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健康扶贫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4-06-29 10:31:16

健康扶贫研究论文

写作点拨:可以写一些关于脱贫方面自己的想法,关于脱贫对于我国的意义,例文如下:

全面脱贫攻坚是2020年的“重头戏”,基层干部还需不忘为民初心,牢记脱贫使命,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紧绷全脱贫“这根弦”,做到开展扶贫措施不能停顿,返贫预警监测不能大意,推动乡村振兴不能放松。紧绷“持续帮扶”这根弦,开展扶贫措施不能停顿。

“守正笃实,久久为功。”开展扶贫措施要有“要定青山不放”的毅力。扶贫措施是脱贫攻坚直接动力来源,如果我们机械化搞“一刀切”,对已脱贫人员立刻停止帮扶,可能会使年的努力付之东流。因此,在帮扶措施上持续发力是过渡期的必由之路。

一是要留住帮扶力量,驻村服务队作为贫困村贫摘帽的急先锋,为贫困户脱贫、产业项目创收指明了道路,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还需坚持留住服务队,站好最后一班岗。二是要开展动态帮扶,及时帮扶因疫致贫返贫人口,及时落实好兜底保障等帮扶措施,确保他们基本生活不受影。

三是要注重产业帮扶,巩固脱贫成效。支持扶贫产业项目尽快复工复产,提升带贫能力,为贫困户提供就业更多机。紧绷“稳定脱贫”这根弦,返贫预警监测不能大意。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贫困地区的稳定脱贫情况和扶贫成效接挂钩,如果在脱贫的过程中又出现了大量致贫、返贫,就会“为了芝麻丢了西瓜”,忘记了我们扶贫的初衷是为了全小康。

所以,返贫预警监测不能大意,一是要杜绝各类数字脱贫,密切关注困难群众的生活工作情况,及时关注辖区脱情况。二是要重点关注贫困边缘户,及时保障边缘户的住房饮水安全,防止贫困边缘户出现因病、因学而致贫返贫等情。紧绷“共同富裕”这根弦,推动乡村振兴不能放松。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全面脱贫乡村振兴的坚实基础,我们要全力做好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全面完成脱贫的基础上,稳步推进乡村振兴。一是要以扶贫项目为契机,进一步巩固壮大乡村产业,逐步扩大受益人群,促进低收入人群增收致富。

二是要充实乡村振人才队伍,吸引更多人才投入乡村沃土,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在这伟大时代的历史交汇期,我们还需紧绷全面脱贫“这根弦”,做好持续稳定脱贫的文章,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胜利,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也可摘选以下内容:

老有所养、幼有所依,脱贫致富指日可待。绷紧“精准弦”不放松,脱贫致富种好“幸福花”。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扶贫开发推进到今天这样的程度,贵在精,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精准是行动取得实效的关键。

脱贫攻坚若想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关键在精准。只坚决摒弃“大水漫灌”“走马观花”“空喊口号”等行为,真正下足精准扶贫的绣花功夫,才能切实提高脱贫成效,防返贫。精准须找准“穷根”。

要不怕山高路远,原汁原味地“看穷”,把情况掌握清,找准“穷根”,尤其是盯准“硬头”,完成当前剩余的脱贫攻坚任务。精准须因地、户、人施策。要把好脉、开好方,明确靶向、对症下药。

未脱贫,制定详实“怎么扶”方略,逐项落实力求高效;已脱贫的,防返贫举措必须精准对焦,重点关注因“疫”返贫群体,找并堵上可能导致返贫的风险点,让已取得的脱贫攻坚成果得到有效巩固和提升。

“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唯有绷紧思想、政策、精准三根弦不放松,才能啃脱贫攻坚“硬骨头”,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

因为国家的整体水平的提高,是在这些贫困基础都提高的人的身上体现出来。

写作思路:把脱贫攻坚的方针政策写下来,重点阐述帮扶力量,产业帮扶。

全面脱贫攻坚是2020年的“重头戏”,基层干部还需不忘为民初心,牢记脱贫使命,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紧绷全部脱贫“这根弦”,做到开展扶贫措施不能停顿,返贫预警监测不能大意,推动乡村振兴不能放松。

紧绷“持续帮扶”这根弦,开展扶贫措施不能停顿。“守正笃实,久久为功。”开展扶贫措施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扶贫措施是脱贫攻坚直接动力来源,如果我们机械化搞“一刀切”,对已脱贫人员立刻停止帮扶,可能会使数年的努力付诸东流。因此,在帮扶措施上持续发力是过渡期的必由之路。

一是要留住帮扶力量,驻村服务队作为贫困村脱贫摘帽的急先锋,为贫困户脱贫、产业项目创收指明了道路,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还需坚持留住服务队,站好最后一班岗。

二是要开展动态帮扶,及时帮扶因疫致贫返贫人口,及时落实好兜底保障等帮扶措施,确保他们基本生活不受影响。

三是要注重产业帮扶,巩固脱贫成效。支持扶贫产业项目尽快复工复产,提升带贫能力,为贫困户提供就业更多机会。

紧绷“稳定脱贫”这根弦,返贫预警监测不能大意。“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贫困地区的稳定脱贫情况和扶贫成效直接挂钩,如果在脱贫的过程中又出现了大量致贫、返贫,就会“为了芝麻丢了西瓜”,忘记了我们扶贫的初衷是为了全面小康。所以,返贫预警监测不能大意:

一是要杜绝各类数字脱贫,密切关注困难群众的生活工作情况,及时关注辖区脱贫情况。

二是要重点关注贫困边缘户,及时保障边缘户的住房饮水安全,防止贫困边缘户出现因病、因学而致贫返贫等情况。

紧绷“共同富裕”这根弦,推动乡村振兴不能放松。“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全面脱贫是乡村振兴的坚实基础,我们要全力做好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全面完成脱贫的基础上,稳步推进乡村振兴。

一是要以扶贫项目为契机,进一步巩固壮大乡村产业,逐步扩大受益人群,促进低收入人群增收致富。

二是要充实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吸引更多人才投入乡村沃土,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在这伟大时代的历史交汇期,我们还需紧绷全面脱贫“这根弦”,做好持续稳定脱贫的文章,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让更多的人,有一个更好的生活,让他们的生活不再那么贫穷,不再因为没有并没有保障,就这样走了。

扶贫研究论文

局长召集班子全体成员开会,研究挂点联系村的扶贫帮困工作。年初时,市委下发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实施方案中明确规定,市直各单位必须在各自的挂点联系村中找两个贫困户作为帮扶对象,支持他们发展生产,走向富裕。班子反复研究,决定拿出600元资金作为扶贫款。扶持哪两个贫困户呢?局长的意思是先下村作调查,选准有心搞生产但又缺乏投资的贫困户,让这扶贫款稳准地落在刀刃上。第二天,局长带上两名副局长和司机兼出纳的老黄下乡。挂点联系村在腊梅乡塘沟村,这是个全市最边远的村屯。老黄先给车子加了油,然后直扑塘沟村。在村委办公室里,村干向他们介绍了两家贫困户的情况。局长说不能只看表面,要深入实地察看,确定其是否真的贫困。在村干带领下,他们逐一进入贫困户家中。第一户住房低矮潮湿,家有长病号,无钱医治;第二户住的是茅草房,摇摇欲坠,户主残疾,煮饭用的大铁锅侧面缺了个大口子。这让局长大为震惊:天下竟还有如此贫穷的老百姓!他当即难过得泪流满面。回到村委,局长称赞村干们实事求是,勇于给上级反映真情实况。之后,局长提出请全体村干们到腊梅乡酒家聚一聚。共十人,刚围满一桌。他们猜拳喊码,宴席直到近晚上十二点时才结束。席间,局长不时为当天看到的情景而感叹,并数次为之流泪。

写作思路:把脱贫攻坚的方针政策写下来,重点阐述帮扶力量,产业帮扶。

全面脱贫攻坚是2020年的“重头戏”,基层干部还需不忘为民初心,牢记脱贫使命,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紧绷全部脱贫“这根弦”,做到开展扶贫措施不能停顿,返贫预警监测不能大意,推动乡村振兴不能放松。

紧绷“持续帮扶”这根弦,开展扶贫措施不能停顿。“守正笃实,久久为功。”开展扶贫措施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扶贫措施是脱贫攻坚直接动力来源,如果我们机械化搞“一刀切”,对已脱贫人员立刻停止帮扶,可能会使数年的努力付诸东流。因此,在帮扶措施上持续发力是过渡期的必由之路。

一是要留住帮扶力量,驻村服务队作为贫困村脱贫摘帽的急先锋,为贫困户脱贫、产业项目创收指明了道路,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还需坚持留住服务队,站好最后一班岗。

二是要开展动态帮扶,及时帮扶因疫致贫返贫人口,及时落实好兜底保障等帮扶措施,确保他们基本生活不受影响。

三是要注重产业帮扶,巩固脱贫成效。支持扶贫产业项目尽快复工复产,提升带贫能力,为贫困户提供就业更多机会。

紧绷“稳定脱贫”这根弦,返贫预警监测不能大意。“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贫困地区的稳定脱贫情况和扶贫成效直接挂钩,如果在脱贫的过程中又出现了大量致贫、返贫,就会“为了芝麻丢了西瓜”,忘记了我们扶贫的初衷是为了全面小康。所以,返贫预警监测不能大意:

