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隋唐史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2024-07-05 05:48:39

隋唐史论文参考文献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隋唐帝国形成史论

唐代运输业论文的参考文献有这些内容:作为参考文献概观或通论性的著述较早的有白寿彝《中国交通史》(商务1936;河南人民1987再版)、陶希圣、鞠清远主编《唐代之交通》(《中国经济史料丛编·唐代编之四》,国立北京大学出版组1937;台北食货出版社影印1974)、楼祖诒《中国邮驿发达史》(中华1940)等。其中陶氏等主编《唐代之交通》在交通史料的勾稽上下了一定功夫,至今仍有其参考价值。李剑农《魏晋南北朝隋唐经济史稿》(国立蓝田师院历史系油印本,1943;三联1959)辟专节述唐代之商业交通,分“内地交通”与“海上交通”两大层面,前者复分水路交通与驿道交通予以讨论,对唐代运河与漕运、江淮间的水路、湘赣二水之运输、大庾岭路之开凿及其意义、自鄂州入长安的水陆道路、以长安为中心的驿道等并有详明的论述,其中对唐代“漕运整理”的几个时期、运河通塞情况也有较恰切的解说。海上交通部分虽借重桑原骘藏《唐宋贸易港研究》和木宫太彦《中日交通史》之说,但也多处提出自己的判断。一些断代史著作也或详或略地叙述了唐代的交通问题。吕思勉《隋唐五代史》第19章第6节《交通》(上海中华1957;上海古籍l959)在充分占有正史资料的基础上对隋唐五代交通诸问题条分缕析,讨论了内河水运与漕运、运河的开凿与通塞、陆路的开凿、陆路交通工具包括车乘、马驴等、交通设施、制度包括驿制、传马、驿马、程限、烽候等;于海运和海上交通、船舶之制作、桥梁问题等并有论述。岑仲勉《隋唐史》(高等教育1957)亦专节讨论唐代“交通之设备及程途”(见第59节),分设备及技术、对外之重要海道两方面予以论列。前者简要述及唐代驿制驿道、水道、海运、关制、航海信风、海舶种类等;后者考南海通道、东北通路,颇多发凡。王仲荦《隋唐五代史》上册(上海人民1988)专节述唐代驿站制度与过所制度、唐与亚洲各国的交通路线。前者参据敦煌吐鲁番文书残卷,对馆驿、过所问题做出重要解释。这些断代史著作述交通运输事虽较简略,但都甚为扼要,且相对全面,不乏独到见解,故仍属研讨此论题所应参检的文献。

不知道你现在的水平如何。不过这些书是学史的人必看的宋兆麟等:《中国原始社会史》 林耀华:《原始社会史》 余继林:《原始社会简史》 郭沫若:《奴隶制时代》 金景芳:《中国奴隶社会史》 孙 淼:《夏商史稿》 童书业:《春秋史》 夏 鼐:《中国文明的起源》 丁 山:《中国古代宗教与神话考》 田昌五:《古代社会断代新论》 杨宽:《战国史》 林剑鸣:《秦史稿》、《秦汉史》 张维华:《试汉武帝》 钱剑夫:《秦汉赋役制度考略》 林干:《匈奴史》 陈竺同:《西汉和西域等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韩养民、张来斌:《秦汉风俗》 任继愈:《中国哲学发展史》(秦汉卷) 金春峰:《汉代思想史》 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 韩国磐:《魏晋南北朝史纲》 唐长孺:《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 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 韩国磐:《南朝经济初探》 韩国磐:《北朝经济初探》 高 敏:《魏晋南北朝经济史》 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岑仲勉:《隋唐史》 汪 篯:《隋唐史论稿》 韩国磐:《隋唐五代史纲》 王仲荦:《隋唐五代史》 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金宝祥:《唐史新探》 胡如雷:《李世民传》 赵克尧、许道勋:《唐太宗传》。 唐长孺:《隋唐制度三论》 周宝珠、陈振:《简明宋史》 王瑞明:《宋代政治史概要》 朱瑞熙:《宋代社会研究》 关履权:《两宋史论》 邓广铭等主编:《宋史研究论文集》 张正明:《契丹史略》 杨树森:《辽史简编》 吴天墀:《西夏史稿》 张博泉:《金史简编》 邓广铭:《王安石》 漆 侠:《王安石变法》 侯外庐等主编:《宋明理学史》(上) 韩儒林主编:《元朝史》 翁独健:《蒙古族简史》 南京大学历史系元史研究室编:《元史论集》 元史研究会编:《元史论丛》 李 斡:《元代社会经济史稿》 李洵主编:《明清史》李光璧:《明朝史略》。汤纲、南炳文:《明史》(上)孟森:《明清史讲义》(上) 吴晗:《朱元璋传》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明史研究室编辑:《明史研究论丛》、《明史资料丛刊》 戴逸主编《简明清史》 辽宁合编《清史简编》 萧一山:《清代通史》 李洵主编《明清史》 孟森:《明清史讲义》(下) 各单位编辑的《清史论丛》、《清史研究集》、《清史资料》等。 马克思:《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第37章 马克思:《资本主义以前生产诸形态》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列 宁:《论国家》 列 宁:《国家与革命》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共8册) 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共8册)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 范文澜:《中国通史》郭沫若:《中国史稿》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白寿彝总编:《中国通史》 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研究入门》 邹贤俊等:《中国古代史自学辅导》 《中国近代史》参考文献目录 一、《中国近代史》基本参考文献目录 1、龚书铎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中华书局1980年重版本。 2、胡绳:《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 3、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4、[美]费正清编,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编译室译:《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年)》,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5、苑书义等编:《中国近代史新编》,人民出版社2007年修订本。 6、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上、下),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7、戴逸:《中国近代史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8、刘大年:《中国近代史诸问题》,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 9、丁名楠:《帝国主义侵华史》,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

