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机床学位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2024-07-08 23:43:11

机床学位论文参考文献

数控机床旋转进给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及性能分析摘要:高性能多坐标数控机床的摆头、转台等旋转进给系统多采用永磁同步伺服电机进行直接驱动,其控制问题较常规进给系统更为复杂。因此建立更为科学的适用于直接驱动的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对提高旋转进给系统的控制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在矢量控制的基础上建立直接驱动用永磁同步电机的状态空间模型的方法,并运用现代控制理论对系统的能控性、可观测性及稳定性等进行分析和计算以及对系统进行极点配置,并用Simulink进行了系统仿真,为数控机床旋转进给伺服系统的设计和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分析方法。关键词:旋转进给;直接驱动;永磁同步电机;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34(2007)08-0040-05State space model and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numerical controlmachine rotary feed systemZHANG Ao, ZHOU Kai(Department of Precision Instrument and Mechanics,Tsinghua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China)Abstract: Rotary feed system such as pendulum head and revolving table of high-powered multicoordinatesnumerical control machine adopts PMSM to drive directly. It's more complex tocontrol than the conventional feed system. So it's significative to set up mathematic modelof PMSM which is applicable for the direct drive more scientifically in order to improve thecontrol level of rotary feed system. Thus a modeling of PMSM method for state spaceequation modeling of PMSM based on vector control is proposed. The controllability,observability, stability and Pole assignment are analysed by modern control theory. And thesystem emulation is finished by Simulink. This method offers theoretical basic and analyticalmethod for rotary feed servo system designing of numerical control words: rotary feed; direct drive; PMSM; state space equation0 前言高性能数控机床的旋转进给伺服系统,特别是直接驱动伺服系统(即取消了从电动机到执行机构或负载之间的一切机械中间传动环节,把传动链的长度缩短为零。)广泛使用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PMSM)作为控制对象。其优点是结构简单,运行可靠,通过在结构上采取措施,如采用高剩磁感应、高矫顽力和稀土类磁铁等,可比直流电动机的外形尺寸约减少1/2,重量轻60%,转子惯量可减小到直流电动机的1/5 。[2]还应该看到,传统驱动系统由于传动环节的存在,控制环节的受力较小,系统对扰动的敏感度相对较低,而直接驱动伺服系统,负载与控制环节之间几乎是直接相联,没有传动链的缓冲,因此控制环节受力较大,对扰动比较敏感,这可能会对系统的动态性能造成影响;同时,摆头与转台的特点是要承受低速大负载,因此其大负载条件下的低速平稳性也是系统设计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对于此类数控机床转台、摆头等旋转进给直接驱动系统而言,其控制问题较常规进给系统更为复杂。在工程实际中多采用基于矢量变换控制的经典3 环控制方法进行系统控制,其建立控制模型的基础是经典控制理论,即对系统使用传递函数加以描述,将某个单变量(如转速等)作为输出,直接和输入(如电压等)联系起来。但实际上系统除了输出量外还包含其它相互独立的变量,而微分方程或传递函数对这些内部的中间变量是不便描述的,因而不能包含系统的所有信息,不能完全揭示系统的全部运动状态。而若应用现代控制理论的状态空间法分析系统,其动态特性是由状态变量构成的一阶微分方程组来描述的,它能反映系统全部独立变量的变化,确定系统全部内部运动状态,方便地处理初始条件。因此可以更为全面的表征系统以及系统内部变量的关系,尤其适合应用于非线性、多输入-多输出系统。[5]综上所述,旋转进给直接驱动伺服系统是一个强耦合、非线性的复杂系统,因此用状态空间法来进行建模是更为科学和有效的。本文在矢量控制的基础上通过状态空间法建立永磁同步电机状态空间模型,并应用现代控制理论的各种方法对模型进行全面的分析,为进一步应用先进的控制方法对系统进行控制打下坚实的基础。1 PMSM 的数学模型我们考虑的是正弦型永磁同步电动机系统。该电动机具有正弦形的反电动势波形,其定子电压、电流也为正弦波形。假设电动机是线性的,参数不随温度等变化,忽略磁滞、涡流损耗,转子无阻尼绕组。基于电动机统一理论的结论可以得到,转子坐标系(d-q轴系)中永磁同步电动机定子磁链方程为:(1)其中:——转子磁钢在定子上的耦合磁链;Ld、Lq——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直、交轴主电感;、 ——定子电流矢量的直、交轴分量。PMSM 定子电压方程为: (2)其中, 、——定子电压矢量us的d、q轴分量;w——转子电角频率。PMSM 的转矩方程为: (3)电动机转矩系数Kt 为:Kt = pmyr此外,电动机系统还要满足基本运动方程:( 4)其中,n ——电动机转速;wr ——转子机械角速度,w=pmwr ;Td、TL ——电动机的电磁转矩和负载转矩。采用现代控制理论的状态方程对永磁同步电机进行数学建模。若采取矢量控制,一般要求id=0,但是状态方程中不出现md和id是不合理的。因为在id=0的控制模式中,只是要求id的取值等于0,但id的实际值并不一定总是等于0(特别是在动态过程中)。同时,ud的实际数值也不会等于0。因此,必须将ia也作为状态变量,将md 也作为控制变量,由控制器根据所有状态变量(包括id)的取值进行控制。因此取状态变量 ,q 为转子位置角。将(1)式带入(2)式的第2 式,由(3)式和(4)式可得,则永磁同步电机的状态方程为( ) :(5)由此可见,该系统是一个非线性时变系统,且在系数矩阵中含有wr,id,iq状态变量的交叉相乘项,因此需要进行系统解耦,令因此采取id=0的矢量控制方法,uq'=uq,TL'=TL,系统可化为线性系统。取ud,uq 为控制量,负载转矩TL 作为扰动处理,因此单独提出,则系统化为=AX+BU+B0TL 的形式,则原系统化为:(6)2 PMSM 系统的分析PMSM 的参数如下:则系统状态空间方程为: 多项式模型将状态空间模型转换为多项式模型,系统的传递矩阵为: 能控性与可观测性分析状态完全能控的充分必要条件是系统的能控矩阵的秩为n。状态完全能观测的充分必要条件是能观测矩阵的秩为n。计算可得,系统的能控矩阵秩为4,满秩,则系统状态是完全能控的。系统的能观测矩阵的秩为4,满秩,则系统状态是完全可观测的。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对于由状态空间模型表示的系统,其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系统矩阵A 的特征值全部具有负实部。eig(a)'= *[0 - + ]由于系统矩阵a 的特征值中有一个是零,因此该系统是临界稳定的。由于能控矩阵的秩为4,满秩,因此可以通过状态反馈配置极点使得系统稳定。 多输入控制系统的极点配置对于多输入系统的极点配置的基本思路是:首先求一状态反馈,使得其闭环系统对某一输入(例如第一个输入)是能控的,再按单输入系统配置极点的方法进行极点配置[5]。图1 极点配置的闭环系统框图期望极点为: *[ + ](1)构造Q、S 矩阵。,由系统可得,n=4,m=2,u1+u2=4,a 为Q-1 的最后一行向量。(2)先按能控标准型进行极点配置。对 单输入系统进行极点配置。的特征多项式为,所期望的特征多项式为,则增益阵为:(3)求化为能控标准型的变换矩阵T,即则增益阵返回原坐标系为(4)使原系统(A,B)实现极点配置的状态反馈为: 系统仿真系统位置状态向量对阶跃信号的响应:图2 极点配置前位置状态向量的阶跃响应图3 极点配置后位置状态向量的阶跃响应系统位置状态向量对速度信号的响应(虚线为输入位置信号,实线为输出位置信号):图4 极点配置前的速度信号跟踪曲线系统位置状态向量对正弦信号的响应(虚线为输入位置信号,实线为输出位置信号)图5 极点配置后的速度信号跟踪曲线图6 极点配置前的正弦信号跟踪曲线图7 极点配置后的正弦信号跟踪曲线由此可见,通过极点配置使系统稳定,且对各种输入信号的响应有很大改善,具有很好的跟踪性能,这对于随动系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3 总结使用状态空间方程表征系统,可以把系统的状态与系统的输入和输出联系起来,并在系统的内部变量与外部输入和测量输出之间建立联系,保存系统内部特性的信息,因此模型更为精确和科学。本文即在矢量控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建立完整的永磁同步电机状态空间模型的方法。根据此模型,运用现代控制理论的各种方法对系统性能进行了分析和计算,分析表明该系统具有完全能控性、完全可观测性以及临界稳定性,通过状态反馈配置极点的方法使得系统稳定,使状态变量对输入信号有很好的跟踪性能。为进一步分析和设计控制系统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思路。参考文献:[1] 欧阳黎明.MATLAB控制系统设计[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1.[2] 张崇巍,李汉强.运动控制系统[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3] 李三东,薛花.基于Matlab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的仿真建模[J].江南大学学报,2004,(2):115-120.[4] 杨平,马瑞卿,张云安.基于Matlab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的建模仿真方法 [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05,(4):195-199.[5] 侯媛彬,嵇启春,张建军,杜京义.现代控制理论基础[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6] 孙亮. MATLAB语言与控制系统仿真[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国物流管理逐渐走向社会化和供应链化的形势下,必须接合具体企业的物流运作管理实际,根据精益物流的基本原则和企业信息化状况,通过理论与应用的研究,在精益供应链物流管理原型系统的基础上不断修改和完善,不断地进行研究和实践,以此来推动我国制造企业精益供应链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参考文献:[1] 乌跃.论精益物流系统[J].中国流通经济,2001(5):11-13.[2] (美)詹姆斯·P. 沃麦克, (英)丹尼尔·T. 琼斯, 沈希瑾,张文杰,李京生.精益思想:消灭浪费,创造财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3] RICHARD Wilding. Lean, Leaner, Leanest[J]. International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 Logistics Management1996,25(3/4)20.[4] 王之泰. 物流工程研究[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5] 田宇,朱道立.精益物流[J].物流技术,1999(6):19-21.[6] LIU X Q, MA S H. Supply chain logistics circulation quantityand response time calculation model[J].WSEAS Transactionson Systems, 2006,5(4): 在机床数控改造中的典型应用邵晓嵬, 任有志, 王燕丽(河北科技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 石家庄050054)摘要: 讨论了利用可编程控制器对机床进行数控改造的具体方案和一般步骤,并以锯片切割机的改造为例介绍了利用西门子公司S7 - 200 系列可编程控制器进行改造的具体过程,阐述了机床数控改造后的应用效果及其未来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关键词: 可编程控制器; 机床; 数控改造中图分类号: TG5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320794 (2007) 1120147202Typical Application of PLC in NC Transformation for Machine ToolSHAO Xiao - wei , REN You - zhi , WANGYan - li(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He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 Shijiazhuang 050054 ,China)Abstract :Discussed how to use the programmable logical controller (PLC) to deal with the transformation inmachine tool , particularly introduced the whole process of transformation on incise machine based on SIEMENSS7 - 200 PLC. Finally expatiate the effect of NC transformation and its coming benefit .Key words :programmable logical controller (PLC) ; machine tool ; NC transformation0 前言在我国现有的机床中有一部分仍采用传统的继电器- 接触器控制方式,这些机床触点多、线路复杂,使用多年后,故障多、维修量大、维护不便、可靠性差,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产。还有一些旧机床虽然还能正常工作,但其精度、效率、自动化程度已不能满足当前生产工艺要求。对这些机床进行改造势在必行,改造既是企业资源的再利用,走持续化发展的需要,也是满足企业新生产工艺,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1 解决方案利用PLC 对旧机床控制系统进行改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采用PLC 进行控制后,机床控制电路的接线量大大减少,故障率大大降低,提高了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使用率,增强了可靠性,减小了维修,维护工作强度。当机床加工程序发生变化时,只需要修改PLC的程序就可以进行新的加工,更改较方便,有助于提升机床的应用。由于具有通信功能,采用可编程控制器进行机床改造后,可以与其他智能设备联网通信,在今后的进一步技术改造升级中,可根据需要联入工厂自动化网络中。2 改造过程、步骤及应用实例(1) 深入了解原有机床的工作过程,分析整理其控制的基本方式、完成的动作时序和条件关系,以及相关的保护和联锁控制,尽可能地与实际操作人员充分交流,了解是否需要对现有机床的控制操作加以改进,提高精度、可操作性和安全性等;如有需要,在后续的设计中予以实现。(2) 根据分析整理的结果,确定所需要的用户输入P输出设备。由于是对旧机床的改造,在保证完成工艺要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使用原有机床的输入P输出设备,如: 按钮、行程开关、接触器、电磁阀等,以降低改造成本。(3) PLC 机型选择。根据输入P输出设备的数量与类型,确定所需的IPO 点数。确定IPO 点数时,应留有20 %左右的裕量,以适应今后的生产工艺变化,为系统改造留有余地。由IPO 点数,利用一条经验公式:总内存字数= (开关量输入点数+ 开关量输出点数) ×10 + 模拟量点数×150来估算内存容量。在估算出内存字数后,再留25 %的裕量。据此,选择合适的机型。(4) 设计并编制IPO 分配表,绘制IPO 接线图。应注意到:同类型的输入点或输出点应尽量集中在一起,连续分配。(5) 进行程序设计。可借鉴机床原有继电器控制电路图,加以修改和完善。完成程序设计后,应进行模拟调试。(6) 模拟调试后,进行现场系统调试。调试中出现的问题逐一排除,直至调试成功。最后还应进行技术资料整理、归档。图1 IPO 接线图下面是对某锯片切割机的数控改造过程,机床的各控制过程如下:(1) 主轴电机的控制。起动,停止;(2) 进给电机控制。工作台纵向进给到与锯片相切的位置,之后工作台横向快速进给锯片,完成后工作台慢速移动后退,其间锯片主工作台变速旋转一个锯齿的角度,两运动同时进行插补出一个锯齿圆弧;(3) 冷却泵电机的起动控制以及相关的保护、联锁控制,工作台的各运动方向的超程保护,各运动方向的联锁控制等。确定所需的用户输入P输出设备。根据设备的硬件条件分析出,面板上有6 个按钮需占6 个数字输入口,一个BCD 拨码开关占用4 个输入口,一条直线光栅尺占用3 个输入口,一个三位状态旋钮占2 个输入口,执行元件为3 个步进电机和2 个异步电机,其中3 个步进电机共需8 个数字输出口,砂轮主电机和冷却泵各需1 个输出口,报警指示灯和上电指示灯各需1 个输出口。为保证安全起见,热继电器不接入输入端,而直接接在PLC 的输出端;合计输入点数15 点,输出点数12 点。考虑到要留有20 %左右的裕量,所以IPO 点数要在30 个点以上。因此,选用西门子公司S7 - 200 系列226 型号的PLC ,其输入点数24 点,输出点数16 点, IPO 总点数40 点;编制IPO 分配表(见表1) ,绘制IPO 接线图(见图1) ;借助机床原有的继电器控制电路图,进行程序设计,编写STL 结构化程序语言;模拟调试及现场系统调试,完成技术资料的归档。表1 IPO 分配表输入输出I0. 0 BCD 拨码开关1 位Q0. 0 W轴CP 端I0. 1 BCD 拨码开关2 位Q0. 1 X轴PY轴CP 端I0. 2 BCD 拨码开关3 位Q0. 2 W轴DIR 端I0. 3 BCD 拨码开关4 位Q0. 3 W轴FREE 端I0. 4 启动Q0. 4 X轴DIR 端I0. 5 暂停Q0. 5 X轴FREE 端I0. 6 光栅尺A 相输入Q0. 6 Y轴DIR 端I0. 7 光栅尺B 相输入Q0. 7 Y轴FREE 端I1. 0 光栅尺Z相复位Q1. 0 主电机继电器I1. 1 锯片直径输入确定Q1. 1 冷却泵继电器I1. 2 砂轮直径输入确定Q1. 2 报警指示灯I1. 3 三位状态旋钮输入1 Q1. 3 上电指示灯I1. 4 三位状态旋钮输入2I1. 5 冷却泵启动I1. 6 急停3 改造后效果可实现加工的柔性自动化,效率比传统锯片机提高5~6 倍。加工的锯齿精度高,尺寸分散度小,提高了锯齿的强度。拥有自动报警、自动监控、补偿等多种自我调节功能,可实现长时间无人看管加工。由于锯片采用的是某新型合金钢,齿磨损后修补的成本很高,采用该锯片机以后,为工厂节省了可观的维修成本,真正提高了工厂的效益。4 结语利用PLC 对传统机床进行数控化改造,能够有效地解决复杂、精密和小批多变的零件加工问题,满足高质量、高效益和多品种、小批量的柔性生产方式的要求,适应各种机械产品迅速更新换代的需要,同时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的设备改造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升了企业的产品竞争力,使企业更容易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里生存与发展。参考文献:[1 ]陈立定. 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M]

