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艾轩论文开题报告

发布时间:2024-07-07 23:42:12

艾轩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包含论文题目、系别、专业、年级、姓名和导师。论文的题目要准确规范,题目不要过长,一般20字以内最佳。以简洁专业的术语表明论文研究的核心内容。开题报告一般不使用副标题。

开题报告其实就是论文的一个精简版介绍,确定论文主题的大方向,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论文。开题报告需详细说明论文的大纲,讲明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以及论文所需要引用的文献;需说明研究课题的可行性与创新性以及介绍本人所研究课题的初步方案。

你为什么要做这个研究,研究它的价值是什么。这个可以先结合现实情况去进行论述,指出现实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去做研究解决。然后就论文研究的实际作用、预期达到的结果以及该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进行阐述。

文献综述部分,就该研究课题的发展历史,以及前人的研究成果、发展趋势、问题等综合进行比较分析,然后提出自己的见解。

将文中的研究方法逐一列举出来,并按照你如何使用该方法进行阐述。研究内容将大纲再进行深入阐述一遍即可。

按照自己内容的研究方向和进度写,具体如下:

20xx-3-01~20xx-3-19:确定论文方向,写出开题报告。

20xx-3-22~20xx-3-26:实习准备工作,搜集相关资料。

20xx-3-29~20xx-4-04:完成论文第一章。

20xx-4-05~20xx-4-18:完成论文第二章。

20xx-4-19~20xx-5-02:完成论文第三章。

20xx-5-02~20xx-5-09:完成论文第四、五章。

20xx-5-10~20xx-5-16:检查修改完成一次论文初稿。

20xx-5-17~20xx-5-29:根据指导老师的讲评及意见,修改并提交二次论文草稿。

20xx-5-30~20xx-5-31:讲评第二次论文草稿、集中解决有关论文漏洞问题并及时修改 20xx-6-01~20xx-6-11:基本完成论文大纲要求,论文成型,指导老师讲评修改并定稿 20xx-6-12~20xx-6-18:整理打印论文、装订论文。

20xx-6-19~20xx-6-30:准备参加答辩。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内容:

一、制作开题报告封面。

每个学校提供的格式可能不一样,一般包括学校标记、论文题目、指导老师、学生姓名、学号、专业、学院、完成时间等信息。

二、介绍课程来源。

课题来源主要有导师提供,学生自选,科研项目等等。这个并不重要,实在不知道怎么写,可以写学校自主命题。

三、说明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这其实是开题报告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学生最应该花时间去思考的。这部分主要说明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而写开题报告的目的,其实就是要请导师来评判自己这个选题有没有研究价值、是否适合研究。

四、说明文献综述。

有些学校要求写文献综述,有些学校只要求写国内外研究现状。其实就是说说别人已经做了什么,是对参考文献的高度概括和综合阐述。写作思路包括简要介绍自己的研究课题是关于什么问题的。

国内、国外的专家学者们已经就相关课题取了哪些成果、还存在哪些问题;自己的课题的必要性及价值,可以解决上述提到的问题。

大学生艾滋病论文开题报告

应该重点写,由于对艾滋病的传播的不了解,造成疏远或隔离了HIV感染者,这种不必要的心理恐慌。

艾滋病,人人闻之色变的恐怖字眼。曾经,有朋友问我,你对艾滋病患者怎么看?我恨恨的说,他们活该。是啊,他们会被感染,大部分的原因是他们不检点的行为和堕落的行径害了他们自己,这样的人根本不值得同情。转而一想,也有一部分的人是不幸被感染的,那么他们我们又该如何对待呢?也许就是基于害怕被歧视的原因,很多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人都不敢声张,也不敢去医院接受治疗,任由病毒在体内肆意的蔓延,本该充满希望的生命就这样一点点枯竭了。古人云: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亡,其鸣也哀!不管他们是在何种情况下被感染,不管他们曾经是否犯下过不可饶恕的错误,我们都该怀着一颗宽容的心原谅他们。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看着如此触目惊心的数据,看着一幕幕凄凉的画面,试问人情冷暖,到底是将他们遗弃还是给予他们应有的关爱,你如何抉择?艾滋病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即要承受肉体的折磨,又要饱受精神上的摧残。他们走到哪都会遭受别人异样的眼光,或是身体被隔离,或是被社会遗弃。亲人的遗弃,朋友的逃离,无疑是给他们脆弱的心灵雪上加霜。我记得有一句话这样说的,肉体的折磨远不及心灵上的摧残。他们最害怕的不是病魔的一步步逼近,而是被这个社会排斥,失去工作,失去家庭,失去亲人和朋友,最终将他们遗弃在无人的黑暗角落。曾经看过这样一篇文章,是关于一对夫妻照料不幸感染艾滋病的朋友直至离开。他们的感人故事让我深深折服。试问,在这个视艾滋病犹如洪水猛兽的世界,又有几人可以做到如此?人人平等,生命无价。每个人都有享受生活的权利,在倡导人权的今天,我们更应该时时刻刻去关注那些同病魔抗争的人们,艾滋病患者就是他们其中的一员。金钱有价,义无价。艾滋病虽然很可怕,但HIV病毒的传播力并不是很强,它不会通过我们日常的活动来传播,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共同进餐,共用马桶,共用床单、衣被,共用游泳池,公共交通工具,钞票、钱币,共用电话机、办公用品、劳动工具,咳嗽、打喷嚏以及蚊子叮咬都不会感染艾滋病,甚至照料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都没有关系。给予艾滋病患者更多的关爱,给予他们与病魔斗争的勇气和力量,倡导人人都来关爱艾滋病患者,为他们建设一片美好的蓝天。

