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关于中国酒文化的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6 18:43:49

关于中国酒文化的论文

一、综述酒的文化内涵。酒,这个词引辞海是这样解释的:“会意。从水,从酉(yǒu)。‘酉’本义就是酒。‘酉’亦兼表字音。本义:用高粱、大麦、米、葡萄或其他水果发酵制成的饮料。”[1]这是对于酒的最表层的释义。“酒,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恶”[2] 酒是恶因,酒可致亡国败家,可致淫乱杀伤,这是《说文》对于酒的的解释,当然这是从负面角度谈酒是古代的一项荒唐的发明。还有许多典籍论述了酒的意义和功效。如酒曰清酌——《礼记·曲礼》;酒食者,所以令欢也。——《礼记·乐记》;酒者所以养老也,所以养病也。——《礼记·射义》;酒,百乐之长;又,酒者,天下之美禄。——《汉书·食货志》;不为酒困。——《论语·子罕》……总之古代对于酒的的话题可谓“不尽长江滚滚来”。酒在当代给人的印象很可能是负面的,如酗酒、酒鬼……这些不文明的粗狂的词汇确实令人陷入一种尴尬的维谷。但是,当我们真正回顾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历程不难发现,酒在华夏沃土上酝酿珍藏,早已形成了一种古老的文明——酒文化。任何对于就的误读和偏见都是不可取的。二、关于酒文化的起源。在古代,人们对于很多现象不能理解,都会归咎于神仙所为。“酒”就是其中的一个元素。酒是液体,多黄白色,或辣或清香,给人带来火感受,遇火即明,未开化的古人不知其所以然,便认为酒神所为。古代流传“上天造酒说”,“猿猴造酒说”,“杜康造酒说”。人类造酒的起源最早追溯于距今约4——5万年的旧石器时代,当时造酒实属偶然,经粮食、水果自然发酵所得,工具简陋,酿造的多数低度米酒和水酒。(如左:西汉酿酒图)秦汉以后,中国酿酒技术的发展日益成熟,这种用谷物酿酒的传统,形成了中国特有的饮酒文化,逢重大节日和喜庆之事人们必定饮酒。岁末除夕,“除日驱傩,除夜守岁,饮屠苏酒”[3]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饮菖蒲酒、雄黄酒。中秋节有饮桂花陈酒的习俗。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登高饮菊花酒,出生酒、生日酒、婚丧酒、升学酒、晋升酒。总之,酒文化成为一种传统袭承下来。三、 酒文化与文学艺术的情结。中国酒文化与文学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国古典诗中关于情爱、离愁类的作品居多,故诗歌中经常流淌“酒”“泪”液体,泪的味道既咸又苦,大多为女子所流;酒的味道又辛且辣,大多为男子所饮。两者结合,“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对于酒文化与文学的渊源可从如下几方面一一做理会。1.酒可以避政,明哲保身。魏晋南北朝的竹林七贤谓文之豪杰,他们放旷不羁,常于竹林下,酣歌纵酒,或谈禅或饮酒,酒后大醉,一醉不醒。其中最为著名的酒徒是刘伶。刘伶自谓:“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七贤之首阮籍,性嗜酒,为了逃避司马氏的贿赂曾大醉60天从而躲避了曹氏集团的灾祸。2.酒是文人创作的畅饮伴侣。文人相聚饮酒是盛事,月下独酌更是雅兴之至。酒可以刺激神经、活血兴奋,激发文人创作的灵感。文人作诗多有美酒相伴。 陶渊明的《饮酒》诗二十首可谓诗之上作。一箪食,一瓢饮,自然是饮酒,就到了诗人的仙境。“醉是日常生活中的酒神状态,酒神状态是一种痛苦与狂喜交织的癫狂状态”[4]。酒可以张扬个性,抒发自由之感。诗仙李白不仅诗作得浪漫飘渺,其酒量可谓“量能扛鼎”,素有酒仙美称。李白的诗歌多半是在酒后大醉创作的。如描写杨贵妃的佳句,正因李白的酒兴衬托诗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试问能有此大气磅礴的阵容者能有几人?3.酒之最美不在酒味而在意境。 “兴观群怨,物我两忘”[5]是最高的人生境界。文人的诗歌亦多以酒为题材。周代的《诗经·鹿鸣》“嗷嗷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6]周代的宴请诗生动的记录了宴饮的热闹场面。《鹿鸣》等十二首风雅诗曲被文人士大夫称作“乡饮酒礼”。[6]唐代盛世为文人饮酒提供了充足的物质保障。李杜诗篇百分之十五左右都是以酒行诗作赋的。酒一可以激发人的斗志。曹操的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多一分飒爽英姿和人生豪迈。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酒可以慰藉人的情感,李清照宋代的巾帼女诗人,一洒热血,一咏菊酒,“三杯两盏淡酒,怎地他晚来风急?”的萧索落寞。东坡居士喜酒,酒后做文若干,他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好一个“诗酒趁年华”的豪放派巨匠。他的词,他的散文都有浓香的酒味。放荡不羁的柳永更与酒结缘,留迹于青楼曼舞的他与歌舞酒影相随,有雅致即兴诵诗“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写出了诗中含酒,酒中酿情的风韵。4.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中,有关酒的文章更是屡见不鲜。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有许多篇都写到了酒,屈原的辞赋中也同样歌咏到酒,历代文人莫不与酒结缘。不少文人爱酒、好酒、甚至嗜酒如命。他们因酒而兴致勃发,借美酒酿出绚丽的诗篇。王勃的《滕王阁序》气势浩瀚,喷涌勃发,好似一股酒泉涌向滕王阁的高栏之上。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无不是酒兴勃发,怀才感伤的忧国忧民之作,被后人耳熟能详。“酒的欢乐”,“酒的悲哀”,酒和文人的文学创作共同辉煌灿烂。四、 对于酒文化的传承。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正如没有一成不变的酒文化。酒文化预示着一定的人生意蕴。酒虽然不能消除痛苦,但可以缓解压力,带来暂时的愉悦。新时代的今天我们更应以批判吸收的视角继承酒文化的辉煌传统,虽不能如古代文人豪气冲天,斟酒耽佳句,我们可以解酒传递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聊以自娱,得以自乐。酒文化依然可以应用于现代文的阅读课写作之中,时代可以改变很多东西,但改不了几千年中华文明沉淀的酒文化,淹没不了文人对于酒的钟爱与偏嗜。形式可以变,传统不能丢,批判扬弃,丰富创新才能有新文化,创造新文明。

中西方酒文化论文

人的情绪情感是一种复杂而又高级的心理活动,喝酒能加速人的情绪情感的变化与构成。那么,中西方酒文化有什么不同呢?

一、宗教信仰的影响

人们的宗教信仰和酒的关系密切:一方面,宗教的教义影响着人们的饮酒行为;另一方面,人们的许多宗教活动又都离不开酒。

佛教在中国的影响较为广泛。

佛教的五条戒律中就有“不饮酒”这一条。

很多中国人信奉佛教的教戒,尽可能地不饮酒或控制饮酒;再加上中国的酒大多是用粮食酿造的。

所以,人们对于饮酒持的是一种比较谨慎的态度:认为喝酒只要达到一种微醺之境即可,当一个飘飘然的“酒仙”,而不愿当一个喝酒喝到失去常态的“酒鬼”。

可以这么说,佛教戒律对人们的饮酒行为影响很大,甚至起支配作用。

然而,西方人的主流宗教是基督教,葡萄酒在《圣经》里多次被提到。

耶稣在知道了自己的命运后,在最后的晚餐上说:“面包是我的肉,葡萄酒是我的血。”其目的在于要人们记住他是为人类赎罪而死的。

因此,基督教徒视葡萄酒为圣血———耶稣的血液。

他们在做弥撒的时侯喝圣血、吃圣体,视酒为耶稣救世精神的化身,认为人喝了酒就能与上帝的心灵相通,从而得到仁慈上帝的佑护。

在此背景下,人们对于葡萄酒怀着一种喜爱、敬仰的心情,教会人员把种植葡萄和酿造葡萄酒看作是他们的份内事。

在宗教活动中,人们分食象征着基督血与肉的葡萄酒和面包,旨在继承基督精神。

在举行酒神祭祀的时侯,人们结队游荡,组成合唱表演队唱酒神颂歌,载歌载舞,在树林里或者在荒野里喝酒纵情狂欢,人的本性得到了完全地释放。

二、价值观的影响

中国的酒文化典型地体现了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念。

中国人之间的关系倾向于依靠、合作,也就是一种集体主义的紧密社会结构。

中国人喝酒讲究气氛,三五成群,呼朋引伴。

在喝酒时,中国人常常敬酒、劝酒,遇上喜庆节日的时侯还会有一些活动,比如划拳、行酒令、做游戏等来活跃饮酒气氛。

劝酒不仅表现了中国人的热情好客,更与他们的集体主义思维有很大的关系。

一群中国人喝酒要比一群西方人喝酒更热闹、更有趣。

除非是借酒消愁的或者是嗜酒如命的,否则很少看得到独自饮酒作乐的中国人。

中国人的集体主义的紧密社会结构使得他们视酒为交际工具,大家聚在一起喝酒大都是出于联络感情的需要。

在中国酒被赋予了很多感情色彩,酒是联系中国人感情的纽带、润滑剂。

人们喝的是酒,饮的是感情,重视的是饮酒人,劝对方多喝是为了表示友好、诚意。

夸张点讲,在中国,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喝出来的,“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在中国人的人际关系交往中酒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无酒不成席”、“无酒情不厚,无酒礼不真”,以酒寄情,“一切尽在不言中”。

中国人还注重“以人为本”,认为酒是为人服务的。

因此,不管是繁多的酒器、敬酒的次序还是在饮酒者座位的安排上,无不体现出了中国酒文化“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然而,西方的酒文化则是个人主义的体现,一切都以自己为出发点。

尽管他们也会有群聚而饮,但他们更注重的是个人对酒的浅尝独酌。

西方人强调个人民主自由,从不干涉、强迫别人,所以他们在喝酒的时候全凭个人自由自主,不想喝就不喝,想喝多少就喝多少,无需客套。

西方人的这种个人主义也使得他们不愿意依赖别人,也不希望别人依赖自己,甚至包括自己的亲属。

他们之间这种关系决定了酒只能扮演艺术品的角色,是聚会的附属品。

西方这种个人主义的松散社会结构使得他们把酒看作是艺术品,他们是为欣赏美酒而饮酒。

西方人也讲究尊重个人隐私,互不干涉彼此,所以他们在酒桌上互相不敬酒、不劝酒,也不兴做游戏如划拳、猜数等。

只有在一些特定的场合,他们才会一同举杯。

西方人还注重“以物为本”,无论是酒礼、选择酒器时、还是在品饮的顺序上,他们都会认真考虑每一种酒的性质、味道,力求将不同酒的不同特点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心理因素的影响

