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政策变迁的论文怎么写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2024-07-05 01:11:54

政策变迁的论文怎么写参考文献

论文中参考文献引用的是国家颁布的文件或纲领政策,要用字母S表示。

例如:引用的是国家标准,“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则,在参考文献中格式为:

GB/T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

参考标准格式指的是写论文的引用已经发表的文献格式,根据资源的类型可分为这本书[M],[C]学报》发布会上,报纸文章[N],[J],期刊文章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一]学报文献、杂志[G]。

电子文献类型:数据库[DB]、计算机[CP]、电子公报[EB]

电子文献载体类型:Internet[OL]、CD[CD]、磁带[MT]、磁盘[DK]。

参考文献类型及文献类型,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

专著M ; 报纸N ;期刊J ;专利文献P;汇编G ;古籍O;技术标准S ;

学位论文D ;科技报告R;参考工具K ;检索工具W;档案B ;录音带A ;

图表Q;唱片L;产品样本X;录相带V;会议录C;中译文T;

乐谱I; 电影片Y;手稿H;微缩胶卷U ;幻灯片Z;微缩平片F;其他E。

额、格式好像是——昏割线——政府部门,文件名称〖代号〗会议名称,时间,你上校园网经济学院论文看看有不?

参考文献格式:

[序号] 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 起止页码.

[序号] 专著作者.书名[M].版次(第一版可略).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

[序号] 论文集作者.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

[序号] 学位论文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序号] 专利所有者.专利文献题名〔P〕.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

[序号]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序号] 报纸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序号] 报告作者.题名〔R〕.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

[序号] 电子文献作者.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文献出处,日期.

扩展资料:

参考文献按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一种文献被反复引用者,在正文中用同一序号标示。一般来说,引用一次的文献的页码(或页码范围)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列出。

格式为著作的“出版年”或期刊的“年,卷(期)”等+“:页码(或页码范围).”。多次引用的文献,每处的页码或页码范围(有的刊物也将能指示引用文献位置的信息视为页码)分别列于每处参考文献的序号标注处,置于方括号后(仅列数字,不加“p”或“页”等前后文字、字符;页码范围中间的连线为半字线)并作上标。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参考文献

家乡的变迁论文的文献参考

提起“农民”这个话题,我的眼前不由得浮现出一幅画,这是一幅名叫罗中立画家画的油画,画的名字叫《父亲》,画中的父亲是一位农村老汉,老汉的表情淳朴憨厚,黑红的脸膛上布满深深的皱纹,开裂的厚嘴唇,眼睛饱经沧桑,头上裹着灰白的毛巾,双手捧着一个粗劣的碗,唯一能说明这是一个七十年代末期农民形象的特点是在他的耳朵上夹着一个竹套筒的圆珠笔。据说这支圆珠笔是后加上的,因为原画中的父亲形象有人质疑:“新中国的农民形象太具有悲剧性。”不得已,作者画上一只圆珠笔以表示这是位有文化的农民。就是这幅具有悲剧震撼力的油画,在1980年“中国青年美展”中获得了一等奖,得到了人们的好评。从人们的评价中可以看出,人们对当时中国农村现状的认同,改革开放前的农民生活只能用“贫穷”来形容,有许多地方温饱都解决不了。据说有的老帅当年回到延安,看到老百姓仍然生活清苦,不由掉下了眼泪,见过三十年,不光有自然灾害,经济底子薄,发展不平衡,还有政策上的失误,十年浩劫,更是使国民经济走向崩溃的边缘。“农家极劳苦,岁岂恒稔熟,能知稼穑艰,天下字蒙福。”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从1982年开始,中央连续五年发布中央一号文件,把农业提到了首要位置,从土地承包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断调整农村产业结构。2004年,新一届的中央领导更加关注三农政策,农村、农民、农业的发展是国计民生的大事情。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具体部署“三农”工作,以加强农村工作,发展新农村建设,提高农业增产,促进农民增收,减轻农民负担,开展多种土地经营,发展小城镇发展,方方面面,是农村工作有了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我们无论从新闻报道、电视栏目,还是亲眼目睹,都真实的体会到:农村变样了,农民富了,农业发展了。近几年来,我们监狱局中心医院多次组织离退休人员到北京郊区农村参观旅游,平谷、大兴、怀柔、昌平、顺义、密云,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在密云水库湖畔,农家院里,我们品尝了鲜美的水库鱼;在怀柔神堂峪山谷,我们游览山中奇石美景,看娓娓虹鳟鱼,摇曳摆尾,在平谷挂甲峪村,导游介绍挂甲峪村脱贫致富,艰苦创业的历程,在村民们漂亮的别墅前,我们留影、徜徉、感叹;在昌平果园,我们采摘硕大的红苹果;在大兴采瓜;在平谷摘桃;参观汇源果汁厂,现代化的厂房,先进的工艺,农村姑娘、小伙儿洁白的工作服,甜美的笑容,喝一口纯粹果汁,从舌尖甜到心里。现在再提起“农民”这个话题,我们眼前会展现一幅新的画面,那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画面:画中,有城市化的栋栋高楼、别墅,有山清水秀的自然景观,有现代化的农机设备,更有农村人那充满幸福的笑脸。

改革意味着飞跃,开放预示着富强,沐浴着改革的春风,只不过短短的几年时光,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的家乡也奇迹般地改变着。

