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大学教改论文怎么写

发布时间:2024-07-07 20:56:04

大学教改论文怎么写

教育教学管理的创新关键词:教育管理;创新;整合思想;机制21世纪初期,既是我国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高等学校必须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创新制度,深化改革,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不仅是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高等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坚持与时俱进,创新教育教学管理观念人类进入21世纪,这个信息化的时代、知识经济的时代,大学使命的内涵更为丰富。大学不仅应履行启迪智慧,探索真理,发展科学,传递文化,服务社会的职责,以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实现着造就人才、塑造人类的伟大使命,而且更强调教育功能与学术功能的完美结合,更强调探索真理与传承文明的高度统一,更强调社会的责任。因此,大学不应只是适应社会,为社会服务,而应主动引领社会发展的方向。与此相适应,大学必须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是一个过程,学校教育的整个过程中都必须不断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保持教育思想观念的不断变革和及时更新,这是高校改革与发展的“发动机”。而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总是以管理思想的变革为先导,用教育管理的改革来统筹和引导。我校坚持教育思想观念改革的先导地位,定期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并形成制度化,以始终保持教育思想观念与时俱进,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1997年初,学校结合“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实施,开展了以提高质量意识和加强素质教育为中心的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以此为契机,学校整体组装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深化教学改革,制订了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教学成果.进入新世纪,学校审时度势,把“十五”计划第一年定为“教育质量年”,于2001年初开展以“发展、创新、质量”为主题的新一轮教育思想大讨论,确立了“育人为本,崇尚学术”的办学新理念,研究制订了“十五”事业发展规划。这次教育思想大讨论为推进“新世纪教改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学校事业的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提供了有效的思想武器,形成了良好的改革舆论氛围和机制。2003年初,学校提出以创建教学工作优秀学校为契机,举办发展与改革论坛,深入思考学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解决“三农”问题等重大问题上的定位,深入思考学校人才培养方向和战略举措,掀起了新一轮教育思想大讨论。通过研究与探讨,我们认识到,教育管理观念的更新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先导,科学、先进的管理理念是大学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科学、先进的管理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就会出现无序的管理、盲目的管理、低效的管理甚至僵死的管理,就难以形成生动活泼、富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改革局面。高等教育管理的过程就是整体设计,分布实施,统一认识,营造氛围,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将教育研究与办学实践有效结合起来的过程。因此,现代教育教学管理不仅应努力践行学术自由、共享管理(shared governance)、责权明晰、精英选择(meritocratic choice)、定期检测、内部密切合作等具有普遍应用价值的原则,而且应以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为主题,不断更新管理思想,创新管理理念。如要强化学术管理思想,由过于强调教学管理的行政职能转变为加强教学管理的研究职能,提升教学管理的学术性。要强化开放管理思想,实行更为开放的管理方式,现代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是一个多职能、多要素的综合系统,本身是一个开放的体系。要强化民主管理思想,在教学决策、计划、执行、控制、检查全过程中更注重民主化,实行民主决策,提高决策科学性和管理效能。应树立管理国际化观念,正确处理好管理的国际化要求与本土化特色的关系,更新质量标准,建立既符合国情、校情又能与国际通行标准接轨的标准体系,按国际规则办事,同时注重发展优势,保持特色。要树立管理现代化观念,现代教育管理要具有时代特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革新内容,创新方法,更新手段,保持先进性。要树立可持续管理观念,致力于制定、实行公平的政策,创建具有持续性的公平竞争环境,建立起适应形势发展进行持续性调整的机制,以实现管理效能整体性提高的目标。确立整合思想,创新教育教学管理机制科学管理水平和管理机制创新水平直接决定着一所高校的发展水平,科学合理而富有特色的管理制度则会极大地强化激励的有效性。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耶鲁大学等知名大学的办学经验表明,世界名校之所以能够云集大师、精进学术、辈出英才、长盛不衰,得益于积极的制度建设和合理的机制创新,其教育教学管理更重视学术管理的职能,重视管理研究,实行严格的岗位管理和科学的量化管理等。笔者认为,新时期教育教学管理应确立整合思想。其基本内涵可表现在三个层面上:其一,将人才培养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突出解决教学工作在学校的地位、教师在学校的地位等基本问题,以教学工作推动学校的整体工作,以教学改革带动学校的综合改革,以教学管理推动学校的各项管理。其二,将教育管理作为一个系统,遵照现代管理原则,坚持系统集成思想,将研究与改革、建设、管理四者有机结合,制定公平的政策,实行持续性调整机制,达到整体性提高的目的,研究是前提,通过研究明确改革的方向,改革是动力,建设和管理要体现改革的精神,有利于推动改革,建设是基础,改革的成果要通过建设加以巩固,管理是保证,通过科学管理建立起促进改革的激励竞争机制和配套政策。其三,把教学改革作为一个系统,把教改项目和工程作为这个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依托有代表性的专业,将有关项目和工程的实施方案纳入试点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从整体上有机组合和再次优化,系统整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形成整体优化的人才培养方案、整体推进的教学改革思路、整合的教学管理范式,以实现优化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和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与此相适应,应建立体现整合思想、开放的激励型管理机制。新的教学管理机制必须致力于有效调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体用,突出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民主化要求。其基本特点是:管理体系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管理组织从单一控制型转变成综合支持型,管理模式由刚性向弹性转变,管理方式由过程型向目标型转变,管理方法由行政化、控制为主向民主化、引导为主转变,管理手段由单一化向多样化、网络化转变。基于以上思考,我校重点在理顺管理体制,健全运行机制,特别是建立科学的教学工作评价体系上进行了尝试。1.完善教育教学管理系统,形成有效组织保障我校致力于完善教育教学工作决策、执行、监控和信息反馈系统,构建结构完整、环环相扣、体现整体优化的教学管理工作“回路”。一是完善教学工作决策子系统:形成一个中心和一个委员会、即校长、主管教学工作副校长、教务处长构成教学工作决策中心,制定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要点,研究和决定教学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过专业、课程、教材等专门委员会对教学工作起到宏观指导、决策论证、咨询作用。二是完善教学工作执行子系统:教务处(部)及其所属科室是教学管理职能部门和决策执行机构,学院是教学管理的实体,系是教学管理的基层组织,教学管理的重心在学院。三是完善教学工作监控子系统:通过目标监控、人员监控、制度监控及考核评估,形成立体化的监控体系,由教学工作“末端检验或随机性检查”转为“教学全过程控制与检查”。四是完善教学工作信息反馈子系统:建立由离退休老教师、老干部为主体组成的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巡视员和督导员队伍,建立由学生信息员组成的教学信息中心和学生工作信息中心,形成校内经常性信息反馈网络;建立毕业生跟踪调查为主的社会人才质量需求信息网,形成反馈及时准确的校外教学信息网络。在教育教学管理系统建设中,注重发挥各子系统之间的有机联系、协调互动,发挥系统的整体功能,体现在“四个强化”:教学管理的设计、检查、监控、评估、反馈功能得以强化,学院在教学管理层面中的主体地位和实体性质得以强化,教学管理对教学质量的监控保障和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功能得以强化,教学评价在教学管理中的激励、导向作用得以强化。2.创新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形成弹性管理模式教学管理制度是一种稳定、规范的特有教育资源,为人才培养提供了一种质量保证的组合模式和激励约束机制。创新教育教学管理的目标之一就是从传统的管理制度向现代化的、先进的、科学的管理制度转变,实现制度创新,真正实现由管理者本位向学生本位转变。因此,必须建立严格而又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给学生以充分的发展空间,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对学生的主导作用。我们适应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要求,对现有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清理、修订和完善,积极改革过分强调统一要求的管理模式,突出多样性特点,变硬性管理为弹性管理。近年来,我校推行了以增强学生自主性为特征的弹性学制和选择性教学机制,主要是推行选课制,有选择性地实行课堂开放,允许学生自主选择主讲教师;通过考核方式,打破专业、年级界限,允许学生跨学科、跨年级选课;实行分层次教学,将必修课和选修课分成不同层次、不同模块提供学生选择,给予学生选择学习进程的主动权,允许学生提前毕业或延长学习期限等;允许优秀学生在一年级后自主选择专业;与在汉的7所教育部属高校联合办学,实现学生跨校选课、攻读辅修专业、第二专业学位、双学位,互相推荐研究生,互聘教师等。与此同时,学校建立了基于校园网的综合教务管理系统,实行网上选课注册,部分试点网上考试,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平台,提高教学管理现代化水平。3.完善教学工作评价体系,形成良性运作机制教学工作评价体系重点是构建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和院系教学状态评价体系及其激励机制,对教学质量、教学过程、教学建设、教学效果实行全面评价,对教学工作进行有效调控。第一,构建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建立教学岗位优质优酬机制。我们注重按科学、系统、可操作性的原则,构建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对教学质量实行了学生、教师和领导全员评议,并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科学设置教学岗位,拉开教学岗位津贴档次,实行教学岗位的优质优酬。第二,构建学生素质综合测评体系,建立优秀学生奖励机制和学习创新激励机制。实行“以学生为中心、以创新为核心”的教学运行模式,实施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选择性教学机制,对学生素质实行全方位的综合测评,对优秀学生实行奖励,对创新活动进行激励,对大学生学习创业实施有效指导。第三,构建学院级教学状态评价体系,建立教学工作奖优扶重机制。对学院级教学过程、教学建设、教学改革研究和教学管理状态采取目标管理,实行科学的、制度化的评估,教学投入向对人才培养发挥重要作用的方面倾斜,向计划科学、工作落实、质量优秀的学院倾斜,对教学先进的集体和个人进行奖励和重点支持。我校逐步完善了教学工作评价体系,包含了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教学管理状态评价、教学研究与改革评价、教学基本建设评价等方面,在实践中我们注意统筹整合各类评估活动,不断“推陈出新”,加以丰富、充实、完善。如2001年我校组织开展了教学质量评价与奖励、第五届青年教师讲课竞赛、院系本科教学工作评价、第三轮校级优质课程评估等四项评估工作,取得了以点带面,整体推进教学工作上水平的良好效果。

1.论题大小应适中。遵照上文提到的可行性原则,论题不宜过大或过宽。否则,可能会出现两个问题:第一,可能超出作者本人的主观能力。特别对于刚刚从事教学工作的年轻教师来说,更应该考虑自己的知识基础、专业能力、教学经验、研究经验等因素,首先选择比较小的、具体的论题,作为突破口,以增强信心和兴趣。然后,再尝试比较复杂的大论题,使自己的选题由小到大,由易到难,逐步发展和提高.

