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林业风险防控问题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5 05:10:14

林业风险防控问题研究论文

可行性报告:1.项目概况包括名称、内容、地点、建设基础、单位基本情况、建设时间等;2.项目建设的可操作性;3.项目建设的经济效益估算;4.项目建设生态效益分析;5。项目建设社会效益;6.项目建设组织保障;7.资金筹集;8.技术保障;

有很多呀,我就分享几篇林业世界期刊里最新出刊的文献吧1、黄向群. 香格里拉城市绿地树种调查[J]. 林业世界, 2022, 11(2): 114-120. 、:吴佳盈, 刘俊, 汪嘉乐, 李浦瑞, 赵运林, 徐正刚. 不同因素对马尾松松针精油提取率的影响[J]. 林业世界, 2022, 11(2): 96-105. 、蒋春颖. 2000~2018年中国森林火灾时空特征分析[J]. 林业世界, 2022, 11(2): 80-89. 、丛鹏飞, 张东明, 安志远, 翟雪弟, 张蜀冀, 刘冲, 李润润. 浅谈森林资源调查样地复位[J]. 林业世界, 2022, 11(2): 75-79.

1.健全防控监测体系

及时、准确的预报体系能够为有害生物防治争得先机, 有效遏制灾害的进一步扩散,最大程度减少经济损失。因此, 林业部门和有害生物防治站点应当主动作为,探索防控监测体系建立的有效途径,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要积极引进先进的监测预报设备,通过高精度的监测体系实现全天候、实时的有害生物监控,结合大数据技术对手机参数进行处理,在此基础上提高预报准确性;

2)要致力于打造素质一流的测报人才队伍,通过常态化的、专业性的日常培训加强人员对有害生物防治的认知,使他们能够主动地探索和应用防治新技术、新设备、新策略;

3)要加强日常监测记录,应当建立专门的林业数据收集及治理档案,为灾害分析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新时期发展背景下,林业部门还应当探索和建立大数据信息平台,在提高数据分析能力的同时,也能在各站点之间形成数据共享网络,方便工作人员就防治工作进行经验交流和探讨;

2.重视林木检疫工作

外来物种入侵是我国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发生的一个重要诱因,这些生物往往具有极强的入侵性和适应能力,会在本地快速繁殖,增加防治难度。有害生物与本地生物结合,还会产生新的危害品种,对整个森林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相关部门和防治站点必须意识到检疫工作的重要性,可以与交通部门协商建立公路检疫站点,对携带林木等植物的车辆进行严格筛查,发现运输带病虫树苗或外来入侵生物的车辆,一律予以没收,视情节严重性予以处罚。

3.优化防控技术手段

选用先进、合理、有针对性的防控手段,可以使防治工作事半功倍,既有利于弱化有害生物对林业的不利影响,又可以保护森林生物多样性。要坚持科技生态林业产业道路,加大人工造林力度,选用品质优良的树种,营造抗风险能力较强的混交林,规范经营管理行为,将病虫害防治工作融入到林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 全面提高林业有害生物防控能力。

1.在源头扼制,禁止引进外来物种,2.每年在害虫孵卵季,喷洒扼制农药,3.改善树木的种类,提高耐虫性,4.在树木上挂吸引虫子的灭虫板,5使用生物手段消灭幼虫

防控风险论文

有关财务风险的防范论文

摘要: 公司的财务活动是贯穿于生产运营的整个进程,并体如今公司的各种联系上,因而关于公司运营者而言,要常常进行财务剖析,并建立风险意识,并拟定有用的风险防备处理机制,操控公司的财务风险,然后有用应对公司财务危机,推进公司的杰出运营。

关键字: 公司;财务管理;财务风险;防备

跟着中国改革敞开的进一步开展,中国的经济商场越来越敞开,为本钱商场的培养供给了条件,如今中国的大公司开端寻求IPO上市,寻求更大的开展,为了非常好的开展公司,运营者开端把管理从财物管理,向本钱运营改变,进入以财务为导向的公司管理期间,这就需求公司以公司财务管理为中心。从经济学视点看,现代公司的财务风险是一种微观经济风险,是公司所面对的悉数风险的货币化的体现形状,是公司运营风险的集中体现。因为如今经济的开展,环境的杂乱,公司接受的压力和风险都显着增大,如今,公司风险的巨细以及丢失程度都体现了公司财务收支的改变当中,终究体现为公司财务收益的削减。由此可见,咱们应当对公司的财务风险进行剖析,并活跃采纳办法来防备。

一、界说

关于财务风险的界说,各家争辩较多,笔者认为,财务风险是指公司因为财务构造不合理、财务管理不善、融资不妥,致使公司也许丢失偿债能力使出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

二、特征

1.客观性。公司的财务风险客观性较强,不以人的毅力为搬运而客观存在。公司正常的财务活动存在着两种也许的成果,即完成预期方针和无法完成预期方针。这就阐明,不管公司的业绩管理怎么,公司都会存在必定的风险性。

2.悉数性。公司的财务风险存在于多种财务联系上,并体如今公司财务管理的全进程。公司的财务风险不只是简略的存在于公司的某一个环节,而是贯穿于公司的悉数运营活动中。

3.不断定性。公司的财务风险尽管能够事前加以估量和操控,但因为影响财务活动的各种要素不断发生改变,因而事前不能精确地断定财务风险的巨细。

三、剖析

公司发生财务风险的通常要素有以下几点:公司财务管理的微观环境杂乱多变,而公司管理体系不能适应杂乱多变的微观环境。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然而在实际作业中,很多公司的财务管理人员缺少风险意识。风险意识的淡漠是财务风险发生的重要要素之一。

四、防备

依据财务风险的品种,咱们为了应对财务风险,应当从内部和外部都做好应对办法,这样才干悉数应对财务风险。

1.关于外部财务风险的对策:

财务管理外部环境比较杂乱,公司有必要增强本身的适应能力。为了应对财务风险,公司应对不断改变的财务管理微观环境进行仔细剖析研究,掌握其改变趋势及规则,并拟定多种应变办法,这样才干下降因环境改变给公司带来的财务风险。经过对财务风险的外部环境进行剖析,咱们能够提出以下几种战略,公司管理者能够依据实际情况,对其施行整体组合。

(1)涣散风险。公司能够经过联营、多种运营及对外出资多样化等办法涣散财务风险。假如出资项目的风险较大,超越公司的接受能力,公司能够思考,与其它公司合作,尽管下降了收益,不过也涣散了出资风险。

(2)逃避风险。公司在挑选理财计划时,应当对各种计划进行剖析,评估其财务风险,在确保公司的正常收益情况下,挑选风险较小的计划,然后能够逃避较大的财务风险。

(3)削弱风险。经过剖析财务风险的巨细,来逃避财务风险的丢失效果老是有限的,因而,关于公司来说,在寻求预期利益的一起,要思考将丢失减至最低程度。这需求公司经过必定的`经济剖析,并且思考人才技能等力气,施行削弱战略。

(4)搬运风险。搬运风险战略是指公司经过某种手法将部分或悉数也许承当的风险转嫁给别人或社会承当的办法。

2.关于内部财务风险的对策:

(1)加强管理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加强管理层的风险意识,能够使公司非常好的应对公司危机。加强公司管理层的风险意识,能够引导整体职工参加风险的防备作业,然后能够悉数应对公司财务风险。

关于财务人员,更应当加强训练学习,使他们在公司的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掌握,然后使公司能够在必定程度上下降财务风险的也许性。

(2)加强财务决议计划的科学化水平。财务决议计划关于公司的影响较大,乃至能够直接联系到财务管理作业的胜败,在进行决议计划时,要根绝经历决议计划和片面决议计划。为了防备财务风险,公司有必要不断的加强科学化水平,供给愈加科学的决议计划办法。

①关于筹资风险的对策。为了有用防备和操控筹资风险,请求公司要进步资金运用效益,假如公司家关于管理不通晓,使公司长时刻处于亏本情况,即便现金管理非常有用,这也会致使公司不能如期付出债款本息。并且要学会负债运营,优化本钱构造。负债运营尽管有必定的筹资风险,但是能够为公司带来更高收益,因而公司应当适度负债运营,不过也要思考下降筹资风险。

②关于出资风险的对策。公司要用科学办法计算各种出资计划的出资收回期、出资报酬率、净现值及内含报酬率等目标,并对计算成果进行归纳评估,在思考别的要素的基础上挑选最好的出资计划。

③关于资金收回风险的对策。为了下降资金收回的风险,公司挑选合理出售办法和结算办法,并拟定合理收账方针。区别财务情况好的客户,以及信誉情况欠好的客户,选用不一样的结算办法,能确保公司的客户,也能下降风险。一起应分清主次,按照应收账款逾期的不一起间和具体情况,采纳灵敏的方针。

(3)理顺公司内部财务联系。为防备财务风险,公司有必要理顺内部的各种财务联系。要清晰各部门在公司财务管理中的位置、效果及应承当的责任,并赋予其相应的权利,真实做到权责清楚,各负其责。一起要结实建立风险防备意识。请求公司自上而下整体职工在思想上对潜在风险或危机要有清醒的知道和高度警觉,不放松任何纤细疑问。

参考文献 :

[1]赵振钦 崔子栋:风险管理的研究与教学[J].北方经济,2007年S1期 .

