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期刊

发布时间:2024-07-06 11:34:47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期刊

刊物名称及刊号 主办单位 所属学科(一级)检索系统摘引情况应用力学学报ISSN1000-4939 CN61-1112 西安交通大学 力学 ISTIC实验力学ISSN1001-4888 CN34-1057 中国力学学会 力学 ISTIC力学与实践ISSN1000-0879 CN11-2064 中国力学学会 力学 ISTIC应用数学和力学ISSN1000-0887 CN50-1060 重庆交通学院 力学 EI(英文版);ISTIC固体力学学报(中、英文版)ISSN0254-7805 CN42-1250 中国力学学会 力学 ISTIC力学学报(中、英文版)ISSN0459-1879 CN11-2062 中国力学学会 力学 SCI、EI(英文版); ISTIC力学进展ISSN1000-0992 CN11-1774 中科院力学所 力学 ISTIC计算力学学报ISSN1007-4708 CN21-1373 中国力学学会 力学 ISTIC工程力学ISSN1000-4750 CN11-2595 中国力学学会 力学 EI; ISTIC计算物理ISSN1001-246X CN11-2011 中国核学会 物理学 ISTIC发光学报ISSN1000-7032, CN32-1116 物理学 光学 ISTIC物理学报(英文版)CN11-3028 中国物理学会 物理学 ISTIC光电子激光ISSN1005-0086 国家自然基金委 员会信息学部、 物理学 光学 EI; ISTIC声学技术1000-3630 中国科学院东湾研究站 物理学 声学 ISTIC电波科学学报ISSN1005-0388, CN41-1185 中国电子学会 物理学 无线电物理 ISTIC光学技术ISSN1002-1582, CN11-1897 中国兵工学会、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光电集团 物理学 光学 EI; ISTIC应用声学ISSN1000-310X, CN11-2121 中国电子学会应用声学学会 物理学 声学 ISTIC高压物理学报ISSN1000-5773, CN51-1147 物理学 凝聚态物理学 EI; ISTIC工程热物理学报ISSN0253-231X, CN11-2091 物理学 热学 ISTICCommunication in Theoretical Physics ISSN0253-6102 物理学 SCI,ISTIC红外技术ISSN1001-8891, CN53-1053 物理学 光学 激光与红外ISSN1001-5078, CN11-2436 中国光学学会光电子行业 物理学 EI低温物理学报ISSN1000-3258, CN34-1053 物理学 ISTIC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ISSN1000-3819, CN32-1110 固体电子学的一级刊物 物理学 EI; ISTIC原子核物理评论ISSN1007-4627, CN62-1131 中国核学会 物理学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ISSN1000-0364, CN51-1199 物理学 ISTIC激光杂志ISSN0253-2743 物理学 EI; ISTIC红外与毫米波学报ISSN1001-9014, CN31-1577 中国光学学会 物理学 EI; ISTIC高能物理与核物理ISSN0254-3052, CN11-1825 物理学 ISTIC应用激光ISSN1000-372X, CN31-1375 物理学 光学 EI; ISTIC中国激光ISSN0258-7025, CN31-1339 中国光学学会 物理学 光学 EI(英文版);ISTIC量子电子学ISSN1001-7577, CN34-1078 中国光学会基础专业委员会 物理学 ISTIC光子学报ISSN1004-4213, CN61-1235 物理学 ISTIC物理ISSN0379-4148, CN11-1957 中国物理学会 物理学 ISTIC量子光学学报ISSN1007-6654, CN14-1187 物理学 光学 ISTIC光学学报ISSN0253-2239, CN31-1252 物理学 光学 EI; ISTIC声学学报ISSN0371-0025, CN11-2065 物理学 声学 EI; ISTIC物理学报(中)ISSN1000-3290, CN11-1958 物理学 ISTICChinese Physics LetterssISSN0256-307X, CN11-1959 物理学 SCI物理学进展ISSN1000-0542, CN32-1127 中国物理学会 物理学 ISTIC数学物理学报(中、英)ISSN1003-3998 CN42-1226 中科物理与数学所 物理学 理论物理学 ISTIC(中文版)

目前《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既是中文核心期刊,也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双核心期刊,是国家级核心期刊。一类期刊。

物理学核心期刊有:1.物理学报2.光学学报3.高能物理与核物理4.光子学报5.中国激光6.物理7.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8.半导体学报 9.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10.强激光与粒子束 11.量子电子学报 12.物理学进展 13.声学学报 14.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15.发光学报 16.核技术 17.大学物理 18.金属学报 19.低温物理学报 20.无机材料学报 21.高压物理学报 22.材料研究学报 23.波谱学杂志 24.量子光学学报 25.化学物理学报 26.计算物理 27.人工晶体学报 28.光学技术 29.原子核物理评论

固体电子杂志

首先,核心期刊的质量要求是比较高的。投稿核心期刊应该注意论文撰写的质量。如果是工科核心论文,国内的核心期刊安排周期都是比较长的。也就是说你现在投稿的话,杂志社可能给你安排到明年七八月才可以见刊。这中间有好几个月的间隔,不过也是可以找别人,比如品优刊就是可以的,自己还是进一步的去咨询一下哈!

电子类核心期刊如下:电子元件与材料电子与信息学报电子学报电子显微学报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电子技术应用

