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钢琴启蒙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4 00:25:48

钢琴启蒙毕业论文

之前也是为为论文苦恼了半天,网上的范文和能搜到的资料,大都不全面,一般能有个正文就不错了,而且抄袭的东西肯定不行的,关键是没有数据和分析部分,我好不容易搞出来一篇,结果还过不了审。 还好后来找到文方网,直接让专业人士帮忙,效率很高,核心的部分帮我搞定了,也给了很多参考文献资料。哎,专业的事还是要找专业的人来做啊,建议有问题参考下文方网吧 下面是之前文方网王老师发给我的题目,分享给大家: 论音乐听觉在钢琴教学中的实践 高校钢琴集体课教学模式探索 吕其明《红旗颂》双钢琴版本的演奏分析 试析贝多芬《第六钢琴奏鸣曲》Op10No2第一乐章 贝多芬《c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Op37作品分析 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艺术特色 试论西方音乐史对钢琴演奏的影响 开创“中国风”钢琴语境 由钢琴考级引发的琴童教学思考 从智能钢琴集体课看钢琴教育的新探索 大数据网络时代的钢琴教学构想 高校钢琴教育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路径 OBE理念下高师钢琴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学前教育钢琴即兴伴奏教学的实践探索 传统与当下:博雅教育理念与钢琴教育相融合的理论思考 钢琴伴奏在高职艺术院校声乐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钢琴家》:那些见过战争的人,怎么会不憎恨战争 疫情期间“互联网+”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探讨 钢琴界“扫地”朱晓玫:只想躲在音乐背后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职钢琴教学策略探讨 基于人工智能的钢琴编曲音色识别系统设计 浅析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芭蕾舞基训钢琴伴奏的差异 巴赫康塔塔钢琴改编曲《羊儿可以安静地吃草》乐曲分析及演奏处理 浅析黄自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 浅析钢琴曲《浏阳河》的音乐技巧与情感表现 浅析舒伯特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的魅力 浅探克拉拉·舒曼的钢琴生涯 王建中改编钢琴曲的艺术手法与特征 职业学校钢琴课程教学模式及课程体系拓展研究 钢琴演奏教学中听觉培养的价值探讨 钢琴演奏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试论钢琴基本功练习在钢琴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浅析慢练在钢琴练习中的作用 巴洛克歌剧咏叹调钢琴伴奏教学研究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演奏风格及创作特点探析 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教学的思考 浅谈儿童钢琴快乐教育 中国钢琴作品《皮黄》的曲式特征与艺术特性 钢琴伴奏在艺术歌曲中的作用 钢琴即兴伴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析 钢琴家的脚 学前教育专业核心素养下的钢琴教学策略 探析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和提升学生儿歌钢琴伴奏能力的方法 浅析个性化教学法在高职钢琴弹唱教学中的应用 高校钢琴教学“归元”思考 浅析管弦乐钢琴伴奏艺术 现代音乐美学对钢琴演奏的启示 高校钢琴即兴伴奏教学的创新模式探析 音乐专业钢琴弹唱能力培养方法解析 胡同里的钢琴师 浅析钢琴制造工艺对触键和音色改变的重要性 高校钢琴教育中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 音乐钢琴教学中培养学生即兴演奏能力的措施分析 中职学前教育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有效分层教学分析 关于钢琴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与情感教育 中职学前钢琴教学中的课堂语言艺术探究 幸福的钢琴 对高校钢琴课程体系中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研究 过程性评价的内涵、价值及其在独立学院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中西方钢琴艺术的文化融合 中专音乐表演专业钢琴教学方法探究 简论丁善德钢琴音乐的成就、特色与演奏 藏羌彝民间舞蹈钢琴伴奏编创论略 钢琴艺术欣赏中的审美意识分析 元认知理念指导下的师范类院校钢琴启蒙教学研究 学前教育钢琴基础教学的实践研究 信息化环境下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开放式钢琴弹唱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分层教学模式在高职钢琴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互联网时代下的钢琴教学形式研究 微课在高校音乐教育钢琴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在线钢琴教育的利与弊 雅俗共赏角度下钢琴曲《炎黄风情·走西口》音乐分析 钢琴组曲《圆明园漫步》创作风格及演奏特征研究 钢琴伴奏在合唱艺术中的作用 浅析肖邦《b小调第一钢琴谐谑曲》的演奏技法 高叠和弦在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中的应用 贝多芬C小调奏鸣曲对西方钢琴艺术史的发展影响探究 琵琶曲与钢琴改编曲《十面埋伏》的比较研究 浅析路德维希·范·贝多芬第7钢琴奏鸣曲作品10之3中的踏板使用 内心听觉在高师钢琴基本技术训练中的应用探索 高职钢琴教学中体验式教学法的运用探讨 双钢琴教学对学生钢琴学习能力培养的作用 信息化环境下钢琴教学模式的创新 浅谈少儿钢琴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高校音乐师范生钢琴合奏能力的培养与实践 试论钢琴的调音及日常维护 浅论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组织结构与演奏 钢琴演奏中的触键技巧与音色效果探索 钢琴曲《百鸟朝凤》中的民乐元素渗透 李斯特钢琴曲《夜莺》的演奏诠释 波特凯维茨与他的钢琴练习曲 “思政”视域下美育与高校钢琴教学的融合研究 简析钢琴演奏者的心理因素对表演的影响 钢琴演奏中的音乐听觉作用探讨 《安娜的笔记本》在民办高校钢琴基础教学中的运用 高校钢琴教学中比较教学法的应用 立德树人视域下的钢琴教育创新研究 高职院校钢琴审美教学的设置与教学方式探索 幼儿园钢琴教学中形象化的教学语言研究 钢琴小品《喷泉》曲式结构与演奏分析 浅谈合唱中钢琴部分的运用 钢琴演奏与教学中的触键技巧问题研究 钢琴演奏中触键与踏板对音色的影响

近年来,我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钢琴已经走进千家万户,学习钢琴的儿童越来越多。家长们开始重视孩子的智力投资与启蒙教育。儿童学习钢琴,不仅能锻炼其动脑筋,勤思考和克服困难的能力,也可以培养起良好的学习习惯。但学习钢琴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对于儿童好玩的天性来说,弹钢琴是一件既枯燥无味又累人的事。那么如何在钢琴教学中用生动、准确的教学方法培养儿童的音乐才能,带领他们走进音乐世界,使其自觉地探索和追求,确实是值得每一位钢琴启蒙教师深思的。

一、正确对待每一个学生,给予准确定位

家长送孩子学琴的时候总会先问老师,自己的孩子是否适合学琴,有没有这个天赋,手指够不够长,能不能坚持下去。事实上,大部分的学生再音乐上是没有超人的天赋的,手指条件也一般,对钢琴的兴趣不大。这样的孩子,弹钢琴只能作为他们的一种娱乐,作为业余爱好,成名成家的希望很渺茫。因此,对待这类学生,从一开始,就应竭力避免过多的枯燥的手指练习,而应尽量选一些简单、优美、有儿童情趣的小作品来练习,课后也不需要做长时间的练习,只要巩固下所学的知识即可。对于少数极具天赋的孩子来说,稳扎稳打的技术训练尤为重要,如果过分满足于演奏几首动听的曲子,不能安心练习,将来也很难继续攀登钢琴演奏的高峰。

评价一个好的钢琴启蒙教师并不是看他能否按学院派的方法去教,而是看他是否具有科学的教学方法,能否准确的给学生定位,使每一个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教师对学生态度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所谓教师的态度,是指教师再授课时对学生的语气、态度以及自身情绪的好坏所带来的影响。老师授课时的面部表情、情绪状态、演奏气质、演奏风格以及艺术修养等,都会影响着学生。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类的性情中最强烈的是渴望受人认同的情绪。”林肯曾说:“人人都喜欢受到称赞。”要学生获得信心,教师的作用是巨大的。

如果教师十分重视教学质量、备课认真,那么学生就会有一定的压力和动力,在完成作业时态度也相应比较认真,并且认为老师很负责任、关注自己而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如果老师对教学的态度时好时坏,那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产生依赖和侥幸心理,认为有时可以钻空子,学习状况也极具不稳定性。如果老师对教学的态度表现得不认真,那么大多数学生也会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或是认为自己能力不行,得不到老师的赏识,所以不认真上课而产生自卑感,从而影响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进取的动力。甚至有些学生因此而对学习钢琴失去兴趣,产生厌烦等逆反心理。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良师益友。由于钢琴教学是一对一进行,孩子在钢琴教师面前会有一种“群体失助感”,他们的表现会比平常要老实的多。虽然教师的威严有让孩子集中精力的作用,但作为教师,策略上应该使学生愿意与教师见面,愿意听教师讲话,而不是因惧怕而听话。

每个学生在初上钢琴课的时候都带着极大的好奇心,他们想知道钢琴课怎么上,老师凶不凶,弹琴难不难,如果老师总是一副老夫子的样子,不苟言笑,天真的孩子们肯定不敢提问问题,也不敢随心弹奏,甚至从心理上产生弹奏的紧张感。因此,作为启蒙老师,为了把孩子引进音乐世界的大门,首要的问题就是从第一节课就开始给学生一种亲切感,让孩子尽快喜欢上老师,愿意再来上课。一个好的钢琴教师的教学艺术不仅仅在于清晰的讲解,准确的示范,还表现在能用多种体态、语调、情感来表达,使孩子产生一种愿意跟这个教师学习的愿望,进而使孩子产生一种良好的学习动机。