隋唐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隋唐文明是我国古代文明史上最辉煌的一页,在人类文明史的发展进程中显示了极强的历史穿透力;在地域上,她将文明播散於四邻,具有很强的辐射性。在我国五千年历史的大国文明中,其影响力和感召力都是空前的。隋唐时期,我国南北统一,疆域辽阔,经济发达,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在此基础上,隋唐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隋唐时期,建筑、雕版印刷、天文、医药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哲学、史学,名家辈出,宗教兴盛。唐朝文学艺术,光耀千古,五彩缤纷。体育也处在空前兴盛的时代。科学技术和教育1李春营建赵州桥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和建造了著名的赵州桥。赵州桥原名安济桥,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这座桥经历了1300多年,至今仍然很坚固,在中外桥梁史上有着重要地位。赵州桥的建造特点是:第一、桥的大拱两端的上方各有两个小拱,用以减轻桥身重量对桥基压力,遇到洪水,又可增加排水量,减弱激流对桥身的冲击。第二、整个桥型,大小拱相配,显得轻盈匀称美观。第三、桥侧栏板刻着龙形花纹,姿态活泼,好像都在游动,是不可多得的艺术品。2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早在隋唐时候,已经有佛经、日历、诗集等雕版印刷品。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868年我国印制的《金刚经》卷子。这一印刷品画面精美,字体整齐,技术已相当熟练。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大大有利于文化的传播。3天文学家僧一行 僧一行是唐代著名的天文学家。在他的倡议和指导下,唐政府派人到全国13个点进行天文观测。一行从实测里得到地球子午线的长度。这是世界上测量子午线的第—次。测量子午线的长度,对测知地球大小有很大关系。4孙思邈和《千金方》 隋唐时期,医药学有很大发展,主要表现在:第一,唐太宗时,办了分科较细的医学校,比西方早200年。第二,唐高宗时,政府组织人编写的《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定和颁布的药典,比欧洲早800年。第三,唐朝著名的医学家孙思邈,写出了《千金方》一书。书中记载了800多种药物和5000多个药方,他被后人称为“药王”。5唐代的教育 隋唐的科举制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唐朝学校制度完备,达到当时世界先进水平。从中央到地方,有一整套学校体制。在中央有国子学、太学等,在地方有州学、县学和乡学等。专业教育开始确立,有了算术、天文、医学等自然科学的专业学校。安史之乱以后,唐代的私人办学多了起来,唐朝大文学家韩愈、柳宗元等,均办过学。宗教、哲学和史学宗教的兴盛 隋唐统治者都重视宗教对麻痹人民思想的作用,所以这一时期,无论佛教、道教和其他外来宗教,都受到重视,兴盛发展。此时佛经广泛传播于民间,有史料说“民间佛经多于(儒家的)六经数十百倍”。隋文帝和武则天时期,在全国广建庙宇,大造佛像。道教在唐朝也有发展。唐朝皇帝以道教教主老子李耳后代自居,道教在当时有特殊地位,从长安、洛阳到名山幽谷,到处有道教的踪迹。隋唐时期,统治者对外来宗教的态度比较开明,从西亚传进的袄教、景教、摩尼教和伊斯兰教,都受到尊重。唯物主义思想家柳宗元和刘禹锡 柳宗元生活在唐代中期,是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主要哲学著作有《天说》等。他认为宇宙是由物质构成的,与天命无关。他还认为人类历史发展有自己的必然规律,并不由“圣人”意旨决定。这是值得重视的进步观点。刘禹锡也是中唐时候的思想家,著有《天论》。他也认为天地都由物质构成,还提出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即自然与人互相作用的观点,具有积极的进取精神。史学的繁荣 隋唐史学有很大发展。唐太宗专设国家史馆,由宰相监修前代和本朝历史,唐初宫修史书有《晋书》、《梁书》、《陈书》、《隋书》等几部,后都列入二十四史之内。唐朝史学上最大成就数刘知几撰写的《史通》和杜佑的《通典》。《史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历史学理论著作,《通典》分门别类地记载了历代典章制度的沿革,开创了新的史书体例。唐诗、散文和传奇唐诗 唐朝是我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流传到现在的有两千多位诗人的近5万首诗歌。唐诗反映了唐代社会生活的丰富内容,具有完美的艺术形式。唐朝最著名的诗人有李白、杜甫和白居易。散文家韩愈和柳宗元 的散文有很高的成就。韩愈、柳宗元是当时著名的散文家,居于“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强调写文章不能只讲形式,要有思想内容,“言之有物”,有创造性,“不袭蹈前人一言一句”。韩愈的散文感情真挚,气势雄伟,文字精练生动。柳宗元散文中最有成就的是寓言和山水游记。他用寓言揭露当时政治的腐朽和社会的黑暗,成为富有战斗特色的讽刺文学。柳宗元的山水游记,风景如画,文字清新优美。《黔之驴》和《小石潭记》是他的代表作。唐代传奇 城市经济繁荣,唐朝出现了适应市民文化生活需要的“传奇”,这是一种情节多奇的短篇小说。中唐以后,传奇小说极盛,代表作有《南柯太守传》、《李娃传》、《柳毅传》等。艺术和体育 画家和书法家 涌现许多杰出的画家和书法家,成就最大的画家有阎立本和吴道子。吴道子被后世称为“画圣”。最著名的书法家有颜真卿和柳公权等。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是我国石窟艺术的精华,也是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它深刻表现了我国人民的智慧和卓越才能。莫高窟在敦煌东南鸣沙山断崖上,原凿1000多洞窟,现存492窟,其中十分之六七是隋唐开凿的,又称千佛洞。莫高窟有很多塑像,个个神情逼真,最大的高达33米。洞窟四壁满绘彩色图画。现存壁画面积总达45000多平方米。其中代表作是身披飘带、凌空起舞的飞天,和反弹琵琶、载歌载舞的仙女。莫高窟壁画反映了唐代社会的丰富生活,表现了耕地、收获、饲养牲畜的场面,奏乐、舞蹈的情景,以及各民族和中外商人贸易的形象,反映出了唐代繁荣的经济生活和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艰苦。体育 时期,我国古代体育发展到空前兴盛的时代,摔跤、拔河、秋千、围棋等,广泛流行。最盛行的体育活动是马球和足球,连女子也参加。马球、足球、围棋等活动,在唐时传到了日本隋唐文化的现实影响隋唐文化博大精深,全面辉煌,几乎在所有文化部门都有突出的成就,形成我国文化史上的壮观图像。世界上也很少有一种文化,像唐文化这样泽被东西、影响深远。唐文化具有什么样的世界地位呢?首先,唐文化是当时(公元七、八、九世纪)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化。英国学者威尔斯说:“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那时中国的首都长安,是世界上人口最多,最为繁华、最为富庶和文明的城市,为世界各国人民所向往。当时有一位西方来到中国生活过的“梵僧”写诗说:愿身长在中华国,生生得见五台山。其次,唐文化影响深远,不仅影响到亚洲文明的发展,而且促进了西方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世界学者们公认的“中华文化圈”,其总体格局,是在隋唐时代完成的,无疑唐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是这个“文化圈”的源流。那时,日本的许多文明都以唐文化为模本,日本律令以唐律为基础,日本各级学校以中国儒家经典为教本,日本佛教以中国为母国等。这都说明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重大影响。唐文化对朝鲜、越南以及其他近邻国家影响,也是深远的。唐文化在科技方面对西亚和欧洲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尤其是造纸、纺织、印刷术等方面,大大促进了西方文明和经济的发展。最后,唐文化至今在世界上还有影响。日本的和服又称“唐服”,有些国家和地区的人民称聚居该地的中国人为“唐人”,有些街道叫“唐人街”,日本称中国为“唐土”,还有“唐学”、“唐言”、“唐山”等,在海外尚在流行。这都说明唐文化在世界史上留下了巨大的、不可磨灭的足迹。隋唐文化的特点隋唐文化,长期以来为中外学界所瞩目,近年来更有诸多学者在隋唐文化的各方面进行专门研究,发表了许多论著。有的学者将隋唐文化概括为三大特点:一是文化内容丰富多彩;二是能够兼容并蓄,具有开放性;三是总结过去,开拓未来,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另有学者则总结为四大特点:一、反映了长期分裂后再统一的历史背景;二、反映了各民族文化的融合的内容;三、带有佛教文化的色彩;四、体现了社会的开放风气。学者们一致认为,我国隋唐文化是封建时代文化的高峰时期,有的学者指出:纵观中国古代历朝的历史,唐朝既是封建经济发展繁荣时期,也是古代文化的辉煌灿烂时期。也有的学者说:唐朝文学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文学艺术整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屹立在7世纪初期至10世纪中期世界民族文化和文学艺术之林是毫无愧色的。还有的学者认为:唐文化以其博大的内容,恢宏的气势,雍容华贵的风度,昂扬向上的、坚定执着的进取精神,生动自然、兼容并蓄的开放性格,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和艳丽明快的色彩而具有其独特的魅力。有的外国学者也认为唐诗熔儒道佛于一炉,故能称其富;汇南北文学于一统,故能称其盛。

