大林学说,反对历史工作中的教条主义《大公报》(天津)1953年3月26日15.《由批评初级中学课本〈中国历史〉第一册引起的几个问题—答读者韦立群同志》《人民日报》1953年6月30日;《文汇报》1953年7月8日16.关于新社会制度发生于旧社会制度中的问题《新建设》1953年第9期1954年17.论李密在历史上的作用(方若生)《历史教学》1954年第3期;《中国农民起义论集》五十年代出版社(北京)1954年8月版;《中国历史人物论集》三联书店1957年版;《求实集》;《探知集》18.方腊的起义(与钱君晔合著)《中国历史人物论集》五十年代出版社(北京)1954年8月版;《中国历史人物论集》三联书店1957年2月版;《中国农民起义论集》三联书店1958年7月19.有关隋末农民起义的几个问题《中国历史人物论集》五十年代出版社(北京)1954年8月版;《中国农民起义论集》三联书店1958年2月版;《求实集》20.秦末农民战争(署名漆侠等)《中国历史人物论集》五十年代出版社(北京)1954年8月版;《中国历史人物论集》三联书店1958年版;《中国农民起义论集》三联书店1958年7月;《河北大学学报》1962年第2期21.宋朝的“差遣”和“通判”的职责和性质怎样区别?(问题解答)《历史教学》1954年第10期22.赵匡胤与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发展(季子涯)《历史教学》1954年第12期;《求实集》23、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齐力)《中国历史人物论集》五十年代出版社1954年版;《中国历史人物论集》三联书店1957年2月版;《探知集》1955年24.宋代手工业简况(季子涯)《历史教学》1955年第5期1956年25.关于中国农民战争史的研究《人民日报》1956年12月4日1957年26.从农民的分化看汉代社会性质《天津师范学院科学论文辑刊》(人文)1957年1月版;《探知集》27.学习宋代历史的一个读书报告《历史教学》1957年第2期28.读《宋书·徐豁传》和《王弘传》——试释晋代占田制度(署名子涯)《天津日报》1957年6月1日;《求实集》1958年29.女真建国及建国初期的社会状况《教学理论与实践》1958年第1期30.关于中国古代中世史封建社会部分的分期分段问题(执笔)《历史教学》1958年第11期1959年31.关于曹操评价的根本问题(执笔)《天津日报》1959年5月16日;《曹操论集》三联书店1960年1月版;《求实集》1960年32.关于中国农民战争的性质问题《光明日报》1960年2月18日;《天津师大学报》1960年第2期;《中国封建社会农民战争问题讨论集》三联书店1962年2月版1961年33.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分期问题(执笔)《河北大学学报》1961年第1期34.中国封建社会中农民的经济地位《河北日报》1961年6月23日35.二十等爵与封建制度《历史教学》1961年第11~12期;《求实集》1962年36.关于皇权主义问题《天津日报》1962年1月3日;《求实集》1963年37.论王安石变法《人民日报》1963年5月16日;《求实集》38.正确认识历史上的封建统治阶级和封建王朝《新建设》1963年第7期;《探知集》39.谈观点材料的统一《天津日报》1963年11月6日1964年40.农民是地主阶级的对立面,还是地主阶级的后备军?《哲学研究》1964年第3期;《求实集》1966年41.农民战争与让步政策《文汇报》1966年3月10日1976年42、地震不可怕,人力能胜天——读《梦溪笔谈》关于登州地震的记载(万钧)《辽宁日报》1976年8月30日1978年43.王安石的哲学思想《河北大学学报》1978年第3期;《求实集》44.读《李自成》——论农民的革命民主主义《文史哲》1978年第6期;《求实集》45.关于中国封建经济制度发展阶段问题《山东师范学院学报》1978年第6期;《求实集》1979年46.漫谈宋史学习《书林》1979年第1期;《求实集》47.宋代货币地租及其发展《河北大学学报》1979年第1期;《求实集》48.宋代学田制中封建租佃关系的发展《社会科学战线》1979年第3期;《求实集》49.农民战争是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光明日报》1979年12月18日1981年50.宋辽金史研究的“大有”年《中国历史年鉴》(1979年)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51.宋代的瑶族和壮族《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81年第3期1982年52.关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河北大学学报》1979年第4期;《求实集》53.司马迁的调查访问方法——读《史记》札记之一《求实集》54.谈《史记》中的“太史公曰”——读《史记》札记之二《求实集》55.关于宋代人口的几个问题《求实集》56.宋代以川峡路为中心的庄园农奴制《求实集》57.宋代植棉考《求实集》;与《宋代植棉续考》合并后收入《探知集》58.宋代纺织手工业生产的发展以及纺织手工业生产的各种形式《求实集》59.宋代地租形态及其演变——兼论地价及其与地租的关系《求实集》60.女真族从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的过渡《求实集》61.西晋末年以流民为主的各地起义《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集刊》第一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求实集》62.论“等贵贱,均贫富”——宋代农民的政治经济思想《中国史研究》1982年第1期;《知困集》63.宋代封建租佃制及其发展《陕西师大学报》1982年4期1983年64.读书杂志(范今)香港《华侨日报·文史双周刊》1983年1月8日,第27期;1982年11月25日;1984年5月13日,第59期65.宋代农业生产的发展及其不平衡性——从农业经营方式、单位面积产量方面考察《中州学刊》1983年第1期66.怎样研究宋史《文史知识》1983年第9期;《知困集》;《学史入门》中华书局1988年6月版67.猛安谋可在中原的土地占有制和红袄军起义《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集刊》第四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68.关于宋代差役法的几个问题《宋史论集》中州书画社1983年8月版;《知困集》69.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的形成和演变(与高树林合著)《历史研究》1983年第5期;《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知困集》70.宋辽金史(研究状况,与乔幼梅合著)《中国历史年鉴》(1983年)人民出版社1983年10月版1984年71.宋代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宋史研究论文集》(1982年年会编刊)河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7月版;《两宋政治经济问题》1985年72.南宋从差募并用到义役的演变《历史论丛》第五辑,齐鲁书社1985年1月版73.宋代市舶抽解制度《河南大学学报》1985年第1期;《知困集》74.宋代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文史知识》1985年第2期;《知困集》75.诸葛计同志《唐末农民战争战略初探》序(1984年2月10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5年3月版;《知困集》76.