数控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是论文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学术研究过程之中对于所涉及到的所有文献资料的总结与概括,以下是我搜集整理的数控论文参考文献,欢迎阅读查看。

[1]郑贞平,黄云林,黎胜容.中文版数控仿真技术与应用实例详解.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王明红.数控技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王道宏.数控技术.浙江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

[4](印) 数控宏程序编程技术一本通.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5]廖效果.数控技术.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6]杜君文,邓广敏.数控技术.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

[7]董玉红.数控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8]徐元昌.数控技术.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9]倪祥明.数控机床及数控加工技术.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10]孙志孔,张义民.数控机床性能分析及可靠性设计技术.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11]文怀兴,夏田.数控机床系统设计(第2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12]张亚力.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编程与零件加工.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13]陈学翔.数控铣(中级)加工与实训.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14]肖军民.UG数控加工自动编程经典实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15]周晓红.数控铣削工艺与技能训练(含加工中心).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16]陈炳光,陈昆.模具数控加工及编程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17]唐利平.数控车削加工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18]朱勇.数控机床编程与加工.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11.

[19]关雄飞.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0]周虹.使用数控车床的零件加工.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1]刘虹.数控加工编程及操作.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2]张士印,孔建.数控车床加工应用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3]叶俊.数控切削加工.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4]顾德仁.CAD/CAM与数控机床加工实训教程.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11.

[25]李柱.数控加工工艺及实施.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6]张若锋,邓建平.数控加工实训.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7]卢万强.数控加工技术(第2版).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28]鲍海龙.数控铣削加工中级.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9]刘昭琴.机械零件数控车削加工.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30]周芸.数控机床编程与加工实训教程.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11.

[31]江剑锋.CAD/CAM与数控机床加工.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11.

[32]高彬.数控加工工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3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数控加工工艺(第三版).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1.

[34]周芸.数控机床编程与加工实训教程.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11.

[35]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数控加工基础.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1.

