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如何培养职业素养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3 09:25:27

如何培养职业素养论文

中职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论文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下面是我整理的中职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摘要:

现代企业选择人才优先选拔录用的不只是看学生拥有的证书,他们更看重的是其个人基本职业技能、职业基本素养及职业精神三大方面。

关键词:

职业素养;弘扬工匠精神

一、当前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形态

互联网时代冲击着学生对价值观的认识,中职生在学习目标上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学生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手机的使用与娱乐消遣中,无视个人人生价值观的培养与实现,缺乏对职业意识和素养的认识,学生对职业道德认识不够全面,学生对职业生涯无所规划,职业素养没有任何的概念,进入企业后是很被动的,时间意识、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等能力都缺乏,提升空间小,个人的价值观得不到实现。

二、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迫切性

针对目前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形态,我们迫切需要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因为它对学生的终身就业都受益,与我们的企业长足发展息息相关.

(一)有效提升学生的就业及岗位竞争力

当今社会分工不断细致化、专业化,社会对各类职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社会竞争机制的不断完善,各行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因而企业对员工职业素质的要求也就更加规范要求,大多数企业招聘员工的首要标准是要求对方能够融于企业文化,与团队氛围相融洽,这样的员工能更好、更快地适应企业的环境,并能立足与企业共同发展。

(二)有利于增强学生职业变化的适应能力

传统的职业教育学生方式主要侧重于“工具性”操作技能培养,对学生是单工种培养的短期教育,其培养目标主要是落实在毕业后立即找到工作;而当今社会,随着科技与经济的高速发展,职业环境正处于日新月异的发展与变化中,只凭借一种技能的毕业生虽然能够上岗工作;但随着企业生产环境的变化,自身不具备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很可能遭淘汰再就业也很难。因此,要适应多变的职业环境,自身必须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多了解不同企业的文化氛围,多渠道增强自己的职业适应性。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创业创新的自信来源于自身出色的职业素养。创新与创业教育是“就业顶岗型”教育,更是一种“持续发展型”教育,既体现职业教育的发展内涵,又突出教育创新和对学生实际能力持续性发展的培养,更是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与自身价值实现的客观要求。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中职学生毕业后很快进入社会成为企业人,如何让学生很好的适应企业需求,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在校期间学校的文化氛围不仅仅停留在学校知识和技能层面,还应具备一定的企业文化氛围,让企业文化迈进职业学校的校园,培养中职生良好的企业文化素养,已成为学校大力推进就业导向教育的重要举措。

(一)校园处处彰显企业文化氛围,熏陶学生的职业素养形成

从学校到企业,很多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出现了很多不适应的问题,从生活环境到工作氛围,从人际关系到事业追求,无不困扰着他们,也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产效率。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中职生在职业能力和素养等职业能力方面的培养有待加强。

企业文化一般指企业中长期形成的企业发展目标、价值观、工作作风、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总称,对企业员工有感染力和凝聚力,能把企业成员的兴趣、目的、需求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统一起来,是企业长期文化建设的智慧集晶。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很大程度上都是有共同点,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接轨、融合,学校需根据办学特设和企业特点加强校园文化布置,着力营造浓郁的校园企业文化氛围是职校改革创新点,可以从如下做一些校园文化的布置。

1.引入企业文化元素,在教学环境的布置上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在校园环境的布置上,引入企业文化元素,强化企业文化所必须的.职业环境的布置和氛围的渲染,使学生提前接触到与以后自己实际工作岗位相似的职业环境和育人环境,用优秀企业的文化氛围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常态化的影响学生,打造独特的未来职场氛围,实现校园文化的辐射功能。

2.建设高仿真实验实训室,营造与企业生产过程相类似的实习环境。职校在物质层面中突出了“职”的特点,形成以职业为核心,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为重点的物质文化建设,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的“职业性”的校园文化。

中职校培养的学生竞争力体现在实践动手能力上,中职校可按企业真实管理模式组织实训,建立与企业生产车间基本相似的实验实训场所,实习环节的设计与企业工艺流程相接轨,尽可能将实训场所环境设计为“教学工厂”模式;建立理实一体化教学场所,融教学、实训、技术服务与生产为一体,使理实一体化教室具有多媒体教学、实训实验等多种功能,营造出浓郁的企业工作氛围。

(二)班级宣传栏处处体现职业人的形象,促进学生职业素养形成

学校积极借鉴企业管理文化经验,对学生的管理制度、奖惩制度、校纪校规等进行适当变革。实施各班级以企业的名称命名等举措,定期举办企业技能大赛,模拟岗位练兵,技术展示,把企业的日报、周报、月报等宣传方式借鉴到班级信息管理之中,通过模拟企业工作制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未来企业适应能力;还可以在班级管理中引入企业常用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管理模式;改革创新班干管理制度,引入“竞争、职责细分”等企业常用的手段,理顺班干部的职责和义务,激发其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平时的黑板报、主题班会等宣传手段可以定期的开展评比,通过企业家进学校,企业工人进班级,设身处地为学生的职业素养做培训,让整个班级洋溢着企业的管理风气。

(三)学生定期做职业素养的培训与评比,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每位学生都是社会的个体,都是将来企业的一份子,为企业做贡献的大小,每位员工的职业素养对企业的长足发展更是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在校期间利用假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利用课余实践参加职业素养培训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体现校企合作,在学校实训工厂时把自己包装成企业人,统一穿工作服,带上工具包,凭胸卡上岗等营造一个完整的企业文化氛围。

社会实践活动是让在校生很好了解企业文化的有效形式,组织学生分批到企业学习、岗位实践,让学生在现实社会实践过程中感受企业文化的精髓,形成学生正确的职业道德。通过实践、思考、总结等多种途径的评比,真正让学生了解企业,让学生体会真正的职业素养,企业文化的教化力量是非常现实强大的,这种实践活动可能要比课堂的思想政治课效果好得多,可大大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摘要:

在焊接专业夫人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职业素养是十分必要的,这样不但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下面我就从实训教学的环境构造、教学过程的细节问题、教学情境的构建、教学模式的使用等多个方面来研究怎样进行实训教学,使得职业素养能够更好地融入其中。

关键词:

实训教学;职业素养;中职生职业

焊接专业教育中的实训教学,也是一种技能的锻炼,主要是对学生的职业素养进行全面的培养。所以,要对实训教学环境和教学步骤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为社会培养更多的综合性人才。

1研究职业素养,理解其中的主要内容

假如把一个工作人员的所有表现看成一座冰山,能被人所看到的部分只有八分之一,而这八分之一就是指个人所具备的能力、知识、技能和行动,也就是工作人员显现在外部的素养表现。其中潜在的素养达到了7%,也就是指一个人的职业准则和职业状态。显现在外部的素养主要包括:知识、水平、社会交际的能力和理解能力等等。隐藏的素养主要是指:一个人所具备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状态,是潜藏在员工内部的道德素养。平衡隐藏素养的高低,主要看重的是职业道德和工作状态。职业道德包含了:诚实信用、兢兢业业、遵纪守法、团结互助、注重保密、掌握整体。工作状态主要有:服从安排、积极热情、踏实肯干、尽职尽责、不断学习等。下面我们就来谈谈怎样把素养更好地融合到焊接专业实训教学中去。

2完善实训构造,顺应市场安排

职场的要求就是培训的主要目的,健全实训构造,让学生在其中的各个环节中都能学到知识、认识到素质的重要性。所以,我主要把焊接实训的内容分为以下六个部分,并在各个部分中安排不同的任务。

