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影响因子

发布时间:2024-07-04 02:05:45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影响因子

S 综合性农业科学 1. 中国农业科学 2.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3. 华北农学报 4.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6.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7.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9.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10.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11.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12.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3. 西南农业学报 14.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15.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6.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17. 安徽农业科学 18. 上海农业学报 19. 中国农学通报 20.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1. 西北农业学报 22.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3.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4. 江苏农业科学 25. 江苏农业学报 26.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7.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8. 浙江农业学报 29.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0. 广东农业科学 31.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32. 湖北农业科学 33. 新疆农业科学 34.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35.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36. 贵州农业科学 37. 河南农业科学 38.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S1农业基础科学 1. 土壤学报 2. 水土保持学报 3. 土壤 4. 土壤通报 5.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6. 水土保持通报 7. 水土保持研究 8. 土壤肥料(改名为:中国土壤与肥料) 9. 生态环境 10. 中国水土保持 11.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S2 农业工程 1. 农业工程学报 2. 灌溉排水学报 3. 农业机械学报 4. 节水灌溉 5.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6.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7. 农机化研究 8. 中国农机化 S3,5 农学,农作物 1.作物学报 2.中国水稻科学 3.麦类作物学报 4.玉米科学5.杂交水稻 6.棉花学报 7.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8.大豆科学 9.种子10.核农学报 11.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12.中国棉花 13.作物杂志 14.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15.中国烟草科学 来源于:2008中文核心期刊目录

一、《农业工程学报》

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由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主办的国家一级学术期刊。

本刊编委会决定,2000年农业工程学报第6期拟将以英文正文和中文摘要形式集中向国内外隆重介绍中国农业工程科技和教育的发展情况和近阶段的最新研究成果。

二、《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双月刊)

曾用刊名:(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农业管理科学)1985年创刊,刊发三农研究的最新成果,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时刊发各高校、科研机构的前沿理论成果。

本刊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

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探索防灾科技教育、教学及管理诸方面的规律,活跃教学与科研的学术风气,为教学与科研服务。三、《茶业通报》(季刊)

创刊于1957年,由安徽省茶业学会主办。

交流国内外茶叶科学技术,介绍茶叶商业知识,发表茶树病虫害防治、制茶、茶叶机械、茶叶审评检验、茶叶贸易出口、经营管理、名茶等方面科学研究成果、典型经验及动态。

主要栏目:综合、生态、生化、栽培、植保、制茶与检验、经贸。

四、《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本刊是新疆农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

主要刊登农业生物技术、作物遗传育种及栽培、植物保护、土壤农化、农业生态、资源与环境科学及基础学科等方面的具有创新性、适用性的学术论文、研究简报、以及反映最新科研成果的快报等,涵盖了农林牧各学科。

五、《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全国唯一的一种有关油料作物专业学术期刊。

主要刊登油菜、大豆、花生、芝麻、向日葵、胡麻及其它特种油料作物有关品种资源、遗传育种、栽培生理、土肥植保、综合加工利用以及品质测试技术等方面的首创性研究论文、综述专论等。

《华北农学报》(双月刊)《农业现代化研究》《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双月刊)《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双月刊)

,将你的杂志名称输入里面OK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的影响因子

这个都是有的,看你发的是那个核心期刊的。

农业类核心期刊南京农业大学学报、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湖南农业大学学报、华南农业大学学报、河北农业大学学报、作物学报、中国水稻科学、麦类作物学报、中国油料作物学报、农业工程学报、灌溉排水学报、农业机械学报,等等。

一、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创刊于1956年9月,是经中共江苏省委文化教育部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南京农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

据2018年11月《南京农业大学学报》官网显示,《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第九届编辑委员会(2018年—2023年)共有顾问2人、编委52人。

二、浙江大学学报

浙江大学学报由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A辑:应用物理与工程、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B辑:生物医学和生物技术、信息与电子工程前沿(英文)、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组成。

三、麦类作物学报

《麦类作物学报》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中国作物学会联合主办的麦类作物学术专刊。

据2018年12月《麦类作物学报》编辑部官网显示,《麦类作物学报》第五届编辑委员会拥有学术顾问12人,委员57人。

四、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全国唯一的一种有关油料作物专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79。

五、农业工程学报

《农业工程学报》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主办的全国性学术期刊。

1985年,《农业工程学报》创刊;2000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2005年,改为月刊;2012年,改为半月刊。

据2018年4月《农业工程学报》编辑部官网显示,《农业工程学报》第七届编辑委员会有委员120人、海外委员18人、顾问委员15人、编辑5人。

那就多了。就挑几个有代表性的给你;

