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教育系统党建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7 17:49:22

教育系统党建论文

着力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要及时健全完善基层组织系统,实现党组织和党建工作的全覆盖。要充分发挥党内民主,大力推行党组织换届“公推直选”,加大党务公开力度,积极引导党员参与党内事务,切实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要坚持抓基层、打基础,把党建工作重心放在党支部建设上,切实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和发展党员工作,努力提高党员素质,不断壮大党员队伍,逐步消灭无党员班组,不断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要规范党务工作机构设置,完善党务干部培养选拔制度,建立党务工作经费保障制度,稳定政工干部队伍,为加强党建工作提供支持和保证。着力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要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加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力度,严格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结果与单位评先评优、班子成员绩效考核和提拔任用“三挂钩”制度。要着眼源头治理,不断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继续推进“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落实。要围绕生产经营目标,进一步加强专项监督检查,强化经营管理薄弱环节,完善规章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益。要加强纪检监察机构和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着力抓好工团组织建设。群众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建工作的重要基础,是党组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要切实坚持党建带工建、党建带团建原则,把工团组织工作纳入企业党建工作总体格局,认真落实自治区总工会和自治区团委等上级工团组织的有关工作部署,以“五星级职代会”“五四先进团委”创建活动为载体,不断加强工团基层组织建设。要围绕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引导各级工团组织融入中心开展工作,广泛开展群众性劳动竞赛活动,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激励和引导广大职工和团员青年立足岗位为企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苍南县教育系统党建论文

苍南县教育局电话:地址: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公园路2~6号 可以向苍南县教育局领导写信,向苍南县政府反映,向其上级教育局反映。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中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体现了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的宗旨和与时俱进的创新。同时,党的十七大报告还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发展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学校德育是社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一个重点,指导思想首要是要坚持育人为本和坚持立德树人,着眼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着眼于教育引导、尊重理解、关心激励,提高工作的说服力和影响力,注重形式和内容上的创新,将单纯注重思想政治教育逐步转向既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又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一、加强学校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以党员教师先锋模范作用促进学校立德树人工作(一)校长书记要带头履行立德育人职能。学校的校长、书记是学校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和带头人,校长书记首要任务是通过扎实的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和政治教育工作素质。校长书记要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学校管理,遵循教育客观规律,在实际工作中克服“两张皮”的做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决将学校德育渗透到教学、管理、后勤等工作之中,特别重视师德建设,用高尚的师德鼓励教师。建立分层管理机构,实行逐级负责制。学校校长和党组织负责人应亲自挂帅,建立健全学校德育工作机构和德育工作管理机制,切实加强对学校政教处、教务处、年级组及科任教师履行德育职责的督导检查工作,实行党、政、工、团各部门负责人蹲年级、蹲班管理,形成科任教师——班主任——年级组长——政教、教务处——校长、书记逐级负责工作制。(二)要用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教育系统党建工作。学校党建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师生。继续加强教育系统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深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抓好教育系统各级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着力增强党内统一。全面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成效,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推进教育系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抓好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工作,从严治教,规范管理,坚决治理教育乱收费,促进各级政府、学校依法行政。(三)用党章规范和约束党员师生行为,以党员师生的先锋模范作用促进学校立德树人工作。1.党员师生要在加强党性锻炼上下功夫。党员师生首先要讲党性,必须把加强党性锻炼、提高党性修养放在首位。在实际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建议党员师生要努力做到“四有”。一是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党员的立身之本。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党员坚强党性最集中最重要的表现。党员师生必须带头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共产主义的信念,坚定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理想信念都不能有丝毫的犹疑、含糊和动摇。二是要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党员师生的政治觉悟体现在工作中就是要有大局观念、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党员师生要自觉维护学校德育工作大局,一切工作都要在这个大局下酝酿思考、部署落实,对工作高度负责,对学习主动认真,勇挑重担,扎实工作,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与学校利益、个人行为与立德育人间关系,敢于做出奉献和牺牲。三是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党员师生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教育观、师生观、质量观,在实践中切实加强道德修养,时刻检视和反省自己的言行,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文化和低级趣味的侵蚀,以自身模范行动带动良好校风、班风和学风的形成。四是要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党员师生在各自工作与学习岗位上,应时刻充满激情,保持旺盛的奋发向上干劲,树立攻坚克难、敢打必胜的信心,严格要求自我,积极适应教育改革形势的发展,锐意进取,展示作为,敢于并善于打开各项工作和学习的新局面。2.切实增强党员师生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的自觉性。首先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党员教师在重大政治斗争中要立场坚定,在重大原则问题上要旗帜鲜明,在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时要坚定不移。教育战线的党员干部必须严格遵守党章和党内各项法规制度,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在思想、政治和行动上自觉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学校党组织必须严明党的政治纪律,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对重大问题必须经集体讨论决定,不准个人和少数人说了算。坚持纪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论什么人,不管其职位高低,都不允许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学校党政班子要带头发扬民主,加强班子团结,凝聚班子合力,在党内积极营造既有集中又有民主、既有纪律又能保证党员权利的良好氛围。3.强化党员师生的宗旨观念。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也是学校立德树人工作的标杆之国。作为党员教师,要切实做到“情为生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真正把群众的教育利益和学生的公平接受教育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新形势下的学校立德育人工作将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会遇到许多新困难、新矛盾。要解决和处理好这些问题和矛盾,学校党政领导必须真心相信和依靠广大教师,最大限度地争取学校教师对学校德育的理解与支持,特别是要倡导党员师生真正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忠旨,只要党员师生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全面挖掘和有效发挥,学校立德树人工作就有好的参照系,无形中产生巨大的示范与促进作用。4.积极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学校党组织要在党员教师中应积极开展争先创优和“学党章,找差距,争做优秀教师党员”等活动,让每名党员教师自觉做到“觉悟高于群众、行动先于群众、能力优于群众、业绩好于群众”,真正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二、加强教师教育,提升教师育人能力,提高全员立德树人工作水平1.