自己去搜 蒋岩

艾青诗歌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是<礁石>吗?..我语文笔记没带,大概说咯..呀,我找到咯引言诗歌的构思是以意象为基本单位,现实生活只有经过意象的桥梁,才能转化为诗的形象。“艾青的诗歌在新诗史上是至今尚未被逾越的一座高峰”(现代文学博导黄曼君先生语)。艾青之所以在新文学上取得如此高的地位,并跻身于世界优秀诗人行列的崇高地位,主要归功于在其诗歌中追逐独特而又美好意象,从而创作出一首首不朽的诗作。下面,掘文希望从几个方面对艾青诗歌意象的营构艺术进行粗略的研究,以揭示艾青诗歌的精华所在。一、艾青诗歌营造的意象种类艾青在诗歌创作中构造了以下种类的意象,形成其丰富的意象群落。描述性意象。艾青诗歌描述性意象在诗中表现为诗人的心意情思渗透事象,物象,而事象,物象直射出诗人的心意情思,该类意象大多意在象表,比较外露。在我国古代,许多抒情小诗是由纯描述性意象构成。刘长卿的《逢雪宿英菩山主人》有“白暮苍山下,天寒白屋贫。东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卢伦的《和张仆射塞下曲》有“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诗人之情全寄在具体的描绘意象之中,从行为和物象中以抒其对人物的褒贬之意。艾青借鉴古人,古为今用,描述性意象是其诗歌创作中经常使用的意象种类之一,不少诗作就是由纯描述性意象构成,《驴子》主要由描述性意象构成。“你披满沙土的身体/干毛剥落的身体/拖着那/无终止地奔走在原野上的/人们可怜的什物;/你下垂的耳朵/无力的耳朵/听惯了/由轮轴传向空阔去的悲哀的嘶叫;/灰色的眼瞳/映照着/北方的广漠的土地上的/不平坦的荒凉的道路;/你倦怠,你辛苦,你孤独/在这永远被风砂罩着的土地上/驴子啊,/你是北国人民最亲切的朋友,”这首诗是写北方常见而又卑微的驴子,没有任何豪壮的语言,也没有象征的暗示,也没有使用比喻,夸张,变形,借代等技法,而是采用平易,质朴,流畅的语言和直接的叙述语言刻画了驴子的形象。驴子的整体意象是由驴子身体各部分的单个意象构成,并由土地意象烘托,每个意象前面都采用表示形状,神态等描述性的形容词进行描绘。“干毛剥落的身体”,“可怜的什物”,“下垂的耳朵”,“小小的脚蹄”等肢解了驴子这一形象,然后又由这些意象合成这一形象。除了在抒情诗中,在艾青叙事诗中,直接描述的意象所占的比例就更大,在此不用多加例证。而最值得一提的是其成名作和代表作《大堰河——我的保姆》诗中描述性意象的采用达到非常成功的地步。“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想了你:/你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你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扉,/你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大理石椅,/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你怀里,抚摸我;/在你搭好灶火之后,/在你拍去围的炭灰之后,/在你尝到饭已煮熟之后,/在你把乌黑的酱碗放置到乌黑的桌子上之后,/在你补好儿子们的为山腰的荆棘扯破的衣服之后,/在你把儿子们的衬衣上的虱子一颗颗掐死之生,/在你把小儿被柴刀砍伤了的手包好后/在你拿起了今天的第一颗鸡蛋之后,/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这两段在全诗的地位最为重要也是写得最为优美之处。它们既是对身世凄凉的大堰河的具体化的悲感,也是诗人对大堰河"恋母情结"的具体化的抒发。几个感兴的描述性意象,分别以坟墓,瓦扉,荒园,石椅,火灶,围裙,酱碗,虱子,鸡蛋等一系列物象的直观表现以烘托对大堰河悲惨身世的怀念和她对女子所给予的关怀的感激之情。艾青在诗歌创作中大量使用描述性意象构成了他诗歌散文美的艺术风格。许多诗歌大量使用描述性单个意象对中心意象或主要意象进行铺张描绘,构成了其酣畅排比的语势,同时也造成了其诗在语言排列上语句很长的特点。同时,大量使用描述性意象,使诗歌能对某事物加以较详细的解说,这同叙事文学有相似之得,也导致了他朴素,明朗,不刻意追求含蓄的诗风。这些特征是艾青散文美的基本要求。当然,描述性意象也给其诗歌创作带来消极因素。描述性意象过多造成其诗歌不少失掉诗意,空灵不足而臃肿外露有余,诗歌的跳跃性,弹性差等弊端。比喻性意象。所谓比喻性意象是指诗人运用比喻的手法创造的意象。它是以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为基础,是同某种事物,理念或情感具有相似之处。在艾青诗歌中,比喻性意象可以用来个摹状人和事物,如“域外诗”《维也纳》“斯河谷的两岸/是连绵雄伟的大山/每架大山象城堡似的庄严/山上的云杉是千万支宝剑象披着甲宵的卫队/整齐威武,戒备森严//群山环抱的盆地/是一个绿色的摇篮/美丽的维也纳/是个传说中的公主/躺在温柔的怀抱里。”诗意的滥出,归功于出色的比喻性意象的使用。本体意象“大山”,“云杉”,“盆地”,“维也纳”,分别用“象”,“是”等系词连接着喻体意象“城堡”,“宝剑”,“卫队”,“摇篮”,“公主”,使维也纳的既威武雄壮又温柔美丽的性格跃然纸上。除了摹状人和事物外,比喻性意象在诗歌中最突出的作用还在于化抽象为具体,把不具形态,看不见,摸不着的情感,思绪,品格,声音等转为具象的画面,给人以深切逼真的感受。“自私和贪婪相结合/会出许多损害别人的毒蛇。”用毒蛇意象喻抽象的观念“自私”和“贪婪”可谓入木三分。《高山上的风》:“高山上的风/是个雕刻家/日日夜夜在剥蚀/长年累月在敲打//有时大刀阔斧/小岩象大厦崩塌/有时细琢细磨/把岩石切成碎片/研成粉末,变成泥沙。”风看不见摸不着,而通过自然界的风化作用,化无形为有形,具体生动,是与我国古代诗人拟声技法一脉相承。古人善长用比喻意象描写音响如《琵琶行》,《听颖师弹琴》皆属名篇。艾青写音乐的作品《小泽征尔》并不逊色于古人。“把众多的声音/调动起来,/听从你的命令投人战争;//把所有的乐器组织起来,/组成千军万马/向统一的目标行进……//你的耳朵在侦察,/你的眼睛在倾听,/你的指挥棒上/跳动着你的神经://或是月夜的行军,/听到得得的马蹄声;/或是低下头去,/听得情人絮语黄昏;刀突然如暴风骤雨至,/雷霆万钧,/你腾空而起,/从而也听到怒吼的声音。/你有指挥战役的魄力,/你是音乐阵地的将军//紧接最后一个体上符,/刮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艾青在诗中大量使用比喻意象描写小泽征尔指挥的音乐会的盛况,活形活现,产生了立体的逼真功效。比喻又可分为明喻,隐喻,借喻和博喻四种方式。从这四个方式切人,可以把艾青诗歌意象分为明喻性意象,隐喻性意象,借喻性意象和博喻性意象四类比喻性意象。所谓明喻,修辞格上是指用“如,同,似,象”等字样来连结本体和喻体的比喻。明喻性意象是同明喻修辞格相同意义的一种意象,这种意象被诗人经常采用。写于”出山“之后的《致亡友丹娜之灵》中写到:“在动乱不安,/友谊象阴天的芦苇,/在风中哆嗦着,”芦苇意象明喻友谊,亘古未见,非常新颖极富独创性。《马赛》写道:“不平的路使车辆村妇般连咒带骂地滚过。”车辆及其吼叫明喻为村妇的咒骂,对马赛不平的街道产生了具体化的感觉,烘托出车辆的吵闹声及其引起的恶感。隐喻是本体和喻体都出现,但系词或用“是”表现,或者隐没系词,只有单独的本体和喻体的排列。隐喻性意象就是与隐喻修辞格相关的一种意象构成形式。“巴黎/你患了歇斯底里的美丽妓女”(《巴黎》);“柏油街,轨道,行人路是明快的句子,/轮子十轮子+轮子是跳动的读点/汽笛+汽笛+汽笛是惊叹号。”(同前)“巴黎,你—隐/你这淫荡的/淫荡的/妖艳的姑娘。”(同前)“烟囱!你这为资本所奸淫了的女子!/头顶上/优郁地流散着/弃妇之披发般黑色的煤烟/”(《马赛》)这些都是隐喻性意象,从这些隐喻性意象中可以看出艾青早期和晚期“域外诗”对资本主义文明的双重情感。这些城市象女人,她们一个个漂亮诱人。她们是楚楚动人的女人,又是赤裸裸卖淫的女人,漂亮的肉体使诗人冲动,但那丑恶肮脏的灵魂又使诗人恐惧而回避三合。这种对资本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既钟情又畏惧的矛盾情感代表了普遍中国人的情感。这样丰富的情感仅通过如此几个隐喻性意象就表达出来了,足以看出艾青诗歌意象的内涵之丰富。借喻是这样一种修辞格:本体或者喻体只在上文中出现而在下文不提及;或者本体和喻体因显而易见的原因有一个方面不用交待。借喻性意象就是与借喻性修辞格相关联的一种意象,与明喻性意象和隐喻性意象相比具有更大的张力,更能刺激读者的想象力。《在浪尖上》:“野心在黑夜发酵/情欲随权力增长;/自私与狂妄赛跑,/良心走进了拍卖行。”这段工整的诗行使用了两种修辞格,一上拟人,一是比喻。“自私与狂妄赛跑”是拟人句,“良心走进拍卖行”既是拟人又是比喻,其他为比喻。这里采用了借隐性意象。喻体“酒”,“商品”这些意象没有出现,只是通过“发酵”“走进了拍卖行”两个动作暗示了喻体意象的存在。这组借喻性意象把“动乱年月”中那种真理泯灭,道德沦丧,人欲泛滥的抽象概念用具象的形象凸现出来。《生命》中“青色的河流鼓动在土地里/蓝色的静脉鼓动在我的臂膀里”表面看来上句与下句是分别写两种不相关联的意象,实质上,通过类比联想(由两种不同的意象由于某点上有所相似,因而把它们联系到一起)可以把它看成借喻性意象。河流喻静脉,土地喻臂膀。两组意象的叠合,把艾青的与土地同生死共存亡的生命意识具象化了。《复活的土地)中“腐朽的日子”“早已沉到河底,/让流水冲洗得/快要不留痕迹了”。“腐朽的日子”指时间,是无形的,为何会“沉到河底”并“让流水冲洗得快要不留痕迹了,”这是因为另一不定意象的存在,这不定意象或是石头,或是泥沙,或是垃圾,这样使时间具象化了,把时间借喻成上面的不定意象。(ORANGE)是一首欢快而又幸福的诗篇,欢乐的情调是由一个桔子引起的一系列联想造成的。诗人称桔子是他“心的比喻”,但并没把“心”字说出来,是一个借喻性意象。小小的桔子展现了有少女,阳光,喷泉,歌声和鲜花的美好世界—这也是诗人当时的快乐心境的体现。艾青诗歌的意象还有一类是博喻意象。李元洛论述过:“而有的诗作,全篇都是由比喻所构成,即我国古代诗词所说的博依,可以称之为博喻意象,或全喻意象,或‘莎士比亚喻’意象(在西方文学批评中,因莎士比亚剧作中的比喻层出不穷,措写同一个对象时,风采各异的比喻累累如贯珠,所以称之为‘莎士比亚式意象’)”①。从李元洛的论述中,我们还可以把博喻意象分为两种,一是所谓“全篇都是由比喻所构成”的意象,另一类是所谓"描写同一对象时,风采各异的比喻累累如贯珠"的意象。艾青诗歌采用得较多的是后一种博喻性意象,即对某一物体采用多种比喻从不同侧面加以描绘和说明。《冬天的池沼》是这种意象的代表作,曾被译为多种语言。蜚声海外的主要原因是该诗博喻性意象的精彩运用。“冬天的池沼,/寂寞得象老人的心—/饱历了人世辛酸的心;/冬天的池沼,枯干得象老人的眼—/被劳苦磨失了光辉的眼;冬天的池沼,/荒芜得象老人的发—/象霜草般稀疏而又灰白的发;/冬天的池沼,阴暗得象一个悲哀的老人—/拘楼在阴郁的天幕下的老人。”艾青以三个等值的喻体意象:“心”,“发”,“眼”成辐揍式地定点反向在为本体的中心意象“冬天的池沼”上。基于这一艺术处理,诗人表达了“苦难美”的审美观。