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百科

政治学概论相关论文选题题目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4-07-18 12:40:00

政治学概论相关论文选题题目有哪些

1根据规定,不是本专业的学生考行政管理是可以的(必须要有专科以上文凭或者即将拿到专科以上文凭)。但是要加考政治学概论(政治学原理),现在管理学,行政管理学,公文写作与处理等四门2我觉得你还是都考一下,这样可以增加很多经验,为你以后考研做好铺垫3行政管理学专业(独立本科段)考试计划序号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备注 1 0004 毛泽东思想概论 2 2 0005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3 3 0015 英语(二) 14 4 0034 社会学概论 6 5 0315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6 6 0316 西方政治制度 6 7 0317 国家公务员制度 4 8 0318 公共政策 4 9 0319 行政组织理论 4 10 0320 领导科学 4 11 0923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 7 12 0321 中国文化概论 5 13 0322 中国行政史 5 14 0272 社会工作概论 5 不考英语(二)者须加考 15 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2 16 0019 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 2 17 0341 公文写作与处理 6 18 0277 行政管理学 6 B类考生须加考 19 0312 政治学概论 6 20 6999 毕业论文(实践) 0 今年开始法学概论》和《现代管理学》不用考了 1、不考英语(二)者须加考“社会工作概论”、“ 计算机应用基础”、“ 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 、“公文写作与处理”四门课程。 2、“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毕业论文(实践)”为实践性环节考核课程,应考者依据培训与考核基本要求在主考学校或主考学校认可的单位进行考核。论文题目由主考学校选定公布,应考者任选其中一题写作,篇幅一般在6000字左右。论文必须由应考者本人独立完成,且观点明确,结构合理,论述有据,文字通顺。论文由主考学校组织评阅和答辩。 3、报考类别:A类考生:政治学类专业专科及以上毕业生,可直接报考本专业(不考加考课)。 B类考生:非政治学类专业专科及以上毕业生报考本专业,须加考“政治学概论”、“行政管理学”两门课程。 政治学类专业指行政管理、人事管理、市政管理、、乡镇管理、后勤管理、机关管理及办公自动化、行政管理学、政治学等专业4,直接去当地的自考办咨询,报名就可以了我只记得个河南财经学院,郑州大学应该还有几个吧

入门级别的话,推荐的两个:《政治学基础》王浦劬;《政治学原理》王惠岩。打基础的话这两本差不多了,其他的“导论”、“科学”可以作为参考。我们当初是《原理》作为教材,但是老师的PPT是依据的《基础》。西方政治思想史:要么马工程,要么徐大同,名字就是《西方政治思想史》西方政治制度史和中国政治思想史我们没有教材,是老师自己的PPT。中国政治制度史是费正清的《中国:传统与变迁》,但也是参考用,老师上课以自己的PPT为主。当代政治方面:《当代西方政治思潮》、《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比较政治方面:我用的是曹沛霖《比较政治制度》,课后作业参考了《政治版图0》,老师用的也是自己的PPT。国际政治:《国际政治学概论》(陈岳)比较基础的,结构清晰。也是老师订购的教材,但貌似很多国际政治的“大佬”看不起?政党方面:《政党论》(王长江)另外,其他偏行政学和公共管理的教材就不细写了,对题主参考不大。诸如《行政文化新探》这种,也不是政治学的主干内容。总得来说,教材就当教材吧,如果想要细研究还是看学术专著和论文之类的吧。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凡有马工程教材的都是优先选购马工程版本。政治学的话是《政治学概论》《中国政治思想史》《西方政治思想史》《地方政府与政治》《国际组织》《当代中国外交》等等,这大概就是题主问的又红又专的那种了。不过从我自己读本科四年时的经历到现在问学院大一学生使用情况,基本上不一定用这些半指定教材的(教育部明确要优先使用马工程教材),考试也以老师ppt为主。具体哪些会用到的嘛,不同学校不同政治学类专业或相关专业(政行、国政、外交、国务、PPE)课程体系设计和学生培养定位都不尽相同,使用情况应该也是不一定的。虽然现在应该有些马工程教材出了第二、三版,但就第一版而言,《西方政治思想史》还算能看,其他的都水平比较差。豆瓣上少有的高分政治学普及读物。这是复旦大学的政治学大佬在课堂上的讲义的集合,个人认为本科生理解上应该比较容易。《政治科学》迈克尔·G·罗斯金等著,中国大陆有第六、九、十、十二版也是国内的部分高校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教材。

既然是初学者,海伍德,萨拜因啥的就别扯了。如果你是政治学专业学生,除了以上的,再推荐这几本给你。《政治科学》,罗斯金。《政治学原理》,景跃进。《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钱穆。《中国政治思想史》,吕思勉。《社会契约论》,卢梭。《政府论》,洛克。《权力,一种激进的观点》,卢克斯。《论民主》,达尔。《社会研究方法》,巴比。《政治学定量分析入门》,王德育。(方法论的书籍)好了,看去吧。这些书不能说都满足任何人的口味,但是入门绝对不算难懂,而且体系都很完整。望采纳!