[36]关颖.数控车床操作与加工项目式教程.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37]施晓芳.数控加工工艺.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38]殷小清,黄文汉,吴永锦.数控编程与加工-基于工作过程.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39]漆军,何冰强.数控加工工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40]姚屏,徐伟.数控车削编程与加工.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41]裴炳文.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42]田春霞.数控加工工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43]顾京.数控机床加工程序编制.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44]王亚辉,任宝臣,王金贵.典型零件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编程方法解析. 北京:45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46]陈志雄.零件数控车削工艺设计、编程与加工.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47]赵显日.机械零件数控车削加工.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

[48]赵先仲,陈俊兰.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49]贾慈力.模具数控加工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50鲁淑叶,辜艳丹.零件数控车削加工.国防工业出版社,2011.

[1]韩建海.数控技术及装备.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2]徐弘海.汉英数控技术词典.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3]徐弘海.数控机床刀具及其应用.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4]李金伴,马伟民.实用数控机床技术手册.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5]胡占齐.NUMERICAL CONTROL TECHNOLOGY数控技术. 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6]谢晓红.数控车削编程与加工技术(第2版).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7] 刘永久.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技术.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8]吴石林,杨昂岳. 数控线切割、电火花加工、编程与操作技术. 湖南. 湖南科学出版社 ,2008.

[9]伍端阳.数控电火花切割加工技术培训教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10]李立.数控线切割加工实用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11]孙德茂.数控机床逻辑控制编程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12]赵鸿,余世超.现代刀具与数控磨削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13] 逯晓勤. 数控机床编程技术.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14] 赵东福.UG NX数控编程技术基础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

[15] 康亚鹏. 数控电火花线切割编程应用技术.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16]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组织.数控铣床加工中心加工技术(教师用书).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

[17]何雪明,吴晓光,常兴.数控技术.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18] 关雄风.数控机床与编程技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19]王志明.数控技术.上海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9.

[20] 黄国权.数控技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1]张福润,严育才.数控技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2]田林红.数控技术.郑州大学出版社,2008.

[23] 张建钢,胡大泽.数控技术.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24]朱晓春.数控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25]林宋.田建军.现代控制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26]叶蓓华.数字控制技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7]陈志雄. 数控机床与数控编程技术.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28]廖效果.数字控制机床.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29]周济,周艳红.数控加工技术.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0.

[30]张建钢,胡大泽. 数控技术.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31]廖效果,朱启逑. 数字控制机床.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32]明兴祖 .数控加工技术.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

[33]王宝成 .数控机床与编程实用教程.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

[34]刘淑华. 数控机床与编程.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1.

[35]方祈. 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1999.

[36]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组织编写.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1.

[1]吕斌杰,高长银,赵汶.华中系统数控车床培训教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

[2]刘宏军.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实训教程[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

[3]梁训,王宣,周延佑.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市场:机床技术发展的新动向[J].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市场,2001(3):13.

[4]吴祖育,秦鹏飞.数控机床[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242.?

[1]徐亮.浅析数控机床的故障及完善方法[J].科技致富向导,2010(24):56-57.

[2]薛福连.数控机床故障诊断及处理[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0(4):54-55.

[3]徐亮.浅析数控机床的故障及完善方法[J].科技致富向导,2010(24):56-57.

[4]刘瑞已,李平化.数控机床参数故障的维修技巧[J].制造技术与机床,2008(5):79-81.

[5]薛福连.数控机床故障诊断及处理[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0(4):54-55.

[6]杨文彬.瑞安市农田水利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

[1]方沂,《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国防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

[2]王爱玲等,《现代数控原理及控制系统》,国防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

[3]白恩远等,《现代数控机床伺服及检测技术》,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

[4]任建平等,《现代数控机床故障诊断及维修》,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

[5]王爱玲等,《现代数控机床实用操作技术》,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

[6]周济,周艳红.数控加工技术.国防工业出版社,2003,9.

[7]艾兴等. 高速切削加工技术.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5.

[8]谬效果.数控技术.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7.

[9]周永俊.MasterCAM铣削/车削应用指南.清化大学出版社,2002,4.

[10]于春生.数控机床编程及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5.

[11]胡友树.数控车床编程、操作及实训.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8.

[12]黄道业.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编程、操作及实训.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8.

[13]郑盛新.数控机床与编程加工习题集,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8.

[1]彭烨.数控车床操作技术分析[J].硅谷,2011(5).

[2]田海超.数控车床操作技术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3(16).

[3]姚雪莲.浅谈数控车床操作技术常见问题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2(35).

[4]秦晓寅.数控车床操作中的撞车原因及对策分析[J].科技资讯,2014(21).

[5]李莹,吴成义.复杂零件在数控车床加工的工艺探讨[J].中国科技投资,2013(A19):158.

[6]宋理敏,李俊川.复杂椭球部件的数控车削加工工艺研究[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13(4):132-134.

[7]刘仁春,袁维涛.提升数控机床复杂曲面零件加工效率[J].金属加工:冷加工,2013(14):12-14.

[1]张士科.数控装置的可靠性评估[d].东北大学2011.

[2]罗戍.鞋楦曲面数控加工运动控制方法与仿真的研究[d].福州大学2005.

[3]沈振辉.挖掘机动臂结构智能优化设计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福州大学2011.

[4]洪玫.鞋楦曲面重构及数控加工仿真[d].福州大学2005.

[5]陈剑雄.基于嵌入式linux现场总线型开放式数控系统研究[d].福州大学2006.

[6]刘鹏.三坐标测量机非刚性效应运动误差及建模的研究[d].福州大学2002.

[7]丁贤利.双面中心孔数控机床设计[d].南昌大学2014.

[8]张秀娟.基于dnc技术的数控车间网络化改造项目研究[d].南昌大学2014.

[9]郭文星.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数控加工网络实训室项目研究[d].南昌大学2014.

[10]韩明礼.精密数控机床静压导轨的设计及fluent分析[d].东北大学2011.

[11]刘志学.高速电主轴矢量控制系统的设计与仿真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3.

[12]杨波.动力伺服刀架转位系统的可靠性研究[d].东北大学2012.

[13]臧运峰.五轴加工中心球头铣刀切削力建模及对加工质量影响研究[d].东北大学2011.

[14]宋旻昊.数控加工中心的控制系统改造与实现[d].东北大学2012.

[15]贾文彬.vmc650五轴联动(立式)数控加工中心液压系统可靠性评价[d].东北大学2011.

[16]刘冬.鞋楦曲面建模及其数控加工程序的自动生成[d].福州大学2003.

[1]洪永学,余红英.基于s3c2440的u-boot启动分析[j].科技信息.2012(24).

[2]卢汉辉.蓄电池组充电管理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

[3]谢芬,潘丽,刘守印.基于qt/e的嵌入式linux系统的软键盘实现[j].电子设计工程.2012(05).

[4]黄克.电动旅游车蓄电池组均充管理系统研究[d].贵州大学2009.

[5]朱德新,王爽.信号和槽机制的研究与应用[j].才智.2011(35).

[6]张波.蓄电池组分布式单体充电器研究[d].浙江大学2009.

[7]张方辉,王建群.qt/embedded在嵌入式linux上的移植[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6(07).

[8]张晓冬.国内外蓄电池监测系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农机化研究.2002(03).

[9]张艳峰.蓄电池组无线监控系统的网关设计与实现[d].华中师范大学2011.

[10]陈璇.用于长脉冲磁体电源系统的蓄电池组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

[11]陈洪圳.蓄电池组智能在线监测与活化系统研制[d].武汉工程大学2014.

[12]齐焱焱.基于电力通信网的蓄电池组集中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10.

[13]张波.蓄电池组综合测试系统中变流技术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8.

[14]牛泽田.蓄电池组充放电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东北大学2011.

[15]黄先莉.蓄电池组无线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和智能化故障检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16]王磊.u-boot从nandflash启动的实现[j].电子设计工程.2010(05).

[17]李鸿博.电动汽车蓄电池状态监测系统的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11.

[18]王丰锦,邵新宇,喻道远,李培根.基于socket和多线程的应用程序间通信技术的研究[j].计算机应用.2000(06).

[19]''smanual.

[20].

[21]yuang-shunglee,.

[1]肖明.从emo2009看现代数控系统技术发展[j].机械工程师.2009(12).

[2]郭容光.开放式数控系统及其集成状态监测研究[d].天津大学2009.

[3]余道洋.开放式数控系统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及应用[d].合肥工业大学2005.

[4]张剑.开放式数控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江苏大学2003.

[5]indramotionmtx数控系统和mtxmicro[j].金属加工(冷加工).2009(15).

[6]田军锋,马跃,吴文江,王锐.利用rcs库实现数控系统模块间的.通信[j].微计算机信息.2009(19).

[7]董靖川,王太勇,徐跃.基于数控流水线技术的开放式数控系统[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9(06).

[8]李淑萍,张筱云.基于pmac的开放式数控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08(11).

[9]史旭光,胥布工,李伯忍.基于圆整误差补偿策略的s曲线加减速控制研究与实现[j].机床与液压.2008(11).

[10]何均,游有鹏,王化明.面向微线段高速加工的ferguson样条过渡算法[j].中国机械工程.2008(17).

[11]孔德仁,何云峰,狄长安编着.仪表总线技术及应用[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

[12]郭德响.一种开放式数控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江苏大学2009.

[13]潘子杰.基于开放式数控系统的软plc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2.

[14]彭亚娜.开放式数控系统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4.

[15]袁晓明.基于组件技术的开放式数控系统研究与开发[d].江苏大学2007.

[16]戴文明.基于量子框架的开放式数控系统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

[17]钱增磊.自动磨刃机开放式数控系统研究与开发[d].南京师范大学2011.

[18]吴长忠.面向网络化制造开放式数控系统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8.

