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中国煤气灯效应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2 14:24:51

中国煤气灯效应研究论文

作者罗宾·斯特恩,纽约大学应用心理学博士,现为耶鲁大学情商中心的联合创始人和副院长,也是耶鲁大学儿童研究中心的学者。她是一名获得执照的精神分析师,有30年的从业经验,病人包括个人、夫妇及家庭。罗宾是RULER(耶鲁大学情商中心创立的将情商引入学校的方法)的共同开发者之一,也是家庭版的RULER的共同开发者之一,同时是中心各学院的首席培训师。

“煤气灯效应”一词,来源于一部1940年的黑色悬疑电影《Gaslight(煤气灯)》。主要讲诉少女宝拉因为姑妈的意外身亡而继承了一大笔财产,青年安东为了谋取宝拉的遗产,先是向宝拉求爱确定关系,其后用尽各种方法企图把宝拉逼疯,将她送进精神病院,从而获得宝拉的巨额财产。

“煤气灯效应”又叫认知否定,实际上是一种通过“扭曲”受害者眼中的真实,而进行的心理操控和洗脑。操控者通过长期将虚假、片面或欺性的话语灌输给受害者,从而使受害者开始怀疑自己,质疑自己的认知、记忆和精神状态,最后达到控制操控者的思想和行为。

罗宾的书里说:“对方的目标就是说服你,说你记错了,你误解了,给你制造疑问,让你脆弱,这是一种让你的意识处于不稳定的手法。” 在煤气灯效应影响下,人会处于一种慢性心理中毒的状态。

“煤气灯效应”来源于一部1944年的老电影《煤气灯下》。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典型的情感操纵,男主为了霸占女主的财产,精心策划了一场阴谋。他会故意调暗家里的煤气灯,让它忽明忽暗,当女主询问他时,他却说煤气灯没问题,是你自己出了问题。面对男主坚定的回复,女主也逐渐相信是自己精神出了问题。戏剧对应了现实,作者就此创造了“煤气灯效应”这个新概念,来指代情感操纵。1. 只有一方总是需要扮演权威的角色,另一方还不断需要获得权威角色的认可,操纵才会出现并持续下去。2. 渴望趋同的心理很常见,区别只在于,我们是完全依赖他们的认可和评价,还是会在有分歧的时候,依旧愿意倾听并相信自己内心的声音。 3. 要想摆脱煤气灯操纵,必须具备一个大前提,那就是,被操纵者要下定决心,发自内心地想要离开和结束这段操纵关系,它是后续一切行动的基础。 4. 想要摆脱操纵,其实很简单,最根本的就是要建立自我认同,坚信即便没有人认可你,你依旧有自己独特的价值。

中国煤气灯效应研究现状论文

在这期的《读者》中有一篇文章《煤气灯效应》,特别有感触。 文章开篇就提到1944年的老电影《煤气灯下》,电影讲女主角继承了姑妈的遗产,嫁给了一个一心想要侵吞她的财产的男人,男人加害女主角的方法是精神控制,精神虐待。 比如:他故意操纵煤气,让煤气灯一闪一闪,女主角看了说煤气灯在不停地闪,他却说煤气灯没有闪,说女主角看错了,是她脑子有问题。 还有他给女主角一枚胸针,看她放到手提袋里,然后偷偷拿走后,再向她要胸针。女主角到手提袋里找不到胸针,他就下定论,说她健忘。 这类似的情况频繁出现,女主角真的开始怀疑自己,以为自己真的健忘,精神有点儿错乱。 这男人真是很可恶,很可恨,为了自己的私欲,竟然想出这么恶毒方法。 精神控制无处不在,为什么我们会被精神控制?因为“它其实是利用了我们最深的恐惧、最急切的担忧,以及内心深处对被理解、被欣赏和被爱的渴望”。所以,解决困境的办法,就是不要跟对方争论自己非常确定的事,不争论,对方就玩不下去了。 文章中也讲到美国心理医生罗宾·斯特恩所著的《煤气灯效应》这本书。 电影和书必须看起来。

作者罗宾·斯特恩,纽约大学应用心理学博士,现为耶鲁大学情商中心的联合创始人和副院长,也是耶鲁大学儿童研究中心的学者。她是一名获得执照的精神分析师,有30年的从业经验,病人包括个人、夫妇及家庭。罗宾是RULER(耶鲁大学情商中心创立的将情商引入学校的方法)的共同开发者之一,也是家庭版的RULER的共同开发者之一,同时是中心各学院的首席培训师。

“煤气灯效应”一词,来源于一部1940年的黑色悬疑电影《Gaslight(煤气灯)》。主要讲诉少女宝拉因为姑妈的意外身亡而继承了一大笔财产,青年安东为了谋取宝拉的遗产,先是向宝拉求爱确定关系,其后用尽各种方法企图把宝拉逼疯,将她送进精神病院,从而获得宝拉的巨额财产。

“煤气灯效应”又叫认知否定,实际上是一种通过“扭曲”受害者眼中的真实,而进行的心理操控和洗脑。操控者通过长期将虚假、片面或欺性的话语灌输给受害者,从而使受害者开始怀疑自己,质疑自己的认知、记忆和精神状态,最后达到控制操控者的思想和行为。

罗宾的书里说:“对方的目标就是说服你,说你记错了,你误解了,给你制造疑问,让你脆弱,这是一种让你的意识处于不稳定的手法。” 在煤气灯效应影响下,人会处于一种慢性心理中毒的状态。

煤气灯效应起源于话剧《煤气灯》以及衍生出的电影《煤气灯下》。在《煤气灯下》电影中男主角为了夺取女主角的财产,将女主角的胸针偷走,放到别的地方,之后埋怨女主角健忘,刚开始女主角可能并不觉得自己健忘,但是当同样的事情多次发生的时候,女主角就对自己的认知产生了怀疑,也会产生自己可能的确健忘的想法。这个故事很好的诠释了煤气灯效应,然而现实生活中的煤气灯效应要远远比影片中严重,现实中的被操纵者,往往会对自己的认知以及记忆产生全面的怀疑,甚至会导致抑郁。下面就以自己的观点来说一说煤气灯效应:

一、煤气灯探戈

煤气灯效应也被称为“煤气灯探戈 ”,之所有这样的称呼是因为煤气灯效应是双方共同达成的一种状态。跟情感操控不同,情感操控往往是一方胁迫另一方,可是煤气灯效应的被操纵者往往会对操纵者积极配合,在两个人的共同努力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处模式。

二、隐秘发生的

煤气灯效应往往是隐秘发生的,甚至已经发生了很多人都意识不到,就比如你在网上留言评论一个观点,如果一个人回复说发表的观点偏激,可能不当回事,可是当有一百个或者一千个人说偏激的时候,可能就会对自己产生怀疑,并认同别人的说法。当你在两者相处的关系中,因为对方的一句话就对自己产生严重怀疑的时候,煤气灯效应就已经发生了。

三、可以避免的

煤气灯效应是可以避免的,被操纵者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走出来,但是这需要很大的毅力跟决心,而且要不怕承担后果的勇气。

你是如何看待“煤气灯效应”的?欢迎留言讨论。

中国煤层气杂志社

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和利用,主要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

1.矿井瓦斯抽放发展阶段(1952~1989年)

1952年我国在抚顺矿务局龙凤矿建立起瓦斯抽放站,此后至1989年期间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主要处于矿井瓦斯抽放发展阶段,主要进行井下瓦斯抽放及利用、煤的吸附性能和煤层气含量测定工作。该期间的工作成果,为后来全国煤层气资源预测和有利区块选择等积累了重要的实际资料。

2.现代煤层气技术引进阶段(1989~1995年)

1989~1995年为我国现代煤层气技术引进阶段。原能源部于1989年9月邀请美国有关煤层气专家来华介绍情况,并于1989年11月在沈阳市召开了我国第一次煤层气会议“能源部开发煤层气研讨会”。随后,国家“八五”攻关和地方企业、全球环境基金(GEF)资助设立了多个煤层气的研究项目,并在河北大城、山西柳林进行了煤层气的勘探试验,1991年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煤层气学术专著—《中国的煤层甲烷》。同时,许多外国公司也纷纷出资在我国进行煤层气风险勘探。在这期间,我国引进了煤层气专用测试设备和应用软件,设备的引进和人员交流使我国在煤层气资源评价、储层测试技术、开采技术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3.煤层气产业逐渐形成发展阶段(1996年后)

