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关于秦腔论文范文写作

发布时间:2024-07-05 23:07:29

关于秦腔论文范文写作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0 条大 中 小 【访问量】118论秦腔艺术的保护与发展刘天利【学科分类】著作权法【出处】西安财经学院学报【摘要】秦腔艺术是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其申请为人类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作品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但秦腔艺术在当代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危机,且秦腔艺术的保护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程,因此,保护秦腔艺术,应在完善相关立法的同时,通过政府资助和政策支持,积极探索生产性保护和市场化经营的保护、传承和发展之路。【关键词】秦腔;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生产性保护【写作年份】2010年【正文】秦腔是我国最古老的地方剧种之一,和京剧、昆曲等一样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重要文化遗产。秦腔艺术由古代陕西、甘肃一带的民间歌舞演绎而来,因关中地区被称作“秦”而得名。其吟唱者以枣木为击节乐器,以梆为板,月琴、二胡应之,亦有紧慢,俗称梆子腔。秦腔艺术往往要求演绎者声脆、音广而高,俗称吼秦腔,由于秦腔演绎需要以豪放、粗犷的方式表现,正好契合了秦文化粗放、大气、豪爽、不排外、包容的精神气质,比较适宜于西北人吟唱。其演绎者一般均具有浓郁的地方口音(主要是陕西关中地区、甘肃一带的土话),反映了秦地人民耿直爽朗、慷慨好义的性格和纯朴敦厚、勤劳勇敢的民风。作为秦文化演绎发展的核心区,陕西为秦腔艺术的产生、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文化底蕴。秦腔最早发源于秦地,并由秦人经过千年演绎,其唱腔可分为欢音和苦音两种,并逐步形成不同流派。包括流行于关中东部渭南地区的东路秦腔;流行于关中西部宝鸡地区的西府秦腔;流行于汉中地区的汉调秦腔;流行于西安一带的中路秦腔。这四路秦腔虽受长期各地方言和民间音乐的影响,在语音、唱腔、配乐等方面稍有差别,但均扎根于秦地,与秦人赖以生息繁衍的秦文化在精神气质上具有统一性,并在脸谱、身段(如趟马、担柴担等)、化妆、特技(吐火、吹火)、以及语言声韵(秦腔是十四韵,内有八声)等方面,都有基本相同的风格。可以说,吼秦腔已经成为秦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秦腔生存现状及其原因随着人们价值观念、生存环境变迁等因素而走向多元化趋势,经历几千年发展的传统艺术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其自身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秦腔就是其中之一。以西安市为例,现在从事秦腔艺术表演的人员及其它相关人员的生存状况差,职工工资水平低且主要靠政府差额拨款,差额率为50%左右,其余要自己解决;秦腔剧场的建筑和设施严重老化,不能满足演出要求;通过演出获得经济收入早已无法解决演员和其他职工的生活问题;秦腔剧团的新老更替难以完成,老演员退休了,年轻人却不愿来,或者来了留不住;更重要的是,秦腔剧团现在的编、导、演、舞、美等主创人才严重青黄不接,剧团不能创作出更多适合现代人需求的新剧本或剧目,导致观众流失严重,接续困难。虽然目前西安曲江新区管理委员会在接收了相关秦腔剧团的管理权后,采取了一些新措施试图扭转,但是要根本改变秦腔发展传承的窘迫境地却非一朝一夕之事。总的来说,造成上述局面有两个方面的原因。首先,物质方面的原因主要一是资金匮乏,二是人才严重缺乏,三是政府政策上支持不够或者忽视秦腔的传承与发展。就陕西省和西安市而言,地方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政策关注和支持层次较低且不稳定,对秦腔等艺术形式的特别保障措施目前更是处于起步阶段,完全没有形成相应的体系。这种不足既表现在对传统艺术发展政策的灵活性上控制较紧,没有较为突出的政策引导和鼓励措施;也表现在财政政策支持方面的杯水车薪,秦腔艺术的发展资金严重不足。其次是文化环境方面。第一,秦腔艺术赖以发展和传承的原生态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导致传统秦文化对其影响力和支持力在逐步减弱;第二,秦腔艺术的群众基础越发薄弱,受众中老年化,观众层次性弱化;第三,秦腔本身创新不足,这与生存环境变迁和人才的缺乏具有密切关系。秦腔艺术几千年来扎根于秦地秦文化环境之中,其发展和传承需要具有文化认同的主体来发挥其创造能力,但随着社会环境和主体思想观念的变化,再加上体制、人才等问题使得秦腔艺术得以产生、发展、传承的文化条件不断丧失。另外,很少考虑观众需求,没有培养市场意识,往往为了评政府的奖而排戏,也是秦腔艺术发展的重要阻碍。上述因素相互交织,使得传承并振兴秦腔艺术将是一个庞大艰难的系统工程。秦腔作为传统艺术形式与新型文化形式虽有诸多的不同之处,考虑通过立法将其纳入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完全必要且符合实际的。文章主要侧重分析认定秦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属性,通过在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公约和我国认可的现有法律法规及制度框架内,寻找对秦腔艺术保护发展的对策。二、秦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属性分析我国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出现较晚,按照2008年5月14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第二条的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其具体评审标准如下:(一)具有展现中华民族文化创造力的杰出价值;(二)扎根于相关社区的文化传统,世代相传,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三)具有促进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增强社会凝聚力、增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作用,是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四)出色地运用传统工艺和技能,体现出高超的水平;(五)具有见证中华民族活的文化传统的独特价值;(六)对维系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因社会变革或缺乏保护措施而面临消失的危险。满足上述条件才是法律意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在此之前的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公布了我国第一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包括秦腔在内。当然从国际范围来看,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受《关于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作品的评审规则》(以下简称《规则》)所规定条件限制。该规则具体规定:参选作品应该具备体现人类的创造天才的优秀作品的特殊价值,参评作品的特殊价值要从以下方面得到证实。1、或者是具有特殊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集中体现。2、或者在历史、艺术、人种学、社会学、人类学、语言学及文字方面有特殊价值的民间传统文化表达。3、申报的文化空间或文化表达形式,为了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优秀作品,还必须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优秀作品”规则的五项条件。因此,此申报的作品应该:4、表明其深深扎根于文化传统或有关社区文化历史之中。5、能够作为一种手段对民间的文化特性和有关的文化社区起肯定作用,在智力借鉴和交流方面有重要价值,并促使各民族和各社会集团更加接近,对有关的群体起到文化和社会的现实作用。6、能够很好开发技能,提高技术质量。7、对现代的传统具有唯一见证的价值。8、由于缺乏抢救和保护手段,或加速的演变过程、或城市化趋势、或适应新环境文化的影响而面临消失的危险。从上述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具备的基本特质来看,秦腔作为我国传统民间戏曲艺术,既符合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条件,同时也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规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基本要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具有非物质性和活态性来两个基本特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非物质性”,主要表现在其存在于精神领域的创造活动及结晶中,其存在和延续主要是以口传心授的方式完成;而不是说该文化遗产并不存在物质的载体或表达形式;秦腔艺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如此。活态性表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本质上是一种活的流动的,不断更新变化的文化,从活态角度去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即使是已经消失或者已被部分物质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首先,秦腔具有非物质性,其与现代以剧本形式表达的秦腔剧目存在源与流的关系。秦腔剧本是古老秦腔艺术的现实物质表达,它是秦腔艺术精神化的物质载体。探索对秦腔剧本实施版权保护,不能够也不应该排斥秦腔的原生权利(即文化权利)的保护与传承;同样也不应认为秦腔艺术内容在一定程度上的物质化,就导致秦腔的存在形态、传承方式等完全物质化、静止化,或者丧失了其精神价值,毕竟作为艺术的秦腔与作为作品的秦腔剧本不完全等同。作为文化遗产,秦腔艺术更多是劳动人民对内心精神的陶冶和历练,是智慧或思考等创造行为的结晶,是无形的。它能够流传并有广泛的社会认同,除了以物质化的剧本形式予以保留外,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秦腔艺术的精神价值深深地扎根于它所存在的社区或民间文化环境,并与劳动人民的思想意识在一定层面上达到了共鸣,满足了一定范围人群的精神文化需求,从而被传唱并以口头等各种形式广泛流传。因而,真正能够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只能是作为原生态的无形的秦腔艺术,而不是经过加工的物化的作品。原生态的无形的秦腔艺术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对该艺术本体和存在的周边社区环境等配套实施全方位的保护。相反,物化的作品来源于原生态的艺术,但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通过现有的知识产权制度对其进行保护发展。其次,秦腔的活态性表现在它是一种“活”的文化遗产,它在赖以生存的环境处于不断发展和创新中;它是一种在具体时空中现场进行的“活”的演绎,不是一种静态的“死”固态化物质。秦腔艺术产生于几千年前的中国西北,深深扎根于秦人秦地文化之中,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艺术形式带动和创造过辉煌的古代政治文明及丰富的地域文化;其传承至今是对古老文明的独特的见证和再现,并具有唯一性;对于西北民族乃至中华民族而言具有特殊的精神和文化价值;由于历史的或现实的原因在现代社会环境中有逐渐衰亡的趋势;因而应当将秦腔艺术申请为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作品加以保护和发展。秦腔的物化成果比如剧本、道具、舞台、服饰、道具、乐器和图像等外在形式是其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具有一定的静止性,但这并不妨碍秦腔艺术本身作为活态精神文化的不断发展和传承。三、关于秦腔保护发展的一些建议基于上文的介绍和分析可知:在事实层面上,秦腔的现实状态的确不容乐观,其发展传承存在诸多困难因素,彼此交织;在法律层面上,目前人们往往不能把秦腔与法律保护相统一,但并不否认二者存在客观的密切联系,只是在认知程度上存在缺陷或不足;在经济层面上,秦腔素来被当作文化事业发展,也就是秦腔过去更多是由政府来出资支持和管理的,这与秦腔艺术产生、存在乃至发展的环境条件不相符合。因而,能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变化一种思路,将秦腔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回归其赖以生存的环境,尝试将其一定程度的市场化发展,运用生产性手段进行传承和发展,通过这种新的探索在发展中保护秦腔艺术,使其具有新的适应社会发展的生命力。(一)完善秦腔等戏曲艺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地方立法。秦腔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珍贵的文化资源,致力于对其保护是对古老秦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毋庸讳言,立法是一种长期稳定的保护方式,这正好符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要求,需要一代一代做下去。但通过国家对秦腔等戏曲艺术进行专门立法保护既不可行,也不经济,所以各地政府可以结合本地区的特色,专门进行契合实际的地方立法。就秦腔而言,地方立法应该明确秦腔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范围、保护主体、客体和内容;确立秦腔艺术传承人制度,并就评选等相关程序及如何管理作出规定;建立秦腔艺术保护基金,设立专门保护发展机构;设置奖励和惩处措施等,真正将秦腔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纳入法律体系中。(二)探索生产性保护方式是对秦腔保护发展的最优选择。生产性保护方式是文化部副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家中心主任王文章在其撰写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一书的导论部分提出来的。简单来说就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应该成为僵化的消极保存,而是在不违背其生存发展内在规律和自身运作方式、不扭曲其自然衍变趋势的前提下,将其导入当代产业体系,使之在生产实践中得到积极保护。生产性方式保护不是简单地走产业化发展道路,要避免将生产性保护单纯地往追求商品化上发展,避免不考虑其社会内涵、社会生态环境,使之纯粹旅游化、表演化、商品化;这种生产不只是简单的物质生产,还有人自身尤其是精神文化认同和创新的生产,特别是是要让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秦腔回到原有的生态中,实现有机更新。通过立法对秦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具有被动性,应当探索对秦腔艺术的文化元素进行提炼,通过生产性方式实现秦腔的传承和发展。对于秦腔来说,纯粹法律保护对其传承和发展来说是极为不利的,这样只会静止的、被动的毁灭这种艺术,这与秦腔的活态性特征明显背道而驰。文章认为:1.生产性保护需要将秦腔赖以产生发展的人文及文化生态环境保持。由于秦腔依赖于其生存发展的外在特定的原生生态环境,具有非独立性的特征,因而脱离该环境谈论传承是不切实际的。包括秦腔在内的任何一种民间艺术形式都产生于一定的文化生态之中,或一种文化时态之中,我们虽不可能去恢复文化时态,但我们可以借助一定地区的人群生活使这一文化艺术有机地活在当代人的生活方式中。就秦腔来说,我们在保护其艺术形式时,要尽可能地保护与其相关的生态元素,比如一定的地域、一定的生产生活方式乃至一定的思想观念和思维范式,这就要求对秦腔传承具有核心价值的农村传统文化生态保持完整,并对具有特殊价值的村落或特定区域进行动态整体性保护。当然,社会发展的脚步必然将在一定范围内逐步冲淡原有地域、文化乃至观念的束缚,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地更新秦腔艺术的外在形式和内容,保持内在文化价值的传承。比如通过动漫方式将秦腔表演形式现代化,可以填新词,但其核心的秦文化和秦地乡土气息要保留在吟唱和演绎之中。在这一点上,浙江省文化厅初步规划重点发展嵊州甘霖镇前期越剧艺术保护区等一批民间艺术生态保护区的做法值得学习和借鉴。2.生产性保护要求对秦腔实施有机更新。有机更新方式就是对秦腔艺术的保护发展应当在变与不变之间找到平衡,所谓变指的是秦腔艺术的外在表现形式,可以通过舞台演出、电影和电视等方式来实现;吟唱的内容,如填词等应当与当代的社会发展、与群众的生产生活等密切相关方面不断变化。所谓不变指的是秦腔核心的文化认同和文化传统,以及秦腔赖以生产发展的的原生态环境不变化。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只可活在一定地域里,在一定的地域里才可显示其艺术魅力,秦腔等戏曲艺术就是如此。对秦地世代相传、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资源,进行真实、动态、整体和可持续保护,保持秦腔艺术原生态环境,形成良性的民间艺术保护机制。有机更新拒绝脱离原生态环境而进行的创作和变化,讲求艺术扎更是生活,来源于生活的基本标准;拒绝对秦腔艺术进行推倒重建式的改变,比如将其完全市场化或者产业化,使其丧失文化认同和精神价值的方式。3.生产性保护可以对秦腔进行一定程度的市场化,引入新鲜的发展动力。可以利用地域上秦地秦文化所具有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为秦腔艺术的市场化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首先,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参与秦腔艺术的保护发展工程,通过组建基金会接收社会各界捐助,为秦腔发展提供后续资金支持。其次,可采用戏企联姻模式,通过企业投资秦腔艺术的方式,借助于一定商业化手段实施资金或待遇对秦腔艺人的激励作用,政府只要给予法规政策方面的优惠即可。再次,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秦腔艺术人才大培养行动,通过艺术培训、音乐戏曲茶座等模式,给予秦腔爱好者活动发展的空间,也可适当给予一定的补贴,增加其积极性,由此可以更广泛普及秦腔艺术,培养受众。第四,在农村鼓励成立民间自乐班,以提供资金激励的方式鼓励创作,参与民间演出,允许收取的一定的演出费用外加政府补助,提高民间艺人的主动精神。第五,有关政府管理部门可做一些组织工作与行政扶持、赞助,推荐优秀剧目成为秦腔文化遗产的代表作,采用精品意识与非精品意识相结合方式发展秦腔。(三)政府政策的支持和鼓励是保护发展秦腔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政策较之法律则更为灵活、高效,通过制定低位阶的规范性文件,可以更有针对性对秦腔艺术保护传承提供全面保障。秦腔的生产性保护道路,固然在基本原则规则方面需合乎法律根本精神,但在具体操作中很难把握变与不变的平衡关系。这就需要政府机关通过具体政策限定秦腔生产性保护的基本方向,秦腔不能完全产业化、市场化,但完全回归原生态也不可能,因而政府政策的引导功能应发挥纲领作用。例如要将秦腔推向基层社区,回归其相对原始的存在环境,就不可能运用法律强制的方式完成,否则会适得其反。相反,如果采用鼓励的政策,在财政、人员、场所等方面予以灵活支持,通过积极引导可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注重人才培养,从娃娃抓起,可以在一些具有适当基础的小学开设选修的秦腔艺术课程,也可以将该课程引入学生各个阶段的学习之中;对于特殊人才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或补贴;对于热衷于从事秦腔艺术的人员,给予一定的资助并培训。(四)加强对秦腔遗产传承人的认定和保护,发挥他们传播秦腔艺术和培养后继人才方面的的积极作用。目前,关于秦腔艺术传承人的认定工作已经展开,但是要发挥这些人员的积极作用,单纯的认定是远远不够的。首先,我们可以通过认定过程来传达一种信息,那就是政府鼓励每个人在秦腔保护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其次,应给予这些传承人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理性经济人的基本需求,易于被认同。第三,给予传承人一定的政策优惠和政府补助,鼓励他们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传播秦腔艺术、培养人才。第四,建立能上能下的传承人认定制度,否定传承人制度终身制或者政府奖励、补助终身制,节约秦腔艺术发展资金。秦腔遗产传承人是秦腔艺术传承的重要财富,但这一传承能否继续关键是下一代秦腔人才的培养。小结古老戏剧秦腔流传至今乃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面临诸多生存发展困境,对其保护并发展是对待民族文化的一种慎重合理的态度。将秦腔艺术上升到法律客体的角度进行保护是必要的,也是秦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趋势。希望通过政府支持和秦腔艺术本身一定程度的生产性保护发展,挽救这一民族文化遗产,但这一传承的核心应当人才的培养和文化的认同,主要应当经过上文所述的资金、政策、生态环境、意识培养等方面来完成。