昔日,我的家乡只不过是一个小村庄。

道路全部是泥路,坑坑洼洼的,残留在我脑海里的家乡,到处都是平房,所见的平房屈指可数,而且大多数都是瓦屋,刮风下雨时,严重的倒屋,轻则水会进屋。

屋前的道路冷冷清清,没工厂,没商店,更不要说路灯了。

一条街道简直是封闭的。

在当年,拥有一辆自行车代步,已经成为了人们追求的目的。

人们那时穿的衣服都有补丁,以前有一句话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连鞋子也是靠自己那双灵巧的手做出来的,有草鞋、有布鞋……

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我的家乡居然变成了一个小城市。

繁荣而昌盛,美丽而可爱。

从前低矮、破旧的老屋早已被新颖别致的高楼大厦取代了。

当年泥泞的古道已不见踪影了。

宽阔的高速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

在平整、宽阔的柏油马路上,车辆穿梭来往、川流息。

道路两旁绿树成荫,人来人往。

以前的瓦房现在变成了豪华的住宅,放眼望去,看到的是一栋栋一排排拔地而起的崭新的高楼大厦。

儿童乐园充满着欢乐声,彩灯喷泉装点得像仙境一样。

只要你任意走进一个家庭,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如电视机、电冰箱、空调、电话等也得到了普及,不少人家还有手机、私家轿车呢,许多家庭还购置了电脑,用以浏览、查询资料和从事文化娱乐活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和无穷的乐趣。

商场、农贸市场的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真是一年一个新面貌,一年一个新气象啊!

因此,我们必须做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使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立于世界之林,我相信凭借着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我的家乡将会变得更加繁荣,人们的生活也变得更加富裕。

我的家乡在十堰,自党的十五大以来,党的春风吹进了我的家乡,唤醒了家乡的人民。

从此,我的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说路,以前是泥泞小路,一踩裤子上喷的尽是泥。

现在,是用水泥铺成的柏油马路,现在的柏油马路可以六辆大卡车并排行驶;听说在紧急时刻还能起降飞机呢!而且以前只有一条主杆线—人民路,现在又增加了火箭路、朝阳路等几条主

杆线。

关天人民路还有一条政策:7:00—晚19:00不允许卡车在人民路上行驶,以免路面受损。

我们坐在车上十分舒服,车子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活蹦乱跳”了。

再说说这里的河—百二河。

以前这里很不卫生,人们把垃圾倒在百二河附近,使百二河发出一阵阵嗅味,让人难以忍受,有些身体不好的,从这路过,病情更加严重了。

现在就不同了,到处都是环保标语,还有许多清洁工在扫地,水不但没有嗅味了,而且人们还在百二河附近种上了许多垂柳,像一位春天的使者,热情地伸出修长的手臂,焕发出勃勃生机;它的枝条细长下垂,直觉泻而下,像少女柔软的披发,又像一条绿色的瀑布,优美而不失气势。

从这儿路过的人再也不用捂着鼻子了,夏天,人们还可以在垂柳下面乘凉,真是天更蓝了水更清了。

以前十堰是一个全市不到30万人的山区小镇,现在是一座城区就有50万人的中型城市,十堰市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人民生活进一步迈向小康。

当前,十堰正在临着东风日产合资合作、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开发等一系列新的发展机遇。

东风日产合资合作,将使十堰的汽车制造能力和技术水平发生质的飞越,实现汽车产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十堰将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级“卡车制造中心”。

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为推进水资源开发、库区建设、环境保护、结构调整、移民建镇,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我爱我的家乡,我全心全意地爱着我的家乡!将来,等我学好本领后,用更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创造我的家乡,使我的家乡变得更加兴旺发达、美丽可爱! 指导教师:李俊 家乡的变化 四川省达州市 通川区第七小学 五年级一班 唐岑雨 我的家乡是达州,虽然那里没有什么名胜古迹,也不能与其它大城市相提并论,可是近年来,达州真的在不断地变化,越变越美丽,越变越繁荣、昌盛。

以前我们达州大街上的地板总是坑坑洼洼的,一到了晚上,就黑漆漆的,什么也看不见,老人们走在街上,经常会因为不小心踩到有坑的地方摔倒了,而且因为路面坑坑洼洼的,下了雨过后,坑里面就会有许多的积水,你如果走在路边,一辆车子开过来,坑里的积水会溅得你满身都是,让你变成名副其实的落汤鸡。

现在经过多次的整修,路面已经变成平坦的了。

以前我们达州简直是出了名的垃圾城市,人们随手就乱丢垃圾,一点儿也不爱护环境。

垃圾桶就摆在人们的面前,可是人们仍然乱扔果皮纸屑,饭盒随地乱丢,真是有眼无珠!可是现在不同了,人们十分爱护环境,不像以前那样随手把垃圾扔在地上了。

如果偶尔有人随手把垃圾扔在地上,会有人主动走出来对乱扔垃圾的人说:“请你不要随手把垃圾扔在地上,这样会破坏环境的。”而随便乱扔垃圾的人也会羞愧地把垃圾捡起来放进垃圾箱里。

几年不见,达州真是让人刮目相看。

我祝愿家乡人民与时俱进,开拓进取,讲文明、有礼貌,把达州建设得更加灿烂辉煌! 指导教师:杜聪 家乡的变化 广东省惠阳 广东省惠阳区淡水镇土湖小学 六(3)班 雅倩 改革意味着飞跃,开放预示着富强,沐浴着改革的春风,只不过短短的几年时光,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的家乡也奇迹般地改变着。

