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赛格研究生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3 11:21:49

赛格研究生论文

深圳市应急管理局值班室接报:深圳市福田区华强北街道赛格大厦出现摇晃。经查看并分析全市各地震监测台站数据,今日深圳市未发生地震。赛格大厦摇晃原因相关部门正在核查。

一、事件回溯

2021年5月18日12点31分,赛格广场值班人员接到租户反映感觉大楼晃动,大楼管理处迅速通过楼层广播通知楼内人员应急疏散,并安排工作人员引导人员有序撤离。13点55分,赛格广场内所有人员已安全疏散。

福田区接报后立即启动应急响应,区相关职能部门已组织专家到场对大楼安全进行检测,经专家初步检测排查,大楼周边场地未见地面开裂情况,未见幕墙板块脱落损坏。

相关具体情况及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核实,将及时向社会公布。

二、理论上来说

超高层建筑让风吹晃了一点都不稀奇,不晃才不太可能。即便是用钢铁和混凝土打造,一个超高层建筑依然是一根细长的杆,很容易受到风的影响。所以超高层建筑在设计的时候都要充分考虑风对它的影响,和它扰动的气流对别的建筑的影响。许多除了要做力学上的理论设计外,还要去吹风洞。

为了减少风的影响,一方面建筑的外形和结构、材料要精确设计,比如上海中心的旋转结构就跟防风有关。另一方面在超高层建筑顶端要安置减摇的装置。

深圳华强北赛格大厦的晃动,大概率也是风造成的,当年可能在空气动力学设计上不是特别上心,后来城市建设造成风场的变化也可能是诱因。如果风造成的震荡正好跟全楼的共振频率吻合了,能让人感觉到也就不奇怪了。

虽然结构受损的可能性不大,但接下来要做评估,如果是风造成的,看看能不能用空气动力学的办法解决一下,比如在建筑外墙上增加什么东西改变一下气动外形。

三、总结高度达到了米,有70多层,如果在较高的楼层,即使下面有一点的晃动上面也会感觉非常剧烈,难怪人们会如此害怕。深圳近期没有地震,那为什么大楼会有晃动?如果周围没有巨大的施工等等其他因素,那就是大楼自身的原因了,不知道是不是质量原因?这栋大楼建成于1999年,才使用22年左右的时间,按说不是老旧的楼房,如果真是成了危楼,那可真麻烦了!

这样的大楼如此高,住的人如此多,57楼下来只有两部电梯,如果真是发生了什么危险,真是很难逃生。万一发生了地震、晃动等情况,还不能坐电梯,不然万一停电就麻烦了。可如果不坐电梯,从70多层楼上下来,走楼梯要多长时间?真要有危险的话这段时间楼可能就倒下了,根本来不及下来。高层建筑的逃生问题一起是世界性的难题,尤其是发生火灾、地震等情况时,看看美国当年的双子大厦受到袭击的情况就知道了。

现在官方正在调查,还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也不能贸然说是楼房的质量问题,还是耐心等待一下官方通报。但无论什么原因造成的,一定要及时准确地公布原因,不然大家的恐慌感不会消除,这栋大楼也不能轻易启用。

针对本次事件,我来说下我的的看法:

1、总高度350多米应该包含了,顶部类似大哥大手机天线的构架,实际主体结构高度好像只有300米左右。

2、300米左右高度的建筑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不会设置阻尼器,没必要浪费成本,效果也不好。一般来说会可能会把消防水池设置在屋顶,客观上也起到部分阻尼的效果,虽然结构计算的时候几乎不考虑消防水池阻尼的作用,但这属于结构概念设计的范畴了。

3、对于深圳300米建筑的主要抗震设计,除了结构本身框架-核心筒结构的二道防线外,会设置带状桁架和伸臂桁架的加强层,其目的就是减少水平荷载带来的位移。水平荷载就是指地震,风的作用。但由于照片上幕墙遮挡了,就看不到是否设置的加强层。

4、由于没有设计资料和数据无法估计原因,但从仅有的照片来看,这栋楼的平面有一个不利的因素,正六边形较为对称,可能会导致扭转周期和平动周期接近,对抗扭不利。

5、至于晃动的原因,我认为还是风。风这个玩意产生的结构效应太复杂,反正我是搞不太懂得,能按依样画瓢按规范提供的公式来计算,或者按照风洞实验提供的数据计算,至于这些公式和数据怎么来的,到底能多大层度上模拟大自然的真实情况,我也不清楚。

补充:我觉得可能是出现的横向风振效应。通俗来讲,大家可以试试,拿一张A4的纸,用嘴使劲向垂直于纸张厚度的方向吹一口气,大家会发现纸张在垂直于厚度方面发生剧烈的振动。

6、不过有一个情况我们需要注意,赛格广场大楼是90年代设计的,当时对于超高层设计,不管是设计理论,项目经验还是计算软件,和现在有很大的差异。我估计这个项目的结构设计,至少是结构的方案是老外团队搞的。

