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新余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

发布时间:2024-07-03 23:02:44

新余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

11508是新余学院的代码。

学院简介:学校始创于1985年创办的新余职业大学,1987年江西广播电视大学新余分校、江西师范大学新余专科班并入,1992年新余职业大学更名为新余高等专科学校,2002年新余师范学校及其附属小学、新余卫生学校并入,2010年3月18日,升格为新余学院。

截至2019年10月,校园占地面积133公顷(据教育部权威发布,建有162个校内实验(训)室,163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图书馆藏书160万册,电子图书140万册。学校现有教职工794人,其中专任教师458人。聘请了以业界专家为主的外聘教师103人。学校有正高级职称教师65人,副高级职称教师155人,“双师型”教师255人;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教师539人。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1000人(其中外国留学生55人)。截至2020年6月,学校设有14个二级教学机构,开办本科专业36个。获得荣誉:2020年12月25日,被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授予“无偿献血促进奖”。

省级重点实验室:江西省高等学校硅材料重点实验室、江西省太阳电池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省级工程研究中心:江西省锂基新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市级研究中心、研究所:新余市太阳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余新能源研究所、新余市太阳能研究所、新余市光伏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校级研究中心、研究所:太阳能研究所、中小城市发展研究中心、工程控制中心、工程咨询研究所、会计培训与研究中心、高等教育研究所、药用植物资源研究中心、新余地方文化研究中心。科研成就:2010年-2014年5月,学校共获批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26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项,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47项。教师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980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300余篇,被国际三大检索系统收录的论文98篇,专利授权10项,获省级科研成果奖3项。

学术资源:馆藏资源截至2015年5月,学校图书馆藏书万册。据2016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电子图书50万种,中文电子资源包括清华同方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清华同方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馆、人大复印资料数据库、畅想之星光盘数据库、外文书库等,设有“胡述兆教授文库”特色书库、“新能源专业书库”和“校检共建资料室”。学术期刊《新余学院学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江西省教育厅主管,新余学院主办,中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双月刊,大16开156页,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2095-3054,中国国内统一刊号为CN36-1315/G4。学报的主要栏目有新能源·新材料、中小城市发展、工业技术、基础科学、医药·卫生、环境·生物、政治·经济·法律、社会·文化·艺术、文学·语言·文字、高等教育教学。学报是《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等文献检索系统的全文收录和上网期刊,也是中国千余所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期刊。院系概况:截至2020年6月,学校设有14个二级教学机构,开办本科专业36个。学科体系:截至2015年5月,学校建有省级重点学科一个。江西省高校“十二五”重点学科:材料物理与化学。

师资队伍:截至2019年4月,学校现有教职工796人,其中专任教师461人。聘请了以业界专家为主的外聘教师103人。学校具有正高级职称教师65人,副高级职称教师155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539人,其中博士41人;“双师型”教师255人。人才培养:截至2019年4月,学校建有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省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省级特色专业(示范专业)及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8个,省级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2016年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位列第三,并于2018年成功申报立项为省级一流专业。学校先后主持完成国家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和省级教学改革项目立项133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省级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和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门,编写出版教材、专著200部。2015年7月,学校签约2015年教育部-中软国际“产学合作专业综合改革”项目及教育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涉外文秘。省级特色专业:光伏材料加工与应用技术、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商务英语、市场营销、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省级重点示范建设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学教育、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省级高职高专示范专业:商务英语。省级专业综合改革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省级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材料物理。省级精品课程:高等数学、中国古代文学史、环境生态学、太阳电池硅材料生产技术、健美操、建筑工程计量、机械制造基础、英语视听说、太阳电池材料、语言学概论、机械设计、数学分析、管理学、排球。

省级创新实验区:高科技太阳能光伏产业人才培养模式、“双线并行合二为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省级模式实验区:新能源人才培养学科专业特区质量工程。图书馆大厅2015年7月,学校签约2015年教育部-中软国际“产学合作专业综合改革”项目及教育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涉外文秘省级特色专业:光伏材料加工与应用技术、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商务英语、市场营销、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省级重点示范建设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学教育、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省级高职高专示范专业:商务英语省级专业综合改革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省级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材料物理省级创新实验区:高科技太阳能光伏产业人才培养模式、“双线并行合二为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省级模式实验区:新能源人才培养学科专业特区。教学成果2011年,光伏专业系列教材被评为江西省第四届高校优秀教材。2013年,“面向新能源产业人才培养的‘1234工程’创新与实践”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2010年3月升本到2014年底,学校共获批省级教改课题81项,其中重点课题4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评选校级教学成果奖三届,获奖成果35项;校级教改课题单独立项72项。2014年,健美操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学生成绩截至2015年5月,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全国大学生文艺展演、江西省电子电脑大赛、省运会等重要比赛中多次获奖。2014年,学校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国家级、省级竞赛88项,共有877人次参加,525人获奖。其中,全国性总冠军1项、冠军2项,国家级团体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入围奖1项;省级团体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8项;一等奖49项人次、二等奖99人次、三等奖132人次。形象标识:校徽上部是新余学院四个字,下部是学校英文和建校时间。校徽中间是图形化的学校主体建筑。标志的背景是红色,文字图形部分是白色。外部是一圈红色的环。精神文化:校训求新、求实、求善。追求创新、实在、善良、真诚、美德。学校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真人图书馆”、“沐浴经典”、“周末文化广场”、“周末时光音乐汇”和“一院一品”特色文化,成立了新余学院爱乐乐团和洞村“小溪流”留守儿童合唱团。新时代,学校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及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秉承“求新、求实、求善”的校训,实施“1339”战略和教学、科研、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三个计划”,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