昔日,我的家乡只不过是一个小村庄。

道路全部是泥路,坑坑洼洼的,残留在我脑海里的家乡,到处都是平房,所见的平房屈指可数,而且大多数都是瓦屋,刮风下雨时,严重的倒屋,轻则水会进屋。

屋前的道路冷冷清清,没工厂,没商店,更不要说路灯了。

一条街道简直是封闭的。

在当年,拥有一辆自行车代步,已经成为了人们追求的目的。

人们那时穿的衣服都有补丁,以前有一句话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连鞋子也是靠自己那双灵巧的手做出来的,有草鞋、有布鞋…… 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我的家乡居然变成了一个小城市。

繁荣而昌盛,美丽而可爱。

从前低矮、破旧的老屋早已被新颖别致的高楼大厦取代了。

当年泥泞的古道已不见踪影了。

宽阔的高速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

在平整、宽阔的柏油马路上,车辆穿梭来往、川流息。

道路两旁绿树成荫,人来人往。

以前的瓦房现在变成了豪华的住宅,放眼望去,看到的是一栋栋一排排拔地而起的崭新的高楼大厦。

儿童乐园充满着欢乐声,彩灯喷泉装点得像仙境一样。

只要你任意走进一个家庭,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如电视机、电冰箱、空调、电话等也得到了普及,不少人家还有手机、私家轿车呢,许多家庭还购置了电脑,用以浏览、查询资料和从事文化娱乐活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和无穷的乐趣。

商场、农贸市场的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真是一年一个新面貌,一年一个新气象啊!求采纳啊!@!!!!!