①国家强盛,经济繁荣.隋朝的统一,使全国的社会秩序安定下来,南北的经济文化得到交流;唐朝从太宗的“贞观之治”到玄宗的“开元盛世”,封建经济高度发展,政治相对稳定的时间也较长,这就为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②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在经济高度发达的基础上,隋唐政府,尤其是唐朝统治者,倡导科举考试,大力兴办学校,突破了选拔人才对门第出身的种种限制,并且不断增加考试科目,拓展考核范围.在思想文化上,不管是外来的佛教文化还是中国的道教文化,统治者大都能兼收并蓄.这种对文化事业的重视和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既培养了大批文化人才,又为文化的繁荣创造了有利的氛围. ③文化交流频繁.隋朝运河的开通和唐朝交通的畅达,使唐朝同边疆各少数民族政权保持着密切的关系,从而促进了双方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西域等地的少数民族文化大大丰富了中原文化的内容,使中华文化具有浓烈的多民族色彩.由于封建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唐朝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望,而且对外交通发达,使唐和亚、欧、非之间的往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在中外文化互相吸收、互相促进的过程中,隋唐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④继承传统文化.秦汉以来我国的封建文化就在不断地发展,在许多领域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发展和江南的开发,又为科学技术及文学艺术的更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隋唐文化出现了全面繁荣的局面.

隋唐五代时期是我国古代文明史上一个发展的高峰时期,我国的封建社会在这一时期达到了鼎盛。政治经济文化的高度发达、民族大融合的深入发展以及国际交流的广泛开展使社会文化生活极大地丰富起来,乐舞文化在当时成为盛极一时的主要社会娱乐形式,这种文化不仅在宫廷极度奢华繁复,而且在民间也是遍地开花,雅俗共赏,成就了中华文化艺术发展史上不可磨灭的璀璨奇葩。 隋唐五代时期的乐舞文化最显著的特色就是她的多样性,据《新唐书》卷二十二载,周、隋以来,“歌舞杂有四方之乐。至唐,东夷乐有高丽、百济;北狄有、鲜卑、吐谷浑、部稽;南蛮有扶南;天竺、南诏、骠国;西戎有高昌、龟兹、疏勒、康国、安国。凡十四国之乐,而八国之伎列于十部乐”/。可见,正是四方之乐的大规模传入和她们与中原乐舞的融合才形成了唐代乐舞的繁荣景象。 隋唐五代时期的乐舞文化的特色还表现在他的普遍性,虽然这些乐舞形式多来自于少数民族和民间艺人,但是,如果没有统治者的极力推动和精心研究,她是不可能达到如此之高的艺术境界的。据史料记载,一代暴君隋炀帝虽然治国无方,但在乐舞文化上却是颇有造诣,精通音律,擅长歌舞。一代圣祖唐太宗也在融会各民族乐舞文化的基础上编创了宏大的唐代大型乐舞《秦王破阵曲》,而名曲《霓裳羽衣》也是唐代宫廷统治者编创的传世佳作,在唐代的宫廷舞台上,无论是唐明皇、武则天还是扬贵妃都是精通乐舞的高手,在当时的王室和贵族阶层,乐舞文化已经成了必修课。在统治者的极力推崇下,隋唐五代的乐舞文化蓬勃的发展起来,这种乐舞文化萌生于少数民族地区和中原的民间,又经过宫廷乐舞艺术家的提炼发展,重新传入民间,形成了博大的乐舞文化宝库。 隋唐五代时期的乐舞文化对周边地区其他文化形式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隋唐五代时期,乐舞文化不仅作为宫廷和民间的娱乐活动,还广泛深入地参与了各民族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日本韩国派遣的谴唐使都曾专门学习过中国的乐舞文化,并在本国传播发展。而乐舞文化对其他艺术形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他为雕刻绘画艺术提供了新的鲜活的文艺素材,使当时的绘画、雕刻艺术也变得更加的生动多彩,至今,我们还可以看到这些乐舞艺术被隋唐五代的各族艺术家以传神的笔触描绘勾勒在宣纸上、岩壁中、墓穴里,甚至轻薄柔软的绢纱上。可以说乐舞文化带动了整个隋唐五代时期文化艺术的大发展,为我国封建社会文化艺术的发展带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潮。 总而言之:“盛唐之音的美名,其强大的推动力,离不开各民族文化艺术的汇入和演绎。在多民族文化兼收并蓄和多元发展的唐代,乐舞文化的形成离不开“胡夷乐舞”的艺术营养的浇灌。可以说唐代乐舞的兴盛,是在一种互融互补、共生共荣的社会背景下形成的,如果没有隋唐统治者的推崇与染指,没有从宫廷到民间众多乐舞艺人的继承与创新,没有“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胡音胡骑与胡装,五十年来竟纷泊”①的审美时尚,没有宏大的民族胸怀以及积极的学习精神和创新态度,不但没有“盛唐之音”传天下的美名,恐怕“胡戎之伎”也不会走入中原百姓家,为人们带来新鲜的美感,推动社会艺术文化的新发展。

