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美国医学生大学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3 01:14:26

美国医学生大学毕业论文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优秀的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培养是我国医学院的重点,但是本科生临床专业的学生培养质量还有待提高。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本科临床医学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本科临床医学毕业论文 范文 篇一:《临床医学八年制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思考》 医学微生物学是基础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联系基础与临床的桥梁课程,它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密切相关。随着生命科学的不断发展,医学微生物学所涵盖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宽泛。这就要求医学专业学生在掌握这门课程基础知识的同时,学会灵活运用,举一反三。然而,由于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本身具有知识点多而散、难记忆、易混淆等特点,因此,传统的以课本为主体,老师为中心的 教学 方法 不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也不利于实现现代医学 教育 培养实用型、创新型综合性医学人才的目标[1]。本校对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的培养实行的是“3+5模式”(即3年 文化 基础教育加5年医学教育)。作为医学基础课程之一,《医学微生物学》被安排在医学教育第2学年的第2学期。在此之前,该专业学生已经就《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组织胚胎学》等医学基础课程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学习,具备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其次,就学员本身素质而言,八年制学生基础扎实,思维活跃,求知欲及接受能力强。再者,本校八年制班级人数一般为20人左右,人数少,具备了小班开课的条件[2]。因此,针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结合八年制学生自身的特点,本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的《医学微生物学》教学进行了改革和探索: 1案例引导教学法 《医学微生物学》的传统教学模式,通常是先讲授微生物的基本生物学形状,再讲其致病性、免疫性及防治原则。 这种系统、规律的教学方式便于学生对于各种理论知识点的横向比较记忆,但相对枯燥平淡,不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因此,可以利用医学微生物学与临床结合紧密的特点,用一个临床案例引出教学内容。临床案例的选择很重要,既要贴近临床,接近实际,又要体现出基本知识点。首先,通过给出一个合适的临床案例,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关注度;然后由老师对微生物的基本原理和知识进行系统讲解;接下来,回到开始的临床案例上,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对病例提出诊断诊治办法,最后由老师对学生们的意见进行归纳 总结 ,去伪存真,查漏补缺,提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要求。例如在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的教学中,可以先给出一个人的“乙肝两对半”的检查 报告 单,提出问题:该受检对象是一名健康人还是病毒携带者亦或是感染者?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进行接下来的学习;通过老师对乙肝病毒基本知识点如形态结构、致病性等的讲解,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对开始的病例展开讨论;最后由老师总结,强调几个重要知识点如乙肝病毒的形态结构、乙肝的诊断与防治等的掌握[3]。这样的课堂组织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活学活用,并能从中找到学以致用的成就感。 2文献阅读研讨课 医学微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与医学有关的致病微生物,它与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不断有新的病原微生物被鉴定,也有过去已被基本控制的致病微生物又重新流行,构成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而相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的瞬息万变,课本上的知识是相对固定的,课本更新换代的速度远远赶不上知识发展的速度[4]。因此,想要了解一门学科的前沿进展,阅读文献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在对临床八年制学生的医学微生物学授课中开设了文献阅读研讨课,并将其安排在了理论课的最后两次课,此时学生已经对微生物学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和了解,有了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课程的开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准备工作。在课程开始之前,笔者会拟定一个专题,例如:禽流感病毒的感染与流行,然后列出几个相关问题,如(1)禽流感为什么会导致人类感染?(2)什么情况下可能导致禽流感大的流行?(3)目前针对禽流感有哪些有效的防治 措施 ?(4)针对禽流感引起的民众的恐慌,作为一个医学生,你可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然后,给出经典的综述的相关中英文文献1~2篇,让学生课下针对专题和给出的题目,阅读文献查找资料。接下来,就是课上讨论部分。针对八年制学生人数少的优势,进行分组讨论。将20位同学分为A、B、C、D4个大组,每个大组的5位学生分别对应1~5的编号,即A1、A2、A3、A4、A5等,每组分别就一个问题进行讨论,5~8min后,每组选派一个代表就自己讨论的问题进行总结陈述;然后,A、B、C、D4组中每组编号相同的同学重新组合成新的一组,即A1、B1、C1、D1为一组,以此类推,共5组。5组同学就4个问题进行交叉讨论5~8min。最后,老师对整个文献讨论进行归纳总结。文献阅读研讨课的开设,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交叉讨论的分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参与得更彻底,对文献了解得更全面[5]。 3学生自主授课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是老师“教”、学生“学”,学生学习知识相对来说是一种被动接受的过程。笔者通过挑选合适的教学章节,在临床八年制班级中推行角色互换,让学生由过去单纯“听”到主动“讲”。这一转变迎合了青少年们挑战自我、展示自我的心理特点,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学生自主授课的开展,第一要素就是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社会关注度高,易激发学生的兴趣点和学习动力,因此本研究将逆转录病毒中的HIV这一节作为学生自主讲课的内容。为了防止内容上的重复和单一,笔者将20位同学分成4个组,给出4个专题,例如(1)HIV的流行现状及发展趋势;(2)HIV的致病性及临床表现;(3)HIV传播途径及防治原则;(4)HIV的研究现状及有无有效治疗方法。每组针对一个专题进行备课,准备15min左右的PPT。课上,每组随机抽取一位同学上台讲授。每位同学讲完,老师从教学内容、PPT制作形式、语言组织能力等方面作简要点评,同时学生也可以对讲课同学的表现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最后,老师对4个专题的内容进行抽提归纳,方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整体把握。同时,由于时间限制,不可能每位同学都上台授课,为了让所有同学都有参与感,笔者要求同学讲自己制作的PPT内容打印为纸质版上交,设立评分标准,由老师批改打分,按10%的比率计入最后成绩[6-7]。实践表明,这种学生自主讲课的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同时也可以让老师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加以改正。 4第二课堂活动 对于医学微生物学这种临床基础性学科,实验课的开设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实验课的设立,有利于帮助学生验证和巩固医学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术,锻炼其动手能力。但由于课时的限制,实验课的内容多是一些单纯性验证学科基本理论的简单实验,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很难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另外,本校在对临床八年制学生的培养中,有一定的科研任务要求。因此,笔者在对临床八年制学生的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针对一些学有余力的同学,开设了第二课堂的活动。所谓第二课堂,就是在课余时间开展的老师对学生的科研辅导活动[8]。在老师和学生之间实行“双向选择”,在老师选择学生的同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科研方向选择指导老师。一般1位老师带教1~2名学生。在第二课堂活动的实施中,笔者首先会对所有参与学生进行集中培训,内容包括实验室规则及仪器的安全使用、分子克隆实验技术的基本操作等。然后由带教老师对所带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具体辅导。老师会给出3~5篇相关研究领域的综述类文献,学生阅读后与老师展开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与理解,在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由学生提出科研问题并完成实验方案设计,在这一阶段中,通过文献的阅读及实验设计,有助于学生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论证方案的可行性之后,接下来就是实验操作阶段,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实验,期间老师可一周组织一次实验进展的汇报讨论,及时解决学生实验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最后,以学生汇报答辩的形式对第二课堂活动进行总结。对于实验进展顺利,实验结果理想的学生,老师应鼓励其撰写研究论文并发表,并给予一定奖励[9]。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学质量,充实了实验教学内容,给学生打开了一扇了解科研、接触科研的窗口,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独立思考的能力。综上所述,针对医学微生物学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和不足,笔者在对本校临床八年制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尝试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案例引导教学和学生自主授课,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考验了老师的课堂组织能力,同时也给了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文献阅读研讨课和第二课堂活动的开设,给热爱科研的学生创建了一个平台,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尽管新的教学方法在老师和学生们中普遍得到好评,但仍有改进的空间,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为推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不懈地努力。 参考文献 [1]李明,申晓冬,黎庶,等.《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改革与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1(6):116. [2]李亚敏,陈俊国.临床医学八年制的现状分析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4):117-118. [3]陈静,李树清,张颖,等.以病案为基础的PBL教学法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4,43(20):2677-2678. [4]胡晓梅,汪正清,胡福泉,等.医学微生物学创新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2,11(11):1108-1110. [5]汪凤兰,邢凤梅,张小丽,等.文献导读研讨教学模式对护理学硕士研究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4,43(11):1399-1401. [6]陈霞.学生自主讲课方式在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36(36):662-663. [7]张洪平,张永红,张海英.中药药理学教学改革初探———对大学生自主讲课的几点思考[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15):70-72. [8]何海洋,吴玉章.医学本科生第二课堂教学实践与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12):1885-1886. [9]王文,任浩,赵平.开展医学微生物学第二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5):492-493. 本科临床医学毕业论文范文篇二:《临床医学专科毕业生就业现状思考》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临床医学专科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及原因,从专业建设的角度上,为改善毕业生就业提出了解决途径。 关键词:临床医学专业;专科毕业生;就业状况 0引言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两个文件中明确要求,“以市场为导向,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毕业生就业”。本文就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2015届临床医学专业专科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分析,把人才培养与就业紧密结合起来,根据岗位要求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方向,通过更新、调整及增加必要的专业技术课程和实训实习项目,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适应性。 1调查研究结果 以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2015届临床医学专科毕业生为调查对象,就业情况如下:本校2015届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共87名,统计时间截止到9月底为止,综合就业人数59,综合就业率,灵活就业率8%,实际就业率为。灵活就业主要为通过“专升本”升入本科院校就读。实际就业率中,面向三级医院比例为,乡镇、社区医院及以下比例为,未就业率。通过以上数据显示,暂缓就业毕业生较多。选择到县以上医院进修一年,等待助理执业医师考试,希望拿到助理执业医师资格证以后再到经济效益好的城市大医院就业的毕业生有近三分之一。还有近8%的学生选择继续深造。临床医学专业的毕业生因为其独特的专业特性,导致其就业 渠道 相对狭窄;其在校期间学习压力巨大,与社会的沟通和信息交流能力较低,对就业信息的获取或就业趋势的了解不足,进一步加重了其就业困境。 2应对策略 如何面对越来越沉重的毕业生就业压力,是摆在所有高校,尤其是高职高专学校面前的严峻挑战,如何应对压力走出困境,也是每一位高校教师都应思考的问题。 首先,加强就业工作的指导和服务力度,扭转毕业生的择业观念,打开面向基层就业的广阔空间和重要渠道。就全国医疗卫生人才需求情况分析,虽然以省会城市为代表的大中型城市对基础人才的需求基本饱和,但从整体水平上考虑医疗机构对基础人才的需求依然存在,广阔的新型乡镇、社区及边疆地区对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依然巨大。随着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急需大量的人才,它们拥有接纳和吸收临床医学专业专科毕业生的巨大潜力。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在促进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方面做出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并构建了以面向基层就业为导向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作为一所高职高专医学院校,从每年新生入校的第一堂就业指导课开始就为学生树立面向基层就业的思想,强调服务基层、服务乡村的医疗理念。针对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在见习和实习阶段,打破原有班级结构,以地域和学生自主报名为基础,设置多个临床见习、实习基地,使学生的实习医院和自身拟就业的场景靠近,有利于毕业生就近了解拟就业的医疗机构服务特点。在临床医学专业班级的管理上,设置专业辅导员作为负责人,在学生入学到毕业的三年中一直负责学生的学习督促和就业指导,并将就业指导落实到系部每一位授课教师身上,在授课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自我定位和确立正确的择业观。 其次,帮助毕业生参加并顺利通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获得医师执业资格,合法上岗,提高用人单位使用医学专科毕业生的积极性。全面优化课程结构,提高培育精度,针对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对学生进行专门培训,提高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学校拟行在毕业生毕业后开设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考前辅导课程,协助学生考取助理医师及医师资格,为学生的高质量择业再尽绵力。同时在课程体系建设中,以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为蓝本,确立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应对实践技能考试和综合笔试为目标,组织编写实用型校本教材。组织青年教师亲身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从综合复习和临场应对中总结 经验 ,将第一手的应考经历融合在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考前辅导教学中;再将辅导教学中总结提炼的历年考点和知识点融汇在常规教学中,注重实践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从根本上提高临床专业专科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在就业和以后的临床工作中具有更好的适应性。 再之,鼓励临床医学学生辅修或者参加特色专业课程培训,开设儿科、妇幼卫生、急诊急救等专业方向课程学习,有针对性地满足农村基层医疗卫生在此方面的人才需求。市场化机制的不断完善,使我们认识到有特色、有个性的商品会更有市场竞争力。虽然医院对应聘毕业生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专科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但是基层医院在专长型人才方面始终都有相当稳定的需求。也就是说在人才培养方向上,不仅是要培养高素质的全科医疗人才,还要让培养的学生具有特色,在自己喜爱的特殊学科上,在专业老师的引导下,课堂学习、网络学习和自我学习相结合,形成自己的专长,提高就业竞争力。同时,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毕业生与社会的沟通和信息交流能力,从而在就业信息的获取或就业趋势的把握方面得到加强。 3结语 综上所述,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指导思路,将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与面向基层医疗机构就业的岗位设置相结合,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反馈,征求基层医疗一线专家意见,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而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学有所长的专业型医疗卫生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皓,肖爱平.关于临床医学专业专科毕业生就业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09,8(6):741-743. [2]牛春红,刘斌焰,李丽芬,等.医学毕业生就业现状的调查分析及对策的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1):16-18. 本科临床医学毕业论文范文篇三:《新形势下提高临床医学生骨科实习质量》 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需要通过循序渐进的教育模式培养高素质的医务工作者[1]。在实习期间,尤其是骨外科的学习,其专业性较强,涵盖范围广泛,对带教老师及教学方法有着更高的要求。本文对如何提高医学生在骨科实习期间的教学质量作一些探讨。 1 影响临床实习教学主要因素 医患关系不和谐 当前社会环境下,随着患者及其家属的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医患关系不和谐以及医患之间缺乏信任,给医学生的临床实习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阻碍。患者从自身利益出发,不能理解临床教学的目的,将实习生拒之门外;患者质疑实习生的临床诊疗资格,不让实习生进行一些简单体格检查的行为时有发生[2]。但是,患者及其家属并不完全认可这些规定,造成了医生在开展医疗工作也愈发小心翼翼,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带教教师将手中的诊疗权利下放给实习生,一些本可以让实习生参与的诊疗操作全权代理,如此一来,实习生的临床技能无法得到全面的提高,临床实习教学的成效就大打折扣。 考研 及就业与实习冲突 国家的大规模扩招和大学教育的大众化,学生越来越多,七年制本应该是定位培养高级临床医生,但综观全国形势,可见每年全国各个医学院校七年制招生将近几千人,教学质量如何保障,实习作为教学培养的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在所难免。同样引发的就业问题也不能不面对,本科生基本就无法找到合适理想的工作,面对生存的压力,学生又怎能不逃实习去准备考研,以取得更高的学位,只为找到理想的工作。 实习时间短 一个科室3周,根本无法系统地掌握各专科常见病的诊治,尤其对于七年制目标就是培养临床型的研究生,应该前期适当压缩课程,至少要在大四前完成对理论的学习。然后安排1~2年的时间轮转实习,这样一个科室基本能有1~2个月时间,这样才能参与一个完整患者的诊治全过程,不至于出现现在的自己出科,患者还没出院的现象。 2 提高骨科实习质量的措施 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 医生与患者及其家属间的矛盾由来已久,社会大众普遍存在不信任医生的心理,不论是在医术上,抑或是在医德上;而医生则认为很多时候是患者的无理取闹,于是医患之间缺乏最基本的信任,这种现象在短期内是很难消除的。医生和患者、医院和患者要换位思考,相互理解。医生应从患者的角度出发,耐心倾听患者诉说病情,真诚地同情并支持患者,努力为其消除或者缓解病情,用真心关怀每一位患者;这样有利于患者更好地配合临床教学工作,对实习生参与诊疗操作能够充分理解。同时,努力提高公众对临床实习的认识,社会各界也应增加对医院和医生的理解,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为临床教学的开展建立良好的氛围[3]。 加强医学生考勤考评制度 学生的临床实习是学校与实习医院共同的工作,需要相互配合和协作,加强与实习医院交流,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尽可能地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对骨科的常见病种有所了解。例如在骨肿瘤的教学过程中,带教老师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选择足够多、各重点病种的患者,备齐有特征性的影像学资料,重点和主要的精力放在病例讲解、比较以及提问上,进而调动学生主动思维理解[4]。另外,在实习的不同阶段,设立一定的考勤及考评机制,督促学生更好地实习。 严格选拔带教人员,确保临床带教质量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起着最重要的主导作用,带教教师队伍素质,是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提高带教队伍的过程中,也需要加强教师的教学方法的培训: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BL实践[5];Sally pickard教学过程中采用模拟患者,促进实习生操作技能[6]。同时,定期组织同行间、师生间开展教学评议活动,促进教学。 注意提高实习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临床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踏实的临床实践能力离不开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科学的思维能力。应重视学生骨科临床思维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启发学生研讨有关的基础与临床知识,并定期开展读书报告会。 3 小结 实习很重要,尤其对于毕业后立即选择工作者。实习可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开拓自己临床视野。开始了从学生过渡到医生心理角色的转变。所以要求实习生掌握最基础的医疗常规,比如采集病史、体格检查尤其是各专科的体检,掌握对常见病的常规检查与处理;掌握基本医疗文书的书写,比如病历、病程、化验单;掌握最基本的手术操作、术前准备,培养起码的无菌原则等。对于带教老师尤其是高年资老师学会对于医生成长至关重要的 人际交往 的方法、谈话的技巧,特别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如何获得患者对自己的信任。实习生应充分重视和清楚认识自己的因素,最大限度地利用这段珍贵的时间来提高自己的临床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苏博,刘鉴汶. 高等医学教育学[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 [2]喻格书,胡岗. 影响医学生临床实习质量的因素及对策探讨册[J]. 时珍国医国药,2009,20(7):1824-1825. [3]高永军,徐蔚,刘静,等. 从“北大医院事件”看医学生临床实习教学[J]. 中国医学伦理学,2010,23(6):70-71. [4]鲁英. 骨科骨肿瘤、骨病临床教学的体会[J]. 中国骨肿瘤骨病,2005,4(3):175-176. [5]李红卫,苏彦河,杨现会,等. 七年制医学生实习带教的实践与认识[J]. 河南外科学杂志,2011,17(2):109-110. [6]李柳炳,沈忆新,崔凤梅,等. 提高七年制临床医学生实习质量的探讨[J]. 安徽医药,2009,13(6):693-694. 猜你喜欢: 1. 本科医学毕业论文范本 2. 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3. 本科毕业论文范文下载 4. 电大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5. 本科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6. 本科护理毕业论文范文

