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报关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2024-07-05 01:12:23

报关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石家庄外国语职业学院毕业设计(论文)题 目: 分析我国报关业务流程及存在的问题———以美华服装贸易公司为例 系、专业: 经管系报关与国际货运 班 级: 07报关一班 学生姓名: 孟昭媛 指导教师: 闫彩玲 二零一零年 六 月 三 日石家庄外国语职业学院经管系毕业论文(调研报告)开题报告书姓名 孟昭媛 专业 报关与国际货运 班级 07级报关1班论文题目 分析我国报关业务流程及存在的问题———以美华服装贸易公司为例指导教师 闫彩玲 填表日期 2010年3月3日1.该选题是否与本专业相关,该选题与本人实习、社会实践、调研的关系。是的,相关。本文根据实际的实践操作分析了我国报关业务的流程,通过本人社会实践发现报关业务在我国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我国的报关业务也越发规范起来,本人作为该行业的从业人员有义务让更多想从事报关行业的人士了解本行业务流程,通过与日韩两国对比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希望在今后的发展中有所改进。2.该选题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其理论和(或)应用方面的意义。主要问题1. 分析我国报关业务流程2. 通过与日韩两国对比剖析我国报关行业存在的问题。理论和应用意义通过本文对报关业务流程的分析,能够让更多人了解该行业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和意义,提高在实际操作中的工作效率,更好的为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我国报关行业日益产业化,在发展迅速的今天,我国应该与国际接轨,吸纳国际上先进的、优秀的管理体制,使本行业在我国更加规范,为更多优秀的人才提供就业机会,也使我国在国际贸易中有更大的收益。3.论文(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及主要参考文献。论文的主要内容:一报关业务流程分析(一)报关及报关单位概述(二)报关业务操作的对象(三)报关业务操作的流程二、与日韩两国比较分析我国报关行业存在的问题(一)报关行业现状比较(二)报关经营格局比较(三)报关员考试培训制度比较(四)报关员违规处罚比较三、结论参考文献[1] 后东升,《企业报关管理法律实务》,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年2月 [2] 姜维,《报关业务实战教程》,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年[3] 刘伟丽,《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研就》,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6年8月[4] 邵伟坚,《论我国报关代理制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10月 [5] 戴一峰,《中国近代报关行管理制度述论》,中国经济史研究,2008年09月[6] 季光,黄震,《关于建立报关员分级管理制度的思考》,上海海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3月[7] Kitagawa, S., et al., Effect of soy peptide on brewing beer. Journal of Bioscience and Bioengineering, 2008. 105(4): p. 360-366.[8]Wolf-Hall, C., Mold and mycotoxin problems encountered during malting and brew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Microbiology, 2007. 119(1-2): p. .指导教师对学生选题报告的评语。该选题符合毕业论文选题指南要求,选题适中且有一定的实践意义。论文的结构设计较紧凑,基本观点正确。可以开题。注意多参阅最新文献。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5.系审查意见。开题报告书符合要求,同意开题。系主任(签字): 系(公章)年 月 日石家庄外国语职业学院毕业论文(调研报告)任务书学生姓名: 孟昭媛 系: 经管系 专业及班:级: 07级报关1班毕业论文写作起止日:期 2010 年 3 月3日 至 2010年 5 月15日毕业论文题目: 分析我国报关业务流程及存在的问题———以美华服装贸易公司为例毕业论文内容及要求:1. 内容要求:毕业论文应紧紧围绕开题报告中对本文的内容安排展开研究。本文应主要围绕我国报关业务流程及存在的问题展开研究。2. 论文字数与格式要求:论文以5000字左右为宜。不宜过长,但不能太短。论文的文本格式要符合学校毕业论文文本格式规定,以及我系毕业论文文本格式补充规定。3. 文本要求:毕业论文应在阅读一定量参考文献的前提下,经独立思考后完成。不得抄袭。4. 进度要求:按照学校和系里的毕业论文工作进度安排推进论文写作,2010年3月15日前通过开题报告,3月1日-5月底为带题实习、调研、资料收集与论文撰写阶段,6月初论文定稿并答辩。指导教师: 系主任: 2010年 3 月 15 日石家庄外国语职业学院毕业论文(调研报告)评语及成绩学生姓名: 孟昭媛 系: 经管系 专业及班级: 07级报关1班毕业论文题目: 分析我国报关业务流程及存在的问题———以美华服装贸易公司为例1.指导老师评语建议成绩: 优秀( ) 良好( ) 中等( ) 及格( ) 不及格(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2.评阅人评语评阅人签字: 年 月 日3.答辩组评语建议成绩: 优秀( ) 良好( ) 中等( ) 及格( ) 不及格( )答辩组长签字: 年 月 日4.终审成绩经国际经济与贸易系答辩委员会终审,该生毕业论文(调研报告)成绩为:系答辩委员会主任签字: 年 月 日摘 要随着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繁荣发展,我国的报关行业也随之成为倍受关注的行业之一。为此,我国的报关单位与报关员日益增多,为了使更多人了解报关行业的现状和发展,本文就以美华服装贸易公司为例对报关业务流程进行了详细分析。美华服装贸易公司始创于1992年,是一家集开发、生产、销售、贸易为一体的大型服装企业。美华服装贸易公司在实际报关中仍存在问题,根据这些问题,把我国报关行业与日韩两国报关行业进行对比,反映出我国报关行业的改进方向。关键词 报关;业务流程;改进方向ABSTRACTWith the prosperous development of China's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China's customs will become a closely watched industry one of the industries. To this end, China's customs declaration member units and growing, in order to make more people understand the customs status of the industry and development of this paper to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garment trading company as an example of the declaration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business process.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garment trading company founded in 1992, is a development, production, sales, trading as one of the large-scale clothing enterprises.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clothing trade in the actual declaration there are still problems, according to these problems, the Chinese customs trade customs trade with Japan and South Korea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reflecting improvements in our industry, the direction of the :Customs; Business Process ; Improvement direction目 录一 报关业务流程分析 1(一)报关及报关单位概述 1(二)报关业务操作的对象 2(三)报关业务操作的流程 3二 与日韩两国比较分析我国报关行业存在的问题 5(一)报关行业现状比较 5(二)报关经营格局比较 6(三)报关员考试培训制度比较 6(四)报关员违规处罚比较 7三 结论 7参考文献 8答谢致词 9分析我国报关业务流程及存在的问题———以美华服装贸易公司为例一、报关业务流程分析(一)报关及报关单位概述报关是指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进出境运输工具负责人、进出境物品所有人或者他们的代理人向海关办理货物、物品或运输工具进出境手续及相关海关事务的过程,包括向海关申报、交验单据证件,并接受海关的监管和检查等。报关单位是指在海关注册登记或经海关批准,向海关办理进出口货物报关纳税等海关事务的境内法人或其他组织。我国《海关法》规定:“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报关企业办理报关手续,必须依法经海关注册登记。报关人员必须依法取得报关资格。未依法经海关注册登记的企业和未依法取得报关从业资格的人员,不得从事报关业务”,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对向海关办理进出口货物报关纳税手续的企业实行注册登记管理制度。因此,完成海关报关注册登记手续,取得报关资格是报关单位的主要特征之一,也就是说,只有当有关的法人或组织取得了海关赋予的报关权后,才能成为报关单位,方能从事有关的报关活动。另外,作为报关单位还必须是“境内法人或组织”,能独立承担相应的经济和法律责任,这是报关单位的另一个特征。报关单位可分为自理报关企业和代理报关企业。自理报关企业是仅为本单位办理进出口货物报关纳税等事宜的企业。主要包括有进出口经营权的内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等。这类单位均拥有进出口经营权或有权从事进出口。美华服装贸易公司是拥有进出口经营权的内资企业,它属于自理报关企业。自理报关企业应事先向海关申请办理报关注册登记,办理注册登记时应向海关提交有关文件材料:经贸管理部门批准其经营进、出口业务的文件副本或影印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副本或影印件;银行出具的经济担保书或具有同等效力的证明文件;《报关注册登记申请书》;有关部门批准开业的证件副本或者影印件。以上内容经海关审核批准后,发给《报关注册登记证明书》。代理报关企业是指经营国际货物运输代理、国际运输工具代理等业务,兼营进出口货物的报关纳税等事宜的企业。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可向海关申请办理代理报关注册登记,并同时向海关提交有关文件材料: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代理报关注册登记申请书;资信证明文件,如有足够的流动资产或银行存款、保证进出口货物税款能够及时缴纳的证明文件,或是向金融机构投保并向海关提交金融机构出具的经济担保书,或者通过公证机关以固定资产抵押形式保证缴纳的资信证明文件。申请经海关审核批准后,发给《报关注册登记证明书》。企业取得报关单位的资格后,即可由专职或兼职报关员办理货物进出关境的手续。报关单位的资格随同原申请成为报关单位的企业的撤销而自动终止。如更改注册登记内容时,需重新向海关申请。(二)报关业务操作的对象按照法律规定,所有进出境运输工具、货物、物品都需要办理报关手续。报关的具体范围如下:1、进出境运输工具进出境运输工具是指用以载用人员、货物、物品进出境,并在国际间运营的各种境内或境外船舶、车辆、航空器和驮畜等。2、进出境货物进出境货物是指一般进出口货物,保税货物,暂准