7、风荷载设计而言,现在已经距当时设计时有20多年了,所以当时做风洞实验的时候,周边高层建筑的情况是无法模拟。也有可能是周边高层建筑,形成了一些特殊的地貌,让赛格大楼周边空气的流动产生了变化。通俗的说,大家看平整无障碍的河道和有乱石的河道,其水速和水流情况是不同的,这属于流体力学的范畴。

8、虽然体感上有晃动,但好像并没有出现类似地震晃动那样严重,不知道内部监控的画面有没有流出,桌椅板凳,书柜花架有没有倾倒。有待后续。

9、对于现在超高层结构设计而言,我们允许楼层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形,但我们要考虑人体感的舒适度,虽然从设计角度上讲,些许的晃动不影响主体结构的安全,但谁都不愿意在能明显察觉晃动的建筑里工作。

10、后续的加固,增加阻尼器我估计是没有这个空间了,多半可能是在顶层或者中间的某避难层增加桁架,加强建筑的整体刚度。

当然并不合理。因为这样会让这栋楼变得非常的不安全,简直是拿人命开玩笑。

我觉得这并不合理,因为赛格大厦建筑比较高,所以应该先设计好,做好风险预测,这样的建筑才会更加的安全。

真的是神预言了。我觉得是他的知识面让他觉得赛格大厦有问题。

研究生论文比赛

研究生的论文没有获奖这一说。都是在国内知名的杂志上发表就可以了研究生论文不是作文比赛……

寒门学子,应不应该读博。根本上在自己选择。但是不论怎么选择,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如果读的话,压力肯定很大。 不论对谁,如果读博,肯定是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的,特别是那些“清水衙门”专业,而这一点恰恰是寒门学子的短板。 我本人之所以没有再坚持去读博,就是我觉得首先得养活自己,不能再给父母增加负担了。这是说眼么前的经济压力。而真正去读博了以后能有什么产出,也是遥遥无期的事情,或者说,连有产出的确定性都没有。所以研究生毕业之后我就工作了。 其实当初我也为考不考,读不读纠结过。因为在中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之下,想读个博士还是不困难的,至少比高考简单多了。当时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的一个哥们跟我说了一句话,让我印象特别深刻。他说:哥哥,人不能太自私,你看父母都多大年龄了,我们应该为这个家庭切实做点什么了。 我深以为然。我的研究生同学,大都是寒门学子,去读博的那些人中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对未来还没有明确的规划和目标,成绩也实在优秀,不知不觉的就考上了,也不忍心放弃,就去了。但是不论是男生还是女生,他们都承担着巨大的压力。我们是文科生,解决眼前生活问题,困难相对更大。除了自己打工、跟着导师做项目以外,有的甚至还需要从家里要钱。都是博士了,不但不能给家里解决困难,反而要增加家人的压力,心中的煎熬可想而知! 第二类是真心想做学问的。他们对所学的专业极其热爱,并且有了很多年的积累,在所学的领域之内,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对他们来说,不管是冰刀雪剑,他们都义无反顾的要走这条路,走上这条路,并且会一直走下去,因为他们所学的专业,他们所研究的学问就是他们的命。为了他们的理想和目标,他们可以忍常人所不能忍。这些人是最值得尊敬和喝彩的,虽然他们的家人还要陪着他们再受几年罪。 我有两个同学就是这样。一个比我小一届。这个师弟,独来独往,仙风道骨,一般的人找不着他。但是了解他的人也很好找,要么在宿舍,要么在图书馆,第三个可能在的地方就是食堂。他的父亲已经去世,只有母亲一个人,靠打工供他上学。他对自己的专业极其热爱,本科的论文比90%的研究生的论文做得都好。他基本上不带手机。每天就是读书写作。因为热爱,因为专业能力强,他的论文被导师,还有同专业的很多老师赞赏。经常去参加一些本专业的高层次论坛。他谈起自己专业来,神采飞扬。他能够自甘贫苦,虽然对自己的母亲也有很多的愧疚。但是他是铁定了心要走学术这条路。并且现在也正在这条路上走着。 另外一个同学是做鲁迅研究的。大学期间自费买了人民文学出版社的鲁迅全集,去阅读,去分析,去研究。那一套全集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它的目标是南京大学的博士,第一年没有考上,坚持不找工作,接着再考,最后考上了。他的导师在本专业,全国知名。我们一块儿讨论过这个问题,如果他能做到他们导师的那个水平的话,他在世界范围内,在他们那个领域里就能够数得着了。因为在他们那个专业,中国是做得最好的。他的论文,在学校研究生论文比赛时获得过一等奖。在校期间,他的一篇论文达到一家权威学术刊物的要求,但是这家刊物原则上只发硕导博导的文章。最后挂上他们导师的名字,才得以发表。 第三类是有路子的。这一类学生因为各种原因,他们找到了好学校好导师,这些导师往往是国内,甚至世界上这个行业的大咖。解决一个学生的前途问题,对他们来说是十分容易的事,至少不是难事。这类学生很明确的能够看到在若干年以后,他们的付出就能得到回报,所以他们也选择这条路。这一类学生往往是头脑很灵光的那一类,并且他们跟自己导师之间的人身依附关系是最强的。我们学校有一个学生,他把导师家所有的事都包了,师母去世以后,他甚至搬到了导师家去住。导师家的钥匙他也有一把。他的导师把他推荐给自己的师兄,帮他去北京的名校读博士。他的师兄在业内是极其有名的。这个博士据说毕业以后,到了一个大学去教书。 除了这三类学生,其他的大部分同学都义无反顾的一头扎进了社会,为自己的生计,为自己肩上的责任去奔波。 博士生杨宝德最终选择了自杀,他死了。我们不知道他经历了什么样的心路历程。最起码,选择自杀对一个人来说是需要勇气的。从某种程度上,我特别佩服选择自杀的人。因为在最困难的时候,我也没有勇气做出这样的选择。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一个博士选择了自杀,也是不负责任的,至少对自己的亲人不负责任,因为绝大多数寒门学子,为自己想的都很少,大都是为了父母,家庭和责任而活着。从这个角度来说,他不应该选择自杀。 他的人生没有了支点。 他也没找到人生的原点,哪怕这个原点是个零,然后从那儿开始一点一点的再次奋斗。他不知道,作为一个寒门学子,他一路走来,击败了多少人?所以在人生存这个层面上,他是有资格活在这个世上的。 死了的人不会活过来,但是我们活着的人不能醉生梦死,我们应该从这个极端的事件中思考点什么。哪怕就那么一点点儿也好。 无戒365训练营