在孩子学琴过程中,遇到回课效果不太令人满意时,老师要耐心地讲解示范,少说些伤孩子自尊的话,多多鼓励孩子,不失时机地给予表扬,让孩子随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课堂上不仅能及时纠正孩子在技术上的毛病,在教孩子钢琴技巧的同时也要培养孩子细心、耐心和爱心的品格。给年幼的孩子上课时,在课堂上创造一种无拘无束的愉快气氛是至关重要的,这样可以使孩子保持一种玩耍的情绪,唤起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只有建立了良好的师生情感,孩子才能从心里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课,才有可能引起他们对弹钢琴的兴趣。

三、因材施教

学生是多样的,他们性格各异,才能、心理素质都不同,有的学生比较热情,性格外向;有的比较安静,性格内向。性格热情外向的学生在演奏作品中情绪激昂,速度快,爱赶节奏,对音乐缺乏控制,容易造成声音上的混乱。而性格安静内向的学生演奏时往往比较规范,控制力好,但确缺乏热情,音乐比较死板,缺乏表现力。这两种学生各有优缺点,那么就可以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取长补短,相对得到改善。

四、幼儿练琴的原则

对于儿童练琴的安排,一般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将练琴时间固定安排在孩子精力充沛的时候,且时间不宜过长,有利于集中注意力,保证质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每次练琴要有明确的要求,不要简单规定弹几遍,弹几个小时,要有质有量。

(三)坚持天天练琴不间断。钢琴学习要靠积累,好的学习习惯要在持之以恒中养成。

五、对儿童授课六忌

(一)忌形式单调,每次上课总是从手指练习开始,然后到练习曲、乐曲,令孩子感受到单调,乏味。实际上,课上完全可以让孩子先弹最喜欢最自信的'曲子,让他们充满信心地面对教师,认真表演。课中穿插一些用故事讲解乐曲,跟琴歌唱,使上课变得多样化,趣味化。

(二)忌一味批评训斥,对于幼童的心理,一味的批评训斥只会使他们产生恐惧感,失去自信心,把教师放到对立面去。与其说:~“怎么搞得,复习的功课还弹错?”不如说: “今天比上次有进步,如果把这些错改过来就更好了。”后者会让孩子感到教师是和他站在一起,鼓励他进步的,产生亲近感。

(三)忌只讲不练,对于学琴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错误,教师除了及时,明确地指出外,还应当让孩子当场练一练,在实践中体会和认识错误与正确的不同之处。对于课后的具体练习方法、也应当让孩子在课堂上做一做,基本掌握之后才能保证一周练习的效率。

(四)忌填鸭式灌注,当发现错误后,教师应当指出在某一段落,某一声部或某一只手弹奏的部分有某一类的错误。然后启发学生再弹一遍,认真看谱,仔细倾听,自己去找出错误来。或者采取比较的方法,教师弹正确和错误的两种,让孩子在比较中找出问题对于新授课题,也应当以巧妙的问题启发学生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去推理,寻找答案。在儿童钢琴启蒙教学中,运用启发式的教学原则和方法,培养和发展孩子的音乐感知能力极为得要。

(五)忌布置作业简单化,对于启蒙教学阶段的幼儿,不但要范奏,而且要指出新课的学习重点、难点以及练习方法。教师的范奏应当以练习和演奏两种不同的速度来进行,既能让学生听到新课弹好以后是什么样的,又能使学生在教师的慢速范奏中真正了解新课,消除畏难的心理。

(六)忌长时间授课,学龄前儿童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很有限,4岁左右的孩子约10分钟,5岁左右约20分钟,6岁左右防半小时。对幼儿授课的时间要充分考虑不同年龄的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长短。

钢琴教学的启蒙阶段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发展,在“教”和“学”的过程中,教师、学生和家长是一条纽带,三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想要真正学好钢琴,需要老师,学生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只有三方面融洽结合才能实现共同目标!

钢琴启蒙教育论文题目

2001年7月,我国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音乐教育的目的和价值,要求深化音乐教育的改革和普及。钢琴教育在学前儿童教育中起着音乐启蒙的作用,是幼儿接受文化知识和提升自己对艺术美感认识的纽带。

一、幼儿钢琴启蒙教育的概述

(一)启蒙教育的内涵

启蒙教育就是在一些不知道新理论的人特别是儿童,不具备验证科学知识的能力时,只能简单地使他们记住结果而应用科学知识,这种忽略证明过程的教育方法叫启蒙教育。启蒙教育常用的说理方法是用一些被启蒙者已知的类似常识来说明道理,而不是讲述科学证明过程。

(二)钢琴教育的内涵

钢琴教育是要人们更加认识和提高对美的感受和理解,激发对钢琴的基本认识和积极兴趣,并培养对钢琴的演奏力和表现力。钢琴教育不单是要人们了解钢琴黑白琴键的组合,还要从最基本的乐理知识学起,五线谱、音程构造、音阶、音符、休止符等。钢琴教育要求幼儿掌握基础知识,在此之上发展自己的音乐表现力。

(三)幼儿钢琴启蒙的最佳年龄

很多研究学者认为,学习钢琴应该从孩子抓起,越早的了解和学习钢琴越有利。专业艺术教育者认为,弹钢琴是具有技巧性的手眼协调的小肌肉动作,需要指关节的配合,肘部与前臂的配合,上肢与下肢的配合,手指与键盘的配合,身体与键盘的配合等,这些都在考验一个演奏者的身体协调性和耐性。刚开始学习钢琴需要反复的手指练习和各种练习曲的练习,以达到基础牢固的目的,这就要求学习者需要每天都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去练习。根据幼儿的生长发育情况我们知道,幼儿先发展大肌肉活动,再到小肌肉精细化发展的过程,年龄较小的幼儿会因为协调性差、没有耐心、注意力不集中等自身原因而坐不住,这个时候送他们去学习钢琴是达不到预期效果的。合理有效的学琴年龄应该在3—7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手指关节较灵活,大肌肉和小肌肉的活动也都有了一定的发展,而且经过长时间的练习会形成肌肉记忆,这将为以后更专业的钢琴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二、钢琴启蒙教育的重要性

(一)钢琴对幼儿审美能力的影响

人的审美能力包括感知、理解、想象、情感、联想、表达等多种心理活动的一种综合判断能力。通过钢琴启蒙教育使幼儿提高音乐的审美能力,最终获得全面协调的发展。幼儿的审美能力对作品演奏和表演艺术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对钢琴作品的演奏,不仅能表现其扎实的基本功,还能表现演奏者个人的音乐素养和对乐曲的理解。要树立以艺术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这个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育的全过程,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美好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

(二)钢琴对幼儿文化修养的影响

苏格拉底曾说过:“音乐是一种最好的教育手段,因为节奏与和声能渗透到人们的心灵深处,并赋予人们礼貌和优雅的`气质”。钢琴教育对幼儿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人事一个天生的文化产物,是文化的创造者和被创造者,这就意味着受到音乐影响的人能具有一定的创造能力和较深厚的文化修养。文化修养是指人先天自然形成和后天形成的一系列为人处世的态度和能力。幼儿从小受到良好的音乐教育,能有效的促进幼儿音乐素养和艺术修养的提高,还能培养其认真踏实坚持的学习习惯。纵观整个历史,凡是有识之士,都能认识到音乐对个人对社会的重大影响力。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六艺”的课程内容,即礼、乐、射、御、书、教。我国古代很早就有了乐教,周公的“制礼作乐”,在当时最高统治者的支持鼓励和推动下,礼乐并举,相辅相成,互相影响和发展,其目的是为了构建一种有文化、有礼仪、有涵养的祥和的社会环境。

(三)钢琴对幼儿智力发展的影响

生物学家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分为左脑和右脑两部分,左脑具有地理、数学等逻辑思维能力,属于理性思维;而右脑控制感情,具有音乐、文学等形象思维能力,属于感性思维。人的一生,左脑一直处于运转状态,而右脑则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利用,大部分属于未开发领域。而学习音乐刚好能弥补这一点,良好的音乐训练能有效的促进右脑的活动,强化大脑的功能,使大脑均衡发展。这就是所谓的“音乐能开发智力”的理论依据。21世纪的人类正处于世界性竞争和激变的时代,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知识的激增对人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所以,人们在不断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在不断面对挑战和压力的过程中,智商起着基础性的作用。而钢琴这门艺术在陶冶情操的同时,还能有效的促进智力的开发。由此看来,钢琴作为一种乐器,在幼儿的早期教育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我国不断大力扶持第三产业,对文化产业的重视,相信钢琴启蒙教育也会不断发展,在教育的路上越走越远。

论文关键词: 钢琴启蒙教学方法

论文摘要: 作者根据教学经验总结了一套通俗的方法。其中要点大致为:让学生对钢琴进行认识,培养正确的弹奏姿势、规范的手形和手指的正确弹奏方法、五线谱的识别能力。而后应进行钢琴教材作业布置,其步骤包括:学生对上节课作业的演奏与反馈、教师对作业进行指导、新作业的布置,等等。同时也不应忽视家长在学生学琴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钢琴教育逐渐走进千家万户,越来越多的孩子加入了浩大的琴童军团,同时对钢琴教师的需求也日益大增。面对一个零起点的孩子我们应该从何教起?我根据十几年的钢琴学习和若干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了一套通俗的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根据相关统计,绝大多数幼儿在学习钢琴之前表示喜欢音乐,占总数的82%,一般的仅为16%,不喜欢的仅为2%。这说明幼儿在未经刻意引导和培养的前提下,对音乐具有本能的“原始兴趣”。而对练琴过程的问卷调查,则显示在练琴过程中有经常去厕所、喝水等行为的幼儿占42%,偶尔的占37%,不去的占21%。除开幼儿练琴过程中确实的生理需要以外,更多的原因在于缺乏兴趣。

