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陈丹青中央美院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7 18:59:28

陈丹青中央美院毕业论文

陈丹青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画家,他这个人心直口快,敢于向各种行业潜规则挑战,所以他的言论被媒体称为是口出狂言。

难懂。陈丹青回国后,以《木心文学回忆录》的名字将其整理出版,梁文道评价:他的作品,好读难懂,难懂易记。陈丹青,男,祖籍广东台山市三合镇良村,1953年生于上海,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家、作家、文艺评论家。

当今时代,丹青先生是少有的依旧保持民国遗风的画家,除了绘画上的成就,他为木心先生做的身后事,可见其重情重义,有古君子之风。他的《局部》也做的非常好。网上抨击他的人,多是一些无脑之人,以一些狭隘的民族主义者居多。其实那些人给提鞋都不配。我见过他本人,非常和善的一位老艺术家了。说话直接,但多数能说到电子上,文人气很足。

楼上的厉害,我想半天也没想起来。

中央美术学院毕业论文

你的美术学论文准备往什么方向写,选题老师审核通过了没,有没有列个大纲让老师看一下写作方向? 老师有没有和你说论文往哪个方向写比较好?写论文之前,一定要写个大纲,这样老师,好确定了框架,避免以后论文修改过程中出现大改的情况!!学校的格式要求、写作规范要注意,否则很可能发回来重新改,你要还有什么不明白或不懂可以问我,希望你能够顺利毕业,迈向新的人生。大学毕业季,很多同学都写不好论文。写不好论文,不仅影响成绩,也影响毕业。所以,我在此分享一点经验给同学们。分析论文题目。大家在选定一个论文题目之后,一定要分析论文题目的写作重点,分清主次。收集材料,写读书笔记。当大家分析过论文的主要写作方向后,大家要开始收集与论文相关的论文材料。把自己找到与所选论文相关的材料记到读书笔记上,以备将来写论文的时候作为参考。国内外研究现状。大家要将论文中的主要研究目的找出来。然后寻找分析国内外对此题目的分析与研究。列举大纲。结合论文题目。开始列举大纲。先解释论文中相关的知识点。然后写当前的研究现状,接着写某题目的问题与不足,再写针对该问题的对策。注意,问题和对策要相对应。论文中要列举事例、添加数据、分析的图片等等。开始写论文。按照大纲开始写论文,但是要在必要的地方加上过渡段。然后是论文的脚注,引用、参考资料、结论等。最后,大家把排版做好。未尽事宜,请大家斧正。祝大家把论文写得更优秀。特别需要注意: 注意,问题和对策要相对应。 必要的地方加上过渡段

让雕塑为祖国“四化”出力冯河;谈作动物雕塑[J];美术研究;1980年04期刘开渠;对雕塑创作的几点意见[J];文艺研究;1980年04期傅天仇;雕塑的遗产和创造[J];文艺研究;1980年04期路艳霞;环境剧 雕塑剧悄然露头[N];北京日报;2000年 王展;论西方现代雕塑多位空间的视觉表达方式[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1年 王岩;现代雕塑与现代建筑的共融[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郑蕾;建筑与雕塑的关系[D];中央美术学院;2002年 崔健;写实性雕塑的原理及中国城市雕塑的现状[D];中央美术学院;2002年 王琪;谈人物雕塑的姿势[D];中央美术学院;2002年 陈其端;现代城市公共艺术问题解析及其对策[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刘熠;城市广场的水景雕塑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3年 黑晓东;写实雕塑的观察方法及形体认识[D];中央美术学院;2003年 马军;试论雕塑材料语言与造型[D];中央美术学院;2003年 李亮;中国各美术学院雕塑系教学改革考察报告[D];中央美术学院;2003年

学术堂整理了十五个美术学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1、解析美术史中“禅画”概念的由来2、探究民国时期美术字的视觉之美3、佛教美术对我的影响4、工业化题材在中西方美术中的体现5、金焕基绘画的韩式情愫对韩国现代美术影响6、基于IPad上的少儿美术APP界面设计研究7、普通高校公共美术鉴赏课程中油画鉴赏教学研究8、传统民间美术在现代工笔人物画创作中的运用研究9、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述评10、林风眠与徐悲鸿美术教育思想比较研究11、西藏传统绘画形式在当代美术创作中应用与实践12、论表现拿破仑的美术作品的典范意义及其现实影响13、高职特教听障生工艺美术专业课程改革研究14、论30年代漫画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中的地位与价值15、中职电脑美术设计专业校企合作现状与对策研究

