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教育与管理杂志社

发布时间:2024-07-03 03:14:28

教育与管理杂志社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是中国教育学会下属的开展教育管理研究及各类学术交流的面向全国的学术机构。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是中国教育学会下属的开展教育管理研究及各类学术和交流的全国性非官方机构。1983年10月,经中国教育学会批准建立,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注册。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机制研究分会这个二级学会是有的,是民政部备案的正式组织,去年还闹出个声称请特级教师李镇西去报告的事件来。但这个下属的“教育与管理”杂志社在新闻出版署的网站上查不到,就是说这个杂志没有cn刊号。在cnki里也没有....所以这个杂志社是不正规的,在这个杂志发文章一般也是不被承认的。

认可。教育与经济杂志投稿简介,CSSCI南大期刊双月刊,国际刊号1003-4870,国内刊号42-1268/G4,邮发代号38-177,全年订价。教育与经济杂志收录与荣誉,北大图书馆收录期刊,中国优秀期刊遴选数据。

教育与教学管理杂志

一、《窗边的小豆豆》

《窗边的小豆豆》是日本作家、主持人黑柳彻子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首次出版于1981年。

这本书讲述了作者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小豆豆(作者)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巴学园里亲切、随和的教学方式使这里的孩子们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

二、《陶行知文集》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是博大而丰富的,本书主要收录的是其与学前教育有关的思想和实践,包括三大部分的内容:理论篇、诗歌篇和实践篇。

其中理论篇收录的主要是他的生活教育理论、创造教育理论、幼稚教育理论(包括其教师观、儿童观)。诗歌篇收录了陶行知的与教育有关的儿歌,这些儿歌短小但意蕴深刻。实践篇收录的主要是其学生戴自俺和孙铭勋的相关记述。

三、《英才是怎样造就的》

《英才是怎样造就的》是2006年11月1日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王金战、隋永双。该书是一本教导孩子兼得高分高能,成为英才的教育类书籍。

四、《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是教师教育类课程中的一门必修课程,本书为师范类学生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实用策略,使师范类学生明确个体心理发展规律,并在遵循个体身心发展规律及其条件的基础上掌握教师教育技能,为未来教学实践打好基础。

五、《中国教育教学杂志》

《中国教育教学杂志》为中国教育教学研究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教育类学术期刊。于1995年创刊,分别由我国较著名的教育界和学术界的资深专家、知名学者执编,审稿严慎,因而期刊具有较高的实用性、指导性和权威性,并于2000年10月被定为中国教育教学研究会核心期刊。

本刊所设栏目有:课题研究、教育理论研究、教学方法研究、教学管理、教海探新、素质教育、师范教育、教师教育、国外教育、热点冷谈、学校管理、论坛集萃、优秀教案、班主任工作等栏目。

1、《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智慧格言》

《汉译世界教育经典丛书: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智慧格言》从苏霍姆林斯基的大量著作中仔细挑选了大量名言、警句,并按照一定逻辑分类整理成册,对读者来说,《汉译世界教育经典丛书: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智慧格言》是一本篇幅浓缩的、以苏霍姆林斯基的精炼语句表达深刻教育含义的格言读本。

2、《爱弥儿:论教育》

《爱弥儿:论教育》是西方教育史上最有影响的教育著作之一,它全方面的体现了卢梭的关于教育的观点,他的观点虽然是立足在法国18世纪的社会和教育教育环境,但是他的理论和观点在当今社会也不乏可取之处,比如他书中说的“教育要遵循自然规律,要发展儿童的天性”。

3、《陶行知大传》

陶行知是中国近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和20世纪综合性的文化巨人。本书以独特的视角,将陶行知一生的活动和事迹划分为生活世界、精神世界、创造世界和接受世界,采用历史分析法、心理分析法、接受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力图全面、系统地论述和阐发陶行知的生平、事业与思想。

4、《中国高考评价体系》

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是对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核心内容的精练呈现,主要包括高考的核心功能、考查内容和考查要求等。

5、《学校与社会  明日之学校》

作者杜威为美国著名教育家、实用主义教育创始人。《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选译的是杜威早期的六部教育著作,包括《我的教育信条》《学校与社会》《儿童与课程》《教育中的道德原理》《教育中的兴趣与努力》《明日之学校》。