兴趣是个体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表现为个体对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幼儿钢琴学习兴趣作为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幼儿本身、钢琴教师、幼儿家长,而且受到家庭环境、社会氛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无论是幼儿学习钢琴,还是音乐教师教授钢琴,培养幼儿学习钢琴兴趣的学习的关键。兴趣作为一种心理倾向,对幼儿钢琴学习活动不仅起着激发动力产生、推动情感投入的作用,而且有效地培养幼儿注意力的形成,促进智力方面的发展。

我认为对于儿童钢琴的启蒙教学最佳的方式应该在培养兴趣的基础上采取一对一式、口传心授的方法。一般每节课为30—60分钟不等,一般课时安排为一周1—2节。

首先让学生对钢琴进行认识,尤其是对钢琴键盘的识别与记忆,并且引导幼儿对高、中、低音区进行辨识。然后从正确的弹奏姿势开始教授,要培养幼儿正确的弹奏姿势。身体要与键盘的中央对正,坐得端正而不僵硬,上身略向前倾。双手放在键盘上时要使肘部和前臂的高度与键盘一致。坐的距离以上身略向前倾、双臂自然下垂、左右肘部自然放松并稍向身体外侧展开;下身则注意大腿根到膝盖应略呈坡状倾斜,膝盖的位置在琴边下,双脚略向前伸。然后开始逐渐细化到讲解身体上半部分,手臂与手腕的感觉与形态,再到教授手形、手指,等等。幼儿手指伸张力和手指关节的弹性对今后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应该注意好习惯的培养。手型应放松,手指自然弯曲,用指端肉垫部分触键。掌关节自然拱起,像是虚握着一个圆球,手腕大约与键盘平行。大指第一关节仅以指侧端触及琴键靠边缘的位置,四指和小指要注意端正。在教授过程中应该注意运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同时我们还应该重视学生对五线谱的识别能力锻炼,目前较流行的儿童启蒙教材中大致可分为三种五线谱入门型,即高音谱表入门法,中央c入门法,多音入门法。传统的启蒙教材《拜尔钢琴基本教程》用的就是高音谱表入法,目前在国内广泛应用的《汤普生简易钢琴教程》1-5册用的是中央c入门法。

结合学生弹奏的钢琴作品向学生讲述有关的音乐知识,例如表情记号的意义和作曲家的风格及其生平,等等。

在完成若干节的入门知识讲述和基本知识的教学后,教师可以开始对学生进行钢琴教材作业布置,每节课的必要步骤为:学生对上节课作业的演奏与反馈、教师对作业进行指导、新作业的布置。

我认为对儿童入门教学的`过程可以采取如下步骤。

在每节课开始前,教师应该先询问孩子在家的练琴情况,然后开始基本功的练习,让孩子把手指活动开。然后开始让他弹奏上节课布置的作业。仔细聆听学生演奏,并且在演奏过程中及时纠正手形、识谱、表情记号等问题。

欣赏老师示范演奏所布置曲目的片段。让孩子自己进行对比比较,培养他们自己发现问题的能力。

与学生讨论有关弹奏时候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设计意图:利用现代教师的示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对作品音乐要素的分析,让学生体验到作曲家写作时的情感基调,从而更好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为其进一步学习提供基础。

许多钢琴教师在教授学生钢琴的过程中常常忽视了一点,即与学生家长的沟通。我们首先必须明确教学目标,使幼儿学琴者具有一定的钢琴演奏水平,继而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如学习能力、是非判断能力、交际能力、自我情绪控制能力、各种品德的养成、陶冶情操,等等。根据个体和家长需求的不同,再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为保证学生学习质量最好邀请家长在一旁观摩,并且记录老师上课的内容,根据学生的上课实际情况,家长要及时督促学生进行学习,这一点对于学生钢琴水平的进步尤为关键。

参考文献:

[1]樊禾心.钢琴教学论.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1.

[2]周年.少儿钢琴学习小百科.长江文艺出版社,2010.

[3]李虻,姚兰著.怎样当好琴童家长.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8.

钢琴启蒙教育论文题目如何定

二、解读《船歌》的艺术魅力《六月——船歌》是典型的复三部曲式,也正因为典型,才常常被人们选中作为结构解剖的实例。曲式结构是:引子+A(a+b+a’)+B(c+d)A’+(al+bl+al’)+尾声。音乐在从容和带有动感的节奏中响起,展示《船歌》碧波荡漾的宁静和悠闲的氛围,摇浆之声缓缓从静静的湖面传来,引出优美如歌的第一部分音乐。第一部分A(a+b+a’)为如歌、抒情的呈示段,g小调的曲调使音乐带了一些俄罗斯小调的哀伤,它一路直上,有一种微风拂面的淡雅,又如静静的湖水连绵地流淌,舒缓地抒发着作曲家对大自然美好的感叹。钢琴的音色分出i个层次——高、中、低声部,高声部的旋律唱到最高点的时候一降再降,伴随着渐弱的琴声,一抹淡淡的哀伤和怅惘悄然而至,音色从明亮逐渐过渡到柔和,一种细腻的柔情顺着旋律流人心底。低音线条则似一个低音乐器在演奏,始终保持着一个较长的歌唱线条,延续着淡淡的忧伤。中声部运用了优美的和声填充,还时时出现短小的伴唱(补充)旋律与高声部互相呼应,使音乐听起来非常亲切、舒适。中段的音乐移至大调将主题旋律展开,音乐的情绪变得略为明朗、肯定,旋律在降B大调和g小调中穿梭,更为抒展、宽阔,有一种俄罗斯小调引吭高歌时的舒畅感。最后引出再现段的主题,回到了音乐开始时的淡淡忧伤和静谧之中。在弹奏时,手指尽量贴键,弹奏出饱满且柔和的音色,双手的衔接亲切、自如。这一部分为全曲奠定了主要的基调和音乐氛围,我们可以立刻感觉到《六月——船歌》,没有其他作曲家《船歌》里的烂漫轻盈,反而透露着另一种特有的诗意。仿佛身临其境来到了俄罗斯某个清凉的别墅区的湖边,在湖光涟漪之间听着美妙乐音,音乐和时空交错在一起,让人分不出音乐内外的区别。正如柴科夫斯基自己所说:“你怎样能够表现当你在写一部器乐曲时掠过脑际的一些漠然的感觉呢?这纯粹是一种抒情的过程,是灵魂在音乐上的一种自白,而且充满了生活中所有的经验,通过乐音倾泻出来,恰如抒情诗人用诗句把它倾泻出来似的。”这种诗意表现着柴科夫斯基音乐另一种抒情、细腻的语言,同他其他大型作品中反映出的时代悲剧性相比,《船歌》的忧伤是淡淡的,在宁静与柔和中,柴科夫斯基展现着另一番感悟。中部音乐B(c+d)转到了明朗开阔的G大调上,音乐纯朴、明快,与前段的音乐情绪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将人们从宁静悠闲中带到了欢快的舞蹈气氛里,描绘出人们兴致勃勃、谈笑风生的欢快场面,仿佛桨叶拍打水面,泛起层层浪花。持续的切分和弦伴奏,将旋律陪衬得灵巧而欢快,随着旋律宽广、高亢的发展,气氛逐渐热烈开来,通过乐谱的分析与听觉的感观体验,我们不难判断出,音乐发展到了全曲的高潮乐段。在弹奏时,旋律需要表现得轻快且连贯,兴奋中又带有很强的歌唱性,犹如一支欢快的舞曲。表现出人们踏着轻盈的垫步随之摇曳的厕面。柴科夫斯基在这一段运用了平行三度、八度和弦、减七和弦琶音等音型构成旋律,使得音乐在不稳定中发展;而切分节奏的出现更加剧了音乐的急促,同时增加了力度渲染,制造出“山鸣谷应,风起水涌”热闹欢腾的动态景象,直观的让人感觉到了高潮乐段的来临。演奏这部分音乐时,要抓住节奏的拍点,结合踏板的使用,让音乐在轻松、自如中,音色要丰满而且坚定,但又不能弹得太粗鲁、沉重,通过对音响的控制,逐渐推动出一种震撼的力量。如约,霍夫曼所说:“通过真正正确的研究,演奏者就能决定哪些地方应弹得恬静,哪些地方是乐曲的高潮,从而创造了运用自己的想象力的基础。”音乐发展到此,我们可以体会到,音乐已经有了鲜明的对比,高潮的热烈欢腾使人们暂时忘却了之前的宁静思绪,用动态的形象冲击静态的安宁,创造两种艺术形象的手法,经常被柴科夫斯基所使用,是“柴科夫斯基特色”之一。通过音乐语言调动起人的各种感知器官,在美感交集中给人以通透的愉悦,构成了《船歌》独具艺术魅力的主要原因。通过欢快的高潮乐段,我们可以看出,柴科夫斯基音乐的基调几乎都是建立在民歌、民间舞蹈的基础上,乐曲里呈现出的浓烈生活气息和俄罗斯民间舞蹈特色,贯穿着这一段的创作基调。他主张音乐的美,是建立在真实的生活和深刻的思想基础上的,因此他的作品以旋律优美,通俗易懂而著称,又不乏深刻性,他的音乐是社会的真实写照。乐段的最后,利用琶音和弦的延长音和声音的自然延长衰减,从容地将宁静的音乐再次引出,回到之前诗一般的意境中。最后是全曲的再现部分(A’),响应乐曲开始那静谧、诗意的氛围。“之前抒情、平静的初始状态,作为一种基本的心理基调保留在记忆中,而中段部分的新材料,使我们的心理可能产生了更多的运动和动荡——发生心理上的不平衡感,如今又再现了初始的音乐形象,立刻让人产生一种‘回归’感。”。而这种对称平衡的形式美,带给了人们一种非常舒适的审美体验。回归之后,柴科夫斯基利用中声部呼应句的变化,对旋律作了进一步的补充、伸展,将原来的“独唱”,变成了有对应的“二重唱”,犹如两人倾心对话般地相互呼应,音乐内容更加饱满、精致,曲调韵味在一唱一和中此起彼落。较之音乐最初的宁静,此时充实、丰满的旋律,足以带给人们一种听觉的满足和心灵深处最向往的优美体验:因此弹奏时,中声部的吟唱就要更为强调,合理的安排好指法并贴键弹奏,使旋律连贯、平滑。同时,配合主旋律构成一个完整的长句子,使两者衔接流畅自如。在音符出现较多的时候,注意把握好情绪:旋律上扬时声音激昂,平静下来时声音降落;特别重要的句子说得慢一些,无关紧要的话说得快一点。通过完美的触键技巧,将情深意长的韵味从指尖“流”出来,展现出音乐自然的起伏和依然甜美淡雅的意境。尾声部分仿佛一支细腻、美妙的晚安曲,用稀疏的主旋律配合色彩斑斓的和声,描绘出夜幕降临,人们余兴未尽,流连忘返的情景。主题音的深遂饱满和上方音明亮的质感,制造出两种音色一深一浅、一明一暗的相辅相成,与低音构成平稳的一个声部,交相呼应奏出,丰富的音响层次组成了一段迷人的告别曲调。一串低沉吟唱的旋律过后,音乐由低音区向上发展,连续的切分节奏将船歌的律动再一次浮现。最后,音乐结束在渐弱的琶音和弦上。弹奏琶音时,音色更要处理得越渐轻薄,在声音的消退中高低音的落差逐渐模糊,有一种梦境般的虚无感,模仿出波光粼粼的湖水回归宁静,将精致的处理延续到最后一个音符,最后结束的泛音,营造出微弱星光罩着美好夜空的音乐形象,仿佛天、地、人和谐统一的完美。此时,船儿仿佛在星光的伴随下已经离去,消失在浩淼、朦胧的远方,留下了一片静寂的湖面和美好的夜空,人们远去的同时,还恋恋不舍回头顾盼……在短短几分钟里,《船歌》始终徜徉在似有若无的景象和情绪之中,一种流水般的清凉之感贯穿全曲,它有时低回婉转,有时生机勃发,在高潮部分又给人阳光普照水面泛出波光粼粼的光芒,又或是大风吹过的浪花飞溅,推动船儿更快地往前走,感受到作曲家内心的波动。在钢琴特有的音色中,仿佛镶着银边的音符扑楞楞地挥动翅膀,灵动而不乏向上的激越之情一艺术形象的变化多姿,放纵着听者的神思自由地游移于琴弦勾勒出的无限空问,它唤起了人们心底深藏已久的默契,触动着心弦,使人忘却喧嚣和尘事的纷扰,享受超然物外、宠辱皆忘的极致体验。虽然,柴科夫斯基大部分的作品都抚切着历史与时代的脉动,充满了俄罗斯深沉凝重的民族气质和文化底蕴,抒写着人类理想与现实冲突交织中的深刻体验,尤其是他那部对后世最具影响力的《悲怆第六交响曲》,深刻揭露出他深沉又博大的气质,人们甚至将他称作为浪漫主义乐派中的“世界主义者”。但这首短巧精致的《船歌》却反映出了我们一般印象中的另一面,让我们充分体会到了音乐巨匠细腻又敏感的诗人情怀。《船歌》虽然不属于那种炫技类的作品,但柴科夫斯基运用多声部音乐的和声进行与生动的节奏相结合,配上多样化的音色,为乐曲添上了色彩的魅力,使得它成为钢琴史上的经典。我们除了应该掌握多样的钢琴触键技术之外,还必须结合自身的音乐知识、情感、内在听觉以及音乐美学方面理性的理解力等一切东西融入钢琴表演中。将乐曲由小到大,由局部到整体,由简单的“部件”到整体的“组装”来诠释,从心底悠然地唱出旋律,“往往恰到好处的平衡显灵般地出现之时,正是演奏艺术达到顶峰之际”。