我倒是有,但是你用我的就算是抄袭呀,想当初毕业的时候,班上两个男生抄到一块去了,幸亏系里给兜着了,要不都要没学位了。

中央美院油画毕业论文

美研考研自创立以来,只专注于美术类考研,包含设计类/美术学类/艺术理论类等,因为专注,深知美术类考研的痛点和难点,升学率摇摇领先于其他培训机构。

我们美术教研组现有组员12名,组长张群,培训部主任杨巍,另有10名美术教师,他们是周堃、曹小宝、曹艳红、黑俊颖、柳芳、崔婷婷、翟宏璐、刘晨、李美娟。其中高级美术教师一名,研究生3名,中央美院毕业教师1名,清华美院毕业教师1名,人民大学毕业教师9名,教师所学专业囊括:动漫、设计、油画、国画、书法、陶艺、摄影等,通过几年的努力,已经建立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积累了大量的教学经验,取得了突出成绩。现在教研组结合悲鸿中学自身美术教学的特点并立足于美术基础教育的研究与发展,把握美术现实主义这一根本方向并对专业知识体系进行合理分解和有效组合,由全组教师共同参与编创高中美术新型教材,以教材的创编过程来带动促进学校的专业教学发展。在美术教研组教师们的共同努力下,连续三年达到美术统考100%本科合格,同时加强有针对性的教学研究以及聘请专家指导教学相结合,提升教学质量,在校考中也取得突出成绩,学生有考取:中央美院、北京电影学院、传媒大学、清华美院、北京电影学院、中戏等名牌院校。长春一汽三种来访教研组良好的学术氛围和集体凝聚力是我们成功的关键。今年我们被评为区级优秀教研组同时该校还被评为北京市窗口校,这对促进组内建设以及教师素质的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争取在美术高考和高中美术新课改中做出更大的成绩。张群,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动画系插图专业,现为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连环漫画分会会员,并任北京市徐悲鸿中学科研室主任兼美术组组长。在校负责动漫教学和高考美术辅导工作。05年漫画创作‘一代天骄’荣获第五届中国漫画优秀学院奖短篇、同年入选第七届世界漫画大赛作品集07年漫画创作‘圣矛传奇’荣获第六届中国漫画专业组优秀短篇,同年入选第八届世界漫画大赛作品集08年9月由韩、日、中三国漫画协会发起的为四川地震灾区献爱心活动中捐赠漫画作品.09年‘圣矛传奇’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09年8月出版《高考人物速写》一书全国发行2010年12月速写作品《老人像》荣获第十届全国师生绘画作品大赛优秀奖并入选画册收藏。杨巍,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油画专业,师从李天祥、赵友萍、刘晓教授。现任北京市徐悲鸿文化艺术培训中心主任,油画创作《嘎达梅林》多次参加美展,并发表于2005年第七期《美术》杂志。2009年出版《高考素描头像》一书全国发行,2010年12月油画作品《风光》荣获第十届全国师生绘画作品大赛铜奖。黑俊颖,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艺专业第十一届上海艺术博览会“和悦瓷鸣”上海当代陶瓷艺术家提名展第五届中国当代青年陶艺家作品双年展(杭州)第二届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北京)“新陶说”-中国当代年轻陶艺家学术邀请展(广东)首届国际新秀陶艺家邀请展(西安)荷兰达芬奇艺术学校师生来该校交流参观曹艳红,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动画系插图专业,研究生。2006年6月11日作品《聊斋——画壁》获“中国原创动漫之旅”——第三届海淀文化节暨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第五届动漫节二等奖。2006年作品《聊斋——画壁》刊登在《人民日报海外版》7月7日第16版。2006年12月18日在首都大学生创意文化节动漫设计大赛中获漫画类二等奖。2008年10月作品《梦京华》在卡酷动漫嘉年华展出。2008年作品在第8届国际漫画家大会上展出。2008年6月获由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连环漫画分会颁发的第六届中国漫画奖短篇作品优秀学院奖。翟宏璐,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专业199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属中学,2002年毕业于中央美院油画系第一工作室。个人作品多次参加院系及各种展览,毕业创作《瑞成的行走》获附中优秀毕业创作二等奖并留校。毕业创作《我们》评为优秀毕业创作,留系。刘辰,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油画系作品《茶汤》入选“首届艺术院校优秀作品展”(天津港博览馆) 作品《摩西像》入选“第三届中国高校美术作品学年展”(四川蓉城当代艺术中心) 2010年 人民大学艺术学院专业评比 “最佳造型奖” 毕业作品《抽象·具象--记录》获人民大学艺术学院“优秀毕业创作奖”.崔婷婷,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油画专业,毕业创作《夏》发表于07年《美术》杂志,作品《京》入选07年今日美术馆大学生提名展周堃,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油画专业毕业创作《时光》获得优秀毕业创作;毕业论文《浅谈我的风景写生》获得优秀毕业论文。崔婷婷,2000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2005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油画专业作品收录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示范作品选毕业创作《夏》发表于07年《美术》杂志作品《京》入选07年今日美术馆大学生提名展李 美 娟,2002年9月考入中国人民大学美术学院艺术设计系本科,并获得文学学士学位;2008年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设计艺术学系,攻读硕士研究生;同年,进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品牌传播设计研究所,跟随视觉传达设计系主任马泉教授从事品牌设计课题研究。2010年07月 个人招贴作品被收录于《中国设计年鉴》第七卷(2008-2009版);2011年01月 设计“任重道远·美术研究所首届艺术大展”,该展览在炎黄艺术馆展出;2010年11月 设计“瑞士设计奖”和“日内瓦艺术大学·中国行”展,并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2010年01月 参与设计“包豪斯90年”大型文献展,并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柳芳,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油画专业,研究生2009 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油画专业并任教北京市徐悲鸿中学 高中美术专业教师艺术展览:2004年 油画作品<<娃哈哈>>系列吉林师范大学毕业展一等奖并留校2005年 油画作品<<春>>参加山东省建国55周年美术作品展2006年 北京大山子艺术中心举办”翼80后”青年艺术家联展北京”蓝石俱乐部”徐艺研究生作品联展2007年 油画作品入选<<写生>>系列作品丛书油画作品<<夏季奏鸣曲>>入选全国风景风情小幅油画作品展2008年 <<生如夏花>>系列 中国人民大学展厅并获”杰艺术油画专业奖学金”2009年 油画作品<<生如夏花>>入选全国青年艺术家推荐展曹小宝,北京市教育学院美术系本科高级教师所获奖项:书法作品赴日本宇都宫市展出在国际艺苑举办的《纪念毛主席诞辰110周年油画展》,《大草原》等三幅油画入选为《20个西方哲学家传》作插图20幅《中国现代书法》刊载书法作品一幅国际艺苑举办的《北京市美术教师优秀成果展》有油画作品入选为《法国研究》杂志作1986年全年四期封面设计《诗人》杂志发表组诗《漂泊的画面》齐齐哈尔市美术教学大赛获最佳课奖书法作品选入《黑龙江西北部地区书画展》书法作品选入《黑龙江省第四届书法篆刻展》书法作品刊载在《诗人》杂志封二,封三为北京市环保教科书作插图35幅书法作品入选《北京教师美术书法展览》北京市美术教师基本功大赛中获中学组二等奖

safaefe

其实如果有兴趣或者有疑问,就从这个兴趣或者疑问方向去选题,我想应该是不会错的。这样是非常有意义的,研究就是这样做出来的。要不就是你的兴趣点,要不就是你的疑问点,呵呵祝你成功!!!

