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放射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2024-07-05 13:33:03

放射论文参考文献

放射治疗是肿瘤常用疗法之一,分体外照射和体内照射法,射线能使肿瘤体积缩小,杀灭肿瘤外围散在的癌细胞。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放疗护理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析放疗患者的皮肤护理

【摘 要】肿瘤放射治疗是利用放射线如放射性同位素产生的α、β、γ射线和各类x射线治疗机或加速器产生的x射线、电子线、质子束及其它粒子束等治疗恶性肿瘤的一种方法。由于放疗辅助工具的改进和经验的积累,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提高,目前已成为癌症治疗中的最重要手段之一。中国约有70%以上的癌症需用放射治疗,美国统计也有50%以上的癌症需用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突出。放射治疗已成为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因其而引起的各种放射反应也日益受到医护人员的重视。

【关键词】放疗;放射反应;皮肤护理

放射治疗已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史.在伦琴发现X线、居里夫人发现镭之后,很快就分别用于临床治疗恶性肿瘤,直到目前放射治疗仍是恶性肿瘤重要的局部治疗方法。 成千上万的人单用放射治疗或并用放射治疗、手术治疗、化学治疗和生物治疗后,治愈了他们的癌症。医生在病人手术前,可以用放射治疗来皱缩肿瘤,使之易于切除;手术后,用放射治疗来抑制残存癌细胞的生长。

在接受放射线治疗期间最主要的不良反应为皮肤反应。皮肤反应包括皮肤变化、疼痛、发痒及灼热感等症状,不止造成身体上的生理反应,同时影响日常生活,降低生活质量。一般而言,在开始放疗后的1~4周开始出现皮肤反应,一直持续至治疗后2~4周,放疗后皮肤护理主要的目标在于保持皮肤的清洁、舒适,减少因皮肤反应造成的疼痛,预防感染及促进伤口愈合。

1 皮肤反应分度

放疗后造成皮肤基底层的上皮细胞受到破坏,因而引起皮肤的损伤。放疗的皮肤反应可以分为急性期反应和后期反应。临床上有关急性放射线治疗后皮肤反应的研究,主要根据Cox,Stctz与Pajak(1995)所提出的分线,Grade 0:皮肤没有变化;Grade 1:皮肤上毛囊清楚可见,有红斑、脱毛、干性脱屑、出汗减少;Grade 2:皮肤敏感或有光亮的红斑,不均匀的湿性脱屑,中毒水肿;Grade 3:除了皮肤皱褶的的外有整合性湿性脱屑、凹陷性水肿;Grade 4:皮肤溃疡、出血或坏死。除了皮肤分级外,常见评估项目包括:患者不适感(疼痛、发痒、干燥)、皮肤状况(皮肤性状、是否水肿)、伤口状况(伤口大小、颜色、分泌物的性状、是否感染)。近几年来,放疗后皮肤反应的相关研究,主要对于皮肤反应的状况描述为包括:局部红肿、干性皮炎、湿性皮炎及溃疡。

2 护理

皮肤的一般护理:

患者在接受放疗期间,皮肤的一般护理,如避免在局部涂抹化妆品、修剪指甲,避免抓破皮肤,照射部位避免过度日晒、避免衣物压迫束缚或衣服材质过于粗糙摩擦皮肤。对于皮肤瘙痒的患者,可用手轻拍瘙痒部位,或外涂冰片、滑石粉、薄荷淀粉、痱子粉,既能止痒,又能使局部皮肤干燥。但冰片、滑石粉等不能用得太多,以免堵塞毛孔,引发毛囊炎。患者切勿用手抓挠,否则会导致皮肤破溃、感染、长期不愈合。头颈部肿瘤男性患者最好使用电动刮胡刀,大肠、直肠患者则可使用温水坐浴,减少肛门及会阴部肿胀的症状。

皮肤红肿及干性皮炎的护理:

一般照射10次后皮肤开始发干,出现红斑、潮红,有烧灼和刺痒感,最后逐渐变成暗红,表皮脱落称干性皮炎。出现该皮肤反应患者一般不停止放疗。干性皮炎可局部外涂比亚芬2~3次,以保护放疗野的皮肤。勿在局部涂抹乳液、乳霜、VitC溶液或保湿霜等,以免造成放疗区皮肤反应加剧,但近年来一些相关的研究显示,产品某些成分甚至会造成放疗皮肤反应加剧情形(如石化产物:镁、铝、锌)。

芦荟虽有抗炎效果,但并不具备保湿效果,有些患者甚至出现对芦荟有过敏的现象。因此,在放疗期间并不建议使用。类固醇类药膏虽可减少放疗后皮肤反应,但对于发痒及疼痛则无效,还会出现局部烧灼感而掩盖感染现象,影响伤口愈合,宜慎用。勿使用凡士林,因其较难祛除,且在治疗时会增加放疗后反应。2次/周使用无痛保护膜于放疗部位,结果发现疼痛及发痒无显著差异,但是保护膜可减少湿性脱屑的发生及持续时间,是一项可降低皮肤反应呈干性皮炎恶化到湿性脱屑的护理方法之一。

湿性皮炎护理:

随着照射次数的增加,局部皮肤出现充血、水肿、水泡,严重时发生糜烂,有渗出液,称湿性皮炎。此时宜停止放疗,对症处理。对于小水泡不宜刺破,如皮肤糜烂时,每天局部可涂擦2~3次1%的龙胆紫。过去使用爽身粉、滑石粉可使皮肤保持干爽,因此曾建议用于放疗后湿性脱屑,但近期研究显示,这些产品会阻塞汗腺及毛囊且会加重放疗后皮肤反应。同时皮肤若有破损或伤口时二者会集结成块,形成细菌感染的媒介,因此,目前并不建议使用。有报道称使用磺胺类药物,主要作用于细菌的细胞膜,损害细胞膜的机能,引起细胞壁的变形,以达到杀菌的效果,使用时局部皮肤会有烧灼感,出疹、搔痒及疼痛。

建议湿性皮炎的皮肤可在医嘱下使用磺胺类药膏,使用方式如下:先以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再涂抹一层薄的药膏,最后以不沾粘伤口的敷料覆盖,至少换药1次/d,以减少伤口感染。而局部使用抗生素药膏可抑制细菌生长,但会刺激皮肤产生抗药性,故目前并无一致看法。对于大水泡,立即消毒水泡,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渗液,在创面上敷无菌凡士林纱布,保护局部皮肤,并留取渗液和表皮组织做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以便尽早使用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在水泡吸收后,即采用暴露创面疗法,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外涂美宝烫伤膏,1周后渗液明显减少,待愈合后可继续放疗。

皮肤溃疡的护理:

如果湿性反应不能及时控制,则局部皮肤进一步发生坏死脱落,溃疡形成,表现为灰白色坏死组织覆盖,边界清楚,底部较光滑,呈火山口型形成痂下溃疡,有剧痛。此时需停止放疗,经对症处理愈合后方可继续放疗。可采用暴露疗法,外用抗炎药膏,如红霉素、氯霉素软膏;当感染较重时,可肌注或静滴抗炎药物。同时保持创面清洁、干燥,以利愈合。溃疡面积大时,需要植皮修补。

参考文献:

[1] 梁桂霞.放疗病人的皮肤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7,16(6):262263.[2]] 胡逸民,杨定宇.肿瘤放射治疗技术[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联合出版社,1999,301311.

[3] 孟进松,李长明.湿润烧伤膏治疗深度烧伤残余创面的体会[N].健康报,200787(医药信息版).

[4] 李文霞;冯奇;葛琳 浅谈肿瘤放射中的护理要点 吉林医学 2007年第10期

[5] 杨才勇 乳腺癌放疗致局部皮肤损伤的预防及护理 现代医药卫生 2006年第09期

[6] 王力秋 60例乳腺癌患者放射治疗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社区医学杂志 2007年第02期

[7] 朱广迎 放射肿瘤学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7年

[8] 郑大顺;余志敏;任必勇 采用真空垫固定乳腺癌术后放疗的临床应用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0年第9期

[9] 杨小梅 乳腺癌患者放射治疗后皮肤反应的护理 中国临床护理 2010年第5期

[10] 杨义慧 放射治疗196例不良反应观察与护理 齐鲁护理杂志 2011年第12期

>>>下页带来更多的放疗护理论文

医学影像诊断学是医学影像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而医学影像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 高职影像专业医学影像物理学的教学探讨 》

摘 要: 根据课程特点、学生现状,我们重视教师素质培养,理清教材层次与学生的关系,运用丰富的 教学 方法 ,变抽象的论述为理论联系实际的形象化教学,提高了医学影像物理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 高职 医学 影像物理学 教学探讨

近十几年来,大型医学影像设备的迅速发展,极大地提高了诊断治疗水平。随着社会对医学影像专业人才的需要愈加迫切,国内众多本科医学院校都设置了医学影像专业。而随着我国社区医疗的发展,填报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医学影像专业的学生人数不断增加。以湖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影像专业学生录取人数由每年一个班提高到两至三个班。不论各院校侧重培养高学历医学影像临床诊断专业人才,还是侧重培养高学历医学影像工程技术人才,在专业课程设置过程中,都强调了开设医学影像物理学基础(以下简称影像物理学)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些本科院校还在临床医学专业开始开设影像物理学为选修课程,目的就是让临床医师具备医学影像的基础理论知识,为将来后续专业课程――医学影像诊断学或医学影像学的开设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1.高职医学院校影像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以湖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高职医学院校影像专业现在招收高中文科和理科学生及中职生。在课程开设上,只在大学一年级开设医学电子学基础这一门理工科课程,相关高等数学知识缺乏,学生的数理基础比较薄弱。医学影像物理学基础是一门交叉学科,又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医学成像理论的物理学基本原理、规律;了解医学成像的物理理论知识;为深刻理解成像过程,评价图像,以及读识图像、挖掘图像蕴藏的生物信息奠定基础。这就需要一定的高等数学、核物理学、量子物理、超声波物理等许多知识来做铺垫。当然更多需要成像技术的相关基础知识。面对这些必要的知识,影像专业高职生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学时里是完成不了的,这是事实。其实,影像物理学是伴随影像专业的建立而诞生的一门新课程,在国内存在尚不足十年。因此,从教材到教学,各校都处于摸索前进的阶段。如何让高职生在无基础的前提下有效学习该门课程,我将自己在几年教学过程中的教学体会写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2.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必须树立专业思想

由于缺乏相关师资力量,目前各院校影像物理学的教学任务大都由物理学教研室的教师承担。但是,物理学和影像物理学两门课程的专业性质差别很大,前者为理科基础课,后者为专业基础课。从事影像物理学教学的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医学专业知识,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教学必须树立专业思想,才能将物理学知识和影像学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因此,授课教师应加强自身专业素质,利用临床进修的机会学习影像知识和实际技术,尽力做好教学工作。

3.教学过程中必须恰当把握知识的深度

影像物理学是先期开设影像专业院校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完善而建立的。它是将高等数学知识、物理学知识、成像理论,计算机技术等知识应用于超声成像技术、X-CT成像技术、同位素成像技术、磁共振成像技术中的一门交叉学科。知识的起点很高,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过程中应恰当把握教材知识的深度,讲解需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比如超声场的描述部分,涉及较多的高等数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注重理解场的分布性质、描述场的量的物理意义,等等,尽量避免学生由于数学知识少而降低对该课程的理解和学习兴趣。磁共振部分,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原子核物理、量子力学知识才能准确理解核自旋的能级、跃迁等概念和现象。在教学中应注意搜集一些资料,尽量用较通俗的、经典的、宏观假说进行解释,增强学生对微观世界的感性认识。