美国医学生现状论文模板

医学生职业素养状况与强化途径论文

本文作者:刘芳、代安琼 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庆医科大学

作为民生关注的焦点行业-医疗行业,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除了“看病难看病贵”外还有医德医风的建设、医患关系中的不和谐因素、医疗卫生人才职业素养的缺乏等。如何结合行业标准健全医学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提高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的有效性,从而提升医学生的职业素养,促使医学教育者对医学生职业教育产生新思考

1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现状

中国知网(CNKI)将职业素养定义为: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为人民的健康做出了艰苦的努力并取得巨大的成就。医务工作者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医疗服务质量,影响医生队伍形象。当今普遍存在医学毕业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职业意识较薄弱的现象,部分医院感叹医学毕业生中多“知识型”少“能力型”的现象突出,部分医学毕业生岗位的角色转换严重滞后,因此许多的三甲医院通过“规培生”的模式对毕业后的医学生采取继续教育的方式来提高职业素养。

2医学生职业素养现状分析

医学生职业素养的认知片面

我国的医学教育过分关注专业知识教育,忽视人文素质教育,医学生只关心专业知识,不愿花时间学习人文知识,存在人文精神缺失的现象。一些医学生对医生职业的认知简单化为看病的工作,不能认识到医生职业素养主要由技能素养和人文素养两大部分组成,一名合格的医生必须将社会学、心理学、法律学等人文类知识内化为职业素质。对于医生职业素养认知的片面,导致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职业教育、职业素养的培养失衡。由此导致,有些医学生不能转型为合格的医生,工作中出现对待病人冷漠、“大处方”、“大检查”,索取红包等现象,使医患双方的信任度剧降,医患纠纷频繁。

职业教育与医疗行业联系不足

2009年,复旦大学对临床医学生的职业了解程度调查显示:对于医疗行业的学生是不了解的,有85%的学生是部分了解,只有的学生是了解。现有的医学教育与行业之间联系不紧密,如医疗行业的就业信息对于学生来说常常要到最后医院招聘时才会知道。医疗行业就业情况的信息对于医学生来说是不对称的,或者是他们较难得到的[1]。在大学的学习期间,医学生对医疗行业的发展现状和现实要求能获得信息的途径较狭窄,信息量粗浅和片面,对医疗的职业素养的内容要求缺乏系统认知,同时对于行业所要求的职业规范及行为实践能力也训练不足。医疗行业的用人单位一直呼吁培养适应当前转型期的医疗职业人才。

医学职业教育的体系不健全

医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传统的教育模式由就业管理部门在学生毕业阶段的就业指导中进行,同时依托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去灌输职业素养教育,这种模式在计划经济时期和职业价值观“一元化”时期发挥了充分的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职业价值观呈现“多元化”的转变,传统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通过医学人文教育来加强职业素养教育已成为医学教育改革的强劲趋势。1978年英国高等教育委员会建议把心理学、社会医学、行为医学、伦理学、社会学和医学法学等学科列入医学院必修课,人文课程贯穿于医学教学全过程,1995年美国几乎所有的医学院校都开设了人文课程。与国外医学人文教育相比,我国一方面缺乏与行业要求一致的理论教材和实践的经验,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偏少,课程设置不合理,有关研究表明,我国医学院校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学时大约占总学时的8%左右,而美国、德国多达20%-25%,英国、日本约为10%-15%[2]。另一方面,我们的医学高等教育缺专业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和多形式的实践途径。医学生职业教育体系不健全以至于医学生文化底蕴薄弱,医德素质不高,职业技能和就业创造力不强。