现代雷达、信号处理、北京邮电大学学报、光电子技术、电子技术应用、电子科技大学学报、光电子技术、电子技术应用、

pickslife

纳米电子学研究进展论文

纳米技术 纳米技术其实就是一种用单个原子、分子制造物质的技术。 从迄今为止的研究状况看,关于纳米技术分为三种概念。第一种,是1986年美国科学家德雷克斯勒博士在《创造的机器》一书中提出的分子纳米技术。根据这一概念,可以使组合分子的机器实用化,从而可以任意组合所有种类的分子,可以制造出任何种类的分子结构。这种概念的纳米技术未取得重大进展。 第二种概念把纳米技术定位为微加工技术的极限。也就是通过纳米精度的“加工”来人工形成纳米大小的结构的技术。这种纳米级的加工技术,也使半导体微型化即将达到极限。现有技术即便发展下去,从理论上讲终将会达到限度。这是因为,如果把电路的线幅变小,将使构成电路的绝缘膜的为得极薄,这样将破坏绝缘效果。此外,还有发热和晃动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人员正在研究新型的纳米技术。 第三种概念是从生物的角度出发而提出的。本来,生物在细胞和生物膜内就存在纳米级的结构。 所谓纳米技术,是指在纳米的尺度里,研究电子、原子和分子内的运动规律和特性的一项崭新技术。科学家们在研究物质构成的过程中,发现在纳米尺度下隔离出来的几个、几十个可数原子或分子,显著地表现出许多新的特性,而利用这些特性制造具有特定功能设备的技术,就称为纳米技术。 纳米技术是一门交叉性很强的综合学科,研究的内容涉及现代科技的广阔领域。 纳米科技现在已经包括纳米生物学、纳米电子学、纳米材料学、纳米机械学、纳米化学等学科。从包括微电子等在内的微米科技到纳米科技,人类正越来越向微观世界深入,人们认识、改造微观世界的水平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也曾指出,纳米左右和纳米以下的结构是下一阶段科技发展的一个重点,会是一次技术革命,从而将引起21世纪又一次产业革命。 虽然距离应用阶段还有较长的距离要走,但是由于纳米科技所孕育的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都对纳米科技给予高度重视,纷纷制定研究计划,进行相关研究。纳米技术纳米是长度单位,原称毫微米,就是10的-9次方米(10亿分之一米)。纳米科学与技术,有时简称为纳米技术,是研究结构尺寸在1至100纳米范围内材料的性质和应用。从具体的物质说来,人们往往用细如发丝来形容纤细的东西,其实人的头发一般直径为20-50微米,并不细。单个细菌用肉眼看不出来,用显微镜测出直径为5微米,也不算细。极而言之,1纳米大体上相当于4个原子的直径。 纳米技术包含下列四个主要方面:⒈纳米材料:当物质到纳米尺度以后,大约是在1—100纳米这个范围空间,物质的性能就会发生突变,出现特殊性能。这种既具不同于原来组成的原子、分子,也不同于宏观的物质的特殊性能构成的材料,即为纳米材料。如果仅仅是尺度达到纳米,而没有特殊性能的材料,也不能叫纳米材料。过去,人们只注意原子、分子或者宇宙空间,常常忽略这个中间领域,而这个领域实际上大量存在于自然界,只是以前没有认识到这个尺度范围的性能。第一个真正认识到它的性能并引用纳米概念的是日本科学家,他们在20世纪70年代用蒸发法制备超微离子,并通过研究它的性能发现:一个导电、导热的铜、银导体做成纳米尺度以后,它就失去原来的性质,表现出既不导电、也不导热。磁性材料也是如此,象铁钴合金,把它做成大约20—30纳米大小,磁畴就变成单磁畴,它的磁性要比原来高1000倍。80年代中期,人们就正式把这类材料命名为纳米材料。⒉纳米动力学,主要是微机械和微电机,或总称为微型电动机械系统,用于有传动机械的微型传感器和执行器、光纤通讯系统,特种电子设备、医疗和诊断仪器等.用的是一种类似于集成电器设计和制造的新工艺。特点是部件很小,刻蚀的深度往往要求数十至数百微米,而宽度误差很小。这种工艺还可用于制作三相电动机,用于超快速离心机或陀螺仪等。在研究方面还要相应地检测准原子尺度的微变形和微摩擦等。虽然它们目前尚未真正进入纳米尺度,但有很大的潜在科学价值和经济价值。⒊纳米生物学和纳米药物学,如在云母表面用纳米微粒度的胶体金固定dna的粒子,在二氧化硅表面的叉指形电极做生物分子间互作用的试验,磷脂和脂肪酸双层平面生物膜,dna的精细结构等。有了纳米技术,还可用自组装方法在细胞内放入零件或组件使构成新的材料。新的药物,即使是微米粒子的细粉,也大约有半数不溶于水;但如粒子为纳米尺度(即超微粒子),则可溶于水。⒋纳米电子学,包括基于量子效应的纳米电子器件、纳米结构的光/电性质、纳米电子材料的表征,以及原子操纵和原子组装等。当前电子技术的趋势要求器件和系统更小、更快、更冷,更小,是指响应速度要快。更冷是指单个器件的功耗要小。但是更小并非没有限度。 纳米技术是建设者的最后疆界,它的影响将是巨大的。在1998年的四月,总统科学技术顾问,Neal Lane 博士评论到,如果有人问我哪个科学和工程领域将会对未来产生突破性的影响,我会说该个启动计划建立一个名为纳米科技大挑战机构,资助进行跨学科研究和教育的队伍,包括为长远目标而建立的中心和网络。一些潜在的可能实现的突破包括: 把整个美国国会图书馆的资料压缩到一块像方糖一样大小的设备中,这通过提高单位表面储存能力1000倍使大存储电子设备储存能力扩大到几兆兆字节的水平来实现。由自小到大的方法制造材料和产品,即从一个原子、一个分子开始制造它们。这种方法将节约原材料和降低污染。生产出比钢强度大10倍,而重量只有其几分之一的材料来制造各种更轻便,更省燃料的陆上、水上和航空用的交通工具。通过极小的晶体管和记忆芯片几百万倍的提高电脑速度和效率,使今天的奔腾?处理器已经显得十分慢了。运用基因和药物传送纳米级的mri对照剂来发现癌细胞或定位人体组织器官去除在水和空气中最细微的污染物,得到更清洁的环境和可以饮用的水。提高太阳能电池能量效率两倍。

如果想免费下载文献,请到我的百度博客看下,会不断更新一些能用的免费国内外图书馆的帐号。我毕业以后离开学校也有一段时间没法查文献,后来我找到个网站(下面文章里有地址),上面更新一些能用的免费国内外图书馆的帐号,我也在我的百度博客里更新。可以去找找试试。