4.注意把握影像物理学原理与成像技术、影像设备学有关知识的权重关系

X-CT成像、超声成像、同位素成像、磁共振成像每一部分都有两项主要内容:物理基本原理和成像基本原理。在教学过程中应把主要精力放在讲解物理学基本原理上,这是毫无疑问的,这也是物理专业毕业的教师最容易做到的,但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集中在成像原理上,对涉及的成像技术、成像设备等知识更表现出浓厚兴趣。虽然成像技术和成像设备在后期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中会详细讲解,在这里我们对这部分做简要的介绍,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些年来,我校历届学生都表现出对影像物理的极大学习兴趣。这与我们的教学方法有一定的关系。

5.注意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

影像物理学各部分知识都是比较抽象的,学生普遍觉得难懂难学。因此,通过各种手段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帮助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陀螺进动实验给学生做演示,讲解原子核中核子的自旋与自旋磁矩的相关知识;借助于声波的传播与反射知识对超声测量实验进行详细讲解;分配一定的学时带领学生到附属医院相关科室参观学习。邀请超声,CT临床诊断教师和技术教师给学生当场讲解仪器的原理、操作方法,以及诊断等,使学生对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有一个感性认识,加深理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6.实现教材的多层次、立体化

由于该课程属于应用型的知识,学起来难度更大,我们进行了教材的多层次、立体化尝试。课程是教材的基础,教材是课程的载体,教材中要融入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实现多样化、配套和协调化。我们的做法是:文字教材与现代多媒体手段紧密结合。

教材体系包括:(1)传统的纸质教材《医学影像物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教师授课用的独创的电子教案,其中配以大量的自制和临床实拍图片和自己研发的动画,并提出学生思考的问题;(3)辅助学生自学和研究的学习软件,如《CT与磁共振成像原理》CAI课件(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被列入“十一五”国家重点电子出版物);(4)网页形式课件2部。初步形成了多形态、多用途、多层次的教学资源和多种以教学服务为目的的结构性配套教学出版物的集合。

总之,影像物理学是一门新课,只有不断摸索,不断 总结 经验 ,逐步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增强教学效果。通过几年来的努力,一方面学生看到了现在所学的就是将来所用的,提高了学习基础课的兴趣,另一方面学生培养了学习能力,同时对后续课程“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侯淑莲,李石玉,马新超等.关于医药学院校物理课程的思考[J].大学物理,2005,24,(5):53-56.

[2]包尚联,唐孝威.医学物理研究进展[J].自然科学进展,2006,16,(1):7-13.

[3]童家明,刘成玉,周晓彬等.普通高等学校医药类专业物理理论课教学现状调查[J].大学物理,2005,24,(7):55-59.

[4]侯淑莲.CT与磁共振成像原理[M/CD].北京: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2007.

《 刍议影像融合推动医学影像领域发展 》

内容摘要:科技的进步不仅是带动了工商业的发展,同时也推动了医学发展,计算机技术被广泛用于影像医学中。现在医学上的各种检查仪器越来越精密,功能更加完善,图像信息的存储和传输为医学的研究和诊断提供了更好的依据。医学影像的融合就是影像信息的融合,是借助计算机技术辅助诊断病情的。医学影像的融合是医学影像学新的发展方向,本文对医学影像的融合进行分析,探讨影像融合对医学影像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关键词:医学影像 影像融合 诊断

一、影像融合

医学影像融合其实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将影像信息进行融合。其中包括将图像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再进行数据协同和匹配,得到一个新的影像信息来获得对病情更好的观测,以计算机为辅助手段,使诊断更加准确、具象。

影像融合的发展趋势

影像融合的趋势

医学影像学是近年来发展的比较快的临床学科之一,其中的超声、放射等早就被应用到医学的诊断上,但是,面对不同病人的各种症状,单一的影像检查已经不足以作为诊断的依据。因此,影像融合越来越成为医学中的焦点,人们更希望通过多重的影像检查、比较和分析,使检查结果更准确,更好的辅助临床疾病的治疗。影响融合的发展提高了医学诊断的综合水平,对于推动影像学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医学影像的融合不仅可以对诊断锦上添花,还可以为治疗提供帮助。例如:X线、超声、聚焦和磁共振结合在一起进行治疗。影响融合的发展是势在必行的,而且将推动医学影像学的更新与发展。

影像融合的必要性

1、医学技术的更新与发展需要影响融合

计算机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中,这也包括医学影像学。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和实施,图像后期处理技术也需要不断的提高,影像的融合技术就是后处理技术的新发展。前后技术的同步才能更好的将影像学的好处发挥出来。

2、影像融合使检查更全面准确

影像学的检查手段是很多的,从B超到射线再到CT等,每项检查都是有针对性的,但是正因为这样又有一定的局限性。每项检查都有单一局限性,只能准确的体现一方面的数据值,不利于诊断病情。影像的融合弥补了这一缺陷。

3、临床诊断需要影像融合

一切的检查手段都是为了最终的临床治疗,影像诊断一样是为临床治疗服务的。影响的融合,集中了多项单一检查的优势,呈现的图像更清晰,更便于医生的判断,使诊断更清晰准确,也就能根据诊断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辅助临床治疗。

影响融合的方法和技术应用

首先是信息技术的融合。无论是什么样的诊断技术,最后要得到的都是这项技术所能诊断出来的信息。影像的融合首先要实施对信息的融合,图像数据的转换是理解是关键。而图像的转换时将不同检查设备检测的图像信息进行格式的转换和调整,使其更逼真的呈现出检测部位的状态,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其次是数字化技术的融合。建立图像数据库是比较直观和易于提取信息的。

还有就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这几项技术的融合,使影像融合后的检查更加具体详细。

影像融合的方法:界标 配对 、表 面相 合法、空间力矩配对、交叉相关法。

四、 医学影像融合的临床价值

现代医学已经把用计算机技术对获取的影像信息进行处理的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医学的诊断,将各项检查结果通过计算机技术进行分析、处理,将影像融合重新现出清晰度高、高质量的影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临床价值:

帮助临床诊断

影像融合后的图像将检查部位的结构和周边组织清楚地呈现出来,通过影像诊断,医生能够更加了解检测部位的组织形态是否发生病变以及病变的程度。很多疾病早期的病变都是不太明显了,一旦没被发现就可能会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影像融合后的图像可以通过区域放大将组织的差异标注出来,便于观察和诊断,能够及时的发现病变,减少漏诊的情况。

有助于手术的治疗

影像融合的中,结合了图像重建和三维立体定向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能够清晰的显示出病变部位及其周围组织的状况和空间状态,医生可以根据融合后的图像制定手术方案,并在手术实施过程中提供实时显示,也为术后的观察提供了方便。

有助于医学研究

影像的融合结合了多项检查的优势,提供的影像信息更全面清晰,病理特征更明显,是医学研究中非常有价值的影像学资料,为以后疾病的研究提供更好的依据。

结语:医学影像的融合就是将多项检查的优点,经过一系列计算机技术的融合和处理重新形成新的图像。医学影像的融合是医学影像技术发展的一次伟大的更新,它将各种各种技术综合运用到医学的检查和诊断上,推动了影像学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静云,李绍林;医学影像图像融合技术的新进展[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4年20期

[2]李熙莹;黄镜荣;;图像融合技术研究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A];大珩先生九十华诞文集暨中国光学学会2004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3]吴疆;医学图像融合算法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4]张孝飞,王强,韦春荣,王至诚,张福北;医学图像融合技术研究综述[J];广西科学;2002年01期

[5]赵敏志;李钢;张仁斌;;图像融合技术现状[A];第六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 议论文 集(3)[C];2008年

[6]康晓东.计算机在医疗方面的最新应用.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46-70.

有关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毕业论文推荐:

1. 医学影像毕业论文范文

2. 有关医学影像类毕业论文

3. 医学影像本科毕业论文

4. 医学影像学研究论文

5. 关于医学影像的论文

神经介入放射论文参考文献

生物医学工程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综合工程学、生物学和医学的理论和方法,在各层次上研究人体系统的状态变化,并运用工程技术手段去控制这类变化,其目的是解决医学中的有关问题,保障人类健康,为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服务。 生物医学工程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它与医学工程和生物技术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而且发展非常迅速,成为世界各国竞争的主要领域之一。 生物医学工程学与其他学科一样,其发展也是由科技、社会、经济诸因素所决定的。这个名词最早出现在美国。1958年在美国成立了国际医学电子学联合会,1965年该组织改称国际医学和生物工程联合会,后来成为国际生物医学工程学会。 生物医学工程学除了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外,还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前景非常广阔,是目前各国争相发展的高技术之一。以1984年为例,美国生物医学工程和系统的市场规模约为110亿美元。美国科学院估计,到2000年其产值预计可达400~1000亿美元。 生物医学工程学是在电子学、微电子学、现代计算机技术,化学、高分子化学、力学、近代物理学、光学、射线技术、精密机械和近代高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在与医学结合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它的发展过程与世界高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同时它采用了几乎所有的高技术成果,如航天技术、微电子技术等。 生物医学工程学的内容 生物力学是运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生物组织和器官的力学特性,研究机体力学特征与其功能的关系。生物力学的研究成果对了解人体伤病机理,确定治疗方法有着重大意义,同时可为人工器官和组织的设计提供依据。 生物力学中又包括有生物流变学(血液流变学、软组织力学和骨骼力学)、循环系统动力学和呼吸系统动力学等。目前生物力学在骨骼力学方面进展较快。 生物控制论是研究生物体内各种调节、控制现象的机理,进而对生物体的生理和病理现象进行控制,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其方法是对生物体的一定结构层次,从整体角度用综合的方法定量地研究其动态过程。 生物效应是研究医学诊断和治疗中,各种因素可能对机体造成的危害和作用。它要研究光、声、电磁辐射和核辐射等能量在机体内的传播和分布,以及其生物效应和作用机理。 生物材料是制作各种人工器官的物质基础,它必须满足各种器官对材料的各项要求,包括强度、硬度、韧性、耐磨性、挠度及表面特性等各种物理、机械等性能。由于这些人工器官大多数是植入体内的,所以要求具有耐腐蚀性、化学稳定性、无毒性,还要求与机体组织或血液有相容性。这些材料包括金属、非金属及复合材料、高分子材料等;目前轻合金材料的应用较为广泛。 医学影像是临床诊断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世界上开发科研的重点课题。医用影像设备主要采用 X射线、超声、放射性核素磁共振等进行成像。 X射线成像装置主要有大型X射线机组、X射线数字减影(DSA)装置、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成像装置(CT);超声成像装置有B型超声检查、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等装置;放射性核素成像设备主要有γ照相机、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装置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装置等;磁成像设备有共振断层成像装置;此外还有红外线成像和正在兴起的阻抗成像技术等。 医用电子仪器是采集、分析和处理人体生理信号的主要设备,如心电、脑电、肌电图仪和多参量的监护仪等正在实现小型化和智能化。通过体液了解生物化学过程的生物化学检验仪器已逐步走向微量化和自动化。 治疗仪器设备的发展比诊断设备要稍差一些。目前主要采用的是X射线、γ射线、放射性核素、超声、微波和红外线等仪器设备。大型的如:直线加速器、X射线深部治疗机、体外碎石机、人工呼吸机等,小型的有激光腔内碎石机、激光针灸仪以及电刺激仪等。 手术室中的常规设备已从单纯的手术器械发展到高频电刀、激光刀、呼吸麻醉机、监护仪、X射线电视,各种急救治疗仪如除颤器等。 为了提高治疗效果,在现代化的医疗技术中,许多治疗系统内有诊断仪器或一台治疗设备同时含有诊断功能,如除颤器带有诊断心脏功能和指导选定治疗参数的心电监护仪,体外碎石机中装备了进行定位的X射线和超声成像装置,而植入人体中的人工心脏起搏器就具有感知心电的功能,从而能作出适应性的起搏治疗。 介入放射学是放射学中发展速度最快的领域,也就是在进行介入治疗时,采用了诊断用的x射线或超声成像装置以及内窥镜等来进行诊断、引导和定位。它解决了很多诊断和治疗上的难题,用损伤较小的方法治疗疾病。 目前各国竞相发展的高技术之一为医学成像技术,其中以图像处理,阻抗成像、磁共振成像、三维成像技术以及图像存档和通信系统为主。在成像技术中生物磁成像是最新发展的课题,它是通过测量人体磁场,来对人体组织的电流进行成像。 生物磁成像目前有二个方面。即心磁成像(可用以观察心肌纤维的电活动,可以很好地反映出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和脑磁成像(用以诊断癫痫活动、老年性痴呆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脑侵入,还可以对病损脑区进行定位和定量)。 另一个世界各国竞相发展的高技术是信号处理与分析技术,其中包括心电信号、脑电、眼震、语言、心音呼吸等信号和图形的处理与分析。 高技术领域中还有神经网络的研究,目前世界各国的科学家为此掀起了一个研究热潮。它被认为是有可能引起重大突破的新兴边缘学科,它研究人脑的思维机理,将其成果应用于研制智能计算机技术。运用智能原理去解决各类实际难题,是神经网络研究的目的,在这一领域已取得可喜的成果。