酒文化也常常伴有心理因素的表现,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人们的饮酒行为。

饮酒,作为一种社会的有规律的活动,是人们有意识地进行的,反映了人们一定的精神意志,人们的情趣和精神的寄托等,也常会反映出人们心理上的一些积淀。

它们在酒的作用下,就会在一定适宜的时间、场合、气氛中迸发出来。

这些也就构成了饮酒心理,它是酒文化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往往是其中的核心。

中国人常常赋予酒很多感情色彩,他们的饮酒心理更多地趋向于精神层面。

①表现人格和个性的心理,通过饮酒就表现得更加充分具体了。

比如唐代的李白,对酒的爱好以及他独特的饮酒神态反映了他酷爱自由、不受拘束的个性。

②反映动机和需要的心理。

中国人饮不同的酒有不同的需要和动机,比如通过喝白酒来抵御寒冷,喝药酒来强身健体或治病。

③显示观念和理想的心理。

人们对某些观念的崇尚以及对理想的追求也常会蕴含在酒文化活动中。

比如在中国有不少民族都有“三杯酒”的习俗。

敬三杯酒,罚三杯酒,其中“三”这一数字就包含追求圆满的意思。

④激发思维和灵感的心理。

适量饮酒能刺激人们的思维能力,激发灵感,使人展开想象的翅膀。

中国历史上许多诗人为了激发诗兴而饮酒,像李白、杜甫、辛弃疾等,他们在酒后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

“李白斗酒诗百篇”就是此意。

⑤升华情绪和情感的心理。

人的.情绪情感是一种复杂而又高级的心理活动,喝酒能加速人的情绪情感的变化与构成。

所以,人一般在饮酒的时侯更容易吐露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即人们常说的“酒后吐真言”。

而西方人更多地视酒为个人愉悦感官、舒缓精神的一种物质。

正如他们选择酒器是为了更好地来品酒一样,他们不像中国人那样赋予酒很多东西,利用酒来传情达意。

西方人以生命的欢畅为主题。

德国哲学家尼采认为饮酒就是情绪的发泄,是抛弃传统束缚回归原始状态的生存体验,人类在消失个体与世界合一的绝望痛苦的哀号中获得生的极大快意。

整天忙忙碌碌,面对生活的无奈、感叹生命的短暂无常,只有在酒酣耳热后,沉重的心灵才能得以片刻的慰藉,脆弱的人性才能得以片刻的解脱。

总之,酒作为一种饮品得到了很多中外人士的喜爱,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中西方人不同的宗教信仰、价值观、心理因素、生活环境、风俗习惯以及思维方式等方面的不同,导致了中西方酒文化之间的差异。

随着当今中西方交流的扩大,了解中西方酒文化之间的差异有助于人们理解酒背后所隐藏的风格迥异的文化、民族意义,能够更好地为中西方的文化交流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于中国白酒的论文

我国的白酒发酵技术虽源于黄酒,相对于黄酒历史而言,白酒的生产技术还很不完善,故现代对白酒的发酵工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五六十年代,影响最大的改革是全面总结了“烟台操作法”,这个操作方法借鉴了酒精工业的麸皮曲及酒母制作两个关健技术,并结合传统的白酒工艺,形成了一套较为规范的操作法。当时总结了其特点是:“麸曲酒母、合理配料、低温入窖、定温蒸烧”十六个字。 由于浓香型酒在名优酒中的产量最大,深受消费者的喜爱,许多工厂和研究机构对浓香型大曲酒工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如研究控制低温发酵,对发酵温度曲线进行部结,提出了前期缓升,中期挺坚,后期缓落的策略。 此外还采用回醅发酵,即长期反复发酵的酒醅,配加在新酒醅中,以老醅带新醅,进行发酵的措施。或采用回糟发酵。有的也采用回酒发酵,成品酒依次分为头级酒,二级酒,三级酒。二级酒倒回酒新酒醅中,再次入窖发酵,再次蒸馏,可将二级酒变为头级酒。

即对“仪狄始作酒醪”(《世本》)说的否定。仪狄是夏禹的一个巨属,时代大大晚于“三皇”;而《黄帝内经》已有黄帝与医家歧伯讨论“汤液醪醴”的记载,《神农本草》又肯定神农时代就有了酒,都早干仪狄的夏禹时代。现在学术界比较接近的看法是:仪狄可能夏禹时代的一个酿酒高手;人们把酒的发明权归在他的名下,大概是基于一种名人崇拜、名人效应的传统心态。 “一曰杜康”,即对更广泛流传的“杜康造酒”说的否定。“杜康造酒”说先是在民间流传,后来经过曹操“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咏唱,影响更大。杜康何许人?众说纷纭:许慎《说文解字》说他是夏朝第五世君主,张华《博物志》说他是汉朝的酒泉太守,民间传说他是周王朝王宫的酿酒师。至于杜康如何造酒的,史籍更无任何记载。因此江统的否定是正确的。现在学术界比较接近的看法是:杜康可能是周秦之间的一个著名的酿酒家,他酿造的美酒在陕西、河南一带享有盛誉。于是陕西白水县康家卫村,宣称是杜康的出生地;河南汝阳县的杜康矾、杜康河,宣称是杜康酿酒处;河南伊川县皇得地村的上皇古泉,宣称是杜康汲水酿酒之泉。 到了殷商,我国已摆脱酒的原始酿造,开始进入制曲酿酒的阶段。《尚书》上记载商王武丁和他的大臣对话:“若作酒醪,尔惟曲蘖。”曲蘖就是酒曲,是种制酒的糖化发酵剂。这就是说在距今3200多年前,我国已经成熟地用酒曲来酿酒了。酒曲酿酒,糖化与发酵两过程为一体,被称为“复式发酵法”,一直是我国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谷物酿酒技艺的源泉,又是世界酿酒史上的空前创造。西方各国的主要谷物酒,长期沿用麦牙糖化加酵母的酵造法。直到19世纪90年代,法国人卡尔迈特由我国引进酒曲,从中分离出糖化力强并能起酒化作用的霉菌

关于中国酒的起源,1600年前的晋代文人江统,在其《酒法》一文中有段非常精辟的总括:“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或云仪狄,一日杜康。有饭不尽,委之空桑,积郁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 “肇自上皇”,就是说中国酒起源于伏羲氏、燧人氏、神农氏所谓“三皇”中最早的伏羲氏,即神话传说中的远古时代。这是可信的,西安半坡村遗址发掘出来的距今七千年左右的陶器中,就有像甲骨文、金文中的“酉”(古义为造酒)字形状的罐子,即为有力的佐证。 “不由奇方”,就是说最初的酒不是有意制造的,是无意中发现的,由粮食或果品自然发酵而成。江统把它具体说成是把剩饭倒在桑树林等阴暗潮湿的地方,淀粉就产生了糖化和酒化,不知其根据何在?但客观上的确道出了粮食果品郁积,久蓄则变味成酒的事实,从而破除了酿酒的神秘色彩。 “或云仪狄”,即对“仪狄始作酒醪”(《世本》)说的否定。仪狄是夏禹的一个巨属,时代大大晚于“三皇”;而《黄帝内经》已有黄帝与医家歧伯讨论“汤液醪醴”的记载,《神农本草》又肯定神农时代就有了酒,都早干仪狄的夏禹时代。现在学术界比较接近的看法是:仪狄可能夏禹时代的一个酿酒高手;人们把酒的发明权归在他的名下,大概是基于一种名人崇拜、名人效应的传统心态。 “一曰杜康”,即对更广泛流传的“杜康造酒”说的否定。“杜康造酒”说先是在民间流传,后来经过曹操“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咏唱,影响更大。杜康何许人?众说纷纭:许慎《说文解字》说他是夏朝第五世君主,张华《博物志》说他是汉朝的酒泉太守,民间传说他是周王朝王宫的酿酒师。至于杜康如何造酒的,史籍更无任何记载。因此江统的否定是正确的。现在学术界比较接近的看法是:杜康可能是周秦之间的一个著名的酿酒家,他酿造的美酒在陕西、河南一带享有盛誉。于是陕西白水县康家卫村,宣称是杜康的出生地;河南汝阳县的杜康矾、杜康河,宣称是杜康酿酒处;河南伊川县皇得地村的上皇古泉,宣称是杜康汲水酿酒之泉。 到了殷商,我国已摆脱酒的原始酿造,开始进入制曲酿酒的阶段。《尚书》上记载商王武丁和他的大臣对话:“若作酒醪,尔惟曲蘖。”曲蘖就是酒曲,是种制酒的糖化发酵剂。这就是说在距今3200多年前,我国已经成熟地用酒曲来酿酒了。酒曲酿酒,糖化与发酵两过程为一体,被称为“复式发酵法”,一直是我国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谷物酿酒技艺的源泉,又是世界酿酒史上的空前创造。西方各国的主要谷物酒,长期沿用麦牙糖化加酵母的酵造法。直到19世纪90年代,法国人卡尔迈特由我国引进酒曲,从中分离出糖化力强并能起酒化作用的霉菌菌株,应用于酒精生产上,名曰“阿米诺法”,才突破了西方以麦牙糖化剂酿酒的传统工艺。