建国以来中国农民战争史的研究《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集刊》第四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6月版;与《关于中国农民战争史的研究》合并后收入《知困集》77.陈亮的经济思想香港《明报》月刊1985年10月号1986年78.论吕惠卿的经济思想香港《明报》月刊(第21卷第1期)1986年1月号79.宋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及其在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中国经济史研究》1986年第1期;《两宋政治经济问题》80.再论王安石变法——王安石逝世九百周年《河北大学学报》1986年第3期;《知困集》1987年81.关于宋代雇工问题——宋代社会阶级构成探索之一《河北大学学报》1987年第3期;《知困集》1988年82.宋朝 草市 机户 客户 蜀洛朔党争 宋神宗赵顼 墟市 元丰改制 元佑更化 镇 王安石 制置三司条例司 主户《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辽宋西夏金史》辞条,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年5月版83.《三言二拍》与宋史研究《河北大学学报》1988年第3期;《知困集》84.关于南宋农事诗——读《南宋六十家集》兼论江湖派《河北学刊》1988年第5期;《知困集》85.宋代封建经济制度的演变《两宋政治经济问题》86.宋代的土地占有和社会的再生产《两宋政治经济问题》87、宋代手工业生产的发展《两宋政治经济问题》88.宋代手工业内部诸关系的变革《两宋政治经济问题》89.宋代城市经济和商业的发展《两宋政治经济问题》1989年90.孟庆斌同志《泊头市梨业志》序(1988年9月15日)河北教育出版社1989年4月版;《知困集》91.契丹辽国建国初期的皇位继承问题《河北师院学报》1989年第3期;《知困集》92.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治史、执教、育人《河北大学学报》1990年第3期;《高等教育学报》1990年第4期;《探知集》93.宋元时期浦阳郑氏家族之研究——宋元社会阶级结构探索之一《刘子健博士颂寿纪念宋史研究论集》日本同朋舍1989年9月版;《知困集》94.契丹斡鲁朵(宫分)制经济分析——辽社会经济结构研究之一《河北大学学报》1989年第4期;《知困集》95.关于王安石变法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与郭东旭合著)《中国史研究》1989年第4期;《知困集》1990年96.宋代榷盐制度下封建国家、商人与亭户、备丁、小火之间的关系《郑天挺先生纪念论文集》中华书局1990年3月版97.《宋史研究论丛》第1辑序河北大学出版社1990年4月版98.人生需有指路灯《中国青年报》1990年5月15日1991年99.报刊必须坚持双百方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方向——从一篇文章的遭遇谈起(范今)《河北大学学报》1991年第1期;《探知集》100.宋太宗第一次伐辽—高梁河之战——宋辽战争研究之一《河北大学学报》1991年第3期;《探知集》1992年101、《哲学的使命》评介《探索与求是》1992年第2期102、宋太宗雍熙北伐——宋辽战争研究之二《河北学刊》1992年第2期;《探知集》103、辽国的战略进攻与澶渊之盟的订立——宋辽战争研究之三《河北大学学报》1992年第3期;《探知集》104、中国封建时代兵制的变革与封建经济制度推移的关系《知困集》105、范仲淹集团与庆历新政——读欧阳修《朋党论》书后《历史研究》1992年第3期;《探知集》106、宋代植棉续考《史学月刊》1992年第5期107、九百年前一场伟大改革的再现——《汴京梦断》序《光明日报》1993年10月13日第六版;后以《郑熙亭教授<汴京梦断>序》刊于《河北日报》1993年2月23日;《宋史研究论丛》第二辑;花山文艺出版社1993年;《探知集》108、《南皮县志》序(1992年2月15日)河北人民出版社1992年12月版109、王育济《天理与人欲》序(1992年8月7日)齐鲁书社1992年12月版;《宋史研究论丛》第二辑;《探知集》110、关于长篇历史小说《汴京梦断》的序言和通信(与郑熙亭合著)《河北师院学报》1992年第4期1993年111、《任丘市志》序(1992年2月20日)书目文献出版社1993年1月版112、中国古代史记编纂形式探源《中国史研究》1993年第2期;《探知集》113、刘宝辰编著《花冈暴动——中国“劳工”在日本的抗日壮举》序(1992年10月30日),人民出版社1993年7月版;《探知集》114、《宋史研究论丛》第2辑序河北大学出版社1993年9月版115、姜锡东《宋代商业信用研究》序(1991年9月5日)河北教育出版社1993年9月版;《探知集》116、契丹的役《宋史研究论文集》(1992年年会编刊)河南大学出版社1993年12月版1994年117、论辽夏金经济的发展及其历史地位(与乔幼梅合著)《河北学刊》1994年第1期118、从对《辽史》列传的分析看辽国家体制《历史研究》1994年第1期;《探知集》1995年119、宋学的发展和演变《文史哲》1995年第1期;《探知集》120、弘扬中华文明的壮举《中国图书评论》1995年第1期121、李华瑞《宋代酒的生产和征榷》序(1994年国庆前夕)河北大学出版社1995年3月版;《探知集》122、乔幼梅《宋辽夏金经济史研究》序(1995年4月18日)齐鲁书社1995年5月版;《探知集》123、刘秋根《中国典当制度史》序(1993年3月20日)《河北大学学报》1995年第3期;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7月版;《探知集》1996年124、《宋史研究论文集(1994年年会编刊)》序(1995年5月29日)河北大学出版社1996年1月版;《探知集》125、晁迥与宋学——儒佛思想的渗透与宋学的形成《河北大学学报》1996年第3期;《探知集》126、《巨野县志》序(1993年2月10日)齐鲁书社1996年6月版;《探知集》127、释智圆与宋学——论宋学形成前儒佛思想的渗透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学报1996年单行本;《探知集》1997年128、杨倩描同志《吴家将——吴玠、吴璘、吴挺、吴曦合传》序(1995年4月25日)《河北大学学报》1997年第3期;河北大学出版社1996年8月版;《探知集》129、《中国社会科学家自述》漆侠自述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12月版130、《宋史研究论文集(1996年年会编刊)》序(1997年8月4日)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12月版;《探知集》131、宋太宗与守内虚外《庆祝邓广铭教授九十华诞纪念论文集》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探知集》1998年132、陈士谔、陈致远《钟相杨幺起义考》序(1999年上元节)岳麓书社1998年6月版;《探知集》133、释智圆《闲居编》跋《河北大学学报》1998年第3期;《探知集》134、《中国改革通史》序言(与姜锡东合著)《河北大学学报》1998年第4期;(十卷本)河北教育出版2000年1月版135、杨渭生主编《两宋文化史研究》序(1998年8月15日)杭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12月版1999年136、王安石的《明妃曲》《中国文化研究》1999年春之卷;《探知集》137、悼念恩师邓广铭恭三先生《