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一篇研究江小白的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6 18:38:46

一篇研究江小白的论文

江小白是以超前的意识抓住了营销转换时期,特别是传播模式转换的关键时刻的转型机遇。其创造的以与年轻消费群体情感交流为主体的文案营销传播体系,推动江小白成功实现了新营销转型。打破了传统白酒讲历史、讲文化、讲工艺、讲产地等传统品牌营销套路,变成为目前年轻人能够接受、听懂、能够引起共鸣的新传播体系。文案营销可以说是经小白的一种营销创举。以往的品牌营销需要靠“重金”的砸出来。但是,江小白抓住了互联网传播的机遇,依靠新传播体系,建立起了新的品牌形象。并且在这种新传播营销体系的转型过程中,品牌的打造不仅是产生了消费者的认知效果,更主要的是还形成了品牌与用户之间粉丝关系。03 重新定义企业——依靠扎实的基本功着眼未来、稳步推进任何一个企业的成功,关键是要依赖于企业扎实的基本功。特别是对很多传统企业来讲,实现成功转型必须要打牢企业的基本功。基本不扎实很难谈转型创新。任何一种创业企业的成功也都不是无缘无故的,创业的成功关键是要把企业做得扎实。四次到访江小白,对企业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感受:(1)重金打造企业的供应链体系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江小白已经投资30亿打造了企业的强大供应链体系。包括建成了年产50万吨的纯高粮小曲白酒生产能力的江记酒庄,建设了5000亩的高粱原产地,未来计划辐射10万亩。形成了小曲清香高粮酒系列、“果立方”水果味高粱酒系列、驴溪老酒系列、三五挚友系列、以及一年过亿的梅见青梅酒系列等多个产品系列。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供应链基础。坚强的供应链体系是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保证。(2)打造扎实的市场渠道体系:江小白做市场的扎实能力在行业是有目共睹的,堪称行业典范。著名营销专家方刚曾经评价:江小白扎实的做市场基本功已经超越了很多传统企业。作为一个创新品牌,实行了经销商专营模式。目前的营销团队达到了6000人以上。特殊的专营制度,规范的市场操作模式,确保了江小白的铺市率、终端陈列、各种助销手段的高效到位。(3)打造有战斗力的团队。江小白的团队高度年轻化,以80、90后为主体。公司以独特的企业文化,打造了极具战斗力的团队。整个团队非常具有创新精神。坚强的、有战斗力的团队成为企业成功的重要保证。总的讲,江小白模式对很多传统行业转型非常有借鉴价值,很多企业可以借鉴江小白“重做一遍”

1.市场区域 江小白的源点市场是重庆,一定要打造成根据地市场,然后向四川、湖南等周边市场扩张。2.竞争品类 中国白酒行业的第一品牌是贵州茅台,2011年营业收入184亿元、净利润87亿元。在重庆,贵州茅台也是第一品牌。江小白把贵州茅台主推的飞天品类作为竞品。3.竞争策略 江小白刚创业,是弱势品牌,竞争策略是打“游击战”。不与贵州茅台正面交锋,而是做贵州茅台不太重视的细分市场。4.品类策略 “做市场上竞争较小的细分品类”。江小白首先根据年龄进行消费者细分,目标人群是80后、90后的青年;其次根据兴趣二次细分,“文艺范”。5.品类定位 因此,江小白的品类定位是“ 青春小酒 ”。要让“青春”这个词汇成为江小白的专有词汇,占据目标消费者心智的第一位置。轻口味酒体。消费场景是小聚、小饮、小时刻、小心情。6.品类名 初期只推一个品类,品类名“江小白”,意为重庆江边的青春小白酒。该品类成功后,逐渐推出一系列细分品类。(注:目前有S、青春版、黑标、星座套装、重庆味道、半斤八两、天生自由、三五挚友、万物生长、看见萌世界、同学录、拾人饮等小品类。)7.产品组合和产品名 初期只推一个产品。产品名:江小白45度100ML。实施单品突破。(注:2013年推出的第二代有3个产品,目前共有20多个产品,度数有40、25度,净含量有100、125、150、200、300、400、500、750、2000ml)。8.产品创新 产品的创新点必须支撑“青春小酒”的品类定位:1)单一原料(红皮糯高粱)。 2)轻口味酒体,45度及以下。 3)光瓶,纸套印上江小白语录。(注:称为“语录瓶”,2016年七夕推出了“表达瓶”。) 4)小包装,100ml。9.产品买点 B(客户利益):体现文艺范。 A(使用功效):好喝。 F(产品特征):单一原料、轻口味酒体、语录瓶、小包装。10.品牌名 “江小白”,与品类名、企业名相同,便于一致性传播。11.品牌符号 标准图形(Logo):文艺范的卡通男青年。 标准字:黑体美术字。 标准色:白色。 瓶体:方形。12.品牌口号 我是江小白,生活很简单。充分表达品类定位,简短、顺口、好记,让竞品无力还击。13.盈利点 1)产品销售。 2)未来可考虑成立创业基金,扶持文艺创业者,进行股权投资,获取股权收益。14.渠道策略 1)线下经销为主,渠道下沉,层次只有一级(少数偏远市场可为两级)。追求分销反应速度、售点覆盖率。 2)线上直销为辅,计划在酒仙、京东、天猫、苏宁,打造IP属性、粉丝属性。15.定价策略 中档、主流价格带,折算成500ml为50-150元。定价与盈利的支撑是费用控制,合理控制包装费、广告费、渠道费,使得费用低于同类产品50%以上。16.推广策略 用足互动式文化手段,推出约酒大会等公关活动。(注:后续的文化手段有主题音乐、主题美术、主题动画片、汽摩拉力赛、T1小酒馆、创业扶持等等。)广告媒介以陶石泉新浪微博、语录瓶为主,地铁、微信公众号为辅。(注:后续有消费者表达瓶、影视植入等等。)17.促销策略 结合传统节日、购物节、公关活动,适当促销,以不牺牲江小白品牌印象为底线。18.经营战略 从上述战术中自然推导出江小白的经营战略:1)业务:白酒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客户:文艺小青年。 3)使命:提供轻口味白酒产品,让消费者彰显文艺范。 4)愿景:成为小而美的白酒企业。坚持“乌龟、王八、蛋”精神,像乌龟那样慢慢走,像王八那样咬定不放,把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经营战略标准版本:本公司的主营业务是白酒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文艺小青年提供轻口味白酒产品,让他们彰显文艺范,立志成为小而美的白酒企业。 ——————————————————————————————————