中国农业科学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麦类作物学报

中国棉花

中国农机化。。。

订阅网上可以订啊,订阅全年的话还有优惠的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影响因子

校园环境很好!。。。不过离杭州还是有点距离,近40公里!。。[编辑本段]浙江农林大学 浙江农林大学坐落于杭州西郊有:“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生态市”,“中国十佳可持续发展城市”之美誉的临安市,是浙江最早创办的高等学府,是浙江省省属重点建设大学。 浙农林大校标以绿色为主色调,由“浙江农林大学”中英文字样、银杏叶、建校年份(1958)三部分组成。采用绿色和银杏叶寓意学校以农林为特色,以培养绿色科技人才、服务现代农业、致力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浙江农林大学校徽 校名中文全称 浙江农林大学 校名中文简称 浙农林大 校名英文全称 ZHEJIANG A & F UNIVERSITY 校名英文简称 ZAFU 校 训 求真,敬业 精 神 坚韧不拔,不断超越 学校层次定位 教学研究型大学 学 校 级 别 浙江省属重点建设大学 发 展 战 略 生态育人,创新强校 学校服务定位 三个面向:面向三农,面向基层,面向社会 [编辑本段]学校概况 浙江农林大学创建于1958年,是浙江省属全日制本科院校,具有52年本科历史。经过52年的建设与发展,现已经成为一所以农林为特色,理学、工学、文学、管理学、农学、经济学、法学、医学等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综合性重点建设大学。 浙江农林大学大门浙农林大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具有硕士和学士学位授予权,具有招收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资格。 校园占地面积27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近60万平方米。校园按照“崇尚自然,优化环境;因地制宜,特色鲜明;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理念规划与建设。校园与植物园两园合一,是一座集教学、科研、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生态校园。[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1958年,中共浙江省委决定创办一所高等林业院校,定名“天目林学院”。当年6月,以省林业厅为主,建德地委抽调党政干部,一批知名教授和留学归国学者共同参与筹建。当时确定专业设置为林业、木材采伐与运输机械化、木材机械加工和林产化学加工工艺专业。招生规模400名。 1959年7月,省委、省人委决定,温州林学院与天目林学院合并。 1960年2月,省委决定,浙江农学院、天目林学院、舟山水产学院合并,成立浙江农业大学。 1962年2月,省委决定,天目林学院从浙江农业大学划出,归省教育厅领导,党委工作归省高校党委领导。原属省农科院领导的林科所划归省林业厅和天目林学院双重领导。 1966年9月,省人民委员会同意“天目林学院”改名为“浙江林学院”。 1970年7月,省革委会决定浙江林学院与浙江农业大学合并。 1978年4月,省革委会决定,浙江农业大学林学系改为浙江农业大学天目分校。 1979年2月,国务院批准同意恢复浙江林学院。设林学、林业特产专业,学生规模1000人。 1981年12月,国务院批准浙江林学院为首批学士学位授予单位。 1986年7月,根据省委、省政府指示,浙江林学院由省林业厅主管改由省教委主管。 1997年11月,顺利通过国家教委对该院本科教学合格评价。 1999年5月,学院制订了《浙江林学院十年改革和发展纲要》。 2000年12月,浙江省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复同意浙江林学院扩建工程选址临安市锦城镇镇北,按远期建设15000在校生规模设计,总规划用地万平方米(1866亩),总建筑面积万平方米,一次规划,分期实施。 2001年5月,新校区校园总体规划方案通过评审。规划创建功能分区合理的校园总体布局和融建筑、空间、园林绿化及自然环境于一体,校园文化气氛浓郁的开放型、旅游型、现代化的绿色大学。6月6日,新校区一期工程开工建设。 2002年10月8日,一期工程竣工启用。 2003年,学院出台《浙江林学院学校定位与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03-2020)》。 2010年,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第五届第四次会议于1月18号开始在广西南宁广西艺术学院行。1月20日下午举行的议程是针对本科高校升格更名为大学进行投票,浙江林学院高票获通过,正式升格为浙江农林大学。 2010年6月6日,浙江林学院正式更名为浙江农林大学,这也是浙江省唯一以农林学科为特色的多科性大学。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洪祝,省长吕祖善分别发来贺信。浙江省政协主席周国富为学校揭牌,省委常委、副省长葛慧君致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程渭山出席揭牌庆典大会。[1][编辑本段]机构设置 学校的机构设置大致可分为三大系统: 教学单位(二级学院):包括浙江农林大学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浙江农林大学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浙江农林大学环境科技学院、浙江农林大学工程学院、浙江农林大学园林学院、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浙江农林大学人文学院、浙江农林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浙江农林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农林大学旅游与健康学院、浙江农林大学茶文化学院、浙江农林大学理学院、浙江农林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浙江农林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浙江农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浙江农林大学体育军训部等。 党群系统:包括党委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纪委办公室、学工部、学校工会、学校团委等。 行政系统:包括校长办公室、监察室、审计处、学生处、人事处、教务处、设备管理处、科技处、研究生部、计划财务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基本建设处、产业后勤管理处、保卫处、教育发展中心、现代教育中心、图书馆、产业后勤集团公司等。[编辑本段]学科建设,科研实力 学校有51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本科专业4个(林学、园艺、园林、木材科学与工程),省级重点本科专业3个(园林、林学、木材科学与工程),省级重点建设专业9个(植物保护、食品科学与工程、农林经济管理管理、生物技术、环境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会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广告学)。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18门;拥有省级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5个,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授予领域9个,涉及理学、工学、文学、管理学、农学、法学等六大学科门类。 学校现有国家级木质资源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中之重学科2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0个,具有副教授职称评审权学科12个,拥有国家林业局林木良种繁育基地1个,省级重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区域科技创新服务平台1个,拥有牵头的省重点创新团队4个,省级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2002年来,学院承担科研课题1527项,科研经费累计达亿元。科研成果获国家级、省部级奖25项,其中“刨切微薄竹生产技术与应用”成果2007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同时以主要完成单位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竹炭生产关键技术、应用机理及系列产品开发”获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多校联动共享共赢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创新与实践”获2009年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连续3年获得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40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检索系统收录论文368篇。《浙江农林大学学报》影响因子超过,入选浙江期刊方阵工程精优型期刊群。一批科研成果转化后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编辑本段]省部级重点学科名单 1、森林培育学科(省“重中之重”学科) 2、木材科学与技术(省“重中之重”学科) 3、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省级重点学科A类) 4、森林保护学(省级重点学科B类) 5、森林经理学(省级重点学科B类) 6、林业经济管理(省级重点学科B类) 7、城市规划与设计(省级重点学科B类) 8、土壤学(省级重点学科B类) 9、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省级重点学科B类) 10、林木遗传育种(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编辑本段]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1 浙江省森林培育重点实验室 2 浙江省森林碳汇研究重点实验室 3 省部共建“竹业科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浙江省第7所拥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高校) 4 亚热带森林培育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浙江省第3所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的高校)[编辑本段]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1 国家木质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浙江省唯一拥有的高校)[编辑本段]师资队伍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57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980余人,高级职称教师430余人。共享院士2人;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1人;省政府特聘教授2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省“151”人才工程培养计划70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9人;硕士生导师230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省教学名师、省优秀教师、省高教新秀等1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人。[编辑本段]人才培养浙农林大学子风采 学校面向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9000余人,在校研究生1020人。学校培养基础扎实、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具有“肯干、实干、能干”的品质,素以实际操作能力强、适应面广、综合素质好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位居全省高校前列。2008年教育部正式确定该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优秀。