2.论题应有时代精神。选择论题是一项十分复杂艰巨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它需要作者对当前的教学状况及科研动态有一个透彻的了解,能够准确无误地把握本学科的前沿信息。如,当前教学实践中存在哪些热点、困惑和关键性的问题;当前理论研究中还有哪些有争议的、需要补充的、或者空白的领域等。同时,还应该能够预测本学科的教学与科研的未来发展趋势和走向。然后,才能比较准确地选择出既有时代精神,又有超前意识的论题。

3.论题应新颖。譬如,“如何激发与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一个已经谈论了30多年的老话题,如果没有新的创见,再老生常谈,恐怕没有太大的价值。

4.论题应有实用价值。教学实践是教育科研选题和教学论文选题的重要源泉之一。只有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这一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从教学一线实践中选取论题,经过充分的分析论证,提高升华为理论之后,再回到教学第一线去指导再实践,才能确保其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教学改革论文怎么写

教学论文写法参考如下: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来说,按相关的要求应该每年都要写一篇与教学有关的论文,那么,想要写出高质量的教学论文应该如何写呢?

方法/步骤

1、平时多思考

写教学论文应该来说是平时工作当中的一些体会和感悟,通过实际工作或是调研取得一定的成果后完成,积累在平时,只有平时多思考,才可以写得出好的教学论文来。

2、与工作密切结合

既然是写教学论文,那么,论文的主题当然是要与教学工作相关的才行,其它方面的比如说管理或是后勤方面的,如果要写的话,当是要与教学为目的来开展,不可以单单写管理或是后勤。

3、选择社会关注的一些热点问题

教学问题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特别是在中国这个社会教学当中,在改革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可以涉及方方面面,但应该要选择平时大家谈论得比较多,也就是社会关注比较多的一些问题来写。

4、写一些容易被忽略的问题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当中,有一些问题虽然不是社会关注和讨论的重点,但是对于教学工作来说也是比较重要的,也是容易被忽略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会起到更大更好的作用。

5、联合写作

就某一问题而言,或许个人的力量或是精力不够,为了把论文写好写出质量,也可以同从事相同教育工作的同事联合起来,就某一个共同关心的问题开展调研后讨论撰写,往往会有更好的效果。

6、言之要有物

论文要写好,除了以上的几点要求外,所写的东西不要过于空洞,那么大话不宜多讲,要写得实实在在一些,所举的例子分析也要结合教学工作的实际,最好是真实发生过的一些例子为好。

当前中学物理教学改革论文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当前中学物理教学改革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随着物理新课程的推进,使得传统的物理教育理念、物理教学方法已不能指导当前中学物理教育的实践,我们必须在传统的物理教育理念、物理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改革与创新(即笔者所说的物理教改),才能使得新一轮的物理课程改革取得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显然,现行的物理教材无疑是向构建新的教材体系和新的教材观迈出了可贵的一步,但是可以明确地说,有了新教材,不等于有了新课程,更不等于说有了新课程教学。从一定意义上说,教学不改,难免会使新课改走上“教新教材”的误区。因此如何使用新教材进行教学便成为推进目前课程改革发展的关键一环。

一、物理教改的核心是物理教育理念的更新,即以考为本向以生为本转变,做到眼中有生

物理学科有其自身的特殊性,物理课改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这就要求我们物理教育工作者根据社会发展的长远需要和物理课改的新要求,重新审视已往的物理教育理念,以全面提高学生在基本素质为宗旨,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更重要的是内化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因此更新物理教育理念,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物理教育应该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为基础,并把物理思维能力视为物理学科能力的核心,因此物理课改之后,我们应该把传授知识型的教育模式转变为发展思维型的教育模式。

其次,物理教育教学活动主要是围绕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认识和物理原理的探索。物理课改之后更侧重于训练学生掌握探究物理的具体方法,尤其是通过对各种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三,物理课改之后,物理教育更应该注重学生学习物理时的思维活动,尤其是注重激发学习物理的自觉性、独立性,注重发展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立体性思维。

物理教育理念的更新是物理教改的核心,我们在新一轮物理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不更新原有的物理教育理念而大谈物理教改,等于隔靴搔痒,治标不治本。因此,更新原有的物理教育理念,进行物理创新教育是物理教改的第一步,是物理教改的核心环节。

二、物理教改关键是物理教学方法的创新,即以传授知识向探讨问题转变,注重学生物理思维的培养

物理教育理念的更新,反映到具体的物理教学实践中也就是物理教学方法的创新,是物理课程改革之后物理教学实践活动所要解决主要任务,因此,物理课改之后物理教学方法的创新也是及时必要的。 第一、要以探讨物理问题为中心。物理教学的真正意义在于使学生发现问题、探讨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所有的物理教学方法都应该是为了探讨问题而设计的,都要给学生机会去了解物理现象的前因后果,使学生深入探讨。

第二、要以训练学生的物理思维为目标。物理学习应该是激发学生思维的过程。无论从哪一个角度讲,物理本身和物理学科都不是限定在某一种僵化的模式中,人们对物理的正确认识需要发散式、立体式的思维,需要广阔、全面、客观辩证的视野,尤其是对物理上因果关系的思考,是对人的思维水平的检验。因此,任何教学方法都要以激活、调动、启发学生的思维为主,促进学生物理思维的活跃。

第三,要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形式。物理教学活动只有让学生投身其中,才能使学生思想活跃,才能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切身体会到挫折感与成功感,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才能使学生多与教师、同学交流,建立亲密的合作关系。因此,教学方法的设计与运用重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彻底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情况。

第四,要以教师引导为手段。在物理课程教学中不能颠倒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像导演一样,要对教学进行引导、组织、控制,并随时诊断教学,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整。物理课改之后,教师更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应有的主导作用。

物理课改之后,在物理教学方法创新问题上,要特别强调研究学生学习物理的方法,注重学生学习与发展,力图使学生通过物理教学,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物理教育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物理课改和物理教改只是其中的两个环节。物理课程改革的初见成效,只能是物理教育改革的第一步,只能说明我们的广大师生有一套科学、具有鲜明时代性的物理教科书,如果物理教改不相应地跟上,必然会造成物理课改与物理教改的脱节。因此,物理课改背后的物理教改不可忘,更不可丢,在新一轮中学课程改革背景下加大、加强物理教改的力度,进行物理创新教学是很有必要的。

一、实验要注意安全第一

不论是在教室里进行演示实验,还是在实验室进行操作实验;不论是课堂内的实验,还是学生自主在校外进行的实验,师生必须首先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师生在设计实验时,首先要考虑实验各个环节的安全性(包括实验用品安全),保证实验者的人身安全。例如在电学部分,有些学生有特别强的好奇心,在没有干电池(组)的情况下,一个人在家里没有家长的帮助,擅自尝试用220V的家庭用电串联或并联用电器,有些用的电器甚至是大功率的,这样很容易造成触电,造成危险。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自主实验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

二、演示实验要充分准备、熟练操作

演示实验是物理教学课堂实验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一种教学手段。演示实验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演示,让学生观察,同时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同时思考并分析实验现象。要使演示实验达到预期的效果并顺利进行,教师必须在演示前进行充分的准备,准备好实验所用的所有仪器和材料。为了避免出现意外,教师还要多备一些易碎易坏的仪器和材料,以免在演示过程中出现意外而手忙脚乱。教师不要以为以前看过别人演示而认为自己会操作,或是在以前做过而疏忽大意,在45分钟内进行演示实验,不仅仅要让学生观察实验过程,而且要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达到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效果的完美结合。教师在课前要反复操作,直至熟练,同时还要考虑到演示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情况并对学生进行分析解释。

三、注重实验探究的科学过程

物理教材在每一章节都设置有一个探究活动,教师可指导学生在课堂上分组进行探究,也可以在实验室让学生自主探究。《标准》中明确列出了初中物理两年必做的20个实验项目。不论是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还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都要严格按照实验的科学步骤进行,不可随心所欲。首先师生或合作,或独自提出实验要解决的问题,并让学生大胆地猜想和假设,鼓励学生多角度思维。接下来设计实验,设想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在理论上准备好后,开始用所需仪器和材料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要仔细观察,做好观察记录,做完后要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论证,而后师生共同评估实验的可靠性和数据的准确性以及实验过程的科学性,最后师生、生生间交流实验结果,写出实验报告。另外,教师不可“一刀切”,完全按照实验要求的步骤按部就班地进行,而是要让学生大胆尝试不同的实验方法,激励并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精神。