《政治学概论》(孙关宏)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 提取码: 71y9书名:政治学概论作者:孙关宏豆瓣评分:5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年份:2008-7页数:320内容简介:《政治学概论》(第2版)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政治学概论》(第2版)从分析政治权力、国家政权、国家政体等政治学的最基本范畴人手,探讨了政府职能、政党等其他一些政治学重要范畴的产生、演变及其发展规律,进而阐述了政治参与、政治发展、政治文化、国际政治等政治现象的表现特征与一般规律。不同时代、不同区域的人对政治的理解并不一致,《政治学概论》(第2版)的最大特色在于比较全面地评析了古今中外重要的政治思想家关于上述政治学基本范畴所提出的代表性观点,并通过对这些思想观点演变、发展的逻辑性论述,初步反映出政治学这门古老学科形成、发展的基本历程。作者简介:孙关宏,男,1935年生于上海,现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政治学会理事、上海市政治学会副会长。长期从事政治学理论学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编有《政治学教程》、《政治学概要》、《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企业行政管理》、《邓小平政治思想研究》、《新政治学概要》等著作。其中《政治学概要》获1992年国家教委优秀教材奖,《邓小平政治思想研究》获1995—1998年上海市邓小平理论研究优秀成果著作二等奖。曾主持多项国家社科规划和上海市社科规划研究项目。胡雨春,女,1954年生于上海,现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1991—1992年为德国康斯坦茨大学访问学者,1997年3—8月为德国吉森大学政治学客座教授。主要从事政治学理论和企业行政管理等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编《现代企业行政管理》,参与撰写《新政治学概要》、《西方政党制度社会生态分析》等10余部著作,发表论文多篇。任军锋,男,1971年生于陕西,现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政治学理论、美国区域政治、西方政治史等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曾发表“‘农民中国’及其解体”、“现代国家合法性资源及其重构”、 “现代背景下的国族建构”等论文;译著有《半主权的人民》(谢茨施耐德著)、《寡头统治铁律》(罗伯特·米歇尔斯著)等。

政治学概论相关论文题目有哪些

政治学原理,政治科学,比较政治学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论文题目论我国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和贫富差距关系研究试论党对非公有制经济认识的变化试论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战略的意义所在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系试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对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重大意义全球化经济条件下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大意义如何理解我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构想的一贯性和连续性论从“和平崛起”到“和平发展”的道路选择如何理解新的社会阶层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论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基层党建中的作用 论保护我国弱势群体的几点建议 关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现状研究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如何处理现阶段我国人口、资源、经济与环境关系研究 论我国的政党制度与西方的两党制或多党制的区别 论我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在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作用 腐败现象的原因分析及遏制腐败的对策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 如何构建当代大学生的荣辱观 科学发展观与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思路调整 新时期如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问题研究 论“一国两制”构想在中国和平统一战略中的作用如何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途径探析 论“和谐世界”理念在现代国际关系中的运用

政治学相关论文选题题目有哪些

呵呵,我本科,研究生都是学这个专业的。个人认为,首先,你说的专业选题方向似乎太宽泛了一些,很容易就跑题的。一旦跑题的话问题是很严重的。其次,我们专业是法学大类,政治学属于二级学科,你说不写政治或者行政又能些什么呢?当然也可以写管理,人力资源或者心理,但其实都是万变不离其中的,要坚持政治性。最后,关于你说的理论性还是实践性,我觉得应该还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来写,你想想看,理论被大家研究的太多也太深入,还有缝隙让我们从中探究吗?或者也可以说,老师们都是研究理论的,答辩会容易吗?而太过于实践的话,我们一定要去做调研的,因为只是吃别人吃过的东西不香,你觉得自己有这样的时间和精力吗?综上所述,我建议你,理论联系实际,找一些不要太热,但又有参考资料的论题来写。具体的还要结合你的兴趣,这个我就不赘述了。祝你答辩好运。呵呵。

对新时期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看法这个简单些,因为是看法,所以在叙述角度来说,便于掌握