[2]全晓红 康卫平:公司财务风险构成要素及防备对策[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

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管控问题分析论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有序地进行,我们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解决一个问题或者一项工程,一个课题的详细过程。写方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管控问题分析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 部分企业由于规模有限,资金保障渠道不充足,加之内部管理综合能力的欠缺,现有资金来源往往融资不通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内部资金来源。随着经济体制的变革,各项管理机制也在不断优化和完善,从现阶段的发展形式来看,企业的融资来源有了显著改善。总之,加强中小企业财务融资风险管控可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实力,降低融资风险,为中小企业内部经济的稳步发展打造和谐的发展环境,提升行业的整体水平,进而带动整个市场的有序发展。

关键词: 中小企业;资金保障;融资渠道;风险;环境

网络的发展加速了全球经济交流的发展,市场大环境稳步上升,我国的经济整体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升,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不同企业之间的经济交流明显增加,呈多元化发展趋势。由于企业发展性质的不同,在实际运营中难免会出现诸多干扰因素,给企业的经济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影响,阻碍内部融资进程。据市场调查数据分析,现阶段企业在发展中都会面临资金问题,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融资来源。如果不有效解决,加大融资风险,将会严重阻碍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因此,企业管理者要提高对该环节的重视程度,综合以往经验,有效预防风险,做好内部管理工作,为后期生产运营工作的稳步发展解决后顾之忧。

1、加强中小企业融资风险防 范 的意义

现阶段的融资工作归属于企业内部财会工作,是服务于企业内部发展的一项积极有益的发展措施。在具体的操作阶段,常常会受到外界的不利因素干扰,阻碍企业内部经济的正常发展,影响企业的正常收益。如果融资管理不当,与预期发展方向不一致,将会加大风险发生的概率,使企业收益收到影响,负债增加,缺乏足够的偿还能力,正常生产运营受到严重的影响。要想彻底防范风险,企业应该不断完善内部管理体系,提前做好防范措施,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提高应对能力。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不断优化的内部管理机制,对企业发展运营加强管控,有效规避融资风险,为中小企业提供优质的市场发展环境,最终保障企业内部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1]。

2、中小企业融资方式

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

一直以来,银行都是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在企业的资金输入中,银行的作用大致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模式。直接融资,主要操作模式为利用自身的固定资产或者股票证券等财产,吸引社会各界投资者参与购买,进而获取一定数额的资金来源。这种运作模式在金融业务的协助下,为投资人和企业搭建起桥梁,无须银行参与。同时,这种融资模式问题处理方式相对较为直接,周期较长,一旦产生交易无法逆转。通过银行参与而产生的融资,性质则相反,不具备流通性能,相对间接,期限短,可逆转。在银行的协助下将分散的资金集中存储,随后分配给有需求的企业,在其辅助下建立连接,同时保证融资双方的.共同利益。

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

此外,融资项目根据来源渠道还可分为内部和外部两部分。内部融资来源于企业自身的资金,主要包括闲置资金以及部分经营收益,等等。这些都是企业在发展中的重要资金来源,这种内部融资的操作可有效避免企业内部机密外泄,降低负债风险,为企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完备的保障。由于部分中小企业的自有资金无法满足发展需求,常常会需要外部企业的资金支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外源融资。这些企业主要有一些社会机构(非金融类)的信用贷款以及民间的融资,有时还会有外企投资。这种操作方便、快捷、可操作性强,资金相对充沛,因此备受各行业的中小企业欢迎。但是也有一定的弊端,在融资过程中如果处理不当,极易导致企业机密外泄,风险性相对较大,因此在具体实施阶段要制定完备的管理制度,时刻提高警惕性[2]。

3、中小企业财务融资风险的管控问题

财务融资风险控制意识薄弱

从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来看,管理者的风险意识相对较为薄弱,没有系统化的管控机制。内部管理体系风险防范意识较差,风险因素出现时毫无察觉,一旦发生更是手足无措,无法有效应对融资风险。虽然事后也会有些适当的处理措施,挽回一部分损失,但是已既成事实,给企业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由于缺乏有效的内外风险管理策略,对于整个融资过程缺乏规范化的动态管理,一些风险因素被略过,管理者无法及时发现,企业的内部机密被窃取,造成不可弥补的重大损失。此外,还有一部分企业的高层在管理中目光短浅,过分看重金钱的作用,奉行利益至上,更是无视融资风险的严重性。企业内部的员工也是一人多用,员工积极性普遍不高,无有效的管理制度,因此工作中也是问题百出,风险来袭也毫无防范意识。

缺乏科学的融资规划

中小企业受规模和资金限制,管理者水平有限,融资计划只注重眼前实际,缺乏长远考虑。在具体的融资规划上单纯依靠企业自身的年度发展目标制定,导致整个计划无长远性,整体预见性不足。对于企业的综合指标、长远发展计划、未来资金需求、来源渠道均无有效规划,无法实现长久的资金保障,导致后期发展中资金链短缺。融资运作和企业内部财务管理脱节,整个操作资金损耗过大,造成企业运营成本飙升,负债风险增加[3]。

财会机制不完善

据市场调查,现阶段的中小企业内部结构相对单一,员工多为亲属关系,管理上也大多碍于情面,缺乏标准化的执行依据。特别是在财务管理上,如果未形成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将会埋下重大安全风险隐患,增加风险发生的概率。更有甚者,在融资阶段,银行对企业情况缺乏足够的了解,信息不匹配,估算结果失真,风险系数较高,因此无法获取足够的银行贷款。时间久了,在银行中的信誉缺失,融资渠道关闭。还有一部分企业即使获得了短期的融资,但由于财务管理不得当,整个运作中的风险管控不到位,无法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其一,由于内部管理上的缺陷,内部人员责权划分不明确,内部无科学有效的融资计划,下达不及时,在决策中常常掺杂个人因素,无法有效规避风险[4]。其二,在企业内部融资中无系统化的管理机制,信息匹配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项目融资额度的提升,导致部分企业资金不足,影响正常的生产。

融资渠道不畅

从融资来源分析,银行的信用贷款是中小企业的主要发展渠道。对于信贷管理,银行有着较为严格的标准,但是现阶段这些企业无论从规模上还是管理上都存在诸多不足,在融资过程中很难经受住银行的重重考核,往往获取的资金额度较小,无法满足自身的发展需求。虽然也在积极拓宽其他途径,无论是股票还是债券,都受到一定的政策制约,获批整体额度不高,融资渠道无有效保障。另外的一些渠道存在较大的波动,受市场环境的干扰较大,不利于操作,更是无法形成稳固的融资来源。

4、中小企业提升财务融资风险管理与控制水平的具体对策

建立科学的融资规划体系

按照中小企业的发展目标制定与其匹配的融资实施计划。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从企业自身的经营现状、内部结构、发展方向和资金需求等综合分析,同时要参照全方位的发展要素,确保融资计划符合企业长期的经济发展需求。融资工作的开展不能与财务管控出现矛盾,二者共同服务于企业发展,从而为企业赢得更大的收益。按照财务的发展方向制定融资计划,使融资工作更好地服务于财务工作。加强内部管理,做好融资长期规划,从资金的渠道做好合理规划,制定长期规范化融资管理计划,制定科学的管控结构。

合理确定资金需要量和筹资时机

融资工作的开展要综合市场多方发展要素,掌握国际汇率变化,全面衡量市场、财政及资金的管控措施。根据可能对融资结果产生干扰的各种条件和实时发展动态,科学地选择融资时间,随时关注国家政策的变动并及时调整融资计划。结合自身发展运营汇总的资金需求为参考依据,制定切实可行的财务管理制度,经过科学测算,得出企业在不同时段的资金使用情况,有计划地开展企业融资工作,满足日常生产运营的需求[5]。

开拓新的融资渠道

中小企业的融资阶段,要积极引进新进的工具,根据企业的需求完成定制服务。同时,要做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不断优化和创新企业应收款、各种性质的贷款的内部管理,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降低企业的融资风险。中小企业常见的融资模式为动产的抵押、租赁等,要不断完善,充分发挥这些资源的作用,为企业发展运营提供更加完善的保障。不断学习,不断拓展融资来源,努力学习现代化科技,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借助网络平台的优势,研发网贷、众筹、三方运营等多种融资模式,利用网络信贷业务的高流动性、调节性强等特征,减少企业的成本投入,提升实际运作效率。

完善制度建设,努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要想提升企业融资的实际应用效果,就要加强内部管理,组建一支高水平的工作团队。结合发展实际不断完善内部管理体系,制定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接受公众的监督指导,更好地服务于企业融资工作。合理划分内部结构,职能、产权划分明确,不断完善内部管理,紧跟市场发展的步伐,不断提升管理制度,为企业赢得更大的经济收益,提升企业外部形象。中小企业要敢于创新和变革,从技术和管理上不断升级,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指引下,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以及风险防范能力。

强化内部风险监督机制

要想从根本上改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就要从制度入手,不断完善原有风险管控体系,加强监管,将风险隐患扼杀在源头。第一,在管理中要明确划分各部门职责,做到专人专岗。此外,提高中小企业在融资中的风险防范意识就应该充分调动每个部门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做好风险防控预案。重点加强财务部门的风险监管,同时要在决策阶段吸取以往工作经验教训,不断优化和完善管理融资风险防御体系,为企业发展运营提供全方位的保障。第二,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同时发挥管理层的作用,加强对财务基层工作的管控。确保在中小企业的融资管理中各个部门协调作业,有序推动企业的正常发展。

完善财会风险预警机制

中小企业结构单一,生产经营中多多少少都会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果财务管理制度存在漏洞,就会影响企业的融资效果,埋下安全隐患,甚至给企业带来毁灭性的伤害。企业要根据自身的资金风险承受能力,制定与之匹配的融资计划和管理制度。在实际操作中,要合理规避可预见性风险,制定科学有效的风险预警管理体系,为企业的发展扫清障碍,降低融资风险发生的比例。主要根据财务日常数据报表的结构和数据等选择适宜的工作指标,完成个性化风险防控制定工作,为中小企业经济的稳步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提升信用水平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信用是企业的外部形象,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市场竞争地位,因此企业要不断提升自身信用,对外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我国现阶段的中小企业发展相对闭塞,与市场信息严重脱节,对政策的变化了解不够及时,导致部分行为违反市场规则,影响了企业本身的信用,因此企业在融资中整体信用度不高。要想改变这种状况,重点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积极学习,深入了解行业发展动态,自上至下提升对企业信用的重视。制定长期的信用培训方案,打造企业文化,提升内部员工的凝聚力,培养全员的团队意识,认识到信用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第二,充分了解企业的发展现状,为实现内部经济的持久发展打造个性化征信标准,同时在基础工作中严格按照标准执行。第三,不断优化信用管理技术,积极学习,敢于创新,同时加强外部宣传,积极参加评级活动,不断提升企业对外形象。

5、结语

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下,中小企业的发展迎来了更多的挑战和机遇。为了争取更大的市场发展空间,中小企业在融资运作中要综合考虑,制定全面的防范措施,合理规避风险。提升全员对融资风险的认识,从基础工作抓起,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从源头上为企业融资排除一切风险干扰因素。在管理上要兼顾制度的完善和执行效率的提升,同时要打造多样化渠道,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来源单一的问题,为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更加充足的资金保障。

6、参考文献

[1]赵宇红,周宝湘.中小企业融资管理对策探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7(03):47-48.

[2]郑方松.探讨新时期我国中小企业财务风险及管控策略[J].全国流通经济,2017(07):33-36.

[3]荣燕.中小企业财务融资风险评价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2014(11):107+126.

[4]陈凌夷.浅谈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才智,2013(21):261-263.

[5]郭爱兰.多元融资策略下的中小企业财务融资瓶颈分析[J].北方经贸,2012(09):79+81.