隋唐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在世界史上也有重要影响,形成世界历史的光辉一页。隋唐时期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和隋唐在世界史上的地位,目前正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已有不少论著问世。众多的学者认为:(一)隋唐时代中国的制度,处于世界历史的先导地位。在当时所有先进国家的历史中,没有一个国家比中国更早进入封建社会。当隋朝建立的时候,西欧封建制度才有一个世纪。作为欧洲封建制中心的法国,就封建制度开端这一点说,要晚于中国700年之久。(二)就社会经济繁荣的程度说,隋唐在当时世界上是第一流的。当时世界的大城市有长安、君士坦丁堡和巴格达,长安有百万人口,君士坦丁堡80万,巴格达更少。长安人口最多,这既反映了其工商业的发达,同时也说明它的农业生产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三)高水平的隋唐文化使中国成为东方文化的渊源,对日本、朝鲜等亚洲国家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四)隋唐是当时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中国丝织品、造纸术在隋唐时传入东西方各国以及汉式佛教、诗文、科技大量传到东方各国的史实,证明隋唐时期的中国起到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作用。因此,隋唐不仅在中国历史上,而且在当时的世界史上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隋唐经济论文参考文献

繁荣的:(一)背景,即隋唐的繁荣的原因,有政治上:统治者的,民族融合的,政策的;经济上的:交通的方式,道路的开通,人们的劳动等;文化的:对外的交往,国内地区交流等。(二)繁荣的表现:政治上的:官僚制度,选拔制度,科举制度,军事的编制,地方与中央的关系,对外政策等等;经济上的:农业的,手工业的,商业的,对外贸易的;文化的:教育制度,统治思想的推行,对外文化的态度等,(三)最后总结其影响。同理再写衰落的,不停的加以展开,比如举点例子,引用书籍,相信写一本书或硕士生论文不是问题的,就看人的文笔及专业术语的运用了。

本章时间范围由581年至907年,历经320余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也是我国第二次“大一统”时期。隋朝在三国两晋南北朝300多年分裂的基础上又一次完成统一,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朝代。经“开皇之治”,出现了经济繁荣景象,大运河的开凿,对南北经济文化交流起了很大作用。隋炀帝暴政激化了阶级矛盾,在农民起义打击下,隋迅速灭亡。唐继隋而起,初期接受隋亡教训,采取发展经济的政策,“贞观之治”奠定了唐朝强盛的基础,中经武则天的承上启下,至唐玄宗前期“开元盛世”,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唐玄宗后期政治腐败,引发安史之乱,唐由盛转衰。此后,在地方形成藩镇割据,在中央出现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政局更加黑暗。后经唐末农民起义的打击,唐朝走向瓦解。在政治上,隋唐时期开创和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隋文帝时在中央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度,到唐太宗时进一步得到完善。三省六部制度的确立和完善,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化。隋炀帝时科举制形成,经唐朝几代皇帝继承和发展得到了完善。科举制的创立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在军事上,隋沿袭了前代的府兵制并加以改革,也成为唐朝的基本兵制。至唐玄宗改行募兵制,导致唐后期军阀的形成。在经济上,沿用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和租调制,唐在隋的基础上以轻徭薄赋的思想改革赋役制度,实行租庸调制度,保证了农民的土地和生产时间,封建经济繁荣起来。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城市都有突出成就,对江南土地资源的进一步开发、曲辕犁、筒车、绫锦、唐三彩、造船业等是重要标志。隋唐两朝的长安和洛阳城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全国商业和国际大都会。唐时还出现了最繁华和占重要地位的工商业城市扬州、成都。唐后期,土地买卖和兼并盛行,均田制遭到破坏,租庸调制无法维持,代之以两税法,成为我国赋税制度的一大变革。隋唐制度的革新对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隋唐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阶段。尤其是唐朝前期的统治者,推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突厥、回纥、南诏、靺鞨、吐蕃等边地各族发展很快,各族之间联系和经济文化交流大大加强。各族人民对边疆开发、祖国发展都做出重大贡献。隋唐时期,我国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外交通发达,特别是唐实行较为开放的对外政策,与朝鲜、日本、东南亚、印度半岛各国、中亚、西亚、欧非等一些国家的往来盛况空前。唐朝不仅成为周边国家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也做出重大贡献。隋唐时期,在国家统一、经济繁荣的基础上,尤其唐朝统治者推行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为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氛围,出现了全面辉煌的景象。科学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宗教、哲学、教育兴盛;中国古典诗歌进入黄金时代;出现了以敦煌莫高窟为代表的世界艺术宝库;书法、绘画名家辈出;乐舞以《秦王破阵舞》和《霓裳羽衣舞曲》为代表反映了盛世景象。多彩多姿的中华文化不仅继承和发扬了中华传统文化,对世界文明史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是:全国统一,政局相对稳定;封建经济发展;呈现繁荣景象;各民族联系加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对外开放,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科技文化世界领先,全面辉煌