3加强医学生职业素养的对策

医疗服务的对象是人,医务工作者直接掌握人的生命权和尊严权。这是医疗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的最大特点[3]。医学教育有典型的专业教育特色,医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十分重要。医学高校可以将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纳入医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系统工程,建立系统的行之有效的职业素养培养模式。

加强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大学生在进行自我剖析,全面客观地认识主、客观因素与环境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定位,设定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选择实现既定目标的职业,制定相应的教育、培训、工作开发计划,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采取各种积极的行动去达到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4]。对学生开展实效性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有较强的现实意义。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明确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将来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环境能支持我做什么?重新认识自己的个性特征、气质、性格和能力,来确定自己的个性是否与理想的职业相符。结合环境如市场需要、社会资源等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和行业选择范围,有利于医学生建立科学的择业观,明确职业发展目标。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实现“人职匹配”。

按照行业标准提升大学生的职业素养

2003年3月,WHO在世界医学教育大会上通过了由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IIME)制定的《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界定了医学教育的`7个基本方面,阐述了世界各地医学院校培养的医学生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及能力。与以往标准不同,它在规定医学生具备基本的业务能力的同时,更多强调敬业精神、社会科学知识、思维技巧、再学习能力等职业素质的培养[5]。不可否认,《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的提出及社会环境的变革,已将医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推向一个更现实的境地,建立共同的适用的教育标准和相互承认的职业资格认证程序成为必然。按照GRME的标准进行职业素养的培育,并贯穿在整个技能训练和考核始终,这将会为医学生将来恪守医德,更好地服务临床奠定基础。

引入行业标准强化理论联系实践的教育

医疗行业有着高技术、高风险的特性,学校通常会让医学生到临床医院或基础医学院进行参观、熟悉临床工作环境及一般的工作流程,增加他们对职业的感知认识。对于医学生来说,社会实践活动有着特别的意义。通过公益活动、社会调查、社会服务、勤工助学等方式,不断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艰苦奋斗和自强自立意识,为他们自觉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打下基础。同时,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时,要创造条件让学生担任多种角色,从事各类工作,让他们在工作中学会交往、学会包容、学会竞争和合作。通过亲历实践养成把职业规范内化为自身职业素养,渗透到思想中去,转化为爱岗敬业的实际行动。将医疗行业的工作流程引入到实际教学中,贯穿于学生的实验、实训和实习三个关键环节,让学生在准职业教育环境中进行实践培训,树立并强化敬业精神、服务意识和团队精神等,从而培养医学生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

健全医学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职业教育要求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因此,开设医学生的职业素养课程,健全医学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十分重要。不少学者认为,应确定医学人文教育的核心课程,如医学哲学、医学伦理学、医学史、医学法学、医学心理学、医学与社会、医学概论等,同时可以考虑设置医学人文学辅修专业(本科生),目前国内已经开设的医学人文学辅修专业有卫生事业管理、卫生法学、医学创新等。在人文课的教学中,医学高校应通过教学实践活动,找到职业素养教育和实践相结合的切入点,深化和拓展职业素养教育内容,把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演练习得职业道德规范[6]。要建设一支具备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人力资源学、管理学以及法律等相关知识的专业化、职业化的学生职业规划指导队伍。这支队伍以专职和兼职的方式吸纳专家教授和用人单位主管领导走入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专业的职业培训以及职业素质拓展训练等。从专业前景及专业素质等方面给予学生尽可能多的指导。

教育部、卫生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9]4号),意见第三项特别指出,医学教育要“德育为先,促进医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将德育和职业素质培养列为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医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其研究的对象具有个体生理、心理差异和社会背景的复杂性[7]。医疗行业需要素质水平较高、工作态度端正、工作责任心强、专业基础知识扎实、专业技能娴熟、适应能力较强的医疗卫生人才。高校需要积极地探索与实践,加强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提高社会适应力。