[19]杨林,张承瑞.基于时间分割的前加减速快速插补算法[j].制造技术与机床.2008(09).

[20]张园,陈友东,黄荣瑛,魏洪兴,邹勇.高速加工中连续微小线段的前瞻自适应插补算法[j].机床与液压.2008(06).

[21]严彩忠.ccmt2008:中国数控春天畅想曲[j].伺服控制.2008(05).

需要毕业设计论文也可以联系详谈。 采纳哦

毕业设计大全

机床论文参考文献

数控车床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数控车床毕业论文参考文献(1):

[1]吕斌杰,高长银,赵汶.华中系统数控车床培训教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

[2]刘宏军.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实训教程[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

[3]梁训,王宣,周延佑.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市场:机床技术发展的'新动向[J].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市场,2001(3):13.

[4]吴祖育,秦鹏飞.数控机床[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242.?

[5]毕妍.科技创新与应用:经济型数控机床改造的优化方案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6.

数控车床毕业论文参考文献(2):

[1]彭烨.数控车床操作技术分析[J].硅谷,2011(5).

[2]田海超.数控车床操作技术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3(16).

[3]姚雪莲.浅谈数控车床操作技术常见问题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2(35).

[4]秦晓寅.数控车床操作中的撞车原因及对策分析[J].科技资讯,2014(21).

[5]李莹,吴成义.复杂零件在数控车床加工的工艺探讨[J].中国科技投资,2013(A19):158.

[6]宋理敏,李俊川.复杂椭球部件的数控车削加工工艺研究[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13(4):132-134.

[7]刘仁春,袁维涛.提升数控机床复杂曲面零件加工效率[J].金属加工:冷加工,2013(14):12-14.

数控车床毕业论文参考文献(3):

[1]徐亮.浅析数控机床的故障及完善方法[J].科技致富向导,2010(24):56-57.

[2]薛福连.数控机床故障诊断及处理[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0(4):54-55.

[3]徐亮.浅析数控机床的故障及完善方法[J].科技致富向导,2010(24):56-57.

[4]刘瑞已,李平化.数控机床参数故障的维修技巧[J].制造技术与机床,2008(5):79-81.

[5]薛福连.数控机床故障诊断及处理[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0(4):54-55.

[6]杨文彬.瑞安市农田水利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

机械工程论文参考文献

机械工程是一门涉及利用物理定律为机械系统作分析、设计、制造及维修的工程学科。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机械工程论文参考文献,欢迎阅读。

[1]郑文纬,吴克坚 .机械原理[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濮良贵.纪名刚.机械设计[M] .北京:高等机械出版社.2006

[3]杨家军.机械系统创新设计[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4]高志.黄纯颖. 机械创新设计[M] . 北京:高等机械出版社.2010

[5]王晶.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决赛作品选集.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6]黄华梁、彭文生.创新思维与创造性技法.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7]李学志.计算机辅助设计与绘图[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8]吴宗泽.机械设计手册[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9]颜鸿森.姚燕安.王玉新等译.机构装置的创造性设计(creative design of mechanical devices)[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10]邹慧君.机械运动方案设计手册[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4

[11]王世刚.张春宜.徐起贺.机械设计实践[M] .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1

[12][美]厄儿德曼.桑多尔著.机构设计——分析与综合.第一卷(1992),第二卷(1993).庄细荣等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13]温建民. Pro/E 三维设计基础与工程范例[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14]赵瑜.闫宏伟.履带式行走机构设计分析与研究[M] .东北大学出版社.2011

[15]秦大同.谢里阳.现代机械设计手册.第三卷.化学工业出版社[M] .2011

[16]闻邦椿.机械设计手册.第二卷.第三卷.第四卷.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17]陈敏.缪终生一种新型滚动四杆螺母副的研究与应用[J] .江西理工大学南昌校区.江西.南昌 2009.

[18]彭国勋.肖正扬.自动机械的凸轮机构设计[M]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0

[19]孙志礼.机械设计[M] .东北大学出版.2011

[20]张也影.流体力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1]吴涛、李德杰,彭城职业大学学报,虚拟装配技术,[J] 2001,16(2):99-102.

[22]叶修梓、陈超祥,ProE基础教程:零件与装配体[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3]邓星钟,机电传动控制[M]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24]朱龙根,简明机械零件设计手册[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5]李运华,机电控制[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

[1].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机械工程专业概论》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2期.王晓军.

[2].面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金属切削机床概论》教学改革探索.

《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7期.牛宗伟.李志永.

[3].铸造铝合金绿色化规划概论.

《铸造技术》.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年z1期.钱翰城.李俊.

[4].工业设计概论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3期.吕艳红.吴晨.任文营.

[5].《电子商务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1年5期.张增敏.邓丽明.谢嘉.

[6].基于CAXA软件的《CAD/CAM概论》课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

《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4期.王英惠.

[8].包装概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2期.孙昊.张新昌.王利强.

[9].数据流关键技术研究概论.

《装备制造技术》.2009年11期.羌晨晨.

[10].现代工业概论课程大班制教学方式探讨.

《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27期.许四祥.高培青.

[1]机械基础系列课素材库—机械原理网络多媒体教学课件.

作者:赵艳红.机械设计及理论北京理工大学2003(学位年度)

[2].高浓度难降解印染废水变频超声聚焦裂解机理的研究.被引次数:2

作者:江育波.机械工程苏州大学2008(学位年度)

[3].基于AD+TRIZ理论的快速夹紧机构创新设计.被引次数:1

作者:刘凡.机械工程苏州大学2013(学位年度)

[4].全自动医用带线缝合针打孔机的设计与研究.

作者:刘奎武.机械工程江苏大学2013(学位年度)

[5].一种自动贝壳装饰贴片切割机的设计与研究.

作者:范红梅.机械工程苏州大学2010(学位年度)

[1]CAXA数控编程软件应用概论.

孙贻芬,2013第三届全国地方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机械科技论坛

[2]铸件凝固过程数值模拟发展概论.

安利强.王永芳.王璋奇,2004第十三届河北省铸造学术年会

[3]对高校机械类骨干通选课“高新技术发展概论”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几点思考和探讨.

张明哲.赵东.任升峰,2008第十届全国机械设计教学研讨会

[4]一汽铸造有限公司铸造二厂铸件挽救工程概论.

郝影秋.曹瑞鹏,20092009全国铸件挽救工程技术年会

[5]逆向工程技术概论.

周耀新.王宏涛.刘巧云,2005第十一届全国机械设计年会

[6]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概论.

王宏涛.刘巧云.周耀新.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设计分会学术年会

[7]非正交系坐标测量系统概论.

王宏涛.周耀新.刘巧云,2005全国机械设计教学研讨会议

[8]X射线实时成像无损检测技术概论.

曾祥照.孙忠诚,1997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第四届全国压力容器学术会议

[9]铝合金挤压铸件缺陷概论.

齐丕骧.齐霖,20012001中国压铸、挤压铸造、半固态加工学术年会

[10]鲜奶冷藏运输设备概论.

王福.王颖伟.王慧峰,19991999年全国包装与食品加工技术研讨会

这个问题很有高度,建议到书店买本这方面的书参考参考!

临床护理学位论文参考文献

自有人类以来就有护理,护理是人们谋求生存的本能和需要。现阶段我国的护理教育基本上是以职业技能教育为主,很多开设护理专业的医学类院校把护理教育课程设置的重点放在了护理生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专业技术的训练方面,这当然是毋庸置疑的。

护理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一)

[1]倪平。

舒适护理在对疝气患儿进行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探析[J]. 当代医药论丛,2017,(04):177-178.

[2]张娟慧。

舒适护理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疼痛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J]. 医疗装备,2017,(03):160-161.

[3]邱文丽,戴举响,胡小艳,仲小宁。

舒适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在小儿手足口病感染预防控制中的应用[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7,(02):128-130.

[4]王满金,廖俪娣。

舒适护理在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首都食品与医药,2017,(04):44-45.

[5]莫然。

剖宫产术后产妇实施舒适护理的效果观察[J]. 首都食品与医药,2017,(04):53-54.

[6]毛智慧,张欢,孙晓婷,刘晓亭。

舒适护理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 护理研究,2017,(05):513-517.

[7]徐建波。

硬膜外分娩镇疼孕妇中舒适护理的运用效果[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1):223.

[8]林健,杨英,何育教。

舒适护理在创伤性血气胸急诊治疗中的临床效果[J]. 中外医学研究,2017,(04):56-57.

[9]杨明英。

剖宫产留置尿管患者120例舒适度的护理体会[J]. 中外医学研究,2017,(04):99-100.

[10]吴妙君,林丹凤,周利琼,张君平,文艳。

舒适护理干预对妇产科肿瘤手术患者焦虑和抑郁影响的效果分析[J]. 中国医学创新,2017,(04):101-103.

护理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二)

[1]李峰.韩杰临床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思考[J].护理研究2010,24(lC):266-267

[2]谭静.朱京慈.鲁芳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建设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 2011,(4):110-111.

[3]袁长蓉.王志红.陈国良.美国护理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现状和发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5):42-44

[4]黄金月高级护理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5]李霓,郑荣寿,张思维,等.2003~2007 年中国宫颈癌发病与死亡分析[J].中国肿瘤.

[6]张锐,孙美榕,张正,等.基因治疗与人类健康[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4, 24(1):84-90.

[7]蒋超.徐丽华.ICU人工气道吸痰最佳护理实践标准研究现状及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2):18-20

[8]黄世英.李连梯.朱文平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有效吸痰的时机和方法[J].广东医学.2013,34(8):1308-1310.