四、鼓励学生自主实验

《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要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用简单的实验仪器,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知道简单的数据记录和处理方法,会用简单的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这是对学生实验的基本要求。教师不要因身处学校,就以没有实验条件为借口,或错误地认为实验不重要而忽略了初中物理的实验教学。有些教师担心学生自主实验存在安全问题而“禁止”学生做实验,有些则认为实验费时费力,还有的认为只要让学生记住实验仪器的名称、作用、用法和实验观察就可以解决考试题中的实验题。殊不知,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实验更是如此。不让学生自主实验,学生会对学习失去兴趣,扼杀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不利于新课标下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教师要善于引导,适时鼓励,起初让学生在指导下实验,之后让他们自主实验,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还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他们合作、创新的意识和精神,为他们将来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实验教学在义务教育阶段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学校,教师要高度重视。不论在课堂上,还是实验室,在校内还是在家里,师生要以安全为前提。实验前,教师要充分准备,直至熟练操作;实验的过程中师生要严格按照其科学步骤教学,切忌随心所欲。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观察,多动手实验,激发并培养他们的兴趣,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意识,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从而提高学校物理的实验教学质量,并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摘要: “中学物理教学法”是中学物理老师必须掌握的基础教学方法,主要是帮助老师了解中学物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掌握中学物理教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教学技能,从而使中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更高效的物理教学。但目前中学物理教学法课程中尚且存在一些问题,导致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不足、学习效率低下。本论文从学生状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三方面入手,分析了中学物理教学法课程中现存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中学物理教学法;课程改革;思考;实践

中学物理教学法是一门集理论与实践于一身的教学方法,对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的理论教学和实验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新课程标准的推行,对中学物理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引导学生学习掌握物理知识和实验技能,还要顺应新教育理念的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中学物理教学法课程进行改革优化,有助于提高中学物理老师的执教能力,使之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从而为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

一、中学物理教学法课程改革的现状分析

1、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实验经验

虽然我国在大力推行新课程改革,但是这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当前状态下的学生或多或少还是受到了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思维模式和创新意识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在物理学习中缺乏探索钻研的习惯和敢于质疑的精神,将书本上的知识和老师提出的观点当作真理,缺乏自己思考的过程,这就导致了在物理学习上的止步不前。而且目前的中学物理教学大都将理论学习作为重点,在物理实验教学上明显不足,学生在学习物理理论时缺乏实验的检验,这加大了学生对物理原理的理解难度,对知识的掌握也不牢固。

2、教学内容陈旧,难以满足当代教育需求

随着我国大力推行教育改革,教育理念在不断的更新,中学物理教学法的课程内容较为陈旧,难以满足新时代的教育需求。例如,新课改标准强调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而教学法的内容主要还是关于老师如何教,缺少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没有将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到位;教学内容大多是学科知识方面的,缺乏教学观念和教育理念的指导,导致了中学物理教学法与当前教育理念的脱节;教学内容中针对教学评价这一块,大多还是以学业测验为主,缺少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和以评价促发展的观念。

3、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效果不佳

在中学物理教学法中,虽然有教学案例的展示,但是总体上来说,还是以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为主。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缺乏独立的思考空间和交流观点的机会,而且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容易产生厌学的心理,使得物理教学陷入一种“耗时低效”的局面。

二、中学物理教学法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

1、变更课程设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中学物理教学法的课程内容较多且繁琐,而且大部分内容着眼于理论知识部分,缺少了培养实际操作技能的内容,,这种较为陈旧的教学内容难以使中学物理老师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就无法提升中学物理课堂的教学效果。

2、更新教学内容,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

要提高物理教学效果,就要根据当前教育的重点和需求,更新中学物理教学法的课程内容。首先,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要增加有关当前的'教学观念和教育思想的内容。老师要紧跟素质教育的推进步伐,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才能培养出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比如说增加“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变,始终牢记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首要目的,一切从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出发,做一个真正为学生考虑的教师;增加“树立科学教育的观念”,在进行物理教学时,要培养科学教育的观念,而不是学科教育。物理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学生知识,还要使学生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比如说在学习“电与磁”一章时,不仅仅是传授学生书本上的相关知识,还要教学生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电与磁的应用,并引导他们思考这是如何实现的,例如磁悬浮列车的应用。其次,要注重理论与实验的结合。物理的学习不仅仅是对物理原理的学习,还要培养学生的物理实验的操作技能,所以在教学内容中应该加大实验教学的内容占比[2],例如“汽化与液化”、“串联与并联”相关的实验教学技能。老师首先要熟悉中学物理教材中有关的各种实验操作技能,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物理实验,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丰富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果

传统的教学方式,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而要想提高教学效果,就要对单一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丰富其形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中学物理教学法课程中就应该设置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比如说,增加研讨“科学探究”活动的内容。“科学探究”作为新的物理教学方法,对于提升中学物理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老师在物理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可以给学生提供自由表达观点的机会,鼓励他们主动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光现象”这一章时,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生活中的光现象,比如探讨日食、月食是如何形成的。同时,也可以增加多媒体教学的内容。现在信息时代,在教学过程中同样也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应用,老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应用多媒体技术,这样能将复杂的物理原理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展示给学生看,不仅加快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增加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比如在学习“浮力”一章时,可以通过视频,动态地展现不同状态下物体的浮沉现象和条件。通过改革可以让老师掌握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从而能够更好地提升中学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三、总结

新课程的实施对中学物理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物理老师不仅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还要深入贯彻新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中学物理老师也要不断地学习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以满足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本论文针对中学物理教学法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三方面提出了改革的具体措施,希望对中学物理教学法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有所帮助。

作者:杨日军

参考文献:

[1]常文栋.中学物理教学法实验课改革的探讨[J].商情.2013(23):290-290.

[2]冯杰,倪敏.中学物理教学论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J].物理通报.2015(08):12-13.

一、促进实验教学改革的设想

1、顶层设计,出台政策,保证实验教学经费投入

笔者建议上级教育装备部门顶层设计、出台政策,确保实验教学经费投入足额到位;指导地方引进先进的教育装备,明确规定将实验教学作为考核学校的依据,将学生实验考试成绩计入升学成绩,明确规定学校实验教师名称、编制、工作量标准,明确规定实验教师单列评聘职称与定期培训学习和考试;明确规定实验室的使用和实验课的开设,将实验考试纳入升学考核范畴。

2、转变观念,突出管理,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要加强对定编的专业实验教师定期培训,将实验教师队伍的培训工作提高到“国家创新人才培养工程”的层面上来认识,有计划地让实验教师参观学习,进行长期或短期培训,组织学习实验室建设以及管理方面的好经验。对实验教师之间的内部交流学习加以重视,在教学中发现问题的所在,对实验教学方法进行持续更新,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提升自身业务素质。二是要有效建立激励机制。保证工作量评价以及保证相关的职称评聘,对在实验教学中表现突出、有创新精神的人员要及时给予奖励表彰,对于实验室管理教师的工作也要给予合理评价和充分肯定。三是要有效建立督促机制。对实验教学的监督工作要加强,同时加强实验教学以及实验室工作的常规检查评比,全面科学地评价实验教师的工作情况。对于实验教师队伍要优胜劣汰,促进实验教师队伍建设。

3、优化实验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现在多数学校实验教学使用模仿式,也就是简单对知识进行巩固以及学习技能,该学习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主体性以及创造性。我们必须改革、完善现有的实验教学模式,实现以下方面的转变。一是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验中来,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实验的准备、计划的制定,加深学生对实验过程的了解、实验现象和结果的理解,使学生变“要我做实验”为“我要做实验”,其能力得到充分发展。二是不应只重实验结果,更应看重实验过程。在实验过程中,手、脑的结合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方法、技能的同时,得到态度、意识、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获得综合性、协调性的发展。三是教师应从监管者变为引导者。教师应指导学生实验,解答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困惑,而不是只监督学生是否讲话、是否按规定的步骤操作、是否损坏了东西等。四是用先进技术装备来完善实验教学和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

二、结语

总之,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只要认真落实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措施,通过各级学校领导、教育研究工作者和广大物理教师的共同努力,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一定会大步向前迈进,实验教学的现状将会大为改观,实验教学将会实现新的飞跃。

教改文章怎么写

教改论文更难。做实验类的论文好写。实验类的论文里面有实验结果作为整个论文创新性的支撑是一个很好的展示方式,有实验数据的证明更能体现研究内容相对于其他成果的优势和差异,而且作为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实验更是对成果的一个很好的验证。教改论文的写作内容主要是教育改革方向的问题,教改论文非常的难写,确实因为教改论文只有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可以写出来,并且只有资历比较深的教师的教学经验是需要后辈学习的,教改论文也是单位比较重视的。教改文章是教师教学经验和教学研究成果在写作上的表现,简单的说,就是教师将平时教学中的一些经验或研究进行了总结,并综合运用综合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一般情况下,教学论文没有固定的结构格式,这是由于教学及研究的课题不同,研究过程和方法的不同,逻辑推理及其研究成果的不同,各种教学论文的写作形式也不尽相同。

