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幼儿园饮水环节问题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5 06:35:32

幼儿园饮水环节问题研究论文

幼儿在园是否具有喝水的意识,是否能够喝足量的水,不仅意味着幼儿的基本生理需求是否得到满足,更从深层次反映出班级的心理氛围及师幼关系的质量。因此,幼儿在喝水环节中呈现出的状态成为衡量班级工作质量的显性指标之一。结合幼儿园喝水活动的具体实践情况和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提出喝水环节对幼儿的常规要求和教师的指导要点。◆懂得喝水对身体健康的好处。◆喜欢喝白开水,逐步做到主动喝水。◆在取放杯子、接水、喝水的过程中能正确使用口杯。◆能独立喝适量的水。◆养成安静、有序喝水的良好习惯。◆在成人指导下,学习根据身体需要适量喝水。◆知道按时喝水,遇到特殊情况能及时喝水。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不同层次的发展水平和具体的个体差异,或细致周到地帮助、吸引幼儿,或充分发挥幼儿自主性、主动性,指导幼儿实现喝水环节中的自主管理,逐步提升幼儿主动喝水的意识与能力。1、托,小班幼儿◆为幼儿准备温度适宜(30℃左右)的白开水,为托班幼儿接好半杯水(约1 oo毫升)。在托班幼儿人园前为每个幼儿的口杯制作不同的标记,比如小花、太阳、草莓、樱桃等。在摆放幼儿口杯时,注意要露出标记,且口杯把手朝外,方便幼儿拿取。◆在幼儿喝水前观察盥洗室的地面是否干燥,为幼儿喝水提供安全的环境。幼儿手脏时,帮助幼儿洗干净手。◆以游戏的口吻激发幼儿喝水的愿望。组织幼儿轮流喝水,每4—5名幼儿一组。 ◆提醒幼儿端取自己的口杯喝水,指导小班幼儿有序、独立接水,提醒幼儿接水时眼睛看着口杯,接半杯或三分之二杯水。◆指导幼儿握好杯把,端稳口杯,轻轻走到喝水区,一口一口慢慢喝,提醒幼儿不把水洒到衣服或地面上。◆随时提醒幼儿安静喝水,并及时肯定幼儿的良好喝水行为,对说笑、打闹的幼儿给予指导和纠正。关注幼儿嘴巴或衣服的前胸部位是否有水迹,及时用毛巾帮幼儿擦干或更换晾晒。◆鼓励幼儿喝完杯中的水,注重发挥教师自身或幼儿同伴的榜样作用,带动喝水困难的幼儿共同喝上足量的水。将口杯放到固定位置。◆准确把握幼儿的喝水量。通常情况下,每位幼儿每天在园大约喝水600ml。特殊情况时,比如身体不适、运动后出汗过多、天气炎热等,要给予个别照料,适当增加喝水量。◆注意把握喝水时机。在上午lO点左右、户外活动后、午睡起床后、下午15:O—16:OO,及时组织幼儿喝水。◆幼儿不小心洒水时,及时擦拭地面,避免幼儿滑倒、摔伤。◆在盥洗室用不同标记或图案划分出等待区、接水区、喝水区,培养幼儿有序喝水的常规。◆主动向家长反馈幼儿在园的喝水情况及喝水量,提出指导建议。同时,倡议家长在清晨起床后、晚上睡觉前半小时提醒幼儿适量喝水。2、中、大班幼儿◆为幼儿准备温度适宜的白开水(30℃左右)。◆提前擦拭、整理盥洗室,保持室内干燥和整洁。◆组织幼儿喝水前洗干净手。◆提醒幼儿用正确的方法端取口杯,接适量的水。◆关注幼儿喝水情况,对聊天、打闹、拿着杯子乱跑的幼儿及时提醒和引导,及时表扬幼儿有序等待以及在固定的区域安静喝水等良好喝水行为。 ◆帮助幼儿了解喝水与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学习根据身体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喝水量。比如,感冒发烧、小便发黄、天气炎热、吃了较干硬食物后要增加喝水量;饭前半小时之内不要喝水;运动后休息一会儿再喝水等。