一是要杜绝各类数字脱贫,密切关注困难群众的生活工作情况,及时关注辖区脱贫情况。

二是要重点关注贫困边缘户,及时保障边缘户的住房饮水安全,防止贫困边缘户出现因病、因学而致贫返贫等情况。

紧绷“共同富裕”这根弦,推动乡村振兴不能放松。“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全面脱贫是乡村振兴的坚实基础,我们要全力做好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全面完成脱贫的基础上,稳步推进乡村振兴。

一是要以扶贫项目为契机,进一步巩固壮大乡村产业,逐步扩大受益人群,促进低收入人群增收致富。

二是要充实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吸引更多人才投入乡村沃土,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在这伟大时代的历史交汇期,我们还需紧绷全面脱贫“这根弦”,做好持续稳定脱贫的文章,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如何扶贫才有效的议论文,这个可以在一些议论文网上去查询到有很多的势力范围的。

在经济市场化、人口流动化的当下,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生活条件,有好有坏。而贫穷会让一个人的心态变得消极。若要扶贫,那么就要先给他们送志气,先改变他们的陈旧思想。时代在快速发展,但仍有一些偏远落后的山区里,生活条件并不好,交通不方便,教育水平也低下,当地的人缺乏知识、技能和创新能力,而导致当山区外的世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山内部却并没有太多的改变,让当地的生活无法得以改善。回想到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若想要群众脱贫,那么应该对处在贫困中的群众进行思想引导,将“要我脱贫”变为“我要脱贫”。但“不怕穷”的陈旧观念和习俗,犹如一道“文化的枷锁”,很大力度地压制一些贫困户脱贫的意愿与动力。在那些贫困地方的人,以当地的自然条件来维持自己的生活,很难过上山区外界的好日子。并且有人会安于现状,很是满意当前的生活,并不想做出改变。这样的想法让贫困地区内部人员动力不足,毫无志气可言,给扶贫增加了难度。虽我们有扶贫的想法,但他们“不怕穷”的想法让他们不愿去靠自己的力量来改变自己的生活。这一消极的想法让人早已缺乏了“人穷志不穷”的信念,缺乏活力。所以若要真正实现脱贫就要先扶志,之后再扶智。若只是扶贫而不扶志,即使通过我们的资源改变了他们现状,但最终没有志气的他们还是会回到原状,并没有达到真正扶贫的效果,只是昙花一现。在扶贫的过程中,应先给他们灌输志气和信心,让他们明白,他们可以通过自己自强不息的力量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过上比之前更好的生活。精准扶贫这一项目可以更深入地展开全面的工作,去感化他们,在无形中慢慢地转变他们的观点,慢慢影响着他们的行为。在其过程中,让他们明白所谓的命运不可能一开始就注定的,后天可以通过自己的奋斗可以改变的。让他们明白幸福不可能空降,只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得到的。治贫先治愚,扶贫必扶智,知识也是改变成年人的陈旧观念的有效途径。教育方面是很重要的,虽然自己这一代是穷的,但让自己的儿女得到良好的教育,会让自己的孩子走着不一样的人生道路,之后的生活也会改变很多。要让贫困人民靠自己的努力改善自己的生活,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主动撕掉贫困的标签。