唐代运输业论文的参考文献有这些内容:作为参考文献概观或通论性的著述较早的有白寿彝《中国交通史》(商务1936;河南人民1987再版)、陶希圣、鞠清远主编《唐代之交通》(《中国经济史料丛编·唐代编之四》,国立北京大学出版组1937;台北食货出版社影印1974)、楼祖诒《中国邮驿发达史》(中华1940)等。其中陶氏等主编《唐代之交通》在交通史料的勾稽上下了一定功夫,至今仍有其参考价值。李剑农《魏晋南北朝隋唐经济史稿》(国立蓝田师院历史系油印本,1943;三联1959)辟专节述唐代之商业交通,分“内地交通”与“海上交通”两大层面,前者复分水路交通与驿道交通予以讨论,对唐代运河与漕运、江淮间的水路、湘赣二水之运输、大庾岭路之开凿及其意义、自鄂州入长安的水陆道路、以长安为中心的驿道等并有详明的论述,其中对唐代“漕运整理”的几个时期、运河通塞情况也有较恰切的解说。海上交通部分虽借重桑原骘藏《唐宋贸易港研究》和木宫太彦《中日交通史》之说,但也多处提出自己的判断。一些断代史著作也或详或略地叙述了唐代的交通问题。吕思勉《隋唐五代史》第19章第6节《交通》(上海中华1957;上海古籍l959)在充分占有正史资料的基础上对隋唐五代交通诸问题条分缕析,讨论了内河水运与漕运、运河的开凿与通塞、陆路的开凿、陆路交通工具包括车乘、马驴等、交通设施、制度包括驿制、传马、驿马、程限、烽候等;于海运和海上交通、船舶之制作、桥梁问题等并有论述。岑仲勉《隋唐史》(高等教育1957)亦专节讨论唐代“交通之设备及程途”(见第59节),分设备及技术、对外之重要海道两方面予以论列。前者简要述及唐代驿制驿道、水道、海运、关制、航海信风、海舶种类等;后者考南海通道、东北通路,颇多发凡。王仲荦《隋唐五代史》上册(上海人民1988)专节述唐代驿站制度与过所制度、唐与亚洲各国的交通路线。前者参据敦煌吐鲁番文书残卷,对馆驿、过所问题做出重要解释。这些断代史著作述交通运输事虽较简略,但都甚为扼要,且相对全面,不乏独到见解,故仍属研讨此论题所应参检的文献。

隋唐史相关论文题目

魏晋南北朝文学论文选题参考:

1、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任侠主题。

2、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任侠主题。

3、魏晋南北朝文学与道教。

4、继承与超越——新世纪以来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综述。

写论文注意事项:

1、论文里面千万不可以出现“我”这个词,论文具有科学的严肃性、严谨性,避免出现“我”人称代词。当然现在也有很多的论文改成了“笔者”呢,实际上,用“本文”来替代比较是聪明人的做法,也是在各类文献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

2、论文写作过程中避免出现感叹号,论文应以陈述语句为主,出现语气叹词瞬间降低论文的层次,问句主要在写文章的结构和结论的时候使用,其他的地方能少就少。

3、杜绝排比句,排比句很没有逻辑,尤其是文科论文写作过程中,出现排比句会让别人将你的论文当成作文,切记论文不是作文。

4、直接引用不超过文章全文的百分之十五到二十,间接引用不超过百分之三十。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主要放在文章的前人研究成果的部分。避免直接引用,一个小技巧就是把直接引用放在注解里面。

1、关于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问题的研究。 2、中国传统政治体制与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3、中国古代经济结构与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4、中国体统文化意识与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5、关于资本主义萌牙的研究。6、关于中国古代社会商品经济发展原因与性质的研究。7、关于中国古代社会商品经济特点与水平的研究。8、关于个体小农经济与中国古代社会性质的研究。9、历史时期北方地区生态环境的变迁及其成因。10、关于重农抑商政策的研究。11、战国秦汉时期的经济区域。12、商品经济与战国秦汉社会变迁。13、秦、汉重农抑商政策比较研究。14、西汉经济政策述评。15、豪族与两汉社会。16、两汉土地制度研究。17、秦汉时期的移民问题19、汉代儒学的发展及其影响。20、门阀政治形成的原因。21、门阀士族与魏晋文化的发展。22、门阀士族与魏晋隋唐社会23、六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与经济重心的转移。24、府兵制与关陇集团。25、商品经济与唐宋社会变迁。26、唐宋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及其历史影响。27、科举制度与唐宋社会。28、唐宋时期的经济政策与社会经济。29、汉、唐外交方针之异同研究。30、隋唐地方权力研究。31、地方行政体制与魏晋南北朝的长期分裂。32、门阀集团与隋唐政治。33、 唐宋时期的城市和城市经济。34、古文运动与儒学的复兴。35、佛教与唐宋文化。36、道教与唐宋文化。37、元代文化政策研究。38、行省制与元代的地方发展。39、明朝经济政策及其历史影响。40、朱元璋与明初政治。41、明清流民与山区开发。42、明清时期的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萌芽问题。43、清代边疆地区的开发。44、唐以前的国家、社会与水利。45、宋以后的国家、社会与水利。46、秦汉隋唐的地方行政与社会控制。47、宋明清的地方行政与社会控制。48、士大夫阶层与宋明社会研究。49、地主阶层与中国体统政治研究。50、唐宋科技与社会、文化研究。51、汉唐时期的陕西。52、宋明时期的陕西。53、汉唐时期的乡村社会。54、宋明时期的乡村社会。1.秦汉时期的移民政策及其影响2.秦汉与匈奴的战争评述3.秦汉时期北部边疆的开发及历史意义4.秦汉时期北部边疆的开发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5.中国古代重农政策的历史作用6.试论西汉的商业政策7.试论汉代的农业政策8.西汉时期汉匈人口流动及影响9.东汉对南匈奴政策评析10.试论汉武帝的用人方略11.司马迁的民族观略论12.汉代外戚集团的形成与擅权13.论西汉后期的社会问题14.两晋南北朝士族门阀的特征15.试论唐太宗的民族政策16.试论唐太宗的人才思想17.汉唐异同论18.试论辽代的双轨行政制度19.宋辽对峙格局的形成及历史意义20.宋金战争爆发的原因21.宋代冗官及其社会影响22.金代的重农政策23.元代文化的特点24.《盐铁论·散不足》所反映的西汉社会生活25.东汉的赈灾政策26.自然环境变迁与十六国割据政权的关系27.康熙在维护国家统一中的作用28.清末移民实边政策的作用