大事记 2005年2005年3月7日音乐学系邀请德国语言学家为我系青年教师及研究生开设德语口语课程。上课时间:每星期一下午16:00至17:30。2005年3月7日音乐学系邀请美国AGNES SCOTT COLLEGE大学助理教授JOHN WINZENBURG博士为我系青年教师及研究生开设的音乐英语口语课程本学期将继续进行。上课时间:每星期一下午2点至四点。2005年3月30日星期三下午2:30德国科隆音乐学院教授,科隆交响乐团竖琴首席刘航安到我校讲学。讲学的题目为音乐现象学。音乐学系特邀美国OHIO州大学音乐学教授ARVED ASHBY前来我院讲学。1,题目:American Minimalist Operas时间:2005年5月11日(星期三)下午4:00—5:30。地点:北楼104教室2,题目:Frank Zappa's Ideas of Musical Work and Text时间:2005年5月13日(星期五)下午4:00—5:30。地点:图书馆楼414教室2005年5月26日下午4点—5:30,特邀越南国家音乐学研究所实验乐团来我院北楼207教室举行。2005年5月18日至22日研究生教学工作会圆满结束。特邀香港浸会大学音乐艺术系教授林青华博士来我院讲学1,题目:明末至清乾隆年间的西方音乐的传入时间:2005年5月25日下午两点地点:教学楼610教室2,题目:19—20世纪初的西方音乐传入时间:2005年5月26日下午四点地点:教学楼402教室3,题目:欧洲音乐与艺术的中庸概念时间:2005年5月27日下午两点地点:教学楼410教室2005年6月6日(星期一)下午4点—5:30。为纪念《唐吉诃德》一书出版四百周年,特邀我系王雪教授举办相关讲座。题目:五线谱上的唐吉诃德2005年6月10日上午8:30-11:30,下午2:00-5:00。音乐学系本科生进行一年一度的论文宣读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特邀英国普林斯顿(PRINCETON)大学教授GIORGIO BIANCOROSSO来我院讲学:1、时间:2005年6月15日星期三下午16:00—17:30;题目:鸡尾酒效应“威尔第的《茶花女》(The Cocktail-Party Effect:Staging Verdi’s “La Traviata”)。2、时间:2005年6月17日星期五下午16:00—17:30题目:充耳可闻:电影音乐与阈下知觉之迷(Film Music and the Myth of Subliminal Perception)。2005年8月,音乐学系系主任张伯瑜接受富布莱特奖金,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国Wesleyan University,为期一年。2005年9月20日第十三届论文比赛评比。2005年10月,学院任命姚亚平教授在张伯瑜出国期间主持音乐学系主任工作。2005年10月16日至10月22日中非国际会议圆满结束。2005年11月3日星期四下午2点,音乐学系李淑琴老师博士论文开题报告,题目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器乐创作文论之研究》。2005年11月16日星期三 上午10:00—12:00音乐学系外聘教授刘经树在教学楼415教室讲学。题目为前理解、游戏、音乐的理解——埃格布莱希特的音乐分析解释学。讲学内容:埃格布莱希特(Hans Heinrich Eggebrecht, 1919年—1999年)是著名德国解释学派音乐学家。他认为,音乐分析是达到音乐理解的必经之路:分析音乐里所证明的音乐意义,推断、诠释音乐所显示的内容。他从解释学的“游戏”概念出发,把音乐理解视为感官地参与游戏规则的过程,分析者是“一同游戏者”,从中学会理解游戏。本讲座将从理论和实例上,概述埃格布莱希特的音乐分析解释学的基本思想。2005年11月22日音乐学系姚亚平教授在演奏厅举办中央音乐学院院庆系列学术讲座《进化:从边缘到中心的历史运动》2005年12月4日星期日19:30特邀韩国和中国朝鲜族民间艺人来我院,在琴房楼演奏厅演出,演出的内容主要有长鼓、洞箫、伽耶琴的器乐演奏和说唱音乐盘索里的演唱。2005年12月15日下午2:30中国传统音乐专业二年级以上硕士生、博士生举行论文汇报。2006年2006年1月10日上午10:00音乐学系中国音乐史教研室,中国音乐史专业硕士博士生论文汇报,在第二会议室举行。汇报顺序如下:硕士二年级周丽娜(古代)、祁斌斌(近现代)、游红杉(近现代)、唐晓飞(近现代) 、张伟(在职)硕士三年级赵春婷(古代)、张红梅(古代)、吕雅莉(古代)、王鼎(近现代)、张慧(近现代)、郭懿(近现代) 郭云翔(近现代)博士生三年级魏艳2006-3-8音乐学系聘任外籍教授菲利帕上学期授课效果反应良好。本学期继续开课,课程为:1、1600年以后的西方音乐学。2、艺术管理基础。3、音乐英语。2006-3-8音乐学系聘任外籍教授刘经树上学期授课效果反应良好。