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技术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一种载体,或理解为固化在一定物质载体上的知识。现在通常理解为图书、期刊等各种出版物的总和。文献是记录、积累、传播和继承知识的最有效手段,是人类社会活动中获取情报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来源,也是交流传播情报的最基本手段。正因为如此,人们把文献称为情报工作的物质基础。在国内国外,都常常可以看到有人把“文献”与“情报”,“文献学”与“情报学”等同起来,虽然这种等同未必适宜,但却反映了文献在情报活动和科学中的极为重要的地位。 区分文献类型或形式有多种方法,其中最主要的是根据载体把其分为印刷型、缩微型、机读型和声像型。(1)印刷型:是文献的最基本方式,包括铅印、油印、胶印、石印等各种资料。优点查可直接、方便地阅读。(2)缩微型:是以感光材料为载体的文献,又可分为缩微胶卷和缩微平片,优点是体积小、便于保存、转移和传递。但阅读时须用阅读器。(3)计算机阅读型:是一种最新形式的载体。它主要通过编码和程序设计,把文献变成符号和机器语言,输入计算机,存储在磁带或磁盘上,阅读时,再由计算机输出,它能存储大量情报,可按任何形式组织这些情报,并能以极快的速度从中取出所需的情报。近年来出现的电子图书即属于这种类型。(4)声像型:又称直感型或视听型,是以声音和图像形式记录在载体上的文献,如唱片、录音带、录像带、科技电影、幻灯片等。 文献在科学和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表现在:(1)是科学研究和技术研究结果的最终表现形式;(2)是在空间、时间上传播情报的最佳手段;(3)是确认研究人员对某一发现或发明的优先权的基本手段;(4)是衡量研究人员创造性劳动效率的重要指标;(5)是研究人员自我表现和确认自己在科学中的地位的手段,因而是促进研究人员进行研究活动的重要激励因素;(6)是人类知识宝库的组成部分,是人类的共同财富。 根据文献内容、性质和加工情况可将文献区分为: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一次文献指以作者本人的研究成果为依据而创作的原始文献,如期刊论文、研究报告、专利说明书、会议论文等。二次文献是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后产生的一类方面,如书目、题录、简介、文摘等检索工具。三次文献是在一、二次文献的基础上,经过综合分析而编写出来的文献,人们常把这类文献称为“情报研究”的成果,如综述、专题述评、学科年度总结、进展报告、数据手册等。与此类似,也有把情报区分成一次情报、二次情报、三次情报的。 构成文献的三个基本要素是:知识、载体和记录 文献综述有两种,一种是“大综述”,就一个领域的文献的总结,经常会发在专门发Review的杂志上,或者是在Handbook里。写这种综述文章的人有许多是权威人物,但也有一些是助教授级别的人写的,但作者一般都是在这个题目上做了相当贡献的人。“大综述”中还有一种“超大综述”(这些提法都是我为了论述方便杜撰的)以前在Bhagawati时代,Bhagwati、Max Corden等人做过一些整个国际贸易理论领域的综述,但这些年我没有见到有谁做类似的东西,现在一般综述都是就作者擅长的一个方面写的,然后集在手册里。另外一些研究生教材,特别是Feenstra的那本,写法很像综述。 另一种是“小综述”,就是论文第一部分Introduction部分的综述。这个综述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向其他人介绍前沿,而是为了推出自己的论述和模型,是以述带论,核心功能是定义“Gap",就是说明现有的研究状况如何,缺在哪里,我准备做的贡献是什么。所以,这种综述并不强求非常全面细致,不是“掉书袋”,而应该侧重介绍与自己的研究直接相关的文献。 对于”大综述“,我觉得我们在没有一点原创性的研究以前最好不要写。没有见过几棵树,谈不上去见森林。我现在有了一点点研究体会之后感觉,一个题目,你没有扎进去之前,许多体会感受都是虚的。以前国内文献搜集有困难,早期出来的一些前沿介绍当然就很有意义。现在你如果真正做研究,文献检索不应该成为很大的困难。所以做二道贩子,将人家研究的东西半懂不懂地编译一下,在真正做研究的人中间也不会有什么市场。至少我自己,我也建议大家,不去看没有原创贡献的作者写的综述文章。即使是原创文章的前沿综述,也有一些问题。前一段时间一个老师给我一些城市经济学的综述,是这个领域的很活跃的一些作者要出的手册,当时这个老师给我的时候,指着其中一章说:This strand is dying。都是最活跃的作者写的在还没有出版的手册上的文献综述,有的就已经要过时了。所以,赶风头永远是赶不上的。 对于“小综述”,这是人人都可以写,而且应该写的。如果你心中有了题目,就应该围绕这个题目去尽量搜集最新的文献,这个风头是绝对应该赶的。我个人看法是不要强求自己去理解整个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脉络,具体题目深入下去,对整个国贸理论有时候有具体而微的全息功效,你自己有时候也会产生有一些格物致知的感受。但是,真正要去理解什么脉络,恐怕不是一下子的工夫。当然,我这里所说的前沿、深入,都是相对而言的,每个人不同的学习阶段,不同的条件和功底,会有不同的成果和收获,只要尽责做了,就是好的。

毕业论文格式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去百度文库找吧

食管癌放射治疗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您好,食管癌怎么治疗的选择要看患者的病情,下面就介绍一下主要的治疗方式。(一)手术治疗:外科手术是治疗食管癌的首选方法。下段癌肿手术切除率 在90%,中段癌在50%,上段癌手术切除率平均在~。(二)放射治疗食管癌放射治疗包括根治性和姑息性两大类。颈段和上胸段食管癌手术的创伤大,并发症发生率高,而放疗损伤小,疗效优于手术,应以放疗为首选。(三)中药治疗 目前多采用主方加辨证施治,扶正与活血去瘀相结合的方法。中药的治疗是重要的辅助治疗,中药如人参皂苷Rh2(护命素)辅助手术,可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联合放疗是有增效减毒的效果,目前已经有的文献支持,人参皂苷Rh2能抑制食道癌细胞增殖,阻滞于G0/G1期,诱导其分化的作用,减少复发和转移。 (四)化学药物治疗 食管癌的细胞增生周期约7天,较正常食管上皮细胞周期稍长。理论计算其倍增时间约10天,故其增生细胞较少,而非增生细胞较多。因此目前虽应用于本病的化学药物较多,但确有疗效者不多。化疗在食管癌的治疗上用的也是比较的少。

放射治疗是肿瘤常用疗法之一,分体外照射和体内照射法,射线能使肿瘤体积缩小,杀灭肿瘤外围散在的癌细胞。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放疗护理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析放疗患者的皮肤护理

【摘 要】肿瘤放射治疗是利用放射线如放射性同位素产生的α、β、γ射线和各类x射线治疗机或加速器产生的x射线、电子线、质子束及其它粒子束等治疗恶性肿瘤的一种方法。由于放疗辅助工具的改进和经验的积累,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提高,目前已成为癌症治疗中的最重要手段之一。中国约有70%以上的癌症需用放射治疗,美国统计也有50%以上的癌症需用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突出。放射治疗已成为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因其而引起的各种放射反应也日益受到医护人员的重视。

【关键词】放疗;放射反应;皮肤护理

放射治疗已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史.在伦琴发现X线、居里夫人发现镭之后,很快就分别用于临床治疗恶性肿瘤,直到目前放射治疗仍是恶性肿瘤重要的局部治疗方法。 成千上万的人单用放射治疗或并用放射治疗、手术治疗、化学治疗和生物治疗后,治愈了他们的癌症。医生在病人手术前,可以用放射治疗来皱缩肿瘤,使之易于切除;手术后,用放射治疗来抑制残存癌细胞的生长。

在接受放射线治疗期间最主要的不良反应为皮肤反应。皮肤反应包括皮肤变化、疼痛、发痒及灼热感等症状,不止造成身体上的生理反应,同时影响日常生活,降低生活质量。一般而言,在开始放疗后的1~4周开始出现皮肤反应,一直持续至治疗后2~4周,放疗后皮肤护理主要的目标在于保持皮肤的清洁、舒适,减少因皮肤反应造成的疼痛,预防感染及促进伤口愈合。

1 皮肤反应分度

放疗后造成皮肤基底层的上皮细胞受到破坏,因而引起皮肤的损伤。放疗的皮肤反应可以分为急性期反应和后期反应。临床上有关急性放射线治疗后皮肤反应的研究,主要根据Cox,Stctz与Pajak(1995)所提出的分线,Grade 0:皮肤没有变化;Grade 1:皮肤上毛囊清楚可见,有红斑、脱毛、干性脱屑、出汗减少;Grade 2:皮肤敏感或有光亮的红斑,不均匀的湿性脱屑,中毒水肿;Grade 3:除了皮肤皱褶的的外有整合性湿性脱屑、凹陷性水肿;Grade 4:皮肤溃疡、出血或坏死。除了皮肤分级外,常见评估项目包括:患者不适感(疼痛、发痒、干燥)、皮肤状况(皮肤性状、是否水肿)、伤口状况(伤口大小、颜色、分泌物的性状、是否感染)。近几年来,放疗后皮肤反应的相关研究,主要对于皮肤反应的状况描述为包括:局部红肿、干性皮炎、湿性皮炎及溃疡。

2 护理

皮肤的一般护理:

患者在接受放疗期间,皮肤的一般护理,如避免在局部涂抹化妆品、修剪指甲,避免抓破皮肤,照射部位避免过度日晒、避免衣物压迫束缚或衣服材质过于粗糙摩擦皮肤。对于皮肤瘙痒的患者,可用手轻拍瘙痒部位,或外涂冰片、滑石粉、薄荷淀粉、痱子粉,既能止痒,又能使局部皮肤干燥。但冰片、滑石粉等不能用得太多,以免堵塞毛孔,引发毛囊炎。患者切勿用手抓挠,否则会导致皮肤破溃、感染、长期不愈合。头颈部肿瘤男性患者最好使用电动刮胡刀,大肠、直肠患者则可使用温水坐浴,减少肛门及会阴部肿胀的症状。

皮肤红肿及干性皮炎的护理:

一般照射10次后皮肤开始发干,出现红斑、潮红,有烧灼和刺痒感,最后逐渐变成暗红,表皮脱落称干性皮炎。出现该皮肤反应患者一般不停止放疗。干性皮炎可局部外涂比亚芬2~3次,以保护放疗野的皮肤。勿在局部涂抹乳液、乳霜、VitC溶液或保湿霜等,以免造成放疗区皮肤反应加剧,但近年来一些相关的研究显示,产品某些成分甚至会造成放疗皮肤反应加剧情形(如石化产物:镁、铝、锌)。

芦荟虽有抗炎效果,但并不具备保湿效果,有些患者甚至出现对芦荟有过敏的现象。因此,在放疗期间并不建议使用。类固醇类药膏虽可减少放疗后皮肤反应,但对于发痒及疼痛则无效,还会出现局部烧灼感而掩盖感染现象,影响伤口愈合,宜慎用。勿使用凡士林,因其较难祛除,且在治疗时会增加放疗后反应。2次/周使用无痛保护膜于放疗部位,结果发现疼痛及发痒无显著差异,但是保护膜可减少湿性脱屑的发生及持续时间,是一项可降低皮肤反应呈干性皮炎恶化到湿性脱屑的护理方法之一。

湿性皮炎护理:

随着照射次数的增加,局部皮肤出现充血、水肿、水泡,严重时发生糜烂,有渗出液,称湿性皮炎。此时宜停止放疗,对症处理。对于小水泡不宜刺破,如皮肤糜烂时,每天局部可涂擦2~3次1%的龙胆紫。过去使用爽身粉、滑石粉可使皮肤保持干爽,因此曾建议用于放疗后湿性脱屑,但近期研究显示,这些产品会阻塞汗腺及毛囊且会加重放疗后皮肤反应。同时皮肤若有破损或伤口时二者会集结成块,形成细菌感染的媒介,因此,目前并不建议使用。有报道称使用磺胺类药物,主要作用于细菌的细胞膜,损害细胞膜的机能,引起细胞壁的变形,以达到杀菌的效果,使用时局部皮肤会有烧灼感,出疹、搔痒及疼痛。

建议湿性皮炎的皮肤可在医嘱下使用磺胺类药膏,使用方式如下:先以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再涂抹一层薄的药膏,最后以不沾粘伤口的敷料覆盖,至少换药1次/d,以减少伤口感染。而局部使用抗生素药膏可抑制细菌生长,但会刺激皮肤产生抗药性,故目前并无一致看法。对于大水泡,立即消毒水泡,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渗液,在创面上敷无菌凡士林纱布,保护局部皮肤,并留取渗液和表皮组织做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以便尽早使用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在水泡吸收后,即采用暴露创面疗法,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外涂美宝烫伤膏,1周后渗液明显减少,待愈合后可继续放疗。

皮肤溃疡的护理:

如果湿性反应不能及时控制,则局部皮肤进一步发生坏死脱落,溃疡形成,表现为灰白色坏死组织覆盖,边界清楚,底部较光滑,呈火山口型形成痂下溃疡,有剧痛。此时需停止放疗,经对症处理愈合后方可继续放疗。可采用暴露疗法,外用抗炎药膏,如红霉素、氯霉素软膏;当感染较重时,可肌注或静滴抗炎药物。同时保持创面清洁、干燥,以利愈合。溃疡面积大时,需要植皮修补。

参考文献:

[1] 梁桂霞.放疗病人的皮肤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7,16(6):262263.[2]] 胡逸民,杨定宇.肿瘤放射治疗技术[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联合出版社,1999,301311.

[3] 孟进松,李长明.湿润烧伤膏治疗深度烧伤残余创面的体会[N].健康报,200787(医药信息版).

[4] 李文霞;冯奇;葛琳 浅谈肿瘤放射中的护理要点 吉林医学 2007年第10期

[5] 杨才勇 乳腺癌放疗致局部皮肤损伤的预防及护理 现代医药卫生 2006年第09期

[6] 王力秋 60例乳腺癌患者放射治疗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社区医学杂志 2007年第02期

[7] 朱广迎 放射肿瘤学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7年

[8] 郑大顺;余志敏;任必勇 采用真空垫固定乳腺癌术后放疗的临床应用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0年第9期

[9] 杨小梅 乳腺癌患者放射治疗后皮肤反应的护理 中国临床护理 2010年第5期

[10] 杨义慧 放射治疗196例不良反应观察与护理 齐鲁护理杂志 2011年第12期

>>>下页带来更多的放疗护理论文

PD1 联合 化疗 效果比较好 PD1 提高自身免疫系统 阻断癌细胞生长,化疗 杀死癌细胞,但是这个费用比较高,一般家庭承受不了,可以选择临床,ai帮帮 上 有PD1 联合 化疗 三甲医院 免费申请用药的机会 你去看看吧