摘要:大学假期归来,通过对家乡的调查研究,了解乡的生活风貌,和近年来家乡的变化和发展,以及家乡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对本村的社会生活水平变化发展的特点和新趋势作以分析思考,为建设更加和谐美好的家乡建言献策。  关键词:家乡风貌  今昔对比  变化发展  建言献策         我的家乡位于安徽省太湖县梅河村,坐落于美丽的花亭湖风景名胜区东岸,全村总人口约1100人,土地总面积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亩,林地面积8425亩,水面积2000亩,是一个典型的集山区,库区于一体的贫困村,但是村内有山有水,气候四季分明,由于地处大别山区南麓,又坐落于“中国花亭湖风景名胜区”之滨,生态环境保护较好,本地自然风光优美,人文景观甚多,2005年被评为市级“环境优美村”,又被列为国家级生态村,2007年入选安徽省旅游美丽乡村。多年来经过村民们的齐抓共奋,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是有目共睹,不容置喙的。 一、变化发展        房屋建设今非昔比:犹记小时候,村 民们都是土砖土瓦房,下雨的时候担心漏雨, 屋内狭窄的空间,简陋的家具,一家人拥挤 的过着日子。现如今两三层的楼房比比皆是 ,房屋坚固耐牢,宽敞明亮,室内装修一家 比一家美观,走进房屋便有一种眼前一亮的 感觉,客厅地板整洁,家具物品摆放井然有序,人住的既舒服又安心。         交通运输日渐改善:从前是狭窄的乡间小路,一下雨就泥泞不堪,下过雨出门会担心路不好走,小孩子更是不能放心嬉戏,现如今因“村村通公路”政策,水泥马路已修到家门口,贯穿整个村子,并穿插部分支道,村内基本上都是水泥地面,路面宽米,路两旁有当地自然树种绿化。道路上摩托车、电动车来去自由,面包车、小轿车穿梭自如,早些年脚走肩扛的运输方式早已不复存在,如今出行方便又舒适。 �        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小时候,家家户户电器极少,黑白电视机一家人围着看,夏天的肉菜总因温度过高不便储存,冬天洗衣服妇女手冻得通红,洗的衣服好几天都晒不干,妇女整天围着锅台转,没有空闲,如今村中80%的家庭安装有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等,减轻了妇女的劳动负担,也空闲出许多时间可以休闲娱乐。        医疗保险不断完善:一直以来村民们都害怕家里人出现病症,尤其是害怕老人小孩生病,但是家里有人生病住院花钱又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因病返贫的现象也很多。最近几年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在农村医疗保险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投入了不少资金,村民通过医保受惠颇多,买药住院都减少了不少开支,这些农村医保政策的确减轻了村民的病顾之忧。        教育工作加倍重视:以前我们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学校又破有小,一共只有三间教室,每间教室供两个年级上课,一节课45分钟,老师教完这个年级的又去教另一个年级。下雨的天气教室里还会有漏雨的情况,我们必须临时移动课桌避开雨滴。现在听起来好像都有点不可思议,我们小学居然是那样过来的。近几年来重建梅河小学,新增宿舍楼和围墙,虽然村内学生不多,但领导、老师、村民都非常的重视,家长为孩子们的学习投入的 金钱和精力也是与日俱增,孩子们也用功学习,茁壮成长,加倍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从村里走出的本科生相比于以前可谓不计其数。         生态旅游蓬勃发展:有散文称赞道:“这里四季分明,气候宜人;阡陌交通,屋舍俨然;人民勤劳,特产丰盈;风景如画,秀色可餐;生态文明,自然和谐。”家乡正是借助优美的自然环境,打造出农家乐与休闲旅游相结合的发展模式,游客住农家院,吃农家饭,享农家乐,或闲来垂钓,或观湖光山色,让船在湖中走,人在画中游,诗情与画意,让人乐不思蜀。十八大以来,家乡人如沐春风,全村上下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以“三大环境”(生态、人居、景区)为依托,以“三项经营”(农家乐、旅游产品、绿色山货)为支撑,以“三种文化”(民俗、禅宗、客家)为特色,以“三通建设”(水泥路通、电讯通、安全饮水通)为重点,以“三大创建”(平安、文明、五个好党支部)为保证,奋力建设美好乡村。近年来在新建小学的附近建立起一个花亭湖的码头,方便游人出行和船只的停靠;在修路的同时新建了一座桥梁;将文殊庙的老建筑拆除并迁址建立起了新的文殊庙;着手新建新的村址和梅氏宗祠等等。 � � 二、存在问题        文化生活单调,赌博之风尚存。在物质条件日渐改善的同时,村民们的精神生活并没有随之提高。在调研中我发现,农村电话,手机,电视覆盖率虽然转高,但农村文化生活相对脆弱,使农村文化生活停留在自发的,散乱的状态,难以发展,再加上外出务工人员增加,农村基本上在家的都是老人和小孩以及少数妇女,一些人仍然沉迷“赌博”等陈旧的风气,难以跟上现代文明的步伐。        宣传工作不够深入,规划整治不到位,通过本村与其他村的对比,发现我村群众思想认识不够到位,宣传的力度和广度不够,也没有一套完整的规划,使景区的特色和知名度不高,再加上当前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还没有具体的标准,群众对新农村建设还没有正确看待,难以团结协作搞好本村的发展。        村内资金积累薄弱,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配套资金大都靠当地政府财政投入,而乡村两级财力有限,甚至背负着农村债务,使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捉襟见肘。目前为止,村内仍缺少公共垃圾桶,路灯,停车场、健身器材等,而这些东西又是发展农村旅游经济,完善基础设施必不可少之物。 三、建言献策       建议一: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丰富村民文化生活,增强村民乡村生活情趣。我想在村中农闲时节,大家可以组织一些文化活动,比如一齐观看电影,听讲座,举行歌唱比赛,跳广场舞之类的,让村民们自娱自乐,这样既可以增添村民生活情趣,陶冶情操,又可以抑制一些“好赌”之风,提高村民整体素质,构建和谐农村。       建议二:增强宣传力度,通过报刊、网络等平台,将村内美丽的自然风光以图片、文章等形式展示给全国各地的人看,让更多的人了解它,慕名而来。村民们要齐心协力共同开展好家乡的宣传工作,提高家乡景区的知名度。加强整治与规划,打造旅游生态生活区,以水体、山体自然环境为依托,以自然景观为基础,对梅河村现有的居民生活和村庄进行整顿和建设,为村民提供一个和谐的生活环境,兼顾经济的稳定良性循环发展,还要进一步做好建筑设计、环境设计等后续规划设计和必要的前期研究工作,是村庄的建设与整治有计划,有步骤的推进。        建议三:健全村内理财制度,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村民收入,早日还清村内背负的债务。并采取对上争取,多方筹资办法,争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为村内增设路灯,公共厕所,垃圾桶,健身器材和场地等,并进行旧房屋的改造,新房屋的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四、实践感想        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相信未来的梅河村一定会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几天的实践调查匆匆结束,却让我更加真实深入的了解了家乡的变化与发展,让我第一次思考了如何做好农村建设工作,以及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未来农村城镇化是大势所趋,顺应时代的潮流我们必将有所作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求索的背后包含的汗 水与智慧,我们应在大学这个舞台练就。       一切的认识都来源于实践,通过这次对家乡的调查,走访,摄影,查找资料,让我了解到了现在家乡的具体状况,也让我为身在这样一个美丽的村庄而感到庆幸,知道了将来我们能为家乡做些什么,并且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会更加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将来家乡的发展作为学习的动力,以便将来更好的为家乡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虽然身在这样一个贫困的村庄,但我从来没有过丝毫的抱怨,相反我热爱这片土地,常常不经意瞥见那美丽的湖光山色,天上的蓝天白云,湖畔的红花绿草,泪眼朦胧,庆幸自己生长在这里,我想若干年后我们出去工作了,难得回来一趟时,我们都希望回来看到的是家乡日新月异的景象,那样我们一定会眼里饱含泪水,因为我们对这块土地爱的深沉! 参考文献:《太湖梅河村整治项目村落规划与建设思路》、《梅河,花亭湖畔的明珠》

政策在论文参考文献里怎么写

参考文献格式:

[序号] 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 起止页码.

[序号] 专著作者.书名[M].版次(第一版可略).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

[序号] 论文集作者.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

[序号] 学位论文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序号] 专利所有者.专利文献题名〔P〕.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

[序号]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序号] 报纸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序号] 报告作者.题名〔R〕.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

[序号] 电子文献作者.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文献出处,日期.