仰止集—纪念邓广铭先生》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3月版;《探知集》138、《宋史研究论丛》第3辑序河北大学出版社1999年4月版139、释“鏖糟陂里叔孙通”《河北大学学报》1999年第3期140、儒家的中庸之道与佛家的中道义——兼评释智圆有关中庸中道义的论点《北京大学学报》1999年34期141、“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以献身的精神投入历史学(“史学与社会”笔谈)《河北学刊》1999年第5期142、荆公学派与辩证法哲学《河北学刊》1999年第6期143、《宋史研究论文集》(1998年年会编刊)序(1999年7月15日)宁夏人民出版社1999年12月版144、读先师邓广铭教授《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光明日报》1999年12月13日(刁培俊执笔缩写);全文收入《探知集》145、论历史科学研究的基该方法——历史方法探索之一《探知集》2000年146、高聪明《宋代货币与货币流通研究》序(1999年7月20日)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147、王善军《宋代宗族与宗族制度研究》序(1999年6月15日)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1月版148、唐宋之际社会经济关系的变革及其对文化思想领域所产生的影响台湾大学历史系《转变与定型:宋代社会文化史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经济史研究》2000年第1期149、陈峰《武士的悲哀——北宋崇文抑武现象透析》序(1998年7月9日)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3月出版150、裴汝诚《半粟集》序(1999年7月25日)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年6月版151、高纪春《宋史·本纪考证》序(2000年1月7日)河北大学出版2000年10月版152、王安石、张载哲学比较研究——兼论张载的社会观《郑天挺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中华书局2000年6月版153、释“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义《河北大学学报》2000年第5期154、王雱:一个早慧的才华四溢的思想家《中国史研究》2000年第4期2001年155、《历史教学》50周年纪念《历史教学》2001年第1期156、《包拯研究与传统文化——纪念包拯诞辰千年论文集》序(2000年5月)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年1月版157、《宋史研究论丛》第4辑序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年5月版158、宋学的形成与文风、学风、政风的变革《中国社会历史评论》,中华书局2001年6月版159、欧阳修在宋学形成中的先锋作用《宋史研究论丛》第四辑,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年6月版160、马克思主义史认识历史最有效的工具邹兆辰、江湄、邓京力著《新时期中国史学思潮》,当代中国出版社2001年6月版161、胡瑗在经学和教育上的杰出贡献《天津社会科学》2001年第4期162、浙东事功派代表人物陈亮的思想与朱陈“王霸义利之辨”《河北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163、苏轼“蜀学”与程颐“洛学”在思想领域中的对立《河北学刊》2001年第5期;《何兹全教授九十岁论文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版164、周长山《汉代城市研究》序(2001年4月16日)人民出版社2001年10月2002年165、朱熹与史学《历史教学问题》2002年第1期166、中庸之道与司马光哲学《揖芬集——张政烺先生九十华诞纪念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5月版167、李志贤《杨炎及其两税法研究》序(2001年2月4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6月版2003年168、论历史研究的方法《中国文化研究》2003年冬之卷2004年169、我的学习路程《河北大学报》2004年3月10日第四版,4月10日第四版

宋史研究论文集一共有几卷啊

王善军,男,1966年9月生,山东沂南人。曾师从漆侠先生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于1991年获河北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2001年获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博士学位,并师从四川大学胡昭曦先生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辽宁省重点学科专门史带头人,大连大学特聘教授,中国社会史学会理事,中国辽金契丹女真史学会理事,大连市社科院特邀研究员,辽宁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入选人员,《宋史研究论丛》(CSSCI来源集刊)编委,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通讯评审及成果鉴定专家等。 《宋代宗族和宗族制度研究》,2002年10月获河北省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02年8月获第二届邓广铭学术奖励基金三等奖。《世家大族与辽代社会》,2010年7月获辽宁省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2011年4月获大连市第十四届社会科学进步奖专著类一等奖。《宋代族塾义学的兴盛及其社会作用》,2000年10月获河北省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辽代渤海世家大族考述》,2008年2月获辽宁省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三等奖。《“没奈何”的财富:南宋成纪张氏家族消费考述》,2012年7月获辽宁省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三等奖。 世家大族与辽代社会,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主持人。辽宋夏金时期的民族认同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主持人。宋代世家大族与社会变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主持人。宋以后宗族形态的演进与社会变迁,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重大招标项目,子课题负责人。辽金时期家族与社会变迁研究,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重点项目,主持人。辽代民族融合问题研究,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重点项目,主持人。 