航空工业风险防控研究论文

中国航空报讯:

编者按:火热六月天,正值奋进时。航空工业各单位将全国两会精神持续贯彻落实到完成科研生产任务目标的实际行动中,以一系列高效措施激发全体干部职工奋力拼搏,确保“双过半”目标的实现。

航空工业洪都:“云”验收 保交付

在实现一季度高质量完成科研生产任务的基础上,6月以来,洪都上下在夯实技术质量的基础上,采取超常措施,进一步为生产交付提供强力支撑;各级领导干部带头深入一线,抓住制约交付关键点,担当作为,加强协调,尽最大努力保交付;生产交付更是创新方式方法,率先在外贸飞机工作中开展了异地远程“云”验收,科学解决了延误生产进度的瓶颈问题;针对受疫情影响延误交付的成品承制厂,安排专人对口协调催交重大关键成品;对已到货物资,协调质量、检验等部门实行与实地验收环节完全一致的影像共检,既保证了工作的顺利开展,又有效提升了到货物资入库的周转速率,为疫情期间供应链各环节提供稳定持续的支撑。

虽然疫情给科研生产带来了影响,但经过洪都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洪都各项工作有序推进。1~5月产值工时同比提升50%,截至目前洪都已完成数十架飞机的转场、试飞交付;外贸飞机采用“云”验收模式,已完成相关验收;国际转包已提前实现“双过半”目标;企业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涉及14258名退休人员 社会 化管理移交工作率先签约,是航空工业、江西省单个区域移交人员最大的单位,提前实现预定目标。

后续,洪都将继续坚定全年科研生产任务目标不动摇,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精准聚焦科研、批生产、外场服务保障和改革攻坚任务,狠抓客户接装、供应链、关键零部件制造,坚决实现“双过半”目标,为完成全年科研生产任务奠定坚实基础。 (李慧)

航空工业陕飞:坚定信心 精准发力

航空工业陕飞党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将两会精神切实融入到防疫、科研、生产中心工作中,将企业发展与党的领导融入到公司治理各个环节中,以高效措施落实“六稳”“六保”。充分发挥型号研制总指挥部团队和部装、总装、试飞生产管控团队作用,合理调配优质资源,协同推进科研与批产任务,确保科研与批产任务节点受控;采用“函审+视频会”方式,先后完成多型机重要研制阶段评审工作,确保科研工作顺利进行;采用“驻厂用户代表+本厂质检人员+供应商质检人员+全程视频录制”方式,完成多架机任务系统军检工作;通过与试飞机场管理方沟通协调,积极争取机场资源,充分利用可飞天气组织飞行。

职能部门则在强化基础管理能力上下功夫,加强设计、工装、零件、部装及各部门、各单位间的协调沟通,优化人力设备资源配置;针对设计、工艺、材料问题,组织技术人员大力开展技术攻关;工程技术部门采用边设计、边复查、边修改的方式,有效缩短工装研制周期;生产单位克服配套零件运输、配套厂家人员来厂困难的情况,坚持做到“零件生产不落地”;材料供应部门及时清查新增材料变动情况,组织人员解决采购问题;科研生产现场服务保障组通过加大技术问题处理力度,促进现场生产进度,强化质量、安全管理。

与此同时,陕飞还将冲刺“双过半”任务目标与公司年度“保A”任务相结合,不断优化机制,积极推进均衡生产,持续完善管理机制和管理细则,明确分工,强化责任落实,加强计划过程管控,确保计划目标和管控要求“精准理解、精准分解、精准管控、精准考核”。 (李磊)

航空工业直升机所:聚焦主业 平稳运行

进入二季度以来,航空工业直升机所持续聚焦主责主业,坚决贯彻落实两会精神,精心组织安排,强化过程执行,为实现年度科研生产任务目标奋勇拼搏。面对疫情防控和科研工作目标任务,直升机所坚持“严防疫情不懈怠、紧盯目标不放松、全力以赴抓落实”的总体布局,按照航空工业党组和研究所党政疫情防控与任务推进的要求有序开展各项工作。

面对二季度科研生产任务刚性节点多、试验试飞多的难点,以及重点管理任务节点集中度高、涉及范围广、管理难度大的特点,直升机所持续强化顶层管控,做好统筹谋划,于4月正式下发年度经营计划,以加强经营计划信息化管控为手段,全面承接航空工业经营计划,全方位分解全年各项工作。针对设计、试验试飞、配套产品研制、竞争择优等不同任务,细化不同推进措施;任务执行部门严格按照各型号项目的计划推进型号研制工作,做好工作策划和风险应对;强化人力资源调配使用,对于重大型号研制问题及时上报管理部门协调解决,有力支撑研究所各项工作的平稳运行。

二季度,直升机所军机、民机、无人机等多个重点型号顺利完成立项论证、详细设计、试验试飞、批产交付等关键任务,预先研究、条件建设、管理改革、创新创造等各项工作按计划节点有序开展。同时,面对“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任务,直升机所各责任部门站在研究所发展的全局视角,整合精干力量,深入研究直升机所发展面临的前瞻性、关键性、深层次问题,把握突出短板和发展方向,分阶段制定发展目标和实施路线图,构建直升机所发展规划体系,奋力推进研究所高质量发展。

民用航空是高科技、高风险的资本密集型服务性行业,在当代社会中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然而,航空灾害犹如挥之不去的幽灵,所造成的人身财产损失和无形的危害,在人们的心灵上投下了阴影。航空安全不仅关系到旅客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且关系到国计民生。目前,我国民航的安全形势相当严峻,面对加入WTO后面临的竞争与挑战,中国民航亟待改善安全管理的科学性和可靠性,进一步降低事故率,提高防灾减灾水平,促进民航业的健康持续发展。航空灾害预警管理系统的建立,具有迫切的必要性和现实的可行性。航空灾害的内涵及基本特征航空灾害是指一切危及民航正常航空运营活动、运营秩序以及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事故或事件造成的灾难性后果,包括航空事故灾害,如飞行事故、地面事故、严重差错等造成的有形和无形损失;环境灾害,如飞机噪音和尾气污染、有毒和放射性物品泄露造成的生态环境污染与破坏、空中航行传播疫病等;自然灾害,如雷暴、沙尘暴、冰雹等自然变故造成的损失;其它灾害,如威胁民航运营安全的非法行为的危害等等。航空事故灾害的危害性大且具有一定的可控性,因此是最主要的预警管理对象。航空灾害具有四个方面的基本特征:1.生成的突发性航空灾害往往是当事人无法预见的突发性的灾难。笔者2000年在武汉、石家庄等省会城市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其中的居民认为最不安全的交通方式是乘坐飞机,在各种交通方式中占居首位。实际上,空难的发生概率较小,然而空难一旦发生则死亡率极高,其突发性和无可逃避性对人们的心理造成巨大的影响。由于航空灾害的发生是众多诱发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某些因素本身包含随机性和突发性,必然影响到灾害的发生具有偶然性、突发性、不确定性及随机性。2.成因的综合性民航的地面——空中立体生产服务体系,是一个人造的社会技术系统,主要由航空公司、空中交通服务和机场服务三大子系统组成,涉及飞行、机务、地面保障和空中服务等多方面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指挥,工作场地分散,组织协调的难度大,同时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较大。中国民航总局根据事故调查报告,对近5年来国内29起飞行事故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占第一位的是机组操纵不当(),第二位的是机务维护工作失误、航空公司组织管理缺陷(各为),第三位的是机组违反飞行程序和规章、机组成员配合不好(各为),第四位是天气(),第五位是机组判断错误、机组不能正确使用设备(各为),其中人为因素累计高达80%以上。可见航空事故是由许多因素引发的,其中人为失误是最主要的因素,包括操纵者对环境变化及飞机故障的不良应对。航空灾害的发生,通常是民航运输过程中外部环境的突变、人为失误与飞机失控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成因具有综合性。3.后果的双重性航空灾害的后果,一是灾害本身对人和社会造成的破坏,二是灾害发生后的社会心理影响。航空灾害的双重性表现在:伤害范围比较小,而造成的社会影响却很大。一次飞机失事死亡数百人,但造成的却是世界性的影响,引起许多人对乘坐飞机产生不安甚至恐惧心理。笔者的抽样调查表明,关于武汉6·22空难事故的影响,被调查者中的人感到悲伤或不安,的人表示不愿坐飞机,的人表示不愿坐“运七”飞机,只有的人表示自己或家人没有受到影响。虽然只有的人表示不愿坐“武航”的飞机,但反映出航空事故对航空企业的形象和声誉是有负面影响的。总体来看,这次空难事故使大约七成的人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可见航空事故对社会心理的消极影响相当广泛。4.一定的可防性航空灾害的发生存在微观上的可避免性与宏观上的不可避免性。从理论上讲,随机事件有随机的规律,灾害的发生是事出有因的,那么预先控制了成因,就能预防灾害发生的结果。通过监测、识别、诊断和预控,及时纠正人为失误和机械故障,则可以防范灾害。但从宏观上分析,系统处在不断地演变、发展、完善过程之中,灾害又是不能绝对避免的。因此,航空灾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至少能使灾害的发生及损失降到现有技术和管理水平所能控制的最低限度。以民航机场为例,事实表明,一些航空灾害的发生与机场管理不当是相关的。例如,由于疏于管理,没能及时发现机场跑道上有金属物件,使“协和”超音速客机起飞时轮胎受损而导致机毁人亡;由于安检不力,使歹徒可能携凶器混上飞机,导致多起劫机事件发生。如果民航机场在完善检测等硬件设备的基础上,加强系统化的安全预警管理,就能有效预防此类灾害的发生。航空灾害预警管理系统的目的和功能航空灾害预警管理系统的研究,是以预警管理理论为指导,在行业管理层面的应用研究。通过综合运用复杂系统理论、安全科学、人素科学、灾害学等学科领域的最新成果,对航空灾害的可控制诱因进行监测、识别、诊断及预先控制的一种管理制度和手段,旨在防止和矫正航空事故和事件诱发因素的萌生与发展,预防和减少航空灾害造成的有形或无形危害,并保证民航运营系统处于有序的安全状态。具体地说,航空灾害预警管理系统的目的在于解决航空行为人的内在局限性或失误的可能性;航空环境和飞机故障异常变化的成因和过程,以及它们与人为失误之间的联系;飞机在不同因素和条件下发生事故和灾害的概率;民航安全管理在什么条件作用下可能出现管理失误;如何识别和诊断航空事故征候或灾害征兆;如何预测和控制其发展趋势;如何运用有效的预控方法等问题。实践证明,采用单项措施是难以预防航空灾害的,只有在法规、管理、技术、教育诸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综合防治和预控,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建立航空灾害预警管理系统,就是要在航空公司、机场与空中管制机构中,构建一种能对同质性航空事故具有免疫功能,并对各种航空灾害现象具有预防和矫正功能的“自组织”机制。建立航空灾害预警管理系统的必要性国际航空安全网最新统计资料显示,2000-2001两年内,全球共发生航空安全事故349起,仅我国有96起;全球空难达227起。2001年发生在美国的“9·11”事件,不仅造成机毁人亡的惨剧,而且随着纽约世贸大楼的坍塌,几千人刹那间灰飞烟灭,美国民航业乃至全美经济遭受重创,对全球航空安全产生了重大影响,甚至导致现有的航空安全体系遭到质疑。中国国际航空公司自1955年以来,创造了世界民航运输企业连续安全飞行四十年的罕见记录,并被国际民航组织授予荣誉奖章。然而今年发生在韩国釜山机场附近的“4·15”空难,使这个“全国安全飞行标兵单位”在经济和声誉方面遭受了不良的影响;中国北方航空公司“5·7”大连空难不仅损失惨重,而且引发了此后旅客集体罢乘与失事飞机同型号客机的严重事件。如果说“9·11”恐怖事件具有从行业或企业管理层面难以预防的不可控因素,但大多数航空灾害并非是不可能预警和防范的。加强航空灾害的防范,已不仅是一家航空公司、机场或空中管制机构的问题,而且是一个国家民航业的问题,令整个世界关注的问题。国际航空运输协会已经提出到2004年为止,要把事故率降到1995年的一半的计划。飞行安全基金会(FSF)也提出到2006年将现有事故率降低50%的目标。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民航在深化改革和不断前进的过程中潜伏的灾害隐患不容忽视。根据波音公司2001年的预测报告,到2020年,中国拥有的客机数量将超过2209架,机队规模几乎是现在的四倍,现有机队中一半以上的飞机届时仍在服役。国内市场运输量将以的速度增长,国内航班频率迅速增加;国际市场运输量和国际航班频率也将有大幅度增长。假设事故率不变,灾害损失将放大数倍。同时,我国正在深化的民航体制改革和航空公司重组过程中,难免出现法规不够完善、监察机制不够健全的现象,可能导致基层安全责任不落实而留下安全管理漏洞。例如,我国有的地方航空公司安全基础较薄弱,安全工作忙于“亡羊补牢”,在安全管理理念、机制、模式和体系方面,在预防控制技术以及紧急救援系统等方面,仍有许多实际问题尚待解决。因此,建立航空灾害预警管理系统,有效降低事故率和灾害率,减少航空灾害损失,具有迫切的必要性。建立航空灾害预警管理系统的可行性1.建立航空灾害预警系统的理论准备在民用航空领域,美国和欧洲航空业率先加强了机载环境的预警系统研究,开发了交通警戒和防撞系统、近地警告系统、风切变预警系统;法国加强了航空事故调查和预防的对策研究,如法国航空公司应用里森的因果模式理论建立法航飞行安全组织开展事故预防等。以波音公司为代表的各国航空公司,进一步加强了基于人素工程的人-机系统研究等等。上述研究主要集中在航空技术、航空法规、标准制订方面。我国在航空安全技术、航空安全管理、航空安全法规、航空安全心理学、人为差错、事故调查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成果。近两年以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交通灾害预警系统研究”课题组,在航空、公路、水运、铁路等交通灾害的预警管理研究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航空灾害预警管理方面,提出了航空灾害预警管理系统模型和组织方式,包括该系统的构建思路、工作内容、运转模式与工作流程。通过调查分析我国民航飞行品质监控的管理模式和措施,提出了利用民航飞行品质监控进行航空灾害预警管理的新思路,探讨了预测超限事件发生趋势的方法,为航空灾害预警管理提供对策依据。探讨了社会心理品质、动机、情绪等心理因素与民航机组行为失误之间的联系;对机组行为失误的心理背景进行了分析;分析了机组管理不善对群体行为失误的影响,提出了改善机组管理的对策思路。这些研究,共同奠定了建立航空灾害预警管理系统的理论基础。2.建立航空灾害预警系统的现实条件80年代,国际民航界加强了CRM的研究,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同时世界各国加强了可靠性管理。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推出了许多重大的鼓励性措施提高航空安全标准,并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建立全球安全标准系统。如1998年,35个欧洲民航联合会参加国建立了违反安全惯例或适航规则的飞机和航空公司数据库;1999年,国际航空运输为其成员航空公司制定了运营质量标准。美国联邦航空局(FAA)于1989年规定在商用飞机上安装风切变预警系统(RWS);从70年代起,欧洲和亚洲的主要航空公司着手开发应用飞行品质监控软件,以检测在飞机运行、飞机维修和发动机性能监控方面的超限事件及发展趋势。澳大利亚快达公司与飞行数据分析公司合作研发的软件最早投入商业使用。一些机场针对停机坪事故,专门成立停机坪安全委员会,制定和执行相关的保障安全的措施;加强硬件设备的配备。迄今为止,我国民航安全管理工作取得了重大进步,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实践经验,在运用预警思想加强事故防范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中国南方航空公司于1995年建立了“南方可靠性控制闭环系统”,设立了数据可靠性标准,并加强了可靠性分析;1995年,我国民航开发了针对B737、B757的飞行操纵品质监控软件。1997年,民航总局要求所有运输机加装QAR设备,并对每个航班实施监控,为保证飞行安全,加快培养新飞行员提供了有效的科学手段,有利于事前的安全管理。一些航空公司已开始重视人为因素的管理,如进行驾驶舱资源管理(CRM),开展安全分析与评估,通过了解航空运输系统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采取安全措施。航空灾害预警管理系统的建立,是以现有航空安全技术和航空安全管理体系为基础的。例如,对航空环境的监测,可与航空气象部门的气象预报服务、机场安检工作相匹配;对飞机运行状态的监测、评价及预先控制,可与可靠性管理中的统计评估体系相结合,并与先进民航飞机的机载环境预警系统(包括交通警戒防撞系统、近地警告系统和风切变探测系统)和空中交通管制部门的二次监控雷达系统配合使用;对飞机操纵人行为的监测、评价和优化,是驾驶舱资源管理工作的深化和完善;对安全管理活动的监测、评价和预警预控,是航空公司、机场、空中管制安全评估工作的补充、修正和强化。总之,建立航空灾害预警管理系统,是一项势在必行的系统工程,具有现实的可行性。安全是民用航空的生命线和不懈追求的永恒主题。航空灾害预警管理系统的建立,是航空安全“预防为主”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安全第一”方针的深化和发展,对于不断提高我国航空安全管理的科学性、可靠性以及防灾减灾水平,促进当前深入开展的“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的民航体制改革,促进航空安全体系建设和民航业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法律风险防控与研究论文