[9]何秀曼.许倩茹.非定时吸痰技术及护理对气管切开患者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4):335-336

[10]童亚林.缪洪城.冯小艳.等.加强呼吸道管理对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防治作用[J].中华烧伤杂志.2010,26(1):6-10

[11]刘广琴.机械通气患者吸痰最佳时机的探讨[J].当代护士.2010,3(专科版):105-106

[12]江方正.李雪.叶向红等.持续加温湿化氧疗在气管切开患者脱机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2):128-130

[13]蔡瑞霞.介绍一种新的气管切开换药方法.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9):29

[14]毕娜,王建荣.静脉输液技术环节风险评价的研究.护理管理杂志.2011,11(11):761-763

[15]毕娜,吴冬梅,王建荣.我国静脉治疗护理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4):1613-1615

护理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三)

[1]杨柳凤。

舒适护理对于牙周龈下刮治患者依从性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 卫生职业教育,2017,(07):146-147.

[2]窦中娜。

舒适护理在呼吸机支持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中的应用[J]. 现代医药卫生,2017,(06):928-930.

[3]余健。

舒适护理对肛肠手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7,(02):238-240.

[4]左海琴。

舒适护理对老年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2017,(09):1087-1088.

[5]魏虹。

浅析老年患者心血管介入治疗中舒适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J]. 中国医药指南,2017,(08):255-256.

[6]张玉萍。

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数理医药学杂志,2017,(03):467-468.

[7]何敏仪,骆燕香。

慢性咳嗽应用舒适护理的价值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2017,(08):100-101.

[8]刘燕,隗春燕,姜永光。

冠脉支架术后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患者围术期的舒适护理[J]. 护士进修杂志,2017,(05):447-449.

[9]齐乐。

经皮肾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中舒适护理的临床应用[J]. 中国医药指南,2017,(07):223-224.

[10]胡林爱。

协同护理对白内障患者手术疗效及术后舒适度的影响探析[J]. 临床医药实践,2017,(03):230-232.

[11]陈艳。

萧式双C护理模式和常规护理对面颅骨多发骨折患者舒适度的影响[J]. 当代护士(下旬刊),2017,(03):51-53.

[12]蒋艳。

舒适护理与健康教育对降低消化性溃疡患者复发率的影响[J]. 当代护士(上旬刊),2017,(03):48-49.

[13]黄纪媛,侯晓燕,诸运青。

健康教育结合舒适护理对阑尾炎手术病人疼痛、负性情绪及身体恢复的影响[J]. 全科护理,2017,(06):650-653.

[14]王文川。

舒适护理和常规护理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护理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7,(06):210.

[15]孟伟。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患者舒适护理效果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2017,(06):132-134.

护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 ,通过长期的实践和经验总结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下文是我为大家蒐集整理的关于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篇1 试论妇产科临床护理中应用情志护理的效果 摘要:目的对情志护理应用在妇产科临床护理中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本院在2014-2015年收治的妇产科的患者共计100例作为研究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有患者5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应用情志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在实施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的高于对照组患者,经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结论把情志护理方法应用在妇产科的临床护理中,能够取得满意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妇产科;临床护理;情志护理;效果 0引言 妇产科是临床上的重要科室,平时就诊的患者数量比较多,我们观察妇产科的患者绝大部分都会存在着不良的心理情况,比如焦虑、紧张、恐惧等等,这些不好的情绪会严重地影响着患者的恢复疗效,并且严重地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通常来讲,疾病和患者的情志之间是有紧密的联络的,患者的不良情志活动若持续的时间较长将会影响到患者的身心健康,对患者的恢复效果是十分不利的。情志护理是一种比较科学的护理模式,它是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护理措施,从而对患者实施较好的心理护理,进而达到较好的护理效果,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将本院在2014-2015年收治的妇产科的患者共计100例作为研究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有患者50例,在观察组患者中,患者的年龄为24-67岁,患者的病程为4个月-6年。在对照组患者中,患者的年龄为25-68岁,患者的病程为5个月-7年。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具有可比性。 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应用情志护理方法,具体的方法如下: 重视环境因素在实际的妇产科的护理中,患者会由于接受到各种噪音而产生烦躁不安的不良情绪,还有的患者甚至对周围的颜色 *** 而感到非常的不适,从而造成了气机紊乱的情况。同时,气候的变化等因素也会对患者的心情造成影响,若病房的光线太强的话,患者的乐观心态会受到影响的。因此,护士在实际的临床护理中,要为患者建立一个良好的休养环境,要保持病房通风、安静,这样可以增加患者的舒适度,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护理要有针对性每个患者的情况都是不同的,她们在文化背景、生活习惯、家庭条件等等方面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她们面对疾病时候的反应也是不同的。通常来说,若患者的情志不稳定的话,患者的气机就会发生紊乱,进而影响患者的恢复效果。尤其是一些中老年女性,她们更加容易产生悲观的情绪,在护理过程中,她们往往会出现心律失常、血压不稳等的临床症状,这样会使疾病的并发症不断的增加。因此,护士在临床的护理中,要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不断地提高护理质量。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妇产科患者的情志改变和病情的恢复效果是有紧密的联络的,因为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是不同的,所以,她们在面对手术与别的 *** 的时候,情志的变化程度是不一样的。因此,护士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护理原则,平时与患者进行充分的交流与沟通,要严密地观察患者的情志改变,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不断地调整护理方案。 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在治疗的整个过程中,护士要通过画册、针灸、推拿等方法来调整患者的情绪,告诉患者保持较好的情绪对手术的顺利实施是有帮助的,以增强患者的配合。另外,护士还要注重和患者的家属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流,让他们在患者的生理、心理上给予支援,不断地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1]。 判定标准 对患者的不良情绪评定要应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越高,就表示患者的焦虑程度和抑郁程度就越高。护理满意度主要包括: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应用调查问卷来评价。 统计学分析 使用统计学软体对相应的资料进行处理分析,组间计量资料比较应用t进行检验,组间计数资料应用均数±标准差来表示,进行c2检验,以P<表示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的评分情况 两组患者应用情志护理前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进行比较,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在实施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都显著地好于对照组患者,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 在观察组中,护理满意的患者有45例,基本满意的患者有3例,只有2例患者不满意,总满意度是。在对照组中,满意的患者有30例,基本满意的患者有10例,有10例患者为不满意,总满意度是。所以,在实施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经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因为妇产科的疾病有病情变化快、患者极易产生多种不良情绪等特点。因此,护士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护理计划,进而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使患者能够积极地配合治疗与护理。在实际的护理中护士要多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从而建立起和谐的护患关系,同时,还要严格地遵循医院的具体工作流程,重视在护理中实施情志护理,从而有效地提升妇产科病房的临床护理质量[2]。参考文献[1]陈敏莲,滕美君,马袁英.情志护理在孕产妇心理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1***:85-88.[2]吴菊珍,黄小桃,张海莲.妇产科临床护理中情志护理的应用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21***:140-141. 篇2 浅谈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在心血管内科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患者24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观察组的患者采用风险护理。结果两组患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结论在心血管内科,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效果非常好,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心血管内科;效果 护理风险指的是在护理过程中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这些因素会对患者造成意想不到的伤害,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而且护理中,存在风险高和各类不确定的因素。心血管内科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而且患者的病情变化很快,常常会出现心功能不全的问题,甚至会出现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威胁著患者的生命。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患者240例为研究物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风险因素 意外事件因素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器官衰竭的问题,也会出现跌倒等意外的损伤,并且心血管内科的患者的血液回圈能力比较差,他们长期卧床,会出现压疮。 药物因素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平时要服用不同的药物,所以,在药物控制的环节上会出现药物滥用或者误用的情况。 管理因素很多护理人员缺乏相关的护理经验,他们在护理中,各项技能并不是特别的熟练,所以,会导致各类纠纷的产生。 人为因素在护理的过程中,有个别的护理人员没有树立较高的责任意识,在对患者抢救的过程中,不能将药物准备齐全,导致患者错过抢救的最佳期限[1]。 护理管理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仅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患者还接受护理风险管理。 完善管理的制度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要做好相关的基础工作,防止在护理过程中导致医疗事故的发生,按照病房的特征,建立抢救机制,护理工作应该进行规范化的引导,将各类风险事件进行总结。对护理过程中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帮助患者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措施。如果在护理工作中发生了不良事件,应该填写报告单,对患者造成的后果进行分析,并且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2]。 成立管理小组在心血管内科,应该成立健全的护理质量管理小组,科室的护士长进行全权负责,定期对科室的护理质量进行评估,找到问题,及时的反馈,定期对科室内的护理情况进行综合,完善护理的质量,相关的护理人员应该进行风险管理知识的学习,了解起作用,强化风险防范意识。 药物护理在使用药物中,护理人员应该向患者及其家属明确的解释药物的机制,告知患者在使用药物后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如在采用静脉注射的方式进行***的注射中,应该对***的滴速进行严格的控制。 完善安全管理患者的病床周围应该设计好护栏,防止患者出现跌伤,确保病房内的地面清洁干燥,防止患者滑倒。护理人员应该与患者的家属经常的沟通,应该在患者上厕所的时候陪伴患者。 完善业务素质通过对护理人员的实际能力的分析,应该对科室内的护理人员强化培训,尤其是一些年龄小而且经验不足的护理人员,应该强化相关的培训工作,强化专业培训的力度,使护理人员熟练的掌握药物的使用和医疗器械的使用,在发生突发状况后,可以及时的采取应急措施,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进行定期的考核,完善规范操作技术[3]。 统计学方法 运用统计学软体对资料进行分析,以P<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的不断完善,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人们对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风险管理可以对各类风险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提高护理人员防范风险的意识,尽量防止各类安全问题的产生。在心血管内科,进行完善的护理风险管理,可以对患者进行更加有效的干预,通过本次研究,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的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所以,在心内科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后,护理人员可以掌握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在工作中可以规避风险,效果很好,防止患者在治疗中出现各类事故。 参考文献 [1]徐小雅,王永生,王效惠,胡敏,江美芳.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四川医学,2012,05:906-908. [2]韩莹.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5,01:148-149. [3]关薇.基于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04:707-708.