生态扶贫研究论文

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创新能力日益成为影响区域发展的关键因子,成为很多政府为增强竞争优势而选择的一种重要的弹性政策措施。成功的经济区域应该是内生型经济增长的区域,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经济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创新能力的竞争。改革开放后的前2O年,在Xl~4,平“两个大局”思想指引下,中央政府实行“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非均衡发展战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从根本上改变了长期落后的面貌,中国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得到大大提升。本文运用耗散结构讨论方法建立区域分工与合作的新的分析框架。为寻求解决东、中、西部协调发展的新路径,破解区域封锁、恶性竞争难题的新措施,探讨区域分工合作的转制和创新,为中国乃至发展中国家的区域分工合作、发展落后地区提供实践范例,为各级政府区域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1区域经济与区域创新能力 1.1区域经济及中国区域经济发展 经济区域是指以一定地域为范围,并与经济要素及其分布密切结合的区域发展实体。区域经济则反映不同地区内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内涵和外延的相互关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实现了从低水平平衡发展到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转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造就了带动国民经济整体增长的经济核心区和增长极,促进了整个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 1.1.1区域经济的基本内涵区域经济是在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生产综合体,每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都受到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经济政策等因素的制约。水分、热量、光照、土地和灾害频率等自然条件都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发展,有时还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条件下,区域经济的发展程度受投入的资金、技术和劳动等因素的制约;技术经济政策对于特定区域经济的发展也有重大影响。区域经济是一种综合性的经济发展的地理概念。其反映区域性的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现状及问题,尤其是指矿物资源、土地资源、人力资源和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程度,主要表现在地区生产力布局的科学性和经济效益上。区域经济的效果并不单纯反映在经济指标上,还要综合考虑社会总体经济效益和地区性的生态效益。 1.1.2中国区域经济发展重要历程1978年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经历了从不平衡发展到协调发展的战略转变。根据不同时期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可分为3个阶段,即l979—199年向东倾斜的不平衡发展阶段、1991一1998年开始关注中西部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启动阶段和1999年以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全面实施阶段。中国是一个地区差异较大的国家,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政府在“六五”计划中采用传统的沿海与内地“两分法”来反映这种差异性,到“七五”计划时期,中国政府按照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将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大经济地带,并以此作为国家确定经济开发重点和生产力布局优先次序的依据;在“八五”计划中,中国政府又采用了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这种“两分法”,“九五”计划则表述为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1999年,中国政府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大开发的范围,除了“七五”计划时期的西部1O省(区、市)外,还包括原来属于东部地区的广西和原属于中部地区的内蒙古,以及吉林省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湖北省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这样从省级行政单元看,形成了“1+2”的大西部概念和西部大开发背景下的新三大地带格局。25年以来,中国政府相继实施了东北地区振兴战略和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在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将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分为四大区域,由此形成了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区域的新格局(表1)。比如,在西部地区,西南和西北地区的发展情况就差别较大,主要包括西部大开发省份;在东部地区,主要包括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山东半岛和京津冀的差别也很大,而东北地区可以大致看成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经济区。 1.2区域创新能力及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2.1区域创新能力的基本内涵区域创新能力的概念,国内外尚未有十分明确、统一的概念。如从科技层面出发,将区域创新能力定义为“区域创新能力就是区域发展和运用科学技术的能力,主要表现为工艺流程、产品设计等方面的研究和开发能力之和”、“区域创新能力就是区域科技能力和区域科技竞争能力”等;美国哈佛大学波特教授波特和斯特恩认为,国家创新能力取决于共有创新设施的强度,支持创新集群的环境条件下以及两者互动联系的强度。在我国,中国科技发展战略小组在区域创新能力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该研究小组认为,区域创新能力是指一个地区将知识转化为新产品、新工艺、新服务的能力,将区域创新能力从知识创造能力、知识流动能力、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创新环境和创新的经济绩效5个方面(图示)。 1.2.2区域创新能力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随着新技术革命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创新在本质上是一种经济行为,区域创新在本质上就是区域经济行为。区域经济强化了区域创新系统构建的区域意识和空间意识,即增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区域整体竞争优势,优化区域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高速稳定持续发展。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帮助区域创新从各个方面建立了一种区域架构。区域经济活动暗示区域创新的系统特征,区域经济活动的空间结构诱导区域创新的空间布局,区域经济活动的地域分工加强区域创新的优势互补,区域经济政策引导区域创新的发展方向。总之,区域经济学对区域创新发挥着基础理论的导向作用。 2区域经济与区域创新能力的耦合关系 2.1区域创新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 技术创新使主导产业或产业集群成为相关行业新的“增长极”,该增长极就像一个巨大的磁场,不断吸引着周围的各种要素。一是增长极的高速增长对生产要素供应部门产生影响;二是增长极高速增长诱导周围地区新兴工业部门、新技术、新原料、新能源等的出现。区域创新环境还可以为区域内的大量中小企业提供新技术及各种技术服务,并进行技术扩散,形成更大规模的经济增长效应。通过区域创新可以优化、整合区域内的创新资源,提高区域的创新能力,形成区域的创新合力,区域中高科技企业和高科技产业园区形成区域经济中的新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区域内大型企业创新能力的形成,不仅可以提高企业自身对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还可以逐步形成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2.2技术创新促进区域产业集群的发展 技术创新与产业集群的关系:一是技术创新的系统性要求与产业集群内各主体的互惠共生性要求一致(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在创新系统中都有相互不可替代的作用)。二是技术创新系统中的外部经济效益与产业集群中的集聚原理一致。在产业集群中,众多相互关联的企业聚集在一起,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产业群的发展和建设可以促进地区间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合理分工,减少产业结构趋同化和重复建设等问题,达到规模效应,从而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健康发展。技术创新加快了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这是由于技术创新的内在属性与产业集群的一般特性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在我国,无论沿海地区还是中西部地区,都已形成或正在形成一些主导产业或产业集群带动的区域发展典型。如中国的硅谷“中关村”,武汉“中国光谷”已研制成功5大品种、4O多种型号的新型激光切割机,在占领国内55市场份额的基础上,开始称雄东南亚地区的激光市场。 2.3区域创新离不开区域内技术进步及对经济、文化资源的依存 产业结构的升级仅靠技术引进和模仿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自主创新的能力,而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依靠区域创新环境的建立和完善。区域经济的创新离不开地区的经济、文化和资源等条件和水平。国外的研究也证明,区域技术创新的发展受到区域具体的发展历史、文化、传统及其所形成的制度、结构因素的影响。区域创新是以区域作为整体,以发展区域经济为目的,来构建区域创新系统,从而能够一方面根据本地区的特点发展科学技术,另一方面则是通过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与进步。 3贵州省区域经济与区域创新能力发展的对策建议 3.1加快重点行业、领域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3.1.1加快西电东送的建设贵州动能资源丰 富,水能、煤炭和煤层气开发潜力极大,尤其是火力发电弥补了枯水期水电紧张的状况,具有独特的“水火互济”优势。同时,随着贵州电力工业的发展,必然带动煤炭生产的规模化、自动化及集约化水平,促进煤层气等新能源的开发,增加煤炭工业的科技含量,进而可使高附加值的煤化工产品进入东南沿海。 转贴于 看准网 3.1.2加快矿产资源的开发贵州磷矿资源丰 富,原矿品位高,有害杂质含量低,是全国数百家大、中、小型磷肥、磷化工企业生产的重要原料。贵州磷及磷化工的生产规模、技术水平、生产设备和总体经济效益在全国具有突出的优势,发展潜力巨大。贵州的磷酸二铵为中国名牌产品。 3.1.3铝及铝加工贵州的铝加工在全国占有重 要地位,氧化铝、电解铝在国内外都有很强的竞争力,经济效益在全国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目前,贵州省铝产品主要销往广东,随着“泛珠三角”区域经济技术协作的深入,贵州铝的深加工产品必然能寻求到更为广阔的市场。 3.1.4加快高新技术开发及其产业化建设贵州 高新技术发展较快,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技术等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群。另外,为了使贵州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指数、信息产品与服务指数、信息化水平总指数能接近或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贵州省制定了“数字贵州”建设总体规划方案,加强了“数字贵州”信息交换中心、数字国土、数字城市、数字农业、企业信息化、数字林业、数字交通、数字公安、数字校园的规划和建设,同时制定并规范了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力争形成较完备的信息产生、交流及共享体系,推动全省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和科技的快速发展。 3.2注重喀斯特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贵州位于西南喀斯特的腹心地带,处于长江、珠江上游分水岭地区。由于生态系统严重退化,石漠化面积的迅速扩展,已从根本上威胁到贵州人民赖以生存的基础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并严重危及长江、珠江中下游地区和三峡库区的生态平衡,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社会与生态的持续协调发展和全国小康目标的实现。因此,加强贵州喀斯特区的环境保护及生态建设已刻不容缓。围绕生态农业、生态林业、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生物资源开发及监测评价等内容,贵州省已开展了改善生态、生活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的研究,并创建了退耕还林还草、保土节水、产业化生态旅游、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等试验示范区。为了进一步推进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和环境污染的控制,还需联合其他省(区)共同攻关。 3.3加大贵州区域特色经济的发展 3.3.1畜牧业贵州气候温暖湿润,畜群生长及饲 料生产条件明显优越于西北和北方牧区,且广大农村受工业污染和化学农药污染的程度小,是生产“无公害食品”的理想地方。贵州畜禽品种丰富,拥有一批适应性好、抗病性强、周期短和肉质优的地方特色畜禽资源。全省天然草地可利用面积达4万hm2以上,还有约33万hm2地坎,2万hrn2林下草地,8万hm2退耕还林地和数千万亩冬闲田土可供利用,畜牧业发展的增长空间极大。此外,养畜成本低,使贵州畜牧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价格上的竞争优势。在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国家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列为重点,出台了退耕还林还草等优惠政策,为贵州生态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加上加入世贸组织后,拓展了贵州畜牧业发展的国际市场空间,随着“泛珠三角”区域的协作和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国家将进一步推进南贵昆经济区的建设,这对贵州畜牧业的发展更为有利。新阶段扶贫开发的推进,必然要加大对脱贫带动力大的畜牧业的投入,也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时机。 3.3.2卷烟、酿酒等特色产业贵州烤烟种植和 卷烟生产历史悠久,有明显的资源和技术优势,是全国烤烟种植和卷烟生产大省。全省拥有黄果树、遵义、云雾山等名优卷烟品牌,目前,围绕提高卷烟产品的质量,正对烟草配方技术、安全型卷烟生产技术、混合型卷烟产品以及烟用香精香料等进行研究开发。以“国酒”茅台为龙头的贵州酿酒工业,是贵州的传统优势产业。全省拥有茅台、董酒、习酒、贵州醇、青酒等名优品牌及其系列产品。贵州酿酒工业拟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在保证质量和增加品种系列的同时,扩大市场占有份额。 3.3.3特色食品业贵州具有发展以特色农产品 和野生植物资源为原料的特色食品生产的优势。黑糯米、薏仁米、荞麦、芭蕉芋、山药、辣椒、竹荪、土豆、魔芋等特色农产品目前已由原料出口转为就地加工;刺梨、猕猴桃、杨梅、柑桔、银杏等已从野生转为基地规模化种植;竹荪、香菇、蕨菜、折耳根等山间野菜资源丰富,为贵州特色食品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保障。 3.4发展贵州旅游业 贵州旅游以原生的自然环境、奇特的喀斯特景观、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和宜人的气候著称。境内溶洞、瀑布、峡谷、石林、温泉等自然景观数量多、分布广、观赏价值高。全省拥有可供旅游者游览的旅游景区(点)1多处,有黄果树、龙宫等8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贵阳、花溪、百花湖等4O个省级风景区,有梵净山、茂兰喀斯特森林等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淮河麻阳、道真大沙河等3个省级自然保护区,还有遵义、镇远2座历史文化名城,现已开发4条各具特色的旅游风景线。贵州是多民族省份,丰富的民族文化和旅游产品不仅在全国旅游市场占有一定优势,还具有重要社会文化旅游科研价值。随着“泛珠三角”创新联合体系的建设,区域协作内容的扩展,贵州与滇、桂、川将会形成旅游片区优势,建立起西南区域旅游资源的大系统,合作推出旅游品牌。随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贵州旅游业独特的地缘优势将得到更好的发挥。 3.5重视劳动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 贵州劳动力资源丰富,具有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的优势。随着“泛珠三角”创新体系的建设和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贵州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的数量将会增大。因此,除加快建立反应灵敏的国际劳务市场信息通道,积极拓展国际劳务市场,提高贵州国际劳务合作质量和水平,扩大劳务输出规模的同时,应高度重视劳务输出人员专业技能和新知识的培训,提高劳务输出人员的整体水平,并通过劳务输出,带动设备技术的输出,促进贵州经济的发展。 3.6构建以知识经济产业化为重点的科技创新基地 构建科技创新基地要依据现代科学技术是知识经济的核心、高新技术产业是知识经济的主导产业、科学技术成为知识经济中生产力的第一要素等知识经济特征,寻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支撑、实现产业化过程中核心技术随资本、股权漂移,重点是建设知识经济发展平台。贵州科技创新基地建设重点应以省会贵阳为中心,以主导产业项目为支撑,核心技术研发为重点,核心组件经营为目的,最终形成有自主知识产权、自我开发能力的高技术产业成果转化。科技创新基地建设要整合上、中、下游产业,形成产业链。产业化基地发展分三个时段:第一时期为基础期,23年7月至26年底,完成组织核心团队、掌握核心技术的主要支撑项目建设;第二时期为发展期,27年初至29年底,主要以抢占市场占有率为策略目标,占领一定份额国际、国内市场,实现科技创新基地的稳定收益;第三时期为整合发展期,在29年以后的4~5年内,以品牌经营为主轴,实现以核心技术带动的跨越式发展。科技创新基地的实施主要由信息产业、新材料、生物技术三大块组成,突出微硬盘核心技术产业、光电核心技术产业、数字TV核心技术产业三个核心项目及高科技产业群。 3.7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基地 贵州农业科技创新基地建设要把涉农重点实验室、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科技重点工程、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区的建设作为重点内容给予考虑和安排,要创建其相互联系、分工明确的运行机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要突出生物技术的应用,用生物技术来提升传统的育种技术和推进中药现代化进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要围绕影响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主要产业开展工作,把农产品开发技术的产业化作为工作重点,当前除继续搞好已组建的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外,要重点考虑畜禽、林木、蔬菜、生态恢复与重建、农业标准等领域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农业科技重点工程主要考虑农业科技管理信息平台建设,重点工作是计算机的联网和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的建设要结合农业科技园区、星火密集区、科技先进示范县的建设以及扶贫开发、农业专家系统的应用等工作,实行相对区域或产业带的项目集成,形成各具特色和产业特点的农作物、畜牧水产、节水农业、都市农业、生态建设的科技创新产业区、示范区或产业带。