我给你发过去,要是满意给分,我不喜欢墨迹请看好我的名字。

企业刑事法律风险防控 一、公司刑事法律风控业务的重要性 (一)对企业家而言        财富的增长是事业成功的一个要素,但绝不是唯一要素。很多著名企业家因为刑事法律风险的爆发导致事业家庭乃至整个人生走向毁灭。例如,民间企业家吴某因集资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国美董事长黄某某,因犯罪被判处11年有期徒刑,家有亿万资产,仍然要在监狱里度过十多年的宝贵时光,蹉跎人生;原中国大政法大学毕业生、企业家袁某某,因刑事法律风险爆发,导致兄弟三人均被判处死刑。与之相应,当时和他处于对立关系的四川刘某,也是因为刑事法律风险爆发而死于非命。还有大家知道的大连"徐某",在监狱中没能服刑完毕就终结了一生。由此可见,对于企业家而言,刑事法律风险一旦爆发,可以说是灭顶之灾,相较于商业风险而言,更是企业家所不能承受之重。对此,以发达地区为主的企业家们已经愈加重视刑事法律风险的防控,尤其一些外资企业在投资时,愿意出重金委托律师进行刑事法律风险防控。据了解,北京某些律所的刑事风控业务可以收到千万为单位的服务费用。因此,对于企业家而言,刑事法律防控不仅十分重要,而且也应当逐步得到重视。 (二)对律师而言 1、价值        既然该业务范围对于企业家而言至关重要,因此对于律师而言,必然也是利好的业务范围,因为法律服务本身有相当强的寄生性。比如前些年比较火的非诉讼业务,涉及上市投融资等业务,它的回报远远要超过诉讼律师,因为这类业务能够为企业创造财富。法律从业者给具有相当资产的阶级提供服务,其客户群体的构成主要是通俗意义上的“富豪”,相应得到的回报也就高一些。对于企业的刑事法律风险防控,业务展开的时间节点往往是在企业家事业发展的上升过程中,而不是在已然山穷水尽的刑事辩护中为已经落魄的企业家或官员进行辩护。 2、效果        企业法律风险防控所取得的效果,在现实生活中比法律风险爆发后再进行辩护,效果要好得多。从刑事辩护的角度而言,一旦进入刑事诉讼程序,想要逆转整个案件对律师来说难度非常大,尤其基于目前的司法体制,获得无罪判决的可能性极低。刑事辩护律师的费用一方面是很难收得上来,即使收的上来没有太好的法律服务效果,事业的发展还是始终受限。和刑事诉讼业务相反,对于企业的刑事法律风险防控,属于未雨绸缪,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和企业家的日常生活中,能够发挥出律师的作用。对于法律风险尚未爆发或是处于萌芽的情况下,均能够起到防控效果,因此它从发展的角度而言,有广大的空间。        在风险防控领域,律师可以发挥更强的创造性、主观能动性。在方案设计、公司制度设计过程中发挥律师的专业技能和经验,能够有效的避免法律风险的爆发,这种价值远远要高于在诉讼中所发挥的价值。 3、竞争        刑事法律风控本身也是企业法律服务目前的蓝海,而不像刑事辩护或者其他诉讼业务已经处于激烈竞争的红海,律师很难在中间获得高额的回报。刑事法律风险防控业务比起民商事行政的法律顾问业务起步要晚,而且国内的公司企业对于相关问题的防控也是在近几年才逐渐加以重视的,在十八大、2012年反腐之前,当时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官商勾结情况,很多商人只要傍上了领导,几乎所有的法律风险都可以凭借公权力机关防御。很典型的例子是四川的刘某,因为和政法委前书记周某某家族建立了紧密的关系,对于任何法律问题几乎都不需要通过法律手段来解决,通过社会资源完全可以达到目的。在2012年十八大之后,反腐的形势导致官商之间的联系不如以往密切,同时也相对谨慎。企业家试图通过贿赂手段来获取公权力机关相应的保护也越来越不灵,一旦爆发法律风险,以往的手段完全用不上,此时他们可能就更加注意自己行为的规范,注意到事前的风险防控。因此这方面业务是刑事律师乃至律师业务的蓝海,现在这个领域尚未被完全开发,更主要的原因是律师在这个领域的刑事辩护相较生疏,又缺乏对公司法业务娴熟的复合型人才,因此需要律师进行大量的研究,对该领域进行拓展,研究出更为成熟的法律服务产品,这样才能够有效地引领市场并占据市场主导。我们团队近期对这个项目进行研究,目的也在于此,即使在上海、北京,真正对于企业刑事法律风险防控娴熟的律师和团队也极其有限。大家对这个领域要认真的研究,充分的重视,它的发展有广阔的空间,从未来的发展方向看,刑事风控业务是我们律所下一步发展的战略主导方向。二、从事企业刑事法律风险防控业务所需要的条件        对于律师而言,通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后,对整个法律体系会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在实务中也对各类诉讼和非诉讼案件有所接触,但是从事企业刑事法律风险防控的特定领域,律师应当需要有两方面的才能。        第一方面,熟悉《刑法》、《刑事诉讼法》,并且要熟悉刑事诉讼业务实务,有充分的刑事诉讼实务经验,要熟悉和了解《刑法》、《刑事诉讼法》,这是刑事法律风险防控的底层基础知识,无须赘述。但刑事法律风险的爆发往往不是《刑法》或《刑事诉讼法》所预设的一种法定条件的产生才会爆发,有时行为人会陷入“不白之冤”,有时行为人实施了相应的违法犯罪行为却未必会爆发法律风险。在刑事诉讼实务中,所处理的犯罪与非罪的案件,往往不是书本上所谈到的是否实施了犯罪,因为证据以及办案单位的主客观因素,对于案件的进程有着扭曲或者放大作用,导致现实情况难以还原或者因为时过境迁导致证据灭失,使得相关人员陷入“瓜田李下”之嫌,难以洗脱“不白之冤”。如果没有刑事诉讼实务经验,无法对公司刑事法律风险防控作出真正面对现实的预设,也不会设置相应的方案。我们要想介入这一块领域,首先要对《刑法》、《刑事诉讼法》有了解,同时要尽快熟悉刑事诉讼实务业务。        第二方面,熟悉《公司法》和公司的基本运营规律。我们的公司刑事法律风险防控不是以刑法体系为主,而是应当以公司的生存与发展为主导,也就是把《公司法》和公司的运营作为我们的工作环境,在具体的环境中对各种公司经营活动有可能面临的刑事法律风险进行防控、制度设计,这样才能够符合企业家的需要,符合公司运营的需要。法律人和企业家之间往往出现的分歧在于视角不同,法律人严谨、保守,而企业家愿意冒险,市场较为活跃,两种不同类型性格的人,如果各自站在自己的视角将难以进行沟通。从律师的视角而言,企业家所有从事的行为几乎都有风险,从企业家的角度而言,有一句戏言是“所有挣大钱的方法都写在刑法里”,所以他们往往会不计成本的进行冒险。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为企业提供法律风险防控就要从企业的经营和发展的视角,在它的经营生命线中设置出刑事法律风险防范的一系列措施。三、学会识别公司的法律风险        公司所具有的法律风险可谓种类繁多,纵观《刑法》所规定的400余个罪名,除了危害国家安全以及军人违反职责罪,绝大多数的法律条款均和企业经营活动相关,尤其是第三章,破坏社会市场秩序的这类犯罪。因此,刑事法律风险防控是一项公司运作中非常广泛的业务,并不仅仅限于某一个领域或某一个环节。 (一)从公司的生命线角度对企业法律风险防控做出分类 1.公司设立的刑事法律风险        虚假出资和抽逃出资均被我国刑法规定为犯罪行为。尽管现在是认缴制的公司,不再追究相关的责任,但是仍然要对出资进行核实,如果有出逃或者虚假出资的情况还是要追究相关的责任,这一点我们要对于相关的具体规定进行查找。 2.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产生的刑事法律风险        比如刑法所涉及的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的犯罪行为,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都是在经营过程中所产生的风险,包括在经营过程中也有被犯罪的情况,比如正常的经营,被对方控告为合同的情况,在司法实践中也屡见不鲜。 3.涉及到企业财税所涉及的刑事法律风险        比如故意毁灭财务账册,它是法律规定的一种犯罪行为。逃税罪、虚开增值税发票罪均是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 4.企业的融资过程中涉及到的刑事法律风险        比如直接融资、企业上市如果出具虚假证明文件,有可能构成犯罪。在间接融资过程中,比如发债、出具虚假证明文件也有可能实现犯罪,再如向银行贷款,如果申报材料不实,就有可能涉嫌取贷款罪,如果提供的资料不实,并且无力偿还,甚至可能会陷入贷款罪的法律风险之中。 5.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涉及的刑事法律风险        比如强迫劳动或者在管理过程中工伤责任事故等相关犯罪和企业管理直接相关。这些问题需要大家进行检索,对于相关罪名、相关案例进行了解。 6.企业破产程序涉及到的刑事法律风险 比如我国刑法规定了妨害清算罪以及虚假破产罪,这些情况也都存在。 (二)从风险的承担者对企业的刑事法律风险做分类 1.法律风险的承担者是公司,因为刑法明确规定了单位犯罪。 2.风险承担者是企业的老板,也就是企业的主要投资人和实际负责人,往往是面对刑事法律风险时首当其冲。而且公司的老板也是该类业务的实际客户和实际费用支出人。 3.企业的高管在管理过程中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4.直接责任人,即公司具体从事某一项行为导致构成犯罪而承担刑事责任的人。四、公司法律风险的成因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一)企业刑事法律风险的成因是故意违法犯罪行为        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有些企业家为了能够实现财务的增长,往往不惜采用犯罪手段使企业获得发展。据传闻,黄某某之所以爆发刑事法律风险被追究刑事责任,是因为在案发之前有一个阶段,曾经专门有一个团队来研究国家法规政策,凡是法律禁止的东西,他就组织团队研究。因为他认为法律所禁止的领域恰恰是高收益的领域,这种行为导致他法律风险增大。另外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和一些官员的不正当经济往来,包括操纵股市等行为,基于对自身的力量和社会地位、社会关系资源的自信,所从事的相应行为认为不会出事,结果风险爆发,得不偿失,整个企业几乎陷入失控的状态。