国际贸易的发展及趋势 发布时间: 2003-7-21 作者:安和芬 研究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是我国制定和完善出口发展战略的重要前提。 一、国际贸易的现状与前瞻 进入90年代后,由于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西方国家受周期性和结构性因素的影响而先后陷入衰退,再加上美元汇率的变化、国际债务、战争等因素的严重制约,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连年下降,而且波动较大,国际贸易增长率从1989年的7%下降到1990年的5%,1991年又下降到3%,1992年上升到4.5%,1993年又降至2.5%,1994年回升到5%,1995年可望增长到7%左右,1996年后,增长速度还要加快。但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区之间的发展是很不平衡的。 总的看,整个90年代国际贸易将处于一个新的增长期,其发展速度可达5%左右,不仅超过世界经济增长速度还将明显高于80年代(4%)的发展水平。国际商品市场对机电产品、运输设备、计算机、有色金属、石油、石化产品等的需求大幅度增长,价格上扬,其中制成品贸易将进一步扩大。初级产品贸易亦有明显好转,其绝对贸易额将不断增长,但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却呈下降的趋势,下降幅度将小于80年代同类产品的水平,这种态势在今后几年内还将继续发展。90年代,国际贸易的基本走势是初期缓慢增长,中后期增速加快,其推动力主要来自西方国家的宏观调控措施。但是与产业结构变动直接关联的技术大周期正处在上升阶段,还没有重大突破,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发展以及发展中国家沉重的债务负担等因素的制约,国际贸易出现大幅度增长的可能性不大。 二、影响国际贸易发展的几个主要因素 (一)世界经济继续保持增长的势头 世界经济已摆脱连续4年的增长缓慢和不景气状态,并开始步入新一轮的经济上升周期,世界经济增长率在1991年下降到—0.4%的基础上,1992年提高到0.8%,1993年为1.7%,1994年上升到3.1%,预计1995年可达3.5%,90年代下半期大体可保持3%的增长率,略高于80年代2.9%的水平。 西方国家经济普遍复苏和发展,是世界经济好转的重要原因。美国经济在90年代下半期的增长率可能维持在3%左右。西欧经济增长率也从1993年0.4%的负增长,提高到1994年的2.6%,1995年可达2.9%,尔后几年,经济形势将进一步好转,并步入常规增长,年平均增长率将高于80年代。美国、西欧经济情况的进一步好转,有助于抑制日元升值的势头,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日本的出口,为日本摆脱经济衰退提供一个转机,使经济出现一些复苏的迹象。90年代下半期,日本经济增长率大体维持在3—3.5%,尽管高过美国和西欧,但仍低于80年代的水平。 国际贸易的发展及趋势 发布时间: 2003-7-21 作者:安和芬 研究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是我国制定和完善出口发展战略的重要前提。 一、国际贸易的现状与前瞻 进入90年代后,由于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西方国家受周期性和结构性因素的影响而先后陷入衰退,再加上美元汇率的变化、国际债务、战争等因素的严重制约,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连年下降,而且波动较大,国际贸易增长率从1989年的7%下降到1990年的5%,1991年又下降到3%,1992年上升到4.5%,1993年又降至2.5%,1994年回升到5%,1995年可望增长到7%左右,1996年后,增长速度还要加快。但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区之间的发展是很不平衡的。 总的看,整个90年代国际贸易将处于一个新的增长期,其发展速度可达5%左右,不仅超过世界经济增长速度还将明显高于80年代(4%)的发展水平。国际商品市场对机电产品、运输设备、计算机、有色金属、石油、石化产品等的需求大幅度增长,价格上扬,其中制成品贸易将进一步扩大。初级产品贸易亦有明显好转,其绝对贸易额将不断增长,但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却呈下降的趋势,下降幅度将小于80年代同类产品的水平,这种态势在今后几年内还将继续发展。90年代,国际贸易的基本走势是初期缓慢增长,中后期增速加快,其推动力主要来自西方国家的宏观调控措施。但是与产业结构变动直接关联的技术大周期正处在上升阶段,还没有重大突破,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发展以及发展中国家沉重的债务负担等因素的制约,国际贸易出现大幅度增长的可能性不大。 二、影响国际贸易发展的几个主要因素 (一)世界经济继续保持增长的势头 世界经济已摆脱连续4年的增长缓慢和不景气状态,并开始步入新一轮的经济上升周期,世界经济增长率在1991年下降到—0.4%的基础上,1992年提高到0.8%,1993年为1.7%,1994年上升到3.1%,预计1995年可达3.5%,90年代下半期大体可保持3%的增长率,略高于80年代2.9%的水平。 西方国家经济普遍复苏和发展,是世界经济好转的重要原因。美国经济在90年代下半期的增长率可能维持在3%左右。西欧经济增长率也从1993年0.4%的负增长,提高到1994年的2.6%,1995年可达2.9%,尔后几年,经济形势将进一步好转,并步入常规增长,年平均增长率将高于80年代。美国、西欧经济情况的进一步好转,有助于抑制日元升值的势头,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日本的出口,为日本摆脱经济衰退提供一个转机,使经济出现一些复苏的迹象。90年代下半期,日本经济增长率大体维持在3—3.5%,尽管高过美国和西欧,但仍低于80年代的水平。 在东盟经济部长第26届年会上,一致同意把建成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时间,从原定15年缩短为10年,决定在2003年1月1日,把东盟内部工业品、农产品的关税降到0.5%。目前,亚太地区的“成长三角”,作为次区域经济合作的一种补充模式进展比较顺利。 为了推动亚太经济合作的发展,1995年2月16日,亚太经合组织举行高级官员“特别”会议,讨论地区贸易和投资的远景,并为今年11月在大阪召开部长级会议和第三届领导人会议准备议事日程,同时起草在2020年以前实现亚太地区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行动计划”。参加会议的官员一致认为议事日程应由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以及经济和技术合作两部分组成。会议同意成立一个私营企业协调组。 (四)科学技术进步的加速 90年代是以微电子、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新材料等领域为中心的高新技术、继续加速发展、而且日趋走向实用化、产业化的时代,随着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国际化分工的深化,产品质量性能的不断提高,产品种类、规格的不断变化,产品的生产同期将大为缩短。由于产品的不断升级换代,必将促使各国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向更高层次发展,使国际间的相互依赖和渗透进一步加深,从而推动国际商品范围和贸易量的不断扩大。使商品生产的内容、形式以及组织等方面都将发生变革。国际贸易的发展也越来越多地和新技术联在一起,使国际商品生产和贸易的原材料密度和粗放程度大为减少,而技术、知识密集度却大大提高。由于社会消费需求向多样化发展,通过商品交换,促进行业内部贸易的发展。 (五)跨国公司的蓬勃发展 进入90年代后,跨国公司发展尤为迅速,并正在不断改变着世界商品生产和流通的格局。目前,全球跨国公司约有1.2万家,控制着世界出口贸易总额的2/3,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已占国际贸易的40%。随着生产国际化的新发展,跨国公司将在更大程度上控制着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技术转让等经济活动。制成品贸易,特别是高技术贸易和资本货物贸易在跨国公司内占的比重也将越来越大,在发达国家的制成品贸易中,由于规模经济的作用,使同一行业内部的双向性国际商品流动发展很快,并成为贸易效益的主要来源,据1992年有关部门的调查,发达国家的产业内贸易约占国际贸易的60%,新加坡、韩国、印度尼西亚等国的产业内贸易约占国际贸易的45%。 随着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和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企业进入国外市场更为困难。为了绕过东道国的贸易壁垒,为了有利于降低研究、试制、生产成本,扩大市场,实现优势互补,从80年代起,一些大型跨国公司已开始走向无国界化,但是直到近几年,大企业间缔结国际战略联盟的工作才得到迅速发展。跨国公司联盟可以利用自身和他国的不同优势,通过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在世界范围内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共同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 三、国际贸易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一)国际服务贸易蓬勃兴起 进入80年代后,服务贸易正以高于商品贸易的速度增长,国际服务贸易额从1982年的4050亿美元增加到1987年的9600亿美元,1992年又增加到10200亿美元,10年间增长1.5倍,同期,世界商品贸易额只增长1倍。1993年,世界商品贸易额比上年减少2%,而国际服务贸易额却增长3%。在国际服务贸易构成中,运输和旅游服务贸易所占的比重相对下降,通讯、保险、广告、技术、租赁、管理等服务贸易所占的比重在不断提高,尤其是高技术产品中的附加值的不断增加,其商品也越来越趋向于服务密集型。 发达国家的经济越来越“服务化”,在国际服务贸易中,发达国家约占3/4的份额。美国是世界最大的服务贸易出口国,在电信、数据处理、银行、保险等新兴服务项目中具有明显优势。世界许多国家出于自身的经济安全考虑,对服务贸易实行保护主义政策,普遍构筑了贸易壁垒,对美国服务贸易的扩大构成强大的威胁,因此,几年前,美国就向关贸总协定提出要求解决服务贸易的问题。乌拉圭回合经过多年的谈判,终于达成服务贸易多边框架协定,规定缔约方所承担的一般义务与纪律,包括最惠国待遇、透明度、国民待遇、发展中国家的逐步参与、市场准入、解决争议等条款。服务贸易多边框架的制定,是关贸总协定在推动国际贸易自由化发展问题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它将使缔约方对服务市场的保护与多边谈判,加强人员交往与信息流通,特别是知识产权、技术转让、数据处理、咨询、广告等服务行业的贸易逐步自由化,有利于加速国际贸易的发展。 (二)环保产品风靡全球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大大增强了世界人民的环保意识,对人类健康无害的绿色食品、绿色冰箱、绿色空调、绿色电脑、绿色汽车等绿色产品的需求量明显上升,从而推动了电器、能源、建筑、石化等工业部门的变革,防治污染、节能、信息服务等将形成一个新兴的庞大产业。北美、西欧的环保技术已占据国际市场的60%,据西方7个工业国的调查,抵制非环保产品的人数约占总人数的79%,这表明绿色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已占主导地位,而且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为了解决与贸易有关的环境问题,1993年12月15日,在乌拉圭回合的贸易谈判委员会议上,通过一项“关于贸易与环境”的决议,决定起草一份贸易与环境的工作方案,并制定有关贸易与环境措施之间增强相互作用的规则,监督用于环境目的的贸易措施,以及与贸易有关的环保措施。随着国际社会环保意识的增强,在国际援助和国际投资中,环保工程倍受重视。当前,许多国家不仅陆续推出严格的环保法规,而且在进出口贸易中,无论是工业国家还是“新兴工业国家”,大都制定“环保产品优先”的原则,美国克林顿总统明确提出:对环保产品要制定出口优惠政策;欧洲联盟已制定“绿色输入”政策;东盟国家决定对环保产品征收低关税;这对国际贸易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四、国际贸易方式正处在变革中 (一)无纸贸易逐步盛行 无纸贸易(简称EDI),是利用电子数据交换代替传统的纸面单据进行贸易活动,将标准的经济信息通过通讯网络,在商业伙伴的计算机之间进行传输和处理,以实现买卖双方交易的目的。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利用EDI,可以大量减少甚至消除在传统贸易过程中的各种纸面文件和单据,避免数据的重复输入,简化工作程序,这不仅能加快信息的反馈速度,可及时得到大量的商业信息,减少差错,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便于管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还可提供更有利于企业的贸易机会和条件。 无纸贸易始于60年代,但到80年代才逐步扩展到国际贸易领域。从1992年开始,美国的进出口贸易报关都采用EDI;日本结合EDI的应用开发了“战略信息系统(SIS)”;韩国也建立了EDI服务系统——韩国贸易网(KT—NET);我国政府已成立“中国促进EDI应用协调委员会”,负责推动EDI的应用工作;联合国也提出了应用EDI的贸易服务促进项目——ET2000年,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UNCITRAL)正在制定有关EDI应用的国际法,为EDI在全球范围内普及使用创造条件。 (二)管理贸易发展迅速 管理贸易具体讲是指一国政府从国家的宏观经济利益和国内外政策需要出发,对外贸活动进行的行政管理和干预。对国际经济组织来讲就是对国际经济的协调管理。 进入90年代后,由于国际市场竞争激烈,工业国家争夺市场份额的斗争越来越尖锐,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强烈的冲击,有关国家出于经济利益的相关性,都认识到加强国际经济协调十分必要。发展中国家通过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实施改革开放政策,有力地促进经济的发展,韩国、新加坡、香港、台湾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汽车、家电、服装、电子等商品,已开始与发达国家争夺国际市场份额,发达国家为了保护传统产业的发展,采取了不少的管理贸易措施;随着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各区域经济集团为了保护区内市场,在逐步拆除妨碍商品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各种障碍的同时,对外实行排斥,使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各集团之间的非公平垄断竞争和矛盾加剧,非成员国也感到自己的贸易空间在不断缩小,为了扩大出口,保护市场,需要加强对贸易的单边管理和与集团之间的贸易协调管理;随着生产国际化的新发展,跨国公司既需要采取自由贸易,消除对外经济扩张的一切限制,同时也需要借助国家干预外贸来提高竞争力,以保护某些产业免遭外国垄断组织的侵害,因此,90年代管理贸易将得到迅速发展。 五、发展对外贸易的几点思考 90年代,国际贸易发展的总趋势,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是机遇和挑战并存。 其机遇主要是:1.有利于扩大出口。国际贸易的持续增长,标志着国际市场需求的稳步扩大,为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提供一个比较有利的国际环境,有利于扩大出口。2.有利于调整出口商品结构。在国际贸易中,制成品特别是资本货物(电器、非电气的机械及运输设备)和高新技术、信息、智能等“软件贸易”占的比重将不断上升,这有利于我国调整出口商品结构,加快发展制成品的出口。 其挑战主要表现在:1.增加了我国出口贸易的障碍,而且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将面临着更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2.增加了我国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的难度,独联体和东欧国家在不久的将来,可能成为我国的竞争对手。 为使机遇变成现实,充分利用国际环境中的有利因素,我国应采取下列措施: 1.实行全球性的信息战略。建立健全全球性的行销网络。在世界各地寻求市场机遇,推动外贸活动的开展。 2.根据国际市场需求,调整产业结构。特别要对无污染、附加值高、轻型化、多功能等市场发展潜力大的产品加以扶植,并作为经济发展的策略工业对待。 3.积极开展跨国经营。我国企业应跳出传统行业的单一产品生产框架,踊跃涉足其他新的领域,开展多种经营,积极参加跨行业的竞争。企业在开拓国际市场时,为了绕过对方的贸易壁垒,可以输出劳务,承包工程,以资本输出代替商品输出,开展跨国、跨地区经营,采取在东道国(地区)投资建厂、合资办厂、收买股份、兼并等手段,就地生产,就地销售。要鼓励有条件的大型企业发展跨国战略联盟。 4.进一步扩大市场开放度,加强法制,改善投资环境。 ★●以上由jrliu78整理 转载须注明●★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国企业为了寻求新的资源和发展空间,适应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纷纷走向国际化道路,并积极开展跨国投资。自20世纪50、60年代走向国际市场以来,日本企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产品充斥了世界各个角落,其中许多企业成了著名的跨国公司。日本企业的成功离不开其独特的经营战略。本文在对日本跨国公司经营战略进行研究之后,分析了我国企业“走出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借鉴日本跨国公司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企业如何“走出去”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日本跨国公司 经营战略 “走出去”