当前中学物理教学改革论文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当前中学物理教学改革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随着物理新课程的推进,使得传统的物理教育理念、物理教学方法已不能指导当前中学物理教育的实践,我们必须在传统的物理教育理念、物理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改革与创新(即笔者所说的物理教改),才能使得新一轮的物理课程改革取得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显然,现行的物理教材无疑是向构建新的教材体系和新的教材观迈出了可贵的一步,但是可以明确地说,有了新教材,不等于有了新课程,更不等于说有了新课程教学。从一定意义上说,教学不改,难免会使新课改走上“教新教材”的误区。因此如何使用新教材进行教学便成为推进目前课程改革发展的关键一环。

一、物理教改的核心是物理教育理念的更新,即以考为本向以生为本转变,做到眼中有生

物理学科有其自身的特殊性,物理课改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这就要求我们物理教育工作者根据社会发展的长远需要和物理课改的新要求,重新审视已往的物理教育理念,以全面提高学生在基本素质为宗旨,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更重要的是内化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因此更新物理教育理念,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物理教育应该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为基础,并把物理思维能力视为物理学科能力的核心,因此物理课改之后,我们应该把传授知识型的教育模式转变为发展思维型的教育模式。

其次,物理教育教学活动主要是围绕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认识和物理原理的探索。物理课改之后更侧重于训练学生掌握探究物理的具体方法,尤其是通过对各种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三,物理课改之后,物理教育更应该注重学生学习物理时的思维活动,尤其是注重激发学习物理的自觉性、独立性,注重发展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立体性思维。

物理教育理念的更新是物理教改的核心,我们在新一轮物理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不更新原有的物理教育理念而大谈物理教改,等于隔靴搔痒,治标不治本。因此,更新原有的物理教育理念,进行物理创新教育是物理教改的第一步,是物理教改的核心环节。

二、物理教改关键是物理教学方法的创新,即以传授知识向探讨问题转变,注重学生物理思维的培养

物理教育理念的更新,反映到具体的物理教学实践中也就是物理教学方法的创新,是物理课程改革之后物理教学实践活动所要解决主要任务,因此,物理课改之后物理教学方法的创新也是及时必要的。 第一、要以探讨物理问题为中心。物理教学的真正意义在于使学生发现问题、探讨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所有的物理教学方法都应该是为了探讨问题而设计的,都要给学生机会去了解物理现象的前因后果,使学生深入探讨。

第二、要以训练学生的物理思维为目标。物理学习应该是激发学生思维的过程。无论从哪一个角度讲,物理本身和物理学科都不是限定在某一种僵化的模式中,人们对物理的正确认识需要发散式、立体式的思维,需要广阔、全面、客观辩证的视野,尤其是对物理上因果关系的思考,是对人的思维水平的检验。因此,任何教学方法都要以激活、调动、启发学生的思维为主,促进学生物理思维的活跃。

第三,要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形式。物理教学活动只有让学生投身其中,才能使学生思想活跃,才能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切身体会到挫折感与成功感,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才能使学生多与教师、同学交流,建立亲密的合作关系。因此,教学方法的设计与运用重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彻底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情况。

第四,要以教师引导为手段。在物理课程教学中不能颠倒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像导演一样,要对教学进行引导、组织、控制,并随时诊断教学,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整。物理课改之后,教师更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应有的主导作用。

物理课改之后,在物理教学方法创新问题上,要特别强调研究学生学习物理的方法,注重学生学习与发展,力图使学生通过物理教学,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物理教育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物理课改和物理教改只是其中的两个环节。物理课程改革的初见成效,只能是物理教育改革的第一步,只能说明我们的广大师生有一套科学、具有鲜明时代性的物理教科书,如果物理教改不相应地跟上,必然会造成物理课改与物理教改的脱节。因此,物理课改背后的物理教改不可忘,更不可丢,在新一轮中学课程改革背景下加大、加强物理教改的力度,进行物理创新教学是很有必要的。

一、实验要注意安全第一

不论是在教室里进行演示实验,还是在实验室进行操作实验;不论是课堂内的实验,还是学生自主在校外进行的实验,师生必须首先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师生在设计实验时,首先要考虑实验各个环节的安全性(包括实验用品安全),保证实验者的人身安全。例如在电学部分,有些学生有特别强的好奇心,在没有干电池(组)的情况下,一个人在家里没有家长的帮助,擅自尝试用220V的家庭用电串联或并联用电器,有些用的电器甚至是大功率的,这样很容易造成触电,造成危险。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自主实验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

二、演示实验要充分准备、熟练操作

演示实验是物理教学课堂实验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一种教学手段。演示实验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演示,让学生观察,同时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同时思考并分析实验现象。要使演示实验达到预期的效果并顺利进行,教师必须在演示前进行充分的准备,准备好实验所用的所有仪器和材料。为了避免出现意外,教师还要多备一些易碎易坏的仪器和材料,以免在演示过程中出现意外而手忙脚乱。教师不要以为以前看过别人演示而认为自己会操作,或是在以前做过而疏忽大意,在45分钟内进行演示实验,不仅仅要让学生观察实验过程,而且要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达到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效果的完美结合。教师在课前要反复操作,直至熟练,同时还要考虑到演示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情况并对学生进行分析解释。

三、注重实验探究的科学过程

物理教材在每一章节都设置有一个探究活动,教师可指导学生在课堂上分组进行探究,也可以在实验室让学生自主探究。《标准》中明确列出了初中物理两年必做的20个实验项目。不论是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还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都要严格按照实验的科学步骤进行,不可随心所欲。首先师生或合作,或独自提出实验要解决的问题,并让学生大胆地猜想和假设,鼓励学生多角度思维。接下来设计实验,设想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在理论上准备好后,开始用所需仪器和材料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要仔细观察,做好观察记录,做完后要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论证,而后师生共同评估实验的可靠性和数据的准确性以及实验过程的科学性,最后师生、生生间交流实验结果,写出实验报告。另外,教师不可“一刀切”,完全按照实验要求的步骤按部就班地进行,而是要让学生大胆尝试不同的实验方法,激励并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精神。

四、鼓励学生自主实验

《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要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用简单的实验仪器,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知道简单的数据记录和处理方法,会用简单的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这是对学生实验的基本要求。教师不要因身处学校,就以没有实验条件为借口,或错误地认为实验不重要而忽略了初中物理的实验教学。有些教师担心学生自主实验存在安全问题而“禁止”学生做实验,有些则认为实验费时费力,还有的认为只要让学生记住实验仪器的名称、作用、用法和实验观察就可以解决考试题中的实验题。殊不知,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实验更是如此。不让学生自主实验,学生会对学习失去兴趣,扼杀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不利于新课标下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教师要善于引导,适时鼓励,起初让学生在指导下实验,之后让他们自主实验,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还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他们合作、创新的意识和精神,为他们将来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实验教学在义务教育阶段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学校,教师要高度重视。不论在课堂上,还是实验室,在校内还是在家里,师生要以安全为前提。实验前,教师要充分准备,直至熟练操作;实验的过程中师生要严格按照其科学步骤教学,切忌随心所欲。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观察,多动手实验,激发并培养他们的兴趣,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意识,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从而提高学校物理的实验教学质量,并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摘要: “中学物理教学法”是中学物理老师必须掌握的基础教学方法,主要是帮助老师了解中学物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掌握中学物理教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教学技能,从而使中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更高效的物理教学。但目前中学物理教学法课程中尚且存在一些问题,导致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不足、学习效率低下。本论文从学生状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三方面入手,分析了中学物理教学法课程中现存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中学物理教学法;课程改革;思考;实践

中学物理教学法是一门集理论与实践于一身的教学方法,对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的理论教学和实验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新课程标准的推行,对中学物理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引导学生学习掌握物理知识和实验技能,还要顺应新教育理念的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中学物理教学法课程进行改革优化,有助于提高中学物理老师的执教能力,使之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从而为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

一、中学物理教学法课程改革的现状分析

1、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实验经验

虽然我国在大力推行新课程改革,但是这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当前状态下的学生或多或少还是受到了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思维模式和创新意识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在物理学习中缺乏探索钻研的习惯和敢于质疑的精神,将书本上的知识和老师提出的观点当作真理,缺乏自己思考的过程,这就导致了在物理学习上的止步不前。而且目前的中学物理教学大都将理论学习作为重点,在物理实验教学上明显不足,学生在学习物理理论时缺乏实验的检验,这加大了学生对物理原理的理解难度,对知识的掌握也不牢固。

2、教学内容陈旧,难以满足当代教育需求

随着我国大力推行教育改革,教育理念在不断的更新,中学物理教学法的课程内容较为陈旧,难以满足新时代的教育需求。例如,新课改标准强调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而教学法的内容主要还是关于老师如何教,缺少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没有将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到位;教学内容大多是学科知识方面的,缺乏教学观念和教育理念的指导,导致了中学物理教学法与当前教育理念的脱节;教学内容中针对教学评价这一块,大多还是以学业测验为主,缺少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和以评价促发展的观念。

3、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效果不佳

在中学物理教学法中,虽然有教学案例的展示,但是总体上来说,还是以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为主。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缺乏独立的思考空间和交流观点的机会,而且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容易产生厌学的心理,使得物理教学陷入一种“耗时低效”的局面。