食 管 癌——治疗一、基本治疗方案目前对食管癌的治疗,首选处科手术,其次还包括抗癌的化学药物的治疗、放射治疗、内镜下治疗、生物治疗和中医治疗等。其最终的治疗效果取决于上述治疗方法的合理综合运用。其规范的综合治疗方案为:0期,病变范围限于粘膜,无转移;Ⅰ期,病变长度<3cm,侵及粘膜下层,无转移;Ⅱ期,病变长度3~5cm,侵及肌层,无转移者,以手术为首选;中医宜根据辨证予以中药治疗。Ⅲ期,病变长度>5cm,侵及肌层及外层,有区域淋巴结转移,可予放射治疗及中医辨证论治。Ⅳ期,病变长度>5cm,明显外侵,伴转移者,可以化学治疗、中医治疗、免疫治疗为主。中西医综合治疗食管癌是我国肿瘤研究的成就,从辨证论治出发,调整机体功能,改善症状,减轻放、化疗毒副反应,综合了整体与局部结合的观点,把扶正祛邪、攻与补相结合,取长补短,提高了临床疗效。二、中医治疗(一)辨病治疗胡光慈编著的《杂论证治新义》对噎膈一病的治疗结语中指出:"宋以前医籍皆以病原于七情忧患,故主以调和气血为治,后世医家则多责之气血亏损,津液枯干,故宜补益气血、滋血润燥为主,痰结者并清痰散结,血结者宜滋血破瘀为治。"从这里可以看出古人对噎膈治疗的概貌,也启示我们历代医家在医疗实践中对本病的治法不断修正、补充、发展。我们通过学习历代众多医家的研究成果,结合临床实践,针对本病病机之根本为阳气虚弱,机体功能下降,主强治疗宜温阳益气,扶助正气,提高机体功能,所以治疗主方要体现这一中医治疗原则。食管癌主方:人参6g,黄芪15g,桂枝20g,薤白15g,炮附子30~60g,(先煎),女贞子15g,川芎12g,鸡血藤20g,当归12g,鹿茸3g,北豆根20g,鸡内金10g。(二)辨证分型治疗关于食管癌的分证各有不同,立法用药亦随之而异。但治法总不离疏肝理气、降逆化瘀、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扶正培本、生津润燥、清热解毒、抗癌止痛、温阳益气等。1.气滞型主证:早期食管癌的表现,无明显吞咽困难,只为吞咽时感食管内挡噎、异物感或灼痛,胸郁闷不适及背部沉紧感,时隐时沉的吞咽不利感。X线检查主要为早期食管癌的病变。舌质淡黯,舌苔薄白,脉弦细。治法:疏肝理气,温阳益气,扶正抑瘤。方药:食管癌主方合逍遥散加减。即食管癌主方加柴胡15g、白术15g、白芍15g、当归15g、茯苓15g、陈皮10g、生姜3片、大枣5枚。 2.梗噎型主证:症状单纯,轻度梗噎或吞咽不利。X线检查多属早、中期髓质型、蕈伞型食管癌。舌质黯青,苔黄白,脉弦细。治法:抗癌散结,理气降逆,温阳扶正。方药:食管癌主方选加:枳实10g、苏梗10g、枳壳10g、厚朴10g、佛手10g、木香10g、郁金10g、香附10g、旋覆花10g、代赭石30g等。3.血瘀型主证:症状除吞咽不利外,以胸痛为主,且痛有定外,或伴口臭等。X线检查多为中、晚期髓质型、溃疡型食管癌。舌质紫黯,舌面有瘀点或瘀斑,舌下静脉怒张,舌苔黄腻,脉沉涩而紧。治法:活血化瘀,温阳益气,通经止痛。方药:食管癌主方结合活血化瘀法,即食管癌主方选加归尾10g、赤芍10g、刘寄奴10g、红花10g、急性子10g、乳香10g、没药10g、三七5g、威灵仙10g等。若为溃疡型疼痛明显或呕血者,可加用腐植酸制剂口服或静脉注射;也可以用白及粉60g、三七粉15g、元胡粉30g、普鲁卡因,加氢氧化铝凝胶混匀,使呈半糊状,头低位分次口服。还可加云南白药、止血粉及其他止血、镇痛剂等。4.痰湿型主证:吞咽困难,痰涎壅盛,胸咽噎塞,膈肋胀满,浊气上逆,舌质黯青,舌体肥大,周有齿印,苔白厚腻多津,脉象滑细。X线检查多为晚期髓质型、缩窄型食管癌。治法:温阳益气,健脾祛湿,降逆化瘀。方药:食管癌主方选加薏苡仁30g、山药20g、扁豆15g、白蔻仁10g、橘红10g、半夏10g、旋覆花10g、代赭石30g等。5.阴枯阳衰主证:病期已晚,咽下困难,近于梗阻,呕恶气逆,形体消瘦,气短乏力,烦热唇燥,大便干如粪,舌质黯绛,瘦小,少苔乏津或无苔,也有苔黄黑干而裂者,脉细数或沉细无力。治法:滋阴补阳,益气养血。方药:食管癌主方可加倍用量,再选加白术15g,白扁豆30g、麦冬15g、山茱萸10g、枸杞子15g、何首乌15g、仙灵脾15g。偏阴虚者重用沙参15g、天冬15g、天花粉15g、石斛10g、玉竹10g、玄参15g、生地10g;大便干加火麻仁10g及郁李仁、大黄适量,减少食管癌主方温阳燥烈药物及其剂量。提高以上各证疗效,尽快减轻症状,可配合以下抗癌腐癌药物:硇砂10g,硼砂20g,火硝20g,沉香10g,冰片5g,礞石10g。鸡内金10g,蜈蚣5g。用法:共研细末,每次1~含化缓咽,共服2~4或4~8次,根据病情轻重不同而选择,一般应用3~5天,或间隔应用。6.壅阻型主证:咽下完全梗阻或近于全梗阻,干呕或伴口吐粘液,舌绛干裂或黯淡胖太多津,苔黄而厚腻或少苔,脉沉细。治法:开道通管,疏壅透膈。方药:牛黄,白术,沉香2g,礞石2g,硇石9g,火硝20g,月石20g,冰片6g。共研细末,每次1含服,每日5~10次。上述我们辨证分型的目的是为了临床用药的参考。在一个病人身上,可能以某一证型为主,某一证型为辅;也可能同时几个证型都存在;可能这一段时间是这一证型,而到另一段时间又是那一证型。故必须根据不同的病人,不同阶段的不同主症,有的放矢地灵活组方用药。(三)单方验方治疗食管癌的单方验方,我国民间已积累了许多,在食管癌的治疗方面具有一定参考价值。1.冬凌草50~90g,沸水落石出冲泡加白糖,每天1次口服,2~3个月为一疗程。2.斑蝥1只,鸡蛋1只。先将斑蝥塞进鸡蛋内,蒸煮半小时,取出鸡蛋中斑蝥服食,每日1只。3.斑蝥2g,蜈蚣10条,大枣(去核)12g,山豆根炭125g,广木香9g,白糖75g。共为细粉,炼蜜为丸,每丸重9g,每次服1丸,每日3次。4.硇砂10g,月石30g,朴硝20g,青黛20g,冰片5g,木香1g。共研细末,每次服3,每日2次。功能:软坚散结,适用于食管癌梗阻严重者。5.开关散 牛黄2g,麝香2g,海南沉香10g,礞石10g,硇砂10g,火硝30g,月石40g,冰片10g。共研细粉,装瓶密封。每次含服,每日5~10次。6.治膈散 山慈菇200g,硼砂80g,硇砂20g,三七20g,冰片30g,沉香50g。共研细粉,每次10g,每日4次,10天为一疗程,后改为每次服10g,每日2次,以巩固疗效。7.消炎解痉液 普鲁卡因200ml,疏酸庆大霉素32万U,麻黄素针60mg,山莨菪碱针10mg,地塞米松针10~15mg或泼尼松80mg研细面。上药共混匀,每次徐徐咽下3~5ml,每日10次。(四)中成药1.冬凌草制剂 冬凌草片,每次口服4片,每天3次,2~3个月为一疗程。或冬凌草糖浆,每次口服30ml,每日3次,2~3个月为一疗程。2.斑蝥素片 每次,每日口服3次,240mg为一疗程。3.消癌平注射液 10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3 500~4 500ml为一疗程。4.华蟾素针剂 每次4ml,每日2次,肌内注射,1~2个月为一疗程;10~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30天为一疗程。5.平消胶囊 每次口服4~8粒,每日3次。6.古稀胶囊 每次口服2~4粒,每日3次。(五)针灸治疗1.针刺基本方 主穴为天鼎、天突、膻中、上脘、内关、足三里、膈俞、合谷,病灶在颈段者加配穴扶突、气舍、大杼、风门等;在中段者加配穴气户、俞府、承满、肺俞、心俞等。在下段者加配穴期门、不容、承满、梁门等。如兼胸骨后痛配华盖,背痛配外关、后溪。进食困难或滴水不入者重刺内关,针锋向上,使针感达到胸部。食管内出血者,配尺泽、列缺、曲泽。痰多者炙大椎、中府、中魁,针大杼、风门、肺俞、列缺、合谷。 2.耳针 耳部压痛点耳诊测定敏感点,对症取穴。3.炙法与汤药合用 有学者给患者治以旋覆代赭汤加减时,配合以足三里隔姜炙,曾使1例患者宽、长8cm的癌灶消失。4.激光血卟啉治癌机体表穴位照射 取穴膻中、巨阙、膈俞、中脘、足三里,每穴射5分钟,每周照1次,6次为一疗程。据乔玉珍报道,共治疗食管癌5例,显效3例,好转1例,无效1例。 (六)外治法1.蟾酥膏:由蟾酥、生川乌、七叶一枝花、红花、莪术、冰片等20种中药制成,外观如橡皮膏,镇痛有效率可达。2.金仙膏:《理渝骈文》方是由苍术、白术、川乌、生半夏、生大黄、生五灵脂、生延胡索、枳实、当归、黄芩、巴亚仁、莪术、三棱、连翘、防风、芫花、大等百余种中药制成的药膏,按病情分次摊膏纸上,外敷病处或选穴外贴。可用于噎膈、反胃等多种病证。3.复方荆芥液:荆芥、川乌各20g,川芎、荜茇各30g,马钱子15g。研成细末,浸泡于75%酒精400ml内密闭7日,滤渣取液再放入冰片粉15g备用。用棉球蘸药液涂抹痛处,每日1次或数次,用药后一般10~20分钟可收到止痛效果。(七)推拿疗法早在1959年,黑龙江省就有人采用推拿疗法治疗2例食管癌,使其症状缓解。自此以后,各地已先后将推拿疗法作为一种辅助治疗的手段运用于食管癌。一般认为推拿背部腧穴可以减轻胸背部的癌性疼痛;揉按合谷、足三里、涌泉可以扶正固本,启膈降逆。(八)气功疗法浙江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刘鲁明等,将包括食道癌在内的恶性肿瘤患者82人分为两组,一组施以单纯化疗,一组施以气功加化疗。经对比观察,习练周天命门功和铜钟功的40名患者,其生存期免疫功能均优于单纯采用化学疗法的42名患者。上海气功研究所也证实:以气功治疗食管癌、胃癌患者,可明显提高1年及5年生存率。(九)饮食调养1.韭汁牛乳饮:韭汁、牛乳。有痰加姜汁;血膈去牛乳加陈酒。2.膈噎膏:人参、牛乳、蔗汁、梨汁、芦根汁、龙眼肉汁、姜汁、人乳。熬膏,密收。3.猪脂方:杏仁、松子仁、白蜜、橘饼各125g,猪脂熬净1杯,同捣食之,有填精血,滋枯燥之功。4.五汁饮:梨汁、藕汁、蔗汁,韭菜汁、乳汁(人乳或牛乳)不拘量兑服。5.白鹅(鸭)血:一人将白鹅或白鸭两翅及两腿紧握,另一人将其颈宰断即令患者口含其颈部、饮其热血,五七日一次。6.放疗患者食疗方:食管癌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疗时若出现阴液灼伤,热毒亢毒征象,可及时给予甘寒之饮食作辅助性治疗。 常用食品有西瓜、生梨、荸荠、鲜藕、金银花露等。7.化疗患者食疗方:化疗病人,当骨髓受到抑制,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下降时,可食甘温补脾养血之品,如扁豆、山药、红枣、桂圆肉、阿胶、鹿角胶、冬虫夏草炖老鸭等。以促进骨髓功能恢复,改善造血功能或预防因白细胞降低、血小板减少而产生的各种合并症。三、手术治疗(一)手术适应证食管癌诊断一旦成立,且病变较局限,无远处转移,尤其是中下段食管癌,应首先考虑外科手术治疗。(二)手术禁忌证 1.疑有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肝转移、肺转移、腹腔转移并有腹水等广泛转移者。2.癌肿已直接侵入邻近脏器,且已形成食管一气管瘘、肺脓肿、纵隔炎症、脓肿等合并症者。出现恶病质,特别是高度恶病质者。患者身体重要脏器如心、肺、肾有疾病及其功能严重损害,病人不能耐受手术者。但有学者认为,对单纯伴有的冠心病、心律不齐、无频发性早搏及心房纤颤、无心力衰竭、各项心功能检查在正常范围或轻度异常者,并非手术禁忌证,但有心脏瓣膜病及曾患心肌梗死者,术后有发生脑栓塞的危险者,仍属于手术禁忌证。(三)手术类型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可采用以下3种手术类型。1.癌肿根治性切除手术 于食管癌比较局限时,可以切除瘤体及其淋巴结,进行根治性切除手术。2.姑息性切除手术 食管癌已属晚期,与周围器官粘连较紧密,或已有广泛淋巴结转移,虽瘤体可以切除,但其周围淋巴结转移及浸润往往不能彻底清除,只能做姑息切除手术。3.减轻症状手术 由于癌肿不能切除,病人又不能进食者,可施行胃食管转流术、食管-空肠(或结肠)-胃吻合术,食管腔内塑料管内置术,对一般情况更差者。可行胃空肠造瘘术,从而达到病人能进食、补充营养、延长生命的目的。(四)手术方法1.颈段食管癌 先从颈部切开探查与切除,癌切除后,可利用颈部皮片或结肠或空肠做食管成形术;现在有学者切除癌肿后,上下充分游离食管,必要时头颈外科、胸外科配合,行食管端吻合术。如果病人情况不佳,可行分期手术,也可横断气管,使手术视野开阔,游离食管就比较容易,此时可做全食管切除后,行胃咽吻合术,将胃吻合于环咽肌平面以上的食管开口部。2.胸上段食管癌 第一种经左胸手术,手术切口位于第5肋间。首先探查食管肿瘤是否可以切除,如可切除时首先开始腹部操作,打开膈肌探查肝脏、腹腔淋巴结有无转移,然后将胃游离,提入胸腔经贲门水平离断食管,再将食管瘤体自膈剥离,将食管经主动脉后方提到胸膜顶部,再送至颈部切口做食管胃底部端侧吻合。第二种是经右胸手术,左侧卧位,稍向后仰300,于第5肋间后外侧切口切断奇静脉,在肺门后显露食管,进行癌肿剥离,决定能否切除。然后或另一组手术者同时行腹部手术。待游离食管,扩大膈肌裂孔,送入胸腔,并经食管床送至左颈部切口,与食管上部进行吻合。3.胸中段食管癌 经左胸手术,癌肿切除后,于主动脉弓上或胸膜顶部进行食管胃吻合手术。现在为了达到根治目的,一般倾向于食管胃在颈部行吻合术。4.胸下段食管癌 经左胸手术,癌肿切除后,于主动脉弓下方做食管胃吻合手术。现亦倾向于颈部行食管胃吻合术。 