全校教职工人人结交一位后进生作朋友,作为加强学校德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试验田”。学校要切实扭转德育干部孤军作战的局面,形成全员都做德育、都抓德育的新气象。通过实践,每人每年至少撰写一篇以上的在本职工作中如何推进学校德育类型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文章,学校定期对德育论文进行评比,定期举办理论研讨会和经验交流会,定期表彰奖励“学校育人”先进个人,推广先进做法,大力宣传先进师德标兵事迹,有条件的学校应结集出书,物化学校德育成果。2.加强师德师风教育,提高教师立德树人能力。(1)认真贯彻落实《教师法》。学校在德育工作中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认真贯彻落实《教师法》,依法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努力改善教师生活条件,切实解决好教师住房难、就医难等实际问题,多为教师办实事、办好事,推进全社会尊师重教良好风尚的形成。(2)加强师资培训,帮助教师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育思想。面对知识更新不断加快和急需提升学校育人工作水平的新时期,对教师的培训越来越重要。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多为教师参加培训学习提供机会、创造条件、舍得投资,精打细算,把教师培训经费专款用好,推进学校教师培训工作。通过培训与教育,让广大教师切实树立起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思想,以全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手段以及丰富的业务知识和娴熟的业务技能,迎接素质教育和国内外新形势的挑战。师德不仅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是教师的育人之本,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广大教师应通过不断地自我加压,牢记“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的古训,自觉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主动适应素质教育和学校立德树人任务的新要求,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学生观和人才观,为人师表,诲人不倦,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关心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三、弘扬主旋律,转变教育学生模式各学校应以“创办全面特色的一流学校,培养合格加特长的高素质人才”为奋斗目标,紧紧抓住“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机遇,不断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在促进教育转轨的过程中发挥出德育工作的特殊功能,提高全校立德育人工作水平。1.高唱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主旋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学校德育中,必须始终高唱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一主旋律,认真挖掘、研究和提炼中华文化的精髓,比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地之间莫过于民的民本思想;以各为贵、和而不同;革故鼎新、因事而变的创新精神;富贵不淫,威武不屈的高尚气节;扶正扬善,恪守传统美德等等,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指导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挖掘教材中爱国主义教育的因素,组织观看近现代史和国情教育录像带、爱国主义影片,教唱爱国主义歌曲,开展“学历史、知国情、爱祖国”等征文竞赛和组织参观当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以科学的理论、正确的舆论、高尚的情操和优秀的作品引导青少年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帮助青少年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生活学习观。文化、出版和工商管理部门必须继续加大查禁力度,杜绝精神毒品在社会和向校园流传。认真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作用,帮助家长通过学习,主动适应现代化教育和现代化社会对子女教育的要求,指导和帮助家长对子女施行正确的家庭教育。乡镇村屯、街道、居委会等组织,要努力建设良好的社区和农村的育人环境,切实负起青少年学生校外德育工作的责任。广泛利用社会力量,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实效。各学校应依据实际,聘请校内外社会知名人士担任学生的校外辅导员或邀请社会各界名人到校作报告,使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教育机遇。2.做好学生的养成教育。一是建立引导机制,引导学生做一名合格的学生。每届新生入校时,学校应及时组织学习《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利用“尊师爱校月”开展教育活动,倡导弘扬“崇德重学”的好校风,让学生牢记校训,遵守守则,踏看层层台阶登攀。二是引导学生学雷锋、争先进。要利用“学雷锋活动月”,广泛宣传雷锋事迹,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积极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雷锋活动的新途径,让学生通过学雷锋等先进人物,自觉认真学习,勇争先进。三是对学生建立约束机制。学校要制定并严格执行“师生考勤制度”、“学校课堂常规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利用每学年的6月和11月专题“法规法制及纪律教育月”活动,广泛进行遵纪守法和安全教育,举办遵规守纪竞赛,对个别违纪生教育要到位、有效。《义务教育法》、《教师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应成为学校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重点内容。四是要主动占领校外教育阵地。为了减少社会环境在教育过程中产生的负效应,学校应制定并督查学生贯彻落实好”学生寒假活动要求”、“学生暑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要求”等,对学生要校外学习生活提出具体的约法要求,帮助学生提高做社会人的意识,促其做文明公民。五是要建立激励机制,多鼓励。学校应定期对学生进行品德评定,将结果记入学籍档案,作为升学推荐、评优的依据。要经常利用班会、校会、宣传优秀学生事迹专栏等,表彰奖励先进个人,形成具有各校特色的激励竞争机制。六是利用重要节日开展教育。在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这些中华民族传统节日里,要积极开展中华文化的各种教育活动,教育学生爱国爱民、尊敬老人。四、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并重,加强德育的针对性运用心理学来推进学校育人工作,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实现学生的心理和谐,已经成为学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维护学校团结稳定、促进校园和谐的重大课题。教育工作者应秉承“以人为本”理念,坚持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并重,始终将“人文关怀”、“心理疏导”注入育人全过程之中,学校德育才更有成效。1.加强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育人工作中,应积极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引导师生用和谐的方法、和谐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处理问题,培育乐观、豁达、宽容的精神,培养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健康向上的社会心态,以开阔的心胸和积极的心境看待一切。同时,引导师生树立合理竞争、共同促进的理念,提倡包容和协作精神,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要高度重视师生主体感受上是否满意、是否赞成、是否高兴的情绪反应,充分关注每一师生自身成长与发展的需要,关注师生的理想、信念和情感,努力创造让每个师生都能够根据自己的选择发挥聪明才智的环境,使师生人人都有平等就学、创业和凭借自身能力改变处境的机会,促进人的个性、才智和潜能的充分实现。要注重观察和正确处理师生的忧郁感、孤独感、失落感等不良情绪,通过校园内丰富的文化生活以及文学艺术活动等, 最大限度地消除引发师生心理失衡、失调的外部诱因,满足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调节师生的情感和心理,让师生始终保持精神上的愉快和轻松。2.完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学校应建立健校园舆情汇集和反映机制,促进师生情绪交流渠道畅通,避免不良心态积累恶变,帮助师生在学习工作生活之中寻求心理和谐。学校各机构部门均应建立健全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加强学校组织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及时帮助师生解决思想情绪和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3.巧妙运用正面的心理效应,有效提高学校育人效能。一是巧用“霍桑效应”,营造校园和谐氛围。二十世纪20年代,美国芝加哥电器公司下属的霍桑工厂设备完善、福利优越、社会保障制度健全。按常理说工人安居乐业、生产效率高再自然不过的了,但工人们仍然愤愤不平、生产效率不理想。对此,美国科学院组织了包括各方面的专家在内的研究小组进驻霍桑工厂,对工作条件、生产环境、福利待遇等方面与生产效率的关系进行了为期八年的研究。结果发现,生产效率与工作环境和条件、以及福利待遇并无直接的关系,而是员工良好的心态和和谐的人际关系,宽松、友善的人文氛围能对生产效率的提高有重要作用。这就是著名的霍桑实验。霍桑实验给学校立德育人工作的启示有二点。一是转变观念。学校育人应以师生为本,营造师生共同成长和相互发展的人文氛围,学校领导与师生之间应尊重人、关心人、满足人、激励人。二是多方鼓舞师生“士气”,提高学习工作效率。学校育人的成效既取决于工作条件和方法,取决于师生的情绪和态度,即“士气”,学校应积极营造轻松、愉快、有效的人文氛围,让师生在无碍、无防、无扰的教育教学环境中酣畅地发挥和主动地学习。二是巧用“天使效应”,多方赏识和多方鼓励师生。你把别人想象成天使,你就会处处遇到天使;你把别人想象成魔鬼,你就可能时时碰到魔鬼;若你老是用怀疑和排斥的心态来对待别人,则别人也会用同样的心态来对待你:这就是人际交往中的“天使效应”。古语说得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学生身上都有其长处,也都有其短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如果教育工作者只看到学生的短处,时时带着一种挑剔的眼光面对学生,那么教师与学生间的摩擦就会产生并愈演愈烈。对学生赏识,体现着教师的谦谦雅量。对失败者帮其找出失败的原因,给予他再次展示能力、发挥特长的机会;对自卑者及时给予鼓励,帮其不断增强自信;对那些默默无闻、辛勤工作和学习的学生,教育工作者要经常在公开场合表示自己对学生的赏识。