1、《宋代宗族和宗族制度研究》,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1月。2、《世家大族与辽代社会》,人民出版社,2008年12月。3、《阳都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7月。 《近年古代封建宗族制度研究管窥》,《中国史研究动态》1991年第3期。《宋代狱空制度简评》,《劳改劳教理论研究》1991年第4期。《宋代族产初探》,《中国经济史研究》1992年第3期;《宋史研究论丛》第3辑,河北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转载于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宋辽金元史》1993年第2期。《宋代谱牒的兴盛及其时代特征》,《中州学刊》1992年第3期。转载于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宋辽金元史》1992年第4期。《敲响前建政治制度的丧钟——邓牧政治思想论略》,《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3期。《唐宋之际宗族制度变革概论》,《宋史研究论文集》,河南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中华家教与精神文明建设》,《历史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河北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宋代宗族制度的社会职能及其对阶级关系的影响》,《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3期。转载于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宋辽金元史》1996年第4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97年第1期。《宋代真定韩氏家族研究》,《新史学》八卷四期,1997年12月。《从〈名公书判清明集〉看宋代的宗祧继承及其与财产继承的关系》,《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8年第2期。 《强宗豪族与宋代基层社会》,《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3期。 《提高图书编校质量之我见》,《出版发行研究》1999年第1期。《宋代族塾义学的兴盛及其社会作用》,《中国史研究》1999年第2期。转载于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宋辽金元史》1999年第3期。《宋代世家初探》,《文史》1999年第3辑。《〈宋史·曹彬传〉勘误》,《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3期。《宋代的宗族祭祀和祖先崇拜》,《世界宗教研究》1999年第3期。 《宋代皇族谱碟考述》,《历史档案》1999年第3期;《宋史研究论丛》第4辑,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关于义门大家庭分布和发展的几个问题——与黎小龙先生商榷》,《历史研究》1999年第5期。《北宋青州麻氏家族的忽兴与骤衰》,《齐鲁学刊》1999年第6期;《宋史研究论丛》第4辑,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宋初精神文明建设简论》 ,《宋史研究论文集》,宁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20世纪后20年宋代社会史研究综述》,《宋史研究通讯》2000年第1期。《宋代家庭结构初探》,《社会科学战线》2000年第3期。转载于《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0年第4期。《宋代的宗族重建》,《资政通鉴》,北京出版社2001年版。《积贫与奢靡并存的南宋社会》,《资政通鉴》,北京出版社2001年版。《近20年来宋代社会生活史研究综述》,《中国史研究动态》2001年第2期。《辽代籍没法考述》,《民族研究》2001年第2期。转载于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01年第7期。《世选制度与契丹的家族势力》,《宋史研究论文集》,河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第1期。《高翥〈清明日对酒〉诗新解》,《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3期。《〈宋代荫补制度研究〉评价》,《中国史研究动态》2002年第12期。《宋代三槐王氏家族的仕宦、婚姻与文化成就》,《河北学刊》2003年第2期。《辽朝横帐新考》,《历史研究》2003年第2期。转载于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宋辽金元史》2003年第3期。《论辽代皇族》,《民族研究》2003年第5期。转载于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宋辽金元史》2004年第2期。《宋代三槐王氏家族兴替考述》,《宋史研究论丛》第5辑,河北大学出版社2003年11月。《宋代真定曹氏家族剖析》,《历史文化研究》第19辑,韩国外国语大学历史文化研究所2003年版。《范氏义庄与宋代范氏家族的发展》,《中国农史》2004年第2期。《辽代的皇族》,《宋史研究论文集》,兰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宋代华阳王氏家族科举论略》,《中华文化论坛》2005年第1期。 《辽代世家大族的军事势力》,《安徽史学》2005年第4期。转载于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宋辽金元史》2005年第4期。《宋代华阳王氏家族的科举和仕宦》,《宋代四川家族与学术论集》,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辽太宗皇后考》,《黑龙江民族丛刊》2005年第5期。《辽代世家大族文化活动述论》,《安徽史学》2006年第2期。转载于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宋辽金元史》2006年第3期。《简论使辽对北宋使臣政治性格的影响》,《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与王慧杰合作)《辽代渤海世家大族考述》,《民族研究》2006年第3期。《从石刻资料看辽代世家大族与佛教的关系》,《东亚文史论丛》2007年号,日本东亚历史文化研究会出版。《论辽代后族》,《黑龙江民族丛刊》2007年第2期。《辽代世家大族的经济势力及其来源》,《辽金史研究》第10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耶律乙辛集团与辽朝后期的政治格局》,《学术月刊》2008年第2期。转载于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宋辽金元史》2008年第2期。《漆侠先生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与方法的运用》,《史学理论研究》2008年第3期。(与毛曦合作)《宋代世家大族消费述论》,《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第7期。