关于陈丹青的毕业论文题目

陈丹青:《教养与人文 》这些年我主要给艺术学生讲演,从来没跟非艺术专业的军人、医生交流过。主办方让我讲讲“人文”,我很茫然。人文是大话题,容易空。讲什么呢?我跟军人有渊源。我的爷爷是国民党军人,黄埔军校第七期毕业,参加过抗日,也参加过“剿共”,在淮海战役打了败仗,被俘虏了。他属于邱清泉兵团,打败他的呢,是解放军二野还是三野,我忘了,但其中有个军人后来成为我的岳父。我的岳父,山东人,打打打,一路打到南京,打到上海,因为懂点文化——原来是中学老师——就做了工程兵参谋长,好像是这样一个职位。淮海战役包围过邱清泉部,所以当年我爷爷败给我岳父。爷爷后来逃到老家广东,***一路打到海南岛,他就到台湾去了。当然,我爷爷从来不可能见到我,我也不可能见到他。直到1989年,我才有机会从纽约到台湾去看他老人家,当时他已经过了80岁了。第二年,我父亲作为对台办干部,被批准到台湾,把我爷爷给拽回家乡,得到善待,在那里终老去世了。所以,我跟军人有这样一层关系。我是l982年出国的,对岳父母那个家的印象,全都穿着军装。11年后我第一次回国,非常怀旧,拼命找过去的事物。大家可能注意到我现在还背着“军挎”,我插队、上学、出国,都背着这样的包,一直用到现在。我女儿也背一个这样的包,在纽约跑来跑去——我回中国非常失落,尤其到我岳父家,更失落:都不穿军装了,马路上看到军人,军装和过去完全不同了,就像你们这样,配肩章之类,帽子样式全变了。现在对着你们这一代新军人,我只好一路上拼命想出点新话题。我呢,是“文革”一代人,老知青,插队8年,出国又是“洋插队”,整整18年——我说我是知青,没有夸张的意思,什么叫做“知识青年”?就是没有知识的青年。我的学历实际上是小学毕业。1966年“文化大革命”发生了,之后我勉强上过两年初中,数学、语文课都没有上过,就是参加批斗老师,参加游行,参加劳动,混了两年就和几十万知青到农村去了,从此再没上过学。等到1978年我考上中央美院,已经25岁,忽然变成研究生,让我填写学历,我就填小学毕业。他们说不可以这样填,你是同等学历,但我坚持这样填。结果很有意思,到2000年,我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聘用,又要填学历,我仍然坚持说:我小学毕业。表格栏目有个空格,要你填写谁为你的学历作证。我犯难了,怎么办呢,就填了一个领导人的名字。没有“文革”,我们就会上学。但我要告诉大家:我不喜欢上学。“文革”初期曾宣布:不上学了,闹革命了,孩子们高兴坏了。你们大概不一样吧,反正我不是个读书人,叫我讲人文,很奇怪的事情。好在市面上现在奇怪的事情非常多,我也来这么小小地奇怪一下子——跑到301医院跟诸位硕士生、博士生讲所谓“人文”。今天主办者准备了我这些年写的所谓的“书”,其中一本叫《多余的素材》,最后一篇文章题目叫做《彼哉》,“彼此”的“彼”,“呜呼哀哉”的“哉”。里面写我遇见一位意大利人,是意大利驻中国商务代表,他推荐我看《四书五经》,推荐《论语》的好几个不同版本,弄得我满头出汗,羞愧难言——我是中国人,他是意大利人,我当时四十多岁,他才三十出头,可是他能够用中文在各种版本的《论语》上作注解,我很感慨,写了这么一篇散文。为什么叫做“彼哉”呢?这话的意思,古语就是“他呀”!孔子说起某人,看不起他,就说“彼哉、彼哉”!我呢,就是孔夫子看不起的那个人,没学问,可是来谈“人文”,很讽刺的。我也没教养。通常所谓“教养”,第一条,总得有礼貌。可是我到现在遇到有些小关节,还是止不住地没礼貌——我喜欢逛古董店,最近我到罗马旅游,找到两条专卖古董的大街,一家一家进去看。有一家进去后,我就埋头看小雕塑、小文物,然后向一位很有风度的老先生问价钱。问了几件,老先生都说不卖,我说:“为什么不卖呢?”他就说实话了,他说:“这是我的店,你进来了,不跟我打招呼,就在那里看,然后问我卖不卖,我不卖。”我很少脸红的,当时脸红到脖子,非常非常难为情,耳朵都热了,想起小时候。我小时候经常被大人训斥,训斥的理由不是顽皮捣蛋、翻墙砸东西,而是没礼貌。所谓没礼貌,不是你不尊敬人,是你不知道尊敬的方式。我相信很多人没礼貌,并不是这个人不好,实际上是不懂事。你小时候、你年轻时不礼貌、调皮,甚至粗鄙,情有可原,尤其在那么一个粗暴荒凉的时代;可是岁数大了,今年我虚岁53了,在罗马,在文艺复兴的故国,不经意之间,小时候“文革知青”那种没教养,那种粗鄙的人格,就露出来,这位老人把我点醒了。非常小的一件事情。可是所谓教养、所谓礼貌,全看小事情。现在我想咱们可以说下去:今天,我们的所谓“人文”状况,出了什么问题?我们普遍的教养,出了什么问题?问题很冲突。一方面,在我几十年记忆中,中国的国运,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好。大家知道,我们经历过30多年的贫穷、愚昧、政治动乱,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国还是非常落后的第三世界国家。可是改革开放20多年,国家强大了,经济增长全球最高,年轻一代越来越知识化、现代化、国际化。我们所有人都无法想象中国能够达到今天的成就。可是呢,也是因为这二十几年的经济体制转型,中国又出现前所未有的大问题,什么问题呢?总括来讲,就是全国上下,大家都同意,我们的人文素质发生很大的问题,大家都不满意。刚才说了,“人文”是个大题目,容易说空。