一、行政学研究政府吗  在人们的观念中,往往认为行政学就是研究政府管理的。但“政府”这个概念实际上是一个政治学的概念。所谓政府是指“政议之府”。一般说来,总是在探讨政府与社会以及其它国家机构的关系时,才会使用政府的概念,特别是当一个问题属于政治学的范畴时,肯定会涉及到政府这个概念,但如果在这个层面上来探讨行政学,就显得有所牵强,以致于在行政学的研究和叙述中,何时使用政府和行政这两个概念都表现出了很大的随意性。  政府与行政的关系可以这样来理解:行政行为产生于政府和由政府中的组织机构或人员来承担。行政学在政府中所看到的是一个行政体系,而不是政府本身。如果说行政学是以政府为研究对象的话,那是不准确的。因为,站在行政学的视角上,政府是以行政体系而存在的,行政体系是经过行政学的抽象而确立起来的研究对象。或者说,行政学并不研究政府的全部,它只研究政府的行政行为以及与行政行为相关的各个方面的内容。对于政府的政治归属问题,行政学可以不去涉猎,它的研究更多地倾向于技术性的方面,是属于技术抽象意义上的行政。所以,在行政学的研究中,受过专业训练或有着专业素养的人,一般来说不习惯于使用政府这样的概念,他们总是努力地使用行政的概念。比如,用行政主体、行政组织、行政机构、行政部门等一系列概念来取代作为政治学概念的政府。即使在使用政府这个概念时,他们的真实所指也是政府的行政体系以及行政行为。可见,我们虽然把行政学定义为专门研究现代政府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科学,但是,这里所讲的政府,只是指与行政活动相关联的方面,并不包含对政府的一切方面的研究。  在较长时期内,行政学是作为政治学的分支学科而存在的,所以,它需要接受政治学的政府概念。作为政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行政学的研究内容必然很具体。因其自身不需要有什么理论,它作为一个学科而能够成立的理论是由政治学赋予的。虽然19世纪末20世纪初行政学被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了出来[2],但它只是更多地引进了管理学方面的内容,而在学科的理论归属上,还是没有走出政治学为它划定的界限。行政学没有自己独立的理论建树,政府的概念成了行政学分析自己的研究对象的障碍。使得对于“行政学是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的问题一直有人表示疑义。科学界有着不成文的默契:一个没有自己独立理论的学科决不被看作是一个独立的学科。行政学要想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就不能现成地接受政治学为他提供的政府理论,它需要把政府抽象为行政体系,并加以分析,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行政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存在的问题。我们相信,随着一批有着行政学专业素养的学人的出现,它的研究会从对行政体系的分析入手,来建构行政学的学科体系和确定研究的基本内容。  二、行政学是不是管理学  在我国的行政学研究中,行政学这个学科也被表述为行政管理学,这就造成了行政学与管理学之间划界不清,在教学和研究实际中,这已经成了行政学的学科尴尬。从行政管理学的概念可以看出,在一定程度上,人们是把行政学作为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来看待的,是一门特殊的具体的管理学科,即关于行政的管理学。根据这个思路,有的学者提出,既然行政的概念本身就包含着管理的含义,那就不应当同义反复地称行政管理学,而应当称作为政府管理学,即政府既是管理主体又是管理对象。这在表面上看来是合理的。但是,深入一步就会看到,政府是一个政治学的概念,在这个概念下进行行政学的学科建设和研究内容的延展,就会遇到一些无法回答的问题。比如,根据政治学的思路所建构的管理学究竟应当是一门管理学还是一门政治学。事实上,行政学时常为了自己是管理学还是政治学而发生争论,因为这是关系到行政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的问题,如果说行政学是政治学或作为政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而存在的话,那么在行政学研究中就需要更多地引入政治的观念和原则,而且,如果把行政学定位在政府管理和管理政府的学科位置上,它也就势必会遇到必须回答的政治问题。但是,称之为政府管理学实际上又是把它作为一门管理学来看待的。管理学在20世纪的发展中,一个最为典型的特征就是根据科学的原则来进行管理学的学科建构,排斥价值因素的干扰。  在某种意义上,政治学与管理学是两门相距甚远的科学,各自有着自己独立的学科标准和方法论原则,而且这些标准和原则冲突极大。虽然在20世纪的后半期政治学出现过科学化的努力,有的学者试图建立所谓政治科学,但这种努力并没得到广泛认同,事实也证明这种努力不可能取得真正有实质意义的结果。管理学的发展中也有着管理文化学派的理论出现,可也至多只是提出了在管理中要重视文化因素,注重人的价值观念对管理过程的影响,提出了不同文化类型中的管理问题,但管理学家们从来也未准备建立不同文化类型的管理学,至今我们也无法设想所谓美国的管理学或日本的管理学,更不可能设想有所谓社会主义的管理学或资本主义的管理学。总之,政治学管理学化和管理学政治学化都是不可能的。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让行政学在政治学和管理学这样两个学科之间做出妥协是不可能的,至多只能是以行政学家的个人取向来确定行政学的学科位置。行政学家在研究行政学时若是服务于统治目的的,为了强化统治行为的合法性而谋求技术支持,或者为了统治的行政模式进行辩护的话,会更多地运用政治的思想方法来解决行政学问题。当行政学家站在管理的视角上来研究行政学时,他会根据管理学的学科标准和方法论原则去建构行政学。但是,在人类历史上,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中,产生于政府之中的行政行为都是服务于统治的目的的,政府中的行政体制结构也从属于统治的需要,这种服务于统治的和主要执行着统治职能的行政是一切传统社会中的行政模式。在近代社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分离,政府的统治职能和管理职能形成了一个以服务于管理为目的和主要担负着管理职能的政府行政模式。我们把前者称作为统治行政,把后者称为管理行政。  统治行政和管理行政作为人类行政发展史上的两个阶段或两种行政模式都有着历史性,它们都不是人类行政的终极模式,未来还必将有一种新型的行政模式取代它们。所以,无论从政治学还是从管理学的角度去建构行政学,都是不可取的。行政学在历史上的不同阶段与政治学和管理学的渊源关系,只是证明了行政学曾在一个时期是作为政治学的分支学科而存在的,而在另一个时期是作为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存在的,但在其发展过程中,有着独立化的进程,今天已经表现出作为一个独立学科存在的可能性了。认识行政学发展的这个特征,对于行政学的研究来说,就找到了一个努力的方向。即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行政学研究工作的重心是把行政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来建设。有人认为行政学是一门“边缘学科”或“交叉学科”。这种观点其实是很不负责任的,是那种不愿对新兴学科作深入研究而又要对学科进行定位的托词。任何一门学科在其刚刚出现的时候,都具有边缘性和交叉性,但是它的边缘性和交叉性都是它初生时期的“胎毛”,一俟它走向成熟,就会蜕掉这些“胎毛”。或者说,我们无法把任何一门成熟的学科称作边缘学科或交叉学科,只是当这门学科还不成熟的时候,才这样临时性地描述它。行政学的发展迄今为止还具有边缘性和交叉性的特点,但这个特点不应当加以强化,而应当在学科发展中逐渐通过学科自身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的确定,通过自己独立的理论建构来加以消除。  