渎浦中学寒假提前上课管不管啊?就你们教育局旁边

学校名称:厦门市逸夫中学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学校领导: 校长书记:郑珠恩 副校长、副书记:尤 健 副校长:骆建平 教师情况: 全校教职员工118人,其中专任教师106人,行政后勤人员12人。 学生情况:全校36个教学班,学生1863人,其中农民工子女1635人,占全校学生数的88%。 学校规模:学校教职工118人,开设36个教学班,学生1863人。学校占地面积31000平方米,校舍总建筑面积17400平方米。建有办公综合楼、实验综合楼、两幢教学楼、科技图书楼、体育馆和三百米塑胶跑道田径运动场及配套竞赛设施。多媒体教学和计算机、物理、化学、生物实验专用教室和音乐、美术、劳技、形体辅助教室、多功能会议厅等所有用室配备齐全。 办学情况: 一、学校简介 厦门逸夫中学是厦门市政府于1993年5月创办的一所公办初中校,原校名为“洪文学校”,1994年更名为“厦门市逸夫中学”,2004年下放思明区管辖。从二十世纪末开始招收外口子女(大部分为农民工子女),2004年思明区确定为主要招收外口子女的三所公办校之一,外口子女在校生比率全市最高,现在外口子女已占全校生数的88%(只有小部分本区洪文小区的市民子女)。现有教学班36个,在校生1863人,其中非本市户籍学生1635人。 二、办学条件 1、教学设施 学校占地面积亩,校舍已有建筑面积17400平方米,各种专用教室、实验室达22间,普通教室50间。学校运动区占地面积平方米,建有300米环形塑胶跑道田径运动场及配套的竞赛设施,4个篮球场,2个排球场。学校图书馆藏书总数7万余册,生均图书41册。校园计算机网络,有学生专用计算机教室2间,多媒体教学设备45套。理化生实验室按3:3:2配置,其它功能教室齐全。 2、师资配备 学校现有教职工118人,专任教师106人,学历达标率100%,本科以上学历114人,占专任教师总数97%,其中硕士研究生3人,研究生课程班3人,在读研究生3人。中、高级教师70人,占67%。 3、生源情况 每年初一新生由市教育局根据“就近入学,电脑派位”的原则,从公办、民办(部分)小学毕业生招取,近年外口生源比例越来越高(06年初一新生占93%)。 三、政府重视,政策倾斜,让外口子女享受同等教育资源。 1、政府重视,资金投入到位。厦门市政府、思明区政府高度重视对外口校的建设,在政策导向、资金投入方面上给予倾斜扶持。我校之 所以能发展到今天这样的办学规模,完全得益于政府的好政策与实实在在的投入扶持。近五年政府对我校建设经费投入就达万元。 2、生均公用经费:按市、区统一的生均公用经费(生均1100元/生·年)安排。 四、不断完善管理体制,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完善学校管理制度 几年来,我校不断完善学校的管理制度,先后制定和修订了《逸夫中学岗位目标责任制》、《逸夫中学校园结构工资分配试行方案》、《逸夫中学教职工职务聘任实施办法》、《逸夫中学第三个五年规划》、《教师继续教育实施方案》、《教师发展性评价实施方案》、《逸夫中学教学管理制度》、《逸夫中学安全管理制度》及相应的实施细则等管理制度和办法,实现了管理的制度化和科学化,有效地促进了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2、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重视对师资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大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努力搭好教师培训的“四个平台”。舍得投入培训经费,选送优秀教师参加国家、省、市级、区级骨干教师培训,现有1人取得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合格证,8人取得市级骨干教师培训合格证,在训的市级骨干教师3人,在训的区级骨干教师十九人;学校还选送一名英语教师参加市教育局组织的赴新西兰培训进修,选派3名青年教师分别到北师大、东北师大国家级进修培训班学习;05年校长被派送到美国参加培训。 3、加大课改科研的力度 学校把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教学工作的核心,加大课改和科研的力度。广泛开展教学课题研究,积极进行素质教育的实践探索。针对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生源绝大部分是外地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学生的家庭教育状况不好,为此我校开始了《实施成功教育》课题研究,该课题被定为市级科研课题,并以此为契机不断地推动我校教科研的发展步伐;2006年10月学校被授予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重点子课题《基于母语环境的任务型英语教学实施与课程资源整合研究》实验基地;学校还承担了省级子课题5个、市级课题5个、区级课题2个,另有校级课题21个,研究性学习课题70多个,专任教师参加课题研究人数达90%以上,近三年来有60多篇论文在市、区级以上的刊物上发表。 4、以德育人,培养文明小公民。 坚持全员育人,树立每一位教职工都是学校德育工作者的理念。遵循培养合格公民的德育目标,根据我校学生大多是农家孩子,原来文明行为习惯较差的特点,我们提出了基本政治理论的灌输、基本道德的培养、基本文明行为的养成,夯实“三基”的指导思想。把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做五好小公民的教育作为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本着低起点、多循环的作法,我们从小事抓起、从仪容仪表抓起、从杜绝迟到早退抓起、从文明行为抓起,形成良好传统。开展文明礼仪的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开展表扬“我身边的文明人”和抨击“我身边的老毛病、坏习惯”活动,提高学生文化素养,使学生在社会交往中知礼仪、懂礼貌,建成礼仪校园。学生的文明礼貌行为习惯得到来我校参观、检查的领导来宾们广泛的好评。 5、注重心理健康教育 我校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是厦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实验校,承担并完成了省级课题子课题“初中生自信心培养的实验研究”课题的研究;2006年《网络环境下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课题被列入厦门市教育科研“十一五”规划课题;另外,我校还成立了厦门市逸夫中学“城乡结合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策略研究”课题小组,并制定了实施方案,成立心理咨询室,开展了全校性的学生心理素质的调查。还开辟了板报专栏和心理宣传小报。学校领导把心理健康教育视为素质教育的一项基本内容,十分重视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配备了书籍刊物、光盘、磁带,心理测试软件,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今年我们又将心理咨询室扩大成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中心,内设有团体辅导室、个别咨询室、统计档案室等,开展研究与培训教育活动。建立心理辅导教师值日制度。 6、教学成绩: 近三届学生按时毕业率:;史、地、生、劳技结业考试及格率:; 理、化、生实验考查合格率:为;期末考试各科及格率为80%以上;全科及格率为75%以上。近几年教学质量稳步地提高,两次获厦门市中考教学质量进步奖。 7、近几年学校、教师、学生获省、市、区级以上表彰情况: 近年来,我校全体教职工恪尽职守、努力奋斗,共同致力于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实践,争创人民满意的学校,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学校获2000—2002年厦门市教育系统行风评议先进单位称号;2005年3月被评为思明区文明学校、 “平安校园”。2006年学校被厦门市委、厦门市人民政府评为“市级文明学校”。2007年8月被评为福建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先后两度获得厦门市教育局颁发的初中教学质量进步奖。2007年2月校党支部《落实教育公平,构建和谐校园》课题获2006年思明区教育系统党建课题调研二等奖;2007年4月英语、化学教研组被思明区教育局授予厦门市思明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先进教研组”。 2007年4月英语组的《初中英语口语校本教材—厦门旅游》、体育组的《自谱准备活动进行曲》分别获得厦门市思明区课改成功项目评比二、三等奖。在厦门市首届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中陈榆老师获得一等奖,林英华老师获二等奖;市第二届课堂教学创新大赛徐晶老师获得二等奖,郭秋旺、郑宝燕、黄丽萍三位老师获三等奖;2004年王东民老师和黄珺老师分获思明区第一届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和三等奖;2006年陈容珍老师、曾新毅老师、苏小燕老师分获思明区第二届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和三等奖;2006年吴明霞老师参加全国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说课大赛获二等奖。2006年邱丽娟老师代表厦门市参加省化学优质课评比获三等奖。近几年,有1人荣获省“五一劳动奖章”,1人获市劳模,1人获省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1人获省德育先进工作者称号,2人获市委市府的表彰,1人获市教育系统师德奖;有三十多人次荣获思明区优秀教师和优秀班主任的称号。 近几年我校学生参加各类竞赛的成绩也非常喜人,其中叶友德同学参加首届厦门国际马拉松比赛中获得男子五公里比赛第二名;钟松峰同学生参加中学生电脑制作比赛获市一等奖、省一等奖并代表厦门市中学生参加全国比赛获二等奖;林剑华等同学参加全国“希望杯”初中生数学竞赛获全国三等奖;2007年2月范建标同学代表厦门市参加香港国际武术节比赛,荣获24式太极拳和陈式18式太极拳两个项目的第二名。2007年思明区中小学运动会我校代表队技压群雄,摘得了初中组团体第一名。 五、贯彻两个为主,体现教育公平。 随着厦门经济的腾飞,外地来厦务工农民不断增加,为特区建设做出贡献的同时,其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也日益突出。2004年我校作为接收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就学的三所公办中学之一,近年来招收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入学的人数占学生总数的比例不断提高。来厦务工的农民工子女与本地学生在我校享受着同等的教育和待遇,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及时解决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在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中,没有本地生源还是外地生源之分,对待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形成了平等的育人观。在这种平等的氛围里,学生之间友好相处,也从不分彼此,构成了和谐的校园。 2、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从电脑派位来到我校起,不管是编班(二次派位)、收费,还是教育过程,与本地学生没有任何区别。 3、在教育教学中的评优奖励、享受助学金、入队入团、体检等方面,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与本地学生一视同仁。 4、农民工子女全部参加学校组织的学生课外活动、社团活动、夏令营及社会实践活动,对家庭困难的农民工子女给予减免社会实践活动费用或安排一些免费的夏令营实践活动,如;我校与思明区少年宫合作培训铜管乐队,学校提供乐器,学生不需任何培训费用,非厦门户口的学生占乐队成员的83%。 六、办学特色 我校针对外口子女占绝大多数的生源状况,积极主动开展办学特色的研究。经过八年的探究、研讨、开发,形成一套针对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教学特色。 1、德育方面:学校开展《成功教育》课题研究,围绕外口子女在城市学习、生活所必须培养和塑造的人格品质和能力进行研究和试验。学校还坚持抓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解决一些学生不守时、不太讲卫生的陋习。学校还是思明区中学唯一的法制教育基地,积极开展普法教育。积极开展“热爱故乡,热爱厦门”的系列教育活动,让学生既热爱自己的故乡,也热爱自己现在的生活环境,培养他们积极融入现代都市的生活学习环境。根据农民工居住分散的特点,学校开展以年级教师集体家访的方式定期进行家访;根据多数家长为生存打拼忽视子女的教育问题,学校开设家长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请家教专家开讲座;成立集邮协会,设立全省首家公办中学的邮局、邮亭,方便外口学生与家乡亲人朋友的联系,同时利用集邮开展有益于学生成长的活动,寓德育于集邮活动之中,提高学生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利用邮票百科知识的资源,开发出适合我校学生特点的集邮校本课程,丰富学生的学校学习生活,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2、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开展“初中生自信心培养”试验和研究和“在网络环境下的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安排心理课、心理辅导、讲座、个别心理咨询等活动,为外口子女在厦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和帮助。 3、教学方面:根据学生起点低、知识面窄、学习习惯较差、学习方法缺乏等特点,积极开展导优辅差,分层教学的方法给予辅助,积极开展适应农民工子女的校本课程,如:写字课、阅读课,英语口语课、形体课、集邮等课程。