关于中国酒文化论文开题报告

酒 文化 是指在酒的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物质和精神文化成果。在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酒文化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酒文化的论文篇1 浅析中西酒文化 摘要:文化是人类在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在酒文化方面,中国和西方的酒文化有明显差异。西方酒文化一般指葡萄酒文化,而中国酒文化则是白酒文化。本文从酒的起源,酒与宗教的关系,酒器的使用,饮酒礼仪以及酒的社会功能几个方面,简单介绍中西方酒文化的区别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酒文化 文化差异 文化 酒文化作为文化系统的一个方面,跟其他方面一样,其形成过程以及在地域上造成的差异,是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的。社会以及历史的不同因素形成了文化的最终不同。只有从各个方面把握中西文化的不同才能促进中西方的文化交流。 1.酒的起源 从酿酒所使用的原料方面来说,在中国早期的文化起源地黄河流域,气候温和并且农作物发展较为先进,人们便用粮食酿造就有中国特色的黄酒以及白酒。而在被称为西方文明摇篮的巴尔干半岛古希腊地区,境内多山,土壤贫瘠,不适合农作物生长,反而很适合葡萄的生长,因此葡萄酒的酿造就成为西方酒文化的代表。对于酒神崇拜,从神话 传说 方面来说,西方的葡萄酒最早起源于希腊神话中的酒神狄奥尼索斯(Dionysus)据说他是最早 种植 葡萄并且酿造葡萄酒的。而在中国,中国历史上没有明确的酒神,而又普遍地将仪狄或是杜康认为是中国的酒祖。 2.宗教与酒文化的关系 从宗教方面来讲,____是西方的主流宗教,在圣经中多次提到葡萄酒。耶稣知道了自己的命运后在最后的晚餐上说,面包是我的肉,葡萄酒是我的血,并且让人们记住自己是为人类赎罪而死的。因此基督____萄酒视为圣血,而且葡萄的种植以及葡萄酒的酿造被教会人员视为工作,在这种背景情况下,人们对于葡萄酒是一种敬仰与喜爱的心情。在中国佛教的影响较为广泛,而佛教的教义是反对饮酒的,无论是在家还是出家,在戒律上都一律禁止饮酒。人们很多听信佛的教戒,尽可能的控制饮酒。加之中国的白酒多是粮食酒,因此人们对于饮酒是一种比较谨慎的态度。 3.酒器的使用 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中国,人们对酒器的重视都是略见一斑的:酒器制造所用的材质,最终的形状以及做工的精美都有不同的讲究。在中国的 传统文化 中,依据材质,使用者和时代等因素的不同,酒器的名称很多,比如有尊、壶、爵、角、觥、杯、卮、彝、卣、?、瓿等,不胜枚举。中国酒器的繁多,不仅是因为时代变迁从而生产力所带来的材质改革,更是因为在封建等级社会的中国,酒器的使用更是印上了等级制度的烙印,不同的酒器代表了不同的身份。西方国家的酒器也有很多种,但是一定程度上来说西方国家的酒器基本上以透明的玻璃杯为主而又形状各异。透明的高脚杯是西方饮酒时所使用酒器的典型代表,但是根据各种不同的酒所适用的不同的酒杯,这种高脚杯的形状又有很大差别,如郁金香型的细高型的香槟杯,矮脚的梨形的白兰地酒杯等等。西方人对酒器的讲究毫不逊于中国。但是中国的酒器更多的反映使用者的身份,西方的酒器则更多的是为了衬托酒本身的艺术性。 4.喝酒的礼仪 中西方在酒文化中都存在饮酒的礼仪,但是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中国的酒文化中更善于劝酒。同是饮酒的场面,必定中国人一起饮酒的场面更为热闹。劝酒是敬酒的一种方式,是中国人在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习俗。封建社会中等级分明,很多人一同饮酒时,卑者、少者须向尊者、长者敬酒。一顿饭下来,敬酒的次数是不好计算的。单是敬酒,在敬酒词,敬酒姿势,自己饮多少别人饮多少,敬别人,被敬等方面就有很大的学问。在西方国家,民主与自我意识占主导,在饮酒方面也有体现。首先,因为各种高脚杯形状的不同,手持酒杯的方式也是不同的,正确的姿势也是礼仪的一个方面。在西方餐桌上,饮酒的人也会彼此举杯,但是一次喝多少,完全是个人意愿。在一次正式的西餐中,敬酒(toast propose)的次数也一般一次,这一次一般也是面向所有在座宾客,祝酒词是必不可少的。 5.酒的社会功能 而西方人把葡萄酒看为艺术品:把葡萄酒的酿造看成制造艺术品;把饮酒也看成一种欣赏与品味艺术的行为,饮酒的兴致就在酒本身,因此可以常常看见西方人在不就餐的情况下而仅仅品味葡萄酒的场景。中国人把酒当做交流或是表达感情的工具,常为“醉翁之意不在酒”,饮酒的兴致不在酒本身,而在乎与谁饮酒以及以什么样的心情饮酒,一般情况下中国人饮酒是离不开饭桌的。中国人就餐时相比较而言更讲究的是菜肴,酒则从始到终都是一种酒。但是在西餐中,他们吃一道菜换一种酒, 一般吃沙拉和冷拼小吃时喝干白葡萄酒,吃头道序菜时喝干白、干红或玫瑰葡萄酒,吃海鲜类正菜时喝高度干白葡萄酒,吃肉禽类正菜时喝高度干红葡萄酒,吃甜食时喝甜食酒或香槟酒。正式的宴会要上三五道莱,而每一道菜对应一种葡萄酒。除此之外饭前还有开胃酒,餐后还有鸡尾酒或威士忌、白兰地一类的蒸馏酒。这样一顿餐下来总得需要五六种酒。 总的来说,中国和西方的酒文化差异体现在各个方面,而各个方面的差异又是由不同的因素造成的。探索形成差异的原因,有助于对酒文化更好的理解,从而有助于更好的理解中西文化差异并且促进中西交流。 参考文献: [1]米歇尔?爱德华.红葡萄酒鉴赏手册[M].上海科技出版社,2000. [2]侯淑琴.形象礼仪[M].北京联合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2010. [3]杨乃济.中西酒文化比较[A].北京联合大学学报,1994. 酒文化的论文篇2 浅谈水族酒文化 水族自称“虽”,汉语译称“水”,是全国少数民族之一,也是我国古骆越人的后裔,ol(r}s})有着古老的文字《水书》、历法《水历》。水族现有人口40余万,主要分布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三都、荔波、都匀、独山以及黔东南自治州的榕江、丹寨、雷山、从江、剑河等县,以三都水族自治县境内最为集中。(zlcr}3)水族人民喜食糯米,除一部分做成糯米饭,大多都是用来酿制糯米酒。水族的酒味美甘醇,特别是三都水族自治县九吁地区的九吁酒,更是远近驰名。在水族地区,不论是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还是各种各样的独特风俗中,酒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甚至在人生历程中,水族已经把酒当作一种标志,用以象征人的生命从一个阶段步人另一阶段。酒伴随着水族人走过出生、婚嫁、死亡的各个阶段,贯穿了水族的历史进程。 一、水族端节和卯节中的饮酒习俗 (一)酒与水族端节 端节,水语称为“借端”。“端”,意为“岁首”或端节“新年”;“借”,意为“吃”。因此,端节亦可直译为“吃年”,意为“过年”。水族端节的日期以水历为准,水历把九月作岁首,端节就定在九月初九日,通称“水年’,。f3J(r}s}0)为方便互相走访,水族地区是分期分批轮流过端节。水族端节中,酒是不可或缺的。 端节当天凌晨五点左右,水族村民就开始煮韭菜包鱼和糯米饭,煮熟后端到祖宗灵位前的酒桌上祭祖。 酒桌的四面都要摆满酒杯,酒杯比来贺新年的人数只能多不许少,意为讨个好兆头。天亮后,整个族人就挨家挨户去贺新年,水语叫“幼端”。每到一家,大伙按辈分依序在酒桌前围成圆圈,每人都用右手把自己的酒杯或酒碗举到右边族人的嘴旁,大家同时喊一声“秀”,便从主人家开始喝,而且喝酒的人必须干杯,然后在大家“秀”的喊声中把自己酒杯的酒倾入下一个人嘴里。这就是水族的“转转酒”。 有些少数民族也有喝“转转酒”的习俗,一般是一个人只喝一VI就把已喝过的酒杯传递给下一位。水族的“转转酒”则不同,虽然也是以传递的方式饮酒,但是每个人的手上都必须有一杯酒,左侧的人将右手所持的酒杯送到右边的人的嘴边,杯到酒干。水族人挨家挨户喝完贺年酒后才回家接待客人。在水族的端节中,这种“转转酒”不仅仅限于族人内,迎接远方的客人进家门后也会以最能表达心中热情的“转转酒”相待。 水族端节中喝“转转酒”这种习俗是水族先民们“一人获取、众人共有”这种氏族社会公有分配制度的一种表现形式,可增强民族的亲和力;这还与水族先民们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共同抵御 自然 灾害和外族侵略的生活方式有着直接的承继关系,也是一种追忆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方式。今天,水族端节中的饮酒习俗已成为一种聚合民族和凝结人心的重要方式。 (二)酒与水族卯节 水族“卯节”和“端节”事实上都是过年,按传统一向是过端节的地区不过卯节,过卯节的地区不过端节。卯节,水语称“借卯”,意为吃卯。水族卯节的日期也是依据水族历法来推算的,具体的日期是以水历九、十月(即阴历的五、六月)内的卯日分四批过节。水历十月,水书中称为“绿色生命最旺盛的时节”,辛卯日则被称为“最顺遂的日子”。卯节的分批是约定俗成。头三批卯节在荔波境内,第四批卯节,除三都水族自治县的九阡、水各、周覃外,荔波的岜鲜、水维、永康等乡的水族人,也在这最后一批卯日过节。 卯日那天,各村寨的人们都会在村寨门El隆重接待亲朋好友,在村寨门VI都设有“拦门酒”。水族的“拦门酒”由三到五个年轻的姑娘主持,客人一到寨门口,姑娘们立即为远方来的每个贵客敬上一碗“拦门酒”,然后再由青壮年上前把客人迎进家中。水族待客一向有“以酒为尚,以醉为乐,以醉为荣”的观念,所以在卯节中,也会像端节一样,用最热情的“转转酒”待客,总之都要让客人尽兴,醉酒的越多,主人越觉得光彩。 酒足饭饱后,各村寨的人们身着盛装从四面八方赶往卯坡对歌。这一天,不仅过卯节的水族村寨青年人要上卯坡对歌,就是不过卯节的外寨的男女老幼也会赶来参加盛会。在卯坡的树丛中、草地上、山石旁,青年男女各自寻找自己中意的人对歌,歌词均为即兴演唱,主要内容是青年男女互相倾诉爱慕之情,若情投意合,即可相约成婚。这是卯节受到水族青年男女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酒与水族丧葬习俗 水族是一个非常崇拜祖先的民族,存在灵魂不死的观念。生前好酒、喜酒乃至嗜酒如命的亲人去世后,仍要让他一如其生地在另一个世界里也能畅饮美酒。因此,水族在老人去世后,祭品中酒是必备之物,而且都是自家酿制的米酒。在三都水族自治县九阡地区,无论家庭是富或穷,老人在60岁左右就特地亲手酿制一坛酒,然后以土坛密封窖藏,直到老人离世的那一天才由子孙取出让亲人和近邻品尝。 老人活得越久,酒窖藏的时间越长也就越甘醇香冽。这不仅仅是单纯的一种物质享受,还包含着水族人希望延年益寿的文化 心理。 出殡之日,亲戚朋友来奔丧所携带的物品中,最重要的也是酒。酒的数量多寡不等,依据奔丧人与丧主的亲疏关系而定,多至数十斤,少至一两斤。奔丧人把酒瓶或酒罐放在棺材前的桌上,若酒太多,则倒人一个大缸中,以便取酒招待客人。但亲戚带来的酒不能全都倒完,在酒罐或酒瓶里至少要留一点酒。因为在免除生者对死者的惧怕心理和寄托对死者的美好愿望的祭悼仪式中,水族人意识上的酒已经具有超现实的幻化功能,奔丧携酒既是出于避邪逐煞的心理,也是对主家的一种祝福,在酒罐里留点酒也是一种祝福,是丧主对亲戚的一种祝福,祝他们年年余酒。可以说,强烈的群体意识是水族的心理特质之一,这一心理特质在丧事活动中表现尤于明显。 在出殡之日水族还有一个特别的风俗,那就是在唱祭歌时给歌手倒酒。这种倒酒方式也很讲究。 在所有亲戚奔丧结束后,丧主从家中搬出一张四方桌,摆放在选好的宽阔的场地上。酒桌中间摆放爆米糖一斤、白糖两包、豆腐两块、橘子和苹果各一盘。男女歌手各坐一边后,丧主在歌手面前各置五杯酒后,又在桌子边空缺的位置全都摆上酒杯,并倒满酒,以供听众饮酒。待吉辰一到,孝家立即倒酒,倒酒的同时歌手开始唱水族祭歌。倒酒的顺序非常讲究,孝子先倒第一杯酒,之后是孝女及孝主的儿媳妇、孙子,最后轮到血亲的表哥。水族丧事中的这一种习俗也反映一种文化心理,他们很重视孝道,请歌手唱祭歌一方面表明尊重长者,另一方面也是用歌声来寄托心中的哀思。 三、酒与水族婚姻习俗 在婚姻中,酒作为许多民族倾心 爱好 的特殊饮料,体现出重要的媒介功能。作为拥有悠久的酿酒历史的水族,酒更是贯穿婚姻的整个过程。 (一)提亲酒和定亲酒 水族青年有恋爱的充分自由,但不论是否自由恋爱,想要结婚的时候,都必须察告父母,由男方父母请媒人到女家去提亲。L61(})水族的提亲过程很复杂,就算是双方都已经中意,至少也要去提亲三次。 第一次提亲时媒人所带礼品是四个红糖,第二次提亲所带的礼品是:四个红糖、五斤酒、五斤肉。前两次提亲都会遭到委婉的拒绝,而媒人一般都会预料到这样的情况,所以还需要精心准备第三次提亲。第三次提亲所带礼品有:全新的一个篮子(内装红糖10斤、糯米五斤、手镯一对、银项圈一个,摆放的顺序是糯米在底层,手镯和银项圈第二层,红糖在最上层)酒(至少10斤)、肉(至少五斤)。 按照水族习俗,第三次提亲议定婚约之后就吃定亲酒,主要是约定吃大酒的日子。吃定亲酒的时候,女方会明确交代男方须准备的礼品:手镯一双、银项圈一根、红糖至少50斤、糯米30斤、酒一坛(100斤)。 可见,无论是在水族的提亲还是定亲中,酒都是必不可少的。 (二)迎亲中的酒 按水族婚姻习俗是结婚前一天晚上男方就要派迎亲队伍到姑娘家去,而且出门的时间还要请懂得《水历》的水书先生选择吉时。 迎亲时男方所带聘礼:一坛酒(约100斤)、一头猪(约200斤)、红糖(约80斤)、糯米(约80斤)、手镯一双、银项圈一根。结婚时,男方所带礼物中,最重要的就是酒,无酒不成礼。 迎亲队伍到了新娘家家后,新娘家立即杀猪,第一次酒席正式开始,喝酒吃肉都很随意,没有人来劝酒。等到女方把猪杀好,第二次酒席开始了。这是正席,水族婚姻中的正席跟许多民族都不同,双方的男女必须分桌。 按水族婚姻习俗,酒席至一半的时候,新娘还要到酒桌旁敬酒。新娘首先献给自己的父亲,这叫“感恩酒”。然后媒人会上前来介绍新郎的父亲,聪明的新娘会立即接话:“父亲,从今天起我就是你的孩子了,孩子在这里给父亲倒一杯酒。”这叫“认父酒”。男方父亲干杯后,一般都要把准备好的红包放在酒杯里,然后才把酒杯递过去,表示大红大喜。新娘倒酒的过程中,凡是男方来的客人都会在喝酒后送红包,但新娘的同村兄弟喝酒后不送红包。 次日早晨,新娘家用红糖拌糯米稀饭招待客人,然后才开酒席,开席的同时女方把要送的嫁妆全部拿到祖宗的灵位祭祖。女方嫁妆一般有:水族婚礼服装一件、猪腿一只、糯米20斤、布两匹、布鞋至少巧双、棉10床、衣柜一个、马一匹或牛一头。 到了双方预定的吉时,双方男人齐聚祖宗灵位前祭祖,然后新郎家派代表上前领新娘的嫁妆,代表人一般都是双方的哥哥。在领取嫁妆之前,双方的男人必须在祖宗灵位前履行一系列庄严复杂的程序,并由此表现出各种各样的饮酒习俗。 1.誓婚酒。首先是双方的哥哥上前来代替新娘新郎喝“誓婚酒”,而且还有一段精彩的对话。 女方哥哥:“你现在把妹娶走,祝愿你们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不要把她当晒米的木板,不要把她当洗脸帕,不要玩耍她。”(水语汉译,下同。) 男方哥哥:“现在你放心,我接她回去,到我家就如神仙般,一定好好善待她,不会玩耍她。” 然后媒人递上两杯酒,说:“现在你们俩代替新郎新娘发誓了,说话算数,请喝了这杯‘誓婚酒’。” 2.甜酒。喝完“誓婚酒”后,新娘家最有威望的寨老上前问新郎的哥哥饮的这杯酒是甜还是苦,这时候若误答为“苦”,婚事就会立即被取消,对方会认为你嫌弃他家女儿,若答“甜”又得喝一杯酒。这是因为说“甜”便是祝福新郎新娘婚姻甜美,所以不少人戏称为“甜酒”。 3.媒人酒。寨老接着会想方设法给媒人喝上一杯“媒人酒”,口才稍差的媒人喝了一杯又有一杯,所以水族的媒人除了会说还要能喝。 4.舅爷酒。媒人喝干酒之后,寨老又倒酒,面对众人说:“追本溯源,先有祖后有宗,不忘祖恩。有你舅爷才有这些儿女,请舅爷上前喝一杯。”舅爷上前来接酒杯,一般都要谦虚一番之后才喝。 祖宗灵位前的复杂程序结束后,在领取新娘嫁妆的过程中,又涌现出各种各样名称的酒,显现出水族酒 文化的浓重色彩。例如在领取衣柜时,衣柜的钥匙在新娘的哥哥手里,去接钥匙的人就要喝一杯酒,名为“钥匙酒”;在领取棉被时,捆棉被的绳子在新娘的哥哥手里,去接绳子的人也要喝一杯酒,名为“棉绳酒”。 5.马料酒和汤锅酒。在酒席结束后,众人一起把嫁妆抬出来,男方的人作好抬嫁妆的准备。这时候,新娘家会派一个口才好的人去拴马的地方等候,而男方也会派出早就安排好的能说会辩的代表前去牵马。马匹旁边会摆上几个四方桌,上面都摆上三个大碗,并倒满酒。男方代表前去牵马的时候,女方代表会以忘记喂马料来为难,并要求男方代表代替马喝下桌上的酒。男方不能拒绝,一旦不愿代替马喝酒就无法把马牵走。这就是“马料酒”。 喝完“马料酒”后,女方代表又以马想上汤锅行去吃汤锅为由带男方代表到预设的汤锅行饮一碗酒,这碗酒名为“汤锅酒”。 水族婚事中前去的牵马的人不是那么容易牵马走的,其中有许多道酒拦着,最有名的莫过于上述的“马料酒”和“汤锅酒”。当然,能说会辩的人代马喝的酒便少点,口才差的人几碗进肚后就牵不了马了,就会闹笑话。水族喝“接马酒”的过程既幽默又能生动,增添了婚事中的喜气,其独特的民族文化氛围使人赏心悦目。 (三)喜酒与酒歌 到新郎家后的酒宴,也分有晌午饭和正席。晌午饭也很随意,并不劝酒。傍晚时分正席开始。在新郎家里,最热闹的莫过于唱酒歌,主要是女人那一桌的对歌。 正席开始后,男方的女歌手先唱第一支歌:“我们三家叫我倒酒,我们四家叫我倒茶,我倒酒也是倒给你们,我倒茶也是倒给你们。提起这杯酒,不知姨娘是否接受?姐与妹共庆哈喂哈喂!”(意译)女方歌手对唱:“坐在你身边应该喝两碗,坐在伯母身边应该喝五碗,喝不得双方都不开心。跟妈学酒学不成,不知哪天才学会。到奶奶身边却让我讲,如果我能讲,我们一起笑。坐在桌边,哪个吝啬?大家一起来干杯!”(意译)众人举杯一饮而尽,然后再接着唱下去。水族婚姻中非常重视唱酒歌,一般都要唱整整一个晚上,而有的地区则连续唱三个晚上,例如三都水族自治县的廷牌乡就有这样的风俗。 四、结语 中国 有5000年以上的悠久 历史 ,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几乎渗透到 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已经拥有独特的地位。神州到处酒飘香,饮酒习俗自古蔚然成风。中国的56个民族中,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酒文化,而水族的酒文化更是独树一帜。 水族端节和卯节中的“转转酒”、“拦门酒”别有风味,丧事中丧主一家大小轮流为唱祭歌的歌手倒酒的习俗让人对水族的孝道赞叹不已,而水族婚姻中花样百出的酒习俗更是让人开怀大笑。由于特定的生存 环境、社会历史背景和 心理文化积淀的影响,酒不仅在水族独特的习俗中得以体现,在水族人的Et常生活中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甚至在接待朋友时,“酒重于肉”,如果客人来到,桌上没有酒,主人就有“不成敬意”之憾,可以说酒无处不在。 拜访 以酒为礼,迎客以酒为敬,感激以酒为谢,报恩以酒示情。酒在水族人的交往中所显示的不仅是物质赠馈上的多寡,而且可以借以表达 人际交往 和精神需求。可见水族丰富多彩的饮酒习俗与民族风情相得益彰,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酒文化氛围,很值得我们探究。猜你喜欢: 1. 中国酒文化与宴请礼仪论文 2. 中日酒文化对比论文 3. 红酒文化论文 4. 浅析彝族酒文化中的音乐性论文