我爱秦腔我爱秦腔在中国西北地区,流传着一种古老的传统戏曲剧目—秦腔,唱腔高亢激昂,其声如吼,让人振奋。

我是陕西人,从小就爱听秦腔戏,每次听到秦腔,都觉得很亲切,仿佛一下子拉近了我和家乡的距离。我姥姥是个秦腔迷,她经常放着碟跟着电视里的人唱,还给我讲里面的故事,带我去看戏。

受姥姥的影响,我看了秦腔《三滴血》,这是秦腔的代表曲目。这出戏讲了一个叫晋信书的县令,根据书上的传说故事滴血认亲来断案,让父子分离、姐弟失散。

讽刺了那些不切实际只信书本知识的糊涂官。尽信书不如无书,所以我们读书不能读死书,死读书。

我最喜欢看《铡美案》,里面的包拯是个大花脸,他不畏权势,铁面无私,刚正不阿。“陈世美”也成了那些攀龙附凤,抛弃妻子,忘恩负义的男人的代名词。

现在,我生活在兰州,在黄河之滨的公园里,经常可以看到那些秦腔迷在唱秦腔戏。从那里路过,我总会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观看。

他们有的唱腔悠扬,有的高亢有力,不管是着便装还是戏服,都一样的有板有眼,惟妙惟肖,真让人看着不想离开。虽然我和同龄的孩子一样,也喜欢流行的热歌劲舞,但我更喜欢秦腔,不仅仅因为它是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还因为他用脍炙人口,浅显易懂的故事反映了深刻的道理。

兰州市东郊学校五年级三班史元朗。

小时候我对家乡的美好回忆,最深的要数秦腔戏了。这是我接触最早的艺术形式。

一盏高挂的油灯闪着长长的火焰照在夜空中,秦腔人物或端坐对话或驰骋斗打,形象有趣、唱腔优美、生动传神,十分好看。《杨家将》、《薛仁贵征东》是我印象最深的剧目。

我从小成为秦腔戏迷是受父辈的影响。父亲虽然识字不多,但在村里称得上是一名小知识分子。他上街卖菜算起账来又快又准。由于他爱看秦腔戏,所以能经常给我们谈古论今、谈天说地,并从历代王朝的盛衰兴亡的故事中演绎出许多做人的道理。我就是在这种教育中成长起来的。可以说,秦腔戏是我童年的校外课堂和欢快的乐园。

现在家乡的秦腔戏仍在演,演戏的是民间的艺术团体。我到县城人民广场看了一场秦腔戏,节目是《武松打虎》和《薛仁贵征东》片段。一听到秦腔戏,一种久违了的亲切之感和愉悦心情油然而生。

现在的秦腔在造型上十分精美,镂空雕刻非常精细。武松的形象眉清目秀、英姿勃发。老虎嘴大目圆、凶猛异常、花纹逼真。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表演时人物的嘴巴、眼睛都能随着情节的需要变化无穷,在柔和的灯光照耀下,逼真传神,栩栩如生!

艺人的表演十分精湛,一个人唱,乐团配乐伴奏,虽然是一台戏,但武松与猛虎搏斗时的场面依然让人惊心动魄,扣人心弦。更令人叫绝的是一个演员可以演唱男女生末净旦丑各种腔调,使观众感到咫尺之间有千军万马,瞬间跨越历史长河,真可谓“一口述说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

唱腔的地方特色十分浓厚。以民间各派为主,吸收乾州碗碗腔的唱腔,形成浓郁的秦风秦韵。加上弦乐伴奏,悦耳动听,自成流派,深受人们的喜爱。

秦腔戏的艺术元素十分宽博。它是兼有戏曲各地艺术特色的综合艺术。演出内容以说史见长,一本戏可以连续上演两个多月,每天秦腔戏剧情的悬念叫你非接着天天看下去不可,许多人干脆固定坐位天天到场。我想,现在的电视连续剧可能是受秦腔戏的启发而产生的吧!上世纪80年代秦腔戏大师任哲中改进了秦腔,使秦腔《三滴血》进京上映。

他们不断地创作新的剧本,使秦腔戏常演常新。除了保留传承的传统节目外,还创作了大量的历史题材、现代题材和寓言神话节目,像《梁红玉击鼓战金兵》、《猪八戒背媳妇》、《鹤与龟》、《汉孝子黄香》、《红嫂》、《山娃与凤凰仙子》等等大受群众欢迎,而且演出时不拘泥于台词,与时俱进,给传统文化赋予了时代精神。

秦腔太斗任哲中他在剧本创作、各个方面都表现出十分出色的才能和 *** ,为群众奉献了精彩的节目,使大家受到了精美艺术的享受,他是一位真正的人民艺术家。

对不起”,“没关系”,“谢谢你”,这些文明的语言是多么熟悉,它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响起,就是这样的语言为我们解决了一个一个难题。

记得有一次,我上街去玩,走着走着,忽然一个皮球飞来打在我的头上。我正要发火,一个小女孩飞快地跑到我的面前,拉着我的手连声说:“姐姐,对不起,对不起。”此时此刻我的火气一下子烟消云散了。我随口答道:“没关系。”一场小小的风波就这样平息了。 小荷作文网

还有一次,一位老爷爷在马路上摔倒了,我赶紧上前把老爷爷扶起来。老爷爷笑着对我说:“谢谢你,小朋友。”听到这句话,我心里美滋滋的。 小荷作文网

就是这熟悉的声音,给我们大家带来了欢乐,让我们的胸怀更开阔。只有人与人之间和平相处,文明相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播下文明的火种,结出丰硕的果实,为更好的建设我们的祖国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们新一代人的语言习惯应该是善于聆听,敢于表达而又尊重被人。一个人的语言可以体现一个人的风度和气质,这种习惯直接关系到我们的道德修养。

同学们,让我们都拥有这熟悉的语言,到处能聆听到这熟悉的声音吧!

秦腔是我们西北广为流传的一种戏曲剧种,是陕西,甘肃一带的民歌发展而成的,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是我们西北人智慧的结晶。

那是星期六的下午,吃完晚饭,听爷爷和奶奶说广场演秦腔,十分好看,我振奋不已,一下缠住奶奶让她带我看秦腔,经过一番请求与商讨,奶奶终于答应了我去看秦腔演出。 来到广场,此时广场里人山人海,人声鼎沸,人满为患了,我和爷爷奶奶好不容易找了个空地放下凳子勉强坐了下来,我这时才细心打量了一下观众,有老态龙钟的老奶奶,有淘气可爱的小朋友,有神态慈祥的老爷爷,有风华正茂,帅气潇洒的叔叔,有大腹便便的伯伯,他们一个个饶有兴趣,侃侃而谈,时而仰天大笑,时而交头接耳,时而窃窃私语,时而大声争论,无不兴高采烈,开心忘怀。

这时舞台上传来锣鼓敲击的声音,观众席上立刻肃然无声,纷纷停止了谈话,在瑰丽绚烂的灯光下,演员陆续亮相登台演出。这部戏叫《狸猫换太子》讲的是宫中两个妃子为了夺取皇后的地位,进行的一场斗争。

我津津有味的听着,目不转睛的看着,仿佛沉浸在这戏剧的情景里,渐渐的迷住在那里了,这时,戏中的黑脸包公一声震耳欲聋的大吼,吓得我目瞪口呆,擦点从椅子上跳了起来,周围的观众一片雷声般的掌声,真是精彩极了。爷爷看我痴迷的样子还给我当起了讲解员,这就更加加深了我对这部戏的了解,我一切都在不知不觉中看完了戏。

那天的看戏,对我触动很大,让我对我们祖先五千年来不断探索,执着追求,打造了众多文化瑰宝和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所激励,我一定要好好学习这些文化精髓,让他在我们这些新一代接班人中传承并发扬光大。 我爱秦腔,我更爱我伟大的祖国的璀璨文化。

秦腔之美

秦腔须重唱,名曰乱弹。源于西秦腔,流行于我国西北地区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又因其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所以又叫“梆子腔”

秦腔唱腔包括“板路”和“彩腔”两部分,每部分均有欢音和苦音之分。前者善于表现欢快、喜悦情绪;后者善于抒发悲愤、凄凉情感最能代表秦腔特色.彩腔,俗称二音,音高八度,多用在人物感情激荡、剧情发展起伏跌宕之处。秦腔有慢板、二六板、代板、起板、尖板、滚板及花腔之分,拖腔尤富特色。凡属板式唱腔,均用真嗓;凡属彩腔,均用假嗓。主奏乐器为板胡,发音尖细清脆。

秦腔的表演朴实、粗犷、细腻、深刻,以情动人,富有夸张性。传统剧目有一千四百多部,文戏、武戏兼备,尤盛行须生和青衣戏,连台本戏、本戏、折戏和小戏均有,而以本戏居多。脚色行当分为四生、六旦、二净、一丑,计13门,又称“十三头网子”,其表演技艺十分丰富,自段和特技应有尽有,常用的有趟马、拉架子、吐火、扑跌、扫灯花、耍火辊、枪背、顶灯、咬牙、转椅等。辛亥革命后,西安成立了易俗社,专演秦腔,锐意改革,吸收京剧等剧种的营养,唱腔从高亢激昂而趋于柔和清丽,既保存原有风格,又融入新的格调。

秦腔是由人民创造出来的表现自己生活的一种富有地方特色的戏曲,经过各代不断的丰富和提高,在长期的发展道路中,保持着它特有的艺术素质,反映着劳动人民的勤劳生活和英勇的斗争气魄。至今,秦腔依然是西北地区人民最喜爱的主要剧种。

秦腔之美

秦腔须重唱,名曰乱弹。源于西秦腔,流行于我国西北地区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又因其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所以又叫“梆子腔”

秦腔唱腔包括“板路”和“彩腔”两部分,每部分均有欢音和苦音之分。前者善于表现欢快、喜悦情绪;后者善于抒发悲愤、凄凉情感最能代表秦腔特色.彩腔,俗称二音,音高八度,多用在人物感情激荡、剧情发展起伏跌宕之处。秦腔有慢板、二六板、代板、起板、尖板、滚板及花腔之分,拖腔尤富特色。凡属板式唱腔,均用真嗓;凡属彩腔,均用假嗓。主奏乐器为板胡,发音尖细清脆。

秦腔的表演朴实、粗犷、细腻、深刻,以情动人,富有夸张性。传统剧目有一千四百多部,文戏、武戏兼备,尤盛行须生和青衣戏,连台本戏、本戏、折戏和小戏均有,而以本戏居多。脚色行当分为四生、六旦、二净、一丑,计13门,又称“十三头网子”,其表演技艺十分丰富,自段和特技应有尽有,常用的有趟马、拉架子、吐火、扑跌、扫灯花、耍火辊、枪背、顶灯、咬牙、转椅等。辛亥革命后,西安成立了易俗社,专演秦腔,锐意改革,吸收京剧等剧种的营养,唱腔从高亢激昂而趋于柔和清丽,既保存原有风格,又融入新的格调。

秦腔是由人民创造出来的表现自己生活的一种富有地方特色的戏曲,经过各代不断的丰富和提高,在长期的发展道路中,保持着它特有的艺术素质,反映着劳动人民的勤劳生活和英勇的斗争气魄。至今,秦腔依然是西北地区人民最喜爱的主要剧种。

对不起”,“没关系”,“谢谢你”,这些文明的语言是多么熟悉,它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响起,就是这样的语言为我们解决了一个一个难题。

记得有一次,我上街去玩,走着走着,忽然一个皮球飞来打在我的头上。我正要发火,一个小女孩飞快地跑到我的面前,拉着我的手连声说:“姐姐,对不起,对不起。”

此时此刻我的火气一下子烟消云散了。我随口答道:“没关系。”

一场小小的风波就这样平息了。 小荷作文网 还有一次,一位老爷爷在马路上摔倒了,我赶紧上前把老爷爷扶起来。

老爷爷笑着对我说:“谢谢你,小朋友。”听到这句话,我心里美滋滋的。

小荷作文网 就是这熟悉的声音,给我们大家带来了欢乐,让我们的胸怀更开阔。只有人与人之间和平相处,文明相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播下文明的火种,结出丰硕的果实,为更好的建设我们的祖国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们新一代人的语言习惯应该是善于聆听,敢于表达而又尊重被人。一个人的语言可以体现一个人的风度和气质,这种习惯直接关系到我们的道德修养。

同学们,让我们都拥有这熟悉的语言,到处能聆听到这熟悉的声音吧。

关于麦积秦岭论文范文写作

秦岭及邻区区域大地构造背景和区域地质概况我想这篇一定会跟您思路的。真正的论文还得自己写,网上也不会有免费现成的,但是我们可以去其糟粕留其精华~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暑假,我和爸爸妈妈去了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的麦积山石窟。

一进大门,就有一座高高的山出现在我眼前。这座山遍体赤红,形状犹如一个堆得很高的麦垛,导游就这座山就是麦积山。

我们走进麦积山,它里面的楼梯非常奇特。一层比一层高,一个比一个窄,延着石壁一直攀到山顶。这些楼梯都是北魏时建的,都是悬空的,只依靠单单几根木桩支撑。如果没有网隔和扶手,一个不心就可能从高高的麦积山上摔下去。

麦积山里学有许多佛像,雕刻在山体20米至80米的高度上。大的、小的、高的、矮的,各种各样、千姿百态。我印象最深是涅磐窟和千佛廊。涅磐窟有四根又粗又短的石柱,柱头上有莲瓣形的浮雕。柱顶不是用斗拱,而取而代之的是以浮雕向我们展现了“火焰宝珠”图案。千佛廊更是令人赞叹不止,二百五十八尊石泥塑,端坐在石壁上,神情各异、栩栩如生。

看了麦积山石窟,我非常感叹。既看到了奇特的麦积山,又看见了古人精美的雕刻艺术和他们丰富的想象力,真为他们的技艺所折服。

秋天像一位魔术师,把魔术棒一挥,便把我们学校的花池打扮得非常美丽。我爱秋天,更爱秋天校园里的花池。

秋姑娘悄无声息地走进了我们学校的花池。啊!一幅美丽而神奇的画面立刻展现在我们眼前:红彤彤的太阳从东方升起,放射出万道金光,给花池里的树木披上了一件金色的.战袍。花池里美丽的花朵,更是让人喜爱。你看,花池里的菊花正傲然怒放,那五颜六色的菊花,芳香扑鼻,把校园装扮得格外美丽。下课的时候,同学们纷纷到花池旁欣赏菊花,那傲霜的菊花真是令人陶醉。你看那朵串红,那红通通的小脸蛋儿,多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风婆婆一吹,她低下了头,显得更加害羞了。她的姐姐——那朵紫色的薰衣草,可比妹妹大方多了,微风吹来,她的紫色的小脑袋有节奏地摇晃着,仿佛在对花池里的小草说:“不用怕,我来保护你。”下雨了,雨滴滴在树叶上,落在花朵上,近看,就像刚出生的婴儿躺在摇篮里,显得悠闲自在;远看,在阳光的照耀下,就像一颗颗宝石在闪闪发光。

我爱秋天,更爱秋天校园里漂亮的花池!