小班幼儿常规教育研究论文篇三 幼儿园给幼儿培养良好的常规教育是在给幼儿生活、行为等方面打好良好的基础,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我认为幼儿的习惯是从他们出生的那一刻起,由身边的抚养人在生活的言传身教,然后到幼儿园就是由幼儿园和家庭共同教育孩子。 幼儿园中,一个班级的纪律和常规可以看出这个班级教育怎样?幼儿园的班级常规可以直接的影响到幼儿的成长,没有建立好常规教育的班级无法让幼儿好好的学习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教学中一个班级常规教育好。就能给幼儿一个好的生活、学习的环境,让幼儿在环境中逐步进步,好的常规有利于老师开展教学活动。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我们对他们的每日常规的要求就越来越高,所以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不断突破。为了给幼儿创造出良好的常规教育环境,让他们愉快的生活。家长应积极配合如何教育幼儿的工作。家长要在思想上就要认识幼儿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幼儿来说有着多么大的意义,从而使家长努力配合教师的幼儿园的常规教育。 一、 幼儿园常规教育分析 (一) 常规教育的作用 1. 什么是“规矩”? 什么是“规矩”?在字典里面解释这一词语就是“一定的标准、法则或习惯。”在幼儿园里也是需要一定的标准、法则和习惯。幼儿园常规就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幼儿发展的特点来定位的。 2. 幼儿园常规的作用? 幼儿园常规作用就是幼儿们的一日生活中基本要求。我们要把这些要求制定出一个完整的计划,我们要让幼儿非常清楚的明白他们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把幼儿培养成有着良好的行为习惯还有自主能力,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避免没必要的困扰。幼儿园常规的作用就是让幼儿的一日生活变得丰富、规律、多姿多彩,教师要积极调动幼儿在生活中的自主性的积极性。 3.常规教育的内容 生活常规贯穿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活动中,是根据幼儿园的生活环节制定的活动规则。它包括入园、盥洗、饮水、入厕、进餐、午睡、起床、离园等环节的常规。幼儿应该形成的生活常规包括:遵守作息时间,有良好的进餐习惯、睡眠习惯、卫生习惯、有良好的坐、站、走姿势,以及有良好的物品收放习惯等。各年龄阶段会对幼儿的常规要求也会有所不同。 (二)、幼儿园常规教育存在的误区 1.强调有序性,忽视了自主性 常常说到幼儿园常规教育就会不由自主的想起常规教育就是为了“保持课堂教学秩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偶尔会让幼儿参与讨论。其实教师完全控制着讨论的最终结果,这样的做法限制了幼儿的思想,幼儿园常规教育对幼儿的行为失去了引导作用。教师都努力强调幼儿的有序性都没有尊重幼儿的自主性特点。 2.强调共性,忽视差异性 在幼儿园常规教育中,教师在上课的主要问题还是课堂纪律,教师上课时的说课内容过于活泼,幼儿也会克制不住自己跟着混乱起来,这时教师该如何是好呢?掌握不了课堂纪律就草草收场?作为教师你缺乏课堂纪律的 经验 外,最重要的是要把常规教育当作一种活动活动而开展,幼儿园的常规教育不是一味的开发出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当遵循幼儿的想法来帮助他们自主学习。幼儿园的常规教育是“过分强调幼儿学习的有序性,忽视幼儿学习的自主性,过于强调常规教育中幼儿的共性,忽视遵守常规教育中幼儿的个体差异。” (二) 常规教育内容方面的问题 1.常规教育的限制性 幼儿教师和保育老师的任务都是一样重,压力也很大。但是幼儿教师他们面临的是一群不懂事的孩子,容易对孩子强压的进行说教、情绪行为控制、命令等语言指令已经让幼儿的思想方面限制。他们没有考虑过幼儿的感受,没有站在幼儿角度想问题,让幼儿处于被动状态,幼儿收到的都是“命令”。幼儿按照老师要求做事,训练幼儿各种常规训练。幼儿心里老师就是“皇帝”,说出来的就是“圣旨”,不管对与错都必须服从。幼儿的思维得到限制,剥夺他们想象自由。 2.常规教育的方法单一 常规教育应该实施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在一日活动中教师要把握每一个环节,让幼儿能更好的融入。可是,有的教师不会把握在一日活动中的环节,那么他们大多都是把常规教育用语言表达出来让幼儿明白,然后就是每天不断的提醒,督促。最后幼儿违反了常规就用惩罚的方式教育幼儿。对于幼儿来说这样教育往往起不到好的效果。他们觉得这些都是老师强调他们去遵守的秩序,他们心里就会产生“规矩关我什么事?为什么要遵守?”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让常规落实到幼儿的心理。 (三) 如何进行常规教育 ①小班 幼儿园常规是幼儿活动的保证,小班幼儿年龄小,自控能力差,比较好动,如果没有良好的常规,保教活动就不能很好的实施。那么如何对小班幼儿进行必要的常规教育呢?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来说,对幼儿园的环境、生活不熟悉,不习惯按相对一致的要求去行动。因此,我们必须从常规培养开始,使幼儿知道什么时候做什么,怎么做,从而逐渐养成习惯。若能在小班时期形成良好的常规,那就有利于孩子从小养成好习惯,使孩子终身受益。经过实践,我认为进行小班常规教育时可从以下三个方面为出发点: 一.建立帮助幼儿适应集体生活的常规。 小班幼儿好模仿,易受暗示,自我意识刚形成,第一反抗期的来临,良好的常规能使幼儿在集体活动中比较协调,这样就不会束缚和限制幼儿。比如在带领幼儿进行洗手、喝水等生活活动时,如果先让幼儿分批洗手后,然后坐回椅子,再组织幼儿分批去喝水,我以为这样的常规就限制了幼儿。小班幼儿年龄小,坚持性差,让他们等待的时间过长,势必会造成常规的混乱,针对小班幼儿的这一特点,我认为可以让幼儿洗完手后自由去喝水,然后给幼儿一点自由活动的时间,这样下一个环节活动时幼儿的注意力就比较容易集中,如此有松有紧的常规比较适合小班幼儿。 又如我们在安排幼儿座位时,通常是排马蹄形位子,带过小班的老师不难发现孩子为了这个椅子经常发生矛盾,不是你挤我,就是我挤你,针对这样的现象,我觉得可以在地板上用线做上相应的标志,固定幼儿椅子的位置,便与幼儿放好椅子。地上的线可以给孩子暗示,而小班幼儿正是最容易受暗示的……如此的常规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矛盾。 二、常规教育必须从幼儿的需求出发 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尤其是小班幼儿更是以直觉行动思维为重点。所以,我们在进行常规教育时要让幼儿直接参与。以洗手为例:一般如果是徒手的示范讲解,由于小班孩子头脑中没有表象,这种方法比较难以接受。因此,我们可以采用分批带幼儿进入盥洗室,让幼儿看见水龙头,肥皂,毛巾,再亲眼看到老师的具体示范,这样使幼儿看到具体的行为标准,以及达到这个标准所使用的方法后,便于幼儿的掌握。 我们培养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是在他们能力范围内的自理,教师适当的帮助是必须的。比如,冬季要求小班幼儿将衣服塞在裤子里,由于孩子手臂短,穿的又多,因此只能将前面几件衣服塞好,而身后的衣服很难整理好,这时就需要老师给予适当的帮助。所以,在常规教育时,不能考虑到方便老师,而是要从幼儿需求出发,怎样做有利于幼儿,就采取怎么的做法。 三、在活动中建立常规 由于小班幼儿及容易进入角色,我们设计的活动就要创设一定的情景,如果只是单纯的说教或是机械地重复练习,孩子马上会厌倦,于是,我们可以用“小孩小孩快回家”、“小鸟小鸟快回家”或者“小兔小兔快回家”等游戏,来建立体育活动中站位的常规。在活动中建立常规是由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只有在活动中采用具体形象,让幼儿亲身体验行为的方式,才能建立稳固的常规。 幼儿的常规意识,需要不断地进行强化,才能巩固,这就需要通过具体形象的教育,并反复进行练习,不断地强化,督促。例如在培养洗手常规时,我们除了交给幼儿正确地洗手方法外,还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把洗手的程序编成儿歌,让幼儿边念儿歌边洗手,这样他们很快掌握了正确地洗手方法,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另外,在活动中建立常规,还必须考虑到三个基本要素: 1、 内容少,分解细: 再以洗手为例,以前我们在教幼儿洗手时,总是教师完整的示范并讲解一下洗手的整个过程,然后让幼儿操作,但孩子们很难达到要求,原因是他们不知道怎么样才算两只小手冲湿了,怎么样才算手上都擦上了肥皂,怎么样才算搓出了肥皂泡等等。因此,我们不能粗线条的教,而必须细化某一个环节。比如,一般幼儿擦肥皂都是一擦了事,于是我在指导幼儿擦肥皂时,对幼儿说:“肥皂要和你的小手做朋友,先和手心做朋友(用肥皂在手里擦一擦),然后和手背做朋友(用肥皂在手背擦一擦),最后和你的手指做朋友(用肥皂擦手指两面),这样,你的手心、手背和手指上都有了肥皂,才算是做了好朋友”。这样,在十分具体的边讲边做的过程中,就比较容易掌握擦肥皂的要领。同时,由于幼儿记忆的特点,中班幼儿可以同时提两个要求,大班幼儿可以同时提出三个要求,而小班幼儿在一次活动中只能有一个要求,即一个重点,因此,在对小班幼儿提常规要求时,切记一次提一个要求,同时要把这样要求讲细讲透。 2、 考虑仔细、周全: 教师考虑的周到,教的仔细,就有利于良好常规的建立。比如在安排午餐的位置时,既要考虑桌子之间的距离,这样可以方便幼儿的进出,又要考虑幼儿进餐时情绪,将食欲好进餐快的幼儿于食欲差进餐慢的幼儿坐在一起,这样可以起到以快带慢的效果。如果教师只是随意摆放桌子,根本不考虑桌子与桌子之间的距离等问题,势必会造成孩子之间的许多矛盾,出现冲撞、将椅子举起来或顶在头顶等现象,这样就破坏了安静吃点心的常规,同样也破坏了搬椅子的常规。因此,在安排教育设施时,每个教育环节都要适合幼儿,以免使幼儿之间造成不必要的矛盾。 3、语言要慢、轻、短。 在常规的建立中,必定有要求,有检查。我认为我们只需要轻声的语言和动作的暗示,从正面引导,以榜样作用激励幼儿,多督促幼儿。对小班幼儿讲话我们要做到慢、轻、短,即语速慢一些,声音轻一些,语句短一些,尤其是小班幼儿很容易进入角色。我们应该注重拟人化语言的运用,这在成人看来似乎是不可思议的,对于中、大班孩子来说效果可能还不怎么样,但是,在小班幼儿来讲确是必须的。例如小朋友在放杯子时,老师要求他们轻放,但发现孩子们没有做到这一要求时。老师可以说:“听,是哪一只杯子在吵架啊?这些杯子都是好朋友,应该这样说话(教师示范轻放杯子,并请出错的孩子模仿一下)对,现在他们是轻轻讲话了,才是好朋友。”按这样的方式提出要求,孩子会比较容易接受。 总之,只有立足于小班的特点,细化稳固在生活中建立的常规,才能使幼儿常规活动不乱,达到我们预期的教育效果。 ②中班 一.如何对幼儿进行生活常规的教育 在一个班上如果没有很好的生活常规,这个班将会是乱哄哄的,同时在这个小细节上也存在着许多不安全隐患。每当幼儿过了一个假期后,回到集体生活就会表现:做事不认真、不踏实;老师提要求要么没听见;要么是听见做不道;导致老师不断地提醒着,分散老师注意力来维持班上纪律,同时也会影响到幼儿正常活动。为此开学第一周我班把工作重点放在常规培养。首先,三位老师要求上、下午保持一致;其次老师提要求明确、简洁,帮助幼儿记住和落实;第三加强老师和值日生检查力度;请每天值日生协助老师管理、检查。如:每天都会有值日生选择不同值日,每位值日小朋友都有自己任务;闻手香检查小朋友洗手是否用香皂;擦手摘毛巾检查小朋友是否把小手擦干净并收放到相应位置准备消毒;每天小朋友也都有自己任务:来园前放值日生或劳动图片,提示自己晚间所从事的劳动;为了帮助幼儿养成收放好习惯, 3月4日经三位老师共同商讨后,请幼儿在晚间劳动后自觉地把劳动图片收好,这无形之中培养幼儿做事有始有终。看似简单生活常规,需要老师付出很多心血帮助幼儿建立,只有家园形成合力才能有效地实施教育。 (一)榜样激励法 榜样激励法是指对幼儿的良好品行和行为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巩固其良好品行的教育方法。幼儿的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但他们对来自教师的表扬和鼓励是非常重视的,所以教师利用幼儿的这种上进心理需求,及时肯定幼儿的良好行为表现,特别是对能够自觉遵循常规的幼儿要及时表扬和鼓励,这样就可以使幼儿对正确的行为而获得的正面强化刺激而使其固化下来,而逐渐养成行为习惯。比如:为了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每天幼儿穿、脱衣服和叠被子等环节用数数方法鼓励做事快幼儿,同时认真观察全班做事情况,并提出相应要求,如:安静做事,不要因说话影响自己做事速度,在老师引导下,发现幼儿做事速度明显加快了,他们也逐渐发现做事快了,会有更多时间玩。个别做事“慢”(边说边做)幼儿,发现老师每天都在关注他(她)们,也能很快完成自己事情,加入到后面游戏中来。所以每位幼儿都是非常有潜力,只要我们给他们锻炼机会,并学会用鼓励话语激励他们,相信进步更快。 (二)引导法 故事引导法实际上也是一种榜样教育,但这种教育方法主要是运用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向幼儿介绍遵守常规的典型,启发幼儿向文艺作品中的榜样学习,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方法。幼儿喜欢听有趣味的故事,而教师充分利用故事教育的载体,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可以产生较好的效果。比如:利用餐前、午睡前等环节给幼儿讲故事,引导幼儿向身边榜样学习。讨论:这位小朋友遇到问题怎么做的?怎么解决问题?3月4日星期五是我班评选“小小气象员”的日子,卢树柏推荐:孙准小朋友,理由是他帮助我把写的名字放在柜子里,(卢树柏柜子高,自己放不了请哥哥帮忙)到大二班住宿帮拿拖鞋、脱鞋、拿牙刷,帮助我弄不哭(什么意思) 孙缘缘说:哄他。孙准和杨添淇用自己行动帮助身边小弟弟,他们的行为很让老师感动,老师会以此来引导全班小朋友向他们学习,学会帮助身边有困难的小朋友。 (三)生活体验欣赏法 生活体验欣赏法是指经常组织幼儿进行生活方面的自我服务活动,在活动达到目的之后,组织幼儿观赏和评价自我服务的劳动成果,从中欣赏规范生活的美感和进行良好的情绪体验。当幼儿能够正确欣赏自我服务的劳动成果时,不仅会对生活常规教育要求产生迎合的心理,而且能够使幼儿获得成功感,从而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比如:每天晚间劳动,幼儿都会非常自觉参与到劳动中,闫一冉很认真地把第一层鞋柜里鞋一双双摆出来后擦柜子,然后第二层第三层,最后她还把全班鞋按男孩和女孩分类码放到鞋柜里,最可贵的是动画片都开演了,别的小朋友把手中劳动布放到盆里马上跑来,只有她直到把自己事做完她才过来。对于这样幼儿我们引导全班幼儿要学会欣赏别人身上闪光点,使班上幼儿对自己的劳动成果产生自豪感,以此为榜样用这种良好的生活体验欣赏教育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四)巩固法 行为巩固法是指定期对幼儿的行为常规进行检查和评比,使其能够在生活常规的制约下自觉养成良好生活常规和巩固已经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方法。在行为巩固教育时,教师要注意使用适当的激励手段来促进幼儿坚持良好行为。 小班幼儿常规教育研究论文四 常规教育是幼儿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常规教育也是使幼儿学会适应集体生活并具备初步的独立生活能力、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较好的组织纪律性的重要手段,因此逐步认识理解和正确掌握这些常规不但是必要的,也是相当重要的。 那么,如何帮幼儿建立良好的生活常规,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呢?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造融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良好常规的前提,老师要和幼儿建立深厚的感情。老师对孩子提出的常规要求,不能只停留在让孩子执行的水平上,教师应该用语言和行动具体地向幼儿说明为什么这样做的道理。同时常规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师要有耐心,贵在坚持。 二、创设情境引起幼儿的兴趣 1.游戏激发,行为巩固。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一项活动,幼儿喜欢在有趣的活动中接受教育,而游戏则是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的良好手段,在游戏中巩固幼儿的常规行为。因此,我充分利用游戏对幼儿进行生活常规教育。如:刚入园的小班孩子,睡午觉时脱下的鞋子总是随意乱放。起床后经常会穿错鞋或找不到鞋子,经常会把我们弄得手忙脚乱,顾了这头,顾不了那头,有时还得趴在地上帮孩子找鞋,费时又费力。所以养成午睡的常规很重要。于是我就尝试着用孩子能乐意接受的游戏口吻教育孩子,帮助他们学习放好鞋子的方法。有一天午睡前,我用游戏的口吻地对孩子说:“你们知道吗?你们的两只鞋子是一对好朋友,他们喜欢在一起说悄悄话,如果我们睡觉时,把它们东一只,西一只分开乱放,它们就找不到好朋友了,心里会非常难过。所以我们午睡的时候脱下鞋子,一定要把两只鞋子靠拢摆整齐,让两个鞋子朋友永远亲亲热热地在一起。”我一边说,一边把正确的方法示范给孩子看。果然,孩子们上床午睡时,都非常认真地把自己的鞋子放在了一起,有的孩子还拉着我去看,指着自己放整齐的鞋子说:“老师,你看,我把两个好朋友放在一起了。”就这样,孩子开始饶有兴趣地学习摆放鞋子的常规,通过每天地坚持和经常地提醒,这一常规很快就建立起来了。 2、故事引导,儿歌记忆。充分发挥故事、儿歌的引导作用,运用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向幼儿介绍遵守常规的典型事例,启发幼儿向故事中的榜样学习,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喜欢听有趣味的故事,而教师充分利用故事这一载体,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可以产生较好的效果。 三、坚持说服和表扬为主的教育方法,正面引导幼儿 小班幼儿年龄小,思维能力和自控能力还不完善,因此,即使老师讲的对,幼儿也不可能完全接受,接受了也不一定按要求去做。所以,对幼儿的管理应体现在耐心说服和引导上。对幼儿的正面行为和点滴进步,我们都应积极鼓励、充分肯定并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 四、重视孩子的个性化教育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个个有思想、有个性的孩子,而且他们每个人的个性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我非常注重孩子的个性差异,针对孩子的性格、兴趣、 爱好 等特点来开展教育工作。 从幼儿实际水平出发,循序渐进地实现《纲要》的有关要求。在具体要求和指导方法上,也要从幼儿年龄特点出发,如对小班幼儿培养生活卫生习惯和独立生活能力时,要着眼于“教”。教师要以极大耐心,不厌其烦地采取多种形式,示范并结合具体讲解指导,通过游戏进行练习,重点放在幼儿学会技能上。而中班,则在小班基础上,着眼于“形成行为习惯”,可较多利用语言进行督促、检查、表扬和批评。对大班,则要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要求其“自觉”。在指导幼儿日常生活活动时,还必须看到幼儿之间的个别差异。这些差异除了受家庭或幼儿园的教育影响外,还有受到体质的好坏、智力发展状况、精神状况和意志性格等因素的影响,我们必须予以重视,区别对待。 五、教师为幼儿做好榜样 榜样激励是指为幼儿提供正确的行为典范,激励幼儿去模仿。为幼儿提供的榜样包括直接的和间接的。直接的榜样主要是指成人和同伴,间接的榜样有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等。有人说:教师是幼儿的镜子,幼儿是教师的影子。要让孩子怎样做,首先自己要做好榜样。老师在孩子们心目中的形象是很大的,她们常常在家里、或游戏情景中模仿老师。做为老师我们更要规范好自己的言行,做孩子们的榜样示范。教师要以身作则,千万不可不拘小节。老师只有不断地加强自身修养、时时注意自己举止言行的规范,才能留下正确的教育影响。 六、让幼儿参与常规的制定 积极的师幼关系能让孩子的被动遵守规则行为变为自觉自愿行为,当孩子们对规则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后,他们有了自己制定规则的想法。让幼儿参与常规的制定过程实际上也是引发幼儿思考的过程。如:午睡前要脱衣服,小班的幼儿有的坐在地上脱,很不卫生。对于这个问题,我组织幼儿讨论,应该在哪儿脱?怎么脱?由于是幼儿熟悉的事情,他们纷纷发言,有的说在桌子上,有的说在床上„其中王晓婷的意见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在椅子上脱,脱好后就把衣服放在自己的椅子上。当天中午,所有的幼儿都坐在自己的椅子上脱衣服(有的需要老师过去帮忙),并把衣服放在自己的椅子上。如此看来,幼儿自己出的主意比老师提的意见更有影响,更容易遵守。 七、重视家园配合 培养幼儿常规要重视家园配合。家长在了解了我们的常规工作后,很乐意参与我们的教育活动,帮助孩子搜集相关的学习资源和区角材料,这样既方便了我们的教学又节省了我们的财力。做好了家园配合,才能培养良好、稳定的常规。 猜你喜欢: 1. 关于幼儿园教育方面的论文 2. 关于幼儿教育的论文范文 3. 浅谈如何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小班幼儿的动手能力论文 4. 有关幼儿分享行为的教育策略探讨论文