【摘要】 本文首先对“赵氏孤儿”故事的流传作一简单介绍。接下来介绍《史记·晋世家》、元杂剧《赵氏孤儿》、电影《赵氏孤儿》(陈凯歌,2010)三者在人物塑造、主题阐发上的不同。最终将主题聚焦于电影《赵氏孤儿》对“赵氏孤儿”故事的当代演绎及其叙事策略,总结其成败经验,以期为后来的“名著改编”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 赵氏孤儿 史记 元杂剧 陈凯歌 电影一、故事流传 《赵氏孤儿》故事原型的最早记载见于《春秋》: 《春秋·宣公二年》(公元前607年): 秋,九月,乙丑,晋赵盾弑其君夷皋。 《春秋·成公八年》(公元前583年): 晋杀其大夫赵同、赵括。 这两条记载过于简单,我们只可从中读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并且人物中仅有赵盾、赵同、赵括三人,尚未出现“赵氏孤儿”赵武。 到了《左传》,对这两条相关记载的注解使得这段史实变得更加生动详细: 《左传·宣公二年》(公元前607): 晋灵公不君。 厚敛以雕墙。 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 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 将谏,士季曰: “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 ”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 “吾知所过矣,将改之。 ”稽首而对曰: “人谁无过?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诗》曰: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 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 又曰: ‘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 ’能补过也。 君能补过,衮不废矣。 ” 犹不改。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 秋九月,晋候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 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杀之。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斗且出。提弥明死之。 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曰: “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寘诸橐以与之。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问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左传·成公八年》(公元前583年) : 晋赵庄姬为赵婴之亡故,谮之于晋侯,曰:「原、屏将为乱。」栾、郤为征。六月,晋讨赵同、赵括。武从姬氏畜于公宫。以其田与祁奚。韩厥言于晋侯曰:「成季之勋,宣孟之忠,而无后,为善者其惧矣。三代之令王,皆数百年保天之禄。夫岂无辟王,赖前哲以免也。《周书》曰:『不敢侮鳏寡。』所以明德也。」乃立武,而反其田焉。 这两则故事都介绍了“赵盾弑其君”的前因后果,但却完全不同。第一则材料中首次出现了提弥明和灵辄,第二则材料中则首次出现了韩厥。第一则材料中赵氏被灭的原因是由于晋灵公的“不君”,赵盾屡次直言上谏而引起的君臣之间的矛盾;第二则材料中所交代的赵氏之所以被灭族,是因为庄姬、赵朔、赵婴三人之间感情混沌,纠葛不清,赵氏家族无法容忍并出面干预,庄姬因此怀恨在心,在晋侯面前污蔑赵家,而平日与赵家早已结仇的大臣也趁机加入,借此将赵氏家族一网打尽。这些都为《史记》提供了史料,做了铺垫。《史记》中的相关记载见于《晋世家》和《赵世家》,《晋世家》基本延续了《左传·宣公二年》的记述,甚至个别字词也一样。《赵世家》则比此前的故事都更加丰满。对于晋灵公的昏庸和想要杀害赵盾的原因,《赵世家》延续了《左传》和《晋世家》的记载,但在此基础上,又加入了新的人物和情节。新的人物有公孙杵臼、程婴、屠岸贾,这三人被划分为正邪两派,于是就有了曲折生动的搜孤救孤故事。至此,“赵氏孤儿”的故事初见雏形。 到了元明清时代,叙事文学发展并繁盛起来,《史记》本身所具有的叙事特点,使其成为戏曲、小说等叙事文学取材的对象。“赵氏孤儿”故事因其曲折生动的情节设置,自然也被搬上了戏曲舞台。元代纪君祥的《赵氏孤儿》获得的极大成功,对于“赵氏孤儿”故事的源远流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关于元杂剧《赵氏孤儿》,存在着两个版本:元刊本正名为《韩厥救舍命烈士,程婴说妒贤送子,义逢义公孙杵臼,冤报冤赵氏孤儿》,这个版本,不载题目,只录曲文,科白全删,曲文有较大出入。明刊本题目作《公孙杵臼耻堪问》,正名作《赵氏孤儿大报仇》。较之元刊本错误少,是现今刊印的基础版本。 在纪君祥的《赵氏孤儿》之后,明代传奇《八义记》和明代历史小说《东周列国志》也对“赵氏孤儿”进行了演绎。《八义记》的传奇体例限制(只能以生、旦为主角,以“大团圆”为完美结局)无疑削弱了元杂剧的悲剧气氛,在人物塑造上,更是凭空增添了周坚和张维两个角色,这就削弱了两大主角程婴和公孙杵臼的戏份,使得故事情节和元杂剧大相径庭,整体而言,艺术性也就大大降低了。《东周列国志》的相关情节出现在五十回“赵宣子桃园强谏”、五十一回“责赵盾董狐直笔”、五十七回“围下宫程婴匿孤”、五十九回“诛屠岸赵氏复兴”,但所书故事均在元杂剧范围之内,并没有任何创新或存异之处。 以上是对“赵氏孤儿”故事版本流传的简单介绍。综上所述,“赵氏孤儿”的故事雏形形成于《史记·赵世家》,纪君祥对其进行的元杂剧改编使其得以广泛传播,并流传至今。二、版本对比 接下来笔者将分析《史记·赵世家》、元杂剧《赵氏孤儿》、电影《赵氏孤儿》(陈凯歌,2010)在 人物塑造和主题阐发 上的变迁。在人物塑造方面,为求简单明了,笔者就屠岸贾、赵氏家族、程婴、公孙杵臼、韩厥五类角色在以上三部作品中的设定制作了如下表格(表1): 读表可知,屠岸贾在《史记·赵世家》中的设定是“大夫”、“司寇”,属于文官,到了元杂剧和电影里则变为武将(“晋国大将”),赵氏家族在《史记·赵世家》和元杂剧里都是文臣,到了电影里才设定为武将。程婴在三部作品中的角色设定则各不相同,分别是:赵朔友人、赵家门客、草泽医人。公孙杵臼在《史记·赵世家》中是赵家门客,在元杂剧和电影中都是和赵家同为“一殿之臣”的朝中中大夫,但在电影里被弱化为配角,戏份不多。韩厥在《史记·赵世家》里是赵朔友人,在元杂剧和电影里都是屠岸贾下属。 以上是对上表的简单解读。需要说明的是,笔者认为,程婴、公孙杵臼、韩厥三人在《史记·赵世家》中的角色设定相同或相近,而到了元杂剧中则各不相同的原因,是因为元杂剧与《史记》相比,前者是叙事文学,更注重故事的趣味性,后者则属于史书,纪实性是第一原则。而在《史记》和元杂剧中鲜明的正邪对立和救孤动机,到了电影中变得模糊的原因,则与笔者接下来要谈到的三部作品的主题有关。 提到三部作品的主题阐发,就要提到其中人物行为的动机和原因。接下来笔者将从叙事学的角度出发,对三个文本进行细读,从中阐发三部作品各自不同的主题。《史记·赵世家》中,在赵氏家族被灭族后,公孙杵臼和程婴有如下几段关键性对话:       赵朔客曰公孙杵臼,杵臼谓朔友人曰:“ 胡不死 ?”程婴曰:“朔之妇有遗腹,若幸而男,吾奉之;即女也,吾徐死耳。”       公孙杵臼曰:“ 赵氏先君遇子厚 ,子强为其难者,吾为其易者,请先死。”       及赵武弱冠,为成人,程婴乃辞诸大夫,谓赵武曰:“昔下宫之难,皆能死。我非不能死,我思立赵氏之后。今赵武既立,为成人,复故位,我将下报赵孟宣与公孙杵臼。” 赵武……曰:“武愿苦筋骨以报子至死,而子忍去我死乎!” 程婴曰:“不可。彼以我为能成事,故先我死;今我不报,是以我事为不成。”遂 自杀 。 从上面几段对话我们可以看出,司马迁有很强的恩义观,这种恩义观的逻辑是:若对方有恩于己,自己则应以生命来报答对方的知遇之恩。因此即便在救孤养孤的任务完成后,赵武泣涕拜谢表明自己愿意报答程婴的恩情,程婴依然选择自杀以下报恩主。 如果说本篇或属个例,那我们可以看看司马迁笔下的其他例子。如战国时豫让为报“智伯国士遇我”之恩,“乃变名姓为刑人,人富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剌襄子”,智伯感其乃“义人也”,将其释放;豫让竟不罢休,“又潦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伺机而动。最后其义难成,拔剑三跃而击赵襄子之衣,“遂伏剑自杀”。聂政为报严仲子而刺韩相侠累,“因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其姐聂荣前来认尸,被问及“何敢来识之”,说道:“严仲子乃察举吾弟困污之中而交之,泽厚矣,可奈何”,可见再司马迁笔下,不但“士为知己者死”,连闺中女儿亦知报恩复仇之理。又如燕太子丹为报秦仇而求助于田光,田光以自杀激励荆轲。荆轲刺秦王而报太子,其友高渐离又欲刺秦王而报荆轲。监门侯生为报信陵君的知遇之恩,为保信陵君窃符成功,竟将自己献祭出去,“北乡自刭”。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史记·赵世家》中的“赵氏孤儿”故事,其主题即为先秦到一个“义”字。 到了纪君祥创作的杂剧《赵氏孤儿》,在讨论救孤时,通篇所见已非恩义等字眼,而是“于家为国旧时臣”、“忠臣”、“忠魂”,可见先秦的“义”到了元朝已演变为“忠”。那么先秦的“义”的对象是恩主,元代的“忠”的对象则是“君主”。于是元杂剧里的“赵家”的内涵被置换成了“君”,这一点我们从元杂剧的细节和行文逻辑里也可窥得一二,如“【煞尾】凭着赵家枝叶千年永,晋国山河百二雄。显耀英才统军众,威压诸邦尽伏供。(p1486)”,好似这晋国山河乃是“赵家”的,到了程婴向赵氏孤儿将事实和盘托出时,更是改称赵氏孤儿为“小主人”。再联系时代背景,笔者可做如下猜测:这里的“赵家”已经不是先秦晋国的“赵世家”,而是赵家王朝,也即宋朝。至此,元杂剧《赵氏孤儿》则被赋予了时代性主题。两宋朝廷对程婴、公孙杵臼、韩厥三位赵家功臣的的追封祭祀也可佐证这一点[下附《两宋朝廷婴、杵、厥祭祀封赏始末表》(表2)]。 三、当代演绎 相比以上两部作品,2010年陈凯歌的电影作品《赵氏孤儿》,其主题则要复杂的多。时隔上千年,以先秦的“义”作为行为动机(乃至杀身成仁)在当代已显得缺乏合理性;即使是时隔近千年的元朝,其“忠君”思想也与当代价值格格不入。因此,不论是在主题阐发上,还是在人物塑造和叙事逻辑上,陈凯歌都必须对这一流传千年的故事进行重新组合。接下来笔者要做的就是分析陈凯歌的叙事策略及其达到的效果,总结其成败经验,以期为后来的“名著改编”提供借鉴意义。 