[编辑本段]国际合作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美国、加拿大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余所大学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与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联合培养人才。聘请长期外籍专家43名,长期外籍语言教师50名驻该校任教。[编辑本段]浙农林大风景 [编辑本段]任领导 党委书记 耿启明 1959年7月---1978年7月 徐炳全 1978年7月---1984年2月 赵学廉 1984年2月---1988年1月 施社模 1988年1月---1988年8月(主持工作) 方心一 1988年8月---1990年10月(主持工作) 林华刚 1990年10月---1992年10月(主持工作) 林华刚 1992年10月---1998年8月 陈敬佑 1998年8月---2009年9月 汤 勇 2009年9月---2010年6月(副书记,主持工作) 宣 勇 2010年6月---至今 校 长 耿启明 1959年7月---1960年11月 赵雨农 1960年11月---1978年7月 王宪恩 1978年7月---1984年2月 戎文治 1984年7月---1987年1月(代校长) 刘茂春 1987年1月---1988年9月(主持工作) 刘茂春 1988年9月---1990年10月 忻士文 1990年10月---1991年6月(主持工作) 忻士文 1991年6月---1992年9月(代校长) 田荆祥 1992年9月---1998年8月 方志刚 1998年8月---2000年7月(主持工作) 张齐生 2000年7月---2008年12月 张齐生 2008年12月— (名誉校长) 周国模 2008年12月—至今[编辑本段]浙农林大建校初期的五个知名教授 牛瑞延教授(1912—1982),福建崇安县人,1933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后赴日本留学。先后任福建农学院、英式大学教授,华中农学院、南京林学院、浙江林学院教授,教务科研处处长。长期从事森林经理的教学科研工作。 林刚教授(1891—1979),浙江平阳人,1921年金陵大学毕业。先后任林业部广西油桐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湖北农学院教授、中国林科院研究员、浙江林学院教授。长期从事经济林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为我国经济林科研的开拓者。著有〈〈油桐十年实验纪要〉〉、〈〈浙江省乌桕品种的优良单株选择调查研究〉〉。 徐明教授(1905—1975),浙江嘉兴人,1932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赴美留学获硕士学位,先后任南昌大学、安徽大学、北京林学院、浙江林学院教授。长期从事林木育种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朱大猷教授(1901—1968),安徽无为县人,1927年毕业于日本北海道帝国大学。先后任浙江大学讲师,金陵大学副教授、教授、南京林学院、浙江林学院教授。长期从事森林经理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郑止善教授(1913--1990),江苏武进人,1936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赴美国俄勒岗州大学获硕士学位。先后任浙江大学、东北林学院、浙江农学院副教授,浙江林学院副教授、教授。长期从事木材科学与技术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编辑本段]浙农林大校歌 词:王旭烽 曲:周斌 钱塘澎湃,天目巍然, 桃李不语,桃李不语东湖畔, 松风竹节养育我们情怀, 风华正茂恰少年,恰少年。 同学啊,同学少年, 青春作伴莫等闲, 华夏栋梁材我辈争先, 自强不息天行健。 同学啊,同学少年, 春华秋实我们奉献, 奋发奋发,奋发超越, 自强不息天行健。 同学啊,同学少年, 春华秋实我们奉献, 奋发奋发,奋发超越, 自强不息天行健。 文理通观,东西博采, 银杏参天,银杏参天集群贤, 求索无疆我们笃行致远, 薪火传承不舍昼夜,不舍昼夜。 同学啊,同学少年, 青春作伴莫等闲, 华夏栋梁材我辈争先, 自强不息天行健。 同学啊,同学少年, 春华秋实我们奉献, 奋发奋发,奋发超越, 自强不息天行健。 同学啊,同学少年, 春华秋实我们奉献, 奋发奋发,奋发超越, 自强不息天行健。[编辑本段]学校发展目标 学校规划到2013年建成以农林学科为特色,理、工、文、管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省属重点大学,2020年成为国内知名,特色鲜明的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大学[编辑本段]浙农林大部分优秀校友 1 中科院博士生导师李春阳 李春阳,男,1967年2月出生于浙江省诸暨市。1989年在浙江林学院获学士学位,1991年在东北林业大学获硕士学位,之后在中国林业科学院工作3年,1994年赴芬兰留学。1998年获赫尔辛基大学建校350周年青年研究奖。1999年10月在赫尔辛基大学获博士学位。2001年入选中科院“引进国外杰出人才”计划,2002年2月回国到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工作。现任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主持植物生态生理与分子遗传实验室,主要从事木本植物的生态、生理及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 2 知名学者——王传宽 1983. 浙江林学院林学学士 1989. 东北林业大学森林生态学硕士 2002. 威斯康星大学生物统计学(Biometry)硕士 2002.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University of Wisconsin)林学博士 职称或头衔: 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研究所所长 国家重点学科 - 生态学科带头人 国家科技部野外观测网站 - 帽儿山生态定位站站长 3 多伦多大学博士后滕元新 2005年,浙江林学院优秀校友、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林学院研究员滕元新博士受聘担任我校客座教授。 滕元新博士1982年从原浙江农业大学毕业,分配到浙江林学院工作。1987年赴加拿大留学,获博士学位,期间曾在加拿大安大略省林科院担任树木营养专家。以后相继在加拿大国家自然资源部任森林生态及树木营养专家,在多伦多大学任博士后。现主要从事森林生态与树木营养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多次在权威报刊杂志上发表过专题报道和论文。 4 科技标兵——李金昌 李金昌,诸暨人,中共党员。1984年毕业于浙江林学院。现任诸暨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所长。 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浙江省劳动模范”,“省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省林木良种基地建设先进工作者”,“省先进林业科技工作者”,(二届)“绍兴市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称号和奖励。 李金昌同志长期从事林业科研、生产和技术推广工作,是我国著名板栗品种“毛板红”的主要选育者,要林业工作中成绩显著,先后获得9项科技成果,13次获科技奖励,发表学术论文15篇,参加编写专著1部,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 5 病虫害的克星——郎学军 郎学军 建德市林业局林业技术推广中心副科长、副主任 高级工程师 成果:板栗产前病虫害综合控制技术研究2003年12月获得省林业局科技兴林一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本人2004年荣获“首届建德市青年科技奖”、“浙江省森防检疫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6 廖永平:根扎在“林”中 廖永平:我校八四届毕业生,“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绿化奖”获得者 7 农业科技突出贡献者郑勇平 我校校友、浙江森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勇平荣获“浙江省农业科技突出贡献者”称号,受到浙江省委省政府隆重表彰,获奖励20万元。“浙江省农业科技突出贡献者”从2001年开始授予,每5年评审一次。评审活动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进行,奖励以服务“三农”为己任,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有力支撑浙江省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的个人。 郑勇平于2000年创办浙江森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在短短六年间,森禾已被誉为“中国花卉园艺产业的领跑者”和“中国民族花卉产业的旗手”。郑勇平董事长连续两年获得“中国花卉企业十大新闻人物”称号。会上,郑勇平作为唯一一位企业界获奖代表作了发言。他说,森禾从机制、投入、项目、渠道等方面入手,定位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的工作方向,创新品种、革新流程、提升技术含量,开发了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8 “花仙子”让花儿忘了季节 林霞 林霞1993年毕业于我校经济林专业,毕业后分配到浙江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工作。她曾引种蝴蝶兰、红掌、一品红、凤梨、仙客来等这些原本在温州难觅踪影的花卉品种,并使之在温州落地生根。她的一品红、仙客来高山反季节栽培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林霞主持的“良种花卉种子种苗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达国内领先水平。 9 浙江农林大学校长 周国模 1961年4月生,男,汉族,浙江诸暨人,硕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共党员。1982年毕业于浙江林学院林学专业,留校任教;1984年考入北京林业大学森林经理专业,1987年获农学硕士学位。 浙江省重点学科(B类)-森林经理学科带头人,中国林学会理事,中国林学会森林经理分会理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林业系统工程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林学会副理事长。主持省级以上科研项目24项。 主持完成的国际合作项目“退化林地改造的技术和社会经济手段综合研究”分获1999年度浙江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省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和省林业厅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一);浙江省“九五”重点项目“集体林区森林经理应用技术体系研究”获2001年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二);“浙江开化县杉木人工林经营技术研究”获1991年浙江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四);“区域森林资源预警系统研究”获2002年浙江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一);主持的教学改革项目分别于2004年和1993年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二等奖。 先后在《林业科学》、《自然资源学报》、《水土保持学报》、《应用生态学报》、《New Forests》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70多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篇,出版科技专著1部。1997年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被确定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997年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人员;2000年获中国林业青年科技奖;2001年获浙江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

