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北斗系统论文的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2024-07-06 22:34:43

北斗系统论文的参考文献

一般说的北斗都是指我国的北斗导航系统。精度可达到2到5厘米,是为数不多的自己国家拥有的导航系统。它的用处也非常大,可服务于。商用,民用,金融。军事,国防等等,各方面。像我们以后比较高科技,自动驾驶都要依靠这些东西。也许多年以后地上跑的,地底跑的,水里游的,天上飞的都是自动驾驶。

北斗有多种意思,具体如下:

1、指中国的北斗系统

北斗系统一般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英文名称: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简称BDS)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也是继GPS、GLONASS之后的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

2、指星宿

北斗是由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瑶光七星组成的。古人把这七星联系起来想象成为古代舀酒的斗形。

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组成为斗身,古曰魁;玉衡、开阳、瑶光组成为斗柄,古曰杓。

3、一种花

北斗是蔷薇科蔷薇属的栽培品种,株型优美;花朵约40~45枚瓣、高心翘角满心状,黄色有粉红边;花径12cm;气味淡香。

经过长达20年的排星布阵,我们终于见证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全面建成。2020年6月23日,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火箭搭载着最后一颗北斗组网卫星,划破长空。▼时43分,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升空,摄影师@南勇随后,卫星将到达距离地表约36000千米的轨道,它的稳定运行标志着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建成。这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太空中46颗导航卫星昼夜不停地环绕在地球周围,地面上2700多个基准站分布于大江南北,一张“天罗地网”铺展开来。▼03.北斗“完全体”,包括北斗二号卫星16颗,北斗三号卫星30颗,制图@郑伯容/星球研究所这也是一个艰难的工程,8万多名工作人员、300多家研发单位前前后后奋战20多年,终于梦想成真。▼年间,长征火箭作为北斗卫星的唯一运载工具,发射次数多达44次,图为装载第39和第40颗北斗卫星的长三乙火箭静待发射的场景,摄影师@史悦这更是一个必需的工程,如今北斗已经广泛应用于电力、金融、通信、交通、农业、测绘、减灾救灾等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将彻底摆脱对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的依赖。▼05.以350公里时速行驶的京张高铁,可以实现从驾驶一次制动到停车的停准误差不到10厘米,图为自动驾驶的京张高铁,摄影师@赵斌而且借助北斗,中国导弹拥有了超高精度的制导能力,国防利器愈加锋利▼年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阅兵式中的巨浪-2导弹方队,图片来源@人民视觉如今,北斗系统(BDS)已经覆盖全球,与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系统(GLONASS)、欧盟的伽利略系统(Galileo)并称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GNSS)。20年磨一剑,中国是如何做到的?01 导航卫星的秘密要想获取我们的位置,太空中需要布置至少3颗导航卫星。它们不断地发射电磁波信号,我们利用导航设备接收信号,信号在一发一收之间产生的时间差再乘以电磁波的传播速率(光速),便可以计算出我们与卫星的距离。 只有1颗导航卫星时,以卫星为中心,我们与卫星的距离为半径便得到一个球面,球面上的任何一点都可能是我们的位置。▼07.光速约等于3×108m/s,一颗导航卫星确定的位置——球面,制图@郑伯容/星球研究所若有2颗导航卫星,两个球面相交得到一个圆周,圆周上任何一点都可能是我们的位置。▼08.两颗导航卫星确定的位置——圆周,制图@郑伯容/星球研究所若有3颗导航卫星,三个球面相交得到A、B两个点,两点中任何一点也都可能是我们的位置。▼09.三颗导航卫星确定的位置——两个点,制图@郑伯容/星球研究所而两点之中,仅有B点位于地表附近,于是便锁定了我们唯一的位置。▼10.与地表的交点有且只有一个,制图@郑伯容/星球研究所这就是导航卫星的秘密,即三球交会定位原理。实际上,在测量时间的时候,会产生各种误差。为消除误差,往往还需要第4颗卫星的辅助。同时为了保证我们随时随地都能接收到4颗以上的导航卫星信号,环绕地球的卫星总数往往远远高于4颗。例如美国GPS和俄罗斯GLONASS系统,导航卫星的数量都在24颗以上。▼系统定位示意,同一点上空的卫星多在4颗以上,原图来源@维基百科,重制@郑伯容/星球研究所可是在上世纪90年代,想要短期内发射同等数量的导航卫星,对于航天及导航技术相对落后的中国来讲,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梦想。能否用最少的卫星实现定位的目标?02 蹒跚起步一个大胆的方案横空出世。陈芳允,“两弹一星”功勋、著名电子学家,首次提出了由两颗卫星组成的双星定位系统。 其巧妙之处在于在地面设置了一个“大脑”,即地面控制中心。利用地面控制中心,人们可在地球周围“虚拟”出一个球体,并通过控制中心、卫星、用户三者之间的交互,计算得到用户的位置。▼12.地面控制中心可以提供用户的高程等已知数据,且拥有超强的解算能力。双星定位原理示意,制图@郑伯容/星球研究所与此同时,两颗卫星均位于地球静止轨道,其轨道高度在35786千米,运行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保持一致,可始终朝向地球的同一面,保证了全时段的信号覆盖。▼13.地球静止轨道示意,制图@郑伯容/星球研究所从1994年方案获得正式立项,到2000年两颗北斗卫星成功入轨,历时6年多的研发,北斗双星的设想终于变成了现实,这便是北斗一号,它的信号可以覆盖中国全境。▼14.北斗一号的覆盖范围为东经70°-145°,北纬5°-55°,制图@王朝阳&郑伯容/星球研究所用户不仅能接收位置信息,还能像“发短信”一样主动发送文字消息,这在求救和援助时尤为关键。而对于如同“收音机”般单向接收数据的GPS等系统,这是无法做到的。▼15.“发短信”的优势在于,既能知道自身的位置,也可以告诉他人,这在地震、远洋等一些险境中意义重大,图为2008年汶川地震中救援的场景,摄影师@贾君洋这项功能属于国际首创,美国GPS之父帕金森教授后来对此功能赞誉有加▼既能够知道你在哪里,也能够知道我在哪里 这是多么美妙的体验不过,北斗一号的缺陷同样显而易见。它的定位精度为20-100米,时间精度为20-100纳秒,与同期GPS的10米和20纳秒差距明显,而且仅支持150个用户同时在线,与全球覆盖的目标也相差甚远 还有“发短信”式的交互模式过程较为繁琐、信号易被拦截,不仅导致定位中存在1秒左右的时延,还容易暴露自身位置,而对于高速运动的飞机、导弹来说,每1秒都生死攸关,军事行动中保密性更是至关重要。▼16.北斗一号和GPS系统定位操作对比,制图@郑伯容/星球研究所北斗一号尽管性能有些简易,但基本解决了我们导航系统从无到有的问题,北斗的梦想已经在蹒跚中起步,接下来会一帆风顺吗?03 攻坚克难自2010年起,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变得非常热闹。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将有14颗导航卫星从这里陆续发射升空。2010年发射5颗,2011年发射3颗,2012年发射6颗……▼年和2009年各有一颗北斗二号实验星已经发射升空,图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两个发射塔架与火箭运输机车的同框,摄影师@余明同时,运算和控制等地面配套系统也铺展开来,卫星与地面的调整测试也在同步进行。2012年底,新系统组网成功,这就是北斗二号。▼18.北斗二号系统运行示意,制图@郑伯容/星球研究所与北斗一号相比,其覆盖范围明显扩大,扩大至亚太地区的大部分区域,定位精度也从20米提升至10米,时间精度达到10纳秒。▼19.北斗二号的覆盖范围为东经70°-150°,南纬55°-北纬55°,制图@王朝阳&郑伯容/星球研究所北斗一号独特的通信功能也被完整继承了下来,可在应急通讯中帮助更多的人。▼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级地震,救援人员曾借助北斗实施搜救,图为尼泊尔新图巴尓恰克地区的震后场景,图片来源@人民视觉然而这样的升级并非一帆风顺,挡在科学家面前的是重重难关,难关之一在于卫星如何布局。最适宜导航卫星的轨道是高度约20000千米的中圆轨道,是实现全球覆盖的最优选择,GPS等系统的卫星便分布于此。▼21.不同轨道类型及卫星示意,制图@陈思琦&陈随/星球研究所可是中圆轨道卫星飞越目标区域的时间较短,这意味着想要实现此区域的稳定覆盖,必须发射足够多的卫星。然而彼时,发射此类卫星的技术在我国还尚未成熟,倘若全部使用中圆轨道,无疑是充满风险。为了短期内实现目标,中国科学家另辟蹊径,首次开创了“混搭”的卫星布局方式,通过排兵布阵,14颗卫星分布于三种轨道。 除了4颗中圆轨道卫星外,还有5颗倾斜同步轨道卫星,保证信号对亚太地区的长时间覆盖。5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实现此区域的全时段稳定覆盖▼22.倾斜同步轨道卫星的运行周期和轨道高度与地球静止卫星相同。把倾斜同步轨道卫星用于定位,属于中国首创。图为北斗二号系统三种轨道的示意,制图@郑伯容/星球研究所难关之二在于精度如何提高。电磁波以光速传播,哪怕存在1纳秒的时间误差,产生的距离误差也会有米。所以卫星导航定位的精确度主要取决于卫星上的原子钟精度,以及卫星、地面站、用户之间的时间同步。国际上通用的星载原子钟精度需要达到10-13,相当于每过10万年才会产生1秒的误差。而当时拥有此项技术的国家仅有美国、俄罗斯和瑞士。▼23.图为美国GPS卫星的艺术想象图,图片来源@NASA北斗一号所用的原子钟便是从瑞士进口,但到了北斗二号时,引进原子钟的合作却被迫中断。所以,北斗二号要想顺利完成,中国人必须争分夺秒地实现原子钟的自主研制。▼24.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卫星与运载火箭,分别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生产,图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工作人员正在调试设备,摄影师@苟秉宸时间的紧迫性远不止于此,难度之三便是卫星如何按时发射。根据国际电信联盟的规则,卫星运行的轨道和信号频率在使用前必须提前申请,且必须在申请通过后的7年内完成卫星发射入轨和信号接收,否则相关资源会被回收。2000年4月18日,中国的申请获得通过,这意味着在接下来的7年里,卫星以及火箭必须做到万无一失。▼25.卫星与火箭对接后的整流罩,因广角拍摄,画面的边缘有拉伸变形,摄影师@南勇科学家们夜以继日地反复实验和测试,7年内掌握相关卫星技术,2年内攻克原子钟的难关,甚至仅用10多天完成卫星取出、测试、再到装回等一系列复杂操作,修复了临发射前的突发故障。▼26.卫星的发动机出现故障,专家们在仔细检查设备,其中从右边起第二个人是北斗一号和二号系统的总设计师孙家栋院士,摄影师@南勇2007年4月17日晚八点,当人们成功接收到信号时,距离轨道失效的截止时间仅仅只剩下4个小时。至此,历尽磨练、突破技术封锁,一个覆盖亚太地区的卫星导航系统就此建成。而距离实现全球导航,只差最后一步。04 天罗地网最后一步将是一次全方位的升级。北斗三号卫星使用寿命从8年增至10年以上,其组成部件全部实现中国造,其中原子钟性能持续升级,精度已经达到1000万年差1秒。此时,火箭技术也已不再成为掣肘,一箭双星的发射已经“炉火纯青”。2017年底发射1箭2星,2018年发射9箭17星,2019年发射6箭8星,2020年发射3箭3星……不到3年时间,30颗卫星以前所未有的速率发射升空,完成组网。▼年6月23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升空,摄影师@史悦于是,太空之中,3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分布在赤道正上空,3颗倾斜同步轨道卫星稳定覆盖亚太地区,24颗中圆轨道卫星则昼夜不停地围绕地球奔跑,它们共同组成一个庞大的卫星网络,悬挂于太空,堪称一张浩大的天网。从此,无论白天还是黑夜,无论身处地球的任何角落,人们抬头便可以看见5-6颗北斗卫星,全球覆盖的目标终于实现。▼28.北斗三号系统运行示意,制图@郑伯容/星球研究所这样还不够。当卫星飞越中国境外时,在缺少地面控制指令的的情况下,卫星无法保证在正常轨道运行。为此,人们在卫星之间搭建起桥梁,彼此间能进行通信和测距,互相监督、自动保持队形,组成错综复杂的星间链路。这大大减少了系统对地面站的依赖,即使地面站点全部失效,北斗系统依然可以通过星间链路保持自主运行长达60天之久。▼29.星间链路示意,制图@郑伯容/星球研究所同时,中国境内的地面之上,2700多个地面参考站点和数个数据处理中心也在中国大地上铺展开来,组成一张地面数据加工网络。即便卫星信号受到各种地形、建筑物遮挡和反射,也能提供额外的地面信息补充,人称地基增强系统。▼30.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包括框架网和区域加强密度网两部分,其中框架网基准站共155个,区域加强密度网基准站超过2700个,图为框架网站点分布示意,制图@王朝阳&郑伯容/星球研究所经此修正和处理之后,整个系统的误差一再减小,精度持续增加,可以是米级、分米级,甚至是厘米级、毫米级。可以精确到建立电子围栏,保证共享单车停在指定范围内。▼31.湖北省襄阳市的一处共享单车临时存放点,图片来源@VCG可以精确到阅兵方阵中各型装备方队等速行进,各个飞行梯队米秒不差,距离误差在正负10厘米以内。▼年9月23日,国庆阅兵预演时的飞行梯队,摄影师@拾城 田卫涛可以精确到监测大坝、大桥等工程的外观变形。▼请横屏观看33.画面右下方是中国第二大水电站溪洛渡水电站。目前已经有超过150个监测点安装于水电站两侧的边坡,并且不间断提供毫米级精度的数据,以便及时发现安全隐患,摄影师@柴俊峰此外,北斗芯片可以植入手机,截至2019年第三季度,中国市场申请入网的400余款手机中,支持北斗导航的便有近300款。▼34.司机正在使用手机导航,摄影师@任炳旭可以装备运输工具,截至2019年12月,超过650万辆营运车辆、4万辆邮政和快递车辆、3200多座内河导航设施、2900余座海上导航设施均已装备北斗系统,成为全球最大的营运车辆动态监管系统。▼35.重庆市牛角沱轻轨站外,一辆公交车行使于高架桥上,摄影师@拾城 崔力至此,天罗加地网组合而成,这便是北斗系统进化的终极形态,北斗三号。05 北斗20年2000-2020,从北斗一号的首星发射到北斗三号的末星入轨,已是整整20年。20年间,面对重重困难,科学家们不曾退却。他们步步为营,循序渐进。第一步,为中国;第二步,为亚太;第三步,为世界。今天,中国终于有了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未来,它将向全世界开放,也会成为70多亿人生活的一部分。▼36.在电力线路中安装北斗线路故障指示仪,准确发现事故地点,及时排除故障,减少停电时间。图为山谷中此起彼伏的输电塔,摄影师@邱会宁空气中,行踪不定的污染物被纳入环境监测信息系统,从此将逃不过北斗的“慧眼”。▼37.利用北斗系统可以获取大气污染物相关监测点的实时位置,并利用北斗的通讯功能将信息发送至监控中心。图为正在排放的工厂烟囱,作示意,摄影师@邱会宁田地间,通过北斗系统与农业器械的配合,可实时掌握耕种深度、行距等信息,令作业效率提高50%,产量提高5%-8%。▼38.图为安装有北斗导航系统的播种机工作的场景,位于吉林省,摄影师@邱会宁还有国境线上,山高、林密、谷深的恶劣环境导致通讯设施无法全部覆盖,而边防官兵们凭借北斗系统,依然可以及时、稳定地传递信息。▼39.在手机基站等无法覆盖的地区,北斗的定位和通信功能变得至关重要,图为边防官兵在边境巡逻,摄影师@李含军但是,这些还远远不够。正如中国卫星之父北斗一号和二号系统的总设计师孙家栋所说:▼我们建设北斗关键还是在用,只有用得更加普及,更加深入,这才是赢家。是的,科学家们排星布阵20年,终于织就一张“天罗地网”,中国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也终于从设想变为现实,而这仅仅只是故事的开端。未来的每一天,才是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责任和使命的真正所在。全文完,感谢阅读。创作团队撰文:艾蓝星编辑:桢公子图片:任炳旭设计:郑伯容,陈随地图:王朝阳,陈思琦审校:黄超,王朝阳专家审核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罗海勇 博士【致谢】本文在创作中得到了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校友刘运操的大力支持,特此感谢。【主要参考文献】[1]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展报告(版), 2019.[2]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案例, 2018.[3]谢军,王海红等. 卫星导航技术[M].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8.[4]田建波,陈刚. 北斗导航定位技术及其应用[M].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2017.[5]刘天雄. 卫星导航系统概论[M]. 中国宇航出版社, 2018.[6]袁树友. 下安物望-北斗应用100例[M]. 解放军出版社, 2017.[7]王金锋. 空中指南-中国成功发射系列导航卫星[M]. 吉林出版集团, 2009.[8]《开讲啦:北斗系统总设计师杨长风》,2017.↑一群国家地理控,专注于探索极致世界