幼儿园饮水现状研究论文

答:以下的引导方法很有效1、和宝宝玩喝水游戏你可以找来两只小杯子,在两只小杯子里倒上同样多的水,一只杯子给宝宝,一只杯子给自己,然后和宝宝一起玩“干杯”游戏。2、 鼓励策略多说“宝宝好乖,喝了水就不渴了!”“多喝水的孩子才是好孩子!”等,宝宝会为了被夸奖而配合家长的要求。3、家里不存饮料既然不想让孩子成天抱着饮料瓶,那么家长首先就要做到不买,也不在家里存饮料。就算偶尔让孩子解解馋,也应该当场就喝完。4、父母是榜样任何习惯的培养,家长的作用都是至关重要的。您在喝水时,有意到宝宝面前来,同时作出夸张地动作,引起他的注意。榜样的力量无穷啊!不可任意“浪费”培养习惯的每时每刻。5、”跟风”效应孩子们都有一个特点,就是看到其他孩子干什么,自己也会跟着干什么。建议家长在带宝宝到社区玩时事先预备一瓶水,只要有其他孩子在喝水,就赶快递上自己的,一般都能如愿。6、更换杯子宝宝对有动物图案的东西天生偏爱,家长可尝试准备两三个带有不同动物图案的杯子,轮换着喂宝宝喝水,或者用不同形状的器皿装水给宝宝喝,这会让他们觉得新鲜有趣,喜欢上喝水。7、让宝宝爱屋及乌每个宝宝心目中都有自己的小偶像,用他的小偶像来编故事。例如,宝宝喜欢天线宝宝,就给他编一个天线宝宝喝白开水的故事。8、甜味白开水如果孩子实在喜欢饮料那甜甜的味道,爸爸妈妈可以在白开水里放上一片苹果片或者梨片,稍等片刻,让白开水里有着自然的甜味,也许会让宝宝有尝试的欲望,至少不会排斥。

幼儿园过度环节的研究论文

第一、过渡环节混杂 在幼儿一日活动作息时间表中,我们还可以发现一个问题,就是教师在组织幼儿的活动时,没有明确地区别出对于幼儿来说必要的和不必要的过渡环节,仍有较多集体进行的、不必要的过渡环节存在。这些不必要的过渡与转换环节,虽都是零碎的,短时的,但日复一日累计在一起也无形中占去了幼儿许多游戏和学习的时间,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第二、关于过渡环节的组织 在过渡环节的处理中教师的组织是相当重要的,目前实际的操作中,我们发现教师处理过渡环节的方法比较单一,一般都是用生活环节来代替过渡环节。如:教学活动结束后请幼儿去小便、洗手等,而且环节之间的转换也比较生硬,这与新《纲要》中提倡的观念不太符合,因此我们觉得,教师在过渡环节的转换中还缺少一定的机智,过渡环节应当有更加自然和有趣的转换方式。 另外,教师对幼儿在过渡环节中实施过多干预和催促的现象仍然十分多。如:晨间活动与教学活动之间入厕、喝水的过渡环节中,幼儿总喜欢一边做事一边闲聊或看看自然角的东西,为了减少等待,及时进行下面的教学活动,教师会经常性的对幼儿进行催促,要求幼儿尽快喝完水,及时进入教室等。从这个事例中可以看出,教师在过渡环节中对幼儿实施了过多的控制和干预,没有充分尊重和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原因是如果教师不在规定时间里完成相应的工作,就会影响后面活动的进行,打乱正常的一日活动秩序,增加组织活动的难度;但教育应是以幼儿的发展为本的,这种做法全然不顾幼儿在园生活时生理和心理的需求,是对幼儿主体性的不尊重,会对幼儿良好个性,健康人格的形成带来不利的影响。 综合以上两方面的情况来看,幼儿园过渡环节的转换仍没有实质性的转变,管理者与教师没有全方位的、深入地去理解新《纲要》中关于“过渡环节”的阐述,正确的观念还没有树立。因此,我们确立了《幼儿园一日活动过渡环节的研究》的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于:一是在研究中转变教师观念,改变一日活动以及过渡环节的处理方法,统筹安排,丰富环节的组织形式,优化幼儿的一日活动安排。 充分发挥其教育价值,有效贯彻和实施新《纲要》的精神。二是通过研究促进教师与幼儿两者间的相互作用,发挥幼儿的自我调节功能,培养幼儿自我管理的能力,使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二、研究方法与步骤 1、方法 本课题以行动研究法为主,抽取本园中一班35名幼儿作为研究的样本。 2、步骤 (一)准备阶段(2004年5月——2004年7月) 收集相关的资料,正确理解“过渡环节”的价值和意义,制订详细的研究步骤和阶段方案。 (二)、实施阶段(2004年9月——2005年7月) 1、区分必要与不必要的过渡环节,并进行调整。 2、运用多种方法(游戏、故事、谈话等)来有效地组织一日活动中的过渡环节。 3、创设宽松的环境,灵活采用延长和紧凑的方法来处理一日活动中的过渡环节,使过渡环节与幼儿的身心节奏相适应。 4、调整一日活动的时间作息表,设立版块式作息时间,增加幼儿有可能“长时间做一件事情”的机会。 (三)、总结阶段(2005年6月——2005年8月) 1、整理实施中积累的资料与案例,并对此进行分析。 2、撰写论文。 三、定位与特征分析 (一)过渡环节的定位 在研究中,我们对一日活动中的过渡环节进行了重新的定义,认为: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包括生活、游戏、学习、运动等环节,过渡环节是一日各活动中的“驿站”,是中转的,衔接的,过渡的,也是休息调整的;它是非正式的,是闲散的,自由活泼的。它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是游离、边缘的性质,因此,在过渡环节中,我们应当允许幼儿以自由、放松和无拘无束的姿态出现,允许有不同风格和性质的活动出现。 由此,也对过渡环节的教育价值、过渡环节与幼儿身心节奏等方面产生了新的理解和认识。 (二)过渡环节的特征分析 第一、过渡环节中存在教育价值 长久以来“过渡环节”是作为一个不入流的细节问题存在的,我们的思维中它所起的作用只是环节的转换与连接,没有什么教育的价值,因此,一直在想方设法的消除和避免。事实上,过渡环节这个细节问题是十分重要的,不仅仅在于它的转换与过渡作用,使一日各活动之间建立积极的联系与互动,而且还在于它本身所具有的独立的教育价值。 从幼儿的方面来说:在宽松的环境中,幼儿不仅能利用过渡环节进行自主的游戏和学习,而且过渡环节还能给幼儿提供一个释放心理能量的空间,有利于幼儿自主自律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形成;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有利于教师进行现场的设计、思考以及一些临时的随机情况的处理。因此,我们在实践中将“过渡环节”作为一种独特的与其他活动同等重要的教育资源加以充分利用,而不是作为一种需要加以消极避免的误区。 第二、幼儿身心发展的需求与教学的需求两种节奏的存在 在幼儿一日活动的过渡环节中,存在着两种节奏:其一是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安排,这一节奏一直以来是在显性的位置,大部分的活动时间安排都是从这一节奏出发的;其二是幼儿的身心节奏,在传统的一日活动过渡环节的处理中,这一节奏并没有被提到足够重视的程度。 幼儿心理学中强调:“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安排与幼儿的心理健康也有密切的联系。教师如果不顾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对幼儿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就可使幼儿情绪压抑,丧失自信心和兴趣,还可使幼儿产生心理上的疲劳。”

过渡环节应当有更加自然和有趣的转换方式。 另外,教师对幼儿在过渡环节中实施过多干预和催促的现象仍然十分多。如:晨间活动与教学活动之间入厕、喝水的过渡环节中,幼儿总喜欢一边做事一边闲聊或看看自然角的东西,为了减少等待,及时进行下面的教学活动,教师会经常性的对幼儿进行催促,要求幼儿尽快喝完水,及时进入教室等。