二、中学物理教学法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

1、变更课程设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中学物理教学法的课程内容较多且繁琐,而且大部分内容着眼于理论知识部分,缺少了培养实际操作技能的内容,,这种较为陈旧的教学内容难以使中学物理老师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就无法提升中学物理课堂的教学效果。

2、更新教学内容,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

要提高物理教学效果,就要根据当前教育的重点和需求,更新中学物理教学法的课程内容。首先,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要增加有关当前的'教学观念和教育思想的内容。老师要紧跟素质教育的推进步伐,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才能培养出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比如说增加“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变,始终牢记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首要目的,一切从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出发,做一个真正为学生考虑的教师;增加“树立科学教育的观念”,在进行物理教学时,要培养科学教育的观念,而不是学科教育。物理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学生知识,还要使学生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比如说在学习“电与磁”一章时,不仅仅是传授学生书本上的相关知识,还要教学生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电与磁的应用,并引导他们思考这是如何实现的,例如磁悬浮列车的应用。其次,要注重理论与实验的结合。物理的学习不仅仅是对物理原理的学习,还要培养学生的物理实验的操作技能,所以在教学内容中应该加大实验教学的内容占比[2],例如“汽化与液化”、“串联与并联”相关的实验教学技能。老师首先要熟悉中学物理教材中有关的各种实验操作技能,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物理实验,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丰富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果

传统的教学方式,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而要想提高教学效果,就要对单一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丰富其形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中学物理教学法课程中就应该设置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比如说,增加研讨“科学探究”活动的内容。“科学探究”作为新的物理教学方法,对于提升中学物理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老师在物理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可以给学生提供自由表达观点的机会,鼓励他们主动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光现象”这一章时,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生活中的光现象,比如探讨日食、月食是如何形成的。同时,也可以增加多媒体教学的内容。现在信息时代,在教学过程中同样也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应用,老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应用多媒体技术,这样能将复杂的物理原理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展示给学生看,不仅加快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增加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比如在学习“浮力”一章时,可以通过视频,动态地展现不同状态下物体的浮沉现象和条件。通过改革可以让老师掌握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从而能够更好地提升中学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三、总结

新课程的实施对中学物理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物理老师不仅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还要深入贯彻新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中学物理老师也要不断地学习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以满足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本论文针对中学物理教学法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三方面提出了改革的具体措施,希望对中学物理教学法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有所帮助。

作者:杨日军

参考文献:

[1]常文栋.中学物理教学法实验课改革的探讨[J].商情.2013(23):290-290.

[2]冯杰,倪敏.中学物理教学论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J].物理通报.2015(08):12-13.

一、促进实验教学改革的设想

1、顶层设计,出台政策,保证实验教学经费投入

笔者建议上级教育装备部门顶层设计、出台政策,确保实验教学经费投入足额到位;指导地方引进先进的教育装备,明确规定将实验教学作为考核学校的依据,将学生实验考试成绩计入升学成绩,明确规定学校实验教师名称、编制、工作量标准,明确规定实验教师单列评聘职称与定期培训学习和考试;明确规定实验室的使用和实验课的开设,将实验考试纳入升学考核范畴。

2、转变观念,突出管理,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要加强对定编的专业实验教师定期培训,将实验教师队伍的培训工作提高到“国家创新人才培养工程”的层面上来认识,有计划地让实验教师参观学习,进行长期或短期培训,组织学习实验室建设以及管理方面的好经验。对实验教师之间的内部交流学习加以重视,在教学中发现问题的所在,对实验教学方法进行持续更新,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提升自身业务素质。二是要有效建立激励机制。保证工作量评价以及保证相关的职称评聘,对在实验教学中表现突出、有创新精神的人员要及时给予奖励表彰,对于实验室管理教师的工作也要给予合理评价和充分肯定。三是要有效建立督促机制。对实验教学的监督工作要加强,同时加强实验教学以及实验室工作的常规检查评比,全面科学地评价实验教师的工作情况。对于实验教师队伍要优胜劣汰,促进实验教师队伍建设。

3、优化实验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现在多数学校实验教学使用模仿式,也就是简单对知识进行巩固以及学习技能,该学习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主体性以及创造性。我们必须改革、完善现有的实验教学模式,实现以下方面的转变。一是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验中来,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实验的准备、计划的制定,加深学生对实验过程的了解、实验现象和结果的理解,使学生变“要我做实验”为“我要做实验”,其能力得到充分发展。二是不应只重实验结果,更应看重实验过程。在实验过程中,手、脑的结合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方法、技能的同时,得到态度、意识、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获得综合性、协调性的发展。三是教师应从监管者变为引导者。教师应指导学生实验,解答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困惑,而不是只监督学生是否讲话、是否按规定的步骤操作、是否损坏了东西等。四是用先进技术装备来完善实验教学和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

二、结语

总之,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只要认真落实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措施,通过各级学校领导、教育研究工作者和广大物理教师的共同努力,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一定会大步向前迈进,实验教学的现状将会大为改观,实验教学将会实现新的飞跃。

教研教改论文怎么写

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改革研究论文

摘要: 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研究方向,结合渤海船舶职业学院船舶电力拖动课程课堂教学现状,分析高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提高微观课堂的时效性。要求师生配合得当,教师做好课下准备,学生做好预习工作,课上主要解决理论向实践技能转化的问题,同时还要做好科学评价工作。

关键词: 高职院校;船舶电力拖动课程;微观课堂;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在高校人才培养中仍然起着核心作用,所以教学改革的根本是提高微观课堂的实效性。教师对微观课堂进行调控,即教师通过对学生感官在学习过程中的充分、合理的调动,具体是对学生的眼、耳、口、手等感官的充分调节和使用,各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真正进入学习中,以求得在课堂上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越来越多的新媒体出现在课堂当中,我们要利用这些新的教学手段为微观课堂服务,实现更高层次的教育理念,而不是只对传统内容的重新演绎。现代社会的知识更新换代很快,我们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不断更新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对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进行锻造。这就要求教学模式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在微观课堂的教学改革中,教师和学生的功能发生根本变化,从教师单方面的知识灌输、学生被动的接受到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建立辅助学生的教学资源库(比如微课、相关知识视频录制和练习题库),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不断增强自身的理论和实践能力。

1当前高职院校微观课堂普遍存在的问题

学时安排不合理

现在高职院校普遍压缩了各种学科的课时,使得教师只能注重基础知识的讲授,没有时间进行知识的拓展,学生不了解学科的前沿知识,缺少讨论和案例分析等环节,影响了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填鸭式”教学方式固化

以船舶电力拖动课程为例,大多数教师依然采取讲授的方式进行微观课堂教学,学生成了知识的被动学习者、记忆者,使得学生缺乏自我思考、自我加工、自我深化和自我创新的过程,限制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而且,没有互动的教学过程,学生注意力很容易被现代的一些通信和娱乐手段吸引,造成注意力分散,严重影响了课堂效果。

课堂教学内容“一刀切”

因为每个学生的基础都不同,对船舶电力拖动课程的理解能力也不同,所以,采取“一刀切”式教学使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能力差的学生消化不良。

“专兼结合,双师结构”

目的尚未达到部分校内专职教师对实际工作岗位了解不足,理论联系实践环节欠缺;部分兼职教师的理论水平欠佳,造成照本宣科的局面,最终导致教学质量的严重下滑。

小班教学难以实现

1名教师面对40人左右的标准班,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难度可想而知。小班教学成为专职教师不可跨越的屏障。

2解决高职院校微观课堂问题的途径

为了解决微观课堂出现的问题,结合船舶电力拖动课程,对高职教学改革提出一些实践性探索建议。

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高职院校必须清醒认识到微观课堂改革的重要性,为了使专业教师能够树立先进的高职教育理念、解放思想,高职院校必须为教师发展营造积极、活跃的创新氛围,一切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目的,给足专业教师对微观课堂教学的自主权。为保证教师在专业上的可持续性发展,高职院校必须建立一套合理、科学的运行机制,并与时俱进。

完善教师执教能力

微观课堂改革要想成功,必须完善教师执教能力,因为教师是微观课堂的设计者、组织者,又是教练和裁判。教师不仅要考虑教授什么内容,还要考虑为什么教,要将所教内容与实际案例相连接,学生可以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高职微观课堂改革不仅要求教师具有执教能力,同时要求教师在专业思想、知识和能力等方面不断完善,还要具有相应课程的开发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但是,在实践微观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受到教师自身教学思想的制约,教师在教改过程中思想不够开放,无法放开手脚充分行使在微观课堂中教师的自主权。

创新微观课堂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微观课堂的教学过程中采取的途径和手段。在微观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必须能够根据课程的性质和内容,灵活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其目的是完成“授人以渔”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具体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教研室教师应集中研讨,并且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传统教学的课堂上,教师要兼顾数十个孩子的学习,只能满足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需求,忽视了个性化的教育。无法对个体学生的学习偏好或者学习习惯等进行教学行为的改变,但对现在的网络时代而言,允许课堂上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呈现不同的教学资源,即要求教师针对同一问题设置不同的旁枝情节。比如,通过线上的基础测试,进行数据采集,充分了解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学习程度,可以通过相关的教学软件,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教育教学资源供给。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适应其各方面的需求,采取这种教学方法适合目标比较明确的课堂教学,教师容易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处理问题也相对简单,易于管理。同时,还可以通过研究学生容易被何种课件和资料吸引、能保持多久的.注意力、达到怎样的知识吸收水平及是否获得相应的创新能力等相关信息,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需求,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创新微观课堂的学习情景