《共财与家法——宋代饶阳李氏家族探析》,《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9卷,天津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世家大族与辽代社会研究——〈世家大族与辽代社会〉成果简介》,《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选介汇编》第5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游动饮食的文化阐释——〈中国北方游牧民族饮食文化研究〉评介》,《文化学刊》2009年第2期。(与黄大为合作)《“没奈何”的财富:南宋成纪张氏家族消费考述》,《国际社会科学杂志》2009年第3期。《由富求贵:从归化州张氏看辽金燕云豪族的发展路径》,《河北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特权庇护:宋代的邢州柴氏家族》,《宋史研究论丛》第10辑,河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宋代世家大族经济来源简述》,《中国古代法制研究集萃——郭东旭先生七十寿辰纪念文集》,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20世纪以来辽金民族融合问题研究综述》,《西夏学》第6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宋代族谱序跋所涉家族的地域分布》,《大连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与黄超合作)《辽代尚父考》,《社会科学战线》2012年第1期。《家族嬗变与民族融合——从耶律倍到耶律希亮的个案家族考察》,《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13卷,天津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宋代四川世家大族兴盛原因浅说》,《宋史研究论丛》第13辑,河北大学出版社2012年。

宋代在中国古代教育、科技和文化发展史上占有突出的重要地位。陈寅恪先生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1](p245)邓广铭先生也说:“宋代文化的发展,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达于顶峰,不但超越了前代,也为其后的元明之所不能及。”[2](p169)漆侠先生也持相同的看法。 但也有人认为,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鼎盛期。此处不妨对唐宋文明成就作些比较。唐代文明最重要的代表是唐诗,是公认的古代诗歌发展的颠峰,唐诗胜于宋诗。但宋代文明胜过唐代文明的却有教育、经学、科技、史学、宋词和散文六项①。当然,以上的比较并不完全,人们还可以在如传奇小说与话本、音乐、舞蹈、建筑、绘画、雕塑、书法等较次要的方面有所轩轾,但只怕无碍于上述的总体评论。宋代文明在当时世界上占据领先地位。宋代以后,文化方面不是没有新的进展,例如,人们常常称道的元曲、明清小说、李贽和明末清初思想、乾嘉学派等。但总的说来,中华文明已愈来愈趋于落伍了。由此可见,上引前辈学者的结论是很有说服力的,是经得住推敲的,下面,笔者则以宋朝教育、科技和文化成就聊作辅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关于唐宋文明的对比,笔者曾与汉唐史专家张泽咸进行过讨论,张泽咸表示同意,并补充了散文一项。 一、教育:宋代的太学和各地的州县学、书院蓬勃兴起。其中,书院对后世的影响尤大。宋神宗时,在太学实行三舍法,即外舍、内舍和上舍的升级制度,这是中国以至世界教育史上的首创,实为现代教育分级制的先河。北宋对前代的教育分科有所发展,在太学之外,先后建立武学、律学、医学、算学、书学、画学等,尽管对其他学科重视不够,但无疑是高等教育实行分科的萌芽。 由于印刷术的发展,如《百家姓》、《千字文》一类识字课本的流行,宋朝的教育较前朝有了很大普及,城乡出现了许多专职的教书先生,不少地区利用农闲举办冬学。 在肯定宋代教育成就的同时,也应指出,正是从北宋开始,完成了经学、教育和科举三位一体的紧密结合,因而将教育的功能简单地、狭隘地与仕途相联系,这就孕育着此后中国教育转向落后的因素。 二、宋学:宋代是中国古代经学发展的最重要时期,完成了由“汉学”向“宋学”的转变,即由章句之学转变为义理之学。但长期以来,人们将宋学简单地归结为程朱理学,这是不确切的,因为程朱理学仅是宋学的一个流派,直到南宋中后期,才成为显学,后又长期占据了经学的主导地位。宋学流派纷呈,非程朱理学一家所能囊括。 谈到宋学的出现,人们自然可以追溯到中唐韩愈等人的影响,但主要还是形成于北宋中期。学者们不仅对儒经的注疏,甚至对儒经也提出大胆的怀疑。“从方法论上说,汉学属于微观类型,而宋学则属于宏观类型。在我国古代学术史上,宋学确实开创了学术探索的新局面,并表现了它独特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宋学“强大的生命力和突出的特点还表现在,把学术探索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力图在社会改革上表现经世致用之学”。但程朱理学“又把内心反省工夫放在首位,脱离社会现实的实践,以静、诚、敬等向自己身上使劲”,这大致上又是理学异于不少宋学流派的基本点①。 在宋学诸多流派中,先后占据支配和主导地位的,则是王安石的王学和程朱理学。两派尽管有尖锐的分歧,但在尊孟方面,却有其共同性。正是在两派的倡导下,孟子在宋代由诸子之一而被提到亚圣的地位,儒学开始了孔孟并称的新阶段[3]。 “中国学术思想史上有一种倾向,即强调门户之见,道统之说,总认为只有自己的学说为谠言正论,其他思想是异端邪说,总希望天下只有自己一家之说的声音”[4](p110)。王学的创立者王安石强调“一道德”,反对“异论纷然”[5](卷115,《选举制》)。程朱理学则强调“自孟轲没,圣学失传”,唯有自己“得不传之学于遗经,志将以斯道觉斯民”[6](卷11)。双方其实都认为唯有自己的学说才是儒学发展史上的第三块里程碑。这本质上是一种文化专制主义,特别是将一种学说贯彻于科举取士,起着严重的禁锢思想的恶劣作用。这是宋学发展中留下的一条重要教训。我们承认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就应当承认思想也是丰富多彩的。检验真理只能通过实践,通过平等讨论,想念自己掌握着真理,就无须依靠权力的支撑。中国有着深厚的一言堂传统,直到近代,才有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提出了一个相反的方针——兼容并包,即群言堂。 依照古代大儒的思维,是偏喜抽象,偏喜综合,偏喜概括,偏喜想象,偏喜模糊,甚至混沌,而不求具体,不求分析,不求实证。按现代科学实验可分两种层次,一是理论科学实验,二是技术科学实验。中国古代恰好是缺乏理论科学实验的思维和传统。中国古代哲学偏重于政治和伦理,而哲人们大都无兴趣对自然界进行细微地观察和研究,而满足于从某些抽象概念创立宇宙论。如无极、太极、阴阳、五行等概念长期行用,停滞不前,而缺乏通过实证、分析,不断探索宇宙和自然奥秘的精神和思维模式。宋学也沿袭了这种传统,并有了进一步发展。这又潜藏着中国哲学由先进转向落后的因素。因为哲学只有扎根于自然科学的沃土,才能有强大的生命力。这是宋学发展中的又一条教训。中国古代哲学,包括宋学的思想模式,也不可能不影响自然科学的发展。 三、科技:宋代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黄金时期。闻名于世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指南针、印刷术和火药三项主要是在宋代得到应用和发展的。