近年来,我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钢琴已经走进千家万户,学习钢琴的儿童越来越多。家长们开始重视孩子的智力投资与启蒙教育。儿童学习钢琴,不仅能锻炼其动脑筋,勤思考和克服困难的能力,也可以培养起良好的学习习惯。但学习钢琴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对于儿童好玩的天性来说,弹钢琴是一件既枯燥无味又累人的事。那么如何在钢琴教学中用生动、准确的教学方法培养儿童的音乐才能,带领他们走进音乐世界,使其自觉地探索和追求,确实是值得每一位钢琴启蒙教师深思的。

一、正确对待每一个学生,给予准确定位

家长送孩子学琴的时候总会先问老师,自己的孩子是否适合学琴,有没有这个天赋,手指够不够长,能不能坚持下去。事实上,大部分的学生再音乐上是没有超人的天赋的,手指条件也一般,对钢琴的兴趣不大。这样的孩子,弹钢琴只能作为他们的一种娱乐,作为业余爱好,成名成家的希望很渺茫。因此,对待这类学生,从一开始,就应竭力避免过多的枯燥的手指练习,而应尽量选一些简单、优美、有儿童情趣的小作品来练习,课后也不需要做长时间的练习,只要巩固下所学的知识即可。对于少数极具天赋的孩子来说,稳扎稳打的技术训练尤为重要,如果过分满足于演奏几首动听的曲子,不能安心练习,将来也很难继续攀登钢琴演奏的高峰。

评价一个好的钢琴启蒙教师并不是看他能否按学院派的方法去教,而是看他是否具有科学的教学方法,能否准确的给学生定位,使每一个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教师对学生态度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所谓教师的态度,是指教师再授课时对学生的语气、态度以及自身情绪的好坏所带来的影响。老师授课时的面部表情、情绪状态、演奏气质、演奏风格以及艺术修养等,都会影响着学生。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类的性情中最强烈的是渴望受人认同的情绪。”林肯曾说:“人人都喜欢受到称赞。”要学生获得信心,教师的作用是巨大的。

如果教师十分重视教学质量、备课认真,那么学生就会有一定的压力和动力,在完成作业时态度也相应比较认真,并且认为老师很负责任、关注自己而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如果老师对教学的态度时好时坏,那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产生依赖和侥幸心理,认为有时可以钻空子,学习状况也极具不稳定性。如果老师对教学的态度表现得不认真,那么大多数学生也会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或是认为自己能力不行,得不到老师的赏识,所以不认真上课而产生自卑感,从而影响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进取的动力。甚至有些学生因此而对学习钢琴失去兴趣,产生厌烦等逆反心理。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良师益友。由于钢琴教学是一对一进行,孩子在钢琴教师面前会有一种“群体失助感”,他们的表现会比平常要老实的多。虽然教师的威严有让孩子集中精力的作用,但作为教师,策略上应该使学生愿意与教师见面,愿意听教师讲话,而不是因惧怕而听话。

每个学生在初上钢琴课的时候都带着极大的好奇心,他们想知道钢琴课怎么上,老师凶不凶,弹琴难不难,如果老师总是一副老夫子的样子,不苟言笑,天真的孩子们肯定不敢提问问题,也不敢随心弹奏,甚至从心理上产生弹奏的紧张感。因此,作为启蒙老师,为了把孩子引进音乐世界的大门,首要的问题就是从第一节课就开始给学生一种亲切感,让孩子尽快喜欢上老师,愿意再来上课。一个好的钢琴教师的教学艺术不仅仅在于清晰的讲解,准确的示范,还表现在能用多种体态、语调、情感来表达,使孩子产生一种愿意跟这个教师学习的愿望,进而使孩子产生一种良好的学习动机。

在孩子学琴过程中,遇到回课效果不太令人满意时,老师要耐心地讲解示范,少说些伤孩子自尊的话,多多鼓励孩子,不失时机地给予表扬,让孩子随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课堂上不仅能及时纠正孩子在技术上的毛病,在教孩子钢琴技巧的同时也要培养孩子细心、耐心和爱心的品格。给年幼的孩子上课时,在课堂上创造一种无拘无束的愉快气氛是至关重要的,这样可以使孩子保持一种玩耍的情绪,唤起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只有建立了良好的师生情感,孩子才能从心里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课,才有可能引起他们对弹钢琴的兴趣。

三、因材施教

学生是多样的,他们性格各异,才能、心理素质都不同,有的学生比较热情,性格外向;有的比较安静,性格内向。性格热情外向的学生在演奏作品中情绪激昂,速度快,爱赶节奏,对音乐缺乏控制,容易造成声音上的混乱。而性格安静内向的学生演奏时往往比较规范,控制力好,但确缺乏热情,音乐比较死板,缺乏表现力。这两种学生各有优缺点,那么就可以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取长补短,相对得到改善。

四、幼儿练琴的原则

对于儿童练琴的安排,一般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将练琴时间固定安排在孩子精力充沛的时候,且时间不宜过长,有利于集中注意力,保证质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每次练琴要有明确的要求,不要简单规定弹几遍,弹几个小时,要有质有量。

(三)坚持天天练琴不间断。钢琴学习要靠积累,好的学习习惯要在持之以恒中养成。

五、对儿童授课六忌

(一)忌形式单调,每次上课总是从手指练习开始,然后到练习曲、乐曲,令孩子感受到单调,乏味。实际上,课上完全可以让孩子先弹最喜欢最自信的'曲子,让他们充满信心地面对教师,认真表演。课中穿插一些用故事讲解乐曲,跟琴歌唱,使上课变得多样化,趣味化。

(二)忌一味批评训斥,对于幼童的心理,一味的批评训斥只会使他们产生恐惧感,失去自信心,把教师放到对立面去。与其说:~“怎么搞得,复习的功课还弹错?”不如说: “今天比上次有进步,如果把这些错改过来就更好了。”后者会让孩子感到教师是和他站在一起,鼓励他进步的,产生亲近感。