唐史论文参考文献

陈寅恪《唐代政治史》《新唐书》,不推荐《旧唐书》,旧唐书里面有些内容因为各种政治原因为当时的统治者修改过。赫连勃勃大王的《帝国的正午》一本通俗的历史读物,主要是唐代的政治《中国通史》范文澜主编的隋唐部分,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一般通史都是把朝代的各方面讲的全面《剑桥中国隋唐史》另外,以下是我在其它地方找的,专业性比较强的《六至九世纪中国政治史》黄永年著 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年版。8 p) q8 G. y& ~' l《唐史十二讲》 黄永年著 中华书局 2007年版。《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陈寅恪著 三联出版社,2004年版。三《隋唐五代史纲要》 杨志玖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汉唐史论稿》 汪籛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唐五代社会经济史论稿》,胡如雷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历史与文化部分:新唐书 西域传》 欧阳修 宋祁撰 中华书局 2003年版《贞观政要》(唐)吴兢撰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开元天宝遗事十种》 (五代)王仁裕撰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唐国史补 因话录》(唐)李肇 赵璘撰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 向达著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1年版《唐代的历史与社会——中国唐史学会第六届年会既国际唐史学会研讨会论文选集》,朱雷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4月。《唐代地域社会史研究》,爱宕元著,京都同朋舍,1997年2月。唐代历史地理研究》,史念海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12月+ N/ 《唐代的外来文明》 (美)爱德华•谢弗/著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 《唐朝文化史》 徐连达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7 《中国文化史导论》钱穆著 三联书店 1988年版《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荣新江著 三联书店 2001年版 (政治学院)《幻术奇谈》 周楞伽编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中外文化交流史》 王介南著 书海出版社2004年版!f0 A& Y0 M《唐代文化史研究》(民俗民间文学影印资料之九十二) 罗香林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2年(据商务印书馆1946年版影印《汉唐文学与文化研究》 孙映达 单周尧主编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学林出版社 2004年版'《中外文化交流史》沈福伟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_/ K( H- N《中古士人迁移与文化交流》 王永平著 社会社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汉唐文化与古代日本文化》,王金林著,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10月。《十世纪前的丝绸之路和东西文化交流Century,徐 芳编,北京新世界出版社,1996年《西域文化史》,余太山主编,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5年12月^《移民与中国文化》 范玉春著,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4 《五千年中外文化交流史》 李喜所主编,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1年版《唐代九姓胡与突劂文化》 蔡鸿生民俗研究部分:《中国民俗研究史》 王文宝著 合龙奖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5 《胡族习俗与隋唐风韵——魏晋南北朝北方少数民族社会风俗及其对隋唐的影响》,吕一飞著,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4年10月0 唐代对外关系研究:; 《汉唐中日关系论》,王贞平著,台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3月《突厥汗国与隋唐关系史研究》,吴玉贵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12月《突厥史》林干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8年;1 q _《突厥史》薛宗正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盛唐时代与东北亚政局》 王小甫 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版。《中西交通史料汇编》张星烺著 中华书局 2003年6月〈汉唐西域与中国文明〉林梅村著 文物出版社,1998年版 《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 林梅村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综合杂论:《岑仲勉史学论文集》国学岑仲勉著 中华书局,1990年版。论坛《岑仲勉史学论文续集》/Z5岑仲勉著 中华书局,2004年版。 Z2《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民族交通卷》4 刘俊文主编 中华书局 1993年版。 《唐史论丛》2、3、6、7辑 史念海主编唐研究》(1-9卷) 荣新江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北京《全唐诗经济资料辑释与研究》卢华语主编 重庆出版社,2006年版 。《唐史研究丛稿》严耕望著 香港新亚研究所,1969年版。其他:隋唐文选学研究》 汪习波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7《唐代文学与佛教》孙昌武著 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唐代小说与唐代政治》王汝涛著 岳麓书社,2005年版。《唐代宗教信仰与社会》 荣新江主编b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版。《汉唐文化与高昌历史》 孟宪实著 齐鲁书社,2004年版。《中晚唐社会与政治研究》学黄正建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唐代地域结构与运作空间》5李孝聪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版《西域通史》 余太山主编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隋唐佛教史稿》 汤用彤著 中华书局1982年版《唐代美学史》 吴功正著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7月。《中国隋唐五代宗教史》 梁鸿飞 赵跃飞著,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唐代文明与新闻传播》 李彬著 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

新唐书,旧唐书.