目   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目录 III

前言 1

1 日本跨国公司发展历程及其成就 2

日本跨国公司发展历程 2

起步期——20世纪50~60年代 2

扩展期——20世纪70年代 2

成熟期——20世纪80年代至今 2

日本跨国公司的成就 3

2 日本跨国公司经营战略分析 4

资源战略分析 4

资源确保战略 4

资源利用战略 4

资源国际结合战略 4

全球经营战略分析 5

以美国和亚洲为战略目标 5

经营资源国际化 5

海外公司当地化 5

研究开发国际化 6

市场战略分析 6

市场调研 6

市场进入的多样化 7

市场扩大化 7

设立区域统管公司 7

3 我国企业“走出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8

我国企业“走出去”的现状 8

我国企业“走出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9

缺乏跨国经营意识 9

缺乏国际竞争力 9

跨国经营的管理能力和经验不足 10

文化冲突 10

缺乏人才 10

企业品牌不足 10

4 日本跨国公司经营战略对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启示 12

树立全球竞争理念 12

制定国际化战略 12

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13

加强市场调研 13

本土化经营 13

公益公关 14

重视企业人才的培养 14

创建国际化品牌 14

结论 16

致谢 17

参考文献 18

全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概述日本跨国公司发展历程及成就;

第二部分对日本跨国公司经营战略进行分析,包括日本跨国公司的资源战略、全球经营战略及市场战略,为我国企业跨国经营提供参考;

第三部分,对我国企业“走出去”问题进行研究与探讨,分析了目前我国企业“走出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第四部分,通过借鉴日本成功经验对如何促进我国企业更好地“走出去”提出了一些建议