第一,安全意识:焊接实习训练前进行排队,在队伍排整齐后,实训老师讲解相关的安全知识,并且每天坚持,这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加强学生们的安全防范观念。

第二,秩序进场;进行焊接安全教育,进入实习场的时候,要排队进场,保持队伍整齐,进入实习场后要保持安静。这是为了更好地锻炼学生们的集体观念——公共场合不进行个人主义。

第三,实际操作;在进入实习场后进行训练项目操作,这个环节不能太快,也不能落后整体水平,更不能只讲求速度,从而造成焊接设备出现问题。这就告诉大家要注重速度和质量的融合。

第四,进行焊接设备检测;要保证其安全,在操作的过程中要注重其先后顺序,要有秩序;注意检查好设备是否有安全隐患。

第五,生产综合;要进行全方位的总结和整理。今天学到了什么,今天的试件焊接的怎么样,外观有什么问题,有哪些焊接缺陷,如何避免这些焊接缺陷的产生,这样就会学到更多的知识。只有不断的总结和整理,才可以获得长足的进步,要培养及时总结的好习惯。第六,按秩序进场;大家服从老师的安排,值日生要负责当天的值日卫生,其中有垃圾的划分、桌面的整洁、黑板的清理、工位的清扫等。垃圾分类主要是焊接废料和普通垃圾进行划分,并进行回收,建立环保观念。

3构建教学环境,感受职工角色

教学环境主要是老师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建立适当的文化氛围,让学生更好地感悟其中的内容,并且传播知识,以便更好地处理问题。江苏省江阴市华资中等专业学校为了更好地进行实训教学,就和一些企业进行融合,以便更好地渗透职业素养,建立实际的企业生产环境。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和企业生产之间的关系。实际环境,实际操作。为了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就要经常去企业进行学习,在实际环境中感受职工的角色,体会其中的责任观念和职业素养,还要了解企业的实际需要,使自己成为最受市场欢迎的人才。使用影像机械,进行现场处理。可以拍摄一些企业的实际录像,根据录像的回放,再次进行观摩学习,让学生感受其中的企业生产环境,更好地理解企业的职业素养。转变师生关系,表现其任务的职业化、真实化。职业化和真实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学生和工人相互融合,老师和师傅相融合,产品和作品相融合。老师也被称为“师傅”,学生也可以看作“工人”,学生就是不断生产的过程。比如,“江阴精细化工机械公司的管理人员要求我们,在两个小时之内检查出并修补好损坏的电路板,我就是你们的师傅李xx……”在最后还可以进行“生产总结”,对于表现较好的人提出表扬。利用工人的角色进行研究,不但增加了其成就感,还加强了人们的责任观念和职业素养。

4项目促进教学,全面加强人才综合能力

项目教学利用项目来推动教学的发展,把实践项目更好地融合到教学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传播知识的时候要和实践项目相互融合,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把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让学生通过实际项目制作,更好的运用知识;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理论知识,并且融入其中;利用项目的制作,让学生体会成功的乐趣,加强学生理论和实践相融合的能力,全方位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所谓的“项目教学法”,是为了让学生更早地接触到和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并且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处理它,这对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所以,“项目教学法”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是值得使用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王胜奇.职业院校教学中手工电弧焊综合焊接水平的提高[J].飞(素质教育版),2013,(3):19-20

[2]刘生云.中职学校焊接专业学生手工电弧焊综合焊接水平提高的方法[J].东方青年教师,2013,(21):118-118

1、对自己要有高要求。不要觉得自己已经比很多人都强很多,就松懈了对自己的要求。职业之路还未开始,还有很多东西,要去探索,去学习。我们应该对自己要有更高的要求,做更优秀的自己。2、有优秀的品质。素养也是体现出一个人的品质,大学生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更该注重品质。在职业上品质显的更为重要,优秀的品质才能让大家都愿意与你靠近,发现你身上更多更好的优点所在哦。3、要有敬业精神。对待工作,就要有个职业该有的态度,敬业是非要重要的一点。及时能力再强,两天打鱼三天晒网,一点敬业精神都没有,还何来谈职业素养呢,一定要有敬业精神哦。4、会运用理论与实践。有的人理论知识一套一套,实践能力也不差。就是不会运用到一块去,这很影响整个事情的效率。要学会把理论知识结合到实践中去,有一套自己完善的方法。5、和优秀的前辈学习。身边肯定会有很多优秀的师兄师姐,我们可以向他们取下经,看看他们是怎么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毕竟他们中很多都已经是企业的实习生了,经验比我们足。6、多多参与实践。不错过任何一个可以实践的机会,在这个实践的过程中,你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并要想办法一一解决掉。这样才能在实践中成长,这些都将是你的财富。其实并不是只有实践最重要,理论知识同样是很重要。并且理论知识还是自身的门面,试想去面试时,回答的都是理论知识,理论知识过关才能被通过。所以要把理论知识基础打牢固。

写作思路:根据IT职业为主题,以素养为基调来展开描写,紧扣叙述与描写的内容,力求做到不突兀、不生硬,不长篇大论或肆意抒情,有情真意切之感。

范文:

一流的软件工程师应有两种基本素养:职业素养和专业素养。

职业素养包括是否有责任心、能够对自己准确定位、对企业和行业文化的认同、具有管理水平———管理别人和被人管理、沟通与合作的能力等等。

职业素养是个很大的概念,专业是第一位的,但是除了专业,敬业和道德是必备的,体现到职场上的就是职业素养;体现在生活中的就是个人素质或者道德修养。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尤其必须在学校教育中将优秀企业的员工标准融入学生职业生涯指导课中,加以培训和历练,缩短学生的就业适应期。

职业素养一:做事先做人。

道德品性是一个企业考核人才最为看重的一项,道德操守好的人才即使专业知识上有所欠缺也丝毫不影响他的求职。

进入一个企业,一定要分清什么是企业的,什么是个人的,在企业做事,一定要有自己的道德准则,在任何时候道德的底线都不能突破。

职业素养二:心态归零。

现在社会处于一个转型期,有很多人暴富,大学期间高额的学费,导致一些大学生在择业时心态非常浮躁,不务实,总是再想下一个要“跳槽”的地方是什么。

这样的学生即使学历再高,企业也是不会录用的。

而一个优秀的人才心态是平和的,这样才能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在学习中提高自己。

职业素养三:学会倾听。

只有会倾听的人才会不断进步。

把心打开,学会去听取不同的意见,从不同的人身上学习优点,这样才能使自己更快地成长。

职业素养四:积极主动。

做事主动积极,不是被动完成。

这样遇到问题,才会想办法去解决,而不是回避。

领导一般都会喜欢主观能动性强的职员。

职业素养五:敢负责任。

现在的大学生很多是独生子女,遇到事情很少有敢于承担责任的勇气,这是不可取的。

犯错并不可怕,失败是成功之母,敢于在失误面前承担责任的职员,才是企业垂青的对象。

职业素养六:敢于承诺。

这一点是考核人才的执行力。

每个企业的领导都希望自己的下属的执行力强,这样才能更好地贯彻领导的意图。

因此,一名优秀人才就是要敢于把事情承担下来,愿意主动地承担下来,这样才能更快地成长起来。

职业素养七:创新意识。

每个企业的高管都希望自己的职员能在自己分配任务的基础上做得更好,这就要求职员具有创新意识。

优秀的人才就要做到在管理、技术等方面不墨守成规、不被以往的经验所束缚。

大学生如果具备了以上七项职业素养,再掌握一些基本的职业技能,那么就能很快很顺利地得到进入企业的首张入场券。

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论文

职业的素养论文

职业的素养论文,在职场生活当中,我们的职业素养也是格外的重要,提升职业素养一直是职场人士最关心的问题,具体情况下面我为你分享。下面我整理了职业的素养论文。

论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

摘 要:本文依次从三个方面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进行分析:对职业素养的内涵进行阐述、从企业需求的角度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性、从高职院校的角度探讨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养成的途径。