第一、过渡环节混杂 在幼儿一日活动作息时间表中,还可以发现一个问题,就是教师在组织幼儿的活动时,没有明确地区别出对于幼儿来说必要的和不必要的过渡环节,仍有较多集体进行的、不必要的过渡环节存在。这些不必要的过渡与转换环节,虽都是零碎的,短时的,但日复一日累计在一起也无形中占去了幼儿许多游戏和学习的时间,是一种资源的浪费。第二、关于过渡环节的组织 在过渡环节的处理中教师的组织是相当重要的,目前实际的操作中,发现教师处理过渡环节的方法比较单一,一般都是用生活环节来代替过渡环节。如:教学活动结束后请幼儿去小便、洗手等,而且环节之间的转换也比较生硬,这与新《纲要》中提倡的观念不太符合,因此觉得,教师在过渡环节的转换中还缺少一定的机智,过渡环节应当有更加自然和有趣的转换方式。另外,教师对幼儿在过渡环节中实施过多干预和催促的现象仍然十分多。如:晨间活动与教学活动之间入厕、喝水的过渡环节中,幼儿总喜欢一边做事一边闲聊或看看自然角的东西,为了减少等待,及时进行下面的教学活动,教师会经常性的对幼儿进行催促,要求幼儿尽快喝完水,及时进入教室等。从这个事例中可以看出,教师在过渡环节中对幼儿实施了过多的控制和干预,没有充分尊重和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原因是如果教师不在规定时间里完成相应的工作,就会影响后面活动的进行,打乱正常的一日活动秩序,增加组织活动的难度;但教育应是以幼儿的发展为本的,这种做法全然不顾幼儿在园生活时生理和心理的需求,是对幼儿主体性的不尊重,会对幼儿良好个性,健康人格的形成带来不利的影响。综合以上两方面的情况来看,幼儿园过渡环节的转换仍没有实质性的转变,管理者与教师没有全方位的、深入地去理解新《纲要》中关于“过渡环节”的阐述,正确的观念还没有树立。因此,确立了《幼儿园一日活动过渡环节的研究》的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于:一是在研究中转变教师观念,改变一日活动以及过渡环节的处理方法,统筹安排,丰富环节的组织形式,优化幼儿的一日活动安排。充分发挥其教育价值,有效贯彻和实施新《纲要》的精神。二是通过研究促进教师与幼儿两者间的相互作用,发挥幼儿的自调节功能,培养幼儿自管理的能力,使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二、研究方法与步骤1、方法 本课题以行动研究法为主,抽取本园中一班35名幼儿作为研究的样本。2、步骤 (一)准备阶段(2004年5月——2004年7月) 收集相关的资料,正确理解“过渡环节”的价值和意义,制订详细的研究步骤和阶段方案。(二)、实施阶段(2004年9月——2005年7月)1、区分必要与不必要的过渡环节,并进行调整。2、运用多种方法(游戏、故事、谈话等)来有效地组织一日活动中的过渡环节。3、创设宽松的环境,灵活采用延长和紧凑的方法来处理一日活动中的过渡环节,使过渡环节与幼儿的身心节奏相适应。4、调整一日活动的时间作息表,设立版块式作息时间,增加幼儿有可能“长时间做一件事情”的机会。(三)、总结阶段(2005年6月——2005年8月)1、整理实施中积累的资料与案例,并对此进行分析。2、撰写论文。三、定位与特征分析 (一)过渡环节的定位 在研究中,对一日活动中的过渡环节进行了重新的定义,认为: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包括生活、游戏、学习、运动等环节,过渡环节是一日各活动中的“驿站”,是中转的,衔接的,过渡的,也是休息调整的;它是非正式的,是闲散的,自由活泼的。它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是游离、边缘的性质,因此,在过渡环节中,应当允许幼儿以自由、放松和无拘无束的姿态出现,允许有不同风格和性质的活动出现。由此,也对过渡环节的教育价值、过渡环节与幼儿身心节奏等方面产生了新的理解和认识。(二)过渡环节的特征分析 第一、过渡环节中存在教育价值 长久以来“过渡环节”是作为一个不入流的细节问题存在的,的思维中它所起的作用只是环节的转换与连接,没有什么教育的价值,因此,一直在想方设法的消除和避免。事实上,过渡环节这个细节问题是十分重要的,不仅仅在于它的转换与过渡作用,使一日各活动之间建立积极的联系与互动,而且还在于它本身所具有的独立的教育价值。从幼儿的方面来说:在宽松的环境中,幼儿不仅能利用过渡环节进行自主的游戏和学习,而且过渡环节还能给幼儿提供一个释放心理能量的空间,有利于幼儿自主自律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形成;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有利于教师进行现场的设计、思考以及一些临时的随机情况的处理。因此,在实践中将“过渡环节”作为一种独特的与其他活动同等重要的教育资源加以充分利用,而不是作为一种需要加以消极避免的误区。第二、幼儿身心发展的需求与教学的需求两种节奏的存在 在幼儿一日活动的过渡环节中,存在着两种节奏:其一是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安排,这一节奏一直以来是在显性的位置,大部分的活动时间安排都是从这一节奏出发的;其二是幼儿的身心节奏,在传统的一日活动过渡环节的处理中,这一节奏并没有被提到足够重视的程度。幼儿心理学中强调:“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安排与幼儿的心理健康也有密切的联系。教师如果不顾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 。。对幼儿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就可使幼儿情绪压抑,丧失自信心和兴趣,还可使幼儿产生心理上的疲劳。”