扩展资料:

参考文献按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一种文献被反复引用者,在正文中用同一序号标示。一般来说,引用一次的文献的页码(或页码范围)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列出。

格式为著作的“出版年”或期刊的“年,卷(期)”等+“:页码(或页码范围).”。多次引用的文献,每处的页码或页码范围(有的刊物也将能指示引用文献位置的信息视为页码)分别列于每处参考文献的序号标注处,置于方括号后(仅列数字,不加“p”或“页”等前后文字、字符;页码范围中间的连线为半字线)并作上标。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参考文献

论文写作中参考文献的格式要求“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1、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

2、专著作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3、论文集作者.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学位论文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5、专利文献题名〔P〕.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6、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7、报纸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8、报告作者.题名〔R〕.保存地点.年份

9、电子文献作者.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文献出处,日期

范文:

1、期刊论文

〔1〕周庆荣,张泽廷,朱美文,等.固体溶质在含夹带剂超临界流体中的溶解度〔J〕.化工学报,1995(3):317—323

〔2〕DobbsJM,WongJM.Modificationofsupercriticalfluidphasebehaviorusingpolorcoselvent〔J〕.IndEngChemRes,1987,26:56

〔3〕刘仲能,金文清.合成医药中间体4-甲基咪唑的研究〔J〕.精细化工,2002(2):103-105

〔4〕MesquitaAC,MoriMN,VieiraJM,etal.Vinylacetatepolymerizationbyionizingradiation〔J〕.RadiationPhysicsandChemistry,2002,63:465

2、专著

〔1〕蒋挺大.亮聚糖〔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127

〔2〕KortunG.ReflectanceSpectroscopy〔M〕.NewYork:Spring-Verlag,1969

3、论文集

〔1〕郭宏,王熊,刘宗林.膜分离技术在大豆分离蛋白生产中综合利用的研究〔C〕.//余立新.第三届全国膜和膜过程学术报告会议论文集.北京:高教出版社,1999.421-425

〔2〕EibenAE,vanderHauwJK.Solving3-SATwithadaptivegeneticalgorithms〔C〕.//Proc4thIEEEConfEvolutionaryComputation.Piscataway:IEEEPress,1997.81-86

4、学位论文

〔1〕陈金梅.氟石膏生产早强快硬水泥的试验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学大学,2000

〔2〕ChrisstoffelsLAJ.Carrier-facilitatedtransportasamechanistictoolinsupramolecularchemistry〔D〕.TheNetherland:TwenteUniversity.1988

5、专利文献

〔1〕Hasegawa,Toshiyuki,Yoshida,etal.PaperCoatingcomposition〔P〕.EP0634524.1995-01-18

〔2〕仲前昌夫,佐藤寿昭.感光性树脂〔P〕.日本,特开平09-26667.1997-01-28

〔3〕YamaguchiK,HayashiA.Plantgrowthpromotorandproductionthereof〔P〕.Jpn,Jp1290606.1999-11-22

〔4〕厦门大学.二烷氨基乙醇羧酸酯的制备方法〔P〕.中国发明专利,CN1073429.1993-06-23

6、技术标准文献

〔1〕ISO1210-1982,塑料——小试样接触火焰法测定塑料燃烧性〔S〕

〔2〕GB2410-80,透明塑料透光率及雾度实验方法〔S〕

7、报纸

〔1〕陈志平.减灾设计研究新动态〔N〕.科技日报,1997-12-12(5)

8、报告

〔1〕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密相气力输送技术〔R〕.北京:1996

电子文献

〔1〕万锦柔.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1983-1993)〔DB/CD〕.北京:中国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扩展资料

文献综述格式一般包括:

文献综述的引言:

包括撰写文献综述的原因、意义、文献的范围、正文的标题及基本内容提要;

文献综述的正文:

是文献综述的主要内容,包括某一课题研究的历史(寻求研究问题的发展历程)、现状、基本内容(寻求认识的进步),研究方法的分析(寻求研究方法的借鉴)。

已解决的问题和尚存的问题,重点、详尽地阐述对当前的影响及发展趋势,这样不但可以使研究者确定研究方向,而且便于他人了解该课题研究的起点和切入点,是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文献综述的结论:

文献研究的结论,概括指出自己对该课题的研究意见,存在的不同意见和有待解决的问题等;

文献综述的附录:

列出参考文献,说明文献综述所依据的资料,增加综述的可信度,便于读者进一步检索

大象北迁的论文参考文献怎么写

论文的参考文献写法如下:

一、[序号]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起止页码。

二、[序号]专著作者。书名[M]。版次。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

三、[序号]论文集作者。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

论文的参考文献注意事项:

1、参考文献要以序号的形式出现在正文中和文末,且序号要保持一致。序号以在文中出现的前后为序。

2、如果某文献在文中数次被参考,则几处序号要保持相同,只是页码有变化。在文末只列出该参考文献一次即可,不必多次罗列。

3、每一参考文献的所有要素必须齐全,不可残缺,具体包括: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及截体类型标识(如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专利P等)。

参考文献作用:

1、研究基础

参考文献可以反映出论文的真实性和研究依据,也反映出改论文的起点。我们论文中的研究都是在过去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也表明了自己论文中的研究是有价值水平和依据的。

2、研究区别

标注参考文献也是为了把前人的成果区分开来。这能表明论文的研究成果是自己写的,虽然引用了前人的观点、数据或其他资料。 但是标注出参考文献不仅能体现出自己的研究能力,也能体现自己的创新和价值。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写在哪个位置