随便抄点书哈哈

报关专业论文的参考文献

国际贸易的发展及趋势 发布时间: 2003-7-21 作者:安和芬 研究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是我国制定和完善出口发展战略的重要前提。 一、国际贸易的现状与前瞻 进入90年代后,由于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西方国家受周期性和结构性因素的影响而先后陷入衰退,再加上美元汇率的变化、国际债务、战争等因素的严重制约,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连年下降,而且波动较大,国际贸易增长率从1989年的7%下降到1990年的5%,1991年又下降到3%,1992年上升到4.5%,1993年又降至2.5%,1994年回升到5%,1995年可望增长到7%左右,1996年后,增长速度还要加快。但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区之间的发展是很不平衡的。 总的看,整个90年代国际贸易将处于一个新的增长期,其发展速度可达5%左右,不仅超过世界经济增长速度还将明显高于80年代(4%)的发展水平。国际商品市场对机电产品、运输设备、计算机、有色金属、石油、石化产品等的需求大幅度增长,价格上扬,其中制成品贸易将进一步扩大。初级产品贸易亦有明显好转,其绝对贸易额将不断增长,但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却呈下降的趋势,下降幅度将小于80年代同类产品的水平,这种态势在今后几年内还将继续发展。90年代,国际贸易的基本走势是初期缓慢增长,中后期增速加快,其推动力主要来自西方国家的宏观调控措施。但是与产业结构变动直接关联的技术大周期正处在上升阶段,还没有重大突破,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发展以及发展中国家沉重的债务负担等因素的制约,国际贸易出现大幅度增长的可能性不大。 二、影响国际贸易发展的几个主要因素 (一)世界经济继续保持增长的势头 世界经济已摆脱连续4年的增长缓慢和不景气状态,并开始步入新一轮的经济上升周期,世界经济增长率在1991年下降到—0.4%的基础上,1992年提高到0.8%,1993年为1.7%,1994年上升到3.1%,预计1995年可达3.5%,90年代下半期大体可保持3%的增长率,略高于80年代2.9%的水平。 西方国家经济普遍复苏和发展,是世界经济好转的重要原因。美国经济在90年代下半期的增长率可能维持在3%左右。西欧经济增长率也从1993年0.4%的负增长,提高到1994年的2.6%,1995年可达2.9%,尔后几年,经济形势将进一步好转,并步入常规增长,年平均增长率将高于80年代。美国、西欧经济情况的进一步好转,有助于抑制日元升值的势头,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日本的出口,为日本摆脱经济衰退提供一个转机,使经济出现一些复苏的迹象。90年代下半期,日本经济增长率大体维持在3—3.5%,尽管高过美国和西欧,但仍低于80年代的水平。 国际贸易的发展及趋势 发布时间: 2003-7-21 作者:安和芬 研究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是我国制定和完善出口发展战略的重要前提。 一、国际贸易的现状与前瞻 进入90年代后,由于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西方国家受周期性和结构性因素的影响而先后陷入衰退,再加上美元汇率的变化、国际债务、战争等因素的严重制约,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连年下降,而且波动较大,国际贸易增长率从1989年的7%下降到1990年的5%,1991年又下降到3%,1992年上升到4.5%,1993年又降至2.5%,1994年回升到5%,1995年可望增长到7%左右,1996年后,增长速度还要加快。但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区之间的发展是很不平衡的。 总的看,整个90年代国际贸易将处于一个新的增长期,其发展速度可达5%左右,不仅超过世界经济增长速度还将明显高于80年代(4%)的发展水平。国际商品市场对机电产品、运输设备、计算机、有色金属、石油、石化产品等的需求大幅度增长,价格上扬,其中制成品贸易将进一步扩大。初级产品贸易亦有明显好转,其绝对贸易额将不断增长,但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却呈下降的趋势,下降幅度将小于80年代同类产品的水平,这种态势在今后几年内还将继续发展。90年代,国际贸易的基本走势是初期缓慢增长,中后期增速加快,其推动力主要来自西方国家的宏观调控措施。但是与产业结构变动直接关联的技术大周期正处在上升阶段,还没有重大突破,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发展以及发展中国家沉重的债务负担等因素的制约,国际贸易出现大幅度增长的可能性不大。 二、影响国际贸易发展的几个主要因素 (一)世界经济继续保持增长的势头 世界经济已摆脱连续4年的增长缓慢和不景气状态,并开始步入新一轮的经济上升周期,世界经济增长率在1991年下降到—0.4%的基础上,1992年提高到0.8%,1993年为1.7%,1994年上升到3.1%,预计1995年可达3.5%,90年代下半期大体可保持3%的增长率,略高于80年代2.9%的水平。 西方国家经济普遍复苏和发展,是世界经济好转的重要原因。美国经济在90年代下半期的增长率可能维持在3%左右。西欧经济增长率也从1993年0.4%的负增长,提高到1994年的2.6%,1995年可达2.9%,尔后几年,经济形势将进一步好转,并步入常规增长,年平均增长率将高于80年代。美国、西欧经济情况的进一步好转,有助于抑制日元升值的势头,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日本的出口,为日本摆脱经济衰退提供一个转机,使经济出现一些复苏的迹象。90年代下半期,日本经济增长率大体维持在3—3.5%,尽管高过美国和西欧,但仍低于80年代的水平。 在东盟经济部长第26届年会上,一致同意把建成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时间,从原定15年缩短为10年,决定在2003年1月1日,把东盟内部工业品、农产品的关税降到0.5%。目前,亚太地区的“成长三角”,作为次区域经济合作的一种补充模式进展比较顺利。 为了推动亚太经济合作的发展,1995年2月16日,亚太经合组织举行高级官员“特别”会议,讨论地区贸易和投资的远景,并为今年11月在大阪召开部长级会议和第三届领导人会议准备议事日程,同时起草在2020年以前实现亚太地区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行动计划”。参加会议的官员一致认为议事日程应由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以及经济和技术合作两部分组成。会议同意成立一个私营企业协调组。 (四)科学技术进步的加速 90年代是以微电子、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新材料等领域为中心的高新技术、继续加速发展、而且日趋走向实用化、产业化的时代,随着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国际化分工的深化,产品质量性能的不断提高,产品种类、规格的不断变化,产品的生产同期将大为缩短。由于产品的不断升级换代,必将促使各国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向更高层次发展,使国际间的相互依赖和渗透进一步加深,从而推动国际商品范围和贸易量的不断扩大。使商品生产的内容、形式以及组织等方面都将发生变革。国际贸易的发展也越来越多地和新技术联在一起,使国际商品生产和贸易的原材料密度和粗放程度大为减少,而技术、知识密集度却大大提高。由于社会消费需求向多样化发展,通过商品交换,促进行业内部贸易的发展。 (五)跨国公司的蓬勃发展 进入90年代后,跨国公司发展尤为迅速,并正在不断改变着世界商品生产和流通的格局。目前,全球跨国公司约有1.2万家,控制着世界出口贸易总额的2/3,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已占国际贸易的40%。随着生产国际化的新发展,跨国公司将在更大程度上控制着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技术转让等经济活动。制成品贸易,特别是高技术贸易和资本货物贸易在跨国公司内占的比重也将越来越大,在发达国家的制成品贸易中,由于规模经济的作用,使同一行业内部的双向性国际商品流动发展很快,并成为贸易效益的主要来源,据1992年有关部门的调查,发达国家的产业内贸易约占国际贸易的60%,新加坡、韩国、印度尼西亚等国的产业内贸易约占国际贸易的45%。 随着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和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企业进入国外市场更为困难。为了绕过东道国的贸易壁垒,为了有利于降低研究、试制、生产成本,扩大市场,实现优势互补,从80年代起,一些大型跨国公司已开始走向无国界化,但是直到近几年,大企业间缔结国际战略联盟的工作才得到迅速发展。跨国公司联盟可以利用自身和他国的不同优势,通过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在世界范围内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共同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 三、国际贸易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一)国际服务贸易蓬勃兴起 进入80年代后,服务贸易正以高于商品贸易的速度增长,国际服务贸易额从1982年的4050亿美元增加到1987年的9600亿美元,1992年又增加到10200亿美元,10年间增长1.5倍,同期,世界商品贸易额只增长1倍。1993年,世界商品贸易额比上年减少2%,而国际服务贸易额却增长3%。在国际服务贸易构成中,运输和旅游服务贸易所占的比重相对下降,通讯、保险、广告、技术、租赁、管理等服务贸易所占的比重在不断提高,尤其是高技术产品中的附加值的不断增加,其商品也越来越趋向于服务密集型。 发达国家的经济越来越“服务化”,在国际服务贸易中,发达国家约占3/4的份额。美国是世界最大的服务贸易出口国,在电信、数据处理、银行、保险等新兴服务项目中具有明显优势。世界许多国家出于自身的经济安全考虑,对服务贸易实行保护主义政策,普遍构筑了贸易壁垒,对美国服务贸易的扩大构成强大的威胁,因此,几年前,美国就向关贸总协定提出要求解决服务贸易的问题。乌拉圭回合经过多年的谈判,终于达成服务贸易多边框架协定,规定缔约方所承担的一般义务与纪律,包括最惠国待遇、透明度、国民待遇、发展中国家的逐步参与、市场准入、解决争议等条款。服务贸易多边框架的制定,是关贸总协定在推动国际贸易自由化发展问题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它将使缔约方对服务市场的保护与多边谈判,加强人员交往与信息流通,特别是知识产权、技术转让、数据处理、咨询、广告等服务行业的贸易逐步自由化,有利于加速国际贸易的发展。 (二)环保产品风靡全球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大大增强了世界人民的环保意识,对人类健康无害的绿色食品、绿色冰箱、绿色空调、绿色电脑、绿色汽车等绿色产品的需求量明显上升,从而推动了电器、能源、建筑、石化等工业部门的变革,防治污染、节能、信息服务等将形成一个新兴的庞大产业。北美、西欧的环保技术已占据国际市场的60%,据西方7个工业国的调查,抵制非环保产品的人数约占总人数的79%,这表明绿色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已占主导地位,而且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为了解决与贸易有关的环境问题,1993年12月15日,在乌拉圭回合的贸易谈判委员会议上,通过一项“关于贸易与环境”的决议,决定起草一份贸易与环境的工作方案,并制定有关贸易与环境措施之间增强相互作用的规则,监督用于环境目的的贸易措施,以及与贸易有关的环保措施。随着国际社会环保意识的增强,在国际援助和国际投资中,环保工程倍受重视。当前,许多国家不仅陆续推出严格的环保法规,而且在进出口贸易中,无论是工业国家还是“新兴工业国家”,大都制定“环保产品优先”的原则,美国克林顿总统明确提出:对环保产品要制定出口优惠政策;欧洲联盟已制定“绿色输入”政策;东盟国家决定对环保产品征收低关税;这对国际贸易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四、国际贸易方式正处在变革中 (一)无纸贸易逐步盛行 无纸贸易(简称EDI),是利用电子数据交换代替传统的纸面单据进行贸易活动,将标准的经济信息通过通讯网络,在商业伙伴的计算机之间进行传输和处理,以实现买卖双方交易的目的。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利用EDI,可以大量减少甚至消除在传统贸易过程中的各种纸面文件和单据,避免数据的重复输入,简化工作程序,这不仅能加快信息的反馈速度,可及时得到大量的商业信息,减少差错,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便于管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还可提供更有利于企业的贸易机会和条件。 无纸贸易始于60年代,但到80年代才逐步扩展到国际贸易领域。从1992年开始,美国的进出口贸易报关都采用EDI;日本结合EDI的应用开发了“战略信息系统(SIS)”;韩国也建立了EDI服务系统——韩国贸易网(KT—NET);我国政府已成立“中国促进EDI应用协调委员会”,负责推动EDI的应用工作;联合国也提出了应用EDI的贸易服务促进项目——ET2000年,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UNCITRAL)正在制定有关EDI应用的国际法,为EDI在全球范围内普及使用创造条件。 (二)管理贸易发展迅速 管理贸易具体讲是指一国政府从国家的宏观经济利益和国内外政策需要出发,对外贸活动进行的行政管理和干预。对国际经济组织来讲就是对国际经济的协调管理。 进入90年代后,由于国际市场竞争激烈,工业国家争夺市场份额的斗争越来越尖锐,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强烈的冲击,有关国家出于经济利益的相关性,都认识到加强国际经济协调十分必要。发展中国家通过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实施改革开放政策,有力地促进经济的发展,韩国、新加坡、香港、台湾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汽车、家电、服装、电子等商品,已开始与发达国家争夺国际市场份额,发达国家为了保护传统产业的发展,采取了不少的管理贸易措施;随着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各区域经济集团为了保护区内市场,在逐步拆除妨碍商品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各种障碍的同时,对外实行排斥,使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各集团之间的非公平垄断竞争和矛盾加剧,非成员国也感到自己的贸易空间在不断缩小,为了扩大出口,保护市场,需要加强对贸易的单边管理和与集团之间的贸易协调管理;随着生产国际化的新发展,跨国公司既需要采取自由贸易,消除对外经济扩张的一切限制,同时也需要借助国家干预外贸来提高竞争力,以保护某些产业免遭外国垄断组织的侵害,因此,90年代管理贸易将得到迅速发展。 五、发展对外贸易的几点思考 90年代,国际贸易发展的总趋势,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是机遇和挑战并存。 其机遇主要是:1.有利于扩大出口。国际贸易的持续增长,标志着国际市场需求的稳步扩大,为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提供一个比较有利的国际环境,有利于扩大出口。2.有利于调整出口商品结构。在国际贸易中,制成品特别是资本货物(电器、非电气的机械及运输设备)和高新技术、信息、智能等“软件贸易”占的比重将不断上升,这有利于我国调整出口商品结构,加快发展制成品的出口。 其挑战主要表现在:1.增加了我国出口贸易的障碍,而且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将面临着更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2.增加了我国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的难度,独联体和东欧国家在不久的将来,可能成为我国的竞争对手。 为使机遇变成现实,充分利用国际环境中的有利因素,我国应采取下列措施: 1.实行全球性的信息战略。建立健全全球性的行销网络。在世界各地寻求市场机遇,推动外贸活动的开展。 2.根据国际市场需求,调整产业结构。特别要对无污染、附加值高、轻型化、多功能等市场发展潜力大的产品加以扶植,并作为经济发展的策略工业对待。 3.积极开展跨国经营。我国企业应跳出传统行业的单一产品生产框架,踊跃涉足其他新的领域,开展多种经营,积极参加跨行业的竞争。企业在开拓国际市场时,为了绕过对方的贸易壁垒,可以输出劳务,承包工程,以资本输出代替商品输出,开展跨国、跨地区经营,采取在东道国(地区)投资建厂、合资办厂、收买股份、兼并等手段,就地生产,就地销售。要鼓励有条件的大型企业发展跨国战略联盟。 4.进一步扩大市场开放度,加强法制,改善投资环境。 ★●以上由jrliu78整理 转载须注明●★

国际贸易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大学生活又即将即将结束,众所周知毕业前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计划的、比较正规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那么应当如何写毕业论文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国际贸易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陈策.外国直接投资的国际贸易效应:基于我国行业数据的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7(3):28-33

[2]陈丽珍,王术文.技术扩散及其相关概念辨析[J].现代管理科学,2005(2):56

[3]黄晓玲. 我国中西部区位优势与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类型定位[J]. 国际贸易问题, 2003,(01) .