为了加快我国煤层气开发,国务院于1996年初批准成立了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九五”和“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都设立了煤层气研究和试验项目,同期国家计委设立了“中国煤层气资源评价”国家一类研究项目。这些项目和其他相关研究工作使煤层气在选区评价方法、有利区块优选、富集规律及其控制因素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上述工作大力促进了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工作,在30多个地区进行了钻井评价,在沁水南部和北部、大宁—吉县区块、韩城区块、神府—保德、阜新盆地、大同—宁武、准噶尔盆地、恩洪—老场区块、沈北—铁法地区等10个地区取得重要勘探成果;韩城、沁水端氏、大宁—吉县、宁武、沁水樊庄、沁水大宁等6个项目准备进行开发试验;国家级沁南潘河煤层气开发示范项目、晋城寺河煤层气开发项目、沁南枣园煤层气开发试验项目和阜新煤层气开发试验项目等4个项目先后进入煤层气商业化开发示范阶段。

世界煤层气开发利用历史与现状

1920年和1931年,美国在粉河盆地(Powder River Basin)中部的怀俄德克煤层和阿巴拉契亚北部比格郎气田的匹兹堡煤层先后打出3 口煤层气自流井。20世纪50年代以来,菲利浦石油公司参与圣胡安盆地(San Juan Basin)的煤层气开发,在水果地组煤层打出一大批气井,其中大多数井均获成功。在此期间,采用常规油气理论为指导进行钻井。进入70年代,在全球能源危机的影响下,美国能源部做出了开展包括煤层气在内的非常规天然气回收研究的决定。从1978年开始对美国16个含煤盆地进行了长达8年的煤层气研究。研究过程中对煤层气的储集和运移机理、生产方式和开采工艺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先后对14个盆地做出了资源量计算。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对煤层气的开发利用取得了重大突破,尤其在圣胡安盆地和黑勇士盆地(Black Warrior Basin)取得了商业性开发的成功(杨锡禄等,1995)。1986年以后,在取得东部浅层含煤盆地煤层气开发经验的基础上,美国对西部深层含煤盆地展开了研究,并取得了明显的开发效果(张武等,2000)。

美国煤层气工业在近几年来取得长足进步的关键是对含煤盆地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地质综合评价,尤其是在黑勇士盆地、皮申斯盆地及圣胡安盆地开展了大规模的研究和开发试验,根据各地的经验,提出在选择勘探、开发煤层的有利区块进行地质综合评价时,应考虑一系列地质因素,即气含量、渗透性、煤阶、煤层的物理性质、煤层厚度、埋深、地温梯度、地应力、顶底板岩层特征、沉积环境及构造条件等(叶建平,2006)。其中,煤层厚度、煤阶、气含量、渗透性、埋深和构造条件是选择煤层气开发有利区块时必须优先考虑的因素。

美国煤层气勘探开发情况代表了世界煤层气工业的发展状况。近年来,澳大利亚的煤层气勘探工作也十分活跃,主要集中在东部的几个二叠纪-三叠纪含煤盆地,包括悉尼(Sydney)、冈尼达(Gunnedah)、博恩(Bowen)等盆地,其中博恩盆地的一些井经过测试已经转化为生产井。2000~2001年度,仅博恩盆地用于煤层气勘探的费用就达4440万美元,占该盆地全部勘探费( 亿美元)的37%。昆士兰天然气公司已经在靠近Chianchill的Argyle-1井成功进行了煤层气生产,日产量超过×104m3,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已经成为昆士兰石油和天然气工业的基本部分。但直到目前,澳大利亚的煤层气生产还是以矿井煤层气抽放为主,生产的煤层气主要供给建在井口的煤层气发电站。澳大利亚煤层气勘探开发进展较快,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澳大利亚煤炭及煤层气资源丰富;二是几个主要含煤盆地离东海岸人口密集区较近,具有潜在的煤层气销售市场;三是在勘探过程中借鉴了美国的成功经验,并与本国的客观地质情况相结合。

除了美国和澳大利亚,世界上其他30多个国家和地区也开始进行煤层气的勘探和开发工作,但是仅有少量的国家能进行成功的煤层气规模开发,主要原因有三:一是煤层气作为一种非常规天然气,其前期工作往往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如果没有税收政策上的优惠,很难吸引资金;二是除美国外,各国不能彻底解决各自的具体技术问题;三是煤层气本身的特殊性,即从地质评价到工业开采一般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我国煤层气开发利用历史与现状

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起步较晚,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我国仍以煤矿安全为主要目的进行瓦斯抽放,部分矿井同时进行煤层气开采试验。1980年,我国的瓦斯抽放量已达到×108m3,其中1000×104m3以上的矿井就有5个。1985年,国家经委修订了《资源综合利用目录》,将瓦斯列入废弃能源,1996年又把煤层气开发和煤层气发电列入该目录。1992年,煤炭部门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签订协议,投资1000万美元进行试验,该项目包括松藻矿务局、开滦矿务局、铁法矿务局和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的4个子项目,主要目的是为我国发展煤层气工业引进技术和设备。这一阶段主要借用美国的技术和经验,但对于地质条件复杂的中国含煤区不太适用,因此未获得突破性进展,但是通过试验,对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情况取得了一定的认识,为后来的煤层气勘探开发奠定了基础。

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我国开展了煤层气的勘探试验,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与进展。1990年以来,全国已有30多个含煤盆地进行了煤层气勘探钻井,取得了一批储层测试参数和生产参数,在一些地区甚至获得工业气流。为了加快我国煤层气的开发,国务院于1996年初批准成立了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九五”和“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中都设立了煤层气研究和试验项目,同期,国家计委设立了“中国煤层气资源评价”国家一类地勘项目。为了推进煤层气的产业化进程,2002年,国家“973”计划设立了“中国煤层气成藏机制及经济开采基础研究”项目,从基础及应用基础理论的层面对制约我国煤层气发展的关键科学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并将其成果应用于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中。到目前为止,我国施工煤层气井270余口,共有31个区块进行过不同程度的试验,主要集中在华北、东北和华南聚气区,建成煤层气井组12个;探明煤层气地质储量×1012m3,中联煤层气公司和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新一轮全国煤层气资源预测显示,我国煤层气总资源量为×1012m3。

1999~2002年,由东煤107队于辽宁省阜新盆地共施工了8口煤层气地面开发井,为阜新市提供日产气量为2×104m3以上的居民生活用气,标志着我国煤层气地面钻井商业开发实现了零的突破。2005年,山西省晋城地区投入亿美元建设的国内第一个煤层气综合开发利用示范项目开工,预计2008年建成投产。该项目通过地表向地下煤层钻孔,每年抽取煤层气大约×108m3,供应当地工业、商业用户和居民作燃料,并建设一座12×104kW的煤层气发电厂。

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的进展与趋势

2004~2006年,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资源部、财政部联合组织下,开展了全国新一轮煤层气资源评价,中联公司、中石油、中石化和中国矿业大学等单位承担了具体评价任务。评价中首次考虑了褐煤中的煤层气资源,首次进行了全国重点矿区煤层气资源评价。

截至目前,我国煤层气探明地质储量为×108m3。其中,以地面开发为主探明储量为×108m3,以矿井抽放为主探明储量为×108m3。

煤层气地面商业性开发取得历史性突破

自2000年阜新矿区实现小规模煤层气地面商业性开发以来,我国在山西南部无烟煤地区数个区块又取得地面商业性开发的突破,昭示出中国特有的煤层气地质特色和商业性开发前景。

1)辽宁阜新刘家井组煤层气开发工程:1999~2002年,阜新矿区刘家井田施工煤层气井8口,形成小型开发井网,单井平均产气量×104m3/d左右,最高达×104m3/d,并于2003年3月1日正式向阜新市区供气,日均供气约2×104m3,在我国率先实现煤层气地面商业性生产。