今年杜老师内部定制版的《父子密码》不知道大家看了没有?——“我们不是养一个宠物,而是养一个与世界搏斗的孩子”、“无微不至养巨婴”、“这是一个唤醒狼性的社会”。有人说这本书应该列为教育部推荐书籍。真的值得一看。书源可zhao我

教育管理与实践杂志

书和刊都有了;还行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省级万方收录 有影响因子 主管单位:河北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方圆电子音响出版社 国际刊号:ISSN:2095-6711 国内刊号:CN:13-9000/G 教育探讨、教学实践、教改理论、学术观察、课程研究、职业指导、课堂设计、德育探究、创新管理、体音美教育、思政哲学、艺术文化、校企合作、科教论坛、中外交流等。 投稿邮箱:

《教学与管理》杂志系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教育类学术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4-5872,国内统一刊号CN14-1024/G4,四封彩色印刷,内文80页。创刊于1984年,创刊伊始为季刊,1997年扩容为月刊,2000年扩容为半月刊,2001年扩容为旬刊。《教学与管理》杂志系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双效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全国综合教育类“核心期刊”、全国教育学院学报研究会“优秀期刊”、 北方优秀期刊、山西省一级期刊。 中学版每月 1 日出版,全年 12 期,邮发代号 22-103 。杂志栏目理论研究,教育管理、办学改革、学校管理、学生管理、师资建设、班级管理、教研活动、教育科研、调查研究、德育建设、教育法制、教学技能、教学研究、教学方法、教材研究、考试研究、外国教育。 小学版每月 15 日出版,全年 12 期,邮发代号 22-106 。杂志栏目学校管理、班级管理、学生管理、管理案例、教研活动、实践活动、品德教育、学校法制、学法指导、课堂管理、教学技能、教学研究、教(fa)集锦、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教材研究、课外作业、考试指导。 理论版每月 20 日出版,全年 12 期,邮发代号 22-151 。杂志栏目教育理论、教育管理、学校管理、班级管理、师资管理、教学管理、教育科(yan)、调查研究、(de)育建设、心理健康、教师论坛、教学技能、教学研究、教(fa)研究、教学实验、信息技术、考试研究、外国教育。

青年杂志、红树林,读者等等一大把,

运筹与管理杂志社

管理科学领域国际最最最权威的两大最顶级期刊。Operations Research 运筹学研究,中国大陆学者发表到目前为止应该不超过10篇。Management Science 管理科学,大陆学者目前发表不超过5篇,第一篇是海归马铁驹教授在2011年还是2012年发表的,大致内容是将一个气象模型改进到他的好像是关于人工学习的研究中。为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特地发来一封褒扬信恭喜马教授以大陆单位为第一研究单位发表了第一篇MS,并询问马铁驹教授目前的研究进展和工作状况。Management Science到底多厉害,简单来说,就是最优化理论和现实应用有重大创新和启示的文章才能发表!线性规划的单纯形法就是发表在MS上的,由此深化了对线性优化的认识。前几年,即使是国外教师在MS上发表2篇左右,都可以快一步晋升教授或终身教职,现在好像不太行了。总之,是管理科学界最膜拜的两大最顶级期刊。

运筹与管理终审三个月录取。一般的文艺类的报刊杂志的稿件处理期为3个月,3个月没有得到通知,基本上可以自行处理,现在的杂志一般不退稿。文章到了终审环节,说明审稿已经通过了一大半,终审是期刊审稿的最后一个环节,相对于外审而言终审要容易些,通过率也比较高,至于终审多久给作者通知,不同期刊有不同的时间安排。一般来说在终审结束后1-2周内通知作者,具体时间不定,不过时间不会太长,作者不用过于担心,终审过后耐心等待就好。终审的通过率较高,不过也存在一定拒稿几率的,终审被拒作何打算,需要作者结合实际情况和杂志社的要求规定来考虑。