(三)忌只讲不练,对于学琴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错误,教师除了及时,明确地指出外,还应当让孩子当场练一练,在实践中体会和认识错误与正确的不同之处。对于课后的具体练习方法、也应当让孩子在课堂上做一做,基本掌握之后才能保证一周练习的效率。

(四)忌填鸭式灌注,当发现错误后,教师应当指出在某一段落,某一声部或某一只手弹奏的部分有某一类的错误。然后启发学生再弹一遍,认真看谱,仔细倾听,自己去找出错误来。或者采取比较的方法,教师弹正确和错误的两种,让孩子在比较中找出问题对于新授课题,也应当以巧妙的问题启发学生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去推理,寻找答案。在儿童钢琴启蒙教学中,运用启发式的教学原则和方法,培养和发展孩子的音乐感知能力极为得要。

(五)忌布置作业简单化,对于启蒙教学阶段的幼儿,不但要范奏,而且要指出新课的学习重点、难点以及练习方法。教师的范奏应当以练习和演奏两种不同的速度来进行,既能让学生听到新课弹好以后是什么样的,又能使学生在教师的慢速范奏中真正了解新课,消除畏难的心理。

(六)忌长时间授课,学龄前儿童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很有限,4岁左右的孩子约10分钟,5岁左右约20分钟,6岁左右防半小时。对幼儿授课的时间要充分考虑不同年龄的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长短。

钢琴教学的启蒙阶段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发展,在“教”和“学”的过程中,教师、学生和家长是一条纽带,三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想要真正学好钢琴,需要老师,学生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只有三方面融洽结合才能实现共同目标!

幼儿钢琴启蒙教学论文开题报告

近年来,我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钢琴已经走进千家万户,学习钢琴的儿童越来越多。家长们开始重视孩子的智力投资与启蒙教育。儿童学习钢琴,不仅能锻炼其动脑筋,勤思考和克服困难的能力,也可以培养起良好的学习习惯。但学习钢琴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对于儿童好玩的天性来说,弹钢琴是一件既枯燥无味又累人的事。那么如何在钢琴教学中用生动、准确的教学方法培养儿童的音乐才能,带领他们走进音乐世界,使其自觉地探索和追求,确实是值得每一位钢琴启蒙教师深思的。

一、正确对待每一个学生,给予准确定位

家长送孩子学琴的时候总会先问老师,自己的孩子是否适合学琴,有没有这个天赋,手指够不够长,能不能坚持下去。事实上,大部分的学生再音乐上是没有超人的天赋的,手指条件也一般,对钢琴的兴趣不大。这样的孩子,弹钢琴只能作为他们的一种娱乐,作为业余爱好,成名成家的希望很渺茫。因此,对待这类学生,从一开始,就应竭力避免过多的枯燥的手指练习,而应尽量选一些简单、优美、有儿童情趣的小作品来练习,课后也不需要做长时间的练习,只要巩固下所学的知识即可。对于少数极具天赋的孩子来说,稳扎稳打的技术训练尤为重要,如果过分满足于演奏几首动听的曲子,不能安心练习,将来也很难继续攀登钢琴演奏的高峰。

评价一个好的钢琴启蒙教师并不是看他能否按学院派的方法去教,而是看他是否具有科学的教学方法,能否准确的给学生定位,使每一个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教师对学生态度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所谓教师的态度,是指教师再授课时对学生的语气、态度以及自身情绪的好坏所带来的影响。老师授课时的面部表情、情绪状态、演奏气质、演奏风格以及艺术修养等,都会影响着学生。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类的性情中最强烈的是渴望受人认同的情绪。”林肯曾说:“人人都喜欢受到称赞。”要学生获得信心,教师的作用是巨大的。

如果教师十分重视教学质量、备课认真,那么学生就会有一定的压力和动力,在完成作业时态度也相应比较认真,并且认为老师很负责任、关注自己而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如果老师对教学的态度时好时坏,那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产生依赖和侥幸心理,认为有时可以钻空子,学习状况也极具不稳定性。如果老师对教学的态度表现得不认真,那么大多数学生也会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或是认为自己能力不行,得不到老师的赏识,所以不认真上课而产生自卑感,从而影响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进取的动力。甚至有些学生因此而对学习钢琴失去兴趣,产生厌烦等逆反心理。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良师益友。由于钢琴教学是一对一进行,孩子在钢琴教师面前会有一种“群体失助感”,他们的表现会比平常要老实的多。虽然教师的威严有让孩子集中精力的作用,但作为教师,策略上应该使学生愿意与教师见面,愿意听教师讲话,而不是因惧怕而听话。

每个学生在初上钢琴课的时候都带着极大的好奇心,他们想知道钢琴课怎么上,老师凶不凶,弹琴难不难,如果老师总是一副老夫子的样子,不苟言笑,天真的孩子们肯定不敢提问问题,也不敢随心弹奏,甚至从心理上产生弹奏的紧张感。因此,作为启蒙老师,为了把孩子引进音乐世界的大门,首要的问题就是从第一节课就开始给学生一种亲切感,让孩子尽快喜欢上老师,愿意再来上课。一个好的钢琴教师的教学艺术不仅仅在于清晰的讲解,准确的示范,还表现在能用多种体态、语调、情感来表达,使孩子产生一种愿意跟这个教师学习的愿望,进而使孩子产生一种良好的学习动机。

在孩子学琴过程中,遇到回课效果不太令人满意时,老师要耐心地讲解示范,少说些伤孩子自尊的话,多多鼓励孩子,不失时机地给予表扬,让孩子随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课堂上不仅能及时纠正孩子在技术上的毛病,在教孩子钢琴技巧的同时也要培养孩子细心、耐心和爱心的品格。给年幼的孩子上课时,在课堂上创造一种无拘无束的愉快气氛是至关重要的,这样可以使孩子保持一种玩耍的情绪,唤起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只有建立了良好的师生情感,孩子才能从心里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课,才有可能引起他们对弹钢琴的兴趣。

三、因材施教

学生是多样的,他们性格各异,才能、心理素质都不同,有的学生比较热情,性格外向;有的比较安静,性格内向。性格热情外向的学生在演奏作品中情绪激昂,速度快,爱赶节奏,对音乐缺乏控制,容易造成声音上的混乱。而性格安静内向的学生演奏时往往比较规范,控制力好,但确缺乏热情,音乐比较死板,缺乏表现力。这两种学生各有优缺点,那么就可以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取长补短,相对得到改善。

四、幼儿练琴的原则

对于儿童练琴的安排,一般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将练琴时间固定安排在孩子精力充沛的时候,且时间不宜过长,有利于集中注意力,保证质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每次练琴要有明确的要求,不要简单规定弹几遍,弹几个小时,要有质有量。

(三)坚持天天练琴不间断。钢琴学习要靠积累,好的学习习惯要在持之以恒中养成。

五、对儿童授课六忌

(一)忌形式单调,每次上课总是从手指练习开始,然后到练习曲、乐曲,令孩子感受到单调,乏味。实际上,课上完全可以让孩子先弹最喜欢最自信的'曲子,让他们充满信心地面对教师,认真表演。课中穿插一些用故事讲解乐曲,跟琴歌唱,使上课变得多样化,趣味化。

(二)忌一味批评训斥,对于幼童的心理,一味的批评训斥只会使他们产生恐惧感,失去自信心,把教师放到对立面去。与其说:~“怎么搞得,复习的功课还弹错?”不如说: “今天比上次有进步,如果把这些错改过来就更好了。”后者会让孩子感到教师是和他站在一起,鼓励他进步的,产生亲近感。

(三)忌只讲不练,对于学琴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错误,教师除了及时,明确地指出外,还应当让孩子当场练一练,在实践中体会和认识错误与正确的不同之处。对于课后的具体练习方法、也应当让孩子在课堂上做一做,基本掌握之后才能保证一周练习的效率。

(四)忌填鸭式灌注,当发现错误后,教师应当指出在某一段落,某一声部或某一只手弹奏的部分有某一类的错误。然后启发学生再弹一遍,认真看谱,仔细倾听,自己去找出错误来。或者采取比较的方法,教师弹正确和错误的两种,让孩子在比较中找出问题对于新授课题,也应当以巧妙的问题启发学生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去推理,寻找答案。在儿童钢琴启蒙教学中,运用启发式的教学原则和方法,培养和发展孩子的音乐感知能力极为得要。

(五)忌布置作业简单化,对于启蒙教学阶段的幼儿,不但要范奏,而且要指出新课的学习重点、难点以及练习方法。教师的范奏应当以练习和演奏两种不同的速度来进行,既能让学生听到新课弹好以后是什么样的,又能使学生在教师的慢速范奏中真正了解新课,消除畏难的心理。

(六)忌长时间授课,学龄前儿童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很有限,4岁左右的孩子约10分钟,5岁左右约20分钟,6岁左右防半小时。对幼儿授课的时间要充分考虑不同年龄的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长短。

钢琴教学的启蒙阶段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发展,在“教”和“学”的过程中,教师、学生和家长是一条纽带,三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想要真正学好钢琴,需要老师,学生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只有三方面融洽结合才能实现共同目标!

钢琴开题报告范文

钢琴是西洋古典音乐中的一种键盘乐器,有“乐器之王”的美称,那么对于钢琴的教育又有哪些方面是需要探讨的呢?