本学期继续开课,课程为:1、西方音乐史。2、瓦格纳的音乐戏剧。3、德语音乐原著阅读。2006年3月17日(星期五)下午3:30,特邀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艺术馆研究院,民族音乐家(花儿专业)王沛老师(专著有《河洲花儿研究》、《河洲说唱研究》)来我院讲学。题目为:中国花儿——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珍贵遗产,内容为:花儿历史、特征、花儿会、花儿歌手、花儿研究、中外名人评价、花儿现状2006年3月31日下午2:30在第二会议室,在我系西方音乐史教研室主任余志刚老师的主持下,西方音乐史专业博士生刘小龙、安宁进行了充分的开题报告,西方音乐教研室的全体教师及相关学生参加了此次报告会。2006年3月17日,音乐学系特邀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艺术馆研究员,民族音乐家(花儿专业)王沛老师(专著有《河洲花儿研究》、《河洲说唱研究》)来我院讲学。题目为:中国花儿——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珍贵遗产2006年4月6日,音乐学系特邀(美) 张明坚 (Peter Chang)目前在芝加哥的伊利诺伊东北大学的音乐系任副教授和弦乐指挥,来我院进行讲座题 目 :“世界音乐”课程在美国的发展与动态,以及我的教学经验2006年4月21号(星期四)上午,武汉音乐学院的四位调研人员来我院,其中孙晓辉(武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副主任),杨峻峰(演艺学院办公室主任)等,与我系领导就“艺术管理专业”和“音乐剧专业”方面进行了交流。2006年4月24——5月5号,音乐学系袁静芳老师、姚亚平老师、周青青老师代表音乐学系赴美国卫斯理大学进行为期7天左右的学术交流活动。2006年5月,由文化部教育科技司、中国音乐史学会、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音乐研究》编辑部主办的第四届全国高校学生中国音乐史论文评选中,音乐学系01级本科生邝晴的论文《我国第一部扬琴教材〈琴学新编〉的历史价值》获(本科组):一等奖,指导教师:褚历音乐学系02级本科生贾抒冰的论文《清华国学研究院的音乐事迹》获(本科组):二等奖 ,指导教师:李淑琴音乐学系01级本科生宋歌的论文《中国第一部钢琴曲集——简评唐学咏的〈学咏钢琴散曲集〉》获(本科组)二等奖,指导教师:梁茂春2006年5月10日音乐学系特邀沃尔特·弗利施(Walter Frisch)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音乐系的著名教授来我院讲学题目: 勋伯格与德国现代主义2006年5月15日,音乐学系特邀斯里兰卡派拉德尼亚大学艺术系李纳·塞乃何维拉教学来我院讲学题目:五声音阶:布帕里 拉格 Bhopli(英雄气概)2006年5月29号,在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萧梅教授的带领下,该学院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一行五人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学术交流。当天上午我系姚亚平副主任在院办招待室和他们进行了亲切的交流,对于他们提出的问题和要求都给与了满足,并提供一切便利条件,学生们非常的满意。2006年6月14日,音乐学系特邀查尔斯·卡布维尔教授(美国伊利诺斯大学音乐学系主任),来我院进行讲座内容:1、印度的保乌尔音乐2、印度尼西亚的伊斯兰流行音乐学系2006年6月30日上午9点,音乐学系美学教研室、中国音乐美学学会、肖友梅音乐教育促进会,共同举办:纪年何乾三、蔡仲德学术研讨会2006年9月21日,音乐学系特邀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音乐学系名誉主席、该校艺术与人文学术研究院副院长、上届全美民族音乐学会主席TIMOTHY RICE来我院讲学,题目:为什么要重新建立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模式2006年9月23中央音乐学院“第十四届学生论文评比”结果揭晓,此次论文比赛一共收到论文20篇,其中研究生论文8篇,本科生论文12篇,共有14人获二、三等奖及鼓励奖,研究生、本科生一等奖都空缺,二等奖本科生、研究生各2名,共4篇论文获奖,三等奖本科生、研究生各3名,共6篇论文获奖,鼓励奖本科生4名,共4篇论文获奖。