如果你是在经济比较好的地方的,比较爱出去玩的,建议不要来。

还行吧,就是临安这个城市比较偏,学校也离市区有些距离

2009年至2013年10月,该校共承担包括国家级科技项目在内的科研课题3300余项,科研经费总量近5亿元。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7项;三大检索收录论文850篇,授权专利368件,出版专(编)著229部。学校先后与浙江、福建、江西、江苏、安徽等50多个县市区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推广与社会服务,完成开发项目1300多项,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00多亿元,带动20多万人脱贫致富,促进了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学校连续9年被评为浙江省科技特派员先进派出单位,2009年被评为全国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集体 。 馆藏资源 截至2010年5月,浙江农林大学图书馆藏有纸质图书154万余册,电子图书90余万册;中外文纸质期刊近1800多种,读秀学术搜索平台、标准文献电子阅览室、《中国基本古籍库》、EPS全球统计数据/分析平台、CALIS农学中心学位论文库、中国高等教育期刊文献总库、中国资讯行(ChinaInfoBank)、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浙江农林大学图书馆网上报告厅、万方外文文献数据库、万方科技成果库、万方中国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万方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论文全文数据库等中外文数据库30余个 。 学术刊物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原《浙江林学院学报》)是浙江农林大学主办的学术期刊,创刊于1984年。双月刊,国内外发行。主要刊登农学、林学、植物保护学、园艺学、园林学、动物学、生态学、农业工程、生物技术、水土保持学、土壤学等学科的学术论文与研究简报。学报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ChinaInfo)系统科技期刊群》、“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俄罗斯《文摘杂志》(AJ),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英国动物学记录(ZR,Biosis),波兰哥白尼索引(IC),英国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文摘(CABA),美国化学文摘(CA),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中国文献数据库(JSTChina)等,是全国林业类和综合性农业科学类中文核心期刊。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奖,此前曾获首届浙江省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第二届浙江省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首届和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全国高校自然科学优秀学报一等奖等奖项20余项 。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影响因子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于1956年创刊,系美国CA、俄罗斯AJ、英国CABI、日本JST、中国CSCD、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农业文摘来源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万方”、“维普”等全文上网数据库收录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百”期刊。1995年以来,在国家和省部级评奖活动中共获得各种奖励16项。其中两次荣获国家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两次荣获湖南省“十佳”科技期刊,连续5次被评为湖南省一级期刊,2006年被评为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于1999年创刊,系中国期刊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维普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的来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CAJ ——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先后在全国“首届农林高校社科优秀期刊评比”中被评为优秀期刊,在教育部社科司和中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第三 届全 国社科学 报评比”中被评为全国优秀 社科学报。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七届编辑委员会 学术顾问:袁隆平方智远 主任:周清明副 主 任:官春云 卢向阳刘仲华萧浪涛委员:(以姓氏笔划为序)王国梁 方 逵 邓子牛 卢向阳 刘 强 刘仲华刘灿明 孙志良 孙松林 李宗军 肖调义 邹冬生余兴龙 张杨珠 陈 斌 陈立云 杨仁斌 易自力官春云 周清明 周集中 周冀衡 侯德兴 段建南饶力群 贺建华 姚帮松 夏延斌 高必达 唐启源黄 璜 萧浪涛 彭克勤 揭雨成 雷新根 谭济才廖桂平 熊兴耀 薛立群 戴良英

增刊不上期刊网的,还是前者吧呵呵

评价一个期刊的好坏要看它的影响因子的大小。拿05年的排名来讲排名 代码 期刊名称 总被引频次 影响因子370 V050 城市规划 747 H060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667 G281 医学研究生学报 569 G233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1663 Z011 上海环境科学 880 H016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453 G489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369 Z021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1141 N051 机械工程学报 1570 E107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690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在一千多个排名中在前400,而在这里面找不到《中国科技纵横》,而且这本刊物创刊于2002年,非常之年轻,与《湖南农业大学学报》54年的创刊历史不能相比。《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于1956年创刊,系美国CA、俄罗斯AJ、英国CABI、日本JST、中国CSCD、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农业文摘来源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万方”、“维普”等全文上网数据库收录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百”期刊。1995年以来,在国家和省部级评奖活动中共获得各种奖励16项。其中两次荣获国家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两次荣获湖南省“十佳”科技期刊,连续5次被评为湖南省一级期刊,2006年被评为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假如能发表在《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那就比较牛逼了,对科研还是很好的。