参考文献写在哪个位置,参考文献在我们写论文的时候是经常用到的,参考文献的最末一项一般为页码,指引文所在的位置编码。有很多人还不知道参考文献要卸载那个位置,今天就和我一起来学习一下参考文献写在哪个位置。

参考文献标注在文档结尾。

参考文献类型及文献类型,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

专著M ; 报纸N ;期刊J ;专利文献P;汇编G ;古籍O;技术标准S 。

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试行)》和《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的要求,很多刊物对参考文献和注释作出区分,将注释规定为“对正文中某一内容作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的文字”,列于文末并与参考文献分列或置于当页脚地。

书写技巧

把光标放在引用参考文献的地方,在菜单栏上选“插入|脚注和尾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尾注”,点击“选项”按钮修改编号格式为阿拉伯数字,位置为“文档结尾”,确定后Word就在光标的地方插入了参考文献的编号,并自动跳到文档尾部相应编号处请你键入参考文献的说明,在这里按参考文献著录表的格式添加相应文献。

参考文献标注要求用中括号把编号括起来,以word2007为例,可以在插入尾注时先把光标移至需要插入尾注的地方,然后点击 引用-脚注下面的一个小箭头,在出现的对话框中有个自定义,然后输入中括号及数字,然后点插入,然后自动跳转到本节/本文档末端,此时再输入参考文献内容即可。

在文档中需要多次引用同一文献时,在第一次引用此文献时需要制作尾注,再次引用此文献时点“插入|交叉引用”,“引用类型”选“尾注”,引用内容为“尾注编号(带格式)”,然后选择相应的文献,插入即可。

1、在正文中引用参考文献

一项科学研究取得的新成果通常是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的新进展,它体现着科学科技的继承和发展。如,基于已有的理论、方法、思想、实验手段等,使本研究获得了新进展,有了新发现;或是将一个学科中的方法移植到另一学科中并取得成功;或是对已有方法做了改进。当在论文中叙述研究目的、设计思想、建立的模型、与已有结果进行比较的时候,就要涉及到已有的成果。如果在涉及到前人成果的地方再把已有成果的具体内容抄到论文当中,不但占去论文的篇幅,冲淡论文的主题,而且抄写这些已发表过的、读者可以查找到的内容是毫无意义的。所以,在论文涉及到已有成果的地方,不去重抄已有的成果,而是指出登载这个成果文献(出处),这种做法叫做引用参考文献。 引用了参考文献,就要在涉及前人成果的地方做一个标记,见到这个标记,读者就知道在这里引用了参考文献;按照这个标记在参考文献表中就能找到刊登这个成果的详细内容的文章。在正文中引用参考文献的地方加一个标记,称为参考文献的标注。标注的方法称为标注法。

2、参考文献著录的目的和作用

对于一篇完整的学术论文,参考文献的著录是不可缺少的。归纳起来,参考文献著录的目的与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1) 著录参考文献可以反映论文作者的科学态度和论文具有真实、广泛的科学依据,也反映出该论文的起点和深度。科学技术以及科学技术研究工作都有继承性,现时的研究都是在过去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今人的研究成果或研究工作一般都是前人研究成果或研究工作的继续和发展;因此,在论文中涉及研究的背景、理由、目的等的阐述,必然要对过去的工作进行评价,著录参考文献即能表明言之

有据,并明白交待出该论文的起点和深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为论文审阅者、编者和读者评估论文的价值和水平提供了客观依据。

2) 著录参考文献能方便地把论文作者的成果与前人的成果区别开来。论文报道的研究成果虽然是论文作者自己的,但在阐述和论证过程中免不了要引用前人的成果,包括观点、方法、数据和其他资料,若对引用部分加以标注,则他人的.成果将表示得十分清楚。这不仅表明了论文作者对他人劳动的尊重,而且也免除了抄袭、剽窃他人成果的嫌疑。

3) 著录参考文献能起索引作用。读者通过著录的参考文献,可方便地检索和查找有关图书资料,以对该论文中的引文有更详尽的了解。

4) 著录参考文献有利于节省论文篇幅。论文中需要表述的某些内容,凡已有文献所载者不必详述,只在相应之处注明见何文献即可。这不仅精练了语言,节省了篇幅,而且避免了一般性表述和资料堆积,使论文容易达到篇幅短、内容精的要求。

5) 著录参考文献有助于科技情报人员进行情报研究和文摘计量学研究。

3、参考文献的著录原则

1) 只著录最必要、最新的文献。著录的文献要精选,仅限于著录作者亲自阅读过并在论文中直接引用的文献,而且,无特殊需要不必罗列众所周知的教科书或某些陈旧史料。

2) 只著录公开发表的文献。公开发表是指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报刊或正式出版的图书上发表。在供内部交流的刊物上发表的文章和内部使用的资料,尤其是不宜公开的资料,均不能作为参考文献引用。

3) 引用论点必须准确无误,不能断章取义。

4) 采用规范化的著录格式。关于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已有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论文作者和期刊编者都应熟练掌握,严格执行。

5) 参考文献的著录方法。根据GB 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中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和著者 出版年制两种。其中,顺序编码制为我国科技期刊所普遍采用,所以这里作重点绍。