杂志社在录用你的论文之后,一般是在12个月后才给你排版的。

战略与管理杂志社社长

从建国到改革开放,由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占有压倒一切的地位,而民族主义作为一个敏感的政治问题是以社会主义强国梦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其内涵有爱国主义这一概念来表征。20世纪最后20年,由于国内、国际形势发生了急剧的转折,一股新民族主义思潮经过80年代的酝酿,在90年代终于在中国爆发出来。我们将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民族主义思潮划分为学理性民族主义思潮和大众性民族主义思潮(房宁称之为精英民族主义和平民民族主义),并把前者作为分析的重点。所谓学理性民族主义,指的是具有概括、表达能力、提倡民族主义的知识分子对民族主义所做的理论探讨和建构;所谓大众性民族主义,指的是普通民众的民族主义情绪表达。90年代后,大众民族主义情绪更多地在互联网上发泄,所以有人称之为“网络民族主义”。20世纪90年代初,学理性民族主义代表人物何新掀起了当代中国新民族主义思潮的第一波。1990年6月,在国内学术界崭露头角、以学术观点特立独行而引人注目的年轻学者何新,对北京大学学生发表了“我向你们的良知呼唤”的激情演讲。1990年12月11日,《人民日报》又发表了何新的长文《世界经济形势和中国的经济问题——何新与日本经济学教授S的谈话录》。人们在何新的演讲和长文中看不到民族主义的字眼,却能感受到一种浓浓的民族主义意味。何新在文中用了相当篇幅揭露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对中国的阴谋和中国现代化面临的险恶环境,努力讲述全球化时代爱国主义的价值,试图探索和形成一套以中国国家利益为本位、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以爱国主义为旨归的新政治意识形态。何新倡导的用全球化视野审视当代中华民族利益的新理念,深刻地影响了当代中国新民族主义思潮发展方向。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知识分子当中出现了一股强大的反西化思潮,人们一般把它看做是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的第二波。1993年,亨廷顿接连在《外交事务》发表《文明的冲突》等两篇文章,传到国内,引发了一场关于文明与文化的热烈争论。《二十一世纪》、《战略与管理》、《中国社会科学季刊》、《读书》等杂志均用相当篇幅发表了有关讨论文章。在对亨廷顿“文明冲突”的批判中,知识界出现了较强的民族主义情绪,张颐武、陈晓明的后殖民文化批评、甘阳、崔之元的制度创新说和盛洪的文明比较论是其代表。1993年底,《战略与管理》杂志社在北京召开了“重估中国现代化”的研讨会,被称为“民族主义旗手”的学者王小东明确提出当代中国需要“明智的民族主义”[1]。1994年4月,《战略与管理》杂志社又发起了“变动中的世界格局与民族主义”研讨会,1995年11月12日在深圳召开了“世纪之交的民族主义”研讨会。之后,民族主义的话语在知识界颇为流行。学者伊保云公开呼吁“复兴民族主义,把民众的忠诚集中到国家的水平上”[2]。中国民族主义的真正高潮则以《中国可以说不》的出版为标志。1996年,一本由普通年轻人写的、销量达300万册、被认为是“反映了中国民族感情”的书掀起了一阵“说不”旋风。《说不》在社会上所引起的强烈呼应也昭示着:当代中国的民族主义继五四时期民族主义运动之后的真正重新兴起了。同年,一本由留学美国的新闻专业博士生和已经进入美国著名学府任教的学者撰写的《妖魔化中国的背后》也引起了相当大的关注。在1999年末,由房宁、王小东、宋强等著的《全球化阴影下的中国之路》出版,这部自称是“呼唤中国民族意识”、“探索中国突围之路”的书,被认为“与前两者构成民族主义在知识界表达的三部曲”[3]。与学理性民族主义相呼应,大众性民族主义思潮和运动也在九十年代后也开始强化。1993年出现的“银河号”事件,刺激了中国民众的民族主义情结。到1999年5月8日,美国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使中国青年和民众的民族主义情绪达到一个顶峰。紧接着,在2001年又发生了中美撞机事件。另外,美国对台湾、对西藏的干涉也严重影响着中国民众的民族主义情感。从20世纪90年代末起,由于互联网发展迅猛,借助网络工具,公众的民族情绪获得了一种全新的表达方式。“网络”与“民族主义”结合构成的“网络民族主义”新术语与新现象的突显,成为近年来媒体关注的新议题。人们把2003年称为中国“网络民族主义”年。在这一年里,中国“网络民族主义”除了继续在论坛上发表尖锐的、痛快淋漓的议论外,还走出聊天室,投入到了具体的政治活动中:2003年6月,一些倡导民族主义的网站组织了登钓鱼岛的保钓活动;7月29日,几个网站发起了“反对京沪高铁采用日本新干线”的活动,征集了10万网络签名;8月当发生日本侵华期间遗留的毒气弹伤人事件后,这些网站发起了征集百万签名要求日本赔偿受害者的活动;8月份,一家网站为抗议日本右翼分子登上钓鱼岛,在日本驻华大使馆外焚烧日本国旗。2004年以来,由于连续发生教科书事件、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事件、东海油田事件,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和民族尊严,互联网上连续又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反日浪潮。到目前为止,新民族主义还不是一种统一的意识形态,它的内容与成份相当芜杂,具有许多不同的版本,官方与民间的认知也存在着一定差异。