比方说我们经常在各种文本上看到这句话:“我们要发扬人文精神”。我不会说这句话,这是句大话、空话,就像我们当年一天到晚说“革命精神”之类。现在,从政府到民间,没有人提“革命”,为什么?因为国家付出了几十年的代价,知道那是一句空话。可是今天我们忽然要提“人文”,以我对“文革”的记忆,我会警惕:又是一句空话!“人文”这两个字,汉语原来没有的。哪位同学能告诉我什么叫“人文”?“文人”,我们知道是指所谓“读书人”,反过来,“人文”是指什么?是什么意思?(台下某同学回答:“人文是指精神。”)可是“精神”也是一句空话,也应该追问——什么叫“精神”?你跳到水里去救一个人的命,是“舍己救人”的“精神”。好的,可是“舍己救人”的“精神”跟“人文”有什么关系?今天要是哪个人干了件善事,我们就说:他这是“人文精神”,挺大一顶帽子——据我所知,“人文”这两个字,中国的古文有过,叫做“人文化育”,但并不指我们现在所说的“人文”。“文化”这个词,古语里也没有的,是19世纪从日本挪用过来的——大家要知道,我们现在开口说话,有一些词语是从日本翻译过来的,日本的西化过程创造了很多新词汇,比方大家将来出去当干部,“干部”这个词就是从日本来的,还有“阶级”和“阶级斗争”,还有“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等等,全都是日本过来的。包括医学上大量词语,都是日化的西语——“人文”这个词,实际上最早是从“文艺复兴”那里来的,就是我刚去过的那个意大利,文艺复兴国。文艺复兴以前,漫长的一千多年中世纪,上帝顶要紧,人是上帝的仆人,上帝的罪人……到了文艺复兴,所谓“人”,所谓“人的价值”,抬起头来,简单说,就是世间一切,人最重要。文艺复兴有一件标志性作品,就是米开朗琪罗雕刻的《大卫》,全***,还有波提切利,画过“维纳斯诞生”,也是全***。他们以上帝的名义来画凡界的人,或者说,以凡界的人的样子,来画传说中的神——人觉醒了,一切以人为本。我们今天所说的“一切以人为本”,实际上是从意大利人文主义那儿借过来的。但“人文”包括的事物太多了。文艺复兴是个物理、天文、哲学等大发明时代,人类忽然跳跃着进步了一次,它泛指所有学科、所有学问,总起来,叫做“人文”,叫做“人文主义”。按理说,中国经过一个多世纪的现代化教育,文艺复兴的价值观和所有学科知识,我们差不多都掌握了,都在传递中,为什么我们今天还要来提人文教育?要提人文素质?我回国后一直不明白,什么叫“素质”?都说“这个人素质太差了”,我不太懂,然后又听到全国在搞人文素质教育,我也不太懂,这句话在我出国前不流行的。素质,也泛指很多内涵,但我宁可用比较老的字,叫做“教养”。我知道我既没知识,又没教养,所以我对没教养的事情,特别敏感。刚才在罗马那个例子,我现在正在做老师,这是很丢脸的。教养,是我们中国自己的一句话,源远流长。这个“养”字,是要时间的,一个孩子养大,一条小狗养大,都要时间。我今天讲课的题目叫“人文与教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国民的教养,是慢慢养成的;一是你失去教养,是历史慢慢形成的。我特别注意后者:几十年来,是什么原因,使我们一些国民失去了教养,而且是起码的教养?“人文”,指的是整体状况,我可以说:在座所有同学的人文状况怎样怎样,但我不能说:你这个人的“人文”有问题,这话是空的;但“教养”指的是私人状况,很具体,涉及每个人。譬如这位同学有教养,那位同学缺乏教养……一个国家整体人文发生问题,我想,首先是许多个人的教养发生问题。很多人都缺乏教养,总起来看,很可怕!今年年初我辞职事件被媒体渲染时,电视里公布了我的批评。我说,现在大学的教育,大学培养人,是“有知识、没文化,有专业、没理想”,套用今天这个讲题,就是说你有地位、有学位,但你不一定有教养。我们随时看到很多很有地位的人,比方说教授、官员、社会名流……但你仔细去看,他们未必有教养。我本人的没教养,刚才已经是个例子。现在说个别人的例子,是别人对我没教养。怎么没教养呢?就是我在学校里走,有人认出来了:“喔,你是陈老师”,跑来跟我说话,这不奇怪。可我有一次在厕所里正撒尿,一个仪表堂堂的青年,二十四五岁的样子,是个研究生,非常帅的小伙子,立刻跑过来站在我后面大声说:“你是不是陈老师?我是从江西来的,你在江西插过队,我要跟你照个相。”我非常尴尬,因为我正在撒尿。他完全不懂应该在外面等我,那样没礼貌,不懂得不可以这样子对一个长辈说话——我的年纪好歹可以当他爹,而且我是老师,还是他尊敬的老师,是他想要合影留念的所谓名人,可是他这样子跟我说话。出了厕所,他早已准备好了照相机,把我像人质一样一把夹住,不由分说就拍照。这种情况我不止一次遇到——虽然并不是每次都在撒尿——但一上来就拍照,拍完就走,然后跟人说,你看!我跟陈老师合影。我们小时候,所有大人都不许我们这样对待人,可是如今变成大学里司空见惯的事情。不是对我一个人,所有他们认为有价值的或必须认识一下的,都这样,行话叫做“混个脸熟”——这就是没教养。20世纪90年代有个案例,具体哪年我忘了:美国爱阿华州,一位中国留学生枪杀了他的三个老师,还有他的一个中国同学。当时这是大新闻。他名叫卢刚,在中国是天才班培养的,成绩优异,很年轻就出国,攻天体学,很尖端的学问。矛盾发生在哪儿呢?发生在他和另外一个天才学生,温州人,农村出来的,两人都在爱阿华州大学修天体学,都师从同样的导师。