2006年10月23日,音乐学系特邀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名誉研究员,李明来我院进行讲学,协讲人为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姜家锵,题目:中国的吟诵音乐2006年11月13日,音乐学系特邀上海音乐学院教授杨燕迪先生来我院讲学,题目:论达尔豪斯音乐美学的历史纬度2006年11月26日,音乐学系举办了建系50周年的庆典活动,中外20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2006年11月29日,音乐学系特邀美国钢琴家William Westney教授来我院讲学,题目:完美的“错” 音——钢琴学习和演奏家的新理念2006年12月4日,音乐学系特邀山西吕梁市青年晋剧院来我院进行晋剧音乐讲座,题目:晋剧名角示范讲座2006年12月7日,音乐学系特邀河北固安县屈家营来我院进行“音乐会”讲座2007年1月8日,中国音乐史博士生李淑琴老师进行了论文答辩,指导教师为梁茂春题目:《中国新时期与器乐创作相关的争鸣问题研究》 2007年12月28日(周五) 上午9:00西方音乐理论教研室在教学楼401举行硕士二、三年级学位论文中期汇报,要求每人15分钟。2007年12月28日世界民族音乐专业研究生进行了汇报,研二、研三年级的同学参加了此次汇报。2007年12月14日下午4点410教室,中国传统音乐理论方向和少数民族音乐理论方向的硕士生进行了汇报,顺序如下:2005级:陈瑜、程媛、荣英涛、梁伟丽、李丽梅、滕祯2006级:叶晓芳、邝晴、刘迪、杜梦苏、王先艳、张璐、王新磊2007年11月21日(周三)下午1:00―5:00音乐学系音乐美学专业研究生在7层音乐学系民族音乐工作室进行开题报告他们是:王维:晚明士人的音乐美学思想李彦频:【结构-摘引-解构】-音乐摘引与独立音乐范式曹红艳(公共艺术教育):中国风格钢琴音乐的审美特征—试论中国传统器乐钢琴改编曲的风格呈现费薇(音乐心理学):音高期待引力区与音乐中因高分布规律2007年11月16日,星期五,下午4:00 音乐学系邀请Joyce Lindorff(古钢琴演奏家,美国天普大学Temple University)来我院讲学地点:教学楼414题目:德理格(Teodorico Pedrini)——18世纪中国宫廷的意大利传教士和音乐家特邀:Peter Allsop(英国著名巴罗克音乐专家,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访问教授)贾抒冰(研究助手)2007年11月6日—11月9日音乐学系举办了世界音乐周――暨第二届中-非音乐对话期间举办了五场研讨会,四场讲座,四个工作坊,四场音乐会.2007年10月18日下午四点,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在演奏厅举办了“第十五届中央音乐学院学生论文评奖暨首届音乐学系学生王森国际交流基金颁奖典礼”。院长王次炤、副院长周海宏出席了本次活动,音乐学系副主任姚亚平担任主持。本科组一等奖张景晖 仙阁初闻乐歌声--登州文会馆对近代音乐教育发展的影响二等奖张玉雯 跨文化音乐创作的多重认同——哈里姆?埃尔-达巴的古筝作品《尼罗河上的卡拉布沙神庙》研究陈楠楠 再看普罗科菲耶夫三等奖崔萌 国乐改进社《音乐杂志》研究万晶晶 周淑安艺术歌曲集分析崔燕琳 “持续音文化”的一角——欧洲民间乐器“赫迪格迪”研究鼓励奖王大庆 论台湾校园歌曲发展及艺术特征陈心杰 “似花还似非花”——记德裔作曲家华丽丝和她的中国情结周辰 从《闲居吟》到《姑苏春晓》——四首苏南风格专业创作的二胡曲的比较与思考黄予戈 “有限与无限”的二律背反——对斯克里亚兵《第五钢琴奏鸣曲》的音乐学分析研究生组一等奖申莹莹 西周早期甬钟双音与周族“四声”问题探讨二等奖王先艳 试论鼓吹乐在当今社会中的传承状况宋歌 新发现有关吴伯超的资料研究三等奖段蕾 王西麟小提琴协奏曲浅析王新华 歌剧《领事》的深层寓意诠释袁昱 燕京大学音乐系初步研究2007年美国耶鲁大学音乐系教授普兰廷卡将于10月7日至19日访问我院,其间将举办四次学术讲座。普兰廷卡教授是18-19世纪欧洲音乐的著名专家,他的专著《浪漫主义音乐》是一本19世纪音乐的优秀教科书,他对克莱门蒂、贝多芬和舒曼等作曲家也有大量著述。他曾在耶鲁大学音乐系担任了10年系主任,2005年退休后,又担任了普林斯顿大学高级研究所的特别会员。2007年1月8日,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博士生李延红进行了论文答辩,指导教师为田联韬题目:《“北洞”婚恋礼俗音乐文化考察研究》2007年1月10日,由音乐学系主办的徐小平音乐学基金会捐款仪式在我院阶梯教室举行,中央音乐学院院领导、音乐学系师生一百人参加了此次活动。中国教育报、中国文化报、中国艺术报、人民音乐、音乐周报、新浪网、音乐网、中央音乐学院网络中心、中央音乐学院宣传部相关媒体给与及时报道。2007年3月30日,我系西方音乐教研室博士生刘颖、王新华、潘澜、白君汉分别进行了博士生开题报告。