一、正确理解职业素养内涵,科学确定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目标

一、职业素养是职业人的必备素养,并与特定职业相联系

大学生向职业人转变,首要条件是必须具备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是职业内在的要求,是一个人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职业素养在职场中具体量化表现为职商CQ职业素养主要有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身心素质和创新创业素质五大要素。

职业素养总是与特定的职业相联系的。不同的职业需要不同的技能这是勿容置疑的,电工所需要的技能肯定与园林工所需的技能是不一样的。

就是职业道德,不同职业的要求也不尽一致,如会计岗位突出的是“诚信”,正如朱镕基先生曾说过的那样,会计岗位的人员应该“不做假帐”,而医师岗位突出的是“救死扶伤”,教师岗位突出的是“教书育人”。因此,对特定职业甚至行业、产业的职业素养进行系统梳理,开展职业素养分析,才能科学地确定职业素养养成目标。

二、强化职业素养分析,科学确定职业素养目标

高职院校以培养服务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为己任,以就业为导向,其职业性是显而易见的。《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行业指导作用的意见》强调的“五对接”: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其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较高的职业素养。因此,职业素养是高职学生最重要的素养。

各专业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分析要以人的发展为经度,以用人单位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为纬度。以人的发展为经度就是要求职业素养分析要从人的全面发展出发,要从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出发,谨防人才的“工具化”倾向。以用人单位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为纬度,就是要求职业素养分析要从岗位出发从企业的实际出发,谨防人才的“空泛化”。

职业素养分析,首先要明确各专业培养学生就业面向的行业、企业的首岗、发展岗,然后系统分析上述各岗位的职业素养要求,确定各专业人才培养中的职业素养目标。职业素养分析必须有用人单位、教育专家参加,要集中校企双方的智慧。职业素养目标的确定必须接受用人单位的检验,必须及时吸收行业、企业反馈的意见,不断调整目标体系,实现育人与用人的一致性。

二、探索职业素质养成的路径,构建职业素养养成的科学体系

一、科学设计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方案

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是教育教学实施的依据,职业素养分析的结果必须全面体现在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但遗憾的是,现行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对职业素养养成的载体、路径、考核等的设计还很缺乏,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身心素质和创新创业素质的养成还没有达到与职业能力培养相应的高度。

但实际上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身心素质和创新创业素质才是职业素养中最根本的部分,而职业能力技能、只是外化素养,是支撑职业人生的表象内容。

因此,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必须突出职业素养的养成。要以完整的职业素养养成为目标,以工学结合为培养途径,以职业发展课程体系为载体,以“课堂、校园、社会、企业”四维空间为活动领域,以职业素养达成度为评价标准构建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二、坚持课堂教学主阵地,把职业素质养成落实到课程中

课堂教学是职业素养养成的主阵地,要将素质教育的理念、行动落实到课程教学中去,充分发挥各类课程在职业素养养成中的作用。

提高人文必修课的课堂实效。人文必修课主要是为全面发展的人做准备的,主要承担文化传承、身心健康教育、学习能力培养等功能。但作为高职学生的人文必修课,我们要在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等方面努力凸现应用性和职业针对性。在培养人文关怀、人文追求的人文精神的同时,努力强化与职业的关系,养成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身心健康。

强化专业课教学的职业素养养成功能。专业课的主要功能当然是职业能力的培养,但仅仅这样还不够,还必须在专业学习中培养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身心素质和创新创业素质。

我们要通过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开发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在合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在项目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会检查、学会时间与进度管理、学会评估、学会总结、学会系统思考。 突出公共选修课教学的素质拓展功能。要鼓励教师开设大量的优质公选课,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和需求,拓宽学生知识面,拓展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体现辅修专业课程的复合功能。根据高职院校的实际,开设辅修专业课程,促进专业与专业的融合,培养职业身心素质和创新创业素质。如农林种植类专业辅修市场营销,制造专业辅修企业管理等,拓展学生的专业面,为学生成长打开更广阔的空间。

三、拓展校园第二课堂,让职业素质养成教育扎根在校园

校园是职业素养养成的重要场所,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学生在校园学习、生活、工作中的各种载体,渗透素质教育,起到春风化雨的作用。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职业素养养成氛围。通过校园精神提炼、校标的`筛选、校训的凝练,建立视觉标识系统和行为识别系统,使一所高职院校独特的理念、气质、特色转化为可视的具有内在逻辑关系、风格统一的图案、文字、建筑、景观等,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意识、职业态度、职业价值。

充分利用学院“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平台,引企业文化入校园,强化团结协作、艰苦奋斗、开拓求实、争创效益的企业精神、激励与创新意识等核心价值观,用企业优秀文化影响熏陶师生员工。借鉴行业或企业通行的管理制度和行为规范,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及时发现、培育学生中的先进典型,在学生中开展“创业之星”、“爱心使者”、“成才之星”、“自强之星”等各类先进人物评选活动。通过典型事例的宣讲,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教育学生,让学生学有榜样,做有可仿。

积极开展社团活动,在学生日常活动中养成职业素养。将学生社团活动纳入职业素养养成体系,将社团活动与职业素养养成有机结合起来。新生入学时就提出明确的素质拓展要求,如组织一次活动、参加一次演讲、参加一个社团、参加一支学习团队、结对一个低年级学生等等;

并发给学生《大学生成长记录本》,人手一册。在校三年每参加一项素质拓展活动,都及时登记在册,并由组织者签字确认。在社团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计划与总结能力、团结协作精神等。

四、充分利用社会大课堂,将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延伸到校外

社会是人生的大舞台,我们要利用社会资源开展职业素养养成教育,要利用服务社会开展职业素养养成教育。

通过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开展职业素养养成教育。高职院校普遍十分重视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这些基地是职业素养养成教育重要阵地。

学生通过参加真实的产品生产,在培养职业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团结协作的精神、吃苦耐劳的品质、务实的作风、讲究效率的企业理念。我们要通过学生人手一册的《校外顶岗实习手册》将顶岗实习全过程真实记录下来,将学生职业素养养成作为顶岗实习考核的主要内容。

通过社会服务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以大学生“三下乡”为主要载体开展社会服务活动,在服务农民群众的实践中接触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通过“三下乡”,改造世界观、价值观,把农村建设的需要和青年学生的成长很好地结合起来,走正确的成长成才道路。

各高职院校还可以结合实际开展富有特色的社会服务活动,如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了一系列爱心教育,如关爱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弟学习问题的“暖春行动”,关心山区贫困家庭的“爱心超市”,关爱特困群体的“阳光行动”等,让学生在关爱他人中培育爱心、享受快乐、阳光成长。

充分利用校外素质教育基地的资源开展素质教育。国家十分重视素质教育基地的建设,各高职院校周边地区都有很多这样的基地,高职院校可充分利用这些教育资源开展素质教育活动。

走进革命老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走进高新技术区,体验科技的力量;走进博物馆,感受人类对文明的追求。在素质教育基地中通过体验生活、主动探究,获得丰富的经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培养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的良好个性品质。

三、构建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保障体系,促进职业素质养成的落实

一、建立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组织机构

职业素质养成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学院的个别部门就能够完成的,需要全院各部门和师生的共同参与;要有周密的组织安排,全方位、全过程循序渐进的开展。