昨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暨开通仪式在北京举行,仪式上宣布了正式开通。

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的诞生背景

首先得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说起,苏联率先将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送入太空,开启了人类的太空时代,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实验室两位物理学家却通过对这颗苏联卫星轨道数据的研究提出了卫星定位系统最初的构想,打开了卫星导航时代的大门。

1964年,美国率先建成世界第一个卫星导航系统——由6颗卫星构成的“子午卫星系统”,1980年代美国又率先开建了世界第一个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由24颗卫星构成的GPS系统。GPS作为美苏冷战的产物,真正显现出威力是在1990年的海湾战争中,此时苏联解体已成定局,而我国被其威力感到震撼。

配备GPS系统的精确制导武器在战争中的表现,给我国军方留下了深刻印象,开始意识到卫星导航系统的军用价值。

1993年发生的“银河号事件”,无疑又一次刺激了我国,再次为我国展示了卫星导航系统的重要性。

就在“银河号事件”的次年,我国政府批准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陈芳允的“双星定位系统”方案,正式启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所谓的“双星定位系统”,1983年由陈芳允与合作提出,基于三球定位原理,采用两颗同步卫星进行定位,并同时进行通信。1989年,陈芳允团队通过通信卫星进行了双星定位实验,验证了双星定位技术的可行性。

从1989年双星定位技术获得验证,到1994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启动,时间跨度长达五六年,最大的原因恐怕并非技术问题而是经费问题,当时的中国太穷了。可以想象,如果没有海湾战争与“银河号事件”接踵而来的刺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的启动恐怕还会延迟。

符合国情之路 “先区域、后全球”的“三步走”战略

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中,我国遵循循序渐进的建设原则,将按照三步走的总体规划分分步实施,先从服务我国到亚太地区,最后至全球服务。那北斗三步走战略是哪三步?