[4]姚利民 ,唐春宇. 独资与合资方式的技术溢出效果比较[J]. 国际贸易问题, 2005,(10) .

[5]崔到陵,任志成. 外国直接投资与中国人力资本成长的实证分析——以“长三角”为例[J]. 国际贸易问题, 2006,(03) .

[6]平新乔等.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企业的溢出效应分析:来自中国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闭.世界经济,2007(8):3-13

[7]秦晓钟,胡志宝.外商对华直接投资技术外溢效应的实证分析[J].江苏经济探讨,1998(4):47-50

[8]饶燕.知识产权保护对国际技术扩散途径的门槛回归分析[D]].硕士学位论文,浙江工业大学,2007

[9]Cheung, ., Lin P. Spillover effect s of FDI on innovation in China: Evidence from province vincial data [J] .China Economic Review, 2004, 15 (1):25-441.

[10]Hejazi,Walid,Sufarian, Spillovers[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999, 30 (3) :491-511 .

[11]Kokko, . Technology, market characteristics, and spillovers [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 1994, 42 (2) :279-293 .

[12]熊晶晶,史本山. 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机理研究[J]. 商业研究, 2006,(22) .

[13]陈涛涛,宋爽.影响外商直接投资行业内溢出效应的政策要素研究[J].金融研究,2005(5):56-66

[14]崔到陵,任志成.外国,[J].国际贸易问题,2006(3):87-93

[15]代谦,别朝霞.外国直接投资、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的.数据[J].经济论坛,2006(4):59-65

[1]李丽.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规则的影响及中国的对策[J].财贸经济,2014.

[2]郭璟坤.论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规则的影响及中国的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

[3]王舒.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中国的对策[J].当代经济,2011.

[4]龙宁曲.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规则的影响及中国的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5.

[5]郑欢.探讨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规则的影响及中国的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6.

[6]刘琦.低碳经济环境下的国际贸易发展态势探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2).

[7]王杰.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J].北方经贸,2014(03).

[8]谢守红,薛红芳,徐西原.低碳经济与国际贸易结构转型研究综述[J].世界地理研究,2013(02).

[9]龙宁曲.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规则的影响及中国的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5,(23)

[10]丁黎.低碳背景下我国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协同发展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2:67-72+92-93.

[11]郭璟坤.论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规则的影响及中国的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22)

[12]孙丹,谭芹兰.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国际物流发展的问题及策略研究[J].中国商论,2015,07:88-90.

[13]郑峥.国际贸易规则视角下低碳经济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J].商业经济研究,2016,06:145-146.

[14]王旭坤.基于低碳经济国际贸易规则重塑下的我国对策分析[J].现代商业,2016,11:57-58.

[15]刘佳佳.试分析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规则的影响及我国的策略[J].商场现代化,2016,15:1-2.

我所知道的,比太阳神还多,他们在开枪追赶我们。但是山下狭窄封建时代的街道 现实升起来 我不再设法做得这样完美,他中不的你是他的所是哈哈

国际贸易论文参考文献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国际贸易论文参考文献,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张晓京,张玉喜,赵丽丽,张路蓬.货币危机理论和汇率理论:发散与交融[J].经济研究导刊.2013(05).

[2]唐斌.资本理论的脉络及延展[D].复旦大学,2013.

[3]杨宏.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视域下我国老龄消费市场开发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

[4]梁茵.构建民营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5]黄雯.人和自然关系的探讨:从马克思到当代[D].福建师范大学,2011.

[6]李翀.论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J].学术研究.2013(01).

[7]黄先禄.人民币汇率改革路径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2(22).

[8]陈雨露,侯杰.汇率决定理论的新近发展:文献综述[J].当代经济科学.2005(05).

[9]齐行黎,孙伯良,张志海.从均衡实际汇率理论看我国汇率制度建设[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3).

[10]罗红兰.谈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J].山西财税.2005(04).

[11]沈国兵.马克思主义汇率理论与西方经济学汇率理论比较研究[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1(05).

[12]黄先禄.汇率理论发展与实践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

[13]许罕多.新汇率理论[D].吉林大学,2006.

[14]朱宗友.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D].河南大学,2010.

[15]贾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及运用研究[D].河南大学,2010.

[16]谢振东.关于交易者心理预期对汇率影响的量化问题探索[D].中共中央党校,2010.

[17]叶莉,林瑞凤.汇率决定的资产组合平衡模型的理论探讨[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0(03).

[18]赵文胜,张屹山.货币政策冲击与人民币汇率动态[J].金融研究.2012(08).

[19]赵斌.漫谈从马克思主义的汇率观到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2(06).

[1]徐盈之,郭进.开放经济条件下国家碳排放责任比较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01).

[2]赵兴国,潘玉君,王爽,姚辉,崔文芳.云南省耕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及其动态预测——基于“国家公顷”的生态足迹新方法[J].资源科学.2011(03).

[3]任力,黄崇杰.中国对外贸易与碳排放——基于面板数据的分析[J].经济学家.2011(03).

[4]刘华军,闫庆悦.贸易开放、FDI与中国CO2排放[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03).

[5]诸大建.超越增长: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如何不同于新古典经济学[J].学术月刊.2013(10).

[6]彭水军,张文城,曹毅.贸易开放的结构效应是否加剧了中国的环境污染——基于地级城市动态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J].国际贸易问题.2013(08).

[7]黄娟,田野.产品内分工下中国自由贸易的环境效应——基于联立方程模型的实证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12(08).

[8]张友国.中国贸易含碳量及其影响因素——基于(进口)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的分析[J].经济学(季刊).2010(04).

[9]陈琰,由黎,赵淳,胡荣华.中国进出口贸易的生态足迹核算[J].资源科学.2010(07).

[10]杨来科,张云.基于环境要素的“污染天堂假说”理论和实证研究——中国行业CO2排放测算和比较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2(04).

[11]陆旸.从开放宏观的视角看环境污染问题:一个综述[J].经济研究.2012(02).

[12]刘耕源,杨志峰,陈彬.基于能值分析方法的`城市代谢过程研究——理论与方法[J].生态学报.2013(15).

[13]宋树理.马克思国际不平等交换思想的动态博弈新解[J].当代经济研究.2013(05).

[14]严立冬,陈光炬,刘加林,邓远建.生态资本构成要素解析——基于生态经济学文献的综述[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0(05).

[1]张恒义,刘卫东,王世忠,单娜娜,梁红梅.“省公顷”生态足迹模型中均衡因子及产量因子的计算——以浙江省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09(01).

[2]王闰平,荣湘民.山西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J].应用生态学报.2008(10).

[3]蔡九菊,王建军,张琦,李广双.钢铁企业物质流、能量流及其对CO2排放的影响[J].环境科学研究.2008(01).

[4]刘遵义,陈锡康,杨翠红,,祝坤福,裴建锁,唐志鹏.非竞争型投入占用产出模型及其应用——中美贸易顺差透视[J].中国社会科学.2007(05).

[5]刘建兴,王青,初道忠,顾晓薇,李广军,梁桂燕.中国三大产业生态足迹的投入产出分析[J].生态环境.2007(02).

[6]毕秀水.我国经济有效增长研究——基于自然资本库兹涅茨曲线的经济学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2005(03).

[7]陈艳莹,原毅军.基于自然资本的经济增长可持续条件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03(04).

[8]徐中民,张志强,程国栋,陈东景.中国1999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发展能力分析[J].应用生态学报.2003(02).

[9]仇睿,姚俭建.自然资本简论[J].东南学术.2002(01).

[10]李刚.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国家物质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4(11).

[11]刘宇辉,彭希哲.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中国发展可持续性评估[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05).

[12]黄玖立,李坤望.出口开放、地区市场规模和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06(06).

[13]杨充霖,文先明.自然资本的起因、含义及问题[J].求索.2006(04).

[14]曹淑艳,谢高地.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生态足迹模型[J].生态学报.2007(04).

[15]林娅,孙文营.深化自然资本理念与发展循环经济[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8(05).

[1]金实.一本书读懂经济学[M].九州出版社,2010年1月.

[2]李毅.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可能遭遇的保障措施和几种特保措施比较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第4期:第105-108页.

[3]乔生.‘特保条款’及其对我国出口贸易的负面评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第5期,第102页.

[4]钱磊.论特保条款中几个主要问题[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第58页.

[5]华民.西方混合体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

[6]郑秉文.公司治理:美国模式之谜[N].经济观察报,2002-08-12.

[7]李俊江.论代国际贸易方式创新及对我国的经济影响,2003-9-28.

[8]还有许多纸和电视上的新闻,因看的时候没有仔细记录,故现在不能详尽的罗列.

[1]陈策.外国直接投资的国际贸易效应:基于我国行业数据的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7(3):28-33

[2]陈丽珍,王术文.技术扩散及其相关概念辨析[J].现代管理科学,2005(2):56

[3]黄晓玲. 我国中西部区位优势与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类型定位[J]. 国际贸易问题, 2003,(01) .