给你个相关文章参考下吧千古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你懂得!!一、绍兴酒的起源 陈瑞苗副研究员说,研究绍兴酿酒的起源,既要以古代的文献记载作为依据,更要重视新发现的考古资料。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酒器陶�,是当时越族先民聚居地已经酿酒饮酒的重要物证。河姆渡虽不属于今天的绍兴市范围,但当时的绍兴属于河姆渡文化圈却是确凿无疑的。不论陶�所盛之酒与勾践激励将士之酒是否相同,也不论春秋时期於越所酿之酒与以后的绍兴老酒是否相同,都不能否认绍兴在河姆渡文化时代已经开始酿酒的史实。 林文彪先生也认为,源自河姆渡文化的水稻大面积种植,为绍兴黄酒业的崛起提供了充足的原料,绍兴酿酒业发端于7000年以前的河姆渡文化时代。古越先民继承了这一酿酒传统,绍兴黄酒与河姆渡米酒是一脉相承的。虽然《国语》、《吕氏春秋》、《颜氏家训》等古籍中提到的绍兴酒与今天流行的绍兴酒不同,即“都不是黄酒”,但它们无疑都是绍兴酒的滥觞。二、酒与文人 酒与文人的关系,一直是酒文化研究中的热门话题。刘亦冰先生的《绍兴名士与绍兴老酒》一文,从“劳军犒士,激励斗志”、“以文会友,借酒助兴”、“壮志未酬,以酒遣愁”、“修身养性,颐养天年”、“酒德若人,饮而有节”等5个方面历数了绍兴名士的酒典故,并总结说:“名士之成就,并非仰赖于老酒坛子;而酒之积极功能,在其人生价值的追求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钱茂竹副教授在《试论兰亭流觞的历史影响》一文中,对东晋永和九年王羲之等人的兰亭之会作了三个方面的探讨,认为这次活动除了在中国书法史和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外,客观上还起到了交流学术思想观点的作用,因此在中国思想史上也有重大意义。这一观点,受到与会学者的关注。 邹志方教授的《镜湖之畔两酒仙》一文,以材料取长,搜集了贺知章和陆游在镜湖之畔创作的大量酒诗,从而凸现出他们作为“酒仙”的身份,受到与会学者的好评。王致涌的《文人尚酒深层原因剖析》一文,既深入探讨了文人活动在中国酒文化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又详细地叙述了中国酒文化对文人生活的各种影响,并认为:“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这正是中国的酒文化不同于其他国家的酒文化,而且内涵尤其丰富深广的原因之所在。”三、酒与“三市”建设如何使绍兴黄酒和绍兴酒文化成为推进绍兴“三市”建设的重要力量,是与会学者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陈华建先生认为,绍兴有着悠久的酿酒历史和丰富的酒文化资源,这是绍兴城市品位和文化个性的重要体现。今天的绍兴酿酒业,已经成为绍兴最重要的经济支撑点之一,有相当的产品数量和独特质量。现在我们要把绍兴建设成为经济强市、文化名市和旅游大市,绍兴酿酒业就必须有更大的发展,同时还要大力开发酒文化产业,让绍兴的酒文化有更多更好的载体和表现形式。张嘉兴先生认为,绍兴丰富的旅游资源,当然包括了享誉海内外的“绍兴老酒”在内,在绍兴众多的旅游商品中,“绍兴老酒”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在绍兴旅游业20余年的发展历史中,“绍兴老酒”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酒都之旅”、“水乡风情游”、“书道之旅”这三个最具生命力的绍兴专题旅游项目中,都有“绍兴老酒”的参与。但是,“绍兴老酒”的旅游功能还远远没有释放出来。当务之急,是要进一步加强绍兴酒文化的研究,加强对“绍兴老酒”旅游商品的开发,努力创造“绍兴老酒”旅游利用的载体。如果我们有了比较完整的酒文化旅游系列,有了充满情趣的“酒道”,相信绍兴的旅游活动将会更加丰富多彩。关于“酒道”,戴尔康先生提交了专题论文。他认为,所谓“酒道”,就是正式宴会、习俗宴会和家庭宴会上的礼仪行为,是一套约定俗成的吃喝规范,也是饮食本身的专类研究,其目的是创导文明饮酒,礼仪吃喝。戴先生把绍兴酒道分为“正规道”、“休闲道”和“习俗道”三种,他认为,这些酒道,不仅是绍兴酒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一个民族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中国文化的论文