教育系统论文发表

无论是什么专业的论文都要先清楚要求。1、任何论文发表要求以单位文件为准每个单位对于评职称都会有相关的文件要求,比如:论文必须发表在国内正规刊物上,有CN刊号和ISSN刊号,或者明确强调需要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收录的刊物,这些都是要求。提前搞懂这些要求,才能更好地按照要求去准备论文。2、明确撰写论文要求每篇论文发表的期刊都会有自己的要求,比如字符数、查重率、文献条数等等,一定要按照杂志社的这些要求来撰写论文。说到字符数(注意:不是字数),word文档可以通过“审阅”来查看字符数,假设杂志社要求5000字符,那么我们撰写论文的字数最起码在4800-5200字符之间,如果有图表的,小图标算300字符,大图表算500字符,能在撰写论文内容时增加图表,通过审稿获得录用的概率就会提高很多。3、要了解清楚时间这里说的时间,包含:版面时间、见刊时间、上网时间三个。(1)版面时间:每家杂志社都会提前收稿,或者收稿很慢,如果组稿编辑告诉你22年12月版面,1月出刊,则意思就是你的论文会刊登在22年的12月版面上,为什么说这个问题,因为有的用人单位要求论文必须发表在当年内,所以即使它是1月出刊,但是版面在22年12月,也是符合单位评职称要求的;(2)见刊时间:见刊时间就是作者看到论文发表被刊登在杂志里的时间,因为单位在评职称事,都会要求拿上论文发表所在刊物杂志,所以见刊时间很重要;(3)上网时间:上网就是我们说的论文被数据库(知网、万方、维普、龙源等)收录了,上网时间一般在见刊时间1-3个月内,了解这个时间,是因为有的单位对于论文发表的认可,单单见到刊物是不算的,必须要被数据库收录了才能评职称。

学术堂整理了一套完整的教育论文发表流程,供大家参考:一、选刊.选定一种期刊杂志作为自己的投稿对象.怎么选呢,先看自己学校或者单位评职称需要投什么级别的刊物.现在很多都要求必须是核心期刊,这个可以上网搜一下具体都有哪些.然后打开这个期刊的网址,看下期刊的具体分的板块,是不是跟自己文章相符,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二、写作.如果你的论文已经写好了,论文格式就根据投稿要求进行修改,不同的杂志社对论文的格式要求不一样.一定要严格按照这个要求操作的哦,包括查重的时候也是一样的.三、投稿.最普遍的就是邮箱投稿了,但是现在假网站,假邮箱很多,一不小心就上当.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个很靠谱的方法:在知网的版权页上列有期刊的投稿邮箱或者官网地址.点击"原版目录页浏览"还可以查看封皮、扉页以及版权页等信息.四、反馈通知.投稿结束并不是什么事情都没有了,恰恰相反,这才是刚开始.作者的文章可能立意选题都比较好,结构框架也十分明了,但是出现漏洞的机率还是有的,所以一般都会需要修改.论文一般需要三审,修改意见会发送至作者邮箱或者在投稿系统中显示,作者一定要随时关注邮件/系统动态,避免出现信息不及时的情况.五、缴纳版面费.现在的刊物一般都要收取一定的版面费,按文章的字数占几个版面还有刊物的等级来收取一定的版面费.只有少数的不收取版面费.六、签收样刊.出样刊的时候,杂志社一般会预留样刊寄给作者,以便作者需要时用.但是有一点,杂志社可能不会存多余的样刊,作者拿到样刊后一定要保存好,以免丢失.最后说下,不管发表什么级别的期刊,请提前准备.比如发普刊,建议提前3个月左右投稿,核心的话建议至少要提前一年开始准备,切记现用现发是不可能的!也切记病急乱投医!

许多教育工作者,均会想将自己平时的教育经验,研究项目和教育理论发表。这样不但对自己是一个提升,同时对教育工作来说也是有利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发表我们的教育论文呢?下面我们就为大家介绍下相关的操作步骤。1.根据教育论文的专业方向和所属分类,进行相对的期刊选择,并且对期刊有个全面综合的了解,确定其规范合法。可以通过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查询系统进行相关了解。2.完成上面这步之后,就可以选择相关机构了。在此一定要多方面对其进行考评,包括其口碑,规模及相关的工商注册信息,最后确定其达到资质如何发表教育论文。3.达成协议,预付定金。按照编辑或者相关审核专家意见,修改学术论文文稿,达到发表规范及要求。4.完成发表。注意事项1.对于期刊和相关机构的选择,杂志之家再次提醒您选择之前一定要做到对于期刊和该机构有详细了解,可以通过国家新闻出版署查询系统和工商行政管理局进行核查。2可以咨询参考有成功发表经验的同行或者同事。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发表教育论文的详细步骤:第一步:看到学校图书馆,翻看所有的杂志,找出教师可能发表论文的刊物并分类第二步:选第一,选刊物教师要发表论文的刊物主要是两大类,一类是有关教学的,另一类是有关教育的。第二,选栏目在选定刊物后重点研究其栏目,明确栏目的定位、风格等,并且精读栏目下的文章,了解其发表文章的特点、水准等。第三,选题材在此基础上确定自己撰写论文的题材方向。高中政治老师可在以下几个方面多做文章。如:时政解析、热点话题、教法研究、学法指导、教材研究、考试研究、教学素材、案例反思、教师成长、教育科研等。第三步:搜确定自己的写作意向后,或在撰写的过程中,最迟成文后投稿前,务必要做到三“搜”.即:搜索相关的报刊、网络和书籍。搜的目的:一是为了了解相关内容的发表情况,例如,你有一个获奖优质课的教学设计想投稿某杂志,一搜发现,相同的课题该刊物近期已发表了一篇,那你只能“另投明主”了。二是为了爬上巨人的肩膀,提高文章的质量,但绝不能抄袭。第四步:写我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撰写了很多论文,但最终能发表的只是其中的三、四分之一而已。总结近年来所发表论文的共同特点,我悟出优秀论文必须具备的八大特征和十大要素:

1、《教师教育研究》创刊于1989年,为双月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联合主办的全国性教育科学学术刊物。

主要栏目有新时期教师教育体系的建构、资格制度与教师专业化、继续教育与职业发展、课程标准与教材建设、教学改革与探索、教育现代化与信息化、政策法规、调查研究等。

2、《中国教育学刊》(月刊)创刊于1980年,是由中国教育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和舆论导向,贯彻“双百”方针。

3、《教育与职业》杂志创刊于1917年,半月刊,由中共中央统战部主管,中华职业教育社主办,是职业教育类学术期刊。

4、《教育科学》创刊于1985年,是由辽宁省教育厅主管、辽宁师范大学主办的教育理论刊物。主要有教育理论研究、课程与教学、教师教育、高教研究、心理健康理论研究、网络教育等栏目。

5、《基础教育》创刊于1978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华东师范大学主办、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承办的在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教育类学术期刊。

教师党建论文

建党90周年有感光阴似箭,岁月如梭,我们的党走过了90年艰苦奋斗的道路。在党的90岁生日之际,我们每一个人都怀着感概和感激之情。中国共产党自从1921年成立至今,走过了90年坎坷而光辉的道路,从一个只有五十多人的党组织发展成为拥有八千多万党员、执政六十多年的世界最大政党。9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明了方向。在90年前,中国正处在风雨如磐、长夜难眠的黑暗年代,列强侵略、军阀混战、政治腐败、民不聊生。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成立的。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从此揭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序幕。1927年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统一的总方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步把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入农村,建立根据地,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中国共产党制定抗日救国的纲领,提出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方针,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指明了道路。中国人民经过八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并为国际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历史从此开始了新纪元。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治愈战争创伤,调整就中国的经济结构,使整个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迅速发展。在党的总路线指引下,我国大规模地开展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在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1978年12月,党中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拨乱反正的会议。具体表现在它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抛弃了“经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决定把全党工作的重点为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人民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逐步开辟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0多年来,中国人民沿着这条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坚持改革开放,并紧紧把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使国家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多年来,我国的发展速度居世界第一。基本建设大规模展开,某些高科技领域也取得进展,人民生活基本达到小康水平。中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显然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之一。在国际上,同越来越多的国家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也改善了周边地区的地缘政治环境。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为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在政治上,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在反对霸权主义、维护和平的事业中,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中国经济在2009年成功抵御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并对世界经济逐步复苏作出了重要贡献,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与日俱增。今天,我们既面临机遇又面临挑战。十七大报告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立人力资源强国”,这充分体现了人才的重要性,大学生党员是中国共产党的后备力量,保证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就必须加强对高校党的建设,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统领,紧密结合实际,实现重点突破。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坚持从严治党的原则,特别是推进党建工作创新,必须更新思想,转变观念。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学校党建工作必须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制定实施科学的发展战略规划,促进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质量、水平紧密结合起来。我们必须把党建工作与学校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使党的工作有机融合,渗透和体现在学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项工作任务中,并以这些工作的成效和事业的发展衡量和检验党建工作的效果。我们还要积极推进学校民主政治建设,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更加有效地发挥党代会在不同层面的民主监督和参与作用,积极发挥各类学术组织在重大决策的作用,要制定干部学习培训规划,完善校院两级中心组学习制度,丰富学习内容和形式,倡导学以致用的学风。加大对管理干部的培训力度,拓宽培训渠道,保证培训时间,推进干部考核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高校学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和社会服务的重要任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高校党的建设,对于高校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校党委陈宝昆书记在党员干部培训大会上作了题为《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努力争当学习型党员》的动员报告。陈书记的动员报告紧密结合学校的实际和特点,从深刻认识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重大意义、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努力争当大学生学习型党员的表率三个方面,对我校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进行了深入动员。校党委副书记、党校校长刘沧山同志作了题为《认清形势明确责任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专题报告,他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当前的形势、任务和当代大学生的责任”、“学生党员如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三个方面作了精辟的讲解。他要求党员干部要树立信心、增强意识,做好模范带头作用,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科学发展观对党的建设指导作用是,一方面,党的建设为贯彻科学发展观服务,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实际成效检验党建的得失。另一方面,科学发展观蕴含的理论思想内容也为加强改进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具体说,党的思想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为重要任务,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党员要把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重要义务之一;要使高校党的建设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牢牢把握党对高校的领导权,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就必须积极推进高校党建工作的创新。学校党建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从促进学校发展的大局中谋划党支部工作,把党建工作与学校的发展紧密结合;深刻领会科学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与教师和学生的发展紧密结合,按照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指导党支部工作;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不断改进党支部工作;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按照改革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推进党支部工作,不断增强党支部的创新活力,努力开创我校党建工作的新局面。在学习和实践中,深深体会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学校党建工作就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学校的班子建设;必须动员广大党员投入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工作中来,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育管理质量;加强办学条件及办学软件建设,把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学校的发展全局来考虑,促进学校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真正能够带领人民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中国共产党党始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号召力,是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力量。我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教师的师德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教师的师德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当前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中存在的问题