今天,妈妈带我和姐姐去麦积山游玩。

汽车在连绵起伏的山路上行驶,临窗眺望,远处的山峰像一幅幅山水画,路边的树木一闪而过。我不时着急地问妈妈:“妈妈,什么时候到呀?”妈妈说:“过了秦岭,到了甘肃天水市就到了。”

下午三点钟,我们终于来到了麦积山。远远望去,周围群山环抱,山峦叠翠。麦积山一秀崛起真像个麦积堆,半山腰雕刻着三座大佛,还有供游客参观的梯子,如云梯一般悬挂在山边。我们顾不得旅途劳累就开始爬山。来到山脚下,才知道那“云梯”是铁做的,上面只有护栏,没有护板。我们沿着云梯拾级而上,看见了许多大大小小的佛像,千姿百态,有的佛像在洞窟中隐藏着,有的洞窟是开放的,洞内光线很暗,佛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爬到一半,我向下看去,突然一阵恐惧,吓得我大叫:“妈妈我不爬了,我要下去。”旁边的游人说?押“不行,云梯只能向上登,不能向后退。”妈妈鼓励我说:“别怕,不要向下看,脚踩稳,手抓紧,向上登。”于是,我鼓起勇气从山这头爬到山那头,我终于战胜了恐惧,战胜了自己。

我想:学习也如爬山,只能向前,不能后退。

你去过秦岭吗?秦岭是我国贯穿南北的重要山脉,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一个天然的屏障。当你来到秦岭时,你就会觉得秦岭的山像一个巨人似的在你面前。那一座座大山,从远处瞧去巍峨雄壮,一座紧挨着一座,连绵不断,好似大海中的波浪起伏不停。啊,真是太美了,一座座山峰形态各异有的像一只猴子一动不动地在山头;有的像一座碧绿亭子在那里,有的像一个老爷爷柱着捌仗,再加上满山树木碧绿,云朵在半空中飘动,让人仿佛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秦岭的水也是非常的美,清澈见底,因为那里的水是山上的积雪融化的雪水,从山上流下来,那弯弯曲曲的水,就像一条白色的巨蟒,穿山越岭,顺着势蜿蜒曲折地流进了山谷中。真是美丽极了。秦岭的树四季常青,绿绿葱葱,山上有许多珍稀的植物,如银杉、白椤,水杉等等,因为秦岭贯穿我国的南北,因为它特殊的地理位置,因此成为穿越南北的天然屏障。秦岭还是一个大宝库,它物产丰富。不但有许多珍贵的药材,还是我国许多稀有的动物的天堂如朱鹮、金丝猴、小熊猫等等,秦岭也是我国国宝大熊猫的繁殖基地。秦岭真是太美了!如果你还没有去过秦岭,有时间你也去看看吧。

秦腔研究论文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0 条大 中 小 【访问量】118论秦腔艺术的保护与发展刘天利【学科分类】著作权法【出处】西安财经学院学报【摘要】秦腔艺术是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其申请为人类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作品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但秦腔艺术在当代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危机,且秦腔艺术的保护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程,因此,保护秦腔艺术,应在完善相关立法的同时,通过政府资助和政策支持,积极探索生产性保护和市场化经营的保护、传承和发展之路。【关键词】秦腔;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生产性保护【写作年份】2010年【正文】秦腔是我国最古老的地方剧种之一,和京剧、昆曲等一样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重要文化遗产。秦腔艺术由古代陕西、甘肃一带的民间歌舞演绎而来,因关中地区被称作“秦”而得名。其吟唱者以枣木为击节乐器,以梆为板,月琴、二胡应之,亦有紧慢,俗称梆子腔。秦腔艺术往往要求演绎者声脆、音广而高,俗称吼秦腔,由于秦腔演绎需要以豪放、粗犷的方式表现,正好契合了秦文化粗放、大气、豪爽、不排外、包容的精神气质,比较适宜于西北人吟唱。其演绎者一般均具有浓郁的地方口音(主要是陕西关中地区、甘肃一带的土话),反映了秦地人民耿直爽朗、慷慨好义的性格和纯朴敦厚、勤劳勇敢的民风。作为秦文化演绎发展的核心区,陕西为秦腔艺术的产生、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文化底蕴。秦腔最早发源于秦地,并由秦人经过千年演绎,其唱腔可分为欢音和苦音两种,并逐步形成不同流派。包括流行于关中东部渭南地区的东路秦腔;流行于关中西部宝鸡地区的西府秦腔;流行于汉中地区的汉调秦腔;流行于西安一带的中路秦腔。这四路秦腔虽受长期各地方言和民间音乐的影响,在语音、唱腔、配乐等方面稍有差别,但均扎根于秦地,与秦人赖以生息繁衍的秦文化在精神气质上具有统一性,并在脸谱、身段(如趟马、担柴担等)、化妆、特技(吐火、吹火)、以及语言声韵(秦腔是十四韵,内有八声)等方面,都有基本相同的风格。可以说,吼秦腔已经成为秦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秦腔生存现状及其原因随着人们价值观念、生存环境变迁等因素而走向多元化趋势,经历几千年发展的传统艺术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其自身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秦腔就是其中之一。以西安市为例,现在从事秦腔艺术表演的人员及其它相关人员的生存状况差,职工工资水平低且主要靠政府差额拨款,差额率为50%左右,其余要自己解决;秦腔剧场的建筑和设施严重老化,不能满足演出要求;通过演出获得经济收入早已无法解决演员和其他职工的生活问题;秦腔剧团的新老更替难以完成,老演员退休了,年轻人却不愿来,或者来了留不住;更重要的是,秦腔剧团现在的编、导、演、舞、美等主创人才严重青黄不接,剧团不能创作出更多适合现代人需求的新剧本或剧目,导致观众流失严重,接续困难。虽然目前西安曲江新区管理委员会在接收了相关秦腔剧团的管理权后,采取了一些新措施试图扭转,但是要根本改变秦腔发展传承的窘迫境地却非一朝一夕之事。总的来说,造成上述局面有两个方面的原因。首先,物质方面的原因主要一是资金匮乏,二是人才严重缺乏,三是政府政策上支持不够或者忽视秦腔的传承与发展。就陕西省和西安市而言,地方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政策关注和支持层次较低且不稳定,对秦腔等艺术形式的特别保障措施目前更是处于起步阶段,完全没有形成相应的体系。这种不足既表现在对传统艺术发展政策的灵活性上控制较紧,没有较为突出的政策引导和鼓励措施;也表现在财政政策支持方面的杯水车薪,秦腔艺术的发展资金严重不足。其次是文化环境方面。第一,秦腔艺术赖以发展和传承的原生态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导致传统秦文化对其影响力和支持力在逐步减弱;第二,秦腔艺术的群众基础越发薄弱,受众中老年化,观众层次性弱化;第三,秦腔本身创新不足,这与生存环境变迁和人才的缺乏具有密切关系。秦腔艺术几千年来扎根于秦地秦文化环境之中,其发展和传承需要具有文化认同的主体来发挥其创造能力,但随着社会环境和主体思想观念的变化,再加上体制、人才等问题使得秦腔艺术得以产生、发展、传承的文化条件不断丧失。另外,很少考虑观众需求,没有培养市场意识,往往为了评政府的奖而排戏,也是秦腔艺术发展的重要阻碍。上述因素相互交织,使得传承并振兴秦腔艺术将是一个庞大艰难的系统工程。秦腔作为传统艺术形式与新型文化形式虽有诸多的不同之处,考虑通过立法将其纳入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完全必要且符合实际的。文章主要侧重分析认定秦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属性,通过在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公约和我国认可的现有法律法规及制度框架内,寻找对秦腔艺术保护发展的对策。二、秦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属性分析我国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出现较晚,按照2008年5月14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第二条的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其具体评审标准如下:(一)具有展现中华民族文化创造力的杰出价值;(二)扎根于相关社区的文化传统,世代相传,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三)具有促进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增强社会凝聚力、增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作用,是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四)出色地运用传统工艺和技能,体现出高超的水平;(五)具有见证中华民族活的文化传统的独特价值;(六)对维系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因社会变革或缺乏保护措施而面临消失的危险。满足上述条件才是法律意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在此之前的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公布了我国第一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包括秦腔在内。当然从国际范围来看,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受《关于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作品的评审规则》(以下简称《规则》)所规定条件限制。该规则具体规定:参选作品应该具备体现人类的创造天才的优秀作品的特殊价值,参评作品的特殊价值要从以下方面得到证实。1、或者是具有特殊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集中体现。2、或者在历史、艺术、人种学、社会学、人类学、语言学及文字方面有特殊价值的民间传统文化表达。3、申报的文化空间或文化表达形式,为了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优秀作品,还必须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优秀作品”规则的五项条件。因此,此申报的作品应该:4、表明其深深扎根于文化传统或有关社区文化历史之中。5、能够作为一种手段对民间的文化特性和有关的文化社区起肯定作用,在智力借鉴和交流方面有重要价值,并促使各民族和各社会集团更加接近,对有关的群体起到文化和社会的现实作用。6、能够很好开发技能,提高技术质量。7、对现代的传统具有唯一见证的价值。8、由于缺乏抢救和保护手段,或加速的演变过程、或城市化趋势、或适应新环境文化的影响而面临消失的危险。从上述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具备的基本特质来看,秦腔作为我国传统民间戏曲艺术,既符合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条件,同时也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规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基本要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具有非物质性和活态性来两个基本特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非物质性”,主要表现在其存在于精神领域的创造活动及结晶中,其存在和延续主要是以口传心授的方式完成;而不是说该文化遗产并不存在物质的载体或表达形式;秦腔艺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如此。活态性表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本质上是一种活的流动的,不断更新变化的文化,从活态角度去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即使是已经消失或者已被部分物质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首先,秦腔具有非物质性,其与现代以剧本形式表达的秦腔剧目存在源与流的关系。秦腔剧本是古老秦腔艺术的现实物质表达,它是秦腔艺术精神化的物质载体。探索对秦腔剧本实施版权保护,不能够也不应该排斥秦腔的原生权利(即文化权利)的保护与传承;同样也不应认为秦腔艺术内容在一定程度上的物质化,就导致秦腔的存在形态、传承方式等完全物质化、静止化,或者丧失了其精神价值,毕竟作为艺术的秦腔与作为作品的秦腔剧本不完全等同。作为文化遗产,秦腔艺术更多是劳动人民对内心精神的陶冶和历练,是智慧或思考等创造行为的结晶,是无形的。它能够流传并有广泛的社会认同,除了以物质化的剧本形式予以保留外,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秦腔艺术的精神价值深深地扎根于它所存在的社区或民间文化环境,并与劳动人民的思想意识在一定层面上达到了共鸣,满足了一定范围人群的精神文化需求,从而被传唱并以口头等各种形式广泛流传。因而,真正能够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只能是作为原生态的无形的秦腔艺术,而不是经过加工的物化的作品。原生态的无形的秦腔艺术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对该艺术本体和存在的周边社区环境等配套实施全方位的保护。相反,物化的作品来源于原生态的艺术,但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通过现有的知识产权制度对其进行保护发展。其次,秦腔的活态性表现在它是一种“活”的文化遗产,它在赖以生存的环境处于不断发展和创新中;它是一种在具体时空中现场进行的“活”的演绎,不是一种静态的“死”固态化物质。秦腔艺术产生于几千年前的中国西北,深深扎根于秦人秦地文化之中,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艺术形式带动和创造过辉煌的古代政治文明及丰富的地域文化;其传承至今是对古老文明的独特的见证和再现,并具有唯一性;对于西北民族乃至中华民族而言具有特殊的精神和文化价值;由于历史的或现实的原因在现代社会环境中有逐渐衰亡的趋势;因而应当将秦腔艺术申请为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作品加以保护和发展。秦腔的物化成果比如剧本、道具、舞台、服饰、道具、乐器和图像等外在形式是其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具有一定的静止性,但这并不妨碍秦腔艺术本身作为活态精神文化的不断发展和传承。三、关于秦腔保护发展的一些建议基于上文的介绍和分析可知:在事实层面上,秦腔的现实状态的确不容乐观,其发展传承存在诸多困难因素,彼此交织;在法律层面上,目前人们往往不能把秦腔与法律保护相统一,但并不否认二者存在客观的密切联系,只是在认知程度上存在缺陷或不足;在经济层面上,秦腔素来被当作文化事业发展,也就是秦腔过去更多是由政府来出资支持和管理的,这与秦腔艺术产生、存在乃至发展的环境条件不相符合。因而,能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变化一种思路,将秦腔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回归其赖以生存的环境,尝试将其一定程度的市场化发展,运用生产性手段进行传承和发展,通过这种新的探索在发展中保护秦腔艺术,使其具有新的适应社会发展的生命力。(一)完善秦腔等戏曲艺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地方立法。秦腔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珍贵的文化资源,致力于对其保护是对古老秦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毋庸讳言,立法是一种长期稳定的保护方式,这正好符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要求,需要一代一代做下去。但通过国家对秦腔等戏曲艺术进行专门立法保护既不可行,也不经济,所以各地政府可以结合本地区的特色,专门进行契合实际的地方立法。就秦腔而言,地方立法应该明确秦腔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范围、保护主体、客体和内容;确立秦腔艺术传承人制度,并就评选等相关程序及如何管理作出规定;建立秦腔艺术保护基金,设立专门保护发展机构;设置奖励和惩处措施等,真正将秦腔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纳入法律体系中。(二)探索生产性保护方式是对秦腔保护发展的最优选择。生产性保护方式是文化部副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家中心主任王文章在其撰写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一书的导论部分提出来的。简单来说就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应该成为僵化的消极保存,而是在不违背其生存发展内在规律和自身运作方式、不扭曲其自然衍变趋势的前提下,将其导入当代产业体系,使之在生产实践中得到积极保护。生产性方式保护不是简单地走产业化发展道路,要避免将生产性保护单纯地往追求商品化上发展,避免不考虑其社会内涵、社会生态环境,使之纯粹旅游化、表演化、商品化;这种生产不只是简单的物质生产,还有人自身尤其是精神文化认同和创新的生产,特别是是要让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秦腔回到原有的生态中,实现有机更新。通过立法对秦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具有被动性,应当探索对秦腔艺术的文化元素进行提炼,通过生产性方式实现秦腔的传承和发展。对于秦腔来说,纯粹法律保护对其传承和发展来说是极为不利的,这样只会静止的、被动的毁灭这种艺术,这与秦腔的活态性特征明显背道而驰。文章认为:1.生产性保护需要将秦腔赖以产生发展的人文及文化生态环境保持。由于秦腔依赖于其生存发展的外在特定的原生生态环境,具有非独立性的特征,因而脱离该环境谈论传承是不切实际的。包括秦腔在内的任何一种民间艺术形式都产生于一定的文化生态之中,或一种文化时态之中,我们虽不可能去恢复文化时态,但我们可以借助一定地区的人群生活使这一文化艺术有机地活在当代人的生活方式中。就秦腔来说,我们在保护其艺术形式时,要尽可能地保护与其相关的生态元素,比如一定的地域、一定的生产生活方式乃至一定的思想观念和思维范式,这就要求对秦腔传承具有核心价值的农村传统文化生态保持完整,并对具有特殊价值的村落或特定区域进行动态整体性保护。当然,社会发展的脚步必然将在一定范围内逐步冲淡原有地域、文化乃至观念的束缚,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地更新秦腔艺术的外在形式和内容,保持内在文化价值的传承。比如通过动漫方式将秦腔表演形式现代化,可以填新词,但其核心的秦文化和秦地乡土气息要保留在吟唱和演绎之中。在这一点上,浙江省文化厅初步规划重点发展嵊州甘霖镇前期越剧艺术保护区等一批民间艺术生态保护区的做法值得学习和借鉴。2.生产性保护要求对秦腔实施有机更新。有机更新方式就是对秦腔艺术的保护发展应当在变与不变之间找到平衡,所谓变指的是秦腔艺术的外在表现形式,可以通过舞台演出、电影和电视等方式来实现;吟唱的内容,如填词等应当与当代的社会发展、与群众的生产生活等密切相关方面不断变化。所谓不变指的是秦腔核心的文化认同和文化传统,以及秦腔赖以生产发展的的原生态环境不变化。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只可活在一定地域里,在一定的地域里才可显示其艺术魅力,秦腔等戏曲艺术就是如此。对秦地世代相传、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资源,进行真实、动态、整体和可持续保护,保持秦腔艺术原生态环境,形成良性的民间艺术保护机制。有机更新拒绝脱离原生态环境而进行的创作和变化,讲求艺术扎更是生活,来源于生活的基本标准;拒绝对秦腔艺术进行推倒重建式的改变,比如将其完全市场化或者产业化,使其丧失文化认同和精神价值的方式。3.生产性保护可以对秦腔进行一定程度的市场化,引入新鲜的发展动力。可以利用地域上秦地秦文化所具有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为秦腔艺术的市场化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首先,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参与秦腔艺术的保护发展工程,通过组建基金会接收社会各界捐助,为秦腔发展提供后续资金支持。其次,可采用戏企联姻模式,通过企业投资秦腔艺术的方式,借助于一定商业化手段实施资金或待遇对秦腔艺人的激励作用,政府只要给予法规政策方面的优惠即可。再次,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秦腔艺术人才大培养行动,通过艺术培训、音乐戏曲茶座等模式,给予秦腔爱好者活动发展的空间,也可适当给予一定的补贴,增加其积极性,由此可以更广泛普及秦腔艺术,培养受众。第四,在农村鼓励成立民间自乐班,以提供资金激励的方式鼓励创作,参与民间演出,允许收取的一定的演出费用外加政府补助,提高民间艺人的主动精神。第五,有关政府管理部门可做一些组织工作与行政扶持、赞助,推荐优秀剧目成为秦腔文化遗产的代表作,采用精品意识与非精品意识相结合方式发展秦腔。(三)政府政策的支持和鼓励是保护发展秦腔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政策较之法律则更为灵活、高效,通过制定低位阶的规范性文件,可以更有针对性对秦腔艺术保护传承提供全面保障。秦腔的生产性保护道路,固然在基本原则规则方面需合乎法律根本精神,但在具体操作中很难把握变与不变的平衡关系。这就需要政府机关通过具体政策限定秦腔生产性保护的基本方向,秦腔不能完全产业化、市场化,但完全回归原生态也不可能,因而政府政策的引导功能应发挥纲领作用。例如要将秦腔推向基层社区,回归其相对原始的存在环境,就不可能运用法律强制的方式完成,否则会适得其反。相反,如果采用鼓励的政策,在财政、人员、场所等方面予以灵活支持,通过积极引导可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注重人才培养,从娃娃抓起,可以在一些具有适当基础的小学开设选修的秦腔艺术课程,也可以将该课程引入学生各个阶段的学习之中;对于特殊人才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或补贴;对于热衷于从事秦腔艺术的人员,给予一定的资助并培训。(四)加强对秦腔遗产传承人的认定和保护,发挥他们传播秦腔艺术和培养后继人才方面的的积极作用。目前,关于秦腔艺术传承人的认定工作已经展开,但是要发挥这些人员的积极作用,单纯的认定是远远不够的。首先,我们可以通过认定过程来传达一种信息,那就是政府鼓励每个人在秦腔保护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其次,应给予这些传承人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理性经济人的基本需求,易于被认同。第三,给予传承人一定的政策优惠和政府补助,鼓励他们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传播秦腔艺术、培养人才。第四,建立能上能下的传承人认定制度,否定传承人制度终身制或者政府奖励、补助终身制,节约秦腔艺术发展资金。秦腔遗产传承人是秦腔艺术传承的重要财富,但这一传承能否继续关键是下一代秦腔人才的培养。小结古老戏剧秦腔流传至今乃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面临诸多生存发展困境,对其保护并发展是对待民族文化的一种慎重合理的态度。将秦腔艺术上升到法律客体的角度进行保护是必要的,也是秦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趋势。希望通过政府支持和秦腔艺术本身一定程度的生产性保护发展,挽救这一民族文化遗产,但这一传承的核心应当人才的培养和文化的认同,主要应当经过上文所述的资金、政策、生态环境、意识培养等方面来完成。