他有悲于涂炭下的一切生机尽遭扼杀的境地,而抒发郁塞于心底的深沉愤激,使人联想到沦陷区破败不堪的景象,从而使阅读欣赏者产生同情和仇恨的审美情感,这就是艾青“苦难美”的含义。《致亡友丹娜之灵》中:“我们这个时代的友情/多么可贵又多么艰辛—//象火灾后留下的照片二/象在震后拣起的瓷碗,/象沉船露出海面的桅杆,/一场浩动之后的一丝苦涩的微笑,/永远无法完成的充满遗憾的诗篇。”大难不死,劫后余生的艾青深知世态之炎凉而更重视真正的友情,所以用博喻性意象描写他们的友谊,才显得患难友情才是真正的友情而弥足珍贵。又如《山核桃》是这样状写山核桃的:“一个个象铜铸的/上面刻满了甲骨文/也象是黄杨木雕刻/玲珑透剔,变化无穷/不知是天与地的对话/还是风雨雷电的檄文。”这首工整的咏物小诗内涵丰富是艾青通过一连串比喻把山核桃这一物象灌注了社会的,历史的,文化的,自然的意蕴,使之获得生命力的结果。象征性意象。象征性意象在艾青诗歌创作中使用得最为广泛,占有最重要的地位,他的优秀之作几乎都得之于象征性意象,这同他早期受到西方现代派诗歌影响分不开的。由于在许多诗歌中采用了象征笔法,因此有人把艾青划人“象征派”类,对此艾青本人和不少研究者极力否定。我则认为,重要的不是艾青该归属哪一类,站在哪一行列,而是,谁也不能否定象征性意象在其诗歌创作中的重要地位。可以这样说,象征意象奠定了艾青在新诗诗坛的地位,没有象征性意象的运用,就没有“诗坛泰斗”的艾青。象征意象的使用不借助象征手法,不借鉴西方现代派诗歌的象征技巧,那是不可能的事。胡风评论艾青时说:“于是他讥咒了马赛,巴黎。诅咒着但同时感到了爱恋,因为那里也有诗人波德菜尔,兰布,阿波里内尔。”②他自己曾说:“我最喜欢,受影响较深的是比利时大诗人凡尔哈伦。”③凡尔哈伦就是经常用象征手法展现了十九世纪末期西欧城市畸形的膨胀与扩展和农村的衰败。艾青在法国三年自由而又贫困的流浪生活中,“也读了一些法国文本的诗集和诗作,如布洛克的(十二个),马雅可夫斯基的《穿裤子的云》,叶赛宁的《夫赖汉的忏悔》,阿波里内尔的《酒精》,法国现代诗人兰波的诗,以及《法国现代诗选》等等。”④因此,艾青象征性意象和象征主义不可分。我们考察其诗歌象征性意象有必要和现代派诗歌联系起来考察。艾青是从现代派诗歌中借鉴了象征的手法。当然,我们所谈象征意象不仅是象征主义流派,而主要指诗美学和修辞学上的意义。象征,分为内涵与媒介两个方面。内涵就是指象征的对象往往指一种抽象的观念,不具形的情感,或不可见的事物;媒介则是文学所描摹的一种物象,一种事物。那种暗示一种抽象观念,情感和不可见的事物的具象就是象征性意象。象征性意象在中外古今诗歌创作中屡见不鲜,在现代派诗歌中用得更加频繁,可以说,富于象征性意象是现代派诗歌的主要艺术特色。象征主义代表人物马拉美所说的“说出是破坏,暗示才是创造”成了象征主义诗人的座佑铭。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明月是他李白诗歌的象征意象;梅花是陆游诗歌中的象征意象;“秦时明月汉时关”的“明月”和“关”在王昌龄诗中是边塞历史现象的意象象征。新诗创作中,艾青是象征意象艺术使用得最为优秀的诗人之一。他继承了古典诗词艺术的象征手法,也向西方现代诗歌借鉴了象征艺术,注重象征性意象的创造,不少优秀作品既有象征意象所具有的内涵深度,广度和暗示性,能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又避免了西方象征派不少诗作中反理性的虚无与反逻辑的晦涩弊病。艾青诗歌象征艺术强调对某一意象通篇进行象征的表现,这种强调整体象征是不尽相同于修辞学的局部象征。如鲁迅的《药》在死者坟墓上平添些花圈,这些花圈作为一个局部的存在象征的一种追求,我们认为它只是修辞学意义的象征。艾青诗歌《窗外的争吵》,《鱼化石》,《仙人掌》,《芦笛》,《春》等,既具有修辞学上的象征意义,又强调整个作品的象征,这同象征主义影响分不开的,因为象征主义强调的就是整部作品的象征性。《窗外的争吵》是极富象征意味的诗篇,诗中两个时间意象“春天”,“冬天”,它们不是客观存在表示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那个层面上意义的“时间”概念范畴。本质上,两个意象是社会现象的象征:春天是民主,科学,自由的象征,而冬天是专制,愚昧,落后的象征,它们之间的争吵是两种势力的对立牵制。春天既代表艾青新时期的一种社会象征,也是文学解冻的象征。《芦笛》意象暗示着艾青从西方带回的民主思想,是早期艾青思想的灵魂,同时也暗示他的艺术追求。《镜子》中的“镜子”意象表面写日常用品镜子,而实质上是对真理的感叹,也可以代表艾青正直人生的寻求。艾青诗歌象征意象在其光明,土地,波浪意象系列中占有重要意义,这将在本人他文中论及。通感性意象。这种意象是五官开放和交流的意象。从生理机制上,各司其职的五官在一定条件下,视,听,味,触等各个感觉可以彼此互相沟通和转化,这就有通感的产生。钱钟书称之为“联觉”。用通感的艺术技巧去经营意象,使意象活泼奇妙,不同寻常。同时,由于通感意象不是单一的平面的直叙式的意象,而是使五官感受力不断交流,具有美的丰富性和婉曲性。西方现代派诗歌中,通感意象的经营占有突出地位,同样,中国古典诗词的通感意象也十分丰富多彩。艾青吸收通感艺术的著华,创造了许多精彩的通感性意象。《透明的夜》里:“村,狗的吠声,叫颤了满天的疏星”,听觉意象转化视觉意象。荒村之夜,声声狗吠,使人对此夜景产生阴森恐怖的感觉;而天黑得越厉害的夜里,疏星越能感到象颤抖,也会对此夜景产生阴森恐怖的感觉,因此,两种感觉才能相互交合,并构成荒村深夜的恐怖气氛。《老人》中“饥饿的颜色染上了他的一切言语。”“饥饿的颜色”把饥饿具象化,颜色染上语言是通感的使用,是视觉意象和听觉意象的交换,表明老人每句话中都带有对饥饿的悲叹和诅咒。《黎明》中:“航轮起旋的哨声之后/瓦背上留下了新的冷感。”“冷感”是触觉(或者叫温度觉),“哨声”则是听觉,两种感觉意象叠合通感给欣赏者以新奇之美感。二、艾青诗歌意象的组合前面,我们论述了艾青的单个意义的选择及其涵义。但是,任何诗人写诗,艾青也不例外,实际是将一个个意象按美的规律,组合成有机的,有空间距离,有层次的画面,使其产生连贯,对比,烘托,暗示等作用,以向读者传递诗的思想感情信息。意象种类的划分只是依据诗人对单一意象的创造和采用进行的。在一首诗中,一些单一的即使是符合诗学要求的意象也只是只有单象美,并不是复象之美,单象之美并不保证一首诗的艺术整体的成功,因为散乱的信息只有整理加工后才具有综合价值。一首诗的胜利,毕竟是整体美学的胜利,因此,艾青非常重视意象的组合,我们对艾青意象组合方式的探讨,实际上是对艾青诗歌创作信息综合美在一首诗中表现的编码的破择。平行式组合。这种组合方式是指在主题思想的制约下,若干意象按时间或空间顺序排列组合;或者两种不同意象进行平行对比排列;或者对同一时间发生在不同地点的事情的描绘所构成的意象组接在一起,象电影的平衡蒙太奇。高适的《燕歌行》有:“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即属此类组合。艾青诗歌中大量使用平行组合。《一个黑人姑娘在歌唱》中“一个那样黑/黑得象紫檀木/一个是那样白/白得象棉絮//一个多么舒服/却在不住地哭/一个多么可怜/却要唱欢乐的歌”是平等对比意象组合。黑人和白人,紫檀木和棉絮,形成鲜明强烈对比的意象对照,后段还用他们各自的神态进一步加强中间的对比,以突出种族差别。《窗外的争吵》和《慕尼黑》也是对比式平行意象组合。《东山魁夷》“无论是林间的瀑布/湖沼中的倒影/初春的月夜,山峦的黎明/都浸透了画家的爱情//多么妩媚的樱花/多么豪华的竹林/多么纯朴的白桦/还有密林中流出的‘绿色的歌’……//哪怕是透过雪树窥见的奥地利古城。”诗人对日本画家想象的描绘是来自平行式意象组合,把不同空间的物象平行排列组合在一起,每句都是一地一物,共同说明画家,收到很高的艺术效果。《盼望》则是把不同时间的意象平行排列,最后一句卒章显志说:“一个盼望出发/一个盼望到达”。意象并置。这种组合方式是将意象词或词组按照一定感情逻辑或想象逻辑并列在一起,不用或少用关连词语的介人。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是这种组合方式的经典名篇。意象并置也是“话不接意接”的意象,表面是意象的脱节,实际上,在似断的意象中构架起感情联想的桥梁,使诗歌艺术富于弹性美。艾青由于比较强调诗歌的散文美,加强了语句的贯通,避免采用脱节意象。但是在诗歌实际创作中也经常出现,只不过没有完全严格意义上如《天净沙 秋思》那种格式的意象组合,但明显受到古典诗词的影响。《花样滑冰》中有:“冬季的花朵/寒冷的狂欢//。……刀无休止地飞翔/从容不迫地盘旋刀安祥如高空的鹰/累捷如低飞的燕//力学的梦幻/几何学的迷恋//没有休止符号的音乐/没有标点号的诗篇。”《在浪尖上》中有:“花在山,花的海/诗的海/泪的海。”《透明的夜》中有:“村,/沉睡的街/沉睡的广场,冲进了/酒的酒坊。//酒,灯光,醉了的脸/放荡的笑在一团。”这些诗中写了不实物,实为意象之物象,实物的排列省略了许多表面联系,但依然一气流转,强烈地刺激了读者的想象。意象叠映。这种组合方法的特征是把两个不同时间和空间的,或不同性质的意象巧妙地叠合在一起,在意象与意象渗透后,或不同性质的意象巧妙地叠合在一起,在意象与意象渗透后,能产生新的子意象。这实际也可称之为再生性意象。赫尔姆在(远游的诗神》认为:“两个视觉意象形成一个可称之为视觉和弦的东西,它们联合起来暗示一个不同于两者的新意象。”这就象两种不同性质的蒙太奇镜头。庞德的(地铁车站》“群中这些脸庞的隐现:湿谁流,黑黝的树枝上的花瓣”即是叠映式意象组合。艾青常用这“意象和弦”的原理营构其诗歌,《巴黎》一诗就是最好的例证。(由于受杂志篇幅限制,我们无法展开讨论)三、艾青诗歌意象的转换诗歌意象转换是在某种中介的作用下,随着情景的转换,或象随意转,或意随象转,陡然地转换意象以别的意象,构成纵向联系的两种或几种情景。不管中介如何,意象的转换主要是通过意识的流动而完成,随着意识的流动而实现意象的转换。艾青诗歌通过意象的转换使其诗歌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变化多端,不滞不呆。情景的由一个层面转移到另一个层面,使其诗歌反映生活更加宽广,内容更另丰富多彩。艾青诗歌意象转换有多种方法,有以瞬间的幻觉为中介,以完成实象和虚象的转换,从而达到虚实相合。《野火》第一个情景是由野火燃烧的意象(实象)组成,第二,三个情景都是幻象,是野火燃烧后困倦的世界因了火光的鼓舞而出现诗人希望的幻象:“醒起来!喧腾起来!/让这黑夜里的一切的眼/都在看望着你/让这黑夜里的一切的心/都因了你的召唤而震荡/欢笑的火焰啊/颤动的火焰啊//听呀从什么深邃的角落/传来了那赞颂你的瀑布似的歌声。”《重访维也纳》用“过去”,“如今”实现场景的转换。过去的意象维也纳是一个“孤婿”,现在象是欢乐的“啤酒泡”;过去是占领军的“打靶场”,现在国家大歌剧院正在上演莫扎特的《唐 磺》。也有以憧憬为中介,实现现在与未来意象的转换。《光的赞歌》回忆了祖先的足迹,抒发了正在开始的“新长征”,预料到在攀登中将要遇到“更大的风雪,更多的冰川,”憧憬着未来的每个日子象“飞轮”,终有一天,我们古老的民族,“去叩开千万重紧闭的大门,访问我你所有的芳邻”。《光的赞歌》通过意象的转换,古今中外,纵横摔阖,气势磅大。艾青表面还以转折词语或否定词为中介实现意象转换。以转折词或否定词作为转换中介实质上是以诗人的情感的转折为中介。《慕尼黑》开头说慕尼黑“象巴伐利亚啤酒店的主妇,身体健康而有风韵,谁见了她都要钟情。”紧接着用“但是”一转折说:“大家都咒骂她,”“因为她,曾经和一个纵火犯鬼混”,是灾祸的象征。