幼儿园生活环节的研究论文

小班幼儿常规教育研究论文篇三 幼儿园给幼儿培养良好的常规教育是在给幼儿生活、行为等方面打好良好的基础,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我认为幼儿的习惯是从他们出生的那一刻起,由身边的抚养人在生活的言传身教,然后到幼儿园就是由幼儿园和家庭共同教育孩子。 幼儿园中,一个班级的纪律和常规可以看出这个班级教育怎样?幼儿园的班级常规可以直接的影响到幼儿的成长,没有建立好常规教育的班级无法让幼儿好好的学习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教学中一个班级常规教育好。就能给幼儿一个好的生活、学习的环境,让幼儿在环境中逐步进步,好的常规有利于老师开展教学活动。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我们对他们的每日常规的要求就越来越高,所以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不断突破。为了给幼儿创造出良好的常规教育环境,让他们愉快的生活。家长应积极配合如何教育幼儿的工作。家长要在思想上就要认识幼儿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幼儿来说有着多么大的意义,从而使家长努力配合教师的幼儿园的常规教育。 一、 幼儿园常规教育分析 (一) 常规教育的作用 1. 什么是“规矩”? 什么是“规矩”?在字典里面解释这一词语就是“一定的标准、法则或习惯。”在幼儿园里也是需要一定的标准、法则和习惯。幼儿园常规就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幼儿发展的特点来定位的。 2. 幼儿园常规的作用? 幼儿园常规作用就是幼儿们的一日生活中基本要求。我们要把这些要求制定出一个完整的计划,我们要让幼儿非常清楚的明白他们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把幼儿培养成有着良好的行为习惯还有自主能力,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避免没必要的困扰。幼儿园常规的作用就是让幼儿的一日生活变得丰富、规律、多姿多彩,教师要积极调动幼儿在生活中的自主性的积极性。 3.常规教育的内容 生活常规贯穿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活动中,是根据幼儿园的生活环节制定的活动规则。它包括入园、盥洗、饮水、入厕、进餐、午睡、起床、离园等环节的常规。幼儿应该形成的生活常规包括:遵守作息时间,有良好的进餐习惯、睡眠习惯、卫生习惯、有良好的坐、站、走姿势,以及有良好的物品收放习惯等。各年龄阶段会对幼儿的常规要求也会有所不同。 (二)、幼儿园常规教育存在的误区 1.强调有序性,忽视了自主性 常常说到幼儿园常规教育就会不由自主的想起常规教育就是为了“保持课堂教学秩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偶尔会让幼儿参与讨论。其实教师完全控制着讨论的最终结果,这样的做法限制了幼儿的思想,幼儿园常规教育对幼儿的行为失去了引导作用。教师都努力强调幼儿的有序性都没有尊重幼儿的自主性特点。 2.强调共性,忽视差异性 在幼儿园常规教育中,教师在上课的主要问题还是课堂纪律,教师上课时的说课内容过于活泼,幼儿也会克制不住自己跟着混乱起来,这时教师该如何是好呢?掌握不了课堂纪律就草草收场?作为教师你缺乏课堂纪律的 经验 外,最重要的是要把常规教育当作一种活动活动而开展,幼儿园的常规教育不是一味的开发出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当遵循幼儿的想法来帮助他们自主学习。幼儿园的常规教育是“过分强调幼儿学习的有序性,忽视幼儿学习的自主性,过于强调常规教育中幼儿的共性,忽视遵守常规教育中幼儿的个体差异。” (二) 常规教育内容方面的问题 1.常规教育的限制性 幼儿教师和保育老师的任务都是一样重,压力也很大。但是幼儿教师他们面临的是一群不懂事的孩子,容易对孩子强压的进行说教、情绪行为控制、命令等语言指令已经让幼儿的思想方面限制。他们没有考虑过幼儿的感受,没有站在幼儿角度想问题,让幼儿处于被动状态,幼儿收到的都是“命令”。幼儿按照老师要求做事,训练幼儿各种常规训练。幼儿心里老师就是“皇帝”,说出来的就是“圣旨”,不管对与错都必须服从。幼儿的思维得到限制,剥夺他们想象自由。 2.常规教育的方法单一 常规教育应该实施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在一日活动中教师要把握每一个环节,让幼儿能更好的融入。可是,有的教师不会把握在一日活动中的环节,那么他们大多都是把常规教育用语言表达出来让幼儿明白,然后就是每天不断的提醒,督促。最后幼儿违反了常规就用惩罚的方式教育幼儿。对于幼儿来说这样教育往往起不到好的效果。他们觉得这些都是老师强调他们去遵守的秩序,他们心里就会产生“规矩关我什么事?为什么要遵守?”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让常规落实到幼儿的心理。 (三) 如何进行常规教育 ①小班 幼儿园常规是幼儿活动的保证,小班幼儿年龄小,自控能力差,比较好动,如果没有良好的常规,保教活动就不能很好的实施。那么如何对小班幼儿进行必要的常规教育呢?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来说,对幼儿园的环境、生活不熟悉,不习惯按相对一致的要求去行动。因此,我们必须从常规培养开始,使幼儿知道什么时候做什么,怎么做,从而逐渐养成习惯。若能在小班时期形成良好的常规,那就有利于孩子从小养成好习惯,使孩子终身受益。经过实践,我认为进行小班常规教育时可从以下三个方面为出发点: 一.建立帮助幼儿适应集体生活的常规。 小班幼儿好模仿,易受暗示,自我意识刚形成,第一反抗期的来临,良好的常规能使幼儿在集体活动中比较协调,这样就不会束缚和限制幼儿。比如在带领幼儿进行洗手、喝水等生活活动时,如果先让幼儿分批洗手后,然后坐回椅子,再组织幼儿分批去喝水,我以为这样的常规就限制了幼儿。小班幼儿年龄小,坚持性差,让他们等待的时间过长,势必会造成常规的混乱,针对小班幼儿的这一特点,我认为可以让幼儿洗完手后自由去喝水,然后给幼儿一点自由活动的时间,这样下一个环节活动时幼儿的注意力就比较容易集中,如此有松有紧的常规比较适合小班幼儿。 又如我们在安排幼儿座位时,通常是排马蹄形位子,带过小班的老师不难发现孩子为了这个椅子经常发生矛盾,不是你挤我,就是我挤你,针对这样的现象,我觉得可以在地板上用线做上相应的标志,固定幼儿椅子的位置,便与幼儿放好椅子。地上的线可以给孩子暗示,而小班幼儿正是最容易受暗示的……如此的常规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矛盾。 二、常规教育必须从幼儿的需求出发 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尤其是小班幼儿更是以直觉行动思维为重点。所以,我们在进行常规教育时要让幼儿直接参与。以洗手为例:一般如果是徒手的示范讲解,由于小班孩子头脑中没有表象,这种方法比较难以接受。因此,我们可以采用分批带幼儿进入盥洗室,让幼儿看见水龙头,肥皂,毛巾,再亲眼看到老师的具体示范,这样使幼儿看到具体的行为标准,以及达到这个标准所使用的方法后,便于幼儿的掌握。 我们培养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是在他们能力范围内的自理,教师适当的帮助是必须的。比如,冬季要求小班幼儿将衣服塞在裤子里,由于孩子手臂短,穿的又多,因此只能将前面几件衣服塞好,而身后的衣服很难整理好,这时就需要老师给予适当的帮助。所以,在常规教育时,不能考虑到方便老师,而是要从幼儿需求出发,怎样做有利于幼儿,就采取怎么的做法。 三、在活动中建立常规 由于小班幼儿及容易进入角色,我们设计的活动就要创设一定的情景,如果只是单纯的说教或是机械地重复练习,孩子马上会厌倦,于是,我们可以用“小孩小孩快回家”、“小鸟小鸟快回家”或者“小兔小兔快回家”等游戏,来建立体育活动中站位的常规。在活动中建立常规是由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只有在活动中采用具体形象,让幼儿亲身体验行为的方式,才能建立稳固的常规。 幼儿的常规意识,需要不断地进行强化,才能巩固,这就需要通过具体形象的教育,并反复进行练习,不断地强化,督促。例如在培养洗手常规时,我们除了交给幼儿正确地洗手方法外,还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把洗手的程序编成儿歌,让幼儿边念儿歌边洗手,这样他们很快掌握了正确地洗手方法,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另外,在活动中建立常规,还必须考虑到三个基本要素: 1、 内容少,分解细: 再以洗手为例,以前我们在教幼儿洗手时,总是教师完整的示范并讲解一下洗手的整个过程,然后让幼儿操作,但孩子们很难达到要求,原因是他们不知道怎么样才算两只小手冲湿了,怎么样才算手上都擦上了肥皂,怎么样才算搓出了肥皂泡等等。因此,我们不能粗线条的教,而必须细化某一个环节。比如,一般幼儿擦肥皂都是一擦了事,于是我在指导幼儿擦肥皂时,对幼儿说:“肥皂要和你的小手做朋友,先和手心做朋友(用肥皂在手里擦一擦),然后和手背做朋友(用肥皂在手背擦一擦),最后和你的手指做朋友(用肥皂擦手指两面),这样,你的手心、手背和手指上都有了肥皂,才算是做了好朋友”。这样,在十分具体的边讲边做的过程中,就比较容易掌握擦肥皂的要领。同时,由于幼儿记忆的特点,中班幼儿可以同时提两个要求,大班幼儿可以同时提出三个要求,而小班幼儿在一次活动中只能有一个要求,即一个重点,因此,在对小班幼儿提常规要求时,切记一次提一个要求,同时要把这样要求讲细讲透。 2、 考虑仔细、周全: 教师考虑的周到,教的仔细,就有利于良好常规的建立。比如在安排午餐的位置时,既要考虑桌子之间的距离,这样可以方便幼儿的进出,又要考虑幼儿进餐时情绪,将食欲好进餐快的幼儿于食欲差进餐慢的幼儿坐在一起,这样可以起到以快带慢的效果。如果教师只是随意摆放桌子,根本不考虑桌子与桌子之间的距离等问题,势必会造成孩子之间的许多矛盾,出现冲撞、将椅子举起来或顶在头顶等现象,这样就破坏了安静吃点心的常规,同样也破坏了搬椅子的常规。因此,在安排教育设施时,每个教育环节都要适合幼儿,以免使幼儿之间造成不必要的矛盾。 3、语言要慢、轻、短。 在常规的建立中,必定有要求,有检查。我认为我们只需要轻声的语言和动作的暗示,从正面引导,以榜样作用激励幼儿,多督促幼儿。对小班幼儿讲话我们要做到慢、轻、短,即语速慢一些,声音轻一些,语句短一些,尤其是小班幼儿很容易进入角色。我们应该注重拟人化语言的运用,这在成人看来似乎是不可思议的,对于中、大班孩子来说效果可能还不怎么样,但是,在小班幼儿来讲确是必须的。例如小朋友在放杯子时,老师要求他们轻放,但发现孩子们没有做到这一要求时。老师可以说:“听,是哪一只杯子在吵架啊?这些杯子都是好朋友,应该这样说话(教师示范轻放杯子,并请出错的孩子模仿一下)对,现在他们是轻轻讲话了,才是好朋友。”按这样的方式提出要求,孩子会比较容易接受。 总之,只有立足于小班的特点,细化稳固在生活中建立的常规,才能使幼儿常规活动不乱,达到我们预期的教育效果。 ②中班 一.如何对幼儿进行生活常规的教育 在一个班上如果没有很好的生活常规,这个班将会是乱哄哄的,同时在这个小细节上也存在着许多不安全隐患。每当幼儿过了一个假期后,回到集体生活就会表现:做事不认真、不踏实;老师提要求要么没听见;要么是听见做不道;导致老师不断地提醒着,分散老师注意力来维持班上纪律,同时也会影响到幼儿正常活动。为此开学第一周我班把工作重点放在常规培养。首先,三位老师要求上、下午保持一致;其次老师提要求明确、简洁,帮助幼儿记住和落实;第三加强老师和值日生检查力度;请每天值日生协助老师管理、检查。如:每天都会有值日生选择不同值日,每位值日小朋友都有自己任务;闻手香检查小朋友洗手是否用香皂;擦手摘毛巾检查小朋友是否把小手擦干净并收放到相应位置准备消毒;每天小朋友也都有自己任务:来园前放值日生或劳动图片,提示自己晚间所从事的劳动;为了帮助幼儿养成收放好习惯, 3月4日经三位老师共同商讨后,请幼儿在晚间劳动后自觉地把劳动图片收好,这无形之中培养幼儿做事有始有终。看似简单生活常规,需要老师付出很多心血帮助幼儿建立,只有家园形成合力才能有效地实施教育。 (一)榜样激励法 榜样激励法是指对幼儿的良好品行和行为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巩固其良好品行的教育方法。幼儿的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但他们对来自教师的表扬和鼓励是非常重视的,所以教师利用幼儿的这种上进心理需求,及时肯定幼儿的良好行为表现,特别是对能够自觉遵循常规的幼儿要及时表扬和鼓励,这样就可以使幼儿对正确的行为而获得的正面强化刺激而使其固化下来,而逐渐养成行为习惯。比如:为了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每天幼儿穿、脱衣服和叠被子等环节用数数方法鼓励做事快幼儿,同时认真观察全班做事情况,并提出相应要求,如:安静做事,不要因说话影响自己做事速度,在老师引导下,发现幼儿做事速度明显加快了,他们也逐渐发现做事快了,会有更多时间玩。个别做事“慢”(边说边做)幼儿,发现老师每天都在关注他(她)们,也能很快完成自己事情,加入到后面游戏中来。所以每位幼儿都是非常有潜力,只要我们给他们锻炼机会,并学会用鼓励话语激励他们,相信进步更快。 (二)引导法 故事引导法实际上也是一种榜样教育,但这种教育方法主要是运用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向幼儿介绍遵守常规的典型,启发幼儿向文艺作品中的榜样学习,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方法。幼儿喜欢听有趣味的故事,而教师充分利用故事教育的载体,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可以产生较好的效果。比如:利用餐前、午睡前等环节给幼儿讲故事,引导幼儿向身边榜样学习。讨论:这位小朋友遇到问题怎么做的?怎么解决问题?3月4日星期五是我班评选“小小气象员”的日子,卢树柏推荐:孙准小朋友,理由是他帮助我把写的名字放在柜子里,(卢树柏柜子高,自己放不了请哥哥帮忙)到大二班住宿帮拿拖鞋、脱鞋、拿牙刷,帮助我弄不哭(什么意思) 孙缘缘说:哄他。孙准和杨添淇用自己行动帮助身边小弟弟,他们的行为很让老师感动,老师会以此来引导全班小朋友向他们学习,学会帮助身边有困难的小朋友。 (三)生活体验欣赏法 生活体验欣赏法是指经常组织幼儿进行生活方面的自我服务活动,在活动达到目的之后,组织幼儿观赏和评价自我服务的劳动成果,从中欣赏规范生活的美感和进行良好的情绪体验。当幼儿能够正确欣赏自我服务的劳动成果时,不仅会对生活常规教育要求产生迎合的心理,而且能够使幼儿获得成功感,从而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比如:每天晚间劳动,幼儿都会非常自觉参与到劳动中,闫一冉很认真地把第一层鞋柜里鞋一双双摆出来后擦柜子,然后第二层第三层,最后她还把全班鞋按男孩和女孩分类码放到鞋柜里,最可贵的是动画片都开演了,别的小朋友把手中劳动布放到盆里马上跑来,只有她直到把自己事做完她才过来。对于这样幼儿我们引导全班幼儿要学会欣赏别人身上闪光点,使班上幼儿对自己的劳动成果产生自豪感,以此为榜样用这种良好的生活体验欣赏教育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四)巩固法 行为巩固法是指定期对幼儿的行为常规进行检查和评比,使其能够在生活常规的制约下自觉养成良好生活常规和巩固已经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方法。在行为巩固教育时,教师要注意使用适当的激励手段来促进幼儿坚持良好行为。 小班幼儿常规教育研究论文四 常规教育是幼儿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常规教育也是使幼儿学会适应集体生活并具备初步的独立生活能力、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较好的组织纪律性的重要手段,因此逐步认识理解和正确掌握这些常规不但是必要的,也是相当重要的。 那么,如何帮幼儿建立良好的生活常规,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呢?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造融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良好常规的前提,老师要和幼儿建立深厚的感情。老师对孩子提出的常规要求,不能只停留在让孩子执行的水平上,教师应该用语言和行动具体地向幼儿说明为什么这样做的道理。同时常规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师要有耐心,贵在坚持。 二、创设情境引起幼儿的兴趣 1.游戏激发,行为巩固。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一项活动,幼儿喜欢在有趣的活动中接受教育,而游戏则是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的良好手段,在游戏中巩固幼儿的常规行为。因此,我充分利用游戏对幼儿进行生活常规教育。如:刚入园的小班孩子,睡午觉时脱下的鞋子总是随意乱放。起床后经常会穿错鞋或找不到鞋子,经常会把我们弄得手忙脚乱,顾了这头,顾不了那头,有时还得趴在地上帮孩子找鞋,费时又费力。所以养成午睡的常规很重要。于是我就尝试着用孩子能乐意接受的游戏口吻教育孩子,帮助他们学习放好鞋子的方法。有一天午睡前,我用游戏的口吻地对孩子说:“你们知道吗?你们的两只鞋子是一对好朋友,他们喜欢在一起说悄悄话,如果我们睡觉时,把它们东一只,西一只分开乱放,它们就找不到好朋友了,心里会非常难过。所以我们午睡的时候脱下鞋子,一定要把两只鞋子靠拢摆整齐,让两个鞋子朋友永远亲亲热热地在一起。”我一边说,一边把正确的方法示范给孩子看。果然,孩子们上床午睡时,都非常认真地把自己的鞋子放在了一起,有的孩子还拉着我去看,指着自己放整齐的鞋子说:“老师,你看,我把两个好朋友放在一起了。”就这样,孩子开始饶有兴趣地学习摆放鞋子的常规,通过每天地坚持和经常地提醒,这一常规很快就建立起来了。 2、故事引导,儿歌记忆。充分发挥故事、儿歌的引导作用,运用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向幼儿介绍遵守常规的典型事例,启发幼儿向故事中的榜样学习,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喜欢听有趣味的故事,而教师充分利用故事这一载体,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可以产生较好的效果。 三、坚持说服和表扬为主的教育方法,正面引导幼儿 小班幼儿年龄小,思维能力和自控能力还不完善,因此,即使老师讲的对,幼儿也不可能完全接受,接受了也不一定按要求去做。所以,对幼儿的管理应体现在耐心说服和引导上。对幼儿的正面行为和点滴进步,我们都应积极鼓励、充分肯定并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 四、重视孩子的个性化教育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个个有思想、有个性的孩子,而且他们每个人的个性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我非常注重孩子的个性差异,针对孩子的性格、兴趣、 爱好 等特点来开展教育工作。 从幼儿实际水平出发,循序渐进地实现《纲要》的有关要求。在具体要求和指导方法上,也要从幼儿年龄特点出发,如对小班幼儿培养生活卫生习惯和独立生活能力时,要着眼于“教”。教师要以极大耐心,不厌其烦地采取多种形式,示范并结合具体讲解指导,通过游戏进行练习,重点放在幼儿学会技能上。而中班,则在小班基础上,着眼于“形成行为习惯”,可较多利用语言进行督促、检查、表扬和批评。对大班,则要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要求其“自觉”。在指导幼儿日常生活活动时,还必须看到幼儿之间的个别差异。这些差异除了受家庭或幼儿园的教育影响外,还有受到体质的好坏、智力发展状况、精神状况和意志性格等因素的影响,我们必须予以重视,区别对待。 五、教师为幼儿做好榜样 榜样激励是指为幼儿提供正确的行为典范,激励幼儿去模仿。为幼儿提供的榜样包括直接的和间接的。直接的榜样主要是指成人和同伴,间接的榜样有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等。有人说:教师是幼儿的镜子,幼儿是教师的影子。要让孩子怎样做,首先自己要做好榜样。老师在孩子们心目中的形象是很大的,她们常常在家里、或游戏情景中模仿老师。做为老师我们更要规范好自己的言行,做孩子们的榜样示范。教师要以身作则,千万不可不拘小节。老师只有不断地加强自身修养、时时注意自己举止言行的规范,才能留下正确的教育影响。 六、让幼儿参与常规的制定 积极的师幼关系能让孩子的被动遵守规则行为变为自觉自愿行为,当孩子们对规则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后,他们有了自己制定规则的想法。让幼儿参与常规的制定过程实际上也是引发幼儿思考的过程。如:午睡前要脱衣服,小班的幼儿有的坐在地上脱,很不卫生。对于这个问题,我组织幼儿讨论,应该在哪儿脱?怎么脱?由于是幼儿熟悉的事情,他们纷纷发言,有的说在桌子上,有的说在床上„其中王晓婷的意见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在椅子上脱,脱好后就把衣服放在自己的椅子上。当天中午,所有的幼儿都坐在自己的椅子上脱衣服(有的需要老师过去帮忙),并把衣服放在自己的椅子上。如此看来,幼儿自己出的主意比老师提的意见更有影响,更容易遵守。 七、重视家园配合 培养幼儿常规要重视家园配合。家长在了解了我们的常规工作后,很乐意参与我们的教育活动,帮助孩子搜集相关的学习资源和区角材料,这样既方便了我们的教学又节省了我们的财力。做好了家园配合,才能培养良好、稳定的常规。 猜你喜欢: 1. 关于幼儿园教育方面的论文 2. 关于幼儿教育的论文范文 3. 浅谈如何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小班幼儿的动手能力论文 4. 有关幼儿分享行为的教育策略探讨论文