第一步,1994年启动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的建设,2000年形成区域有源服务能力,利用少量地球同步静止轨道卫星来完成试验任务,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积累技术经验、培养专项人才,研制一些地面应用基础设施设备。

第二步,2004年启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到2012年,建成覆盖亚太区域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具备覆盖亚太地区的定位、导航和授时及短报文通信服务能力。

第三步,在今年,建成由5颗静止轨道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网而成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具备全球无源服务能力。

北斗导航系统(BDS)与 GPS、 GLONASS、 Galileo对比

GPS/BDS /GLONASS/ Galileo的起源及特点

BDS: 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具短报文通信能力,已经初步具备区域导航、定位和授时能力,定位精度10米,测速精度米/秒,授时精度50纳秒。

GPS: 由美国国防部研制建立的一种具有全方位、全天候、全时段、高精度的卫星导航系统,能为全球用户提供低成本、高精度的三维位置、速度和精确定时等导航信息。GPS可以提供车辆定位、防盗、反劫、行驶路线监控及呼叫指挥等功能,要实现以上所有功能必须具备GPS终端、传输网络和监控平台三个要素。

GLONASS: 该系统最早开发于苏联时期,后由俄罗斯继续该计划。1993年,俄罗斯开始独自建立本国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于2007年开始运营。当时只开放俄罗斯境内卫星定位及导航服务,到2009年,其服务范围已经拓展到全球,该系统主要服务内容包括确定陆地、海上及空中目标的坐标及运动速度信息等。

Galileo: 由欧盟研制和建立的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该计划于1999年2月由欧洲委员会公布。系统由轨道高度为23616km的30颗卫星组成,其中27颗工作星,3颗备份星。卫星轨道高度约万公里,位于3个倾角为56度的轨道平面内。

北斗导航系统的优势

1.安全性能高

在北斗导航以前,我们经常使用的是美国的GPS卫星导航系统。使用GPS不仅每年都要向美国支付高额的服务费,而且定位导航的安全系数也不高。在前几年,媒体就曾经曝出,美国军方利用GPS监视各国军队获取情报的情况,所以我国使用自己的北斗卫星系统后就不用受制于人,安全系数将大大提高。

2.定位精度准

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由35颗卫星组成,包括5颗静止轨道卫星、27颗中地球卫星、3颗倾斜同步轨道卫星组成。卫星数目的提高,带来的将是定位精度和服务范围的提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于是中国自主研发运营的,势必会在国内优先。

3.三频信号

中国的北斗导航系统采用的是最新的三频信号方案,而美国的GPS采用的二频信号。三频信号能更好的消除高阶电离层延迟的影响,增强数据预处理能力,提高模糊度的固定效率,从而提高定位的可靠性。

4.有源定位和无源定位

有源定位是需要用户的接收机自己发射信号来与卫星通讯,无源定位则不需要,北斗定位二代采用的是无源定位。当用户的上空卫星数量很少时,仍然可以定位。目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经具备短报文通讯服务,这项功能在全球定位系统当中是一次技术的突破,美国的GPS只能是单向通讯,而中国的北斗已经实现了双向性的通讯功能,这一功能在处理重大事件中实用性相当高!

交通的应用

随着我国营运车辆越来越多,各类交通事故时有发生,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营运车辆驾驶人员不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违法行为(如超速、随意变道、长时间占用超车道、应急车道、随意停车等),是导致高速公路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高精度定位车道级导航系统,以加强对营运车辆驾驶行为的管控,解决交通执法难题,提高管理效率。

在地质测绘的应用

利用北斗导航定位技术研发通用型自然资源实地调查信息系统,具有兼容多种外业调绘、实现野外信息采集亚米级定位等优势。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与清华大学共同研制的基于北斗一号卫星导航系统的滑坡实时监测系统,在四川雅安滑坡地区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与清华大学合作开发了基于北斗一号卫星导航系统的青藏高原地应力实时监测系统。

在抗震救灾与应急指挥中的应用

在“”汶川地震后的抗震救灾工作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保障了抗震救灾与应急指挥的顺利进行,充分体现了北斗导航定位系统在抗震救灾应用中的不可替代性。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抗震救灾中的应用主要有:①为“”抗震救灾的救援直升机提供了导航定位;②在地震造成通讯中断、道路损毁的情况下为抗震救灾提供可靠的通信保障,为灾区一线和指挥部建立了实时通信通道,把灾区的实时情况及时传回指挥部,在决策、搜救、医疗等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为取得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奠定了决定性的基础;③为减灾防灾提供远程监测和灾情预警;④为社会大众提供公共应急信息服务。

在防汛应急抢险的应用

防汛应急抢险采用北斗接收机进行数据采集,包括精确的经纬度定位、当前时间(授时);然后通过卫星通讯终端把相关数据通过报文传送到防汛指挥中心;防汛指挥中心利用该数据在地理信息系统(GIS)中进行定位,进而获得实时的汛情信息,从而能快速有效地进行应急抢险,将损失降到最低。

总结

北斗卫星定位导航系统作为世界上的4个卫星导航系统之一,在珠三角、环渤海、华中地区、长三角等地发展态势良好,目前已成功应用于测绘、水利、石油、渔业、矿业、农业、海洋运输、工业控制、森林防火、铁路运输、自主导航应用、公共安全等领域。

参考资料:

参考网址:

参考文献:

[1]付毅飞.中国北斗的前世今生[J].科学之友,2019,(7):6-10. DOI:.

[2]陈倩,易炯.全球4大卫星导航系统浅析[J].导航定位学报,2020,8(3):115-120.

[3]郭晶,王正伟,祁俊锋.基于北斗高精度定位的车道级导航系统[J].测绘通报,2020,(1):26-29.

[4]吕达昕.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在人工岛安全监测中的应用[J].企业科技与发展,2020,(5):113-114.

[5]胡恬,唐芝青.基于北斗导航定位技术的通用型自然资源实地调查信息系统研究与实现[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20,43(3):118-120,123.

[6]温静,汪大明,孟月玥, 等.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地质调查领域应用综述[J].地质力学学报,2012,18(3):213-223. DOI:.

[7]张锦升.北斗系统在抗洪救灾中的应用[J].信息通信,2016,(12):277-278. DOI:.

北斗卫星论文参考文献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目前已经完成16颗组网卫星发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今起向亚太大部分地区正式提供区域服务,包括定位、导航、双向授时和短报文信息服务。基本服务性能:位置精度平面10米、高程10米;测速精度每秒米;授时精度单向50纳秒。且随着这些年的建设目前已经在以下方面得到了大规模的应用:1、军用领域最先使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电力、通信领域使用北斗高精度授时;3、交通、测绘使用北斗定位;4、公安、应急抢险、野外救援等领域使用北斗定位和短报文;5、海关集装箱管理、民航使用北斗授时和定位;目前北斗二代的芯片已经相继推出,无论是体积、价格和定位精度都有很大的提高,相信随着2020年北斗全球定位系统的建成,相关的应用产业将得到更大的发展。其战略意义:1、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提高我国国际地位的重要载体。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不仅需要雄厚的技术实力为依托,同时,还需要雄厚的经济实力作保障。也就是说,有技术没钱或有钱没技术,都是无法实施如此宏大的航天工程的,这也就是为什么目前世界上仅有三大卫星导航系统,为什么欧洲“伽利略”系统举步艰难的原因了。我国建设独立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展示了综合国力和技术实力,不仅可以从根本上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而且对于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具有重大意义。2、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促进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卫星导航系统是服务于众多国民经济领域,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的“助推器”。比如,在金融和贸易工作中,时间的一致性极其重要,往往是差之分秒,损失无数。因此,在金融和贸易这种特殊的领域,时间的掌握必须由我们国家自己的系统来保障,仅此一点,就不难理解建设独立自主的卫星导航系统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从卫星导航系统产业的应用效益看,卫星导航系统的广泛应用正在向人们提供这样的信息,卫星导航产业已成为继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之后,全球第三个发展最快的电子信息产业,正在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如果没有独立的卫星导航系统,其中的利润也将拱手送人。3、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推动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证。用信息化推动产业化、现代化,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建设空间信息基础设施,是推动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基础。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卫星导航系统越来越渗透到社会和人们的生活之中,如果没有自主可控的卫星导航系统,国家信息安全将缺少可靠的保障。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作为国家重要的空间信息基础设施,是国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国家信息化建设、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社会生产效率、转变人民生活方式、提高大众生活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北斗闪耀世界

——写在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暨开通之际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示意图。

“我究竟在地球上的什么地方?”

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用各种方法寻找答案。

最早,人们发明了罗盘、指南针;接着,人们又发明了无线电、雷达……

直到有一天,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出现,才让这个问题变得相对简单。

历史 ,将永远铭记这一刻——2020年6月23日9时43分,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

看着卫星搭乘长征火箭呼啸升空,观礼台上响起一片欢呼声、喝彩声。

人们有充分的理由欢呼与高歌!为了这一刻,北斗人付出了太多,中国付出了太多。至此,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星座 部署提前半年完成。中国北斗开始以全新姿态闪耀世界。

回望中国北斗发展之路,并不是只有这一刻值得铭记!

从“一颗星”到“满天星”,在这中间,是一个又一个由决心与勇气、创新与高效连缀而成的高光时刻,是一段恢宏磅礴的“中国 星座 ”建造史,是一个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铿锵步伐。

双星定位,“人才 星座 ”辉映北斗 星座

“点火!”“起飞!”

顷刻间,地动山摇,火光冲天。

2000年10月31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近300吨重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喷射出熊熊烈焰,托举我国第一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飞向太空。

仅仅50天之后,我国第二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顺利进入地球同步轨道。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建成并投入使用。

从这一天起,我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一段 历史 ,回首再看时,往往对它的认知会更加客观与清晰。

1994年,当北斗一号系统工作启动建设时,美国的GPS已在一年前完成了24颗卫星的在轨组网;苏联的“格洛纳斯”(GLONASS)卫星导航系统也在1993年正式启用。很明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起步已经落后于欧美。

从零起步,6年时间,“北斗”问天,速度惊人。

这一辉煌成果的背后,凝聚着太多中国科研人员的智慧和汗水。多少个不眠之夜,他们埋首攻关;多少次跌倒失败,他们振臂重来。

可以说,正是因为我国先有了地面上的“人才 星座 ”,中国自主导航系统建设才迎来一场又一场“及时雨”,并最终有了太空中的北斗 星座 。

拂去岁月的尘埃,人们会发现,北斗研制进程中有很多重要节点值得回味,这些节点的出现通常与一些人息息相关。

在1983年,以“863”计划的倡导者之一陈芳允院士为代表的专家学者创造性地提出“双星定位”理论,即仅用两颗地球同步定点卫星,就可以覆盖很大区域,对地面目标和海上移动物体进行定位导航,且有通信功能。

不了解当时 历史 背景的人,可能无法体会这一理论的重大意义。

20世纪80年代,当时的中国还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启动北斗系统建设。

20世纪90年代,中国科学家们深刻认识到,发展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已经刻不容缓。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时代背景下,“双星定位”理论的提出与成功实践,蹚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研制之路。

对北斗系统的建设发展来说,能够花小钱、办大事的“双星定位”理论不啻于一场“及时雨”。

从理论到上天运行,北斗一号系统建设有多难?参加过攻关的工程师们有个形象的比喻:“简直比登天还难。”

然而,这比登天还难的工程,在中国科研人员的手中如期实现。在国家规划的框架下,每位科研人员把自己变成了“天梯”的一根根横木,托举起第一代北斗系统。

时任北斗导航卫星总体设计师、现任北斗系统工程副总设计师谢军这样说:“时代选择了我,责任选择了我,所以我决不能怠慢,必须玩命干。”