秦腔艺术秦腔又称乱弹,源于西秦腔,流行于我国西北地区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又因其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所以又叫“梆子腔”,俗称“桄桄子”(因以梆击节时发出“恍恍”声)。明末无名氏《钵中莲》传奇中使用了〔西秦腔二犯〕的曲牌,故知其源于甘肃。甘肃古称西秦,故名之。清康熙时,陕西泾阳人张鼎望写《秦腔论》,可知秦腔此时已发展为成熟期。待到乾隆年间,魏长生进京演出秦腔,轰动京师。对各地梆子声腔的形成有着直接影响。 秦腔唱腔为板式变化体,分欢音、苦音两种,前者长于表现欢快、喜悦情绪;后者善于抒发悲愤、凄凉情感。依剧中情节和人物需要选择使用。板式有慢板、二六、代板、起板、尖板、滚板及花腔,拖腔尤富特色。主奏乐器为板胡,发音尖细清脆。 秦腔的表演朴实、粗犷、细腻、深刻,以情动人,富有夸张性。脚色行当分为四生、六旦、二净、一丑,计13门,又称“十三头网子”,表演唱做并佳。辛亥革命后,西安成立了易俗社,专演秦腔,锐意改革,吸收京剧等剧种的营养,唱腔从高亢激昂而趋于柔和清丽,既保存原有风格,又融入新的格调。 秦腔因其流行地区的不同,衍变成不同的流派:流行于关中东部渭南地区大荔、蒲城一带的称东路秦腔(即同州绑子,也叫老秦腔、东路梆子);流行于关中西部宝鸡地区的凤翔、岐山、陇县和甘肃省天水一带的称西路秦腔(又叫西府秦腔、西路梆子);流行于汉中地区的洋县、城固、汉中、沔县一带有汉调恍恍(实为南路秦腔,又叫汉调秦腔、桄桄戏);流行于西安一带的称中路秦腔(就是西安乱弹)。其中的西路入川后成为梆子;东路在山西为晋剧,在河南为豫剧,在河北成为梆子,所以说秦腔可以算是京剧、豫剧、晋剧、河北梆子这些剧目的鼻祖。各路秦腔因受各地方言和民间音乐影响,在语音、唱腔、音乐等方面,都稍有差别。近五十年来,东、西、南三路秦腔的发展趋于停滞,有被中路秦腔取而代之的趋势。 秦腔所演的剧目,据现在统计约三千个,多是取才于“列国”、“三国”、“杨家将”、“说岳”等说部中的英雄传奇或悲剧故事,也有神话、民间故事和各种公案戏。它的传统剧目丰富,已抄存的共2748本。 秦腔的优秀演员,除清代的名冠南北的大艺术家魏长生外,还有被誉为花部四美的王湘云、陈媄碧(良官)和渭南派的申祥麟,同州派的栾小惠,周至派的桃琐儿,长安派的岳色子等。光绪中后期有润润子、玉喜儿、陈雨农、党甘亭、赵杰民、李云亭(麻子红)、刘立杰(木匠红)、王文鹏等。辛亥革命以来,有名丑马平民,名小生苏哲民、苏育民,名旦刘箴俗(有与欧阳予倩“并驾齐驱”之誉)、王天民(人称“西北梅兰芳”)、李正敏(人称“秦腔正宗”)、何振中、宋尚花等。名净田德年和名须生何家颜、耿善民、张锁中、刘毓中、刘易平等。特别是秦腔表演艺术家陈雨农、王文鹏、党甘亭、李正敏、王天民、刘毓中,郭明霞以及原“三意社”的编修李逸笙、苏哲民等人,在唱腔、表演、化妆造型等方面都有创新。秦腔源于古代陕西、甘肃一带的民间歌舞,是在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安生长壮大起来的,经历代人民的创造而逐渐形成,因周代以来,关中地区就被称为"秦",秦腔由此而得名,是相当古老的剧种。因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又叫"梆子腔",因以梆击节时发出"恍恍"声,俗称"桄桄子"。清人李调元《雨村剧话》云:"俗传钱氏缀百裘外集,有秦腔。始于陕西,以梆为板,月琴应之,亦有紧慢,俗呼梆子腔,蜀谓之乱弹。""乱弹"一词在我国戏曲声腔中的含义很多,过去曾把昆曲、高腔之外的剧种都叫"乱弹",也有曾把京剧称为"乱弹",也有的剧种以乱弹命名,如温州乱弹、河北乱弹,便更多的仍用在以秦腔为先、为主的梆子腔系统的总称上。 秦腔"形成于秦,精进于汉,昌明于唐,完整于元,成熟于明,广播于清,几经衍变,蔚为大观",是相当古老的剧种,堪称中国戏曲的鼻祖,明代万历间(公元1573-1620年)《钵中莲》传奇抄本中,有一段注明用[西秦腔二犯]的唱腔演唱的唱词,且都是上下句的七言体,说明秦腔在当时或在那以前不但形成、而且已外传到其他地方了。 由于秦腔的很多剧目都是表现我国历史上反侵略战争、忠奸斗争、反压迫斗争等重大的或富有生活情趣的题材,由于秦腔音乐反映了陕甘人民耿直爽朗、慷慨好义的性格,和淳朴敦厚、勤劳勇敢的民风,且较早地(也可能是最的)形成了比较适宜于表现各种情绪变化的板腔体音乐体制;加上秦腔艺人逐渐创造出一套比较完整的表演技巧,因而秦腔所到之处,都给各剧以不同的影响,并直接影响了各个梆子腔剧种的形成和发展,成了梆子腔的鼻祖。清康、雍、乾三代秦腔流入北京,又直接影响到京剧的形成。另:喜欢秦腔的十大理由一、做个好人 好人之所以为好人,是因为他有一颗善良的心。好人是生活的一种证明,证明这个世界并不坏,有你值得留恋的东西,有你的希望和理想,值得你去为之付出!艺术之所以是艺术,在于它真、善、美的本质。真、善、美与你同在,你就不会感到孤单,你站得越高,才会看得更远,所以子夏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唯有好人,才会有充实的人生。秦腔就是一位年近古稀的好人,它引导我们向善、向真、向美,它使我们成为好人,感情丰富的人,让我们远离孤寂和虚无,好人一生平安! 二、做一个高尚的人 高尚有各种各样的形式,但同归于心灵的高尚。没有艺术滋润的心灵,如同昔日黄花,转瞬枯萎!秦腔如同甘泉,细水常流使我们感觉清爽;没有心灵的清爽,就没有人生的高尚! 三、做一个有品味的人 人活着可以没有追求,但要有点精神。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用美的眼光看待东施,东施效颦也是一种美的境界!喜欢秦腔是一种品味,它能提升我们的生活,使你变得有情调。秦腔象一杯茶,很浓,那是一种品味;闭着眼睛听秦腔,悠哉,爽,那是一种情调! 四、做一个有修养的人 没有水的海绵是浮躁的,水分饱满的海绵是沉稳的;秦腔就象一潭汩汩甘泉,使我们的人生饱满起来,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也许你的知识很渊博,但是你可能很庸俗;也许你的知识很贫乏,但也许你很有教养;外在的东西都是过眼烟云,如同知识与财富,感动人心的才是本质!雨水和泪水的区别就在于内涵,秦腔能感动人的心灵,让真、善、美真诚流露;真、善、美在你内心激活了,你就是一个有修养的人。 五、做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生活如同大海,有的时候需要宁静,那是一种美;有的时候需要澎湃,那是一种激情。唯有宁静与激情,才能交织出生活的真情,让你畅游其中,去感受那种难言的微妙!生活也许是平静的,秦腔就象一把桨,让你轻轻地划动,去激荡生活,让你的精神世界更丰富,随手拈来都是爱,顺手牵羊都是情,你不热爱生活,行吗? 六、做一个恋家的人 家是生活的港湾,没有家的人就没有灵魂,如同一根羽毛,有点飘;风筝想飞向蔚蓝的天空,但有一根线牵挂着它;风筝不想在天空中迷失,所以它也眷恋着线,是线使风筝的天空更加美丽!秦腔是一根线,牵挂着你所有的爱,爱的父母、妻子、孩子。欣赏秦腔,使你有更多的时间和家人在一起,享受家的情韵! 七、做一个乐观的人 乐观是一种风度,一种潇洒,一种豁达。敞开你的胸怀如同大海,百川归海才显出你的大度。郁闷的时候,喊一声“斩单同”;无聊的时候,来一段“五台会兄”;来情韵的时候,哼一段“花亭相会”,乐观的本质就是生活!人生如风轮,随缘而转,送往迎来,世事难料,唯有保持一种乐观的态度,才能从容人生! 八、做一个聪明人 秦腔是一部百科全书,它教你区分真假美丑;秦腔就象一个老人,用故事启发你的智慧,让你去体验激情人生和世态炎凉!秦腔是另一种人生,让你体验“三娘教子”的苦心,“周仁献嫂”的苦衷,“滴血认亲”的无奈,“下河东”的苍凉,“窦娥冤”的悲愤,“千古一帝”的刚强,“生死牌”的抉择,“苏武牧羊”的凄凉,“断桥”的惆怅!这么丰富的人生,你能不聪明吗? 九、做一个纯粹的人 纯粹的人是为精神而活着的人。物质世界发展的极端就是人的异化,“大哥大”曾是物质世界的时尚,“腰里挂个BP机,不是老板就是鸡”曾是物质世界的风流,一掷千金并不能掩盖心灵的孤单,物欲追求极端往往由空虚划向虚无!你想做个为精神而活着的人吗?喜欢秦腔吧!你是个有钱热人吗?喜欢秦腔吧,它会使你更加富有! 十、做个纯粹的西北人 西北人的豪放、沧桑,就是秦腔的精神之魂! 补充:纵观中国戏曲自上古先秦萌生孕育,宋元两代基本完善成熟至今,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戏曲所包涵的形式内容各不相同。例如,宋元时期主要流传杂剧、南戏;明代重点为传奇;而清代则为各地方剧种蓬勃兴盛,国粹京剧脱颖而出。 陕西秦腔戏曲,自明代中后期形成并见诸记载,经四百余年历程。与中国戏曲发展规律基本相同,各个历史时期秦腔名称标识代表不同声腔剧种。例如,清代乾隆年及其之前,陕西流行的是以明清“戏棚官话”中州韵与陕西方音(陕白)并用的秦腔;清后期至今流传盛行以地道关中话为标准发声,且属另一类声腔的秦腔。因此,陕西秦腔应该有一个较大的范畴,是一个大概念。如果我们没有一个大的认识观,仅从今称秦腔的单一剧种为基本立点来观照大秦腔的全部历史、研究陕西秦腔对外流传发展,特别是对于北京及东南、西南各省戏曲的传播与影响,以及运用比较学方法论分析它的艺术特征和与其他省份地方剧种之间的关系等等,其结果不仅对于中国戏曲整体研究未予补充完善,把陕西秦腔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应有的地位及其产生的不可替代的价值、作用无可体现,反而会在厘清各种关系方面可能会有意无意制造混乱,进而把应受世人仰慕、本属陕西文化辉煌的历史与成果主动放弃,甚至丢失殆尽。作为一个陕西人,怎不为此深感惋惜与痛心呢。 从大量历史文献记载和直到目下流传的现状看,陕西秦腔流播范围占据了中华大地半壁河山。现在仍盛行西北地区的今之秦腔,从它演唱的四声要求,无论新疆、青海、宁夏或甘肃,都必须用纯正陕西方音,且要以关中地区的泾阳、三原和高陵(所谓“泾三高”)语音为标准。仅此足以证实:现今西北各地的秦腔戏曲皆由陕西传入当无可置疑。 闻有论者论道:因历史记载中秦腔曾有过“西秦腔”称谓,而甘肃天水一带曾古称“西秦”,因此,无论早期的西秦腔或现在的秦腔,其产地都应该是甘肃而不是陕西。笔者认为,这首先是一个概念混淆的提法。所谓西秦腔,就是指陕西的秦腔。因为明清人的积习中有两点非常明显:一是“西”为陕西的简称代称,如西省、西商、西调、西曲、西音、西班等都指的陕西;二是对一个物体或一种称谓,习惯依其居地或产地在前面增一字方位简称,如慈禧太后居西院,称西太后;中草药名三七,产两广,称广三七。据查,“西秦腔”称谓在陕西当地从非如此,大都出自京城和东南各省。在这些地方所处方位以西(有些直谓陕西)传来的秦腔,亦称西秦腔。这里的西,是方位,是陕西的简称,秦腔是陕西的戏曲品种,故称西秦腔。可谓方位明确,概念清楚。如同西太后,西是一个概念,太后是一个概念;广三七,广是一个概念,三七是一个概念。试想,如果我们把“西太”和“广三”割裂拼合,定位为一个概念,按照这个概念去研究考证,其结果自然是不可想象。因今日并非探讨这一主题,这里恕不赘论。 笔者在研究撰写《论京剧声腔源于陕西》和《再论京剧声腔源于陕西》文章20余年过程中,考察了解陕西秦腔自明代中后期及清代己大量流传外省,除西北的甘肃外,多在京师及东南各省和西南各地。这些地方流传的许多剧种,至今还声称它们的形成产生,主要是受到陕西秦腔的影响。本人的“两论”文章因篇幅所限,基本集中对以清代乾隆年间秦腔传入京师,流传江南,扬州的安徽盐商出资组织徽班祝贺乾隆皇帝八十大寿,徽班演唱的主调就是秦腔,徽班进京产生京剧,秦腔实为京剧声腔直接母体的研究考证为重点,秦腔在其他地域流变情况则涉及不多。近见焦海民先生《秦腔梆子响高低》一文,得知辗转流传台湾二百年以上的传统“北管古路戏”的形成,其根源也与陕西秦腔密切相关。广东肇庆学院中文系主任黄伟博士的论文《粤剧的源头在陕西》在全国亦有影响,他通过大量考证,证实广东粤剧(还包括广东汉剧、陆海丰西秦戏)皆根系陕西,来自陕西。此前还有如江西宜黄戏“受西秦腔的直接影响而形成”、浙江绍剧主调“来源于西秦腔”、广东西秦戏“祖地在陕西”、云南滇剧声腔“由陕西传入”等等。这些地方剧种寻根溯源,找到陕西,由于我们没有大秦腔概念,未掌握它们与陕西哪种秦腔具有渊源关系,因而无法对接,无以回应,至今仍作为历史存疑。真乃天大憾事。 人多谓秦腔乃“百戏之母”,我以为事实亦应如此。但问题的关键到目前为止,陕西人并不能够说清楚秦腔这个“母”,她贵在何处?其子孙存于何方?其间是怎样的一种血肉联系?又是如何的孕育产生?来龙去脉,如此等等,都需要我们花大功夫一一查清,向世人做出全面、准确和实事求是地交待。 就笔者目前占有的资料情况和多年考察认识的程度,已深深感到陕西秦腔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远比现在的位置重要很多,尤其陕西秦腔流传南北各地,对国粹京剧和大量地方剧种的形成发挥重大作用所产生的文化价值,并不在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级“人类口传非物质文化艺术遗产代表作”和也被人们称作“百戏之母”的中国昆曲之下。当然,这还需要我们做好大量的考证研究工作,用充分的证据证实它的客观存在。因此,真正全面深入地开展秦腔研究,应当成为陕西作为西部文化大省和文化强省建设的一个品牌项目和陕西文化艺术研究工作的当务之急。 加强陕西大概念秦腔戏曲研究并非与人争当祖先,而应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科学民主,实事求是,全面深入调查考证,认真严肃分析研究,以还原历史本来面目为最终目标。 开展陕西秦腔在中国戏曲史的地位与贡献专项研究,其意义在于: 一、得以重新确立陕西秦腔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体现陕西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风采。对陕西作为文化大省和文化强省建设形成奠基性成果和品牌型成果。 二、作为建国后陕西戏曲史论领域最为重大的一次学术研究活动,为中国戏曲史研究解决一个人们长期困惑的历史存疑,进而改写中国戏曲史和中国文化发展史。 三、可带动古代文化和商贸发展流向研究等陕西其他社科课题项目深入开展。 四、本课题研究过程,可为陕西造就一批在全国有知名度的戏曲理论专家。 为此,建议在有艺术研究优良传统和具备相当条件的省艺术科研院所、协(学)会或选定相关地市及高等院校,确立作为省级艺术科研课题项目,调集有关专家,争取文化部、省本级以及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项保护经费等支持,抓紧时机,尽快付诸实施。我相信,获取突破性成果,为历史交一份满意的答卷,是指日可待之事