优秀的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培养是我国医学院的重点,但是本科生临床专业的学生培养质量还有待提高。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本科临床医学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本科临床医学毕业论文 范文 篇一:《临床医学八年制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思考》 医学微生物学是基础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联系基础与临床的桥梁课程,它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密切相关。随着生命科学的不断发展,医学微生物学所涵盖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宽泛。这就要求医学专业学生在掌握这门课程基础知识的同时,学会灵活运用,举一反三。然而,由于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本身具有知识点多而散、难记忆、易混淆等特点,因此,传统的以课本为主体,老师为中心的 教学 方法 不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也不利于实现现代医学 教育 培养实用型、创新型综合性医学人才的目标[1]。本校对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的培养实行的是“3+5模式”(即3年 文化 基础教育加5年医学教育)。作为医学基础课程之一,《医学微生物学》被安排在医学教育第2学年的第2学期。在此之前,该专业学生已经就《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组织胚胎学》等医学基础课程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学习,具备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其次,就学员本身素质而言,八年制学生基础扎实,思维活跃,求知欲及接受能力强。再者,本校八年制班级人数一般为20人左右,人数少,具备了小班开课的条件[2]。因此,针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结合八年制学生自身的特点,本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的《医学微生物学》教学进行了改革和探索: 1案例引导教学法 《医学微生物学》的传统教学模式,通常是先讲授微生物的基本生物学形状,再讲其致病性、免疫性及防治原则。 这种系统、规律的教学方式便于学生对于各种理论知识点的横向比较记忆,但相对枯燥平淡,不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因此,可以利用医学微生物学与临床结合紧密的特点,用一个临床案例引出教学内容。临床案例的选择很重要,既要贴近临床,接近实际,又要体现出基本知识点。首先,通过给出一个合适的临床案例,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关注度;然后由老师对微生物的基本原理和知识进行系统讲解;接下来,回到开始的临床案例上,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对病例提出诊断诊治办法,最后由老师对学生们的意见进行归纳 总结 ,去伪存真,查漏补缺,提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要求。例如在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的教学中,可以先给出一个人的“乙肝两对半”的检查 报告 单,提出问题:该受检对象是一名健康人还是病毒携带者亦或是感染者?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进行接下来的学习;通过老师对乙肝病毒基本知识点如形态结构、致病性等的讲解,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对开始的病例展开讨论;最后由老师总结,强调几个重要知识点如乙肝病毒的形态结构、乙肝的诊断与防治等的掌握[3]。这样的课堂组织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活学活用,并能从中找到学以致用的成就感。 2文献阅读研讨课 医学微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与医学有关的致病微生物,它与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不断有新的病原微生物被鉴定,也有过去已被基本控制的致病微生物又重新流行,构成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而相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的瞬息万变,课本上的知识是相对固定的,课本更新换代的速度远远赶不上知识发展的速度[4]。因此,想要了解一门学科的前沿进展,阅读文献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在对临床八年制学生的医学微生物学授课中开设了文献阅读研讨课,并将其安排在了理论课的最后两次课,此时学生已经对微生物学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和了解,有了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课程的开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准备工作。在课程开始之前,笔者会拟定一个专题,例如:禽流感病毒的感染与流行,然后列出几个相关问题,如(1)禽流感为什么会导致人类感染?(2)什么情况下可能导致禽流感大的流行?(3)目前针对禽流感有哪些有效的防治 措施 ?(4)针对禽流感引起的民众的恐慌,作为一个医学生,你可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然后,给出经典的综述的相关中英文文献1~2篇,让学生课下针对专题和给出的题目,阅读文献查找资料。接下来,就是课上讨论部分。针对八年制学生人数少的优势,进行分组讨论。将20位同学分为A、B、C、D4个大组,每个大组的5位学生分别对应1~5的编号,即A1、A2、A3、A4、A5等,每组分别就一个问题进行讨论,5~8min后,每组选派一个代表就自己讨论的问题进行总结陈述;然后,A、B、C、D4组中每组编号相同的同学重新组合成新的一组,即A1、B1、C1、D1为一组,以此类推,共5组。5组同学就4个问题进行交叉讨论5~8min。最后,老师对整个文献讨论进行归纳总结。文献阅读研讨课的开设,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交叉讨论的分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参与得更彻底,对文献了解得更全面[5]。 3学生自主授课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是老师“教”、学生“学”,学生学习知识相对来说是一种被动接受的过程。笔者通过挑选合适的教学章节,在临床八年制班级中推行角色互换,让学生由过去单纯“听”到主动“讲”。这一转变迎合了青少年们挑战自我、展示自我的心理特点,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学生自主授课的开展,第一要素就是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社会关注度高,易激发学生的兴趣点和学习动力,因此本研究将逆转录病毒中的HIV这一节作为学生自主讲课的内容。为了防止内容上的重复和单一,笔者将20位同学分成4个组,给出4个专题,例如(1)HIV的流行现状及发展趋势;(2)HIV的致病性及临床表现;(3)HIV传播途径及防治原则;(4)HIV的研究现状及有无有效治疗方法。每组针对一个专题进行备课,准备15min左右的PPT。课上,每组随机抽取一位同学上台讲授。每位同学讲完,老师从教学内容、PPT制作形式、语言组织能力等方面作简要点评,同时学生也可以对讲课同学的表现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最后,老师对4个专题的内容进行抽提归纳,方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整体把握。同时,由于时间限制,不可能每位同学都上台授课,为了让所有同学都有参与感,笔者要求同学讲自己制作的PPT内容打印为纸质版上交,设立评分标准,由老师批改打分,按10%的比率计入最后成绩[6-7]。实践表明,这种学生自主讲课的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同时也可以让老师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加以改正。 4第二课堂活动 对于医学微生物学这种临床基础性学科,实验课的开设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实验课的设立,有利于帮助学生验证和巩固医学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术,锻炼其动手能力。但由于课时的限制,实验课的内容多是一些单纯性验证学科基本理论的简单实验,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很难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另外,本校在对临床八年制学生的培养中,有一定的科研任务要求。因此,笔者在对临床八年制学生的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针对一些学有余力的同学,开设了第二课堂的活动。所谓第二课堂,就是在课余时间开展的老师对学生的科研辅导活动[8]。在老师和学生之间实行“双向选择”,在老师选择学生的同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科研方向选择指导老师。一般1位老师带教1~2名学生。在第二课堂活动的实施中,笔者首先会对所有参与学生进行集中培训,内容包括实验室规则及仪器的安全使用、分子克隆实验技术的基本操作等。然后由带教老师对所带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具体辅导。老师会给出3~5篇相关研究领域的综述类文献,学生阅读后与老师展开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与理解,在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由学生提出科研问题并完成实验方案设计,在这一阶段中,通过文献的阅读及实验设计,有助于学生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论证方案的可行性之后,接下来就是实验操作阶段,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实验,期间老师可一周组织一次实验进展的汇报讨论,及时解决学生实验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最后,以学生汇报答辩的形式对第二课堂活动进行总结。对于实验进展顺利,实验结果理想的学生,老师应鼓励其撰写研究论文并发表,并给予一定奖励[9]。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学质量,充实了实验教学内容,给学生打开了一扇了解科研、接触科研的窗口,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独立思考的能力。综上所述,针对医学微生物学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和不足,笔者在对本校临床八年制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尝试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案例引导教学和学生自主授课,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考验了老师的课堂组织能力,同时也给了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文献阅读研讨课和第二课堂活动的开设,给热爱科研的学生创建了一个平台,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尽管新的教学方法在老师和学生们中普遍得到好评,但仍有改进的空间,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为推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不懈地努力。 参考文献 [1]李明,申晓冬,黎庶,等.《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改革与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1(6):116. [2]李亚敏,陈俊国.临床医学八年制的现状分析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4):117-118. [3]陈静,李树清,张颖,等.以病案为基础的PBL教学法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4,43(20):2677-2678. [4]胡晓梅,汪正清,胡福泉,等.医学微生物学创新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2,11(11):1108-1110. [5]汪凤兰,邢凤梅,张小丽,等.文献导读研讨教学模式对护理学硕士研究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4,43(11):1399-1401. [6]陈霞.学生自主讲课方式在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36(36):662-663. [7]张洪平,张永红,张海英.中药药理学教学改革初探———对大学生自主讲课的几点思考[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15):70-72. [8]何海洋,吴玉章.医学本科生第二课堂教学实践与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12):1885-1886. [9]王文,任浩,赵平.开展医学微生物学第二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5):492-493. 本科临床医学毕业论文范文篇二:《临床医学专科毕业生就业现状思考》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临床医学专科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及原因,从专业建设的角度上,为改善毕业生就业提出了解决途径。 关键词:临床医学专业;专科毕业生;就业状况 0引言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两个文件中明确要求,“以市场为导向,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毕业生就业”。本文就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2015届临床医学专业专科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分析,把人才培养与就业紧密结合起来,根据岗位要求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方向,通过更新、调整及增加必要的专业技术课程和实训实习项目,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适应性。 1调查研究结果 以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2015届临床医学专科毕业生为调查对象,就业情况如下:本校2015届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共87名,统计时间截止到9月底为止,综合就业人数59,综合就业率,灵活就业率8%,实际就业率为。灵活就业主要为通过“专升本”升入本科院校就读。实际就业率中,面向三级医院比例为,乡镇、社区医院及以下比例为,未就业率。通过以上数据显示,暂缓就业毕业生较多。选择到县以上医院进修一年,等待助理执业医师考试,希望拿到助理执业医师资格证以后再到经济效益好的城市大医院就业的毕业生有近三分之一。还有近8%的学生选择继续深造。临床医学专业的毕业生因为其独特的专业特性,导致其就业 渠道 相对狭窄;其在校期间学习压力巨大,与社会的沟通和信息交流能力较低,对就业信息的获取或就业趋势的了解不足,进一步加重了其就业困境。 2应对策略 如何面对越来越沉重的毕业生就业压力,是摆在所有高校,尤其是高职高专学校面前的严峻挑战,如何应对压力走出困境,也是每一位高校教师都应思考的问题。 首先,加强就业工作的指导和服务力度,扭转毕业生的择业观念,打开面向基层就业的广阔空间和重要渠道。就全国医疗卫生人才需求情况分析,虽然以省会城市为代表的大中型城市对基础人才的需求基本饱和,但从整体水平上考虑医疗机构对基础人才的需求依然存在,广阔的新型乡镇、社区及边疆地区对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依然巨大。随着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急需大量的人才,它们拥有接纳和吸收临床医学专业专科毕业生的巨大潜力。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在促进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方面做出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并构建了以面向基层就业为导向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作为一所高职高专医学院校,从每年新生入校的第一堂就业指导课开始就为学生树立面向基层就业的思想,强调服务基层、服务乡村的医疗理念。针对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在见习和实习阶段,打破原有班级结构,以地域和学生自主报名为基础,设置多个临床见习、实习基地,使学生的实习医院和自身拟就业的场景靠近,有利于毕业生就近了解拟就业的医疗机构服务特点。在临床医学专业班级的管理上,设置专业辅导员作为负责人,在学生入学到毕业的三年中一直负责学生的学习督促和就业指导,并将就业指导落实到系部每一位授课教师身上,在授课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自我定位和确立正确的择业观。 其次,帮助毕业生参加并顺利通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获得医师执业资格,合法上岗,提高用人单位使用医学专科毕业生的积极性。全面优化课程结构,提高培育精度,针对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对学生进行专门培训,提高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学校拟行在毕业生毕业后开设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考前辅导课程,协助学生考取助理医师及医师资格,为学生的高质量择业再尽绵力。同时在课程体系建设中,以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为蓝本,确立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应对实践技能考试和综合笔试为目标,组织编写实用型校本教材。组织青年教师亲身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从综合复习和临场应对中总结 经验 ,将第一手的应考经历融合在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考前辅导教学中;再将辅导教学中总结提炼的历年考点和知识点融汇在常规教学中,注重实践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从根本上提高临床专业专科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在就业和以后的临床工作中具有更好的适应性。 再之,鼓励临床医学学生辅修或者参加特色专业课程培训,开设儿科、妇幼卫生、急诊急救等专业方向课程学习,有针对性地满足农村基层医疗卫生在此方面的人才需求。市场化机制的不断完善,使我们认识到有特色、有个性的商品会更有市场竞争力。虽然医院对应聘毕业生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专科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但是基层医院在专长型人才方面始终都有相当稳定的需求。也就是说在人才培养方向上,不仅是要培养高素质的全科医疗人才,还要让培养的学生具有特色,在自己喜爱的特殊学科上,在专业老师的引导下,课堂学习、网络学习和自我学习相结合,形成自己的专长,提高就业竞争力。同时,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毕业生与社会的沟通和信息交流能力,从而在就业信息的获取或就业趋势的把握方面得到加强。 3结语 综上所述,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指导思路,将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与面向基层医疗机构就业的岗位设置相结合,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反馈,征求基层医疗一线专家意见,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而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学有所长的专业型医疗卫生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皓,肖爱平.关于临床医学专业专科毕业生就业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09,8(6):741-743. [2]牛春红,刘斌焰,李丽芬,等.医学毕业生就业现状的调查分析及对策的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1):16-18. 本科临床医学毕业论文范文篇三:《新形势下提高临床医学生骨科实习质量》 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需要通过循序渐进的教育模式培养高素质的医务工作者[1]。在实习期间,尤其是骨外科的学习,其专业性较强,涵盖范围广泛,对带教老师及教学方法有着更高的要求。本文对如何提高医学生在骨科实习期间的教学质量作一些探讨。 1 影响临床实习教学主要因素 医患关系不和谐 当前社会环境下,随着患者及其家属的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医患关系不和谐以及医患之间缺乏信任,给医学生的临床实习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阻碍。患者从自身利益出发,不能理解临床教学的目的,将实习生拒之门外;患者质疑实习生的临床诊疗资格,不让实习生进行一些简单体格检查的行为时有发生[2]。但是,患者及其家属并不完全认可这些规定,造成了医生在开展医疗工作也愈发小心翼翼,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带教教师将手中的诊疗权利下放给实习生,一些本可以让实习生参与的诊疗操作全权代理,如此一来,实习生的临床技能无法得到全面的提高,临床实习教学的成效就大打折扣。 考研 及就业与实习冲突 国家的大规模扩招和大学教育的大众化,学生越来越多,七年制本应该是定位培养高级临床医生,但综观全国形势,可见每年全国各个医学院校七年制招生将近几千人,教学质量如何保障,实习作为教学培养的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在所难免。同样引发的就业问题也不能不面对,本科生基本就无法找到合适理想的工作,面对生存的压力,学生又怎能不逃实习去准备考研,以取得更高的学位,只为找到理想的工作。 实习时间短 一个科室3周,根本无法系统地掌握各专科常见病的诊治,尤其对于七年制目标就是培养临床型的研究生,应该前期适当压缩课程,至少要在大四前完成对理论的学习。然后安排1~2年的时间轮转实习,这样一个科室基本能有1~2个月时间,这样才能参与一个完整患者的诊治全过程,不至于出现现在的自己出科,患者还没出院的现象。 2 提高骨科实习质量的措施 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 医生与患者及其家属间的矛盾由来已久,社会大众普遍存在不信任医生的心理,不论是在医术上,抑或是在医德上;而医生则认为很多时候是患者的无理取闹,于是医患之间缺乏最基本的信任,这种现象在短期内是很难消除的。医生和患者、医院和患者要换位思考,相互理解。医生应从患者的角度出发,耐心倾听患者诉说病情,真诚地同情并支持患者,努力为其消除或者缓解病情,用真心关怀每一位患者;这样有利于患者更好地配合临床教学工作,对实习生参与诊疗操作能够充分理解。同时,努力提高公众对临床实习的认识,社会各界也应增加对医院和医生的理解,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为临床教学的开展建立良好的氛围[3]。 加强医学生考勤考评制度 学生的临床实习是学校与实习医院共同的工作,需要相互配合和协作,加强与实习医院交流,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尽可能地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对骨科的常见病种有所了解。例如在骨肿瘤的教学过程中,带教老师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选择足够多、各重点病种的患者,备齐有特征性的影像学资料,重点和主要的精力放在病例讲解、比较以及提问上,进而调动学生主动思维理解[4]。另外,在实习的不同阶段,设立一定的考勤及考评机制,督促学生更好地实习。 严格选拔带教人员,确保临床带教质量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起着最重要的主导作用,带教教师队伍素质,是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提高带教队伍的过程中,也需要加强教师的教学方法的培训: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BL实践[5];Sally pickard教学过程中采用模拟患者,促进实习生操作技能[6]。同时,定期组织同行间、师生间开展教学评议活动,促进教学。 注意提高实习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临床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踏实的临床实践能力离不开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科学的思维能力。应重视学生骨科临床思维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启发学生研讨有关的基础与临床知识,并定期开展读书报告会。 3 小结 实习很重要,尤其对于毕业后立即选择工作者。实习可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开拓自己临床视野。开始了从学生过渡到医生心理角色的转变。所以要求实习生掌握最基础的医疗常规,比如采集病史、体格检查尤其是各专科的体检,掌握对常见病的常规检查与处理;掌握基本医疗文书的书写,比如病历、病程、化验单;掌握最基本的手术操作、术前准备,培养起码的无菌原则等。对于带教老师尤其是高年资老师学会对于医生成长至关重要的 人际交往 的方法、谈话的技巧,特别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如何获得患者对自己的信任。实习生应充分重视和清楚认识自己的因素,最大限度地利用这段珍贵的时间来提高自己的临床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苏博,刘鉴汶. 高等医学教育学[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 [2]喻格书,胡岗. 影响医学生临床实习质量的因素及对策探讨册[J]. 时珍国医国药,2009,20(7):1824-1825. [3]高永军,徐蔚,刘静,等. 从“北大医院事件”看医学生临床实习教学[J]. 中国医学伦理学,2010,23(6):70-71. [4]鲁英. 骨科骨肿瘤、骨病临床教学的体会[J]. 中国骨肿瘤骨病,2005,4(3):175-176. [5]李红卫,苏彦河,杨现会,等. 七年制医学生实习带教的实践与认识[J]. 河南外科学杂志,2011,17(2):109-110. [6]李柳炳,沈忆新,崔凤梅,等. 提高七年制临床医学生实习质量的探讨[J]. 安徽医药,2009,13(6):693-694. 猜你喜欢: 1. 本科医学毕业论文范本 2. 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3. 本科毕业论文范文下载 4. 电大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5. 本科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6. 本科护理毕业论文范文