一、艾青是中国新诗六十多年发展史上坚持最久成果最丰富的诗人。从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算起,新诗发展的历史到现在已经有六十多年了。在这六十多年中出现了一大批诗人。在这些诗人当中,坚持走新诗发展和创作道路最久的,首推艾青。郭沫若,他的写诗生涯没有停止过,但是,他创作的旺盛期是“五四”时期,他是新诗的奠基者。后来有时搞戏剧创作,有时从事学术研究。解放以后,陆续写了一些诗,但传世之作很少。还有些诗人不再写诗而回到旧体诗写作的老路上去。艾青的创作生涯,应从一九三二年算起。那年七月他在丁玲主编的《北斗》上,发表了第一篇作品《会合》。从这时候算起,到现在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创作历程了。他一直伴随着新诗的发展而前进。这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他在坚持创作的过程中,对新诗的发展,对“五四”以来中国新兴的这种诗歌形式,一直抱着坚定而执著的追求的态度。我们知道,新诗发展道路是曲折的、不平坦的。中间经过很多次的辩论,甚至出现了否定新诗的论调:认为新诗不符合我们的国情。有的甚至认为还是应该回到写旧诗写传统的格律诗的道路上去,等等。在这些争论面前,艾青始终认为中国诗歌发展的形式,应该以新诗为主,新诗是有光明前途的,是有生命力的,是不可逆转的一种文学形式。中国诗歌发展,不可能再回到写旧诗的道路上去。这一点,艾青是坚定不移地相信着,执著地追求着,而且写了很多文章,对新诗的发展从理论予以评价和肯定。他不仅坚持最久,而且获得的成果也最丰富。从一九三二年到现在,他创作的作品有多少呢?粗略统计,长诗有二十多部,短诗至少上千首。我们国家最大的图书馆北京图书馆,收藏他的作品,中文版本的有八十多种;由此可见,他的一生确实是全力以赴致力于诗歌创作的一生。他不仅写了这么多作品,更重要的是有一批作品在群众中广泛地流传,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是他获得艺术成就的证明。像《大堰河——我的褓姆》、《复活的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火把》、《煤的对话》、《礁石》,以及长诗《光的赞歌》等等。二、从艾青诗歌对社会的作用以及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来看,他确实不愧为中国诗坛的“泰斗”和“王子”。他的诗歌能够取得这样的杰出的艺术成就,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他的诗歌始终是和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我们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在他所经历的各个历史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和解放以后,以及十年动乱中,他的作品,都紧密地反映了那个时代,反映了人民的心声。抗日战争时期,他写的很多作品,都是为民族的解放而奔走而呼号的。一九四一年,他到了革命根据地延安,也写了为现实斗争服务的一些诗歌,影响很大。比如,著名长诗《吴满有》(叙事诗),是写大生产运动中涌现出的一个劳动模范的故事。当时,解放战争处于最紧张也是最艰难的时期,为了克服经济上的困难,党中央号召开展大生产运动,在这个运动中涌现了一批劳动模范,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吴满有。艾青到吴满有家里住了半个月左右,跟他谈心交朋友,访问他,写了长诗《吴满有》,歌颂了大生产运动,配合了当时的解放战争。得到了党中央负责同志高度评价。群众对艾青的诗是很喜欢的,他的读者很多。一九五七年,他被打成右派,他的作品就成了禁书,甚至被烧毁。很多读者,冒着危险保存了艾青的作品。《我爱这土地》,是艾青一首短诗,歌颂了热爱祖国的感情。有个青年很喜欢它,抄在笔记本上。“文革”当中被人发现,因为他出身富农家庭,在笔记本上写着《我爱这土地》的诗歌,就说他有变天思想,判了两年徒刑。这说明十年浩劫时期,是怎样的黑暗,也说明,艾青的作品是多么地深入读者的心灵。艾青写过一本《诗论》,一个青年非常喜欢这本书,但他不敢公开地保留,就把《诗论》的封皮撕掉,贴上《毛泽东选集》的封皮。结果被人揭发检举,也被判了两年徒刑。还有的青年把艾青的诗选藏在米缸里。后来艾青知道此事说:“这真是把精神食粮和物质食粮溶合在一起了。”有些诗人进入晚年,几乎写不出作品来。艾青不是这样。粉碎“四人帮”后,创作力依旧旺盛,写出很多作品,出版五六本诗集。如《在浪尖上》这首长诗,歌颂“四五运动”中的英雄韩志雄。当时,这首诗在上万人大会上朗诵。听众热泪盈眶,掌声不断,甚至有人高呼口号。诚然,这首诗留有像“政策必须落实”、“一切冤案必须昭雪”一类标语口号的句子,但是,由于它抒发了人民的心声,所以赢得了群众的欢迎,出现了激动人心的场面。他的《归来之歌》、《雪莲》都在全国诗歌评奖中获奖。三、艾青诗歌的成就还表现在他开了一代诗风。一个诗人,在文学史上,在诗歌发展史上,能够称得起“开一代诗风”的人,是不多见的。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还有陆游以及其他杰出诗人都是开一代诗风的人。在新诗发展史上,艾青可以说是开了一代诗风。这是因为他的诗歌创作,影响了一大批诗人,走向诗歌创作道路,并且取得了杰出的成就。艾青在艺术形式上,进行过多种尝试,民歌体的,格律体的,十四行诗,朦胧诗都写过。但是,主要成就还是在自由体的新诗方面。杭州有个诗人,他在重庆时跟艾青有过交往。当时他是一个青年人,一天晚上,同艾青坐在月光下草坛上聊天,艾青说他很有诗歌创作的才华,将来可以成为一个诗人。艾青的鼓励,使他走上了诗歌创作的道路,成为一个诗人。艾青复出,他见到艾青时说:“你一句话定了我的终身。”艾青开玩笑说:“我一句话害了你半辈子。”因为他也被打成右派了。艾青被错划为右派,受株连的人很多。这件事本身说明,很多人接受了艾青的影响。一九八二年五月在杭州举行艾青创作五十周年学术讨论会,与会者有大学教师,也有作家和诗人。一些诗人在会上发言都说“艾青是我的老师,我成为诗人是受他的影响的结果”。第二,从国际方面来看艾青诗歌艺术成就和他的重大影响。艾青是“五四”以来我国最优秀的作家之一,他和我国许多作家一样,被世界各国文学界所瞩目,并且成为具有国际影响的作家。艾青的诗歌现在被翻译成西欧、东欧、北欧、美洲、东南亚等三十多个国家的文字。他的诗受到这些国家读者的欢迎。中国新诗,翻译成外国文字相当不容易,他的诗歌所以赢得这么多国家的读者,可以引用一位法国专家、艾青研究者苏珊娜的话来说明。她在法文本的《艾青诗选》序言中说:“在这里请允许我提出一点个人的想法,如果艾青是最适于对外介绍的诗人,那是因为这跟他内心的声音、跟他诗的真实和纯朴有关。诗歌达到了这样的内在的程度,就有可能溶化在任何一种语言里。只要译文上做到了表情达意,就能够取得成功。”这一段话说明,为什么艾青的诗歌被介绍到那么多国家,而且为各国人民所接受。艾青的很多诗歌作品,写的是人类相通的东西,共同的能够理解的生活。艾青先后到过很多个国家,他的许多作品在这些国家引起了强烈反响。比如《人皮》这首诗,写于一九三八年,愤怒地控诉了法西斯强盗的罪行;他们蹂躏侮辱中国的妇女,然后残忍凶暴地把皮剥下来挂在树上。一位日本的年轻人,读了这首诗,受到了教育,并且走上了文学道路。前几年到中国访问,见到了艾青,非常激动,与艾青拥抱,他感慨地说:“艾老,我走上文学创作道路,就是从读了你写的《人皮》开始的。”美国有一位读者,从海外给艾青来信说:“我是一个小小的医生,在治病救人,你是伟大的诗人,用诗的语言在更广阔的世界上治病救人、鼓舞人、震动人开创新的世界。”美国有一位学者,叫做弗兰德,他在一篇论文里,把艾青同智利的聂鲁达和土耳其的希克梅特并举,称为当代世界最伟大的三位诗人。现在艾青经常接见来自世界五大洲的著名的作家、诗人。他的影响早已超越了国界,我们有这样一位著名的诗人,应该引以为骄傲。第三、艾青在诗歌理论和诗歌美学方面的成就。艾青在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和新诗发展的经验时写过很多诗歌论文,解放以前以至到解放初期,艾青关于诗歌的文章,这些论文基本上都收在他解放初出版的《诗论》里了。打倒“四人帮”以后,他也发表了一些诗歌理论和诗歌评论的文章,这些文章大都收在《艾青谈诗》一书里。这两本书基本上概括了艾青对诗歌理论和诗歌美学的观点。艾青对新诗的研究和理论方面的成就,很值得我们的重视。他的《诗论》被誉为“五四”以来在诗歌研究方面最优秀的著作之一。他用优美的诗一般的语言,把诗歌方面的问题都讲到了:诗歌的作用、诗人的职责、诗歌和时代的关系、诗歌与生活、诗的灵感、诗的意境、技巧、表现手法,等等。今天看来,个别论点随着时代的进步已经不适用了。但是总体上来说,还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的基本观点的。另外,他的诗歌理论、诗歌美学,完全是建筑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上的,他总结了诗歌创作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经验,并且在这个基础之上,发表了许多独到的见解。比如,艾青首先提出了诗的“散文美”的问题。他还提出了诗歌的最高境界——什么样的诗歌是最好的诗歌的问题;他概括成八个字:单纯、朴素、明朗、集中。就是最好的诗。艾青在诗歌理论、诗歌美学方面,不是简单地就诗论诗。艾青的经历,他先是学绘画的,是一个画家,后来转变为诗人。他少年时代喜欢学画画,一九二九年到法国留学,走绘画的道路,回国以后也从事绘画。因为从事进步美术活动被关进监狱,关了三年多,在狱中没有笔,没有颜料就不能画画,这样他就开始写诗。写诗只要有个小铅笔头、破纸,就能动笔。写出以后给监狱中难友看,他问:“你看,我的诗好,还是画好?”难友说:“我看诗比画好。”于是更坚定了写诗的信心,并把诗稿通过一些朋友捎出来,寄到杂志上,陆续发表。第一首诗在《北斗》上发表以后,从此一直走诗歌创作道路。有人跟艾青开玩笑:“你本来是学画画的,怎么写起诗来?原来是一只母鸡,怎么下起鸭蛋来呢?”于是艾青就写了一篇散文,题目是《母鸡为什么下鸭蛋?》,回答了为什么从一个画家转变为一个诗人的原因。这是一篇很美的散文。所以,艾青的诗歌理论和诗歌创作,不是简单地就诗论诗,而是把绘画艺术也应用到诗歌创作与理论中去。同时他对戏剧、音乐也很有研究。所以,他的诗歌理论和诗歌美学是丰富多彩的。