1、青年教师的价值观念与理想信念等同高校发展不相符由于国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较为迅速,使得高校内部的许多青年教师在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念等方面发生重大变化。许多青年教师在社会观念和价值观念上的趋向有所不同,在怎样处理竞争关系、功利关系等方面稍有偏颇。而且,存有大部分的青年教师伴有严重的自我主义、拜金主义等方面的思想错误。在工作生活遭遇不快时,会将自身放在首位,以自我发展为中心,缺乏对国家、社会的使命感以及为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服务的事业心。

2、青年教师在工作与日常生活等方面合作意识较差团队精神是一种群体内驱力,体现着团队的协作精神和战斗力,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和创造团队业绩的重要条件。由于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呈现竞争化,加之许多青年教师在家中属于独生子女,这就愈发的促使青年教师功利化和自私化。教师同教师的竞争性加强,反而其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比较薄弱。有的教师为了展现自我,无视与别人的交往,缺乏与他人在教学上的探讨,导致教学过程脱节孤立、学生掌握的知识支离破碎。不仅如此,还有的教师的性格比较孤僻,容易沉浸在自我世界中,与其他教师的沟通交流甚少,忽视了合作的重要性。

3、在教书育人和科研创新方面缺乏端正的心态由于时代的发展较为快速,教师对科学研究和学术研究以及教书育人工作带有一定的浮躁情绪,这就使得在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叛逆心理。在教学中态度不够严谨,对待自身的教学工作保持得过且过的心态,在备课和讲课的过程中投入力度较少。有的时候没有遵守教学计划和学科特点开展授课工作,在课堂上随便的应对、照本宣科等。在学术研究方面,急功近利,只顾完成研究任务,轻视了教学工作的严谨性。

二、提高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水平的对策

1、积极转变青年教师的价值观念和理想信念有关师德师风的理论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教训的总结和提炼,也是人民教师进行职业道德修养锻炼的指导思想。高校青年教师要积极学习相关方面的理论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够指导青年教师的行为,帮助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和价值观念。青年教师在今后的教学生活中,才会有意识的改变自身的心态,逐渐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力度,将优秀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者作为自身的发展榜样。高校要积极构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氛围,进而引导青年教师工作高校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要积极构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氛围,帮助青年教师转变自身行为与态度。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建设活动,提高青年教师的政治觉悟和行为意识,利用科学的舆论导向来抵制不良师德师风的出现。对于优秀的教师进行表彰,以此来鼓励青年教师奋发向上。

2、将师德师风建设情况纳入教师考核工作学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师德建设规划、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制度,对师德建设目标、组织实施、保障措施、考核评价、奖励办法等提出明确要求,充分发挥规章制度的约束力,使师资队伍建设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积极运用各种激励机制来激发青年教师的建设工作,完善相关方面的考核制度,为青年教师的发展提供公平、公正的发展平台。

三、结论

随着我们国家改革开放进程不断的加大,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水平伴随着经济实力、科学技术水平以及其他方面的能力的提高而提高。青年教师逐渐的在教师中比重的加深,显示着我国的高校规模在不断的扩大,而且高校教学队伍也在不断扩大,教学队伍逐渐呈现年轻化。所以,提高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质量成为高校管理工作中的重点。

德育是教育中最古老的话题之一,历来被人们关注,尤其是在素质教育已成为主旋律的今天,德育更是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幼儿期是人生的启蒙期,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道德素质的重要时期。但是从当前独生子女所处的家庭环境看,幼儿所接受的到的熏陶和教育不容乐观,众星捧月的地位,家长重智轻德的教育,使我们的孩子从小便养成了“以我为中心,任性、娇蛮、无理”等不良道德意识和行为。

幼儿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最基础时期和主要场所,有责任和义务帮助我们的孩子克服缺点,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意识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使他们将来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因此在幼儿园向幼儿进行德育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如何来做好幼儿德育这项工作呢?

一、将德育渗透于日常生活和游戏中

日常生活、游戏是实施幼儿德育最基本的途径。幼儿是在日常生活与游戏中,在与同伴及成人交往的过程中,了解人、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一定的行为准则的,并且在进行各种行为练习,日积月累,循序渐进,逐步形成某些良好的行为品质的。如:我班在玩“幼儿园”的角色游戏中,幼儿轮流当“老师”,模仿老师的动作,回答小朋友的问候“老师早”、“老师好”、“老师再见”等,他们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玩得很开心。又如在表演游戏中,幼儿通过扮演几种小动物角色,编故事,讲故事,一会当“小鹿”,一会当“小羊”,并把学的礼貌用语也编进了故事里。游戏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轻松愉快、自由、平等的学习环境,愉悦了幼儿的身心,又收到了品德教育的良好效果。在游戏过程中,幼儿自发地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实践一定的社会行为,体验一定的社会情感,利用游戏进行道德品质的教育,对幼儿社会性发展有其他任何形式难以替代的效果。在一日生活常规和生活制度中渗透着道德教育的内容,通过常规训练和严格执行生活制度,可以培养幼儿有礼貌、守纪律、诚实、勇敢、自信、关心他人、爱惜公物、不怕困难等品德和行为习惯。

专门的德育活动是实施幼儿德育的有效手段。专门的德育活动是指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与各年龄班德育的内容与要求,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行为表现,有目的、有计划组织的德育活动,也就是为实现某项德育内容而组织的教育活动,例如:谈话、讨论、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参观、春游、劳动、节日庆祝活动)等。幼儿的道德认知、情感以及行为,通过每一次活动,特别是实践活动的积累而逐渐得到发展。比如通过参观图书馆,幼儿亲眼看到一本本图书井然有序地摆在书架上,管理员阿姨辛勤地劳动以及读者安静有序地借阅图书等情景,会深深地体会到秩序的重要性,并更加爱惜图书;在认识家乡的活动中,幼儿参观家乡的名胜古迹,品尝家乡的风味特产,欣赏家乡的民间工艺品,并用绘画、手工及结构材料等多种方式表现自己心中的家乡风貌……这一系列活动能让幼儿实际地感受到家乡的美好,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因此,幼儿园应将日常生活、游戏和专门的德育活动结合起来,注意在生活中渗透德育内容与要求,同时发挥家庭和社区环境的合力,有效地实现德育目标。

二、教师以身作则,做幼儿的表率。

幼儿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他们模仿的最直接的对象是教师,对教师的言谈举止,观察最细,感受最深,而且不加选择地模仿教师的言行。在幼儿园时,我们经常可以听到孩子们为自己的言行辩解:“老师就是这样说的。”为了给孩子们树立良好榜样,我们注意从自身坐起,严于律己,凡事要孩子做道的,自己首先做到,并且经常自我检点,在孩子门面前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有一次我组织幼儿洗手准备吃午饭,突然看到有几名小朋友湿着手还笑嘻嘻地从盥洗室走出来。我当时一气之下把王士年他们三个叫住了,并问他们:“谁让你们这样的?”这时有一个小朋友小声地说:“我看着老师这样我也这样。我一听顿时感到脸上火辣辣的,原来是自己的不良习惯影响了孩子们,于是我在全班小朋友面前做了检讨,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进一步要求幼儿要讲卫生,做一个讲卫生的好孩子。

从这件事使我认识到应特别重视教师对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成人的一举一动,为人处世的态度,都是一面极好的“镜子”,在这面“大镜子”里,孩子看到了许多。因此,教师应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榜样作用,给幼儿以正面的积极的影响。