《浅议幼儿教育生活化》

摘 要:教育来源于生活,生活和教育是相互交织、互相渗透的两个体系。教育与生活已成为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一个核心的理念,即课程的生活化、经验化。那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本着这一理念实践下去。

关键词:幼儿教育 生活化

幼儿园教育是孩子们最早接受的教育形式,它直接影响到孩子们的心理状况和健康成长,因此幼儿教育必须得到重视。为孩子们提供精彩、健康的生活与活动环境,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和警醒。[1]

一、生活化教育内容的选择

⒈从幼儿感兴趣的问题中确定活动内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纲要》指出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敏感地觉察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如在孩子刚入园的时候,幼儿常在口袋里藏几颗糖,偷偷地与同伴分享。我们就依据这一生活素材开展了“糖果甜甜”的主题活动,请幼儿自愿带了各种糖果,于是,幼儿在尽情地品尝糖果的美味之余,又了解了各种糖果的不同种类和口味,有效地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经验。

其次,我们在生活中要细致观察,及时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即教师要以敏锐的观察力及时捕捉住来自幼儿的稍纵即逝的生活信息,充分发挥它们的教育价值。 [2]

⒉从幼儿熟悉的节日中选择活动内容

节日是社会生活的重要标志,既是文化特色的反映,也是人文精神的体现。尤其是幼儿熟悉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六一“儿童节、中秋节等都是可利用的课程资源。就拿“三八”妇女节来说吧,幼儿最熟悉的妇女就是妈妈,于是我让幼儿从了解妈妈入手,妈妈的工作,妈妈为这个家付出的辛勤劳动,妈妈为我做了些什么?从而激发幼儿对妈妈的爱,然后启发幼儿:“你为妈妈做过什么,你打算如何让妈妈的节日过得开心?”让幼儿明白爱是双向的,激起幼儿亲手为妈妈制作小礼物的欲望。于是《我爱我爱》的活动就红红火火地开展了起来。

二、活动过程生活化的实施

⒈让生活走进课堂

生活化的课堂能使幼儿感到生动有趣,充满人情味,回归生活已越来越被教育界认可。如:我在组织幼儿开展《感知6以内的数量》活动时,我把活动室布置成一个“超市”,让幼儿做“顾客”,每人有6以内的点子卡若干张,拿一张点子卡买可以与点子相同数量的一种物体,可以买若干种与点子相同数量的物体。这种生活情景的再现让幼儿感到既亲切又有趣,既从中获得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有时我还将真实的生活引进课堂,如《水果沙拉》活动中,我与幼儿将带来的水果按品种分类摆放,然后让幼儿看水果,说水果,了解水果的形状和不同味道,最后与幼儿一同洗水果、切水果,做水果沙拉、品尝水果沙拉。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幼儿体验着生活的乐趣,学习着生活的本领。《香香的蔬菜》、《香喷喷的爆米花》这些活动的组织都以幼儿体验生活这种方式来实施的。让生活走进课堂,给我们的教学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

⒉从课堂走进生活

大自然、大社会是本活教材,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拓宽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空间,带领幼儿走向幼儿园,融入大自然、大社会。在幼儿教育中,不能仅仅停留在从生活中学习,还要引导他们用学得的知识更好地生活。如:孩子们在幼儿园里学会了剪窗花、折纸花,回家后有的幼儿就与爸爸妈妈一起布置自己的小房间,改善生活环境,使环境更漂亮、生活更美好。有的幼儿学会了做“水果沙拉,经常在家里大展身手,享受生活。有的幼儿在学习《安全交通规则》后,制止家长闯红灯,并要求家长过马路时走斑马线,为创建文明安全的城市环境出了把力。

三、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幼儿适应能力

学习来自于生活,学习也服务于生活。只有让幼儿了解生活,才能更好的适应生活。《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情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我们从孩子的身边生活着手,对生活中活动进行开发和创新,关注活动能否真正引发幼儿的参与和兴趣,促进幼儿能力进一步的发展。

例如,我们幼儿园中班的主题活动“我去逛超市”,从幼儿区域活动“小小商店”中引发出来,在幼儿已有逛超市经验基础上,引入“超市”的活动,发现超市与一般商店不同的物品摆放规则、超市购物秩序,购物礼仪等,教师与幼儿一同收集材料,将“小小商店”升级为“小超市”,在幼儿的自主活动中体验超市购物乐趣。结合“环境保护日”“劳动节”,开展“我是环保小卫士”主题活动,播放废气污染、水污染……环境污染录像,了解环境污染带给人们的生活危害,加深幼儿对“环境污染”的理解,萌发环保意识。以“救救地球”为题,开展向社会开放的幼儿画展、设计“爱护环境”提示牌、清扫校园等系列活动,共同关爱我们的生活环境。在此活动中,结合生活中的现象,采用多样的学习形式,引导幼儿的积极参与,各内容相互渗透,引发教育各要素的有机结合,促进幼儿全面的感知生活,适应生活,关爱生活。 [3]

结束语

既然我们的教育是以生活为理念来展开的,那么在幼师关系方面也要加以相应转变,从而进行新的定位,幼儿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把自身置于和幼儿平等的地位,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时,切忌采用强制灌输的方式,幼儿虽然年龄较小,可是也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而是要采用商量、分享、平等、耐心的方式加强与幼儿的交流。对于幼儿的疑问与需求,教师要认真、诚实地进行回答,不可因为孩子年幼,就随便糊弄,如果采取这样的态度,会很容易造成孩子养成坏习惯,从而影响他们未来的价值观。总之,教师要做一个好的引导者和支持者,启发幼儿进行有意义的生活探索,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幼儿教师的生活化。

要实现幼儿教育的生活化,需要方方面面共同作出努力,尤其是幼儿教师更要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秉持认真、负责的态度,加强对实践的探究,切实为实现更好的生活化幼儿教育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高亚琼.谈环境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J].教育革新,2010(04).

[2]邓海英.浅谈幼儿教育生活化[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1).

[3]岳亚平.生命教育:幼儿教育的思考原点[J].徐特立研究(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03).

毕业论文无论对普通大学毕业生还是成教毕业生都是个挠头的问题,开题报告、参考文献等等都是让人十分烦恼的事情,下面我为大家带来学前教育毕业论文,欢迎阅读!

【摘要】 :一日生活是幼儿在幼儿园一天的全部经历,是幼儿生命充实与展现的历程,是个体在参与、体验与创造中利用环境自我更新的历程。在生活中学习与发展是幼儿的一个显着特点,因此作为幼儿园老师安排好幼儿一日生活的流程就显得很重要。

【关键词】 :教育既生长,教育既生活;幼儿成长。

【绪论】 :教育既生长,教育既生活。儿童本能的生长总是在生活中展开的,生活是生长的条件,生长是生活的内容,生活即是发展,发展、生长即是生活。在幼儿期,生活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幼儿的学习在其日常的吃、喝、拉、撒、睡、玩、交往、探究等活动之中发生着、进行着。幼儿有强烈探索环境和周围一切的本能,这种生命的冲动促使幼儿从生活中学习并发展自我。幼儿通过在生活中实际地与成人互动,与同伴争执或合作,感知接触真实的物体,真实地体验各种情感,解决实际地问题等,逐步地学会与自己生存、发展密切相关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了解周围的世界,积累各种有益的经验,逐步形成自己的性格、习惯等。幼儿园为幼儿创造的生活越丰富,他们从中学到的东西就越多,所积累的经验就越多样、越广阔,幼儿的发展也会越有质量。任何脱离幼儿当前实际生活的所谓正规化课程,任何依靠教科书来教授幼儿知识的教育,都是违背幼儿学习特点和幼儿教育规律的,都不适宜幼儿期的学习与发展,也不可能真正促进幼儿的成长。

一、幼儿入园的晨检接待

美好一天的开始这是教育幼儿懂礼貌,尊敬师长,友爱同伴,发展语言大胆表述的一个好时机。我是小班的老师,从宝贝们入园的那一天开始我们都给幼儿做良好的示范:每天早上面带笑容的迎接每一个来幼儿园的小朋友,并蹲下来用好听的声音和他们问好,再提醒幼儿和爸爸妈妈说再见。能主动和老师打招呼,和爸爸妈妈再见的幼儿专门提出来表扬给小朋友们树立榜样。在我们的长期坚持下,宝贝们渐渐也养成了一个好习惯:愉快入园,有礼貌地和老师小朋友问好,有礼貌的和家长告别。

在幼儿入园前老师也有很多工作要做:在幼儿入园前我们提前做好活动室内外清洁工作及开窗通气。保证空气新鲜,地面干净无纸屑、杂物给幼儿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宝贝入园的时候园长妈妈在园门口以热情、亲切的态度接待幼儿,班级老师都精神饱满,面带微笑在班上迎接每一位宝贝,让宝贝们开心安全进班,给宝贝们创设一个家的感觉。

每天早上对宝贝的例行检查也是必不可少的,做好一摸:有否发烧;二看:喉部、皮肤和精神;三问:饮食、睡眠情况;四查:仔细观察幼儿有无携带不安全物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五做好幼儿的带药纪录。

待宝贝进班了要提醒幼儿到教室先上厕所,再喝水。然后组织幼儿进行有趣的晨间活动:准备好玩具、区域活动材料供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让幼儿参加各种不同内容的活动,带领幼儿观察,与幼儿交谈。早操前五分钟,指导幼儿收拾整理玩具、材料,做好参加早操活动的准备。提醒幼儿下来之前先上厕所,帮幼儿检查衣服是否穿好,鞋带是否系好,保证幼儿安全地进行晨间锻炼。

