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中国管理智慧论文3000字

发布时间:2024-07-05 00:23:59

中国管理智慧论文3000字

我国宋真宗时期,一个叫丁渭的大臣提出的“一举三得”方案,集中反映了公元十一世纪中国管理实践的伟大活动。当时由于皇城失火,宏伟的昭君宫被烧毁。真宗命令丁渭用25年的时间修复它。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任务极重,不仅要设计施工,还要清理废墟、挖土、烧砖、运输材料。丁谓接受任务后,面临着三大问题:第一是清理废墟,烧毁的宫殿有大量的碎砖瓦等垃圾,需要清理出京城,同样很费工。第二是皇宫需要大量的土烧砖,可是京城里可取土的空地很少,如果到郊外去挖,路很远,需花很多的劳力去运输;第三是盖皇宫需要大批的木料,都得通过水路从外地运来,而汴河在京郊外,离皇宫很远,从码头搬运到皇宫,也要花费很多的劳力;不论是运走垃圾还是运来建筑材料和新土,都涉及到大量的运输问题。如果安排不当,施工现场会杂乱无章,正常的交通和生活秩序都会受到严重影响。为了减轻农民负担,尽量节省劳力,缩短工期,丁谓经常一个人在皇宫的废墟上走来走去,一边走,一边想。有一天,他不知不觉地走到一个临时瘩起的工棚前,看见一位小姑娘正在煮饭。饭还没煮熟,小姑娘就一边看饭,一边缝补衣服。丁谓受到了启发,一个科学的方案便在头脑中形成了。丁谓命令民工们在皇宫前的大街上挖深沟,然后利用挖沟取出的土烧砖,再把京城附近的河水引人沟中,使大船直接从水路把大批建筑材料运到宫前,最后用废墟杂土填人沟中,就地处理碎砖烂瓦,复原大街。这一切省去了运土制砖的时间,大大加速了运输速度。一下子解决了就地取土,顺利运输,清理废墟三个问题。简单归纳起来,就是这样一个过程:挖沟(取土)→引水入沟(水道运输)→填沟(处理垃圾)。按照这个施工方案,不仅节约了许多时间和经费,而且使工地秩序井然,使城内的交通和生活秩序不受施工太大的影响,因而确实是很科学的施工方案。丁谓主持的“一举三得”皇宫修建工程堪称运用系统管理、统筹规划的范例。