一、选题评估

(一)研究对象

中小学音乐课

(二)研究目的

钢琴即兴伴奏是一门独立的音乐表演艺术,由于它的重要性不容易被理解,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而中小学音乐课上的即兴伴奏是调动学生对音乐爱好的一种手段,所以对大学师范类的音乐学生应该注重高音伴奏的培养。随着初、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执行,对对教师的综合能力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钢琴伴奏又恰恰具有实用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综合特点,搜易我认为此题具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地方。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本人发现已有一部分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如徐向黎于2003年发表在辽宁教育研究中的《关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键盘乐器教学改革的初探》王月萍参与编写的全国教师培训教材《音乐教学基本功训练》

(三)研究意义

目前我省中小学音乐教师钢琴即兴伴奏的能力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一、音乐基础较差的教师问题(一)钢琴弹奏技巧不扎实,或者说没有经过正规的训练,伴奏的最基本音型如和弦及转位的弹奏指法和触键方法都不明确,因此连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都成问题,更谈不上伴奏音型的丰富多彩。(二)缺乏键盘和声及曲式等理论知识,在和弦序进方面没有规范的设计,甚至调性都不准确,在键盘上每个大小调最基本的Ⅰ、Ⅳ、Ⅴ级还不熟,在伴奏中左手只是跟着旋律音弹八度或单音,没有用和声来衬托丰富旋律的效果。(三)伴奏音型掌握的少,或不能适当地应用。对于不同体裁风格的歌曲所应使用的音型分辨和使用的能力差,千篇一律所以应该重视中小学音乐课上的钢琴伴奏的的重要性。

二、选题研究现状评述

(一)与中小学钢琴伴奏直接相关的文献资料有龚耀年的《小学-音乐教材歌曲钢

琴伴奏集》。辛笛. 编配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简谱钢琴即兴伴奏儿歌68首》李万军的《偏远地区小学音乐即兴伴奏水平急待提高》王燕如的《论音乐专科学生钢琴即兴伴奏》

(二)分析原因

钢琴即兴伴奏能力是真正衡量一个人整体音乐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这种能力的普遍不足是乌兰察布市音乐水平(即包括中小学音乐教师,也包括高师音乐教育)参差不齐、整体偏低的表现之一。通过调查分析发现,我区目前中小学音乐教师钢琴伴奏能力在音乐课内的发展,存在以下问题:

1、观念问题

多数教师大都赞成音乐教师必须掌握钢琴即兴伴奏能力,同时也认识到钢琴伴奏能力的教师必备的一项教学基本功,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10%的教师认为操作起来很困难,此项效果会不会都不会影响教学效果。这就涉及到了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方法、教学效果都有待于提高。

2、师资问题

(1)教师工作量大。学校教师与在校学生不成正比。每位教师每周上课节数为20--25节,这就还不包括每周的.课外辅导。

(2)教师学历职称不尽如人意。

(3)由于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教师的专业基本功出现偏科现象严重,有的教师能弹不会唱,有的教师能唱不能弹,而有别的教师既能弹又能跳。大部分老师即兴伴奏能力差有待与提于高。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

通过中国知网、以及其他途径查阅了大量有关本研究的文献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加工、汇总,使其成为论证研究最为有力的依据。

(二)调查研究法

通过对学校教师及其团队成员等面对面的采访调查,获得最直观的研究资料。 (三)比较研究法

以中小学音乐课为主体,使之与其他不同地区的音乐课程活动作比较,从而得出钢琴即兴伴奏有待于提高的原因。

(四)个案研究法

对西岗小学的音乐课进行调查研究

四、研究过程

(一)问卷调查,调查开始之前先设计问卷 (二)访谈 (三)交流听课

五、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一)钢琴弹奏技巧不扎实,或者说没有经过正规的训练。 (二)缺乏键盘和声及曲式等理论知识。

调查中了解到教师在高校学校期间往往不喜欢学习理论,学校的教学理论也不高,教学质量有待提高。而部分中学教师在把毕业前在校期间没有好好的学习理论知识,所以在理论上缺乏,从而影响伴奏是的旋律效果。

(三)学习钢琴起步晚

大部分教师当初学习的时候都错过了学钢琴的大好时机,对于不同的伴奏音型不能正确的运用,然而在现在的教师岗位上如何利用好自己的时间去提高钢琴伴奏能力,是我们要探讨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六、论文进度安排

2012年3月7日——2012年4月24日,确定选题,查阅资料,撰写提纲; 2012年4月25日——2012年5月15日,撰写开题报告,答辩; 2012年5月16日——2012年6月30日,修改开题报告,答辩;

2012年7月1日——2012年8月30日,撰写论文初稿,交予指导老师进行修改; 2012年9月1日——2012年11月30日,对初稿进行修改,完成第二稿,交予指导老师进行修改;

2013年2月——2013年5月30日,完成定稿,论文答辩。

七、参考文献

[1] 约·霍夫曼:《论钢琴演奏》【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2] 代百生:《钢琴教学法》【M】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3] 魏厅格:《钢琴学习指南》【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

[4] 《即兴伴奏使用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4

[5] 张丽君 陆志成:《钢琴即兴伴奏教程》【M】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

[6] 高天康:《使用钢琴即兴伴奏编配法》【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年6月

[7] 王安国:《从实际到决策我国名校音乐教育发展》【M】花城出版社2005年5月

[8]孙伟权 巢志钰:《键盘即兴伴奏指南》【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年1月

论文开题报告基本要素

各部分撰写内容

论文标题应该简洁,且能让读者对论文所研究的主题一目了然。

摘要是对论文提纲的总结,通常不超过1或2页,摘要包含以下内容:

目录应该列出所有带有页码的标题和副标题, 副标题应缩进。

这部分应该从宏观的角度来解释研究背景,缩小研究问题的范围,适当列出相关的参考文献。

这一部分不只是你已经阅读过的相关文献的总结摘要,而是必须对其进行批判性评论,并能够将这些文献与你提出的研究联系起来。

这部分应该告诉读者你想在研究中发现什么。在这部分明确地陈述你的研究问题和假设。在大多数情况下,主要研究问题应该足够广泛,而次要研究问题和假设则更具体,每个问题都应该侧重于研究的某个方面。