土地政策演变论文参考文献

奴隶社会:井田制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齐国有“相地而衰(cui)征”,鲁国“初税亩”秦,土地私有制后世基本延续秦的土地政策。曹魏采取过屯田制;北魏采取均田制,后世基本采用。唐朝中期,均田制瓦解,所以相对应的赋税由原来的租庸调制不能继续,而是两税法;宋,实行过募役法、方田均税法明,针对土地兼并严重和商品经济发展,采用了一条鞭法;清朝摊丁入亩。民国时期,孙中山颁布了民生主义,平均地权,做到家给人足中共土地政策有四次变化:国共对峙时期: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便封建半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抗日战争时期:对地主减租减息,对农民收租收息解放战争时期,颁布的土地政策和对峙时期基本相同,但强调耕者有其田建国后,1950年颁布《土地法大纲》,彻底结束了封建土地制度。在这里,提出了政治上中立富农,经济上保存它的经济。1953年,社会主义改造,农业集体化1956年,农村公社建立,并逐步推广1978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至今。

日本是一个小国多人口的国家。人均耕地面积一直较少。从日本民族发展演变来看主要是646年,大化革新沿袭的武士制度为代表的封建土地制度,寄生地主制。1688年,明治维新开始的具有一定保留的资本主义土地地税改革。1945年,法西斯政府被打倒后,美国占领军主导下的具有西方现代色彩的土地改革,以1970年的《土地法》修改版为核心的新土地政策可以说646年的大化革新沿袭了中国唐朝的封建土地所有制的优点,使得日本从农奴社会过渡到封建土地所有制。1688年的地税改革破除了寄生地主制的主要消极影响,但是也形成了天皇制下的政府土地所有制,有利于军国主义的扩张。而二战后的,土地私有化政策打破了财阀以及政府对于土地的绝对垄断地位。是有积极意义的。从历史上看,日本的土地政策也不乏走过了一些弯路,毫无疑问它的土地政策对于当时的日本国家发展起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尽管日本已经走向了后工业化国家,但是作为土地政策依然表现出了经济宏观上的强大影响力,尤其是上世纪城市化快速发展后,为了适应城市化,楼市地价的扩张,土地政策也有了新的因素。以上资料来源杭州图书馆,希望有助于你的问题解决。参考文献:周永生:《日本土地政策的借鉴与启示》,《人民论坛政论》,2011年11月16日外交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资深学者。