但是呢,卢刚没得到奖学金,另一个同学得到了,卢刚没得到他要的分数,另一个同学得到了,他忌恨同学,也忌恨老师。他带了手枪到不同的教室,把几位老师一个一个打死,很从容,也把那位温州同学打死,总共打死四个人。当时老师躲在课桌椅底下,恳求他,他很冷静,一枪打死一个,开车逃走,当然,他很快被抓住了。事情发生后,美国非常痛惜,并不是痛惜他开枪杀人,因为美国经常发生校园枪击案,隔三差五会有报道,这是美国的老问题——美国痛惜什么呢?在全世界研究天体物理方面,一共有6个最顶尖的教授,现在有3个没了,五六十岁左右,被打死了。在天体学研究中,近百年的累积,现在一半变成空白,失去了重要的研究者。但我要说的是另一个问题。中国正在健全法制,营造司法改进的环境。但一个国家只有法制是远远不够的。我在美国呆了这么久,亲眼看到果然是个法制严明的国家,太讲法了,讲得叫人受不了。可是法制不能解决所有事情,维持一个社会的正常运转,法制是其中一部分,另一部分,就是人的教养,人的行为规范。问题是,讲“法”,很清楚,讲教养,非常难。再举另一个有关教养的例子。梁启超怎么去世的,大家知道吗?他死于当年协和医院的医疗事故:医生给他切错了一个肾,病情恶化,死掉了。这么重要的国师,肾给切错了,死了。可是梁启超怎么说?他的第一反应,是请周围人千万别跟媒体说,不要公布。他说,中国老百姓刚刚开始相信西医,还有很多人在观望,旧观念还没转过来,如果因为我的肾切错了,社会上知道了,老百姓又会退却,不信西医,所以别公布。大家想想,他是拿自己的命为现代化做牺牲。大家会说,这是他的道德、思想,这是他的精神,可我觉得这是教养。思想、道德是可以学的,可以放在嘴上说的,可是遭遇性命攸关的大节,教养装不出来。梁启超知道自己完蛋了,但他想到的不是自己的性命,这仅仅靠的是思想道德吗?刚才讲到的留学生卢刚案,真正动人的是后面的故事,中国人听了,简直匪夷所思。爱阿华区是个大学区,有将近上千名中国留学生,卢刚案发生后,全体中国留学生和家属非常紧张,压力大极了:我们在别人国家犯了案,杀了人,出门怎么面对美国人?可是就在案发当天晚上,爱阿华州所有中国留学生家门口都有一封信塞进来,是当地教堂散发的,大意是说:“请所有中国人不要紧张,不要愧疚,我们都是罪人,都是上帝的孩子,请大家一起为死难者祈祷,为凶手祈祷。”中国人安心了,第二天上学、上班,到了学校、公司,又受到美国同学和同事的口头安慰,然后教堂请中国人,不管你信不信教,都来参加仪式,原谅罪人,超度死者。我们可以想想,这事发生在我们国家会怎么样?我相信政府会有理性,不见得失控、失态。但这里发生一个问题,就是在一个道德传统没有中断的国家,或者道德传统严重中断的国家,一旦发生这种悲剧,你会见证二者的差异。这就要说到所谓人文和教养为什么会失落?道德传统为什么会中断?大家知道,“五四运动”对中国今天的影响,是科学与民主,但是另一面影响,我相信比较清醒的知识分子都在反省——今天整个人文状况发生问题,有远因,有近因,远因是“五四运动”,近因是文化大革命,造成什么后果呢?就是文化断层,伦理也好,道德也好,我们民族长期传递的核心价值观被中断了。中断以后,可以恢复,但伤口留着疤,无法回到原来的样子。诸位有些是学外科的,人遭了大伤害,一刀下去,缝起来,但缝口会留下,不容易愈合,是不是这样?文化断层比肉体破裂可怕得多,后果也严重得多。“五四运动”把整个先秦诸子以来的大统,基本上给否掉了,但中国要现代化,要转型,不动这大刀子不行。可是,1919年不可能预见大统被反掉后,对中国是什么影响——我们亲眼看到了。这是大话题,我的学识承担不了,但我把我的认识说出来——近因,“文化大革命”把“五四”传统也颠覆掉了。总之,那十年,人的问题、社会问题,并不是“文革”结束就解决了,而是在最近几十年慢慢显示出来,在各种形态、各种人群中,由各种新的原因和旧的病根,处处显示出来——这是真正严峻的问题。我要转向另外一个话题,就是当我到国外目击另一种文化生态,我痛感是一个国家的文化,不能出现断层,出现断层,这个国家要付很久很久的代价。比方说,“五四”破掉了孔孟老庄,什么是孔孟老庄?就是一整套办法、说法,仔仔细细教你怎么处理人和朝廷(当时就是国家)的关系,人和家庭的关系,人和人的关系,人和生命的关系……这些伦理哲学支撑中国人两千多年,“五四”以后,1949年以后,尤其“文化大革命”以后,全面崩解。到了我们这几代人,很难把这些伦理变成我们血液生命里的东西。这些年有人提出来要重修国学、要读经。但是一个大伤疤,你很难恢复到原来的肌体的状态。另外还有佛家和道家。中医合理的部分,充满道家智慧。 道家吸收了《易经》,但和《易经》不同——《易经》最初影响的是儒学——道家有句非常重要的话,叫做“无为”,就是顺其自然,一旦你能够无为,就什么都可以“为”,国家的事情是这样,个人的事情,包括艺术、医学、兵法,都是这样。西方人比我们尊重国学。老子的《道德经》二战后德国人手一册,为什么?因为德国“二战”后目睹国家和欧洲经历空前浩劫,最后发现中国的古老哲学可以从另一面提供你怎样认识民族的灾难、国家的浩劫、历史的命运。我和德国人、德国艺术家交谈,他们都知道道家,知道老子,高度尊敬。但我们要对国家的历史有个大的体谅。为什么古老民族在当代遭遇现代化,必须转型,必须付出代价,甚至必须抛弃传统,因为那些传统不再适用新的国家形态,新的人际关系,新的社会结构——所谓“人文”,所谓“教养”,在一个巨变的时代就是这样作为代价牺牲掉的,直到国家富强到一定程度,我们又回到这个问题,回到“人”的问题,没法回避。