在相关内容里还可以看到比较多的有用信息。另外再贴两篇文章,不过还是建议从这个连接里挑几篇几段拼起来比较不露痕迹。^-^————————一是关于中国古代管理实践 中国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中央集权的国家管理制度,财政赋税的管理、官吏的选拔与管理、人口田亩管理、市场与工商业管理、漕运驿递管理、文书与档案管理等方面,历朝历代都有新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杰出的管理人才,在军事、政治、财政、文化教育与外交等领域,显示了卓越的管理才能,积累了宝贵的管理经验。战国时期著名的“商鞅变法”是通过变法提高国家管理水平的一个范例;文景之治使国家出现了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的局面;万里长城的修建,充分反映了当时测量、规划设计、建筑和工程管理等的高超水平,体现了工程指挥者所具有的高度管理智慧;都江堰等大型水利工程,将防洪、排灌、航运综合规划,显示了我国古代工程建设与组织管理的高超水平;丁谓主持的“一举三得”皇宫修建工程堪称运用系统管理、统筹规划的范例。还有许多令人赞叹的管理实践都体现了中国古人高超的管理智慧。 综观中国古代管理实践可以看出,管理与行政基本融为一体。由于古代中国是典型的农业经济,行政管理是社会管理最主要的模式,因此,任何一项工程,任何一项管理活动,无不以国家或官府的名义展开,管理实践也只有在和行政融合过程中才有表现的机会。实际上,我们所了解的中国古代管理实践,无一例外不是行政中的管理实践。中国古代的管理实践是一种经验管理。古代管理实践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管理者或决策者的素质高低。管理者的个人知识、能力和经验越丰富,越有可能进行卓有成效的管理活动,否则,管理就可能缺乏成效,甚至失败。因此,管理实践是和个人经验分不开的,是一种典型的经验管理。 二是关于中国古代名家管理思想 中国古代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思想家,有着极为丰富的管理思想。其中,老子、孔子、商鞅、孟子、孙子、管子的管理思想最具有代表性。 老子是先秦道家学说的创始人。在他的思想体系中,不仅有着深邃的哲学思想,而且也包含着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诸多方面的社会及国家管理思想。诸如“道法自然” 、“无为而治” 等许多思想对中外管理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以仁为核心,以礼为准则,以和为目标的以德治国思想是其管理思想的精髓,成为中国传统思想的主流。 孟子是孔子思想的嫡派传人,也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最重要的代表,被后世尊为“亚圣”,堪称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巨人。孟子的管理思想是孟子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的性善论的人性观、施“仁政”的管理准则以及“修其身而天下平”等思想,对中国管理思想的完善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孙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其军事思想和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传世之作《孙子兵法》中。国外的许多大学师生和企业家们都把《孙子兵法》作为管理著作来研读。“不战而屈人之兵” 、“上兵伐谋” 、“必以全争于天下”、“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唯民是保”等思想至今仍为管理者们所运用。 管子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曾经辅佐齐桓公40年,政绩卓著,富国强兵,帮助齐桓公实现了称霸诸侯的理想。他的“以人为本”的思想、 “与时变”的发展与创新精神、德能并举、“德”与“能”不可偏废的选贤标准等许多管理思想,无不透射出永恒的智慧之光。 从研究中国古代丰富的管理实践和古代名家管理思想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自豪的说,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博大精深,是一个丰富的、无尽的宝库,不仅成为滋养中华民族蓬勃发展的智慧之源,而且也被世界各国有识之士所开发和利用。我们有责任发掘、利用他,并为他的发展做贡献。 三是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基本特征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基本特征是通过对中国古代思想家的管理思想进行归纳、提炼、综合的结果。尽管今天的概括难免有局限性,但是我们还是可以借助已有资料发现其带有共性的和突出的特征。 第一,把人作为管理的重心。 第二,把组织与分工作为管理的基础。 第三,强调了农本商末的固国思想。 第四,突出了义与情在管理中的价值。 第五,赞赏用计谋实现管理目标。 第六,把中庸作为管理行为的基准。 第七,把求同视为管理的重要价值————————我国古代管理思想与实践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发展中,涌现出各种管理思想和实践。其中,在组织管理、经营理财、选任用人等各个方面,都有大量的理论思想。 1.组织管理 中国古代组织管理思想也许起源于《周礼》(公元前12—前11世纪),该书第一次把中国官僚组织机构设计为360职,并规定了相应的级别和职数,层次、职责分明。古代组织管理思想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论述管理战略与战术问题的杰出著作《孙子兵法》,距今已2500年。《孙子兵法》提出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思想,至今在世界各国军事管理中奉为经典规则,并在企业和商务管理中得到广泛运用。 2.经营理财与选任用人 中国古代有许多经营理财的理论思想,比较著名的有范蠡、计然的待乏原则和积著之理。“待乏原则”强调预测市场物资的需要和价格的变化,以有利可图。“积著之理”则注重于猎取利润的方式,主张经营高质量物品,促进货币流动运行,并以存货多寡预测价格贵贱。早在南宋时期的会计原则中,就提出出纳与会计分离的思想。公元923年就已经有中国最早记载的酒类成本核算。汉代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作出了以一定经营资金获取一定合理利润的论述。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素有“选贤任能”“任人唯贤”的主张。中国被世界公认为人事测验的发源地。从隋唐时期开始的科举制度,比较系统地体现和发展了我国古代人事考试和选拔的思想。从人事评价和选拔的角度来看,科举制度在以下几方面具有管理心理学的意义: (1)公开申报与竞争:科举制度的特点之一是她的公开性和竞争性,任何人都可以申请和参与,使得测验和选拔有了较充分的选择基础; (2)综合评价与考核:大部分科举制考试包含多种内容和形式,从笔试、面试到论文、习武,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较为全面的评价信息; (3)多层筛选与录用:科举制实践中比较注重自下而上的多层次筛选,并在适当的层次给予录用。 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早在秦始皇时代,就修建起闻名世界的万里长城。隋唐时期开凿起世界上规模最大、流程最长的人工大运河。这些都成为我国古代杰出的管理实践。古代管理实践中,都江堰系统工程是系统管理思想的具体体现。而古代质量管理则从理论上丰富了质量管理的程序和方法。 3.古代关于能力的思想 (1)智力与能力 中国古代关于才能的思想极其丰富。思想家们一贯重视人的智能问题。孔子论及智力和能力的问题,所谓“上智”“下愚”“中人”是最早的智力类型差异说。知人善任、尊贤任能是我国古代人才管理的基本思路。荀子在《儒效》中强调了“无能不官”的用人原则,分析了小才大用的弊端。《墨子·尚贤》中也提到用人的原则是“察其所能而慎与官”,把任官和分禄区别开来,主张对有功的多给荣誉和享受,而把官职授给能够胜任的人。《韩非子·八经》中云:“量能授官”“举能以就官”“见能于官以授职”。1700多年前,刘劭在其论著《人物志》中按能力把管理者分为12个等级,提出“人材不同,能各有异”“量能授官,不可不审也”。 (2)管理能力素质 在先秦诸子中,荀子是最重视人才能力素质分析的先哲。他从管理人员具备的知能力、言能力和行能力上作比较分析,将他们分为五类人:庸人、士、君子、贤人和大圣。从荀子对管理人员梯次能力的纵向和横向比较分析中,对中国古代先哲论述的管理能力素质种类有比较清楚的认识。 政研能力素质。这是最受人重视的管理能力素质。政研能力有不同层次之分。不同人的政研能力素质可分成类。 识人用人能力素质。主张管理者要善于识人之所长,从而善于用人之所长而避其所短,使组织有合理、良好的人才结构。 行政能力素质。各种管理人员的行政能力不同,不仅包括对下属的管理能力,而且也包括对上级的纠偏能力。最高级的行政能力出于有最好的政研能力和识人、用人能力。 《孙子兵法》也对领导能力作过比较系统的阐述。孙子曰:“将者,智信仁勇严”,认为一位领导者必须具备这五个方面的领导能力与道德修养。智者,即聪颖而有智慧,遇事能做出准确无误的判断与及时而合理的决定;信者,即信赖下级并能获得部下信任;仁者,即体贴、爱护下级,时刻把下级挂在心上;勇者,即有勇气,有魄力,处事果断,雷厉风行;严者,即遵守法纪,赏罚分明