[4]姚利民 ,唐春宇. 独资与合资方式的技术溢出效果比较[J]. 国际贸易问题, 2005,(10) .

[5]崔到陵,任志成. 外国直接投资与中国人力资本成长的实证分析——以“长三角”为例[J]. 国际贸易问题, 2006,(03) .

[6]平新乔等.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企业的溢出效应分析:来自中国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闭.世界经济,2007(8):3-13

[7]秦晓钟,胡志宝.外商对华直接投资技术外溢效应的实证分析[J].江苏经济探讨,1998(4):47-50

[8]饶燕.知识产权保护对国际技术扩散途径的门槛回归分析[D]].硕士学位论文,浙江工业大学,2007

[9]Cheung, ., Lin P. Spillover effect s of FDI on innovation in China: Evidence from province vincial data [J] .China Economic Review, 2004, 15 (1):25-441.

[10]Hejazi,Walid,Sufarian, Spillovers[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999, 30 (3) :491-511 .

[11]Kokko, . Technology, market characteristics, and spillovers [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 1994, 42 (2) :279-293 .

[12]熊晶晶,史本山. 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机理研究[J]. 商业研究, 2006,(22) .

[13]陈涛涛,宋爽.影响外商直接投资行业内溢出效应的政策要素研究[J].金融研究,2005(5):56-66

[14]崔到陵,任志成.外国,[J].国际贸易问题,2006(3):87-93

[15]代谦,别朝霞.外国直接投资、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的数据[J].经济论坛,2006(4):59-65

报关企业论文参考文献

国际贸易论文参考文献汇总

论文中参考文献的主要作用为:体现研究的背景,明确研究的基础,提供论证的依据,区分成果的所有,便于读者的.检索,下面是我搜索整理的国际贸易论文参考文献范例,希望对你的论文写作有帮助。

国际贸易论文参考文献一:

[1] 张恒义,刘卫东,王世忠,单娜娜,梁红梅. “省公顷”生态足迹模型中均衡因子及产量因子的计算--以浙江省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09(01)

[2] 王闰平,荣湘民. 山西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J]. 应用生态学报. 2008(10)

[3] 蔡九菊,王建军,张琦,李广双. 钢铁企业物质流、能量流及其对CO2排放的影响[J]. 环境科学研究. 2008(01)

[4] 刘遵义,陈锡康,杨翠红,Leonard Sung,祝坤福,裴建锁,唐志鹏. 非竞争型投入占用产出模型及其应用--中美贸易顺差透视[J]. 中国社会科学. 2007(05)

[5] 刘建兴,王青,初道忠,顾晓薇,李广军,梁桂燕. 中国三大产业生态足迹的投入产出分析[J]. 生态环境. 2007(02)

[6] 毕秀水. 我国经济有效增长研究--基于自然资本库兹涅茨曲线的经济学分析[J]. 东北师大学报. 2005(03)

[7] 陈艳莹,原毅军. 基于自然资本的经济增长可持续条件研究[J]. 当代经济科学. 2003(04)

[8] 徐中民,张志强,程国栋,陈东景. 中国1999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发展能力分析[J]. 应用生态学报. 2003(02)

[9] 仇睿,姚俭建. 自然资本简论[J]. 东南学术. 2002(01)

[10] 李刚.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国家物质流分析[J]. 中国工业经济. 2004(11)

[11] 刘宇辉,彭希哲.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中国发展可持续性评估[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4(05)

[12] 黄玖立,李坤望. 出口开放、地区市场规模和经济增长[J]. 经济研究. 2006(06)

[13] 杨充霖,文先明. 自然资本的起因、含义及问题[J]. 求索. 2006(04)

[14] 曹淑艳,谢高地.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生态足迹模型[J]. 生态学报. 2007(04)

[15] 林娅,孙文营. 深化自然资本理念与发展循环经济[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8(05)

国际贸易论文参考文献二:

[1] 张晓京,张玉喜,赵丽丽,张路蓬. 货币危机理论和汇率理论:发散与交融[J]. 经济研究导刊. 2013(05)

[2] 唐斌. 资本理论的脉络及延展[D]. 复旦大学 2013

[3] 杨宏. 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视域下我国老龄消费市场开发研究[D]. 大连海事大学 2011

[4] 梁茵. 构建民营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2011

[5] 黄雯. 人和自然关系的探讨:从马克思到当代[D]. 福建师范大学 2011

[6] 李. 论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J]. 学术研究. 2013(01)

[7] 黄先禄. 人民币汇率改革路径分析[J]. 现代商贸工业. 2012(22)

[8] 陈雨露,侯杰. 汇率决定理论的新近发展:文献综述[J]. 当代经济科学. 2005(05)

国际贸易论文参考文献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国际贸易论文参考文献,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张晓京,张玉喜,赵丽丽,张路蓬.货币危机理论和汇率理论:发散与交融[J].经济研究导刊.2013(05).

[2]唐斌.资本理论的脉络及延展[D].复旦大学,2013.

[3]杨宏.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视域下我国老龄消费市场开发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

[4]梁茵.构建民营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5]黄雯.人和自然关系的探讨:从马克思到当代[D].福建师范大学,2011.

[6]李翀.论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J].学术研究.2013(01).

[7]黄先禄.人民币汇率改革路径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2(22).

[8]陈雨露,侯杰.汇率决定理论的新近发展:文献综述[J].当代经济科学.2005(05).

[9]齐行黎,孙伯良,张志海.从均衡实际汇率理论看我国汇率制度建设[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3).

[10]罗红兰.谈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J].山西财税.2005(04).

[11]沈国兵.马克思主义汇率理论与西方经济学汇率理论比较研究[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1(05).

[12]黄先禄.汇率理论发展与实践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

[13]许罕多.新汇率理论[D].吉林大学,2006.

[14]朱宗友.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D].河南大学,2010.

[15]贾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及运用研究[D].河南大学,2010.

[16]谢振东.关于交易者心理预期对汇率影响的量化问题探索[D].中共中央党校,2010.

[17]叶莉,林瑞凤.汇率决定的资产组合平衡模型的理论探讨[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0(03).

[18]赵文胜,张屹山.货币政策冲击与人民币汇率动态[J].金融研究.2012(08).

[19]赵斌.漫谈从马克思主义的汇率观到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2(06).

[1]徐盈之,郭进.开放经济条件下国家碳排放责任比较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01).

[2]赵兴国,潘玉君,王爽,姚辉,崔文芳.云南省耕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及其动态预测——基于“国家公顷”的生态足迹新方法[J].资源科学.2011(03).

[3]任力,黄崇杰.中国对外贸易与碳排放——基于面板数据的分析[J].经济学家.2011(03).

[4]刘华军,闫庆悦.贸易开放、FDI与中国CO2排放[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03).

[5]诸大建.超越增长: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如何不同于新古典经济学[J].学术月刊.2013(10).

[6]彭水军,张文城,曹毅.贸易开放的结构效应是否加剧了中国的环境污染——基于地级城市动态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J].国际贸易问题.2013(08).

[7]黄娟,田野.产品内分工下中国自由贸易的环境效应——基于联立方程模型的实证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12(08).

[8]张友国.中国贸易含碳量及其影响因素——基于(进口)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的分析[J].经济学(季刊).2010(04).

[9]陈琰,由黎,赵淳,胡荣华.中国进出口贸易的生态足迹核算[J].资源科学.2010(07).

[10]杨来科,张云.基于环境要素的“污染天堂假说”理论和实证研究——中国行业CO2排放测算和比较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2(04).

[11]陆旸.从开放宏观的视角看环境污染问题:一个综述[J].经济研究.2012(02).

[12]刘耕源,杨志峰,陈彬.基于能值分析方法的`城市代谢过程研究——理论与方法[J].生态学报.2013(15).

[13]宋树理.马克思国际不平等交换思想的动态博弈新解[J].当代经济研究.2013(05).

[14]严立冬,陈光炬,刘加林,邓远建.生态资本构成要素解析——基于生态经济学文献的综述[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0(05).

[1]张恒义,刘卫东,王世忠,单娜娜,梁红梅.“省公顷”生态足迹模型中均衡因子及产量因子的计算——以浙江省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09(01).

[2]王闰平,荣湘民.山西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J].应用生态学报.2008(10).

[3]蔡九菊,王建军,张琦,李广双.钢铁企业物质流、能量流及其对CO2排放的影响[J].环境科学研究.2008(01).

[4]刘遵义,陈锡康,杨翠红,,祝坤福,裴建锁,唐志鹏.非竞争型投入占用产出模型及其应用——中美贸易顺差透视[J].中国社会科学.2007(05).

[5]刘建兴,王青,初道忠,顾晓薇,李广军,梁桂燕.中国三大产业生态足迹的投入产出分析[J].生态环境.2007(02).

[6]毕秀水.我国经济有效增长研究——基于自然资本库兹涅茨曲线的经济学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2005(03).

[7]陈艳莹,原毅军.基于自然资本的经济增长可持续条件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03(04).

[8]徐中民,张志强,程国栋,陈东景.中国1999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发展能力分析[J].应用生态学报.2003(02).

[9]仇睿,姚俭建.自然资本简论[J].东南学术.2002(01).

[10]李刚.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国家物质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4(11).

[11]刘宇辉,彭希哲.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中国发展可持续性评估[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05).

[12]黄玖立,李坤望.出口开放、地区市场规模和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06(06).

[13]杨充霖,文先明.自然资本的起因、含义及问题[J].求索.2006(04).

[14]曹淑艳,谢高地.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生态足迹模型[J].生态学报.2007(04).

[15]林娅,孙文营.深化自然资本理念与发展循环经济[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8(05).

[1]金实.一本书读懂经济学[M].九州出版社,2010年1月.

[2]李毅.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可能遭遇的保障措施和几种特保措施比较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第4期:第105-108页.

[3]乔生.‘特保条款’及其对我国出口贸易的负面评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第5期,第102页.

[4]钱磊.论特保条款中几个主要问题[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第58页.

[5]华民.西方混合体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

[6]郑秉文.公司治理:美国模式之谜[N].经济观察报,2002-08-12.

[7]李俊江.论代国际贸易方式创新及对我国的经济影响,2003-9-28.