陈某作为被管理人,其实际控制权受到了压制,但所幸股权最终得到了控制。其本人在监狱中也还算是平稳,他的妻子杜某对企业进行实际掌控,维持了企业的正常运营,但是对于黄某某这类人来说,作为亿万富豪为了一些“蝇头小利”不惜以身犯险,最终承担巨大的刑事法律责任是得不偿失的。        有些故意违法行为,往往源于对法律风险的低估。近期我们团队在上海辩护的一起合同案中,企业的投资人在投资之前还向相关法律人员进行了咨询,咨询后得出的答复是,他们的行为最多可能只是涉嫌非法经营罪,法定刑比较轻,判三两年就结束了,但是与之相应有较大的经济回报,所以投资人决定铤而走险,投资了企业。当时他们所不了解的是司法实践中对于一个问题的判断,不是提前根据书本所预设,能够包容、控制的,它的经营活动被司法机关认定为行为,因此最终主要被告人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虽然通过这种经营也获得了一定数量的财富,但与他们所承担的法律责任而言,属于“得不偿失”。这个问题也就说明企业投资人所咨询的业内人士,实际上对于刑事诉讼实务肯定不了解,他不能预测刑事诉讼。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基于证据原因、办案单位的主观态度、法规政策的不同理解有可能所产生的法律风险要大于提前所预测的风险。正是因为他断言只会承担较小的刑事法律风险,才促成了投资人铤而走险。如果我们作为真正的专业刑事辩护律师,对刑事诉讼实务有着充分的了解,对该问题的判断就不会这么简单和草率的评测风险。 (二)违法犯罪的原因是误入法律陷阱        这类案件的当事人本身不是故意实施犯罪行为,但是却在不知道的情况下被追究刑事责任。这种情况往往更是企业刑事法律风险防控的重点,这种误入法律陷阱的情况,虽然实施了某种行为,但是并不知道这种行为是犯罪,基于对法律的不了解而实施的行为,但这种行为不影响犯罪的成立。        在办案实践中,我们遇到过虚开增值税发票的问题。企业在进行销售产品的过程中,由于下家需要增值税发票而他自己没有,这时可能就想一些办法,从其他的企业代开,然后交付给需求方。按照司法实践而言,找人代开增值税发票的行为,依法构成虚开,因此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很多企业家甚至国有企业因为不知道法律政策的原因,而导致涉及增值税发票被追究刑事责任,很多被追究判处的是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因为虚开增值税发票是相对较重的罪名,法定刑入罪的设置和法定刑升格的设置门槛都比较低。        误入法律陷阱的第二种情况是没有实施犯罪行为,却因为行为不慎,遭受了“不白之冤”,这也是司法实践中普  遍存在的情况。比如我在2016年办理的案件中,就存在着有企业家和领导之间存在借款行为,但是他没有保存领导还款的记录和证据,被办案单位查到他给领导刷卡的记录,有金钱来往,当然的推定它是一种贿赂的行为。加之双方之间具有利益帮助关系,最终被认定为行贿。还有企业管理者在企业改制过程中或并购过程中,经上级同意进行评估,对企业的财产做出了折价或者低价的处理,但是由于没有保留证据,在相关部门进行追责时上级机关均予以否认,最终以贪污罪被追究刑事责任。这种情况对于误入法律陷阱中,尤其是没有犯罪行为却遭受“不白之冤”的客户而言,法律风险的防控设置更加容易,更多的是需要加强他们的证据意识和程序合法性意识,这样就能避免相应风险的发生。 (三)了解风险的成因,帮助企业制定相应的对策 1、对于一意孤行,不惜代价故意践踏法律的人,可能他们也不会重视律师的意见,从律师的角度而言,也不要期待能够强行改变其价值观,同时更不能给他的犯罪行为出谋划策。因为这种情况也会反噬律师,使其陷入风险之中,根据刑法规定,教唆犯也是作为共犯处理,甚至作为共同的主犯处理。与之相应,如果是愿意听律师劝阻的客户,我们通过对其进行劝阻,告知利害关系,使其放弃通过犯罪而追求财富的行为和态度,就可以避免其法律风险爆发。 2、对于误入法律陷阱或者完全遭受“不白之冤”的公司客户,我们通过提前的制度安排以及方案设计,完全可以避免刑事法律风险的爆发。针对潜在的风险,不仅是规范行为,还要在行为方式上与风险保持距离,并通过固定相关证据以设置护栏、搭建防火墙等方式自我保护,提前预设的防范措施所起到的效果远远高于临时补救措施。五、企业刑事法律风险爆发的直接诱因         在经济生活中,企业的违法行为大量存在,多数企业经不起翻查,真正爆发出的法律风险,只是企业违法犯罪行为的冰山一角。比如税收上存在问题的企业比比皆是,但是真正被查处出问题的终究还是少数。因此对于企业法律风险爆发的原因有所了解之后,也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对刑事法律风险防控的研究。企业刑事法律风险爆发的原因主要是两种情况。 (一)企业被控告 企业遭受控告,又分为两种情况: 1、内部纠纷        股东之间的权益纠纷,员工和老板之间的权益纠纷而导致企业的不法行为被内部人员控告、举报,导致法律风险爆发的情况比较多。另外,还有基于私人亲密关系反目而被控告的情况,也可以归入内部纠纷。具体的案例以后我们在丰富课程中进一步探讨。 2、外部纠纷 (二)企业被查处 司法机关的主动查处,主要分为两种。 1、企业自身因素         第一种情况是因为自身因素被查处,有些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过于招摇,行为不当,引起相关主管部门的关注并进行查处,导致东窗事发,企业或者老板被追究责任。 2、企业被牵连        在职务犯罪案件中,经常通过一些领导的受贿行为牵连出相关的企业行贿等其他的不正当经济往来,由此导致企业受到牵连,这是风险爆发的原因之一。了解企业刑事法律风险爆发的原因,对我们防控风险也有着很大的辅助作用。六、风险防控的种类及应对措施 (一)种类 1、一般性的防范与控制        律师通过制定规则,设置一套制度,让企业有相应的行为规范,从而避免从事违法犯罪行为。这种情况是合规性的设计,现在上海等大城市经常谈到的企业刑事合规业务,但是这种控制一般只能是企业刑事法律风险防控的基础业务,这种合规业务只能保障企业的行为尽可能的合规,但并不能保障在特定情况下企业不陷入“不白之冤”。因此,对于企业的一般风险防控,企业的刑事合规业务也是十分重要,但它只是一种基础业务,大家都要了解。 2、刑事法律风险的特殊防控        特殊防控更多的注重避免误入法律陷阱蒙受“不白之冤”,是针对具体的项目而专门设置的方案,采取相应的对策。近两年我所了解的央企在各地进行投资的过程中,他们非常注重在法律风控方面的问题,央企虽然是国有企业,但是多数有自己的经济利益,而且某些央企所具有的资质是一般民营企业不具备的,因此其资质也被广泛借用到某些城市的基础建设中,很多工程项目都有其身影。他们在介入这些项目工程过程中,难免与当地的官员要有交流和交集。在观察他们业务发展的过程中,我注意到,他们有一些非常有策略性的风险防控措施,比如他们在进驻到某个地方,或需要通过行政机关审批的某个领域,不会自己和相关部门进行协调和公关,通常会采取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在当地找一家经济实体,给这家经济实体一定额度的经济回报,并且在账上明确列出来。这种情况下企业被委托的代理人在当地实施相应的行为是具有法律风险的,对央企而言,相当于设置了防火墙,根据法律规定,它给予了明确的账外回扣,此种情况下央企不用承担刑事法律风险。第二种方式是央企会把某些附属的项目工程分包给当地的企业,这些企业通过分包获取足够的利润。这些企业的投资人有可能就是当地的领导干部子女,这样的情况下,双方各得其所,也都规避掉了刑事法律风险。这是国有企业在投资过程中进行的一些方案设计。我想这种设计在以后工作中可以考虑借鉴,同时也要进行扬弃,对于其阴暗或者不合法的行为,我们不要照搬,要学会依法推动企业业务发展的方式。 (二)具体方案与举措        首先对风险有所识别,才能有所防控。每一个具体防控的方案都有专项法律服务或项目管理活动,要对某个项目所涉及到的哪些行为有可能触犯刑法,此时该采取何种方式,首先不能犯罪,其次不能被犯罪,要保留好证据,不能把自己陷入说不清道不明的处境之中。关于具体的风险防控方式和方案,我们今后也要不断的研究和完善。七、企业刑事法律风险防控业务的延伸 企业刑事法律风险防控业务不仅可以形成独立的业务,而且还可以有相应的业务延伸,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提供危机应对方面的法律服务        当企业法律风险、刑事法律风险防控业务娴熟后,涉及到某些企业面临刑事法律风险危机时,我们就会有机会在危机发生时为对方提供法律服务。以往我也处理过比较大的企业刑事法律风险的危机应对,具体的方案以后给大家讲案例的时分析。 (二)刑事法律业务的辩护与代理        当我们在企业刑事法律风险防控过程中做出相应的努力后,刑事法律风险事实上已经被减弱,但在仍然不可避免地爆发的情况下,我们可以作为延伸业务介入而进行辩护。风险防控不是风险布局,比如从事某个轻微的违法行为可能不构成犯罪,我们要通过该证据,通过各种防控措施,展示出其不构成犯罪的现实情况,其行为如果仅仅触犯了轻罪,我们要通过专业服务,避免其划入到重罪,但是并不意味着能够杜绝或者完全杜绝刑事法律风险的爆发。 (三)民事法律风险防控和行政法律风险防控        在风险爆发后,我们可以继续介入进行第三方面的展望,即对于企业的刑事法律风险防控能够娴熟掌握后,我们还应该再进一步组建团队,对于企业的民事法律风险防控和行政法律风险防控进行研究,从而与企业进行无缝对接,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服务。因为以后真正的竞争优势不仅体现在自己的专业上,还要体现在业务互补之中,这样才能稳定的黏住客户,才能保障以及满足客户多方面法律风险防控、危机应对以及诉讼代理等各方面的需要。        对于企业刑事法律风险防控业务的概述,暂且就到这里。由于该领域还需要大家进一步研究,很多问题尚不成熟。我给大家做出概述的原因是希望大家对这个领域有初步的了解,并且对以后的学习和研究有相应的方向进行深一步的研究。                                                                                                                         责任编辑:丁胜