管理学智慧论文3000字

大一管理学论文3000字

在写论文时要明确:“管理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它服务并服从于组织目标。”思路清晰了,论文便能写好。

对于建筑工程施工的项目管理

摘要:近年来,随着房地产业高速发展,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越来越复杂,因而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日益重要。成功的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不仅可以为项目及项目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可以为给国家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

1.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概述

建筑施工项目针对特定的建筑群、建筑区或独立的单位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是在施工项目所在地,按工程规模大小,实施动态的、有步骤的管理。它是从开工到交钥匙以及回访服务全过程的管理。施工项目管理的核心是要坚持全面质量管理和全过程的管理。其目的是质量、工期、成本三者的辩证统一。成本、进度制约是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目标,以往的情况是对它们分别管理,相互之间缺乏紧密的联系,这带来了很多的理由。例如当项目进行到一定阶段时,累计花费成本与累计计划预算成本相当,但实际已完成的实物工程量(进度)并没有达到计划量。到了项目预算已经超出而还有剩余工程量要完成时,要完成项目就必须增加更多的费用,此时要打算在预算内完成项目进行成本制约就已经太晚了。这说明累计实际成本与累计预算成本比较只能说明一个侧面,并不能真实的反映项目的成本制约状况。施工项目管理主要特征有:一是施工项目管理者是建筑施工企业;二是施工项目管理具有时间制约性;三是施工项目管理内容随着阶段及要求发生变化;四是施工项目管理要求强化组织协调工作。

2.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中存在的理由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不高

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不但影响到建筑物的正常使用,而且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在重特大安全事故频发的现实状况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已成为全社会各方普遍关注的理由。

合同管理不规范

由于我国建筑市场不成熟,即使制定的合同条件存在“不平等条款”,施工企业也会接受,而企业为了盈利,往往会影响工程质量;合同违约现象严重,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方为了需要,临时随意修改合同条款,严重影响工程建设的市场秩序;缺少合同的规范管理,合同管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增加了企业的法律风险。

项目管理人员素质较低

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对项目管理的系统研究和行业实践起步较晚,培养项目管理人才的环境相对落后,因此造成项目管理人员素质较低,在施工中管理不到位,以前我国项目管理人才培养和资质定工作大多偏重于承包商工程师层面,而对业主项目管理人员的培训、考核和资质评定方面还薄弱。并且施工单位征在招标时存在违规操作的情况。建筑单位多任用资质较高的项目经理进行投标,一旦工程中标,就分包给别的项目经理,甚至有的项目经理连资质都没有,项目经理本人不到位,或者挂帅不出征,因此造成项目经理根本对项目不了解。