江小白论文研究

营销策略是企业以顾客需要为出发点,根据经验获得顾客需求量以及购买力的信息、商业界的期望值,有计划地组织各项经营活动,通过相互协调一致的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和促销策略,为顾客提供满意的商品和服务而实现企业目标的过程。

江小白,是重庆江小白酒业有限公司旗下江记酒庄酿造生产的一种自然发酵并蒸馏的高粱酒品牌。

江小白致力于传统重庆高粱酒的老味新生,以“我是江小白,生活很简单”为品牌理念,坚守“简单包装、精制佳酿”的反奢侈主义产品理念,坚持“简单纯粹,特立独行”的品牌精神,以持续打造“我是江小白”品牌IP与用户进行互动沟通,持续推动中国传统美酒佳酿品牌的时尚化和国际化。

“简单纯粹”既是江小白的口感特征,也是江小白主张的生活态度。江小白提倡年轻人直面情绪,不回避,不惧怕,做自己。

“我是江小白,生活很简单”的品牌主张延用,已经渗透进21世纪的现代青年生活的方方面面,并繁衍出“面对面约酒”、“好朋友的酒话会”、“我有一瓶酒,有话对你说”、“世界上的另一个我”、“YOLO音乐现场”、“万物生长青年艺术展”、“看见萌世界青年艺术展”、“江小白Just Battle 国际街舞赛事”,《我是江小白》动漫等文化活动。

随着时间的发酵,江小白“简单纯粹”的品牌形象已经演变为具备自传播能力的文化IP,越来越多人愿意借“江小白”来抒发和表达自己,对于这个复杂的世界而言,或许人人都是江小白。

江小白STP主要是年轻白领阶层,茅台STP主要是中老年先富群体或日暴发户人群。STP是营销学中营销战略的三要素。在现代市场营销理论中,市场细分、 目标市场、 市场定位是构成公司营销战略的核心三要素,被称为STP营销。具体分析:江小白市场细分定位到细分市场的青年受众,因为青年收入较高、消费水平高,是江小白销售的一大目标市场。江小白目标重视青年年市场,在包装上简洁规整的包装,赢得了年轻消费者的喜爱与青睐。市场定位精准,打造了108种口感,可以加红茶、绿茶、冰块等定位到青年市场,给品牌的发展带来了极为光明的前景。茅台STP市场细分定位到中老年先富群体或日暴发户人群,因为这些人是追求高品位的人而且消费经济水平能力相比于其他人都比较高。目标市场重点把握消费能力高的客户,靠广告进行宣传。市场定位于为客户打造一款香醇味道浓烈的茅台。