这不单单是谢军一个人的心声,更是参与北斗系统研发任务所有科研人员的拼搏状态。

迎头追赶,北斗二号见证创新密集能量

这是中国航天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2007年4月14日至2012年10月25日,短短5年多时间,中国航天人将16颗北斗卫星“挂”在太空中。由此,中国北斗发展历程中又竖起一个具有 历史 意义的闪光里程碑——北斗二号系统建成。

2012年10月27日,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北斗二号系统向亚太大部分地区正式提供区域服务。

系统定位精度由平面25米、高程30米提高到平面10米、高程10米,测速精度由米/秒提高到米/秒。

5年多时间,北斗系统实现了从第一代到第二代的跨越,且继承了北斗一号系统的短报文通信功能“独门绝技”。

卫星密集发射、系统快速建成的背后,是相关技术上的密集自主创新和系统功能上的不断迭代升级。每一个重大节点的跨越,中间都曾遇到难以想象的困难。

北斗系统启动建设的那一天起,就不得不直面国外技术封锁等严峻局面。

人们不会忘记,面对这一局面,身为北斗导航频率设计和国际协调首席专家的谭述森院士,创造性提出卫星导航信号兼容性评估准则,证明了北斗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频率重叠时互不影响,赢得频率共用的“世界共识”,为国家争取到宝贵的频率资源。

人们也不会忘记,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测控技术部研究员李恒年所带团队主动领衔“多星共位控制技术”和“双星共位地面控制实施方案及预警分析”两项重大课题研究,成功解决了双星非同步控制的安全隔离和互不干扰问题……

在北斗二号系统建设过程中,这种自主创新密集呈现,展现出令世人惊叹的巨大能量。

区域混合导航 星座 构建、高精度时空基准建立……一条条前人从未走过的路,被北斗工程建设者靠着自主创新踏平坎坷,成为大道,不断向着梦想的实现延伸。

2007年4月,我国北斗二号首颗试验卫星入轨后,遭遇大功率复杂电磁干扰。如果干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即将组网的10多颗卫星,发射计划将无限期推迟,而已发射的卫星也很难达到预期目标。

有多少次失败,就有多少次站起。一个月后问题得到解决。

王飞雪团队拿出了具有超强抗干扰能力的卫星载荷,将我国北斗卫星抗干扰能力整整提高了1000倍。

在此前后,王飞雪团队还破解了体制、编码等一系列核心难题,攻克了卫星导航领域的数十项关键技术。

他们设想着把自己变成了天上的星星,思想的电波不停地在星地之间交换,努力捕捉创新的灵光,寻找前进的目标和方向。

突破!突破!在一系列核心技术难题上的突破,让我国北斗科研团队由“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转变。

创新!创新!一连串事半功倍的实践,让“自主创新”成为北斗精神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拥抱世界,向着梦想继续奔跑

一个民族的智慧,一个国家的创造力,往往需要一些标志性的成果来证明。这些成果,也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毫无疑问,北斗系统已成为中国最闪亮的国家“名片”之一。

随着2018年11月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42、43颗北斗导航卫星,我国北斗三号基本系统 星座 部署完成。

同年12月27日,在新闻发布会上,冉承其宣布,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已完成建设,于当日开始提供全球服务。

至此,北斗系统开始真正具备全球视野。世界在卫星导航应用领域也多了一个选择——中国的北斗。

全球视野,来自全球胸怀。

回顾北斗系统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从我国开始自行研制国产卫星导航系统那天起,就把目光投向了全球。

第一步,北斗一号系统,于2000年建成;第二步,北斗二号系统,于2004年启动,2012年建成;第三步,覆盖全球、高精度的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2020年建成。

如今,经过几代工程建设者20多年的不懈努力,北斗系统走完了国外卫星导航系统用40年才走完的建设发展历程——

首创3种不同轨道构成的混合 星座 ,以及独具特色的短报文通信和星间链路,实现了星星互联、星地互联;系统集定位导航授时、星基增强、国际搜救、精密单点定位、地基增强等功能于一体。

在此过程中,北斗人时刻没有忘记自己的承诺: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一流的北斗。

在2019年举办的第十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上,冉承其这样说:多年来,中国积极推进卫星导航系统兼容共用并履行国际义务,举办两届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委员会大会,主动承担联合国卫星导航教育培训,深度参与国际民航、国际海事、移动通信、国际电工等国际组织的相关卫星导航标准制定,让北斗系统更好地服务全球、造福人类。

简要介绍的背后,是北斗科研工作者做出的大量工作。

“我们常说,北斗是‘五千万’工程,调动了千军万马,经历了千难万险,付出了千辛万苦,要走进千家万户,将造福千秋万代。”北斗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介绍说。

人们可能还记得,2018年9月我国发射的北斗三号系统第13、14颗组网卫星上,就装载了国际搜救载荷,开始为全球用户提供遇险报警及定位服务。

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建成,就开始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基本导航服务。

在此之前,北斗二号系统已开始为东南亚、阿拉伯地区一些国家提供服务,并与俄罗斯签署《中俄卫星导航芯片联合设计中心谅解备忘录》。

绝不因为困难多而降低标准,这是工程建设者在长期实践 探索 中磨炼出的一股精气神。他们精益求精的步伐从来没有停止过。

北斗三号卫星星载氢原子钟,每天时钟误差小于纳秒,累计600万年误差1秒,可以连续无缝、不间断工作,使北斗系统运行更稳定。

北斗三号系统的进步何止这一点。

与北斗二号系统相比,它增加了全球搜索救援等新功能,能播发更优质的导航信号;在全面兼容北斗二号短报文服务基础上,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卫星设计寿命由8年提升至10-12年,关键部件全部实现国产化。

正因如此,北斗系统才有了服务世界的水平与底气。

如今,我国形成由基础产品、应用终端、应用系统和运营服务构成的完整北斗产业链,已在国家关键行业和重点领域标配化使用,在大众消费领域规模化应用。

交通运输、公共安全、农林渔业、水文监测、气象预报、通信时统、电力调度、救灾减灾……北斗系统正深深融入国家核心基础设施,并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 社会 效益。

这种巨变,也昭示着中国北斗服务世界的质量标准与广阔前景。

2035年前,还将建成以北斗系统为核心的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国家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北斗将以更强的功能、更优的性能服务全球,造福人类,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中国贡献。

这是中国的承诺,也是北斗人新的出征号角。

当人们有意或者无意地享受着中国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提供的各种优质服务时,北斗人又踏上了新的征程。

未来,北斗星光将更加璀璨!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COMPASS)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是中国正在实施的自主发展、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2018年底,北斗三号基本系统正式开通运行,后续继续完成全球覆盖,覆盖面积扩大将带来整体民用行业需求将进一步扩大。2019年中国卫星导航系统委员会主席王兆耀称我国2020年计划发射2-4颗北斗三号卫星,至2020年底全面完成北斗三号系统建设,我国北斗导航产业链正逐步完善。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产业链介绍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大部分组成,导航用户段又可以细分为上中下游产业,上游基础部件是产业自主可控的关键环节,基础部件作为自主可控最关键的部分,主要由基带芯片、射频芯片、板卡、天线等构成;中游主要包括终端集成和系统集成,是产业发展的重点;下游的解决方案和运维服务提供众多行业应用。

北斗卫星导航产业链中的中间段及地面段两个环节,是国家核心基础设施,主要由国家投资完成,而导航用户段产业链环节,主要通过市场运作来满足社会需求。

产业链下游环节效益增长迅速

根据《2020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由于芯片和终端价格仍保持在较低水平,2019年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产业市场营收趋于稳定,产业链上游和中游的产值占比分别为和,仍呈下降趋势,而下游运维服务环节成长迅速,在产业链各环节中效益涨幅最快,其产值占比已增长到。

专业应用和消费应用占比较大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5年来,已广泛应用于交通、海事、电力、民政、气象、渔业、测绘市政管网等十几个行业领域,其中,专业应用领域和消费应用领域占据绝大部分。在各分类应用业务中,车辆监控、信息服务、车辆导航、个人跟踪占据了85%的份额。而作为专业行业应用的授时、海用、测绘、军用类业务占据份额较少,只有8%。

行业参与主体众多,军工企业占据主导地位

目前,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领域企事业单位数量保持在14000家左右,从业人员数量超过50万。截至2019年底,业内相关上市公司(含新三板)总数为46家,上市公司涉及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的相关产值约占全国总产值的9%。

空间段由航天科技集团下属单位主抓,地面段的研制生产以中电科集团等为主导,用户段的产品及系统市场化特征较为明显,参与主体众多,包括军工集团下属公司、地方国企参军公司及较多民参军企业。

—— 更多数据及分析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北斗导航行业重点企业发展分析及投资前景报告》。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英文简称COMPASS,中文音译名称BeiDou)是中国正在实施的自主发展、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该系统主要服务国民经济建设,旨在为中国的交通运输、气象、石油、海洋、森林防火、灾害预报、通信、公安以及国家安全等诸多领域提供高效的导航定位服务。中国此前已成功发射四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和两颗北斗导航卫星,将在系统组网和试验基础上,逐步扩展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另据了解,为推动公从更多参与和了解北斗导航卫星研制、发射、运行、应用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及相关信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官方网站()也于十五日零时正式开通。资料: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构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空间段包括五颗静止轨道卫星和三十颗非静止轨道卫星,地面段包括主控站、注入站和监测站等若干个地面站,用户段由北斗用户终端以及与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欧洲GALILEO等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的终端组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目标建成独立自主、开放兼容、技术先进、稳定可靠的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促进卫星导航产业链形成,形成完善的国家卫星导航应用产业支撑、推广和保障体系,推动卫星导航在国民经济社会各行业的广泛应用。目前全世界有4套卫星导航系统:中国北斗、美国GPS、俄罗斯“格洛纳斯”、欧洲“伽利略”v

与牵手北斗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论文参考文献怎么写(通用11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论文参考文献怎么写,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篇文章的引用参考部分包括注释和参考文献两部分,注释是作者自己的解释(转引的参考文献也可以放在注释里),参考文献仅需列出参考书或论文的名称、作者、出版社或发表的期刊、著作时间或期刊期数等。注释用圆圈1、2标注,放脚注,参考文献用[1][2]标注,放尾注。

有的刊物要求注释和参考文献都要在内文标注,有的刊物对参考文献不要求内文标注,在尾注列出就行。按最新的CNKI规范的要求应是前者。为保险起见,你还是都标吧。注:参考文献如是著作要标页码,论文只要标出期刊是第几期。

例:

参考文献:

[1]金福海.论建立我国的惩罚性赔偿制度[J].中国法学,1994,(3).