行政学是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首先取决于它是否有着自己独立的研究对象,我们不同意把行政学仅仅看作是研究政府管理的,这往往会把行政学的研究对象与政治学的研究对象相混同。同样,我们提出“统治行政”与“管理行政”概念时,也要强调人类的行政历史有过统治行政的历史时期和管理行政的历史时期,但在人类的未来,可能会是一种既不同于统治行政也不同于管理行政的服务行政。所以,不能因为我们正处于一个管理行政的时代,就把行政学简单地看作是管理学,或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这就决定了行政学既不应像政治学那样把政府作为一个完整的对象来加以考察,也不应像管理学那样主要通过对管理过程和管理行为的分析来进行自己的学科建构。行政学需要从政府这个实体中抽象出行政体系的概念,通过对它的分析来确定行政体系的合理性结构,把握行政体系运行起来的内部的和外部的机制。当然,处在管理主义泛滥于社会科学的一切领域的时代,在行政学的研究中更多地接受管理主义的洗礼也是难以避免的,我们的愿望是,依然把行政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来加以建构。  鉴于行政学与政治学和管理学的渊源关系,在它形成和发展的早期阶段曾经从政治学和管理学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这对于行政学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在行政学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还会不断地从政治学和管理学那里学习和借鉴理论和方法。同样,它也不断地从法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各门学科中汲取有益的因素。而且,我们发现,各国都有一大批原先学习和研究其它学科的学者们不断地加盟到行政学的研究中来,为行政学带来其它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这对于推动行政学的发展是极其有益的,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才使行政学成为一门当代的显学。但是,行政学从其它学科中学习和借鉴所有有价值因素的行为,并没有推动行政学朝着边缘化交叉化的方向前进,反而更加促进了行政学的成熟,使它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特征更加突出了出来。  四、行政学的研究内容  认为行政学是专门研究政府管理国家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科学,这是对行政学的一般性定义,这在很大程度上属于描述性的。具体地考察,行政学其实是以行政体系及其运行为研究对象的,是在研究行政体系及其运行机制的过程中寻找优化国家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途径的科学。也就是说,行政体系及其运行机制就是行政学的研究内容。  行政有着自己的历史,每个时期的行政体系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基础上的,反映着它们的要求并为它们提供整体支持。从行政体系的结构来看,它主要包括3个方面:(1)由行政体制、行政组织、行政机构、行政人事资源等要素构成的客观结构系统;(2)由行政权力、行政法律、行政政策、行政管理方法等要素构成的主观结构系统;(3)由行政意志、行政义务、行政责任、行政人格等要素构成的价值结构系统。这3个系统在总体上的动态平衡是行政体系健全的标志,而它们的协调运行则表现为行政体系的功能。  行政体系的客观结构是行政体制、行政组织、行政机构和行政人事资源等物质性客观要素之间关系的存在和运作方式,是行政体系的客观形式。广义地讲,客观物质环境因素也是其客观结构的要素。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6-19 17:02  因为,客观物质环境影响或制约着行政体系的客观结构,行政体制的选择、组织的建立、机构的设置、人事的状况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政体系的客观物质环境的状况。行政学在研究行政体系的客观结构系统中,形成了关于行政人员、行政组织、行政机构设置以及公务员制度的理论,并且包含着相应的行政体系得以运行的物质的和财政的保障条件和方式。  行政体系的主观结构是指行政权力、行政法律、行政政策和行政管理方法等属于精神形态的主观要素构成的各种关系的总和,它是行政体系的主观形式。在广义上,也应包括占统治地位的政治观念、思想意识形态和文化心理结构等因素。当然,行政权力是一种客观力量,但在本质上是行政客体的主观认同。所以,它是以组织权威的形式出现的。行政法律和政策,是客观的社会关系的反映,是统治意志及其观念的形式化。行政管理方法是对行政管理客观规律的认识,是前人经验的凝结。与客观结构系统相比,行政体系的主观结构系统具有系统整体的相对灵活性和变动性。由于与具体的行政关系、行政行为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因而,行政关系、行政行为的状况会不断地反映到行政主观结构系统上来。一般情况下,行政主观结构系统是在保持自身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对行政关系、行政行为加以调整。但是,现实社会生活的千变万化总是不断地向既定的行政关系、行政行为提出挑战,要求它们不断地通过变更而适应现实社会生活的需要。这种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提出改变行政体系主观结构方式的要求。因而,行政主观结构系统拥有积极的、活跃的不稳定结构,行政体系的变化、发展总是首先表现为其主观结构系统的变动。当然,行政体系的变化往往直接地表现为国家统治阶层顺应社会生活经济结构的要求而采取的自觉行动。所以,通过对行政体系主观结构系统的研究,可以准确地把握行政体系的内部职能和外部职能的实现状况,可以较好地认识和处理行政与其政治和文化生态之间的关系,可以理解行政改革和发展的动力所在,并为行政改革作出切合实际的方案设计。  行政体系的价值结构主要是指行政组织、行政人员或公务员的行政意志、行政义务、行政责任和行政人格等基本要素所构成的深藏于行政体系的客观结构系统和主观结构系统之中的调节系统。因为这些因素是隐藏在各种行政关系和行政行为之中的,并每时每刻地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发现行政体系的价值结构系统并加以深入的研究,可以为行政道德的建设和充分调动行政系统中人的积极性找到现实的出路。  既然行政学是研究政府管理国家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科学,那么,在这个前提下,行政学对行政体系的研究是从属于效率和公平的目标的。如果行政学仅仅停留在对行政体系的客观结构和主观结构的把握上,那么这种行政学必然是属于效率中心主义的范畴的。但是,一旦行政学努力在行政体系的客观结构和主观结构的背后去发现其价值结构,那么,行政学就会把它的效率目标与公平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所以,对行政体系的价值结构的研究,并把研究成果运用于行政体系的设计上,就会较好地解决公平与效率的矛盾,从而把人类行政的发展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参考文献】  [1] 威尔逊行政之研究[A]彭和平国外公共行政理论精选[C]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 古德诺政治与行政[M]北京:华夏出版社。  我的回答可以吗?如果可以就采纳吧,谢谢