3.加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措施

对房地产建筑而言,施工管理模式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但是目的却是相同的,即在合理的成本下,以最快的速度完成高质量的工程项目。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良好的项目管理必定在施工质量制约、进度制约以及成本制约上发挥重要的作用,即通过施工资质验证、招投标、现场施工检查(包括材料质量、施工技术及程序、精确与安全等)、监理单位的督察、工程款的有序发放等等措施。针对我国现代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突出理由,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取得突破:

推行项目管理责任制

建筑工程项目通常规模较大、分项程或单项工程较多,施工管理和合同管理往往难度较人。精下主体的基础上,还必须进一步减化生产关系,减少管理层次,变金字塔式的`管理为扁平式管理。具体而言。就是建立企业法人与项目经理之间的全员管理、标价分离、指标考核、项目核算、确保上缴、集约增效、超额奖励的复合性指标考核责任制。做到项目理部科学管理到位,企业法人层次宏观制约机制剑位,产品质量提高和安全监控机制到位,从而保证工程项目的协调有序实施。企业内部要用完善的市场机制、用人机制、分配机制、服务机制和监督机制等有效机制来保证项目经理责任制的落实。

提高项目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与项目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素质密不可分。因而:一方面应加强施工管人的技术培训和业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还要注重对项目管理人员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证明,对项目管理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非常关键,而我国对项目管理人员的培养无论从环境还是实力上,都显得比较薄弱。因此,为提高我国项目管理人才的素质,应该经常开展项目管理学科的国内外交流和研讨。应该在高等学校建立学科点、硕士点、博士点,培养一批具有较强专业知识,懂经济、懂法律、善管理,同时精通计算机和外语的高素质项目管理人才。另外,规范项目管理培训和资质认定工作。

加强成本管理和质量制约

项目管理的核心是成本管理,因此,必须建立完善成本管理的责任体系和运转机制。要树立低成本,高质量,高效益的观念。将企业作为成本制约的核心。从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到现场管理员都必须落实成本管理责任,明确职责,知道自己管理的内容是什么,要达到怎么样的制约日标以及如何制约。项目成本核算制度也是成本管理制约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坚持企业是以利润为中心,项目是以成本为中心的原则。合理划分企业与项目的责权利,项目核算体系要坚持每个项目单独核算,落实责任会计制度,加强成本有效制约,加强项目成本预测,成本分析应用价值工程原理,科学降低工程成本。企业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正确处理成本与质量、规模、方案、设计、预测,决策及其他各项工作的关系,实现以上因素的最佳搭配,达到成本管理的最佳效益。

健全项目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

当前,我国建筑市场比较混乱,项日管理极不规范,无法可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随处可见。为了严格规范和纠正建筑市场,我们必须贯彻国家相关的方针政策,建立和健全各类建筑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做到门类齐全,互相配套,避开交叉重替,遗漏或空缺。同时政府部门也要充分发挥和运用法律、法规的手段,培养和发展我国的建筑市场体系,确保建设项目从前期策划、勘察设计、工程承发包、施工到竣工等全部活动都纳入法制轨道,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建立适当的激励约束机制

实行严格的审计监督制度

要在管理办法可行、组织制度健全、任务责任明确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在建、竣工、分包项目的审计,对规模人、工期长的项目实行年度和终结审计,以及项目经理调离和项目部解体审计。重点是做好经营责任与效果、经营活动合法性和财经纪律等重大理由的审计工作。

搞好党的组织监督和职工民主监督

项目部必须按照党的精神的要求,坚持和维护党的集体领导,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落实重大理由集体讨论、重要工作情况通报和重大理由请示报告的制度,项目经理不搞个人说了算。坚持依靠职工群众管理好工程项目的方针,推行项目事务公开,增强项目部经营管理的透明度,切实发挥职工民主监督的作用。

4.总结语

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带动了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但同时也给房地业建筑业带来了激烈的竞争。房地产开发企业想在竞争中存活下来,就必须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这就要求房地产开发商规范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以优秀的人力资源为基础,并依靠创新的建筑技术为支持,先进的管理模式为核心,在策划设计、规划运营、施工建设和物业管理阶段进行有效的制约,对运营成本、工程进度、工程质量为原则不断改善经营,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以客户满意为标准,持续为其提供优势的产品和服务。

参考文献:

[1]崔海涛. 谈建筑施工的项目管理[J]. 科技风. 2010

[2]赵峰. 论工程施工全面质量管理[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

[3]林贵泉. 论如何制约建筑项目管理中的工程质量[J]. 四川建材. 2007

智慧中国2000字论文

弘扬中国精神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而中华民族精神则是这个大家庭所必不可少的东西。可以说,一个民族一旦缺少了民族精神,那么,这个民族就无法光大,可是,一个民族有了民族精神却没人把它发扬光大,那么也不行。因此,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就应成为我们每一个中华民族一员应尽的义务。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不是光从嘴上说说就可以了,我们还应该投入到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每一个细节中去。就拿生活中的举手之劳说起吧,居住在同一个村,同一个镇的人,大家就应该互相帮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使各村之间的人际关系保持在友好交往,善待对方的状态下,这便是不可缺少的团结的力量。还有,我们青少年一代,应多帮助弱者,尊老爱幼,使老年人不孤独,幼儿们不寂寞,使整个中华民族,整个国家被爱包围着。我们只要多为别人,多为中华民族,多为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着想,努力做到自己应尽的责任,能多做一些有益的事,那也算是为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而出一份力。中华民族精神要在我心,同学们,只要每一个人,都能把自己中华民族可贵的精神发扬光大,让别人知道并且学会如何去做,那么这个世界上,那具有优秀品质的人也将越来越多,坏人也将随之减少。因此,中华民族精神是非常重要的,而要将其发扬光大更重要!并且这任务说简单并不简单,说困难也并不困难,而将其发扬光大的任务,我想,也应该是我们这一代人来完成,并且我觉得我们能够完成,而且是完成得最好的。

弘扬中国精神的论文可以写对中国精神的认识,对祖国的热爱以及向往。

爱国就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历朝历代,许多仁人志士都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以国事为己任,前仆后继,临难不屈,保卫祖国,关怀民生,这种可贵的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爱国的内容十分广泛。

热爱祖国的山河,热爱民族的历史,关心祖国的命运,在危难之时英勇战斗,为祖国捐躯,都是爱国主义的表现。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正是由于对祖国的深切热爱,勤劳智慧的中华儿女共同开拓了辽阔的疆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我们,要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积极维护祖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祖国的领土寸土不能丢,不能被分裂侵占。

我最崇拜的历史英雄要数岳飞了,他率领岳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出生入死为南宋朝廷收复了许多失地。受到当时老百姓的爱戴,可是奸相秦桧却把他给害死了。但他的精忠报国的佳话一直留传了下来。

我还喜欢文天祥,面对元朝的威逼利诱都不为所动,舍身取义,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千古名句,为世人传诵。

我还崇拜我们语文课本里的‘‘狼牙山五壮士”为阻击日军而牺牲生命。刘胡兰为坚守秘密而被敌人杀死。无数这样的英雄洒下了鲜血,为我们如今美好的生活打下了基础。我会永远记住他们!

爱国主义精神是一种伟大的精神,我会向英雄们学习并发扬这种爱国主义精神。

想;我的 帮忙都可以的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中国人、海外华人引以荣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另一方面,近代落伍了的中国正在现代化,虽然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思维、行为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中国文化也在全方位地转换和发展,但是这种转换和发展本身就是从传统开始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本身具备文化科学价值。 那么什么是文化呢?又如何理解何谓传统文化呢?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这个思想体系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科学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凝聚之学,中国传统文化是内部凝聚力的文化,这种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注重和谐,把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人与自然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文化关系;二是兼容之学,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尽管在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受到限制的条件下,还是以开放的姿态实现了对外来佛学的兼容,三是经世致用之学,文化的本质特征是促进自然、社会的人文之化,中国传统文化突出儒家经世致用的学风,它以究天人之际为出发点,落脚点是修身、治国、平天下,力求在现实社会中实现其价值,经世致用是文化科学的基本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即强调“天人合一”,这是近代以来西方在引导世界潮流的时候所想不到的。 近代化让人类对自然充满激情和干劲;现代化则让人类对自然极尽疯狂;中国传统文化却会让人类重新恢复理智,融入、回归自然。 现代化,只有和中国的传统文化理念相结合,才能调理出根治地球资源环境危机的妙药良方。我国又是有十三亿人口的大国,我们的祖先曾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中国人民,在文化上无疑也应当对世界做出更大的贡献。只有当我们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处理好,真正光大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又勇于吸纳世界上的一切先进的文化,并在此基础上自主创新,这样才能使我们建成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更多更广泛地“走出去”,在世界文化多元的格局中发出应有的光辉。我们一定要不懈地为此做出艰巨的努力所以说,传统并不等于过时,传统文化也不会如日落西山而光芒不在,关键是在于我们如何将它们推陈出新,古为今用并且发扬光大。我们不能只是将中华传统文化作为历史文物“保护”起来,更不能视之如敝履,犹恐扔之不及,我们需要的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想作为每一个从事艺术设计的工作者都应该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去担负起这一份责任