写一篇某个作家的研究小论文

中国文学之与世界性文化的矛盾一直困扰中国文学的现代化,民族化、西方化等问题不仅是 困扰着20世纪中国文学创作的实践命题,也是困扰着20世纪中国文艺理论研究的理论命题。中国文学之现代化,走西方化路线还是走民族化路线?人们一直存在争议。如何从理论上总结民族化与西方化之得失,对此理论界也莫衷一是。本文试图历史地回顾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西方化与民族化倾向纠葛缠绕、交替消长的曲折过程,对“西方化与民族化”这一中国文学之现代化进程中反复出现的基本命题进行反思,并结合中国文学发展的当代状况正面提出“世界化”观念。本文从对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分析出发,认为,20世纪中国文学的民族化和西方化实践都是失败的。进而,本文在理论上论证,民族化论者失败的原因在于中国民族文学是完全与与西方文学异质的文学,两种文学语码完全不一样,缺乏对话性;西方化论者失败的原因在于他们用西方式文学和西方文学对话,对话跨越了中西鸿沟,但却使我们失去了自我,他们的对话对中国文学总体构不成实际意义。对话的根本目的是增进了解、彼此促进,真正的对话应该是建立在彼此有共同的问题需要探讨的时候,现在,中国社会已经进入了“现代化”过程,中国文学遇到的问题开始具有“世界性”,这个世界性问题正是真正的跨文化文学对话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中国文学要解决的问题和当今世界文学要解决的问题有了同构的关系,中国文学的解决方案对世界文学有了借鉴意义,同时世界文学的解决方案对中国文学也有了学习价值。现在,我们要问的是中国文学在面对这些世界性问题时,它的解决方案哪些是独创的,只有这个独创的东西,才会为世界文学所需要。所以,我说,当代中国文学的世界性,根本的根基不是从西方拿来的问题,也不是从民族传统中继承的问题,而是在这些之上,孤独地面对当下社会的“现代化”这个现实,并且拿出自己独创的艺术表现方案来,我们要独创的艺术表现图式,这个图式,它是独创的才是世界的。所以,我反对民族化,也反对西方化,而主张提“世界化”,首先我们就是世界的一分子,然后是在这个分子的基础上,提出我们的东西,这个东西本身就有世界性。一、“西方化”及其历史中国文学的现代化是从五四新文学革命开始的,按照胡适的总结,这个现代化在语言形式上以“白话文”为特征,内在精神上以“人的文学”为特征。胡适进一步认为,“白话文”的理念是他提出的,而“人的文学”的理念是由周作人提出的。无论是提出以“白话文为正宗”的胡适,还是提出“人的文学”理论的周作人,在当时都是西化论者,即主张中国文学的现代化必须走西方化的道路。周作人的“西方化”观念主要侧重在文学精神上,他认为,中国古代的东西就如同遗传基因一样是永远地在我们的血液里的,所以用不着我们着意继承或者模仿,而外来的东西则相反,“我们欢迎欧化是喜得有一种新空气,可以供我们享用,造成新的活力”[1],周作人希望借西方的新鲜血液使中国文学获得新的精神动力,当然周作人也强调这种借鉴必须以“遗传的国民性”作为“它的素地”[2],也就是说周作人对“西方化”是有一定保留的。比较而言,胡适的“西方化”观念主要侧重在文学形式上,而且态度比周作人彻底、激进,“吾惟愿今之文学家作费舒特【Fichte】,作玛志尼【Mazzini】,而不愿其为贾生,王璨,屈原”。“西化论”者如何对待中国古代白话文学传统呢?胡适从“白话语言”的形式角度对辽、金、元之后中国白话文学传统做了肯定,对《水浒》、《西游》、《三国》推崇备至,不过他对上述古典古代白话文学作品的推崇是从“对欧洲中古路德、但丁反对拉丁文,建立本国的俚语文学的比附”出发的,其立意点依然是在鼓励中国现代作家向西方人学习,做路德、但丁上,并非真的要人们向中国传统白话文学靠拢。事实也的确如此,周作人、钱玄同换了一个角度——从思想内容的角度——就对上述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生出了否定的看法。周作人差不多将中国古代白话小说贬得一钱不值,在《人的文学》[3]一文中,周作人把《聊斋志异》看成是“妖怪书类”,把《水浒》、《七侠五义》看成是“强盗书类”,把《三笑姻缘》看成是“才子佳人类”,把《西游记》看成是“迷信鬼神书类”,并说“这几类全是妨碍人性的生长,破坏人类的平和的东西,统应该排斥”。钱玄同,他一方面极赞成“语录以白话说理,词曲以白话为美文,此为文章之进化”,“小说为近代文学之正宗,此亦至确不易之论”,但是,一谈到内容,他的观点就立即来了个大转弯,他说,“词曲小说,诚为文学正宗,而关于词曲小说之作,其有价值者则殊鲜。[4]”钱玄同从“高尚思想”、“真挚感情”角度遴选中国古代白话小说,选来选取,却几乎把那些古代白话小说全部否定了。周作人、钱玄同者是从思想内容角度对中国传统白话小说展开批评的,他们把小说定位在为“人本主义思想”做宣传鼓动上,不约而同地把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看成是“才子佳人”、“诲淫诲盗”、“神怪不经”、“迂谬野史”而加以挞伐,主张中国文学必须在精神上西方化(启蒙化)。从上述分析,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五四时期西化派作家强调文学白话化,却大多对中国传统白话小说特别不感兴趣。五四时期,中国文学现代化的一个重要表征,是现代横断面式短篇小说的发达,与之相关的是中国传统章回小说的式微。