由表1我们可知,到了电影里,屠岸贾和赵氏家族的正邪对立已不明显,屠岸贾诛杀赵氏家族的动机,并非像元杂剧里那样陷害忠良,而是受到了刺激:电影开篇,通过由葛优扮演的程婴和一小市民的对话,电影就向观众交代了屠岸贾被赵朔替代一事,这一替代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替代屠岸贾出征,二是代替屠岸贾娶到了国君的姐姐庄姬夫人。镜头在一组平行蒙太奇间不断转换,由赵文卓扮演的赵朔只因打了胜仗就耀武扬威,不将屠岸贾放在眼里,甚至逼其吞食由国君“从台上弹人”时不小心打中赵朔坐骑的弹丸。电影仅用了8分42秒,就将屠岸贾与赵氏家族之间的矛盾表现得淋漓尽致,甚至让观众对屠岸贾产生了同情。从8min42s到25min12s是矛盾的解除:朝堂上面对赵盾赵朔的当面羞辱,屠岸贾忍无可忍终于设计诛杀赵氏家族(笔者将这一段结束于赵武之死)。观众在观看这一组合段的过程中,已经不能像看元杂剧那样怀着鲜明的立场了,而是感情复杂,一方面为嚣张跋扈的赵氏家族被诛感到解气,一方面又替幸存的赵氏孤儿紧张。笔者将第三个组合段规定为:25min12s到57min42s,这一组合段的主题是:搜孤救孤。此前不论是在《史记》还是在元杂剧里,或为“义”或为“忠”,程婴和公孙杵臼都毫不犹豫献出了自己乃至儿子的生命,这一叙事逻辑到了当代无疑毫无逻辑可言,甚至有概念先行之嫌。于是在这32分钟里,导演对“搜孤救孤”的故事进行了大刀阔斧的重新演绎:程婴起初藏孤属于临危受命,并非主动为之;后来阴差阳错,官兵错抱了赵氏孤儿,留下程婴的孩子,程婴被屠岸贾怀疑,并在自认为自己的孩子已被公孙杵臼带出城的前提下,才“招认”并带着屠岸贾去了公孙府邸搜孤;到了公孙府邸,直到屠岸贾摔婴的前一秒,程婴都以为屠岸贾会信守承诺手下留情,这才将被找到的婴儿(也就是他自己的孩子)亲手奉上。至此,程婴阴差阳错地完成了“大义凛然”的救孤行动。电影作为一种视觉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不同于《史记》的书面描写,也不同于元杂剧的角色脸谱化,演员本身就是一个视觉符号——葛优的脸,其向观众所传达的信息向来与“市侩”、“喜剧”等词有关,不论如何似乎都与诸如“大义凛然”这样的形容毫无关联,因此并非全知视角的屠岸贾,绝不可能想到如此“市侩”的小市民,会作出如此牺牲。赵氏孤儿的命就此保住。 至此,通过以上三个大的组合段的分析,笔者意在阐明电影的复杂主题——存在主义式的荒诞感,在存在主义哲学的语境中,人性不再是简单的黑白对立,个体行为的动机也不再正邪分明,生命充满了荒诞,每个人都是被动推石上山的西西弗斯,面对命运深感无力,如电影中的程婴在意外失子后所说:“这就是命”。 以上是对电影前半部的主题的分析。关于后半段故事,《史记》和元杂剧也颇有出入:《史记》中简单的报恩复仇主题,到了元杂剧中加入了赵氏孤儿“认贼作父”的情节。于是简单的报恩复仇主题,在此又多了一层耐人寻味的“弑父”情结。然而在笔者看来,元人笔下的这一“弑父”情节的加入,并不具备现代性意义上的“精神弑父”涵义,也并非为设置伦理困境,只是出于作者纪君祥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的考虑:内容上,这一情节的加入可增添故事的曲折性,以迎合观众的接受心理;结构上,“认贼作父”可拉近正反两派(赵氏孤儿vs屠岸贾)的距离,费去许多笔墨,确保故事结构的封闭性。如果我们再回到元杂剧的文本中进行细读,这一推论就几可确定无疑了:元杂剧第四折一跃跳到二十年后,程婴以手卷的方式向赵氏孤儿细述往事,赵氏孤儿听后的反应是:“元来赵氏孤儿正是我,兀的不气杀我也。”随后便晕了过去,被程婴唤醒后又叫道:“兀的不痛杀我也!”接着直接改口称养了自己二十年的屠岸贾为“老匹夫”,并表示“我拼着生擒那个老匹夫……”、“到明朝若与仇人遇……死狗似拖将出去”,甚至毫不犹豫地表示要“把铁钳拔出他斓斑舌,把锥子生跳他贼眼珠,把尖刀细剐他浑身肉,把钢锤敲残他骨髓,把铜铡切掉他头颅”。至此可以看出,这些报复性的残忍描写基本上迎合了当时反元复宋的群众心理。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作者并不在意叙事的逻辑性和内容的可信度(在此忽略戏曲不同于小说电影等其他叙事体裁的叙事逻辑)。 然而到了陈凯歌的电影《赵氏孤儿》里,“复仇”不再像元杂剧里那么地“快意恩仇”,而是充满了情与理的矛盾。电影里,程婴抚养赵氏孤儿并主动促成其认贼作父的动机,是为了替自己的儿子报仇。元杂剧里未提及“报仇”与“认贼作父”之间的因果关系,而在电影里,程婴之所以如此行事,不是为了简单的“快意恩仇”、置之死地,而是想要“以牙还牙”——让屠岸贾也体会到失子之痛(虽然只是养子)。至此,程婴的行为动机从之前的“被动无奈”变成“主动设计”,这一“主动设计”纯属自私行为,为了报自己的仇可以利用甚至牺牲赵氏孤儿,并不包含任何高尚的动机。黄晓明饰演的韩厥参与复仇的动机,也不再是出于忠义,而是为报屠岸贾毁容之仇。 笔者将电影的第四个大组合段划定为:57min42s到93min40s。这一段极为重要,因为导演在这饱满的36分钟之内,补充了元杂剧中空白的二十年——在元杂剧中,第三折是二十年前,第四折一下跳到二十年后,省略了这二十年间的细节。然而在笔者看来,这二十年的细节却是必不可少深可玩味的,其中必有一对矛盾贯穿始终:赵武怎样认贼作父、程婴怎样防备赵武被屠岸贾认出。电影的这36分钟就是围绕着这对矛盾展开,如同猫捉耗子,可谓剑拔弩张,一触即发。观众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极大的观影快感。这一组合段随着矛盾的最终解除而结束:在赵武出征前穿上盔甲威风凛凛地向“干爹”屠岸贾走来的那一刻,屠岸贾从他的身上看到了昔日对头赵朔的影子。元杂剧里的屠岸贾并未提前认出赵武,而是赵武提前被程婴告知真相,并毫不犹豫地手刃仇人。相比于元杂剧,电影相应的第五个组合段则要复杂得多,笔者将最后的这一大组合段分为两个小的组合段:面对仇人的儿子,屠岸贾如何处置;以及最后的“赵氏孤儿大报仇”。如果屠岸贾毫不留情地选择斩草除根,矛盾解除,也就不会有随后的“赵氏孤儿大报仇”组合段。导演自然不会如此,电影的内部逻辑和观众的观影逻辑也不允许导演如此。于是第五大组合段的第一个小组合段围绕着屠岸贾面对赵氏孤儿的情理纠结展开:屠岸贾先是计划在行军打仗的途中设计让赵武死于敌军之手,在赵武被敌军包围一遍遍大喊“干爹救我”时,情压倒了理——他救了赵武,中止了计划,不料却被韩厥暗箭中伤,命在旦夕。 这一小组合段和下一小组合段可以说是一对“交叉组合段”:在这一小组合段的开始,程婴和韩厥就向赵武讲述了“赵氏孤儿”的故事,但不同于元杂剧中赵武的激烈反应,电影中的赵武,出于对“干爹”屠岸贾的感情和对“亲爹”程婴人格的认知,对这一故事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义无反顾地上了战场,并在屠岸贾遭韩厥暗算后以命相逼,逼身为“草泽医人”的程婴拿出“救命”药丸。这一小组合段结束于屠岸贾被救后对赵武怀疑的解除—— 他亲口对赵武说:“干爹只是睡了几天,把所有的事情都想明白了,你的事——我竟然怀疑你不是你爹的亲生儿子。” 赵武的心至此在第一次产生动摇:“那我是谁?” “赵朔的儿子啊,我怀疑你爹用他的儿子替了你。” 至此(107min42s),屠岸贾的情完全压倒了理,而赵武那被父子之“情”淹没了的“理智”,才开始复苏了。赵武回到家,在向程婴最后确认了“赵氏孤儿”故事的真实性后(110min14s),电影进入最后一个小组合段,这也是笔者要重点讨论的组合段。 这一组合段开始于一组慢镜头,在这组慢镜头中,程婴携子穿过闹市,来到屠岸府,与早已在府中等候的屠岸贾展开最后的“大报仇”决斗。这组决斗用时12分钟,最终以屠岸贾莫名其妙被赵武所杀而结束,使“赵氏孤儿”故事得以以“快意恩仇”作结。笔者认为,正是这一仓促的结局,造成了电影文本内部的精神分裂,前半部复杂的人性主题至此荡然无存;也造成了观众观影心理的分裂:观众的观影期待非但没有得到满足,反而被强行隔断,引往截然相反的方向,最后嘎然而止。于是观众愤怒了,纷纷将矛头指向导演陈凯歌。 然而这只是这一组合段的可能性之一,据披露,本来还有另一个剧本方案,在那个剧本方案里,最后一个组合段里,赵孤于情无法下手,于理必杀屠岸,程婴目睹赵孤纠结,遂觉自己设下此计之残忍,在复仇箭在弦上的一刻,赵孤崩溃手软,程婴为护赵孤以身殒命。这样的剧情才算合“情”合“理”,同时也能打通全片逻辑,形成完整叙事线的同时,挖掘和传达出更加深刻的主题意蕴。 但是,或许是因这一剧本方案不单改了内容,连结局也完全与复仇无关,从而彻底脱离了“赵氏孤儿”的本事,陈凯歌才不得不在走过一个“人性”圆圈后,又复归“正邪不两立”、“快意恩仇”的传统主题。综上所述,我们可知,电影《赵氏孤儿》对“赵氏孤儿”故事的当代演绎,其大体上是成功的,这一成功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叙事上使其更贴近电影逻辑(相对于“戏曲逻辑”而言),二是在主题上赋予其时代性。但是,结局的精神分裂使其功亏一篑。 从中能得到的经验是:我们必须历史性地对待“名著改编”,抛弃其中不合时宜的价值观,充分发掘其中的永恒性主题,并结合时代将其进一步放大,这才是使“名著”重新焕发时代光彩的改编策略。参考文献 【专著】 [1] 【元】纪君祥等. 赵氏孤儿[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10. [2] 【汉】司马迁. 史记[M]. 北京:中华书局,2006-06.【学位论文】 [1] 卢刚. 《史记》中自杀人物群像研究[D]. 重庆师范大学,. [2] 张金伟. 《史记》人物之生死解读[D]. 陕西理工学院. [3] 李蔚. 《赵氏孤儿》题材戏曲传播研究[D]. 西北大学. [4] 姚燕燕. 《赵氏孤儿》故事戏流变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5] 代伟. 明传奇史记戏研究[D]. 陕西理工学院.【期刊论文】 [1] 何梅琴. 《史记》自杀模式描写及原因探析[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 陈鹏程. 试论《史记》的自杀叙事[J]. 新余学院学报. [3] 邹朝斌. 纪君祥《赵氏孤儿》中侠义精神研究[J].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4] 朱瑶佳. 电影《赵氏孤儿》对元杂剧的改编探析[J]. 试听. [5] 张春丽. 《赵氏孤儿》形态变迁下的主题流变及电影改编之得失[J]. 电影文学, 2013. [6] 陈春丽. 论《史记》中的为“自我”复仇者形象[J]. 安徽文学, 2007. [7] 徐小青.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对古代政治人物自杀行为的影响[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8] 潘定武. 《史记》为“文化复仇”之书辩[J]. 黄山学院学报. [9] 许菁频. 论元杂剧中的史记戏[J]. 浙江教育学院学报. [10] 王长顺. 《史记》所记自杀现象的文化内涵[J].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11] 张劼. 信仰与意志:秦汉以前的“自杀”[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 [12] 孙乐、梁工谦. 信仰与意志:秦汉以前的《自杀》——以《史记》为中心的考察[J]. 贵州社会科学.