美国大学生什么时候毕业论文

美国的大学和高中都是学分制,只要修够学分就可以毕业了。按照正常情况的话,一般在每年的六月份毕业的居多一些。

19世纪末学分制首创于美国哈佛大学,学分制则是把规定的毕业最低总学分作为衡量学生学习量和毕业标准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

扩展资料:

美国教育现状:

为了加强国家竞争实力、培养未来人才,美国近年来不断丰富学校教育内容,尤其是加大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在中小学课程中的所占比重,STEM教育风潮在美国正盛。

STEM是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四门学科英文首字母的缩写。1986年,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首次提出STEM教育概念,旨在让孩子们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综合发展,提升未来栋梁之材的科技能力,从而提高美国全球竞争力。

2006年,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专家乔吉特·雅克曼又提出将人文也加入STEM教育,从而将STEM扩展为STEAM。但不管是STEM还是STEAM,说到底目的都是一样:培养学生从更多视角认识不同学科间的联系,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美国学制的安排:

1、学制结构。美国的学制在本世纪初已基本定型,并具有如下特点:

①单轨性。现行学制中各级各类教育在结构上互相衔接,上下沟通,这与欧洲一些国家的双轨制有明显不同。这是美国学制的特点,但事实上美国教育没有实现真正的民主平等。

②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结合。美国学制由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4个阶段构成,依次衔接,全国如此,但是各个阶段既有统一要求又有多种形式。学前教育基本上为3年。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共计12年,这是统一的,但允许6、3、3制,6、6制,8、4制,4、4、4制,5、3、4制并存,则是多样的。

2、各级各类教育。美国的学前教育机构,主要有公立和私立的保育学校和幼儿园。

美国的初等教育机构为公立和私立小学,公立占80%、私立占20%。学制有4年、8年和6年3种。其中6年制占大多数。8年制多设于乡村。美国中等教育机构是中学。中学主要有4年制、6年一贯制和3、3制3种。美国职业教育可分两大类,一类属中学阶段,另一类属高中后阶段。

美国高等教育数量多、层次多、形式多。基本上可分为3级结构即:第1级结构的两年制初级学院,毕业后可得副学士学位;第2级结构的4年制综合大学和各种专业学院,毕业后可得学士学位;第3级结构的研究院和高级专业教育。

研究生可在不同的年限与水平上攻得硕士、博士及博士后学位。美国的师范教育的特点是所有教师都要由高等师范教育来培养,且绝大部分的师范教育都由综合大学或文理学院分设的教育学院或教育系来完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美国现行教育制度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美国“STEM教育”注重全面发展

美国研究生的学期设置与国内相似,大都是9、10月份开学,5、6月份毕业,如果你申请的是春季入学,开学时间大多在3、4月份,毕业时间在2、3月份。不过美国的研究生都是采取学分制,也就是只要你修够学分就可以申请毕业,因此你想什么时候毕业都可以。美国研究生奖学金种类金额高,竞争强,有全额奖学金与颜外补助(生活费,住宿费等)参考项目:CPA、学术背景、论文、特长、各类获奖情况、文书等。2. Scholarship全额或部分减免学费,没有额外的补助,比fellowship的申请容易。3. 服务性奖学金RA:Research Assistantship研究助理,大学期间有经验者优先;做实验,各类杂事;所研究项目与所学专业相关有助于提高学术水平。便于论文题目的选择与论文的搜写。

美国大学生和高中生一般在每年的五、六月份毕业的居多一些。

1、美国的高中和大学,都是学分制,只要修够了学分,就可以毕业。美国的高中为9-12年级,一般情况下学生都会在12年级的10月份开始申请美国大学,早申请的截止时间大多在11月初至11月中旬,而常规申请一般在12月底完成。

2、美国本科与国内大学本科一样,一般都是四年制,但是两者还有一定的差异。美国本科课程采取的是学分制。 学生修完一定的学分就可以毕业。

3、本科毕业出国一般是四年修完。也可以最快2年内修完,或者延长至5年修完。一般而言, 学生获得美国本科学位需要修满 120 -140 个学分,同时必须通过专业对应的核心课程,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所需的学分。

高中是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结束后更高一级的教育机构,接受初中合格毕业生,一般学制为三年制,即高一、高二、高三。

我国的高中教育指初中以后高中阶段的教育,包括: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中等专业学校,中级技工学校等,属于高中教育的范畴。

我国的高中教育为非义务教育,学生就读须交纳必要学费与其它费用。自2009年开始国家已经针对部分贫困地区进行高中免学费政策。

我国普通高中的教育体系还在不断完善、改革。由最初的全国各地大统一发展到文理科的出现,接着给予部分省市自主开展高中课程改革,给予有能力的出版社出版高质量的高中教材,打破了曾经人教版教材一枝独秀的局面,后来选修课的出现使高中展现出新的活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高中

美国留学的申请门槛不低,同样的想要顺利的从美国的高校中毕业,难度也是不小的,大家要认真学习。下面就由的我介绍美国留学毕业率高不高 哪些美国大学毕业率高?

美国大学毕业率

1、戴维森学院

四年毕业率:92%

2、圣十字学院

四年毕业率:92%

3、哈弗沃德学院

四年毕业率:91%

4、威廉姆斯学院

四年毕业率:91%

5、圣母大学

四年毕业率:91%

6、波莫纳学院

四年毕业率:90%

7、克莱蒙特麦肯纳学院

四年毕业率:90%

8、普林斯顿大学

四年毕业率:90%

9、卡尔顿学院

四年毕业率:90%

10、乔治城大学

四年毕业率:90%

11、耶鲁大学

四年毕业率:90%

毕业要求

美国院校的毕业要求有以下几方面,第一是学分修满,因为美国是学分制的学习模式,在校期间有相应的学分要求但是没有学期要求,可以选择在很短时间内修完所有的学分,也可以选择跟着学期进度修完学分。

其次是要修完不同模块的课程,虽然是学分制度,但是也需要去学习不同的课程,和中国国内大学相同,美国的大学也是有相应课程的学分要求的,所以想要顺利毕业也是得按照课程要求去学习的。

最后是达到最低GPA要求,按照中国国内大学要求来说,就是所有学习的课程都要达到一定的分数要求,至少是要达到及格水平。

毕业时间

1、美国学生一般在每年的五月或者六月毕业。

美国大学生和高中生一般在每年的五、六月份毕业的居多一些。美国的高中和大学,都是学分制,只要修够了学分,就可以毕业。美国的高中为9至12年级,一般情况下学生都会在12年级的10月份开始申请美国大学,早申请的截止时间大多在11月初至11月中旬,而常规申请一般在12月底完成。

美国本科与国大学本科一样,一般都是四年制,但是两者还有一定的差异。美国本科课程采取的是学分制。学生修完一定的学分就可以毕业。

本科毕业出国一般是四年修完。也可以最快2年修完,或者延长至5年修完。一般而言, 学生获得美国本科学位需要修满 120到140 个学分,同时必须通过专业对应的核心课程,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所需的学分。

2、美国研究生的毕业时间在五月或者二月,并且可以获得奖学金。

美国研究生的学期设置与国内相似,大都是9、10月份开学,5、6月份毕业,如果你申请的是春季入学,开学时间大多在3、4月份,毕业时间在2、3月份。

美国研究生奖学金种类有Fellowship、scholarship和服务性奖学金。

Fellowship金额高,竞争强,有全额奖学金与颜外补助比如生活费,住宿费等。

Scholarship全额或部分减免学费,没有额外的补助,比fellowship的申请容易。

服务性奖学金要求大学期间有经验者优先、做实验,各类杂事。所研究项目与所学专业相关有助于提高学术水平。便于论文题目的选择与论文的搜写。

留学生遇到被学校劝退开除的情况,这个时候该怎么办呢?

解决办法一:转学或是转专业继续完成本科学位;但本科转学涉及到转学分的问题,很多学校可能会对你之前在学校修的学分不认可,那么就很可能需要你从大二甚至是从大一开始重新就读。

解决办法二:在现阶段本科没有毕业的情况下直接申请硕士;这也是像很多你这类本科没毕业的留学生会选择的一条路。而且英国的硕士本事时间就比较短,一年时间就能顺利毕业,回国后认证也是没问题的。

解决办法三:如果实在不愿意出国的可以申请一份带有学位的留学回国人员证明,因为留学回国人员证明在留学身份栏里也有学位的体现也能证明在国外顺利毕业的。入职一些私企和民营单位不成问题。

美国差大学好毕业论文

此处省去十万字

要看你的专业和题目的,如果英语写作能力差就另当别论了。当时学校布置的作业也让我无从下手,还是学长给的莫文网,靠谱的说,很快就完稿了基于中美对比的食品安全管制研究基于案例的中美高能效办公建筑能耗水平对比研究世代和个人价值观:中美对比基于煤炭供应链的煤流图方法及应用研究中国西部地区乳腺癌诊断年龄的抽样分析及中美对比研究居民金融资产选择情况中美对比分析——以南京地区调研数据为例“以学生为中心”的中学英语校本课程开发——以“中美文化对比”课程为例国际文化贸易的发展及中美文化贸易的对比分析中美拒绝策略对比研究中美校内管理“计划实效性”的比较分析——美国加州澄县地区与我国广东深圳罗湖区各五所中学的调查研究中美综合交通的现状与未来对比分析家庭学校的中美对比研究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政策的中美比较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行为识别及其监管研究基于中美对比的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梗阻研究中美政府公共危机管理比较研究中国综合类大学新闻学教育与就业困境——在中美对比中分析观察基于copula视角的股市期市债市相关性的中美对比研究中美快递产业对比分析研究非物质文化视角下中美大学篮球文化构建的对比研究光影自塑的本国形象——中美国家形象宣传片对比分析中美大学生英语语篇对比修辞分析自我与他者:当代美华移民小说中的中美形象中美新闻发言人答记者问中语用模糊的对比研究中美教材对比的高中地理活动模块优化整合研究不同国家的设计参考风速及中美结构抗风可靠度对比研究中美文化产业贸易对比分析大学生人格评定的和谐追求——200个人格词汇喜好度中美对比研究中美判决书多声介入资源对比研究