2007年4月16日----4月19日我系西方音乐教研室特邀英国著名音乐学家Peter Allsop教授来我院讲学。2007年4月21日-----24日西方音乐教研室全体教师参加了在西安举行的西方音乐学会第二届年会,并且都宣读了论文。2007年5月14日,我系西方音乐教研室王婷婷进行了博士生论文答辩。2007年5月14日至6月1日,我系举办了为期3周的民族音乐讲习班活动,在这次讲习班中,特邀国际著名民族音乐学者,美国伊里诺伊大学民族音乐学和人类学教授布如诺·内特尔、及马克·斯洛宾、郑苏、苏玛萨姆和姆文丹卡来院讲学。学员们现场演奏了非洲鼓、加美兰。讲习班期间,还邀请了国内学者就西方民族音乐的理论与方法、中国传统音乐研究专题等进行了讲座,他们是:俞人豪、陈自明、张伯瑜、李昕。28日、29日还邀请了美国著名作曲家Alvin Lucier和环境音响家Ronald Kuivila举办现代音乐观念的讲座。6月1日,结合现代音乐节又邀请了云南个旧市大屯镇洞经会“化善坛”专场音乐会。2007年5月25日上午9点,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在本院阶梯教室举行了“王森国际交流基金”捐赠仪式。出席本次活动的嘉宾有中央音乐学院党委书记郭淑兰、副院长周海宏、音乐学系主任张伯瑜,王森当年的老师尹鸿书、袁静芳、梁茂春、周青青等教授,王森的同窗附中校长邢维凯、院办副主任刘红柱,以及捐赠者本人王森。捐赠仪式由音乐学系副主任姚亚平主持。根据王森先生的意愿,基金总额为500万,用于资助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的学生走出国门参加国际会议、进行短期参观、访问和学习,达到开阔学生学术视野的目的。2007年6乐25日下午4点――6点,特邀我院校友、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新东方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职业策划和人生发展咨询专家徐小平先生前来我院讲学。题目:音乐、职业与人生截至6月21日音乐学系完成了研究生的论文答辩工作,在这次论文答辩中,共有30名研究生、博士生、艺术硕士生顺利通过。音乐学系共有25名本科生上交毕业论文,6月22日全天在阶梯教室有24名本科生进行了论文宣读,全部通过。全系老师参加了此次活动,其中评为:张伯瑜、姚亚平、和云峰、李昕、周青青、余志刚、宋瑾、李起敏、李淑琴、郑祖襄。2007年8月音乐学系音乐美学教研室留校博士生三名,他们是:柯扬、李晓冬、何宽钊。9月份开始承担全院共同课的音乐美学课程。2007-----2008学年度,西方音乐教研室聘请了两位外教来我院讲学,他们是David Noon(上学期) 和Peter Allsop(一学年)所开课程为:Peter Allsop:上学期所开课程为巴洛克合奏奏鸣曲、重奏表演、蒙特威尔第时代的音乐、历史演奏实践下学期所开课成为:音乐英语、“迪多”的语境、亨利·普塞尔《迪多和伊尼》歌剧排练。David Noon:中世纪文艺复兴音乐、音乐学研讨2007年9月14日晚7:00特请印度学者来我院演出2007年9月27日下午4:00――6:00音乐学系特邀美国著名音乐家,美国加州大学洛杉机分校(UCLA)教授安东尼·西格来我院讲学。题目:民族音乐志写作在音乐研究中的价值。地点:414教室2007年10月9日晚6:00-8:00音乐学系特邀墨西哥国立大学-Autonomous National University of Mexico来我院讲学,题目:在古巴的中国唢呐内容:随中国移民,唢呐被带到了古巴,并在古巴得到发展。至今这件乐器和其音乐师什么样的?请来听本次讲座,看一件乐器在不同的文化中的独特发展。地点:教学楼613 2008年5月至6月6日,音乐学系34名研究生先后进行了毕业论文答辩具体如下:中国音乐史教研室:硕士生(4名)申莹莹 (古代史) 郑祖襄教授 三门峡虢国墓出土乐器研究林莎 (古代史) 郑祖襄教授 十六国时期外来乐器图像考王洪涛 (近现代音乐史) 蒲方副教授 20世纪80年代“华夏之声”系列音乐会的历史思考王鼎 (近现代音乐史) 梁茂春教授 《新音乐》月刊研究博士生(2名)程兴旺 (近现代音乐史) 汪毓和研究员 中国动画电影音乐艺术特征发展研究(1989年以前大陆部分)石一冰 (近现代音乐史) 梁茂春教授 中国当代大型合唱创作研究中国传统理论教研室:硕士生(7名)梁伟丽 周青青教授 定州秧歌的传承与变迁徐磊 周青青教授 从闯关东的乞讨方式到国家级文化遗产——论胶州秧歌社会维护的乡土特征程媛 钱茸教授 表演艺术家体系案例研究:豫剧旦角三大表演流派唱腔音乐及表演风格的比较滕祯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杨民康教授 刀郎木卡姆音乐的变异型态及其深层结构研究——以阿瓦提县三部编创木卡姆为例李丽梅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和云峰研究员 