因此,需要建立一个职业素质教育协作机构,这个机构至少应有学生管理部门、教学部门、招生就业部门、校企合作部门等的主要负责人参加。职业素养养成教育协作机构的主要职责是做好职业素质养养成的顶层设计,指导各专业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协调落实职业素养培养工作,统一布置职业素养考评工作,及时解决职业素养养成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二、完善职业素质教育保障制度

职业素质教育要达到预期的目标,还必须有制度作为保障,用制度约束每个师生的教育教学行为。首先要建立科学的教师业绩考核制度,要用职业素质养成目标达成度代替传统的知识、能力目标的达成度作为教师工作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其次要建立职业素养考核体系,加强非课程性学业的考核,将学生日常活动、班级活动等纳入职业素养考核体系,将职业素养考核作为学生学习考评的重要内容。

职业素质养成不仅仅是单纯的“为就业作准备”,而是“为人生作准备”;职业素养是日积月累养成的;只有真正建立起学校、用人单位、家庭和社会相结合的教育网络,建立起教学、活动课程等显性课程和潜藏在教材、教学活动方式、师生关系、课堂气氛中的文化价值、态度、习惯等以及校外教育活动中的道德氛围等隐性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才能真正让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根深叶茂!

作为服务行业的酒店企业有着行业的特殊性,充满着挑战和机遇。它不仅要求从业人员不仅有较高的专业素质,更要求个人有较高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一种内涵,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可以说,职业素养是一个人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因素。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压力面前,高职大学生要想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和人生理想,除了做好科学职业规划,更为重要的是要有过硬的职业素养,使自己在职业发展的竞争环境中获取主动。

一、社会发展和行业需求特点:高职酒店专业学生职业发展的优势

(一)我国旅游酒店业发展迅速,高级酒店管理人才成为紧缺人才。

旅游与酒店业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行业,中国酒店业发展速度更是全球居首。据行业初步预测,到2015年,全国将新增各类住宿设施约20万家,五星级饭店将超过500家,未来的3-5年,中国经济型酒店业进入快速发展的黄金季节,市场规模在1500亿元左右,预计到20xx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旅游目的地。

随着旅游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地位的不断提高及酒店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在国际人才市场上,酒店管理人才供不应求,高级酒店管理人才为全球性紧缺人才。随着20xx】上海世博会和越来越多的国际大型活动在中国举行,给酒店业发展带来了巨大推动力;

中国对旅游、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高级酒店管理人才跃居高薪阶层。目前,整个酒店行业中对人才的争夺日益激烈,由于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缺乏,从业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因而高级酒店管理人才十分抢手。

但在社会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需求日趋增长的形势下,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与旅游企业却出现了供需错位的情况。由于酒店行业人才需求的特殊性,要求高职院校已经不能按照既有模式来培养酒店管理专业人才。

因此,针对造成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供需错位现象以及就业后发展竞争力不高的根本原因,提出高职酒店专业学生职业竞争力与职业素养关系的研究成为高职院校酒店专业和专业教师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二)高职院校酒店专业教育是酒店专业人才培养和输送的重要渠道。

就我国现行的酒店人才培养模式而言,除在岗人员的继续教育外,院校的酒店专业仍然是行业人才培养和输送的主要渠道。

传统的大学生培养目标内容主要集中在专业的理论体系上,但相对应的是酒店需要的人才对理论水平的要求并不十分高,企业需求的是动手能力较强,服务意识好的服务和管理人员。

当本科的专业学生进入服务一线时,他们当中有些“高不成、低不就的”的心态:“当管理人员缺乏经验,当服务员觉得没面子,读了大学跟没读大学的一样端盘子”的心态会直接影响他们在企业的职业生涯发展。而中专酒店专业的学生由于年龄相对偏小,在适应能力方面普遍会明显低于高职专业的学生。

记得近几年我送学生去酒店顶岗实习并对酒店人才需求调研的时候,酒店一线服务部门的管理人员就重点提到这个问题:有些中专毕业的女孩子,如在前台服务的看到外宾来了的时候就有直往老员工身后躲、不敢开口等情况出现。

以高职院校为代表的职业教育主要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侧重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本着“理论够用,技能必需,动手操作”的原则,要求学生在具备必备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础能力和基本技能,他们心态较为成熟理性,接受能力较强,而深受酒店企业的欢迎,因而高职院校酒店专业教育成为了酒店专业人才培养和输送的重要渠道。

二、个人职业期待与现实的职业困惑:高职酒店专业学生职业发展和职业素养培养的瓶颈

(一)自我角色认知与评价的失衡,是高职大学生在职场现实与职业期待中困惑的主重要原因。

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生涯的发展与规划成为每个大学生进入职场的重要课题,据第三方教育质量评估机构麦可思研究院(Mucos Institute)在6月发布20xx年就业蓝皮书指出,六成20xx届大学毕业生认为目前工作不符合职业期待,而频繁离职不利于毕业生的职业发展。蓝皮书显示,20xx届大学毕业生中有34%半年内发生过离职,其中本科为24%,高职高专为44%,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职业期待是造成离职的主要原因。

而从20xx年年底开始,20xx届大学毕业生“职场新人”月度跟踪调查以20xx届就业大学毕业生(包括本科与高职高专)为调查对象,从20xx年12月开始,对20xx届就业大学毕业生的职场适应过程进行月度跟踪调查,实时了解其各时段的收支、从业压力、所遭遇的职场问题等及其变化,网上的随机调查中显示,20xx届大学毕业生离职比例最高的职业为“餐饮/娱乐”。

人一辈子要扮演无数个角色,自我认知是对自己内心的认知,是对自我本质的认知,同时也是对自己承担角色的认知。作为我们每一个在职场中经营自己职业生涯的人来说,通过对职场中的自我角色认知的探索,认识到自己是怎样的人,了解自己可以干什麽,适合干什麽,然后去表现自己和管理自己,这对经营自己的职业生涯是十分重要的。

但对高职酒店专业的大学生来说,这种理性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非常欠缺!很多人眼高手低,不屑于所谓“端盘子、服侍人”的基层服务员工作,职业期待过高,认为自己在较短的时间里应该要做到管理者的职位,否则就有点怀才不遇或认为这工作不适合自己了!在频繁跳槽中怨声载道,结果总是在自己与现实的较劲中纠结!

(二)职业素养缺失已成为高职大学生在职场发展受挫的主要原因。

我国酒店业的发展迅勐,但高职酒店专业人才的职业素养却滞后于行业要求。没有好的心态、不能吃苦,不能坚持等职业素养缺失。好高骛远以致流动性大的状况对学生的职业发展非常不利,同时也对酒店业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从酒店企业反馈的对毕业学生的跟踪调查信息来看,不受企业欢迎的学生大多是因为坚持从底层做起的心态不好,敬业精神,职业道德感不强,沟通能力差,团队协作意识等职业素质的欠缺等。这些也是造成酒店企业员工流动性大、缺口大的重要原因之一,也因此职业素养缺失已成为高职大学生在职场发展受挫的主要原因。

三、提高职业素养,提升职业竞争力,促进高职酒店专业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一)职业化包含职业素养、职业行为规范和职业技能等三个方面的内容。

而职业素养是职业化最根本的内容,主要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个人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括个人的职业道德、角色意识,敬业精神,沟通技巧、团队精神等诸多方面,它渗透在个体的日常行为中,影响着个体对事物的判断和行动,是学生走入社会和职场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石。

一、职业教育

教育的本质是人的培养,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种形式,是培养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其教育的职业化特征与实践性特色决定了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是一个职业人。任何一种职业客观上都要求从业者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即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