1990年:1、论文:《论广播剧音乐的审美特征》《声屏世界》1990第3期1993年:1、论文:《谈乐器发声时的音乐特征》《交响》1993第3期1994年:1、论文:《论江南丝竹的声部润饰与织体》《音乐艺术》1994第3期2、论文:《丝柔竹脆,情深意切》《人民音乐》1994第4期1995年:1、论文:《论民乐器的改革》《交响》 1995第2期2、论文:《再谈民乐的创作与配器》《江西师大学报》1995增刊3、论文:《也谈音乐的美》《江西师大学报》1995年增刊4、论文:《谈视唱练耳的教学》《儿童音乐》1995第4期1996年:1、论文:《忆我的导师——胡登跳》《人民音乐》1996第1期2、论文:《教盲童弹钢琴的乐趣》《钢琴艺术》 1996第2期4、论文《谈现代音乐表现手法的广泛性与直叙性》《交响》1996第4期1997年:1、论文:《略论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1997第1期2、论文:《论传统音乐中的审美品格特征》《人民音乐》1997第12期3、论文:《试论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光明日报出版社》1997版4、论文:《论二胡的揉弦》《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97第1期5、论文:《论歌唱时的审美境界》《黄钟》1997增刊1998年:1、论文:《对现代民族管弦乐创作的回顾与展望》《98’高师作曲理论研讨会》2、论文:《钢琴演奏史》(译文)《音乐探索》1998第2期1999年:1、论文:《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观探析》载《新余高专学报》1999年第4期 该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国家教育部主管杂志)2000 年第2期转摘2000年:1、论文:《赣中花钗锣鼓乐研究》《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 第3期2、论文:《传统民族乐曲中的旋律发展手法探析》《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3、论文:《论德彪西管弦乐语言特征》《乐府新声》2000年第2期4、论文:《中国音乐学科理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人民音乐》2000年第1期,该文被《音乐、舞蹈》(人民大学复印刊物)2000 年第2期全文转摘5、论文:《“自性危机”论不符合中国音乐的事实》《新余高专学报》2000年第3期6、论文:《试析黑格尔论艺术想象》《解放军艺术学院学院学报》2000年 第2期7、论文:《从赣南的地域环境看客家山歌的特色》《音乐探索》2000年第4期8、2000年被聘为《中国音乐大百科全书》部分条目的撰稿人2001年:1、论文:《龙虎山道教音乐历史文化透视》《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1 第3期2、论文:《论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1 第3期3、论文:《音乐美的本质—兼评汉斯立克的“论音乐的美”》《新余高专学报》2001年第1期2002年:1、论文:《道教音乐美学思想和审美品格探析》《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2年 第2期2、论文:《中国民族管弦乐的历史与展望》《音乐探索》2002年 第2期3、论文:《对<沃采克>最后一个间奏曲和终曲的音乐学分析》《乐府新声》2002 第1期4、论文:《音乐研究中的常用方法与选题原则》《交响》2002 第3期5、论文:《中国道教科仪音乐研究在抢救和保护“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工作中的意义》2002年12月“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抢救与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宣读2003年:1、 论文:《音韵悠悠 筝魂长留》载《人民音乐》2003年第4期、载《音乐周报》2003年1月10日2、 论文:《系统建设民族器乐(欣赏)资料的新构想》2003年11月《第一届全国音乐欣赏教学研讨会》论文集2004年:1、论文:《龙虎山天师道科仪音乐之渊源与流变》《中国音乐》2004 第3期2、论文:《赣东北吹打乐社—“串堂班”研究》《中国音乐》2004第2期2005年:1、论文:《弋阳腔学术研讨会综述》《人民音乐》2005 第3期2、论文:《赣东北串堂音乐研究》《中国音乐》2005第2期3、论文:《弦索乐配器研究》《音乐艺术》2005第3期2006年:1、论文:《孟戏剧本“长城记”音乐形态研究》《中国音乐》2006年第3期2、作品集:《傅利民音乐作品选集<荷花引>》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6年第1版2007年:1、论文:《道教科仪音乐的宗教功能》《中国音乐》2007年第1期2、论文:《赣中南窑头打八仙音乐考察与研究》《音乐研究》2007年第1期 1、论著:《美学与美育教程》(江西高校出版社1996版)2、论著:《音乐美育》(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3、论著:《斋醮科仪 天师神韵》(四川巴蜀出版社2003年版)4、论著:《乐种学讲义》(中国音乐学院油印教材2003年)5、论著:《音乐论文写作》(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版)6、论著:《民族器乐配器》(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7、论著:《傅利民音乐作品集》(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8、论著:《中国道教音乐文化》(中国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年版)9、论著:《江西苏区音乐文化研究》(中国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年版) 1990年:1、作品:《江西师范大学校歌》 江西人民广播电台播出1991年:1、作品:歌曲《送电工人上井冈》《心声》歌刊1991第4期2、作品:童声合唱《蒲公英的欢笑》《心声》歌刊1992第2期1992年:1、作品:二胡与扬琴《春遥》1992、5、8上海东方电台播出1993年:1、作品:民族管弦乐《赤壁随想》上海东方电台播出1994年:1、作品:丝弦五重奏《深秋的田园》 .9上海东方电台播出1995年:1、作品:二胡与扬琴《春遥》1995、10、29江西电台专题音乐2、作品:歌曲《永远响亮的金唢呐》播出于江西电台、电视台3、作品:歌曲《山里老表乐呵呵》1995分别播出于江西电台、电视台,发表于水力电力出版社的《歌曲集》;获省创作一等奖4、作品:歌曲《小屋的蜡烛》1995 播出于江西电台5、作品:钢琴独奏《欢乐的童年》—播出于江西、北京国际广播电台1996年:1、作品《万泉河印象》[扬琴独奏]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996、7播出)2、作品《第Ⅱ号》[丝弦五重奏] (江西人民广播电台1996、11播出)3、作品:歌曲《中国·母亲》《心声歌刊》1996第6期 获江西省广播征歌一等奖4、作品:歌曲《点燃希望的灯》江西人民广播电台;获江西省新歌评选一等奖5、作品:歌曲《红绿兰的故事说不完》江西有线电视台;获江西省歌曲评选“十佳歌曲”奖1997年:1、作品:歌曲《永远响亮的是那金唢呐》1997《声乐演唱与伴奏》;《音乐周报》1998年5月8日版(总739号)2、作品:歌曲《采桑子》1997《声乐演唱与伴奏》3、作品:歌曲《永远响亮的金唢呐》1997《声乐演唱与伴奏》4、作品:歌曲《归帆》江西人民广播电台5、作品:歌曲《献给你一束万年青》江西人民广播电台6、作品:笛子独奏《兰花花》上海东方广播电台7、作品:丝弦五重奏《深秋的田园》江西人民广播电台年播出8、作品:歌曲《这里是中国的土地》江西人民广播电台播9、作品:歌曲《回归颂》江西人民广播电台播出1998年:1、作品:《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二胡独奏曲](入选《全国二胡(业余)考级作品选》第三套第二册)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年版2、作品:二胡与扬琴《春遥》上海电台播出3、作品:歌曲《中国、母亲》江西人民广播电台播出4、作品:歌曲《红绿蓝的故事》1998 年10月获江西有线电视台歌曲创作评选“十佳歌曲奖”1999年:2、作品:二胡独奏《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载《全国(业余)二胡考级第三套作品集》 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版2001年:1、 作品:歌曲《难忘岁月如歌》2001年7月在中央电视台、江西电视台播出,并刊于《心声歌刊》2001第3期。2004年:1、作品:歌曲《飞吧 白鸽》。2006年:1、作品集:《傅利民音乐作品选集<荷花引>》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6年第1版