2)山西沁水枣园井组煤层气开发试验工程:该工程共有生产试验井15 口,建有日发电400 kW的小型煤层气电站,2003年4月开始向外供气。

3)山西晋城潘庄煤层气地面开发工程:该工程2003年施工30口开发井放大试验并开始商业性生产,目前已形成210口井的开发规模,其中110口已投入生产。日产气量30×104m3,单井最高产量×104m3,形成了年产×108m3煤层气的生产规模。目前,生产的煤层气除就地发电、居民供气、汽车燃料外,已销往郑州、长治、安阳等地作为民用或工业用气源。

4)山西晋城潘河煤层气开发利用先导性试验工程:该工程计划施工900口煤层气井,分3期完成。2006年完成第一期施工150 口煤层气生产试验井,计划建成年产煤层气约1×108m3的生产示范基地。该基地已于2005年11月1日正式开始对外供应压缩煤层气,日产气约7×104m3。

煤层气勘探与开发试验活动更为活跃

至2006年8月底,我国完成的煤层气井数约650口(图),其中80%以上分布在山西和陕西两省。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国投入煤层气勘探开发资金达21亿~22亿元人民币,引进外资约亿美元。在2000年以前30余个勘探或开发试验区的基础上,近年来进一步扩展了新的区块,目前正在进行作业的区块达到20余个,开发试验规模和技术水平都有极大提高,对外合作也取得新的进展。目前,全国已登记的煤层气区块共64个,各方参与煤层气勘探开发活动的热情空前高涨。

图 中国各时期煤层气钻井数

(据叶建平,2006)

除前述4个已进行商业性开发的项目外,目前正在进行的勘探与开发试验的区块有20余个,如中联公司自营或与地方合作的端氏、韩城、鹤岗、沈北等区块;与国外公司合作的淮南潘谢东、保德、沁源、寿阳、丰城、乌鲁木齐白杨河、盘县青山、云南老厂等区块;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自营的大宁-吉县、宁武、郑庄、樊庄、乌鲁木齐等区块;晋城兰焰公司自营的潞安屯留、郑庄、成庄、赵庄、胡底等区块。此外,国内某些大型煤炭企业也积极开展煤层气地面抽采工作,如铁法、抚顺、淮南、平顶山、焦作、潞安、松藻等。上述工作成效显著,如在韩城、晋城潘庄、盘县青山等地打出了煤层气自喷井,揭示了这些地区煤层气资源开发的巨大前景。

在上述区块中,有五大项目即将投入开发试验:①韩城项目施工直井11口,加上前期6口煤层气井(平均产气量×104m3/d),组成韩城开发试验区;②晋城端氏区块施工多分支水平井2口,经过排采试验,单井产气量已达1×104m3/d左右;③晋城大宁区块施工多水平分支井5口,其中2000年底投入排采试验的DNP02井产气量稳定在2×104m3/d左右;④晋城樊庄区块计划施工200口直井形成煤层气开发区,目前数十口井开始进入排采试验;⑤大宁-吉县形成了由34口直井和1口多分支水平井组成的开发试验井网,正在排采试验,已取得单井(~)×104m3/d的试验成果。

我国自与美国德士古公司于1998 年签署国内第一个煤层气产品分成合同(淮北项目)以来,目前先后已与16家外国公司签订了27个煤层气资源开采产品分成合同,合同区总面积超过×104km2。截至2005年底,对外合作区块内已施工各类煤层气井254口,压裂排采204 口,施工二维地震2065 km,建立了潘庄、柿庄、保德、三交、寿阳、淮北、丰城、恩洪等先导性开发试验井组,获得了具有商业价值的煤层气产量,国际合作成效显著。

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进展

经过20余年来的研发和实践,我国已形成了从煤层气资源评价、地质选区、勘探至地面开发的完整技术方法体系。近年来,在某些关键技术上又有了新的突破。

1)基于动力学条件的有利区带优选技术:该项技术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煤层气储层弹性能聚散程度的三元判识标志,用于煤层气成藏效应的预测;二是煤储层弹性能能量聚散模式,形成了基于该模式的煤层气有利带动力学定量预测方法。采用三元判识标志,将煤层气成藏效应分为3个级别组合和27个类型,有关方法在沁水盆地煤层气富集高渗动力学条件发育区预测中得到了验证,形成了适用于我国地质条件的煤层气有利区带先进预测技术。

2)煤层气地震勘探技术:在传统的二维和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基础上,开发了三维P波煤层气地震勘探技术,提出利用“两个理论、六项技术”来指导煤层气藏勘探。六项技术包括地震属性技术、地震反演技术、方位AVO技术、方位各向异性技术、煤层厚度非线性反演技术和基于MAPGIS的多源信息预测技术,以岩性地震勘探为核心,形成了先进的煤层气地震勘探技术系列,并在煤层几何形态和裂隙发育程度等的探测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3)煤层气井空气/雾化钻井技术:结合中国煤层气地质特点,在引进美国相关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研制出空气钻井设计软件,形成了空气钻井系列技术。目前,该项技术已在沁水盆地南部潘河国家煤层气开发示范项目中广泛使用,使钻井周期由原来的15 d以上缩短到不足5 d,降低了施工成本,避免了钻井液对储层的伤害。

4)多分支水平井钻井、排采技术:2004年11 月,我国第一口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投入生产,煤层中水平井眼总进尺8000m,单井日产稳定在2×104m3以上,实现了煤层气开发工艺和产能的双重突破。截至目前,国内已有14口多分支水平井施工完毕。大宁井田完成3口多分支水平井,目前正在排采;端氏区块实施2口多分支水平井,预测单井产能在2×104m3以上,并首次实现双主支多分支水平井钻进记录;武M1-1多分支水平井,在煤层中进尺达6088m;大宁PSC项目,首次实现9000 m总进尺的水平定向钻进记录;寿阳区块多分支水平井3口,正在排采试验。该项技术在我国的应用成功,为我国低渗煤层的煤层气高效开发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

5)注入二氧化碳增产技术:在“十五”期间,国内开展了注入二氧化碳提高煤层气采收率的先导性试验,研究了适合于我国地质特点的工艺参数,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2004年4月,完成了山西南部TL-003井的现场二氧化碳注入试验,为我国煤层气产业可持续发展、二氧化碳地下储藏等提供了先进的技术储备。

6)氮气泡沫压裂技术:氮气泡沫压裂技术主要适应于低压、低渗、强水敏性的煤层。潘河项目完成了2口井的氮气泡沫压裂施工,成功地将单井煤层气日产量提高了3倍左右。潘庄项目进行了氮气泡沫压裂对比试验,试验井煤层气日产量比参照井提高了1倍左右。在韩城开发试验项目中,通过氮气泡沫压裂技术的实际实施,分析了该项技术对特定煤层气地质条件的适应性,为我国应用此项技术积累了宝贵经验。

我国煤层气研究及勘探阶段

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起步较晚,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至今,大体可分为3个阶段。

煤矿瓦斯井下抽放与利用阶段

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到70年代末,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的主要目的是为减少煤矿瓦斯灾害而进行的煤矿井下瓦斯抽放与利用。我国煤矿井下抽放煤层气已有较长的历史。1980年,煤层气抽放量已达×108m3,其中×108m3以上的矿井就有5个。1996年,抽放量达×108m3,抽放量在×108m3以上的有16个矿区。这些对于减少井下瓦斯事故、保护环境及改善能源结构均有重要意义。瓦斯抽放也是煤层气开发的一项有效技术。

煤层气勘探开发试验初期阶段

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我国以煤矿安全为主要目的,部分矿井同时进行煤层气开采试验,并进行了水力压裂试验和研究。这一阶段主要是借用美国的技术和经验,但对于我国地质条件复杂性研究不够深入,因此未获得突破性进展。但是也在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取得了一定认识,积累了一些经验,学到了一些先进技术。