美好的一天就拉开了序幕。

二、升国旗

早操从宝贝们入园的那天起,我们就把宝贝的生活和游戏紧密地揉和在了一起,用游戏的形式告诉宝贝们一些规则,这样宝贝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在生活遇到了再进行强化,不嫌烦一次次重复,并在班上给找相应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幼儿作为学习的榜样。在长期的引导和坚持下大部分宝贝渐渐地能做到:依次自然地进入活动场地;尊敬国旗,升国旗时立正,注视国旗;听从指挥做操,精神饱满、情绪愉快,注意力集中,姿势正确、动作整齐,努力达到锻炼目的。并在早操结束后能主动将器械放回原处,注意爱护。在升国旗和早操的时候及时给予表现好的幼儿肯定(送给他们一个大拇指),这样既给动作还不太标准的幼儿一个学习的榜样,也让本来就很好的幼儿越来越有信心。

三、教育活动

教育必须面向受教育者的未来,在我们幼儿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任务就是必须把幼儿的今天与明天自然地连接起来。幼儿园教育应该让幼儿在现实的快乐和满足的生活中,不知不觉地踏上教育为他们铺就的通往未来的大道,而不是牺牲幼儿的今天为明天做准备。在活动前作为老师我们都会做好充分的准备:备孩子(根据我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安排活动时间和内容,定出切实可行的学期教育计划,计划要能体现系统性及纵横联系)、备教材(所选内容应具有科学性、教育性、广泛性和启蒙性,教给幼儿的知识概念准确无误,能与有关学科有机结合、互相渗透,注重发展幼儿的知识、技能、能力、情感与习惯的培养。制定的目标明确、具体、切合教育任务和我们班幼儿的实际水平,以循序渐进为原则,要有知识传授,又要重视兴趣培养、智能发展和思想品德教育;在统一要求的同时又要注意幼儿个体差异,为每一个幼儿提供发挥潜能,并在已有水平上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和条件。研究有效的活动形式和方法,不能对所有的幼儿强求一样)、备我们自己(充分理解、分析、熟悉教材,准备好教育活动设计。文字材料能背诵,示范动作要熟练、准确,教育方法:能正确、全面的贯彻教育工作原则,灵活运用多种教育形式和方法,重点突出,解决难点,有创造性。要注意观察了解幼儿,有不同层次的要求和指导。能以幼儿为主体面向全体幼儿,让幼儿充分运用感官,动脑、动口、动手,启发幼儿入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启发性指导和随机教育、个别教育。更要保持教态亲切、自然、情感真挚;语言清晰、简练、准确、规范、生动形象。认真斟酌上课的每一个环节,把要教授的内容和幼儿熟悉的生活联系起来。并提前布置好和上课内容有关的主题环境,引导认真观察积累更多的生活经验。活动中一定要保证室内地面清洁无异物,按活动要求摆好座位,光线充足,空气新鲜;根据具体情况经常交换幼儿座位。)在活动前我们也会组织小游戏,使幼儿逐渐转入安静状态,把他们带到学习的环境中,创造学习的氛围。在活动中老师要根据幼儿对所学内容的反应善于引导和提问,帮幼儿养成动脑、动手和手脑并用的好习惯。在活动过程中,也不能忽视幼儿良好的学习秩序、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不干扰别人、不和小朋友发生争执、不影响活动秩序等的养成。活动结束后我们都会检查教育活动后的效果,总结这节活动的优点与不足,积累经验和资料,不断地改进教育方法,提高教育水平。在美术活动中我们都注意培养幼儿正确的坐、立、行姿势和握笔姿势,保护幼儿的视力和嗓子。活动结束后我们会把幼儿的作品保存好,学期末给宝贝们做一本画册。这是宝贝们最珍贵、最美好的纪念,我们已经给宝贝做了三本画册了。

幼儿饮食问题研究论文

在幼儿膳食中,各种营养素和能量的摄入需要满足该年龄阶段儿童的生理需要,蛋白质每日四十克左右。其中,优质蛋白也就是动物性蛋白质和豆类蛋白质应占总蛋白的二分之一,蛋白质脂肪和糖类产能之比约为10%到15%、30%到35%以及50%到60%。膳食安排需合理,以四餐两点为宜,四餐指奶类两餐、辅食两餐。如果频繁进食,夜间进食以及过多饮水会影响小儿食欲,此外家庭成员对小儿进食也会有一定影响,家庭成员进食的行为和对食物的反应,可以作为小儿的榜样,由于学习与社会的作用,小儿的进食过程形成了以后接受食物的类型,如给小儿食物是在积极的社会情况下,比如奖励或与愉快的社会行为有关,则小儿对食物的偏爱会增强;相反,强迫进食,可是小儿不喜欢有营养的食物。断奶以后婴幼儿仍然处于生长发育、物质代谢的旺盛时期,其乳牙尚未长全、脾胃功能还未健全。如果膳食安排及营养调配不当,均会影响小儿的身体健康,如有些家长喂婴儿简单的微稀粥、泡饼干、蛋糕之类,会使蛋白质、纤维素摄入不足而发生营养不良。合理的膳食调配首先,要保证食物的种类多样化,广泛摄取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类营养素。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无机盐、水、矿物质、维生素等,保证荤素均衡、酸碱平衡、水盐平衡。再次食品的烹调加工应适合小儿的消化功能,做到细、碎、软、烂,禁忌选用甘肥油腻和辛辣刺激性的食品。具体的范文模板链接:

小班幼儿年龄的分布 小班的幼儿年龄集中分布在3岁到4岁,3-4岁是幼儿身体和各方面发展的关键期。孩子在这个阶段各个身体器官开始逐渐发展,孩子的饮食习惯也逐渐形成,为了孩子身体能健康发育,我们要从幼儿时期开始,逐渐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正文:(一)小班幼儿挑食的原因及分析:幼儿从小生活在家庭环境中,幼儿会无意识地去模仿和学习家庭成员的行为,幼儿的模仿性非常强,所以在模仿大人的同时幼儿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家长的教育对于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很重要,在饮食方面的影响也是一样的,家长喜欢吃什么食物,不喜欢什么食物都会对孩子造成或大或小的影响。(1)家长无引导家长的引导就是指家长在幼儿挑食时,想办法或告诉幼儿不能挑食,循序渐进地让幼儿去接受他们不喜欢的食物。孩子的很多习惯都是在家养成的,挑食也是一样,如果家长及时发现孩子在关键期出现挑食问题并加以引导,那么孩子挑食的习惯是可以纠正过来的。家长不喜欢某种食物,而且经常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对这种食物的厌恶,长此以往,孩子有样学样,也开始抗拒这种食物。想要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那家长就必须起到带头作用。(2)饭菜单一不吸引幼儿小班的幼儿很容易被一些东西的形状和色彩所吸引,对于食物也是一样的。如果饭菜形状有趣,味道飘香,色彩鲜艳,那么幼儿的食欲一定会大大增加。反之如果饭菜菜色单调、缺乏吸引力,也会变成导致幼儿挑食的一大原因。(二)避免小班幼儿偏食的对策:目前,偏食的孩子人数 不少,改变偏食,幼儿园应当与家长配合。让幼儿去吃那些有生以来从未吃过的食物或减少已经吃惯了的食物,是件不容易的事,但是孩子偏食并非是生来就有的习惯,它是后天形成的一种条件反射,通过教育,是可以改变的。(1)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进餐环境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进餐环境尤为重要。每次进餐为幼儿提供一个清洁整齐、安静舒适的进餐环境。通过进餐时间和环境的“刺激”,使幼儿建立起固定的条件反射,为就餐做好心理准备,进餐的环境要安静、卫生、秩序良好,使幼儿心情愉快,思想集中,让幼儿从小养成专心进餐的习惯。另外成人不要在进餐时训斥幼儿,应把问题放在其他时间处理。(2)培养幼儿吃多种多样食物的习惯为避免幼儿偏食,在安排幼儿膳食时应注意粗细搭配,肉、鱼、奶类、豆制品及各类蔬菜均要安排食用。对于幼儿不喜欢吃的食物,可变换花样,同时注意烹调的方法,积极引导幼儿喜欢吃各种多样食物,保证幼儿获得全面的营养。在饭菜品种及合理搭配上,多下点功夫,使幼儿保持旺盛的食欲,每种饭菜都能吃得有滋有味。(3)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纠正幼儿偏食、挑食的坏习惯从以下方面入手:1、家长以身作则。2、进行认知教育。 3、采用鼓励法。