三、利用节日、生日等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开展活动,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

节日、生日等日子往往能激发幼儿的情绪,增强他们的兴趣。在这个时间对幼儿进行教育,能使幼儿易于接受。例如:一年之中有特定含义的节日不少,如:“三八”、“五一”、“六一”“国庆节”、“教师节”等都是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渠道,除此之外,我们通过举办“企盼奥运成功,为中国健儿加油”等一系列活动,在幼儿心中掀起了爱祖国的波澜。又如:我班的赵凯奇小朋友平时爱骂人,虽经多次教育,效果不明显,9月1日是他的生日,在我的反复启发下,他对着全班小朋友保证,从他生日这天起他保证不再骂人,并请别的小朋友监督,果然这天他没有骂人,我因势利导,在班中表扬了他,并要求他坚决改正骂人的毛病。一周后,赵凯奇基本改正了骂人的习惯。通过这种方式,我逐步培养了幼儿热爱老师及家长,关心小朋友的良好情感。

四、将德育教育寓随机教育中,提高德育水平

随机教育就是针对随时出现的问题、根据情况的变化实施教育。它具体、生动、有很强的说服力。

由于幼儿无意注意,无意记忆的能力较强,其注意力易被偶然事物所吸引,所以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要善于捕捉时机,做到随人、随地、随物、随时利用各种机会。例如:某幼儿随家长参观了名胜古迹,晨间谈话时可让他和大家介绍,鼓励他把纪念品带给同伴看;进餐时教师可根据不同菜谱向幼儿介绍蔬菜名称及其生长特点;盥洗时向幼儿讲解我国水资源的紧张状况,教育幼儿要节约用水。

在随机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启发幼儿进行思考,切忌空洞说教。如:班上的图书不知被谁撕破,老师没有马上批评指责幼儿,而是给小朋友讲这本书。正当幼儿听得津津有味时,老师突然中断故事,告诉他们因为图书撕掉一页无法讲下去,请小朋友讨论怎么办?在共同的讨论中,他们懂得了爱惜图书的道理,并主动修补了图书。随机教育与幼儿一日生活相伴随,只要教师善于观察,并抓住时机进行教育,必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家园配合,协调一致地开展好幼儿园的德育工作。

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光靠幼儿园的教育是不行的,一定要做好家园的共同教育。家庭是幼儿生活的重要场所,幼儿在家庭中的时间要多于幼儿在幼儿园的时间。由于父母与幼儿的亲情关系的影响,他们往往对来自家庭中的教育因素的影响接受的更快些、更多些。所以要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必须要有家庭教育的配合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目前,家庭早期教育已逐渐成为一种社会潮流,引起越来越多家长的关注,这是十分可喜的现象。但也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不少家长只注意开发孩子早期智力,却不注意孩子早期的品德培养,这不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容易形成幼儿行为表现的两面性,在幼儿园是一种表现,而在家庭中却是另一种表现。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通过接待幼儿入园、离园、家长会、家长学校等活动,不断同家长取得联系,及时了解幼儿情况,同家长一起探讨幼儿德育的方法。力求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同步、一致,促进幼儿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一次,幼儿在玩娃娃家游戏时,扮演爸爸的刘琦小朋友竟然打了扮演宝宝的刘伟超,我问他为什么打人,他理直气壮地说:“他不听我的话,我就打他,在家里我不听爸爸的话,爸爸就打我。”听了他的话,我清楚了他打人的根源,到下午刘琦的父亲来接孩子时,我同他谈心,向他说明了情况,刘琦的父亲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表示以后不再打孩子,并希望老师及时同他联系,共同教育好孩子。

通过几年的教育实践,我深深的认识到: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工作。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必须遵循德育原则,运用多种形式和方法,适时地向幼儿进行教育以表扬鼓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对幼儿的良好行为及时给予强化。还要沟通幼儿园与家庭、社会的联系,共同负担起教育下一代的责任,把幼儿培养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新一代。

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灵魂,中国文化自古以来都是把德行教育作为人文教育的核心。高校教师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传承者,肩负着为国家振兴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使命,承担着促进国家教育事业健康良性发展的职责。尤其是占比超过 60%的青年教师,已然成长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中流砥柱,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先进文化迅速发展以及国际环境日趋复杂的新背景下,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状况、道德品质、专业素质和价值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态势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提高青年教师师德师风水平刻不容缓。

师德是指教师的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从事教育活动时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具有的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1].师风是教师长期以来所形成的行为习惯和行为倾向所表现出来的一贯性风范[2].不同时期,师德师风的具体内涵会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但究其实质仍是代表了中国的文化传统、理想信念和完美人格。只有把握高校青年教师身份中的文化与道德根据,直面高等教育的深刻变化,剖析高校教师内心的道德窘境,从社会、学校和个人三个维度去综合分析问题的成因,才能逐渐发掘问题的根源所在,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提供有效的途径。

一、我国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存在的基本问题

(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知不深刻,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不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灵魂和核心,它关系着国家道路和国家命运。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网络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各种意识形态以前所未有的开放性席卷着国人的思潮,在中国进入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深刻变革的关键时期,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活动呈现出独立性、多样性、差异性和选择性的特点。个别青年教师因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不足,出现了理想信念动摇、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淡薄、价值观模糊、政治信仰缺失等严重的思想问题,他们在偏离主流意识形态的同时还把这种危险的价值取向传递给意识形态不成熟的学生们,形成的连锁效应不可小觑。物质文明的发达并不代表精神文明的富足,对经济价值的过分追求使得阅历尚浅的青年教师为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主义所迷惑,教书而不育人,失正而无以为范,师德师风下滑,没有起到对学生的行为示范和引领作用,思想道德混乱而不自知。

(二)职业认可度降低,敬业意识淡薄

就目前而言,高校青年教师大部分具有非常良好的素质,忠于并热爱教育事业,非常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很多人从事教育的初衷正是基于崇拜和奉献。但是因为多方面的原因,如日益沉重的生活压力与实际收入的矛盾,专业技术职称晋升的困难,过度行政化的制度牵制等,使青年教师基于职业精神和职业价值所表现出来的责任感、义务感、成就感和幸福感都出现了下滑,有一些高校的青年教师还因为理想信念不够坚定,造成了敬业意识的淡薄、敬业奉献精神的缺乏。如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认真,只注重文化知识的讲授,而对学生漠不关心,不积极进取,不注重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方式方法[3]的创新和教学实践能力的提升,对自身职业的认知仅仅是“一份普通的工作”,忽视了教育工作对于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哪有利可图就把大量的时间精力向哪里投入,不重视个人道德修为和专业知识的精进,忽视自身的道德反思和自省,职业理想缺失。

(三)价值观倾斜,不务正业

有些青年教师过分看重个人得失,只强调自我价值以及个人的名利,不会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工作,不注意构建新型和谐的同事关系,这样会导致价值观的倾斜。过于看重个人利益的行为,将会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不能起到表率作用,在学术上刚愎自用,抑制了百家争鸣、集思广益的灵感之源[4].有些教师过分热衷于发展第二职业,而不注重本职岗位,将学生看做是自己有利用价值的资源,背弃因材施教。在教学方面,只注重自己的发展,而忽略自己本身的职责所在,缺乏诚信,甚至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谋求私利。

(四)教师学术诚信缺失,职业良心趋于功利

由于专业技术职称晋升越来越难,高校青年教师为了完成量化考核的任务,既要抓教学,还要搞科研,承担班导师任务、下企业实践、积极投身社会服务一个都不能少,繁重的工作任务和不当的评价导向,使得有些高校青年教师心浮气躁,只求数量不求质量,甚至背弃了起码的学术规范、学术道德和学术尊严,拉关系,走后门,剽窃科研成果的学术舞弊行为层出不穷,功利化倾向极为严重。诚实守信也是师德建设的基本要求之一,古人提倡君子要“内修”、“慎独”、“独善其身”,只有青年教师所处的环境风清气朗,才能唤回师德的温厚馨香。

二、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

大学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应该培养有思想、有抱负,有强烈的创造欲望、敏锐的创新精神和脚踏实地的实践能力之人,培养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共发展、与人民齐奋斗的思想觉悟之人,培养能不断汲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实践中创新发展之人,培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文明社会风尚的倡导者、传承者和实践者。大学的精髓正是靠一代又一代的优秀教师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和孜孜不倦的奉献去传承和发扬的。作为承载中国高等教育未来希望的青年教师只有加强自身的师德师风建设,才能促进高校学生思想道德的健康发展,才能营造高校良好的教风学风,才能构建高校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校园文化。师德师风建设的成败将直接影响素质教育的进程,影响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2013 年由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党组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青年教师的师德培训,并对高校青年教师应具有的师德师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对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在帮助他们克服自身缺陷和不足的同时,还能增强青年教师对教育事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使之保持强烈而持久的教育兴趣和工作热情,传递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用严谨的治学态度、高尚的人格魅力、精深的专业知识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提供保障。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不仅影响个体的良性发展,也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准的重要指标,是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内涵式发展的强劲动力,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内在需求。师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青年教师整体道德素质的提升必将为社会良好风气的快速形成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必将成为社会学习的楷模而重塑教师这一伟大职业神圣的光环。