煤层气勘探开采试验全面展开阶段

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我国从优质能源的利用出发,开展了煤层气的勘探试验,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与进展。石油、煤炭、地矿系统和部分地方政府积极参与这项工作,并在20世纪90年代初成立了专门的煤层气研究机构,许多国外公司也积极在中国投资进行煤层气勘探试验。1990年以来,我国已有30多个含煤区煤层气勘探钻井,已钻成勘探和生产试验井119口,取得了一批储层测试参数和生产参数,并在柳林、晋城、大城及铁法等含煤区获得了工业气流。这一阶段我国的煤层气勘探,无论是地质选区评价,还是工艺技术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但对我国复杂地质条件下煤层气的富集高产规律认识还不够深入,工艺技术还未完全过关,煤层气地质选区评价仍是此阶段首要的研究课题。

煤成气地质研究与开发简况

煤成气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天然气,世界上很多国家在开采煤成气。我国一些大型煤产地也是煤成气田,如鄂尔多斯地区、华北各含煤区,都蕴藏大量煤成气藏。例如中原油田煤成气的勘探主要集中在东濮凹陷,已找到了文23、白庙及户部寨等古生新储煤成气田和混合气田,其中文23煤成气田已探明地质储量达×108m3,为中原油田的主力气田。2003年,东濮凹陷文古2 井于上古生界石千峰组~ m 井段( m/3层)进行压裂,日产天然气×104m3、油 m3。华北苏桥的煤成气聚集于奥陶系,中原的“文23”煤成气藏和白庙混源气藏聚集于第三系沙河街组。济阳地区的155井和孤北1井气藏聚集于石炭、二叠系储层内,而曲古1井煤层甲烷聚集于第三系沙河街组二段内。

煤成气勘探开发已经具有比较多的研究实践,国内外研究人员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1983;等,2002;杨俊杰等,1987;戴金星等,2001;张新民等,2002)。

总的看来,国内外煤成气地质研究具有如下发展趋势:①十分重视煤系有机质的来源和显微组成,并将其与生烃潜力、产气量紧密联系起来;②分析化验不断采用高新技术,如天然气中微量生物标志物的富集与分析、单体烃同位素分析及含氮化合物分析等;③采用系统动态的观点,将天然气的生运聚散作为一个动态演化的系统,对该系统的研究不断由定性、半定量向定量化发展;④模拟实验更为符合实际,不仅模拟不同显微组分的生烃演化规律,而且对煤系地层烃类的排出、二次运移至聚集的过程都进行了实验探索,获得了多项参数;⑤对煤层本身的储集性能和封盖能力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水煤气变换反应机理研究论文

The water-gas shift reaction (WGSR) describes the reaction of carbon monoxide and water vapor to form carbon dioxide and hydrogen (the mixture of carbon monoxide and hydrogen is known as water gas):水汽转化反应描述了一氧化碳和水蒸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反应(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混合物被称为水煤气):CO + H2O= CO2 + H2The water gas shift reaction was discovered by Italian physicist Felice Fontana in 1780. It was not until much later that the industrial value of this reaction was realized. Before the early 20th century, hydrogen was obtained by reacting steam under high pressure with iron to produce iron, iron oxide and hydroge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processes that required hydrogen, such as the Haber–Bosch ammonia synthesis, the demand for a less expensive and more efficient method of hydrogen production was a resolution to this problem, the WGSR was combined with the gasification of coal to produce a pure hydrogen product. As the idea of hydrogen economy gains popularity, the focus on hydrogen as a replacement fuel source for hydrocarbons is increasing.水煤气变换反应是在1780由意大利物理学家菲菲丰塔纳发现的。该反应的工业价值直到很久以后才被实现。早在第二十世纪前,都是利用铁、铁、铁、氢、氢、铁、铁、氢、氢等和蒸汽在高压条件下产生氢气。随着工业生产过程所需的氢气的发展,需要以较低的价格和更高效的制氢方法,如–博世哈伯合成氨。作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案,水煤气被用来结合煤催化气化产生纯氢产品。随着氢经济的日益普及,氢作为一种替代燃料来源的碳氢化合物的研究日益增多。直接扒了维基翻译了一下→_→嗯

2月27日,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2017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1. 实现星地千公里级量子纠缠和密钥分发及隐形传态

“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由我国完全自主研制的世界上第一颗空间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于2016年8月16日发射升空,2017年1月18日完成在轨测试,正式交付开展科学实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和彭承志研究组联合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王建宇研究组等,创新性地突破了包括天地双向高精度光跟瞄、空间高亮度量子纠缠源、抗强度涨落诱态量子光源以及空间长寿命低噪声单光子探测等多项国际领先的关键技术,利用“墨子号”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了千公里级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空间尺度严格满足“爱因斯坦定域性条件”的量子力学非定域性检验;实现了千公里级星地量子密钥分发和地星量子隐形传态,密钥分发速率比地面同距离光纤量子通信水平提高了20个数量级,为构建覆盖全球的天地一体化量子保密通信网络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为我国在未来继续引领世界量子通信技术发展和空间尺度量子物理基本问题检验前沿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与技术基础。相关研究进展分别发表在2017年6月16日《科学》[Science, 356(6343):1140—1144]和2017年9月7日《自然》[Nature,549(7670):43—47]和[Nature, 549(7670):70—73]上。研究成果一经发表,随即引起了国际学术界和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同时也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评价,入选了Nature杂志点评的和美国著名科学媒体Science News评选的“2017年度重大科学事件”。“墨子号”首席科学家潘建伟教授也入选了Nature杂志评选的“2017年度改变世界的十大科学人物”,被称之为“让量子通信驰骋于天地之间的物理学家”。2. 将病毒直接转化为活疫苗及治疗性药物

流感、艾滋病和埃博拉出血热等烈性传染病时刻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稳定,其幕后“黑手”是结构和功能多样且快速变异的病毒,而疫苗是预防病毒感染的有效手段。北京大学药学院周德敏、张礼和研究组以流感病毒为模型,在保留病毒完整结构和感染力的情况下,仅突变病毒基因的一个三联遗传密码为终止密码,流感病毒就由致病性传染源变为预防性疫苗,再突变多个三联码为终止密码,病毒就变为治疗性药物。此类疫苗的特点是保留了野生型病毒的全部抗原、感染活力和相同的感染途径,可以诱发人体产生强而广的体液免疫、鼻腔黏膜免疫以及T-细胞活化免疫应答,但感染人体后复制能力缺失。这种复制缺陷的活病毒疫苗在老鼠、雪貂和天竺鼠模型中得到验证,达到广谱、持久和高效的效果。该方法颠覆了传统灭活/减毒疫苗的理念,前者需改变病毒抗原结构去除其毒性,只能部分激发人体免疫力,所以需要多次接种。后者需要复杂的工艺处理方能保留病毒的完整结构,但仍具有弱的复制能力和潜在的致病性,安全隐患大。该方法将是研发活病毒疫苗的一种通用方法,并可针对几乎所有病毒。相关研究进展发表在2016年12月2日《科学》[Science, 354(6316):1170—1173]上。该研究进展是我国长期支持基础研究、并鼓励基础研究进行临床转化的典型范例。Science杂志评述该进展为病毒疫苗领域的革命性突破,Nature杂志称其为“驯服病毒的新方法”。3. 首次探测到双粲重子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于2017年7月6日宣布, 来自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底夸克探测器(LHCb)国际合作组的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被称为双粲重子的新粒子,该粒子带有两个单位电荷,质量约3621兆电子伏特,几乎是质子质量的4倍。与质子和中子类似,新发现的双粲重子由三个夸克组成,但其夸克组分不同:质子由两个上夸克和一个下夸克组成,中子由两个下夸克和一个上夸克组成,而双粲重子则由两个较重的粲夸克和一个上夸克组成。理论预期双粲重子的内部结构迥异于之前发现的粒子,对其性质的研究将有助于人类深入理解物质的构成和强相互作用力的本质。相关研究进展发表在2017年9月11日《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19, 112001]上。底夸克探测器国际合作组由来自16个国家的超过1000名科学家组成,清华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和武汉大学是合作组的成员单位。由清华大学高原宁领导的中国研究团队通过与国内理论家密切合作,主导了此次双粲重子发现的物理分析工作,对该粒子的发现做出了关键性贡献。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对双粲重子的发现作了专门的新闻发布,受到全球媒体的竞相报道。审稿人评价:“该论文给出了期待已久的重要结果——首次观测到双粲重子。”美国《物理》杂志同时以“倍加迷人的粒子”为题进行了专论报道,认为该发现“为科研人员提供了检验量子色动力学的独特体系”。4. 实验发现三重简并费米子