政治学概论相关论文选题方向有哪些

不腥的的活害怕黄昏果然这只能归咎于中课间谈天个笑;为么·中记的一么被她锁在门中的这个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论文题目论我国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和贫富差距关系研究试论党对非公有制经济认识的变化试论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战略的意义所在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系试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对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重大意义全球化经济条件下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大意义如何理解我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构想的一贯性和连续性论从“和平崛起”到“和平发展”的道路选择如何理解新的社会阶层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论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基层党建中的作用 论保护我国弱势群体的几点建议 关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现状研究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如何处理现阶段我国人口、资源、经济与环境关系研究 论我国的政党制度与西方的两党制或多党制的区别 论我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在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作用 腐败现象的原因分析及遏制腐败的对策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 如何构建当代大学生的荣辱观 科学发展观与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思路调整 新时期如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问题研究 论“一国两制”构想在中国和平统一战略中的作用如何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途径探析 论“和谐世界”理念在现代国际关系中的运用

第一编政治与政治学:基本概念与方法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一、政治的内涵二、政治学学科的一般性问题三、政治学的发展历史第二章政治学研究途径与方法一、行为主义的分析途径二、理性选择理论的分析途径三、制度主义研究途径四、政治系统论的分析途径五、结语第二编政治体系第三章国家一、国家的起源与结构二、现代民族国家三、国家的未来四、中国现代国家建设第四章政府一、 政府概说二、立法机关三、行政机关四、司法机关第五章政党一、政党的产生与发展二、政党结构与类型三、西方政党政治四、当代中国政党政治第六章公民社会一、公民二、利益集团三、公民社会与现代国家四、中国公民社会的成长第七章国际政治理论一、理想主义二、现实主义三、科学行为主义四、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五、建构主义六、国际政治理论有什么用第三编政治过程第八章政治民主一、民主的起源与发展二、民主的模式三、民主的条件四、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第九章政治参与一、政治参与的内涵二、政治参与中的政治沟通三、政治参与中的政治动员四、中国的政治参与第十章政治决策一、政治决策的内涵二、政治决策者三、政治决策过程四、政治决策的原则五、中国的政治决策过程第四编政治文化第十一章政治文化概述一、政治文化的内涵二、政治文化的结构与类型三、政治文化的功能四、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特征第十二章政治社会化一、政治社会化的内涵二、政治社会化的途径三、政治社会化与合法性四、中国的政治社会化第十三章意识形态一、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二、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和女权主义三、意识形态的终结与后现代四、中国当代的意识形态第五编政治发展第十四章政治发展概述一、政治发展的内涵二、政治发展研究的缘起与流派三、政治发展的相关议题四、影响政治发展的变量五、政治发展的模式六、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第十五章政治制度化一、政治制度化的内涵二、政治制度化的标准三、政治制度化的构成四、当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化后记

政治学概论相关论文题目有哪些类型

第一单元政治学概论 第一章 什么是政治,什么是政治学? 介绍 1界定政治:谁得到什么、何时得到、在哪里得到、如何得到、为什么得到? 2公共政策、公共利益和权力 3政治学:政治学的系统研究 4规范性政治学 5经验政治学 6个人、群体、机构和国际关系