根据现代高职教学理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起主体作用,教师起到引导和指导作用,即学生在“教、学、做”一体化中获取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技能,培养职业素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须转换观念从传统教学中的被动接受到自主学习,养成积极探索的好习惯,为以后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以船舶电力拖动微观课堂教学为例,教学团队以项目教学为载体,设计了船舶电力拖动基本的控制线路分析、船舶甲板机械电力拖动控制分析、船舶机舱辅机系统的电力拖动控制分析、船舶辅机自动调节系统的电力拖动控制分析、船舶防污染系统的电力拖动控制分析5个学习情景,让学生5人一组,各司其职,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重点在于对学生习惯的养成,思维方式的训练,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使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创设“项目导入,任务驱动”综合考核体系

“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高职教育微观课堂最有效的模式,最能体现“教、学、做”一体化在实践中的全面实施,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考核的多元化。以船舶电力拖动微观课堂教学为例,考核分4部分:第一部分:教师布置任务,预习阶段。在此阶段学生分析教师给的具体项目实例任务,收集相关资料。第二部分:学生确立团队中每个成员的工作,比如总体负责人、分析员和汇报人等,在此期间教师到各个团队中了解实际情况,给出指导性的建议和意见。第三部分:学生撰写分析报告,进行成果展示。学生用PPT等现代化手段,展示自己分析研究的成果,并讲述在工作过程中的得与失和具体的心路历程,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第四部分: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实践技能的高低、创新精神的体现和团队的协作精神等方面,要求具有公平、公正性。实践证明,创设的综合考核体系极大程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变被动为主动学习,对现代高职教育而言,这种模式是行之有效的。

建设专业课程教学资源

将课堂的空间维度延伸到课前和课后,给学生提供课程相关的丰富的多媒体课件和教学素材,为学生的课前预习打下良好基础。利用微课等现代教学手段生动诠释相关概念、原理等,最大限度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要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实训项目、习题库等,并设置在线答疑环节,专业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网上与企业组织者和一线优秀工人的在线联系,让学生接触社会相关领域更多优秀的工作者,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学习经历,使学生明确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专业课程教学资源建设,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作为微观课堂改革的重要保障,学校必须加以重视,并给予支持。

把控学习目标的进展

评价深入到课程进程的方方面面,从课前的知识预习情况(比如观看教师提供的教学视频、PPT等记录),到课上的考勤评价、课堂表现、课堂知识评价、测评评价,到课后的作业评价、问卷分析等。这种综合性评价并不意味着教师增加测验、考试及作业数量,其目的是由终结性评价向形成性评价转换,评价结果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有价值的反馈意见,便于进行教学分析,找出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利于教学方法的改进。形成性评价有利于关注学生能力的形成,把控学生学习目标的进展。

3结束语

高职院校的微观课堂改革充分体现了“教、学、做”一体化高职教学理念。专业教师要对课程进行充分的分析,将典型的工作任务转化为具体项目式教学,使用恰当教学方法,引领学生展开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好节奏,因材施教,让学生充分感受主动学习的乐趣,为将来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为社会培养出高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许峰.高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改革与实践:基于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J].辽宁高职学报,2010(1):15-17.

[2]汪鸿.谈提升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1(8):175-176.

[3]杜远阳.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高职教学模式改革探析[J].高教论坛,2012(6):100-102.

[4]孟宪凯,李涛.中国微格教学20年[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8(3):62-65+74.

[5]周晓龙.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高职差异教学[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60-63.

[6]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7]周晓龙.基于教学质量提升的高职微观课堂教学改革探析[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5(4):73-77.

教育教学管理的创新关键词:教育管理;创新;整合思想;机制21世纪初期,既是我国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高等学校必须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创新制度,深化改革,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不仅是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高等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坚持与时俱进,创新教育教学管理观念人类进入21世纪,这个信息化的时代、知识经济的时代,大学使命的内涵更为丰富。大学不仅应履行启迪智慧,探索真理,发展科学,传递文化,服务社会的职责,以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实现着造就人才、塑造人类的伟大使命,而且更强调教育功能与学术功能的完美结合,更强调探索真理与传承文明的高度统一,更强调社会的责任。因此,大学不应只是适应社会,为社会服务,而应主动引领社会发展的方向。与此相适应,大学必须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是一个过程,学校教育的整个过程中都必须不断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保持教育思想观念的不断变革和及时更新,这是高校改革与发展的“发动机”。而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总是以管理思想的变革为先导,用教育管理的改革来统筹和引导。我校坚持教育思想观念改革的先导地位,定期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并形成制度化,以始终保持教育思想观念与时俱进,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1997年初,学校结合“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实施,开展了以提高质量意识和加强素质教育为中心的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以此为契机,学校整体组装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深化教学改革,制订了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教学成果.进入新世纪,学校审时度势,把“十五”计划第一年定为“教育质量年”,于2001年初开展以“发展、创新、质量”为主题的新一轮教育思想大讨论,确立了“育人为本,崇尚学术”的办学新理念,研究制订了“十五”事业发展规划。这次教育思想大讨论为推进“新世纪教改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学校事业的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提供了有效的思想武器,形成了良好的改革舆论氛围和机制。2003年初,学校提出以创建教学工作优秀学校为契机,举办发展与改革论坛,深入思考学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解决“三农”问题等重大问题上的定位,深入思考学校人才培养方向和战略举措,掀起了新一轮教育思想大讨论。通过研究与探讨,我们认识到,教育管理观念的更新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先导,科学、先进的管理理念是大学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科学、先进的管理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就会出现无序的管理、盲目的管理、低效的管理甚至僵死的管理,就难以形成生动活泼、富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改革局面。高等教育管理的过程就是整体设计,分布实施,统一认识,营造氛围,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将教育研究与办学实践有效结合起来的过程。因此,现代教育教学管理不仅应努力践行学术自由、共享管理(shared governance)、责权明晰、精英选择(meritocratic choice)、定期检测、内部密切合作等具有普遍应用价值的原则,而且应以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为主题,不断更新管理思想,创新管理理念。如要强化学术管理思想,由过于强调教学管理的行政职能转变为加强教学管理的研究职能,提升教学管理的学术性。要强化开放管理思想,实行更为开放的管理方式,现代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是一个多职能、多要素的综合系统,本身是一个开放的体系。要强化民主管理思想,在教学决策、计划、执行、控制、检查全过程中更注重民主化,实行民主决策,提高决策科学性和管理效能。应树立管理国际化观念,正确处理好管理的国际化要求与本土化特色的关系,更新质量标准,建立既符合国情、校情又能与国际通行标准接轨的标准体系,按国际规则办事,同时注重发展优势,保持特色。要树立管理现代化观念,现代教育管理要具有时代特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革新内容,创新方法,更新手段,保持先进性。要树立可持续管理观念,致力于制定、实行公平的政策,创建具有持续性的公平竞争环境,建立起适应形势发展进行持续性调整的机制,以实现管理效能整体性提高的目标。确立整合思想,创新教育教学管理机制科学管理水平和管理机制创新水平直接决定着一所高校的发展水平,科学合理而富有特色的管理制度则会极大地强化激励的有效性。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耶鲁大学等知名大学的办学经验表明,世界名校之所以能够云集大师、精进学术、辈出英才、长盛不衰,得益于积极的制度建设和合理的机制创新,其教育教学管理更重视学术管理的职能,重视管理研究,实行严格的岗位管理和科学的量化管理等。笔者认为,新时期教育教学管理应确立整合思想。其基本内涵可表现在三个层面上:其一,将人才培养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突出解决教学工作在学校的地位、教师在学校的地位等基本问题,以教学工作推动学校的整体工作,以教学改革带动学校的综合改革,以教学管理推动学校的各项管理。其二,将教育管理作为一个系统,遵照现代管理原则,坚持系统集成思想,将研究与改革、建设、管理四者有机结合,制定公平的政策,实行持续性调整机制,达到整体性提高的目的,研究是前提,通过研究明确改革的方向,改革是动力,建设和管理要体现改革的精神,有利于推动改革,建设是基础,改革的成果要通过建设加以巩固,管理是保证,通过科学管理建立起促进改革的激励竞争机制和配套政策。其三,把教学改革作为一个系统,把教改项目和工程作为这个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依托有代表性的专业,将有关项目和工程的实施方案纳入试点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从整体上有机组合和再次优化,系统整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形成整体优化的人才培养方案、整体推进的教学改革思路、整合的教学管理范式,以实现优化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和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与此相适应,应建立体现整合思想、开放的激励型管理机制。新的教学管理机制必须致力于有效调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体用,突出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民主化要求。其基本特点是:管理体系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管理组织从单一控制型转变成综合支持型,管理模式由刚性向弹性转变,管理方式由过程型向目标型转变,管理方法由行政化、控制为主向民主化、引导为主转变,管理手段由单一化向多样化、网络化转变。基于以上思考,我校重点在理顺管理体制,健全运行机制,特别是建立科学的教学工作评价体系上进行了尝试。1.完善教育教学管理系统,形成有效组织保障我校致力于完善教育教学工作决策、执行、监控和信息反馈系统,构建结构完整、环环相扣、体现整体优化的教学管理工作“回路”。一是完善教学工作决策子系统:形成一个中心和一个委员会、即校长、主管教学工作副校长、教务处长构成教学工作决策中心,制定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要点,研究和决定教学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过专业、课程、教材等专门委员会对教学工作起到宏观指导、决策论证、咨询作用。二是完善教学工作执行子系统:教务处(部)及其所属科室是教学管理职能部门和决策执行机构,学院是教学管理的实体,系是教学管理的基层组织,教学管理的重心在学院。三是完善教学工作监控子系统:通过目标监控、人员监控、制度监控及考核评估,形成立体化的监控体系,由教学工作“末端检验或随机性检查”转为“教学全过程控制与检查”。四是完善教学工作信息反馈子系统:建立由离退休老教师、老干部为主体组成的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巡视员和督导员队伍,建立由学生信息员组成的教学信息中心和学生工作信息中心,形成校内经常性信息反馈网络;建立毕业生跟踪调查为主的社会人才质量需求信息网,形成反馈及时准确的校外教学信息网络。在教育教学管理系统建设中,注重发挥各子系统之间的有机联系、协调互动,发挥系统的整体功能,体现在“四个强化”:教学管理的设计、检查、监控、评估、反馈功能得以强化,学院在教学管理层面中的主体地位和实体性质得以强化,教学管理对教学质量的监控保障和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功能得以强化,教学评价在教学管理中的激励、导向作用得以强化。2.创新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形成弹性管理模式教学管理制度是一种稳定、规范的特有教育资源,为人才培养提供了一种质量保证的组合模式和激励约束机制。创新教育教学管理的目标之一就是从传统的管理制度向现代化的、先进的、科学的管理制度转变,实现制度创新,真正实现由管理者本位向学生本位转变。因此,必须建立严格而又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给学生以充分的发展空间,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对学生的主导作用。我们适应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要求,对现有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清理、修订和完善,积极改革过分强调统一要求的管理模式,突出多样性特点,变硬性管理为弹性管理。近年来,我校推行了以增强学生自主性为特征的弹性学制和选择性教学机制,主要是推行选课制,有选择性地实行课堂开放,允许学生自主选择主讲教师;通过考核方式,打破专业、年级界限,允许学生跨学科、跨年级选课;实行分层次教学,将必修课和选修课分成不同层次、不同模块提供学生选择,给予学生选择学习进程的主动权,允许学生提前毕业或延长学习期限等;允许优秀学生在一年级后自主选择专业;与在汉的7所教育部属高校联合办学,实现学生跨校选课、攻读辅修专业、第二专业学位、双学位,互相推荐研究生,互聘教师等。与此同时,学校建立了基于校园网的综合教务管理系统,实行网上选课注册,部分试点网上考试,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平台,提高教学管理现代化水平。3.完善教学工作评价体系,形成良性运作机制教学工作评价体系重点是构建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和院系教学状态评价体系及其激励机制,对教学质量、教学过程、教学建设、教学效果实行全面评价,对教学工作进行有效调控。第一,构建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建立教学岗位优质优酬机制。我们注重按科学、系统、可操作性的原则,构建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对教学质量实行了学生、教师和领导全员评议,并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科学设置教学岗位,拉开教学岗位津贴档次,实行教学岗位的优质优酬。第二,构建学生素质综合测评体系,建立优秀学生奖励机制和学习创新激励机制。实行“以学生为中心、以创新为核心”的教学运行模式,实施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选择性教学机制,对学生素质实行全方位的综合测评,对优秀学生实行奖励,对创新活动进行激励,对大学生学习创业实施有效指导。第三,构建学院级教学状态评价体系,建立教学工作奖优扶重机制。对学院级教学过程、教学建设、教学改革研究和教学管理状态采取目标管理,实行科学的、制度化的评估,教学投入向对人才培养发挥重要作用的方面倾斜,向计划科学、工作落实、质量优秀的学院倾斜,对教学先进的集体和个人进行奖励和重点支持。我校逐步完善了教学工作评价体系,包含了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教学管理状态评价、教学研究与改革评价、教学基本建设评价等方面,在实践中我们注意统筹整合各类评估活动,不断“推陈出新”,加以丰富、充实、完善。如2001年我校组织开展了教学质量评价与奖励、第五届青年教师讲课竞赛、院系本科教学工作评价、第三轮校级优质课程评估等四项评估工作,取得了以点带面,整体推进教学工作上水平的良好效果。