明清白话章回小说,大多有“拟话本”的形式特征,保留了小说作为“说书”的口语体式,但是,在中国小说的现代化过程中,现代小说家一方面强调小说要用“白话”、“口语”,另一方面恰恰在形式上革除了明清白话小说的“说书”特征,他们开始用白话文写作,但是这白话文的“现代小说”却恰恰不再具有中国古典白话小说因“听-说”这一“说书”特征而发展起来的特殊的口语化表现技巧,而向着“纯书面/案头读物”方向发展。这至少从表面上看是个矛盾。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矛盾呢?显然,五四人是把“书面/案头化”作为现代小说的标准之一来认识的,其来源是对由知识分子案头创作,纸面媒体印刷出版发行的西方“书面/案头小说”的观察和比附。五四一代人以西方小说来比附中国小说的思维定势,导致他们根本看不到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特别是话本小说的口语体长处。五四人不仅全面否定中国古代文言文学的士大夫传统(从启蒙的动机出发,五四人要求文学成为宣传启蒙理念的利器,因而他们要求文学通俗化),也否定中国古代白话文学传统特别是话本小说传统(启蒙要求小说知识分子化,话本小说虽然是通俗化的,但却是非知识分子化的),其核心动机是在“西方化”上。这个“西方化”在当时是以文学的“启蒙化”为特征的,在这种情形下,五四西化派把文学革命的参照系横向地定位在了西方,而不是纵向的定位在中国古代某个(白话)文学传统上。他们之所以强调中国古代文学具有白话传统,只是在理论上玩了一个“白话文学古已有之”的论证策略(中国人特别欣赏“古已有之”的论证,这种方法近代维新知识分子也用过,例如《孔子改制考》),这个策略仅仅是出于为五四新文学革命提供舆论支持的目的而提出的,并不是真的要把它用在实践中,对新文学发展起导向作用。由上述分析,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五四西化派对中国文学现代化之道路的选择,是令其“向西而去”,五四西化派对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语言理路及其现代化转型的可能性是盲视的。五四西化派有一种中国“万事不如人”的心态,中国文学要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双双“向西方学习”的心理。五四西化派的这种心态在20世纪80年代再次找到了回应。随着五四时代大潮的落幕,又因为中国受到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文学上的西化浪潮渐渐湮灭,1949年以后更是销声匿迹。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中国大陆再次进入开放时代,文学上的西化浪潮也又一次浮出地表。经过文革极端民族主义文学禁锢,20世纪80年代初的中国作家突然发现,他们在思想感情上竟然变得那么亲近西方现代派文学,这个时候袁可嘉适时地翻译“外国现代派文学作品”,徐迟等推介“西方现代派文学”正好适应了他们的需要,于是一股拿来之风骤然兴起。这次西化浪潮,首先表现在诗歌方面,朦胧诗的崛起是它的第一个标志,北京的一小拨人爱诗的人在文革的禁锢当中如饥似渴地阅读着当局内部印刷之供领导干部阅读的西方作品,他们并没有明确的西化理论主张和趋向,只是直觉地亲近着他们所能看到的西方作品,摹仿着这些作品,就这样他们无意中挤上了西化之路。此后是西化的现代派小说及戏剧的流行,小说理论方面出现了《现代小说技巧初探》[5]等书,该书强调小说要揭示现代社会矛盾,探索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复杂的人性,尝试新的表现手法,这些和当时的阶级论、典型论、工具论文学观构成了鲜明反差,自然也受到了批判。当时有位老作家就说:“近年来有些年轻作者的创作脱离生活,一味追求所谓‘新、奇、怪’,即盲目模仿西方现代文学的某些技法,走上了邪路。”在这种情况下当时的西化论者面临的压力很大,至少不比五四时期胡适、周作人等提倡西化时遇到的小。是以,20世纪80年代的西化论者其理论策略是仅仅把西方现代派文学当做一种技巧来认识,以规避“现代派文学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社会主义国家不需要也不可能需要现代派文学”论者的反对,他们提出,如果说西方现代派文学本身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一部分,那么其艺术表现技巧则是没有意识形态性的,是可以为无产阶级文学借鉴、学习的。的确,论证技巧问题要比论证“西方现代派文学是批判资产阶级的文学,因而具有无产阶级性,可以为无产阶级文学之一部分”容易得多。《现代小说技巧初探》中,作者的讨论严格限定在“技巧的演变和发展”上,并且就“同一种技巧,是否能为不同的内容服务呢?具体来说,西方现代资产阶级作家的体现资产阶级思想、趣味、感情的小说所使用的技巧,中国当代无产阶级作家可否用来体现无产阶级的思想、趣味和感情?”的问题作了肯定性的回答。表面上看作者是在呼吁中国作家对西方现代派小说作技巧上的借鉴,实际上作者提出了是一种西化“现代派文学观”(相比较而言,我们可以称五四西化派提出的是一种西化的“启蒙主义文学观”),该书《序》中叶君建先生说,“我们现在的欣赏趣味,根据我们所出版的一些外国作品及其印数看,似乎是仍停留在蒸汽机时代。我们欣赏欧洲十八世纪的作品,如巴尔扎克和狄更斯的作品,甚至更早的《基度山恩仇记》,超过现代的作品。至于本国作品,现在还有一个奇特现象,有些人欣赏《七侠五义》,似乎超过了任何现代中国作家的作品——如果新华书店的定货能作为判断一部作品的欣赏价值的标准的话。