沈括是宋代主要的科技代表人物,有笔记小说《梦溪笔谈》和医书《良方》传世,他的科学成就是多方面的。北宋有两次天文史上著名的超新星记录。苏颂和韩公廉制造了水运仪象台和浑天仪,成为世界上第一台天文钟和假天仪。其他如农学、农业技术、建筑学等都有显著成就。北宋初,构筑横跨长江的大浮桥,为桥梁史上的创举。南宋时,广泛使用车船,应用了原始的螺旋桨,如此等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人们对宋学的研究和议论甚多,以上主要采用邓广铭和漆侠的论点,参见邓广铭《略谈宋学》(载《宋史研究论文集》1984年年会编刊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漆侠《宋学的发展和演变》(载《探知集》,河北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有人认为,研究科学史,必须注重科学发展的连贯性,即后人不断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添加成果,方才成其为科学史。从这个角度看,中国古代的科学主要应有数学和医学两门,这与宋代学校设有医学和算学是相应的。宋代数学有其成就,但对近代数学说不上有何影响。中华传统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无疑是深受古代哲学的影响。宋金时期的医学理论有新的发展,出现了法医专著。北宋时的医学分科,已与近代医学分科类似。女真人没有医学,金朝医学其实是北宋医学的延续和发展。人体的经络机制和气功,是东方科学思维的重要结晶,尽管至今还未能以现代精密科学作出解析。宋代制作针灸铜人两具和相关医书,是针灸学划时代的进步。与古代数学不同,中华传统医学至今仍然造福于中华民族,并且对人类健康作出愈来愈大的贡献。 四、史学:“中国史学莫盛于宋”[1](p240)。宋代是中国古代史学的鼎盛期,各种官修史书卷帙庞大,一些史学新体裁先后创立,还有地理总志和方志的纂修,史学领域扩大到了金石学,宋人开创的金石学为近代考古学的嚆矢。凡此种种,加之长篇巨制之多,史学家成就之大,都足以凌驾汉唐,睥睨明清。但与唐朝史学相比,宋朝没有像刘知几《史通》那样有创见,有强烈追求真理和批判精神的史学著作。 五、词:词和诗的最重要区别,在于其音乐性。虽然一些古诗、乐府之类都能咏唱,但词的音乐特色却更为鲜明,其长短句和严格的韵律,都是更便于咏唱者,词可谓是宋朝的流行歌曲。尽管按固定的曲谱填词,可以追溯更早,但确立为音乐文学,或者说是一种中国特色的音乐,主要是始于词这种文学体裁。宋朝许多文士参加词的写作,特别是出现了所谓豪放派的词人。从文学角度看,豪放派开拓了词的创作新境,南宋的辛弃疾等又从事爱国词的写作;但从音乐角度看,豪放词却造成了词的文字与音乐情调的乖离。因为词的曲谱一般是“浅斟低唱”、“绸缪婉转”的“艳词”,如从《念奴娇》的词牌名推测,本是用音乐表达妓女念奴如何娇美,这种乐曲显然与苏轼用该词牌创作的“大江东去”的文字不协调。可惜如今词的曲谱已基本失传,但词的发展却是开创了一种重要的音乐模式,特别是对戏剧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从元杂剧到近代京剧和地方戏,其基本模式,就是按固定的曲谱填词,堪称词的滥觞。人们往往把词称为宋词,当然是标志着宋代是词这种文学体裁的最高水平。 六、散文:唐朝直到北宋初,骈体文占据统治地位。北宋开始的新的古文运动,到北宋中期取得了全胜,名家辈出,其散文至今传诵不衰。后人称“唐宋八大家”,北宋即占据六人。汉字是方块字,最适合表达其文字美的体裁大致有骈体文、古诗词和对联。骈体文不宜一概否定,但当时的所谓古文与骈体文比较,无疑是更自由地、充分地表达思想和描绘、论析事物。总的说来,宋代的散文成就超过了唐代。 七、诗:宋诗不如唐诗,这已是定论。但宋诗也有其特点。宋朝出现了如苏轼、陆游等重要诗人。特别是陆游的爱国诗,对华夏精神文明产生了久远的影响。 总之,我们要实事求是地、充分地估价作为中华古文明鼎盛期的灿烂的宋代文明,但也应努力探索宋代文明的缺陷,探寻中华文明此后落伍的因素,这才是辩证唯物论。唯其如此,研究历史,就不单纯是为古人算账,而是为今人和后人开路。

中国全史百卷本 里面有具体介绍历朝历代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等

宋史研究论文集1993

王善军,男,1966年9月生,山东沂南人。曾师从漆侠先生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于1991年获河北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2001年获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博士学位,并师从四川大学胡昭曦先生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辽宁省重点学科专门史带头人,大连大学特聘教授,中国社会史学会理事,中国辽金契丹女真史学会理事,大连市社科院特邀研究员,辽宁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入选人员,《宋史研究论丛》(CSSCI来源集刊)编委,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通讯评审及成果鉴定专家等。 《宋代宗族和宗族制度研究》,2002年10月获河北省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02年8月获第二届邓广铭学术奖励基金三等奖。《世家大族与辽代社会》,2010年7月获辽宁省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2011年4月获大连市第十四届社会科学进步奖专著类一等奖。《宋代族塾义学的兴盛及其社会作用》,2000年10月获河北省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辽代渤海世家大族考述》,2008年2月获辽宁省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三等奖。《“没奈何”的财富:南宋成纪张氏家族消费考述》,2012年7月获辽宁省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三等奖。 世家大族与辽代社会,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主持人。辽宋夏金时期的民族认同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主持人。宋代世家大族与社会变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主持人。宋以后宗族形态的演进与社会变迁,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重大招标项目,子课题负责人。辽金时期家族与社会变迁研究,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重点项目,主持人。辽代民族融合问题研究,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重点项目,主持人。 1、《宋代宗族和宗族制度研究》,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1月。2、《世家大族与辽代社会》,人民出版社,2008年12月。3、《阳都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7月。 《近年古代封建宗族制度研究管窥》,《中国史研究动态》1991年第3期。《宋代狱空制度简评》,《劳改劳教理论研究》1991年第4期。