毕业论文钢琴

二、解读《船歌》的艺术魅力《六月——船歌》是典型的复三部曲式,也正因为典型,才常常被人们选中作为结构解剖的实例。曲式结构是:引子+A(a+b+a’)+B(c+d)A’+(al+bl+al’)+尾声。音乐在从容和带有动感的节奏中响起,展示《船歌》碧波荡漾的宁静和悠闲的氛围,摇浆之声缓缓从静静的湖面传来,引出优美如歌的第一部分音乐。第一部分A(a+b+a’)为如歌、抒情的呈示段,g小调的曲调使音乐带了一些俄罗斯小调的哀伤,它一路直上,有一种微风拂面的淡雅,又如静静的湖水连绵地流淌,舒缓地抒发着作曲家对大自然美好的感叹。钢琴的音色分出i个层次——高、中、低声部,高声部的旋律唱到最高点的时候一降再降,伴随着渐弱的琴声,一抹淡淡的哀伤和怅惘悄然而至,音色从明亮逐渐过渡到柔和,一种细腻的柔情顺着旋律流人心底。低音线条则似一个低音乐器在演奏,始终保持着一个较长的歌唱线条,延续着淡淡的忧伤。中声部运用了优美的和声填充,还时时出现短小的伴唱(补充)旋律与高声部互相呼应,使音乐听起来非常亲切、舒适。中段的音乐移至大调将主题旋律展开,音乐的情绪变得略为明朗、肯定,旋律在降B大调和g小调中穿梭,更为抒展、宽阔,有一种俄罗斯小调引吭高歌时的舒畅感。最后引出再现段的主题,回到了音乐开始时的淡淡忧伤和静谧之中。在弹奏时,手指尽量贴键,弹奏出饱满且柔和的音色,双手的衔接亲切、自如。这一部分为全曲奠定了主要的基调和音乐氛围,我们可以立刻感觉到《六月——船歌》,没有其他作曲家《船歌》里的烂漫轻盈,反而透露着另一种特有的诗意。仿佛身临其境来到了俄罗斯某个清凉的别墅区的湖边,在湖光涟漪之间听着美妙乐音,音乐和时空交错在一起,让人分不出音乐内外的区别。正如柴科夫斯基自己所说:“你怎样能够表现当你在写一部器乐曲时掠过脑际的一些漠然的感觉呢?这纯粹是一种抒情的过程,是灵魂在音乐上的一种自白,而且充满了生活中所有的经验,通过乐音倾泻出来,恰如抒情诗人用诗句把它倾泻出来似的。”这种诗意表现着柴科夫斯基音乐另一种抒情、细腻的语言,同他其他大型作品中反映出的时代悲剧性相比,《船歌》的忧伤是淡淡的,在宁静与柔和中,柴科夫斯基展现着另一番感悟。中部音乐B(c+d)转到了明朗开阔的G大调上,音乐纯朴、明快,与前段的音乐情绪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将人们从宁静悠闲中带到了欢快的舞蹈气氛里,描绘出人们兴致勃勃、谈笑风生的欢快场面,仿佛桨叶拍打水面,泛起层层浪花。持续的切分和弦伴奏,将旋律陪衬得灵巧而欢快,随着旋律宽广、高亢的发展,气氛逐渐热烈开来,通过乐谱的分析与听觉的感观体验,我们不难判断出,音乐发展到了全曲的高潮乐段。在弹奏时,旋律需要表现得轻快且连贯,兴奋中又带有很强的歌唱性,犹如一支欢快的舞曲。表现出人们踏着轻盈的垫步随之摇曳的厕面。柴科夫斯基在这一段运用了平行三度、八度和弦、减七和弦琶音等音型构成旋律,使得音乐在不稳定中发展;而切分节奏的出现更加剧了音乐的急促,同时增加了力度渲染,制造出“山鸣谷应,风起水涌”热闹欢腾的动态景象,直观的让人感觉到了高潮乐段的来临。演奏这部分音乐时,要抓住节奏的拍点,结合踏板的使用,让音乐在轻松、自如中,音色要丰满而且坚定,但又不能弹得太粗鲁、沉重,通过对音响的控制,逐渐推动出一种震撼的力量。如约,霍夫曼所说:“通过真正正确的研究,演奏者就能决定哪些地方应弹得恬静,哪些地方是乐曲的高潮,从而创造了运用自己的想象力的基础。”音乐发展到此,我们可以体会到,音乐已经有了鲜明的对比,高潮的热烈欢腾使人们暂时忘却了之前的宁静思绪,用动态的形象冲击静态的安宁,创造两种艺术形象的手法,经常被柴科夫斯基所使用,是“柴科夫斯基特色”之一。通过音乐语言调动起人的各种感知器官,在美感交集中给人以通透的愉悦,构成了《船歌》独具艺术魅力的主要原因。通过欢快的高潮乐段,我们可以看出,柴科夫斯基音乐的基调几乎都是建立在民歌、民间舞蹈的基础上,乐曲里呈现出的浓烈生活气息和俄罗斯民间舞蹈特色,贯穿着这一段的创作基调。他主张音乐的美,是建立在真实的生活和深刻的思想基础上的,因此他的作品以旋律优美,通俗易懂而著称,又不乏深刻性,他的音乐是社会的真实写照。乐段的最后,利用琶音和弦的延长音和声音的自然延长衰减,从容地将宁静的音乐再次引出,回到之前诗一般的意境中。最后是全曲的再现部分(A’),响应乐曲开始那静谧、诗意的氛围。“之前抒情、平静的初始状态,作为一种基本的心理基调保留在记忆中,而中段部分的新材料,使我们的心理可能产生了更多的运动和动荡——发生心理上的不平衡感,如今又再现了初始的音乐形象,立刻让人产生一种‘回归’感。”。而这种对称平衡的形式美,带给了人们一种非常舒适的审美体验。回归之后,柴科夫斯基利用中声部呼应句的变化,对旋律作了进一步的补充、伸展,将原来的“独唱”,变成了有对应的“二重唱”,犹如两人倾心对话般地相互呼应,音乐内容更加饱满、精致,曲调韵味在一唱一和中此起彼落。较之音乐最初的宁静,此时充实、丰满的旋律,足以带给人们一种听觉的满足和心灵深处最向往的优美体验:因此弹奏时,中声部的吟唱就要更为强调,合理的安排好指法并贴键弹奏,使旋律连贯、平滑。同时,配合主旋律构成一个完整的长句子,使两者衔接流畅自如。在音符出现较多的时候,注意把握好情绪:旋律上扬时声音激昂,平静下来时声音降落;特别重要的句子说得慢一些,无关紧要的话说得快一点。通过完美的触键技巧,将情深意长的韵味从指尖“流”出来,展现出音乐自然的起伏和依然甜美淡雅的意境。尾声部分仿佛一支细腻、美妙的晚安曲,用稀疏的主旋律配合色彩斑斓的和声,描绘出夜幕降临,人们余兴未尽,流连忘返的情景。主题音的深遂饱满和上方音明亮的质感,制造出两种音色一深一浅、一明一暗的相辅相成,与低音构成平稳的一个声部,交相呼应奏出,丰富的音响层次组成了一段迷人的告别曲调。一串低沉吟唱的旋律过后,音乐由低音区向上发展,连续的切分节奏将船歌的律动再一次浮现。最后,音乐结束在渐弱的琶音和弦上。弹奏琶音时,音色更要处理得越渐轻薄,在声音的消退中高低音的落差逐渐模糊,有一种梦境般的虚无感,模仿出波光粼粼的湖水回归宁静,将精致的处理延续到最后一个音符,最后结束的泛音,营造出微弱星光罩着美好夜空的音乐形象,仿佛天、地、人和谐统一的完美。此时,船儿仿佛在星光的伴随下已经离去,消失在浩淼、朦胧的远方,留下了一片静寂的湖面和美好的夜空,人们远去的同时,还恋恋不舍回头顾盼……在短短几分钟里,《船歌》始终徜徉在似有若无的景象和情绪之中,一种流水般的清凉之感贯穿全曲,它有时低回婉转,有时生机勃发,在高潮部分又给人阳光普照水面泛出波光粼粼的光芒,又或是大风吹过的浪花飞溅,推动船儿更快地往前走,感受到作曲家内心的波动。在钢琴特有的音色中,仿佛镶着银边的音符扑楞楞地挥动翅膀,灵动而不乏向上的激越之情一艺术形象的变化多姿,放纵着听者的神思自由地游移于琴弦勾勒出的无限空问,它唤起了人们心底深藏已久的默契,触动着心弦,使人忘却喧嚣和尘事的纷扰,享受超然物外、宠辱皆忘的极致体验。虽然,柴科夫斯基大部分的作品都抚切着历史与时代的脉动,充满了俄罗斯深沉凝重的民族气质和文化底蕴,抒写着人类理想与现实冲突交织中的深刻体验,尤其是他那部对后世最具影响力的《悲怆第六交响曲》,深刻揭露出他深沉又博大的气质,人们甚至将他称作为浪漫主义乐派中的“世界主义者”。但这首短巧精致的《船歌》却反映出了我们一般印象中的另一面,让我们充分体会到了音乐巨匠细腻又敏感的诗人情怀。《船歌》虽然不属于那种炫技类的作品,但柴科夫斯基运用多声部音乐的和声进行与生动的节奏相结合,配上多样化的音色,为乐曲添上了色彩的魅力,使得它成为钢琴史上的经典。我们除了应该掌握多样的钢琴触键技术之外,还必须结合自身的音乐知识、情感、内在听觉以及音乐美学方面理性的理解力等一切东西融入钢琴表演中。将乐曲由小到大,由局部到整体,由简单的“部件”到整体的“组装”来诠释,从心底悠然地唱出旋律,“往往恰到好处的平衡显灵般地出现之时,正是演奏艺术达到顶峰之际”。

之前也是为为论文苦恼了半天,网上的范文和能搜到的资料,大都不全面,一般能有个正文就不错了,而且抄袭的东西肯定不行的,关键是没有数据和分析部分,我好不容易搞出来一篇,结果还过不了审。 还好后来找到文方网,直接让专业人士帮忙,效率很高,核心的部分帮我搞定了,也给了很多参考文献资料。哎,专业的事还是要找专业的人来做啊,建议有问题参考下文方网吧 下面是之前文方网王老师发给我的题目,分享给大家: 论音乐听觉在钢琴教学中的实践 高校钢琴集体课教学模式探索 吕其明《红旗颂》双钢琴版本的演奏分析 试析贝多芬《第六钢琴奏鸣曲》Op10No2第一乐章 贝多芬《c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Op37作品分析 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艺术特色 试论西方音乐史对钢琴演奏的影响 开创“中国风”钢琴语境 由钢琴考级引发的琴童教学思考 从智能钢琴集体课看钢琴教育的新探索 大数据网络时代的钢琴教学构想 高校钢琴教育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路径 OBE理念下高师钢琴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学前教育钢琴即兴伴奏教学的实践探索 传统与当下:博雅教育理念与钢琴教育相融合的理论思考 钢琴伴奏在高职艺术院校声乐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钢琴家》:那些见过战争的人,怎么会不憎恨战争 疫情期间“互联网+”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探讨 钢琴界“扫地”朱晓玫:只想躲在音乐背后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职钢琴教学策略探讨 基于人工智能的钢琴编曲音色识别系统设计 浅析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芭蕾舞基训钢琴伴奏的差异 巴赫康塔塔钢琴改编曲《羊儿可以安静地吃草》乐曲分析及演奏处理 浅析黄自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 浅析钢琴曲《浏阳河》的音乐技巧与情感表现 浅析舒伯特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的魅力 浅探克拉拉·舒曼的钢琴生涯 王建中改编钢琴曲的艺术手法与特征 职业学校钢琴课程教学模式及课程体系拓展研究 钢琴演奏教学中听觉培养的价值探讨 钢琴演奏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试论钢琴基本功练习在钢琴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浅析慢练在钢琴练习中的作用 巴洛克歌剧咏叹调钢琴伴奏教学研究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演奏风格及创作特点探析 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教学的思考 浅谈儿童钢琴快乐教育 中国钢琴作品《皮黄》的曲式特征与艺术特性 钢琴伴奏在艺术歌曲中的作用 钢琴即兴伴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析 钢琴家的脚 学前教育专业核心素养下的钢琴教学策略 探析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和提升学生儿歌钢琴伴奏能力的方法 浅析个性化教学法在高职钢琴弹唱教学中的应用 高校钢琴教学“归元”思考 浅析管弦乐钢琴伴奏艺术 现代音乐美学对钢琴演奏的启示 高校钢琴即兴伴奏教学的创新模式探析 音乐专业钢琴弹唱能力培养方法解析 胡同里的钢琴师 浅析钢琴制造工艺对触键和音色改变的重要性 高校钢琴教育中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 音乐钢琴教学中培养学生即兴演奏能力的措施分析 中职学前教育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有效分层教学分析 关于钢琴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与情感教育 中职学前钢琴教学中的课堂语言艺术探究 幸福的钢琴 对高校钢琴课程体系中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研究 过程性评价的内涵、价值及其在独立学院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中西方钢琴艺术的文化融合 中专音乐表演专业钢琴教学方法探究 简论丁善德钢琴音乐的成就、特色与演奏 藏羌彝民间舞蹈钢琴伴奏编创论略 钢琴艺术欣赏中的审美意识分析 元认知理念指导下的师范类院校钢琴启蒙教学研究 学前教育钢琴基础教学的实践研究 信息化环境下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开放式钢琴弹唱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分层教学模式在高职钢琴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互联网时代下的钢琴教学形式研究 微课在高校音乐教育钢琴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在线钢琴教育的利与弊 雅俗共赏角度下钢琴曲《炎黄风情·走西口》音乐分析 钢琴组曲《圆明园漫步》创作风格及演奏特征研究 钢琴伴奏在合唱艺术中的作用 浅析肖邦《b小调第一钢琴谐谑曲》的演奏技法 高叠和弦在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中的应用 贝多芬C小调奏鸣曲对西方钢琴艺术史的发展影响探究 琵琶曲与钢琴改编曲《十面埋伏》的比较研究 浅析路德维希·范·贝多芬第7钢琴奏鸣曲作品10之3中的踏板使用 内心听觉在高师钢琴基本技术训练中的应用探索 高职钢琴教学中体验式教学法的运用探讨 双钢琴教学对学生钢琴学习能力培养的作用 信息化环境下钢琴教学模式的创新 浅谈少儿钢琴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高校音乐师范生钢琴合奏能力的培养与实践 试论钢琴的调音及日常维护 浅论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组织结构与演奏 钢琴演奏中的触键技巧与音色效果探索 钢琴曲《百鸟朝凤》中的民乐元素渗透 李斯特钢琴曲《夜莺》的演奏诠释 波特凯维茨与他的钢琴练习曲 “思政”视域下美育与高校钢琴教学的融合研究 简析钢琴演奏者的心理因素对表演的影响 钢琴演奏中的音乐听觉作用探讨 《安娜的笔记本》在民办高校钢琴基础教学中的运用 高校钢琴教学中比较教学法的应用 立德树人视域下的钢琴教育创新研究 高职院校钢琴审美教学的设置与教学方式探索 幼儿园钢琴教学中形象化的教学语言研究 钢琴小品《喷泉》曲式结构与演奏分析 浅谈合唱中钢琴部分的运用 钢琴演奏与教学中的触键技巧问题研究 钢琴演奏中触键与踏板对音色的影响