商丘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

商丘学院单伟龙是一位热情友好、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的教师,他深受学生和同事的喜爱。商丘学院单伟龙是一位热情友好、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的教师,他深受学生和同事的喜爱。

商丘学院单伟龙为人怎么样商丘学院单伟龙为人怎么样单伟龙是商丘学院的一位老师,他的课堂气氛浓厚,热情洋溢,知识渊博,对学生很有耐心,能够把课堂上的知识讲得清楚明白,学生们都很喜欢他。他也很善于与学生交流,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给予有效的解决方案,他的教学态度很好,教学水平也很高,在学生中享有很高的声誉。

商丘学院单伟龙为人怎么样商丘学院单伟龙为人怎么样?单伟龙是商丘学院的一位教授,为人非常友善,责任心强,在教学方面也很有经验,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学习效果也很好。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是由河南省教育厅主管、商丘师范学院主办,《商丘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编辑,以反映该校教学科研成果为主的综合性学术研究期刊,月刊。

宿州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

1.《洞口高沙方言中的三分指示代词及其他》,《邵阳师专学报》1995年第4期;2.《〈佛国记注译〉指疵》,《安顺师专学报》1996年第3期;3.《〈清平山堂话本〉三家校点商补》,《贵州文史丛刊》1997年第1期;4.《〈清平山堂话本〉词语札记》,《贵州大学学报》(社科版)1997年第4期;5.《训诂学的开拓性硕果》,《北方论丛》1997年第6期。6.《〈清平山堂话本〉补校》,《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8年第1期;7.《释“管押”》,《辞书研究》1998年第3期;8.《谈〈说文解字〉对声符示源功的研究》,《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8年第4、5期;9.《中国传统婚礼中的“奠雁”习俗》,《文史杂志》1998年第5期;10.《从形声系统与同源系统的关系看声符示源问题》,《贵州文史丛刊》1999年第2期;11.《〈释名〉声训中的声符示源功能研究》,《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9年第4期;12.《形声字声符示源功能及其研究意义》,《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版)1999年第5期;13.《“年龄”探源》,《语文月刊》1999年第11期;14.《〈清平山堂话本〉三家校点再补》,《古籍研究》1999年第3期;15.《“二程语录”词语小札》,《古汉语研究》2000年第2期;16.《元明剧曲中“耨”的词义文化探源》,《汉字文化》2000年第2期;17.《释“不间”》,《辞书研究》2000年第4期;18.《黄永武〈形声多兼会意考〉述评》,《语言研究》2000年第3期;19.《王力先生有关形声字声符示源功能的研究述评》,香港《中国语文通讯》第55期(2000年9月);20.《〈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校注〉指瑕》,《古籍研究》2000年第4期;21.《语言与文化的深层融合——读〈古汉语文化探秘〉》,《台州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22.《黄侃在形声字声符示源功能研究方面的贡献》,《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0年第6期;23.《从“陆九渊语录”看〈汉语大词典〉的若干疏失》,《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0年第3期;24.《〈原本玉篇残卷〉中的同源字问题》,《汉语词源研究(第一辑)》,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年2月;25.《原本〈玉篇〉中的语源研究》,《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1年第1期;26.《宋儒语录二种点校指瑕七则》,《书品》(中华书局)2001年第2期;27.《形声字声符示源现象中的若干特点》,《福州大学学报》(哲社版)2001年第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1年第2期转载;28.《市语研究的硕果》,《古汉语研究》2001年第1期;29.《人名禁忌及其文化内涵》,《华夏文化》2001年第1期;30.《形声字声符示源功能研究价值论略》,《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版),2001年第2期;31.《“二程语录”在近代汉语词汇史研究上的价值》,《贵州大学学报》(哲社版)2001年第2期;32.《历代万卷楼及其藏书》,《华夏文化》2001年第2期;33.《读〈元本琵琶记校注〉札记》,《古籍研究》2001年第2期;34.《杨树达先生有关“形声字声中有义”之研究述评》,香港《中国语文通讯》第58期(2001年6月)。35.《〈寒山诗注〉札记》,《书品》2002年第1期;36.《“馒头”的传说及其语源辨正》,《民俗研究》2002年第1期;37.《中国古代的石经及其文献学价值》,《华夏文化》2002年第1期;38.《〈古代汉语〉教改初探》,《大学教育教学研究》,汕头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39.《从词源学史看宋代“右文说”的学术背景》,《古汉语研究》2002年第2期;40.《〈清平山堂话本〉词语选释》,《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版),2002年第2期;41.《“有请的”、“经纪人”的称谓义》,《辞书研究》2002年第4期;42.《关于声符示音功能研究的思考》,《江苏社会科学》(学术版)2002年第1期;43.《中古佛经词语零札》,《广州华苑》2002年第2期;44.《谈明清俗语辞书在当代大型语文辞书编纂方面的作用》,《贵州文史丛刊》2003年第1期;45.《从中古佛经词语看语文辞书的书证溯源问题》,《中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年第1期;46.《同声符反义同源词研究综述》,《古汉语研究》2003年第1期;47.《古汉语同义词研究的新创获》,《广州华苑》2003年第1期;48.《中古佛经词语与辞书书证溯源》,《台州学院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2期。49.《解读故训材料的科学方法》,《中国图书评论》2003年第4期;50.《评〈唐宋词常用语释例〉》,《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3期;51.《〈风月锦囊笺校〉词语札记》,《古籍研究》2003年第2期;52.《从汉民族思维特点看声符示源的理据》,《汉字文化》2003年第2期;53.《唐传奇〈玄怪录〉〈续玄怪录〉释词》,《唐都学刊》(社科版)2003年第3期;54.《汉语词源研究的现状与展望》,《暨南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4期;55.《中古佛经释词四则》,《语言研究》2003年第3期;56.《〈小学考〉的学术价值》,《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4期;57.《读明清俗语辞书札记》,《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3年第5期。58.《面对新世纪的训诂学研究》,《中国图书评论》2003年第9期。59.《明代歌曲释词三例》,《中国语文》2003年第6期。60.《〈古汉语同义词辨释论〉简评》,《汉字文化》2003年第4期61.《一部富有特色的中国语言学史著作》,《中国图书评论》2003年第12期;62.《当代权威词典应重视明清俗语辞书》,香港《语文建设通讯》第76期(2003年12月);63.《解读〈孟子〉同义词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年第12期;64.《〈清平山堂话本〉词语例释》,《汉语史学报》第四辑(2004年1月);65.《〈文史文献检索教程〉(介绍)》,《中国大学教学》2004年第2期;66.《〈古辞辨〉在古汉语同义词研究方面的成绩与不足》,《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2004年特刊;67.《汉语成语的佛教渊源》,《嘉应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68.《释“诅”》,《广州华苑》2004年第1期;69.《〈风月锦囊笺校〉补议》,《陇东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70.《关于〈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的论争回顾》,《社会科学评论》2004年第2期;71.《佛经音义研究的力作》,《中国图书评论》2004年第7期;72.《〈尔雅·释诂〉郭璞注中的双音词》,《古籍研究》2004年卷上(总第45期);73.《古汉语文化同义词的辨释价值》,《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7期;74.《汉译佛经与汉语词汇》,《华夏文化》2004年第3期;75.《〈慧琳音义〉中的词源研究》,《韶关学院学报》2004年第10期;76.《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词源学史述略》,《暨南学报》2004年第6期;77.《当代大型辞书书证晚出词条举例——以见于明代歌曲中的词语为例》,香港《语文建设通讯》第79期(2004年10月);78.《近代汉语研究的世纪总结》,《中国图书评论》2004年第11期;79.《古汉语文化同义词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展望》,《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4年第4期;80.《古汉语文化同义词研究方法刍议》,《汉语史研究集刊》第七辑,2004年12月;81.《面向应用语言学的汉语词源研究刍议》,《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82.《话说“凤凰”》,《文史知识》2005年第1期;83.《中古佛经中的字序对换双音词举例》,《古汉语研究》2005年第1期;84.《中古佛经词义抉要》,《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85.《中古佛经中的委婉语考析》,《广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2期;86.《墓志的语言学阐释》,《中国图书评论》2005年第4期;87.《〈齐民要术〉有关“得名之由”的探讨》,《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2期;88.《郭璞的语言学成就》,《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2期;89.《中国古代宗庙称谓词义辨析》,《广州华苑》2005年第1期;90.《王力〈古代汉语〉教材指瑕》,《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3期;91.《〈酉阳杂俎〉中的词源探求》,《甘肃社会科学》(综合版)2005年第3期;92.《“牵砻”小考》,《中国典籍与文化》2005年第3期;93.《魏晋至唐五代笔记杂著中的词源探讨略评》,《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8期;94.《郭璞〈尔雅注〉中的词源研究述评》,《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8期;95.《古代的“巫”及相关职业》,《华夏文化》2005年第3期;96.《〈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南方草木状〉中的词源探讨述评》,《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4期;97.《〈颜氏家训〉中的词源探求》,《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11期;98.《历史上的汉语教科书——读〈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丛刊〉》,《书品》2005年第6辑;99.《一种特殊的文化词语——数词词素参与构成的詈词特点及其语源分析》,《汉字文化》2005年第4期;100.《〈抱朴子内篇〉词语零札》,《甘肃社会科学》(综合版)2005年第6期;101.《面向海外兼读制研究生的古代汉语教学研究》,《暨南高教研究》2005年第2期;102.《十年来道教典籍词汇研究综述》,《滁州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第二作者);103.《杨树达先生汉语词源研究述评》,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民俗典籍文字研究》第二辑,2005年1月;104.《徐锴〈说文解字系传〉中的词源探讨述评》,《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105.《佛经词汇研究的重要成果》,《汉语史研究集刊》第8辑(2005年12月);106.《佛经音义研究的最新成果》,《书品》2006年第1期;107.《关于近代汉语词汇研究的断想》,《贵州文史丛刊》2006年第2期;108.《〈汉语缩略研究〉读后》,《滁州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109.《宋代笔记〈云麓漫抄〉中的语言研究》,《广西社会科学》2006年第4期(第二作者);110.《汉语词汇史研究的新尝试》,《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第二作者);111.《魏晋至唐代经注中的词源探讨述评》,《北方论丛》2006年第3期;112.《理据——语言研究的新课题》,《中国图书评论》2006年第5期;113.《〈古辞辨〉简论》,《辞书研究》2006年第2期;114.《专书词语考释与近代汉语词汇研究》,《宿州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115.《〈抱朴子内篇〉词语小札》,《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6年第4期;116.《当前大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现状的调查与对策》,《暨南高教研究》2006年第2期;117.《〈南村辍耕录〉与汉语史研究》,《汉语史研究集刊》第九辑,2006年12月 (第二作者);118.《“打牙祭”探源》,《黔南民族师院学报》2007年第2期;119.《品读〈语文丛稿〉》,《书品》2007年第3辑;120.《颜师古〈汉书注〉中的词源研究述评》,《古汉语研究》2007年第2期;121.《玄应〈众经音义〉中的词源探讨述评》,《语文研究》2007年第3期;122.《汉语词源学史研究的现状与反思》,《烟台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年第3期;123.《让辞书更完善——读〈汉语大词典商补〉》,《贵州文史丛刊》2007第4期。