1、《西藏组画》是陈丹青的代表作,是他一生最好的作品。当年他成为中国绘画的一面旗帜,是青年画家的偶像。证据就是很多人开始画西藏了……90年代本人上中学时非常崇拜他。用他自己的话说西藏组画是把自己当成法国画家来画西藏的。当年的口号是向大师学习,西藏组画是文革后真正回归了现实主义(欧洲)的作品,是当时最前卫的艺术。2、没有发现陈丹青能描绘当代中国的画作,他现在主要躲在角落里画些烂画说些怪话,成了自以为敢说真话标新立异的酸文人。当然粉丝也不少,有兴趣网上可以找到他的演讲。他的当代作品(虽然他自己不承认是当代)可以在图片上搜到,如果有人觉得那个好的话我无话可说。一些是画毛主席的各种丑态,估计换美元花的;另一些是不知所云的“书”,估计正在忽悠人买呢。

一     艺术有专门的语言系统,甚至不同的艺术各有一套理论体系。但,美术领域内一切实践探索和理论分析都不足以完美解释何以产生了现代艺术变革。     1839年,第一台实用的银版照相机在法国由达盖尔制成。照相和摄像的影响,是十九世纪绘画史乃至美术史发生变革的根本原因。工业革命以来,科技的影响导致艺术从根基上转折,仅此而已。     其中, 以绘画为主,主要的变革有:     一、审美标准上,画得像不像不再重要。     二、绘画规则上,是否完成不再有约束性。     三、信息涵量上,记录和传播成了次要功用。     四、需求关系上,定制画作不再是主流,画家成为“卖画”的自由职业者。     五、媒介材料上,旧材料及相关技法被创新,新材料及相关表现形式不断被引入。     六、文化意义上,绘画作为建筑装饰品、宗教附属物的角色淡化了,更为独立,更为自由。它可以依旧在墙上,但很多在纸上,尤其是更多在屏幕上。     自此,在表现上,不像、未完成、情绪化、个人趣味和使用新材料、独立文化意义成了现当代美术的主要特征。     摄影不仅仅是按快门,摄影(含摄像)的风格及其设备装置、技法运用、后期制作等非常丰富。绘画乃至艺术的流派及其媒材、技法等,大致与之类似。     ——2018年5月9日,如兰之州。是日阴润新澈。     ——2018年5月25日修改,如兰之州。是日混沌扬尘。     二     《局部》第十六画《杜尚的决定》里有一段采访录像,其中杜尚大致说了这些话:“我不在意艺术这个词,因为艺术早已声名狼藉。……我想摆脱它。如今对于艺术有着不必要的崇拜。我认为这是一个艰难的位置,我时刻生活在艺术中,仍然希望摆脱它。我无法解释我做的每件事。人们在做某些事时,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 采访者的提问和杜尚的话,不在同一个交流层面。因为不能被理解,所以无法解释。     陈丹青:“一个社会,一个文明,不再需要画画的时代,其实已经悄悄开始了。”艺术必然地不再主要是雕刻、也不再主要是绘画,已经有了更新的媒材来作为主流承载。陈丹青:“艺术的所指,艺术的能指,无限扩大。”新媒材应该就是影像。     不论崇拜还是摆脱,人类都身在其中、神也在其中。艺术一以贯之,艺术态度也应一以贯之。因此,在艺术的变革时代,可遵循或依赖的,就是艺术的态度。     王瑞芸:“杜尚留给世界的,不是他的作品,而是他的态度。”甚至于可以说, 艺术就是态度。态度是什么呢?不是手中有诗集,而是心中有诗意,大致如此。     中国受现当代西方绘画的相关变化,无非是工业化和现代化迟晚带出的后知后觉。就像高纬度地区,太阳还没有落,月亮已然升起,必然会有不同的境象。     ——2018年5月9日,如兰之州。晚雨。     三     陈丹青《局部1》前四画分别是“千里江山图”“死亡的胜利”“人民的胜利”和“初习的作品”,讲到哪些作品好这一问题,说了画家之少年、流派的早期、大众之情感、名家的初习。再进一步,则可说最须重视的,是早期少年基于共情的探索之作。     这种作品的特点,一概是外在表达上迥异、内在精神上相通的创新,是谓传神。好比梵高《海边的渔夫》。 关于表达直觉和本能,很大比例是技巧问题。越是公认的成熟的技巧,越是无关个性、无视差异、无能详尽。 语言文字的运用,差不多也这样。     太多人,只是在旧技巧中挣扎,而不是跋涉,没有内在。但是,直觉和本能有多少可以被发现被理解,个性和差异又有多少可以被表达被认同呢?这种画家与众不同,在于他接受外在和发现内在的与众不同。第五画“巴黎的青年”里讲巴齐耶,正是如此人物。     恰如人人不同的阅读偏好,就是各自阅读体系在逐步构建和自觉选择的表现。读同样的内容,至少因为阅读时段、理解深度的不同,在不同的人心中有不同的作用。读得多了,就会有偏好,便会对一些内容孜孜以求,但这还不够。总要有一些可遇而不可求的内容,对一个人的阅读体系以恰当的满足和切实的转变,使其智识结构和心理状态得到升级换代般的精进。     ——2018年12月6日,如兰之州。昨夜微雪,今晨又小雪,清冷凛冽。     四     第七画《绘画的放纵》里,陈丹青说,“所有完成的、关闭的画,有一个问题,你绝对看不到这幅画画到一半是什么样子。塞尚他完全暴露画画的过程。”     这一件事,重在过程还是重在目标,要看当时境遇。当照相取代了绘画在目标方面的绝大部分意义之后,绘画从订件成为自由创作,势必要注重过程。     陈丹青说,“一切开始的时候,是最好的时光。”然而,这是回头看时才可说的话,太多事不可也不必回头看。何况,最好的时光一般都没有最大的意义。所以,那时光尚未结束,还可以回头看,似乎更有现实意义。     追求目标,一旦达成便如是死亡,或者如李白《侠客行》所写,是要“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的。试想绘画如果永远在过程中,打开着、未完成,不结束就有了永生的味道。     但,还是要注意到,未完成必须是持续的。一旦中断,原来的创作心态变了,继续修改的心情找不到了,那么,虽未完成,但已结束。比如户外写生。     如此, 新的完成度、完成标准之类,大致就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在表现上,在目标这个指向上,关系到了、意思有了、感觉对了,和现实世界有了必要的联系,未必像、情绪化、个人趣味和使用新媒材、独立文化意义等是主要特征。