当然这也不能片面的理解为只能在和声变换的地方更换踏板,如吴祖强的《水草舞》的引子部分8个小节,但只换了1次和声,如果只换一次踏板的话,就会声音获得过多的泛音而变得浑浊,这是极其错误的。 2.节奏的需要 节奏影响着乐曲所要表达的情绪,而为传递乐曲的情绪所服务的踏板在使用时必须基于节奏的需要来考虑。往往是为加强节奏的效果而使用节奏性的直踏板法。 3.作品风格 作品的风格可以说最应当要注意的一点,在你选择踏板的使用的时候如果你不考虑作品的风格那将是致命的错误。因为每一首钢琴音乐作品均有其特定的风格,而同时期的作品也有其叫明显的共性风格特征。 在演奏巴赫的作品的时候对于巴赫的音乐作品,许多演奏家持有这样一种观点:巴赫的那些作品诞生的年代还没有右踏板的出现。在演奏中如果使用踏板,将影响作品的原始风貌。但不知是否有人考虑过在巴赫创作这些乐曲的年代同样没有现代钢琴的出现,那些作品是为羽管键琴和古钢琴所创作的。可见,我们在现代钢琴上演奏巴赫的作品就已经破坏了巴赫作品的原始风貌。 在巴赫作品中如何使用踏板的问题上菲鲁奇奥·布索尼的这段话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踏板在巴赫的钢琴作品中是需要的,在钢琴作品中使用踏板而有听不出来,才是唯一正确的方法。有关这一点,我们指的是用踏板来连接两个依次进行的单音或和弦,为强调一个悬留音,为延续一个单声部,等等;一种处理方式其中并不显出具体的踏板效果……在任何地方只要可能,尽量用手而不是用踏板来延续一些音。”由于巴洛克时期和19世纪的声音概念不同,19世纪喜欢主要为密集的洪亮度、音型的融合和延续长的低音持续音而使用踏板,但巴洛克时期是具有对位的声部清晰,并且每个声部有对比性奏法的观念的时期,因此在弹巴赫的作品时不能将作品的踏板处理为19世纪时期的那种方式,应当要: (1) 不要把踏板踩得太深,以免产生太强的泛音; (2) 不要把踏板踩得太长,根据线条而不是根据和声使用踏板,多换踏板,保持声部清晰 如在下面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第一集》《降b小调前奏曲》的这段乐曲中就是用右踏板帮助在重复音中做到连音连接。 巴赫的作品在结尾处的尾奏部分往往使用的是一种完满终止,即K→Ⅳ→Ⅴ→Ⅰ这种极具有宗教色彩的结尾很大程度上是在模仿宏伟的“全奏的风琴”效果,如果不踩踏板就无法在现代钢琴上表现出这种效果。如下例是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第一集》《升C大调赋格》的结尾部分。 在演奏古典乐派海顿、莫扎特的作品的时候,由于在他们的音乐中,织体的清晰度、句法和奏法决不能搞得含糊不清。如同在钢琴上弹奏巴赫一样,在莫扎特或海顿中使用踏板必须觉察不出来。在使用时要注意 (1)在设计踏板使用时,应该首先不用踏板学习音乐,所有的奏法单独用手指完成,以后可以为了音色而少量的增加一些踏板,或为使一个难于应付的连奏变得更为容易而短时间的使用; (2)在快板乐章中,尤其在快速音群时,不使用延音踏板,而使用颤音踏板; (3)在中速或慢速的乐曲中,为增加共鸣,加强乐曲的连贯与和声的丰满可使用延音踏板。 由于贝多芬是要求踏板的使用达到可以感觉的程度的第一位著名的作曲家,在演奏贝多芬的作品时,有贝多芬亲自标明使用踏板的地方,必须要按照标记去做。在下面一些地方可以使用踏板: (1) 为保持逐渐的均匀的渐强和渐弱,可以使用踏板; (2) 为有助于演奏legato,增强乐句的连贯,可以使用踏板; (3) 为使音响更丰富饱满; (4) 为获得色彩性效果; (5) 为加强力度对比; (6) 为连接个乐章而使用踏板。 同时我们应当认识到,虽然贝多芬的作品中大量的出现了使用踏板的标记,但是他所做的标记是为他所知道的钢琴写作,而不是为了今天的乐器,特别是更少的传送力量,以及音域之间更大的区别的问题,会不时的影响踏板的使用,这时对贝多芬的踏板使用方法做适当的修改以适应现代乐器,但要注意的是有关气氛朦胧的原来概念应该保持下来。`另外一方面有迹象表明贝多芬使用踏板比他所标记的要多,但这不应作为可以毫无选择的使用踏板,或不去了解贝多芬最希望踏板为他的音乐做些什么的一种许可。 4 钢琴踏板的运用--我的毕业论文 到了浪漫派的肖邦,舒曼,李斯特的钢琴作品中,踏板的运用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他们极大的发掘了钢琴音色变化的可能性。作为音色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的踏板的使用也更复杂更精细。尤其是李斯特,在他的许多钢琴作品中见到的暗指的踏板效果以及明确的踏板标记,这表明他具备了一种远远走在他时代前面的对踏板用法的理解。至少在他的晚年,他用了切分或连音踏板,一种当时认为先进的技术,在现今已被普遍使用和讲授。 李斯特的写作一般要求踏板的丰满、充足的使用,特别当需要它作为长持续音的一个支持时。在他为声乐和其他乐器的作品的钢琴改编曲中,踏板被大量的或几乎经常的使用。在所有长的旋律音上使用踏板,特别是那些在高音区的,即使它们没有被下面的和声材料所支持。 李斯特和贝多芬以及舒曼这样的作曲家一样,在踏板标记上经常指示一个特殊效果,而不是普通任凭演奏者自行处理可以做到的一个习惯用法。任何数目的这种特殊效果都可以被找到,它们有许多反应了明确的诗意的、形象化或甚至哲学的思想。 在印象主义的德彪西、拉威尔的钢琴作品中,虽然在他们作品的乐谱中几乎完全没有踏板指示,所存在的为数极少的几个也往往是粗略和模糊的,但是在他们的作品中不能想象倘若不使用踏板,印象主义的神奇和美丽将如何去表现。印象主义音乐的流畅、充满水分,润泽的声音,以及连贯的、斑斓的、变化的色彩只有在准确的使用踏板的基础上才能得以实现。因此,需要我们谨慎而敏感的使用踏板。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知道,对于踏板使用的说明,一千句话都比不上一次演奏。踏板是任何钢琴演奏中极具个性的部分,没有两个演奏者会用完全相同的方法去使用踏板,而同一个演奏家也不会在每次演奏中用同样的踏板法,然而每人在演奏当时都能同样具有说服力。这种灵活性可由多种因素来解释。诸如速度、力度、声音、奏法、声部的平衡、作品的风格和时代、音乐厅、乐器等这样一些多种多样的可变因素,甚至还有演奏者当时的情绪,也时常会影响踏板使用方法的选择。写下来的踏板使用方法指示,不管它们是如何仔细地被标记的,甚至是作曲家提供的,也往往需要演奏者的修改。因此“只有耳朵本身,才永远是艺术性演奏的最终指导,而不是一套印出来的指示。” 每个曲子有不同的要求,这就必须学会用自己的耳朵去听!因为由于踏板是一种性质的技巧,想完全学到运用的每一个细节,和老师们用得一样,是不可能的,唯一永远的老师只能是自己的耳朵,经过老师的指导和训练,要使自己的耳朵能够敏锐地察觉到踩在踏板上的脚或大或小的动作所引起的声音的任何反应。想象出将要弹奏的音响效果,并指示脚的动作,以实现希望的音响。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