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是职业素质中相互关联的、不可或缺的、贯穿于职业活动始终的、同一职业行为中的两个方面,具有很强的连续性、实践性、交叉性与可操作性。职业教育客观上担负着对受教育者――高职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培养的重任。然而现实中,由于我国目前对于“职业能力”没有共同的理解,不同的“能力观”导致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教学和评价等有不同的理解。

在许多职业院校,“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被片面地理解为“职业技能教育”,而忽视了职业行为中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职业道德素质,导致高职学生在职业行为中,由于职业道德的缺失而造成一系列的职业道德风险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职业教育的公信度也由此受到质疑。

在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将职业道德教育放在与职业技能教育同等重要的战略地位上,是完善职业教育的必然选择,也是职业教育内涵的客观要求。

二、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产生于职业分工,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职业道德要求。职业道德不仅要求从业人员在职业行为中“不应该”做什么,而且倡导从业人员“应该”做什么,是从业人员在一定的职业范围内应遵守的与其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职业人在职业行为过程中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操守、岗位职责、岗位规范,也是评判职业人职业行为的价值标准。

从业人员必须遵守行业或职业的规定,这是从业者工作的基本要求。在具体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最主要的就是要做到文明礼貌、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勤劳节俭、遵纪守法、团结互助、开拓创新。从业人员在工作中都要与他人、社会和自然发生一定的关系,当自身的利益与他人、社会和自然发生矛盾时,就必然要做出职业道德选择。

当职业道德选择出现偏差时往往会产生职业道德风险问题。职业道德风险是指从业人员在其从事职业活动的过程中,由于个人偏离了职业道德规范,而造成各种有形或无形损失的潜在因素。

具体表现在不道德的经营风气,假冒伪劣充斥市场,买卖不讲信用,合同难于履行,债务随意拖欠,不爱岗敬业,不诚信,弄虚作假,无创新精神,不遵纪守法,不忠于职守,缺乏质量意识、协作精神等。任何一种职业对于从业者来说,在工作中都不可能摆脱职业道德的约束。可见,职业岗位对职业道德的要求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三、职业教育与职业道德的关系

职业教育是培养生产、管理、工程、服务第一线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是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培养合格职业劳动者的教育,而培养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的职业工作者则是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其课程的本质是“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

教育形式的特殊性,有机地将工作和学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职业教育的教育属性带有显著的职业特点;客观上决定了职业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做事”,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做人”,“做事”就是要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

“做人”就是在工作中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且“做人先于做事”,“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修养高于技巧,品德高于方法,人的本质特征高于人的外在魅力”。卡耐基曾经说过:“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的85%靠人际关系、处事技能。”

这里的“人际关系、处事技能”指的就是一个人的职业道德素质。在我国,据有关方面统计,在许多“窗口”性、服务性职业中,60%以上的消费者投诉涉及职业道德,而涉及技术操作水平的不超过40%。

有些行业,如按摩业可能由于其职业道德问题而最终失去顾客的信任而消亡。一个人有德无才或有才无德,都可能会四处碰壁,只有德才兼备才会畅通无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呼唤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职业道德作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道德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连接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的纽带,是每一个职业工作者在工作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四、结语

社会经济的发展及职业岗位对职业人才的客观要求,使职业道德与职业教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应从战略的高度将职业道德教育纳入职业教育体系中,并与职业技能教育处于同等地位;在职业教育中搭建课堂教学、职业技能鉴定、项目化实践性教学、顶岗实习、职业生涯规划、志愿者行为的职业道德培育平台;

在理论和实践性教学中践行职业道德规范;在评价考核中衡量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还要营造“厚德、勤学、敬业、强能”的校园文化氛围,使职业教育真正成为培养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德才兼备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教育。

大学生真正实现全面素质的提升,实现大学生自身素养的最高化,就要推行健身运动,提高身体素质;加强心理辅导,提高心理素质; 提高政治素质;强化思想疏导,提高思想素质;弘扬仁爱精神,提高道德素质;倡导求真务实,提高科技文化素质;进行人文熏陶,提高审美素质;加强学风建设,提高专业素质;搭建交流平台,提高沟通适应能力;培育钻研精神,提高学习和创新素质。总之,围绕着“求真、求实、求善、求美、求特、求强”的原则,帮助大学生挖掘个人潜力,培养在社会主义道德框架下和现代社会人才竞争条件下所需要具备的职业素质,帮助大学生成长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优秀职业人才。

如何提高职业素养论文

写作思路:根据IT职业为主题,以素养为基调来展开描写,紧扣叙述与描写的内容,力求做到不突兀、不生硬,不长篇大论或肆意抒情,有情真意切之感。

范文:

一流的软件工程师应有两种基本素养:职业素养和专业素养。

职业素养包括是否有责任心、能够对自己准确定位、对企业和行业文化的认同、具有管理水平———管理别人和被人管理、沟通与合作的能力等等。

职业素养是个很大的概念,专业是第一位的,但是除了专业,敬业和道德是必备的,体现到职场上的就是职业素养;体现在生活中的就是个人素质或者道德修养。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尤其必须在学校教育中将优秀企业的员工标准融入学生职业生涯指导课中,加以培训和历练,缩短学生的就业适应期。

职业素养一:做事先做人。

道德品性是一个企业考核人才最为看重的一项,道德操守好的人才即使专业知识上有所欠缺也丝毫不影响他的求职。

进入一个企业,一定要分清什么是企业的,什么是个人的,在企业做事,一定要有自己的道德准则,在任何时候道德的底线都不能突破。

职业素养二:心态归零。

现在社会处于一个转型期,有很多人暴富,大学期间高额的学费,导致一些大学生在择业时心态非常浮躁,不务实,总是再想下一个要“跳槽”的地方是什么。

这样的学生即使学历再高,企业也是不会录用的。

而一个优秀的人才心态是平和的,这样才能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在学习中提高自己。

职业素养三:学会倾听。

只有会倾听的人才会不断进步。

把心打开,学会去听取不同的意见,从不同的人身上学习优点,这样才能使自己更快地成长。

职业素养四:积极主动。

做事主动积极,不是被动完成。

这样遇到问题,才会想办法去解决,而不是回避。

领导一般都会喜欢主观能动性强的职员。

职业素养五:敢负责任。

现在的大学生很多是独生子女,遇到事情很少有敢于承担责任的勇气,这是不可取的。

犯错并不可怕,失败是成功之母,敢于在失误面前承担责任的职员,才是企业垂青的对象。

职业素养六:敢于承诺。

这一点是考核人才的执行力。

每个企业的领导都希望自己的下属的执行力强,这样才能更好地贯彻领导的意图。

因此,一名优秀人才就是要敢于把事情承担下来,愿意主动地承担下来,这样才能更快地成长起来。

职业素养七:创新意识。

每个企业的高管都希望自己的职员能在自己分配任务的基础上做得更好,这就要求职员具有创新意识。

优秀的人才就要做到在管理、技术等方面不墨守成规、不被以往的经验所束缚。

大学生如果具备了以上七项职业素养,再掌握一些基本的职业技能,那么就能很快很顺利地得到进入企业的首张入场券。

道德是个太虚的指标,做事先做人,脚正不怕鞋歪,做你自己认为是对的事情就好了,不要想太多。 年轻人总是要交些学费才能更好的成长,不要怕做错,关键是去做!