幼儿早期教育是人类接受教育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人基本素质形成及各类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在教育实践中,人们已经意识到各种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习惯,将直接影响着孩子一生的发展,而进餐教育也是幼儿健康驾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计划生育国策的深入人心,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孩子已成为家庭中的核心,家庭中的“小太阳”、“小皇帝”,这使孩子形成了一种“饭来张口”的不良饮食习惯,存在厌食、偏食,饭前过量吃零食等现象,这些不良进餐习惯将会影响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家长也因此而深感头痛。那么,怎样使孩子从小成养自觉良好的进餐习惯呢?个人觉得家长、教师要学会善于观察每个孩子的不同,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方法,从细节入手,持之以恒去引导孩子培养良好的进餐习惯。一下简要谈谈本人在幼儿教学中采取的颇有成效的做法:一、 家长、教师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共同引导幼儿有个良好的行为习惯,离不开家庭的熏陶,也离不开老师的引导。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在饮食方面,家长对孩子比较“松弛”孩子喜欢吃什么就吃什么,不爱吃的干脆就不吃,总是由着孩子说了算。所以,使孩子造成偏食的现象。在开学初的家长会上,我也向家长提到了孩子在幼儿园吃饭吃碰到的问题,每次孩子们在吃饭的时候,我也一直在关注着,为什么孩子们在饮食方面有这样的差距。有的孩子甚至在吃鱼肉的时候,老师帮忙撕碎喂他,他还是全部吐出来。如果现在不改正一旦形成了这个坏习惯,那以后对于他们的健康身体是大有影响的。因为现在孩子正在长身体,各方面都需要营养。同时,也向家长了解了有部分孩子在家中是由成人喂饭的,甚至有的孩子要家长哄着吃,追着吃。另外,幼儿偏食、挑食、饭前吃过量零食的现象也很普遍。所以,我认为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少不了教师的耐心教育,同时也需要家长的配,协调,家长和幼儿驾驶实施同步教学,从而使孩子更快更有效的养成好习惯,假如家长与幼儿教师的做法不一致,容易使孩子感到无所适从。二、 巧用游戏方法培养幼儿餐前洗手的习惯手是人体接触外界最多的部位,也是做容易受到污染。特别是孩子,天生好动 ,他们常常在吃东西之前忘了洗手,这样很容易把病菌带到嘴里,所以我们要经常提醒孩子,养成饭前便后要洗手,手脏了要洗手的习惯,并保持小手的干净。同时要让幼儿学会正确的洗手方法。刚开学时,我总是发现班上有个别孩子的洗手方法不正确,摸了肥皂就冲掉,这样没有洗掉手上的细菌。所以,孩子们在每次洗手前,我总是唠叨着,边示范给孩子们看:卷起袖子,打开水龙头、充分冲湿双手,摸肥皂,手心、手背、手腕搓一搓,用清水冲掉、关掉水龙头、双手合拳甩一甩,用毛巾擦干。就这样,孩子们在手把手的引导下,使每位孩子都学会了正确的洗手方法。为了使孩子们养成洗手的习惯我还字编了一首《洗手歌》:“呜,咔嚓咔嚓,排队啦!来洗手,打开水龙头呀,小手冲冲湿呀,摸摸肥皂。搓一搓,搓手心;搓一搓,搓手背;搓一搓,搓手腕,小手冲干净!再用毛巾亲一亲,看,小手小手,干干净净。”孩子就是孩子,有的事情我们可能说一遍两遍他们能明白过来,但是有的事情我们要经常提醒正确引导,如今孩子们已养成了正确、勤洗手的好习惯,我觉得自己每天的唠叨不是多余的,事实证明了一切。所以说我们的工作是琐碎而繁杂的,即要耐心、又要细心,才能使我们的工作越做越好。三、 开展丰富多彩活动,引导幼儿常规进餐孩子总是喜欢一些有趣、深动的游戏活动,根据幼儿的心里特点,而单单和他们说道理他们不能理解也不感兴趣。在教学中,我经常采取讲故事、做游戏等的方法,来鼓励幼儿初步了解每天按时定量进餐的重要性。例如,我经常利用“娃娃家”这一孩子们十分喜欢的游戏来教导孩子如何正确使用餐具,喂小宝宝吃饭,比一比谁当起“爸爸”“妈妈”来最像,并在教学中用各种轻松、风趣的形式,用浅显易懂的语言穿插进去《怎样吃最有营养》一书的教学,使孩子掌握一些常规粗浅的营养知识,懂得要想身体好,就必须吸收全面的营养,合理地搭配饮食,健康茁壮地成长。通过故事《胖胖和瘦瘦》,使孩子们懂得挑食的孩子又瘦又小,样样都爱吃的孩子长的又健有壮。此外,在日常生活中,我利用农村资源,曾在秋收的季节,带领班上的孩子们参观农民收割稻谷,还组织孩子们一起帮着拾稻穗,在劳动的过程中让孩子感受到农民伯伯劳动的辛苦,并通过故诗《锄禾》,教育孩子要爱惜粮食,明白我们吃的粮食都是来之不易的。四、 纠正幼儿偏食、挑食等不良进餐习惯相信大多数的老师和我一样有过这样的困惑:孩子在进餐时,有的孩子光吃饭,不吃菜,有的孩子爱吃荤菜,不爱吃素菜,有的孩子吃饭速度特别慢,等等。@_@我是分割线@_@那么,如何纠正幼儿在进餐中诸如偏食、挑食、饭前吃过量零食等不良习惯呢?在教学实践中我有几下几点做法与大家一同探讨:1、 进餐前夸一夸每个孩子都有同一特点,他们喜欢听好听话,我就是抓住他们的心理特点进行教育。例如,在餐前对进餐表现较好的孩子进行表扬,“辉辉小朋友吃饭真是乖,吃得又快有好,大家都要向他看齐啊”“大家看,帅帅小朋友坐的真端正,这样吃饭的时候,营养很快就流到胃里,被身体吸收,长得又帅又壮。”2、 进餐时夸一夸健康的身体离不开膳食,要让孩子拥有健康的身体,健壮的体格,就必须引导孩子均衡膳食,合理搭配,全面吸取营养。孩子的模仿能力特别强,他们会观察、学习承认的一举一动,在实践中,我们要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进行循环渐进地引导,在进餐前,我们必须在孩子面前塑造一个良好的榜样。每天在进餐前,我都会给孩子们介绍菜名,让他们知道我们吃的菜叫什么名字,并且简单的了解它的营养价值,有时候碰到孩子特别不喜欢吃的菜,像海带我们班的蒙蒙小朋友特别不爱吃,每次吃海带时,他总是不高兴。怎么办呢?我始终想不出最佳的办法,但是一次游戏活动中,《勇敢的小鲸鱼》使我得到了小小的启示,我让幼儿戴上头饰扮演小鲸鱼,然后游过三个包围圈,找到钥匙救出被困在大石头缝里的小海龟,对呀!我何不在孩子吃饭时扮演小动物的角色呢?于是我就忙开了,自做了一些小动物的头饰并戴上头饰扮演小动物的角色,如戴上鲸鱼的头饰,用童趣而神秘的语气对孩子们说:“我是大海里的鲸鱼壮壮,你们瞧,我的身体多么高大,我的皮肤滑滑的,小朋友们都喜欢我。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小朋友你们吃的海带就是生长在大海里的一种水草,我也很喜欢吃海带,海带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的碘,碘是小朋友身体里不可缺少的一种东西,多吃海带,才能让我们变的很强又壮!”然后,我就津津有味地吃起海带来,边吃边说:“真好吃啊!”于是,孩子们也就自觉的动起了勺子,蒙蒙也跟着拿起勺子,慢慢地吃了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如今孩子们碰到吃洋葱、芹菜等都会大口大口地吃起来。此外,还有一些孩子光爱吃素菜或者爱吃荤菜,我经常会用个中游戏的方式来鼓励孩子每样才都要尝试一下,合理搭配,均衡膳食,均衡营养。在孩子进餐时,我总是用夸张的方式鼓励他们,哪怕孩子只有一点点进步,我也会积极鼓励他们,如常鼓励他们说:“一口饭一口菜,放在嘴里嚼一嚼,真好吃。超超小朋友,你真棒”“怡怡小朋友,你吃饭真像火车钻山洞,盛满饭的小勺子像一列小火车呜呜地开进你的嘴巴,你真会做游戏。”3、 进餐后夸一夸孩子们在进餐后,我经常让大家围坐在一起,对今天的进餐情况做个小结,表扬和鼓励有进步的孩子,发给他们小红花,小帖画,自制的小卡片等作为奖励,并进行口头鼓励,如:“越越小朋友,你不留剩饭,吃的干干净净的,真棒!”“杰杰小朋友,撮子真高兴有你这样 的朋友,你是个爱干净的乖宝宝!”“阳阳小朋友,你跟大哥哥、大姐姐一样,爱吃蔬菜爱吃肉,你是最棒的!”诸如这样的夸奖,有利于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幼儿间的互相学习,能够较为有效的纠正幼儿偏食、挑食及剩饭等不良进餐习惯。幼儿园的工作就是那样,耐心、细心加爱心,我们教育幼儿也要持之以恒,现在我班上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教育,孩子们在进餐方面得到了良好的改善,不再有偏食、吃零食的坏习惯,每个孩子都能干干净净地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家中、幼儿园里协调一致,家长们也感到特别惊讶。幼儿园的工作就是那样,耐心、细心加爱心,我们教育幼儿也要持之以恒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要怕麻烦,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甚至更多。。。。。。,相信我们的工作能够做好,相信我们的孩子,在老师的细心呵护下健康、快乐的成长

摘 要 :早期营养为幼儿大脑及身心全面健康发育奠定了物质基础,因此,对挑食偏食幼儿的防治至关重要。本文针对幼儿饮食习惯养成中出现的一些不良饮食习惯,如:挑食偏食。分析了造成幼儿挑食偏食的形成原因:受大人不良饮食习惯的影响;幼儿的口味比较挑剔且与成人不同;强迫进食,曾经有过不愉快的经历;借此要挟,控制父母;疾病及药物的影响。并根据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幼儿;不良饮食习惯;浅议 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幼儿,对营养的需求非常广泛。现代家庭的生活条件越来越优越,理应不存在营养问题。但是事实上,却看到由于许多家长对孩子的宠爱迁就,致使幼儿任性娇惯,只吃想吃的,结果饮食中出现了许多问题。 如:挑食偏食。据调查,偏食儿童在广大农村约占35% 左右,在各大城市中高达50%以上。营养摄入不全面、不平衡,对幼儿的身体、智力发育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为了让幼儿健康成长,家长必须注意孩子的全面饮食,帮助幼儿克服挑食偏食的毛病。 一、挑食偏食的定义及其对幼儿的危害 (一)挑食偏食的定义及其表现 挑食偏食是指孩子爱吃某些食品或调味品,不爱吃另一些食品或调味品。 喜欢吃的就爱吃并且多吃,不爱吃的就不吃。这种“喜欢吃的就没个够,不喜欢吃的就不沾边”的择食标准为挑食或叫偏食。幼儿的挑食与偏食往往表现为: 有的爱吃肉类而不爱吃蔬菜,有的只吃蔬菜而不吃肉,有的只吃鸡蛋,有的却怎么也不吃鸡蛋,有的爱吃甜食,有的只吃咸菜,以咸菜就饭吃等等。 (二)挑食与偏食对幼儿的危害 两岁的凉凉只吃小菜,其他菜一律不吃,并且吃饭的时候要大人喂,不喂就不吃。每次吃饭时总会把盛在碗里的晕菜挑选出来,还皱着眉头很不高兴。她个儿长的非常瘦小,面黄肌瘦,走起路来感觉都不太稳,和同龄幼儿相比,显得有点不健康,就像营养跟不上的幼儿,动作发展也比较差。可见挑食偏食对幼儿存在着一系列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幼儿身体健康的危害 (1)影响幼儿的生长发育。 目前,挑食偏食是独生子女中最常见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专门喜欢吃某几种食物,对不喜欢吃的食物一点也不理睬。久而久之食欲慢慢减退,有时甚至拒食。由于进食的种类和数量过少,就会引起营养成分的不足,即医学上所说的营养素不足,从而不仅影响幼儿的生长发育,还会使幼儿患营养素缺乏性疾病。如:佝偻病、贫血、反复呼吸道感染等。 (2)导致幼儿营养不良。 自然界当中没有一种食物能够完全包括人体所必需的一切营养素。每一种食物只含有各自不同的营养素。如果只偏爱某几种食物,是不能满足身体生理需要的。而不爱吃某几种食物 ,很可能就失去了补充身体必需营养素的来源。比如:许多幼儿不爱吃青菜,这会引起维生素C和矿物质的不足,有时还会腹痛和便秘;还有些幼儿不吃海带就会引起碘的缺乏,严重者就会得“大脖子”病。如果各种食物都吃,食物中所含营养 素 就可以互相补充,保持合适的比例,达到平衡合理的膳食标准,更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每种食物中都含有不同的营养素,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无机盐、微量元素及水, 对组成人体组织结构,发挥其特有的生理功能,都有自己独特的作用。无论哪一种营养素都不能长期缺乏,哪怕有的营养素每天需要的量很少,如铁每日只需摄入约10毫克,缺少就易引起缺铁性贫血。 2、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危害 挑食偏食对生长发育期幼儿的心理健康也有着极大的危害。若长期营养素缺乏,还会导致幼儿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创造力、想象力及思维能力减弱,从而导致幼儿在入园后智力发育与同龄幼儿相比较缓慢。有研究发现,有的幼儿挑食偏食,“大舌头”,上学时造句有困难,都与4-6个月时缺乏咀嚼训练,即没有吃泥糊状食物有关。 3、对幼儿未来成长的危害 营养素缺乏甚至还会影响到成人时在社会上的竞争力和开拓力。幼儿时期的营养,其重要性还远不止眼前几年的生长发育,它还具有更深刻、更久远的影响,甚至还会影响一辈子。因为从每日的饮食中,幼儿不仅要获取其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须的营养素,而且还要积累对人一生的健康至关重要的各种营养素,以保证老年时体内的营养仍能保持在一定的生理水平,来维持较好的健康状态。这是近几年来有关儿童生长发育的研究与成年人老化进程研究相结合而产生的新概念 ——“营养素银行”(是指在儿童期的早期,特别是出生第一年,如何给予均衡的、充足的营养素,使得肌体对营养物质的调节和控制模式达到正常的生理水平,可以保证年长期、青少年期,甚至于中老年期营养素的丢失保持在正常的水平和速率内,防止提前出现一些那个年龄不该出现的疾病,这就相当于在银行里存了钱,等到需要钱的时候,可以从里面取出钱来使用,形象的比喻为“营养素银行”)。从这个概念上可以看到幼儿早期营养对今后生命质量的重要性,以及挑食偏食对幼儿未来成长的危害性。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