《中国科技纵横》

榆林学院学报影响因子

基于GIS的哈尔滨市中小学分布分析Distribution Analysis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Harbin Based on GISDOI: , PDF, HTML, XML, 下载: 697 浏览: 1,416 作者: 郭艺迪:浙江师范大学,浙江 金华关键词: 中小学;选址;GIS应用;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Site Selection; GIS Application摘要: 论文以哈尔滨市和平区中小学布局规划为例,通过对城市中小学选址规划相关因素的分析,经过空间分析给出综合评价,确定选址最优区位和评价指标。最后从空间分布和学校容量两方面对学校的现状和原规划做出评估,从而提出了小学规划的改进方案。此外,本文的研究结论对规划方案的最优化选择或对新的服务设施选址等方面也有一定实践意义,为中小学布局规划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为科学决策提供了一个参考平台。 Abstract: Taking the layout planning of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in Heping District of Harbin as an ex-ample, the paper analyzes the relevant factors of urba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location planning, and gives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through spatial analysis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location and evaluation index. Finally,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original plan of the school are evaluated from the aspects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school capacity, so that the improvement plan of the primary school plan is proposed. In addition, the research conclusions of this paper also have certain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optimal selection of planning schemes or the location of new service facilities, which provides a strong support for the layout planning of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It provides a reference platform for scientific decision-making.文章引用:郭艺迪. 基于GIS的哈尔滨市中小学分布分析[J]. 地球科学前沿, 2019, 9(10): 898-907. . 引言. 研究背景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一座座现代化城市拔地而起。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城市的一些公共配套SSS却没能与城市同步发展起来,例如学校的配套建设便是其中的一项。比如有许多科技园、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区和新建居民住宅小区,开发商为了获取最大利润很少将学校的建设纳入到总体规划中来 [1],从而导致了城区尤其是市中心学校分布极不合理。然而学校的分布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能否就近入学,在城市范围内考虑学校的分布位置是基于居民的需要,所以分析学校的分布特征对城市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旧城区大量改造,新城区不断开发,城市辖区向四周不断延伸,城区人口也在大幅度增长,城市中小学布局问题凸显,小城市由于受到经济发展条件、发展时机和执政者能力等因素的影响,由此带来了如教育资源不均衡、学生上学不便、出行安全得不到保障等一系列问题,在教育领域表现在教育资源非均衡发展上。集聚效应相对较弱的小城市,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远不及大中城市,有限的优势教育资源过于集中分布,基础教育的不均衡发展影响着今后城市的长远发展。因此,在均衡发展已成为时代发展主流的今天,过去那种发展不均衡的状况和以牺牲公平而追求效率的资源配置方式已经不再适应实际发展,所以改变不公平的资源配置方式并使其均衡发展应成为当今中小学的发展趋势 [2]。哈尔滨地处东北亚中心地带,是黑龙江省省会,具体坐标为东经125˚42'~130˚10'、北纬44˚04'~46˚40',被誉为欧亚大陆桥的明珠,是第一条欧亚大陆桥和空中走廊的重要枢纽,也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热点旅游城市和国际冰雪文化名城。哈尔滨作为中国东北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市总面积约为万平方公里,辖9个市辖区、7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其中市辖区面积10,198平方公里。2014年户籍总人口994万人。城市化起步较晚,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这样有着各个美誉的城市同样也面临了学校分布不合理、学校规模不达标、教育资源存在校际差异等问题。近年来哈尔滨市基础教育持续发展,并具有较快的良好的发展态势,整体育人环境、办学条件都有了历史性的改观。但是由于区域经济尚不发达、中小学教育状况还存在一些问题。为此,根据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的实际需求,了解中小学教育的现状,从而探索中小学教育发展的途径与策略,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的指导意义。在当前的中小学空间布局调整的背景之下,本文通过对哈尔滨市中小学分布的分析研究,探索适宜小城市中小学空间布局的相关指标和优化对策。. 国内外研究进展. 国内研究现状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中小学布局调整已经大规模展开,虽然有关的政策宣传、经验报道、实施调查相当多,但中小学空间布局规划研究尚不多见。在已进行的布局调整工作中,常有地方政府未能深入领会中央的调整精神、全面地分析和理解调整工作,对布局调整政策的认识模糊甚至片面,加上对当地农村实际情况缺乏调研与了解,将“调整”简单化地理解为“撤并”和“缩减”农村中小学,将中小学布局调整的目标错误地理解为甚至等同于在一定年限内(甚至在短期内)撤减掉一大批农村中小学,从而出现大量撤减、盲目集中、加速调整等问题,导致布局调整工作的简单化、形式化与“一刀切”。南京大学的张京祥先生在研究基本教育设施均等化布局原则和规范制定的过程中,提出教育设施服务半径分析,要通过现行标准、问卷调查(居民期望距离,居民可承受的距离范围)、最小规模等综合对比,确定学校的服务半径。研究还提出了基本教育设施均等化布局的指引措施,对我国过去习惯以“国家标准”、“技术规范”为依据的城乡规划编制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文章以常州市为实证,从空间布局的角度对“均等化布局”进行了一些探索性的尝试,但是,“均等化布局”是一个需要进行深入实践探讨的过程。总之,该研究是对中小学空间布局问题研究的一次创新 [3]。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中小学空间布局中的应用研究也日益广泛 [4] [5] [6] [7]。张雪峰使用GIS建立学校分析、自然村人口分布、地形等地理空间数据库,进行教育资源空间可达性分析,进一步使用Huff模型分析学校位置、规模与学生空间分布之间的关系;分析、解释中小学空间分布特征和存在问题,为布局调整提出合理化建议 [8]。夏坤对于小城市中小学空间布局进行研究,文章中介绍了中小学空间布局研究中应用到的诸多的GIS空间分析技术;然后对中小学空间布局的相关指标和模型进行分析;最后结合具体的研究对象,对麻城市区中小学的空间可达性、服务半径进行分析,得出适宜麻城市区中小学空间布局的服务半径指标,探索了GIS技术在中小学空间布局研究中的运用和适宜性中小学服务半径指标的确定方法。基于GIS的中小学优化选址研究,根据优化方案得到的中小学空间布局更加合理,学校服务范围的重叠度下降,学生的入学距离减少,中小学服务了更多的城市人口 [9]。. 