艾青的艺术选择的独特取向——无论是法国先锋派的反叛精神,叶赛宁式的深情,还是凡尔哈伦式的忧郁,马雅可夫斯基式的豪迈,所谓象征主义与充满中国情怀的现实关切的融合——这可以说是中国文学从“艺术自觉”的上世纪30年代进入家国忧患的40年代的必然,艾青几乎是完整而完美地呈现了这样的艺术过程,当然他在后来又继续奔向延安,成为知识分子时代选择的一种“典型”:我看见一个闪光的东西/它像太阳一样鼓舞我的心/……/我爱它胜过我曾经爱过的一切/为了它的到来,我愿意交付出我的生命/交付给它从我的肉体直到我的灵魂/我在它的前面显得如此卑微/甚至想仰卧在地面上/让它的脚像马蹄一样踩过我的胸膛”.

“土地——农民”成为艾青诗歌创作中始终关注的中心。 太阳、光明、春天、黎明、生命与火焰是艾青诗歌的“永恒主题”。

艾滋病疫情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五篇太多了、如果是一篇我还可以式一式。

艾滋病不但给我国疫情严重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带来很大影响,而且给整个社会的观念、意识、心理都带来很大的冲击。这种冲击在艾滋病进入中国的最初几年里主要体现为人们对一种据说异常恐怖的、神秘的流行性疾病自发的恐惧,而后逐渐衍生出各种态度、感情和行为——从恐惧到逃避、排斥到憎恶、贬低,最后发展到主流社会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群体的严重歧视。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2000年制定了一个《识别HIV/AIDS相关歧视规程》[1],提出可能存在艾滋病相关歧视的10个领域:(1)医疗卫生;(2)就业;(3)司法和法律;(4)管理;(5)社会福利;(6)住房;(7)教育;(8)生育和家庭生活;(9)保险和其他金融服务;(10)其他公共设施或服务(如丧葬),共列出37项制度性歧视行为,例如由于HIV阳性状况被拒绝治疗、不知情检测HIV、招工时强制性检测HIV、泄露员工的HIV阳性状况、制定专门的故意传播艾滋病罪、入狱时强行检测HIV、没有经过适当的程序就将HIV阳性者驱除出境、强制性婚前检查HIV、拒绝或限制HIV阳性者参加社会保障或国家保险,等等。其所列行为不包括家庭、朋友、邻里间发生的种种歧视性态度和行为,不是说这些歧视的表现形式不重要,而是制度性歧视是首先应该消除的。满意请采纳谢谢