管理智慧论文

在相关内容里还可以看到比较多的有用信息。另外再贴两篇文章,不过还是建议从这个连接里挑几篇几段拼起来比较不露痕迹。^-^————————一是关于中国古代管理实践 中国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中央集权的国家管理制度,财政赋税的管理、官吏的选拔与管理、人口田亩管理、市场与工商业管理、漕运驿递管理、文书与档案管理等方面,历朝历代都有新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杰出的管理人才,在军事、政治、财政、文化教育与外交等领域,显示了卓越的管理才能,积累了宝贵的管理经验。战国时期著名的“商鞅变法”是通过变法提高国家管理水平的一个范例;文景之治使国家出现了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的局面;万里长城的修建,充分反映了当时测量、规划设计、建筑和工程管理等的高超水平,体现了工程指挥者所具有的高度管理智慧;都江堰等大型水利工程,将防洪、排灌、航运综合规划,显示了我国古代工程建设与组织管理的高超水平;丁谓主持的“一举三得”皇宫修建工程堪称运用系统管理、统筹规划的范例。还有许多令人赞叹的管理实践都体现了中国古人高超的管理智慧。 综观中国古代管理实践可以看出,管理与行政基本融为一体。由于古代中国是典型的农业经济,行政管理是社会管理最主要的模式,因此,任何一项工程,任何一项管理活动,无不以国家或官府的名义展开,管理实践也只有在和行政融合过程中才有表现的机会。实际上,我们所了解的中国古代管理实践,无一例外不是行政中的管理实践。中国古代的管理实践是一种经验管理。古代管理实践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管理者或决策者的素质高低。管理者的个人知识、能力和经验越丰富,越有可能进行卓有成效的管理活动,否则,管理就可能缺乏成效,甚至失败。因此,管理实践是和个人经验分不开的,是一种典型的经验管理。 二是关于中国古代名家管理思想 中国古代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思想家,有着极为丰富的管理思想。其中,老子、孔子、商鞅、孟子、孙子、管子的管理思想最具有代表性。 老子是先秦道家学说的创始人。在他的思想体系中,不仅有着深邃的哲学思想,而且也包含着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诸多方面的社会及国家管理思想。诸如“道法自然” 、“无为而治” 等许多思想对中外管理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以仁为核心,以礼为准则,以和为目标的以德治国思想是其管理思想的精髓,成为中国传统思想的主流。 孟子是孔子思想的嫡派传人,也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最重要的代表,被后世尊为“亚圣”,堪称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巨人。孟子的管理思想是孟子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的性善论的人性观、施“仁政”的管理准则以及“修其身而天下平”等思想,对中国管理思想的完善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孙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其军事思想和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传世之作《孙子兵法》中。国外的许多大学师生和企业家们都把《孙子兵法》作为管理著作来研读。“不战而屈人之兵” 、“上兵伐谋” 、“必以全争于天下”、“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唯民是保”等思想至今仍为管理者们所运用。 管子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曾经辅佐齐桓公40年,政绩卓著,富国强兵,帮助齐桓公实现了称霸诸侯的理想。他的“以人为本”的思想、 “与时变”的发展与创新精神、德能并举、“德”与“能”不可偏废的选贤标准等许多管理思想,无不透射出永恒的智慧之光。 从研究中国古代丰富的管理实践和古代名家管理思想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自豪的说,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博大精深,是一个丰富的、无尽的宝库,不仅成为滋养中华民族蓬勃发展的智慧之源,而且也被世界各国有识之士所开发和利用。我们有责任发掘、利用他,并为他的发展做贡献。 三是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基本特征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基本特征是通过对中国古代思想家的管理思想进行归纳、提炼、综合的结果。