职业的素养论文

职业的素养论文,在职场生活当中,我们的职业素养也是格外的重要,提升职业素养一直是职场人士最关心的问题,具体情况下面我为你分享。下面我整理了职业的素养论文。

论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

摘 要:本文依次从三个方面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进行分析:对职业素养的内涵进行阐述、从企业需求的角度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性、从高职院校的角度探讨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养成的途径。

一、正确理解职业素养内涵,科学确定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目标

一、职业素养是职业人的必备素养,并与特定职业相联系

大学生向职业人转变,首要条件是必须具备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是职业内在的要求,是一个人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职业素养在职场中具体量化表现为职商CQ职业素养主要有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身心素质和创新创业素质五大要素。

职业素养总是与特定的职业相联系的。不同的职业需要不同的技能这是勿容置疑的,电工所需要的技能肯定与园林工所需的技能是不一样的。

就是职业道德,不同职业的要求也不尽一致,如会计岗位突出的是“诚信”,正如朱镕基先生曾说过的那样,会计岗位的人员应该“不做假帐”,而医师岗位突出的是“救死扶伤”,教师岗位突出的是“教书育人”。因此,对特定职业甚至行业、产业的职业素养进行系统梳理,开展职业素养分析,才能科学地确定职业素养养成目标。

二、强化职业素养分析,科学确定职业素养目标

高职院校以培养服务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为己任,以就业为导向,其职业性是显而易见的。《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行业指导作用的意见》强调的“五对接”: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其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较高的职业素养。因此,职业素养是高职学生最重要的素养。

各专业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分析要以人的发展为经度,以用人单位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为纬度。以人的发展为经度就是要求职业素养分析要从人的全面发展出发,要从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出发,谨防人才的“工具化”倾向。以用人单位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为纬度,就是要求职业素养分析要从岗位出发从企业的实际出发,谨防人才的“空泛化”。

职业素养分析,首先要明确各专业培养学生就业面向的行业、企业的首岗、发展岗,然后系统分析上述各岗位的职业素养要求,确定各专业人才培养中的职业素养目标。职业素养分析必须有用人单位、教育专家参加,要集中校企双方的智慧。职业素养目标的确定必须接受用人单位的检验,必须及时吸收行业、企业反馈的意见,不断调整目标体系,实现育人与用人的一致性。

二、探索职业素质养成的路径,构建职业素养养成的科学体系

一、科学设计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方案

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是教育教学实施的依据,职业素养分析的结果必须全面体现在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但遗憾的是,现行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对职业素养养成的载体、路径、考核等的设计还很缺乏,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身心素质和创新创业素质的养成还没有达到与职业能力培养相应的高度。

但实际上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身心素质和创新创业素质才是职业素养中最根本的部分,而职业能力技能、只是外化素养,是支撑职业人生的表象内容。

因此,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必须突出职业素养的养成。要以完整的职业素养养成为目标,以工学结合为培养途径,以职业发展课程体系为载体,以“课堂、校园、社会、企业”四维空间为活动领域,以职业素养达成度为评价标准构建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二、坚持课堂教学主阵地,把职业素质养成落实到课程中

课堂教学是职业素养养成的主阵地,要将素质教育的理念、行动落实到课程教学中去,充分发挥各类课程在职业素养养成中的作用。

提高人文必修课的课堂实效。人文必修课主要是为全面发展的人做准备的,主要承担文化传承、身心健康教育、学习能力培养等功能。但作为高职学生的人文必修课,我们要在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等方面努力凸现应用性和职业针对性。在培养人文关怀、人文追求的人文精神的同时,努力强化与职业的关系,养成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身心健康。

强化专业课教学的职业素养养成功能。专业课的主要功能当然是职业能力的培养,但仅仅这样还不够,还必须在专业学习中培养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身心素质和创新创业素质。

我们要通过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开发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在合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在项目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会检查、学会时间与进度管理、学会评估、学会总结、学会系统思考。 突出公共选修课教学的素质拓展功能。要鼓励教师开设大量的优质公选课,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和需求,拓宽学生知识面,拓展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体现辅修专业课程的复合功能。根据高职院校的实际,开设辅修专业课程,促进专业与专业的融合,培养职业身心素质和创新创业素质。如农林种植类专业辅修市场营销,制造专业辅修企业管理等,拓展学生的专业面,为学生成长打开更广阔的空间。

三、拓展校园第二课堂,让职业素质养成教育扎根在校园

校园是职业素养养成的重要场所,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学生在校园学习、生活、工作中的各种载体,渗透素质教育,起到春风化雨的作用。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职业素养养成氛围。通过校园精神提炼、校标的`筛选、校训的凝练,建立视觉标识系统和行为识别系统,使一所高职院校独特的理念、气质、特色转化为可视的具有内在逻辑关系、风格统一的图案、文字、建筑、景观等,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意识、职业态度、职业价值。

充分利用学院“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平台,引企业文化入校园,强化团结协作、艰苦奋斗、开拓求实、争创效益的企业精神、激励与创新意识等核心价值观,用企业优秀文化影响熏陶师生员工。借鉴行业或企业通行的管理制度和行为规范,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及时发现、培育学生中的先进典型,在学生中开展“创业之星”、“爱心使者”、“成才之星”、“自强之星”等各类先进人物评选活动。通过典型事例的宣讲,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教育学生,让学生学有榜样,做有可仿。

积极开展社团活动,在学生日常活动中养成职业素养。将学生社团活动纳入职业素养养成体系,将社团活动与职业素养养成有机结合起来。新生入学时就提出明确的素质拓展要求,如组织一次活动、参加一次演讲、参加一个社团、参加一支学习团队、结对一个低年级学生等等;

并发给学生《大学生成长记录本》,人手一册。在校三年每参加一项素质拓展活动,都及时登记在册,并由组织者签字确认。在社团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计划与总结能力、团结协作精神等。

四、充分利用社会大课堂,将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延伸到校外

社会是人生的大舞台,我们要利用社会资源开展职业素养养成教育,要利用服务社会开展职业素养养成教育。

通过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开展职业素养养成教育。高职院校普遍十分重视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这些基地是职业素养养成教育重要阵地。

学生通过参加真实的产品生产,在培养职业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团结协作的精神、吃苦耐劳的品质、务实的作风、讲究效率的企业理念。我们要通过学生人手一册的《校外顶岗实习手册》将顶岗实习全过程真实记录下来,将学生职业素养养成作为顶岗实习考核的主要内容。

通过社会服务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以大学生“三下乡”为主要载体开展社会服务活动,在服务农民群众的实践中接触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通过“三下乡”,改造世界观、价值观,把农村建设的需要和青年学生的成长很好地结合起来,走正确的成长成才道路。

各高职院校还可以结合实际开展富有特色的社会服务活动,如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了一系列爱心教育,如关爱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弟学习问题的“暖春行动”,关心山区贫困家庭的“爱心超市”,关爱特困群体的“阳光行动”等,让学生在关爱他人中培育爱心、享受快乐、阳光成长。

充分利用校外素质教育基地的资源开展素质教育。国家十分重视素质教育基地的建设,各高职院校周边地区都有很多这样的基地,高职院校可充分利用这些教育资源开展素质教育活动。

走进革命老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走进高新技术区,体验科技的力量;走进博物馆,感受人类对文明的追求。在素质教育基地中通过体验生活、主动探究,获得丰富的经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培养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的良好个性品质。

三、构建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保障体系,促进职业素质养成的落实

一、建立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组织机构

职业素质养成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学院的个别部门就能够完成的,需要全院各部门和师生的共同参与;要有周密的组织安排,全方位、全过程循序渐进的开展。

因此,需要建立一个职业素质教育协作机构,这个机构至少应有学生管理部门、教学部门、招生就业部门、校企合作部门等的主要负责人参加。职业素养养成教育协作机构的主要职责是做好职业素质养养成的顶层设计,指导各专业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协调落实职业素养培养工作,统一布置职业素养考评工作,及时解决职业素养养成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二、完善职业素质教育保障制度

职业素质教育要达到预期的目标,还必须有制度作为保障,用制度约束每个师生的教育教学行为。首先要建立科学的教师业绩考核制度,要用职业素质养成目标达成度代替传统的知识、能力目标的达成度作为教师工作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其次要建立职业素养考核体系,加强非课程性学业的考核,将学生日常活动、班级活动等纳入职业素养考核体系,将职业素养考核作为学生学习考评的重要内容。

职业素质养成不仅仅是单纯的“为就业作准备”,而是“为人生作准备”;职业素养是日积月累养成的;只有真正建立起学校、用人单位、家庭和社会相结合的教育网络,建立起教学、活动课程等显性课程和潜藏在教材、教学活动方式、师生关系、课堂气氛中的文化价值、态度、习惯等以及校外教育活动中的道德氛围等隐性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才能真正让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根深叶茂!