组成宇宙的基本粒子可分为玻色子和费米子。现有的理论认为宇宙中只可能存在三种类型的费米子,即狄拉克费米子、外尔费米子和马约拉纳费米子,其中狄拉克费米子具有四重简并,外尔费米子和马约拉纳费米子具有两重简并,而三重简并的费米子在宇宙中是不存在的。这三种类型的费米子也能够以准粒子的形式存在于固体材料中,其中狄拉克费米子和外尔费米子的存在已在实验上得到确证,马约拉纳费米子也得到一些实验的支持。这些固体材料被通俗地称为“固体宇宙”,与真实的宇宙相对应。与时空连续的宇宙空间不同,“固体宇宙”只满足不连续的分立空间对称性,这就可能出现真实宇宙中不存在的新型费米子。在“固体宇宙”中寻找新型费米子是近年来凝聚态物理领域一个挑战性的前沿科学问题,也是该领域国际竞争的焦点之一。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丁洪、钱天和石友国研究组与合作者,在上海光源“梦之线”和瑞士光源上利用角分辨光电子能谱实验技术,在磷化钼晶体中观测到一类具有三重简并的费米子。这是首次实验发现超出传统的狄拉克/外尔/马约拉纳类型的费米子。他们的实验发现开辟了探索凝聚态体系中非传统费米子的途径,对促进人们认识量子物态、发现新奇物理现象、开发新型电子器件具有重要的意义。相关研究进展发表在2017年6月29日《自然》[Nature, 546(7660):627—631]上。5. 实现氢气的低温制备和存储

氢能被誉为下一代二次清洁能源,但氢气的高效制备以及安全存储和运输一直以来是阻碍氢能源大规模应用的瓶颈。由于甲醇可以安全运输,将氢气存储于液体甲醇中,通过水和甲醇低温液相重整反应原位产氢,在释放出甲醇中存储的氢气的同时也活化等摩尔的水而释放出额外的氢气,就成为氢能利用的可行途径。这种过程装置简单、耗能低,容易和车载或固定聚合物电解质膜燃料电池整合,而释放出的氢气占重比可达%。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马丁研究组与中国科学院山西煤化研究所温晓东以及大连理工大学石川等合作的研究表明,将铂单原子分散在面心立方结构的碳化钼(α-MoC)上制备的催化剂可用于甲醇的液相重整,在较低温度下(150—190摄氏度)能够表现出很高的产氢活性,可达每摩尔铂每小时产氢18,046 摩尔。这种优越的制氢能力远大于以前报道的低温甲醇重整催化剂(高出近两个数量级),其关键在于α-MoC突出的解离水的能力以及铂和α-MoC协同活化并重整甲醇的能力。同时,该研究团队在在水煤气变换产氢过程(CO+H2O=CO2+H2)中也突破了低温条件下高反应转化率与高反应速率不能兼得的难题, 发展了基于Au/α-MoC的新一代催化过程。相关研究进展分别发表在2017年4月6日《自然》[Nature,544(7648):80—83]和2017年7月28日《科学》[Science, 357(6349):389—393]上。上述研究进展被多家科学媒体报道并高度评价,美国化学会C&E News杂志和英国皇家化学会Chemistry World杂志分别以“氢能源:制备氢燃料新过程”和“新型催化剂点亮氢能汽车未来”为题进行了亮点报道,认为“随着此高活性催化体系的成功,把氢气存储于甲醇并在需要时重整释放的概念可能得到实际应用,这是氢能储存和输运体系的一个重大突破”。6. 研发出基于共格纳米析出强化的新一代超高强钢

超高强钢在航空航天、交通运输、先进核能以及国防装备等国民经济重要领域发挥支撑作用,而且也是未来轻型化结构设计和安全防护的关键材料。然而几十年来高性能超高强钢的研究始终基于传统的半共格析出产生强共格畸变的学术思路,存在着析出相数量有限,析出尺寸不够合理且分布不均匀的固有缺陷,这既降低了材料的塑韧性又严重影响服役安全性。此外,昂贵的制备成本也限制了其实际应用,成为困扰高端钢铁工业发展的难题。北京科技大学吕昭平研究组与合作者针对低成本高性能的目标,创新性提出利用高密度共格纳米析出相来强韧化超高强合金的设计思想,采用轻质且便宜的铝元素替代马氏体时效钢中昂贵的钴和钛等元素,大幅降低成本的同时通过简单的热处理促进极高密度、全共格纳米相析出,研发出共格纳米析出强化的新一代超高强钢。他们通过调控晶格错配度使得析出相在产生极低共格畸变的同时又具有高的有序抗力,这极大增强了合金的强度但不牺牲其延展性能。所涉及的颠覆性合金设计思想也可应用于其它结构材料的研发。相关研究进展发表在2017年4月27日在《自然》[Nature, 544(7651):460—464]上。《自然·材料》(Nature Materials)发表专门评述文章指出,该研究“以完美的超强马氏体钢设计思想,简化的合金元素及析出相强化本质,为研发具有优异的强度、塑性和成本相结合的结构材料提供了新的途径”。

7. 利用量子相变确定性制备出多粒子纠缠态

实现多粒子纠缠是量子物理实验研究的一大追求。清华大学物理系尤力和郑盟锟研究组,通过调控铷-87原子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中的自旋混合过程,使其连续发生两次量子相变,实现了包含约11000个原子的双数态的确定性制备。通过直接观测该纠缠态,他们表征其不同内态间原子数的差值的涨落低于经典极限±分贝,其集体自旋的归一化长度为近似完美的±。这两个指标反映该多体纠缠态可以提供超越标准量子极限约6分贝的相位测量灵敏度,以及至少910个的纠缠原子数——创造了目前能确定性制备的量子纠缠粒子数目的世界纪录。利用量子相变确定性制备多体纠缠态是一种崭新的尝试。由于连续量子相变点处有限系统的能隙很小,系统穿过相变点时会产生较大的激发。他们的研究显示即使这种激发会发生,量子相变点两边迥异的多体能级结构依然能够帮助制备出高品质的多粒子纠缠态。这一全新的理解和纠缠态制备方法为未来其它多粒子纠缠态的制备提供了一种思路。另外,双数态的确定性制备为超越标准量子极限的测量科学与技术的实用化发展,比如实现海森堡极限精度的原子钟和原子干涉仪等提供了一种可能。相关研究进展发表在2017年2月10日《科学》[Science, 355(6318):620—623]上。8. 中国发现新型古人类化石

长期以来,古人类学界对在中国境内发现的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早期过渡阶段古人类成员的演化地位一直存在争议。争论的焦点是:他们是由本地的古人类连续进化而来?还是外来人群的成功入侵者?最近在河南灵井遗址发现的两件距今—万年前的古人类——许昌人的头骨化石,为探讨这一阶段中国古人类的演化模式提供了重要信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吴秀杰研究组与美国华盛顿大学Erik Trinkaus等合作的研究显示,许昌人颅骨既具有东亚古人类低矮的脑穹隆、扁平的颅中矢状面、最大颅宽的位置靠下的古老特征,同时又兼具欧亚大陆西部尼安德特人一样的枕骨(枕圆枕上凹/项部形态)和内耳迷路(半规管)形态,呈现出演化上的区域连续性和区域间种群交流的动态变化。此外,许昌人超大的脑量(1800 cc)和纤细化的脑颅结构,又体现出中更新世人类生物学特征演化的一般趋势。目前还无法将其归入任何已知的古人类成员之中,许昌人可能代表一种新型的古老型人类。这项研究填补了古老型人类向早期现代人过渡阶段中国古人类演化上的空白,表明晚更新世早期中国境内可能并存有多种古人类成员,不同群体之间有杂交或者基因交流。许昌人化石为中国古人类演化的地区连续性以及与欧洲古人类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一定程度的支持。相关研究进展发表在2017年3月3日《科学》[Science,355(6328):969—972]上。该研究发现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和媒体的极大关注,Science、Current Biology等国际顶端学术期刊都为此发表专题评论,认为这项研究填补了古老型人类向早期现代人过渡阶段东亚地区古人类演化上的空白,是中国学者在古人类研究领域取得的一项重大突破。