中国文论传统及其现代命运 中国古代文论话语体系与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精神特征密切相关。可以说,作为文学观念之理论化形态的文论话语乃是文人士大夫精神世界的直接体现。具体言之,与古代士人“社会导师”的文化认同直接相关,形成了儒家工具主义文论话语系统;与古代士人维护个体精神自由与超越意识直接相关,形成了以道家、佛释之学为思想依托的审美主义文论话语系统;与士大夫诗文酬唱的文人情趣直接相关,形成了以文本分析为核心的诗文评话语系统。 儒家的工具主义文论系统 儒家的工具主义文论系统,是中国古代居于主导地位或者官方意识形态地位的文论话语。就其产生的动因而言,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西周文化之遗存。我们知道,西周是政文合一的社会,文化系统与政治系统密不可分,国家意识形态直接表现为政治的与文化的制度以及人们的行为方式。所以,诗歌在西周时期乃是作为国家意识形态话语系统与礼乐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受到尊崇的。 就现存《诗经》作品来看,西周诗歌的功能首先是沟通人与神的关系,那些以祭祀上帝、山川日月之神以及祖先神灵为目的的颂诗和部分“大雅”之作就属于这类作品。其意识形态功能在于:向天下诸侯证明周人统治的合法性,向周人证明贵族等级制的合法性。对神的祭祀从来都是一种特权,因此,祭祀活动本身就已经具有意识形态功能了。西周诗歌的第二个重要功能是沟通君臣关系。这里又分为“美”、“刺”两个部分。“美”是臣下对君主的肯定性评价;“刺”是臣下对君主的批评与规谏。根据郑玄《六艺论》和《毛诗序》等汉儒的记载我们知道,西周时期之所以采用诗歌的形式来沟通君臣关系,主要是因为这种形式比较委婉文雅,便于言说与倾听。现在看来,这大约是贵族社会一种言说的特殊方式或权力——可以“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根据《诗经》可以知道,在西周后期,诗的这种功能得到了十分充分的实现。对于诗歌这种功能,我们可以理解为国家意识形态内部的自我调节机制。十分清楚,西周时期诗歌的这两种主要功能都是意识形态性质的。这意味着,西周诗歌本来就是彼时国家意识形态的话语形式。这对于以继承和弘扬西周礼乐文化为天职的儒家思想家来说自然会产生莫大的影响——在他们看来,诗歌具有意识形态功能就像母鸡有下蛋的功能一样是天经地义的。 促成儒家工具主义文论观形成的另一个主要动因则是儒家士人的身份认同。儒家士人作为一个知识群体, 自产生之日起就是以“克己复礼”——通过个人的道德修养达到改造社会的政治目的为最高任务的。他们的一切话语建构与阐释活动无不以这一目的为核心。对诗歌的阐释自然也不例外。从现存的《论语》、《孟子》、《荀子》和被定名为《孔子诗论》的楚简等涉及诗歌的论述来看,先秦儒家已经在诗歌阐释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工具主义文论话语系统。从孔子的“兴观群怨”说到孟子的“知人论世”、“以意逆志”说,再到荀子的“诗言是,其志也”之说,都不离“克己复礼”之宗旨。 儒家的工具主义文论从产生之日起就成为中国古代文论话语的主流,其影响至为深远。汉代是儒家知识群体擎着儒学大旗与统治集团讨价还价、形成“共谋关系”,从而建立起新型官方意识形态的关键时期。所谓经学,实际上乃是统治集团与知识阶层在政治上终于形成联盟关系的话语表征,是知识阶层进入权力系统的意识形态保证,也是权力集团获得合法性的直接产物。经学是政治权力正式承认知识阶层话语之权威性的标志,是“势”对“道”的妥协;经学也是知识阶层话语压制了其固有的乌托邦精神之后的结果,是“道”向“势”的让步。因此,经学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它最终确定了中国主流文化始终在政治与知识之紧密联系中发展的基本格局,从而也决定了这种文化始终不能获得纯粹的知识形态而向自然领域拓展的命运。 在经学语境中的文论话语自然是彻底的工具主义的。从《毛诗序》和郑玄的《诗谱序》、《六艺论》等文论话语来看,在汉儒的心目中,诗歌直接就是一种规范君权、教化百姓的政治工具。诗歌存在的合法性依据不能在个体情感世界中去寻找,而必须在人伦关系,特别是君臣关系中去寻找。汉儒说诗,非美即刺。无论美或刺,都是一种具有明显政治性的话语建构,是对儒家给出的价值秩序的维护与阐扬。汉代《诗》学四家,无论存在怎样的差异,其主旨都是用工具主义的眼光来解说《诗经》作品,其目的都是借助于对古代诗歌的解说来实施对现实君主的约束与引导。总之,是出于现实的政治策略。手段是文化的,目的是政治的——这就是经学语境中文论话语的根本特征。 隋唐之时,儒家工具主义文论大体上继承了汉儒传统。但由于诗文自身的发展,文论话语也相应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经过了魏晋六朝的诗文创作大繁荣局面之后,儒家文论家所面临的问题早已不再是如何阐释已有的诗文作品,而是如何创作新的作品。因此,隋唐儒家不再满足于通过阐释古代诗歌来表达自己的工具主义文论观点。他们直接提出诗文要为现实政治服务的观点。所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之说,乃是此期工具主义文论的典型口号。这是一种典型的实用主义或功利主义文论观。在这时的价值坐标中,建功立业乃居于最高位置。因此,“有补时政”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工具主义文论的基本宗旨。 宋代的情况发生了变化。此期的儒家已经不再把建功立业视为人生最高理想,因此也就不再满足于仅仅赋予诗文直接的政治功能。从社会地位看,宋儒与汉唐儒者根本不同之处在于:他们有幸成为君主集团唯一的合作和依靠对象;而汉唐时代的功臣、外戚、宦官、世族才是君主集团最重要的依靠对象,文人士大夫常常处于被压制与被排挤的地位。宋儒的这种社会地位,决定了他们不再以进入仕途、建功立业为人生最高理想,而是要追求更加高远的目标。一般说来,成圣成贤是宋儒普遍存在的人生理想。如此,则宋儒所主张的工具主义文论观也就有别于汉唐儒者。其根本之处是宋儒不仅仅要诗文服务于社会政治,而且更要服务于具有形而上学色彩的“道”。宋儒的文论处处离不开对“道”的阐扬。这个“道”可以说乃是宋儒乌托邦精神的话语表征而不是现实社会秩序。这种将“道”视为“文”之本体、将“文”视为“道”之发用的观点,本来是唐代中后期韩愈等人提出来的,是所谓“古文运动”的核心主张。但是这种观点在唐代并没有被发扬光大,而只是昙花一现。只是到了宋代,由于言说者的社会境遇发生了变化,才成为人人言之的普遍性的文论观点。 这样一来,在中国古代儒家的工具主义文论观内部就出现了两种倾向:一是要求诗文直接服务于现实政治,成为“治教政令”的工具;一是要求诗文从属于某种超验的精神价值,成为载道之具。这两者之间存在着某种紧张关系:为现实政治服务与为某种高远难达的理想服务是迥然不同的。可以说,这种不同就是意识形态与乌托邦的差异所在。自宋直至晚清,儒家工具主义文论观的发展即是这两种倾向的此消彼长。