纳米概述纳米(符号为nm)是长度单位,原称毫微米,就是10^-9米(10亿分之一米),即10^-6毫米(100万分之一毫米)。如同厘米、分米和米一样,是长度的度量单位。相当于4倍原子大小,比单个细菌的长度还要小。单个细菌用肉眼是根本看不到的,用显微镜测直径大约是五微米。举个例子来说,假设一根头发的直径是毫米,把它径向平均剖成5万根,每根的厚度大约就是一纳米。也就是说,一纳米大约就是毫米.纳米科学与技术,有时简称为纳米技术,是研究结构尺寸在1至100纳米范围内材料的性质和应用。纳米技术的发展带动了与纳米相关的很多新兴学科。有纳米医学、纳米化学、纳米电子学、纳米材料学、纳米生物学等。全世界的科学家都知道纳米技术对科技发展的重要性,所以世界各国都不惜重金发展纳米技术,力图抢占纳米科技领域的战略高地。我国于1991年召开纳米科技发展战略研讨会,制定了发展战略对策。十多年来,我国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研究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目前,我国在纳米材料学领域取得的成就高过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充分证明了我国在纳米技术领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纳米效应就是指纳米材料具有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奇异或反常的物理、化学特性,如原本导电的铜到某一纳米级界限就不导电,原来绝缘的二氧化硅、晶体等,在某一纳米级界限时开始导电。这是由于纳米材料具有颗粒尺寸小、比表面积大、表面能高、表面原子所占比例大等特点,以及其特有的三大效应: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对于固体粉末或纤维,当其有一维尺寸小于100nm,即达到纳米尺寸,即可称为所谓纳米材料,对于理想球状颗粒,当比表面积大于60m2/g时,其直径将小于100nm,即达到纳米尺寸。[编辑本段]纳米技术的含义 所谓纳米技术,是指在纳米的尺度里,研究电子、原子和分子内的运动规律和特性的一项崭新技术。科学家们在研究物质构成的过程中,发现在纳米尺度下隔离出来的几个、几十个可数原子或分子,显著地表现出许多新的特性,而利用这些特性制造具有特定功能设备的技术,就称为纳米技术。 纳米技术与微电子技术的主要区别是:纳米技术研究的是以控制单个原子、分子来实现设备特定的功能,是利用电子的波动性来工作的;而微电子技术则主要通过控制电子群体来实现其功能,是利用电子的粒子性来工作的。人们研究和开发纳米技术的目的,就是要实现对整个微观世界的有效控制。 纳米技术是一门交叉性很强的综合学科,研究的内容涉及现代科技的广阔领域。1993年,国际纳米科技指导委员会将纳米技术划分为纳米电子学、纳米物理学、纳米化学、纳米生物学、纳米加工学和纳米计量学等6个分支学科。其中,纳米物理学和纳米化学是纳米技术的理论基础,而纳米电子学是纳米技术最重要的内容。 纳米技术(纳米科技nanotechnology) 纳米技术其实就是一种用单个原子、分子制造物质的技术。 从迄今为止的研究状况看,关于纳米技术分为三种概念。第一种,是1986年美国科学家德雷克斯勒博士在《创造的机器》一书中提出的分子纳米技术。根据这一概念,可以使组合分子的机器实用化,从而可以任意组合所有种类的分子,可以制造出任何种类的分子结构。这种概念的纳米技术未取得重大进展。 第二种概念把纳米技术定位为微加工技术的极限。也就是通过纳米精度的“加工”来人工形成纳米大小的结构的技术。这种纳米级的加工技术,也使半导体微型化即将达到极限。现有技术即便发展下去,从理论上讲终将会达到限度。这是因为,如果把电路的线幅变小,将使构成电路的绝缘膜的为得极薄,这样将破坏绝缘效果。此外,还有发热和晃动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人员正在研究新型的纳米技术。 第三种概念是从生物的角度出发而提出的。本来,生物在细胞和生物膜内就存在纳米级的结构。 所谓纳米技术,是指在纳米的尺度里,研究电子、原子和分子内的运动规律和特性的一项崭新技术。科学家们在研究物质构成的过程中,发现在纳米尺度下隔离出来的几个、几十个可数原子或分子,显著地表现出许多新的特性,而利用这些特性制造具有特定功能设备的技术,就称为纳米技术。 纳米技术是一门交叉性很强的综合学科,研究的内容涉及现代科技的广阔领域。 纳米科技现在已经包括纳米生物学、纳米电子学、纳米材料学、纳米机械学、纳米化学等学科。从包括微电子等在内的微米科技到纳米科技,人类正越来越向微观世界深入,人们认识、改造微观世界的水平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也曾指出,纳米左右和纳米以下的结构是下一阶段科技发展的一个重点,会是一次技术革命,从而将引起21世纪又一次产业革命。 虽然距离应用阶段还有较长的距离要走,但是由于纳米科技所孕育的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都对纳米科技给予高度重视,纷纷制定研究计划,进行相关研究。[编辑本段]纳米电子器件的特点 以纳米技术制造的电子器件,其性能大大优于传统的电子器件: . 工作速度快,纳米电子器件的工作速度是硅器件的1000倍,因而可使产品性能大幅度提高。功耗低,纳米电子器件的功耗仅为硅器件的1/1000。信息存储量大,在一张不足巴掌大的5英寸光盘上,至少可以存储30个北京图书馆的全部藏书。体积小、重量轻,可使各类电子产品体积和重量大为减小。纳米材料“脾气怪” 纳米金属颗粒易燃易爆 几个纳米的金属铜颗粒或金属铝颗粒,一遇到空气就会产生激烈的燃烧,发生爆炸。因此,纳米金属颗粒的粉体可用来做成烈性炸药,做成火箭的固体燃料可产生更大的推力。用纳米金属颗粒粉体做催化剂,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大大提高化工合成的产出率。 纳米金属块体耐压耐拉 将金属纳米颗粒粉体制成块状金属材料,强度比一般金属高十几倍,又可拉伸几十倍。用来制造飞机、汽车、轮船,重量可减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 纳米陶瓷刚柔并济 用纳米陶瓷颗粒粉末制成的纳米陶瓷具有塑性,为陶瓷业带来了一场革命。将纳米陶瓷应用到发动机上,汽车会跑得更快,飞机会飞得更高。 纳米氧化物材料五颜六色 纳米氧化物颗粒在光的照射下或在电场作用下能迅速改变颜色。用它做士兵防护激光枪的眼镜再好不过了。将纳米氧化物材料做成广告板,在电、光的作用下,会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纳米半导体材料法力无边 纳米半导体材料可以发出各种颜色的光,可以做成小型的激光光源,还可将吸收的太阳光中的光能变成电能。用它制成的太阳能汽车、太阳能住宅有巨大的环保价值。