政治学社会科学学科了解政治学的更多含义了解政治学的更多含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历史发展社会地位主要代表目录1摘要2基本信息3研究对象4研究方法哲学层面范式层面技术层面5历史发展古典政治学神学政治学理性主义政治学科学主义政治学6社会地位7主要代表代表作品重点教科机构政治学是一门以研究政治行为、政治体制以及政治相关领域为主的社会科学学科。狭义的政治学研究国家的活动、形式和关系及其发展规律;广义的政治学研究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公共权力的活动、形式和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现代政治学注重研究政治主体和现实政治问题,如政治制度、国家法律、政治行为、政治决策、政治合法性、政治心理等。基本信息中文名 政治学外文名 Politics/Political Science起源 古希腊提出人物 物亚里士多德归属 社会科学研究对象政治学界对政治学研究对象的看法还不尽一致,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见解,归纳起来,可分为两类:一类主张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政治现象或政治关系。认为政治学是研究社会中各种政治关系的科学,是研究关于社会政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或者是研究社会各种政治势力关系发展规律的科学。另一类主张,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国家,或以国家为中心的各种政治现象和政治关系。研究方法政治学研究方法按层次可划分为:哲学层面的方法、范式层面的方法和技术层面的方法。哲学层面的方法起到整体性的指导作用。范式层面的方法可分为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哲学层面每一门学科的研究都是将具体问题抽象化、系统化的一个过程,这就离不开一定的哲学知识,特别是逻辑学的知识。虽然行为主义政治学一再强调价值“祛除”,但是实践证明,政治学研究是无法做到真正的“价值中立”的。政治学研究离不开学者的主观意识,这就需要学者具有哲学思辩、逻辑推理的分析能力。古代以及近代的政治学者大部分自身也是哲学家。诸如《理想国》、《政治学》之类的古典政治学名著同时也是哲学名著。当代许多优秀的政治学者也同样具有深厚哲学功底。因此无论采取何种现代化的先进方法,政治学者都应具有一定的哲学基础。无论哲学分析是否能产生终极价值,学者们对于哲学的推理和分析功能是予以承认的。范式层面“范式”一词是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提出的。“政治科学中的范式是为了组织相关概念、理论和实践模型而建构的。理论范式指的是理论逻辑模式,它是由理论的构成要素、要素的结构方式等方面组成的。范式简单地理解为研究问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使用的一套概念、方法及原则的总称,它是对某种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总体综合或抽象,反映学者整体的研究思路。在范式层面,我们可以将政治学研究方法分为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两种类型。规范研究传统政治学是指行为主义和后行为主义兴起之前的政治学。传统政治学注重对国家机构、权力、制度等方面的研究。传统政治学注重政治哲理和政治历史分析,尚无事实分析要脱离价值分析的观点,政治学者研究政治现象的目的就是要对现实提出批评或为其辩护。传统政治学多采用思辩式语言和演绎推理的方法。相对于行为主义政治学,传统政治学往往是一种静态研究。主要的研究范式有:历史—比较研究法、阶级分析法、机构研究法、制度研究法、法律研究法等。实证研究现代政治学主要指行为主义政治学,以及后行为主义政治学等。它不局限于对正式机构、法律、文献、制度的研究,而是将政治人的行为、心理、及其背景文化等纳入自己的研究范围。它主张政治学研究要价值中立,以不偏不倚的态度得出结论。它注重经验方法,强调运用技术手段和借用其他学科的方法和成果来解释政治现象。相对于传统政治学,它是一种动态研究。主要的研究范式有:心理学分析法(它是现代政治学研究的基础)、经济学分析法(如理性选择理论)、社会学分析法(如精英分析,政治团体分析,政治角色分析,政治文化分析)、系统分析法、结构—功能分析法等。技术层面技术层面的方法主要是指对资料的采集分类,对数据的整理加工,以及形成研究成果等工具性、程序化的方法。目的是使研究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工具性方法在二战后,随着行为主义的兴起日益受到重视。这些方法适应了实证主义的研究,在计算机广泛应用于政治学研究中,技术层面的方法因其自身的重大作用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根据陈振明先生主编的《政治学———概念、理论和方法》一书,技术层面的方法主要有:课题选择与研究设计、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理论阐释。历史发展古典政治学政治学的前身能追溯至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之前的年代希罗多德、荷马、赫西俄德、修昔底德、和欧里庇得斯等人的著作里。