官方的民族主义对外宣称叫做“爱国主义”,其主旨是要求人民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民间似乎不太在意称呼什么,叫爱国主义也罢,叫民族主义也罢,反正是呼唤中国强大,反对美国和西方国家主宰世界。近年来,知识界有部分人认为民族主义有排外之嫌,也主张以爱国主义代之。在诸多的民族主义分支中,表现得最为激进的一支是为“说不派”,他们在《中国可以说不》一书中大声疾呼:我们的青年应拥有这种自豪感:“我们要准备打仗。”“小打不如大打,晚打不如早打。”[14]王小东更提出,在新的极权主义统治这个世界后,李白诗中“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侠客行》)的那种侠客精神,“乃是未来人类的唯一拯救”。[15]明眼人不难看出,他们的极端主张与本.拉登和塔利班的“圣战”理念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意识形态的失败与重建合法性的需要。对于在中国大陆执政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中国共产党来说,意识形态对于维护其统治地位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一直以来,中*共的意识形态主要是由共产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简称“共社集爱”)四个部分组成的。共产主义是其核心,社会主义是阶段性的理论纲领,集体主义是组织依据与伦理基础,爱国主义是凝聚人心的口号与旗帜。这种意识形态在1949年之后的一段时期内论证与维护了中*共“一党专政”的合法性,使广大民众包括绝大多数知识分子真心地认为“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但是有人认为 中*共执政的历史以及中国社会的变迁已经宣告了这种意识形态是失败的。首先,根据《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的宗旨是消灭私有制,消灭剥削,消灭资本主义。但是,中*共今天正在大力发展私有制,实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在中国已经弃如敝履。其次,官方钦定的社会主义三大基本特征:生产资料公有制;计划经济;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已经变得面目全非。民营经济与私有企业异军突起,生产资料私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已占有相当比重;计划经济已为市场经济所取代;按劳分配则由按要素分配或按资本分配所取代。从世界范围来看,苏联和华约组织的解体,标志着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消亡和二十世纪全球性的社会主义大试验遭受失败。再次,集体主义在人们价值观念嬗变与崇尚个人主义的时代也不再被大多数人所奉行。意识形态失败的直接后果是导致信仰与信任危机和政权合法性危机。在这种情况下,执政党如果放弃旧的意识形态,就可能完全丧失合法性,并且面对统治基础崩解的风险。因此,他们通常会选择局部改良的方式,对意识形态进行修修补补,以重建合法性。而在“共社集”都已失效的现实面前,只有爱国主义——民族主义还具有很大的号召力,所以,启动爱国主义成为执政党修补意识形态的最佳选择。“为了社会的和政治的动员,意识形态都是煸情的。煸情需要有乌托邦的支持。不管‘民族’乌托邦如何虚幻,但却可以有效地唤起民众,并可造成入魔状态。”也有人认为中国目前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且计划经济并不是社会主义的特征。中国实行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另外,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因此,中国共产党并不是“一党专政”。所以,意识形态的失败与重建合法性的需要是不成立的。同时,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美国康乃尔大学的安德生教授(Anderson)提出了“官方民族主义”的概念,其本意是指国家掌权者因为害怕地方分离主义可能会瓦解民族国家,将某种人为制造出来的民族主义加于整个国家,作为维持民族国家整合的意识形态。在中国,同样存在“官方民族主义”,即得到官方支持和提倡的民族主义,在官方话语中称之为爱国主义。其意义主要是指在执政党的威权统治下,抵御来自各种外部势力的挑战,捍卫执政党与国家政权的合法性。因此,中*共在各种场合反复强调“爱国必须爱党”,突显出中国式的“官方民族主义”的性质,并着力以此来重塑其意识形态与合法性。(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内涵。在当代中国,哎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二) 长期传媒垄断与舆论误导。执政党长期以来一直把大众传媒划在意识形态领域,并通过其党务宣传部门加以高度垄断;由此导致舆论高度一致。报纸、刊物、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几乎全部掌控在党的手中,即使是互联网也受到严密管制。某些媒体稍稍开放一点,就会受到严厉惩戒,2001年以来已有《南方周末》、《书屋》、《南方都市报》、《信息时报》、《北京青年报》、《国际金融报》、《广州日报》等一大批媒体受到整肃。[18]这种状况导致被《宪法》称为国家主人的人民却无法享有最基本的知情权。