作为服务行业的酒店企业有着行业的特殊性,充满着挑战和机遇。它不仅要求从业人员不仅有较高的专业素质,更要求个人有较高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一种内涵,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可以说,职业素养是一个人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因素。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压力面前,高职大学生要想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和人生理想,除了做好科学职业规划,更为重要的是要有过硬的职业素养,使自己在职业发展的竞争环境中获取主动。

一、社会发展和行业需求特点:高职酒店专业学生职业发展的优势

(一)我国旅游酒店业发展迅速,高级酒店管理人才成为紧缺人才。

旅游与酒店业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行业,中国酒店业发展速度更是全球居首。据行业初步预测,到2015年,全国将新增各类住宿设施约20万家,五星级饭店将超过500家,未来的3-5年,中国经济型酒店业进入快速发展的黄金季节,市场规模在1500亿元左右,预计到20xx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旅游目的地。

随着旅游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地位的不断提高及酒店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在国际人才市场上,酒店管理人才供不应求,高级酒店管理人才为全球性紧缺人才。随着20xx】上海世博会和越来越多的国际大型活动在中国举行,给酒店业发展带来了巨大推动力;

中国对旅游、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高级酒店管理人才跃居高薪阶层。目前,整个酒店行业中对人才的争夺日益激烈,由于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缺乏,从业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因而高级酒店管理人才十分抢手。

但在社会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需求日趋增长的形势下,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与旅游企业却出现了供需错位的情况。由于酒店行业人才需求的特殊性,要求高职院校已经不能按照既有模式来培养酒店管理专业人才。

因此,针对造成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供需错位现象以及就业后发展竞争力不高的根本原因,提出高职酒店专业学生职业竞争力与职业素养关系的研究成为高职院校酒店专业和专业教师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二)高职院校酒店专业教育是酒店专业人才培养和输送的重要渠道。

就我国现行的酒店人才培养模式而言,除在岗人员的继续教育外,院校的酒店专业仍然是行业人才培养和输送的主要渠道。

传统的大学生培养目标内容主要集中在专业的理论体系上,但相对应的是酒店需要的人才对理论水平的要求并不十分高,企业需求的是动手能力较强,服务意识好的服务和管理人员。

当本科的专业学生进入服务一线时,他们当中有些“高不成、低不就的”的心态:“当管理人员缺乏经验,当服务员觉得没面子,读了大学跟没读大学的一样端盘子”的心态会直接影响他们在企业的职业生涯发展。而中专酒店专业的学生由于年龄相对偏小,在适应能力方面普遍会明显低于高职专业的学生。

记得近几年我送学生去酒店顶岗实习并对酒店人才需求调研的时候,酒店一线服务部门的管理人员就重点提到这个问题:有些中专毕业的女孩子,如在前台服务的看到外宾来了的时候就有直往老员工身后躲、不敢开口等情况出现。

以高职院校为代表的职业教育主要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侧重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本着“理论够用,技能必需,动手操作”的原则,要求学生在具备必备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础能力和基本技能,他们心态较为成熟理性,接受能力较强,而深受酒店企业的欢迎,因而高职院校酒店专业教育成为了酒店专业人才培养和输送的重要渠道。

二、个人职业期待与现实的职业困惑:高职酒店专业学生职业发展和职业素养培养的瓶颈

(一)自我角色认知与评价的失衡,是高职大学生在职场现实与职业期待中困惑的主重要原因。

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生涯的发展与规划成为每个大学生进入职场的重要课题,据第三方教育质量评估机构麦可思研究院(Mucos Institute)在6月发布20xx年就业蓝皮书指出,六成20xx届大学毕业生认为目前工作不符合职业期待,而频繁离职不利于毕业生的职业发展。蓝皮书显示,20xx届大学毕业生中有34%半年内发生过离职,其中本科为24%,高职高专为44%,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职业期待是造成离职的主要原因。

而从20xx年年底开始,20xx届大学毕业生“职场新人”月度跟踪调查以20xx届就业大学毕业生(包括本科与高职高专)为调查对象,从20xx年12月开始,对20xx届就业大学毕业生的职场适应过程进行月度跟踪调查,实时了解其各时段的收支、从业压力、所遭遇的职场问题等及其变化,网上的随机调查中显示,20xx届大学毕业生离职比例最高的职业为“餐饮/娱乐”。

人一辈子要扮演无数个角色,自我认知是对自己内心的认知,是对自我本质的认知,同时也是对自己承担角色的认知。作为我们每一个在职场中经营自己职业生涯的人来说,通过对职场中的自我角色认知的探索,认识到自己是怎样的人,了解自己可以干什麽,适合干什麽,然后去表现自己和管理自己,这对经营自己的职业生涯是十分重要的。

但对高职酒店专业的大学生来说,这种理性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非常欠缺!很多人眼高手低,不屑于所谓“端盘子、服侍人”的基层服务员工作,职业期待过高,认为自己在较短的时间里应该要做到管理者的职位,否则就有点怀才不遇或认为这工作不适合自己了!在频繁跳槽中怨声载道,结果总是在自己与现实的较劲中纠结!

(二)职业素养缺失已成为高职大学生在职场发展受挫的主要原因。

我国酒店业的发展迅勐,但高职酒店专业人才的职业素养却滞后于行业要求。没有好的心态、不能吃苦,不能坚持等职业素养缺失。好高骛远以致流动性大的状况对学生的职业发展非常不利,同时也对酒店业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从酒店企业反馈的对毕业学生的跟踪调查信息来看,不受企业欢迎的学生大多是因为坚持从底层做起的心态不好,敬业精神,职业道德感不强,沟通能力差,团队协作意识等职业素质的欠缺等。这些也是造成酒店企业员工流动性大、缺口大的重要原因之一,也因此职业素养缺失已成为高职大学生在职场发展受挫的主要原因。

三、提高职业素养,提升职业竞争力,促进高职酒店专业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一)职业化包含职业素养、职业行为规范和职业技能等三个方面的内容。

而职业素养是职业化最根本的内容,主要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个人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括个人的职业道德、角色意识,敬业精神,沟通技巧、团队精神等诸多方面,它渗透在个体的日常行为中,影响着个体对事物的判断和行动,是学生走入社会和职场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石。

一、职业教育

教育的本质是人的培养,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种形式,是培养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其教育的职业化特征与实践性特色决定了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是一个职业人。任何一种职业客观上都要求从业者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即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

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是职业素质中相互关联的、不可或缺的、贯穿于职业活动始终的、同一职业行为中的两个方面,具有很强的连续性、实践性、交叉性与可操作性。职业教育客观上担负着对受教育者――高职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培养的重任。然而现实中,由于我国目前对于“职业能力”没有共同的理解,不同的“能力观”导致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教学和评价等有不同的理解。