《秦腔与丝路文化》:秦腔研究的新创获                          陈刚(陕西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陕西 西安,710119)在中华戏曲艺术的百花园中,秦腔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堪称民族审美文化创造极为甜美特别的硕果。作为源出陕甘等西北地区的戏曲艺术样式,秦腔植根于广袤的西部大地,展现异彩纷呈的西部风情,其传播区域正好叠合于古老绵长的丝绸之路,由此在其生长、成熟和传播的过程中,广泛地吸纳融合了东西方文化之交流对话涉及的各种艺术元素与文明因子。同时,作为古老的梆子腔系统的重要剧种,秦腔是中国传统戏曲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在戏曲艺术的发展、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大的孵化与推动作用,而所有这一切,又与秦腔成长壮大的基本文化土壤处于古代东西方交流的大通道即丝绸之路之上具有紧密联系。可以说,秦腔艺术的出现和传播,既是丝路文化的产物,同时又是中国戏曲艺术本身包容性与综合性的审美象征。这是我阅读焦海民的新著《秦腔与丝路文化》所获得的最基本的认识。《秦腔与丝路文化》系“中国戏曲艺术与地方文化丛书”(江苏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的一种,该丛书把戏曲与地方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将研究重点聚焦于“历史”与“文化”,通过对各剧种所处地域的历史文化分析,阐发各剧种鲜明的地域特色。《秦腔与丝路文化》正是深刻反映中国戏曲重要剧种秦腔与其所赖以生成的主要文化形态即丝路文化相互关系的富于创新性的学术成果。进而言之,《秦腔与丝路文化》从唐代俗讲谈起,探讨了“变与皮影:小戏诸腔为先导”“神鬼之话与史传搬演”“唐宋时期关中戏剧与丝路所传文化”“丝绸之路上最早的戏曲声腔——西秦腔”“梆子与胡琴:融合与分途”等秦腔艺术生成和发展史上的关键问题。也就是说,该书并非仅仅探讨秦腔源起发展的戏曲史问题,而更多地是从文化交流与影响方面,发现戏曲在秦地的孕育、生长、壮大的历史状况,阐发、揭橥秦腔艺术生成的文化土壤与环境条件。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学术创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关于敦煌变文与秦腔。其核心是对该“变”字字义的理解。作者以为,仅以单纯的汉语字义解释难以充分表达,这是一个地道的经由丝绸之路而来的外来词汇,因此,对其含义的把握就显得十分重要。同时,借助于近现代重新发现的敦煌文献,特别是大量唐宋时人变文卷子,对长安与敦煌的关系也有了新的理解,并进一步激发了对秦腔艺术与丝路文化关系的理解。这一点,作者搜求、梳理了一些历史事实予以佐证:如敦煌莫高窟第220窟贞观十六年(642年)的题记和所绘帝王图,就出自唐朝初年长安的画样;敦煌保留的沙洲僧人悟真大中五年(851年)入朝时与长安两街大德唱和的诗集写本等等。这说明,长安到敦煌这一文化通道,不仅是丝绸之路的干线,也是各种外来文化进入汉地后逐步融入的路径,其之于秦腔艺术的历史文化意义自不待言。其次,丝绸之路对于中国本土文化包括戏曲艺术的影响,并非全是佛教。当其时,除了佛教,还有三夷教,以及大量的西域音乐等艺术文化。如摩尼教与佛教在教义、实践中常常被混淆。具体到中国戏曲、到秦腔艺术,仅仅说受佛教影响显然不够,因此,冠之以丝路文化更为确切。更何况,大量进入中原的外来音乐,包括乐器,有的属于波斯文化,显然不属佛教文化。唐末五代变文受到压制,宋时渐渐式微,但在民间的口头演艺中却顽强存活下来。“‘变文’之名甚至留存于口头演艺中直至20世纪初。在老北京,有一个叫南方妓院的娱乐场。那儿的艺人据说来自中国南方。……最有趣的是她们的‘宝卷’演出,南方叫‘宣卷’,北方叫‘唱变文’。这后一名号如何保存了五个朝代直到20世纪是一个谜。”(参见梅维恒:《唐代变文——佛教对中国白话小说及戏曲产生的贡献之研究》,中西书局2011年)再次,贯穿中国传统戏曲史之始终的目连戏,留在北方的一支更为古老。目连戏是佛教传入中国,由“转变”直接转换为戏曲表演的重要形式,最早出现在北宋都城汴梁,连演数日不辍,其中所承袭的不仅包括佛赞的七字句,而且目连戏之所以壮大,更是因为其紧紧依附于民间佛道传统融通的民俗节日活动,目连戏的表演给戏曲带来丰富的舞台表现(如剧目与各种杂耍技艺)。目连戏大戏小戏中均有表现,北方多在皮影小戏中,因之,陕西关中皮影特别引人瞩目,迄今仍十分活跃。华阴老腔皮影是该书关注的一个重点,其起源形成、演出体制以至新时代的转化等等,都具有相当丰富的文化价值,此正如华阴当地学者探讨老腔艺术的一篇文章标题所示:《从渭河号子演绎出的影戏神话》。受曾永义教授提出的戏曲史上悬而未决的“八问”启示(《戏曲源流新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第7页),作者在分析诗赞体不必一定晚于曲牌体出现的过程中,关于后来戏曲音乐所发生的从曲牌向板式的递变,作者认为,它应当是遵循中国戏曲艺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并主要发挥了著名学者王依群的观点,认为王氏的学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体,要从地方语音、民间音乐、特定乐器、演奏和演唱方法等方面解读,不可偏废。复次,变文系统之外,唐宋杂剧同样在陕西关中地区存在,其中一些重要的出土文物可以佐证,包括近年出土的五代时期宝鸡李茂贞墓伎乐砖雕、咸阳冯晖墓乐舞砖雕,最新出土的韩城盘乐宋墓杂剧壁画等等。这些戏曲文物展示出来的是陕西戏曲和中国戏曲具有同样的发展路径,而特殊之处则集中体现于陕西民间的影戏(或曰傀儡戏)中。这也进一步印证了著名学者孙楷第的观点:“秦腔演剧,虽不知始自何时,然其声自明以来,即与南北曲并行,似其来源悠远,上有所承,绝非晚近始出者,而观其词之句法体格,实与讲唱经文变文中之偈赞为近,疑其声本一系。”(参见孙楷第:《傀儡戏考原》,上海上杂出版社,1953年)还有,关于秦腔的主要乐器,梆子和胡琴,既是文化交融的充分表现,也是秦腔后来分途的重要标志。两者好像乍一融合即告分手,而这于本质上可以作为探讨梆子与皮黄声腔的一种路径。该书提出,梆子、皮黄均属板式变化体,且同出一源。陕西境内第二大戏曲声腔剧种汉调二黄即属皮黄声腔,据考察,它是从西安地区被逐渐排挤出去的。因此,作者特别强调,关中故地早有二黄腔流传,堪称根深叶茂,而后来的许多人却忽视了或者说没有注意到这一点。焦海民的这一著作《秦腔与丝路文化》之所以能取得这么多有价值的学术创见,是与诸多主客观条件密不可分的,比如作者本人宏阔的学术视野,丰厚的学术积累,掌握了不少鲜活的第一手资料,运用了较为先进的研究方法等。这其中,尤其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焦海民对秦腔艺术、对传统文化的痴爱,对学术研究的执着,对人文精神所秉持的理想主义情怀。从该书所列参考文献可以见出,为了撰写这一著作,海民搜求、阅读、研究了数百部(篇)相关古籍、专著、论文、考古发掘报告,包括极为难得的手抄本文献资料等;从该书所附相关珍贵图片、图像资料等,可见海民查询、梳理、整合了许许多多的成果,做了不少艰辛的田野调查,不少工作仅靠个人一己之力根本难以实现,但他竟然都做到了。这里举一个例子:迄今发现老腔剧本年代最早的乾隆十年(1745)手抄本《空城计》,有两段诸葛亮的唱词极为特别,不符合一般唱词格式。究竟怎么唱,一直是个谜。老腔剧本为私人收藏,不轻易示人,此本尤其珍贵。为此,焦海民多次不厌其烦地走访已故老腔艺人张全生之子张新民,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终于有一次,张新民与另外一位老艺人共同反复琢磨,想起来张全生当年的唱法为“溜溜工尺”(好像唱一样的念出来)。在此基础上,焦海民认为,“溜溜工尺”应当是关中地区流传的一个俗曲的名称,这也印证了这类戏曲受宋元词曲影响的痕迹。类似这类情况,书中有所反映,但相当有限。其实,在与作者焦海民本人面对面的交流讨论过程中,我知道,海民为了秦腔艺术文化研究,可谓全身心投入,矢志不渝。在我们所处的这样一个瞬息万变、急功近利的时代,焦海民却真正做到了“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从而给我们奉献了这样一部堪称新时代秦腔艺术研究里程碑式的著作。这一著作,爱好戏曲、研究戏曲的人不容错过,爱好秦腔、研究秦腔的人不容错过,因为可以借此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爱好传统文化、研究传统文化的人同样不容错过,秦腔文化的前世今生,古老戏曲艺术的历史嬗变,在这一著作中得到了异常深入生动的勾勒、发掘。同时,因为从丝路文化这一新颖的视角探讨秦腔艺术,自然地,该书也成为丝路文化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秦腔、戏曲自然不仅仅像该书中所呈现的就是这些,古老的秦腔、源远流长的民族戏曲艺术一路走来满是艰辛。但幸运的是,来自民间,落脚广阔的民族生活之土壤的中国戏曲;吸纳了多元文化,植根于多元文化的秦腔艺术直到今天还葆有鲜活的魅力。相信海民等当代学者富于学术价值的相关研究必将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挖掘包括秦腔在内的戏曲艺术深植于地域文化的基础、缘由,也必将对深化戏曲艺术研究、提升当代戏曲艺术的更新与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分享至