根据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信息操纵与舆论导向可以产生一种社会控制力量,使人们的思想和情绪发生偏移。“六*四”之后,对内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和对外防止资本主义和平演变,把爱国主义教育列为“五热爱”之首,成为10几年来的主导意识形态。而当局确定的自由化与和平演变的主要外部根源就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美国10几年来坚持人权外交政策,“六*四”后中国大陆的人权状况又持续恶化。这使中、美在人权问题上的对立极为尖锐,执政党把美国视为主要的政治上和意识形态上的敌人。尽管出于对美国的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考虑,中国政府在现实外交上,不敢真正与美国翻脸,但是在国内的舆论造势上,它却依靠垄断言论权力,进行舆论宣传。(三) 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与国力的增强。自1980年以来,中国经济以平均每年9%左右的速度持续高速增长。2000年中国GDP首次突破一万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七位;对外贸易总额达到亿美元,同样居世界第七位。截止2001年10月中旬,中国的外汇储备达到创纪录的2000亿美元,仅少于日本,居世界第二位。2001年11月,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会议上,中国获准加入WTO;在体育方面,中国还获得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权;并入围2002年足球世界杯决赛阶段的比赛。这些指标与事件,意味着中国的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得到很大提升,大大刺激了中国民众及全球华人的民族自豪感,强化了国人的“大中国”情结。在中国渐趋强大的背景下,中国精英层提出了“大中国”构想,这一构想包括“政治中国”、“经济中国”和“文化中国”。政治中国是指拥有国家主权的、有领土界定的中国;经济中国指分布在世界各国的华人,他们以经济、商业为纽带所连接的共同体;文化中国指有儒家文化传统影响的地区。“大中国”的构想强调,二十一世纪是太平洋的世纪,在环太平洋国家中,中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1]中国新民族主义不再满足于扮演自给自足、偏安一隅的角色,他要在更广泛的国际事务中发出不同凡响的声音,在世界政治舞台上争取更多的权力和权益。在中国国内,也有人对新民族主义的崛起持怀疑态度,并直斥为伪民族主义。朱智勇即指出:真正的民族主义应该具有价值层面的信仰与绝对的忠诚。而这种意义上的民族主义在中国是十分稀缺的,至少在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汉民族中是比较少有的。中国人历来是非常个人主义、注重私利与讲求现实的,从古到今为了某种价值而忠诚信守者都不多。在于己无害的情况下,人人都可以表达或宣泄一下民族情绪;一旦出现某种风险的时候,许多人会立即逃之夭夭或噤若寒蝉;而当有某种好处来临之时,如出国留学、国外定居、外企任职,则趋之若鹜,去无反顾。因此,这种所谓的民族主义是很不可靠的和多变的,并没有多少真实的力量;与其说是新民族主义,不如说是伪民族主义。1990年代以来中国民间的“托派”(指参加托福考试)人数呈直线上升之势,许多在校学生在声讨完美国霸权之后,立即投入托福考试,千方百计争取到美国留学。申请到美国和其它西方国家定居的人数也在迅速增加。据网上披露,1998年6月29日克林顿到北大发表讲演时,当面抨击美国内政外交的几位“学生代表”如今多数都在美国生活,其中词锋最利的一位女生据说已嫁到美国,成为身体力行的国际主义者。

2013至今,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教师,硕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世界政治研究中心研究员。 2011-2013,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教师,硕士生导师。2005-2011,西南政法大学特聘教授,供职于该校的法学研究所,硕士生导师。2009年至今,担任中国比较古典学学会(CCCSA)创会理事。2004年至今,先后与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经济科学出版社合作,主持“海国图志书系”,主编《海国图志》学刊。2004-2008,担任广州《开放时代》杂志(全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学术委员。2001-2005,美国芝加哥大学“约翰·奥林民主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心”(J. M. Olin Center for Inquiry into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Democracy),研究人员(Junior Fellow)。1996-1997,担任北京《战略与管理》杂志社(全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编辑,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会会员。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