5.贲门癌 经左胸第6或7肋间切口,切除瘤体及近端胃体大部。行食管残胃端侧吻合手术。食管癌的切除长度,一般距肿瘤上下缘各5cm以上,包括食管周围结缔组织及肿大淋巴结亦也清扫。现在有学者研究:食管癌病人有部分沿粘膜下转移,甚或有第二原发癌;病理切片发现,食管各段癌灶以外发现其他段有癌者高达45%左右。故食管切除原则:不论食管癌发生于哪一段,均行食管次全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术。早期食管癌手术切除率可达100%,5年生存率可达90%左右,中晚期食管癌疗效都不高,5年生存率在30%左右。(五)手术与中医药配合1.术前应用扶正中药可改善病人的一般状况,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如四君子汤、八珍汤、十全大补汤、保元汤、六味地黄汤等,再结合中医辨证加减,将提高手术切除率。有学者研究发现消化道肿瘤病人术前用黄芪注射液,能增强末梢血中白细胞总数及T淋巴细胞的活性,可增强患者抗感染能力和细胞免疫能力。2.活血中药和手术结合 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林建华等,在题为"应用丹参改善食管、贲门癌手术后甲皱微循环与血液流变性"的论文中指出:如果在手术时并用丹参,可改善术后仍然存在的甲皱微循环及血粘度异常。经随机分组对比观察,发现加丹参组的血液流变性、全血还原粘度均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十分显著(P<)。他们认为恶性肿瘤患者多有"血瘀证",当患者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时,血液中的有形成分便容易在癌灶和癌细胞周围聚集,从而导致癌灶增长、癌细胞转移。所以只要采取适当措施(例如丹参与手术并施)遏制血小板的异常凝集、改善微循环功能,就可以增强手术效果,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癌变复发,提高生存率。另外,林氏还注意到使用丹参注射液(24g/日)并未增加手术后的出血机会,因此认为肿瘤手术并用丹参是有积极意义的,也是安全的。山东中医学大学附属医院的齐元富与上海中医药大学的钱伯文教授在《肿瘤血瘀证及活血化瘀治疗的现代研究进展》中,亦指出活血化瘀药物配合应用的必要性。3.中医药治疗术后虚弱证 术后患者多表现为气血双亏或气阴两伤,脾胃不和。用补益气血、健脾益肾中药可使机体免疫力得发恢复,改善症状。气血双亏者以补气养血为主,气阴两伤者以补气养阴为主,脾胃不和,以舒肝健脾和胃为主,常用方剂以八珍汤、六味地黄汤、逍遥散为主加减,根据我们现在的理论及实践认识,应以温阳益气的食管癌主方为主,随证加减,贯穿治疗的始终,一般2年左右。4.中医药治疗术后并发症 这是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又一热点。这方面的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起进展较快,目前已形成两大特点:一是采用中医药治疗的并发症正在增多,二是治疗并发症的方法正在增多。以食管癌术后出现吻合口瘘的治疗为例。1991年,潘立群在《江苏中医》上发表了题为"食管癌术后颈部吻合口瘘的中医外治疗法"的文章,报道了根据不同病情,予以提毒祛腐、解毒填塞、发敛填塞等外治法使病人恢复经口饮食的经过,所治5例吻合口瘘,均在3周左右愈合。耿朝义在《中西医结合杂志》上发表了"白及糊剂内服20日,每日3次,每次10g,使2例均获痊愈"的经验。这些均说明了只要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继承发扬前人的医学遗产,就可以在食管癌术后并发症的治疗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采用中医药治疗的术后并发症除了吻合口瘘,还有腹泻、反流性食管炎,呼吸道感染等。兹分述如下:(1)严重腹泻:食管癌切除术后肠功能紊乱而再现严重腹泻者,其发生率各家报道不一,低者9%,高者可达54%。按传统观点,多认为本症与迷走神经切断、胃泌素浓度增高有关。近年来有人提出系伪膜性肠炎所致,主张口服丙谷胺200~400mg,每日3次,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河北磁县人民医院张兴锐等以自拟方治疗此种腹泻30例,疗效甚佳,用药2天痊愈者10人,3天痊愈者15人,5天以上痊愈者5人。处方:防风9~15g,白芍12~20g,炒白术9~12g,陈皮6~9g,葛根15~30g,炒车前子10~20g(包),炙甘草6~9g。水煎可分数次温服,每日1剂。伴气虚脉弱甚者加黄芪、太子参;伴里寒肢凉、舌淡脉缓加干姜、肉桂;伴内热口干苦、大便臭秽脉数有力者加黄连;腹痛腹胀甚者加当归、木香;脱水、电解质失调严重者配合静脉输液。另据报道,术后腹泻者治以西洋参、黄连、生甘草各5g,煨葛根、黄芩、白头翁、秦皮、煨木香、扁豆衣各10g,水煎服,日1剂,效果亦佳。(2)反流性食管炎:因于热者治宜泄肝和胃,苦辛通降,可选用化肝煎、左金丸之类;因于寒者治宜疏肝和胃,运脾燥湿,可选用四逆散、胃苓汤、吴茱萸汤一类加减。(3)功能性胸胃排空障碍:多属于"饮停于胃"之呕吐范畴,可选用小半夏汤或承气类方。(4)手术后呼吸道感染:表现为咳嗽,治疗宜分证型择药施治。属于痰湿蕴肺者,治以宣肺化痰止咳,用杏苏散加减;属于阴虚肺燥者,治以养阴润肺止咳。用半夏厚朴汤加味;属于腑气上逆者,治以通腑宣肺止咳,用宣白承气汤化裁;属于肺络损伤者,治以行瘀止咳,用花蕊石散加味。四、放射治疗食管癌大部分是鳞状细胞癌,对放射线敏感,尤其是用于老年体弱的食管上1/3及中1/3癌灶不能手术者,则可能取得一定疗效。放疗采用60CO、直线加速器、感应加速器进行外照射,腔内照射较少应用。疗效与照射剂量不成正比,提高照射剂量并不能提高生存率,也不能降低复发率,且可增加组织损伤及照射并发症。(一)单纯放疗适用于手术禁忌而肿块尚局限,无极度吞咽困难,或颈部及胸上段食管癌手术困难且疗效欠佳者。剂量50Gy(5 000~7 000rad),剂量过小,复发率高,剂量过大则增加放射损伤。单纯放疗,生存1年者可达40%左右,生存3年者可达20%左右,生存5年者可达10%左右;颈、胸上段食管癌的疗效,优于中、下段者;病程越短,疗效越好。目前,国内已开展食管腔内137Cs治疗,作为外放疗的补充,可以减少复发,延长生存期。(二)放疗与手术配合可在手术前和(或)术后结合放疗。术前行胸部CT检查,如食管癌已外侵或与邻近器官粘连,手术不能彻底切除,而且手术有增加癌扩散和种植的危险,这时应先做术前放疗,可使瘤体缩小,外侵的癌组织退变软化,与邻近器官的癌性粘连转变为纤维性粘连而便于手术切除,局部的淋巴转移灶也可能消失。同时适量的放疗还可能使瘤体周围的淋巴管及小血管闭合,癌细胞的活力降低,从而减少手术导致癌症扩散和种植的危险。术后放疗的目的主要是消灭残存的癌细胞,减少复发和转移。对姑息性切除后肿瘤残留、术后病理报告食管残端癌、切缘距肿瘤甚近、肿瘤切除后估计可能有亚临床病灶残留者,应进行术后放疗。此类病人如不放疗,等到肿瘤复发后再治疗,预后极差。同于手术后残留肿瘤的血运差,如手术与放疗隔时间太长,则纤维组织增加,血运进一步障碍,对放疗的抗拒性增加。所以切口愈合后立即放疗,消灭亚临床灶,术后照射量为50~55Gy。(三)放疗与化疗配合越来越多的资料证明,化疗与放疗联合可有效控制原发灶及转移灶,并提出化疗药物有放疗增敏的作用,可产生协同杀伤瘤细胞的作用。 (四)腔内放疗食管原发病灶未能控制是放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腔内癌灶区放射剂量不足所致。由于心脏肺组织、脊髓等不能耐受更高剂量,制约了外照射剂量的增加。为了解决这方面的问题,近几年来食管腔内近距离放疗得到重视和发展。腔内放疗主要配合根治性外照射及原位癌的根治性放疗,有其治疗的适应证及禁忌证。腔内放疗的特点是局部剂量高,特别是近放射源处剂量很高,然后剂量骤然下降,以减少对食管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腔内放疗时间短,操作简便,定位准确。由于后装腔内放疗的放射源的物理特性,周围正常组织所受的放射量低,这种方法成为外照射对食管腔内肿瘤区域剂量不足的有效补充,能提高局部控制率,并且改善生存质量。对外放射后局部复发的食管癌,通过再次腔内后治疗,也能起到改善症状、延长生存期的姑息治疗作用。 (五)放疗与中医药配合中医学认为放射线损伤属于毒热伤阴,耗损正气,气血失调,脾胃不运,治疗时宜扶正培本,补法当先,佐以凉血滋阴、清热解毒药物,如以归脾丸、六味地黄汤、十全大补汤等加减调理。如出现白细胞下降或(和)血小板下降时,应多予补气健脾、滋补肝肾的中药,配合凉血药物,常用的药物有黄芪、党参、黄精、鸡血藤、枸杞子、菟丝子、紫河车、当归、虎杖、山萸肉、女贞子、茜草根、丹皮、白及等。 五、化学治疗近年来由于肿瘤基础理论及抗肿瘤药物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新的抗肿瘤药物不断出现及治疗方法的不断改进,食管癌的化学治疗水平不断提高。已从姑息性治疗向根治性治疗方向发展,使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症状缓解,部分病人瘤体缩小,甚至消失,生存期明显延长。(一)化疗适应证1.不宜手术或放疗的各期食管癌病人;2.术前、放疗前化疗;3.手术或放疗后的巩固治疗及手术或放疗后复发的食管癌病人;4.大剂量放疗后局部病灶未能控制者;5.预计生存时间约8周,心、肝、肾、骨髓功能正常,能进半流质饮食者。(二)化疗禁忌证1.老年体衰或恶病质患者;2.心、肝、肾功能严重障碍,有感染发热、食管癌出血或食管穿孔者。3.骨髓功能低下,白细胞低于×109/L,血小板低于50×109/L,严重贫血或有出血倾向者。(三)单药化疗20世纪80年代以前食管癌的化疗以单一药物为主,只用于无法手术和放疗的晚期病例。(四)联合化疗实验和临床研究证明,根据细胞生物学、细胞增殖动力学及临床药理学理论,选择两三种有效的、作用机理不同的、毒性有别的抗癌药物组成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实体瘤,比单一化疗药物效果好。联合化疗不是药物的堆积或任意组合,要在一定的理论或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前瞻性的研究,原则上选用那些单药应用时有效,作用机理不同,而毒性又不重叠的几种药物联合,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1.药物选择与剂量治疗食管癌有一定疗效的药物虽有十几种之多,但临床较好的只有博莱霉素(BLM)、平阳霉素(PYM)、顺铂(DDP)等,故常作为首选药物。PYM、BLM副作用小,对骨髓及机体免疫功能影响不大,主要作用于G2期,常与作用于M期的长春新碱(VCR)、依托泊甙(VP-16)、长春地辛(VDS)等联合起同步化作用。DDP骨髓抑制副作用较轻,但有肾毒性及明显的消化道反应,采用水化及抗呕吐措施后,一般病人可耐受。而丝裂霉素(MMC)、氯尿嘧啶(5-FU)、甲氨蝶呤(MTX)、阿霉素(ADM)等骨髓抑制作用明显,ADM价格又昂贵,故多作为二线药物选用。各种方案药物选择的原则应主要根据病理类型、药物的作用、机理和在细胞增殖周期中的作用部位、单药疗效和主要毒性及病人的体质状况来决定。并可配合应用一些增敏剂、生物反应调节剂和减轻毒性的药物。尤其是第一疗程药物必须恰当,才可能提高缓解率。为了取得满意疗效,药物的用量应基本达到病人的最大耐受量。特别是第一个疗程必须足量,这不仅可能收到较好的疗效,而且初受药物副作用抑制的机体功能恢复也较快。但所规定的剂量必须根据病人的具体状况和在治疗中的反应及体重变化,酌情加减,及时修正,不能一成不变,更不是无原则的剂量越大越好,造成药物超量而加重毒性。 2.食管鳞癌的化疗(1)CFB方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CTX(环磷酰胺)600mg/m2,静注,1次/周;5-FU 250~500mg,静滴,2~3次/周;BLM 30mg,肌注,2~3次/周。7~10天为一周期,4~6个周期为一疗程。治疗食管癌30例,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7例,有效率23%。(2)DMP方案(河南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DDP 20mg/m2,静滴,第1~5天,3周重复;MMC 4~6 mg/m2,静注,1次/周;PYM 6mg/m2,肌注,3次/周。7周为一疗程。治疗41例,完全缓解6例()、部分缓解17例()、死亡9例(),有效率。主要副作用为消化道反应和骨髓抑制,一般病人可耐受。(3)DBV方案(kelsen)DDP 3mg/kg,静脉输注(水化),第1天;VDS 3mg/m2,静注,第1、8、15、22天