9. 酵母长染色体的精准定制合成

基因组设计合成是对基因组进行全新设计和从头构建,能够按需塑造生命,开启从非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转化的大门,推动生命科学研究由理解生命向创造生命延伸。然而,基因组合成面临长染色体难以精准合成、合成染色体导致细胞失活等难题。天津大学元英进、清华大学戴俊彪、深圳华大基因杨焕明等团队与合作者利用多级模块化和标准化人工基因组合成方法,基于一步法大片段组装技术和并行式染色体合成策略,实现了由小分子核苷酸到活体真核长染色体的定制合成,建立了基于多靶点片段共转化的基因组精确修复技术和DNA大片段重复的修复技术,成功设计构建了4条酿酒酵母长染色体,实现了真核长染色体合成序列与设计序列的完全匹配;原创性地建立了基因组缺陷靶点快速定位方法,提供了表型和基因型关联分析的新策略,通过缺陷靶点的定位与排除,解决了合成基因组导致细胞失活的难题;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人工环形染色体,为当前无法治疗的染色体成环疾病发生机理和潜在治疗手段建立了研究模型。该研究为深化理解生命进化、基因组与功能关系等基础科学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相关研究进展以4篇论文形式发表在2017年3月10日《科学》[Science, 355(6329): eaaf4704, eaaf4706, eaaf4791,eaaf3981]上。研究成果引起国内外专家和媒体的极大关注。Science同期发表专文评论,Nature、Nature Biotechnology、Nature Reviews Genetics、Molecular Cell等多个顶级期刊均发表专文或亮点介绍,高度评价本工作,认为这是第一个全合成真核生物基因组的重要里程碑。10. 研制出可实现自由状态脑成像的微型显微成像系统

北京大学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程和平及陈良怡研究组与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张云峰和王爱民等合作,运用微集成、微光学、超快光纤激光和半导体光电子学等技术,在高时空分辨在体成像系统研制方面取得突破性技术革新,成功研制出克微型化佩戴式双光子荧光显微镜,在国际上首次记录了悬尾、跳台、社交等自然行为条件下,小鼠大脑神经元和神经突触活动的高速高分辨图像。此项突破性技术将开拓新的研究范式,在动物自然行为条件下,实现对神经突触、神经元、神经网络、多脑区等多尺度、多层次动态信息处理的长时程观察,这样不仅可以“看得见”大脑学习、记忆、决策、思维的过程,还将为可视化研究自闭症、阿尔茨海默病、癫痫等脑疾病的神经机制发挥重要作用。相关研究进展发表在2017年7月《自然·方法学》[Nature Methods, 14(7):713—719]上。该成像系统被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Edvard I. Moser称之为研究大脑的空间定位神经系统的革命性新工具。

H2O+c=(高温)H2+CO

中国环保产业关联效应研究论文

随着现代的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在享受着物质生活带来的快乐的同时,一些科技的负面影响也在迅速的侵蚀着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不管是汽车的尾气、流入小河的工业废水,还是整夜开着的空调、一个个冒着浓浓黑烟的大烟囱,都会破坏我们的生存环境,使我们的家园不再美丽。 现在的人们几乎家家都有车,因为汽车可以让人们的出行更便捷、快速。但现在的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因为车辆太多,而造成的道路拥堵每天都有,一个路口等五个红灯都过不去。而且汽车排放的尾气会严重破坏臭氧层,使空气不再清新。 有人曾做过一个实验,让公交车、自行车、出租车和私家车一起跑一段市里的路,结果是自行车最先到达,而私家车最后。既然骑自行车比开车更快捷,那我们为何不选择骑自行车出行呢?骑自行车不仅快捷,而且自行车不烧汽油,没有尾气排放,不会对大气层及我们的城市空气造成影响。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在公路上看到的不再是拥挤不堪的车队,而是绿色的自行车在道路上飞驰。乘坐公共汽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或者步行、骑自行车……努力降低自己出行中的能耗和污染,这就是“绿色出行”。 copyright 我们应该提倡低碳生活,节水、节电、节气、节油,都可以让低碳生活变为现实。比如在夏天的时候,因为十分炎热,我们大多都要开空调,而且一开就是一整晚。这样做虽然很凉爽,但也浪费电。我们可以开一到两个小时的空调,剩下的时间如果热的话可以开风扇,这样就能节约50%的电。 另外,如果每月手洗一次衣服,那么每台洗衣机就可以节约用电,也就节约了发电的煤,同样也就减少的二氧化碳的排放,如果全国所有的家庭都能做到每月用手来洗一次衣服,减排的二氧化碳可以达到万吨,这个数字是非常惊人的。同时洗衣机虽然好用,但是三两件衣服就用洗衣机来洗也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我们小学生也要加入到提倡低碳的行列中来。我们要从身边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1.纸张的双面使用,节约用纸。 内容来自环保资料网