这种‘欣赏’趣味恐怕还大有封建时代的味道。这种现象的形成也可能是我们多年来无形中在文化上与世隔绝的结果。”从上述分析可知,其实作者是在努力推介西方现代派文学,只是这种推介是羞羞答答的罢了,它的逻辑是“技巧是没有阶级性的,西方现代派文学技巧完全可以为中国无产阶级文学借鉴,可以用西方现代派这个形式,表现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内容。”这种论说方式体现了经历过文革,对文革磨难记忆犹新的一批中老年作家、理论家的比较典型的思维。但是,更年轻的理论家们则不满足于这种遮遮掩掩的“西化论”,他们更愿意以激进、直露的方式阐明自己的西化观念。一位在当时非常出名的青年理论家就认为中国当时的现代派都是“伪现代派”,“作家体验到的东西大多是受到社会理性道德规范束缚的东西,表达出的观念是社会层次、理性层次、道德层次的东西,可是又采用了现代派的艺术手法,这就造成了外在形式和内在观念的分离。”(《危机!新时期文学面临危机》)在更青年的理论家们看来,中国文学之现代化并不能简单地从借鉴西方现代派表现技法上获得的,这只会导致“伪现代化”,中国文学的真正现代化必须整个地从头来过:不仅仅是从技法上向西方现代派学习,而且更重要的是从思想意识上向西方现代派学习。有西方现代派的形式,而没有西方现代派的内容,这正是中国文学之危机所在;必须下决心使中国文学在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同时西方现代派化。这种观点实际上是强调中国文学不仅要在形式上西方化(现代主义化),而且还要在内容上西方化(文学体验的现代主义化)。[6]这种激进的西化观,一经出现便遭到激烈批判,这逼迫这一派对中国新文学作西化观指导下的历史回溯,以便为自己的观点提供历史证据。在这种思路的左右下当时出现了一股用西方现代主义眼光重新解读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冲动。1985年黄子平与钱理群、陈平原的三人对话《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7]就是这样一个文本,该文这样论述:“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浸透了危机感和焦灼感,浸透了一种与十九世纪文学的理性、正义、浪漫激情或雍容华贵迥然相异的美感特征。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从总体上看,它所包含的美感意识与本世纪世界文学有着深刻的相通之处。”该文实际上全盘推翻了中国学界、政界以往对20世纪中国文学的性质所作的论断,认为20世纪中国文学在性质上是和西方20世纪现代派文学同构的现代主义文学。这是对2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的重新解读,与此同时,这种重读思潮也发生在具体的作家作品领域,汪晖、王晓明、吴俊等开始更加重视鲁迅小说和散文中的现代主义因素,鲁迅作品中,杂文的受重视程度明显降低了,一时间《野草》成了鲁迅的代表作;相应地对矛盾、巴金等作家作品的重读也热行起来;以致发展出一波“重写文学史”浪潮。西化思路,不仅仅作为指导文学发展的一种方向而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作为一个文学理论指针在20世纪中国文论史上也产生了影响,如陈平原对中国近代文学转型的研究。陈平原对中国近代小说流变的观察实际是建立在一套西化的评判模式上的。陈平原说“……中国小说的主流还是不能不推白话小说。白话小说语言清新通俗,善于描摹人情世态,再加明清两代文人的改造,渗入不少文人文学的色彩,产生过《儒林外史》、《红楼梦》等一批杰作……白话小说艺术表现力强,在中国小说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又甩不开说书人的腔调――两者(指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葛红兵)都无力承担转变中国小说叙述模式的重任,除非在小说观念和小说传播方式上来一个大的变革。”[8]读了这段引文我们不禁要问:“既然中国古典白话小说有这么多优点,为什么我们还一定要对它进行‘大的变革’呢?‘说书人的腔调’作为一种小说技巧为什么就不是现代性的呢?”显然,陈平原先生的现代小说的标准是来自西方的,他要求中国“小说观念和传播方式上来一个大的变革”实际上就是西方化,正是以此,他才产生了中国传统白话小说不是现代小说,话本小说必须接受“现代化转型”的看法。事实上,20世纪中国文论界对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特别是话本小说叙述模式的研究是不够深入的,我们对中国古代白话小说叙述模式中的“现代性”成分所知甚少,只是简单地从西方现代小说叙述漠视出发对它产生了“非现代性”的定性。西化思路在20世纪中国新文学发展史上是居主导地位的,它促生了中国文学的现代化,中国文学有今天这样的格局不能不说多和它它有关,但是它也造成了20世纪中国文学及其理论的一些致命欠缺,这个欠缺就又如一位理论家所说:“(1)缺乏自己独创的、非‘偷窃’的基本命题;(2)缺乏自己独创的、非‘借贷’的范畴概念系统;(3)缺乏自己独创的、非‘移植’的哲学立场。”[9]。中国现代文学及其理论在其生长、发展的近一个世纪中,常常是徘徊在“西方”的阴影之下:它的基本主题(启蒙主义的“人的文学”思想)是西方的,它的基本形式,例如中国现代小说在叙述模式上的现代叙述学转换,也是向着西方而去的。