[2]杨立新.“王海现象”的民法思考——论消费者权益保护中的惩罚性赔偿金[J].河北法学, 1997,(5).

[3]金福海.消费者法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51.

[4]闫玮.完善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惩罚性赔偿制度[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07,(1).

[5]梁慧星.《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的解释适用[J].民商法论丛,2001,(3).

[6]王堃.论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惩罚性赔偿[J].现代商业,194.

[7]梁慧星.关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的解释适用[N].人民法院报,2001-3-29.

[8]孔祥俊.公平交易执法前沿问题研究[M].北京:工商出版社,1998:219.

[1] 周乐峰. 互联网金融在财富管理领域的探索和实践[D]. 上海交通大学 2014

[2] 张祺. 财富管理市场中公募基金公司的定位与发展方向[D]. 上海交通大学 2014

[3] 关文. 我国财富管理行业发展现状与问题[D]. 上海交通大学 2014

[4] 刘利. 银行财富管理业务及其模式研究[D]. 外交学院 2011

[5] 管晨. 后金融危机时代银行财富管理业务发展研究[D]. 吉林大学 2012

[6] 罗小鸥. M证券公司开展财富管理业务的研究[D]. 西南交通大学 2012

[7] 向妍. 工行湖南省分行财富管理业务发展策略研究[D]. 湖南大学 2010

[8] 刘小明. 商业银行发展的国际趋势与中国选择[J]. 财政研究. 2005(12)

[9] 周斐. 江西省A路桥投资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南昌大学 2014

[10] 王胜男. 需求不确定条件下低碳供应链网络设计研究[D]. 燕山大学 2014

[11]黄国良. 安信证券河源地区轻型营业部发展战略研究[D]. 南昌大学 2014

[12] 江利芳. ZDICP园区担保公司担保风险控制研究[D]. 广西师范大学 2014

[13] 张鸿哲. 货币经纪业X公司薪酬激励体系研究[D]. 天津大学 2014

[14] 刘颖. 沈阳恒信担保有限公司风险管理研究[D]. 东北大学 2009

[15] 张凌云. 我国财富管理业务发展策略研究[D]. 上海交通大学 2014

[16] 刘燕. 我国证券公司柜台市场建设模式的研究[D]. 天津大学 2014

[17] 刘鹏. DB证券公司沈阳营业部客户服务管理研究[D]. 东北大学 2012

[18] 江晓东. 证券公司客户分类体系问题探析[J].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2004(01)

[1] 潘新民. 中国财富管理发展趋势与应对策略[J]. 时代金融. 2012(08)

[2] 徐文婷. 欧美财富管理业务发展经验借鉴[J]. 时代金融. 2010(11)

[3] 吴玫. 金融海啸对财富管理业务的警示-台湾经验研究[D]. 复旦大学 2009

[4] 林波. 成都工行财富管理业务市场进入战略研究[D]. 西南财经大学 2009

[5] 朱军. 招商银行济南分行财富管理业务竞争策略研究[D]. 山东大学 2013

[6] 陈璇淼. 卖空制作用研究[D]. 上海交通大学 2012

[7] 杨传华. 财富管理中的消费者保护研究[D]. 上海交通大学 2014

[8] 蒋明康. 财富管理与消费者保护国际经验研究与借鉴[D]. 上海交通大学 2014

[9] 朱丽. 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之媒体关系管理研究[D]. 上海交通大学 2013

[10] 许诺. 融资融券净余额与标的证券价格相关性研究[D]. 上海交通大学 2013

[11] 鲁轶. 财富管理在美国[J]. 金融管理与研究. 2007(04)

[12] 裘莹. 新疆农业产业投资基金运作模式探析[D]. 上海交通大学 2013

[13] 张玮. 开放式基金的申购赎回行为研究[D]. 上海交通大学 2012

[14] 刘方生. 财富管理与私人银行[J]. 银行家. 2009(06)

[15] 史琰. 投资银行的财富管理业务研究[D]. 上海交通大学 2014

[16] 康志榕. 兴业银行财富管理业务研究[D]. 湖南大学 2009

[17] 祝舒. 上市家族企业引入职业高管及公司业绩[D]. 上海交通大学 2011

[18] 虞超. 行业组合表现是否领先市场表现[D]. 上海交通大学 2011

[19] 赵爱玲. 银行、信托和券商 谁将称雄财富管理市场[J]. 中国对外贸易. 2013(01)

[20] 徐宜阳. 关于证券公司开展综合金融服务的研究[D]. 上海交通大学 2013

[21] 林励盛. 企业多元化的动机及其对企业价值影响的实证分析[D]. 上海交通大学 2013

[22] 韩少平. 证券公司财富管理业务风险分析及监管研究[D]. 上海交通大学 2014

[1]彭丽.彭修文民族管弦乐艺术研究[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16.

[2]梁茂春.中国当代音乐[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122.

[3]朴东生.合奏与指挥[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9.

[4]朴东生.民乐指挥概论[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46.

[5]朴东生.实用配器手册[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3.

[6]中国作曲技法的衍变[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4.

[7]刘天华.刘天华音乐生涯[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8]李吉提.中国音乐结构分析概论[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9]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上册)[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下册)[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1]刘再生. 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2]中央音乐学院.民族乐队乐器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董西明.客户关系管理及其应用[J].学术交流,2004(8)

[2]王光玲.CRM—企业管理理念新发展[J].经济论坛,2003(9)

[3]崔京波,陈颖.论CRM及应用[J].科学与管理,2005(6)

[4]田丹.浅析供应链环境下的客户关系管理(CRM)[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3)

[5]左臻.浅谈客户关系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5)

[6]徐辉.浅析客户关系管理[J].商业经济,2008(10)

[7]姚德全,于冬梅.客户关系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8)

[1]殷泰晖,李帅.基于TNS协议的.Oracle数据库安全性改进方法[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5(02):193-196.

[2]孙钟安.大型数据库ORACLE数据库的优化设计思考[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10(20):4644-4645.

[3]于淑云,马继军.ORACLE数据库安全问题探析与应对策略[J].软件导刊,2010(12):147-149.

[4]肖飞,黄正东,王光华,郭雪清.JAVA存储过程在Oracle数据库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数字医学,2014,9(03):18.

[5]魏亚楠,宋义秋.Oracle数据库应用系统的性能优化[J].制造业自动化,2010,32(8):204-206、222.

[6]曹新志,沈君姝,郭辉,等.Oracle数据库在PACS/RIS系统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2013(07):35-37.

[7]彭小斌,张文峰,林根深.ORACLE数据库并发访问控制机制及访问冲突的解决方法[J].中国医疗设备,2013,28(01):44-45、14.

[8]付强,王春平.基于半实物仿真的半自动跟踪技术开发平台[J]四川兵工学报,2012,33(08):69-70、80.

[9]孔银昌,夏跃伟,刘兰兰,等.Oracle数据库安全策略和方法[J].煤炭技术,2012,31(03):190-192.

[10]梁树杰,黄旭彬.Oracle数据库维护中自动跟踪技术的`应用分析[J].电子科技,2014,27(10):61-63.

[11]刘哲.基于Oracle数据库系统的优化与性能调整研究[J].绿色科技,2015,05:283-284+287.

[12]胡铁峰.浅议如何调整优化Oracle9i数据库的性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2:86.

[1]彭丽.彭修文民族管弦乐艺术研究[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160.

[2]梁茂春.中国当代音乐[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122.

[3]朴东生.合奏与指挥[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9.

[4]朴东生.民乐指挥概论[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46.

[5]朴东生.实用配器手册[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3.

[6]中国作曲技法的衍变[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4.

[7]刘天华.刘天华音乐生涯[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8]李吉提.中国音乐结构分析概论[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9]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上册)[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0]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下册)[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1]刘再生.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2]中央音乐学院.民族乐队乐器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曹雪芹,高鹗著,李全华.标点《红楼梦》通行本[M].岳麓书社,1987.

[2]王昆仑.红楼梦人物论[M].三联书店出版社,1983.

[3]徐定宝.《红楼梦》后四十回是造成贾母性格逻择混乱的主要原因[J].明清小说研究,2000.

[4]曾扬华.贾母的烦恼[J].红楼梦学刊,1995.

[5]周汝昌.周汝昌点评红楼梦[M].团结出版社,2004.

[1]曹雪芹、高鹗著:《红楼梦》[M]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年2月第一版.[2]邸瑞平:红楼撷英[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

[3]傅继馥:明清小说的思想与艺术[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4.

[4]胡适:中国章回小说考证[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

[5]胡文彬:《红楼梦人物谈》,文化艺术出版社,1993年6月第一版.

[6]李希凡.:传神文笔足千秋[CD2]红楼梦人物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7]李论:《红楼梦》[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5.

[8]宋淇:红楼梦识要[M],北京中国书店,2000.

[9]吴调公:从晴雯之死一节看曹雪芹的美学观[M]∥红楼梦研究辑刊,第11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10]俞平伯:俞平伯全集第六卷[M],花山文艺出版社,1977.

[11]周汝昌:《红楼梦新证》上、下册,华艺出版社,1998年8月第一版

[1]曹雪芹,高鹗《红楼梦》(程乙本),作家出版社,2003.

[2]周昌汝《红楼小讲》,北京出版社,2009.

[3]周昌汝《红楼十二层》,书海出版社,2005.