放射医学技术论文范文参考

医学影像诊断学是医学影像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而医学影像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 高职影像专业医学影像物理学的教学探讨 》

摘 要: 根据课程特点、学生现状,我们重视教师素质培养,理清教材层次与学生的关系,运用丰富的 教学 方法 ,变抽象的论述为理论联系实际的形象化教学,提高了医学影像物理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 高职 医学 影像物理学 教学探讨

近十几年来,大型医学影像设备的迅速发展,极大地提高了诊断治疗水平。随着社会对医学影像专业人才的需要愈加迫切,国内众多本科医学院校都设置了医学影像专业。而随着我国社区医疗的发展,填报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医学影像专业的学生人数不断增加。以湖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影像专业学生录取人数由每年一个班提高到两至三个班。不论各院校侧重培养高学历医学影像临床诊断专业人才,还是侧重培养高学历医学影像工程技术人才,在专业课程设置过程中,都强调了开设医学影像物理学基础(以下简称影像物理学)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些本科院校还在临床医学专业开始开设影像物理学为选修课程,目的就是让临床医师具备医学影像的基础理论知识,为将来后续专业课程――医学影像诊断学或医学影像学的开设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1.高职医学院校影像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以湖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高职医学院校影像专业现在招收高中文科和理科学生及中职生。在课程开设上,只在大学一年级开设医学电子学基础这一门理工科课程,相关高等数学知识缺乏,学生的数理基础比较薄弱。医学影像物理学基础是一门交叉学科,又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医学成像理论的物理学基本原理、规律;了解医学成像的物理理论知识;为深刻理解成像过程,评价图像,以及读识图像、挖掘图像蕴藏的生物信息奠定基础。这就需要一定的高等数学、核物理学、量子物理、超声波物理等许多知识来做铺垫。当然更多需要成像技术的相关基础知识。面对这些必要的知识,影像专业高职生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学时里是完成不了的,这是事实。其实,影像物理学是伴随影像专业的建立而诞生的一门新课程,在国内存在尚不足十年。因此,从教材到教学,各校都处于摸索前进的阶段。如何让高职生在无基础的前提下有效学习该门课程,我将自己在几年教学过程中的教学体会写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2.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必须树立专业思想

由于缺乏相关师资力量,目前各院校影像物理学的教学任务大都由物理学教研室的教师承担。但是,物理学和影像物理学两门课程的专业性质差别很大,前者为理科基础课,后者为专业基础课。从事影像物理学教学的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医学专业知识,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教学必须树立专业思想,才能将物理学知识和影像学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因此,授课教师应加强自身专业素质,利用临床进修的机会学习影像知识和实际技术,尽力做好教学工作。

3.教学过程中必须恰当把握知识的深度

影像物理学是先期开设影像专业院校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完善而建立的。它是将高等数学知识、物理学知识、成像理论,计算机技术等知识应用于超声成像技术、X-CT成像技术、同位素成像技术、磁共振成像技术中的一门交叉学科。知识的起点很高,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过程中应恰当把握教材知识的深度,讲解需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比如超声场的描述部分,涉及较多的高等数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注重理解场的分布性质、描述场的量的物理意义,等等,尽量避免学生由于数学知识少而降低对该课程的理解和学习兴趣。磁共振部分,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原子核物理、量子力学知识才能准确理解核自旋的能级、跃迁等概念和现象。在教学中应注意搜集一些资料,尽量用较通俗的、经典的、宏观假说进行解释,增强学生对微观世界的感性认识。

4.注意把握影像物理学原理与成像技术、影像设备学有关知识的权重关系

X-CT成像、超声成像、同位素成像、磁共振成像每一部分都有两项主要内容:物理基本原理和成像基本原理。在教学过程中应把主要精力放在讲解物理学基本原理上,这是毫无疑问的,这也是物理专业毕业的教师最容易做到的,但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集中在成像原理上,对涉及的成像技术、成像设备等知识更表现出浓厚兴趣。虽然成像技术和成像设备在后期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中会详细讲解,在这里我们对这部分做简要的介绍,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些年来,我校历届学生都表现出对影像物理的极大学习兴趣。这与我们的教学方法有一定的关系。

5.注意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

影像物理学各部分知识都是比较抽象的,学生普遍觉得难懂难学。因此,通过各种手段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帮助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陀螺进动实验给学生做演示,讲解原子核中核子的自旋与自旋磁矩的相关知识;借助于声波的传播与反射知识对超声测量实验进行详细讲解;分配一定的学时带领学生到附属医院相关科室参观学习。邀请超声,CT临床诊断教师和技术教师给学生当场讲解仪器的原理、操作方法,以及诊断等,使学生对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有一个感性认识,加深理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6.实现教材的多层次、立体化

由于该课程属于应用型的知识,学起来难度更大,我们进行了教材的多层次、立体化尝试。课程是教材的基础,教材是课程的载体,教材中要融入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实现多样化、配套和协调化。我们的做法是:文字教材与现代多媒体手段紧密结合。

教材体系包括:(1)传统的纸质教材《医学影像物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教师授课用的独创的电子教案,其中配以大量的自制和临床实拍图片和自己研发的动画,并提出学生思考的问题;(3)辅助学生自学和研究的学习软件,如《CT与磁共振成像原理》CAI课件(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被列入“十一五”国家重点电子出版物);(4)网页形式课件2部。初步形成了多形态、多用途、多层次的教学资源和多种以教学服务为目的的结构性配套教学出版物的集合。

总之,影像物理学是一门新课,只有不断摸索,不断 总结 经验 ,逐步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增强教学效果。通过几年来的努力,一方面学生看到了现在所学的就是将来所用的,提高了学习基础课的兴趣,另一方面学生培养了学习能力,同时对后续课程“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侯淑莲,李石玉,马新超等.关于医药学院校物理课程的思考[J].大学物理,2005,24,(5):53-56.

[2]包尚联,唐孝威.医学物理研究进展[J].自然科学进展,2006,16,(1):7-13.

[3]童家明,刘成玉,周晓彬等.普通高等学校医药类专业物理理论课教学现状调查[J].大学物理,2005,24,(7):55-59.

[4]侯淑莲.CT与磁共振成像原理[M/CD].北京: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2007.

《 刍议影像融合推动医学影像领域发展 》

内容摘要:科技的进步不仅是带动了工商业的发展,同时也推动了医学发展,计算机技术被广泛用于影像医学中。现在医学上的各种检查仪器越来越精密,功能更加完善,图像信息的存储和传输为医学的研究和诊断提供了更好的依据。医学影像的融合就是影像信息的融合,是借助计算机技术辅助诊断病情的。医学影像的融合是医学影像学新的发展方向,本文对医学影像的融合进行分析,探讨影像融合对医学影像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关键词:医学影像 影像融合 诊断

一、影像融合

医学影像融合其实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将影像信息进行融合。其中包括将图像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再进行数据协同和匹配,得到一个新的影像信息来获得对病情更好的观测,以计算机为辅助手段,使诊断更加准确、具象。

影像融合的发展趋势

影像融合的趋势

医学影像学是近年来发展的比较快的临床学科之一,其中的超声、放射等早就被应用到医学的诊断上,但是,面对不同病人的各种症状,单一的影像检查已经不足以作为诊断的依据。因此,影像融合越来越成为医学中的焦点,人们更希望通过多重的影像检查、比较和分析,使检查结果更准确,更好的辅助临床疾病的治疗。影响融合的发展提高了医学诊断的综合水平,对于推动影像学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医学影像的融合不仅可以对诊断锦上添花,还可以为治疗提供帮助。例如:X线、超声、聚焦和磁共振结合在一起进行治疗。影响融合的发展是势在必行的,而且将推动医学影像学的更新与发展。

影像融合的必要性

1、医学技术的更新与发展需要影响融合

计算机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中,这也包括医学影像学。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和实施,图像后期处理技术也需要不断的提高,影像的融合技术就是后处理技术的新发展。前后技术的同步才能更好的将影像学的好处发挥出来。

2、影像融合使检查更全面准确

影像学的检查手段是很多的,从B超到射线再到CT等,每项检查都是有针对性的,但是正因为这样又有一定的局限性。每项检查都有单一局限性,只能准确的体现一方面的数据值,不利于诊断病情。影像的融合弥补了这一缺陷。

3、临床诊断需要影像融合

一切的检查手段都是为了最终的临床治疗,影像诊断一样是为临床治疗服务的。影响的融合,集中了多项单一检查的优势,呈现的图像更清晰,更便于医生的判断,使诊断更清晰准确,也就能根据诊断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辅助临床治疗。

影响融合的方法和技术应用

首先是信息技术的融合。无论是什么样的诊断技术,最后要得到的都是这项技术所能诊断出来的信息。影像的融合首先要实施对信息的融合,图像数据的转换是理解是关键。而图像的转换时将不同检查设备检测的图像信息进行格式的转换和调整,使其更逼真的呈现出检测部位的状态,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其次是数字化技术的融合。建立图像数据库是比较直观和易于提取信息的。

还有就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这几项技术的融合,使影像融合后的检查更加具体详细。

影像融合的方法:界标 配对 、表 面相 合法、空间力矩配对、交叉相关法。

四、 医学影像融合的临床价值

现代医学已经把用计算机技术对获取的影像信息进行处理的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医学的诊断,将各项检查结果通过计算机技术进行分析、处理,将影像融合重新现出清晰度高、高质量的影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临床价值:

帮助临床诊断

影像融合后的图像将检查部位的结构和周边组织清楚地呈现出来,通过影像诊断,医生能够更加了解检测部位的组织形态是否发生病变以及病变的程度。很多疾病早期的病变都是不太明显了,一旦没被发现就可能会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影像融合后的图像可以通过区域放大将组织的差异标注出来,便于观察和诊断,能够及时的发现病变,减少漏诊的情况。

有助于手术的治疗

影像融合的中,结合了图像重建和三维立体定向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能够清晰的显示出病变部位及其周围组织的状况和空间状态,医生可以根据融合后的图像制定手术方案,并在手术实施过程中提供实时显示,也为术后的观察提供了方便。

有助于医学研究

影像的融合结合了多项检查的优势,提供的影像信息更全面清晰,病理特征更明显,是医学研究中非常有价值的影像学资料,为以后疾病的研究提供更好的依据。

结语:医学影像的融合就是将多项检查的优点,经过一系列计算机技术的融合和处理重新形成新的图像。医学影像的融合是医学影像技术发展的一次伟大的更新,它将各种各种技术综合运用到医学的检查和诊断上,推动了影像学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静云,李绍林;医学影像图像融合技术的新进展[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4年20期

[2]李熙莹;黄镜荣;;图像融合技术研究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A];大珩先生九十华诞文集暨中国光学学会2004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3]吴疆;医学图像融合算法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4]张孝飞,王强,韦春荣,王至诚,张福北;医学图像融合技术研究综述[J];广西科学;2002年01期

[5]赵敏志;李钢;张仁斌;;图像融合技术现状[A];第六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 议论文 集(3)[C];2008年

[6]康晓东.计算机在医疗方面的最新应用.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46-70.