可以例举辉煌的事迹开篇,然后提及此人,慢慢展开,可以写上关于他/她的作品,一些艰苦的历程,举一事例,最后总的概括此人的成就,有则写上,无则嘉勉!

江小白毕业论文答辩

一,毕业论文答辩的一般程序 1.学员必须在论文答辩会举行之前半个月,将经过指导老师审定并签署过意见的毕业论文一式三份连同提纲,草稿等交给指导教师,并拟出需要提问的问题及答案. 2.在答辩会上,先让学员用15分钟左右的时间概述论文的标题以及选择该论题的原因,较详细地介绍论文的主要论点,论据和写作体会. 3.主答辩老师提问.主答辩老师一般提三个问题.老师提问完后,可以让学生独立准备15—20分钟后,再来当场回答,根据学员回答的具体情况,主答辩老师和其他答辩老师随时可以有适当的插问. 4.学员逐一回答完所有问题后退场,答辩委员会集体根据论文质量和答辩情况,商定通过还是不通过,并拟定成绩和评语. 5.召回学员,由主答辩老师当面向学员就论文和答辩过程中的情况加以小结,肯定其优点和长处,指出其错误或不足之处,并加以必要的补充和指点,同时当面向学员宣布通过或不通过.至于论文的成绩,一般不当场宣布. 二,主答辩老师的提问方式 1.提问要贯彻先易后难原则.主答辩老师给每位答辩者一般要提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问题,这些要提的问题以按先易后难的次序提问为好.所提的第一个问题一般应该考虑到是学员答得出并且答得好的问题.学员第一个问题答好,就会放松紧张心理,增强"我"能答好的信心,从而有利于在以后几个问题的答辩中发挥出正常水平. 2.提问要实行逐步深入的方法.为了正确地检测学员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有时需要把一个大问题分成若干个小问题,并采取逐步深入的提问方法. 3.当答辩者的观点与自己的观点相左时,应以温和的态度,商讨的语气与之开展讨论,即要有"长者"风度,施行善术,切忌居高临下,出言不逊.不要以"真理"掌握者自居,轻易使用"不对","错了","谬论"等否定的断语.要记住"是者可能非,非者可能有是"的格言,要有从善如流的掂量.不必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只要把自己的观点亮出来,供对方参考就行. 4.当学员的回答答不到点子上或者一时答不上来的问题,应采用启发式,引导式的提问方法.参加过论文答辩委员会的老师可能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学员对你所提的问题答不上来,有的就无可奈何地"呆"着;有的是东拉西扯,与你绕圈子,其实他也是不知道答案.碰到这种情况,答辩老师既不能让学员尴尬地"呆"在那里,也不能听凭其神聊,而应当及时加以启发或引导.只有通过启发和引导仍然答不出或答不到点子上的,才可判定他确实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 三,学员答辩要注意的问题 学员要顺利通过答辩,并在答辩时真正发挥出自己的水平,除了在答辩前充分作好准备外,还需要了解和掌握答辩的要领和答辩的艺术. (一)携带必要的资料和用品:首先,学员参加答辩会,要携带论文的底稿和主要参考资料.在答辩会上,主答辩老师提出问题后,学员可以准备一定时间后再当面回答,在这种情况下,携带论文底稿和主要参考资料的必要性是不言自明的.其次,还应带上笔和笔记本,以便把主答辩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和有价值的意见,见解记录下来.通过记录,不仅可以减缓紧张心理,而且还可以更好地吃透老师所提问的要害和实质是什么,同时还可以边记边思考,使思考的过程变得很自然. (二)要有自信心,不要紧张:在作了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大可不必紧张,要有自信心.树立信心,消除紧张慌乱心理很重要,因为过度的紧张会使本来可以回答出来的问题也答不上来.只有充满自信,沉着冷静,才会在答辩时有良好的表现.而自信心主要来自事先的充分准备. (三)听清问题后经过思考再作回答:主答辩老师在提问题时,学员要集中注意力认真聆听,并将问题回答略记在本子上,仔细推敲主答辩老师所提问题的要害和本质是什么 切忌未弄清题意就匆忙作答.如果对所提问题没有断清楚,可以请提问老师再说一遍.如果对问题中有些概念不太理解,可以请提问老师做些解释,或者把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说出来,并问清是不是这个意思,等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再作回答.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避免答所非问.答到点子上. (四)回答问题要简明扼要,层次分明:在弄清了主答辩老师所提问题的确切涵义后,要在较短的时间内作出反应,要充满自信地以流畅的语言和肯定的语气把自己的想法讲述出来,不要犹犹豫豫.回答问题,一要抓住要害,简明扼要,不要东拉西扯,使人听后不得要领;二要力求客观,全面,辩证,留有余地,切忌把话说"死";三要条分缕析,层次分明.此外还要注意吐词清晰,声音适中等等. (五)对回答不出的问题,不可强辩:有时答辩委员会的老师对答辩人所作的回答不太满意,还会进一步提出问题,以求了解论文作者是否切实搞清和掌握了这个问题.遇到这种情况,答辩人如果有把握讲清,就可以申明理由进行答辩;如果不太有把握,可以审慎地试着回答,能回答多少就回答多少,即使讲得不很确切也不要紧,只要是同问题有所关联,老师会引导和启发你切入正题;如果确是自己没有搞清的问题,就应该实事求是地讲明自己对这个问题还没有搞清楚,表示今后一定认真研究这个问题,切不可强词夺理,进行狡辩.因为,答辩委员会的老师对这个问题有可能有过专门研究,再高明的也不可能蒙他.这里我们应该明白:学员在答辩会上,某个问题被问住是不奇怪的,因为答辩委员会成员一般是本学科的专家.他们提出来的某个问题答不上来是很自然的.当然,所有问题都答不上来,一问三不知就不正常了. (六)当论文中的主要观点与主答辩老师的观点相左时,可以与之展开辩论: 答辩中,有时主答辩老师会提出与你的论文中基本观点不同的观点,然后请你谈谈看法,此时就应全力为自己观点辩护,反驳与自己观点相对立的思想.主答辩老师在提问的问题中,有的是基础知识性的问题,有的是学术探讨性的问题,对于前一类问题,是要你作出正确,全面地回答,不具有商讨性.而后一类问题,是非正误并未定论,持有不同观点的人可以互相切磋商讨.如果你所写的论文的基本观点是经过自己深思熟虑,又是言之有理,持之有据,能自圆其说的,就不要因为答辩委员会成员提出不同的见解,就随声附和,放弃自己的观点.否则,就等于是你自己否定了自己辛辛苦苦写成的论文.要知道,有的答辩老师提出的与你论文相左的观点,并不是他本人的观点,他提出来无非是想听听你对这种观点的评价和看法,或者是考考你的答辩能力或你对自己观点的坚定程度.退一步说,即使是提问老师自己的观点,你也应该抱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态度,据理力争,与之展开辩论. 不过,与答辩老师展开辩论要注意分寸,运用适当的辩术.一般说,应以维护自己的观点为主,反驳对方的论点要尽可能采用委婉的语言,请教的口气,用旁说,暗说,绕着说的办法,不露痕迹地把自己的观点输入对方,让他们明理而诚服或暗服.让提问老师感受到虽接受你的意见,但自己的自尊并没受到伤害.譬如,在一次答辩会上,一位老师在说明垄断高额利润时,把垄断高额利润说成是高出平均利润以上的那部分利润.答辩的学员听出老师的解释错了.就用平和不解的语气说:"那么,垄断高额利润是垄断价格高于成本价格的话怎么理解呢 "提问的老师听后一怔,隔了一会儿,高声说:"问得好!"从提问老师的喝彩声中,我们知道,他已心悦诚服地同意了你的观点.这样的辩论,答辩老师不仅不会为难你,相反会认为你有水平,基础扎实. (七)要讲文明礼貌:论文答辩的过程也是学术思想交流的过程.答辩人应把它看成是向答辩老师和专家学习,请求指导,讨教问题的好机会.因此,在整个答辩过程中,答辩人应该尊重答辩委员会的老师,言行举止要讲文明,有礼貌,尤其是在主答辩老师提出的问题难以回答,或答辩老师的观点与自己的观点相左时,更应该注意如此.答辩结束,无论答辩情况如何,都要从容,有礼貌地退场. 此外,毕业论文答辩之后,作者应该认真听取答辩委员会的评判,进一步分析,思考答辩老师提出的意见,总结论文写作的经验教训.一方面,要搞清楚通过这次毕业论文写作,自己学习和掌握了哪些科学研究的方法,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科研能力上得到了提高.还存在哪些不足,作为今后研究其他课题时的借鉴.另一方面,要认真思索论文答辩会上,答辩老师提出的问题和意见,修改自己的论文,加深研究,精心修改自己的论文,求得纵深发展,取得更大的战果.使自己在知识上,能力上有所提高.