用纳米半导体做成的各种传感器,可以灵敏地检测温度、湿度和大气成分的变化,在监控汽车尾气和保护大气环境上将得到广泛应用。 纳米药物治病救人 把药物与磁性纳米颗粒相结合,服用后,这些纳米药物颗粒可以自由地在血管和人体组织内运动。再在人体外部施加磁场加以导引,使药物集中到患病的组织中,药物治疗的效果会大大提高。还可利用纳米药物颗粒定向阻断毛细血管,“饿”死癌细胞。纳米颗粒还可用于人体的细胞分离,也可以用来携带DNA治疗基因缺陷症。目前已经用磁性纳米颗粒成功地分离了动物的癌细胞和正常细胞,在治疗人的骨髓疾病的临床实验上获得成功,前途不可限量。 纳米卫星将飞向天空 在纳米尺寸的世界中按照人们的意愿,自由地剪裁、构筑材料,这一技术被称为纳米加工技术。纳米加工技术可以使不同材质的材料集成在一起,它既具有芯片的功能,又可探测到电磁波(包括可见光、红外线和紫外线等)信号,同时还能完成电脑的指令,这就是纳米集成器件。将这种集成器件应用在卫星上,可以使卫星的重量、体积大大减小,发射更容易,成本也更便宜。纳米技术走入百姓生活 9月27日,中国科学院化学所的专家宣布研制成功新型纳米材料———超双疏性界面材料。这种材料具有超疏水性及超疏油性,制成纺织品,不用洗涤,不染油污;用于建筑物表面,防雾、防霜,更免去了人工清洗。专家称:纺织、建材、化工、石油、汽车、军事装备、通讯设备等领域,将免不了一场因纳米而引发的“材料革命”。 随着科学家的一次次努力,“纳米”这个几年前对我们还十分生疏的字眼,眼下却频频出现在我们的视线。 纳米是一个长度单位,1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20纳米相当于1根头发丝的三千分之一。90年代起,各国科学家纷纷投入一场“纳米战”:在至100纳米尺度的空间内,研究电子、原子和分子运动规律和特性。 中国当然不甘人后,1993年,中国科学院北京真空物理实验室操纵原子成功写出“中国”二字,标志着我国开始在国际纳米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并居于国际科技前沿。 1998年,清华大学范守善小组在国际上首次把氮化镓制成一维纳米晶体。同年,我国科学家成功制备出金刚石纳米粉,被国际刊物誉为:“稻草变黄金———从四氯化碳制成金刚石。” 1999年,北京大学教授薛增泉领导的研究组在世界上首次将单壁碳纳米管组装竖立在金属表面,并组装出世界上最细且性能良好的扫描隧道显微镜用探针。 中科院成会明博士领导的研究组合成出高质量的碳纳米材料,被认定为迄今为止“储氢纳米碳管研究”领域最令人信服的结果。 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解思深领导的研究组研制出世界上最细的碳纳米管———直径纳米,已十分接近碳纳米管的理论极限值纳米。这个研究小组,还成功地合成出世界上最长的碳纳米管,创造了“3毫米的世界之最”。 在主题为“纳米”的争夺战中,中国人频频露脸,尤其在碳纳米管合成以及高密度信息存储等领域,中国实力不容小觑。 科学界的努力,使“纳米”不再是冷冰冰的科学词语,它走出实验室,渗透到中国百姓的衣、食、住、行中。 居室环境日益讲究环保。传统的涂料耐洗刷性差,时间不长,墙壁就会变得斑驳陆离。现在有了加入纳米技术的新型油漆,不但耐洗刷性提高了十多倍,而且有机挥发物极低,无毒无害无异味,有效解决了建筑物密封性增强所带来的有害气体不能尽快排出的问题。 人体长期受电磁波、紫外线照射,会导致各种发病率增多或影响正常生育。现在,加入纳米技术的高效防辐射服装———高科技电脑工作装和孕妇装问世了。科技人员将纳米大小的抗辐射物质掺入到纤维中,制成了可阻隔95%以上紫外线或电磁波辐射的“纳米服装”,而且不挥发、不溶水,持久保持防辐射能力。 同样,化纤布料制成的衣服因摩擦容易产生静电,在生产时加入少量的金属纳米微粒,就可以摆脱烦人的静电现象。 白色污染也遭遇到“纳米”的有力挑战。科学家将可降解的淀粉和不可降解的塑料通过特殊研制的设备粉碎至“纳米级”后,进行物理结合。用这种新型原料,可生产出100%降解的农用地膜、一次性餐具、各种包装袋等类似产品。农用地膜经4至5年的大田实验表明:70到90天内,淀粉完全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塑料则变成对土壤和空气无害的细小颗粒,并在17个月内同样完全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专家评价说,这是彻底解决白色污染的实质性突破。 从电视广播、书刊报章、互联网络,我们一点点认识了“纳米”,“纳米”也悄悄改变着我们。纳米精确新闻 1959年 理论物理学家理查·费伊曼在加州理工学院发表演讲,提出,组装原子或分子是可能的。 1981年 科学家发明研究纳米的重要工具———扫描隧道显微镜,原子、分子世界从此可见。 1990年 首届国际纳米科技会议在美国巴尔的摩举办,纳米技术形式诞生。 1991年 碳纳米管被人类发现,它的质量是相同体积钢的六分之一,强度却是铁的10倍,成为纳米技术研究的热点。 1993年 继1989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搬走原子团“写”下斯坦福大学英文名字、1999年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在镍表面用36个氙原子排出“IBM”之后,中国科学院北京真空物理实验室操纵原子成功写出“中国”二字。 1997年 美国科学家首次成功地用单电子移动单电子,这种技术可用于研制速度和存储容量比现在提高成千上万倍的量子计算机。同年,美国纽约大学科学发现,DNA可用于建造纳米层次上的机械装置。 1999年 巴西和美国科学家在进行碳纳米管实验时发明了世界上最小的“秤”,它能够称量十亿分之一克的物体,即相当于一个病毒的重量;此后不久,德国科学家研制出能称量单个原子重量的“秤”,打破了美国和巴西科学家联合创造的纪录。同年,美国科学家在单个分子上实现有机开关,证实在分子水平上可以发展电子和计算装置。 纳米花边新闻 倾听细菌游弋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Pasadena市的喷气飞机推进器实验室目前正在研制一种被称为“纳米麦克风”的微型扩音器,据《商业周刊》报道,这种微型传感器可以使科学家倾听到正在游弋的单个细菌的声音,以及细胞体液流动的声音。这种人造纳米麦克风由细微的碳管制成,正是因为构成物体积细小和灵敏度极高,这种麦克风才能够在受到非常小的压力作用下作出反应,使得对其进行监测的研究人员获得相关的声音信息。 利用这种新产品,科学家将可以对其他星球上是否存在生命进行探测,可以探测到生物体内单个细胞的生长发育。这一仪器研制项目已获得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批准,而且NASA还向上述实验室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编辑本段]“纳米水”防强暴 据《人民日报》报道,最近,广州一家公司宣称生产出一种用麦饭石和纳米特殊材料制作而成的“纳米珠”,只要把它放在水里,多脏的水也能喝。