作者:矢折链接:来源:知乎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隋书》《旧唐书》和《新唐书》是最基本的,有人可能觉得大部头太坑,不过这都是第一手的史料,要想有所得是必须硬啃的。其次是《资治通鉴》的隋唐部分,隋唐以降是通鉴史料价值最高的部分,因为编写时去之不远,有很多典籍史料遗存,很多是不见于隋书和两唐书的第一手材料。不过通鉴也遭到过史料引用不严谨 (如用颇具神怪色彩的历史小说,其实很多正史也有这个问题) 和司马光根据政治劝导需要随意剪裁建构的批评。(感兴趣可以参考辛德勇先生长文:汉武帝晚年的政治转向和司马光的重构)以上基本史料可以用中华书局的点校本,不过据说两唐书的点校质量不高,包括底本断句校订据说都有不小问题,有的校改甚至用郭沫若《李白与杜甫》一书结论作为径改底本的依据。所以使用时要注意,必要时可以参考百衲本或其他精校善本来对校。碑刻材料和敦煌文书也是极为重要的,可参考荣新江先生《学术训练和学术规范》一书隋唐碑刻和敦煌吐鲁番文献部分开列的书籍和数据库。此书价值颇高,欲在中国古代史方面有所入门,可以阅读一番。入门参考书:吕思勉《隋唐五代史》,诚之先生四部断代史之一,质量颇高。最重要的是吕先生精于文本,其著史料摘引丰富而不失精要,可作入门的基本指引性读本岑仲勉《隋唐史》讲谈社·中国的历史丛书隋唐一册也不错,作者气贺泽保规先生是日本唐史学会的原会长,本书简洁有力,同时又站在学术较前沿,对很多问题有自己见解,研究的路径和方式也值得参考《剑桥中国隋唐史》,剑桥中国史系列之一,大体代表了上个世纪西方汉学界隋唐史研究的初步成果,可作为参考。主编之一杜希德也是西方著名汉学家,尤其在唐史上多有成就。其他各种通史著作(如国史大纲,中国通史,中国史纲要等)的隋唐部分可以翻阅。研究专著: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和《唐代政治史述论稿》,经典大作自不必多说。有兴趣还可以读陈先生的《元白诗笺证稿》,了解一下诗史互证。陈老的高足汪篯壮年而逝,唐长孺等先生整理有《汪籛隋唐史论稿》一书,对陈说有部分商榷,也十分值得一读。(解放后汪篯等陈门弟子和陈的掌故也可以了解了解,权作八卦,个人觉得仅从坚持独立人格和谄媚时髦来表述分歧过于简单化。)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其中的隋唐部分,此书大体展现了唐老中古史研究的体系与框架,破有启发。黄永年《六至九世纪中国政治史》和《唐史十二讲》,永年先生是文献学大家,所以隋唐史有深厚内功作保障,不过别只盯着他与陈寅恪商榷的部分,不允许质疑陈寅恪,两者间也有渊源与传承,黄先生文章平实,不喜卖弄做作,为人快意恩仇,读其书也是畅快淋漓。严耕望《严耕望史学论文集》,相关唐史方面的论文不少,可以选择性阅读。谷川道雄《隋唐帝国形成史论》,讲述隋唐帝国的前身五胡北朝的政治情况,关于关陇集团的形成和隋的大一统。谷川道雄是内藤湖南宫崎市定之后京都学派第三代的杰出代表,是著探究隋唐帝国形成的历史渊源,可以和陈文比较者读。荣新江《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中西交通视角下的中古史研究。陆扬《清流文化与唐帝国》,杜希德(剑桥中国史主编之一,又译崔瑞德)和余英时的高足,中西合璧并深耕石刻史料,偏重晚唐,颇有独创。李碧妍《危机与重构》,藩镇和中晚唐研究。