超精密机床论文参考文献

数控车床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数控车床毕业论文参考文献(1):

[1]吕斌杰,高长银,赵汶.华中系统数控车床培训教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

[2]刘宏军.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实训教程[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

[3]梁训,王宣,周延佑.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市场:机床技术发展的'新动向[J].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市场,2001(3):13.

[4]吴祖育,秦鹏飞.数控机床[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242.?

[5]毕妍.科技创新与应用:经济型数控机床改造的优化方案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6.

数控车床毕业论文参考文献(2):

[1]彭烨.数控车床操作技术分析[J].硅谷,2011(5).

[2]田海超.数控车床操作技术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3(16).

[3]姚雪莲.浅谈数控车床操作技术常见问题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2(35).

[4]秦晓寅.数控车床操作中的撞车原因及对策分析[J].科技资讯,2014(21).

[5]李莹,吴成义.复杂零件在数控车床加工的工艺探讨[J].中国科技投资,2013(A19):158.

[6]宋理敏,李俊川.复杂椭球部件的数控车削加工工艺研究[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13(4):132-134.

[7]刘仁春,袁维涛.提升数控机床复杂曲面零件加工效率[J].金属加工:冷加工,2013(14):12-14.

数控车床毕业论文参考文献(3):

[1]徐亮.浅析数控机床的故障及完善方法[J].科技致富向导,2010(24):56-57.

[2]薛福连.数控机床故障诊断及处理[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0(4):54-55.

[3]徐亮.浅析数控机床的故障及完善方法[J].科技致富向导,2010(24):56-57.

[4]刘瑞已,李平化.数控机床参数故障的维修技巧[J].制造技术与机床,2008(5):79-81.

[5]薛福连.数控机床故障诊断及处理[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0(4):54-55.

[6]杨文彬.瑞安市农田水利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

数控机床的历史、 数控机床的历史、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前言在工程训练中心的两周实习, 经过对各项工种的体验, 我深深体会 到了科技的力量。在钳工和车工实习时,劳累三天,就只做出来那么 几件不是很合格的产品;可是在数控车间,一两个小时内,通过编程 可以轻松的做出很多高精度的产品。 这使我对数控机床产生了浓厚兴 趣,所以开始上网浏览关于数控机床的前世今生,增加我对数控机床 的了解。一、数控机床数控机床是数字控制机床 (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 machine tools)的简称,是一种装有程序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机床。该控制系 统能够逻辑地处理具有控制编码或其他符号指令规定的程序, 并将其 译码,从而使机床动作。过去的数控机床经历了一个由单一向多元转 换的一个过程,数控机床的快速发展是整个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重 要体现。数控机床在现代工业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与我们生活 的各个方面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未来数控机床将会有一个前所未 有的发展, 世界上主要工业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数控加工技术的研究 和发展.二、数控机床的历史 第一台数控机床的诞生 1948 年,美国帕森斯公司接受美国空军委托,研制飞机螺旋桨 叶片轮廓样板的加工设备。由于样板形状复杂多样,精度要求高,一 般加工设备难以适应,于是提出计算机控制机床的设想。1949 年, 该公司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伺服机构研究室的协助下, 开始数控机床 研究,并于 1952 年试制成功第一台由大型立式仿形铣床改装而成的 三坐标数控铣床,不久即开始正式生产。 早期的发展历史 1965 年,出现了第三代的集成电路数控装置,不仅体积小,功 率消耗少,且可靠性提高,价格进一步下降,促进了数控机床品种和产量的发展。60 年代末,先后出现了由一台计算机直接控制多台机 床的直接数控系统(简称 DNC),又称群控系统;采用小型计算机控制 的计算机数控系统(简称 CNC),使数控装置进入了以小型计算机化为 特征的第四代。 1974 年,研制成功使用微处理器和半导体存贮器的 微型计算机数控装置(简称 MNC),这是第五代数控系统。第五代与第 三代相比, 数控装置的功能扩大了一倍, 而体积则缩小为原来的 1/20, 价格降低了 3/4,可靠性也得到极大的提高。80 年代初,随着计算机 软、硬件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能进行人机对话式自动编制程序的数控 装置;数控装置愈趋小型化,可以直接安装在机床上;数控机床的自 动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具有自动监控刀具破损和自动检测工件等功 能。三、数控机床的现状 高速化 随着汽车、国防、航空、航天等工业的高速发展以及铝合金等新 材料的应用,对数控机床加工的高速化要求越来越高。 (1)主轴转速:机床采用电主轴(内装式主轴电机),主轴最高转 速达 200000r/min; (2)进给率:在分辨率为 μm 时,最大进给率达到 240m/min 且 可获得复杂型面的精确加工; (3)运算速度:微处理器的迅速发展为数控系统向高速、高精度方 向发展提供了保障, 开发出 CPU 已发展到 32 位以及 64 位的数控系统, 频率提高到几百兆赫、上千兆赫。由于运算速度的极大提高,使得当 分辨率为 μm、μm 时仍能获得高达 24~240m/min 的进给速 度; (4)换刀速度:目前国外先进加工中心的刀具交换时间普遍已在 1s 左右,高的已达 。德国 Chiron 公司将刀库设计成篮子样式,以 主轴为轴心,刀具在圆周布置,其刀到刀的换刀时间仅 。 高精度化 数控机床精度的要求现在已经不局限于静态的几何精度, 机床的 运动精度、热变形以及对振动的监测和补偿越来越获得重视。(1)提高 CNC 系统控制精度:采用高速插补技术,以微小程序段实 现连续进给, CNC 控制单位精细化, 使 并采用高分辨率位置检测装置, 提高位置检测精度(日本已开发装有 106 脉冲/转的内藏位置检测器 的交流伺服电机,其位置检测精度可达到 μm/脉冲),位置伺 服系统采用前馈控制与非线性控制等方法; (2)采用误差补偿技术:采用反向间隙补偿、丝杆螺距误差补偿和 刀具误差补偿等技术,对设备的热变形误差和空间误差进行综合补 偿。 研究结果表明, 综合误差补偿技术的应用可将加工误差减少 60%~ 80%; (3)采用网格解码器检查和提高加工中心的运动轨迹精度,并通过 仿真预测机床的加工精度,以保证机床的定位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 使其性能长期稳定,能够在不同运行条件下完成多种加工任务,并保 证零件的加工质量。 功能复合化 复合机床的含义是指在一台机床上实现或尽可能完成从毛坯至成 品的多种要素加工。 根据其结构特点可分为工艺复合型和工序复合型 两类。工艺复合型机床如镗铣钻复合——加工中心、车铣复合——车 削中心、铣镗钻车复合——复合加工中心等;工序复合型机床如多面 多轴联动加工的复合机床和双主轴车削中心等。 采用复合机床进行加 工,减少了工件装卸、更换和调整刀具的辅助时间以及中间过程中产 生的误差,提高了零件加工精度,缩短了产品制造周期,提高了生产 效率和制造商的市场反应能力, 相对于传统的工序分散的生产方法具 有明显的优势。 加工过程的复合化也导致了机床向模块化、 多轴化发展。 德国 Index 公司最新推出的车削加工中心是模块化结构, 该加工中心能够完成车 削、铣削、钻削、滚齿、磨削、激光热处理等多种工序,可完成复杂 零件的全部加工。随着现代机械加工要求的不断提高,大量的多轴联 动数控机床越来越受到各大企业的欢迎。 在 2005 年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CIMT2005)上,国内外制造商展 出了形式各异的多轴加工机床(包括双主轴、双刀架、9 轴控制等) 以及可实现 4~5 轴联动的五轴高速门式加工中心、五轴联动高速铣 削中心等。 控制智能化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了满足制造业生产柔性化、制造自 动化的发展需求,数控机床的智能化程度在不断提高。具体体现在以 下几个方面: (1)加工过程自适应控制技术:通过监测加工过程中的切削力、主 轴和进给电机的功率、电流、电压等信息,利用传统的或现代的算法 进行识别,以辩识出刀具的受力、磨损、破损状态及机床加工的稳定 性状态,并根据这些状态实时调整加工参数(主轴转速、进给速度) 和加工指令,使设备处于最佳运行状态,以提高加工精度、降低加工 表面粗糙度并提高设备运行的安全性。 (2)加工参数的智能优化与选择:将工艺专家或技师的经验、零件 加工的一般与特殊规律,用现代智能方法,构造基于专家系统或基于 模型的“加工参数的智能优化与选择器”, 利用它获得优化的加工参 数,从而达到提高编程效率和加工工艺水平、缩短生产准备时间的目 的。 (3)智能故障自诊断与自修复技术:根据已有的故障信息,应用现 代智能方法实现故障的快速准确定位。 (4)智能故障回放和故障仿真技术:能够完整记录系统的各种信息, 对数控机床发生的各种错误和事故进行回放和仿真, 用以确定错误引 起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积累生产经验。 (5)智能化交流伺服驱动装置:能自动识别负载,并自动调整参数 的智能化伺服系统, 包括智能主轴交流驱动装置和智能化进给伺服装 置。这种驱动装置能自动识别电机及负载的转动惯量,并自动对控制 系统参数进行优化和调整,使驱动系统获得最佳运行。 (6)智能 4M 数控系统:在制造过程中,加工、检测一体化是实现快 速制造、快速检测和快速响应的有效途径,将测量(Measurement)、 建模 (Modelling) 加工 、 (Manufacturing) 机器操作 、 (Manipulator) 四者(即 4M)融合在一个系统中,实现信息共享,促进测量、建模、 加工、装夹、操作的一体化。 体系开放化(1)向未来技术开放:由于软硬件接口都遵循公认的标准协议,只 需少量的重新设计和调整, 新一代的通用软硬件资源就可能被现有系 统所采纳、吸收和兼容,这就意味着系统的开发费用将大大降低而系 统性能与可靠性将不断改善并处于长生命周期; (2)向用户特殊要求开放:更新产品、扩充功能、提供硬软件产品 的各种组合以满足特殊应用要求; (3)数控标准的建立:国际上正在研究和制定一种新的 CNC 系统标 准 ISO14649 (STEP-NC) ,以提供一种不依赖于具体系统的中性机制, 能够描述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的统一数据模型, 从而实现整个制造过 程乃至各个工业领域产品信息的标准化。标准化的编程语言,既方便 用户使用,又降低了和操作效率直接有关的劳动消耗。 驱动并联化 并联运动机床克服了传统机床串联机构移动部件质量大、 系统刚度 低、刀具只能沿固定导轨进给、作业自由度偏低、设备加工灵活性和 机动性不够等固有缺陷,在机床主轴(一般为动平台)与机座(一般 为静平台)之间采用多杆并联联接机构驱动,通过控制杆系中杆的长 度使杆系支撑的平台获得相应自由度的运动, 可实现多坐标联动数控 加工、装配和测量多种功能,更能满足复杂特种零件的加工,具有现 代机器人的模块化程度高、重量轻和速度快等优点。 并联机床作为一种新型的加工设备, 已成为当前机床技术的一个重 要研究方向,受到了国际机床行业的高度重视,被认为是“自发明数 控技术以来在机床行业中最有意义的进步”和“21 世纪新一代数控 加工设备”。 极端化(大型化和微型化) 极端化(大型化和微型化) 国防、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和能源等基础产业装备的大型化需要 大型且性能良好的数控机床的支撑。 而超精密加工技术和微纳米技术 是 21 世纪的战略技术,需发展能适应微小型尺寸和微纳米加工精度 的新型制造工艺和装备,所以微型机床包括微切削加工(车、铣、磨) 机床、微电加工机床、微激光加工机床和微型压力机等的需求量正在 逐渐增大。 信息交互网络化对于面临激烈竞争的企业来说,使数控机床具有双向、高速的联网 通讯功能,以保证信息流在车间各个部门间畅通无阻是非常重要的。 既可以实现网络资源共享,又能实现数控机床的远程监视、控制、培 训、教学、管理,还可实现数控装备的数字化服务(数控机床故障的 远程诊断、维护等)。例如,日本 Mazak 公司推出新一代的加工中心 配备了一个称为信息塔(e-Tower)的外部设备,包括计算机、手机、 机外和机内摄像头等,能够实现语音、图形、视像和文本的通信故障 报警显示、在线帮助排除故障等功能,是独立的、自主管理的制造单 元。 新型功能部件 为了提高数控机床各方面的性能, 具有高精度和高可靠性的新型功 能部件的应用成为必然。具有代表性的新型功能部件包括: 高频电主轴:高频电主轴是高频电动机与主轴部件的集成,具有体积 小、转速高、可无级调速等一系列优点,在各种新型数控机床中已经 获得广泛的应用; 直线电动机: 近年来, 直线电动机的应用日益广泛, 虽然其价格高于传统的伺服系统, 但由于负载变化扰动、 热变形补偿、 隔磁和防护等关键技术的应用,机械传动结构得到简化,机床的动态 性能有了提高。如:西门子公司生产的 1FN1 系列三相交流永磁式同 步直线电动机已开始广泛应用于高速铣床、加工中心、磨床、并联机 床以及动态性能和运动精度要求高的机床等; 德国 EX-CELL-O 公司的 XHC 卧式加工中心三向驱动均采用两个直线电动机;电滚珠丝杆:电 滚珠丝杆是伺服电动机与滚珠丝杆的集成, 可以大大简化数控机床的 结构,具有传动环节少、结构紧凑等一系列优点。总结纵观数控机床的发展之路, 我们可以清晰的认识到数控的发展他 不仅代表着整个制造业的发展,也代表着整个社会的进步。中国是一 个制造业大国,主要依靠资源、劳动力、价格等方面的优势。而在产 品技术研发和自主创新方面与国外的差距还 是很大。 中国是数控产业 不能安于现状, 应抓住就会努力发展。 数控技术是制造业的核心基础, 是国家工业和国防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我们要加快发展,力争早 日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 行业发展部.CIMT2001 巡礼[J].世界制 造技术与装备市场,2001(3):18-20. [2]梁训王宣 周延佑.机床技术发展的新动向[J].世界制造技术与 装备市场,2001(3):21-28. [3]《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2001 年第 30 卷第 1 期 [4]王平.《机电新产品导报》 2005 年第 12 期