[8]还有许多纸和电视上的新闻,因看的时候没有仔细记录,故现在不能详尽的罗列.

[1]陈策.外国直接投资的国际贸易效应:基于我国行业数据的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7(3):28-33

[2]陈丽珍,王术文.技术扩散及其相关概念辨析[J].现代管理科学,2005(2):56

[3]黄晓玲. 我国中西部区位优势与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类型定位[J]. 国际贸易问题, 2003,(01) .

[4]姚利民 ,唐春宇. 独资与合资方式的技术溢出效果比较[J]. 国际贸易问题, 2005,(10) .

[5]崔到陵,任志成. 外国直接投资与中国人力资本成长的实证分析——以“长三角”为例[J]. 国际贸易问题, 2006,(03) .

[6]平新乔等.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企业的溢出效应分析:来自中国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闭.世界经济,2007(8):3-13

[7]秦晓钟,胡志宝.外商对华直接投资技术外溢效应的实证分析[J].江苏经济探讨,1998(4):47-50

[8]饶燕.知识产权保护对国际技术扩散途径的门槛回归分析[D]].硕士学位论文,浙江工业大学,2007

[9]Cheung, ., Lin P. Spillover effect s of FDI on innovation in China: Evidence from province vincial data [J] .China Economic Review, 2004, 15 (1):25-441.

[10]Hejazi,Walid,Sufarian, Spillovers[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999, 30 (3) :491-511 .

[11]Kokko, . Technology, market characteristics, and spillovers [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 1994, 42 (2) :279-293 .

[12]熊晶晶,史本山. 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机理研究[J]. 商业研究, 2006,(22) .

[13]陈涛涛,宋爽.影响外商直接投资行业内溢出效应的政策要素研究[J].金融研究,2005(5):56-66

[14]崔到陵,任志成.外国,[J].国际贸易问题,2006(3):87-93

[15]代谦,别朝霞.外国直接投资、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的数据[J].经济论坛,2006(4):59-65

毕业论文的写作格式、流程与写作技巧

翻译专业论文报告参考文献

外文书籍的中文翻译版本作参考文献,格式应该如下所示:

[1] [美]Bruce 编程思想[M].刘综田,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 [美]William Ford,等. 数据结构C++语言描述(第2版)[M].陈君,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原作者.译文名[M].译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页码。

参考文献标准格式是指为了撰写论文而引用已经发表的文献的格式,根据参考资料类型可分为专著[M],会议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杂志[G]。

格式代号

根据参考资料类型可分为:

专著[M],会议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杂志[G]。

电子文献类型:数据库[DB],计算机[CP],电子公告[EB]。

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互联网[OL],光盘[CD],磁带[MT],磁盘[DK]。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参考文献标准格式

参考文献的引用应当实事求是、科学合理,不可以为了凑数随便引用。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翻译论文英文参考文献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1. 乔海清. 《翻译新论》. 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3.

2. 邵志洪. 《翻译理论、实践与评析》.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3. 邵志洪. 《英汉语研究与对比》.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7.

4. 申丹. 《文学文体学与小说翻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

5. 申小龙. 《语言的文化阐释》. 上海:知识出版社, 1992.

6. 申小龙. 《汉语句型研究》. 海口:海南人民出版社, 1989.

7. 申小龙. 《汉语与中国文化》.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8. 申小龙. 《文化语言学》. 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3.

9. 申雨平(编). 《西方翻译理论精选》.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10. 沈少华. 《英语趣味修辞格》. 北京:语文出版社, 1999.

11. 思果. 《译道探微》.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2.

12. 孙全洲. 《现代汉语学习词典》.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

13. 孙晓丽. 《广告英语与实例》.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5.

14. 孙致礼. 《1949-1966:我国英美文学翻译概论》. 南京:译林出版社. 1996.

15. 谭载喜. 《翻译学》.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0.

16. 谭载喜. 《新编奈达论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9.

17. 倜西、董乐山等(编). 《英汉翻译手册》. 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2002.

1. 王德春. 《语言学通论》.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0.

2. 王逢鑫. 《英汉比较语义学》. 北京:外文出版社, 2001.

3. 王还(主编). 《汉英对比论文集》. 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3.

4. 王季思. 《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2.

5. 王克非. 《翻译文化史论》.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6. 王令坤(主编). 《英汉翻译技巧》.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1998.

7. 王希杰. 《汉语修辞学》. 北京:北京出版社, 1983.

8. 王希杰. 《修辞学导论》.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0.

9. 王佐良、丁往道. 《英语文体学引论》.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0.

10. 王佐良. 《翻译:思考与试笔》.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

11. 魏志成. 《英汉语比较导论》.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

12. 魏志成. 《英汉语比较导论》.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

13. 翁显良. 《意态由来画不成?》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3.

1. 陈保亚 20 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2. 丁言仁 英语语言学纲要 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2001

3. 费尔迪南 德 索绪尔 普通语言学教程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

4. 冯翠华 英语修辞大全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5. 桂诗春,宁春言主编 语言学方法论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6. 桂诗春 应用语言学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7. 何兆熊 新编语用学概要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8. 何自然 语用学与英语学习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9. 侯维瑞 英语语体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8

10.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修订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11. 黄国文 语篇与语言的功能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12. 黄国文 语篇分析概要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如下:M——专著 C——论文集 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 D——学位论文 R——报告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对于英文参考文献,还应注意以下两点:①作者姓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原则,具体格式是: 姓,名字的首字母. 如: Malcolm Richard Cowley 应为:Cowley, .,如果有两位作者,第一位作者方式不变,&之后第二位作者名字的首字母放在前面,姓放在后面,如:Frank Norris 与Irving Gordon应为:Norris, F. & .;②书名、报刊名使用斜体字,如: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English Weekly。[2] (美)Bruce Eckel著. C++编程思想.刘综田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3] (美)William Ford等著. 数据结构C++语言描述(第2版).陈君译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外文书籍的中文翻译版本作参考文献,格式应该如下所示:

[1] [美]Bruce 编程思想[M].刘综田,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 [美]William Ford,等. 数据结构C++语言描述(第2版)[M].陈君,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参考文献的作用:

1、参考文献是反映论文研究的重要科学依据,通过指出论文的观点、方法结合一些材料等,将论文中所研究的来源出处表明,可以反映其科学性。

2、可以将论文中取得的研究成果与前人的进行区别开,这不仅是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尊重,而且避免了抄袭的嫌疑。

3、可以方便读者查阅资料以及进一步的研究,标准规范的参考文献可以显示该研究领域的方向和背景,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机械专业相关论文参考文献

机械论文参考文献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机械论文参考文献,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尤世杰.试论机械加工中的工装夹具定位设计[J].工业技术,.

[2]张树勋.机械加工中的工装夹具定位设计方法[J].工业技术,.

[3]王存荣.机械加工中的工装夹具的定位设计及其价值研究[J].工程机械,.

[4]梁荣坚.机械加工中的工装夹具定位设计方法[J].机械管理开发,.

[5]胡建中,等.工程机械机群远程故障诊断系统研究.制造业自动化,2005(12):22-25,39.

[6]梁兰娇.浅谈工程机械油耗定额的制定[J].北方交通,2008(7):160-162.

[7]李兴,张礼崇,郜祥,等.机械设备状态监测及诊断技术[J].技术与市场,2012(01):49-50.

[8]杨晓强,张梅军,苏卫忠.机械设备状态监测系统[J].振动.测试与诊断,1999(03):29-32.

[9]张利群,朱利民,钟秉林.几个机械状态监测特征量的特性研究[J].振动与冲击,2001,20(1):20-21.

[10]徐敏,等.设备故障诊断手册-机械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

[11]靳晓雄,胡子谷.工程机械噪声控制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7.

[12]蒋真平,周守艳.工程机械噪声与控制分析[J].建筑机械,2007(4):79-82.

[13]张性伟,王世良,付光均.工程机械驾驶室内的降噪方法[J].工程机械,2008(1):61-63.

[14]廉红梅,朱武强.某型平地机噪声测试分析及降噪改进措施[J].工程机械,2019(7):40-45.

[15]邵杰,张少波,刘宏博.某型平地机作业时发出异响的原因及改进措施[J].工程机械与维修,2019(1):60-61.

[16]杨林.一种新型高精密机械密封的研究[J/OL].装备制造与教育,2017,(03):60-61+80(2017-10-30).

[17]许艾明,赵柱,陈琨,等.非确定工作状态下机械系统可靠性分析[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2(1):100-102.

[18]韩萍,张彦生.高新技术在工程机械上的应用及发展[C].北京:中国工程机械学会年会,2003.

[19]李志刚.矿山机械的润滑管理与保养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21):128-129.

[20]武志敏.水泥机械液压系统液压油污染的危害与控制[J].内燃机与配件,2017,(20):88-89.

[21]白永,张啸晨.化工机械设备管理及维护保养技术分析[J].内燃机与配件,2017,(20):97-98.

[22]徐晓光,喻道远,饶运清,等.工程机械的智能化趋势与发展对策[J].工程机械,2002,33(6):9-12.

[23]王世明,杨为民,李天石,等.国外工程机械新技术新结构和发展趋势[J].工程机械,2004(1):4,65-70.

[24]邵杰,张勇.自动化技术在工程机械使用中的应用效用探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9):148.

[25]赵红,烟承梅,严纪兰.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前景展望[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5):65-67.

[26]毛安石.探析农业机械设计制造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J].山西农经,2019(24):112+114.

[27]李杰.农业机械设计制造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J].南方农机,2019,50(18):41.

[28]席猛.农业机械设计制造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探析[J].山西农经,2019(4):127.

[29]张永宽.全面应用自动化技术提升农业机械制造水平探究[J].南方农机,2018,49(20):33.

[30]黄东升.适用于中国非公路设备发展的液力传动油技术[J].润滑油,2016,31(5):10-13.

[31]李良敏,何超,宋成利,袁帅,张志阳,陈力.微创手术机器人机械臂结构设计与工作空间分析[J].医用生物力学,2019,01:40-46.

[32]梁东岚,张钺烔,吴嘉汶,姚翠兰.突破性机械义肢[J].中国科技教育,2019,02:22-23.