秦腔论文文献综述范文

论文文献综述怎么写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院 (系):专 业:班 级:学生姓名: 学 号:年 月 日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评价表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综述名称 注意综述名称(综述内容中不要出现本课题怎么样等等)评阅教师姓名 职称评 价 项 目 优 良 合格 不合格综述结构 01 文献综述结构完整、符合格式规范综述内容 02 能准确如实地阐述参考文献作者的论点和实验结果03 文字通顺、精练、可读性和实用性强04 反映题目所在知识领域内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新技术等参考文献 05 中、英文参考文献的类型和数量符合规定要求,格式符合规范06 围绕所选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搜集文献成绩综合评语:评阅教师(签字):年 月 日文献综述: 小四号宋空一行标题 二号黑居中空一行1 XXX 三号黑XXX 小四号宋,行距20磅 XXXX 小三号黑XXX 小四号宋,行距20磅 XXX 四号黑XXX 小四号宋,行距20磅空一行2 XXXX 三号黑(空1行)参 考 文 献(空1行)[要求按国标GB 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书写,例如:][1] 袁庆龙,候文义.Ni-P合金镀层组织形貌及显微硬度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1,32(1):51-53 .(宋体五号,行距固定值20磅)[2] 刘国钧,王连成.图书馆史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15-18,31.下面的是我的文献综述文献综述:FTO透明导电薄膜的溅射法制备1 前言为了更好的开展毕业论文及毕业实验工作,在查找和阅读与《DSSC用FTO透明导电玻璃的溅射法制备》相关的文献和资料,完成撰写了本文献综述。随着科技的日趋成熟,导电玻璃的制备方法也越来越成熟,种类也衍生得越来越多。本文章将对国内外的制备方法,种类,发展现状及趋势,工艺性能,退火处理对性能的影响等方面做一简要介绍。2透明导电玻璃的种类及制备方法简介透明导电玻璃的种类 .1 TCO导电玻璃TCO(Transparent Conductive Oxide)玻璃,即透明导电氧化物镀膜玻璃,是指在平板玻璃表面通过物理或化学镀膜方法均匀的镀上一层透明的导电氧化物薄膜而形成的组件.主要包括铟、锡、锌、铬的氧化物及其复合多元氧化物薄膜材料。 ITO透明导电玻璃ITO透明导电玻璃全称为氧化铟锡(Indium-Tin Oxide)透明导电膜玻璃,多通过ITO导电膜玻璃生产线,在高度净化的厂房环境中,利用平面磁控技术,在超薄玻璃上溅射氧化铟锡导电薄膜镀层并经高温退火处理得到的高技术产品。 ITO玻璃产品广泛地用于液晶显示器(LCD)、太阳能电池、微电子ITO导电膜玻璃、光电子和各种光学领域。透明导电玻璃FTO透明导电玻璃为掺杂氟的SnO2导电玻璃(SnO2:F),简称为FTO。FTO玻璃可以做为ITO导电玻璃的替换用品,广泛用于液晶显示屏,光催化,薄膜太阳能电池基底等方面,市场需求极大. FTO玻璃因其特殊性,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电致变色和光催化方面对其透光率和导电率都有很高的要求,其综合性能常用直属FTC来评价:FTC=T10/RS。T是薄膜的透光率,RS是薄膜的方阻值;在光学应用方面,则要求其对可见光有好的透射性和对红外有良好的反射性。对其基本要求是:①表面方阻低,②透光率高,③面积大、重量轻,④易加工、耐冲击。透明导电玻璃制备方法FTO透明导电玻璃的制备方法有,物理方法:溅射法、真空蒸发镀膜法、离子辅助沉积镀膜法等;化学方法:喷雾热解法、溶胶-凝胶法和化学气相沉积法等。目前适合批量生产且研发较多的有真空蒸发镀膜法、磁控溅射法、化学气相沉积法和喷雾热解等方法![1]化学气相沉积法和真空镀膜法制备的薄膜和玻璃基板的结合强度不够,溶胶-凝胶法制备的导电薄膜电阻较高。适合于批量生产且已经形成产业的工艺,只有磁控溅射法和溶胶-凝胶法。特别是,溅射法由于具有良好的可控性和易于获得大面积均匀的薄膜。磁控溅射法镀膜:溅射镀膜(sputtering deposition)是指用离子轰击靶材表面,使靶材的原子被轰击出来,溅射产生的原子沉积在基体表面形成薄膜。溅射镀膜有二级、三级或四级溅射、磁控溅射、射频溅射、偏压溅射、反应溅射、离子束溅射等装置。目前最常用的制备CoPt 磁性薄膜的方法是磁控溅射法。磁控溅射法是在高真空充入适量的氩气,在阴极(柱状靶或平面靶)和阳极(镀膜室壁) 之间施加几百K 直流电压,在镀膜室内产生磁控型异常辉光放电,使氩气发生电离。氩离子被阴极加速并轰击阴极靶表面,将靶材表面原子溅射出来沉积在基底表面上形成薄膜。通过更换不同材质的靶和控制不同的溅射时间,便可以获得不同材质和不同厚度的薄膜。磁控溅射法具有镀膜层与基材的结合力强、镀膜层致密、均匀等优点。真空蒸发镀膜:真空蒸发镀膜(vacuum vapor deposition)是在工作压强低于10-2 Pa,用蒸发器加热物质使之汽化蒸发到基片,并在基片上沉积形成固态薄膜的一种工艺方法。真空蒸发的加热方式主要有电阻加热蒸发、电子束加热蒸发、高频加热蒸发和激光加热蒸发等。对于镀制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而言,其真空蒸发镀膜工艺一般有三种途径:(1)直接蒸发氧化物;(2)采用反应蒸发镀,即在蒸发金属的同时通入氧气进行化学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3)对蒸发金属镀膜进行氧化处理。溶胶-凝胶法:溶胶-凝胶法(so1-gel)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能代替高温固相合成反应制备陶瓷、玻璃和许多固体薄膜材料的一种新方法。它将金属醇盐或无机盐经溶液、溶胶、凝胶而周化,再将凝胶低温处理变为氧化物的方法,是应用胶体化学原理制各无机材料的一种湿化学方法。溶胶-凝胶工艺是一种制备多元氧化物薄膜的常用方法。按工艺可分为浸涂法和旋涂法。浸涂法是将衬底浸人含有金属离子的前驱体溶液中,以均匀速度将其提拉出来,在含有水分的空气中发生水解和聚合反应,最后通过热处理形成所需薄膜;而旋涂法则是通过将前体溶液滴在衬底后旋转衬底获得湿膜。化学气相沉积法:化学气相沉积(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是反应物质在气态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固态薄膜沉积在加热的固态衬底表面,是一种重要的薄膜制各方法。CVD法所选的反应体系必须满足:(1)在沉积温度下,反应物必须有足够的蒸汽压;(2)化学反应产物除了所需的沉积物为固态外,其余必须为气态;(3)沉积物的蒸汽压应足够低,以保证能较好地吸附在具有一定温度的基体上,但此法因必须制各具有高蒸发速率的铟锡前驱物而使生产成本较高。影响化学气相沉积薄膜的工艺参数很多,包括基体温度、气压、工作气体流量和反应物及其浓度等。化学气相沉积技术的主要特点包括:设备及工艺简单、操作维护方便、灵活性强;适合在各种形状复杂的部件上沉积薄膜:由于设备简单,薄膜制备的成本也比较低。但是,薄膜的表面形貌很大程度上受到化学反应特性以及能量撒活方式的影响。喷雾热分解法:喷雾热分解法是化学法成膜的一种,其过程与APCVD法比较相似。它是将前驱体溶液在高压载气的作用下雾化,然后输送到基片表面,在高温作用下,前驱体溶液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在基片表面上得到需要的薄膜材料。而反应副产物一般是通过气相形式排出反应腔。常用的高压载气主要有:压缩空气、氮气、氩气等等。但是由于压缩空气中常含有大量的水蒸气,所以用氮气作为载气的情形比较多。如果需要在基片表面上发生分解反应,基片温度一般在300℃以上,在玻璃上制备FTO薄膜的基片温度一般为500℃。影响最终薄膜性能的喷涂参数有:载气压力、前驱体溶液流量、基片温度、喷口与基片的距离、喷枪移动速度等等[2]。在成膜过程中基材的温度、液体的流速、压缩气体的压力以及喷嘴到基材的距离等参数均可实现精确控制[3]。3 FTO透明导电玻璃的研究现状、应用及发展趋势透明导电玻璃的研究现状自1907年Badeker首次报道了热氧化溅射的Cd薄膜生成半透明导电的CdO薄膜,引发了对透明导电氧化物(TCO)薄膜的研究。1950年前后出现了硬度高,化学稳定性好的SnO2基薄膜及综合光电性能优良的In2O3基薄膜,ZnO基薄膜的研究始于2O世纪80年代 。目前研究和应用较多的TCO薄膜主要有SnO2、In2O3。和ZnO基三大体系,其中以In203:Sn(ITO),SnO2 :F(FTO)和ZnO:Al(ZAO)最具代表性,这些薄膜具有高载流子浓度(1018~1021cm-3)和低电阻率(10-3~1O-4Ω•cm),且可见光透射率8O%~90%,使这些薄膜已被广泛应用于平面显示、建筑和太阳光伏能源系统中。[4] 已经商业化应用的TCO薄膜主要是In2O3Sn(ITO)和SnO2:F(FTO)2类,ITO由于其透明性好,电阻率低,易刻蚀和易低温制备等优点,一直是显示器领域中的首选TCO薄膜。FTO薄膜由于其化学稳定性好,生产设备简单,生产成本低等优点在节能视窗等建筑用大面积TCO薄膜中,具有很大的优势[5]。Sn02:F(FTO)掺杂体系是一种n型半导体材料,表现出优良的电学和光学性能,并且耐腐蚀,耐高温,成本低,化学稳定性好,是现在研究较多,应用范围较广的一类TCO薄膜。苗莉等[6]采用喷雾热解法,以NH4F、SnCl2•2H20为原料,在普通玻璃衬底上制备出了方块电阻最低达到Ω/口,可见光透光率为%的FTO薄膜,且薄膜晶粒均匀,表面形貌平整致密。Yadav等[7]采用喷雾热解法,制备了不同厚度的FTO薄膜,最低电阻率达到 X 10-4 Ω•cm。Moholkar等[8]采用喷雾热解法,制备了不同掺F浓度的FTO薄膜,研究了氟的掺杂浓度对Sn02薄膜的光学,结构和电学性能的影响。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的戴松元小组[9、10]将FTO用于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的透明电极,并获得较高的光电转换效率。射频溅射:射频溅射的基本原理是射频辉光放电。国内外射频溅射普遍选用的射频电源频率为13.56MHz,以防止射频信号与无线电信号的相互干扰。通常直流溅射的基本过程是,从阴极发出的电子,经过电场的加速后获得足够的能量,可以使气氛气体发生电离。正离子在电场作用下撞击阴极表面,溅射出阴极表面的原子、分子到衬底表面发生吸附、凝聚,最终成膜。直流溅射不能用于绝缘体材料的薄膜制备,因为绝缘材料在受到正离子轰击时,靶材表面的正离子无法中和,使靶表面的电位逐渐升高,导致阴极靶与阳极问的电场减小,当靶表面电位上升到一定程度时,可以使气体无法电离,溅射无法进行。而射频溅射适合于任何一种类型的阻抗耦合,电极和靶材并不需要是导体,射频溅射非常适合于制备半导体、绝缘体等高熔点材料的薄膜。在靶材表面施加射频电压,当溅射处于上半周时,由于电子的质量比离子的质量小很多,故其迁移率很高,用很短时间就可以飞向靶面,中和其表面积累的正电荷,从而实现对绝缘材料的溅射,并且在靶表面又迅速积累起了大量的电子,使其表面因空间电荷而呈现负电位,导致在射频溅射正半周期,也可吸引离子轰击靶材。从而实现了在电压正、负半周期,均可溅射。磁场的作用是将电子与高密度等离子体束缚在靶材表面,可以提高溅射速度。[11]用JPGF一450型射频磁控溅射系统在玻璃衬底上制备SnO2:F薄膜,系统的本底真空度为10-3Pa.溅射所用陶瓷靶是由纯度为%SnO2和NH4F,粉末经混合、球磨后压制成坯,再经1300℃烧结而成,靶中NH4F的重量比是%,用纯度为99.99% 的氩气和氧气作为工作气体,由可控阀门分别控制气体的流量。溅射过程中,控制真空室内氩气压强为1Pa,氧分压为— Pa,靶与衬底间的距离为5cm.溅射功率为150W,溅射时间为25 min,衬底温度为100℃。用RIGAKU D/MAX—yA型x射线衍射(XRD)仪(CuKa辐射波长, nm)测试样品的结构,用APHM一0190型原子力显微镜(AFM)观测样品的表面形貌,使用 rv一1900型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测量样品的吸收谱,使用激发源为325 nm的He—Cd激光器的光谱仪测量样品的室温光致发光谱,使用普通的万电表测试它的导电性(前提是尽量保持测量条件的一致性)。透明导电玻璃的应用FTO透明导电玻璃具有优良的光电性能,被广泛用于太阳能电池的窗口材料、低损耗光波导电材料及各种显示器和非晶硅太阳能电池中作为透明玻璃电极等,与生活息息相关。在薄膜太阳电池上的应用太阳能电池是利用光伏效应,在半导体p-n结直接将太阳光的辐射能转化成电能的一种光电器件。TCO薄膜是太阳电池关键材料之一,可作为染料敏化太阳电池(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DSCS)[12]等的透明电极,对它的要求是:具有低电阻率(方块电阻Rsh约为15Ω/□);高阳光辐射透过率,即吸收率与反射率要尽可能低;化学和力学稳定性好的特点。在薄膜太阳电池中,透明导电膜充当电极,具有太阳能直接透射到作用区域几乎不衰减、形成p-n结温度较低、低接触电阻、可同时作为防反射薄膜等优点。在显示器上的应用显示器件能将外界事物的光、声、电等信息,经过变换处理,以图像、图形、数码、字符等适当形式加以显示。显示技术的发展方向是平板化。在众多平板显示器中,薄膜电致发光显示由于其主动发光、全固体化、耐冲击、视角大、适用温度宽、工序简单等优点,引起广泛关注,并发展迅速。FTO薄膜具有可见光透过率高、电阻率低、较好的耐蚀性和化学稳定性,因此被广泛用作平板显示器的透明电极。在气敏元件上的应用气体传感器是把气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变换成易处理的光、电、磁等信号的转换元件。半导体气体传感器是采用金属氧化物或金属半导体氧化物材料做成的元件,与气体相互作用时产生表面吸附或反应,引起以载流子运动为特征的电导率或伏安特性或表面电位变化。二氧化锡薄膜气敏器件具有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和恢复速度快、功耗低等特点,更重要的是容易集成。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传感器不断向智能化、微型化方向发展。[13]在建筑幕墙玻璃及透明视窗上的应用喷雾热解法制各的FTO薄膜能用于阳光节能玻璃,对可见光高透射,但对红外光高反射,其反射率大于70%。让阳光中可见光部分透过,而红外部分和远红外反射。阳光中的可见光部分对室内采光是必需的,但可将红外部分的热能辐射反射回去,能有效调节太阳光的入射和反射。利用FTO薄膜在可见光区的高透射性和对红外光的高反射性,可作为玻璃的防雾和防冰霜薄膜。 FTO透明导电玻璃的发展趋势随着LCD的商品化、彩色化、大型化和TFT的驱动或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变效率的提高,人们对透明导电氧化物(TCO)薄膜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至少需要满足如下条件:(1)导电性能好,电阻率较低;(2)可见光内透光率较高:(3)镀膜温度更接近室温,能大面积均匀地镀膜;(4)膜层加工性能好,可以进行高精度低损伤腐蚀;(5)热稳定性及耐酸、碱性优良,硬度高;(6)表面形状良好,没有针孔;(7)价格较低,可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目前,TCO薄膜已普遍达到下列水平:膜厚为500 nm的情况下电阻率在10-4 Ω•cm数量级,在可见光区透光率达80%,载流子迁移率一般达到40cm2/(v•s)。虽然TCO薄膜的性能指标可以满足当前应用需要,但随着器件性能的不断提升,对TCO薄膜提出了更高的性能要求。一些学者提出了TCO薄膜发展的一个量化的前景指标:禁带宽度>3 eV,直流电阻率~5×10-5 Ω•cm,可见光段在自由电子作用下的吸收系数<2x103 cm-1,载流子迁移率>100 cm2/(v•s)。几十年来,人们一直在努力提高透明导电薄膜的透明性和导电性。SnO2:F(TFO)透明导电薄膜由于其兼备低电阻,高的可见光透过率,近红外高的反射率,优良的膜强度和化学稳定性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必将在平板显示器件、建筑物玻璃和气敏传感器等众多领域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利用溅射法制备FTO透明导电玻璃它的生产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利于控制。成本较低,原料易得,但在制备过程中NH4F加热分解放出有污染的氮氧化物和氨烟,这对以后商业化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制约。所以对原料的改进和污染的控制方面还有待开发。4 制备条件对膜结构及光电性能的影响长安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段理等做了磁控溅射制备银掺杂ZnO薄膜结构及光电性质研究实验,发表了文献[14],并在文献14中得出了——的结论。制备条件对膜厚的影响文献中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在玻璃衬底上制备了银掺杂ZnO薄膜,当薄膜淀积时间从30rain延长到90min时,薄膜的厚度几乎按照线性关系从约270nm增加到820nm,即薄膜的淀积速率大致稳定在9nm/min左右,为匀速生长。溅射功率与膜厚呈线性增长,及沉淀速率与溅射功率大致呈线性关系。制备条件对膜结构的影响晶体质量随溅射功率的增大而降低,随溅射气压的增大而降低。制备条件对膜光电性质的影响在固定溅射总气压的条件下,增大氧分压可以增强薄膜的紫外发光强度,增大薄膜的载流子浓度。 退火对薄膜的影响退火能显著提高薄膜晶体质量,并增强薄膜的PL发光强度和导电能力,其原因是退火能使银离子完成对锌离子的替代从而形成受主。[15]5 退火后处理对膜结构与成分的影响光敏薄膜的光电、形貌性能与退火处理密切相关,退火处理优化了薄膜表面形貌、减小了光学能隙、增大了薄膜的导电率和载流子迁移率。光敏薄膜性能的优化,有利于增大聚合物太阳电池的填充因子、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对于提高其能量转换效率、改善器件光伏性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6]分别对较低氧分压反应磁控溅射制备的 薄膜进行氧化性气氛和惰性气氛退火。通过XRD和SEM 分析,发现氧化性气氛退火薄膜为表面多孔的金红石结构 ,而惰性气氛退火薄膜表面较为致密,结构分析不仅观察到金红石结构的 ,还发现了四方结构的 。XPS表面分析进一步表明,氧化性气氛退火后,薄膜成分单一,未氧化的 完全氧化成稳定的 ,而且具有稳定结构的 薄膜表面吸附水很少。相对而言,惰性气氛退火后,薄膜表面 、 和 共存,表面化学吸附氧和吸附水较明显,薄膜的稳定性降低。[17]6 FTO导电玻璃制备相关参数根据范志新等所提出的理论表达式: 带入相关数据可得到,SnO2:F(FTO)的最佳掺杂含量为[18]通过对比总结,参考大量数据,选择溅射功率:100W,溅射压力:5Pa,溅射时间:,溅射靶距:38mm[13、19]做产品。进行相关参数的选择与优化。7 参考文献1、张志海, 热解法制备氟掺杂二氧化锡导电薄膜及其性能研究 合肥工业大学2、汪振东, 玻璃基TiO<,2>-SiO<,2>/SnO<,2>:F薄膜的喷雾热分解法制备和表征 武汉理工大学3、郝喜红, 喷雾热解法制备掺杂二氧化锡导电薄膜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4、张明福等, 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研究的新进展 压电与声光5、方俊 杨万莉, n型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的研究新进展 陶瓷6、苗莉等, SnO2:F导电薄膜的制备方法和性能表征 材料导报7、Yadav A A,Masumdar E U,Moholkar A V,et a1.Effect of quantity of spraying solution on the properties of spray deposited fluorine doped tin oxide thin films[J].Physiea B:Condensed Matter,2009,404(12—13):1874 - 1877.8、Moholkar A V,Pawar S M,Rajpure K Y,et a1.Effect of fluorine doping on highly transparent conductive spray deposited nanocrystalline tin oxide thin films[J].Applied Surface Science,2009,255(23):9358—9364.9、Dai S,Wang K,Weng J,et a1.Design of DSC panel with efficiency more than 6%[J1.Solar Energy Materials and Solar Ceils,2005,85(3):447—455.10、Huo Z,Dai S,Wang K,et a1.Nanocomposite gel electrolyte with large enhanced charge transport properties of an 13-/I- redox couple for quasi-solid-state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J].Solar Energy Materials and Solar Cells,2007,91(20):1959-1965.11、王璟和,射频溅射法制备透明导电陶瓷薄膜 天津大学12、姜磊等, 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研究进展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3、曾志峰等, 射频溅射法制备掺杂SnO2纳米薄膜的研究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14、段理、樊小勇等, 磁控溅射制备银掺杂 薄膜结构及光电性质研究 材料导报(研究篇)15、SunLL,TanO K,ZhuW G,et a1.Pb(Zro 3Ti0. 7)03/Pb-TiO3 multilayer thin films for pyroelectric infrared sensorapplication[J].J Appl Phys,2006,99(9):0941016、顾锦华、钟志有等, 真空退火处理对光敏薄膜及聚合物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7、王磊、杜军等, 退火气氛对SnO2薄膜结构与成分的影响 材料导报18、范志新等, 二氧化锡薄膜的最佳掺杂含量理论表达式 电子器件19、刘庆业等, 射频溅射法研制SnO2纳米薄膜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写,但是又急着交。一个非常简便的方法,就是去知网上面找你要写的那方面的硕士论文,上面有完整的文献综述(那最好,你稍稍改动即可),如果是开题报告形式,你就可以找好它上面的内容(其实跟文献综述写的内容差不多,只是格式和形式不太一样)。你按照以下的提纲自己复制粘贴内容即可(我们这学期写了一篇文献综述),也有可能每个学校的要求提纲不太一样,不过都是差不多的不用太担心,主要是内容要找准: 1.论文题目:一般不超过25个字,要简练准确,副标题统一为“文献综述及研究思路”可分两行书写; 2.摘要:中文摘要字数应在300字左右,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内容要相对应; 3.关键词:关键词以3—5个为宜,应该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中选用,分号隔开; 4.正文:正文要符合一般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内容层次分明,数据可靠,文字简练,观点正确,能运用现代经济学、管理学的分析方法,并能学会利用计量经济学、统计学等相关工具对所涉及的问题进行分析,文章主体字数为4000字以上。正文基本结构如下: 一、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 二、有关国内外研究成果综述 (一)国外研究成果 (二)国内研究成果 (三)对研究成果的评述(这个地方就不要把引用的写出来了,我被我们老师就批了) 三、基本研究思路(最好有图,把你参考的文章所有的提纲画一个简易图即可,不单是自己的文献综述,是你参考的整篇论文的内容) 四、研究方法及创新处 5.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应按文中引用出现的顺序列出,只列出作者直接阅读过、在正文中被引用过的文献资料,一律列在正文的末尾,特别在引用别人的科研成果时,应在引用处加以说明。每篇论文的参考文献一般不应少于五条。 希望对你有用~~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 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格式与写法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在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关于参考文献的使用方法,录著项目及格式与研究论文相同,不再重复。