国外研究现状学校布局及调整具体到各国,情况并不一样。巴基斯坦在第四个教育计划时期(1979~1987年),没有学校布局标准,结果导致小学布局不合理。印度北方邦1993年采取了一项学校布局标准:小学低年级平原地区学校覆盖半径为公里、山区1公里,小学高年级3公里。结果发现,当时有130万小孩不在小学覆盖范围内。大多数的非洲国家采取了学校覆盖区域的最小人口数标准:毛里塔尼亚为600居民,一个标准街区2个教室;冈比亚是一个街区2个教室;几内亚是一个标准街区3个教室。近代以来,国外中小学空间布局研究逐渐开始注重学校的空间可达性问题。1929年美国人佩里提出了著名的邻里单位理论,该理论提出将小学设置在邻里单位的中心,明确的界定了组成城市居住单元的规模,即邻里单位的规模应当是服务一所小学的规模,这样的邻里社区规模能够避免学生穿越城市交通道路,降低机动车对小学生造成危害的概率。其中,邻里中心的辐射范围不大于 km。以邻里单位理论基础为出发点的居住区建设模式,推进了学校的步行可达性。. 研究内容本文将GIS的数据管理、地图制图和空间分析功能以及可达性原理引入中小学空间布局分析。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如下几点:1) 介绍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现阶段对于中小学空间布局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再结合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提出对中小学空间分布研究的必要性。2) 阐述当前GIS发展的状况,以及关于中小学空间分布分析所用到的空间分析功能,既是对中小学空间布局出现的问题进行概述,也是对中小学空间布局研究的技术手段的认识。3) 对哈尔滨市中小学利用GIS空间数据库系统实现基础数据的可视化,从直观的角度观察现有中小学阶段教育基础设施的布局特征。4) 利用GIS技术的空间分析功能对哈尔滨市中小学的服务范围及可达性进行分析,并对哈尔滨市中小学选址适宜性进行评价分析。5) 总结关于进行小学选址规划的几点思考。为规划人员提供更好的决策依据,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尽量使学生享受到相对公平的教育。2. 中小学空间布局分析的GIS技术方法.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和特点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采集、存储、管理、分析、显示和应用地理信息的计算机系统,是分析和处理海量地理数据的通用技术。从定义中不难看出,GIS的功能是分析和处理地理数据。可见GIS的一半功能是分析数据,甚至可以说,GIS处理地理数据的目的也是为了分析数据。GIS技术把地图这种独特的视觉化效果和地理分析功能与一般的数据库操作集成在一起。主要应用在测绘与地图制图、资源管理、城乡规划、灾害监测、环境保护、国防、宏观决策支持等。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特点:1) 公共的地理定位基础。2) 具有采集、管理、分析和输出多种地理空间信息的能力。3) 系统以分析模型驱动,具有极强的空间综合分析和动态预测能力,并能产生高层次的地理信息。4) 以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为目的,是一个人机交互式的空间决策支持系统。. 数据源和数据处理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和作用对象均为空间数据。在中小学空间布局的研究中是中小学的空间数据,是与中小学空间布局有关的自然、社会和人口数据。地理空间数据是以地球表面空间位置为参照的自然、社会和人文经济景观数据,可以是图形、图像、文字、表格和数字等,是系统程序作用的对象,是GIS所表达的现实世界经过模型抽象的实质性内容。本文所用到的数据有dem30m数据,来源与地理空间数据云,在google上下载了自定义范围的哈尔滨市区电子地图和卫星图,由于dem影像范围相对较大,利用ERDAS软件将影像进行了相应的裁剪(如图1),即img格式dem影像文件“剪裁1”。. GIS空间分析技术数据之中存在着大量的信息,信息蕴藏在数据的关系之中。因此在数据表现的表象信息之下还有大量的隐性信息。这些信息一般不为直觉所知,并且也不具体或不清晰,需要通过一定的数据加工方式揭示出来,具体方法就是信息查询分析。空间信息分析就是针对空间数据库的数据进行的分析。. 缓冲区分析缓冲区分析是针对点、线、面实体,自动建立其周围一定宽度范围以内的缓冲区多边形。生成缓冲区可以生成只有一个缓冲距离的缓冲区也可以设定多个相同或者不同的缓冲距离来生成多级缓冲区。另外还可以生成一些特殊形态的缓冲区。缓冲区的产生有三种情况:一是基于点要素的缓冲区,通常以点为圆心、以一定距离为半径的圆;二是基于线要素的缓冲区,通常是以线为中心轴线,距中心轴线一定距离的平行条带多边形(图2);三是基于面要素多边形边界的缓冲区,向外或向内扩展一定距离以生成新的多边形(图3)。这些根据不同应用要求所生成的缓冲区,虽然形态不同,但基本原理相同。Figure 1. Point feature buffer图1. 点状要素缓冲区Figure 2. Linear feature buffer图2. 线状要素缓冲区Figure 3. The planar feature buffer图3. 面状要素缓冲区. 再分类根据不同的需要对数据再进行分类和提取,由于这种分类是对原始数据进行的再次分类组织,因此称为再分类(Reclassification)。点、线、状地物的再分类,对于矢量数据结构可以通过简单的修改属性表中的数值来实现,对于栅格数据结构也可以通过修改属性值来获得新的点、线状地物。面状地物的再分类,对于栅格数据结构则和点、线分类一样,简单的改变属性数值并改变图例表现这一变化。对于矢量数据结构的面状地物再分类,则需要同时改变尸体的几何形状和属性。首要的任务是去掉将要合并的多边形之间的分界线,再把这两个多边形的属性值变为同一属性。. 叠加分析在GIS中是把各类不同要素分层的方式来组织数据表达整个研究区域的地物景观。而要知道各要素图层之间的地理位置关系就需要把要素层进行叠加分析。通过叠加分析可以得出各要素的分布情况以及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叠加分析是指在统一空间参考系统下,通过对两个数据进行的一系列集合运算,产生新数据的过程。这里提到的数据可以是图层对应的数据集,也可以是地物对象。叠加分析的叠置分析的目标是分析在空间位置上有一定关联的空间对象的空间特征和专属属性之间的相互关系。使用叠加分析可将多个数据集的特征合并为一个特征。多层数据的叠置分析,不仅仅产生了新的空间关系,还可以产生新的属性特征关系,还能获取参与叠加的要素的所有属性,能够发现多层数据间的相互差异、联系和变化等特征。经常使用此方法查找适于特定用途的位置或容易遭受某种风险的位置。3. 哈尔滨市市区中小学空间布局现状分析. 研究区概况. 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哈尔滨位于东经125˚42'~130˚10',北纬44˚04'~46˚40',是黑龙江省省会,是中国东北北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中国省辖市中面积最大、人口居第二位的特大城市。全市土地面积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7086平方公里,辖9区9县(市)。截至2014年末,户籍总人口万人,市辖区人口万人,48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66万人。. 自然地理要素哈尔滨市区地域平坦、低洼,东部10县(市)多山及丘陵地。东南临张广才岭支脉丘陵,北部为小兴安岭山区,中部有松花江通过,山势不高,河流纵横,平原辽阔。哈尔滨市区主要分布在松花江形成的三级阶地上:第一级阶地海拔在132~140米之间,主要包括道里区和道外区,地面平坦;第二级阶地海拔145~175米,由第一级阶地逐步过渡,无明显界限,主要包括南岗区和香坊区的部分地区,面积较大,长期流水浸蚀,略有起伏,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是哈尔滨市重要农业区;第三级阶地海拔180~200米,主要分布在荒山嘴子和平房区南部等地,再往东南则逐渐过渡到张广才岭余脉,为丘陵地区。. 人口和经济2015年年末户籍总人口万人,比上年末减少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万人,市辖区人口万人。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万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为。全市出生人口万人,出生率‰,死亡人口万人,死亡率‰。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亿元,增长。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亿元,增长。主体税种中,营业税122亿元,下降;企业所得税亿元,增长;增值税亿元,增长;个人所得税亿元,增长。