杨文斌法律风险是一种可能造成经济损失的商业风险,不是孤立的一种企业风险,,融通于各种企业风险中,公司的任何一种风险,最后都会带来法律风险。由于法律风险会影响商业运作,管理法律风险就成为高层管理人员的职责。在通用电气公司,杰克.韦尔奇(Jack Welch)把法律风险管理列入管理人员的业绩考核中。这种做法被多数外国公司普遍接受,被看作是最佳管理做法。法律风险其来源,是多方面的;它可能是公司的经营决策、法务管理不当导致的,也可能是公司的财务管理、投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各类管理事项带来的。因此, 对公司法律风险的控制,不仅仅是法务人员的职责,管理人员特别是高级管理人员必须带头管理这些风险。 1、完善公司法律风险管理体系 公司法律风险管理体系的完善,要求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设计与实施专门的管理流程,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公司在企业管理流程的设计上,应当有制度化的法务控制环节,包括:公司经营决策的法律风险评估、公司制度的合法性与风险预防评估、公司合同的审核与控制、法律纠纷的非讼与诉讼处理、损失的减少或追回。 对企业管理流程进行科学、有效的设计与重组,并把法务控制作为内部控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除了建立法律事务管理部门,还应建立总法律顾问制度。建立公司总法律顾问制是完善现代公司管理的需要,着眼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补救,避免公司决策者独断专行,切实维护出资人和所出资企业的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减少决策风险,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企业“三总师”加总法律顾问参与公司的重大决策,民主决策、科学决策,进一步完善公司决策机制,建立健全公司投融资,重大担保,重大项目投资的风险控制体系。 2、 提高中高级管理人员的法律风险防范意识 人,是公司的心脏。各级层面的公司员工,都会碰到各种类型的法律风险,也都有责任防范它发生。公司决策层、管理层,作为公司员工的核心构成,更有必要提高法律风险预防与控制意识,强化基础经济法律知识和相应专业法律知识的学习,重视法务人员的专业支持。某个管理体系的缺陷、某份合同的漏洞,可能会给公司带来几百万、上千万的财产损失。因此,有必要加强与各级员工的职务行为有关的法律风险预防与控制意识。公司法律风险的防范不仅需要有明确的法务控制环节,而且还需要有公司中高级管理人员法律风险意识的保障;特别在公司无明确的法务控制环节的情况下,就更加依赖于公司各级中高级管理人员的法律风险意识。实践中,一些管理人员会对某件公司合同先作判断,自己认为没有法律风险的,就不再通过法务人员的评判;自己认为有法律风险的,会寻求法务人员的评判。结果,正是一些管理人员自己认为没有法律风险的评判,出了法律风险,因为非专业的判断与专业的判断对事件分析的深度是不一样的。公司中高级管理人员的法律风险意识,不仅指他对法律认知的程度,更主要的,是指他们寻求各专业部门特别是法务部门支持的自觉的管理意识)。因此,公司必须重视中高级管理人员法律风险意识的培养和提高,通过管理流程控制、员工全面培训计划来积极引导和培育各级员工的法律意识、管理意识。3、 完善法律风险管理制度 法律风险防范与控制应当完善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补救等管理制度。1、事前防范首先应做好重大经营决策的法律风险评估,建立专业法务人员或法务总监参与公司的重大决策的风险防范制度;建立健全公司合同管理办法,重大合同的签订应当从合同谈判、资信调查,合同起草及审核都应当有专业法务人员的参与和审查。2、事中控制也是法律风险防范与控制的重要一环,对于重大的经营活动、商业谈判、合同的履行都应当有法务的参与和把关,建立健全重大经营活动的全程法律监控制度。3、建立健全诉讼仲裁案件管理办法是法律风险防范与控制事后补救的最后关口,处理得好就可以避免、减少或追回法律风险所带来的损失。 4、法律风险防范与控制还应当建立公司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知识产权管理包括商标、专利、非专利技术、版权、商业技术秘密的管理。在知识经济时代,一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知识产权与一个企业生死悠关,因此,防范与控制法律风险绝不能忽视知识产权的管理。5、公司的法律风险,有比较多的部分是由于管理人员的疏忽、故意或者素质问题产生的,而一些法律风险也可能因为专业、敬业的员工得以避免。因此,公司必须重视注意从法律风险预防的角度,建立健全公司人力资源对人的法律风险管理,对公司中高级管理人员予以培训、规范和考察,并对其管理行为的法律后果予以评价。4、 加强立法调整对公司影响的前瞻研究 立法调整会对公司赖以生存的经济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甚至决定公司的命运。公司的经济行为能够正常获取利润的前提是经济行为合法化。因此,是经济法律(含法规、规章)给予了公司营业的空间,决定某个公司能否进入某个投资领域以及进入的程度。如果我们能够对立法倾向作一定的跟踪与研究,就会对公司投资、经营提供很好的参考作用。比如,国家对房地产管理法规的严格化以及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意味着好品牌、大公司才会有更好的发展机遇,但也对公司经营管理的要求也更高,如果经管理不规范,还是按原来的模式来经营管理,则会出现较大的法律风险。 5、 应当及时、优化、全面地处理法律纠纷 公司的任何经营行为,都会表现为相应的法律行为。公司的员工聘用、对外投资、产品销售、材料采购等等,都会带来法律后果。公司作为经济组织,与自然人一样,都是生活在法律编织出来的社会之中。公司的经营行为,在本质上表现为谋利行为,在形式上则通过法律行为而实现。公司在经营中,因此发生各种法律纠纷是难免的,有些是自己的原因,有些是别人的原因,有些则是不可抗力的因素。法务部门对于潜在的法律纠纷,公司应当评估其显性化的可能以及将会对公司的影响,并作好方案准备,提前化解法律风险。对于已经产生的法律纠纷,公司应当评估其法律风险并决定采用非讼方法解决还是诉讼方法解决,是让步解决还是不让步解决。对法律纠纷解决方法的评估,应当结合纠纷的原因、己方过错、他方过错、风险大小、主动权、社会影响等多方面的因素来决定。法律纠纷的解决,必须得到法务专业人员的支持,制订详细的方案和步骤,准备有关的法律文件。法律纠纷解决不及时或者方法有误,将会给公司扩大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对法律纠纷的认识要全面,方案要优化,处理要及时。 法律风险并不可怕,它只是公司在生存时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舞伴。只要我们掌握了其中的基本规则,就能与法律风险共舞,就能预防、控制风险产生的损失,使法律风险可以被评估、被预防、被控制。对认识法律风险的提倡,也并不是要束缚员工、公司的手脚,而是促进员工、公司在可控的风险范围内运作,增强公司的赢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企业风险防控主题论文