美国名校一直奉行“严进严出”,普通大学则是“宽进严出”。因此对于国际生来说能够获得美国名校的offer是非常不易的,但是“严出”这关是很不容易通过的。在美国的留学生很大一部分时间是被论文占据的,每周长时间泡在图书馆也都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而且陌生的语言和学习环境等各种压力,总体来说还是很不容易的。

楼主这种遭遇也是很遗憾,但可以肯定的是本科未毕业是不能申请到硕士的。美国本科时间为四年,前两年为公共课程,后两年进入专业课程,需要修满120个学分才能毕业,但美国院校通常采用学分制,如果学分修满也是可以提前申请毕业的。

美国生理学报

1.徐光启 徐光启与利玛窦合作翻译了西方数学名著《几何原本》的前6卷,又与李之藻、熊三拔等人合译了《同文算指》《泰西水法》《测量法义》等书。其中需要特别提到的是《几何原本》的翻译。《几何原本》是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所写的一部数学著作,共15卷,他从有限的几个公理出发,用公理化方法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平直空间的几何体系。该书从内容到方法都近乎完美,被西方学者奉为经典中的经典。《几何原本》的翻译是由徐光启和利玛窦合作进行的,利玛窦口述,徐光启笔录,翻译了前6卷。今天仍在使用的汉语数学专用名词,如几何、点、线、面、钝角、锐角、三角形等,都是首次出现在《几何原本》的译作中的。 徐光启主持了《崇祯历书》的改历工作,并亲自参加了其中《测天约说》《大测》《日躔历指》《测量全义》《日躔表》等部分的具体计算和编写。 《崇祯历书》采用的是当时丹麦著名天文学家第谷的天文体系。这个体系认为地球是太阳系的中心,日、月和诸恒星均作绕地运动,而五星则作绕日运动。尽管现在看来,《崇祯历书》没有采用当时西方已经出现的更为先进的哥白尼(Copernicus)日心体系,而仍然用本轮、均轮等一套相互关连的圆运动来描述、计算日、月、五星的疾、迟、顺、逆、留、合等现象,但按西法推算的日月食精确程度已较先前所用的《大统历》高出很多。 在修历的过程中,徐光启以古稀之年主持工作,每次发生月食时总要拿着望远镜和其他人一同守候在观象台上。有一次,由于他过于专心观察,以致不慎失足从台上跌了下来,腰部和膝部都受了伤。 杂采众家 兼出独见 在诸多领域中,徐光启一生用力最勤、收集最广、影响最大的还要数农业和水利方面的研究。徐光启自号“玄扈先生”,“玄扈”原指一种与农时季节有关的候鸟,古时曾将管理农业生产的官称为“九扈”。于此,我们便可看出他的志向所在了。《农政全书》是徐光启在对前人农书和有关农业著作进行系统摘编记述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心得体会撰写而成的。 徐光启认为,农业不仅是个技术问题、经济问题,更是个政治问题。在他的书中,我们看到了有关开垦、水利、荒政这样一些不同寻常的内容,它们占了全书近半的篇幅,这是前代农书所没有的。但徐光启并没有因为强调政治而忽视技术;相反,他还根据自己多年从事农业的经验,极大地丰富了农业技术内容。例如,对棉花、甘薯等栽培技术的总结,都是先前农书中所没有的。 在《农政全书》中,徐光启多采用“玄扈先生曰”(即今日“编者按”)形式,对摘编内容或指出其错误,或补充其不足,目的在于“着古制以明今用”。例如,徐光启对我国历史上从春秋到元朝所记载的111次蝗灾发生的时间和地点进行分析,发现了蝗灾发生的时间和空间规律。他还对蝗虫的生活史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并提出了防治办法。诸如此类的科学见解,在书中随处可见。难怪人们在评价《农政全书》时,用了这样八个字:杂采众家,兼出独见。 注重练兵 研制火器 徐光启的贡献是多方面的。除了天文、历法、数学、农学外,他还在军事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在徐光启幼时,他的家乡一带屡遭倭寇袭扰,因而他从早年起即十分关心兵事,认为“富国必以本业(即农业),强国必以正兵”。他一贯重视军事的研究,并提出了军队建设应该“求精”“责实”的军事思想。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二月,徐光启受命在通州、昌平等地督练新军。在此期间,他撰写了《选练百字诀》《选练条格》《练艺条格》《束伍条格》《形名条格》《火攻要略》《制火药法》等书。这些“条格”实际上是徐光启撰写的各种条令和法典。其中,《选练百字诀》和《选练条格》等,体现了徐光启“实选”“实练”的务实精神。 除此之外,徐光启还特别注重武器的制造,尤其是火炮。在火器与城市防御、火器与攻城、火器与步骑兵种的配合等各个方面,他都进行了积极的探求。可以说,徐光启是中国军事技术史上提出火炮在战争中应用理论的第一人。 2.钱学森 钱学森,著名科学家。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在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等技术科学领域作出许 多开创性贡献。为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创建与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是我国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倡导人。 3.赵忠尧是著名的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技大学教授。解放前担任过清华大学教授,曾经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进行核物理和宇宙线方面的研究,1950年回国,主要从事核物理的研究工作。著名的物理学家钱三强、朱光亚、李政道等都曾受到他的培养。 据介绍,早在1929年,赵忠尧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从事研究工作时,就观察到硬伽马射线在铅中引起的一种特殊辐射。1930年5月,赵忠尧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正式发表了论文《硬伽马射线吸收系数测量》,首先向世界宣布:硬伽马射线通过不同物质的吸收系数是有很大差异的,通过轻元素时的吸收系数较小,而通过重元素时,吸收系数大得多。赵忠尧发现的重元素对于硬伽马射线有一种反常吸收,在反常吸收的同时,重元素放出一种特殊辐射,这就是人们最早观察到的正负电子对撞现象。 4.林可胜 Annual Review of Physiology, Annual Review of Neuroscience, Chinese Journal of Physiology Vol. 1-17;香港《二十一世纪》杂志,The Pharmacologist,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USA, 《生理学报》。其它的还有如:地质学家李四光 气象学家竺可桢 数学家华罗庚 物理学家吴有训 医学家林巧稚 天文学家张钰哲 化工学家侯德榜 农学家丁颖 数学家熊庆来 微生物学家汤飞凡 内科专家张孝骞 建筑学家梁思成 林学家梁希 桥梁学家茅以升 物理学家严济慈 物理学家周培源

人为什么要喝水?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水的重要性,但对于为什么喝水,却说不出什么所以然。人的体重50%-70%是水分,水不仅可以帮助人体消化、吸收食物,同时又是运输营养物质和排泄代谢废物的载体,水是参与了人体整个新陈代谢活动的。

1.有效预防睡梦中猝死

对于心脏状态不好的人群,睡前喝一杯水,无疑是喝一杯救命水,如心绞痛、心肌梗塞等症状的患者,处于睡眠状态时,身体会分泌汗液,造成体内水分的流失,从而导致人体血液浓度越来越高,心肌梗塞突发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若是睡前喝适量的水,夜间休息时,体内的水分能够满足身体汗液的分泌量,又能够保证血液浓度不至于升高,从而很好地避免了患者在睡梦中猝死的几率。

2.美容养颜

喝水能够美容养颜?很多爱美人士尝试过各种水,如蜂蜜水、盐水、柠檬水、红糖水、红枣水等,然而对于经过一夜休息的人群来说,不含有任何营养成分的凉白开更有利于人们健康,身体经过一夜的新陈代谢,急需补充水分,而凉白开不需要再经过营养转化直接可以被人体吸收,帮助人体排出体内代谢废物、毒素垃圾,避免面部长色斑和痘痘,达到美容养颜的功效。

3.帮助治愈感冒

“感冒多喝热水”一直被当作直男语录中的高频词汇,然而从现实角度来看,还是具有一定医学道理的。人在感冒发烧的情况下,会分泌很多汗液,导致人体内水分减少,患者也会出现口渴的感觉,此时补充足够的水分,不仅可以解渴,同时能够降低因感冒发烧而引起的血液黏稠度升高,避免一系列隐藏疾病的发生;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增加排汗和排尿调节人的体温,从而减轻发烧症状,帮助患者将体内病毒排出体外,早日康复。

4.缓解便秘

便秘人群主要是因为便便干燥,增加了排便的难度,而大量饮水,不仅可以促进肠胃蠕动助消化,同时可以稀释便便,以便于人体更好地排出代谢废物。且大量喝水能够使人产生便意,增加人体排便的次数,很好地缓解人体便秘的情况。

5.有助于减肥

相信很多减肥达人都有过为了减肥而喝水充饥的经历,而事实上,喝水确实有助于减肥。从饱腹感来看,喝大量的水,会占有人体大部分的胃容量,使人不再吃其他食物,以此来减少食物的摄取量,达到减肥的目的;再就是水的载体功能,人喝大量的水后,会加速人体新陈代谢,加速代谢废物的产生,也会消耗人体内的脂肪,借助水的载体功能,最终通过尿液和汗液排出体外,有利于人体减脂和减重,达到减肥的目的。

总结起来,水具有帮助消化、排泄废物、平衡体温、维护细胞、润滑关节、促进循环等重要作用,如果一个人不吃东西只喝水,最高可以维持一个月左右的生命,反过来不喝水吃东西,却只能维持七天左右的生命,足以见得,水对于人的重要性。

地质学家李四光气象学家竺可桢数学家华罗庚物理学家吴有训医学家林巧稚天文学家张钰哲化工学家侯德榜农学家丁颖数学家熊庆来微生物学家汤飞凡内科专家张孝骞建筑学家梁思成林学家梁希桥梁学家茅以升物理学家严济慈物理学家周培源