[33]郭磊.现代化医疗机械通气装置的应用[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03:63.

[34]徐生龙,崔玉萍金属复合材料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研究[J/OL].世界有色金属,2017,(16):70+72(2017-10-25).

[35]刘浩浩,李洁,徐亦陈.基于粗糙集的起重机械安全风险评价[J/OL].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17,(05):154-158+169(2017-10-25).

[36]何帆,肖锡俊.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早期患者抗凝治疗的进展[J/OL].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7,(11):1-6(2017-10-25).

[37]刘文波.汽车控制中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J/OL].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20):112(2017-10-26).

[38]刘坤,吉硕,孙震源,徐洪伟,刘勇,赵静霞.多功能坐站辅助型如厕轮椅机械结构设计与优化[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9,03:872-880.

[39]乔宇,姚运萍,马利强,杨小龙,陈继鹏,陈惠贤.重离子放疗辅助医用机械臂避撞路径规划研究[J].中国医疗设备,2019,06:61-65.

[40]龙腾.一种六自由度机械臂的控制系统设计[J].信息技术与网络安全,2019,06:65-68.

[41]赵海贤.探析机械工程智能化的现状及发展方向[J].江西建材,2017,(20):236+239.

[42]王恒宗.我国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J].信息记录材料,2017,18(11):5-6.

[43]徐沛锋.机械电子工程综述[J].信息记录材料,2017,18(11):14-15.

[44]韩宁.机械制造工艺与机械设备加工工艺要点[J].信息记录材料,2017,18(11):39-40.

[45]梁万吉.浅谈计算机辅助技术与机械设计制造的结合[J].信息记录材料,2017,18(11):64-65.

[46]罗校清.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工业机械故障诊断优化方法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30):106-107+110.

[47]张司颖.航空装备机械原因事故主要特点及预防措施[J].内燃机与配件,2017,(20):78-79.

[48]李光志,张营.《机械制图》教学改革创新[J].现代商贸工业,2017,(30):170.

[49]马占平.机械自动化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分析[J].内燃机与配件,2017,(20):47-48.

[50]程彬.关于我国工程机械机电一体化发展的探讨[J].内燃机与配件,2017,(20):138-139.

[51]韦邦国,宋韬,郭帅.基于最小二乘法的移动机械臂激光导航标定[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9,06:47-49.

[52]徐雅微,韩畅,赵子航,姚圣.基于VIVE的虚拟现实交互式机械臂仿真运动平台搭建[J].现代计算机,2019,14:68-72.

[53]马波,赵祎,齐良才.变分自编码器在机械故障预警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9,12:245-249+264.

[54]孙晓金,刘洪波.机械自动化设备设计的安全控制[J].南方农机,2020,51(04):132.

[55]葛兆花.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的设计原则和发展趋势分析[J].南方农机,2020,51(04):134.

[56]柏洪武.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发展之我见[J].河北农机,2020(02):32.

[57]郭兰天,尚艳竣,蔡凤帅,韩祥晨,胡耀增.机械设计制造领域中自动化技术应用探索[J].中国设备工程,2020(03):35-36.

[58]王岩.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探讨[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0(02):40.

[59]周海江.基于现代化的机械装配自动化应用及发展研究[J].农家参谋,2020(03):186.

[60]董佩.机械自动化设备的安全控制管理[J].机械管理开发,2020,35(01):233-234.

[61]王晗.机械自动化技术及其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探讨[J].农家参谋,2020(02):203.

[62]刘梦,李娜.浅谈机械自动化在机械制造中的实践[J].科技风,2020(01):131.

[63]曹祥辉,宋瑞瑞.机械自动化与绿色理念相融合的应用分析[J].科技风,2020(01):145.

[64]张丽红,郝俊珂.机械自动化设计与制造问题及改进方法探究[J].科技风,2020(01):155.

[65]柏洪武.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河北农机,2020(01):31.

[66].机械行业启动全面质量管理升级行动[J/OL].装备制造与教育,2017,(03):11(2017-10-30).

[67].2017机械行业经济运行形势分析[J/OL].装备制造与教育,2017,(03):14-16(2017-10-30).

[68].我省首评"机械工业50强"东汽、二重、川开等入选[J/OL].装备制造与教育,2017,(03):17(2017-10-30).

[69].2017年四川省机械工业联合会联络员会议在峨眉山召开[J/OL].装备制造与教育,2017,(03):17(2017-10-30).

[1]郑文纬,吴克坚.机械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濮良贵.纪名刚.机械设计[M].北京:高等机械出版社.2006

[3]杨家军.机械系统创新设计[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4]高志.黄纯颖.机械创新设计[M].北京:高等机械出版社.2010

[5]王晶.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决赛作品选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6]黄华梁、彭文生.创新思维与创造性技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7]李学志.计算机辅助设计与绘图[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8]吴宗泽.机械设计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9]颜鸿森.姚燕安.王玉新等译.机构装置的创造性设计(creativedesignofmechanicaldevices)[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10]邹慧君.机械运动方案设计手册[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4

[11]王世刚.张春宜.徐起贺.机械设计实践[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1

[12][美]厄儿德曼.桑多尔著.机构设计--分析与综合.第一卷(1992),第二卷(1993).庄细荣等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13]温建民.Pro/三维设计基础与工程范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14]赵瑜.闫宏伟.履带式行走机构设计分析与研究[M].东北大学出版社.2011

[15]秦大同.谢里阳.现代机械设计手册.第三卷.化学工业出版社[M].2011

[16]闻邦椿.机械设计手册.第二卷.第三卷.第四卷.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17]陈敏.缪终生一种新型滚动四杆螺母副的研究与应用[J].江西理工大学南昌校区.江西.南昌2009.

[18]彭国勋.肖正扬.自动机械的凸轮机构设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1990

[19]孙志礼.机械设计[M].东北大学出版.2011

[20]张也影.流体力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1]吴涛、李德杰,彭城职业大学学报,虚拟装配技术,[J]2001,16(2):99-102.

[22]叶修梓、陈超祥,ProE基础教程:零件与装配体[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3]邓星钟,机电传动控制[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24]朱龙根,简明机械零件设计手册[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5]李运华,机电控制[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

1金会庆.驾驶适性.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5.

2蔡辉、张颖、倪宗瓒等.Delphi法中评价专家的筛选.中国卫生事业管理,1995,1:49~55.

3侯定丕.管理科学定量分析引论.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

4王有森.德尔菲法.医学科研管理学(刘海林主编.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279~289.

5安徽省劳动保护教育中心编.劳动安全、卫生国家标准及其编制说明汇编第三辑,1987.

[1]王遐.随车起重机行业扫描[J].工程机械与维修,2006(3):68-71

[2]王金诺,于兰峰.起重运输机金属结构[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2

[3]卢章平,张艳.不同有限元分析网格的转化[J].机械设计与研究,2009(6):10-14

[4]朱秀娟.有限元分析网格划分的关键技巧[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09(1):185-186

[5]姚卫星.结构疲劳寿命分析[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6]桥斌.国内外随车起重机的对比[J].工程机械与维修,2006(7):91-92

[7]王欣,黄琳.起重机伸缩臂截面拓扑优化[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9(3):374-379

[8]须雷.国外起重机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J].中国科技博览,2012(32):241

[9]张质文,王金诺.起重机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

[10]杨育坤.国外随车起重机的生产与发展[J].工程机械,1994(11):31-34

[11]刘宇,黄琳.起重机伸缩臂最优截面形式的研究[J].中国工程机械学报,2013(1):65-69

[12]张青,张瑞军.工程起重机结构与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13]邓胜达,张建军.汽车起重机吊臂旁弯现象的分析[J].建筑机械化,2010(11):39-41

[14]李志敏.伸缩吊臂滑块局部应力分析及变化规律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9

[15]蒋红旗.汽车起重机吊臂有限元优化设计[J].煤矿机械,2005(2):9-11

[16]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GB/T3811-2008起重机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17]张宇,张仲鹏.类椭圆截面吊臂的约束扭转特性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2(3):237-239

[18]江兆文,成凯.基于ANSYS的全地面起重机吊臂有限元参数化建模与分析[J].建筑机械,2012(7):89-92

[1]邹银辉.煤岩体声发射传播机理研究[D].山东:山东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7

[2]贾宝新,李国臻.矿山地震监测台站的空间分布研究与应用[J].煤炭学报,2010,35(12):2045-2048

[3]柳云龙,田有,冯晅,等.微震技术与应用研究综述[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3,28(4):1801-1808

[4]徐剑平,陈清礼,刘波,等.微震监测技术在油田中的应用[J].新疆石油天然气,2011,7(1):89-82

[5]汪向阳,陈世利.基于地震波的油气管道安全监测[J].电子测量技术,2008,31(7):121-123

[6]何平.地铁运营对环境的振动影响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2

[7]陆基孟.地震勘探原理[M].山东: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1990

[8]崔自治.土力学[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9]许红杰,夏永学,蓝航,等.微震活动规律及其煤矿开采中的应用[J].煤矿开采,2012,17(2):93-95、16

[10]李铁,张建伟,吕毓国,等.采掘活动与矿震关系[J].煤炭学报,2011,36(12):2127-2132

[11]陈颙.岩石物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12]秦树人,季忠,尹爱军.工程信号处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13]董越.SF6高压断路器在线监测及振动信号的分析[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8

[14]张谦.基于地脉动观测的城市地区工程场地动参数及反演地下结构的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2

[15]刘振武,撒利明,巫芙蓉,等.中国石油集团非常规油气微地震监测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3,48(5):843-853

[16]聂伟荣.多传感器探测与控制网络技术-地面运动目标震动信号探测与识别[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1(6).

机械安全生产主要参考文献 主要参考文献 [1] 王明明.《机械安全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 钟秉林、黄仁.《机械故障诊断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3]商福恭、商广洁.《电力作业安全技巧》.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4]张荣华.《电气安全手册》.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5]张应立.《桥式起重机安全技术》.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8 请继续阅读相关推荐: 毕业论文 应届生求职 毕业论文范文查看下载 查看的'论文开题报告 查阅参考论文提纲 查阅更多的毕业论文致谢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