传统 文化 仿佛是一座沟通世界的桥梁,传递给世界温暖与色彩。以下是我整理分享的传统文化800字 议论文 ,欢迎阅读!!!!传统文化800字议论文篇一 静悄悄的新年像极了一个普通的周末。 昔日的 年画 、鞭炮和祭祖活动了无影踪,中国人最传统的新年文化似乎已逐渐被一次年夜饭、一台春晚和几条拜年的短信所取代。然而,安静的新年只是中国传统文化流失的一个表现。当韩国的端午祭申遗成功,当我们内蒙古族的马头琴成为蒙古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成影戏成了印度尼西亚的“传统”,当埃及和韩国在争夺中国造纸术的发明权时,每一个中国人都应当在情人节的玫瑰和 圣诞节 的铃声中觉醒。我们应当重新回顾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那昔日的辉煌为什么如此轻易的被我们遗忘?那些正在一日日流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出路究竟在何方? 中华的文化有深厚的历史背景,那是几千年来的沉淀和积聚,每一次的民俗民风都有着其最独特的 传说 和文化背景,每一个节目都有上古的史载和存在流传的价值。西方简明快捷的文化似乎更易被接受,但中国文化的横深和纵深是不容许被遗忘和取代的。在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的时代背景之下,每一个中国人,每一个华夏儿女都有责任深思中国传统文化得以保存并流传的 方法 。在某种意义上,那是中华民族得以稳站世界民族之林的出路,那是一个以礼治国的民族得以丰富和充实的出路。 虽然那瑰宝仍以痛心的速度流失着,但我们还是看到关注的目光正移向它们。 举世瞩目的奥运会开幕式便是最好的例证,在那次盛会上,我们看到了千人击缶的恢宏场面,我们听到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古诵,我们被昆曲的悠扬感动,我们被活字印刷术的精妙而慑服。张艺谋倾尽心血向世界展示了一个文化悠远的东方古国,也向每一个中华儿女诉说了传统文化的价值和珍贵。 当越来越多的省份开始把民俗民风申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我们又可以听到喜庆的鞭炮声和飞舞的秧歌彩带时,当在传统节日里我们都有机会去重温过去的习俗时,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传统文化的出路不再是个让人永远担忧的问题,中华儿女终会将每一个传说每一处风俗留给后人,手 手相 承。 我们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出路通向光明。 那静悄悄的新年,有了鞭炮的祝福,有了庙会的欢庆,有了昔日的味道。 传统文化800字议论文篇二 传统文化的尴尬境地 圣诞节是西方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对西方人来说相当于我们中国的 春节 ,而在社会的不断开放和中国人们的生活方式的不断变革的今天,中国人对春节、 中秋节 等传统节日是过得越来越简单了,对于西方的圣诞节却是一年比一年过得隆重了。特别是现在年轻一代,在不信奉____,更不了解西方的节日的背景的情况就跟着别人欢天喜地庆祝圣诞节,这不单单是表面的重洋媚外,更折射出传统文化所面临的危机。 现在我们的社会不断地进步,人们的思想也不断地开放,许多西方的生活方式已经被大部分中国人所接受,而这也意味着有许多传统的东西被人们所淡忘、所摒弃。如我国的国粹——京剧。现在懂得欣赏京剧的人越来越少了,而且都是一些年老的观众,而有意投身这一门艺术的人更是稀缺,曾经风靡世界的京剧如今正渐渐远离人们的视线,走着下坡。而反观日本传入的动漫文化却日渐侵入青少年的生活,各地漫友会的人数不断攀升,各种COSPLAY大赛人潮峰涌,而且都是些年轻的身影。再看看4年一度的飘饰举行时都是些孩子、妇女在围观,传统文化所面临的尴尬境地更是不言而喻。 外来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不仅在于娱乐和节日方面,更入侵到了我们的生活最根的一面——语言。英语是世界性的通用语言,在我国越来越重视了。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已被父母逼着 学习英语 ,学校把英语这门学科放到了重点位置,各种英语的补习、提高班年年坐无虚席。但相反语文却变成了学生心中主科中的次科,人们只满足于会写汉字、说好汉语而已,那人们要领略传统文化的精髓就更难了。母语,是灵魂的语言,西方的文化已经侵蚀到人们的灵魂了。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对传统文化的轻视已经使我们受到了惩罚——源于中国的皮影戏被别的国家申请为自己国家的文化遗产了。人们在愤怒,在惊讶的同时是否有在 反思 我们是如何对待我们的文化珍宝的呢?难道有些东西真的在被人抢了之后才会恍然发现它的珍贵? 接受外来的文化,博采众长是我国人民的大度,但盲目地追逐潮流却忘了自己的根本,我们的民族就会失去它的优秀、它强大的生命力。对于世界上精彩多样的文化,我们在接受、学习的同时要分清主次,有所选择,有所方向,才能永葆民族的魅力和凝聚力。 传统文化800字议论文篇三 中华美德,人人皆知,“孔融让梨”等 典故 无不体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以来至高无上的美德,更说明了中华民族是一个文化之都。但是中华美德在今天,仿佛早已被人们忘却,人们对它不管不问,正所谓:此道今人弃如土。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我们国家也不例外。而中华美德正是所有文化中独一无二的瑰宝,我们都是中国人,自然要理所当然地继承我们祖先给予我们的一笔丰厚的礼物,就像我们是中国人,就要说中国话一样,和谐的社会需要中华美德来构建,来填充这个空虚的世界,否则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枯燥无味,这正是中华美德给予我们的,一颗中国心。 想想这句 名言 吧: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如果你真的对中华美德弃而不管,你就等于背叛了中华民族的祖先,虽然这是一个愈发进步的社会,但是不是因为进步了,就可以把中华美德像扔垃圾一样遗弃呢?然后再去盲目地追求外国文化,而自己家乡的文化却遭到冷漠呢?那么,你到底还是不是龙的传人,还是不是一条地地道道的中国龙?如果是的话,你又怎能甘心,做一只外国驴呢? 啊!让我们保持一颗纯正的中国心吧,并且是一颗有着中华美德的中国心!要永远记住,你是个中国人,要学习中国文化,中国美德! 雷锋叔叔永远值得我们崇敬,因为他身上有许多我们所没有的中华美德。中华美德人人都可以拥有,关键是看你想不想拥有,团结同学你就拥有了中华美德;谦虚好学你就拥有了中华美德;为爸爸妈妈洗一次脚你也拥有了中华美德……中华美德就在细微之处,只有你用心去做了才能发现它。 “弘扬中华美德,构建和谐社会”,势在必行。这是保护中国文化的一次行动,让我们保护好那一颗中国心,不要让它日积月累没有了往日的风采!请不要只展望未来而忘记过去,过去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回味的地方! 猜你喜欢: 1. 关于传统文化的满分议论文5篇 2. 传承传统文化作文800字 3. 高中传统文化作文800字 4. 关于传承传统文化800字作文 5. 弘扬传统文化的作文800字 6. 传承传统文化作文800字

那你直接去找下(社会科学前沿)上的文献吧

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令亿万中华儿女值得骄傲和自豪的是,中华文明历经数千载,经历多次朝代更迭和外族入侵,却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中断的文明。中国的传统文化也饱经沧桑,虽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地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下面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论文3篇,供大家借鉴参考。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论文第一篇:新媒体环境下汉中传统文化遗产的现代转化探析摘要:在新媒体时代的背景下,探索新媒体技术支持下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成为当下研究热点。本文以汉中地区为切入点,借助新媒体技术,探讨汉中历史文化遗产的现代转化与传承的问题。分析汉中地区的经典成语故事、古代文学作品、传统戏剧、以及传统手工艺的数字化创新与传播,探索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与传承,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公众的民族情怀与人文素养的有效路径。关键词:新媒体; 中国传统文化; 汉中历史文化遗产; 现代化转化与传承;1 研究背景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其意义就在于对传统文化进行新时期背景下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证明:人们只有在已有的传统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传统和传统文化才能承承相因、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发扬光大。”[1]“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传统文化是人民辛勤工作和智慧的结晶。我们必须从历史的延续和文化发展的继承出发,在继承和借鉴的基础进行创新。”[2]因此,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化转化,既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担当,同时也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的一种使命。新媒体是一种新生的媒体形式,它是继传统的报刊、广播、户外、电视后出现的“第五媒体”。其功能强大,主要借助于当今发达且成熟的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移动网络、区域无线网等技术渠道以及互联网、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视的终端,实现海量信息资讯和娱乐体系的在线共享。新媒体技术使得信息的发布者、传播者和接收者实现了平等和对等,人们既可以发布和传播信息,也可以接收和享用信息,并与周围的人和事物以及世界实现互动。“新媒体的特征具有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社群化。”[3]新时期,保护和传承好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历史文化遗产,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历史性任务。将新媒体技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结合起来,使得两者相辅相成,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有着重要意义。2 汉中地区历史文化遗产简介“截止到2011年6月,汉中已经拥有国家级名录6项,省级名录39项,市级名录59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广泛,种类多样,既有体现历史文化的故事传说及民间戏曲,又有贴近百姓生活的各种民俗活动。”[4]其中比较知名的有蔡伦造纸传说、洋县佛教音乐、镇巴民歌、汉调桄桄、洋县架花焰火技艺、洋县悬台社火等,两汉三国时期遗存下来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民俗丰富了汉中的地方传统文化,在新媒体环境下急需借助新媒体传播平台进行现代转换与传承。3 汉中地方传统文化新媒体形式的现代转化与传承(1)汉中经典成语故事及传说新媒体形式的转化与传承。成语故事,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璀璨一页。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包含着一段令人回味的历史烟云,其中蕴含着很丰富的人文哲理与生活经验。汉中历史悠久,两汉三国历史文化比较丰富,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流传下了许多耳熟能详、脍炙人口的成语故事及历史传说,比如,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萧何月下追韩信、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张骞故事传说、廉泉让水、褒姒传说等。对经典成语故事及传说进行整理和编排,标注拼音,制作成为电子书样式,并配上真人语音以及名家讲读的音频;还可制作成幻灯片PPT的形式,配上相应的图片,如果条件允许则可使用GIF动态图片,这样更具吸引力。此外,将文化典故以动画的方式进行呈现,或制作音频节目,将文本转化为音视频以满足受众群体的多样化需求,借助手机APP在线功能推广和宣传,实现文化的活态传承。(2)汉中地区传统手工技艺新媒体形式的转化与传承。千百年来,中国的传统工艺与人民的生产、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通过工具与材料,人们将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经验和认识,以相对稳定的造型、图式、技艺和文化等要素凝结在器物之中。[5]中国传统工艺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底蕴,是国家和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由于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氛围,汉中本地保留下来了一些传统的手工技艺,例如,汉中面皮的制作技艺、蔡伦造纸工艺、汉中张氏摩崖石刻拓印技艺、洋县蓑衣编制技艺、城固泥塑、洋县架火烟花、谢村黄酒酿造技艺、西乡松花蛋制作技艺等。这些丰富多彩的地方手工技艺急需得到关注和保护。在今天这个网络信息技术高度发达、大众传媒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可以借助网络媒体的传播方式来进行宣传与推广,使传统技艺能够被广大的人们所认知和了解。因此,对汉中本土传统手工技艺进行视频加工,将诸如蔡伦造纸技艺、汉中面皮、谢村黄酒的制作过程完整的拍摄记录下来,对其中的加工环节进行细致和完美的展现,能够引发受众的感知欲和好奇心。通过拍摄纪录片或微电影形式,配以优美动听的背景音乐,让观众在观赏这些传统手工技艺的同时,还能感受到一种心灵的愉悦与放松,体味传统文化的魅力。(3)汉中传统民俗文化和民俗活动新媒体形式的转化与传承。历经千秋的历史典故,家喻户晓的民俗活动,见证了汉中地区历史的进步和人们思想意识的开放,相比陕南地区其他区域所特有的自然风光,汉中地区的民俗文化更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首先是汉中的民俗文化,即在汉中境内的民间地区所形成和保留下来的民间艺术,例如汉调桄桄、镇巴民歌、洋县佛教音乐、端公戏等。进行新媒体形式的转化,可以请一些老艺人和技术成熟、经验丰富的民间艺术家进行现场演绎,通过现场录制和后期制作的方式形成音视频作品,通过各大视频媒体以及网络平台进行投送,也可以由当地政府着手操作,在地方台以及各大公共场所的LED屏幕上进行滚动循环播放。其次是汉中的民俗活动,汉中的民俗活动多种多样、种类丰富,如南郑协税社火高跷、南郑新集采莲船表演、略阳羌族羊皮鼓舞、洋县杖头木偶戏、洋县悬台社火、老君庙会、春官说春发放春贴、勉县武侯墓清明祭祀活动等。这些精彩纷呈的传统民俗活动展示了汉中民间文化的独特魅力,要对其进行新媒体形式的转化与传播,可以借助一些官方和非官方网络进行传播,充分挖掘民间传播的力度。例如,可以邀请知名视频网站的主播,比如哔哩哔哩、Ac Fun、斗鱼、抖音等,现场参与活动并进行实时直播与互动,借助主播个人的影响力和自媒体视频平台的强大扩散力,可以吸引更多的关注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汉中独具特色的民俗活动。此外,借助微信,建立汉中民俗活动的公益性宣传公众号,向广大的在线用户进行推送,有一定的宣传与展示效果。(4)VR技术与汉中文化旅游景点的线上结合。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它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是一种交互式的三维动态视景和实体行为的系统仿真,能使用户沉浸到环境中。除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汉中还拥有着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即各种文化旅游景点。其中,两汉三国时期的石门栈道、古汉台、拜将坛、饮马池、武侯墓、张良庙等。需要政府投入一定的资金,聘请专业的技术团队,对这些文化旅游景点进行精准的测绘,然后通过计算机进行3D立体建模,建立线上文化博物馆。还可在城市内的各大公共场所建立市文化旅游景点的VR体验馆,广大市民和外地游客不用亲临景区,借助VR设备,进行在线漫游,体验立体沉浸式虚拟游览,并能与景点内的物体进行互动,从而获得立体式全感官的综合性体验。这种新的游览方式与以往的游客进入景区实地游玩体验相比,在保持景点全部区域各种参数与信息完整收录与提供的同时,还降低了参与体验的门槛,能够让游客获得多倍的感受与身心的全面满足,充分体现人性化的思维与设计理念。4 结束语本文主要探讨了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汉中历史文化遗产的转化与传承的可行性策略,提出借助在线网络媒体技术和各种视频平台,以及VR技术,对各种类型的文化遗产进行视频化和立体化的制作的发展路径。此设想的实现需要政府的帮助与支持,加大新媒体传播的力度,使汉中的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得到普及并深入人心。参考文献[1] 吴增礼,王梦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维度和限度[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4(01):1-7.[2] 侍舒玮.中国传统文化现代转化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J].戏剧之家,2019(12):219+221.[3] 张婕,苗思雨,逯鹏祥,等.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的传播特征与对策研究[J].城市党报研究,2020(03):90-92.[4] 潘秀梅,张慨.浅析陕西汉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其保护现状[J].美与时代(上),2013(07):43-45.[5] 贺超海.中国传统工艺的当代价值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8.