长期饮用“纳米水”,可抗疲劳,耐缺氧,甚至“增强女士防匪徒强暴的能力”。据了解,每盒纳米珠要300元,买齐整套设备(一台饮水机、一桶水和十盒纳米珠)则需3800元。76岁的何姓老人在推销员的百般说服下,不但相信纳米水的神奇疗效,还看中了纳米水的销售方式。老人背着家里人一共拿出22万元,买下75套纳米水机套装产品,然后等着每月2万元钱的分红。 广州市工商局东山分局经济检察中队在4月3日查处了该公司,其准备创造科技神话的纳米水根本没有科技鉴定说明,该公司的纳米水套装产品既无生产许可证,也没有产品合格证。[编辑本段]纳米世界,光也能“吹动”物体 当光照射在物体上,也会对物体产生作用力,就像风吹动帆一样。从儒勒·凡尔纳到阿瑟·C·克拉克,科幻作家们不止一次幻想过运用太阳光的作用力来推动“太阳帆”,驱动飞船在星际中航行。然而,在地球上,太阳光的作用力实在微乎其微,没有人能用阳光来移动一个物体。但是,在11月27日的《自然》杂志上,在美国耶鲁大学从事研究的中国学者发表文章,首次证实在纳米世界里,光真的可以驱动“机器”——由半导体做成的纳米机械。 这项研究,结合了两个最前沿的纳米科学领域,即纳米光子学和纳米力学。“在宏观尺度上,光的力实在太微弱,没有人能感觉到。但是在纳米尺度上,我们发现光具有相当可观的力,足以用来驱动像集成电路上的三极管一样大小的半导体机械装置。”领导此项研究的耶鲁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唐红星这样介绍。其实,此前光的力已经被物理学家和生物学家应用于一种叫做“光镊”的技术中,用来操控原子和微小的颗粒。“我们的研究则是把光集成在一块小小的芯片上,使它的强度增加数百万倍,从而用来操控纳米半导体器件。”这篇论文的第一作者、博士后研究员李墨进一步阐释说。 在耶鲁大学的实验室里,两位科学家和来自北京大学的研究生熊驰及合作者们一起,使用最先进的半导体制造技术,在硅芯片上铺设出一条条光的线路,称之为“光导”。当激光器发出的光被接入这样的芯片后,光就可以像电流在导线里一样,沿着铺好的光导线路“流”动。理论预测,在这样的结构中,光会对引导它的导线产生作用力。为了证实这样的预测,他们把一小段只有10微米长的光导悬空,让它可以像吉他弦般产生振动。如果光确实产生力并作用在它上面,那么当光的强度被调制到和光导的振动一致的频率时,共振就会产生。这样的共振就会在透射的光中产生同样频率的一个峰。这正是3位中国科学家经过半年多的实验和计算,最终在他们的测量仪器上看到的令人信服的现象。之后,他们通过大量实验证明,这个作用力的大小和理论预期非常一致。因为光的速度比电流要快得多,所以这种光产生的力预期可以以几十吉赫兹(GHz)的速度驱动纳米机械。 此项研究成果有望引领出新一代半导体芯片技术——用光来取代电。未来运用这种新技术,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可以实现基于光学和量子原理的高速高效的计算和通信。[编辑本段]纳米探针在药物筛选中首获应用 英国伦敦纳米技术中心的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新型纳米探针,利用该纳米探针可以检测出某种抗生素药物是否能够与细菌结合,从而减弱或破坏细菌对人体的破坏能力,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这是科学家第一次将纳米探针运用于药物筛选,相关试验的初步结果已经刊登在最新一期的《自然?纳米技术》杂志上。 人们在用抗生素治病的过程中,引起疾病的细菌很容易产生抗药性,从而使得抗生素失去药效。抗生素的作用原理是与致病细菌的细胞壁结合后破坏细胞壁的结构,使得致病细菌死亡,一旦产生抗药性,细菌的细胞壁结构发生改变,细胞壁变厚,抗生素无法与细胞壁结合。 研究人员在一排纳米探针上覆盖组成细菌细胞壁的蛋白质,一旦抗生素与细胞壁结合,探针的表面重量就会增加,这一表面压力会导致纳米探针发生弯曲。通过对万古霉素药物的研究发现,抗药性细菌的细胞壁硬度是非抗药性细菌的1000倍。所以通过纳米探针探测出各种药物对细菌细胞壁的结构改变,筛选出对致病细菌破坏力最大的抗生素。 纳米金属用途简介 钴(Co) 高密度磁记录材料。利用纳米钴粉记录密度高、矫顽力高(可达)、信噪比高和抗氧化性好等优点,可大幅度改善磁带和大容量软硬磁盘的性能。 磁流体。用铁、钴、镍及其合金粉末生产的磁流体性能优异,可广泛应用于密封减震、医疗器械、声音调节、光显示等。 吸波材料。金属纳米粉体对电磁波有特殊的吸收作用。铁、钴、氧化锌粉末及碳包金属粉末可作为军事用高性能毫米波隐形材料、可见光——红外线隐形材料和结构式隐形材料,以及手机辐射屏蔽材料。 铜(Cu) 金属和非金属的表面导电涂层处理。纳米铝、铜、镍粉体有高活化表面,在无氧条件下可以在低于粉体熔点的温度实施涂层。此技术可应用于微电子器件的生产。 高效催化剂。铜及其合金纳米粉体用作催化剂,效率高、选择性强,可用于二氧化碳和氢合成甲醇等反应过程中的催化剂。 导电浆料。用纳米铜粉替代贵金属粉末制备性能优越的电子浆料,可大大降低成本。此技术可促进微电子工艺的进一步优化。 铁(Fe) 高性能磁记录材料。利用纳米铁粉的矫顽力高、饱和磁化强度大(可达1477km2/kg)、信噪比高和抗氧化性好等优点,可大幅度改善磁带和大容量软硬磁盘的性能。 磁流体。用铁、钴、镍及其合金粉末生产的磁流体性能优异,可广泛应用于密封减震、医疗器械、声音调节、光显示等领域。 吸波材料。金属纳米粉体对电磁波有特殊的吸收作用。铁、钴、氧化锌粉末及碳包金属粉末可作为军事用高性能毫米波隐形材料、可见光——红外线隐形材料和结构式隐形材料,以及手机辐射屏蔽材料。 导磁浆料。利用纳米铁粉的高饱和磁化强度和高磁导率的特性,可制成导磁浆料,用于精细磁头的粘结结构等。 纳米导向剂。一些纳米颗粒具有磁性,以其为载体制成导向剂,可使药物在外磁场的作用下聚集于体内的局部,从而对病理位置进行高浓度的药物治疗,特别适于癌症、结核等有固定病灶的疾病。 镍(Ni) 磁流体。用铁、钴、镍及其合金粉末生产的磁流体性能优异,广泛应用于密封减震、医疗器械、声音调节、光显示等。 高效催化剂。由于比表面巨大和高活性,纳米镍粉具有极强的催化效果,可用于有机物氢化反应、汽车尾气处理等。 高效助燃剂。将纳米镍粉添加到火箭的固体燃料推进剂中可大幅度提高燃料的燃烧热、燃烧效率,改善燃烧的稳定性。 导电浆料。电子浆料广泛应用于微电子工业中的布线、封装、连接等,对微电子器件的小型化起着重要作用。用镍、铜、铝纳米粉体制成的电子浆料性能优越,有利于线路进一步微细化。 高性能电极材料。用纳米镍粉辅加适当工艺,能制造出具有巨大表面积的电极,可大幅度提高放电效率。 活化烧结添加剂。纳米粉末由于表面积和表面原子所占比例都很大,所以具有高的能量状态,在较低温度下便有强的烧结能力,是一种有效的烧结添加剂,可大幅度降低粉末冶金产品和高温陶瓷产品的烧结温度。 金属和非金属的表面导电涂层处理。由于纳米铝、铜、镍有高活化表面,在无氧条件下可以在低于粉体熔点的温度实施涂层。此技术可应用于微电子器件的生产。 锌(Zn) 高效催化剂。锌及其合金纳米粉体用作催化剂,效率高、选择性强,可用于二氧化碳和氢合成甲醇等反应过程中的催化剂。