尽管今天的概括难免有局限性,但是我们还是可以借助已有资料发现其带有共性的和突出的特征。 第一,把人作为管理的重心。 第二,把组织与分工作为管理的基础。 第三,强调了农本商末的固国思想。 第四,突出了义与情在管理中的价值。 第五,赞赏用计谋实现管理目标。 第六,把中庸作为管理行为的基准。 第七,把求同视为管理的重要价值————————我国古代管理思想与实践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发展中,涌现出各种管理思想和实践。其中,在组织管理、经营理财、选任用人等各个方面,都有大量的理论思想。 1.组织管理 中国古代组织管理思想也许起源于《周礼》(公元前12—前11世纪),该书第一次把中国官僚组织机构设计为360职,并规定了相应的级别和职数,层次、职责分明。古代组织管理思想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论述管理战略与战术问题的杰出著作《孙子兵法》,距今已2500年。《孙子兵法》提出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思想,至今在世界各国军事管理中奉为经典规则,并在企业和商务管理中得到广泛运用。 2.经营理财与选任用人 中国古代有许多经营理财的理论思想,比较著名的有范蠡、计然的待乏原则和积著之理。“待乏原则”强调预测市场物资的需要和价格的变化,以有利可图。“积著之理”则注重于猎取利润的方式,主张经营高质量物品,促进货币流动运行,并以存货多寡预测价格贵贱。早在南宋时期的会计原则中,就提出出纳与会计分离的思想。公元923年就已经有中国最早记载的酒类成本核算。汉代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作出了以一定经营资金获取一定合理利润的论述。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素有“选贤任能”“任人唯贤”的主张。中国被世界公认为人事测验的发源地。从隋唐时期开始的科举制度,比较系统地体现和发展了我国古代人事考试和选拔的思想。从人事评价和选拔的角度来看,科举制度在以下几方面具有管理心理学的意义: (1)公开申报与竞争:科举制度的特点之一是她的公开性和竞争性,任何人都可以申请和参与,使得测验和选拔有了较充分的选择基础; (2)综合评价与考核:大部分科举制考试包含多种内容和形式,从笔试、面试到论文、习武,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较为全面的评价信息; (3)多层筛选与录用:科举制实践中比较注重自下而上的多层次筛选,并在适当的层次给予录用。 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早在秦始皇时代,就修建起闻名世界的万里长城。隋唐时期开凿起世界上规模最大、流程最长的人工大运河。这些都成为我国古代杰出的管理实践。古代管理实践中,都江堰系统工程是系统管理思想的具体体现。而古代质量管理则从理论上丰富了质量管理的程序和方法。 3.古代关于能力的思想 (1)智力与能力 中国古代关于才能的思想极其丰富。思想家们一贯重视人的智能问题。孔子论及智力和能力的问题,所谓“上智”“下愚”“中人”是最早的智力类型差异说。知人善任、尊贤任能是我国古代人才管理的基本思路。荀子在《儒效》中强调了“无能不官”的用人原则,分析了小才大用的弊端。《墨子·尚贤》中也提到用人的原则是“察其所能而慎与官”,把任官和分禄区别开来,主张对有功的多给荣誉和享受,而把官职授给能够胜任的人。《韩非子·八经》中云:“量能授官”“举能以就官”“见能于官以授职”。1700多年前,刘劭在其论著《人物志》中按能力把管理者分为12个等级,提出“人材不同,能各有异”“量能授官,不可不审也”。 (2)管理能力素质 在先秦诸子中,荀子是最重视人才能力素质分析的先哲。他从管理人员具备的知能力、言能力和行能力上作比较分析,将他们分为五类人:庸人、士、君子、贤人和大圣。从荀子对管理人员梯次能力的纵向和横向比较分析中,对中国古代先哲论述的管理能力素质种类有比较清楚的认识。 政研能力素质。这是最受人重视的管理能力素质。政研能力有不同层次之分。不同人的政研能力素质可分成类。 识人用人能力素质。主张管理者要善于识人之所长,从而善于用人之所长而避其所短,使组织有合理、良好的人才结构。 行政能力素质。各种管理人员的行政能力不同,不仅包括对下属的管理能力,而且也包括对上级的纠偏能力。最高级的行政能力出于有最好的政研能力和识人、用人能力。 《孙子兵法》也对领导能力作过比较系统的阐述。孙子曰:“将者,智信仁勇严”,认为一位领导者必须具备这五个方面的领导能力与道德修养。智者,即聪颖而有智慧,遇事能做出准确无误的判断与及时而合理的决定;信者,即信赖下级并能获得部下信任;仁者,即体贴、爱护下级,时刻把下级挂在心上;勇者,即有勇气,有魄力,处事果断,雷厉风行;严者,即遵守法纪,赏罚分明

1、共建智慧城市,共赴美好未来。建设智慧城市,需要政府科学统筹。建设智慧城市,需要企业积极参与。建设智慧城市,需要全民共同推进。2、共建智慧城市,共享美好生活。建设智慧城市,需要部门间合拍。建设智慧城市,需要政企间合作。建设智慧城市,需要全社会合力。3、点亮智慧城市,推开幸福之门。交通组织优化,为智慧城市强基。社区管理创新,为智慧城市补芯。公共管理转型,为智慧城市升核。