土地制度作为我国基础性制度之一,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的利用和保护,土地制度经历了行政划拨、分离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      “三权分置”等多次变革,推动了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土地市场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土地市场体系已基本形成。土地作为发展之根本,几千年来都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与生存保障,土地政策变迁旨在促进经济建设、解决土地粗放利用、保护耕地等问题,我国的土地政策经历了“扩张型      —      规范型      —      合理型      ”的变化。新中国成立70多年以来,      我国的土地制度不断得到优化,关于我国土地制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产权变迁、农民权益等方面。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沿着      “要素整合      —      结构重组      —      功能优化      ”的路径发展。改革开放以后,土地市场开始显现,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推进,土地市场制度发展重心从收益、产权转向价格、公共平台。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土地市场的发展经历了“市场的辅助性作用”      —      “市场的基础性作用”      —      “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三个阶段。      基于已有研究对土地制度改革历程的划分存在差异性,本文在梳理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土地制度和土地市场,总结      70多年来我国土地制度与土地市场化发展的成功经验,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1、土地制度改革与土地市场演化历程      土地制度改革和土地市场化改革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土地制度是激活经济活力的重要制度力量,我国独特的土地制度造就了地方政府以地谋发展的模式。有关我国土地制度变迁的研究比较丰富,而关于土地市场演进历程的研究存在不足,而且学界对于土地制度变迁的划分存在差异。本文将土地制度与土地市场相结合,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将土地制度与土地市场化改革的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并构建土地制度变迁的逻辑框架。      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1949-1977年):从土地私有向计划管控转变      农村方面,      1950年,国家开始在农村开展土地改革,把没收来的土地分配给农民。1950-1953年,随着第一次土地改革的完成,我国粮食、棉花、油料产量的年均增长率分别提高了13%、43%、21%。1953年,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进行社会化大生产;1956年,国家开始建立农业合作社,通过农业合作社来进行农业生产,土地以      集体经营为主,这是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的起源。      1958年,以农业合作社演化而来的人民公社正式诞生,在集体经营的基础上,土地农民所有逐步转为集体所有,这一系列的政策变迁都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城市方面,城市土地使用实行租赁管理,使用者需缴纳租金。      1954年,随着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确立,国家通过没收、赎买等多种形式将城市土地进行国有化,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模式。通过将      城市土地管理与计划经济相结合,城市土地配置便带有明显的      “三无”(无偿、无限期、无流动)特征,一直延续到改革开放之后的城市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      改革探索与发展时期(1978-2011年):从计划配置逐步转向市场配置      农村方面,      1978年以后,由村民自下而上探索的承包制逐渐打破了原来的集体经营模式,使得土地所有权与承包经营权发生分离,有效解决了人民公社制度下集体经营的弊端,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逐渐拉开了土地市场化改革的序幕。1982年,《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明确规定社员的承包地不得买卖、出租、转让与荒废,农村土地市场受到严格限制,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简称《宪法》)规定土地使用权可以依      照法律规定进行转让,这意味着土地作为一种特殊的      “商品”可以进入市场交易,标志着土地市场走向法律化;随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以下简称《土地管理法》)也做了相应的修订。      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允许农民开展多样化土地流转,鼓励经营形式多样化,并且还提出要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加快了农村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的进程。      城市方面,      1981年,国有土地有偿使用的实践在深圳、合肥、抚顺、广州等地相继进行。土地有偿使用打破了原来行政划拨的方式,为土地制度改革提供了一定的经验,但未涉及土地      市场机制。      1982年,党的十二大明确提出计划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是计划为主、市场为辅,市场的作用不可忽视,意味着中国的经济体制开始由“计划经济”逐步转向“计划为主、市场为辅”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随着改革的进行,行政划拨方式在实践过程中的弊端逐渐显露,出现了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土地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行政划拨用地方式的改革势在必行,农村地区承包制的推广为国有建设用地改革提      供了有益的参考。      1987年,广东省深圳市采用市场方式完成了第一宗国有土地50年使用权的交易,首次以市场手段配置资源,现行法律下土地使用权禁止转让的障碍得以破除。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我国城镇化迅速发展,土地租赁、入股经营等方式开始活跃起来。1988年修正的《土地管理法》,明确规定实行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为土地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进入21世纪以后,国有土地市场得到快速发展,2005-2013年,土地市场规模、价格与市场化程度分别提升、和。“土地收购—储备      —      开发      —      出让      ”机制逐渐形成,城市土地“招拍挂”出让逐渐活跃起来      。      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2012年至现在):从城乡分离到城乡融合发展      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在发展城市的同时,也要兼顾农村。2013年,“建立统一的城乡建设用地市场”的提出,拉开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序幕,市场配置资源由“基础性”逐步转向“决定性”。2015年,中央在全国选取33个地区作为农村“三块地”改革试点。试点开展以来,首宗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拍卖在贵州省湄潭县成功交易。同年,中央在全国选取15个地区进行“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各地区通过探索,在一      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的财产收益。浙江义乌作为试点地区之一,宅基地      “三权分置”制度设计方案为其他地区改革提供了参考,为其他地区开展工作提供了一定的经验。而且集体建设用地不能与国有建设用地同权同价的障碍在      2019年修正的《土地管理法》中得以破除,同时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了保障。      2、我国土地制度改革与市场化改革的历史经验      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充分尊重农民主体地位      全民所有和集体所有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两种形式。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便开展土地改革探索,通过农业合作社、人民公社等改革确定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为农村经济制度之一。保护农民合法权益,既是土地制度改革的底线之一,也      是土地制度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端于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用集体所有、承包经营的方形式代替了以往集体所有、集体经营的形式,首次实现了所有权和承包权的两权分离,使得生产资料掌握在农民手中。新中国成立      70多年来土地制度的演变与实施都是注重发挥农民的创造性精神、充分尊重农民主体地位、为农民谋利益。      逐步建立以政府主导、市场为主体的资源配置方式      在计划经济时期,所有资源的配置均由政府垄断,实行统一集中的经营方式,政府是改革的主体。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中,政府将封建地主占用的土地无偿分配给农民;之后的农业初级社、高级社、人民公社化运动都是由政府主导。自改革开放以后,市场的作用逐渐显露出来,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开启了以市场方式出让土地的先河。进入      21世纪后,以“招拍挂”出让土地的交易越来越多,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越发明显,尤其是在2013年提出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以后,土地市场范      围得到进一步扩大。自      2015年开展“三块地”改革试点以来,各试点地区均探索出相应的成功经验,70多年的变迁表明,“政府主导、市场为主体”的资源配置方式是管理土地资源的根本途径。      2      .      3法治化是土地制度与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保障      新中国成立      70多年来,通过法律的强制性作用推动土地制度的改革,《宪法》《土地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等一系列法律,以及其他有关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关于土地的法律法规体系,为土地制度改革提供了重要法律保障。改革需要勇于实践,      “承包责任制”正是农民自主创新的结果,突破了当时法律法规的限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如果不遵循法律法规而进行土地制度、市场化改革,或者说钻法律的空子、打擦边球等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后果,造成土地资源管理混乱,农民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等。从70多年的改革实践来看,“承包制”“土地流转”“三权分置”等改革成功的经验上升到法律法规层面,正是符合我国      国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是改革不断创新的保障。      3、展望      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更好地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      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通过不断探索,使得产权制度改革和市场化配置取得重大进展,建成高标准的市场体系。因此,未来应该注重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研究,具体应该包括: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动态联动研究、征地制度与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人市制度的完善、土地市场交易动态模型构建、政府宏观土地调控政策。      3      .      2深入推进高标准城乡一体化市场体系建设,提高土地市场化水平      自      2013年国家提出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以来,经过几年的试点探索,在2019年修正的《土地管理法》中从法律层面破除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不能同权同价的障碍。而且在“十四五”规划中把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作为单独的一个章节。因此,未来一段时期内,高标准城乡一体化土地市场体系建设是土地市场发展的重大      目标之一,具体应该包括:土地增值收益与分配体系、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价格测算机制、城市建设用地二级市场体系建设、差异化的土地市场体系与土地金融市场。      深化农地制度改革,助推全面乡村振兴      农地制度关乎广大农民权益,      2020年年底,我国宣布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在“十四五”时期重点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地制度改革将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因此,未来的研究重点应该包括: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多元化实现机制、现代化的农村产权制度构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改革与农村产业发展、征地制度收益分配改革。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