全固态电池研究最新进展论文

就在磷酸铁锂和三元锂两大主流动力电池技术领跑市场焦灼之际,固态电池已加速占据车企战略版图中的重要位置。

现代 汽车 官方近日称,现代、起亚联合 Factorial Energy 正在合作测试 Factorial的新型固态电池技术;韩国电池制造商SK Innovation向福特 汽车 支持的固态电池开发商Solid Power公司投资3000万美元,联合生产车规级固态电池;固态电池企业辉能 科技 宣布完成新一轮融资,融资金额为亿美元(约合亿元人民币),投资方包括春华资本、丹丰资本和软银中国;富士康宣布,将在2024年推出第一款纯电动 汽车 固态电池。

业内人士分析,与现有的 汽车 动力电池技术相比,固态电池在安全性和能量密度上具备压倒性优势,被业内视作是缓解电动车“痛点”最有效的技术路线,这也是众多企业纷纷投注固态电池的主要因素。然而,呼声多年,固态电池在技术、工艺、材料、成本等方面短时间内难以攻破的瓶颈,仍阻碍着其大规模量产。

“电动车电池技术向固态电池技术变迁是必然的,而电池就像燃油车的发动机一样,是车企未来的核心竞争力,有必要提前布局重资投入。” 汽车 数据工厂创始人张晓亮表示。

众多企业布局固态电池赛道

“正推进包括全固态电池在内的新型技术布局。”11月4日,宁德时代董秘在与投资者互动时表示。据企查查信息显示,宁德时代及其子公司已申请多项固态电解质相关专利。

不只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动力电池供应商在布局固态电池,2021年以来,国内外多家主流整车企均已发布针对固态电池的战略计划。

比如,于2021年10月底,韩系车企现代起亚集团联合 Factorial Energy 宣布正在合作开发 Factorial 新型车规级固态电池。现代起亚集团与 Factorial Energy 将在电池、模块和系统级别集成 Factorial 技术,进行车辆级集成;韩国电池制造商SK Innovation将向福特 汽车 支持的固态电池开发商Solid Power公司投资3000万美元,联合生产车规级固态电池。

同时,资本也相继闻风而来。固态电池企业辉能 科技 于10月29日宣布完成新一轮融资,融资金额为亿美元(约合亿元人民币),投资方包括春华资本、丹丰资本和软银中国。

早在5月初,宝马集团宣布,将与福特以及其他投资机构扩大与固态电池技术厂商Solid Power的联合开发,并投资亿美元用于低成本、高能量的固态电池技术。而丰田、日产、大众、福特、长城、比亚迪等国内外主流车企,更早在几年前以投资初创研发公司、自研等方式已布局固态电池技术。

而且,未止步于战略层面,多家车企还公布了量产时间表。

公开信息显示,丰田将在2021年推出一款固态电池,该电池可提供500公里续航在固态电池领域,丰田是全球公认的实力玩家,已拥有1000多项固态电池相关专利。大众 汽车 计划最早于2022年与合作伙伴开始试生产。宝马希望能在2025年前,展开固态电池电动原型车的测试作业,并在2030年前将固态电池电动车付诸大规模量产、并投入市售市场。现代 汽车 与三星SDI、SKI和LG等电池企业合作,计划在2025年试生产配备固态电池的电动车,在2030年实现全面批量生产。跨界造车企业富士康也宣布,将在2024年推出第一款纯电动 汽车 固态电池。

国内车企中,长城 汽车 旗下蜂巢能源早在2019年就已开始研发固态电池,计划在2030年推出全固态电解质的电池,能量密度在450瓦时/千克-500瓦时/千克。此外,比亚迪、蔚来等也将量产固态电池提上了日程。