企业税务风险及其防范论文

一、企业税务风险及其管理意义

(一)企业税务风险的含义、特点及管理任务

税务风险是企业的纳税行为未按税收法律法规正确有效地执行,从而导致企业未来经济损失,致使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并使企业名誉受损,信誉下降。其主要表现为企业未充分利用相关优惠条件、涉税事项管理不合法等行为。税务风险的特点包括:主观性、变动性、损害性、预先性、可管理性。税务风险管理的直接任务是熟悉税收政策,进行税收筹划,防范并降低税务风险损失。

(二)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意义

企业财务管理可分为日常经济业务的分析与管理和纳税业务的分析、筹划与管理,因此,税务风险管理是企业风险管理的核心之一,加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1)税务风险管理质量直接影响企业风险管理水平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向前发展,企业的组织形式越来越复杂,管理层次也越加复杂化,在企业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观点指导下,税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也越大,因此对企业税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要求就越高。作为企业整体风险管理的重要分支,提高税务风险管理质量有利于降低企业整体风险发生的概率,提高企业整体风险管理水平。

(2)有利于营造良好环境,确保企业正常有效生产税务风险管理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避免企业不必要的损失发生,保证企业经营活动正常有序的进行。有效的税务风险管理可规范企业的各项交易活动及法律行为,避免承受不必要的损失和惩罚,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同时也为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起表率作用。

(3)有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遵纪守法是企业存在的前提,企业有效的税务风险管理,可保证企业按税收法律规定正确行事。对企业的纳税义务,正确使用税务筹划方法,合理合法规避税收,降低纳税负担,而不是违规违法偷漏税。这有利于促使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同时也为企业进一步发展铺平道路。

二、税务风险存在的原因

(一)企业纳税指导思想偏离正轨

企业经营的目的是为盈利,因此,很多企业将利润最大化作为其财务管理目标。在进行纳税筹划时,便以期限最迟、税额最低作为其核心指导。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纳税人依法纳税的积极性逐渐被消弱。从表面看,尽管大多数企业都在依法纳税,但却严重缺乏主动性,而且还常常出现忽视纳税合法性现象。他们常常忽略税收政策、不重视税收法规,一切以利润最大为目标,对纳税缺乏风险管理意识,更不存在有效管理的方针,导致甚至加剧税务风险发生。这些现象都可能导致纳税行为偏离正轨,严重时需要在税务管理部门监督下按照税收政策对涉税事项进行重新核算,额外耗费企业人力物力,增加企业的核算成本,还可能因接受惩罚而增加企业的营业外支出。

(二)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不建全

我国的很多企业没有专门的财务管理部门,或有财务管理部门,但其财务管理系统缺乏税务管理职能,不能进行有效的税收筹划,更不能对税务风险进行整体有效的分析。或财务管理系统在税收筹划与管理上预警水平较低,税务风险意识薄弱,难以对税务风险进行有效的预测与防范。正是因为企业缺少系统的税务风险管理,税务风险防范意识薄弱,使风险信息的收集、识别和交流就得不到科学保证,以至于在申报纳税和缴纳税款中承担不必要的风险支出。

(三)信息传递不及时影响税收筹划效率

税收筹划需要根据企业具体的业务情况进行全局考虑,这需要各业务部门,特别是财务部门及时传递有用的经济业务信息才能完成。而企业的整体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是税务风险防范的基础,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职责分工不明确、管理层次复杂、信息传递过程长等,都将导致企业内部控制混乱,影响信息传递时间,影响其传递及时性。过时的信息往往不能反应现实状况,导致信息真实性下降,税收筹划不正确,甚至可能与实际情况背道而驰,严重时可能违背税法而受到法律的制裁,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我国目前形式下的很多企业也存在这样的信息传递问题。

(四)部分企业财税核算人员综合素质低

(1)对税法及会计核算法规理解不透部分企业财税人员对税法和会计核算法规理解不透彻,致使企业的税务筹划方法不符合法律规定,甚至有偷逃税的倾向。进行纳税申报及缴纳税款时与法律规定相差甚远。还有的企业重视其内部经营管理,而忽视对税收法规的研究,忽视税务风险控制,致使不确定性的税务风险随时可能发生。

(2)专业素质不达标部分企业财税核算人员的专业素质不达标、他们鲜于关注企业经营活动的实际流程,对税收法规政策的更新变化及会计准则的变化更是懒得了解。企业财税核算人员这样的不作为,导致企业承受潜在的税务风险,这也是导致企业税务风险直接的非常重要的原因。

(3)职业道德素质低下部分企业财税管理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低下,为自身或本企业利益,违背职业道德,伪造经济业务,虚列财务数据,偷、逃税现象时有发生,逆税收政策而行,从而使企业陷入税务风险危机,降低企业信誉,导致税务风险损失。

三、防范和降低企业税务风险的措施

(一)修正纳税指导思想,提高纳税意识

纳税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并非矛盾对立的,它们的利益关系应该是方向一致的。依法纳税是纳税人应履行的责任和义务,也是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前提条件。因此,企业应修正纳税指导思想,将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与纳税目标协调统一,二者并重,提高纳税意识,积极主动依法税收筹划,依法申报纳税,树立良好的纳税品德,才能有效的防止税务风险,避免税务风险损失的发生。

(二)建全财务管理系统,加强企业税务管理

企业税务管理及税收筹划是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的职能之一,建全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助于强化企业税务管理,防范税务风险的发生。首先,企业应建立税务风险预测机制,根据其财务管理目标确定税务风险管理的目标、对税务风险的承受能力、预期税务风险的来源进行分析。将重要的、影响范围大、发生程度强的税务风险设为重点研究与筹划项目,对其加强监督管理。其次,企业应建立税务风险识别与评估机制,用以分析确定新形式下的税务风险,在税务风险尤其是重大税务风险可能发生时,及时采取措施应对和控制,防止风险损失的发生。有的企业由于一般财税业务处理人员能力限制,对于混合销售和兼营业务等较复杂的经济业务,企业自身往往不能准确预测其潜在税务风险,不能很好的进行税收筹划,也难以制定出预防税务风险发生的相关对策。这种情况,需要企业财务管理部门与相关专家、税务中介机构和事务所联系,结合企业业务实际共同讨论,制定一套完善的税务风险管理与防范机制,预防和降低税务风险的发生。

(三)及时传递信息,提高税收筹划效率

企业业务财务信息是进行税收筹划的主要依据之一,因此,要进行正确有效的税收筹划,就要求有适时的、高质量的信息作为保障,这需要企业各部门及时准确的向税收筹划部门传递高质量信息,以便其作出合法有效的税收筹划,避免税务风险。首先,企业应进行合理的会计制度设计,设置合理有效的内部管理部门和管理层级,缩短信息传递路线,做到信息传递“垂直化”,减少信息传递时间,保证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其次,会计部门应及时加工整理信息,并确保会计信息的客观性、真实性,保证税收筹划依据信息的高质量性。再次,税收筹划部门应根据接收到的信息,结合最新税收法规政策及会计准则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并根据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税务管理目标,进行税收筹划,制定合理的纳税方案并及时反馈,提高税收筹划效率,最大限度规避风险。

(四)加强企业财税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

(1)加强税收人员法规政策学习,提高专业素质作为企业财税人员,既要熟悉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同时还应重视税收法规的研究学习,要精通税收法律法规,特别是与本企业缴纳税项相关的税收政策的相关规定,并能运用自如。当会计准则及税收法规发生变化时,企业及相关部门应制定相关培训学习措施,强制会计人员、财税人员认真学习新准则、新法规,以更新知识,正确理解会计准则及税收法规政策的相关规定,为正确税收筹划、规避税务风险打好基础。此外,进行税收筹划,防范和降低税务风险,还离不开企业实际经营业务及流程的分析研究。因此,作为税务管理人员,还应勤于关注企业的具体经营状况、业务流程,具体经济业务及具体发生时间,这些业务应交纳哪些税项等,再结合税法的相关规定,进行合理合法税收筹划,规避税务风险。

(2)培养财税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企业财税人员应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大公无私的精神。为进一步提高财税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一方面应加强职业道德的正面宣传和感染力度,培养财税人员崇高的职业道德水准。另一方面,应提高社会监督和处罚力度,努力减少有违职业道德的行为发生,对触犯法律者,给予从重处罚。此外,为规避企业税务风险,使企业能持续正常的经营,企业管理层除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外,在配备财税人员时,也应拔高要求;并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加大内部监督力度,一旦有违反税收法律和的损害职业道德的事件发生,则给予相关责任人严厉处罚或解聘,从而提高财税人员对其职业道德的重视,自觉遵守税收法律和职业道德,以便降低税务风险。

结论

综上所述,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重点是防范与控制。而有效的税务风险防范与控制,既包括企业管理体制的完善,同时也包括财税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的修正、综合素质的提高。所以,防范和降低企业税务风险,应重点从企业管理体制建设和企业财税管理人员素质培养两方面入手,此外,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也离不开社会监督力量。只有在良好的企业管理体制指引下,在社会力量监督下,通过高素质的企业财税人员合理合法的税收筹划,才能保证在降低企业税负的同时,有效的规避和降低企业税务风险,避免风税损失的发生。

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管控问题分析论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有序地进行,我们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解决一个问题或者一项工程,一个课题的详细过程。写方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管控问题分析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 部分企业由于规模有限,资金保障渠道不充足,加之内部管理综合能力的欠缺,现有资金来源往往融资不通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内部资金来源。随着经济体制的变革,各项管理机制也在不断优化和完善,从现阶段的发展形式来看,企业的融资来源有了显著改善。总之,加强中小企业财务融资风险管控可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实力,降低融资风险,为中小企业内部经济的稳步发展打造和谐的发展环境,提升行业的整体水平,进而带动整个市场的有序发展。