后来柏拉图开始分析希腊城邦的政治制度,将原本以文学和历史为方向的研究分析抽取出来,应用至哲学上。同样地,亚里士多德在柏拉图的分析上又建立了以历史经验为根据的研究,发展了以比较方式研究政治,萌生了日后的比较政治理论,被誉为政治学之父。所以柏拉图的《理想国》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被认为是政治学的创始作。在当时对政治的研究主要是以对历史的学习、政府治理的手段、和描述政府运作的情况为方向。而西塞罗更是对国家(ResPublica)概念进行了界定,设计出了权力制衡的运作模式,并发展了自然法思想。 神学政治学中世纪时期,欧洲奉行政教合一,政治学尚未成为一独立学科,对于政治问题都倾向由宗教教义来解释,当时的政治学,隶属于神学。但教会和朝廷间对政治的研究仍相当广泛,以希波的奥古斯丁的教父神学和托马斯·阿奎那的经院哲学为当时的政治研究代表。希波的奥古斯丁所著的《上帝之城》(DeCivitateDei)一书综合了当时基督教的哲学和政治传统,重新定义了宗教与政治间的领域界线。托马斯·阿奎那将希腊哲学和基督教神学进行了有机结合,并且论证了信仰、理性、道德和政治界分的可能性。在中东和其他的伊斯兰地区,欧玛尔·海亚姆所著的《鲁拜诗集》以及菲尔多西所著的《国王的史诗》里都提供了对政治的分析,而其他亚里士多德派的伊斯兰学者如阿维森纳也继续研究亚里士多德的分析和经验主义,写下许多针对亚里士多德作品的评论。而在古代中国,对政治的研究主要是制定礼乐、兵刑、职官等典章制度,与现代的政治研究存在相当大的差异。理性主义政治学文艺复兴是西方政治学研究的重要转折点,政治学开始摆脱神学的束缚,人们以理性和经验的眼光来观察和解释政治现象。意大利的尼可罗·马基亚维利树立了现代政治学的研究重点,针对政治机构和政治参与者做直接的观察,其著作《君主论》,教导君主其只顾后果不顾过程的政治手段,内容与基督教教义冲突甚大。《君主论》的完成,被视为政治学由基督教中完全分离的一个里程碑。后来在启蒙时代里,学术领域的扩张进一步的拓广政治学的研究范围,超过了原本只是针对决策基准的研究。法国政治思想家让·布丹则对主权问题进行了系统地探讨。他在《共和六书》中认为主权是国家的基本属性,是至上和不可分割的。并且认为为了避免社会动荡,有必要加强君主的绝对权威。他的政治理论仍未摆脱中世纪的影响,但是他的主权理论促进了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也是理性主义政治学的先驱。十八世纪,工业革命兴起,自由竞争的进一步扩大以及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新的时代,以边沁和约翰·密尔为代表的功利主义和自由主义理论成为这一时期政治研究的重要成果。在政治实践中,民主政治逐渐成为发展的主流,而托克维尔成为揭示这一历史趋势的最伟大的思想家。科学主义政治学19世纪的思想家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启蒙运动的思想传统,包括了历史主义者黑格尔、孔德和马克思,以及进化论社会学的斯宾塞、梅因、滕尼斯等。随着政治研究日益成为一门科学,研究者更加注重于对历史事实的归纳和分析来解释政治现象。约翰·密尔、罗伯特·米歇尔斯、马克斯·韦伯等人是其典型代表。在1950年代和1960年代间大卫·伊斯顿、加布里埃尔·阿尔蒙德等倡导行为主义革命,促使学术领域里针对个人和团体的科学研究从原本有系统而严厉地学科里逐渐游离。同时政治学的分析领域也朝向更深层和复杂的部分,也使政治学与其他不同的学科的研究关系更加紧密,尤其是社会学、经济学、历史、人类学、和统计学。政治行为的研究者也越来越倚赖以科学的方法做学术研究,如量化研究、方法学等,根基在对政治走向的经验证实和推断的假设前提上,并归纳针对人类与团体的政治行为解释。20世纪,当代西方政治学大体上沿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政治理论方向,在17、18、19世纪西方政治理论延续发展的基础上,出现了各种不同的理论和方案;另一个方向是行为主义政治学。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美国政治学家主张采用社会学、心理学和统计学方法来研究政治,发起了“新政治科学运动”,为行为主义政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行为主义政治学在美国得到了迅速发展,并一度成为西方政治学的主流。 社会地位政治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要求人们以客观政治关系为研究对象,以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从事研究,其研究的科学成果和结论对于人们认识政治现象,掌握政治规律起着巨大的指导作用。政治学是以人类的政治行为和政治现象作为研究对象。由于政治活动对于所有人类的其他行为具有最终的组织效果,因而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当代人类是以国家作为最高的组织,对内聚合并拘束成员的行为,对外则以国家的名义相互对待。虽然终结民族国家之说曾经甚嚣尘上,但是在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都难以想像其实现。而即使国家式微,取代其地位的恐怕也将是另一种型式的政治组织,因而也脱不出政治学的研究范畴。政治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任何人类活动都必须遵循特定的规律,而规律的制订和维持,