秦腔论文文献综述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0 条大 中 小 【访问量】118论秦腔艺术的保护与发展刘天利【学科分类】著作权法【出处】西安财经学院学报【摘要】秦腔艺术是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其申请为人类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作品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但秦腔艺术在当代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危机,且秦腔艺术的保护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程,因此,保护秦腔艺术,应在完善相关立法的同时,通过政府资助和政策支持,积极探索生产性保护和市场化经营的保护、传承和发展之路。【关键词】秦腔;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生产性保护【写作年份】2010年【正文】秦腔是我国最古老的地方剧种之一,和京剧、昆曲等一样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重要文化遗产。秦腔艺术由古代陕西、甘肃一带的民间歌舞演绎而来,因关中地区被称作“秦”而得名。其吟唱者以枣木为击节乐器,以梆为板,月琴、二胡应之,亦有紧慢,俗称梆子腔。秦腔艺术往往要求演绎者声脆、音广而高,俗称吼秦腔,由于秦腔演绎需要以豪放、粗犷的方式表现,正好契合了秦文化粗放、大气、豪爽、不排外、包容的精神气质,比较适宜于西北人吟唱。其演绎者一般均具有浓郁的地方口音(主要是陕西关中地区、甘肃一带的土话),反映了秦地人民耿直爽朗、慷慨好义的性格和纯朴敦厚、勤劳勇敢的民风。作为秦文化演绎发展的核心区,陕西为秦腔艺术的产生、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文化底蕴。秦腔最早发源于秦地,并由秦人经过千年演绎,其唱腔可分为欢音和苦音两种,并逐步形成不同流派。包括流行于关中东部渭南地区的东路秦腔;流行于关中西部宝鸡地区的西府秦腔;流行于汉中地区的汉调秦腔;流行于西安一带的中路秦腔。这四路秦腔虽受长期各地方言和民间音乐的影响,在语音、唱腔、配乐等方面稍有差别,但均扎根于秦地,与秦人赖以生息繁衍的秦文化在精神气质上具有统一性,并在脸谱、身段(如趟马、担柴担等)、化妆、特技(吐火、吹火)、以及语言声韵(秦腔是十四韵,内有八声)等方面,都有基本相同的风格。可以说,吼秦腔已经成为秦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秦腔生存现状及其原因随着人们价值观念、生存环境变迁等因素而走向多元化趋势,经历几千年发展的传统艺术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其自身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秦腔就是其中之一。以西安市为例,现在从事秦腔艺术表演的人员及其它相关人员的生存状况差,职工工资水平低且主要靠政府差额拨款,差额率为50%左右,其余要自己解决;秦腔剧场的建筑和设施严重老化,不能满足演出要求;通过演出获得经济收入早已无法解决演员和其他职工的生活问题;秦腔剧团的新老更替难以完成,老演员退休了,年轻人却不愿来,或者来了留不住;更重要的是,秦腔剧团现在的编、导、演、舞、美等主创人才严重青黄不接,剧团不能创作出更多适合现代人需求的新剧本或剧目,导致观众流失严重,接续困难。虽然目前西安曲江新区管理委员会在接收了相关秦腔剧团的管理权后,采取了一些新措施试图扭转,但是要根本改变秦腔发展传承的窘迫境地却非一朝一夕之事。总的来说,造成上述局面有两个方面的原因。首先,物质方面的原因主要一是资金匮乏,二是人才严重缺乏,三是政府政策上支持不够或者忽视秦腔的传承与发展。就陕西省和西安市而言,地方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政策关注和支持层次较低且不稳定,对秦腔等艺术形式的特别保障措施目前更是处于起步阶段,完全没有形成相应的体系。这种不足既表现在对传统艺术发展政策的灵活性上控制较紧,没有较为突出的政策引导和鼓励措施;也表现在财政政策支持方面的杯水车薪,秦腔艺术的发展资金严重不足。其次是文化环境方面。第一,秦腔艺术赖以发展和传承的原生态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导致传统秦文化对其影响力和支持力在逐步减弱;第二,秦腔艺术的群众基础越发薄弱,受众中老年化,观众层次性弱化;第三,秦腔本身创新不足,这与生存环境变迁和人才的缺乏具有密切关系。秦腔艺术几千年来扎根于秦地秦文化环境之中,其发展和传承需要具有文化认同的主体来发挥其创造能力,但随着社会环境和主体思想观念的变化,再加上体制、人才等问题使得秦腔艺术得以产生、发展、传承的文化条件不断丧失。另外,很少考虑观众需求,没有培养市场意识,往往为了评政府的奖而排戏,也是秦腔艺术发展的重要阻碍。上述因素相互交织,使得传承并振兴秦腔艺术将是一个庞大艰难的系统工程。秦腔作为传统艺术形式与新型文化形式虽有诸多的不同之处,考虑通过立法将其纳入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完全必要且符合实际的。文章主要侧重分析认定秦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属性,通过在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公约和我国认可的现有法律法规及制度框架内,寻找对秦腔艺术保护发展的对策。二、秦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属性分析我国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出现较晚,按照2008年5月14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第二条的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其具体评审标准如下:(一)具有展现中华民族文化创造力的杰出价值;(二)扎根于相关社区的文化传统,世代相传,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三)具有促进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增强社会凝聚力、增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作用,是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四)出色地运用传统工艺和技能,体现出高超的水平;(五)具有见证中华民族活的文化传统的独特价值;(六)对维系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因社会变革或缺乏保护措施而面临消失的危险。满足上述条件才是法律意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在此之前的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公布了我国第一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包括秦腔在内。当然从国际范围来看,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受《关于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作品的评审规则》(以下简称《规则》)所规定条件限制。该规则具体规定:参选作品应该具备体现人类的创造天才的优秀作品的特殊价值,参评作品的特殊价值要从以下方面得到证实。1、或者是具有特殊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集中体现。2、或者在历史、艺术、人种学、社会学、人类学、语言学及文字方面有特殊价值的民间传统文化表达。3、申报的文化空间或文化表达形式,为了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优秀作品,还必须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优秀作品”规则的五项条件。因此,此申报的作品应该:4、表明其深深扎根于文化传统或有关社区文化历史之中。5、能够作为一种手段对民间的文化特性和有关的文化社区起肯定作用,在智力借鉴和交流方面有重要价值,并促使各民族和各社会集团更加接近,对有关的群体起到文化和社会的现实作用。6、能够很好开发技能,提高技术质量。7、对现代的传统具有唯一见证的价值。8、由于缺乏抢救和保护手段,或加速的演变过程、或城市化趋势、或适应新环境文化的影响而面临消失的危险。从上述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具备的基本特质来看,秦腔作为我国传统民间戏曲艺术,既符合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条件,同时也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规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基本要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具有非物质性和活态性来两个基本特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非物质性”,主要表现在其存在于精神领域的创造活动及结晶中,其存在和延续主要是以口传心授的方式完成;而不是说该文化遗产并不存在物质的载体或表达形式;秦腔艺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如此。活态性表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本质上是一种活的流动的,不断更新变化的文化,从活态角度去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即使是已经消失或者已被部分物质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首先,秦腔具有非物质性,其与现代以剧本形式表达的秦腔剧目存在源与流的关系。秦腔剧本是古老秦腔艺术的现实物质表达,它是秦腔艺术精神化的物质载体。探索对秦腔剧本实施版权保护,不能够也不应该排斥秦腔的原生权利(即文化权利)的保护与传承;同样也不应认为秦腔艺术内容在一定程度上的物质化,就导致秦腔的存在形态、传承方式等完全物质化、静止化,或者丧失了其精神价值,毕竟作为艺术的秦腔与作为作品的秦腔剧本不完全等同。作为文化遗产,秦腔艺术更多是劳动人民对内心精神的陶冶和历练,是智慧或思考等创造行为的结晶,是无形的。它能够流传并有广泛的社会认同,除了以物质化的剧本形式予以保留外,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秦腔艺术的精神价值深深地扎根于它所存在的社区或民间文化环境,并与劳动人民的思想意识在一定层面上达到了共鸣,满足了一定范围人群的精神文化需求,从而被传唱并以口头等各种形式广泛流传。因而,真正能够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只能是作为原生态的无形的秦腔艺术,而不是经过加工的物化的作品。原生态的无形的秦腔艺术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对该艺术本体和存在的周边社区环境等配套实施全方位的保护。相反,物化的作品来源于原生态的艺术,但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通过现有的知识产权制度对其进行保护发展。其次,秦腔的活态性表现在它是一种“活”的文化遗产,它在赖以生存的环境处于不断发展和创新中;它是一种在具体时空中现场进行的“活”的演绎,不是一种静态的“死”固态化物质。秦腔艺术产生于几千年前的中国西北,深深扎根于秦人秦地文化之中,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艺术形式带动和创造过辉煌的古代政治文明及丰富的地域文化;其传承至今是对古老文明的独特的见证和再现,并具有唯一性;对于西北民族乃至中华民族而言具有特殊的精神和文化价值;由于历史的或现实的原因在现代社会环境中有逐渐衰亡的趋势;因而应当将秦腔艺术申请为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作品加以保护和发展。秦腔的物化成果比如剧本、道具、舞台、服饰、道具、乐器和图像等外在形式是其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具有一定的静止性,但这并不妨碍秦腔艺术本身作为活态精神文化的不断发展和传承。三、关于秦腔保护发展的一些建议基于上文的介绍和分析可知:在事实层面上,秦腔的现实状态的确不容乐观,其发展传承存在诸多困难因素,彼此交织;在法律层面上,目前人们往往不能把秦腔与法律保护相统一,但并不否认二者存在客观的密切联系,只是在认知程度上存在缺陷或不足;在经济层面上,秦腔素来被当作文化事业发展,也就是秦腔过去更多是由政府来出资支持和管理的,这与秦腔艺术产生、存在乃至发展的环境条件不相符合。因而,能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变化一种思路,将秦腔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回归其赖以生存的环境,尝试将其一定程度的市场化发展,运用生产性手段进行传承和发展,通过这种新的探索在发展中保护秦腔艺术,使其具有新的适应社会发展的生命力。(一)完善秦腔等戏曲艺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地方立法。秦腔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珍贵的文化资源,致力于对其保护是对古老秦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毋庸讳言,立法是一种长期稳定的保护方式,这正好符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要求,需要一代一代做下去。但通过国家对秦腔等戏曲艺术进行专门立法保护既不可行,也不经济,所以各地政府可以结合本地区的特色,专门进行契合实际的地方立法。就秦腔而言,地方立法应该明确秦腔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范围、保护主体、客体和内容;确立秦腔艺术传承人制度,并就评选等相关程序及如何管理作出规定;建立秦腔艺术保护基金,设立专门保护发展机构;设置奖励和惩处措施等,真正将秦腔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纳入法律体系中。(二)探索生产性保护方式是对秦腔保护发展的最优选择。生产性保护方式是文化部副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家中心主任王文章在其撰写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一书的导论部分提出来的。简单来说就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应该成为僵化的消极保存,而是在不违背其生存发展内在规律和自身运作方式、不扭曲其自然衍变趋势的前提下,将其导入当代产业体系,使之在生产实践中得到积极保护。生产性方式保护不是简单地走产业化发展道路,要避免将生产性保护单纯地往追求商品化上发展,避免不考虑其社会内涵、社会生态环境,使之纯粹旅游化、表演化、商品化;这种生产不只是简单的物质生产,还有人自身尤其是精神文化认同和创新的生产,特别是是要让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秦腔回到原有的生态中,实现有机更新。通过立法对秦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具有被动性,应当探索对秦腔艺术的文化元素进行提炼,通过生产性方式实现秦腔的传承和发展。对于秦腔来说,纯粹法律保护对其传承和发展来说是极为不利的,这样只会静止的、被动的毁灭这种艺术,这与秦腔的活态性特征明显背道而驰。文章认为:1.生产性保护需要将秦腔赖以产生发展的人文及文化生态环境保持。由于秦腔依赖于其生存发展的外在特定的原生生态环境,具有非独立性的特征,因而脱离该环境谈论传承是不切实际的。包括秦腔在内的任何一种民间艺术形式都产生于一定的文化生态之中,或一种文化时态之中,我们虽不可能去恢复文化时态,但我们可以借助一定地区的人群生活使这一文化艺术有机地活在当代人的生活方式中。就秦腔来说,我们在保护其艺术形式时,要尽可能地保护与其相关的生态元素,比如一定的地域、一定的生产生活方式乃至一定的思想观念和思维范式,这就要求对秦腔传承具有核心价值的农村传统文化生态保持完整,并对具有特殊价值的村落或特定区域进行动态整体性保护。当然,社会发展的脚步必然将在一定范围内逐步冲淡原有地域、文化乃至观念的束缚,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地更新秦腔艺术的外在形式和内容,保持内在文化价值的传承。比如通过动漫方式将秦腔表演形式现代化,可以填新词,但其核心的秦文化和秦地乡土气息要保留在吟唱和演绎之中。在这一点上,浙江省文化厅初步规划重点发展嵊州甘霖镇前期越剧艺术保护区等一批民间艺术生态保护区的做法值得学习和借鉴。2.生产性保护要求对秦腔实施有机更新。有机更新方式就是对秦腔艺术的保护发展应当在变与不变之间找到平衡,所谓变指的是秦腔艺术的外在表现形式,可以通过舞台演出、电影和电视等方式来实现;吟唱的内容,如填词等应当与当代的社会发展、与群众的生产生活等密切相关方面不断变化。所谓不变指的是秦腔核心的文化认同和文化传统,以及秦腔赖以生产发展的的原生态环境不变化。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只可活在一定地域里,在一定的地域里才可显示其艺术魅力,秦腔等戏曲艺术就是如此。对秦地世代相传、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资源,进行真实、动态、整体和可持续保护,保持秦腔艺术原生态环境,形成良性的民间艺术保护机制。有机更新拒绝脱离原生态环境而进行的创作和变化,讲求艺术扎更是生活,来源于生活的基本标准;拒绝对秦腔艺术进行推倒重建式的改变,比如将其完全市场化或者产业化,使其丧失文化认同和精神价值的方式。3.生产性保护可以对秦腔进行一定程度的市场化,引入新鲜的发展动力。可以利用地域上秦地秦文化所具有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为秦腔艺术的市场化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首先,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参与秦腔艺术的保护发展工程,通过组建基金会接收社会各界捐助,为秦腔发展提供后续资金支持。其次,可采用戏企联姻模式,通过企业投资秦腔艺术的方式,借助于一定商业化手段实施资金或待遇对秦腔艺人的激励作用,政府只要给予法规政策方面的优惠即可。再次,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秦腔艺术人才大培养行动,通过艺术培训、音乐戏曲茶座等模式,给予秦腔爱好者活动发展的空间,也可适当给予一定的补贴,增加其积极性,由此可以更广泛普及秦腔艺术,培养受众。第四,在农村鼓励成立民间自乐班,以提供资金激励的方式鼓励创作,参与民间演出,允许收取的一定的演出费用外加政府补助,提高民间艺人的主动精神。第五,有关政府管理部门可做一些组织工作与行政扶持、赞助,推荐优秀剧目成为秦腔文化遗产的代表作,采用精品意识与非精品意识相结合方式发展秦腔。(三)政府政策的支持和鼓励是保护发展秦腔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政策较之法律则更为灵活、高效,通过制定低位阶的规范性文件,可以更有针对性对秦腔艺术保护传承提供全面保障。秦腔的生产性保护道路,固然在基本原则规则方面需合乎法律根本精神,但在具体操作中很难把握变与不变的平衡关系。这就需要政府机关通过具体政策限定秦腔生产性保护的基本方向,秦腔不能完全产业化、市场化,但完全回归原生态也不可能,因而政府政策的引导功能应发挥纲领作用。例如要将秦腔推向基层社区,回归其相对原始的存在环境,就不可能运用法律强制的方式完成,否则会适得其反。相反,如果采用鼓励的政策,在财政、人员、场所等方面予以灵活支持,通过积极引导可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注重人才培养,从娃娃抓起,可以在一些具有适当基础的小学开设选修的秦腔艺术课程,也可以将该课程引入学生各个阶段的学习之中;对于特殊人才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或补贴;对于热衷于从事秦腔艺术的人员,给予一定的资助并培训。(四)加强对秦腔遗产传承人的认定和保护,发挥他们传播秦腔艺术和培养后继人才方面的的积极作用。目前,关于秦腔艺术传承人的认定工作已经展开,但是要发挥这些人员的积极作用,单纯的认定是远远不够的。首先,我们可以通过认定过程来传达一种信息,那就是政府鼓励每个人在秦腔保护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其次,应给予这些传承人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理性经济人的基本需求,易于被认同。第三,给予传承人一定的政策优惠和政府补助,鼓励他们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传播秦腔艺术、培养人才。第四,建立能上能下的传承人认定制度,否定传承人制度终身制或者政府奖励、补助终身制,节约秦腔艺术发展资金。秦腔遗产传承人是秦腔艺术传承的重要财富,但这一传承能否继续关键是下一代秦腔人才的培养。小结古老戏剧秦腔流传至今乃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面临诸多生存发展困境,对其保护并发展是对待民族文化的一种慎重合理的态度。将秦腔艺术上升到法律客体的角度进行保护是必要的,也是秦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趋势。希望通过政府支持和秦腔艺术本身一定程度的生产性保护发展,挽救这一民族文化遗产,但这一传承的核心应当人才的培养和文化的认同,主要应当经过上文所述的资金、政策、生态环境、意识培养等方面来完成。