专业特长及近期研究方向:西部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旅游规划与开发教学课程:旅游规划与开发、客源国概况、导游英语听与说、园林艺术、经济地理、城市与区域旅游规划主要论著:◎著作◎主编◎论文1.双语教学感悟.大学教育科学,.坚持以人为本,推进高校教师师德建设.陕西师范大学学报(专辑),(核刊)3.论多媒体技术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长春师范学院学报,.对《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第2期5.对新疆民族旅游资源开发与文化保护的思考.工业技术经济, (核刊)6.论石河子旅游景区的空间功能布局.商场现代化,(核刊)7.中国发展旅游扶贫的思考.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4)8.论西部大开发中石河子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6)9.对旅游回扣现象的思考.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4)10.西部大开发对石河子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探讨.资源开发与市场,年北京奥运会对中国旅游业的影响.资源开发与市场,.论西部地区民俗旅游开发对解决“三农”问题的意义.焦作大学学报,.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旅游开发模式探讨.江汉大学学报(社科版),.论石河子旅游客源市场的开发策略. 中国屯垦旅游论坛文集,.对《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边疆经济与文化,.案例教学在《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中的应用.经济研究导刊,.对高校教育科研选题的思考.长沙大学学报,.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的对策探索.安徽工业大学学报,.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思路.焦作大学学报,.新疆农业旅游资源开发对解决“三农”问题的对策探讨.安徽农业科学,(核刊)21.双语教学:基于《客源国概况》课程的实践研究.山西农业大学学报,.《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构想.宜宾学院学报,.《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宿州教育学院学报,.石河子150团驼铃梦坡沙漠生态旅游区进一步开发的对策.焦作大学学报,◎外文论文◎书评、序言获奖:1.“政法学院第五届课堂教学优秀奖”比赛活动中,获二等奖,2006年10月2.《客源国概况》课件获“第四届全国多媒体大赛中荣获大学组优秀奖”,2004年10月3.《旅游规划与开发》课件获校级优秀奖,2008年10月4.石河子大学年度考核优秀,2009年6月5.《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教案获政法学院“优秀教案”,2010年6月6.指导毕业论文获政法学院“优秀论文”,2010年6月7.石河子大学“教学实践研究”奖,2011年1月8.政法学院“考核优秀”,2011年6月9.政法学院优秀论文“指导教师”,2011年6月10.石河子大学“教学研究实践奖”, 2012年1月11. 石河子大学“263”青年骨干教师,2009年5月-2012年5月荣誉奖(Honors):海外讲座与学术交流:科研项目(项目编号):1.主持教育部“春晖计划”课题项目:西部大开发对石河子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项目编号:S2005-1-65001,2006年1月-2008年6月

安徽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

数学计算机科学物理与材料科学电子信息科学化学生命与环境科学 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二等奖(04)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学报评比一等奖(04)《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01) 主任委员: Chairman 王群京 WANG Qun-jing委员: MembersXiaoya Zha(美国 中田纳西州立大学) (国内编委按姓氏笔画为序)Carlos Saavedra(智利 康塞普西翁大学)朱士信 ZHU Shi-xin (合肥工业大学) 李玉成 LI Yu-cheng吴小培 WU Xiao-pe 陈发来 CHEN Fa-lai (中国科技大学)陈恩红 CHEN En-hong (中国科技大学) 肖亚中 XIAO Ya-zhong张胜义 ZHANG Sheng-yi 张战军 ZHANG Zhan-jun汪继文 WANG Ji-wen 周艺峰 ZHOU Yi-feng郑诚 ZHENG Cheng 范益政 FAN Yi-zheng郭建友 GUO Jian-you 胡舒合 HU Shu-he高清维彭思龙(中国科学院) GAO Qing-weiPENG Si-long 梁栋 LIANG Dong解光军 XIE Guang-jun (合肥工业大学) 主管单位:安徽省教育厅主办单位:安徽大学主编:胡舒合ISSN:1000-2162CN:34-1063/N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肥西路3号邮政编码:230039 1.本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征集中英文稿件,校外作者的稿件要求最好是本刊主学科范围内的、省(部)级以上政府基金(如自然科学基金、科技攻关、博士点基金等)资助项目产生的研究成果。本刊拒绝一稿两投以及以外语已发表的稿件,以免影响本刊在国际数据库的检索。2.本刊不收审稿费,但是为了不耽误你的时间请慎重决定投稿(不符合本刊的学科要求将不会进入审稿流程,直接退稿)。本刊坚持对部分审稿评价优秀、选题前沿或热点的稿件免收发表费。3. 本刊录用发表的稿件,为了便于学术信息的有序传播,需要作者转让部分版权,有关内容见网站首页的版权转让确认书,如果作者有特殊声名或要求时请来稿时提出书面说明。4.本刊一般2个月左右决定是否采用,最长不一般超过3个月(因审稿专家的时间不好控制)。投稿时请作者核对注册的作者信息,特别是联系方式(电话、E-mail等),我们会及时回复稿件处理的进度,作者也可以随时登录查询或及询问。5.本刊实行严格的专家审稿机制:编辑初审决定是否符合接收的条件,再送同行专家审稿;编辑根据专家的意见筛选拟录用的稿件返回作者修改,评价一般或不宜录用的稿件及时通知作者退稿;送主编审查:是否按审稿意见修改、还有没有错误,决定是否录用。为提高稿件的外审效率,请作者推荐两位以上合适的专家供编辑部参考,专家的详细信息包括专家姓名、研究方向、职称、电话、E-mail等。6. 稿件录用的参考标准:(1)选题的前沿性-----本学科研究的热点,读者面较广;(2)研究的理论性-----对同行以后的研究工作有指导价值;(3)论述的逻辑性-----论述正确,表达清楚,语言精练;(4)写作的规范性-----图表清晰,标注规范,量单位使用正确,参考文献著录完整;(5)摘要的信息量-----要素齐全(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清楚明了地反映出论文的创新之处,英文表达通顺;(6)参考文献引用要科学、合理,特别要尊重已在本刊发表过相关论文的作者的劳动,引用时应尽量考虑引用,要有一定的文献引用量。7. 稿件要求:来稿应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练、可读性强,每篇论文必须包括中英文题名、中英文作者名、中英文作者单位、中英文作者单位所在地名及邮政编码、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正文、参考文献及第一作者简介。(1)中文题名不超过20个汉字,不使用副题名,英文题名应与中文题名含义一致。(2)中文关键词标注3个以上,选词要规范;英文关键词与中文关键词一一对应,英文缩写应在第一次出现时先给出全称。(3)摘要尽量写成报道性摘要,阐明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不少于150个汉字);应采用第三人称写法,不要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切忌把应在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避免出现图表、公式和参考文献的序号。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文意一致,符合摘要写作要求。(4)正文文章篇幅一般在8 000字以内。(5)量和单位必须符合国家法定计量单位最新标准,文稿中外文字符必须区分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上、下角标字符的位置高低应区别明显,容易混淆的外文字母、符号请在第一次出现时注明。表示变量的英文字母要用斜体,表示矢量、矩阵的英文字母要用黑体;物理量的单位用对应的英文表示不要用中文表示;阿拉伯数字与单位之间要空一格。(6)文中图要直观、简明、清晰。图中的文字、符号、纵横坐标必须写清,并与正文保持一致。 图版、照片必须图像清晰,层次分明,请提供矢量图或线条图,不接收扫描图。 表的格式采用三线表,必要时可加辅助线,所用文字、符号、单位要与正文一致。(7)图、图版、照片、表均要求提供中、英文对照的图题、表题;图中横、纵坐标对应的物理量如有单位请标注(包括任意单位a. u.),无量纲的纯数除外;图中横、纵坐标对应的物理量只能用中文不能用英文表达。(8) 参考文献应注意引用近两年国内外及本刊的最新文献,所引文献应是作者阅读过的、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本刊采用顺序编码制标注参考文献,文献序号按出现先后排序,并在文中相应处标出。参考文献的引用不得少于8篇,其著录格式示例如下:专著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M].译者.版本(第1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期刊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论文集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C]//论文集编者名.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学位论文作者名.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高校标注到学院或系),年份.技术标准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专利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电子文献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EB/OL].出版地:出版者(网址、网站名、网页名),发表或更新日期.(英文作者姓名著录方式为:姓在前,名在后,姓全写,名缩写且不加缩写点)(9)在文稿首页页脚处注明基金项目、作者简介等信息。如果论文涉及有关基金项目的研究内容,请写明基金或资助机构的名称,项目编号;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份、性别、籍贯、学位、职称,研究生文章需其导师任通讯作者,并注明通讯作者的职称、是否硕博导师、E-mail 。