《宋代族产初探》,《中国经济史研究》1992年第3期;《宋史研究论丛》第3辑,河北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转载于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宋辽金元史》1993年第2期。《宋代谱牒的兴盛及其时代特征》,《中州学刊》1992年第3期。转载于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宋辽金元史》1992年第4期。《敲响前建政治制度的丧钟——邓牧政治思想论略》,《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3期。《唐宋之际宗族制度变革概论》,《宋史研究论文集》,河南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中华家教与精神文明建设》,《历史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河北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宋代宗族制度的社会职能及其对阶级关系的影响》,《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3期。转载于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宋辽金元史》1996年第4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97年第1期。《宋代真定韩氏家族研究》,《新史学》八卷四期,1997年12月。《从〈名公书判清明集〉看宋代的宗祧继承及其与财产继承的关系》,《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8年第2期。 《强宗豪族与宋代基层社会》,《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3期。 《提高图书编校质量之我见》,《出版发行研究》1999年第1期。《宋代族塾义学的兴盛及其社会作用》,《中国史研究》1999年第2期。转载于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宋辽金元史》1999年第3期。《宋代世家初探》,《文史》1999年第3辑。《〈宋史·曹彬传〉勘误》,《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3期。《宋代的宗族祭祀和祖先崇拜》,《世界宗教研究》1999年第3期。 《宋代皇族谱碟考述》,《历史档案》1999年第3期;《宋史研究论丛》第4辑,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关于义门大家庭分布和发展的几个问题——与黎小龙先生商榷》,《历史研究》1999年第5期。《北宋青州麻氏家族的忽兴与骤衰》,《齐鲁学刊》1999年第6期;《宋史研究论丛》第4辑,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宋初精神文明建设简论》 ,《宋史研究论文集》,宁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20世纪后20年宋代社会史研究综述》,《宋史研究通讯》2000年第1期。《宋代家庭结构初探》,《社会科学战线》2000年第3期。转载于《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0年第4期。《宋代的宗族重建》,《资政通鉴》,北京出版社2001年版。《积贫与奢靡并存的南宋社会》,《资政通鉴》,北京出版社2001年版。《近20年来宋代社会生活史研究综述》,《中国史研究动态》2001年第2期。《辽代籍没法考述》,《民族研究》2001年第2期。转载于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01年第7期。《世选制度与契丹的家族势力》,《宋史研究论文集》,河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第1期。《高翥〈清明日对酒〉诗新解》,《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3期。《〈宋代荫补制度研究〉评价》,《中国史研究动态》2002年第12期。《宋代三槐王氏家族的仕宦、婚姻与文化成就》,《河北学刊》2003年第2期。《辽朝横帐新考》,《历史研究》2003年第2期。转载于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宋辽金元史》2003年第3期。《论辽代皇族》,《民族研究》2003年第5期。转载于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宋辽金元史》2004年第2期。《宋代三槐王氏家族兴替考述》,《宋史研究论丛》第5辑,河北大学出版社2003年11月。《宋代真定曹氏家族剖析》,《历史文化研究》第19辑,韩国外国语大学历史文化研究所2003年版。《范氏义庄与宋代范氏家族的发展》,《中国农史》2004年第2期。《辽代的皇族》,《宋史研究论文集》,兰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宋代华阳王氏家族科举论略》,《中华文化论坛》2005年第1期。 《辽代世家大族的军事势力》,《安徽史学》2005年第4期。转载于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宋辽金元史》2005年第4期。《宋代华阳王氏家族的科举和仕宦》,《宋代四川家族与学术论集》,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辽太宗皇后考》,《黑龙江民族丛刊》2005年第5期。《辽代世家大族文化活动述论》,《安徽史学》2006年第2期。转载于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宋辽金元史》2006年第3期。《简论使辽对北宋使臣政治性格的影响》,《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与王慧杰合作)《辽代渤海世家大族考述》,《民族研究》2006年第3期。《从石刻资料看辽代世家大族与佛教的关系》,《东亚文史论丛》2007年号,日本东亚历史文化研究会出版。《论辽代后族》,《黑龙江民族丛刊》2007年第2期。《辽代世家大族的经济势力及其来源》,《辽金史研究》第10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耶律乙辛集团与辽朝后期的政治格局》,《学术月刊》2008年第2期。转载于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宋辽金元史》2008年第2期。《漆侠先生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与方法的运用》,《史学理论研究》2008年第3期。(与毛曦合作)《宋代世家大族消费述论》,《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第7期。《共财与家法——宋代饶阳李氏家族探析》,《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9卷,天津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世家大族与辽代社会研究——〈世家大族与辽代社会〉成果简介》,《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选介汇编》第5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游动饮食的文化阐释——〈中国北方游牧民族饮食文化研究〉评介》,《文化学刊》2009年第2期。