生理学(physiology)是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是以生物机体的生命活动现象和机体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 生理学是研究活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规律的生物学分支学科。活机体包括最简单的微生物到最复杂的人体。 生理学发展简史 以实验为特征的近代生理学始于17世纪。1628年英国医生哈维发表了有关血液循环的名著《动物心血运动的研究》一书,这是历史上首次以实验证明了人和高等动物血液是从左心室输出,通过体循环动脉而流向全身组织,然后汇集于静脉而回到右心房,再经过肺循环而入左心房。这样,心脏便成为血液循环的中心。 但哈维当时由于工具的限制,动脉与静脉之间是怎样连接的还只能依靠臆测,认为动脉血是穿过组织的孔隙而通向静脉。直至1661年意大利组织学家马尔皮基应用简单的显微镜发现了毛细血管之后,血液循环的全部路径才搞清楚,并确立了循环生理的基本规律。 在17世纪法国哲学家笛卡儿首先将反射概念应用于生理学,认为动物的每一活动都是对外界刺激的必要反应,刺激与反应之间有固定的神经联系,他称这一连串的活动为反射。反射概念直至19世纪初期由于脊髓背根司感觉和腹根司运动的发现,才获得结构与功能的依据。这一概念为后来神经系统活动规律的研究开辟了道路。 在18世纪,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首先发现氧气和燃烧原理,指出呼吸过程同燃烧一样,都要消耗氧和产生二氧化碳,从而为机体新陈代谢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意大利物理学家伽伐尼发现动物肌肉收缩时能够产生电流,于是开始了生物电学这一新的生理研究领域。 19世纪,生理学开始进入全盛时期。首先应提到法国的著名生理学家贝尔纳,他在生理学的多方面进行了广泛的实验研究并作出卓越贡献,特别重要的是他提出的内环境概念已成为生理学中的一个指导性理论。他指出血浆和其他细胞外液乃是动物机体的内环境,是全身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内环境理化因素如温度、酸碱度和渗透压等的恒定是保持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德国的路德维希所创造的记纹器,长期以来成为生理学实验室的必备仪器,他对血液循环的神经调节作出重要贡献,对肾脏的泌尿生理提出有价值的设想。和他同时代的德国海登海因除了对肾脏泌尿生理提出不同的设想外,还首次运用了慢性的小胃制备法以研究胃液分泌的机制,被称为海氏小胃;这小胃制备法后来经俄国的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改良成为巴氏小胃,从而分别证明了胃液分泌的调节既有体液机制又有神经机制,他们都对消化生理作出不朽的贡献。 德国的物理学家和生理学家亥姆霍兹除运用他的丰富的物理学知识对于视觉和听觉生理作出杰出的贡献外,还创造了测量神经传导速度的简写而相当准确的方法,为后人所称道。 20世纪前半期,生理学研究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丰富的成果。1903年英国的谢灵顿出版了他的名著《神经系统的整合作用》,对于脊髓反射的规律进行了长期而精密的研究,为神经系统的生理学奠定了巩固的基础。与此同时,巴甫洛夫从消化液分泌机制的研究转到以唾液分泌为客观指标对大脑皮层的生理活动规律进行了详尽的研究,提出著名的条件反射概念和高级神经活动学说。 美国的坎农在长期研究自主神经系统生理的基础上,于1929年提出著名的稳态概念,进一步发展了贝尔纳的内环境恒定的理论,认为内环境理化因素之所以能够在狭小范围内波动而始终保持相对稳定状态,主要有赖于自主神经系统和有关的某些内分泌激素的经常性调节。 坎农的稳态概念在20世纪40年代由于控制论的结合,乃广泛地认识到机体各个部分从细胞到器官系统的活动,都依靠自身调节机制的作用而保持相对稳定状态,这些调节机制都具有负反馈作用。从此以后,控制论、系统分析和电子计算机等一系列新观念新技术的引进,使得生理学在定量研究方面迈出了一大步,出现数学生理学这一新边缘学科。 中国近代生理学的研究自20世纪20年代才开始发展。 1926年在生理学家林可胜的倡议下,成立中国生理学会翌年创刊《中国生理学杂志》,新中国成立后,改称《生理学报》。中国生理学家在这个刊物上发表了不少很有价值的研究论文,受到国际同行的重视。 生理学的研究内容 因为研究对象不同,生理学可分为微生物生理学、植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和人体生理学。动物生理学特别是哺乳动物生理学和人体生理学的关系密切,他们之间具有许多共同点,可结合在一起研究。通常所说的生理学主要是指人体和高等脊椎动物的生理学。 动物生理学从进化角度和个体发育角度去考虑,可以分为比较生理学和发育生理学。前者对无脊椎动物各门及脊椎动物各纲的生理功能进行比较研究,探索他们的生命活动如何与其环境变化相适应。 在种类浩繁的无脊椎动物中,昆虫生理学的研究具有特别重要的位置。在脊椎动物中,鱼类、两栖类、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的生理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发育生理学方面,哺乳动物的个体发育各阶段的生理特征的研究,除具有它自身的价值外,对于理解人体发育进程中的生理变化也很有意随着学科的相互渗透,生理学又分化出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 由于近代生理学一开始就运用化学的和物理学的理论和技术进行研究,因而在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之间要作出截然的划分是不可能的。 近代生理学的研究,不仅描述生命活动的表面现象,而且在整体观点下运用实验的方法探讨机体各部分的功能及其内在的联系。 生理学的实验可分为几个层次,也就是从不同的水平进行生理学的实验研究:器官系统水平,细胞组织水平和亚细胞及分子水平。迄今为止,大量的生理学研究是集中于机体的器官系统水平,因为这在医学应用和生产实践上是最亟需的基础知识。 例如:血液循环生理包括血液运行和心脏、血管的功能;呼吸生理包括呼吸道和肺的功能以及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消化生理包括消化管运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以及食物的消化和养料的吸收过程;排泄生理主要讨论肾脏的泌尿过程和输尿管、膀胱的排尿过程;内分泌生理讨论各种内分泌腺的功能;神经系统是机体各部分功能的调节机构,一方面接受由各种感受器或感觉器官传来的信号而加以整合,另方面对各种器官系统的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从而使机体对体内外环境的变化作出有规律的反应。 关于细胞组织水平的研究,乃是探索各种组织细胞的生理特性和活动特征,如神经组织、肌肉组织。上皮组织和结缔组织的生理及其相互关系。这一水平的研究在生理学发展上也很早受到重视,从而为理解各器官系统的活动机制提供必需的基础知识。 关于亚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生理研究,这是近期才发展的领域,如关于细胞膜的物质转运的机制,神经和肌内细胞膜的电位变化及其与离子通透性改变的关系,各种肌肉的超微结构的功能及其与兴奋——收缩耦联的关系,各种激素的生物合成过程及其分泌和作用机制,中枢神经细胞的递质和神经激素的研究等。以上3个层次的研究都属于分析性生理学的范围,这种分析性实验的结果对于近代生理学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在分析性研究发展的同时,生理学家还重视综合性生理学的研究,那就是探讨人类或动物的整体如何适应于环境的变化。生理学家对人和动物在各种自然环境中或人工模拟的环境中、整体或其某一部分的生理活动如何通过自身内部的调节,从而使机体与环境变化相适应进行研究。 例如,19世纪的生理学家就已注意到人体和动物在基础或安静情况下的能量代谢,以及不同强度的运动或劳动和不同的营养物质对能量代谢的影响。又如高空、潜水对呼吸和心血管活动的影响,也很早受到生理学家的注意。 随着工业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于是高温、低温、航天失重时的生理变化的研究,也就应运而生。此外,生理学家利用慢性手术的制备来研究动物机体在健康、清醒的情况下各种消化液分泌的调节机制以及大脑活动的变化等。 由于实验技术和生理测试手段的不断创新,使得生理学家有可能在人体或动物不受创伤的条件下研究各种生理活动的变化规律。所有这些综合性或整体生理学的研究对于检验分析性生理研究的结果和解决人体生理学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显得特别有意义。而分析性生理研究越深入细致,对于综合性生理研究结果的认识也越深刻全面。 在研究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上,还要研究人体的异常生命活动的规律。这样就从生理学领域又派生了病理生理学,这对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无论人体生理学或动物生理学的研究课题,在初期都是为解抉实际问题的需要而由少数人自发地从事工作的。例如人体生理学一向是同医疗实践密切联系着的,因此早期进行人体生理研究的也就是直接参与医疗实践的医务工作者。只是由于医疗实践中提出的生理学问题越来越多,而且要求对这些问题的解抉越来越深入,于是才有专门的生理学工作者。 动物生理学的研究也是如此。例如畜牧业的发展需要研究家畜家禽的生理,水产业的发展需要研究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的生理,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需要研究致病动物的生理,养蚕和养蜂业的发展需要研究蚕和蜜蜂的生理。所有这些实际应用问题的解决又反过来促进各有关的专业生理学的发展。 1901年 E . A . V . 贝林(德国人) 从事有关白喉血清疗法的研究 1902年 R.罗斯(英国人) 从事有关疟疾的研究 1903年 .芬森(丹麦人) 发现利用光辐射治疗狼疮 1904年 .巴甫洛夫(俄国人) 从事有关消化系统生理学方面的研究 1905年 R.柯赫(德国人) 从事有关结核的研究 1906年 C.戈尔季(意大利人)、S.拉蒙–卡哈尔(西班牙人) 从事有关神经系统精细结构的研究 1907年 .拉韦朗(法国人) 发现并阐明了原生动物在引起疾病中的作用 1908年 P.埃利希(德国人)、E.梅奇尼科夫(俄国人) 从事有关免疫力方面的研究 1909年 .科歇尔(瑞士人) 从事有关甲状腺的生理学、病理学以及外科学上的研究 1910年 A.科塞尔(德国人) 从事有关蛋白质、核酸方面的研究 1911年 A.古尔斯特兰德(瑞典人) 从事有关眼睛屈光学方面的研究 1912年 A.卡雷尔(法国人) 从事有关血管缝合以及脏器移植方面的研究 1913年 .里谢(法国人) 从事有关抗原过敏的研究 1914年 R.巴拉尼(奥地利人) 从事有关内耳前庭装置生理学与病理学方面的研究 1915年 —— 1918年 未颁奖 1919年 J . 博尔德特(比利时人) 作出了有关免疫方面的一系列发现 1920年 .克劳(丹麦人) 发现了有关体液和神经因素对毛细血管运动机理的调节 1921年 未颁奖 1922年 .希尔(英国人) 从事有关肌肉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问题的研究 迈尔霍夫(德国人) 从事有关肌肉中氧消耗和乳酸代谢问题的研究 1923年 .班廷(加拿大),.麦克劳德(加拿大人) 发现胰岛素 1924年 W.爱因托文(荷兰人) 发现心电图机理 1925年 未颁奖 1926年 .菲比格(丹麦人) 发现菲比格氏鼠癌(鼠实验性胃癌) 1927年 J.瓦格纳–姚雷格(奥地利人) 发现治疗麻痹的发热疗法 1928年 .