2014年我们从经济增长绿化度、资源环境保护度、社会保障程度、减贫和脱贫成效四个维度构建中国绿色减贫指数,测度和衡量了一个地区的绿色减贫水平。借鉴这一研究基础,为了考察减贫成效与绿色发展之间关系及其影响程度,我们又构建了绿色减贫成效指数,用于衡量和测度减贫中的绿色减贫成效大小,这是对中国绿色减贫指数的扩展和应用。论文分别测算了中国14个连片特困地区的减贫成效指数、绿色发展指数和绿色减贫成效指数,研究表明:从绿色减贫成效指数来看,前三名依次是大兴安岭南麓片区、新疆南疆三地片区、奏巴山片区,后三名依次为西藏片区、滇桂黔石漠化片区、燕山—太行山片区。同时借助绿色减贫成效指数印证、评价和分析各片区发展情况,最后提出政策建议,以期对推进中国绿色减贫有所裨益。关键词连片特困地区;绿色减贫;指数测算;成效评价一、问题的提出图片保护环境和消除贫困是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2011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表了以“绿色发展与减贫战略”为核心议题的绿色经济报告书,绿色减贫得到各国的广泛关注。中国扶贫始于20世纪50年代,为解决温饱问题,政府对贫困地区大规模“输血”。直到20世纪80年代,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间的矛盾逐渐显现,扶贫理念转变为开发式扶贫,即注重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变“输血”为“造血”。由于各地区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进入21世纪,政府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对开展扶贫开发的重要意义,绿色减贫理念开始产生。《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的出台,强调扶贫开发必须与资源保护、生态建设相结合;2012年,党的十八大确立“五位一体”总体布局;2016年,“十三五”规划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发展新理念;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绿色减贫思想已成为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也是扶贫脱贫的重要遵循和方向指引。贫困问题不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短板。2011年,中国颁布《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提出中国扶贫工作的总体目标是“两不愁三保障”,同时,划分了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明确提出连片特困地区是扶贫攻坚的主战场。贫困地区面临要发展还是要绿色的两难选择:中国的贫困地区多是自然资源富集区,又是重要的生态屏障区和生态脆弱区;不仅是经济发展、生态保护战略区,也是经济社会相对落后和贫困人口聚集区。中国贫困地区不能继续沿用传统的扶贫方式,绿色减贫是推进精准扶贫的有效方式。专家学者始终倡导扶贫要体现科学发展观,要符合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绿色减贫这一概念。以前提出的是绿色扶贫和生态扶贫概念,葛宏等指出,绿色扶贫是针对中国贫困地区生存环境普遍恶劣、贫困加剧等问题提出的一项反贫困对策,旨在通过生态环境的治理与重建推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徐秀军认为,绿色扶贫是一种新的扶贫观,是科学发展观在扶贫工作中的体现。戴旭宏认为,生态型扶贫是通过建立参与式绿色扶贫机制,让当地农户掌握致富技能,促进绿色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进而帮助生态脆弱地区贫困人群脱贫致富的一种新型扶贫方式。那么,如何开展绿色减贫呢?这也是学者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刘艳梅从生态学视角提出,不少贫困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生态型扶贫要注重生态保护和重建。刘峰认为,六盘山地区应尝试构建碳汇交易扶贫机制。李仙娥等针对秦巴连片地区提出生态保护与减贫互动模式。秦国伟等提出通过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匹配生态资本投资收益、健全生态交易市场等举措开展绿色减贫模式创新。但如何进行绿色减贫测度呢?专家学者主张构建指数开展绿色减贫评价,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自2014年开始,基于4个一级指标、27个二级指标构建了绿色减贫指数,测度、分析11个连片特困地区的绿色减贫指数;蓝红星等基于4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评价大小凉山彝区绿色减贫绩效;王超等将贵州87个区县作为研究对象,设计5个维度、28个指标评估绿色减贫成效。由上可知,目前已有文献所构建的指标体系主要集中在能够反映区域经济绿色增长、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投资与发展、社会发展和扶贫减贫效果的指标上,这些指标处于平行层面,能够从多方位较为全面地评测绿色减贫成效。在当前两山理论和绿色发展理念下,绿色逐渐成为扶贫的底色,这就要求在绿色减贫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中凸显绿色化的作用,而已有文献并未展现这一新的趋势。综上所述,专家学者针对绿色减贫的内涵及发展路径研究较多,但对于绿色减贫评价研究尚处于继续探索阶段。在指标体系构建中,已有文献将绿色发展与减贫成效并重,未突出绿色化的作用;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区域的市县层面,对绿色减贫成效的整体性分析较少。本文在参考文献资料指标构建理念的基础上,以绿色发展为视角,探索性地构建绿色减贫成效评价指数PG,丰富和扩展了已有研究。其创新点在于:参考全国城乡人均收入,使用收入指标反映中国连片特困地区相对贫困程度和减贫成效,较为直观,也减少了绝对值带来的误差;在绿色减贫评价指数中,将G值置于指数幂的位置,放大了绿色化对减贫成效的影响,符合当前促进新旧动能转换、以绿色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思路。此外,绘制中国连片特困地区减贫成效和绿色发展均值二维分布散点图,结合各片区当前发展状况对中国连片特困地区绿色减贫指数构建和测算的科学性进行印证,并对各片区绿色减贫成效进行评价、分析。二、研究区域及指数构建图片(一)研究区域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中国共划分11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再加上已明确实施特殊扶持政策的西藏、四省藏区、新疆南疆三地州,共14个片区、680个县,作为新阶段(2011—2020年)减贫攻坚的主战场。本文的研究区域为中国14个连片特困地区,共计680个县。鉴于数据可得性,将各县所在地级市的数据共计21个省(市、自治区),135个地级市(自治州)(表1)作为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因各县在地理位置上连片,经济水平和绿色发展程度趋同,这减少了数据替换带来的误差,样本数据有效。其中,重庆市仍以各区县为样本进行研究,西藏片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计算、讨论。图片(二)数据处理本文通过运用21个省(市、自治区)、135个地级市(自治州)的9个指标值分别计算出14个片区的对应指标值(表2)。图片(三)指数构建与指标说明1. 减贫成效指数P本文使用收入指标来测算中国连片特困地区相对贫困程度,将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作为农村和城镇的“贫困线”。P值反映了减贫成效情况,图片刻画了各研究单元相对于全国平均水平的贫困程度,图片刻画了各研究单元的农村居民相对于城市居民的贫困程度。P值越大,说明该地区城乡整体收入较高,经济发展越好。反之则得到相反的结果(表3)。图片2. 绿色发展指数G绿色发展要求减少废弃物的排放、提高污染处理效率及降低能耗。为此,围绕以上3个方面,结合数据可得性,本文选取了单位工业增加值工业废水排放量、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硫排放量、单位工业增加值工业烟(粉)尘排放量、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等7个指标(表4)。本文运用熵值法将以上7个指标合成绿色发展指标G。其中,由于单位工业增加值工业废水排放量、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硫排放量、单位工业增加值工业烟(粉)尘排放量、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等4个指标为负向指标,对其作正向化处理。图片图片3. 绿色减贫评价指数P&Gindex绿色减贫评价包括减贫成效和绿色发展两个方面。本文将减贫成效指标与绿色发展指标数值相结合,以绿色发展理念为主导,扩大绿色发展指标的影响范围,将G作为P的幂次方,构建绿色减贫指标P&GIndex。P&GIndex=PG三、绿色减贫成效评价指数测算及分析图片(一)绿色减贫成效评价指数测算结果图片(二)绿色减贫成效指数评价分析1.减贫成效指数评价分析由表1、表5可知,在中国14个连片特困地区中,减贫成效较好的片区集中在中部偏东的片区和东北部片区,而西南和西北部的片区减贫成效相对较差。从空间上看,中国连片特困地区的减贫成效自东向西可以分为层次分明的三大梯队,东部减贫成效好,中部次之,西部较为落后。这与中国经济发展东中西三大地带的格局较为吻合。减贫成效由高到低排序,发展较好的有罗霄山片区、大兴安岭南麓片区、大别山片区、乌蒙山片区、吕梁山片区、秦巴山片区、燕山—太行山片区,这些片区与其他片区相比,多集中在中部偏东的地区,靠近沿海地带,经济相对发达。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沿海一带经济率先得到快速发展,出现了很多经济特区和大城市群和城市圈。在发展较好的片区中,属于经济圈带动型经济发展的有:罗霄山片区,距离珠江三角洲经济圈、海峡西岸都市圈较近;大别山片区,距离长江三角洲经济圈、武汉都市圈较近;燕山—太行山片区,处于京津冀都市圈上。这三个片区都受周边经济圈发展辐射,带动作用较大,因此经济发展较好。