(与黄大为合作)《“没奈何”的财富:南宋成纪张氏家族消费考述》,《国际社会科学杂志》2009年第3期。《由富求贵:从归化州张氏看辽金燕云豪族的发展路径》,《河北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特权庇护:宋代的邢州柴氏家族》,《宋史研究论丛》第10辑,河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宋代世家大族经济来源简述》,《中国古代法制研究集萃——郭东旭先生七十寿辰纪念文集》,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20世纪以来辽金民族融合问题研究综述》,《西夏学》第6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宋代族谱序跋所涉家族的地域分布》,《大连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与黄超合作)《辽代尚父考》,《社会科学战线》2012年第1期。《家族嬗变与民族融合——从耶律倍到耶律希亮的个案家族考察》,《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13卷,天津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宋代四川世家大族兴盛原因浅说》,《宋史研究论丛》第13辑,河北大学出版社2012年。

《文化学理论和宋代文化研究》,《史学月刊》1989年第3期《宋代金石学研究》,《上海教育学院学报》1990年第1期《中国绘画的文化意义》,载《文博研究论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试论洪适的碑石研究》,载《宋史研究论文集》,河南大学出版社,1993年《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评当代新儒家》,《中国研究月刊》1996年第3期《宋代的考据之学》,载《宋史研究论文集》,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略论中国传统民俗的基本特点》,《烟台大学学报》哲社版2000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文化研究》2000年第4期全文转载《康有为维新变法思想的早期文本——广艺舟双楫的思想文化解读》,《学术月刊》2000年第7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0年第5期作论点摘要《格古要论和明代的文物鉴定学》,《苏州大学学报》哲社版2000年第3期《明代江南俗语所见之社会情态》,《史林》2003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明清史》2003年第3期全文转载《传统民俗与现代生活》,《中学生报》“学者有约”专栏,2004年3月31日《晚明江南人士的地方意识与分权思想》,《史林》2004年第2期《晚明苏州民变所见江南人士之地方意识》,载《论史传经》,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明代中晚期的礼仪之变及其社会内涵——以江南地区为考察中心》,《史林》2006年第1期

《辛稼轩先生年谱》(邓广铭编撰)( 商务印书馆 民国36)《稼轩诗文钞存》(辛启泰原辑) (商务印书馆 民国36)《王安石》(邓广铭著) (三联书店 1953)《岳飞传》(邓广铭著) (三联书店 1955)《辛稼轩诗文钞存》(辛弃疾, 著/邓广铭辑校) (古典文学出版社 1957)《稼轩词编年笺注》(辛弃疾著) (古典文学出版社 1957)《辛稼轩年谱》(邓广铭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57)《王安石 : 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邓广铭著) (人民出版社 1975)《稼轩词编年笺注》(辛弃疾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王安石 : 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邓广铭著) (人民出版社 1979)《中国通史参考资料第五册,封建社会》(邓广铭主编) (中华书局 1982)《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 宋辽金》(翦伯赞主编/郑天挺主编/邓广铭主编) (中华书局 1982)《岳飞传》(邓广铭著) (人民出版社 1983)《宋史研究论文集》(邓广铭主编/郦家驹主编)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84)《宋史研究论文集》(邓广铭主编/郦家驹主编)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84)《中国历史大辞典,宋史》(邓广铭主编/程应主编)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4)《历史科学研究的新历程 : 1978至1986年《史学》专刊文论》(林甘泉著/邓广铭著/张希清著) (光明日报出版社 1987)《陈亮集》(陈亮,著) (中华书局 1987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邓广铭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8)《两宋政治经济问题》(邓广铭著/漆侠著) (知识出版社 1988)《涑水记闻(司马光, 撰)》 (中华书局 1989)《中日宋史研讨会中方论文选编》(邓广铭主编/漆侠主编) (河北大学出版社 1991)《稼轩词编年笺注(辛弃疾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3)《邓广铭学术论著自选集》(邓广铭著)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 )《邓广铭治史丛稿》(邓广铭,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 )《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邓广铭著) (人民出版社 1997)《辛稼轩年谱》(邓广铭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7 )《邓广铭学术文化随笔》(邓广铭,著)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8)《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邓广铭,著) (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0)《邓广铭学述》(邓广铭,著)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0)《岳飞传》(邓广铭,著)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2)《岳飞传》、《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韩世忠年谱》、《辛弃疾传》、《辛稼轩年谱》、《陈龙川传》(邓广铭,著) (三联书店出版社 2007)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