毕业答辩是学习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很多同学熬过了论文的写作阶段,到了答辩时期就会非常的紧张不知所措。以下几个方法希望有所帮助。

第一,这是答辩的核心部分。参加论文答辩前一定要对自己的论文有清晰的思路,有深刻或者全面的了解,向各位老师展现出论文是经自己之手。并提前准备好一式三份的论文框架或者大纲,按照自己学校的要求再准备一份PPT,PPT不要过于繁琐,文字要少,提炼出核心部分,越简单明了越好,因为一般论文答辩不会超过10分钟,过多PPT讲解不利于自己控制时间。

第二,事先一定了解好自己学校自己专业答辩的具体流程和要求,这一点非常重要。事先知道自己是哪个答辩委员会组,并提前到场,学校一般会组织抽签确定答辩顺序。然后到场后再检查一遍给各位老师的大纲正确与否,并提前把自己的PPT拷贝在电脑上。

第三,开始答辩时不要紧张,老师一般都不会咄咄逼人,事先准备好自己论文相关的基本问题,不要在老师提问的时候不会。还有,讲解的时候要控制好自己的语速,不要太快或者太慢,并与老师要有眼神交流,不要埋头讲自己的。如果碰到有争议的问题,要有良好的心态和礼貌,不要急于反驳老师,造成不好的印象。如果老师指出问题,一定虚心听着,有个诚恳的态度。最重要的一点,调整好心态,不必紧张,答辩老师一般不会为难任何学生的。答辩前多翻看几遍自己的论文,因为老师的问题只会围绕你的论文内容,做到烂熟于心就可以应对任何问题了。

就把自己的论文所有的脉络都理清,对自己论文的相关研究领域都了解下。然后就是冷静的听导师的提问,想着问题本身应该怎么回答,不要去想其他没有用的东西。自己的论文还是一个基础,自己要明白自己研究的是什么,要理清自己的思路。

答辩的内容一般会围绕你所研究的课题展开,一般情况下以下几个问题可能会被问及:

1 、为什么选择这个课题?

2 、全文的各部分之间逻辑关系如何?

3 、研究这个课题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

4 、写作论文时立论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5 、全文的基本框架、基本结构是如何安排的?

6 、论文虽未论及,但与其较密切相关的问题还有哪些?

7 、还有哪些问题自己还没有搞清楚,在论文中论述得不够透彻?

8 、在研究本课题的过程中,发现了那些不同见解?对这些不同的意见,自己是怎样逐步认识的?又是如何处理的?

除此之外,如果有相关专业老师在,肯定也会问一些与专业有关的问题,就得需要好好准备了。

一篇论文的研究设计

放在正文部分。一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其中最为关键的是研究设计部分,也是一篇文章的核心部分,研究设计主要考察作者的写作思路,研究方法、研究过程和研究发现。主要是针对自己的选题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数据,做到逻辑有条理,数据分析恰到好处。

论文课题研究方案设计

论文选题要充分考虑自己的研究基础、研究能力和研究兴趣。下面是我整理的论文课题研究方案设计,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实训目标

毕业论文设计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集中实践环节。

通过这一环节的实施,指导学生掌握论文写作方法,学会调查研究,完成毕业论文设计与写作,并在论文写作实践中得到锻炼,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创新意识和专业素质,成为一名善调查、懂研究、能说会写的合格的毕业生。

二、论文设计指导小组

组长:xxx

组员:xxx

三、论文设计(写作)要求

毕业论文是学生毕业前必须完成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在校所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技能工具与方法等,研究和探讨实际工作中的相关问题。它是综合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操作能力的重要手段。在论文写作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

1、  应在实事求是、深入实际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写出具有一定质量的毕业论文。