东北部大兴安岭南麓片区,工业基础相对雄厚,经济发展实力较强,属于工业带动型的经济发展;吕梁山片区煤炭资源丰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属于资源拉动型的发展;乌蒙山片区所含城市大多旅游资源丰富,靠旅游服务业带动经济发展。减贫成效发展较为落后的有新疆南疆三地州、滇西边境片区、四省藏区,集边境地区、少数民族地区、高原荒漠地区、贫困地区于一体,自然环境恶劣,交通条件不便,产业基础薄弱,生活环境改造力度大,贫困面广、程度深,社会经济水平相对落后。2.绿色发展指数评价分析由表1、表5可知,从空间上看,在中国14个连片特困地区中,绿色发展较好的片区集中在中国的中部和西北部、东北部,而西南部及中部部分片区减贫成效程度相对较差。绿色发展较好的片区有新疆南疆三地州、秦巴山片区、大兴安岭南麓片区、大别山片区。其中,新疆南疆三地州地广人稀,产业发展以旅游业为主,工业产值规模小,工业污染物排放和对资源环境破坏较少。秦巴山片区地处秦岭南侧,处于中国自然环境的十字交叉带,生态环境多样,拥有诸多生态保护林、水库等禁止开发的资源,同时,该片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产业发展滞后,工业废弃物排放少,提升了绿色发展水平。大兴安岭南麓片区地处大兴安岭中段和松嫩平原西北部,其发展的主要目的是重要商品粮和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风能利用与煤炭深加工基地、生态休闲旅游胜地,单位生产总值的能耗较低,绿色发展水平较高。大别山片区是集革命老区、粮食主产区和沿淮低洼易涝区于一体,其主要发展目标是建设成为红色旅游胜地和文化休闲旅游胜地、国家重要粮食和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华中和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该片区的旅游和粮食产业发展快,在工业污染物排放和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方面表现较好,绿色发展水平高。绿色发展较为落后的有西藏片区、滇桂黔石漠化片区、燕山—太行山片区、吕梁山片区。其中,西藏片区位于中国的西南边疆,地处青藏高原,海拔较高,自然条件恶劣,地广人稀,其工业生产多为粗放型的生产,在工业和生活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废弃物多未经处理进行排放,因而西藏片区的工业固体废弃物利用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非常低,从数值上看基本为其他地区的百分之一。其可能的原因是:一方面由于西藏片区其自身的环境具备一定的自净能力,能够将粗放的污染物进行消化和循环;另一方面由于西藏片区工业生产的科技水平还较为落后,不能达到同等地区科技使用的层次和水平,因此难以进行完善的废弃物处理。滇桂黔石漠化片区是国际知名喀斯特山水与文化旅游胜地,同时也是重要能源和矿产资源深加工基地,作为旅游地,其在生活方面的污水污染物的排放量可能相对较高,而为了加工能源和矿产资源,其工业生产的废水废气废渣也随之增多,因此该片区的绿色发展水平总体较低。燕山—太行山片区地处京津冀都市圈,在为京津冀的发展贡献资源和输送人才的同时,也承接了一部分来自京津地区的产业转移,由于这部分产业转移多为高污染、高能耗的工业,在工业生产中排放污染物、工业废弃物利用率低以及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高;另外,环京津的西北部为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浑善达克沙地、毛乌素沙地等位于上风向,长期以来,受沙质荒漠化的危害较大,这些都使得该片区的绿色发展水平较低。吕梁山片区自身煤炭资源丰富,当地多以开发煤炭资源为主,属于资源高投入型。在煤炭开发的过程中,多以粗放型开采和使用为主,产生的工业废弃物多且利用率低,单位生产总值的能耗高,污染和破坏了资源环境,使得该片区的绿色发展水平总体较低。3.绿色减贫成效指数评价分析结合表5,本文绘制了减贫成效和绿色发展指数的均值分布散点图(图1)。图1中,横坐标为各片区减贫成效情况,数值越大,说明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减贫成效越好;数值越小,说明经济发展水平越低,减贫成效越差。纵坐标为各片区绿色发展指数情况,数值越大,说明绿色发展水平越高;数值越小,说明绿色发展水平越低。图片根据表1、表5和图1可知,罗霄山片区、大兴安岭南麓片区、秦巴山片区和大别山片区在减贫成效和绿色发展方面综合发展较好,尤其是罗霄山片区和大兴安岭南麓片区,在减贫成效和绿色发展这两个指标方面均高于片区平均值,且发展相对很均衡,说明这两个片区在减贫成效和绿色发展两个方面基本是同步发展,偏斜度很小;而秦巴山片区和大别山片区分别在绿色发展和减贫成效方面有所侧重,说明这两个片区还需要分别提升较弱方面的发展,以使片区绿色减贫得到均衡发展。滇西边境片区、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四省藏区和六盘山片区在减贫成效和绿色发展方面综合发展较为落后,尤其是滇西边境片区和四省藏区,在减贫成效和绿色发展这两个指标方面均低于片区平均值,且相对均衡,说明这两个片区在减贫成效和绿色发展两个方面都比较落后;而六盘山片区和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分别在减贫成效和绿色发展方面有突出的发展缺陷,说明这两个片区还需要分别提升较弱方面的发展,以使片区绿色减贫得到均衡发展。四、结论与建议图片本文在测算中国连片特困地区减贫成效指数、绿色发展指数和绿色减贫成效指数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解释各片区的减贫成效、绿色发展成效和绿色减贫成效,以此来印证指数构建和测算的合理性,并得到如下结论:从减贫成效指数来看,前三名依次是罗霄山片区、大别山片区、大兴安岭南麓片区,后三名依次为新疆南疆三地州片区、滇西边境片区、四省藏区片区。从地理视角来看,减贫成效沿着沿海地区→内陆非边境地区→内陆边境地区方向呈现递减规律,与中国区域发展的东中西三大地带格局比较吻合。从绿色发展指数来看,前三名依次是新疆南疆三地州片区、秦巴山片区、大兴安岭南麓片区,后三名依次为西藏片区、滇桂黔石漠化片区、燕山—太行山片区。这主要是因为在绿色发展指标的选取中,选择了工业污染物和废弃物的排放,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等指标。绿色发展程度高的片区多数是地广人稀、工业开发程度较低,或者自然生态环境好、工业开发受到限制的片区;而绿色发展水平低的多为资源粗放型或资源投入驱动型片区。从绿色减贫成效指数来看,前三名依次是大兴安岭南麓片区、新疆南疆三地州片区、秦巴山片区,后三名依次为西藏片区、滇桂黔石漠化片区、燕山—太行山片区。绿色减贫成效指数与绿色发展指数在空间分布上的吻合度较高。其原因主要是:构建的绿色减贫成效指数PG中,绿色发展指数G位于幂指数的位置,对绿色减贫指数的影响作用大,所以绿色减贫成效指数与绿色发展指数的空间吻合度较高。绿色减贫并不是单纯的以经济脱贫为目标,而是侧重强调扶贫工作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是科学发展观在扶贫工作中的体现。绿色减贫不仅具有经济意义,而且具有社会意义。在经济领域,它是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社会效益好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力图通过经济绿色化,带动绿色扶贫产业发展,形成经济新的增长点;在社会领域,它是一种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在以发展第三产业为主的连片特困地区,需要树立绿色扶贫的理念,力戒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在思想领域,绿色扶贫是一种价值取向,即在经济发展中融入绿色化,在绿色化中促进经济发展。结合本文所得结论,为促进连片特困地区绿色减贫,特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一是把握发展全局,提升规划水平。系统推进绿色减贫,需要政府进行顶层设计,对连片特困地区的发展全局有一定的把握。由于各片区经济基础、发展水平、要素禀赋条件具有差异性,减贫成效指数、绿色发展指数和绿色减贫评价指数相差较大,需要通过深入调查研究,详细了解各片区的具体情况和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又要加强区域联动协调和相互合作,对每个片区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规划。二是树立绿色理念,优化产业结构。目前,东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环境标准更为严格,一些高污染企业“梯度转移”,迁移至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这势必造成污染转移。此外,吕梁山片区等资源粗放型、资源投入驱动型片区由于过度依赖煤炭等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造成了环境污染。对此,应转变发展观念,连片特困地区应提高环保标准,不能简单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而应该是资本、技术和人才的整体转移,同时要减少资源依赖,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真正将绿色化融入减贫开发。三是发挥比较优势,拉动经济增长。对于滇桂黔石漠化片区、西藏片区等经济发展基础较差、自然条件相对恶劣、自然保护区数量众多的地区,不适宜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开发,可考虑通过提升第三产业的比重,加强生态保护,扩展旅游减贫,在拉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工业污染,使绿色化成为减贫开发经济增长点。此外,针对六盘山片区和滇桂黔石漠化片区“瘸腿”发展,应补足短板,推动片区绿色减贫均衡发展。四是突出引领作用,健全保障机制。政府部门应重视提供绿色发展公共物品,为连片特困地区的发展扫除障碍。加强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充分交换,有助于增强连片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带来新的商机;建立碳交易机制,让企业在节能减排中获取更多的利益,激励更多的企业参与其中,并获得持久的绿色化动力;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弥补生态环境脆弱区因环保责任造成经济发展水平下降带来的收入减少损失,适当给予补贴以保障这些地区公众发展公平的权利。