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亿元,增长。其中,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城乡社区事务、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为亿元、亿元、亿元、亿元、55亿元,分别增长2%、、、和。. 哈尔滨市市区中小学现状. 分布现状哈尔滨市市区普通高中141所,在校学生14万人,初中478所,在校学生万人,全市共有小学2244所,在校学生万人。. 现状存在问题及思考目前城市中小学存在的主要问题:① 教育资源总量不足;② 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③ 新区教育设施建设与新区开发建设不同步;④ 学生出行安全存在隐患;⑤ 学校用地不足,设施不完善。随着城区生源数量的急剧增加,在现有办学条件下,学校长期处于严重超负荷运转状态。位于城市中心区的学校,由于人口高度密集,用地极其紧张,学校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用地的限制,没有拓展空间。因此,根据城市居住空间的迁移和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加,可适当合并、迁移或拆除较密集的学校,同时对于现状的教育资源也应加以整合,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4. 哈尔滨市市区中小学空间布局GIS分析. 数据处理本文所用到的数据有dem30m数据,来源与地理空间数据云,在google上下载了自定义范围的哈尔滨市区电子地图和卫星图,由于dem影像范围相对较大,利用ERDAS软件将影像进行了相应的裁剪,即img格式dem影像文件“剪裁1”。根据电子地图在ARCGIS中绘制出了哈尔滨市道路交通图(如图4),即shap格式线文件“line”。在网络上搜索到关于哈尔滨市中小学位置,根据电子地图在ARCGIS下绘制出哈尔滨市局部地图小学分布图(如图5)与中学分布图,即shap格式点文件“primary_school”,同样的方法又制作了娱乐场所,即shap格式点文件“rec_sites”。又在卫星图的参考下绘制出了大致的土地利用线图,即shap格式线文件“线”,经过转换得到土地利用图(如图6)。Figure 4. Partial road map of Harbin图4. 哈尔滨市局部道路图Figure 5. Distribution of local primary schools in Harbin图5. 哈尔滨市局部小学分布图Figure 6. Land use map图6. 土地利用图. 中小学优化选址评价中的GIS技术1) 坡度分析技术在ARCGIS环境下利用special analyst→surface→slope工具将dem影像文件“裁剪1”进行坡度分析。2) 制作土地利用图将线状图“线”转换成面状图,Date Management Tools→Feature→Feature to Polygon,得到面状图“线_Feature To Polygon”。随后再将面状图信息赋予属性值“shuxing”,接着进行面转栅格操作,Conversion Tools→To Raster→Polygon to Raster,得到栅格数据“线_PGtoR”。3) 缓冲区分析利用Spatial Analyst Tools→Distance→Euclidean Distance操作,分别将小学分布点文件“primary_school”、道路线文件“line”进行缓冲区分析。4) 重分类将道路缓冲图、小学分布缓冲图、土地利用图和坡度图进行重分类,即Spatial Analyst→Reclass→ Reclassify。5) 利用Spatial Analyst→Map Algebra→Raster Calculator栅格计算器按照一定比例合并土地利用图、道路缓冲区重分类图、学校直线距离缓冲区重分类图。得到最终所需的学校选址适宜性分布图,如图7。Figure 7. School address suitability map图7. 学校地址适宜性分布图5. 结论与展望本研究得出的结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资源均衡发展是基础教育健康发展的保证。2) GIS技术在中小学空间布局中的运用,能带来研究技术手段上的多样化和强有力的科学依据,尤其是GIS的空间分析技术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量化分析。3) 在中小学选址问题中,GIS技术对各类影响因子进行加权叠加分析,使得学校的选址结果更具科学性。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强大的空间表达方法,对评价分析的结果进行可视化的表达,使得分析的结果更加鲜明直观的进行了展现。4) 对于小城市而言,由于经济发展条件的影响,城市新区的发展条件还不成熟,人口密度和中小学的分布密度稀疏,与城市老城区差距明显,基础教育设施的配套建设还不完善。因此,老城区的中小学应该进行适当的整合,提高中小学分布的均匀度;新区应该科学地进行学校布点规划,服务更多的城市人口。中小学空间布局的不合理是基础教育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常见问题,较难从一个点或一个面去治理和改善,必须从整体来看待中小学空间布局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给了我们以新的思路去看待中小学空间布局的问题,可以通过GIS技术对中小学合理服务半径、优化选址进行研究。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由于受到时间、条件的限制,所取得的数据并不是很完整。在计算的过程中,没有获得人口组成结构的数据。学校选址的相关因素还有很多,如何将一些定性的因素定量化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如环境影响因素、铁路、快速路阻隔等,希望技术能够与相关模型结合有所作为。还有一点不足是只探讨了GIS技术在中小学空间布局分析方面的使用,并没有对当代中小学的教育机制发展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内容。参考文献[1] 赵燕莉, 楚新正. 乌鲁木齐市中小学空间分布特征分析[J]. 榆林学院学报, 2012, 22(6): 114-117.[2] 李明, 吕翠华, 张东明. GIS支持下的昆明市中小学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价值工程, 2011, 30(28): 141-142.[3] 张京祥, 葛志兵, 罗震东.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均等化研究——以常州市教育设施为例[J]. 城市规划, 2012, 36(2): 9-15.[4] 周子懿. 学区划分背景下的小学布点规划评价与优化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杭州: 浙江大学, 2015.[5] 佟耕, 李鹏飞, 刘治国, 等. GIS技术支持下的沈阳市中小学布局规划研究[J]. 规划师, 2014(S1): 68.[6] 邓旭东, 王晶. 基于GIS选址的文献综述[J]. 物流技术(装备版), 2015(8): 45-47.[7] 董振, 金石柱. 基于GIS的龙井市中小学布局调整研究[J]. 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1): 68-73.[8] 张雪峰. 基于GIS的巩义市农村中小学空间布局分析[D]: [硕士学位论文]. 开封: 河南大学, 2008.[9] 夏坤. 小城市中小学空间布局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西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4.投稿相关文章基于最近距离的哈尔滨市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时空演变特征分析Spatial-Temporal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of Accessibility of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in Harbin Based on the Closest Distance基于GIS的晋城市自然村名的分布特征分析A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of Natural Villages Based on GIS Application in Jincheng City哈尔滨市高校开设气排球选修课的可行性分析The Feasibility Analysis of Gas Volleyball Elective Course Setting Up in Universities of Harbin City基于GIS平台的北京市延庆县生态敏感性分析Ecologic Sensitivity Analysis in Yanqing County Based on GIS基于GIS的郑州市行政村地名分析