关于酒文化的论文题目

糟粕中的菁华-酒

酒 文化 是指在酒的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物质和精神文化成果。在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酒文化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酒文化的论文篇1 浅析中西酒文化 摘要:文化是人类在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在酒文化方面,中国和西方的酒文化有明显差异。西方酒文化一般指葡萄酒文化,而中国酒文化则是白酒文化。本文从酒的起源,酒与宗教的关系,酒器的使用,饮酒礼仪以及酒的社会功能几个方面,简单介绍中西方酒文化的区别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酒文化 文化差异 文化 酒文化作为文化系统的一个方面,跟其他方面一样,其形成过程以及在地域上造成的差异,是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的。社会以及历史的不同因素形成了文化的最终不同。只有从各个方面把握中西文化的不同才能促进中西方的文化交流。 1.酒的起源 从酿酒所使用的原料方面来说,在中国早期的文化起源地黄河流域,气候温和并且农作物发展较为先进,人们便用粮食酿造就有中国特色的黄酒以及白酒。而在被称为西方文明摇篮的巴尔干半岛古希腊地区,境内多山,土壤贫瘠,不适合农作物生长,反而很适合葡萄的生长,因此葡萄酒的酿造就成为西方酒文化的代表。对于酒神崇拜,从神话 传说 方面来说,西方的葡萄酒最早起源于希腊神话中的酒神狄奥尼索斯(Dionysus)据说他是最早 种植 葡萄并且酿造葡萄酒的。而在中国,中国历史上没有明确的酒神,而又普遍地将仪狄或是杜康认为是中国的酒祖。 2.宗教与酒文化的关系 从宗教方面来讲,____是西方的主流宗教,在圣经中多次提到葡萄酒。耶稣知道了自己的命运后在最后的晚餐上说,面包是我的肉,葡萄酒是我的血,并且让人们记住自己是为人类赎罪而死的。因此基督____萄酒视为圣血,而且葡萄的种植以及葡萄酒的酿造被教会人员视为工作,在这种背景情况下,人们对于葡萄酒是一种敬仰与喜爱的心情。在中国佛教的影响较为广泛,而佛教的教义是反对饮酒的,无论是在家还是出家,在戒律上都一律禁止饮酒。人们很多听信佛的教戒,尽可能的控制饮酒。加之中国的白酒多是粮食酒,因此人们对于饮酒是一种比较谨慎的态度。 3.酒器的使用 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中国,人们对酒器的重视都是略见一斑的:酒器制造所用的材质,最终的形状以及做工的精美都有不同的讲究。在中国的 传统文化 中,依据材质,使用者和时代等因素的不同,酒器的名称很多,比如有尊、壶、爵、角、觥、杯、卮、彝、卣、?、瓿等,不胜枚举。中国酒器的繁多,不仅是因为时代变迁从而生产力所带来的材质改革,更是因为在封建等级社会的中国,酒器的使用更是印上了等级制度的烙印,不同的酒器代表了不同的身份。西方国家的酒器也有很多种,但是一定程度上来说西方国家的酒器基本上以透明的玻璃杯为主而又形状各异。透明的高脚杯是西方饮酒时所使用酒器的典型代表,但是根据各种不同的酒所适用的不同的酒杯,这种高脚杯的形状又有很大差别,如郁金香型的细高型的香槟杯,矮脚的梨形的白兰地酒杯等等。西方人对酒器的讲究毫不逊于中国。但是中国的酒器更多的反映使用者的身份,西方的酒器则更多的是为了衬托酒本身的艺术性。 4.喝酒的礼仪 中西方在酒文化中都存在饮酒的礼仪,但是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中国的酒文化中更善于劝酒。同是饮酒的场面,必定中国人一起饮酒的场面更为热闹。劝酒是敬酒的一种方式,是中国人在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习俗。封建社会中等级分明,很多人一同饮酒时,卑者、少者须向尊者、长者敬酒。一顿饭下来,敬酒的次数是不好计算的。单是敬酒,在敬酒词,敬酒姿势,自己饮多少别人饮多少,敬别人,被敬等方面就有很大的学问。在西方国家,民主与自我意识占主导,在饮酒方面也有体现。首先,因为各种高脚杯形状的不同,手持酒杯的方式也是不同的,正确的姿势也是礼仪的一个方面。在西方餐桌上,饮酒的人也会彼此举杯,但是一次喝多少,完全是个人意愿。在一次正式的西餐中,敬酒(toast propose)的次数也一般一次,这一次一般也是面向所有在座宾客,祝酒词是必不可少的。 5.酒的社会功能 而西方人把葡萄酒看为艺术品:把葡萄酒的酿造看成制造艺术品;把饮酒也看成一种欣赏与品味艺术的行为,饮酒的兴致就在酒本身,因此可以常常看见西方人在不就餐的情况下而仅仅品味葡萄酒的场景。中国人把酒当做交流或是表达感情的工具,常为“醉翁之意不在酒”,饮酒的兴致不在酒本身,而在乎与谁饮酒以及以什么样的心情饮酒,一般情况下中国人饮酒是离不开饭桌的。中国人就餐时相比较而言更讲究的是菜肴,酒则从始到终都是一种酒。但是在西餐中,他们吃一道菜换一种酒, 一般吃沙拉和冷拼小吃时喝干白葡萄酒,吃头道序菜时喝干白、干红或玫瑰葡萄酒,吃海鲜类正菜时喝高度干白葡萄酒,吃肉禽类正菜时喝高度干红葡萄酒,吃甜食时喝甜食酒或香槟酒。正式的宴会要上三五道莱,而每一道菜对应一种葡萄酒。除此之外饭前还有开胃酒,餐后还有鸡尾酒或威士忌、白兰地一类的蒸馏酒。这样一顿餐下来总得需要五六种酒。 总的来说,中国和西方的酒文化差异体现在各个方面,而各个方面的差异又是由不同的因素造成的。探索形成差异的原因,有助于对酒文化更好的理解,从而有助于更好的理解中西文化差异并且促进中西交流。 参考文献: [1]米歇尔?爱德华.红葡萄酒鉴赏手册[M].上海科技出版社,2000. [2]侯淑琴.形象礼仪[M].北京联合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2010. [3]杨乃济.中西酒文化比较[A].北京联合大学学报,1994. 酒文化的论文篇2 浅谈水族酒文化 水族自称“虽”,汉语译称“水”,是全国少数民族之一,也是我国古骆越人的后裔,ol(r}s})有着古老的文字《水书》、历法《水历》。水族现有人口40余万,主要分布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三都、荔波、都匀、独山以及黔东南自治州的榕江、丹寨、雷山、从江、剑河等县,以三都水族自治县境内最为集中。(zlcr}3)水族人民喜食糯米,除一部分做成糯米饭,大多都是用来酿制糯米酒。水族的酒味美甘醇,特别是三都水族自治县九吁地区的九吁酒,更是远近驰名。在水族地区,不论是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还是各种各样的独特风俗中,酒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甚至在人生历程中,水族已经把酒当作一种标志,用以象征人的生命从一个阶段步人另一阶段。酒伴随着水族人走过出生、婚嫁、死亡的各个阶段,贯穿了水族的历史进程。 一、水族端节和卯节中的饮酒习俗 (一)酒与水族端节 端节,水语称为“借端”。“端”,意为“岁首”或端节“新年”;“借”,意为“吃”。因此,端节亦可直译为“吃年”,意为“过年”。水族端节的日期以水历为准,水历把九月作岁首,端节就定在九月初九日,通称“水年’,。f3J(r}s}0)为方便互相走访,水族地区是分期分批轮流过端节。水族端节中,酒是不可或缺的。 端节当天凌晨五点左右,水族村民就开始煮韭菜包鱼和糯米饭,煮熟后端到祖宗灵位前的酒桌上祭祖。 酒桌的四面都要摆满酒杯,酒杯比来贺新年的人数只能多不许少,意为讨个好兆头。天亮后,整个族人就挨家挨户去贺新年,水语叫“幼端”。每到一家,大伙按辈分依序在酒桌前围成圆圈,每人都用右手把自己的酒杯或酒碗举到右边族人的嘴旁,大家同时喊一声“秀”,便从主人家开始喝,而且喝酒的人必须干杯,然后在大家“秀”的喊声中把自己酒杯的酒倾入下一个人嘴里。这就是水族的“转转酒”。 有些少数民族也有喝“转转酒”的习俗,一般是一个人只喝一VI就把已喝过的酒杯传递给下一位。水族的“转转酒”则不同,虽然也是以传递的方式饮酒,但是每个人的手上都必须有一杯酒,左侧的人将右手所持的酒杯送到右边的人的嘴边,杯到酒干。水族人挨家挨户喝完贺年酒后才回家接待客人。在水族的端节中,这种“转转酒”不仅仅限于族人内,迎接远方的客人进家门后也会以最能表达心中热情的“转转酒”相待。 水族端节中喝“转转酒”这种习俗是水族先民们“一人获取、众人共有”这种氏族社会公有分配制度的一种表现形式,可增强民族的亲和力;这还与水族先民们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共同抵御 自然 灾害和外族侵略的生活方式有着直接的承继关系,也是一种追忆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方式。今天,水族端节中的饮酒习俗已成为一种聚合民族和凝结人心的重要方式。 (二)酒与水族卯节 水族“卯节”和“端节”事实上都是过年,按传统一向是过端节的地区不过卯节,过卯节的地区不过端节。卯节,水语称“借卯”,意为吃卯。水族卯节的日期也是依据水族历法来推算的,具体的日期是以水历九、十月(即阴历的五、六月)内的卯日分四批过节。水历十月,水书中称为“绿色生命最旺盛的时节”,辛卯日则被称为“最顺遂的日子”。卯节的分批是约定俗成。头三批卯节在荔波境内,第四批卯节,除三都水族自治县的九阡、水各、周覃外,荔波的岜鲜、水维、永康等乡的水族人,也在这最后一批卯日过节。 卯日那天,各村寨的人们都会在村寨门El隆重接待亲朋好友,在村寨门VI都设有“拦门酒”。水族的“拦门酒”由三到五个年轻的姑娘主持,客人一到寨门口,姑娘们立即为远方来的每个贵客敬上一碗“拦门酒”,然后再由青壮年上前把客人迎进家中。水族待客一向有“以酒为尚,以醉为乐,以醉为荣”的观念,所以在卯节中,也会像端节一样,用最热情的“转转酒”待客,总之都要让客人尽兴,醉酒的越多,主人越觉得光彩。 