精准扶贫论文研究

精准扶贫是国家战略

非常正常 特别的好 感觉是不合理 感觉非常的有意义 很好

在经济市场化、人口流动化的当下,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生活条件,有好有坏。而贫穷会让一个人的心态变得消极。若要扶贫,那么就要先给他们送志气,先改变他们的陈旧思想。时代在快速发展,但仍有一些偏远落后的山区里,生活条件并不好,交通不方便,教育水平也低下,当地的人缺乏知识、技能和创新能力,而导致当山区外的世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山内部却并没有太多的改变,让当地的生活无法得以改善。回想到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若想要群众脱贫,那么应该对处在贫困中的群众进行思想引导,将“要我脱贫”变为“我要脱贫”。但“不怕穷”的陈旧观念和习俗,犹如一道“文化的枷锁”,很大力度地压制一些贫困户脱贫的意愿与动力。在那些贫困地方的人,以当地的自然条件来维持自己的生活,很难过上山区外界的好日子。并且有人会安于现状,很是满意当前的生活,并不想做出改变。这样的想法让贫困地区内部人员动力不足,毫无志气可言,给扶贫增加了难度。虽我们有扶贫的想法,但他们“不怕穷”的想法让他们不愿去靠自己的力量来改变自己的生活。这一消极的想法让人早已缺乏了“人穷志不穷”的信念,缺乏活力。所以若要真正实现脱贫就要先扶志,之后再扶智。若只是扶贫而不扶志,即使通过我们的资源改变了他们现状,但最终没有志气的他们还是会回到原状,并没有达到真正扶贫的效果,只是昙花一现。在扶贫的过程中,应先给他们灌输志气和信心,让他们明白,他们可以通过自己自强不息的力量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过上比之前更好的生活。精准扶贫这一项目可以更深入地展开全面的工作,去感化他们,在无形中慢慢地转变他们的观点,慢慢影响着他们的行为。在其过程中,让他们明白所谓的命运不可能一开始就注定的,后天可以通过自己的奋斗可以改变的。让他们明白幸福不可能空降,只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得到的。治贫先治愚,扶贫必扶智,知识也是改变成年人的陈旧观念的有效途径。教育方面是很重要的,虽然自己这一代是穷的,但让自己的儿女得到良好的教育,会让自己的孩子走着不一样的人生道路,之后的生活也会改变很多。要让贫困人民靠自己的努力改善自己的生活,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主动撕掉贫困的标签。

写作点拨:可以写一些关于脱贫方面自己的想法,关于脱贫对于我国的意义,例文如下:

全面脱贫攻坚是2020年的“重头戏”,基层干部还需不忘为民初心,牢记脱贫使命,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紧绷全脱贫“这根弦”,做到开展扶贫措施不能停顿,返贫预警监测不能大意,推动乡村振兴不能放松。紧绷“持续帮扶”这根弦,开展扶贫措施不能停顿。

“守正笃实,久久为功。”开展扶贫措施要有“要定青山不放”的毅力。扶贫措施是脱贫攻坚直接动力来源,如果我们机械化搞“一刀切”,对已脱贫人员立刻停止帮扶,可能会使年的努力付之东流。因此,在帮扶措施上持续发力是过渡期的必由之路。

一是要留住帮扶力量,驻村服务队作为贫困村贫摘帽的急先锋,为贫困户脱贫、产业项目创收指明了道路,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还需坚持留住服务队,站好最后一班岗。二是要开展动态帮扶,及时帮扶因疫致贫返贫人口,及时落实好兜底保障等帮扶措施,确保他们基本生活不受影。

三是要注重产业帮扶,巩固脱贫成效。支持扶贫产业项目尽快复工复产,提升带贫能力,为贫困户提供就业更多机。紧绷“稳定脱贫”这根弦,返贫预警监测不能大意。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贫困地区的稳定脱贫情况和扶贫成效接挂钩,如果在脱贫的过程中又出现了大量致贫、返贫,就会“为了芝麻丢了西瓜”,忘记了我们扶贫的初衷是为了全小康。

所以,返贫预警监测不能大意,一是要杜绝各类数字脱贫,密切关注困难群众的生活工作情况,及时关注辖区脱情况。二是要重点关注贫困边缘户,及时保障边缘户的住房饮水安全,防止贫困边缘户出现因病、因学而致贫返贫等情。紧绷“共同富裕”这根弦,推动乡村振兴不能放松。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全面脱贫乡村振兴的坚实基础,我们要全力做好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全面完成脱贫的基础上,稳步推进乡村振兴。一是要以扶贫项目为契机,进一步巩固壮大乡村产业,逐步扩大受益人群,促进低收入人群增收致富。

二是要充实乡村振人才队伍,吸引更多人才投入乡村沃土,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在这伟大时代的历史交汇期,我们还需紧绷全面脱贫“这根弦”,做好持续稳定脱贫的文章,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胜利,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也可摘选以下内容:

老有所养、幼有所依,脱贫致富指日可待。绷紧“精准弦”不放松,脱贫致富种好“幸福花”。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扶贫开发推进到今天这样的程度,贵在精,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精准是行动取得实效的关键。

脱贫攻坚若想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关键在精准。只坚决摒弃“大水漫灌”“走马观花”“空喊口号”等行为,真正下足精准扶贫的绣花功夫,才能切实提高脱贫成效,防返贫。精准须找准“穷根”。

要不怕山高路远,原汁原味地“看穷”,把情况掌握清,找准“穷根”,尤其是盯准“硬头”,完成当前剩余的脱贫攻坚任务。精准须因地、户、人施策。要把好脉、开好方,明确靶向、对症下药。

未脱贫,制定详实“怎么扶”方略,逐项落实力求高效;已脱贫的,防返贫举措必须精准对焦,重点关注因“疫”返贫群体,找并堵上可能导致返贫的风险点,让已取得的脱贫攻坚成果得到有效巩固和提升。

“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唯有绷紧思想、政策、精准三根弦不放松,才能啃脱贫攻坚“硬骨头”,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