[4]俞平伯《红楼梦辨》,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5]梁归智《红楼梦探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6]寇秀兰《微观红楼》,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7]张爱玲《红楼梦魇》,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

[1]王刚编著:《把握好用人的技巧与管人的学问》.地震出版社,2003年2月

[2]斯蒂芬·P·罗宾斯著:《管人的真理》.中信出版社,2002年9月

[3]李诚主编:《人力资源管理的12堂课》.中信出版社,2002年11月

[4]吴志明著:《员工招聘与选拔实务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1月

[5]赵曙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6]詹姆斯.W.沃克:《人力资源战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

[7]罗布.戈菲:《人员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01月

参考文献如果是网页的话应该按照相关要求进行书写。

网站类参考如下:

1、【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出处[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2、【21】中科院报告:我国现代物流2007年将保持快速发展,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07年2月24日,这里写具体网址。

3、【22】2006年全国物流运行情况通报,中国仓储与物流网,2007年4月29日,这里写具体网址。

参考文献注意事项:

一、引用文献不宜过于陈旧。文后参考文献的标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学术造诣的程度及对同类文献的检索水平、利用能力。作者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引用的参考文献较新颖,能反映同行业最新科研动态和学术水平。

二、引用文献类型应呈一定比例。根据相关规定,文后参考文献的类型主要有: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连续出版物(期刊)、论文集析出文献、报纸、标准、专利及电子文献等。

昨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暨开通仪式在北京举行,仪式上宣布了正式开通。

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的诞生背景

首先得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说起,苏联率先将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送入太空,开启了人类的太空时代,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实验室两位物理学家却通过对这颗苏联卫星轨道数据的研究提出了卫星定位系统最初的构想,打开了卫星导航时代的大门。

1964年,美国率先建成世界第一个卫星导航系统——由6颗卫星构成的“子午卫星系统”,1980年代美国又率先开建了世界第一个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由24颗卫星构成的GPS系统。GPS作为美苏冷战的产物,真正显现出威力是在1990年的海湾战争中,此时苏联解体已成定局,而我国被其威力感到震撼。

配备GPS系统的精确制导武器在战争中的表现,给我国军方留下了深刻印象,开始意识到卫星导航系统的军用价值。

1993年发生的“银河号事件”,无疑又一次刺激了我国,再次为我国展示了卫星导航系统的重要性。

就在“银河号事件”的次年,我国政府批准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陈芳允的“双星定位系统”方案,正式启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所谓的“双星定位系统”,1983年由陈芳允与合作提出,基于三球定位原理,采用两颗同步卫星进行定位,并同时进行通信。1989年,陈芳允团队通过通信卫星进行了双星定位实验,验证了双星定位技术的可行性。

从1989年双星定位技术获得验证,到1994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启动,时间跨度长达五六年,最大的原因恐怕并非技术问题而是经费问题,当时的中国太穷了。可以想象,如果没有海湾战争与“银河号事件”接踵而来的刺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的启动恐怕还会延迟。

符合国情之路 “先区域、后全球”的“三步走”战略

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中,我国遵循循序渐进的建设原则,将按照三步走的总体规划分分步实施,先从服务我国到亚太地区,最后至全球服务。那北斗三步走战略是哪三步?

第一步,1994年启动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的建设,2000年形成区域有源服务能力,利用少量地球同步静止轨道卫星来完成试验任务,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积累技术经验、培养专项人才,研制一些地面应用基础设施设备。

第二步,2004年启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到2012年,建成覆盖亚太区域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具备覆盖亚太地区的定位、导航和授时及短报文通信服务能力。

第三步,在今年,建成由5颗静止轨道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网而成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具备全球无源服务能力。

北斗导航系统(BDS)与 GPS、 GLONASS、 Galileo对比

GPS/BDS /GLONASS/ Galileo的起源及特点

BDS: 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具短报文通信能力,已经初步具备区域导航、定位和授时能力,定位精度10米,测速精度米/秒,授时精度50纳秒。

GPS: 由美国国防部研制建立的一种具有全方位、全天候、全时段、高精度的卫星导航系统,能为全球用户提供低成本、高精度的三维位置、速度和精确定时等导航信息。GPS可以提供车辆定位、防盗、反劫、行驶路线监控及呼叫指挥等功能,要实现以上所有功能必须具备GPS终端、传输网络和监控平台三个要素。

GLONASS: 该系统最早开发于苏联时期,后由俄罗斯继续该计划。1993年,俄罗斯开始独自建立本国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于2007年开始运营。当时只开放俄罗斯境内卫星定位及导航服务,到2009年,其服务范围已经拓展到全球,该系统主要服务内容包括确定陆地、海上及空中目标的坐标及运动速度信息等。

Galileo: 由欧盟研制和建立的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该计划于1999年2月由欧洲委员会公布。系统由轨道高度为23616km的30颗卫星组成,其中27颗工作星,3颗备份星。卫星轨道高度约万公里,位于3个倾角为56度的轨道平面内。

北斗导航系统的优势

1.安全性能高

在北斗导航以前,我们经常使用的是美国的GPS卫星导航系统。使用GPS不仅每年都要向美国支付高额的服务费,而且定位导航的安全系数也不高。在前几年,媒体就曾经曝出,美国军方利用GPS监视各国军队获取情报的情况,所以我国使用自己的北斗卫星系统后就不用受制于人,安全系数将大大提高。

2.定位精度准

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由35颗卫星组成,包括5颗静止轨道卫星、27颗中地球卫星、3颗倾斜同步轨道卫星组成。卫星数目的提高,带来的将是定位精度和服务范围的提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于是中国自主研发运营的,势必会在国内优先。

3.三频信号

中国的北斗导航系统采用的是最新的三频信号方案,而美国的GPS采用的二频信号。三频信号能更好的消除高阶电离层延迟的影响,增强数据预处理能力,提高模糊度的固定效率,从而提高定位的可靠性。

4.有源定位和无源定位

有源定位是需要用户的接收机自己发射信号来与卫星通讯,无源定位则不需要,北斗定位二代采用的是无源定位。当用户的上空卫星数量很少时,仍然可以定位。目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经具备短报文通讯服务,这项功能在全球定位系统当中是一次技术的突破,美国的GPS只能是单向通讯,而中国的北斗已经实现了双向性的通讯功能,这一功能在处理重大事件中实用性相当高!

交通的应用

随着我国营运车辆越来越多,各类交通事故时有发生,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营运车辆驾驶人员不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违法行为(如超速、随意变道、长时间占用超车道、应急车道、随意停车等),是导致高速公路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高精度定位车道级导航系统,以加强对营运车辆驾驶行为的管控,解决交通执法难题,提高管理效率。

在地质测绘的应用

利用北斗导航定位技术研发通用型自然资源实地调查信息系统,具有兼容多种外业调绘、实现野外信息采集亚米级定位等优势。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与清华大学共同研制的基于北斗一号卫星导航系统的滑坡实时监测系统,在四川雅安滑坡地区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与清华大学合作开发了基于北斗一号卫星导航系统的青藏高原地应力实时监测系统。

在抗震救灾与应急指挥中的应用

在“”汶川地震后的抗震救灾工作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保障了抗震救灾与应急指挥的顺利进行,充分体现了北斗导航定位系统在抗震救灾应用中的不可替代性。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抗震救灾中的应用主要有:①为“”抗震救灾的救援直升机提供了导航定位;②在地震造成通讯中断、道路损毁的情况下为抗震救灾提供可靠的通信保障,为灾区一线和指挥部建立了实时通信通道,把灾区的实时情况及时传回指挥部,在决策、搜救、医疗等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为取得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奠定了决定性的基础;③为减灾防灾提供远程监测和灾情预警;④为社会大众提供公共应急信息服务。

在防汛应急抢险的应用

防汛应急抢险采用北斗接收机进行数据采集,包括精确的经纬度定位、当前时间(授时);然后通过卫星通讯终端把相关数据通过报文传送到防汛指挥中心;防汛指挥中心利用该数据在地理信息系统(GIS)中进行定位,进而获得实时的汛情信息,从而能快速有效地进行应急抢险,将损失降到最低。

总结

北斗卫星定位导航系统作为世界上的4个卫星导航系统之一,在珠三角、环渤海、华中地区、长三角等地发展态势良好,目前已成功应用于测绘、水利、石油、渔业、矿业、农业、海洋运输、工业控制、森林防火、铁路运输、自主导航应用、公共安全等领域。

参考资料:

参考网址:

参考文献:

[1]付毅飞.中国北斗的前世今生[J].科学之友,2019,(7):6-10. DOI:.

[2]陈倩,易炯.全球4大卫星导航系统浅析[J].导航定位学报,2020,8(3):115-120.

[3]郭晶,王正伟,祁俊锋.基于北斗高精度定位的车道级导航系统[J].测绘通报,2020,(1):26-29.

[4]吕达昕.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在人工岛安全监测中的应用[J].企业科技与发展,2020,(5):113-114.

[5]胡恬,唐芝青.基于北斗导航定位技术的通用型自然资源实地调查信息系统研究与实现[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20,43(3):118-120,123.

[6]温静,汪大明,孟月玥, 等.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地质调查领域应用综述[J].地质力学学报,2012,18(3):213-223. DOI:.

[7]张锦升.北斗系统在抗洪救灾中的应用[J].信息通信,2016,(12):277-278. DOI:.

导航系统的论文参考文献

导语:硕士是一个介于学士及博士之间的研究生学位,拥有硕士学位者通常象征具有基础的独立的研究能力。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硕士论文参考文献标注方法大全,欢迎大家阅读!