中国一直存在着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孰轻孰重的争议。中国环境保护法规的不足,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的缺乏等等因素阻碍了中国政府有效地寻求一个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适当方法。本文首先阐述了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类环境污染。之后评述了中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冲突中形成的污染原因。最后,本文研究了促进中国环境保护发展的几点对策,以求寻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点。 一,中国经济发展中产生的环境污染 1能源污染。中国经济发展主要是以重工业发展为核心进行的,而重工业企业为追求生产数量与规模,多数采取低能源成本的生产方式,对能源的使用不彻底,也没有配套的除污设施,企业的生产行为就象是在进行一次次的能源浪费,使得能源资源本不富饶的中国面临更多资源保护与环境控制方面的问题。 2大气污染。中国的主要能源供应资源仍然是煤,中国是世界煤消费最大国,同时还是世界原油消费第二大国。我国目前的空气污染相当于发达国家五六十年代污染最严重时的水平。大气污染以煤烟性污染为主,主要污染物为烟尘和二氧化硫,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约占70%。全国600多个城市中,大气环境质量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的城市不到1%;全国大、中城市的总悬浮微粒和降尘基本都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给中国人民的健康带来破坏性影响。 3水污染。中国城镇供水面临很多的问题,据统计,在660个大中型城市中,约有400个已存的各种各样的水问题;有1/4已达到警界标准。地下水资源已被渐渐污染,还有20%的水资源已无法再生为清洁水。而这所有的水问题都与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排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4劳动力污染。企业大规模的生产必然需要更多的劳动力,这种对劳动力的需要似乎与环境保护没有关系,但事实并非如此。我国重工业生产的产品多为非技术型产品,其生产岗位对劳动力没有技术上的要求,因而生产过程中对能源、资源的浪费较大。但是由于这些劳动力密集的工业还可以减少国家的就业压力,因而其环境污染问题更易被忽视,使得环境污染问题自然退居经济发展之后,使中国的环境保护问题面临更多来自经济发展需求的压力。此外,在改革进程中。由于政府已经逐步消除人口移动的限制,使更多的农民工涌入城市工业企业,中国的城镇人口增加,到2004年。中国城镇人口近总人口的42%。这使得中国城市人口进一步集中。这种人口城镇化的趋势,其代价是中国可耕种地面积的大量减少。同时还会产生粮食生产力的危机。城镇化的发展还会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企业劳动力为适应企业的发展,必须选择一种更为高质而快捷的生活方式。这促使粮食生产部门使用更多的化肥和农药来满足这种生活方式,这会使更多的江河湖海受到污染。土地污染也会更为严重。 5垃圾污染。我国废弃物排放量大,工业废渣和城市垃圾大都堆积在城市的郊区和河流荒滩上,已成为严重的污染源,由于综合利用和处置率低。累计堆存量达65亿吨,占地5万余公顷,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仅为%。全国有2/3的城市陷于垃圾围城。此外,随着中国化学工业的发展,有毒有害废弃物也有所增长。有毒有害固体废弃物都未经 过严格的无害化和科学的安全处置,成为中国亟待解决并具有严重潜在性危害的环境问题。 二中国经济发展中产生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最近20多年,中国经济持续以年平均9%的增长率高速增长,但是今后的发展也面临着许多巨大的障碍,除了技术进步之外,最大障碍就是资源和环境因素。虽然进入2003年后。新一代领导人已经开始注意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着手予以解决,然而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种种冲突却使这一问题的解决不容乐观。 我国的经济发展一开始就埋下了环境污染的祸根。一直以来,中国盛行“商人崇拜”和政策上的“向商人倾斜”,国内许多政策措施都体现出经济发展为首任的思想,在《京都议定书》的签订过程中,中方代表即表示“国的首要问题是消灭贫穷,发展经济,中国政府不可能执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义务。除非是经济发展了”。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任何浪费污染环境的做法都可以借“发展经济”之名毫无阻碍地通行。错误的政绩观把“吸引外资”和“出口”当成了考核官员“政绩”的首要指标,出口污染环境的产品受到优惠的“出口退税”的公然鼓励,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外商投资企业被奉为上宾。并得到低税率的优惠。在这种环境换发展的政策指导下,中国当然会面临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的困境,高速的经济增长变为不可持续。 中国人均土地面积和资源储量都远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中国要想使经济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投入更多的治理资金与技术资金促使企业使用最能保护环境的生产方法,有效利用资源。而我国各企业及政府部门对经济数量的追求往往让他们忽略或放弃了这部分投入,致使我国环境保护及相关资金支持和技术发展严重落后。我国在九五计划期间,政府拿出了360亿(约45亿美元)主要用于污染控制和防治,这是近两倍于六五、七五和八五计划986-2000)之和的环保投资,然而这一数据仍然低于1%的GDP数量。“十五期间”环境污染投资首次突破GDP的1%。达到%。但这一投入并不能满足环境保护的基本需要。据环保总局与世界银行的研究表明,每年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占GDP的百分之四到八,再加上生态破坏带来的损失,总的占到GDP的百分之十三到十五。在《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中指出。中国2004年全年环境污染造成经济损失占全年GDP的%,治理成本占GDP的%,如果在现有的治理技术水平下全部处理2004年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需要一次性直接投资约为10800亿元,占当年GDP的%左右。同时每年还需另外花费治理运行成本2874亿元(虚拟治理成本),占当年GDP的%。这一切资金要求与我们现有的投人数额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 我国经济发展正面临资源短缺的约束,但这只是表面现象,问题的根本还是在于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是一种粗放型的方式。经济的增长主要是依靠资源的大量投入,造成了大量资源的浪费,产生了一种资源约束的错象。而且这种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也造成我国产品结构、进出口技术结构各方面严重失调,其发展的最终结果都将导致环境的急剧恶化。如果我国有好的市场经济,转变了现在这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那么,就会促使技术的不断进步,能不断地开发出新的资源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这时,资源约束的现象才会真正消失。 三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有效措施 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快速发展期,处在环境污染、资源消耗的高峰期,环境状况距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有相当大的差距。如何在加快发展的同时,切实保护好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是中国2l世纪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 1把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国策来抓,加强各部门合作,最重要的是各级政府、各级管理部门、各级领导要牢牢树立科学发展观念,实行环境与发展的综合决策。同时,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用绿色GDP核算体系代替传统的GDP核算体系,把环境保护纳入各级政府的政绩考核。 2把环境保护作为产业来抓,分配更多的资金与技术资源给环保产业,加快先进环保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逐步形成环境保护技术研发体系,将环境保护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推动环保产业化进程,逐步规范环保产业市场,积极推动环保设施运营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环保产业宏观调控和运行体系。 3把循环经济的发展作为新时期经济发展的重点工作,彻底放弃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有效发展循环经济需要完善的法律体系的支撑,循环经济的发展与传统的回收利用不同,它不是依靠计划安排来实现废旧物资的回收再生,而是通过法规和标准的严格执行,通过市场运作来发展的。因此,在循环经济的建设过程当中,我国还需不断加强环境法体系的建设工作,并赋予相关工作部门有效的执行权力,在完善的循环经济法律框架下,有效推行循环经济的全面发展。 4把国际合作视为解决我国环境保护问题的重要工具,通过官方和非官方的各种渠道,通过政策讨论与对话推动我国在环保领域的国际合作,提高中国在环境政策、管理、技术及方面的能力,积极引进环境保护资金和先进的环境管理理念。为中国的环境保护事业提供动力与支持。[

我国现在的大气污染十分严重,不仅危害到人们的正常生活,而且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我们必须加强重视,造成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有这些: (1)、环境意识薄弱.对可持续发展战略认识不足。大气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可贵资源,大气环境资源的破坏是一种不可逆的过程,恢复良好的大气环境质量要比采取措施从根本上防治大气污染付出更多的经济代价。但这种观念长期以来并没有被一些部门和一些地区充分的理解和认识。他们只考虑近期的、局部的经济发展需要,在制订一些综合的经济政策、产业政策以及城市建设发展规划中缺乏对保护大气环境的考虑,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快速发展,形成了盲目扩大生产规模、乱铺摊子、重复建设、技术装备水平低、能源资源浪费大、乡镇企业无序发展、劣质煤炭流通失控等状况。因此说缺乏对环境保护考虑的地方政策的出台,本身就是造成加重大气污染的诱因,所造成环境危害和损失是难以挽回的。 (2)、能源、利用不合理,能源浪费严重。能源的不合理利用以及能源的严重浪费是造成我国大气污染严重的原因之一,据资料显示,主要表现如下:A: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75%,而用于发电的煤量仅占总煤量的35%,其它煤炭则用于工业及民用燃烧,有84%的煤炭直接燃烧,这种煤炭消费构成是很不合理的。B:我国煤炭生产过分注重产量的增加,对控制高硫煤的问题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煤炭的洗选率低和高硫煤地区的煤炭产量增长过快。同时,由于洗煤厂建设资金的限制、洗煤价格的不合理以及受铁路运力和流向的制约,洗,煤的能力的增长落后于原煤生产量增长,原有洗选厂生产能力不能充分发挥出来。目前,我国煤炭入洗率为22%,发达国家一般多在60%~80%。动力煤洗选厂的洗选设备利用率仅为69%。C:各类燃烧设备技术及制造水平较低,能源利用率不高,使用能耗高排污量大和超期服役的燃烧设备的现象相当普遍。全国工业锅炉50万台,平均热效率仅有60%左右;工业窑炉平均热效率约为40%;城镇居民生活燃煤热效率平均仅为22%左右。D:乡镇工业发展迅速,大多数企业采用的生产技术、工艺比较落后,生产设备简陋,资源能源利用率极低,所造成的大气污染是惊人的。 (3)、大气污染防治的资金投入不足。目前,全国污染治理和用于污染防治有关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这与我国环境污染严重、历史欠账太多和经济快速发展对环保投资的需求相比,严重不足。1:我国工业发展的起点低,基础工业整体水平提高较慢,技术改造难度大,污染欠账多。工业技术和装备许多是50~60年代水平的,资源、能源消耗高。但由于工业的整体改造受到资金的限制,迟迟不能进行整体改造和市的污染治理,相当一批技术装备落后的工业企业长期在生产中排放大量的污染物,造成严重污染。2:国家在推行清洁煤炭政策、改善能源结构的措施如煤炭洗选加工、型煤、燃煤脱硫、使用清洁能源等方面的投资力度太弱,远远不能满足需要。3:城市集中供热、燃气等基础建设工程是解决城市大气环境污染的主要措施。但不少地区仍然发展缓慢,关键还是资金投入不到位的问题。有些城市建完了热电厂,却缺少资金建设供热管网,分散热源仍然存在,不但没有减少污染,反而增加了排放量。4:排污收费标准太低,使得污染企业宁可交排污费,而不愿意花钱治理。例如,“两省九市”的二氧化硫收费标准过低,一般都在每公斤二氧化硫元以内,远远低于每公斤1元左右的脱硫成本,并不能促使企业投资用于二氧化硫治理。造成目前,两省九市试点地区所建的脱硫设施很少。 (4)、执法不严,监督管理力度不够。尽管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标准建设取得很大进展,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1:一些地方政府干预环保部门执法,批准建设短期经济效益好但能源资源消耗量大、对大气污染严重的工业项目;不执行国家“先评价,后建设”的规定,出现了一些新的不合理布局和污染超标的建设项目;对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的投资经常留有缺口或将资金挪作他用。2:地方电厂、地方水泥厂和乡镇企业执法不严,超标现象比较普遍。3:由于各地监测机构受到经费的限制,不能普遍开展对污染源的经常性监督监测,从而削弱了环保部门对污染源的日常监督管理。环保设施操作管理比较差,实际运行率低。许多项目尽管开工验收时可达标,但实际运行中却超标排放。据估算,全国目前工业锅炉烟尘排放超标率平均为30%,工业窑炉平均为50%,地方水泥行业的粉尘排放超标率为40%。4:机动车污染防治起步晚,排气监督管理机制还未真正建立,各监督执法部门职责不清、监督不力,尤其对汽车制造、销售、使用、报废全过程污染监督管理还很薄弱,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督监测还未纳入国家大气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的常规监测体系中,从而缺乏对机动车排气污染的有效监督。 (5)、缺乏实用的治理技术。我国在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和设备的研制、开发、推广和使用方面,虽然做了不少工作,但与大气污染控制的需求差距还较大,资金、人力的投入以及实用技术商品化的程度远不如发达国家。比较薄弱的领域是洁净煤技术;冶金、化工、建材等行业的工业窑炉和生产设施排放污染的治理技术;机动车机内净化技术等。实用技术的缺乏直接影响了大气污染治理的进程和效果。 现在要改善大气污染继续加剧,对于政府要做好相应的措施,对于我们普通的公民来说,应该保护好每一个环境的卫生,废气的排放等等,减少对空气的污染。让我们携手共创美好的明天。