贫困地区电商扶贫研究论文

一、电商扶贫要符合市场经济规律01电商扶贫归根结底在扶贫,总体要求是精准电商扶贫是电商与扶贫工作的融合,电商特征明显,但根本还是扶贫,电商只是载体而不是目的,最终检验成效的是扶贫效果。同时,电商扶贫也不是一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必须要精准到人到户,体现为实实在在的卖出去、挣回来,让老百姓感受到实惠。所以,《意见》的指导思想就明确指出:“以贫困县(832县)、贫困村(万)和建档立卡贫困户为重点,在当地政府的推动下,引导和鼓励第三方电商企业建立电商服务平台,注重农产品上行,促进商品流通,不断提升贫困人口利用电商创业、就业能力,拓宽贫困地区特色优质农副产品销售渠道和贫困人口增收脱贫渠道,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的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从这个指导思想就可以看出,电商扶贫要在贫困地区开展,重点在农产品上行、贫困人口创业就业,最终体现在当地农特产品销售和农民增收上。02首次提出“三个全覆盖”电商扶贫版图让人憧憬距离2020年的脱贫攻坚最后期限只有四年多时间了,电商扶贫要做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目标,也需要一个总体谋划,不能当花瓶,做应景,必须要有切切实实的推进路线图。为此,《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实施电商精准扶贫工程,逐步实现对有条件贫困地区的三重全覆盖:一是对有条件的贫困县实现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全覆盖;二是对有条件发展电子商务的贫困村实现电商扶贫全覆盖;三是第三方电商平台对有条件的贫困县实现电商扶贫全覆盖”。这三个“全覆盖”的提出,对832个国定贫困县是实实在在的利好,因为标志着不仅是国家财政支持的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全覆盖,而且是第三方电商平台全覆盖,而且县下面的村也要全覆盖。当然,也要看贫困地区的电商基础如何,所以文件谨慎地提出要对“有条件”的贫困县,而且是逐步实施。那么“全覆盖”的效果如何体现呢?《意见》提出,“贫困县形成较为完善的电商扶贫行政推进、公共服务、配套政策、网货供应、物流配送、质量标准、产品溯源、人才培养等体系”。这八个体系的形成,也绝非一日之功,需要各方付出艰辛努力。03电商扶贫可以行政推动,但更要符合市场经济规律《意见》对电商扶贫的发展提出了五条原则,但最重要的还是第一条,即:“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坚持政府引导、扶持不干预、服务不包揽,充分发挥市场在农村电商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培育发展贫困地区电商产业,带动贫困人口就业增收脱贫。”一方面,我们看到,在已经有起色的电商扶贫试点县中,行政推动是必要的,因为在意识观念、发展基础、电商人才等条件不成熟的时候,只有靠政府的强力推动,迅速补齐短板,才能打开电商扶贫的缺口;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注意,单一的行政推动也容易演化为一种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生命力不强,特别是一些地方想在短期内大干快上,靠电商扶贫出个经验,拿点考核加分,往往是徒有虚名,甚至劳民伤财。所以,电商扶贫必须把政府的角色扮演好,准确定位,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真正对电商扶贫发展扶上马,送一程,在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进程中发展壮大。二、十六部委联合发力,电商扶贫更加重视上行电商扶贫不仅仅是让贫困地区的农特产品上网,还可以与互联网结合得更紧密,预售、众筹、领养、定向采购都是可行的办法,特别是消费扶贫的兴起,又为电商扶贫打开一扇新的窗口。01人才始终是核心,今后还需不遗余力各地电商扶贫面临困难很多,一些困难不尽相同,但总体上都会遇到一个共同的大问题,就是人才瓶颈,能懂的人很少,会干的人更少,能干好的更是可遇而不可求。为此,前期的试点中,各地普遍把人才当作大问题来抓。《意见》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个宏大的贫困地区电商人才培训计划,“到2020年完成1000万人次以上电商知识和技能培训,培养100万名以上农村青年电商高端人才,实现每个贫困村至少有1名电商扶贫高级人才,形成一支懂信息技术、会电商经营、能带动脱贫的本土电商扶贫队伍”,这种力度可以说是空前的。当然,人才不是光培训就能出来的,实践才是培养人才的最好方式。所以,《意见》提出,“为符合条件的贫困地区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农民工和网络商户等发展电子商务提供创业担保贷款,支持贫困村青年、妇女、残疾人依托电子商务就业创业”,具体要实施农村青年电商培育工程、“巾帼脱贫行动”、电商助残扶贫行动,分别由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残联等党的群团组织负责。02基础设施短板明显,供给侧改革全面发力电商扶贫要做起来,面临的现实制约很多,突出表现在网不通,网速慢,收费高;物流快递不给力,“最后一公里”和“最初一公里”没有解决等。《意见》对此提出明确要求,“扎实推进贫困地区道路、互联网、电力、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贫困地区电商发展基本条件。到2020年,宽带网络覆盖90%以上的贫困村,80%以上的贫困村有信息服务站”。具体的工作重点:一是“深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重点向国家级贫困县倾斜”,而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的重点就是加强和改善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加强交通运输、商贸、农业、供销、邮政等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共享衔接,推进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配送网络建设,加快贫困地区县城老旧公路客运站改造,推动有条件的贫困村客运场站信息化建设,提升电商小件快运服务能力”,也就是说要整合县以下能用的所有的各部门各体系资源,综合打造物流快递体系。三是“推进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工作,大力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这已经是继十年前上一轮信息进村入户工程之后的新一轮农村信息工程了,但十年前的问题是农民运用不足,而现在是农民需求强烈,可谓供给侧的对应再发力。03电商扶贫还在创新,消费扶贫颇有看点电商扶贫不仅仅是让贫困地区的农特产品上网,还可以与互联网结合得更紧密,预售、众筹、领养、定向采购都是可行的办法,特别是消费扶贫的兴起,又为电商扶贫打开一扇新的窗口。基于电商平台的信息便捷沟通与金融支付、物流快递配套服务,在网上通过购买贫困地区特色产品来扶贫是一件既时尚又有意义的事情,一经推出,就引起了社会各方关注。如何推动消费扶贫健康发展,不至于沦为概念炒作,也不至于出现名不副实,需要规范和相关体系建设。《意见》对此专门提出指导性意见,一方面,“以每年扶贫日为时间节点,组织有关电商企业和网络平台,共同举办‘邀您一起来网购’等消费扶贫体验活动”;另一方面,“加强贫困地区优质特色农产品、民族手工艺品、休闲农业的宣传推介,鼓励支持电商平台常年开展富有特色的网购活动”。也就是说,消费扶贫可以结合扶贫日集中开展,也可以演化为常态化活动,但核心是优势产品、特色产品,也需要加强网络宣传,塑造地域品牌,让消费者买得情愿,吃的满意。那么消费扶贫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就是虽然消费者愿意购买贫困地区的农产品,甚至也愿意接受贫困地区农产品在包装、外观上的一些不完美,但并不等于就可以不做上网销售的品控,因为消费者本质上还是在采购正常商品。所以,消费扶贫的兴起,需要贫困地区加速推进供给侧改革,加强源头的农产品基地建设,做好标准化生产,重视产后的贮藏保鲜、包装分拣、品牌设计等环节,提升消费者的体验感,让消费者买得情愿,吃的满意,最终是以商道来行人道。从2016年发生的贫困地区网上促销事件来看,有几条经验教训必须汲取:一是宣传上有度,不能过度煽情,内含道德压力;不能按一般电商产品过度进行产品美工和方案创意,这往往造成宣传与实物的感观落差,降低了消费者的体验感。二是组织上有序,绝对不是把东西上网那么简单,从源头的产品质量控制到中间的仓储、包装、物流到最后的客户服务与售后等,每一个环节都要有严格的把关,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整体形象。三是一定要确保真实和精确,不能笼统地说这就是贫困地区的东西,而是要精准到什么乡什么村什么农户生产的,怎么种的,怎么收的,谁最后卖出去的,这个信息必须真实,新疆的维吉达尼团队就是做好了这一点,消费者的信任度明显提升。同时,相关信息最好有政府背书。严禁任何形式的借用消费扶贫营销,确保爱心不受伤害。

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做出带有规律性结论的书面材料,它能够使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因此十分有必须要写一份总结哦。但是总结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电商扶贫工作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电商扶贫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在精准扶贫工作的积极作用,推动了农村产业发展。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电商扶贫工作总结,供您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查看。

XXXX年,为推动我县电商扶贫工作取得实效,按照xx省商务厅、省扶贫开发办公室下发的《关于做好XXXX年全省电商扶贫专项行动有关工作的通知》(湘商电〔XXXX〕X号)及《关于开展XXXX年全省电商扶贫专项行动绩效考核工作的通知》(湘商电〔XXX〕XX号)文件要求,xx县商粮局对照任务清单,周密安排部署,强化工作责任,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积极作用,促进脱贫对象增加收入,认真落实全县电商扶贫专项行动工作,全部完成了绩效考核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电商产业发展概况

xx县地处湘中腹地,隶属XX市。总面积1596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合并后有486个行政村,37个居委会,全县总人口92万,并村后的建档立卡贫困村106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2107人。

近年来,我县通过示范创建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推动全县产业发展模式、经营方式发生深刻变革,带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集聚转移及电商扶贫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逐步形成电子商务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格局。目前拥有国家级电商示范企业1家,省级电商示范企业2家,获批xx省电子商务企业23家,已建好一个占地万多平方米,集商品贸易、物流配送、实训模拟等多功能、多业态为一体的县级电子商务产业孵化园,引进农村淘宝、邮政、供销、随手购等电商平台企业40多家,1个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1个淘宝·特色馆,1个县级物流仓储配送中心,孵化企业网商320个,个人网商3000个,共建设镇、村电商服务站点380个,带动电子商务及其相关的信息、交易、支付、物流、展览、培训、传播等产业,实际开展电子商务培训万余人次,行政村宽带覆盖率,使用率达75%,年网销额突破15亿元。同时我县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加大特色拳头产品小型农机、竹胶板等融入“互联网+”的力度,通过电商跨境贸易做到线上线下深度融合,促进本地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和县域经济飞速发展。新华网、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中国新闻网、xx日报、新xx网、红网、XX日报等主流媒体和xx网、掌上xx、xx信息网等本地新自媒体竟相报导xx县电商进农村示范工作情况和电商发展模式和做法,得到上级部门及社会各界的肯定与好评。

二、电商扶贫工作情况

我县坚持把发展电子商务摆在重要位置,与精准扶贫紧密结合,严格按上级部门对电商扶贫专项行动工作的考核要求,细化电商扶贫工作规划(包括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书),逐步提升农村产品商品化、标准化、规模化水平,带动本地特色农产品产供销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抓紧实施各项电商扶贫工作,今年实现“农产品进城”交易额9646万元,“工业品下乡”交易额亿元。帮助贫困村网销农产品654万元,帮助贫困户网销农产品531万元。

(一)精准对接扶贫对象,加快网销农产品整合与开发

1.以全县106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为重点对象,积极组织开展贫困村电商服务点和扶贫示范网店建设,严格按上级文件要求,新建26个贫困村村级电商服务站和xx个扶贫示范网店,新建扶贫服务站点及网店功能完善,县级电商服务中心为站点提供完善的运营保障,具备农产品收集上行功能,物流快捷方便,“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交易额均较好,呈增长趋势。至11月底,新建服务站点下行年总交易额达300多万元,上行年总交易额达30多万元;扶贫示范网店年交易总额达xx0多万元,进一步活跃贫困地区的农村消费市场,有效带动本地经济加快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青树坪镇归古村陈富贵、花门镇石龙村赵向民、井字镇长湾村胡岳杯等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系统培训后成功开办扶贫网店,年纯收入突破8000元,成功摘掉贫困户的帽子。

2.积极组织电商公共服务中心、飞腾公司、湘滇公司等电商平台和企业采集标准化农特产品、非标准化农产品和乡村旅游资源信息,建立商品信息库,同时加强农特产品网货监管,制定生产加工标准近10个,整合开发适合辣酱、淮山、豆豉、干笋、豆皮、红薯粉、盐辣椒、霉豆腐、荷结皮、土豆片、小鱼仔、木瓜丝等网销农特产品20个以上;加强农特产品网货监管,制定生产加工标准10多个;注册“家湘宝”、“灵妹几”、“辣外婆”、“水封坛”等本地农产品商标,SC认证10多个,并均进行了产品包装设计。督促指导灯塔米业、江园辣酱等农产品生产企业、专业合作社与电商企业合作,扩大安全优质农产品生产规模,按标准种植、生产、加工、包装,促进农产品商品化和网上销售,培育建立生产基地和小作坊式加工厂10多个,为贫困村提供技术、信息、网上购销等服务,加速实现永丰辣酱、青树淮山、豆豉、蛋白桑、中药材(艾叶)等特色农产品的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