民俗旅游与文化变迁——对2000年以来街津口乡赫哲族音乐文化的实地调查与个案研究陈瑜 袁静芳教授 福建南音“滚门”模式特征研究荣英涛 张伯瑜教授 庙会仪式音声与性别身份认同——河北井陉县东头村农历七月十九观音老母庙会个案研究博士生(3名)刘嵘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田联韬研究员 土家族梯玛巫祀仪式音乐研究王华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田联韬研究员 西藏昌都热巴艺术研究何岭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田联韬研究员 民间音乐新兴唱片研究——以贵州部分地区民间音乐传播现象为考察案例西方音乐史教研室:硕士生(5名)张晓敏 姚亚平教授 《调性游戏》的新古典主义特征高悦尔 姚亚平教授 论威尔弟《安魂曲》的音乐创作特征王雅迪 姚亚平教授 阉人歌手跨性别现象研究李冰 姚亚平教授 勃艮第宫廷音乐生活探微刘颖 余志刚教授 女性主义视角下克拉拉·舒曼的艺术成就博士生(2名)王新华 姚亚平教授 从调式到调性——16、17世纪西方音乐音高组织体系之演变白君汉 余志刚教授 瓦格纳《尼伯龙根的指环》音乐戏剧建构研究世界民族民间音乐教研室:硕士生(1名)靖灿 陈自明教授 比什米拉·汗及其唢呐音乐研究博士生(1名)张玉榛 陈自明教授 拉维·香卡艺术实践中的印西音乐文化交融音乐美学教研室:硕士生(3名)刘莉 宋瑾教授 “体系即历史”——达尔豪斯音乐美学治学观蠡测李彦频 邢维凯教授 引旧喻新——论摘引手法在西方音乐中的应用及其意义费薇 (音乐心理学) 周海宏教授 音乐旋律期待:历史回顾与在中国被试群体中的初步实验研究博士生(1名)雷美琴 博士 音乐美学 张前教授 中国当代流行歌曲的审美品评2008年5月14日下午4:00—6:00在教学楼414教室,音乐学系特邀香港浸会大学研究部主任林青华教授来我院讲学题目:从上海,通过香港和台湾到达世界:越剧《梁祝》的持久影响力From Shanghai to the Globe through Hong Kong and Taiwan: Lasting Influence of the Yue Opera “The Butterfly Lovers”2008年4月11日(周五)下午2:00中国传统音乐理论教研室在401教室举行黄妙秋、吴叶博士生论文开题报告。全体中国传统音乐理论教研室的老师们和田联韬、和云峰老师及部分学生参加李此次汇报。2008年月31日(周一)上午8:30西方音乐史教研室在401教室举行了硕士生施慧、曾祥吉毕业论文中期汇报。全体西方音乐史教研室的老师和部分学生参加了此次汇报。2008年3月27日(周四)10:00-11:30英国皇家音乐学院(The Royal College of Music, London)的院长、著名单簧管演奏家科林·罗森先生(Colin Lawson)来我院并在第一会议室举办大师班讲座。题目:莫扎特和贝多芬时代的单簧管2008年3月第二学期,音乐学系聘请了美国阿兹塞太平洋大学教授研究民族音乐的Kimasi·Browne(基马西·布朗)来我院讲学,时间为一学期。所开课程为:美国黑人灵歌合唱、美国黑人流行音乐文化、流行音乐钢琴伴奏、同时也为音教系开设了课程。2008年1月11日(星期五)下午4时,地点:教学楼414主讲人:瓦尔特·弗莱什(Walter Frisch,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教席教授)嘲讽的德意志——勋伯格及其《小夜曲》op. 24“嘲讽”是德国早期浪漫主义的文本批评概念。自F. 史莱格尔、海涅等人提出以来,深远地影响了德国思想界,先后体现在托马斯·曼、马勒、里夏德·斯特劳斯、勋伯格等人的创作中。勋伯格的表现主义、十二音作曲作品早已为人熟知,但很少有人研究过他的这首《小夜曲》。这部作品不光停留在勋伯格自嘲为“小现代斯基”所体现的新古典主义倾向上,而且体现出作曲家以嘲讽姿态回顾过去(维也纳小夜曲传统)、着眼于当今(新古典主义)、展望未来的文化取向。本次讲座题目是弗莱什教授主要著作之一《德国浪漫主义》(German Modernism)的延伸和继续,有助于我们了解勋伯格艺术思想的全貌。2008年1月10日(周四)下午2:00音乐美学教研室举行研究生开题报告,地点:414教室,具体安排如下:赵坚娣(硕士) 邓四春(博士) 汪涛 (博士)2008年1月7日下午两点音乐学系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博士生何岭将要进行论文答辩,指导教师田联韬教授。2008年1月7日(周一)下午2:30进行中国音乐史方向二、三年级硕士生汇报。汇报硕士论文选题、进展及与专业相关的其它学习问题。准备好电子文本,每人10分钟。顺序如下:1.黄佳2.王希丹3.申莹莹4.林莎5.段蕾6.袁昱7.宋歌8.王玉9.王洪涛10.周国荣