尼科尔(法国人) 从事有关斑疹伤寒的研究 1929年 C.艾克曼(荷兰人) 发现可以抗神经炎的维生素 .霍普金斯(英国人) 发现维生素B1缺乏病并从事关于抗神经炎药物的化学研究 1930年 K.兰德斯坦纳(美籍奥地利人) 发现血型 1931年 .瓦尔堡(德国人) 发现呼吸酶的性质和作用方式 1932年 .谢林顿、.艾德里安(英国人) 发现神经细胞活动的机制 1933年 .摩尔根(美国人) 发现染色体的遗传机制,创立染色体遗传理论 1934年 .迈诺特、.墨菲、.惠普尔(美国人) 发现贫血病的肝脏疗法 1935年 H.施佩曼(德国人) 发现胚胎发育中背唇的诱导作用 1936年 .戴尔(英国人)、O.勒韦(美籍德国人) 发现神经冲动的化学传递 1937年 A.森特–焦尔季(匈牙利人) 发现肌肉收缩原理 1938年 C.海曼斯(比利时人) 发现呼吸调节中颈动脉窦和主动脉的机理 1939年 G.多马克(德国人) 研究和发现磺胺药 1940年——1942年 未颁奖 1943年 .达姆(丹麦人) 发现维生素K .多伊西(美国人) 发现维生素K的化学性质 1944年 J.厄兰格、.加塞(美国人) 从事有关神经纤维机制的研究 1945年 A.弗莱明、.钱恩、.弗洛里(英国人) 发现表霉素以及表霉素对传染病的治疗效果 1946年 .马勒(美国人) 发现用X 射线可以使基因人工诱变 1947年 . 科里、.科里(美国人) 发现糖代谢中的酶促反应 .何赛(阿根廷人) 发现脑下垂体前叶激素对糖代谢的作用 1948年 .米勒(瑞士人) 发现并合成了高效有机杀虫剂DDT 1949年 .赫斯(瑞士人) 发现动物间脑的下丘脑对内脏的调节功能 1950年 .肯德尔、.亨奇(美国人)T.赖希施泰因(瑞士人) 发现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其结构和生物效应 1951年 M.蒂勒(南非人) 发现黄热病疫苗 1952年 .瓦克斯曼(美国人) 发现链霉素 1953年 .李普曼(英国人) 发现高能磷酸结合在代谢中的重要性,发现辅酶A .克雷布斯(英国人) 发现克雷布斯循环(三羧酸循环) 1954年 .恩德斯、.韦勒、.罗宾斯(美国人) 研究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组织培养与组织技术的应用 1955年 .西奥雷尔(瑞典人) 从事过氧化酶的研究 1956年 .库南德、.理查兹(美国人)、W.福斯曼(德国人) 开发了心脏导管术 1957年 D.博维特(意籍瑞士人) 从事合成类箭毒化合物的研究 1958年 .比德乐、.塔特姆(美国人) 发现一切生物体内的生化反应都是由基因逐步控制的 J.莱德伯格(美国人) 从事基因重组以及细菌遗传物质方面的研究 1959年 S.奥乔亚、A.科恩伯格(美国人) 从事合成RNA和DNA的研究 1960年 .伯内特(澳大利亚人)、.梅达沃(英国人) 证实了获得性免疫耐受性 1961年 .贝凯西(美国人)确立“行波学说” 发现耳蜗感音的物理机制 1962年 .沃森(美国人)、.克里克、.威尔金斯(英国人) 发现核酸的分子结构及其对住处传递的重要性 1963年 .艾克尔斯(澳大利亚人)、.霍金奇、.赫克斯利(英国人) 发现与神经的兴奋和抑制有关的离子机构 1964年 .布洛赫(美国人)、F.吕南(德国人) 从事有关胆固醇和脂肪酸生物合成方面的研究 1965年 F.雅各布、.莫诺、.雷沃夫(法国人) 研究有关酶和细菌合成中的遗传调节机构 1966年 . 劳斯(美国人) 发现肿瘤诱导病毒 .哈金斯(美国人) 发现内分泌对于癌的干扰作用 1967年 .格拉尼特(瑞典人)、.哈特兰、G.沃尔德(美国人) 发现眼睛的化学及重量视觉过程 1968年 .霍利、.霍拉纳、.尼伦伯格(美国人) 研究遗传信息的破译及其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 1969年 M.德尔布吕克、.赫尔、.卢里亚(美国人) 发现病毒的复制机制和遗传结构 1970年 B.卡茨(英国人)、.奥伊勒(瑞典人)J.阿克塞尔罗行(美国人) 发现神经末梢部位的传递物质以及该物质的贮藏、释放、受抑制机理 1971年 .萨瑟兰(美国人) 发现激素的作用机理 1972年 .埃德尔曼(美国人)、.波特(英国人) 从事抗体的化学结构和机能的研究 1973年 .弗里施、K.洛伦滋(奥地利人)、N.廷伯根(英国人) 发现个体及社会性行为模式(比较行为动物学) 1974年 A.克劳德、.德·迪夫(比利时人)、.帕拉德(美国人) 从事细胞结构和机能的研究 1975年 D.巴尔摩、.特明(美国人)、R.杜尔贝科(美国人) 从事肿瘤病毒的研究 1976年 .丰卢姆伯格(美国人) 发现澳大利亚抗原 .盖达塞克(美国人) 从事慢性病毒感染症的研究 1977年 .吉尔曼、.沙里(美国人) 发现下丘脑激素 .雅洛(美国人) 开发放射免疫分析法 1978年 W.阿尔伯(瑞士人)、.史密斯、D.内森斯(美国人) 发现限制性内切酶以及在分子遗传学方面的应用 1979年 .科马克(美国人)、.蒙斯菲尔德(英国人) 开始了用电子计算机操纵的X 射线断层扫描仪(简称扫描仪) 1980年 B.贝纳塞拉夫、.斯内尔(美国人)、J.多塞(法国人) 从事细胞表面调节免疫反应的遗传结构的研究 1981年 .斯佩里(美国人) 从事大脑半球职能分工的研究 .休伯尔(美国人)、.威塞尔(瑞典人) 从事视觉系统的信息加工研究 1982年 .贝里斯德伦、.萨米埃尔松(瑞典人) .范恩(英国人)发现前列腺素,并从事这方面的研究 1983年 B.麦克林托克(美国人) 发现移动的基因 1984年 .杰尼(丹麦人)、.克勒(德国人)、C.米尔斯坦(英国人) 确立有免疫抑制机理的理论,研制出了单克隆抗体 1985年 .布朗、.戈德斯坦(美国人) 从事胆固醇代谢及与此有关的疾病的研究 1986年 .蒙塔尔西尼(意大利人)、S.科恩(美国人) 发现神经生长因子以及上皮细胞生长因子 1987年 利根川进(日本人) 阐明与抗体生成有关的遗传性原理 1988年 .布莱克(英国人)、.埃利昂、.希钦斯(美国人) 对药物研究原理作出重要贡献 1989年 .毕晓普、.瓦慕斯(美国人) 发现了动物肿瘤病毒的致癌基因源出于细胞基因,即所谓原癌基因 1990年 .默里、.托马斯(美国人) 从事对人类器官移植、细胞移植技术和研究 1991年 E.内尔、B.萨克曼(德国人) 发明了膜片钳技术 1992年 .费希尔、.克雷布斯(美国人) 发现蛋白质可逆磷酸化作用 1993年 .夏普、.罗伯茨(美国人) 发现断裂基因 1994年 .吉尔曼、M.罗德贝尔(美国人) 发现G 蛋白及其在细胞中转导信息的作用 1995年 .刘易斯、.维绍斯(美国人)、.福尔哈德(德国人) 发现了控制早期胚胎发育的重要遗传机理,利用果蝇作为实验系统,发现了同样适用于高 等增有机体(包括人)的遗传机理 1996年 .多尔蒂(澳大利亚人)、.青克纳格尔(瑞士人) 发现细胞的中介免疫保护特征 1997年 .普鲁西纳(美国人) 发现了一种全新的蛋白致病因子 —— 朊蛋白(PRION)并在其致病机理的研究方面做出了 杰出贡献 1998年 .福尔荷格特、.依格那罗和F.穆莱德 发现一氧化一氮在心血管系统中作为信号分子 1999年 Gunter Blobel 发现控制细胞运输和定位的内在信号蛋白质 2000年 阿尔维德·卡尔松(瑞典人)、保罗·格林加德(美国人)、埃里克·坎德尔(奥地利人) 在“人类脑神经细胞间信号的相互传递”方面获得的重要发现。 2001年 利兰·哈特韦尔(美国人)、蒂莫西·亨特(英国人)和保罗·纳斯(英国人) 发现了细胞周期的关键分子调节机制。 2002年 悉尼·布雷内(英国人) 他选择线虫作为新颖的实验生物模型,这种独特的方法使得基因分析能够和细胞的分裂、分化,以及器官的发育联系起来,并且能够通过显微镜追踪这一系列过程。 罗伯特·霍维茨(美国人) 他发现了线虫中控制细胞死亡的关键基因并描绘出了这些基因的特征。 约翰·苏尔斯顿(英国人) 他的贡献在于找到了可以对细胞每一个分裂和分化过程进行跟踪的细胞图谱。 2003年 保罗-劳特布尔(美国人)和彼得-曼斯菲尔德(英国人) 两人以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领域的发现而获奖。 2004年 理查德·阿克塞尔(美国)、琳达·巴克(美国) 在气味受体和嗅觉系统组织方式研究中作出贡献,揭示了人类嗅觉系统的奥秘 2005年 巴里·马歇尔(澳大利亚)、罗宾·沃伦诺贝尔(澳大利亚) 发现了导致胃炎和胃溃疡的细菌 2006年 安德鲁一费里和克拉格-米洛(美国) 他们发现了RNA干扰现象 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主要任务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患病机体的代谢和机能变化,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是医学教学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病理生理学是认识疾病和防治疾病的理论基础,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间的桥梁。在临床各学科的医疗实践中,都需要用病理生理学的理论诠释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从而作出正确的诊断和改进防治措施。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成果,使人们对疾病有更正确和更全面的认识,对疾病的防治不断改进和完善。 病理生理学以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病理学、生物物理学等为基础。因此,这些基础学科在理论和方法学上的每一重大的进步,都将促进病理生理学的发展。 病理生理学理论课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疾病概论:主要讨论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中的普遍规律,为正确理解和掌握具体疾病的特殊规律打下基础; (2)基本病理过程:主要讨论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如水、电解质代谢紊乱,酸碱平衡紊乱,缺氧,发热,应激,缺血再灌注损伤,休克等; (3)系统器官病理生理学:论述人体几个主要系统的某些疾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常见而共同的病理过程。如心功能不全、呼吸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等。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认识脑、保护脑、开发脑”是生命科学工作者感兴趣而富有挑战性的课题,本学科几年来将“脑功能不全”作为本科生必修课,该章现已编入由金惠铭和王建枝教授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病理生理学》第六版教材。 病理生理学的教学方法是通过理论讲授、典型病例录像展示、临床见习、病例讨论和科研实验等方法进行。总学时为76学时(五年制本科生和七年制学生),其中理论课48学时,临床见习4学时,实验课24学时。在多形式的理论课教学中,主要讲解一些重要的概念、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及其所引起的功能代谢改变;介绍国内外相关研究的重要进展及科学成就。病理生理学的实验课教学经过几代人的不断探索和改革,目前已基本将验证性实验改为科研型,通过科研全过程培训,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辩证的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创新能力。 病理生理学理论课以金惠铭和王建枝教授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病理生理学》第六版为教材。实验课主要以胡还忠教授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机能学实验教程》为指导。 摘自百度百科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