3、积极开展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县人民政府与浙江甲骨文超级码科技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着手建立农产品电子商务质量认证和溯源体系,已给xx湘军永丰辣酱有限公司等10家农产品生产企业定制300多万枚个性化防伪标识码,通过农产品溯源系统将农产品从原料采购到农产品的采收、到消费者购买等一系列生产、流通过程的信息记录到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监管云平台数据库,生产企业把二维码标签贴到产品上,实现了企业信息全流程展示,并将产品生产过程的质量监管信息与检测报告以二维码的形式提供给消费者扫码查询。整个系统稳定可靠,设备运行正常,企业反响良好,同时为xx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提供了及时有效的信息支撑和科学有力的决策依据。

(二)拓宽网络销售渠道,促进农产品进城网上交易

1、大力开展网销“一县一品”活动。我县积极通过知名电商平台、各种新闻媒体将地方农特产品与精准扶贫结合起来,加大农产品入驻阿里、京东等大平台力度,新开农产品线上店铺20多家,开展网销“一县一品”的宣传推广营销活动,塑造网销品牌,取得了显著成效。上半年,我县20多类本地农产品成功入驻阿里巴巴“特色中国·xx馆”,年网销额达200多万元;9月22日,我县江园辣酱食品有限公司“侯府家”牌永丰辣酱成功入驻阿里巴巴农村淘宝“淘乡甜”官方旗舰店,使我县这一百年老字号在大型电商平台一炮打响,网上日均销售100多单,双“11”当日销售20xx多单。县电商公共服务中心为xx威龙食品公司、xx湘春酱菜园、xx省白马食品公司等3家生产企业提供包括淘宝代运营、微商代运营、阿里巴巴诚信通代运营在内的全网营销推广活动,每天至少有100单以上的本地农产品发往全国各地。电商服务中心和我县贫困村甘棠镇祠堂湾村合作开展电商精准扶贫,使该村的红薯片和中药材花粉蜜在短短几天就网销一空,线上众筹猕猴桃取得成功,8月底就全部预订完毕。与洋潭农业合作社线上线下合作推广无花果,所产无花果销售90%,剩下10%则制成干果销售一空。我县连财种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充分利用农商通86077平台积极开展“一县一品+扶贫农小店”上线推广工作,通过“政府引导+平台落地+大众参与”的合作机制,在全县xx个乡镇开展专项培训,确保项目参与人员掌握业务技能,流程,标准,使得项目有效高效落地,选取20多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开设“扶贫小店”,销售贫困村、贫困户产品,并聚合全县电商力量帮扶推广,销售,真正使得“电商扶贫小店”为贫困村带销路创效益,实现电商精准扶贫助农。

2、利用第三方电商平台销售农产品。今年以来,我县大力开展微(电)商扶贫培训和团队建设工作,由县商粮局、人社局和各乡镇、经开新区负责协调指导,通过电商企业带动农民通过利用微信平台等自媒体进行销售,以销带产从而逐步带动县域农产品的规模化和商品化。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贫困户)+微商销售团队F2C工厂”的模式,通过微信平台直接到消费者手中的模式形成产销一体,带动家乡农特产经济发展。湘滇电商、飞腾电商等有一定规模的电商企业在全县15个乡镇和经开新区进行农特微商培训及团队建设,全年共培训微商人员1200多人(其中参训贫困户200多人),共涉及50多个贫困村,开设个人实名微店或网店1200多个,培育出农特微商村级负责人200多人。如石牛乡树山村罗改乡、沙塘乡沙塘村贺登峰等贫困对象在电商企业的精心培育和指导下开办个人实名微店,成功蜕变为一位名副其实的农产品销售“微商达人”,月均纯收入1000元以上,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其次是引导电商企业及微商团队通过对接广州、深圳、江苏、北京、长沙等各地xx同乡商会,在老乡们的推动下更好的推广xx县域特色农产品。同时与各大湘菜馆合作,从而实现线上线下的互惠互利、和谐共生,通过这种产销一体式的产业融合,为消费者带来更直接真实的体验。

三是利用线上线下结合销售农产品。我县以持续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核心,依托电商公共服务中心、七品网、邮乐购、供销e家、淘宝·xx特色馆、湘中优选等本地电商企业,入驻xx实体商超和电商公共服务平台的“电商扶贫特产专区”,采取产品预售、认养、众筹、社群等多种模式进行“精准扶贫”,取得了良好收效,在各大“电商扶贫特产专区”农产品销售额共达1200多万元。我们还积极组织电商企业参加食餐会、农博会、网购节等各类农特产品展会,今年元月,县商粮局组织电商协会会员单位50多家企业举办了“首届电商扶贫年货节”;3月,县商粮局组织20多家电商企业参加了锁石镇油菜花文化旅游节暨电商精准扶贫展销会,组织全县电商企业开展电商扶贫“春风行动”农民工招募大会;4月,组织近10家企业参加了“20xx义乌中国国际电子商务博览会”;8月,组织20多家企业参加了的荷叶荷花文化旅游节暨电商扶贫产品展销会;9月14日-17日,组织10多家企业参加在长沙举办的“国际餐饮食品博览会”;9月27日-29日,组织30家企业参加在娄底举行的“第八届湘博会”;11月9日-15日,组织农产品加工生产企业及电商企业共40多家参加在青树坪镇举办的'“xx(湘中)农产品博览会暨电商扶贫论坛”;11月17-24日,组织5家企业参加在长沙举办的20xx中国中部(xx)农业博览会,开设“电商扶贫特产专区”,通过各类展会的传播和线上线下结合,共帮助贫困地区销售特色产品1000多万元,并结合“互联网+特色农产品+特色旅游”的电商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强化扶贫工作机制,完善电商扶贫落地体系建设

1、按照电商扶贫绩效考核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在县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中已落实电商扶贫资金184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34万元,统筹融合资金150万元),专项用于电商扶贫服务体系和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同时我县进一步强化电商扶贫工作机制,安排人员定期督促各电商扶贫项目开工建设,确保项目如期保质保量实施到位。

2、大力加强县级电商服务中心及村级电商扶贫服务体系建设。一年来,我县强化电商服务体系建设,在为当地农特产品上行功能完善,为贫困户代购生产生活资料,叠加金融和助农取款服务,工业品下乡物流整合,以及完善便民政务、农技和就业服务等方面取得突破,实际运营状况良好,成效十分显著。全县利用各大电商平台实现产品下行年销售额达2亿多元。一是充分发挥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专业团队在开展品牌注册、统一包装、网络推广运营等服务等方面的实战经验,提高地方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的水平。通过开展代运营和运营自有区域性B2B2C电商平台,开发推广湘中农商和“自邮帮”物流众包平台,支持微商及“实体店+电商”的商家和个人在平台开店,通过一段时间运营逐渐实现良性循环,推动农特产品进入轻松大流通时代,解决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物流配送难题。同时积极组织参加相关农特产品展会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为推广xx农特产品和助推xx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二是指导督促村淘、邮政、随手购、惠民供销、厂家网、农村科技合作社、86077等电商平台企业进一步规范全县300多个村级网点形象,统一设计、制作,做到形象规范、美观。增加为贫困户代购生产资料、代办缴费购票等本地生活服务功能,叠加与商业银行合作金融和助农取款服务,收集当地特色农产品信息并通过网上销售,加快工业品下乡物流整合,完善服务网点代买代卖交易台账和特色产品网络销售记录。三是要求各电商平台加大了对村级服务站点负责人的培训力度,调高其服务水平与工作能力。进一步完善村级服务网点的物流台账和便民政务,以及民俗产品、农技和就业服务,基本做到每天有登记,月月有小结。组织电商企业挖掘整理农特产品,加强品牌培育、商标注册、产品包装等增值服务的功能。

3、进一步加强电商扶贫支撑体系建设,今年在加快培育更多的xx本土电商人才,落实xx县提高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退伍军人的创新创业能力,通过电子商务创业带动和促进再就业,同时开展网上电商普及培训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全县建立了以xx县创客职业培训学校为主导的电商基础培训机构,对各级政府、企业、农民、创业青年等各类人员实行公开免费电商培训。重点对接贫困村和贫困户开展电商产业扶贫专项培训,全县累计共培训万余人次(其中贫困户数达300多人),其中电商专业技能培训30多期,共1200余人(受训人员同时又参加了网上免费及后续跟踪培训);同时通过“xx惠农学堂、农村淘宝合伙人QQ群、xx县电商协会互动QQ群”在网上免费开展电商培训,通过“一直播”APP针对已经培训过的种养殖大户、农特微商从业人员进行手机直播培训,主要是各类农业电商平台的注册、美工、数据分析、售后服务、在线咨询等五类课程。重点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掌握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开展业务,确保每个贫困村有1个以上电子商务应用人才或信息员。截止至XXXX年XX月底,全县申报和认定省级电商企业累计达23家,当地电商企业直接认领帮扶贫困户xx00多人,安排贫困户就业用工300多人。

潮平岸阔催人进,风劲扬帆正当时。我县立足电商扶贫实际,主动作为,进一步推进电商进农村示范工作,确保各项电商扶贫政策措施执行到位,助力电商精准扶贫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