主 编:李家新(安徽工业大学校长,教授)常务副主编:顾兆平(学报编辑部主任,副编审)编 辑:何 莉 丁吉海编 务:臧红英(微机排版员,高级工)

哈工大学报编辑部主任

序号 论文或著作名称 刊物、出版社或会议名称及检索情况 发表时间 作者名单1 压缩空气的局部增压技术 液压与气动() 李春富,王祖温,梁立军2 Study on New Low-Power Electro-Pneumatic Pressure Control Valve Pro. of the 2nd Inter. Symp. on Fluid Power Transmission and Control(ISFP95) 王祖温,马卫东,姜国超3 气动系统的清洁化措施 液压与气动() 王祖温,马卫东4 对气动系统中结露现象的探析 液压与气动() 金英子,李军,王祖温5 一种新型气动高精度定位系统 液压气动与密封() 梁立军,李军,王祖温6 Study on the Process of Charging and Discharging in Pneumatic System Pro. of the 4th Inter. Conf. on Fluid Power Transmission and Control(ICFP97) 金英子,李军,王祖温7 The Application of Bond-Graph in Pneumatic System Pro. of the 4th Inter. Conf. on Fluid Power Transmission and Control(ICFP97) 李军,李岩,王祖温8 Study on New Structural Pneumatic high-speed ON-OFF Valve Pro. of the 4th Inter. Conf. on Fluid Power Transmission and Control(ICFP97) 包钢,刘庆富,李宝,王祖温9 气动系统充放气过程中传热系数的测定及影响 哈工大学报() 1B(EI98074298318) 金英子,李军,包钢,王祖温10 气动系统中结露现象的实验研究 机床与液压() 金英子,包钢,李军,王祖温11 气动系统放气过程中外部结露的研究 机床与液压() 金英子,包钢,李军,王祖温12 ADAPTIVE CDMPENPENSATION OF DRY FRICTIDN IN PNEUMATIC SERVOSYSTEM Pro. of the 3rd Inter. Symp. on Fluid Power Transmission and Control(ISFP99) 1B(EI标题) Yu Daren Bao Wen Mao Zhiwei Bao Gong Dai Yuan min13 气动充放气系统中水蒸气凝结现象及其影响因素 哈工大学报() 李军,王祖温,包钢14 气动充放气系统中微小水滴的沉积 液压气动与密封() 李军,包钢,王祖温15 PLC控制的气动模拟生产线 机床与液压() 朱春波,包钢,王大明,王祖温16 气动充放气系统的流场计算 机床与液压() 李军,李玉军,王祖温17 The vibration simulation research of a new type automatic pneumatics balance valve Pro. of the 3rd Inter. Symp. on Fluid Power Transmission and Control(ISFP99) EI03077362143 王祖温,包钢,贺伟涛18 Cushion methods of air cylinder Pro. of the 3rd Inter. Symp. on Fluid Power Transmission and Control(ISFP99) EI03077362145 王海涛,包钢,王祖温,张美华19 The study of single-joint pneumatic system control using E/P proportional pressure valve Pro. of the 3rd Inter. Symp. on Fluid Power Transmission and Control(ISFP99) EI03077362148 包钢,杨庆俊,王祖温20 Study on simulation software of pneumatic system based on bond graph theory Pro. of the 3rd Inter. Symp. on Fluid Power Transmission and Control(ISFP99) EI03077362167 包钢,马建文,王祖温,胡妍21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catalogue of pneumatic components based on network Pro. of the 3rd Inter. Symp. on Fluid Power Transmission and Control(ISFP99) EI03077362168 熊伟,包钢,王祖温22 Study of the mechanism of internal condensation of vapor in pneumatic systems Pro. of the 3rd Inter. Symp. on Fluid Power Transmission and Control(ISFP99) EI03077362064 李军,王祖温,包钢23 PLC在气动模拟生产线的应用 液压气动与密封() 朱春波,王大明,李哲,王祖温24 PLC控制的上下料机械手 液压气动与密封() 朱春波,王大明,梁立军,王祖温25 PLC控制的气动翻转压套机械手 机床与液压() 朱春波,王大明,包钢,王祖温26 调速阀位置对气动系统性能影响的研究 机床与液压() 熊伟,曾令申,包钢,王祖温27 空调压缩机出液管自动冲压机 机械工程师() 熊伟,王大明,包钢,王祖温28 气动人工肌肉 液压气动与密封 叶骞,王祖温,包钢29 一种高效的控制策略研究及控制器开发环境 机床与液压 朱春波,杨庆俊,刘云,王祖温30 区域分裂的SIMPLE算法用于管路粘性流场计算 推进技术1BEI01015479040 李玉军.包钢.邵锦文.王祖温31 气动伺服系统控制策略研究平台 高技术通讯EI01015501262 朱春波,李玉军,包钢,王祖温32 气动系统管路流场中边界条件的处理分析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EI检索含摘要EI00115398803 李玉军,朱春波,包钢,王祖温33 气动系统中水滴的蒸发机理分析 液压气动与密封 包钢、李玉军、王祖温34 STUDY ON THE INTERNAL CONDENSATION OFWATER VAPORIN PNEUMATIC SYSTEM ICFP2001 2001 李军,王祖温,包钢35 精密减压阀震动现象的仿真研究 机床与液压 王祖温,包钢,王建宇36 气动系统中水滴的沉积机理分析 机床与液压 李军,李玉军,包钢,王祖温37 基于WWW方式的气动系统CAD 液压气动与密封 叶骞、王祖温、李军38 Study of CAD software for pneumatic driving system ICFP2001 2001 熊伟、包钢、王祖温39 The Calculation of Two-dimension viscous flow field in tube of pneumatic system ICFP2001 2001 包钢、李玉军、王祖温40 气动系统结露现象判别软件的开发研究 机床与液压 包钢,李玉军,李军,姬升飞,王祖温41 175T/H树皮—煤粉复合燃烧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热能动力工程EI01566811301 包钢,邓素碧,王祖温42 气压伺服系统选型研究 机床与液压 杨庆俊,包钢,王祖温43 气动系统中管路的二维粘性流场计算 热能动力工程EI01476739295 包钢,李玉军,李军,王祖温44 气动传动系统CAD研究 机械工程学报EI02347053570 熊伟,包钢,王祖温45 气动系统节能研究简介 机床与液压 李军、王祖温、包钢46 一种气源湿度控制系统 液压气动与密封 李军、包钢、王祖温47 基于因次分析的气动系统结路问题的研究 机床与液压 金英子、迟缓、王祖温48 典型气动系统优化分析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叶骞、李军、王祖温49 一种高效的控制策略研究及控制器开发环境 机床与液压 朱春波,杨庆俊,刘云,王祖温50 比例方向阀控制气缸动力机构建模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EI检索含摘要EI02126893846 杨庆俊、包钢、聂伯勋、王祖温51 气动系统内部结露的机理研究 机械工程学报IAEI02397107778 李军,王祖温,包钢52 用于气动伺服系统的自适应用神经模糊控制器 机械工程学报IAEI02397107783 朱春波,包钢,聂佰勋,杨庆俊,王祖温53 基于比例阀的气动伺服系统神经网络控制方法的研究 中国机械工程EI02106877948 朱春波、包钢、程树康、王祖温54 基于反馈线性化的气压伺服系统非线性H∞控制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EI02407123349 杨庆俊、王祖温、路建萍55 气动人工肌肉驱动关节特性研究 液压与气动 隋立明、包钢、王祖温56 气动人工肌肉改进模型研究 液压气动与密封 隋立明、包钢、王祖温57 遗传算法在气动系统优化中的应用 机械工程学报IAEI02447178232 王祖温、叶骞、李军58 机构设计中仿形摸板的应用及廊形设计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李哲、熊伟、王海涛、王祖温59 高速气缸缓冲的研究 液压与气动 王海涛、包钢、熊伟、王祖温、60 圆盘多供气孔气体静压止推轴承的有限元分析 机床与液压 包钢、樊蕾、李军、王祖温61 多回路气压动力系统数值建模研究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EI03447707757 王祖温、郭晓晨、李俊、包钢62 基于开关阀的气动位置控制系统的模糊+PH控制 液压与气动 . 孟宪超、包钢、王祖温、郭晓晨63 三维非定常分区覆盖网格分支管路数值模拟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EI03097381724 . 郭晓晨、李军、王祖温64 单节流孔静压球面气体轴承动态特性的有限元分析 IAEI04188147258 . 王祖温、郭良斌、包钢、李军65 气动肌肉结构参数的分析与设计 液压与气动 . 隋立明、王祖温、包钢66 一种由气动肌肉驱动的关节模拟研究 机床与液压 (期) 隋立明、包钢、王祖温67 气动肌肉及其构成的关节模拟研究 机械设计与研究EI03057347017 (期) 隋立明、包钢、王祖温68 One novel Vision System for Steel Strip MVIP Hongkongdefection,2001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Externally Pressurized Spherical Gas Bearings with Single orifice ISTP’2003 Zuwen Wang,Liangbin Guo70 一种多吸盘爬壁机器人原型的研制 机械设计 . 孟宪超、王祖温、包钢71 Study on Complicated Pneumatic Pressure Transmission System Numerical Modeling ISFP’2003 Wuhan,china,2003, Xiaocheng Guo,Jun Li,Qian Ye,Zuwen Wang72 On the method of the Automatic Modeling in Hydraulic Pipe Networks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EI03407659596 (EI)03407659596 2003, 孙以泽、徐本洲、王祖温73 基于流场的气动换向阀流量特性研究 机械工程学报 王祖温、郭晓晨、包钢、李军74 汽车燃油系统测漏的研制及其应用 机床与液压 詹长书、李军、杨庆俊、王祖温75 供气压力波动自适应缓冲高速气缸的研究 机械工程学报EI04108052883 2003v 39 n 7 王祖温,王海涛,包钢,李哲76 气动肌肉的刚度特性分析 中国机械工程EI04148103411 2004 v15 n3 隋立明 王祖温 包钢77 Unsteady viscous flow between two parallel disks with a time-varying gap width and central fluid source (the case in which the rate of flow from source is forcibly varied with time) JSME International Journal,Series 2: Fluids Engineering,Heat Transfer,Power,Combustion,Thermophysical Properties,1990,Augv 33,n 3 Wang,Zuwen (Sophia Univ); Ishizawa,Shingo; Takahashi,Koji78 Proceedings of the 3r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Fluid Power Transmission and Control (ISFP'99): Preface Proceedings of the 3r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Fluid Power Transmission and Control (ISFP'99),1999,p iii Wang,Zuwen79 Condensation During Discharging of Pneumatic System Transactions of the ASME Journal of Fluids Engineering 2004 Jin Zuwen. Bao Gang80 气动触觉再现装置的研究现状及喷嘴气流的有限元分析 国际会议 2004 包钢、孙中圣、李军、王祖温81 新型环面节流静压气体球轴承动特性分析 中国机械工程 2004,2 郭良斌; 王祖温; 包钢; 李军82 气压垂直伺服定位系统的实验研究 机床与液压 2004,5 王燕波; 包钢; 李军; 王祖温;83 新型环面节流静压气体球轴承压力分布的有限元计算 摩擦学学报 2004,6 郭良斌; 王祖温; 包钢; 李军;84 气动肌肉与生物肌肉的力学特性对比研究 机床与液压 2004,6 隋立明; 王祖温; 包钢;;85 气压比例方向阀非线性特性的校正 液压与气动 2004,6 詹长书; 杨庆俊; 李军; 王祖温86 基于QFT的开关阀控气动位置伺服系统鲁棒控制 机械工程学报 2004,7 王祖温; 孟宪超; 包钢;87 气动肌肉驱动仿人臂的设计 液压与气动 2004,9 隋立明; 王祖温; 包钢;88 Research of Simulation Techniques with Three Degrees of Freedom Air Bearing Table 国际会议 2005, 向东、包钢、王祖温89 气动肌肉驱动关节的输入整形研究 机械工程学报 2005,1 王祖温; 隋立明; 包钢;90 自重作用下气浮台伞型平台结构的有限元分析 机械设计与制造 2005,10 李延斌; 包钢; 王祖温;91 三自由度气浮台自动平衡系统动力学建模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2005,10 李延斌; 包钢; 王祖温; 吕彦东;92 小孔节流静压气体球轴承的结构参数设计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05,11 郭良斌; 王祖温; 孙昂;93 气压伺服系统高性能鲁棒控制器的设计 机械工程学报 2005,11 王祖温; 詹长书; 杨庆俊; 李军; 包钢;94 计算机软件在气动领域的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流体传动与控制 2005,2 王祖温; 熊伟;95 环面节流静压气体球轴承承载力特性的实验研究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5,4 郭良斌; 包钢; 王祖温; 李军;96 新型环面节流静压气体球轴承压力分布的实验研究 摩擦学学报 2005,4 郭良斌; 王祖温; 包钢; 李军;97 高速气缸压力反馈式缓冲阀的研究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05,4 李哲; 包钢; 王祖温;98 气动系统充放气过程中气体状态多变指数的简化与确定 机械工程学报 2005,6 金英子; 朱祖超; 杨庆俊; 王祖温;99 高速气缸自适应缓冲原理研究 机械工程学报 2005,7 李哲; 王祖温; 包钢;100 Study on Electro-Pneumatic Sequence Control System FLUCOME 2005,8 Xiong Wei,Wang Haitao,Wang Zuwen101 基于遗传算法的高速气缸自适应缓冲系统优化设计 中国机械工程 2005,9 李哲; 王祖温; 包钢;102 A New Method For the Compensation of Unbalance Torque of 3-DOF Spacecraft Attitude Control Sim Ulator 国际会议 2006,1 Li Gang103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for Platform of 3-DOF Spacecraft Simulator Based On The Theory of Deformable Bodyme Chanics 国际会议 2006,1 Li Gang104 Analytical Solution of Filling and Exhausting pracessina Pneurnatic system 机械工程学报 2006,1 金英子; 杨庆俊; 王祖温;105 静压气体轴承超声速现象的研究与发展 机械工程学报 2006,1 王祖温; 孙昂;106 气动力觉再现装置研究现状 机床与液压 2006,11 孙中圣; 包钢; 王祖温;107 环面节流静压气体球轴承的相似准则 摩擦学学报 2006,3 郭良斌; 王祖温; 刘暾;108 3自由度气浮台力学性能研究——自重作用对转动惯量矩阵及惯量主轴方向的影响 机械工程学报 2006,4 李延斌; 杨庆俊; 王祖温;109 3自由度气浮台力学性能研究——关于自重作用下不平衡力矩的分析 机械工程学报 2006,4 王祖温; 李延斌; 包钢;110 3自由度气浮台力学性能研究——关于不平衡力矩的补偿 机械工程学报 2006,4 王祖温; 李延斌; 李军;111 Design of A No Vel Force Feedback Dataglove Based On Pneumatic Artificial Muscles 国际会议 2006,6 孙中圣; 包钢;杨庆俊,王祖温;112 环面节流静压圆盘止推气体轴承的动特性计算 液压与气动 2006,7 郭良斌; 王祖温;113 力反馈数据手套单关节研究 液压与气动 2006,7 孙中圣; 王祖温; 包钢; 李军;114 小孔节流静压气体球轴承自激振动现象的研究 机床与液压 2006,8 郭良斌; 王祖温;115 环面节流静压推力轴承气膜入口区流动机理的研究与计算 机床与液压 2006,8 孙昂; 王祖温; 马文琦; 弓永军;116 针阀式缓冲气缸和溢流式缓冲气缸缓冲方式的比较 机床与液压 2006,8 王海涛; 王祖温;117 基于梯形图的全气动系统快速设计方法研究 机床与液压 2006,8 熊伟; 王海涛; 包钢; 王祖温;118 静压气体轴承中的激波与边界层相互影响的研究进展 机械工程学报 2006,9 孙昂; 马文琦; 王祖温;