三、如何加强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

师德师风的养成关键在于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这是内因;政府、社会、学校的合力作用是重要保障,是外因。内、外因只有共同作用,积极配合才能共同推进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水平。在研究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问题上,必须本着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的原则,用充满人文关怀和民族情怀的视角全面透彻的解析事情的本质,寻求正确有效的解决途径。

(一)青年教师要注重师德内化

第一,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党性修养。高校青年教师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自己的大脑,把个人的职业发展与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结合起来,提高政治素养,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贯彻到教书育人、求知树德的全过程。第二,提升职业认知,弘扬爱岗敬业精神,实现终生学习理念。师德教育的实现和师德教育的提升不可能离开教师的职业角色。青年教师要在教育实践中深刻挖掘教育职业的本质,从专业素养、人文素养、创新能力、职业道德、高尚品格等方面来雕琢自己,使之内化为自己的毕生追求,博学、慎思、笃行,热爱自己的教育工作,热爱自己的学生,专注于科学研究,致力于国家建设,养成终生学习的良好习惯。第三,青年教师要了解师德的内容和内涵,弘扬优秀师德传统。师德形成于心,表现于行,青年教师必须掌握师德的真正内涵,才能发挥师德的作用并让其内化为自主意识,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积淀的优秀师德传统发扬光大,服务于社会,造福于人类。

(二)学校要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师风的建设

首先,学校要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的有效运行机制。师德培养是个系统工程,从师德培训、师德评价考核到师德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相关部门精心设计、严格把控,要将师德建设贯穿到教育教学的所有环节,拓宽师德培训渠道,创新师德培训模式,科学制定师德的评价考核方式,充分保证评估的公正性和公平性,要借助榜样的力量,给予青年教师健康向上的舆论导向,通过导师制让青年教师全方位感受优秀老教师的专业造诣、敬业精神和人格魅力。其次,学校要给予青年教师足够的人文关怀。处于高等教育变革期的青年教师普遍感觉教学压力、科研压力和生活压力正在逐渐消磨他们的工作热情和职业理想,很多人过早的出现了职业倦怠感,心理健康状况堪忧。学校一定要站在关心青年教师的立场上,多多了解青年教师的实际问题,帮助他们疏导负面情绪,给予他们更多的优惠政策,创设和谐轻松的工作环境,用制度的力量在职业道德上构建充分的激励机制,让他们毫无后顾之忧的投入到高等教育事业中,最终实现学校职业道德建设的目标。再次,学校还要注重校园文化环境的创设,以促进师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的提高。每个大学都要有自己的气质和精髓,大学文化是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它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是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点睛之笔。

(三)社会各界要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进,我国社会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社会也在转型,其中很多因素影响着青年教师对教育事业以及教师工作的看法。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增强其被尊重程度,可以给青年教师极大的肯定,让他们对教师的职业产生认同,巩固教师在他们内心中的地位,从而使得青年教师自发加强师德的养成,自觉维护教师的形象和荣誉,在教书育人的事业中不断进步[5].

总之,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的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动力,关乎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国家振兴的成败。这个课题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又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创新,其实践途径的拓展需要社会、政府、校方和个人的共同努力。唯有德才兼备的老师才能教出德才兼具的学生,教育的本真从来都不是功利性的,青年教师只有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职业水平和道德水平,才能赢得学生、社会的一致尊重,树立教师职业的光辉形象。

参考文献

[1] 李 云。 新时期高校师德教育的难点与途径探析 [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2):61-62.

[2] 冉春桃。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与高校师德师风建设[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3,(1):177-180.

[3] 龚 克。大学文化应是“育人为本”的文化[J].中国高等教育,2010(35):60-62.

[4] 齐卉璇,李运仓。高校青年教师师德现状的误区探析与对策研究 [J].鸭绿江,2015:1383,1434.

[5] 廖 良。高校青年教师师德现状及建设研究 [D].华中师范大学,2014.

师德教育论文题目大全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师德教育论文题目大全,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以核心价值观引领师德建设的思考

2、传统师德视域下青年教师师德养成

3、教育信息技术促进师德修养和教师专业发展思考

4、专业化背景下师德建设之协作精神的地位及培育

5、论新时期师德师风建设的有效途径

6、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探究师德建设机制

7、谈谈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

8、用责任终身追究制防治师德越位

9、以师德为基础建立良性师生关系探析

10、浅谈教师“师德”的重要性与塑造方法

11、探究师德与爱生在心理教育中的作用

12、论加强师德建设的必要性

13、师德建设的价值与途径

14、加强师德修养重视非教学因素的研究

15、论走向教师幸福的师德修养

16、德性伦理学视域中的师德定位

17、从师德建设看教育生态的当代困境与应对策略

18、专业伦理视角下师德规范的新要求

19、儒家教育伦理与师德修养刍议

20、基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师德观

2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师德建设机制研究

22、当前我国师德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23、新形势下教师师德建设研究

24、论师德的特殊性与师德修养

25、当前我国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研究

26、论当前师德教育的困境与超越--基于教师道德学习阶段性特质的反思

27、中美师德规范比较研究

28、廉洁文化建设引领师德建设的思考

29、基于师德及其核心要素发展模型的五类教师分析

30、高等师范院校成人教育师德建设

31、底线伦理视域下的师德困境及其出路

32、师德建设与权力行为的理性取向

33、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师德建设

34、中美师德规范比较以及对中国师德建设的启示

35、教师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构建研究

36、关于师德养成路径的几点思考

37、和谐社会背景下的师德建设研究

38、论师德的现代转型及其评价的新趋向

39、孔子的师德观对成就教师幸福的现代启示

40、远程教育高校以党建工作促进师德建设的若干思考

41、公共性视域中的师德建设探究

42、传统私塾教育中的师德理念窥探

43、浅析现代教育师德师风的不良现象

44、加强师德建设的主要举措

45、教师独立人格塑造与新时期师德建设的重要性探究

46、中国师德建设文本存在的问题及超越路径

47、孔子公正观对师德的启示

48、美国师德建设经验对我国师德发展的启发

49、新形势下体育教师师德建设

50、基于《论语》师德观视角浅析对当代师德的影响

51、浅谈师德师风的建设

52、浅谈民族地区特色师德教育

53、中美师德规范文本对比研究

54、新时期师德文化对教师的影响浅析

55、“以人为本”的师德建设理念浅析

56、归因训练在教师师德培养的作用探究

57、论孔子师德观对当今师德建设的启示

58、教师伦理学视角下的师德建设优化

59、道德发展阶段论对师德培养模式的启示

60、师德建设在构建社会诚信体系中的实效性研究

61、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提升师德素养

62、当前我国教师师德建设问题及对策

63、师德修养与教师幸福的关系探析

64、提升教师师德修养的路径选择

65、陶行知师德思想的特点及其当代价值

66、基于教师主体意识下的师德机制培育研究

67、关于生态文明社会下师德建设问题的思考

68、略论当前师德建设的几种迷误及其出路

69、论师德建设的实效性

70、师德一票否决制实施的生态价值、困境与破解路径

71、论现代教师的师德修养

72、师德师风建设的文化探求

73、结合陶行知精神探讨教师的师德建设

74、体育教师师德修养研究

75、区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师德培训策略

76、浅谈师德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77、试论师德修养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78、师德评价科学路径的应有视域

79、“传道守正”的师德传统及其对当代的启示

80、消极性教师伦理的缺失与构建--对我国现有师德体系的反思

81、新时期加强师德建设的紧迫性

82、教师师德修养浅析

83、论师德建设的教化、内化和制度化

84、科学发展观视域下转型期师德师风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85、浅谈如何提高教师师德修养