短时间内无法大规模量产

“固态(电池) 技术改变了 游戏 规则。”大众 汽车 电池开发负责人弗兰克·布洛姆曾表示。

当前,在政策引导和技术不断优化加持下,全球新能源 汽车 销量与渗透率加速提升,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公开数据显示,今年1-9月,全球广义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到621万辆,其中插混、纯电动、燃料电池的狭义新能源车全球销量达400万辆,同比增长196%,而中国市场新能源 汽车 同期累计销量万辆,同比增长。

申港证券预测,2021年中国新能源 汽车 销量有可能突破300万辆,同时全球电动车销量将突破600万辆,同比增速达到74%;并有望在2022年和2023年度继续保持65%以上的增速。到2025年全球新能源 汽车 占比预计突破50%。

在此背景下,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 汽车 核心零部件成为各方“势力”抢先争夺的战略制高点。

目前,几乎占据整个新能源 汽车 市场的两大主流动力电池技术是磷酸铁锂和三元锂,而两者市场之争暗流涌动,又各有所长。

反观固态电池,业内将其视作能够解决行业痛点的新一代动力电池。所谓固态电池,是指采用固态电解质的动力电池,而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都属于液态电解液的锂电池。

江苏新能源 汽车 行业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厉建平向媒体介绍,固态电池的优点在于:一是更安全,液态电解质在充电过程中可能出现锂枝晶生长并刺破隔膜引起电池短路的问题,而固态电解质不存在电解液漏液问题,不会在高温下发生副反应,不会因漏气而发生燃烧。二是能量密度高,全固态电解质电池可以直接使用金属锂来做负极,可以大为减轻负极材料的用量,使得整个电池的能量密度有明显提高。三是循环性能强,理想状态下固态电池循环性能可以达到45000次左右。四是适用范围扩大,固态电解质赋予固态锂电池结构紧凑、规模可调、设计弹性大等特点,目前基本保证可以在-25 至零上60 之间安全稳定使用。

也就是说,固态电池续航里程更长、安全性更高、充电时间短,更符合当下市场对电动车的需求。有业内人士在撰文中提到,固态电池可使 汽车 行驶里程延长超过50%,续航有望轻松突破1000km,15分钟内可充至80%电量。

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副理事长黄学杰在谈“下一代动力电池产业化之路”时曾表示,未来动力电池技术,是全固态电池,这是革命性的技术, 科技 部重点研发计划新能源 汽车 专项希望通过原理创新开发出全固态电池,等下一代600Wh/kg的电池做出来时,动力电池不仅仅能开 汽车 ,也应能够满足电动飞机的动力需求。

业内对固态电池解决行业痛点问题寄予厚望,但固态电池在短时间内还无法实现大规模量产应用。

此外,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英国化学家斯坦利·威廷汉曾更尖锐地指出:“制造固态电池最困难的部分是需要同时满足高能量密度、快速充电、长循环寿命和宽温度范围工作的要求。”

业内普遍预测,固态电池有可能在未来5-10年实现大规模量产,从时间表上看,大部分企业也希望在2030年前后实现固态电池规模化量产。周波认为,预计2025年会率先小规模应用于商用车,未来7-8年内,固态电池不会对现有锂电池造成太大冲击。

该电池有望实现3分钟内完全充电,并且可持续使用20年。

高安全系数:传统锂离子电池选用液态烃电解液,在长时间充电、内部构造短路等不正常的情况下,电池很轻易发烫,招致电解液胀气、起火甚至爆炸,存在严重安全隐患问题。而大大多数无机物固态电解质材质不容易燃、耐腐化、不蒸发、不会有漏液景象,高聚物固体电解质相较于富含易燃溶液的液态电解液,电池安全功能也大大进步。

1高能量密度:固体锂电池负极可采用锂金属,电池能量密度有期望超越300~400Wh/kg乃至更多;其电化学颠簸页面到达5V之上,可搭配高电压电池材质,进一步进步质量比能量;没液态电解质和薄膜,减缓电池分量,缩减电池内部范围,提高体积能量密度;安全功能提高,电池壳体及制冷系统板块取得简化,提高系统比能量。

2轮回寿命长:有期望避免液态电解质在充电放电环节中不时生成和生长SEI膜的问题和锂枝晶刺入薄膜景象,大大进步金属锂电池的轮回性和运用刻日。

任务温度范围宽:固态锂电池针刺和高热稳定性很好,如均采取无机物固体电解质,较高操作温度有期望超越300℃,从而下降正负极材质在低温下与电解液反应可能酿成的电池热失控。

3生产效力提高:不用封装液态,支持串行累加排序和双极构造,可下降电池组中失效范围,进步产品质量。

4具有韧性优势:全固态锂电池可以制取成薄膜电池和微型电池,相较于韧性液态电解质锂电,封装愈加轻易、安全,将来将用于智能穿着与可植入式医疗器械等。

针对全固态电池的开发而言,处置以上问题的中心取决于固态电解质材质开展及其页面特征的管控与优化。

与工业标准锂离子电池不同,固态电池不含液体,这会导致过热、火灾和长期充电等有害情况。

与标准锂离子电池相比,固态电池可以存储更多的能量,在极端环境中表现更好,电池性能是电动飞机发展的一个基本方面。这些电池应能有效储存飞机所需的巨大能量,同时保持飞机的轻量。此外,电池必须以极快的速度释放电力,为电动飞机供电。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SABERS团队对尚未用于电池的创新材料进行了实验,这些材料在放电能量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去年,他们成功地将电池放电率提高了50倍,使研究人员更接近为大型车辆供电的目标。因此,许多汽车公司和电池供应商提出了用固体电解质(我们称之为固体电池)替代动力电池中当前的液体电解质的想法。根据数据,与目前的锂电池相比,使用相同的电池,固态电池可以变得更小、更轻。

同时,如果没有液态电解质,就不必担心锂树枝晶破坏膜,这将导致锂电池损坏,从而导致点火和自燃事故。同时,就能量密度而言,它可以是现有锂电池的两倍多,换言之,在电池重量和体积相同的情况下,其续航能力可以提高一倍。此外,许多新能源汽车现在受到消费者质疑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安全性和行驶里程,固态电池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想象一下。

如果目前市场上的主流新能源汽车行驶里程能达到800公里左右,而且无需担心发生事故后会燃烧,那么销量肯定会大幅增长。因此,固态电池在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面具有很大的作用,也是未来汽车公司和电池供应商的一个方向。