参考文献

学术研究应精确、有据、坦诚、创新和积累。

而其中精确、有据和积累需要建立在正确对待前人学术成果的基础上。

对学位论文中包含的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材料,或为获得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或与作者一同工作的指导教师和同事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应在论文中做出明确的标引和说明。

因此,凡有直接引用他人成果(文字、数字、事实以及转述他人的观点)之处,均应加标注说明列于参考文献中,以避免论文抄袭现象的发生,见附件1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关于研究生撰写论文引用参考文献应注意的问题》。

研究生学位论文参考文献著录及标引按照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7714)和中国博硕士学位论文编写与交换格式。

正文中标注

(1)标注格式:引用参考文献标注方式应全文统一,标注的格式为[序号],放在引文或转述观点的最后一个句号之前,所引文献序号用小4号Times New Roman体、以上角标形式置于方括号中,如:“…成果[1]”。

(2)序号:标注的序号可选择如下两种方式之一:根据在正文中被首次引用出现的先后次序递增,或者按第一作者姓的英文字母或拼音字母的英文字母顺序递增。

如一篇论著在论文中多处引用时,以第一次出现的序号为准;当某一论述同时引证多篇参考文献时,应采用[1, 2,…]的格式,标注方括号中的序号按增序排列。

(3)当提及的参考文献为文中直接说明时,其序号应该与正文排齐,如“由文献[8, 10-14]可知:”。

参考文献著录标准及格式

参考文献著录应项目齐全、内容完整、顺序正确、标点无误。

具体要求如下:

(1)著录格式: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不用加结束符。

在参考文献中的标点符号都采用“半角标点符号+空格”形式。

(2)排列顺序:根据正文中首次引用出现的先后次序递增,或者按第一作者姓的英文字母或拼音字母的英文字母顺序递增,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一致。

(3)作者姓名:只有3位及以内作者的,其姓名全部列上,中外作者一律姓前名后,外国人的名可用第一个字母的大写代替,如:William E.(名) Johns(姓)在参考文献中应写为Johns .;有3位以上作者的,只列前3位,其后加“,等”或“,et al”。

(4)参考文献类型及标识:根据GB3469规定,对各类参考文献应在题名后用方括号加单字母方式加以标识。

以纸张为载体的传统文献类型及标识,见表1。

传统文献的类型标识

类型标识 J M C A D P

参考文献类型 标准

(Standard) 报纸文章(Newspaper) 报告

(Report) 资料汇编(General) 其它文献

类型标识 S N R G Z

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类型及标识:对于数据库(Database)、计算机程序(Computer Program)、光盘图书(Monograph on CD-ROM)、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等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类型的标识,见表2。

电子文献的类型标识

参考文献类型 数据库 计算机程序 图书 电子公告

类型标识 DB CP M EB

以纸张为载体的传统文献在引作为参考文献时不必著明其载体类型,而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当被引用为参考文献时需在参考文献类型标识中同时表明其载体类型,见表3。

这样,非纸张型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格式为:[电子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如:

[DB/OL] 联机网上数据库(Database online)

[DB/MT] 磁带数据库(Database on magnetic tape)

[M/CD] 光盘图书(Monograph on CD-ROM)

[CP/DK] 磁盘软件(Computer Program on disk)

[J/OL] 网上期刊磁盘软件(serial online)

[EB/OL] 网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 online)

表3 非纸张型载体的类型标识

非纸张型载体 磁带 磁盘 光盘 联机网络

载体类型标识 MT DK CD OL

(5)著录格式其它说明:原本就缺少某一项时,可将该项连同与其对应的标点符号一起略去;页码不可省略,起止页码间用“-”相隔,不同的引用范围间用“,”相隔。

(6)各类引用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及举例,见表4。

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

序号 文献类型 格式及示例

[序号]作者. 文献题名[J] . 刊名, 出版年份, 卷号(期号): 起止-页码

正文中标注文献的方法有很多,但国际上在学术专著和论文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是“作者年份法”,即在所引用的观点、结论或成果等资料后插入圆括号,在圆括号中注明所参考文献的作者姓名和文献发表的`年份,二者之间用逗号分隔。

所标注文献的完整信息则列在文章结尾的参考文献列表中,读者根据所标注的作者姓氏和发表年份加上圆括号来标注。

例如(David,1997);中文文献用作者姓名和发表年份加上圆括号来标注,例如(张五常,2000)。

当文献作者在三个以内时,标注全部作者;超过三个时,只标注前三个作者,再加上“等”或者“et al”,例如(章三封,李斯,汪五得 等,2001),或(Sommerset ,Farrel and Lovekin, et al, 2000)。

如果同一作者有一个以上同一年份的文献被引用,那么在文献标注和参考文献目录里就要增加一个标识符,如(章三封,2001a),(章三封,2001b)。

如果文献中已经出现了作者姓名,可以从括号里省略作者名字,例如“Sommerset(2000)指出……”。

当需要指明所参考的观点、思想或引文的具体出处时,则还要在圆括号内年份的后面增加页码数,例如,(章三封,2001,pp125-132),“安德鲁和希尔德布兰德(1982,p138)指出……”。

对网上下载的文献同样采用作者年份法标注。

没有作者和时间的文献显然缺少必要的可靠性和权威性,不能作为学术论文的参考文献。

用中文翻译的外文文献视同中文文献处理。

对应于正文中的作者年份标注法,论文附录的参考文献应当按照姓氏或者姓氏汉语拼音的字母顺序排列,具体表示方法在节介绍。

显然,采用作者年份法不必考虑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和次数,同一文献在正文中可以多次引用和标注,而在参考文献目录中则只应也只需列举一次。

除此之外,正文中还可以使用脚注对论文中有关术语、公式、背景或数据计算予以解释或说明、对直接引用的数据资料注明数据来源。

脚注要顺序编号。

脚注可以每一页单独编号,也可以在论文的每一章中统一编号。

如果每一页单独编号,则脚注要在当页的下面给出。

脚注用Microword的插入功能实现比较简单。

脚注的标识可以用数字1,2等,也可以用符号①,②等,还可以用[1],[2]等。

脚注的资料来源表示方法同参考文献,资料来源主要有中文书籍、中文杂志、英文书籍、英文杂志、Internet网址等,都可以参照参考文献中的表示方法,但书籍一定要标明页码。

脚注行文用五号宋体,如果脚注中有多行,则行距应比正文中的行距小。

由于正文中的数据来源用当页的脚注给出,图表的数据来源在图表下面或当页脚注注释,因此,年鉴和手册之类的出版物一般不应作为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在正文中采用作者年份法标注,与之相应,在参考文献列表中,应当按作者姓氏顺序编号。

汉字姓名以姓氏汉语拼音字母为序,英语姓名以姓氏字母为序。

在前面加上方括号序号只是为了便于计数。

间隔符可以用圆点符“.”,也可以用逗号“,”。

但在使用国外参考文献时,对于外国作者,一般应当姓在前,用英文“,”间隔姓和名。

但如果名在前,则用一个空格间隔名和姓。

参考文献中的年份表示为“年.月.日.”

参考文献建议中文使用五号宋体,英文使用五号Times New Roman。

建议同一文献的行间距减小,不同文献间的行距则较大,利用段间距方法很容易做到这一点。

可列于参考文献表的文献类型包括学术期刊论文、学术会议论文集、学位论文、学术专著、专利、网上学术论文等。

其著录格式分别如下:

(1)学术期刊: [顺序编号] 作者(3人以内全部写上,3人以上只写3人再加等或et al).文章名称.期刊名称,年号.卷号(期号):起页~止页

(2)学术会议论文集:[顺序编号] 作者(3人以内全部写上,3人以上只写3人再加等或et al).文章名称.in(见):整本文集的编者姓名ed.(多编者用eds.).文集名.会址.开会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页~止页

(3)学位论文:[顺序编号] 作者.题名:[博士或硕士学位论文]。

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如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年份.

(4)学术著作:[顺序编号] 作者(3人以内全部写上,3人以上只写3人再加等或et al).书名.版本(第x版).译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页~止页

(5)专利:[顺序编号] 专利申请者.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年,起页~止页

(6)网上论文:[顺序编号] 作者(3人以内全部写上,3人以上只写3人再加等或et al).题名.网址.网页名.文献完成或上网发表时间

具体知网检测系统识别参考文献的标准:

1. 有明显的“参考文献”标记,参考文献4个字独占一行,下面是各个参考文献条目;

2. 每个参考文献有明显的标号,标号可以是以下任意一种:【Num】、[Num]、(Num);

3. 标号可以是Word自动生成也可以手工书写;

4. 标号内不要添加标点符号,例如:不要[Num.]或(Num、)等;

5. 每个参考文献中最好有时间休息或者URL或《》书目信息;

6. 一条参考文献内及在此条参考文献没有结束时不要有手动换行或者回车符(即顺其自然,满行后会自动换行,请勿人为!)

我的方法,辅助软件endnote,大概三个环节:

1.整理独立的参考文献文件夹。

a. 把你所用到的参考文献都下载到这个文件夹内备份(为了日后方便查询)

b. 文件夹名为“时间+主题”(为了方便几年内的管理和查询)

c. 内部文献根据主题、内容和格式(包括期刊、书籍、会议)分类(为了方便日后查询)

d. 时刻更新和备份文件夹(避免日后出现什么问题)

2.整理endnote中library的条目

a. 在endnote中建立“my library”,名字定位“时间+主题”(为了方便管理)

b. my library中列出多个子条目,名字为“主题”(为了方便管理和查询)

c. 在百度学术或者谷歌学术下载所有文献的“endnote”格式的标签(为了之后的导入)

d. 将文献标签导入到你的my library中,按照类型分到各个条目(方便日后查询)

e. 参考第一个环节的下载文献,根据内容修正你所下载文献标签不一致的地方(百度学术和谷歌学术有时会出错的),常见的错误包括:作者的名字表达方式,文献题目的大小写,引用页数的范围等。

3.导入endnote中标签到word文档中

a. 将你的整理好的文献标签,通过word内的endnote选项,链接并插入到你的word正文中;

b. 根据你论文或者目标期刊的要求,修正你的插入方式和显示格式(这个在endnote里面调,草稿阶段用numbered或者nature就好);

c. 插入完成后,检查最后的reference页,看有没有什么错误,并及时修正。

这么做的优势

1.准确性高:不会出错,因为你的每个标签都和文献原文对照过,没有任何人有理由批评你;

2.操作方便:endnote的文献标签一旦导入,便可以永久使用;

3.保存时长:你的library可以用一辈子,包括你所备份的参考文献文件夹,五六年后都很方便查询;

4.更新及时:endnote会随时自动更新你的标签页,而且不会出错;

5.调整方便:你可以随时根据你的目标期刊调整你的文献的插入方式和显示方式。

1 专著著录格式

[序号]著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写).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

[1]孙家广,杨长青.计算机图形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8

Sun Jiaguang, Yang Changqing. Computer graphics[M].Beijing: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28(in Chinese)

例:

[2]Skolink M I. Radar handbook[M]. New York: McGraw-Hill, 1990

2 期刊著录格式

[序号]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例:

[3]李旭东,宗光华,毕树生,等.生物工程微操作机器人视觉系统的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2,28(3):249——252

3论文集著录格式

[序号]作者.题名[A].见(英文用In):主编.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

[4]张佐光,张晓宏,仲伟虹,等.多相混杂纤维复合材料拉伸行为分析[A].见:张为民编.第九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416

例:

[5]Odoni A R. The flow management problem in air traffic control[A]. In: Odoni A R, SzegoG,eds. Flow Control of Congested Networks[C]. Berlin: Springer-Verlag,——298

4 学位论文著录格式

[序号]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

例:

[6]金宏.导航系统的精度及容错性能的研究[D].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控制系,1998

5 科技报告著录格式

[序号]作者.题名[R].报告题名及编号,出版年

例:

[7]KyungmoonNho. Automatic landing system design using fuzzy logic[R].AIAA-98-4484,1998

6 国际或国家标准著录格式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例:

[8]GB/T 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

7 专利著录格式

[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8 电子文献著录格式

文献类型/载体类型标识]:[J/OL]网上期刊、[EB/OL]网上电子公告、 [M/CD]光盘图书、[DB/OL]网上数据库、[DB/MT]磁带数据库[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版或获得地址,发表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12]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1998-08-16/1998-10-01. [8]万锦.中国大学学报文摘(1983-1993).英文版[DB/CD].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序号]作者.题名[电子文献/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例:

[10]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

说明:

①参考文献应是公开出版物,按在论著中出现的先后用阿拉伯数字连续排序.