二是在感觉上,在过程这个范畴中,直觉、本能、灵感不可持续、被中断是主要特征。     毕加索:“一幅画配了框子,挂上墙就死掉了。”然而,真正的完成,应该是限于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无限接近不能再进一步的那种状态,也即不能再完成,无关具象或抽象。     ——2018年12月7日,如兰之州。节气大雪。     五     不能再完成,这个标准更自由更个性,但是更真切更精准。     好比,以前的标准是一座有确定海拔的山,如今的标准却是头上神明。清代叶存仁讲,“头顶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人的身高各异,但头顶再上各有一个不可逾越的高度。     现代诗歌的写作,大致也如这现代绘画。     陈丹青讲,“所谓未完成,所谓打开的作品,是一个早就过时的命题、一场革命。但所有革命,遗患无穷。除了若干天才……全世界……画了无数胡涂乱抹、未完成的画。尽其妙也……也是遗患无穷。”或许,可以大胆猜测,后来者及其艺术回看前人,尽皆如此?比如在宋朝看唐朝的诗,文人画看工笔重彩画。     当然,尽管很难划分,但总有一条水准线在那里。意义即在此之上,这便是毕加索说,“希腊人、罗马人、文艺复兴人,都有一个规则,在那画画。可是到了梵高开始,每个人必须做自己的太阳。”    “自己的太阳”,既在自己头上,也在众人头上。     第一到五画里,说哪些作品好?要重视早期少年基于共情的探索之作。第六到八画里,说到十九世纪中期以来,规则一新,局面一变,“未完成”作品呈现异彩。     第八画《非正式魅力》中,又因借中国古代文人画,说“将未完成转化为非正式”。毕竟,艺术因其独立文化意义使然,的确有些“非正式”。有“非正式”,即隐含有对应的“正式”。这种分庭抗礼的对立并不好,至少对于前卫艺术来说。因为它们一般都未表现出与“正式”的融合,而“正式”不完全是滞后的传统。     ——2018年12月7日,如兰之州。节气大雪。     六     那么,绘画会被照相和影像取代吗?不会,绘画有照相和影像所不能及处。第九到十一画,就讲了这个问题。     一则,美感并非完全依存于现实。 美感要高一点,带着想象,也要玄一点,带着想象。有想象的美感,画得出拍不到。而且,要怎样因缘际会,现实才能为激发这独特的有想象的美感创造出充要条件呢?《第九画:瓦拉东母子》里,陈丹青讲,“现在,瓦拉东给出一个绝佳的机会,罕见的机会,就是一个女性看一个女裸体,而且亲手画出来,是怎样的情况?”又讲,“瓦拉东还画男裸体,这又是一绝。在画史当中,女画家描述的男裸体,非常非常有限。她又给了我们一个绝佳的,几乎是唯一的例子。”更多的有想象的美感,画也画不出。     二则,艺术家个性在绘画里更重一些。 想一想眼睛和镜头的不同,每个人的视界的不同,再看过《第十画:民国女画家》《第十二画:讯息和景别》,便可说个性这个要素真的重要。“他的性格,他的天性……他看出去,就会不一样,带进作品,就改观了。”要说作者气质在照相和摄影里的体现,自然不如绘画那样恳切入味。“(绘画的)手法和技术传统,它是有延续性的,不会一夜之间就变化。”同样的绘画静物和技法,同样的拍摄机位和器械,肯定是前者更有个性。甚至于照相和摄影大半只是机器的视角,难得有创作者的气质。倒是影像后期处理技术介入之后,照相和摄影的个性更得到了强化,当然也更加不真实。     三则,讯息量在绘画中也很丰富。 “长卷画,本身就是为叙述画的。……我看重徐扬……也并不完全在于所谓绘画的艺术性,而是绘画的一个媒体功能。”一种艺术形式承载的讯息量(情感或者事实)越大,它就越有生命力。但客观地说,在短时间内穷尽一幅画的信息量,并不现实,一个人能看到的就那么多,甚至于看一辈子也不会深刻多少。尤其文人画中,留白也是一种意蕴深厚的表现形式。我们看不透别人的内心,或许也看不透一幅画。这首先是因为我们只看自己想看到的能看到的;其次才会有人看画家是怎么看的怎么想的,“绘画的核心机密,有时候并不在画,并不全在画,而是在这个画家怎么观看。”最后还会有人以观看追究这里面的事实和真相吗?     能否说,艺术品越真实,就越没有个性,就越没有美感?     那么,做一个选择, 在美、个性和讯息量或者说真善美这三个问题里选绘画还是影像?我觉得,真要选影像,善要选绘画,美自然是要靠自己的想象。     一切都在自己的观看本能里。不论是西方的透视,还是中国的旷观,关键是本能,本能地看所能看就足够了。     如果你愿意,你可以为自己的看找定位、观点以及体系。     ——2018年12月11日,如兰之州。     七     《第十三画:俄罗斯冤案》里,有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话,“在亚洲,我们是欧洲人;在欧洲,我们是亚洲人。”俄罗斯绘画的意义,某个角度可能为中国近现代绘画与西方绘画的关系作一鉴照。此外,文艺复兴之后西方绘画从神性走向人性,而俄罗斯绘画大致还有对人间英雄的追慕,而中国的革命历史画也受其影响。     《第十四画:圣马可教堂》和《第十五画:巨人的战役》讲到的,意大利湿壁画和希腊雕塑,是属于“你无法说什么,你有什么好说”的范畴。不可超越的经典面前,那就不论什么源流如何始终,只说观看更接近本能和直觉,本能和直觉更接近艺术。     之前写到,一种艺术形式承载的讯息量(情感或者事实)越大,它就越有生命力。进一步,一种艺术总被观看,这就是其意义了,其精神也在其中。     但,陈丹青在《第十六画:杜尚的决定》里讲,“一个社会,一个文明,不再需要画画的时代,其实已经悄悄开始了。”不必悲伤, 我们关注的其实是观看的权利。     对于好的画,陈丹青引用克莱门特的话,认为首先会不断看下去,其次会有发现领悟。好比人习惯在安全中接受刺激一样。当然,如果准备已足够、思考也到了临界点,可能会觉得如同“第一次看见绘画”,自己“看画的经验”因此改观。     改观的是看的理论而已,而不是看。看还在,说也还在。     如此,怎样才算好画,近现代绘画发生了什么大的变化,绘画相比影像有什么特点,绘画的发展又当如何,陈丹青《局部》都讲了。是为我的感记。 ——2018年12月13日,如兰之州。