榆林学院是公办大学。榆林学院(Yulin University)坐落在陕西榆林,是一所以工科为主,工、管、文、理、农、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本科院校,是陕西省最北部的高等院校,也是榆林唯一的一所省属本科院校。入选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区别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区别主要有性质不同、资金来源不同、举办者不同,具体如下:一、性质不同1、民办学校:民办学校是指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依法举办的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民办学校的本科专科学历是受国家认可的,学信网可查。2、公办大学:是国家或地方政府创办的大学,办学历史一般比较悠久,社会认可度较高。二、资金来源不同1、民办学校:资金来源,有个人自筹资金、个人智力投入(无资金投入)、个人和企业的投资、集资或入股以及捐资等。对于一个特定的民办学校来说,资金来源并不完全是单一的,可以是个人、集体、企业资金的混合。同时,非财政性经费并不排除国有资产的注入。2、公办学校:政府财政拨款。三、举办者不同1、民办学校:民办学校的举办者主要有公民个人、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集体经济组织、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2、公办学校:国家政府部门。

榆林学院前身是创建于1923年的陕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1958年改名为西安师范学院绥德分院,1978年更名为陕西师范大学榆林专修科,80年代初期北迁至榆林西沙,1984年更名为榆林师范专科学校,1991年与榆林农林专科学校合并,整合为榆林高等专科学校,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定名为榆林学院。2015年1月,陕西省教育厅和榆林市人民政府签订了省市共建协议,合力推进榆林大学建设。2017年,绥德师范学校并入。2018年,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新增硕士学位授权单位,被陕西省确定为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单位。

师资力量

2022年1月官网显示,学校在职教职员工1153人,其中专任教师852人,正高职称103人,副高级职称376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者926人,博士学位182人。学校设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聘任6名两院院士,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陕西省先进工作者1人,陕西省“三五人才”入选专家1人,特支计划人才4人,三秦人才3人,省杰出青年2人,省青年科技新星4人,榆林市有突出贡献专家30余人。省级教学团队4个。

院系专业

据2022年1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设有15个二级学院,55个本科专业。

学科建设

2022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有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扶持学科2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项目7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其中学术学位1个,陕西省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4个。学校现有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个,陕北历史文化博物馆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四主体一联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哲学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4个,省级青年科技创新团队2个,市级科技创新团队2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院等平台47个。

陕西省重点学科:陕北文化学

陕西省重点扶持学科:民俗学,油气储运工程

教学建设

据2022年1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是国家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院校;获批国家新工科、新农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项,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项,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3个;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

特色专业

省级特色专业:旅游管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榆林学院-陕西亚华煤电集团锦界热电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陕西北元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项目(2014年):植物科学与技术、动物科学、园林

榆林学院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汉语言文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油气储运工程,植物科学与技术

对外交流

据2016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先后与美国阿肯色州立大学、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台湾淡江大学等16所国(境)外大学签订了校际友好合作协议,至2013年已有100余名学生赴台交流学习;与日本东京大学、大阪大学等高校建立了长期交流与合作关系。

科研机构

据2016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建有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市级重点实验室5个,校级科研机构5个。

馆藏资源

截至2016年底,榆林学院图书馆馆藏中外文纸本书刊万册,中外文电子图书近万册(种),中文期刊1600余种,各种报纸近百种,自建了《榆林学院非书资源管理平台》和《榆林学院图书加工平台》数据库2个,本地存贮电子资源达10TB以上。图书馆购置了大量电子版资源,以不同形式开通了CNKI、读秀、EBM、新东方英语等数据库资源10余个。

学术期刊

《榆林学院学报》(原名《榆林师专学报》、《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是由陕西省教育厅主管、榆林学院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双月刊,创刊于1991年,主要开设栏目有《自然科学专题研究》、《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生命科学研究与技术推广》、《生态示范区建设》、《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哲学与政治研究》、《陕北文化研究》、《区域经济研究》、《历史文化研究》、《法学研究》、《文学与艺术研究》、《高等教育教学》等。

当然认可了中国唯一一所建立在沙漠上的大学,榆林学院的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绥德师范学院,1991年与榆林农林专科学校合并,更名为榆林榆林学院图书馆高等专科学校。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改建为全日制省属综合本科院校——“榆林学院”。学院占地面积64万平方米。校舍面积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7062万元。校内各项设施齐全,设备先进。图书馆采用先进的图书管理集成系统,管理科学高效。有藏书万册,电子图书110万册,国内外各类期刊1500余种。设有248座的电子阅览室和教学科研用计算机1958多台,拥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数据库和连接国际互连网的千兆校园网为全院师生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科研和获取信息的先进手段与发展平台。建有4个校级实验中心18个院系级综合实验室。《榆林学院学报》、《榆林学院院报》外公开发行。校园芳草如茵,小桥流水,环境优美。春夏鸟语花香,绿树成荫;秋冬则风清沙白,青松长翠,是求学治学的理想之地。学院有16个院系(其中有7个二级学院),37个本科专业,19个专科专业。主要面向陕西省招生,生源地已覆盖河南、河北、甘肃、湖北、吉林、四川、重庆、江西、内蒙、宁夏、山西等20多个省区。有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共有11922人,成教生近2000人,留学生8名。毕业生主要就业于各地企业、政府机关、农林行业、基层中学及其它事业单位。2007年榆林学院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是陕西省省级第一类特色专业。

饿。。。必须认可啊,新盖了宿舍还有食堂啥的,9月份迎接新生的吧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