预防艾滋病征文(通用8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征文吧,征文是某个办事部门为了某个活动公开向社会征集的有关文章。那要怎么写好征文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预防艾滋病征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你,如同一粒尘土,悄悄地降临在不幸者的身上。你,如同一个恶魔,凶恶地使不幸者悲痛绝望。你,如同一位死神,无情地剥夺了绝望者的灵魂。

虽然你如同死神一般恐怖,但你也是如死神害怕光明一样,是有弱点的。我们虽不能面对面地将你击倒,但我们知道,你降临于人的身上,也需要一定的途径。那么,我们就能在这些途径中,把你拒之门外。

但也许是因一部分人的堕落和疏忽,被你毁灭的灵魂正在增多。我们与你的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正以你不断扩大战果而发展着。在这场残酷的战争中,我们渐渐知道,要彻底打败你,必须以提高我们的思想意识为前提,必须挽救正在堕落的人们,而且为粗心者敲响警钟。是的,我们始终相信最后是以你的灭亡而告终,但同时,我们也要呼吁所有人清醒地看待你,既不会堕落和疏忽,也不会被你所吓倒,即使你的名字叫艾滋病。来吧,让我们预防艾滋,珍爱生命,相信胜利的曙光来临已不再遥远。

听到这一切的一切,你一定知道生命的重要性了吧?是呀,生命的开始其实就是一支蜡烛,直到你的母亲给你点上“灯芯”,你才开始为宝贵的生命谱写第一句诗歌。直到你会“咿呀咿呀”地叫,会开口说“妈妈”,会一摇一摆地走,会说很多很多的话,有思想的时候,就会觉得周围的一切是如此的美妙。到现在,你是不是明白了如果艾滋病夺去我们的生命,就再也看不到春天蝴蝶翩翩起舞的轨迹和像水洗过似的天空这个道理了吗?如果你的蜡烛熄灭了,那你看到的将是黑暗,而不是光明。

艾滋病的确非常可怕,但艾滋病病毒的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仍然是我们的好朋友,他们应当得到的不是偏见和歧视,而是来自社会和个人的关爱。艾滋病病毒的传染性极强,但是一些日常行为不能传播艾滋病,如拥抱,握手,公用厕所,一起吃饭,谈话交流,共用劳动用品,学习用品等,所以,我们应该正确认识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用正确的态度对待艾滋病病毒的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

为了不让我们更早地失去宝贵的生命,从现在开始,请你注意身边的大小细节。同学们!请带动你们的爸爸妈妈,亲戚朋友,让大家一起注意个人的卫生,让艾滋病不与我们同在!让我们一起大声地喊出:“预防艾滋病!珍惜宝贵生命!”

为了进一步宣传普及艾滋病预防知识,使同学们了解艾滋病,正视艾滋病,关注艾滋病,倡导大学生们关爱艾滋病患者,提高大家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认识,学校组织了艾滋病宣传活动。

艾滋病主要通过输血、性行为、静脉注射和母婴遗传四种途径传播。截止9月30日的最新数据,我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例26302例,而据卫生部对中国艾滋病疫情的估计,中国现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约70万,可怕的是其中大约44万人不知自己已经被感染。作为青年志愿者,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去宣传,让大家知道艾滋病的危害,全民携手,预防艾滋!

12月1日这一天,我们青年志愿者协会经济管理学院分会的志愿者们早早的站在中心广场上做宣传,活动的主要形式包括发放传单、义务讲解、为同学们佩带我们自制的红丝带、让路过的学生在横幅上庄严地签上自己的名字等,使得每个人都能为预防艾滋病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我们按照之前计划好的,借了8张桌子,将从疾病控制中心领到的宣传画贴在了桌子前面,将印有“遏制艾滋,履行承诺”字样的横幅展开铺在桌面上,让干事分头行动,大家都很积极,同学们也特别配合我们的活动,有些同学还专门过来问我们好多怎么向别人讲解艾滋病方面的问题,我们也还在这期间邀请路过的老教师以及小学生签名,干事们除了细心的讲解还附带着送了很多宣传材料给他们。虽说我们的活动开展时间不是很长,只有半天,但整个活动的开展井然有序,大家分工配合干的很是积极,我们与校青协的几名干事一起顺利而有成效的完成了此次宣传活动。

当然,整个宣传活动中也有我们考虑不周的地方,比如我们的干事在向路过同学讲解艾滋病预防知识的时候,有些人并不配合,甚至不理睬。我们准备了很多红丝带到最后还是有些不够,不过这使得整体看来我们的宣传活动还是比较成功的,同学们的参与热情都很高。在这期间我们也发现了一些我们大学生自身的问题,有些同学就根本不知道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经过我们讲解和宣传后才略微了解一二。这些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我们以后会认真对待,学会更加全面的看待问题,努力吸取每次活动总结出来的经验使今后举办的活动日益完善。

通过这次宣传活动,还使广大同学了解到了由于艾滋病的危害性使得我们不得不做出一些防范措施,这些措施主要有:第一,政府方面会加大对疫情较重、边远和农村等重点地区和流动人口、青少年等重点人群的艾滋病宣传教育,继续加强行为干预,扩大干预措施的覆盖面;第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成立艾滋病防治机构,同时落实“四免一关怀”的政策,即国家实施艾滋病自愿免费血液初筛检测;对农民和城镇经济困难人群中的艾滋病患者实行免费抗病毒治疗;对艾滋病患者遗孤实行免费就学;对孕妇实施免费艾滋病咨询、筛查和抗病毒药物治疗;将生活困难的艾滋病患者及其家庭纳入政府救助范围。作为青年志愿者,通过这一次的宣传活动使我们的干事懂得了自己的职责与义务,我们有义务让大家了解、知道艾滋病的危害与严重性,只有让大家共同参与到艾滋病的预防与控制中来,我们的世界才会减少一份伤痛,多一份关爱,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的和谐。

有人说每一颗流星的下坠,就代表着一颗心跳的停止跳动。如果世上再也没有了脉搏的跳动,那么黑夜是否也一样暗淡无色?生命的消逝,不仅是一种美丽的丧失,更是一种悲痛的源泉。

无法言明的悲痛,就像伤疤,也许会好,但也会留下淡淡痕迹。

让人经不住惆怅的望望天空,是什么导致生命的脆弱易折?没有回答,风刮过,似乎在说,生活中…哦,是重病,是事故,亦或是那不在乎的心理。医学史上,有一种名为艾滋的病。他被称为“史后世纪的瘟疫”超级癌症”和“世纪杀手”。从名字不难看出,他是一道难题,一道治愈的难题。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就是这个被断定为绝症的病症,如同一张死亡录取单,某些人就逃掉了。无论是从生理,心理来说,他们都是非常坚强的。他们可以忍受病痛的折磨,可以忽略别人的排挤,可以面对树叶随时凋零的危险,而坚强的活下去,笑着活下去。他们如同悬崖边上带着刺的玫瑰,危险,但娇艳。

通过调查,你可以发现,患艾滋的病人有大多是生活不讲究,甚至不重视生命的人。艾滋可以多方面传播,一个小小的细节,也许就会酿成难以预知的后果。年轻的人喜欢新潮,追随着潮流的尾巴奔跑。尝试着一切刺激而新鲜的事物,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有句话说,好奇心害死一只猫。假如患艾滋是某些好奇的后果,那他不一定带给你死亡的解脱。它更会给你带来痛苦,折磨。如同一个喝醉的人过独木桥,摇摇摆摆,但又不曾落下,也不曾真正的踏稳。又好似悬挂在枝头的树叶,摇摇欲坠,落下是被践踏的痛苦,留下是被虫啃噬的折磨。

艾滋,看似离我们很远,但请知道,他一直都潜伏在我们生活中,在某一个不为人知的角落,滴落着垂涎的口水。或许在某一次旅行或游玩,就踏入了他的虎口。

生活就是一场临时编策的剧本,你并不知道下一刻的危险在那里。这是无奈的,踏出的一步也许有危险,但又不得不往前走,一直走到生命的尽头。所以,我们要处处留心脚下,不要因为迷恋花丛中带有斑斓花纹的美丽蝴蝶,美丽是一个陷阱,蛊惑人的陷阱,从而就会盗走你的生命。

请好好珍惜生命吧。话虽简单,人所共知,可真正理解的又有多少?这也许就是人性的弱点,只有牺牲以后才能永垂,只有残缺之后才懂完美,只有经历过才能后悔。

请好好珍惜生命吧。健康的你,是幸福的。对于一个病重的人来说,一秒钟就可以千秋万岁。一秒钟可以干什么?可以展开一个笑容,可以流下一滴眼泪,而一秒过去了,他们再也不能对你说再会!因为他们生命之树已经枯竭,生命之花已经凋谢。不要无所谓,请你记住,只要秒针不停,时针就会一直追。纵然有千万个千秋万岁,就在白驹过隙的速度中,结束了。

不要只让黑夜衬托月的.皎洁,不要只有悲伤环在心间。

艾滋病,人人闻之色变的恐怖字眼。曾经,有朋友问我,你对艾滋病患者怎么看?我恨恨的说,他们活该。是啊,他们会被感染,大部分的原因是他们不检点的行为和堕落的行径害了他们自己,这样的人根本不值得同情。转而一想,也有一部分的人是不幸被感染的,那么他们我们又该如何对待呢?