这种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100个人有100个答案(有点夸张),说实话要了解一个人是需要时间的,建议你买几本陈老师的书看看,或许能从旁了解下陈老师。。。简历的话,你完全可以百度百科或者维基百科吧。。。

中央美术学院毕业论文答辩

央美史论有复试。美术史专业属于央美人文学院,考研分为初试和复试,初试考试内容包括:政治,英语,中美史,西美史,美术概论。考试参考书目:《中国美术简史》为央美美术史论教研室主编,《外国美术简史》为央美美术史论教研室主编,《美术概论》为王宏建主编,复试是针对报考专业方向的论文答辩。中央美术学院建于1918年,是由蔡元培先生倡导成立的国立北京美术学院;1927年改名为北平大学艺术学院,1934年,恢复为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1938年,改名为“国立艺术专科学校”,1949年11月,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和华北大学三部美术系合并,华北大学三部美术系的前身是成立于1938年的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美术系。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国立美术学院,毛主席题写院名。1950年1月,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正式定名为中央美术学院。

1.中国美院有四个校区,南山校区(西湖南山),象山校区(转塘),上海设计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自考,在张江校区)。

2.中国美术学院的本科毕业生在各自校区参加毕业论文答辩

扩展资料

中国美术学院建于1928年,时称“国立艺术院”;1929年,更名为“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1938年,改名为“国立艺术专科学校”;1950年,成为“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1958年,改名为“浙江美术学院”;1993年,更名为“中国美术学院”。

据2018年6月学院官网显示,中国美术学院占地1000余亩,建筑面积近30万平方米,地跨杭、沪两市,已有杭州南山、杭州象山、上海张江三大校区;规划建设杭州良渚校区,自2018年开始招生,计划于2020年建成(中国美术学院上海设计学院自2018年停止招生,原招生计划数转入良渚校区)。

共有在校学生9000余人,其中本科生6500余人,研究生800余人,留学生100余人,专科生1900余人;教职工约千人,其中教授110人,副教授196人。截至2018年12月,中国美术学院为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机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百度网盘资源下载链接: 

1.中国美院有四个校区,南山校区(西湖南山),象山校区(转塘),上海设计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自考,在张江校区)。

2.中国美术学院的本科毕业生在各自校区参加毕业论文答辩

中国美术学院考研资料

链接: 

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