组合机床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李洪 实用机床设计手册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7 [2]杜君文 邓广敏 数控技术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2年 [3]成大先 机械设计图册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 [4]王炳实 机床电气控制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5]李福生 实用数控机床技术手册 北京:北京出版社 1993 [6]上海纺织工学院等 机床设计图册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79 [7]余英良 机床数控改造设计与实例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7 [8]陈绍廉 数控机床改造技术 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 1988 [9] 于淘 C6132普通机床的数控改造 . 北华大学学报 [10]谷风金 C6140车床的数控改造与设计 . 煤矿机械 [11]赵美林 CA6140车床的改造 . 机床与液压 [12]陈继振 CA6140车床数控改造的安装及调试 . 设备与维护 [13]白文庆 普通车床的数控改造 . 机械产品与科技 [14]张丽芳 普通车床的数控改造设计 . 船电技术 [15]贾传圣 普通机床的数控改造与应用 . 改装与维修 [16]李朝阳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北京:北京航天航空大学 2005 [17]林平勇 高嵩 电工电子技术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8]张建明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19]张树森 机械制造工程学 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 2005 [20]顾维邦 金属切削机床概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1]周开勤 唐蓉城等机械设计师实用手册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1992 [22]唐仲文 实用数控机床技术手册 北京:北京出版社 1993 [23]大连组合机床研究所 组合机床设计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75 [24]牛大年 机械原理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5]胡汉才 单片机原理及其接口技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5 [26]吴道全 金属切削原理及刀具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3 [27],“Elements of Vibration analysis”,MCGRAW—HILL,1995 [28]INTERNATIONAL STANDARD ISO0286—1 ISO0286—2 1988 [29]Yoram Koren,Computer Control of Manufacturing System,McGram Hill Book

数控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是论文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学术研究过程之中对于所涉及到的所有文献资料的总结与概括,以下是我搜集整理的数控论文参考文献,欢迎阅读查看。

[1]郑贞平,黄云林,黎胜容.中文版数控仿真技术与应用实例详解.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王明红.数控技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王道宏.数控技术.浙江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

[4](印) 数控宏程序编程技术一本通.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5]廖效果.数控技术.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6]杜君文,邓广敏.数控技术.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

[7]董玉红.数控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8]徐元昌.数控技术.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9]倪祥明.数控机床及数控加工技术.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10]孙志孔,张义民.数控机床性能分析及可靠性设计技术.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11]文怀兴,夏田.数控机床系统设计(第2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12]张亚力.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编程与零件加工.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13]陈学翔.数控铣(中级)加工与实训.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14]肖军民.UG数控加工自动编程经典实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15]周晓红.数控铣削工艺与技能训练(含加工中心).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16]陈炳光,陈昆.模具数控加工及编程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17]唐利平.数控车削加工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18]朱勇.数控机床编程与加工.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11.

[19]关雄飞.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0]周虹.使用数控车床的零件加工.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1]刘虹.数控加工编程及操作.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2]张士印,孔建.数控车床加工应用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3]叶俊.数控切削加工.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4]顾德仁.CAD/CAM与数控机床加工实训教程.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11.

[25]李柱.数控加工工艺及实施.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6]张若锋,邓建平.数控加工实训.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7]卢万强.数控加工技术(第2版).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28]鲍海龙.数控铣削加工中级.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9]刘昭琴.机械零件数控车削加工.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30]周芸.数控机床编程与加工实训教程.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11.

[31]江剑锋.CAD/CAM与数控机床加工.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11.

[32]高彬.数控加工工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3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数控加工工艺(第三版).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1.

[34]周芸.数控机床编程与加工实训教程.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11.

[35]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数控加工基础.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1.

[36]关颖.数控车床操作与加工项目式教程.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37]施晓芳.数控加工工艺.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38]殷小清,黄文汉,吴永锦.数控编程与加工-基于工作过程.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39]漆军,何冰强.数控加工工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40]姚屏,徐伟.数控车削编程与加工.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41]裴炳文.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42]田春霞.数控加工工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43]顾京.数控机床加工程序编制.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44]王亚辉,任宝臣,王金贵.典型零件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编程方法解析. 北京:45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46]陈志雄.零件数控车削工艺设计、编程与加工.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47]赵显日.机械零件数控车削加工.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

[48]赵先仲,陈俊兰.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49]贾慈力.模具数控加工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50鲁淑叶,辜艳丹.零件数控车削加工.国防工业出版社,2011.