1、循序渐进法就是在写论文的时候按照自然顺序来写,也就是从论文的前置部分开始写,然后再写论文的主体部分,最后写论文的附录部分。这种方法比较符合人们的一个思维习惯,这样写教改论文比较容易把握,而且条例也比较分明;2、化整为零法对于一些内容比较多、篇幅比较长的论文,做好就是将论文的全文截开来写。通常情况下是讲论文分为完整的几个部分,再结合论文的内容分为几个小标题来写。写完了之后只需要将每一部分都按照严格的提纲要求来写,组合起来一般不会前后不会有矛盾。3、交叉执笔法有的人可能会同时有几个选题,一般在这种情况下 ,列出自己论文的写作提纲之后,根据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展开来写,一般是先写论文的一点或者是一段,然后再将其展开来写。

修改学位论文教程怎么写

毕业论文的写作步骤介绍

毕业论文写作步骤:确定选题,收集材料,确定主要参考书目,写开题报告和写作提纲,初稿,二稿和定稿。定稿后答辩准备和答辩。下面强调收集材料,开题报告和写作提纲,初稿,二稿和定稿。

1.收集材料。 题目确定之后,要在题目所涉及的领域广泛收集材料。材料一般分为两类,即理论材料和事实材料。理论材料可以到图书馆、资料室、理论性刊物、互联网上按分类目录查找。事实材料,可从图书、报刊资料中,自己亲身接触到的,他人工作经验,工作中的统计资料、案例等查找。有条件的可以亲自调查研究。收集材料要多积精选。选择材料的标准,最大限度的选择资料,应为必要的;最小限度选择资料,应为充分的。收集材料时应注意,真实性(出处;二手资料要与原始材料核对),具体性(数据、比例、比率要确切,不能含混),新颖性(新颖的材料才有新结论)。对资料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认真研究。有人把它概括为:“捕捉信息、鉴别、浓缩、存储信息”。

总之,收集材料的过程也是分类整理和研究的过程,对材料的比较、思考和筛选,是论文立论和论证的前提和基础。

2.开题报告。

3.拟定写作提纲。 提纲的好处,帮助树立全局观点,疏通思路,安排材料及组成合理的笋印等。拟定提纲过程中,为了把准备使用的材料组成一个层次清楚,有严密逻辑关系的理论体系,不仅会有大量的材料需要取舍、增删、调整,而且还要考虑论文的布局、观点与材提纲的写法有两种:一是标题的写法,二是句子写法。无论哪种写法,都首先要拟定标题,论文的标题有两种类型,一是指示论点的标题,即把论点概括而形成的标题。另一是指示课题的标题,即揭示研究的是什么问题。

4.写作初稿 。这里主要强调内容提要和正文的写作。

(1)内容提要。内容提要是学位论文的缩影,是一篇完整的短文。它主要包括:说明作者对论文写作课题的研究目的、方法、成果,特别是要说明本文的新见解和创造性成果。文字要简练,并译成相应的外文。注明3—5个具有代表意义和提纲契领的“关键词”。

(2)写作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部分,通常由绪论(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组成。

①绪论。绪论主要应说明研究这一课题的理由、意义,提出问题,有时简单地写一点历史的回顾,本文的基本思路,以及对这一课题研究所使用的方法等。

②本论。本论是学位论文的主体核心部分,应包括理论分析、论点、论述、创新等。这里着重谈谈确立论点和对论点的论述;开拓创新性思考。确立论点和对论点的论述。论点是文章的灵魂和文章的价值之所在。论点在纠正前说的文章中;指前言错在何处,正确的观点是什么,根据是什么。再如主张什么,反对什么。论点要准确、明白、突出。论点是对资料的分析研究中产生的,不要先定论点,然后找材料印证。论点的形成实际上就是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概括的过程。作者要从资料中理出头绪宋,并从中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确立论点的能力主要是抽象的能力,就是在浩繁的资料中抽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

论述是指用论据阐明论点的过程。论点确立后,就是对论点进行论述了。论述要严密。在论述过程中一定要处理好论点与论据的关系。论点是由论据来说明的,论据又是由论点来统帅的。论点和论据是辩证的统一。在论述过程中,必须使论点和论据形成统一的有机整体使论据很好地为阐述论点服务。材料与观点要统一,把材料组织起来去说明自己的论点。论述层次要清楚,例如把问题分成三个论点,即三个层次进行论述。论述还要以可靠的例证,翔实的材料,优美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论述的语言要生动、鲜明等。论述的能力主要是指逻辑思维、推理、判断的能力。

开拓创新性思考。开拓创新性思考的目的,是为了使自己对所研究的对象早日有所发现,或早日突破前人已有的成果,达到新的发明创造。李景隆先生对开拓创造性思考问题,归纳了三个基本条件:丰富的贮存;加大信息间作用的概率;加大解决问题的势能。没有这三个条件创造思维不可能形成。这是指读的书越多,收集的资料越丰富,专业水平越高,形成创造性思考的可能性才?越大。而人在大脑中贮存的大量信息,又会互相作用,其结果就会形成新的思考。加大信息间作用概率,就会使创造性思考形成的可能性增大。