2、  毕业论文选题应在所学专业范围以内,其形式为学术论文、研究报告或分析报告。

3、  毕业论文应做到观点新颖、明确,有独创性;材料翔实、有力;结构完整、谨严;语言准确、通顺流畅。

4、  毕业论文按统一版式的规范化要求(参见系部统一格式),正文字数要求10000-15000字。

四、论文设计实施环节

1、组织动员

时间:10年4月27日

地点:二教(501)

对象:国贸08级全体同学

方式:集体动员会

班主任(辅导员)要协助做好组织动员工作。

2、学生报名分组

毕业论文为学生必修环节,不得免修。11届毕业生要在5月1日前提交报名申请。根据报名情况对其进行分组。每位指导教师指导一组学生,原则上每组不超过18人。

3、指导教师聘任

毕业设计指导教师以对口专业,具有本科学历,且实践能力较强,有一定教学经验的专职老师来担任。指导教师负责学生毕业设计的全程指导工作。

指导教师的职责有:

(1)指导教师应认真履行职责,指导学生组织好毕业论文设计的.全过程;

(2)指导教师对论文的选题方向、思想观点、结构格式及文字质量负指导责任,并负责在论文定稿的指定位置按要求签署评阅意见;

评阅意见包括的主要内容有:选题是否恰当,论文主题是否明确;结构是否合理,表述是否准确、流畅;选用资料是否恰当、充分,是否具有代表性;论述的逻辑性是否合理等。

(3)指导教师应督促学生及时与老师联系,按时提交写作提纲、初稿、修改稿和正稿。

(4)指导教师须将指导意见记录在工作纪录本上;

(5)指导教师对每学生的论文指导时间不低于5学时/周。

4、学生设计(撰写)论文

学生在指导老师指导下确定选题。选题要求:

(1)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不应脱离专业范围,要有一定的综合性,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2)题目大小适中,对实际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3)应结合当前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思考,鼓励解决实际问题;

(4)选题一经确定,一般不再作变动。

在论文设计(撰写)过程中,指导教师应帮助解决学生在设计(写作)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论文完成后,指导教师须写出符合整个论文设计过程情况的初评成绩与评语。

5、时间安排(共5周)

布置动员、确定选题阶段:4月27-5月10日;

拟定论文大纲阶段:5月10-24日;

设计(撰写)论文初稿阶段:5月25-6月24日;

修改阶段:20xx年6月25日-2010年6月

提交论文及论文成绩初评、答辩阶段:2011年6月底-7月。

五、论文设计成绩评定

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以百分制体现,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写作态度和论文质量给出。分优、良、及格、不及格四等。

1、优(90分以上)

(1)符合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

(2)论文选题明确,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对经济工作或学术问题的研究有一定的独到性与现实性,并有一定的新意;

(3)论文中心论点突出,论据充足,论证过程逻辑性强,文章结构合理,表述流畅,层次清楚。

2、良(80-89分)

(1)符合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和政策,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观点明确,分析比较深入;

(2)论文选题明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能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经济问题;

(3)论文中心突出,论据较充足,论证过程较有逻辑性,文章结构合理,层次清楚,表述通顺。

3、及格(60-79分)

(1)符合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和政策,基本上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但内容欠充实;

(2)论文的论点较明确,尚能联系实际经济工作;

(3)论文资料尚充足、具体,但比较陈旧,缺乏新意,论证不够充分,缺乏说服力。文章有一定的条理,文字尚通顺。

4、不及格(60分以下)

凡具有以下条款之一者均为不及格。

(1)不符合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和政策,或在经济理论上有原则性错误,或未掌握已学的有关专业知识,缺乏写作技能;

(2)论文选题不当,缺乏中心思想和论述主线,结构混乱,层次混淆不清,无逻辑性,主要论据短缺,论点论据脱节或严重搭配不当;

(3)论文严重抄袭他人文章、成果、著作,或直接摘自网络文章。

一、研究设计架构1、研究三要素2、研究的三大取向 3、研究取向选用之准则 二、文献探讨1、确定主题 2、可研究的主题 3、文献探讨的目的4、质化、量化及混合方法三种研究取向之文献探讨5、设计技巧与策略6、撰写文献探讨的模式三、写作策略与研究伦理上之考量1、撰写研究计画2、写作建议 3、预期出现之伦理上议题4、研究设计 四、绪论 1、绪论的重要性2、质化、量化及混合方法取向研究之绪论 3、绪论范例 五、研究目的之陈述 1、研究目的之意涵及重要性 2、质化研究之研究目的陈述 3、量化研究之研究目的陈述 4、混合方法取向研究的研究目的陈述 六、研究待答问题和假设 1、质化研究之研究待答问题与研究假设 2、量化研究之研究问题及研究假设 3、混合方法取向研究待答问题及研究假设 七、理论之使用 1、量化研究中理论之使用 2、质化研究中理论之使用 3、混合方法取向研究理论之使用 八、名词释义、研究限制与研究重要性 1、专有名词之定义 2、研究范围与限制 3、研究之重要性 关于研究设计内容可行性因素1、说明法律因素,对合同责任、侵犯专利权、侵犯版权等问题的分析2、说明用户使用可行性,是否满足用户行政管理、工作制度、人员素质的要求.3、逐一说明其他可供选择的方案,并说明未被推荐的理由.4、说明项目是否能开发;还需要什么条件才能开发,对项目目标有什么变动等.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