有关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毕业论文推荐:

1. 医学影像毕业论文范文

2. 有关医学影像类毕业论文

3. 医学影像本科毕业论文

4. 医学影像学研究论文

5. 关于医学影像的论文

随着影像医学的快速发展,影像检查已成为医疗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临床医疗对影像检查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医学影像技术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 医学影像学的现状和未来初探 》

摘要:医学影像学检查不仅在诊断与治疗的环节发挥作用,而且可以在疾病预防、健康体检、重大疾病筛查、健康管理、早期诊断、病情严重程度评估、治疗 方法 选择、疗效评价、康复等环节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医学影像学科的地位必将不断提高。

关键词:医学影像学;现状;未来;综述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1672-3783(2012)04-0140-01

随着医学影像学飞速发展,它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不断提高,由X线、超声、放射性核素显像、CT、数字减影血管造成影及介入装置、磁共振成像所组成的医学影像学家族已经成为临床主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医院现在化的重要标志、科学研究的主要手段及医院重要的经济收入来源。现将医学影像学的发展与展望综述如下。

1 医学影像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回顾

1895年11月8日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了一种新型射线(a kind of new rays)。并于11月22日为夫人拍摄了一张手部x线照片,也是人类第一张x线影像。随后,x线被广泛的应用于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形成了放射诊断学和放射治疗学。x线还用于疾病的预防、康复和预后随访。在医学之外,还用于x线衍射分析和工业探伤等多种用途。因此,x线的发现对人类作了重大贡献。1971年亨氏菲尔德发明了CT,将传统的X线的直接成像转变为间接成像,从而奠定了现在影像学的基础,随后出现的MRI、正电子发射型体层摄影术等影像学技术,以及近期出现的分子成像和光成像,使医学影像学在显示形态学状态之外,还能完成组织器官功能检查,并最终在分子和细胞水平显示组织、器官的化学成分和代谢变化。

2 医学影像学现状

曾经在我国长期使用用的x线透视检查的应用逐年减少, 大型医院或者发达地区的中小医院已逐步取消透视, 而代之 以x线摄影检查, 且以DR检查占主导地位。传统 X线造影检查被多排螺旋CT和磁共振成像所取代 首先是 X线脊髓造影检查被 MRI所取代;其次是多排螺旋CT和MRI结合光学内镜逐步取代 X线消化道造影、经静脉肾盂造影和胆道造影等检查;然后是 DSA的诊断性血管造影检查逐步被CT血管成像和MR血管成像所取代。 伴随设备的逐步普及,CT已经成为临床(尤其急诊)最重要的影像检查方法。MRI具有无创伤、 无射线辐射危 害,成像参数多、获得的信息量大,软组织对比度最佳等显著优点,是最活跃的影像学研究手段,已经成为很多重要疾病的确证诊断方法。超声以其设备普及、价格低廉、无创伤、无射线辐射危害、可在病床旁边实施和便于复查等优点, 成为目前临床应用最主要的影像学筛选检查技术。以早年的CT为起点,CT、MRI等设备开始提供横断层面影像。同时,得益于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今天已经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把上述的信息“重组”(reformation)为三维的、分别显示兴趣结构的、带有仿真色彩的,甚至以内窥镜的信息模式显示的“直观信息”。举例说,一个重度创伤的病人可能会有骨折、颅脑损伤、内脏损伤、血管损伤及其他并发症。今天,只需用CT从头到脚在数十秒钟内完成采集,病人即可回病房作急症处理,而放射科医师可使用一次采集的信息分别显示出骨骼、颅脑、内脏、血管等结构与病变,并给急症医师提供“直观的”兴趣结构的三维的、彩色仿真的诊断信息。这样的信息已经超越了大体解剖学的可视能力,达到了即使在手术刀或解剖刀下都不可能完全洞察的水平。

3 医学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趋势

各种医学影像学设备向小 型化、专门化、高分辨力和超快速化方向发展,MRI和CT的全器官灌注成像得到临床普及应用。虽然目前MSCT主要生产厂家的设计理念和主攻方向不一致,导致彼此设备的差异巨大,但是可以预测,在不远的将来,CT机的构造(包括发生器、X线球管的结构和数量、探测器种类和排数等) 将发生实质性变改, 也许球管和探测器的旋转速度更快,使MSCT的时间分辨力突破50 ms大关,使心脏得到真正的“冻结”,而探测器材质的改进能显著提高MSCT的空间分辨力。 各种介入治疗成为常规有效的治疗方法。集诊断与治疗一体化的医学影像学设备也在不断成熟和普及, 使疾病的诊断更加及时、 准确,治疗效果更佳。应用计算机仿真技术设计外科手术方案、 由影像导航 系统直接引导外科手术入路、确定手术切除范围,并在术中直接应用MRI对病灶切除范围进行现场评价会逐渐普及应用。在影像学网络化的基础上,医学图像处理将成为常规,而服务器软件取代工作站,实现多点同时后处理,并使图像后处理的自动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伴随远程影像学的普及和宽频带网络的应用,医学影像学图像的远程传输更为快捷,图像更加清楚,影像学科医生可以在家里或者在出差旅途中完成诊断 报告 。

分子成像是医学影像学的 热点 研究方向之一,伴随分子成像的研究进展,会有多种组织、器官特异性对比剂问世,这些新型对比剂能显示特定基因表达、 特定代谢过程、特殊生理功能,其毒副作用更小、对比增强效果更佳、诊断的特异性更强,真正实现疾病早期诊断。开发疗效监测对比剂(或称分子探针),以在最短时间得到治疗的反馈信息, 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疾病的靶向治疗。除PET外, 其他医学影像学技术也能直接用于药物的研发和监测疗效,在活体早期、连续观察药物或基因治疗 的机制和效果,以利于药物筛选和新药开发。此外,分子成像方法和图像后处理技术将得到持续改进,并开发出用于分子成像的影像学新技术。 医学影像学技术的进展还将导致影像学科内部人员构成发生变化,物理师、数学家、生物医学工程师、计算机专家和循证医学专家占影像科室人员的比例越来越高,针对某种重大疾病可以组建包含内、外科和影像学医生的新型科室。医学影像学检查不仅在诊断与治疗的环节发挥作用,而且可以在疾病预防、健康体检、重大疾病筛查、健康管理、早期诊断、病情严重程度评估、治疗方法选择、疗效评价、康复等环节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医学影像学科的地位必将不断提高。参考文献

[1] 贺延莉,王亚蓉,殷茜,等.T-PACS在医学影像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和优势[J].中国医学 教育 技术,2011,25(6):657-659

[2] 刘卫宾,韩冬.浅析普通X射线摄影及其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1,8(11):115-115

[3] 蒋震,沈钧康,宦坚,等.医学影像学研究生读书报告的方法学探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10(10):1179-1181

[4] 高艳,李坤成,杜祥颖,等.医学影像学教学中比较影像学的重要性[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1):79-80

[5] 王安明,史跃,赵汉青,等.格式塔理论在医学影像学诊断中的作用[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11,32(10):67-68

[6] 江传海,余梁,胡正宇.PACS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医学,2011,32(10):1778-1779

《 数字图象在医学影像中的应用 》

【摘要】医学影象技术从70年代进入数字时代,二十多年来先后有了MR、B超、DR、DSA、ECT、CR等数字化影像设备投入使用。对医学影像诊断起了很大的推进作用。在客观上促使各种成像技术凭借自身的优势竞相发展。取长补短,综合利用,使疾病的早期诊断率有明显提高。

【关键词】数字图象;医学影像;应用

Digital image in medicine image application

Rao Tianquan

【Abstract】medicine phantom technology enters the Digital Age from the 70's,20 for many years successively have had MR,B ultra,digitized image equipment and so on DR,DSA,ECT,R put into the use. Diagnosed the very big advancement function to the medicine image. In on is objective urges each kind of imagery technology to rely on own superiority unexpectedly to develop. Makes up for one's deficiency by learning from others' strong points,the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enable the disease the early diagnosis rate to have the distinct enhancement.

【key word】digital image; Medicine image; Using

图象是周围客观世界的一种印象,数字图象是60年代出现的一种全新的,科技含量极高的产物。它的出现使传统的模拟图象受到了极大的挑战。数字图象和模拟图象相比,二者的区别在于:一:模拟图象是以一种直观的物理量的方法来连续地表现我们期望得知的另一种物理场的特征。而且数字图象则完全以一种规则的数字量的集合来表达我们面对的物理图象。二:用模拟图象的方法来显示图象具有直观,方便的特点,一旦设计出一种图象的处理方法则具有全场性与实时处理等优点。但是模拟图象亦有抗干扰性差,重复精度差,处理功能有限,处理灵活性差的缺点。而数字图象具有很好的抗干扰性,图象处理方便,适应性能强等优点,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字图象处理的速度也变得越来越快,越来越显示它的发展潜力和优势。三:数字图象和模拟图象相比,它的图象更清晰、无失真,更便于储存和传输。

从70年代末期开始,医学影像技术进入了数字时代。二十多年来先后有了MR、B超、DR、DSA、ECT、CR等数字化影像设备投入使用。对医学影像诊断起了很大的推进作用。这一些进展无一不是从根本上破除了原有信息载体形式和成像原理的束缚,开创新径而取得的。同时这也在客观上促使各种成像技术凭借自身的优势竞相发展。它们之间不仅没有相互代替,而是取长补短,综合利用,使疾病的早期诊断率有明显提高。

1 数字X线图象的形成

X线透射成像是基于人体内不同结构的脏器对X线吸收的差异。一束能量均匀的X线照射到人体不同部位时,由于各部位对X线吸收的不同,透过人体各部位的X线的强度亦不同,这些穿透过人体的剩余X线就携带着人体被照射部分的组织密度和厚度的信息。这些信息投影到一个检测平面上,即形成一幅人体的X线透射图象。如果这个检测平面是荧光屏,那么我们就得到一幅模拟的图象了。再将这幅图象用不同的方法采集下来(如摄影,录像,拍照等方法)。检测器也可以是 其它 ,如电离室、光电管、晶体压电等等。然后将收集到的信号进行模数转换就形成了一组由不同数字代表X线强弱排列的数字信号了。最后将该组信号交计算机处理经数模转换即成为清晰、无干扰、无变形、无失真的数字X线图象。

2 数字图象技术在X线检查中的运用

X线电视系统:主要由影像增强器和X线闭路电视系统组成,影像增强器把X线像转换成可见光像,而且图象的亮度得到很大的增强,然后通过电视系统进行观察和分析图象,它是实现X线图象数字化的基础。

数字摄影:(DR)对影像增强器所得到的电视信号,用摄像机拾取的高信噪比的电视信号进行数字化,然后再进行各种计算机处理,得到不同效果的图象,这种技术多用于胃肠透视和血管造影成像。该种检查拍摄后立即可以得到图象。不必等待冲洗,还可以动态的观察。

计算机摄影:(CR)它是用影像板(IP)代替胶片暴光,然后将存储在IP板上的X线潜影用激光扫描拾取并转换成电信号,再经计算机处理得到一幅X线数字图象,最终用激光像机把X线图象记录在胶片上。这种方法灵敏度高、敏感范围大、图象清晰。

数字减影:(DSA)用于血管造影,原理是将检查部位于造影前后用摄像机各采集图象,然后将图象数字化后存储在计算机里,用计算机进行处理,将两次采集的图象进行对应像素逐个相减,减影后的图象只留下充盈的血管图象,这样去掉了组织的重叠干扰,可以清楚地观察血管情况。

计算机横断体层装置:(CT)X线对人体横断面的各个方向进行照射,检测器采集到体层各个面对X线的吸收曲线后,用计算机处理所得数据最后以数字矩阵的形式表示横断面上个点的密度值,这样断面上的各点的密度都用确定的数值表示出来,这种对组织密度的量化,可以从数值上来区分健康组织和病变组织,大大提高了诊断的科学性。

此外;数字图象还应用于MIR、ECT、B超等医学影象学科,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都离不开数字图象。

参考文献

[1] 王容泉. 《医用大型X线机系统》

[2] 梁振声. 《医用X先机结构与维修》

[3] 邹 仲.《X线检查技术学》

[4] 吴恩惠.《头部CT诊断学》

有关医学影像技术毕业论文推荐:

1. 医学影像毕业论文范文

2. 有关医学影像类毕业论文

3. 医学影像本科毕业论文

4. 医学影像学研究论文

5. 关于医学影像的论文

放射学杂志

中华放射学杂志 是北大中文核心,不是SCI期刊的

中华放射学杂志 是中文核心期刊,也叫北大核心中华放射学杂志是中文杂志,不是英文杂志,不在SCI期刊目录内目前这个期刊同时还被:CSCD,CA,CJ,JST,科技核心收录

《实用放射学杂志》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医学影像学学术期刊,创刊于1985年,月刊。该刊坚持以术性为前提,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术性与实用性相结合,面向基层,突出实用的办刊宗旨,全面报道X线、计算机X线摄影(CR)、数字X线摄影(DR)、DSA、CT、MRI、介入放射学、影像技术学等医学影像学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是医学影像学发展和学术交流的良好平台。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