开拓创造性思考,除了这三个基本条件外,一些研究者还认为它与作者应具有的品格有极大的关系。这就是丰富的想象、强烈的好奇心和对问题的浓厚的兴趣。

创造性思维能给我们以新的志向、新的境界、新的思想、新的创造力量。有了创造性思维,才能从一般的见解中看到别人难以发现的闪光处,具备高人一筹的远见卓识,从而攀登别人无法达到的高度。

国外管理学家提出10种可以启迪创新思维的方法,可供参考:a.求异法,b.发现法,c.尝试法,d.实际法(直接动手),e.求证法,f设计法,S.幻想法,h.反思法,i.导思法(逆向思维),l观察法。10种方法可单独也可结合运用。(见企业家新观念P454)

③结论。结论是整篇论文的总结。结论的写法可以对全文总结,提出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展望等。总结应该鲜明、精炼、完整和准确。

撰写正文必须注意按照写作提纲用心起草。提纲体现论文的层次、段落、过渡和照应等细密连贯的合理性。写正文要防止出提纲的大格。观点要准确,行文要流畅。行文方式可采用一气呵成和“十步九回头”的写法。

5.二稿和定稿。 在初稿基础上,再反复不断地斟酌、修改,然后论文才能日臻完善。文章要斟酌,修改。改什么,即改观点、材料、结构和语言。结构看层次、段落过渡。结构安排是否完整、富于逻辑性,将直接影响观点表述。

论文定稿打印,必须经导师同意并在指导表上签署意见和签名。打印格式一定要按照统一要求,见结构格式标准(书P6)。打印份数要保证留存一份,答辩委员会成员3—5人,每人一份。

毕业论文材料的收集整理方法与 技巧

广泛地搜集、阅读

论文提出的问题要集中, 材料的收集却要尽可能地广泛。一般说来,至少要做好以下三方面的知识、材料准备。

1)能够反映研究对象本身各种具体特征的专题材料

充分熟悉对象,是正确认识对象的必不可少的前提。除了直接了解对象本身的各种具体特征(通过有关作家的全部作品,有关问题的各种知识,……),还要把握一切能够影响研究对象的生成和发展变化的社会、历史条件或精神、物质因素。只有尽可能全面地掌握这些材料。进行研究时才能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对于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

2)作为明确方向和思想指导的理论准备

所谓科学研究,就是通过正确、严密的分析、概括和抽象工作, 从具体的事物和现象中找出本质性和规律性的东西来。这项工作,本身就要有正确的理论(专业理论和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起作用的哲学思想)所指导。科学实践和发展的历史还告诉我们,进行一项研究工作,不仅需求充分的专业理论、知识,最好还能力求广泛通晓其它有关学科的理论和知识。通过不同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的相互渗透,相互启发(例如, 用系统的方法分析艺术形象的美学特征和社会功能;把模糊数学的方法引入修辞学研究中去), 往往可以更好地带来新的发现;新的突破。

3)别人对于这一问题已经发表过的意见

这方面的材料要尽量搜集。别人已经解决的问题,自然不必再花力气去作重复劳动; 充分吸收别人已有的经验,或是了解别人所遇疑难的焦点所在,对不同观点仔细进行比较研究,既可以少走弯路,也便于发现问题,就象兵法上所说的那样,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认真地整理、辨析

要使材料发挥作用,还需运用科学的.观点和方法,下一番辨析、整理的工夫,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使材料系统化,条理化,真能有助于分析、解决问题。整理材料的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1)制成文献、资料的目录索引。可以利用有关的现成材料(图书馆、资料室的目录卡片和报刊索引等),根据自己的选题加以编写。

2)剪报、札记、文摘卡。这一类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必须力求眉目清楚。一要详细注明每则资料的作者、篇名、出处、发表日期,二要有细致合理的分类。

3)大事记、年谱或著译年表。通过这一类材料的编写,可以加强对于研究对象的总体印象,有助于在胸有全局的基础上深化对于某一专题、某一侧面的研究。

2 毕业论文内容写作的方法与技巧

论文的结构

论文的结构,并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从一般的情况来看,大体上可以分作“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引言的作用,主要是说明选题的原因,概述前人已有的成果和尚存的疑难、争执,提出本文所要探讨、解决的问题;正文是分析、论证的过程;结论则是整个研究成果的总结性的表述。有的文章在引言之前,还有小标题目录和全文的内容摘要。

提纲的作用

论题拟定,材料大致齐备,动手写作论文之前,应仔细拟出论文提纲。提纲也有个反复修改补充的过程。这步工作做好了,论文已大致成竹在胸。一个成熟的提纲,有助于树立全局观念,从整体出发,去考察每一个局部,并考虑个部分之间应有的逻辑联系。各部分所占的篇幅应与其在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相称,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既要重点突出,又要照顾全面。

要有正确而多样的研究、分析方法

初学学术论文写作的人,往往容易犯归纳多而分析少的毛病。要么是就事论事的材料罗列,要么是轻易而简单化地得出结论,不善于通过有层次、有根据的分析、论证,充分显示其思想观点的说服力和深刻性。这里就需要注意研究方法或分析方法的改进、提高。一般说来,有以下几种:

1)哲学的方法

这是指如何根据唯物主义辨证法对于哲学基本范畴(现象和本质,存在和运动,原因和结果……)的理解,正确解决具体研究工作中的本体论和一般方法论的问题(比如,从认识对象的现象到认识对象的本质)。

2)历史的方法

这是强调尊重对象本身的历史具体性的方法。它要求研究工作者必须充分熟悉客观对象历史发展的实际进程,占有大量资料,从中寻找出客观对象的特点及其发展规律性。

3)逻辑的方法

这是要求我们必须正确运用形式逻辑和辨证逻辑所揭示的关于人们思维的一般规律(概念、判断、推理、分析与综合、具体与抽象……), 对客观事物的各种现象进行逻辑分析,寻求它们之间的规律性联系,并用理论的形态加以体现。

4)假说的方 法

所谓假说,并不是随意的幻想和碰运气的猜测,而是以一定的经验事实材料为基础, 以一定的科学理论为依据,借助于研究者的活跃联想或直觉感受, 提出的一种富有预见性、然而尚待继续验证的新观点。它们虽然还不能称为科学的结论,但却常常是新思想、新理论的萌芽。

科研成果的正确获得,往往是和上述各种方法的另国而紧密地结合使用分不开的。

引用材料的方式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但是,援引不当,交代不清,也会影响文章的质量。引用材料的方式有这么几种:

1)完整引用。照录原文一句或一段话,不能任意删削或添加别的内容。前后要加引号。如果引文单独成一段,每行均比其它文字往后空两格。

2)概括引用。用作者自己的语言将引文的原意转述出来。前后无须加引号,也不用其它格式或符号加以突出。

3)分析引用。将引文的内容拆散、打碎,和论文作者自己的阐述分析文字自然地 糅 合在一起。这样可以避免由于单独的引文太多而使文章显得累赘或影响风格的统一。

硕士学位论文修改说明要求:

1、逐条回答答辩委员提出的问题。专家提出的问题,全文誊写在修改说明表“评审人提出的问题”的部分,无需总结或者删减。

“具体修改及相应位置”填写具体修改的内容以及对应的位置,修改位置须具体到页码、段、行(如:P38第三段第二行;P23图3-1)。其中页码为修改后的正式装订版学位论文页码,不是修改前的论文页码。若没有在论文中对专家提出的问题作出修改,在“具体修改及相应位置”填写“未作修改”。

“具体说明或答辩理由”:未修改的问题,在该栏填写相关说明及答辩理由;已修改的问题,在该栏只填写“已按评审专家意见修改”。

2、表格中的序号指的是问题的个数。一个问题对应一个编号。

3、所有评审意见书中提到的需要修改的问题,都填在同一张修改说明表上,依次编号。例如:专家1号提出5个问题,专家2号提出的问题,编号即从6开始。

4、“指导教师意见”:须导师填写相应的意见(如:“同意修改”等)并签字(不可只签字)。

基本格式介绍

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必须有外单位的有关专家参加,其组成人员由学位授予单位遴选决定。学位评定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由学位授予单位确定,报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备案。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负责审查硕士和博士学位论文、组织答辩,就是否授予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作出决议。决议以不记名投票方式,经全体成员三分之二以上通过,报学位评定委员会。

学位评定委员会负责审查通过学士学位获得者的名单;负责对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报请授予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决议,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决定以不记名投票方式,经全体成员过半数通过。决定授予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名单,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备案。学位授予单位,在学位评定委员会作出授予学位的决议后,发给学位获得者相应的学位证书。

以上内容参考 西安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修改说明表(预答辩)

学位论文应该直接来填写一下,因为你现在填写的论文的标准和没看到是一样的。

学位论文一般分为学士论文、硕士论文、博士论文三种。学位论文的写作目的是为了获得所修学位,因此必须完成好。在进行学位论文写作时,最基本的一点是按要求来写,完成好各部分内容。必须体现文中提到的几个要求和特点。写好内容不代表质量就达标,就令人满意。论文优秀与否,合格与否。其实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学生在论文写作对技巧的掌握和运用程度,只有做到熟练并且灵活的运用。在理科性论文写作中可以添加大量的图表,大量的数据,实证研究,添加调查问卷进行数据分析,使论文更真实,更具有可操作性。在偏理论性论文写作中,可结合生活实际,多举案例,多加图片,多角度、多层次对所研究内容进行论述,进而丰富文章内涵,提高论文档次。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