1【著作部分】本人著作魏晋南北朝史论丛三联书店1955年7月第1 版,1978年4月第4次印刷。唐书兵志笺正科学出版社1957年10月版。三至六世纪江南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12月版。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三联书店1959年5月第1版,1978年11月第2次印刷。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中华书局1983年5月版。《中国古代史讲座》(魏晋南北朝隋唐史部分)求实出版社1987年11月版(1962年在中共中央党校讲授稿)。山居存稿中华书局1989年7月版。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3 月第1版主编魏书、北齐书、周书标点校勘(与陈仲安先生合作)中华书局1971一1974年版。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第1 期内部发行1979年5月版。吐鲁番出士文书1一10册文物出版社1981年一1990年版(第10册待出)。中国通史参考资料·古代部分第3册(修订本)中华书局1983年1月第2版。敦煌吐鲁番文书初探武汉大学出版社1983年10月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历史卷·隋唐五代史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年9月版。敦煌吐鲁番文书初探二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0年2月版。2论文部分蔑儿乞破灭年次考证齐鲁学报,第2期, 1941年7月。辽史天祚纪证释史地教育特刊(国立师范学院史地学会编),1942年10月,《山居存稿》收入。金代行省建置述(一)、(二)、(三)湖南中央日报史地副刊,1944年3月、4月。读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后记武汉日报文学副刊,1946年12月9日、16日。敦煌所出郡姓残叶题杞武汉日报文学副刊,1947年3月14日。记阻卜之异译天津大公报文史周刊,1947年5月16日。《山居存稿》收入。论金代契丹文字之废兴及政治影晌武汉日报文学副刊,1947年6月23日《山居存稿》收入。评《中日经济史纲》(朱伯康、祝慈寿著)上海大公报文史周刊,1947年7月16日。论五朝素族之解释武汉日报文学副刊,1947年12月8日,经修改后名《素族》,《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收入,第249页一253页。清淡与清淡申报文史,1948年2月28日。《魏晋南北朝史论丛》收入。红楼梦中的几出冷戏与南府剧本申报文史,1948年5月1日。 蒙元前期汉文人进用之途径及其中枢组织学原,第2卷第7期,1948年11月,《山居存稿》收入。唐代军事制度之演变武汉大学社会科学季刊,复刊后第9卷第1 号,1948年12月。白衣天子试释燕京学报,第35期,1948年12月。读《帝日主义与中国政治》(胡著著)长江日报,1952年10月31日。南朝的屯、邸、别墅及山泽占领历史研究,1954年第3期,《山居存稿》收入。范长生与巴氐据蜀的关系历史研究,1954年第4期,《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收入。孙吴建国及汉末江南的宗部与山越魏晋南北朝史论丛,三联书店1955年7月版。晋书赵至传中所见的曹魏士家制度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三联书店1955年7月版。西晋田制试释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三联书店1955年7月版。魏晋户调制及其演变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三联书店1955年7月版。九品中正制度试释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三联书店1955年7月版。晋代北境各族变乱的性质及五胡政权在中国的统治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三联书店1955年7月版。拓跋国家的建立及其封建化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三联书店1955年7月版。魏周府兵制度辨疑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三联书店1955年7月版。魏晋才性论的政治意义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三联书店1955年7月版。魏晋玄学之形成及其发展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三联书店1955年7月版。读抱朴子推论南北学风的异同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三联书店1955年7月版。魏晋杂胡考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三联书店1955年7月版。拓跋族的汉化过程历史教学,1956年第1期,《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收入。均田制度的产生及其破坏历史研究,1956年第2期,《中国历代土地制度问题讨论集》(三联书店1957年9月)转载。西晋占田制的目的和内容是什么?其作用如何?历史教学,1957年第1期。南朝士族的衰落历史教学,1957年第2期。跋西安出土唐代银铤学术月刊,1957年第7期。西晋户调式的意义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 ,三联书店1959年5月版北魏均田制中的几个问题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 ,三联书店1959年5月版魏、晋至唐官府作场及官府工程的工匠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 ,三联书店1959年5月版南朝寒人的兴起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 ,三联书店1959年5月版南北朝后期科举制度的萌芽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 ,三联书店1959年5月版读《桃花源记旁证》质疑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 ,三联书店1959年5月版关于评价曹操的几点意见文汇报,1959年5月8日。门阀的形成及其衰落武汉大学学报,1959年第8期。关于武则天统治末年的浮逃户历史研究,1961年第6期。关于归义军节度的几种资料跋中华文史论丛,第1辑,1962年8月,《山居存稿》收入试论魏末北镇慎民暴动的性质(与黄惠贤合写)历史研究,1964年第1朝,《山居存稿》收入。北魏末期的山胡勅勒起义(与黄惠贤合写)武汉大学学报,1964年第4期,《山居存稿》收入。敦煌所出唐代法律文书两种跋中华文史论丛,第5辑,1964年6月。从吐鲁番出土文书中所见的高昌郡县行政制度文物,1978年第6期,《山居存稿》收入。魏晋时期有关高昌的一些资料中国史研究,1979年第期,《山居存稿》收入。北凉承平七年(449)写经题记与西域通往江南的道路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第1期,1979年5月。二秦城民暴动的性质和特点——北魏末期人民大起义研究之三(与黄惠贤合写)武汉大学学报,1979年第4期。北魏沃野镇的迁徙华中师范学院学报,1979年第5期。西晋分封与宗王出镇魏晋隋唐史论集,第1辑,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收入。唐肃代期间的伊西北庭节度使及留后中国史研究,1980年第3期,《山居存稿》收入。北齐《标异乡义慈惠石柱颂》所见的课田与庄田武汉大学学报, 1980年第4期,《山居存稿》收入。贞观十四年(640 )手实中的合受田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第2期, 1980年12月。《汪笺隋唐史论稿》序言汪笺隋唐史沦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1月版。金元之际汉地七万户考(与李涵合写)文史,第11辑, 1981年3月。魏晋南北朝の客と部曲(日)东洋史研究,第40卷第2号,1981年9月)川胜义雄译,汉文稿名《魏晋南北朝的客和部曲》,《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收入。跋吐鲁番所出唐代西州差兵文书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第3期,1981年11月,修改后名《唐西州差兵文书跋》,《敦煌吐鲁番文书初探》收入。高昌郡纪年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第3期,1981年11月。东汉末年的大姓名士中华学术论文集,中华书局1981年11月版,《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收入。隋唐客と部曲(日)东方学,第63辑,1982年,竹内实译。新出吐鲁番文书简介(日)东方学报,第54期,1982年3月,《山居存稿》收入。吐鲁番文书中所见高昌郡军事制度社会科学战线,1982年第3期,《山居存稿》收入。跋《敬史君碑》魏晋南北隋唐史资料,第4期,1982年12月,《山居存稿》收入。士族的形成和升降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中华书局1983年5月版士人荫族特权和士族队伍的扩大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中华书局1983年5月版论北魏孝文帝定姓族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中华书局1983年5月版北魏和青齐土民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中华书局1983年5月版魏晋州郡兵的设置和废罢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中华书局1983年5月版王敦之乱与所谓刻碎之政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中华书局1983年5月版南北朝期间西域与南朝的陆路交通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中华书局1983年5月版北朝的弥勒信仰及其衰落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中华书局1983年5月版史藉与道经中所见的李弘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中华书局1983年5月版魏晋期间北方天师道的传播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中华书局1983年5月版魏晋南朝的君父先后论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中华书局1983年5月版读史释词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中华书局1983年5月版唐贞观十四年手买中的受田制度和丁中问题敦煌吐鲁番文书初探,武汉大学出版社1983年10月版。唐西州诸乡户口帐试释敦煌吐鲁番文书初探,武汉大学出版社1983年10月版。《魏书·杨播传》自云弘农华阴人辨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第5期,1983年12月。唐代的内诸司使(上)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第5期,1983年12月唐代的内诸司使(下)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第6期,1984年12月。以上两篇修改后名《唐代的内诸司使及其演变》,《山居存稿》收入。跋明张璁书扇学林漫录,第11集,中华书局,1985年8月版。读《僧○传》论两晋南朝的吏力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第7期, 1985年12月。读陶渊明赠长沙公诗序论江南风俗魏晋南北朝史论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学报丛刊,1986年。《旧唐书》中关于元和三年对策案的矛盾记载唐史学会论文集,1986年。王梵志诗校辑偶得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东方出版社1986年版。《木兰诗》补正江汉论坛,1986年第9期。晋郭休碑跋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第8期,1986年12月。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吏役江汉论坛, 1988年第8期。读李波小妹歌论北朝大族骑射之风北朝研究, 1989年第1期。汉末学术中心的南移与荆州学派(日)地域社会在六朝政治文化上所起的作用,玄文社1989年3月版,襄阳师专学报,1989年第2期转载《魏晋神仙道教——抱朴子内篇研究》序魏晋神仙道教,人民出版社1989年6月版,哲学研究,1989年第2期转载。北魏南境诸州的城民山居存稿,中华书局1989年7月版唐代的客户山居存稿,中华书局1989年7月版唐代色役管见山居存稿,中华书局1989年7月版唐修宪穆敬文四朝实录与牛李党争山居存稿,中华书局1989年7月版跋唐天宝七载封北岳恒山安天王铭山居存稿,中华书局1989年7月版读隋书札记山居存稿,中华书局1989年7月版吐鲁番文书所见丝织手工业技术在西域各地的传播原载《出土文献研究》1985年第1期。山居存稿,中华书局1989年7月版敦煌所出郿县尉判集中所见的唐代防丁山居存稿,中华书局1989年7月版金初皇位继承制度及其破坏山居存稿,中华书局1989年7月版金代收继婚山居存稿,中华书局1989年7月版张万公谏开筑界壕及东北壕堑毕工年月山居存稿,中华书局1989年7月版贞祐南迁后的河北砦寨与九公分封山居存稿,中华书局1989年7月版补元史张易传山居存稿,中华书局1989年7月版唐代宦官籍贯与南口进献陈寅恪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12月版敦煌吐鲁番文书所见的西州府兵敦煌吐鲁番本书初探二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0年12月版唐先天二年(713 )西州军事文书跋敦煌吐鲁番本书初探二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0年12月版。《太平经》与太平道郑天挺纪念论文集,中华书局1990年3月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