[1]韩建海.数控技术及装备.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2]徐弘海.汉英数控技术词典.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3]徐弘海.数控机床刀具及其应用.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4]李金伴,马伟民.实用数控机床技术手册.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5]胡占齐.NUMERICAL CONTROL TECHNOLOGY数控技术. 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6]谢晓红.数控车削编程与加工技术(第2版).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7] 刘永久.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技术.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8]吴石林,杨昂岳. 数控线切割、电火花加工、编程与操作技术. 湖南. 湖南科学出版社 ,2008.

[9]伍端阳.数控电火花切割加工技术培训教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10]李立.数控线切割加工实用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11]孙德茂.数控机床逻辑控制编程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12]赵鸿,余世超.现代刀具与数控磨削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13] 逯晓勤. 数控机床编程技术.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14] 赵东福.UG NX数控编程技术基础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

[15] 康亚鹏. 数控电火花线切割编程应用技术.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16]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组织.数控铣床加工中心加工技术(教师用书).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

[17]何雪明,吴晓光,常兴.数控技术.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18] 关雄风.数控机床与编程技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19]王志明.数控技术.上海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9.

[20] 黄国权.数控技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1]张福润,严育才.数控技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2]田林红.数控技术.郑州大学出版社,2008.

[23] 张建钢,胡大泽.数控技术.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24]朱晓春.数控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25]林宋.田建军.现代控制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26]叶蓓华.数字控制技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7]陈志雄. 数控机床与数控编程技术.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28]廖效果.数字控制机床.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29]周济,周艳红.数控加工技术.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0.

[30]张建钢,胡大泽. 数控技术.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31]廖效果,朱启逑. 数字控制机床.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32]明兴祖 .数控加工技术.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

[33]王宝成 .数控机床与编程实用教程.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

[34]刘淑华. 数控机床与编程.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1.

[35]方祈. 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1999.

[36]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组织编写.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1.

[1]吕斌杰,高长银,赵汶.华中系统数控车床培训教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

[2]刘宏军.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实训教程[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

[3]梁训,王宣,周延佑.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市场:机床技术发展的新动向[J].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市场,2001(3):13.

[4]吴祖育,秦鹏飞.数控机床[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242.?

[1]徐亮.浅析数控机床的故障及完善方法[J].科技致富向导,2010(24):56-57.

[2]薛福连.数控机床故障诊断及处理[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0(4):54-55.

[3]徐亮.浅析数控机床的故障及完善方法[J].科技致富向导,2010(24):56-57.

[4]刘瑞已,李平化.数控机床参数故障的维修技巧[J].制造技术与机床,2008(5):79-81.

[5]薛福连.数控机床故障诊断及处理[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0(4):54-55.

[6]杨文彬.瑞安市农田水利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

[1]方沂,《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国防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

[2]王爱玲等,《现代数控原理及控制系统》,国防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

[3]白恩远等,《现代数控机床伺服及检测技术》,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

[4]任建平等,《现代数控机床故障诊断及维修》,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

[5]王爱玲等,《现代数控机床实用操作技术》,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

[6]周济,周艳红.数控加工技术.国防工业出版社,2003,9.

[7]艾兴等. 高速切削加工技术.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5.

[8]谬效果.数控技术.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7.

[9]周永俊.MasterCAM铣削/车削应用指南.清化大学出版社,2002,4.

[10]于春生.数控机床编程及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5.

[11]胡友树.数控车床编程、操作及实训.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8.

[12]黄道业.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编程、操作及实训.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8.

[13]郑盛新.数控机床与编程加工习题集,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8.

[1]彭烨.数控车床操作技术分析[J].硅谷,2011(5).

[2]田海超.数控车床操作技术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3(16).

[3]姚雪莲.浅谈数控车床操作技术常见问题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2(35).

[4]秦晓寅.数控车床操作中的撞车原因及对策分析[J].科技资讯,2014(21).

[5]李莹,吴成义.复杂零件在数控车床加工的工艺探讨[J].中国科技投资,2013(A19):158.

[6]宋理敏,李俊川.复杂椭球部件的数控车削加工工艺研究[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13(4):132-134.

[7]刘仁春,袁维涛.提升数控机床复杂曲面零件加工效率[J].金属加工:冷加工,2013(14):12-14.

[1]张士科.数控装置的可靠性评估[d].东北大学2011.

[2]罗戍.鞋楦曲面数控加工运动控制方法与仿真的研究[d].福州大学2005.

[3]沈振辉.挖掘机动臂结构智能优化设计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福州大学2011.

[4]洪玫.鞋楦曲面重构及数控加工仿真[d].福州大学2005.

[5]陈剑雄.基于嵌入式linux现场总线型开放式数控系统研究[d].福州大学2006.

[6]刘鹏.三坐标测量机非刚性效应运动误差及建模的研究[d].福州大学2002.

[7]丁贤利.双面中心孔数控机床设计[d].南昌大学2014.

[8]张秀娟.基于dnc技术的数控车间网络化改造项目研究[d].南昌大学2014.

[9]郭文星.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数控加工网络实训室项目研究[d].南昌大学2014.

[10]韩明礼.精密数控机床静压导轨的设计及fluent分析[d].东北大学2011.

[11]刘志学.高速电主轴矢量控制系统的设计与仿真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3.

[12]杨波.动力伺服刀架转位系统的可靠性研究[d].东北大学2012.

[13]臧运峰.五轴加工中心球头铣刀切削力建模及对加工质量影响研究[d].东北大学2011.

[14]宋旻昊.数控加工中心的控制系统改造与实现[d].东北大学2012.

[15]贾文彬.vmc650五轴联动(立式)数控加工中心液压系统可靠性评价[d].东北大学2011.

[16]刘冬.鞋楦曲面建模及其数控加工程序的自动生成[d].福州大学2003.

[1]洪永学,余红英.基于s3c2440的u-boot启动分析[j].科技信息.2012(24).

[2]卢汉辉.蓄电池组充电管理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

[3]谢芬,潘丽,刘守印.基于qt/e的嵌入式linux系统的软键盘实现[j].电子设计工程.2012(05).

[4]黄克.电动旅游车蓄电池组均充管理系统研究[d].贵州大学2009.

[5]朱德新,王爽.信号和槽机制的研究与应用[j].才智.2011(35).

[6]张波.蓄电池组分布式单体充电器研究[d].浙江大学2009.

[7]张方辉,王建群.qt/embedded在嵌入式linux上的移植[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6(07).

[8]张晓冬.国内外蓄电池监测系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农机化研究.2002(03).

[9]张艳峰.蓄电池组无线监控系统的网关设计与实现[d].华中师范大学2011.

[10]陈璇.用于长脉冲磁体电源系统的蓄电池组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

[11]陈洪圳.蓄电池组智能在线监测与活化系统研制[d].武汉工程大学2014.

[12]齐焱焱.基于电力通信网的蓄电池组集中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10.

[13]张波.蓄电池组综合测试系统中变流技术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8.

[14]牛泽田.蓄电池组充放电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东北大学2011.

[15]黄先莉.蓄电池组无线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和智能化故障检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16]王磊.u-boot从nandflash启动的实现[j].电子设计工程.2010(05).

[17]李鸿博.电动汽车蓄电池状态监测系统的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11.

[18]王丰锦,邵新宇,喻道远,李培根.基于socket和多线程的应用程序间通信技术的研究[j].计算机应用.2000(06).

[19]''smanual.

[20].

[21]yuang-shunglee,.

[1]肖明.从emo2009看现代数控系统技术发展[j].机械工程师.2009(12).

[2]郭容光.开放式数控系统及其集成状态监测研究[d].天津大学2009.

[3]余道洋.开放式数控系统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及应用[d].合肥工业大学2005.

[4]张剑.开放式数控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江苏大学2003.

[5]indramotionmtx数控系统和mtxmicro[j].金属加工(冷加工).2009(15).

[6]田军锋,马跃,吴文江,王锐.利用rcs库实现数控系统模块间的.通信[j].微计算机信息.2009(19).

[7]董靖川,王太勇,徐跃.基于数控流水线技术的开放式数控系统[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9(06).

[8]李淑萍,张筱云.基于pmac的开放式数控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08(11).

[9]史旭光,胥布工,李伯忍.基于圆整误差补偿策略的s曲线加减速控制研究与实现[j].机床与液压.2008(11).

[10]何均,游有鹏,王化明.面向微线段高速加工的ferguson样条过渡算法[j].中国机械工程.2008(17).

[11]孔德仁,何云峰,狄长安编着.仪表总线技术及应用[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

[12]郭德响.一种开放式数控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江苏大学2009.

[13]潘子杰.基于开放式数控系统的软plc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2.

[14]彭亚娜.开放式数控系统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4.

[15]袁晓明.基于组件技术的开放式数控系统研究与开发[d].江苏大学2007.

[16]戴文明.基于量子框架的开放式数控系统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

[17]钱增磊.自动磨刃机开放式数控系统研究与开发[d].南京师范大学2011.

[18]吴长忠.面向网络化制造开放式数控系统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8.

[19]杨林,张承瑞.基于时间分割的前加减速快速插补算法[j].制造技术与机床.2008(09).

[20]张园,陈友东,黄荣瑛,魏洪兴,邹勇.高速加工中连续微小线段的前瞻自适应插补算法[j].机床与液压.2008(06).

[21]严彩忠.ccmt2008:中国数控春天畅想曲[j].伺服控制.2008(05).

需要毕业设计论文也可以联系详谈。 采纳哦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