欧进萍: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44岁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欧进萍,1959年生,现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学习与工作经历: 1976-1978:湘潭大学零陵分校水电系大学毕业; 1979-1983:武汉工业大学(现武汉理工大学)结构工程专业毕业获硕士学位(导师:陈敬生教授); 1985-1987:哈尔滨建筑大学结构力学专业毕业获博士学位(导师:王光远院士); 1987-1990:哈尔滨建筑大学力学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出站提升教授并留校任教; 1993: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审通过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资格; 1993-2000:哈尔滨建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0-现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5-1996: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美国国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访问教授; 1998-2000:原哈尔滨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 1999-2000:哈尔滨建筑大学副校长; 现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 :工程院院士。 学术任职: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成员;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评审委员会委员和工程学科组副组长; 国家高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简称863计划)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主题专家组专家(曾任副组长); 国际结构控制学会中国分会主席; 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 中国力学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 国内其它多个二级学会副主任委员和委员; 《国际结构控制与健康监测学报》等多个学术刊物编委和副主任编委。 研究方向: 1.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领域:针对建筑结构、桥梁结构和海洋平台结构及其地震、台风、波浪、冰力和爆炸冲击等具有空间分布、随机特性和动力效应的灾害作用,开展多学科交*和高新技术融合的防灾减灾工程和防护工程研究。 2.工程力学领域:结构动力作用、振动与控制;结构损伤、可靠性与监测;智能材料与结构系统。 主要论著及科研成果: [1] 欧进萍,王光远,《结构随机振动》,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 欧进萍,《结构振动控制--被动耗能减振》,科学出版社,2003 [3] 欧进萍,《结构振动控制--主动、半主动与智能控制》,科学出版社,2003 [4] 欧进萍,段忠东,肖仪清,《海洋平台结构安全评定--理论、方法与应用》,科学出版社,2003 [5] 王光远,欧进萍,《模糊随机振动理论》,国家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992 [6] 欧进萍,吴波,邱法维,李洪泉,牛荻涛等,《钢筋混凝土结构地震损伤理论与应用》,建设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998 [7] 欧进萍,张兴才,员彩芬,肖仪清《海洋平台结构检测维修、安全评定与实时监测系统》,中国高校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01 [8] 欧进萍,牛世广,段忠东,肖仪清等,《固定式海洋平台结构的体系可靠度分析与安全评定系统》,黑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01 [9] 李敏霞,欧进萍,王刚等,《变刚度结构控制系统》,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001 [10] Wu Bin,欧进萍,《The Pseudo-viscous Frictional Energy Dissipator:A New Device for Mitigating Seismic Effects》,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Structural Dynamics,2003 通讯地址:哈尔滨海河路202号 (邮政编码:150090) 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电 话: , 6282209 传 真: 451-6282094 E-mail : 欧进萍教授1959年4月生于湖南省宁远县。1978年于湘潭大学毕业;1983年于武汉理工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1987年于原哈尔滨建筑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199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审通过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资格。现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副校长,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成员,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学部院士。44岁的欧进萍是此次当选院士中年龄最小的两人之一。 欧进萍教授在结构动力可靠性与地震损伤方面,建立了结构模糊随机振动基本理论,发展了结构抗风和抗震的动力可靠性分析方法,提出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地震损伤分析和设计方法。在结构振动控制方面,研制出4种结构耗能减振装置和3种智能控制系统,建立了结构耗能减振与智能控制的分析和设计方法。在重大工程结构健康监测方面,研制出5种结构局部性态长期监测智能传感器,建立了结构健康监测的试验与示范系统。 近年来,欧进萍教授主持或执笔国家“十五”有关专项科研规划和863主题论证;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等24项,发表学术论文160篇、出版著作4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两次分别获得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研究基金和研究一等奖;获得实用新型专利4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项;获得“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和“国家级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培养毕业的博士21人、硕士32人,指导出站的博士后11人。 欧进萍院士的学术和教育成就 1.学术创新成果 欧进萍院士的学术创新成果主要分为四个方面:①结构地震损伤与动力可靠性;②结构振动控制;③重大工程结构健康监测;④海洋平台结构安全保障技术。 结构地震损伤与动力可靠性 从1980起欧进萍院士开始从事该领域的研究工作,为我国防灾减灾工程的基础理论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在钢筋混凝土结构地震损伤理论与应用方面,他提出了结构的主余地震动随机模型、地震损伤定量分析与性能设计方法,率先使结构地震损伤性能设计进入工程应用。在结构体系的动力可靠性分析方法方面,他建立了整体极限状态下的结构抗风、抗震等效静力可靠性分析方法,解决了多自由度结构体系的动力可靠性难题。在结构模糊随机振动的基本理论方面,他建立了与确定性振动和随机振动平行的模糊振动和模糊随机振动理论。上述三方面的研究成果分别于1992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奖者:王光远、欧进萍);1998年获建设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一);1998年出版著作"结构随机振动"(高等教育出版社,欧进萍、王光远),该书成为我国土木工程相关研究方向的研究生教材。 结构振动控制 自上世纪80年代末期,面向学科前沿和工程需要,他系统地发展了结构耗能减振技术,取得了结构振动智能控制的多项成果,为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应用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作出了重要贡献。在结构被动耗能减振技术与设计方法方面,他研制开发出四种新型耗能减振阻尼器,建立了耗能减振结构抗风和抗震设计方法以及地震损伤性态设计方法。在结构振动的智能控制方面,他研制开发磁流变和压电-摩擦智能阻尼控制系统以及主动质量磁驱动控制系统,创建了结构振动控制系统优化设计的统一理论和方法。他所领导的课题组是国内全面掌握磁流变液制备、测试装置、智能阻尼器和控制器设计制造,并实现产品定型化的单位。上述研究成果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二);获得实用新型专利2项、申请国际发明专利1项、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部分成果已被新修订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规范》采纳,并正在主持编写《建筑结构消能减振设计与加固规程》;2003年出版著作"结构振动控制--主动、半主动与智能控制"(科学出版社,欧进萍),该书得到国际结构控制学会主席、秘书长和著名教授好评,并应邀翻译成英文。 欧进萍院士在结构振动控制的基础隔震、被动耗能减振、智能控制三个领域中的后两个领域被公认为在我国发挥着带头和牵动作用,鉴于他在该领域的突出贡献,被选为国际结构控制学会中国分会主席和《Journal of tructural Control and Intelligent Health Monitoring》(《国际结构控制和智能健康监测学报》)中国大陆唯一编委。 重大工程结构健康监测 自90年代中期他开始研究重大工程结构的健康监测,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结构智能监测实验室;2003年与美国、日本和韩国等五所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共同发起成立"智能结构技术亚太协作研究中心"(APNiSST,6成员之一,中国大陆唯一成员);应邀参加"国际结构健康监测工作组"(IWGSHM,中国大陆唯一成员),牵头申办、并获准在中国主办"第二届国际结构健康监测与智能结构会议" (SHMII-2,2005)。 在结构监测的智能传感元件方面,他研制开发出光纤光栅系列封装传感器、压电薄膜裂纹监测传感器、机敏混凝土和碳纤维筋应变传感器,上述部分传感器已经定型化,并正在产业化。 在结构健康监测智能系统方面,他建立了智能传感监测集成系统、无线传感网络系统和结构实时安全评定方法。 上述研究成果获实用新型专利2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该项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的资助。欧进萍院士在重大工程结构智能健康监测领域被公认为在国际和国内发挥着带头和牵动作用,在许多国际学术组织和学术活动中担任重要职务。 海洋平台结构安全保障技术 9 0年代以来,紧密结合海洋油气资源开发工程的迫切需要,他系统地发展了海洋平台结构安全保障技术。在海洋环境随机荷载及其组合方面,他提出海洋环境疲劳荷载(风速、波高和冰厚等)谱的统一模型,海冰动力作用随机过程模型和我国局部海域风和海浪联合概率分布;在海洋平台结构的安全评定方面,他提出了平台结构损伤的量化处理与演化分析方法,平台结构安全评定与可靠度评定理论与方法以及平台结构实时安全监测技术;在海洋平台结构的冰致振动机理与控制方面,他建立了在平台结构海冰自激振动判据,平台结构自激振动和强迫振动的耦合效应及其动冰力作用的统一模型,平台结构阻尼隔震体系和主动质量磁驱动控制系统。该领域的研究成果于2003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2001年获中国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一),2001年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资助重大项目的24个专题年度考核中连续三年评为第一;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专著《海洋平台结构安全评定--理论、方法和应用》(科学出版社,欧进萍、段忠东、肖仪青)是我国唯一一部关于海洋平台结构安全研究的专著。 2.工程应用成果 欧进萍院士不仅在基础研究中取得创新性学术成果,还十分重视工程实践,上述四个领域的学术创新成果均在重大工程中得到应用。目前,完成和正在进行的工程应用项目19项,其中工程总造价超过1亿元的项目有10项。 在结构地震损伤与动力可靠性方面的研究成果已经应用于北京饭店和沈阳市政府大楼等7座建筑结构的抗震加固和山东滨州黄河公路大桥斜拉索振动智能控制中,山东滨州黄河公路大桥斜拉索振动智能控制是国产磁流变液阻尼器在我国实际工程中的首次应用,也是我国第一个采用半主动控制系统与方法的工程应用实例,对推动结构振动控制在我国工程中的应用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 在重大工程结构智能健康监测和海洋平台结构安全保障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已经应用于深圳地王大厦(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南京三桥和山东滨州黄河公路大桥以及哈尔滨松花江斜拉桥等7座桥梁工程,渤海8号和渤海JZ20-2MUQ等3座海洋平台结构中,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采用欧进萍院士的安全评定方法的研究成果,渤海8号平台延长服役三年,新增石油产量9万余吨,新增产值和利税亿元。上述成果极大地促进了重大工程结构智能健康监测系统与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提升了我国重大工程结构防灾安全水平,对我国跻身该领域世界先进行列作出了重要贡献。 3.组织和参与国家科技规划和论证 欧进萍院士积极组织和参与土木工程领域的国家重大科技规划和论证,对我国土木工程领域的发展方向起着引导和推动作用。其组织和参与的国家重大科技规划和论证主要有: 在专家充分研讨的基础上,执笔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十五"优先资助领域-"重大工程灾害与防治"的论证报告 l 在专家充分研讨的基础上,执笔完成了"中国和美国新世纪地震工程与减轻地震灾害合作研究计划"; l 主持论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十五"重大研究方向--"重大工程的灾变行为与健康监测"; 作为项目负责人,牵头申报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国际合作项目-"重大工程结构智能健康监测系统"并获批准 l 牵头组织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十五"重大研究项目--"重大工程灾变行为与智能监测"; l 作为主题专家组副组长,协助组织和参与完成了"十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主题和重大专项战略目标论证报告和研究立项与指南"(总计划经费亿元)'; 作为专家,完成了国家863计划资源与环境技术领域的"海洋油气资源开发智能安全防护技术"研究基地建设的立项指南 4.组织与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欧进萍院士因其很深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研究成果,在国际结构控制和结构智能监测领域赢得了极高的学术地位和声誉,起着牵头和推动作用,也使我国该领域在国际学术界占有重要的地位。 l 2003年,他与美国、日本、韩国和中国香港等五所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共同发起成立"智能结构技术亚太协作研究中心"(APNiSST,6成员之一,中国大陆唯一成员); l 2003年,他作为中国大陆唯一代表应邀参加美国科学基金会和欧洲科学基金会组织的ESF-NSF WORKSHOP on Advancing Technological Frontiers for Feasibility of Smart Structures,并任观察员; l 2003年,他作为中国大陆唯一代表应邀参加"国际结构健康监测工作"(IWGSHM); l 2003年,他牵头申办、并获准在中国主办"第二届国际结构健康监测与智能结构会议" (SHMII-2, 2005); l 2003年,他牵头申办、并获准在中国主办"国际结构振动学术会议"; l 2003年,在"第一届国际结构健康监测与智能结构会议(日本东京)"上,他代表中国大陆作"中国大陆结构健康监测研究与应用发展"学术报告,并代表中国大陆学者在开幕式上发言; l 2003年,他牵头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重大工程结构智能健康监测系统",并获批准; l 2002年,他参与组织"第一届中日国际结构健康监测与振动控制学术会议"(2002,上海)和"第二届中日美国际结构健康监测与振动控制学术会议"(2004,大连); l 2001年,他执笔完成了'中国和美国新世纪地震工程与减轻地震灾害合作研究计划'。 l 2003年在国内高校首次推出聘请国际一流大学知名教授兼职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生导师,第一批签约35名国际知名教授,并已经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招收博士研究生。 他培养毕业了博士23人、硕士32人,指导出站的博士后13人。其中,培养毕业的博士已有三人提升为教授,并担任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哈工大报讯 ( 记者 丹梅) 44岁的欧进萍,是2003年当选的58位院士中最年轻的一位。当时一些媒体争相报道这一消息,人们钦佩他的同时,更想了解这位年轻的科学家。 1959年,欧进萍出生于湖南。1987年获原哈尔滨建筑大学工学博士学位,1990年从博士后流动站出站任教。他虽年轻,但却在结构动力可靠性与地震损伤、结构振动控制、重大工程结构健康监测和海洋平台结构安全保障技术4个重要领域系统地开展了研究,取得了重大的创造性的成就。 年轻的欧进萍是个迷,这要从他所从事的研究领域说起: ——他在钢筋混凝土结构地震损伤理论与应用、结构体系的动力可靠性分析方法、结构模糊随机振动的基本理论方面取得了重大的、创造性的成就,成为我国这一学科的带头人。 ——他系统地发展了结构耗能减振技术,取得了结构振动智能控制的多项成果,为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应用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所领导的课题组是国内全面掌握磁流变液制备、测试装置、智能阻尼器和控制器设计制造,并实现产品定型化的单位。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他开始研究重大工程结构的健康监测,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结构智能监测实验室。他与美国、日本和韩国等5所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共同发起成立了“智能结构技术亚太协作研究中心”,他应邀参加“国际结构健康监测工作组,在国际和国内这个领域被公认为发挥着带头和牵动作用。 ——他系统地发展了海洋平台结构安全保障技术,建立了海洋平台结构安全评定与维修决策理论和大型应用软件系统,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获多项国家奖励。他出版的专著《海洋平台结构安全评定——理论、方法和应用》是我国唯一一部关于海洋平台结构安全研究的专著。

李庆春从事的第一项科研工作是离心铸造。1953年陪同康斯坦丁诺夫专家到鞍钢铸管厂调研,其为李庆春选了《铸铁管离心铸造》的研究课题,作为研究生结业论文。研究成果以论文形式发表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1954年第2 期。之后在离心铸造方面又进行了几项研究,如大型炮管离心铸造、不锈钢环离心铸造、双金属离心铸造等,并获得多项成果奖。曾获最高奖项是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6 年12月李庆春70岁时,办理了退休手续,但由于面临许多工作,很快又被学校返聘。从1997年起到2005年末李庆春又培养了9名博士,4名硕士,3名博士后。帮助青年教师确定了《非平衡凝固技术与高性能材料》作为其原所在课题组今后的研究方向,并成立了两个实验室:《喷射成形技术及新材料实验室》和《大块非晶、纳米和微晶材料实验室》。目前在这个方向已有一批青年骨干教师带领博士生和硕士生深入开展工作。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