86、浅谈教师独立人格塑造与新时期师德建设的重要性

87、加强学校师德建设的路径探析

88、对新媒体背景下师德建设实效性的思考

89、从孔子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论述谈师德建设

90、试析师德师风建设中的廉洁自律

1、构建学校与德育基地合作互动工作机制的研究

2、学校德育校本资源综合应用的研究与实践

3、苏教版小学语文寓言教学的道德审视

4、论学校教育中的选择性尊重

5、品德课教材中公民宪法义务的文本研究

6、小学公民教育实践研究

7、用冰山理论指导工学结合实践

8、以社会实践为德育载体的可操作研究

9、减少师源性心理伤害的对策研究

10、学校德育空间研究

11、苏北农村留守初中生学校生活幸福感的个案研究

12、“校本德育”的内涵研究与实践探索

13、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内容与途径探析

14、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15、学校心理团训的尝试与反思

16、全员德育中的班主任和学科教师的教育职能研究

17、关怀理论在儿童道德教育中的作用与意义

18、儿童同情丧失与学校教育

19、非连续性教育:学校教育的重要维度

20、课外体育俱乐部--职校“问题学生”转化的有效阵地

21、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的消费教育研究

22、特殊生教育的有效尝试

23、青少年道德发展环境的研究

24、文化转型:高职院校技术文化的构建

25、中职生异性交往中的问题及对策

26、道德同一性的心理发展与建构

27、课程内涵及在德育中的方式研究

28、赏识教育在中职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29、网络德育活动开展的可行性研究

30、高职院校新生和毕业生职业兴趣和职业价值观的比较研究

31、德育与学校网络生活切入点的研究与实践

32、舍勒人格思想研究及其对当前道德教育的启示

33、教育中的国家主义及其道德后果

34、人本德育:一种新的学校德育范式

35、满园春色更待绿叶衬

36、试论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37、对近三年来“UPI”量表普查中“想轻生”新生的分析报告

38、“公共参与的限度”公约下的班级公共生活建构

39、构建和谐德育的思考与实践

40、新疆维吾尔族中学生的民族认同研究

41、新课程背景下的全员德育研究与实践

42、家庭教育成功模式创建与推广研究

43、重拾节俭教育

44、中职生“文化休克”症探因及消解对策

45、高职生主观幸福感与自我评价的相关性研究

46、社会化视野下的大学生基础文明教育

47、职业学校和谐班级建设的几点思考

4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德育政策分析

49、终身道德学习:道德人的培养路径初探

50、论“公共人”的培育

51、浅议如何处理和避免学生“不尊敬”事件

52、小学品德课程价值生成研究

53、道德视角下农村儿童闲暇生活的质化研究--以新乡A小学中高段学生为例

54、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践与研究

55、学校里的病态竞争与道德教育

56、影响教师进行学科德育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问题策略的研究

57、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的思考

58、校园网络阵地建设与管理研究

59、生活化德育的研究与实践

60、从心育入手,抓好职校新生入学教育

61、以绘本为媒介实施品格教育的行动研究

62、社会主义荣辱观与高职院校学生的品德培育

63、心理健康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模式的研究

64、公民教育视野下的小学班会研究

65、新时期社区教育有效模式探索

66、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德育的研究

67、对话式德育课堂的`研究以“品德与生活”课堂为例

68、“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的个案研究

69、让游戏替你说话

70、学校心理教育与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71、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生命教育探析

72、儿童休闲的缺失与弥补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分析

73、发挥社会实践活动的综合德育功能的研究与探索

74、用认知行为理论指导问题学生的转变工作

75、中职学生习得无助状态的成因表现及教育对策初探

76、分数崇拜与学校德育

77、道德教育方法,途径年级层次探索

78、和谐校园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理性思考

79、当代大学生孝道现状及其教育对策研究

80、小学品德教师专业认同的个案叙事研究

1、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探究

2、以社会实践为载体增强中学德育实效--以福建师大附中为例

3、营造生态文明氛围 构建和谐校园--绍兴市元培中学生态文明教育纪实

4、中学历史道德教学实效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道德信仰失范背景下的中学德育困境

6、美国中学德育导师制的实践图景理论脉胳及其启示

7、浅谈中学物理课渗透德育的重要性

8、中学思想政治教师专业素养研究

9、浅谈中学体育教学对德育的功能

10、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提升的研究

11、浅谈中学德育中的赏识教育

12、立德树人视域下中学乒乓球文化的育人功能s

13、浅议中学德育教育对学生健康人格形成的重要性存在问题及培养途径

14、“明礼修身”教育的课程建设实践研究

15、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德育渗透之浅谈

16、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政治课的实践与思考

17、浅谈中学班主任的“恩威并施”教育

18、城乡结合部初级中学德育工作策略

19、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强化德育渗透

20、中学德育教育实效性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21、中美中学德育实施之比较

22、时事政治融入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策略研究

23、中学德育人文关怀缺失的现状

24、积极构建以学生为本的中学德育新观念

25、论网络对中学德育工作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26、关于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调查--以武汉市弘桥中学为例

27、面向浅谈核心素养的德育课程体系建设

28、新媒体下的翻转课堂对提高中学生政治课学习兴趣的作用

29、以礼仪立德树人的实施策略--以广东省始兴县城南中学为例

30、以主题性游戏促进幼儿德育教育的发展

31、利用地方德育资源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探讨

32、环境育人建设绿色文明校园--陕西省宝鸡中学生态文明学校建设纪实

33、浅谈中学计算机教学中的德育培养

34、中学政治课开展“三观”教育初探

35、浅谈中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创新

36、论高中思想政治课对学生幸福能力的培养

37、实现大学与中学德育有效衔接的思考

38、媒介对初高中德育教育影响的对比研究--基于Y中学的调查

39、“和文化”教育特色学校建设探究

40、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德育模式创新浅谈

41、浅论团体心理辅导在中学德育中的运用

42、高中思想政治有效教学探索

43、浅谈学校德育的“无形”与“有形”

44、互联网思维背景下对中学德育的新解读

45、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46、对中学德育教育的思考与建议

47、对中职生礼仪教育的思考

48、农村中学德育工作的深化开展策略研究

49、国外中学德育教育模式及其对中国德育教育的启示

50、初中思想品德课学生兴趣培养之尝试

51、中学物理教学中加强学生德育的策略探索

52、家庭教育功能的弱化与当前中学德育的困境

53、新课改视野下中学德育管理工作创新策略研究

54、让雷锋精神之花在中学校园美丽绽放

55、浅析多媒体网络促进中学德育的发展

56、价值多元化背景下中学德育创新论析

57、浅谈乡镇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生态体验

58、中学德育的全时性思考--以耽美文化的挑战为例

59、与“生”俱进 优化德育策略

60、如何实现中学德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多元对接

61、深化初中学生的责任意识

62、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记北京市华侨城黄冈中学以德育人的校长徐超

63、论中学感恩教育与和谐校园建设

64、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化低效分析

65、初中德育建设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66、浅析新时期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67、浅谈当代中学生的德育教育

68、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渗透德育理念新探索

69、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

70、浅谈农村中学德育工作改革的思路

71、谈初中思想政治课的创新教学

72、在中学德育工作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73、也谈学校德育的理论指导问题--以华山中学为例

74、浅谈中学德育教育的新特点

75、论中学德育中的人文关怀

76、心理学辅导技术在中学生态德育的实践初探

77、利用漫画试题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78、造成学困生心理问题的因素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

79、让德育为中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80、历史课堂的德育教育手段初探

81、浅析中学时期的思想道德教育及对大学生的影响

82、斯洛特道德情感主义对中学德育的启示

83、新课标背景下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84、学习儒家经典文化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85、提高思想品德课复习的课堂实效

86、新课程背景下中学体育德育评价理论探讨

87、地理教学德育要素的挖掘与利用探讨

88、生命教育视野下对中学德育的反思与探索

89、初中物理教学中德育渗透举隅

90、初中生自我教育的思考与对策

91、西部地区中等职业学校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92、道德教育中的“问题”--基于师生主体差异的分析

93、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要融入非智力因素

94、如何把中学思想品德课的功能发挥至极致

95、浅谈特色德育教育建设--以重庆市杏林中学儒香特色德育教育建设为例

96、班级道德讲堂对中学德育途径的创新

97、浅谈职业中学德育课教学模式构建策略

98、浅谈如何对高年段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99、农村中学德育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关系的思考

100、论中学隐性德育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

101、“微时代”背景下的中学德育工作探析

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期刊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也是权威啊,cssci!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期刊级别: 北大核心期刊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杂志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教育系统唯一党建期刊,受到中宣部、中组部、教育部和全国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家、学者的关心和重视。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它以探索新时期高校党建和...

中国党报党刊有《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新华每日电讯》《中国日报》《学习时报》《求是》《党建》《党建研究》《人民论坛》《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党政干部论坛》《党的文献》等。《人民日报》于1948年6月15日在河北省平山县里庄创刊,由《晋察冀日报》和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合并而成。光明日报创刊于1949年6月16日,是以知识分子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思想文化大报,作为党和国家联系广大知识分子的桥梁和纽带,光明日报始终得到中央领导集体的亲切关怀。《党建研究》创刊于1989年3月,是中央组织部主管的唯一公开发行的党刊,是一份全国性研究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具有思想性、理论性、学术性、工作指导性的月刊。《中国党政干部论坛》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思想理论月刊,该刊物以各级党政干部为主要读者对象,反映党政干部在学习和实践中的体会经验。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青少年研究,当代青年,思想理论研究,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