也许就是基于害怕被歧视的原因,很多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人都不敢声张,也不敢去医院接受治疗,任由病毒在体内肆意的蔓延,本该充满希望的生命就这样一点点枯竭了。

古人云: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亡,其鸣也哀!不管他们是在何种情况下被感染,不管他们曾经是否犯下过不可饶恕的错误,我们都该怀着一颗宽容的心原谅他们。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看着如此触目惊心的数据,看着一幕幕凄凉的画面,试问人情冷暖,到底是将他们遗弃还是给予他们应有的关爱,你如何抉择?

艾滋病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即要承受肉体的折磨,又要饱受精神上的摧残。他们走到哪都会遭受别人异样的眼光,或是身体被隔离,或是被社会遗弃。亲人的遗弃,朋友的逃离,无疑是给他们脆弱的心灵雪上加霜。

我记得有一句话这样说的,肉体的折磨远不及心灵上的摧残。他们最害怕的不是病魔的一步步逼近,而是被这个社会排斥,失去工作,失去家庭,失去亲人和朋友,最终将他们遗弃在无人的黑暗角落。

曾经看过这样一篇文章,是关于一对夫妻照料不幸感染艾滋病的朋友直至离开。他们的感人故事让我深深折服。试问,在这个视艾滋病犹如洪水猛兽的世界,又有几人可以做到如此?

人人平等,生命无价。每个人都有享受生活的权利,在倡导人权的今天,我们更应该时时刻刻去关注那些同病魔抗争的人们,艾滋病患者就是他们其中的一员。金钱有价,义无价。

艾滋病虽然很可怕,但HIV病毒的传播力并不是很强,它不会通过我们日常的活动来传播,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共同进餐,共用马桶,共用床单、衣被,共用游泳池,公共交通工具,钞票、钱币,共用电话机、办公用品、劳动工具,咳嗽、打喷嚏以及蚊子叮咬都不会感染艾滋病,甚至照料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都没有关系。

给予艾滋病患者更多的关爱,给予他们与病魔斗争的勇气和力量,倡导人人都来关爱艾滋病患者,为他们建设一片美好的蓝天。

有那么一群人,走到哪里人们都畏惧,或许他们身体会被隔离,或许那颗心总很孤寂,朋友远离,亲人抛弃。他们恐惧,恐惧下一个清晨初升的太阳已不属于自己。

他们成为了疾病的传染源会觉得自己的生活完全没有了意义,当他们知道知道自己会死的时候才发现天那么的蓝,草那么的绿,世界那样地美好,可是这一切的美好他们都将失去,他们会想一个我们从不想的问题:如果能够再好好的活一次,如果能不得艾滋病……

可是,他们并不需要怜悯,不需要施舍,对于上帝,他们也没有什么过高的愿望,只想要,每个人那一点点爱而已,也许只是敞开双臂的拥抱,也许只是短短的玩上五分钟,短暂的一生,在他们心里,直到死,永远都会记着你,或许因为生命真的太短暂了,或许因为对他们来说,爱真的太奢侈。

或许世界已经抛弃了他们吧!但,你会忘记他们吗?

他们,仅仅是想要正常的生活,也从不奢求可以成为艾滋病史上的奇迹,仅仅是,不希望人们畏惧,不想被隔离,不想心总那么孤单,想和朋友、亲人在一起。如果,世界已抛弃了他们,你会厌恶、害怕他们吗?还是……深爱他们?

请深爱他们吧!让他们有生之年感到有意义,帮他们抵挡怪异的目光,平等的看待他们吧。

那样,他们会永远活着,即使只是在我们的心里。

在很久很久以前,江湖上出现了一邪一正的两大高手,一位以凶残暴戾而臭名昭著,一位以温柔善良而芳名远播。她们分别是“艾”与“爱”。

自打她们出生以后,上天就注定她们是对立的,是永远的敌人。她们一个像魔鬼,一个像天使。

当“艾”凶性大发时,就会滥杀无辜,多少无辜百姓惨死在她的魔手之下。“艾”自出生起,身上就带着一种特殊“HIV”毒性,令人闻风丧胆。只要她一侵入人体,人们只能等待死神的召唤。“艾”一出现,江湖上便掀起了一股从所未有的“艾流风”。世间到处是哀嚎,处处是血泊,众多家庭因她而生离死别,真是惨不忍睹啊!

“爱”耳闻目睹后,愤怒不已,压在心中的怒火一下子燃烧起来。立即给“艾”下了战书,决定一决生死。

人们都盼着决战时刻快点到来,可时间在这一刻好像过得十分慢,甚至停止了……

嘀嗒……嘀嗒……这一刻终于到了,两人站在山崖边,决一死斗,摆出一副“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架势。两人激烈的对打着,看样子是不分上下呀!不愧是武林中的高手,两人对打了三天三夜后,“艾”终于崩溃了,身上的血正一滴一滴的往下流,oh,my God!全是黑血,真是太毒了,最后终因失血过多而死了。

全国人民为之欢呼,天下又变回和平的世界了。

只要“爱”一出手,“艾”难逃一死,恶魔遇上天使,当然恶魔死咯!

爱在这世上是伟大的,只要我们献出一份爱,将带给艾滋病患者们一份希望,一份温暖。

爱是沙漠里的一泓清泉,使濒临绝境的人看到生活的希望;爱是洒落在久旱土地上的甘霖,使心灵枯萎的人受到情感的滋润。有了爱的滋润,艾滋病患者们将多一份与病魔抗争的勇气。

每当有人提起“艾滋病”这三个字时,都会觉得不寒而栗,因为这种病是多么的恐怖而患上这种病的人更是苦不堪言。

我们都非常惧怕“艾滋病”,对于患上艾滋病的人,我们更是嫌弃他们,却不知道这样伤害到他们,就是因为我们对他们的歧视,导致他们走上了绝路。他们认为患上这种病,所有人都抛弃了他们,社会抛弃了他们。有的艾滋病患者选择自杀,脱离苦海,有的则是选择报复歧视他们的人,报复社会。

我曾在电视上看到有一事例。有一名艾滋病患者,由于患上了艾滋病,工作被迫辞掉,家人远离他,所有人都惧怕他,嫌弃他,不愿与他来往。他感到生活没希望了,他想反正快要死了,不如让所有人都染上艾滋病,让所有人都像我一样。他这个可怕的念头,使他走上了歪路。他抽自己的血,想要注射到别人的身上。当他想实施他这可怕的计划时,突然迎面走来了一个小女孩,对他笑了一笑,他刹那间感到了放松了许多,所有的仇恨都消失了。他感到世界并没有遗弃他,他对生活重新燃起了希望。

艾滋病固然可怕,但是我并不能就这样厌恶、害怕艾滋病患者。因为他们是受害者。他们忍受着被歧视、被人抛弃、被人厌恶,加上病痛的折磨,他们内心实在太孤独了。他们并不需要我们的同情、施舍。他们需要的是——能正常的与人交往,能与我们敞开双臂的拥抱。因为他们患上艾滋病,这一切都是无法实现的奢望,在他们心里,也许认为直到死亡,也是孤独的离去,不会有任何人关心他们,对他们来说爱实在太奢侈了。

关爱艾滋病患者吧!我相信爱会感化一切,让我们献出一点爱吧,爱护他们吧!或许我们只是和他们短短地聊上几句亲切的话语;或许我们只是和他们握一下手,那小小的动作就会在他们的内心产生化学反应,他们也不会那么孤独了,他们会觉得生活原来还是那么美好,他们会觉得在他们短暂的时间里还有意义,还有活着的希望。

让我们深爱艾滋病患者吧,让他们在短暂的时间里过得更美好更有意义吧!让我们与他们热情地拥抱吧,让我们的爱做他们的'力量吧。我相信爱会战胜一切,请关爱艾滋病患者吧,只要我们都献出一点爱,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

有人说当每一颗流星陨落,就代表着一颗心停止跳动。如果世界上再也没有了心的跳动,那么黑夜是否也一样暗淡无色?生命的消逝,不仅是一种美丽的丧失,更是一种悲痛的源泉。

无法言明的悲伤,就像伤疤,也许会消失,但也会留下淡淡的痕迹。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艾滋,是世界的三大公害之一,他被称为“史后世纪的瘟疫”“超级癌症”和“世纪杀手”。为什么这么说呢?他就是人体免疫系统被一种叫做“HIV”的病毒所破坏,身体失去了抵抗力,不能与对生命造成威胁的病菌斗争,从而导致被感染者死亡的一种严重传染病。