中国研究生数模比赛论文格式

数学建模论文具体的格式要求是?

答:论文(答卷)用白色A4纸,上下左右各留出厘米的页边距。论文题目用三号黑体字、一级标题用四号黑体字,并居中。论文中其它汉字一律采用小四号黑色宋体字,行距用单倍行距。

论文从正文开始编写页码,页码必须位于每页页脚中部,用阿拉伯数字从“1”开始连续编号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 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均明确列出。

正文引用处用方括号标示参考文献的编号,如[1][3]等;引用书籍还必须指出页码。参考文献按正文中的引用次序列出,其中书籍的表述方式为:

[编号] 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参考文献中期刊杂志论文的表述方式为:

[编号] 作者,论文名,杂志名,卷期号:起止页码,出版年。

研究生学术论文大赛

1、研究生年度“十佳学术论文奖(期刊类)”、“十佳学术论文奖(会议类)”:奖 励获奖研究生5000元/篇,并向获奖研究生及其指导教师颁发荣誉奖章。2、年度研究生发表优秀学术论文奖:奖励获奖研究生奖金,并颁发荣誉证书。

1.可以的。不过最好应该是和自己专业方向相关的吧。2.可以的,强烈建议你这样做。不过你最好在写之前先查一下有没有人曾发表过似乎观点的论文。3.是的。不过现在发论文,如果你是用自己的名字作为第一作者的话,很多时候要给钱。如果你是用导师的名字作第一作者,那好像不用给钱的。4.许多期刊都可以,有csi收录的,cnki,万方收录的期刊之类,一般是。具体看你们学校的要求。)找好材料,确定思路和观点2)着手写作和修改3)想办法去发表希望以上解答能对你有用,有不理解的站内问即可。

深圳赛格大厦研究论文

金典琦同志,现任深圳市城市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综合部总经理、党委办公室主任、纪检监察室主任。

作者叫做金典琦,20年前曾经是华中科技大学的硕士,目前是深圳某研究院的高级工程师,当年的论文确实是神预测。

应该没有问题,因为根据最新的测定数据显示,建筑结构的各方面都没有问题。

深圳赛格大厦持续发生震动引发了全国民众的关注,近期网上有网友找出了一篇二十年前的硕士论文《深圳赛格广场建设项目评析 》,该篇论文中明确指出了赛格大厦在建设中存在的部分问题,论文指出施工方在设计图还没做完的过程中就已经开始了施工,而整座大厦中最严重的问题就是楼顶的天线震荡,施工方在封顶后发现了这一问题,随后把天线锯掉了一截后又重新补上,这篇论文中的观点引发了大家对赛格大厦在设计问题上的关注,有很多的网友质疑赛格大厦的设计是否存在了严重的问题。

这篇硕士论文的作者是金典琦,旨导老师为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张子刚,而金典琦目前就职于深圳某研究院人力资源部总经理,职称为高级工程师,张子刚教授表示当时赛格大厦和金典琦的设计工作与本职工作有一定的联系,所以金典琦当时就将她的看法通过论文的形式写了出来,但是并没有专业的研究,只是属于个人的看法,并没有实际的数据支撑,所以论文并不能代表权威的看法。

张子刚教授称金典琦在校的专业是工商管理,而不是建筑专业,所以她本身就不代表建筑行业的看法,而当时作出这篇论文完全是金典琦的个人兴趣导致的,而且学校当时和赛格集团有合作办过赛格班,所以这篇论文也和当时的条件有关。

针对论文中的论点实际上并没有数据的支撑,并且金典琦并不建筑专业出生,所以她对赛格大厦的质疑只局限于个人层面,而赛格大厦在建成后的数十年内也一直稳如泰山,目前发生震动的原因也尚未查明,究竟是设计缺陷,还是地质原因造成的都需要长期的观测的研究才能最终得出结论。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