【摘 要】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环境保护又是指人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对受到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必须做好综合治理,以创造出适合于人类生活、工作的环境。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环保,在我们的生活中极为重要,我们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保护好环境。

【关键词】环境保护;工作创新;发展策略

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环境保护又是指人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对受到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必须做好综合治理,以创造出适合于人类生活、工作的环境。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环保,在我们的生活中极为重要,我们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保护好环境。

一、目前中国环境保护存在的关键问题

1.不完善的环保法律。现在,中国出台的环保、能源有关的法律法规特别多,研究结果也是形形色色,但是仍然不可以完全控制中国环境恶化、能源应用率低等环境问题情况,其关键的因素就是法律不完善。首先就是没有与时俱进的环保法律,自《环境法》公布以来已经快有二十年了,在这短短的二十年内,中国的经济已经出现了巨大的改变,这法规已经没有适应新形式的发展要求,很多环境污染工厂钻法律的空子但是却没有依法给予严惩。

2.没有真正落实环境规划。在现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常常出现环境规划没有落实到位的情况。环境管理中心是环境规划,经过这种规划能够把每一个行业、部门的环境管理有机的联合起来,从而完成全面的环境保护目标。很多的实践经验说明了,对环境实施全面规划是完成环境保护最有效的方法,同时也是最经济的方法之一。但是,显示中的环境规划远远没有达到和经济、城市建设规划一样等的位置,在城镇建设中分散布局、不科学的问题也暴露出来了,特别不利于环境的集中保护,也使环境实施集中治理监管的难度和成本增加了。

3.环保部门执法力度不够。在中国现行的机制面前,环保部门没有直接强制性的实施权力,所以,这无疑让环保部门的工作难度增加了,环保部门对很多相关环境方面违法行为经常手足无措,不能实施有效地监督与管理。在这种状况下,环保部门不能不经过人民法院来对其违法环境保护法的行为实施解决,并让其履行环保义务。在现实的执法经过中,环保部门也正因为缺少必要的直接强制实施的权力,所以其执法的权威性与严肃性经常受到挑战,不但对执法部门执法踊跃性的提高不利,也大打折扣执法效率,并在无形之中滋长了环境违法分子的猖獗。

4.公民的环保意识淡薄。我国地大物博已经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所以,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资源浪费情况相对突出,应用一次性餐具,随处可见奢侈浪费的行为,另外,以牺牲环境和资源来得到经济发展的行为也常有出现。现实上,环境并不可以完全凭借政府来治理,环境保护,人人有责,每一个公民要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加强环保意识,然而,就现在来说,中国很多公民的环保意识还相对淡薄,需要持续增强。我们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依靠是生态环境,我们要从思想上真正了解到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性,树立准确的消费观,提倡低碳环保的生产和生活形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阻绝浪费思想和行为。

二、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创新发展

1.完善环保立法,加大执法力度。逐步完善当前的环境保护法律,采用监督问责制度,以督促企业在进行项目建设时能够自觉遵守环保法,使其与我国的具体国情及环境现状相适应。在完善环境立法的同时,加大环境保护的执法力度,严格管理和整治违法排污的一些企业,对重金属污染及危险废物处理不到位的企业予以适当惩治。加大对重点区域的督察力度,对工程建设中的环境问题进行专项治理,充分发挥环保部门的作用,加大检查与治理力度,进而有效地解决其中的环境问题。此外,要建立健全环境风险防范及应急管理机制,突出环境应急预案建设及管理的重要地位,从而能够对突发环境事件进行有效妥善的处理。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加快环保立法的进程、完善相关的环境经济政策、加大财政投入引导环境科技创新,将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完善环保的体制与机制,从而使我国的经济发展是生态保护相平衡。

2.强化公民的环保意识。要加大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的力度,以环保为宗旨,宣传环保知识,增强公民的环保意识,让广大公民自觉参与到环境保护的工作之中,通过每个人加入到环境保护行列中的方式来改善环境质量,进行生态文明的建设。此外,针对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应该把环境保护放在重要地位,在经济社会发展之中进行统筹考虑,转变发展方式,进行低碳环保生产,从根本上来解决环境问题。

3.加大环境处罚力度。对于违法、偷排以及超标排放的企业,根据环境保护法要进行适当处罚,而对于多次超标排污的企业,环保部门对其进行处罚的同时,可提请人民政府对其进行限期治理或停产整顿。且在限期治理的期间,应该要限产和限排,如果仍然无法达到排污标准,则可以强制要求其停止生产,此外,还可建立和完善环境执法状况新闻通报制度。通过大众媒体舆论监督的方式来督促环保部门严格执法。

4.生物补救法。环境循环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这种循环维持着地球生命的延续。以大气中的碳循环为例,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植物吸收后,通过光合作用形成能够供植物生长的养料,又通过夜间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此外,微生物对动、植物体的尸体及排泄物等的分解, 又将碳输送到大气层之中,或是经过长期的逐渐积累, 成为煤或者石油等有机物质,对其分解也可释放出其他元素, 如氮、硫及磷等, 进行氮循环、硫循环以及磷循环等成为自然循环的一个组成部分,利用有机微生物分解的方式来处理环境问题,对环境实现了完全的零负担,无二次污染,经过分解之后,还可以成为有机肥,促进绿色农业的发展。而为了提高表层对微生物的适宜度, 需增加些表面活性剂,这样有助于土壤乳化。生物补救的方法在环境保护方面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5.植物工程。植物对于改善环境的质量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且可以对工业环境进行美化,增加绿化面积,如人们通常会在道路两侧栽种许多树木,这样有利于吸附车辆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尘土,达到净化空气的效果。此外,如生活区的缓冲带,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地区的恢复,都需要用到植物工程。

三、结语

环境保护工作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项特别关键的工作,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获得完成的基本保障。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是全人类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因此也只有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才能真正得到有效的保护,保护生态环境,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经济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保证。只有全部人民一起努力,中国的环境才会获得最有效的保护,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才会更有效、更长久。

【参考文献】

[1]加强统筹 创新制度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国发展改革系统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座谈会在渝召开[J].中国经贸导刊,2017(13):45.

[2].引导树立绿色发展价值观 凝聚生态文明建设正能量——重庆市环境保护局创新宣传教育工作综述[J].环境保护,2016,44(02):76-78.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