推进与动力期刊是电子刊吗

电子期刊的使用形式多种多样,一般有以下几种:1.免费提供全部期刊的目录,并提供部分全文这部分期刊通常是在网页上列出近几年各期论文的目录,有时也提供论文摘要及全文。提供全文的方式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提供全年某些卷期中的所有文章全文,但其他卷期则不提供全文;另一种则是提供全年某些卷期中的部分全文,该卷中的其他文章则不提供全文。如《龙源期刊网》中的电子期刊只免费提供期刊最近几期的全文,其他期刊中的每篇文章只提供部分章节;若想阅读全文,就要注册交费,购买阅读卡。2.免费提供全文现在很多网站提供这项服务,网上读者可直接浏览或下载其全文。这些内容有的是一些出版社提供的,如《发展》电子期刊免费提供往期期刊的下载阅读;也有一些是专业网站自己整理制作的免费期176刊,如在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站上可以免费获得美国《科学》杂志刊登的文章以及其他学科的刊物,全文大部分可免费获得。3.只免费提供文摘、目录这类电子期刊一般由一些学术组织出版,技术含量高,整理有序,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因此,对网上的大多数读者只提供目录、文摘,而浏览全文则需是该学会的成员或该期刊的订阅者,一般都需要用户号和密码等。如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网等大型的综合数据库,一般只为读者免费提供目录与摘要,而要想获得全文则需要交费。4.只提供给本校教师和学生阅读这类期刊一般都是各院校图书馆提供的,有该馆自己收集整理的,也有该馆购买的大型数据库,这些只向该校的教师、学生开放,浏览其中的期刊需要输入学号或其他登记号。

我知道我来告诉你把,这种期刊之所以会叫电子期刊,任何以电子形式存在的期刊都可称为电子期刊,涵盖通过联机网络可检索到的期刊和以 CD-ROM形式发行的期刊,但是如果你要选择发表这类期刊,首先你要去新闻出版总署搜索一下期刊的名字看看是否能查到,能查到的就是正规的期刊就可以发表,比如城市建设理论研究这本期刊就是电子期刊,它里面附带光盘,发行时必须期刊实体和光盘一起发行,才属于正规期刊,缺一不可,否则就属于非正规期刊,不知道我这样说你能明白吗?或者你可以去国信论文网站看看,你会了解的更多。

学术刊物领域电子刊(连续电子出版物)往往指的是连续型电子期刊,是国家在审批、通过刊号时候的不同类型刊号。鉴别方式也很清晰明了,登录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 新闻出版机构查询,点击 连续型电子期刊 进行查询,凡是能在此栏里查询到的刊物,在行业内通常被称为电子刊。

在各种文献载体中,期刊是重要的信息资源之一。它内容新颖,是了解各学科最新发展和水平的重要信息工具,一般科研人员所需的信息70%来自期刊。随着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一种新的期刊形式——电子期刊,应运而生,并呈现出蓬勃的生机。文献价格连年上涨,而个人和单位的购买能力有限,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网上的信息资源。一、电子期刊简介电子期刊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1991年网上期刊便已初见端倪。1995年以后则迅速发展。我国第一份网络电子期刊《神州学人》就诞生于1995年。1996年6月,随着CNKI中国期刊网的开通,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收录的3500种期刊全部上网,网络电子期刊达上万种。其中,《神州学人:》由1995年创刊时的周刊发展为1998年9月后的每周两期,又到今天的每日更新,都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电子期刊又名电子杂志是指以机读形式出版的期刊,也可以数字形式存储在光、磁等介质(如CDROM、磁盘等)上,并可通过计算机和通信网络进行阅览、检索和打印的连续出版物。虽然电子期刊的发展历史并不长,不过十几年时间,但是电子期刊相对于纸质载体方式的印刷型期刊而言,具有出版周期短、信息存储量大、时效性强、检索快捷方便、具有多媒体功能等优点而备受读者青睐。电子期刊按出版载体可分为软盘期刊、光盘期刊(CDROM)和联机、网络化期刊。网络电子期刊又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编辑、发行、订购、阅览的全过程都在网络中进行无镜像纸本的纯网络电子期刊;另一类是将纸本期刊数字化并上网的电子期刊,即平行出版物——同时发行印刷本、电子版,目前大多数电子期刊属于此类,如《全国报刊索引》、《复印报刊资料》以及《青年文摘》、《故事会》等专业或通俗期刊。二、电子期刊的访问电子期刊分散在互联网上,发展迅速,而且每天都会出现新的电子期刊,因此使用者目前都面临着一个基本的问题,即如何有效掌握资料来源并迅速获得他们所需信息(这些网上的免费资源,内容丰富,数量巨大,是一笔不容忽视的宝贵财富。很多信息机构和组织都不同程度提供一些免费的网络数据库)。以下有三种访问途径:1751.通过权威信息机构的网站(1)通过清华同方的CNKI(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的中国期刊网,可以检索到1994年以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收录的近5000种学术期刊的题录、文摘、全文数据,内容涉及数理科学、化工、能源、工业技术、农业、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医药卫生、文史哲、经济政治与法律、教育与社科综合等学科领域,并基本按月与印刷版期刊同步更新,提供从索引、题录、摘要到全文等不同层次的文献信息检索服务。其中题录和文摘数据是免费提供的,全文数据是有偿提供的。读者根据需要可以浏览全文,可以进行文章摘录,也可以下载、打印全文。(2)通过万方数据资源中心网站检索。这是一个大型综合性信息资源系统,容纳多达2208万条的海量数据库资源,它以科技信息为主,同时涵盖经济、文化、教育等相关信息(其中绝大部分是进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的核心期刊),是您了解因特网上中文期刊的重要窗口。(3)通过重庆维普资讯公司的维普资讯网检索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外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报讯全文库、新产品荟萃等。该网站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了1989年至今出版的期刊,包括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农业、医药卫生、经济、教育和图书情报等学科的8000余种期刊刊载的文献,并以每年100万篇的速度递增。(4)通过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的《复印报刊资料全文数据库》网站检索,这里收集了1995年以来国内公开出版的3500余种报刊上的人文社科文献,展现了印刷本《复印报刊资料》所列百余种专题刊物的全部原文。文献分为教育、文史、经济、政治四大类,现有文献记录十余万条。(5)上海数字图书馆的《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以《全国报刊索引》为依托收集了1875年以来社会科学与科学技术方面的文献资源,是国内特大型文献数据中心,具有文献信息量大、检索点多、查检速度快等特点。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