俗话说:好奇心害死一只猫。青少年是人生中生理和心理发生巨大变化的一个时期,他们有着极其强烈的好奇心,喜欢新潮,追随潮流的尾巴奔跑,尝试着一切的一个刺激而新鲜的事物,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其中就包括与HIV感染的相关行为,如性行为、吸毒等。在此,值得我们注意的是:青少年不仅仅是易感人群,他们还是迎战艾滋的生力军。所以我们要让他们获取必要的知识,信念,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各种技能,从而有效的避免一些可能导致艾滋的危险行为。

艾滋病威胁着我们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所以我们要预防艾滋病。但是,预防归预防,要知道,我们的敌人是艾滋病病毒,而不是艾滋病患者。艾滋病人也是疾病的受害者,他们应该得到人道主义的同情和帮助,对于那些已经受感染的人,我们不能将他们弃如敝屣,他们也是我们群体中生病的一员,需要我们的关爱而不是唾弃。假如忠艾滋是好奇的后果,那他不一定带给你死亡的解脱。它也可能给你带来痛苦的折磨,好似悬挂在枝头的树叶,摇摇欲坠,落下是被践踏的痛苦,留下是被虫啃噬的折磨,所以请抑制一下你的某些好奇心,远离艾滋,珍爱生命,健康的你是幸福的,不要只让黑夜衬托月的皎洁,不要只有悲伤环在心间。

献给艾米莉的玫瑰论文开题报告

叙事手法和主题的结合!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看似爱情小说,主线勾勒出身贵族世家的艾米丽小姐爱情的绽放与凋零;又可当作“侦探小说”,有自杀的猜测和谋杀的元素,悬疑留到文末才予以揭晓;还是“哥特式小说”的范本,神秘莫测的大宅、独居而与世隔绝的女人、常年缄默的佣人、门窗里飘出的死尸般的腐臭……家教甚严的艾米丽小姐爱上了一生中唯一结交过的青年异性,来小镇当临时工程监工的北方佬Barron,此人放浪不羁、浮躁而浅薄,他无力应承艾米丽一份稳定的婚姻生活。于是镇上居民看见艾米丽进药店买了砒霜,纷纷猜测她要自杀;接着Barron失踪,再也没人见过他。艾米丽高压、专横的父亲去世后,她深居简出、大门紧闭;左邻右舍开始闻到她的宅子里飘出的越发浓重的恶臭,没人敢去惊扰她,于是偷偷地在门边、窗下撒石灰,希图掩盖那股难以忍受的味道;艾米丽小姐去世了,她下葬之后,人们终于得以进入那所阴暗的深宅,在一间锁上的房里,发现床上那具已腐烂多年的Barron的尸体,尸体旁另有一个枕头,有人睡过的痕迹,枕头上几根长长的白发——艾米丽的白发。Barron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成为艾米丽无望的爱情的祭品,同时陈列在在祭坛上的还有艾米丽自己的青春和自己的一生。她无法攫取或挽留Barron,就毒死了他;从此夜夜和他的尸体同眠。青年学生是无法理解这种“变态爱情”的,他们很可能会直接把主题解读为:我得不到你,我就毁了你!——不过是一种自私、愚蠢、激烈至死的爱,还值得大费周章、专题歌颂?可福克纳是怎样评价艾米丽的呢?小说标题已说得很清楚了: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而“玫瑰”一词只出现在标题里,小说全篇没有“玫瑰”的具体意象和字样。所以曾有人专门撰文探讨:《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玫瑰何在?》《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是一首挽歌,缅怀一个失落的文明、一片“随风而逝”的精神世界;老南方的传统、老南方的荣光在北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挣扎求生,但它的宿命已注定,轰然坍塌之后一地废墟,焦土瓦砾间唯见一支玫瑰,在缝隙中摇摇晃晃,在硝烟里徒留暗香……和福克纳更伟大的作品《喧嚣与骚动》、《八月之光》、《押沙龙!押沙龙!》相比,这部短篇自然缺乏长篇巨制才有的深刻寓意和宏大布局,但却是所有福克纳小说中“可读性”最强的一篇,一旦开卷、势必一气读完。

从艾米丽小姐的代表意义上写:她是美国南方文明的牺牲者,是旧价值观的维护者和破坏者。她出于名门身份高贵,为了维护这种贵族高傲的传统,她没法和周围人交流,也鲜出门;爱上北方佬却无法和他在一起相守爱情,这都证明了她是牺牲者。她坚持不交税、住老房子又体现了对旧价值取向的维护;但她同时又爱上北方工人并以杀死他的方式与之“白头到老”,这又证明了她破坏了旧价值体系。也可以从叙事的时间顺序来写,本文为倒叙,倒叙之中又含插叙。还可以从作者福克纳(Faulkner)作品南方题材的角度写。福克纳本身是继马克吐温之后又一地方作家,他的作品多反映南方人生活状态的破碎、颓废、无希望,对旧价值观的维护和与南方工业文明的冲突及变化,福克纳的作品虽描写南方大家族没落的生活,但又不仅限于南方,因为他反映的是整个美国的问题。作家对南方生活现状和人们精神状态的态度是矛盾的,既有同情又有讽刺。《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本身是对南方文明的探索与揭示:南方文明要破败了,北方势力已经侵入,人们的思想开始变通,但是艾米丽还是固守着家族的高贵不肯低头。这样的态度既古板又可敬,于是在她几近变态的毒杀爱人之后,作者还是忍不住为她的执着打动,在题目中为她献上了一朵娇艳的玫瑰。从这些角度挖掘,再加上其他论文的借鉴应该够了。

文学方向的比较好写,教学法最好写,不过能学到东西麽?我这儿有些:语用预设在喜剧小品中的应用 The Application of Pragmatic Presupposition in Comic Sketches论旅游广告的人际功能 On Interpersonal Functions of Tourism Advertisements英语借词研究 A Survey of Loan Words in English科技英语的词汇及句法特征 Lexical and Syntactic Features of 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黑人英语的词汇及句法特征 Lexical and Syntactic Features of Black English Vernacular通俗科技语篇中的名物化研究 A Study on Nominalization in Popular Science Discourses主位及述位研究的进展及展望 The Progress of and Outlook for Theme and Rheme Research英语衔接机制研究 A Study of English Cohesive Devices 委婉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 The Application of Euphemism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非言语交际中的身势语 Body Language in Nonverbal Communication论隐喻的衔接功能 On the Cohesive Functions of Metaphor《玻璃动物园》中阿曼达形象分析 《玻璃动物园》中阿曼达形象分析《欲望号街车》的主题探析 A Thematic Exploration of A Streetcar Named Desire迷失的自我:《小镇畸人》中的女性人物分析 Lost Selves: An Analysis of the Female Characters in Winesburg Ohio天堂梦醒:论《无名的裘德》中哈代的爱情婚姻观 No Dream in Heaven: A Study on Hardy’s View on Love and Marriage in Jude the Obscure “献给艾米丽一朵玫瑰花”中艾米丽形象分析 An Analysis of the Image of Emily in “A Rose for Emily" 海明威"白象似的群山"的象征主义 Symbolism in Ernest Hemingway’s “Hills Like White Elephants”论《拍卖第49匹》的追寻主题 On the Theme of Quest in The Crying of Lot 49 论《名利场》中的叙事艺术 On the Narrative Arts in Vanity Fair 《珍妮姑娘》中的道德观分析 An Analysis of the Morality in Jennie Gerhardt浅析《蝇王》中的宗教思想 On the Religious Thoughts in Lord of the Flies鬼怪、解构、历史:《宠儿》的后现代主义分析 Ghost, Deconstruction, and History: A Postmodern Analysis of Beloved典籍英译中的“归化”与“异化”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in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lassics典籍翻译中译者的职责 Translator's Task in Chinese Classics Translation英语名词化结构在汉英法律翻译中的应用 On the Application of English Nominalization in Legal C-E Translation论汉英旅游资料翻译中的省译 On "Omission” in C-E Tourist Material Translation恭维言语行为之文化对比分析 The Comparison of Compliment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ANTITHESES 的分类与汉译 The Classification and Chinese Translation of ANTITHESES浅谈对偶 A Brief Account on ANTITHESES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研究 A Study of Pragmatic Failure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尊重,交流与沟通——多元文化语境下的翻译 Respect, Exchange and Communication: On Translation in Multi-Cultural Contexts英语幽默的语言特点及语用分析 On Language Features and Pragmatic Analysis of English Humor隐喻意识与英语词汇学习 Metaphor Awareness and English Vocabulary Learning网络环境中的英语教学模式研究 Research on the Patterns of English Teaching in Internet  Environment网络语言的特征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ernet Language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 The Application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关联理论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The Application of Relevance Theory in English Listening Teaching高中生英语学习动机研究 A Study on English Learning Motivation among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英汉完成体对比 A Comparison of Perfective Aspect in English and Chinese 影响英语阅读理解的因素及其对策 A Study of Factors Affecting English Reading and the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游戏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Application of Games in English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跨文化语境下的英语教学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in Cross-cultural Contexts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