专业代码:A030301 专业名称:行政管理(专科)* 主考学校:中山大学 开考方式:面向社会及独立办班 报考范围:全省及港澳地区(办班:部分地区) 类型序号 课程代号 课程名称 学分 类型 考试方式 001 0002 邓小平理论概论 3 必考 笔试 002 0001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3 必考 笔试 003 0003 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 2 必考 笔试 004 0010 大学语文(专科) 4 必考 笔试 005 0040 法学概论 6 必考 笔试 006 0341 公文写作与处理 6 必考 笔试 007 0147 人力资源管理(一) 6 必考 笔试 008 0312 政治学概论 6 必考 笔试 009 0107 现代管理学 6 必考 笔试 010 3350 社会研究方法 4 必考 笔试 011 0182 公共关系学 4 必考 笔试 012 0163 管理心理学 5 必考 笔试 013 0277 行政管理学 6 必考 笔试 014 0292 市政学 6 必考 笔试 015 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A) 2 必考 笔试 016 0019 计算机应用基础(A)上机 2 必考 实践考核 231 0212 宪法学(一) 4 加考 笔试 毕业要求:不少于16门且不低于71学分。 课程设置:必考课16门71学分;选考课0门0学分;加考课1门4学分。 专业代码:B030302 专业名称:行政管理学(独立本科段)* 主考学校:中山大学 开考方式:面向社会及独立办班 报考范围:全省及港澳地区(办班:部分地区) 类型序号 课程代号 课程名称 学分 类型 考试方式 001 0004 毛泽东思想概论 2 必考 笔试 002 0005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3 必考 笔试 003 0321 中国文化概论 5 必考 笔试 004 0316 西方政治制度 6 必考 笔试 005 0317 国家公务员制度 4 必考 笔试 006 0320 领导科学 4 必考 笔试 007 0024 普通逻辑 4 必考 笔试 008 0319 行政组织理论 4 必考 笔试 009 0318 公共政策 4 必考 笔试 010 0923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 7 必考 笔试 011 0322 中国行政史 6 必考 笔试 012 0315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6 必考 笔试 013 0034 社会学概论 6 必考 笔试 014 8100 毕业论文(不计学分) 0 必考 实践考核 101 0015 英语(二) 14 选考 笔试 102 0509 机关管理 6 选考 笔试 103 0323 西方行政学说史 4 选考 笔试 104 8224 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 6 选考 笔试 201 0312 政治学概论 6 加考 笔试 202 0277 行政管理学 6 加考 笔试 203 0107 现代管理学 6 加考 笔试 204 0040 法学概论 6 加考 笔试 205 0341 公文写作与处理 6 加考 笔试 231 0152 组织行为学 5 加考 笔试 毕业要求:不少于15门且不低于75学分。 课程设置:必考课14门61学分;选考课4门30学分;加考课6门35学分。 行政管理、市政管理、机关管理及办公自动化专业专科毕业生可直接报考本专业,其他专业专科(或以上)毕业生报考本专业须加考201至205五门课程,已取得相同名称课程考试成绩合格者,可申请免考。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各个时期,不同的社会和政治制度产生了多种关于政治权力来源的理论。  替奴隶制和封建制的专制制度辩护的神权论或“君权神授论”,认为政治权力来源于上帝。 在资产阶级革命前夕,启蒙学者则用契约论解释政治权力的来源 ,以反对专制制度的神权说。特别是-卢梭,从契约论中引出人民主权的思想。他提出,国家是人类根据自己的需要,通过契约建立起来的,国家的权力来自人民,而人民的权力则是天赋的。人民主权学说成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的理论基础。  当代一些资产阶级学者把权力的来源归结为对政治资源的拥有和掌握。所谓政治资源则包括:金钱、信息、武力、  威胁、职业、友谊、社会地位、立法权、投票权以及其他形形色色的东西。人们掌握了一定的政治资源,便具有影响他人行为的一定力量,拥有一定的权力。人们所拥有的权力的差别可以归结为人们掌握政治资源的差别。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权力归根结底来源于人们在社会经济关系中的地位。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必然成为政治上的统治阶级。而政治权力的直接来源则是社会的阶级斗争 ,是阶级斗争中各种政治力量较量的实际结果。革命的政治权力最初直接来源于人民群众有组织的革命斗争。最初的斗争指挥中心便是革命权力的萌芽。随着革命斗争的发展,革命的权力也在发展 ,直至建立全国性的革命政权,形成完整的革命政治权力。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从理论上和逻辑上说,革命的政治权力又来源于人民的信任和委托。这一点在社会主义民主共和制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各种类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及其选举和授权的形式和程序,则是其经常的表现。  基础 政治权力的基础是指取得和占有政治权力的资源或资本,主要包括武力、财富、技能、知识、动机等。同时,权力依赖于运转的制度本身的好坏,这也直接决定了权力的性质和权力的力量。  1 武力:  武力是政治权力的首要基础。“弱国无外交”就是鲜明例证。  在封建社会的改朝换代之际,武力最强者得天下。毛“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过程中,军队在国家生活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在国际政治中,作为国家实力象征的武力更是扮演着关键角色。  2、 财富: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政治活动产生的前提是物质生产活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大分工的出现培育了政治权力。  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着政治权力的性质。更为重要的是,经济权力制约着政治权力  政治权力性质不但由经济决定着,政治权力的大小在很多时候也由经济财富决定的。  邓“先把经济搞上去,一切都好办。现在就是要硬着头皮把经济搞上去,就这么一个大局,一切都要服从这个大局。”  3、技能:  政治技能是获取政治权力的重要因素,无可否认政治谋略在获取权力和运用权力过程中的作用。  4、 知识:  “知识就是力量”,这种“力量”在政治上就是以权力基础的身份出现。在信息时代,  信息是权力的重要基础。事实上那些具有更多知识(有时甚至垄断某种知识)的人总是能够更好地控制局面。  5、 动机:  动机是政治权力的重要基础。  动机是个人所渴望的体验或占有某种事物的愿望,是行为的动力。 权力动机是个人对取得、占有或行使政治权力的一种愿望。人在不同的成长环境中可能会形成强弱不同的权力动机。  、制度基础:  作为一个国家政治权力衡量指标的综合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国的制度安排和制度绩效。新制度主义研究表明,国家的兴衰成败与政治制度及其决定的制度安排密切相关。在此意义上,可以认为制度本身是政治权力的最根本基础,它直接决定了作为权力基础的武力、财富、知识等因素。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