关键词: 中小企业;资金保障;融资渠道;风险;环境

网络的发展加速了全球经济交流的发展,市场大环境稳步上升,我国的经济整体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升,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不同企业之间的经济交流明显增加,呈多元化发展趋势。由于企业发展性质的不同,在实际运营中难免会出现诸多干扰因素,给企业的经济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影响,阻碍内部融资进程。据市场调查数据分析,现阶段企业在发展中都会面临资金问题,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融资来源。如果不有效解决,加大融资风险,将会严重阻碍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因此,企业管理者要提高对该环节的重视程度,综合以往经验,有效预防风险,做好内部管理工作,为后期生产运营工作的稳步发展解决后顾之忧。

1、加强中小企业融资风险防 范 的意义

现阶段的融资工作归属于企业内部财会工作,是服务于企业内部发展的一项积极有益的发展措施。在具体的操作阶段,常常会受到外界的不利因素干扰,阻碍企业内部经济的正常发展,影响企业的正常收益。如果融资管理不当,与预期发展方向不一致,将会加大风险发生的概率,使企业收益收到影响,负债增加,缺乏足够的偿还能力,正常生产运营受到严重的影响。要想彻底防范风险,企业应该不断完善内部管理体系,提前做好防范措施,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提高应对能力。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不断优化的内部管理机制,对企业发展运营加强管控,有效规避融资风险,为中小企业提供优质的市场发展环境,最终保障企业内部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1]。

2、中小企业融资方式

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

一直以来,银行都是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在企业的资金输入中,银行的作用大致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模式。直接融资,主要操作模式为利用自身的固定资产或者股票证券等财产,吸引社会各界投资者参与购买,进而获取一定数额的资金来源。这种运作模式在金融业务的协助下,为投资人和企业搭建起桥梁,无须银行参与。同时,这种融资模式问题处理方式相对较为直接,周期较长,一旦产生交易无法逆转。通过银行参与而产生的融资,性质则相反,不具备流通性能,相对间接,期限短,可逆转。在银行的协助下将分散的资金集中存储,随后分配给有需求的企业,在其辅助下建立连接,同时保证融资双方的.共同利益。

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

此外,融资项目根据来源渠道还可分为内部和外部两部分。内部融资来源于企业自身的资金,主要包括闲置资金以及部分经营收益,等等。这些都是企业在发展中的重要资金来源,这种内部融资的操作可有效避免企业内部机密外泄,降低负债风险,为企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完备的保障。由于部分中小企业的自有资金无法满足发展需求,常常会需要外部企业的资金支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外源融资。这些企业主要有一些社会机构(非金融类)的信用贷款以及民间的融资,有时还会有外企投资。这种操作方便、快捷、可操作性强,资金相对充沛,因此备受各行业的中小企业欢迎。但是也有一定的弊端,在融资过程中如果处理不当,极易导致企业机密外泄,风险性相对较大,因此在具体实施阶段要制定完备的管理制度,时刻提高警惕性[2]。

3、中小企业财务融资风险的管控问题

财务融资风险控制意识薄弱

从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来看,管理者的风险意识相对较为薄弱,没有系统化的管控机制。内部管理体系风险防范意识较差,风险因素出现时毫无察觉,一旦发生更是手足无措,无法有效应对融资风险。虽然事后也会有些适当的处理措施,挽回一部分损失,但是已既成事实,给企业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由于缺乏有效的内外风险管理策略,对于整个融资过程缺乏规范化的动态管理,一些风险因素被略过,管理者无法及时发现,企业的内部机密被窃取,造成不可弥补的重大损失。此外,还有一部分企业的高层在管理中目光短浅,过分看重金钱的作用,奉行利益至上,更是无视融资风险的严重性。企业内部的员工也是一人多用,员工积极性普遍不高,无有效的管理制度,因此工作中也是问题百出,风险来袭也毫无防范意识。

缺乏科学的融资规划

中小企业受规模和资金限制,管理者水平有限,融资计划只注重眼前实际,缺乏长远考虑。在具体的融资规划上单纯依靠企业自身的年度发展目标制定,导致整个计划无长远性,整体预见性不足。对于企业的综合指标、长远发展计划、未来资金需求、来源渠道均无有效规划,无法实现长久的资金保障,导致后期发展中资金链短缺。融资运作和企业内部财务管理脱节,整个操作资金损耗过大,造成企业运营成本飙升,负债风险增加[3]。

财会机制不完善

据市场调查,现阶段的中小企业内部结构相对单一,员工多为亲属关系,管理上也大多碍于情面,缺乏标准化的执行依据。特别是在财务管理上,如果未形成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将会埋下重大安全风险隐患,增加风险发生的概率。更有甚者,在融资阶段,银行对企业情况缺乏足够的了解,信息不匹配,估算结果失真,风险系数较高,因此无法获取足够的银行贷款。时间久了,在银行中的信誉缺失,融资渠道关闭。还有一部分企业即使获得了短期的融资,但由于财务管理不得当,整个运作中的风险管控不到位,无法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其一,由于内部管理上的缺陷,内部人员责权划分不明确,内部无科学有效的融资计划,下达不及时,在决策中常常掺杂个人因素,无法有效规避风险[4]。其二,在企业内部融资中无系统化的管理机制,信息匹配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项目融资额度的提升,导致部分企业资金不足,影响正常的生产。

融资渠道不畅

从融资来源分析,银行的信用贷款是中小企业的主要发展渠道。对于信贷管理,银行有着较为严格的标准,但是现阶段这些企业无论从规模上还是管理上都存在诸多不足,在融资过程中很难经受住银行的重重考核,往往获取的资金额度较小,无法满足自身的发展需求。虽然也在积极拓宽其他途径,无论是股票还是债券,都受到一定的政策制约,获批整体额度不高,融资渠道无有效保障。另外的一些渠道存在较大的波动,受市场环境的干扰较大,不利于操作,更是无法形成稳固的融资来源。

4、中小企业提升财务融资风险管理与控制水平的具体对策

建立科学的融资规划体系

按照中小企业的发展目标制定与其匹配的融资实施计划。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从企业自身的经营现状、内部结构、发展方向和资金需求等综合分析,同时要参照全方位的发展要素,确保融资计划符合企业长期的经济发展需求。融资工作的开展不能与财务管控出现矛盾,二者共同服务于企业发展,从而为企业赢得更大的收益。按照财务的发展方向制定融资计划,使融资工作更好地服务于财务工作。加强内部管理,做好融资长期规划,从资金的渠道做好合理规划,制定长期规范化融资管理计划,制定科学的管控结构。

合理确定资金需要量和筹资时机

融资工作的开展要综合市场多方发展要素,掌握国际汇率变化,全面衡量市场、财政及资金的管控措施。根据可能对融资结果产生干扰的各种条件和实时发展动态,科学地选择融资时间,随时关注国家政策的变动并及时调整融资计划。结合自身发展运营汇总的资金需求为参考依据,制定切实可行的财务管理制度,经过科学测算,得出企业在不同时段的资金使用情况,有计划地开展企业融资工作,满足日常生产运营的需求[5]。

开拓新的融资渠道

中小企业的融资阶段,要积极引进新进的工具,根据企业的需求完成定制服务。同时,要做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不断优化和创新企业应收款、各种性质的贷款的内部管理,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降低企业的融资风险。中小企业常见的融资模式为动产的抵押、租赁等,要不断完善,充分发挥这些资源的作用,为企业发展运营提供更加完善的保障。不断学习,不断拓展融资来源,努力学习现代化科技,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借助网络平台的优势,研发网贷、众筹、三方运营等多种融资模式,利用网络信贷业务的高流动性、调节性强等特征,减少企业的成本投入,提升实际运作效率。

完善制度建设,努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要想提升企业融资的实际应用效果,就要加强内部管理,组建一支高水平的工作团队。结合发展实际不断完善内部管理体系,制定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接受公众的监督指导,更好地服务于企业融资工作。合理划分内部结构,职能、产权划分明确,不断完善内部管理,紧跟市场发展的步伐,不断提升管理制度,为企业赢得更大的经济收益,提升企业外部形象。中小企业要敢于创新和变革,从技术和管理上不断升级,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指引下,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以及风险防范能力。

强化内部风险监督机制

要想从根本上改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就要从制度入手,不断完善原有风险管控体系,加强监管,将风险隐患扼杀在源头。第一,在管理中要明确划分各部门职责,做到专人专岗。此外,提高中小企业在融资中的风险防范意识就应该充分调动每个部门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做好风险防控预案。重点加强财务部门的风险监管,同时要在决策阶段吸取以往工作经验教训,不断优化和完善管理融资风险防御体系,为企业发展运营提供全方位的保障。第二,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同时发挥管理层的作用,加强对财务基层工作的管控。确保在中小企业的融资管理中各个部门协调作业,有序推动企业的正常发展。

完善财会风险预警机制

中小企业结构单一,生产经营中多多少少都会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果财务管理制度存在漏洞,就会影响企业的融资效果,埋下安全隐患,甚至给企业带来毁灭性的伤害。企业要根据自身的资金风险承受能力,制定与之匹配的融资计划和管理制度。在实际操作中,要合理规避可预见性风险,制定科学有效的风险预警管理体系,为企业的发展扫清障碍,降低融资风险发生的比例。主要根据财务日常数据报表的结构和数据等选择适宜的工作指标,完成个性化风险防控制定工作,为中小企业经济的稳步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提升信用水平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信用是企业的外部形象,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市场竞争地位,因此企业要不断提升自身信用,对外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我国现阶段的中小企业发展相对闭塞,与市场信息严重脱节,对政策的变化了解不够及时,导致部分行为违反市场规则,影响了企业本身的信用,因此企业在融资中整体信用度不高。要想改变这种状况,重点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积极学习,深入了解行业发展动态,自上至下提升对企业信用的重视。制定长期的信用培训方案,打造企业文化,提升内部员工的凝聚力,培养全员的团队意识,认识到信用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第二,充分了解企业的发展现状,为实现内部经济的持久发展打造个性化征信标准,同时在基础工作中严格按照标准执行。第三,不断优化信用管理技术,积极学习,敢于创新,同时加强外部宣传,积极参加评级活动,不断提升企业对外形象。

5、结语

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下,中小企业的发展迎来了更多的挑战和机遇。为了争取更大的市场发展空间,中小企业在融资运作中要综合考虑,制定全面的防范措施,合理规避风险。提升全员对融资风险的认识,从基础工作抓起,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从源头上为企业融资排除一切风险干扰因素。在管理上要兼顾制度的完善和执行效率的提升,同时要打造多样化渠道,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来源单一的问题,为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更加充足的资金保障。

6、参考文献

[1]赵宇红,周宝湘.中小企业融资管理对策探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7(03):47-48.

[2]郑方松.探讨新时期我国中小企业财务风险及管控策略[J].全国流通经济,2017(07):33-36.

[3]荣燕.中小企业财务融资风险评价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2014(11):107+126.

[4]陈凌夷.浅谈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才智,2013(21):261-263.

[5]郭爱兰.多元融资策略下的中小企业财务融资瓶颈分析[J].北方经贸,2012(09):79+81.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