②参考文献中外国人名书写时一律姓前,名后,姓用全称,名可缩写为首字母(大写),不加缩写点(见例2).

③参考文献中作者为3人或少于3人应全部列出,3人以上只列出前3人,后加"等"或"et al"(见例3).

④在著录中文参考文献时应提供英文著录,见例1、例3.

⑤参考文献类型及其标识见表1,电子参考文献类型及其标识见表2.

⑥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及其标识为:磁带——MT,磁盘——DK,光盘——CD

【拓展内容】

论文参考文献的分类

按参考文献的提供目的划分,可分为引文文献、阅读型文献和推荐型文献3大类.

①引文文献是著者在撰写或编辑论著的过程中,为正文中的直接引语 (如数据、公式、理论、观点、图表等) 或间接引语而提供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

②阅读型文献是著者在撰写或编辑论著的过程中,曾经阅读过的文献信息资源.

③推荐型文献通常是专家或教师为特定读者、特定目的而提供的、可供读者查阅的文献信息资源.

参考文献格式要求

1.参考文献按正文部分标注的序号依次列出,并在序号中加[].

2.对于常见的各类参考文献标注方法如下:

1) 著作:作者姓名,题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2) 期刊论文:作者姓名. 题名[J].期刊名称,年,卷 (期) :页码.

3) 会议论文集:作者姓名. 题名[C]//论文集名称,会议地点,会议日期.

4) 学位论文:作者姓名. 题名[D].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5) 专利文献:专利申请者或所有者姓名. 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P].公告日期或公开日期. 获取路径.

6) 电子文献:作者姓名. 题名[文献类型标志 (含文献载体标志) 见其它].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更新或修改日期) , 获取路径.

7) 报告:作者姓名. 题名[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8) 标准:标准号. 题名[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3.同一著作中作者姓名不超过3名时,全部照录,超过3名时,只著录前3名作者,其后加“, 等”.

4.其他:数据库 (DB) , 计算机程序 (GP) , 光盘 (CD) , 联机网络 (OL) .

以上就是关于“硕士论文参考文献怎么标注”的相关介绍,对于硕士论文参考文献的书写,要掌握写作的方法和具体的要求,尤其是对于参考文献的标注,要掌握写作的具体格式,根据论文引用的资料来进行参考文献的标注,这样才能够让自己的论文整体的结构更加的严谨。

硕士论文的参考文献格式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我整理的硕士论文的参考文献格式,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参考文献的类型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如下:

M——专著 C——论文集 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 D——学位论文 R——报告

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对于英文参考文献,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作者姓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原则,具体格式是: 姓,名字的首字母. 如: Malcolm Richard Cowley 应为:Cowley, .,如果有两位作者,第一位作者方式不变,&之后第二位作者名字的首字母放在前面,姓放在后面,如:Frank Norris 与Irving Gordon应为:Norris, F. & .;

②书名、报刊名使用斜体字,如: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English Weekly。

二、参考文献的格式及举例

1.期刊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举例】

[1] 王海粟.浅议会计信息披露模式[J].财政研究,2004,21(1):56-58.

[2] 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2004(1):46-52.

[3] Heider, . The structure of color space in naming and memory of two languages [J].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1999, (3): 62 – 67.

2.专著类

【格式】[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举例】[4] 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财务会计理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42.

[5] Gill, R. 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 [M]. London: Macmillan, 1985: 42-45.

3.报纸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举例】

[6] 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 光明日报,1998-12-27(3).

[7] French, W. Between Silences: A Voice from China[N]. Atlantic Weekly, 1987-8-15(33).

4.论文集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8]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12-17.

[9] Spivak,G. “Can the Subaltern Speak?”[A]. In & L. Grossberg(eds.). Victory in Limbo: Imigism [C]. 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88, .

[10] Almarza, . Student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knowledge growth [A]. In and (eds.). Teacher Learning in Language Teaching [C].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

5.学位论文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D].出版地:保存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11] 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 1983:1-7.

6.研究报告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12] 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1997:9-10.

7.条例

【格式】[序号]颁布单位.条例名称.发布日期

【举例】[15]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委员会.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Z].1991—06—05

8.译著

【格式】[序号]原著作者. 书名[M].译者,译.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三、注释

注释是对论文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注释前面用圈码①、②、③等标识。

四、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与文中注(王小龙,2005)对应。标号在标点符号内。多个都需要标注出来,而不是1-6等等 ,并列写出来。

最后,引用毕业论文属于学位论文,如格式5

5.学位论文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D].出版地:保存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11] 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 1983:1-7.

参考文献的`作用主要有:

1、反映研究者的研究基础。科研工作具有继承性,大多研究成果是对前人研究的一种深化和拓展。

2、尊重前人和他人的知识成果。参考文献是前人研究成果的一种表现形式,引用参考文献是论文作者的权利,而著录参考文献则是其法律义务,引用了前人的资料又不列出参考文献,会被认为是抄袭或剽窃行为。

3、反映论文作者的科学态度。说明本文所引用的论点、资料和数据均有出处可查,以便读者核查。

4、向读者推荐一批经过精选的文献。参考文献能为读者深入探讨某些问题提供有关文献的线索,帮助其查阅原始文献,进一步研读作者引用的内容,以求证自己的观点和解决自己的需求。

5、节约论文篇幅。在科研论文中,作者引用或借鉴别人的方法和观点来佐证自己将要展开的论点等,如果把所涉及的内容全都写下来,有时候容易造成论文内容繁琐、重点不明。正确列出了所引的参考文献,论文中所需表述的内容凡已有文献所载者不必详述,只需标注参考文献号码即可解决.

专著著录格式

[序号] 著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写).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1] 孙家广,杨长青.计算机图形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Sun Jiaguang, Yang Changqing. Computer graphics[M].Beijing: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in Chinese)

例:[2] Skolink M I. Radar handbook[M]. New York: McGraw-Hill, 1990

期刊著录格式

[序号] 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例:[3] 李旭东,宗光华,毕树生,等.生物工程微操作机器人视觉系统的.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2,28(3):249~252

Li Xudong, Zong Guanghua, Bi Shusheng, et al. Research on global vision system for bioengineering-oriented micromanipulation robot system[J].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2002,28(3):249~252(in Chinese)

论文集著录格式

[序号] 作者.题名[A].见(英文用In):主编.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4]张佐光,张晓宏,仲伟虹,等.多相混杂纤维复合材料拉伸行为分析[A].见:张为民编.第九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416

例:[5]Odoni A R. The flow management problem in air traffic control[A]. In:Odoni A R, Szego G,eds. Flow Control of Congested Networks[C].Berlin: Springer-Verlag,~298

学位论文著录格式

[序号] 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

例:[6] 金 宏.导航系统的精度及容错性能的研究[D].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控制系,1998

信息系统的论文参考文献

计算机词典.doc这里是3000多个。绝对够你用。都是信息技术词汇

中国西部科技,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West China, 编辑部邮箱 , 2010年35期 [1] 牛倩; 罗湛; 基于B/S构架的学生管理信息系统设计[J].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0年06期 [2] 李和平; 用Access开发学生信息管理系统[J]. 科技信息 2010年01期 [3] 高凤生;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和实现[J]. 硅谷 2010年05期 [4] 唐玉芳; 张永胜; 基于.NET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10年04期 [5] 陈可赢; 基于Web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J]. 厦门科技 2010年02期 [6] 周钦;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J]. 福建电脑 2010年04期 [7] 曲培斌; 浅谈学生信息管理系统[J]. 中国商界(下半月) 2010年06期 [8] 霍霄艳; 基于B/S和C/S混合结构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设计[J]. 职业 2010年26期 [9] 黄轲; 网络环境下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设计研究[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年10期

一般在论文里,都要求有一至二个英文文献。我给你几个参考。都是有关信息系统的参考文献。[1]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 Mcleod , Printice Hall , 1998[2] Thomas R. Security Risk Associates Inc,2001[3] H. M. Hassan & Charles Hutchinson. Natural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for Decision Making. A World Bank Publication, Washington D. C., USA, 1995[4] Willian K, Michener, James W. Brunt & Susan G. Stafford.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Analysis: Ecosystem to Global Scales, Taylor & Franics Ltd, London, Britain,1994[5] [美] Michael N. DeMers著,武法东、付宗堂、王小牛等译. 地理信息系统基本原理(第二版).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6] Michael F. Worboys. GIS: A Computing Perspective. Taylor & Franics Ltd, London, Britain,1995[7] Robert Laurini, Derek Thompson. Fundamentals of Spatial Information Systems. Academic Press, London, 199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文献:(1)、《管理信息系统》(第三版) 薛华成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年;(2)、《管理信息系统》 陈禹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年;(3)、《信息系统开发方法――方法、策略、技术、工具与发展》 姜旭平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7年;(4)、《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分析与设计》 王勇领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1986年;(5)、《管理信息系统导论》 黄梯云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85年;(6)、《系统分析与设计》 季延平、郭鸿志合著 华秦书局 1995年;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