智慧中国论文

锦绣中华 礼仪之邦文明古国 屹立东方…… 算了 不加分不写啦 我要300分

想;我的 帮忙都可以的

是的,可以的了。、

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 中国的崛起和中华文化的复兴是相联系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当中,唯有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一直没有断过。中国的文化像血脉一样不断在流动,不断贯彻于中华民族生存生活始终。从这一点来看,中国的文化,实际上是中国民族的灵魂所在。除了五千年来延续不断,能够生生不息之外,中华文化也是团结各个民族的精神力量。中国疆域辽阔,有五十六个民族,也有不同宗教信仰,如新疆很多人信仰伊斯兰教,西藏是藏传佛教,云南也有信小乘佛教的。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生活习惯,但中国又是各民族团结的统一国家。这在国外很多人看来,觉得很不可理解。因为苏联解体以后,他们不同的民族、宗教就分成了很多国家;印度和巴基斯坦原来是一个国家,就是因为宗教信仰不一样,一个是印度教,一个伊斯兰教,后来就分裂了,两国还经常有矛盾冲突。那么,是什么力量把各民族凝聚起来,使他们不分裂?这种力量就是中华文化。不管哪个民族,哪个宗教信仰,都认同中华民族这个文化。中华文化实际上是多元文化的和合。比如我们经常讲炎黄子孙,炎、黄过去是两个部落。从源头来看,中国文化本来是北狄文化、西戎文化、东夷文化、南越文化和中原文化融合,本来就是多元融合的文化。正因为内在包涵了多元文化,所以有凝聚力、向心力和亲和力,各个民族文化都有共同的基因在里面,所以大家都能够认同中华文化。这个在其他国家来看是不可思议的,但是中国是做到了。一方面,中国的文化是中华五千年延续不断的血脉;另一方面,中国文化是五十六个民族,不同信仰、不同宗教文化的融合。从这两方面来看,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一个根,是灵魂,是精神家园。中国文化对世界的贡献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可以解决当前中国的现实问题,而且对当前世界的问题也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1988年,世界各国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会上大家一致认为,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二千五百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我认为以下几点传统智慧,对解决现代中国和世界的问题最有意义。第一,孔子讲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处理人与人、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原则,这已经写进联合国宪章了。我不愿意做的,我也不强加给别人。譬如我不希望战争,也不把战争强加给别人。这个原则体现了推己及人的爱,设身处地为他人想一想。当前国内、国际的一些冲突,一些矛盾,一些战争都是不应该发生的,都应该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原则来解决。例如美国不希望自己国内发生动乱、战争,但是它却在国外挑起动乱、战争,便是违背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原则。当然,西方文化同中国文化不一样。西方文化是一元文化,从古希腊到费尔巴哈,都是要追求现象世界背后的“第一性”。西方人大都信奉一元论,比如上帝创造了万物,违反上帝都是不对的。一元论下二元是对立的,如民主和专制。西方总认为他们的自由、民主等政治价值是最好的,想推向世界,把它普世化,却不考虑其他国家的历史、文化、国情,就容易出问题。第二,以和为贵。人类能够繁衍发展,必须要有一个安定和平的环境。如果一个国家打仗、动乱的话,人民的生命财产都受到破坏,哪里还能够发展?中国从西周以来,就讲“协和万邦”。当时有很多诸侯国,以现代眼光来看就是国际社会。“五经”中不管《周礼》也好,《诗经》也好,《周易》也好,都非常强调“和”。孔子讲“和而不同”,有不同的意见没关系,我们可以求同存异,还可以求同化异,通过沟通把不同的意见化掉。《国语·郑语》讲“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生之”。 中国文化讲究和合,和实生物,不同的因素、元素和合起来才能产生万物,才能够导致多元文化的融合;“以他平他谓之和”,就是尊重他者。国家与国家、人与人之间,怎么样能够做到和谐?关键就是要平等相待,互相尊重。例如在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上,强调要相互尊重对方的核心利益。我们古人讲尊重万物,敬畏自然。然而西方思想却是要利用万物,征服自然。这一思想和斗争观点也是一致的。我们过去讲“人定胜天”,说“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这是非常错误的、有害的。改革开放以后,我们过于注重发展经济,忽视了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结果现在尝到苦头了。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