小糖丸我离了登封小县

秦腔艺术秦腔又称乱弹,源于西秦腔,流行于我国西北地区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又因其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所以又叫“梆子腔”,俗称“桄桄子”(因以梆击节时发出“恍恍”声)。明末无名氏《钵中莲》传奇中使用了〔西秦腔二犯〕的曲牌,故知其源于甘肃。甘肃古称西秦,故名之。清康熙时,陕西泾阳人张鼎望写《秦腔论》,可知秦腔此时已发展为成熟期。待到乾隆年间,魏长生进京演出秦腔,轰动京师。对各地梆子声腔的形成有着直接影响。 秦腔唱腔为板式变化体,分欢音、苦音两种,前者长于表现欢快、喜悦情绪;后者善于抒发悲愤、凄凉情感。依剧中情节和人物需要选择使用。板式有慢板、二六、代板、起板、尖板、滚板及花腔,拖腔尤富特色。主奏乐器为板胡,发音尖细清脆。 秦腔的表演朴实、粗犷、细腻、深刻,以情动人,富有夸张性。脚色行当分为四生、六旦、二净、一丑,计13门,又称“十三头网子”,表演唱做并佳。辛亥革命后,西安成立了易俗社,专演秦腔,锐意改革,吸收京剧等剧种的营养,唱腔从高亢激昂而趋于柔和清丽,既保存原有风格,又融入新的格调。 秦腔因其流行地区的不同,衍变成不同的流派:流行于关中东部渭南地区大荔、蒲城一带的称东路秦腔(即同州绑子,也叫老秦腔、东路梆子);流行于关中西部宝鸡地区的凤翔、岐山、陇县和甘肃省天水一带的称西路秦腔(又叫西府秦腔、西路梆子);流行于汉中地区的洋县、城固、汉中、沔县一带有汉调恍恍(实为南路秦腔,又叫汉调秦腔、桄桄戏);流行于西安一带的称中路秦腔(就是西安乱弹)。其中的西路入川后成为梆子;东路在山西为晋剧,在河南为豫剧,在河北成为梆子,所以说秦腔可以算是京剧、豫剧、晋剧、河北梆子这些剧目的鼻祖。各路秦腔因受各地方言和民间音乐影响,在语音、唱腔、音乐等方面,都稍有差别。近五十年来,东、西、南三路秦腔的发展趋于停滞,有被中路秦腔取而代之的趋势。 秦腔所演的剧目,据现在统计约三千个,多是取才于“列国”、“三国”、“杨家将”、“说岳”等说部中的英雄传奇或悲剧故事,也有神话、民间故事和各种公案戏。它的传统剧目丰富,已抄存的共2748本。 秦腔的优秀演员,除清代的名冠南北的大艺术家魏长生外,还有被誉为花部四美的王湘云、陈媄碧(良官)和渭南派的申祥麟,同州派的栾小惠,周至派的桃琐儿,长安派的岳色子等。光绪中后期有润润子、玉喜儿、陈雨农、党甘亭、赵杰民、李云亭(麻子红)、刘立杰(木匠红)、王文鹏等。辛亥革命以来,有名丑马平民,名小生苏哲民、苏育民,名旦刘箴俗(有与欧阳予倩“并驾齐驱”之誉)、王天民(人称“西北梅兰芳”)、李正敏(人称“秦腔正宗”)、何振中、宋尚花等。名净田德年和名须生何家颜、耿善民、张锁中、刘毓中、刘易平等。特别是秦腔表演艺术家陈雨农、王文鹏、党甘亭、李正敏、王天民、刘毓中,郭明霞以及原“三意社”的编修李逸笙、苏哲民等人,在唱腔、表演、化妆造型等方面都有创新。秦腔源于古代陕西、甘肃一带的民间歌舞,是在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安生长壮大起来的,经历代人民的创造而逐渐形成,因周代以来,关中地区就被称为"秦",秦腔由此而得名,是相当古老的剧种。因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又叫"梆子腔",因以梆击节时发出"恍恍"声,俗称"桄桄子"。清人李调元《雨村剧话》云:"俗传钱氏缀百裘外集,有秦腔。始于陕西,以梆为板,月琴应之,亦有紧慢,俗呼梆子腔,蜀谓之乱弹。""乱弹"一词在我国戏曲声腔中的含义很多,过去曾把昆曲、高腔之外的剧种都叫"乱弹",也有曾把京剧称为"乱弹",也有的剧种以乱弹命名,如温州乱弹、河北乱弹,便更多的仍用在以秦腔为先、为主的梆子腔系统的总称上。 秦腔"形成于秦,精进于汉,昌明于唐,完整于元,成熟于明,广播于清,几经衍变,蔚为大观",是相当古老的剧种,堪称中国戏曲的鼻祖,明代万历间(公元1573-1620年)《钵中莲》传奇抄本中,有一段注明用[西秦腔二犯]的唱腔演唱的唱词,且都是上下句的七言体,说明秦腔在当时或在那以前不但形成、而且已外传到其他地方了。 由于秦腔的很多剧目都是表现我国历史上反侵略战争、忠奸斗争、反压迫斗争等重大的或富有生活情趣的题材,由于秦腔音乐反映了陕甘人民耿直爽朗、慷慨好义的性格,和淳朴敦厚、勤劳勇敢的民风,且较早地(也可能是最的)形成了比较适宜于表现各种情绪变化的板腔体音乐体制;加上秦腔艺人逐渐创造出一套比较完整的表演技巧,因而秦腔所到之处,都给各剧以不同的影响,并直接影响了各个梆子腔剧种的形成和发展,成了梆子腔的鼻祖。清康、雍、乾三代秦腔流入北京,又直接影响到京剧的形成。另:喜欢秦腔的十大理由一、做个好人 好人之所以为好人,是因为他有一颗善良的心。好人是生活的一种证明,证明这个世界并不坏,有你值得留恋的东西,有你的希望和理想,值得你去为之付出!艺术之所以是艺术,在于它真、善、美的本质。真、善、美与你同在,你就不会感到孤单,你站得越高,才会看得更远,所以子夏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唯有好人,才会有充实的人生。秦腔就是一位年近古稀的好人,它引导我们向善、向真、向美,它使我们成为好人,感情丰富的人,让我们远离孤寂和虚无,好人一生平安! 二、做一个高尚的人 高尚有各种各样的形式,但同归于心灵的高尚。没有艺术滋润的心灵,如同昔日黄花,转瞬枯萎!秦腔如同甘泉,细水常流使我们感觉清爽;没有心灵的清爽,就没有人生的高尚! 三、做一个有品味的人 人活着可以没有追求,但要有点精神。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用美的眼光看待东施,东施效颦也是一种美的境界!喜欢秦腔是一种品味,它能提升我们的生活,使你变得有情调。秦腔象一杯茶,很浓,那是一种品味;闭着眼睛听秦腔,悠哉,爽,那是一种情调! 四、做一个有修养的人 没有水的海绵是浮躁的,水分饱满的海绵是沉稳的;秦腔就象一潭汩汩甘泉,使我们的人生饱满起来,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也许你的知识很渊博,但是你可能很庸俗;也许你的知识很贫乏,但也许你很有教养;外在的东西都是过眼烟云,如同知识与财富,感动人心的才是本质!雨水和泪水的区别就在于内涵,秦腔能感动人的心灵,让真、善、美真诚流露;真、善、美在你内心激活了,你就是一个有修养的人。 五、做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生活如同大海,有的时候需要宁静,那是一种美;有的时候需要澎湃,那是一种激情。唯有宁静与激情,才能交织出生活的真情,让你畅游其中,去感受那种难言的微妙!生活也许是平静的,秦腔就象一把桨,让你轻轻地划动,去激荡生活,让你的精神世界更丰富,随手拈来都是爱,顺手牵羊都是情,你不热爱生活,行吗? 六、做一个恋家的人 家是生活的港湾,没有家的人就没有灵魂,如同一根羽毛,有点飘;风筝想飞向蔚蓝的天空,但有一根线牵挂着它;风筝不想在天空中迷失,所以它也眷恋着线,是线使风筝的天空更加美丽!秦腔是一根线,牵挂着你所有的爱,爱的父母、妻子、孩子。欣赏秦腔,使你有更多的时间和家人在一起,享受家的情韵! 七、做一个乐观的人 乐观是一种风度,一种潇洒,一种豁达。敞开你的胸怀如同大海,百川归海才显出你的大度。郁闷的时候,喊一声“斩单同”;无聊的时候,来一段“五台会兄”;来情韵的时候,哼一段“花亭相会”,乐观的本质就是生活!人生如风轮,随缘而转,送往迎来,世事难料,唯有保持一种乐观的态度,才能从容人生! 八、做一个聪明人 秦腔是一部百科全书,它教你区分真假美丑;秦腔就象一个老人,用故事启发你的智慧,让你去体验激情人生和世态炎凉!秦腔是另一种人生,让你体验“三娘教子”的苦心,“周仁献嫂”的苦衷,“滴血认亲”的无奈,“下河东”的苍凉,“窦娥冤”的悲愤,“千古一帝”的刚强,“生死牌”的抉择,“苏武牧羊”的凄凉,“断桥”的惆怅!这么丰富的人生,你能不聪明吗? 九、做一个纯粹的人 纯粹的人是为精神而活着的人。物质世界发展的极端就是人的异化,“大哥大”曾是物质世界的时尚,“腰里挂个BP机,不是老板就是鸡”曾是物质世界的风流,一掷千金并不能掩盖心灵的孤单,物欲追求极端往往由空虚划向虚无!你想做个为精神而活着的人吗?喜欢秦腔吧!你是个有钱热人吗?喜欢秦腔吧,它会使你更加富有! 十、做个纯粹的西北人 西北人的豪放、沧桑,就是秦腔的精神之魂! 补充:纵观中国戏曲自上古先秦萌生孕育,宋元两代基本完善成熟至今,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戏曲所包涵的形式内容各不相同。例如,宋元时期主要流传杂剧、南戏;明代重点为传奇;而清代则为各地方剧种蓬勃兴盛,国粹京剧脱颖而出。 陕西秦腔戏曲,自明代中后期形成并见诸记载,经四百余年历程。与中国戏曲发展规律基本相同,各个历史时期秦腔名称标识代表不同声腔剧种。例如,清代乾隆年及其之前,陕西流行的是以明清“戏棚官话”中州韵与陕西方音(陕白)并用的秦腔;清后期至今流传盛行以地道关中话为标准发声,且属另一类声腔的秦腔。因此,陕西秦腔应该有一个较大的范畴,是一个大概念。如果我们没有一个大的认识观,仅从今称秦腔的单一剧种为基本立点来观照大秦腔的全部历史、研究陕西秦腔对外流传发展,特别是对于北京及东南、西南各省戏曲的传播与影响,以及运用比较学方法论分析它的艺术特征和与其他省份地方剧种之间的关系等等,其结果不仅对于中国戏曲整体研究未予补充完善,把陕西秦腔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应有的地位及其产生的不可替代的价值、作用无可体现,反而会在厘清各种关系方面可能会有意无意制造混乱,进而把应受世人仰慕、本属陕西文化辉煌的历史与成果主动放弃,甚至丢失殆尽。作为一个陕西人,怎不为此深感惋惜与痛心呢。 从大量历史文献记载和直到目下流传的现状看,陕西秦腔流播范围占据了中华大地半壁河山。现在仍盛行西北地区的今之秦腔,从它演唱的四声要求,无论新疆、青海、宁夏或甘肃,都必须用纯正陕西方音,且要以关中地区的泾阳、三原和高陵(所谓“泾三高”)语音为标准。仅此足以证实:现今西北各地的秦腔戏曲皆由陕西传入当无可置疑。 闻有论者论道:因历史记载中秦腔曾有过“西秦腔”称谓,而甘肃天水一带曾古称“西秦”,因此,无论早期的西秦腔或现在的秦腔,其产地都应该是甘肃而不是陕西。笔者认为,这首先是一个概念混淆的提法。所谓西秦腔,就是指陕西的秦腔。因为明清人的积习中有两点非常明显:一是“西”为陕西的简称代称,如西省、西商、西调、西曲、西音、西班等都指的陕西;二是对一个物体或一种称谓,习惯依其居地或产地在前面增一字方位简称,如慈禧太后居西院,称西太后;中草药名三七,产两广,称广三七。据查,“西秦腔”称谓在陕西当地从非如此,大都出自京城和东南各省。在这些地方所处方位以西(有些直谓陕西)传来的秦腔,亦称西秦腔。这里的西,是方位,是陕西的简称,秦腔是陕西的戏曲品种,故称西秦腔。可谓方位明确,概念清楚。如同西太后,西是一个概念,太后是一个概念;广三七,广是一个概念,三七是一个概念。试想,如果我们把“西太”和“广三”割裂拼合,定位为一个概念,按照这个概念去研究考证,其结果自然是不可想象。因今日并非探讨这一主题,这里恕不赘论。 笔者在研究撰写《论京剧声腔源于陕西》和《再论京剧声腔源于陕西》文章20余年过程中,考察了解陕西秦腔自明代中后期及清代己大量流传外省,除西北的甘肃外,多在京师及东南各省和西南各地。这些地方流传的许多剧种,至今还声称它们的形成产生,主要是受到陕西秦腔的影响。本人的“两论”文章因篇幅所限,基本集中对以清代乾隆年间秦腔传入京师,流传江南,扬州的安徽盐商出资组织徽班祝贺乾隆皇帝八十大寿,徽班演唱的主调就是秦腔,徽班进京产生京剧,秦腔实为京剧声腔直接母体的研究考证为重点,秦腔在其他地域流变情况则涉及不多。近见焦海民先生《秦腔梆子响高低》一文,得知辗转流传台湾二百年以上的传统“北管古路戏”的形成,其根源也与陕西秦腔密切相关。广东肇庆学院中文系主任黄伟博士的论文《粤剧的源头在陕西》在全国亦有影响,他通过大量考证,证实广东粤剧(还包括广东汉剧、陆海丰西秦戏)皆根系陕西,来自陕西。此前还有如江西宜黄戏“受西秦腔的直接影响而形成”、浙江绍剧主调“来源于西秦腔”、广东西秦戏“祖地在陕西”、云南滇剧声腔“由陕西传入”等等。这些地方剧种寻根溯源,找到陕西,由于我们没有大秦腔概念,未掌握它们与陕西哪种秦腔具有渊源关系,因而无法对接,无以回应,至今仍作为历史存疑。真乃天大憾事。 人多谓秦腔乃“百戏之母”,我以为事实亦应如此。但问题的关键到目前为止,陕西人并不能够说清楚秦腔这个“母”,她贵在何处?其子孙存于何方?其间是怎样的一种血肉联系?又是如何的孕育产生?来龙去脉,如此等等,都需要我们花大功夫一一查清,向世人做出全面、准确和实事求是地交待。 就笔者目前占有的资料情况和多年考察认识的程度,已深深感到陕西秦腔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远比现在的位置重要很多,尤其陕西秦腔流传南北各地,对国粹京剧和大量地方剧种的形成发挥重大作用所产生的文化价值,并不在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级“人类口传非物质文化艺术遗产代表作”和也被人们称作“百戏之母”的中国昆曲之下。当然,这还需要我们做好大量的考证研究工作,用充分的证据证实它的客观存在。因此,真正全面深入地开展秦腔研究,应当成为陕西作为西部文化大省和文化强省建设的一个品牌项目和陕西文化艺术研究工作的当务之急。 加强陕西大概念秦腔戏曲研究并非与人争当祖先,而应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科学民主,实事求是,全面深入调查考证,认真严肃分析研究,以还原历史本来面目为最终目标。 开展陕西秦腔在中国戏曲史的地位与贡献专项研究,其意义在于: 一、得以重新确立陕西秦腔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体现陕西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风采。对陕西作为文化大省和文化强省建设形成奠基性成果和品牌型成果。 二、作为建国后陕西戏曲史论领域最为重大的一次学术研究活动,为中国戏曲史研究解决一个人们长期困惑的历史存疑,进而改写中国戏曲史和中国文化发展史。 三、可带动古代文化和商贸发展流向研究等陕西其他社科课题项目深入开展。 四、本课题研究过程,可为陕西造就一批在全国有知名度的戏曲理论专家。 为此,建议在有艺术研究优良传统和具备相当条件的省艺术科研院所、协(学)会或选定相关地市及高等院校,确立作为省级艺术科研课题项目,调集有关专家,争取文化部、省本级以及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项保护经费等支持,抓紧时机,尽快付诸实施。我相信,获取突破性成果,为历史交一份满意的答卷,是指日可待之事

历史秦腔源于古代陕西、甘肃一带的民闠歌舞,并围绕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斠化中心 长安 逐步发展,经历代艺术家的创造而形栐。秦腔“形成于 秦朝 ,精进于 汉朝 ,昌明于 唐朝 ,完整于 元朝 ,成熟于 明朝 ,广播于 清朝 ,几经衍变,蔚为大观”。清 康熙 年间,陕西 泾阳 人张鼎望写出《秦腔论》,此时的秦蚝早已发展成熟。到 乾隆 年间, 魏长生 进京演出秦腔,轰动京师,对各地梆堐声腔的形成更有着直接影响。 中华民国 元年( 1912年 ), 西安 成立了 易俗社 ,专演秦腔,锐意改革,推出众多新堧,并吸收 京剧 等剧种的营养,唱腔从高亢激昂而趋䠎柔和清丽。1、秦腔考/马彦祥著/燕京大学排印本2、秦腔记闻——菊部妄谈/王绍猷著/陕西易俗社1949年版3、秦腔音乐/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戏剧工作委员会、音乐工作委员会合编/新华书店西北总分店1950年版4、西安的旧剧改革/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戏剧工作委员会编/西安新华书店西北分店1950年版5、秦腔音乐/安波记录整理/海燕书店1950年版6、陕北道情音乐/梁文达收集整理/西北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7、碗碗腔音乐/王依群记录整理/西北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8、陕西戏曲在北京演出评论/田汉、马少波等著/东风文艺出版社1959年版9、秦腔打击乐谱/慕家璧、马凌元记录整理/长风文艺出版社1960年版10、商雒花鼓音乐/陕西群众艺术馆编/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秦腔音乐唱板浅释/萧炳编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11、秦腔板胡简明教材/杨天基、王兴武编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12、陕西戏剧史料丛刊/中国戏曲志·陕西卷编辑部编/1983年起内部印刷13、秦腔研究论著选/陕西省艺术研究所编/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14、秦腔剧目初考/杨志烈编/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15、秦腔脸谱/何瑞等摄影/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84年版16、秦腔史稿/焦文彬等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17、清代戏剧家李十三评传/李十三史料研究组编/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18、秦腔名家声腔选析/王正强著/甘肃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19、秦东戏剧论文集/渭南地区文化局等编/西北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20、中国戏曲志·陕西志/中国isbn1995年版21、陕西省戏剧志(分西安、铜仁、咸阳、榆林、宝鸡等分卷)/三秦出版社1995-1998年版22、山陕商人与梆子戏/刘文峰/文化艺术出版社1996年版23、古都西安·长安戏曲/焦文彬/西安出版社2002年版腔《斩单童》唱词呼喊一声绑帐外不由得豪杰笑开怀某单人独骑把唐营踩只杀得儿郎们痛悲哀遍野荒郊血成海尸骨堆山无处埋小唐儿被某胆吓坏马踏五营谁敢来敬德擒某某不怪某可恼瓦岗众英才想当年一个一个受过某的恩和爱到今背信该不该单童一死阴魂在二十年报仇某再来刀斧手押爷在杀场外等一等小唐儿祭奠某来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