酒足饭饱后,各村寨的人们身着盛装从四面八方赶往卯坡对歌。这一天,不仅过卯节的水族村寨青年人要上卯坡对歌,就是不过卯节的外寨的男女老幼也会赶来参加盛会。在卯坡的树丛中、草地上、山石旁,青年男女各自寻找自己中意的人对歌,歌词均为即兴演唱,主要内容是青年男女互相倾诉爱慕之情,若情投意合,即可相约成婚。这是卯节受到水族青年男女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酒与水族丧葬习俗 水族是一个非常崇拜祖先的民族,存在灵魂不死的观念。生前好酒、喜酒乃至嗜酒如命的亲人去世后,仍要让他一如其生地在另一个世界里也能畅饮美酒。因此,水族在老人去世后,祭品中酒是必备之物,而且都是自家酿制的米酒。在三都水族自治县九阡地区,无论家庭是富或穷,老人在60岁左右就特地亲手酿制一坛酒,然后以土坛密封窖藏,直到老人离世的那一天才由子孙取出让亲人和近邻品尝。 老人活得越久,酒窖藏的时间越长也就越甘醇香冽。这不仅仅是单纯的一种物质享受,还包含着水族人希望延年益寿的文化 心理。 出殡之日,亲戚朋友来奔丧所携带的物品中,最重要的也是酒。酒的数量多寡不等,依据奔丧人与丧主的亲疏关系而定,多至数十斤,少至一两斤。奔丧人把酒瓶或酒罐放在棺材前的桌上,若酒太多,则倒人一个大缸中,以便取酒招待客人。但亲戚带来的酒不能全都倒完,在酒罐或酒瓶里至少要留一点酒。因为在免除生者对死者的惧怕心理和寄托对死者的美好愿望的祭悼仪式中,水族人意识上的酒已经具有超现实的幻化功能,奔丧携酒既是出于避邪逐煞的心理,也是对主家的一种祝福,在酒罐里留点酒也是一种祝福,是丧主对亲戚的一种祝福,祝他们年年余酒。可以说,强烈的群体意识是水族的心理特质之一,这一心理特质在丧事活动中表现尤于明显。 在出殡之日水族还有一个特别的风俗,那就是在唱祭歌时给歌手倒酒。这种倒酒方式也很讲究。 在所有亲戚奔丧结束后,丧主从家中搬出一张四方桌,摆放在选好的宽阔的场地上。酒桌中间摆放爆米糖一斤、白糖两包、豆腐两块、橘子和苹果各一盘。男女歌手各坐一边后,丧主在歌手面前各置五杯酒后,又在桌子边空缺的位置全都摆上酒杯,并倒满酒,以供听众饮酒。待吉辰一到,孝家立即倒酒,倒酒的同时歌手开始唱水族祭歌。倒酒的顺序非常讲究,孝子先倒第一杯酒,之后是孝女及孝主的儿媳妇、孙子,最后轮到血亲的表哥。水族丧事中的这一种习俗也反映一种文化心理,他们很重视孝道,请歌手唱祭歌一方面表明尊重长者,另一方面也是用歌声来寄托心中的哀思。 三、酒与水族婚姻习俗 在婚姻中,酒作为许多民族倾心 爱好 的特殊饮料,体现出重要的媒介功能。作为拥有悠久的酿酒历史的水族,酒更是贯穿婚姻的整个过程。 (一)提亲酒和定亲酒 水族青年有恋爱的充分自由,但不论是否自由恋爱,想要结婚的时候,都必须察告父母,由男方父母请媒人到女家去提亲。L61(})水族的提亲过程很复杂,就算是双方都已经中意,至少也要去提亲三次。 第一次提亲时媒人所带礼品是四个红糖,第二次提亲所带的礼品是:四个红糖、五斤酒、五斤肉。前两次提亲都会遭到委婉的拒绝,而媒人一般都会预料到这样的情况,所以还需要精心准备第三次提亲。第三次提亲所带礼品有:全新的一个篮子(内装红糖10斤、糯米五斤、手镯一对、银项圈一个,摆放的顺序是糯米在底层,手镯和银项圈第二层,红糖在最上层)酒(至少10斤)、肉(至少五斤)。 按照水族习俗,第三次提亲议定婚约之后就吃定亲酒,主要是约定吃大酒的日子。吃定亲酒的时候,女方会明确交代男方须准备的礼品:手镯一双、银项圈一根、红糖至少50斤、糯米30斤、酒一坛(100斤)。 可见,无论是在水族的提亲还是定亲中,酒都是必不可少的。 (二)迎亲中的酒 按水族婚姻习俗是结婚前一天晚上男方就要派迎亲队伍到姑娘家去,而且出门的时间还要请懂得《水历》的水书先生选择吉时。 迎亲时男方所带聘礼:一坛酒(约100斤)、一头猪(约200斤)、红糖(约80斤)、糯米(约80斤)、手镯一双、银项圈一根。结婚时,男方所带礼物中,最重要的就是酒,无酒不成礼。 迎亲队伍到了新娘家家后,新娘家立即杀猪,第一次酒席正式开始,喝酒吃肉都很随意,没有人来劝酒。等到女方把猪杀好,第二次酒席开始了。这是正席,水族婚姻中的正席跟许多民族都不同,双方的男女必须分桌。 按水族婚姻习俗,酒席至一半的时候,新娘还要到酒桌旁敬酒。新娘首先献给自己的父亲,这叫“感恩酒”。然后媒人会上前来介绍新郎的父亲,聪明的新娘会立即接话:“父亲,从今天起我就是你的孩子了,孩子在这里给父亲倒一杯酒。”这叫“认父酒”。男方父亲干杯后,一般都要把准备好的红包放在酒杯里,然后才把酒杯递过去,表示大红大喜。新娘倒酒的过程中,凡是男方来的客人都会在喝酒后送红包,但新娘的同村兄弟喝酒后不送红包。 次日早晨,新娘家用红糖拌糯米稀饭招待客人,然后才开酒席,开席的同时女方把要送的嫁妆全部拿到祖宗的灵位祭祖。女方嫁妆一般有:水族婚礼服装一件、猪腿一只、糯米20斤、布两匹、布鞋至少巧双、棉10床、衣柜一个、马一匹或牛一头。 到了双方预定的吉时,双方男人齐聚祖宗灵位前祭祖,然后新郎家派代表上前领新娘的嫁妆,代表人一般都是双方的哥哥。在领取嫁妆之前,双方的男人必须在祖宗灵位前履行一系列庄严复杂的程序,并由此表现出各种各样的饮酒习俗。 1.誓婚酒。首先是双方的哥哥上前来代替新娘新郎喝“誓婚酒”,而且还有一段精彩的对话。 女方哥哥:“你现在把妹娶走,祝愿你们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不要把她当晒米的木板,不要把她当洗脸帕,不要玩耍她。”(水语汉译,下同。) 男方哥哥:“现在你放心,我接她回去,到我家就如神仙般,一定好好善待她,不会玩耍她。” 然后媒人递上两杯酒,说:“现在你们俩代替新郎新娘发誓了,说话算数,请喝了这杯‘誓婚酒’。” 2.甜酒。喝完“誓婚酒”后,新娘家最有威望的寨老上前问新郎的哥哥饮的这杯酒是甜还是苦,这时候若误答为“苦”,婚事就会立即被取消,对方会认为你嫌弃他家女儿,若答“甜”又得喝一杯酒。这是因为说“甜”便是祝福新郎新娘婚姻甜美,所以不少人戏称为“甜酒”。 3.媒人酒。寨老接着会想方设法给媒人喝上一杯“媒人酒”,口才稍差的媒人喝了一杯又有一杯,所以水族的媒人除了会说还要能喝。 4.舅爷酒。媒人喝干酒之后,寨老又倒酒,面对众人说:“追本溯源,先有祖后有宗,不忘祖恩。有你舅爷才有这些儿女,请舅爷上前喝一杯。”舅爷上前来接酒杯,一般都要谦虚一番之后才喝。 祖宗灵位前的复杂程序结束后,在领取新娘嫁妆的过程中,又涌现出各种各样名称的酒,显现出水族酒 文化的浓重色彩。例如在领取衣柜时,衣柜的钥匙在新娘的哥哥手里,去接钥匙的人就要喝一杯酒,名为“钥匙酒”;在领取棉被时,捆棉被的绳子在新娘的哥哥手里,去接绳子的人也要喝一杯酒,名为“棉绳酒”。 5.马料酒和汤锅酒。在酒席结束后,众人一起把嫁妆抬出来,男方的人作好抬嫁妆的准备。这时候,新娘家会派一个口才好的人去拴马的地方等候,而男方也会派出早就安排好的能说会辩的代表前去牵马。马匹旁边会摆上几个四方桌,上面都摆上三个大碗,并倒满酒。男方代表前去牵马的时候,女方代表会以忘记喂马料来为难,并要求男方代表代替马喝下桌上的酒。男方不能拒绝,一旦不愿代替马喝酒就无法把马牵走。这就是“马料酒”。 喝完“马料酒”后,女方代表又以马想上汤锅行去吃汤锅为由带男方代表到预设的汤锅行饮一碗酒,这碗酒名为“汤锅酒”。 水族婚事中前去的牵马的人不是那么容易牵马走的,其中有许多道酒拦着,最有名的莫过于上述的“马料酒”和“汤锅酒”。当然,能说会辩的人代马喝的酒便少点,口才差的人几碗进肚后就牵不了马了,就会闹笑话。水族喝“接马酒”的过程既幽默又能生动,增添了婚事中的喜气,其独特的民族文化氛围使人赏心悦目。 (三)喜酒与酒歌 到新郎家后的酒宴,也分有晌午饭和正席。晌午饭也很随意,并不劝酒。傍晚时分正席开始。在新郎家里,最热闹的莫过于唱酒歌,主要是女人那一桌的对歌。 正席开始后,男方的女歌手先唱第一支歌:“我们三家叫我倒酒,我们四家叫我倒茶,我倒酒也是倒给你们,我倒茶也是倒给你们。提起这杯酒,不知姨娘是否接受?姐与妹共庆哈喂哈喂!”(意译)女方歌手对唱:“坐在你身边应该喝两碗,坐在伯母身边应该喝五碗,喝不得双方都不开心。跟妈学酒学不成,不知哪天才学会。到奶奶身边却让我讲,如果我能讲,我们一起笑。坐在桌边,哪个吝啬?大家一起来干杯!”(意译)众人举杯一饮而尽,然后再接着唱下去。水族婚姻中非常重视唱酒歌,一般都要唱整整一个晚上,而有的地区则连续唱三个晚上,例如三都水族自治县的廷牌乡就有这样的风俗。 四、结语 中国 有5000年以上的悠久 历史 ,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几乎渗透到 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已经拥有独特的地位。神州到处酒飘香,饮酒习俗自古蔚然成风。中国的56个民族中,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酒文化,而水族的酒文化更是独树一帜。 水族端节和卯节中的“转转酒”、“拦门酒”别有风味,丧事中丧主一家大小轮流为唱祭歌的歌手倒酒的习俗让人对水族的孝道赞叹不已,而水族婚姻中花样百出的酒习俗更是让人开怀大笑。由于特定的生存 环境、社会历史背景和 心理文化积淀的影响,酒不仅在水族独特的习俗中得以体现,在水族人的Et常生活中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甚至在接待朋友时,“酒重于肉”,如果客人来到,桌上没有酒,主人就有“不成敬意”之憾,可以说酒无处不在。 拜访 以酒为礼,迎客以酒为敬,感激以酒为谢,报恩以酒示情。酒在水族人的交往中所显示的不仅是物质赠馈上的多寡,而且可以借以表达 人际交往 和精神需求。可见水族丰富多彩的饮酒习俗与民族风情相得益彰,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酒文化氛围,很值得我们探究。猜你喜欢: 1. 中国酒文化与宴请礼仪论文 2. 中日酒文化对比论文 3. 红酒文化论文 4. 浅析彝族酒文化中的音乐性论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