在许多职业院校,“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被片面地理解为“职业技能教育”,而忽视了职业行为中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职业道德素质,导致高职学生在职业行为中,由于职业道德的缺失而造成一系列的职业道德风险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职业教育的公信度也由此受到质疑。

在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将职业道德教育放在与职业技能教育同等重要的战略地位上,是完善职业教育的必然选择,也是职业教育内涵的客观要求。

二、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产生于职业分工,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职业道德要求。职业道德不仅要求从业人员在职业行为中“不应该”做什么,而且倡导从业人员“应该”做什么,是从业人员在一定的职业范围内应遵守的与其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职业人在职业行为过程中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操守、岗位职责、岗位规范,也是评判职业人职业行为的价值标准。

从业人员必须遵守行业或职业的规定,这是从业者工作的基本要求。在具体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最主要的就是要做到文明礼貌、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勤劳节俭、遵纪守法、团结互助、开拓创新。从业人员在工作中都要与他人、社会和自然发生一定的关系,当自身的利益与他人、社会和自然发生矛盾时,就必然要做出职业道德选择。

当职业道德选择出现偏差时往往会产生职业道德风险问题。职业道德风险是指从业人员在其从事职业活动的过程中,由于个人偏离了职业道德规范,而造成各种有形或无形损失的潜在因素。

具体表现在不道德的经营风气,假冒伪劣充斥市场,买卖不讲信用,合同难于履行,债务随意拖欠,不爱岗敬业,不诚信,弄虚作假,无创新精神,不遵纪守法,不忠于职守,缺乏质量意识、协作精神等。任何一种职业对于从业者来说,在工作中都不可能摆脱职业道德的约束。可见,职业岗位对职业道德的要求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三、职业教育与职业道德的关系

职业教育是培养生产、管理、工程、服务第一线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是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培养合格职业劳动者的教育,而培养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的职业工作者则是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其课程的本质是“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

教育形式的特殊性,有机地将工作和学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职业教育的教育属性带有显著的职业特点;客观上决定了职业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做事”,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做人”,“做事”就是要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

“做人”就是在工作中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且“做人先于做事”,“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修养高于技巧,品德高于方法,人的本质特征高于人的外在魅力”。卡耐基曾经说过:“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的85%靠人际关系、处事技能。”

这里的“人际关系、处事技能”指的就是一个人的职业道德素质。在我国,据有关方面统计,在许多“窗口”性、服务性职业中,60%以上的消费者投诉涉及职业道德,而涉及技术操作水平的不超过40%。

有些行业,如按摩业可能由于其职业道德问题而最终失去顾客的信任而消亡。一个人有德无才或有才无德,都可能会四处碰壁,只有德才兼备才会畅通无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呼唤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职业道德作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道德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连接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的纽带,是每一个职业工作者在工作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四、结语

社会经济的发展及职业岗位对职业人才的客观要求,使职业道德与职业教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应从战略的高度将职业道德教育纳入职业教育体系中,并与职业技能教育处于同等地位;在职业教育中搭建课堂教学、职业技能鉴定、项目化实践性教学、顶岗实习、职业生涯规划、志愿者行为的职业道德培育平台;

在理论和实践性教学中践行职业道德规范;在评价考核中衡量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还要营造“厚德、勤学、敬业、强能”的校园文化氛围,使职业教育真正成为培养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德才兼备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教育。

如何提高个人职业素养论文

职业的素养论文

职业的素养论文,在职场生活当中,我们的职业素养也是格外的重要,提升职业素养一直是职场人士最关心的问题,具体情况下面我为你分享。下面我整理了职业的素养论文。

论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

摘 要:本文依次从三个方面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进行分析:对职业素养的内涵进行阐述、从企业需求的角度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性、从高职院校的角度探讨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养成的途径。

一、正确理解职业素养内涵,科学确定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目标

一、职业素养是职业人的必备素养,并与特定职业相联系

大学生向职业人转变,首要条件是必须具备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是职业内在的要求,是一个人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职业素养在职场中具体量化表现为职商CQ职业素养主要有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身心素质和创新创业素质五大要素。

职业素养总是与特定的职业相联系的。不同的职业需要不同的技能这是勿容置疑的,电工所需要的技能肯定与园林工所需的技能是不一样的。

就是职业道德,不同职业的要求也不尽一致,如会计岗位突出的是“诚信”,正如朱镕基先生曾说过的那样,会计岗位的人员应该“不做假帐”,而医师岗位突出的是“救死扶伤”,教师岗位突出的是“教书育人”。因此,对特定职业甚至行业、产业的职业素养进行系统梳理,开展职业素养分析,才能科学地确定职业素养养成目标。

二、强化职业素养分析,科学确定职业素养目标

高职院校以培养服务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为己任,以就业为导向,其职业性是显而易见的。《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行业指导作用的意见》强调的“五对接”: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其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较高的职业素养。因此,职业素养是高职学生最重要的素养。

各专业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分析要以人的发展为经度,以用人单位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为纬度。以人的发展为经度就是要求职业素养分析要从人的全面发展出发,要从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出发,谨防人才的“工具化”倾向。以用人单位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为纬度,就是要求职业素养分析要从岗位出发从企业的实际出发,谨防人才的“空泛化”。

职业素养分析,首先要明确各专业培养学生就业面向的行业、企业的首岗、发展岗,然后系统分析上述各岗位的职业素养要求,确定各专业人才培养中的职业素养目标。职业素养分析必须有用人单位、教育专家参加,要集中校企双方的智慧。职业素养目标的确定必须接受用人单位的检验,必须及时吸收行业、企业反馈的意见,不断调整目标体系,实现育人与用人的一致性。

二、探索职业素质养成的路径,构建职业素养养成的科学体系

一、科学设计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方案

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是教育教学实施的依据,职业素养分析的结果必须全面体现在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但遗憾的是,现行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对职业素养养成的载体、路径、考核等的设计还很缺乏,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身心素质和创新创业素质的养成还没有达到与职业能力培养相应的高度。

但实际上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身心素质和创新创业素质才是职业素养中最根本的部分,而职业能力技能、只是外化素养,是支撑职业人生的表象内容。

因此,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必须突出职业素养的养成。要以完整的职业素养养成为目标,以工学结合为培养途径,以职业发展课程体系为载体,以“课堂、校园、社会、企业”四维空间为活动领域,以职业素养达成度为评价标准构建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二、坚持课堂教学主阵地,把职业素质养成落实到课程中

课堂教学是职业素养养成的主阵地,要将素质教育的理念、行动落实到课程教学中去,充分发挥各类课程在职业素养养成中的作用。

提高人文必修课的课堂实效。人文必修课主要是为全面发展的人做准备的,主要承担文化传承、身心健康教育、学习能力培养等功能。但作为高职学生的人文必修课,我们要在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等方面努力凸现应用性和职业针对性。在培养人文关怀、人文追求的人文精神的同时,努力强化与职业的关系,养成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身心健康。

强化专业课教学的职业素养养成功能。专业课的主要功能当然是职业能力的培养,但仅仅这样还不够,还必须在专业学习中培养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身心素质和创新创业素质。

我们要通过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开发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在合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在项目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会检查、学会时间与进度管理、学会评估、学会总结、学会系统思考。 突出公共选修课教学的素质拓展功能。要鼓励教师开设大量的优质公选课,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和需求,拓宽学生知识面,拓展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体现辅修专业课程的复合功能。根据高职院校的实际,开设辅修专业课程,促进专业与专业的融合,培养职业身心素质和创新创业素质。如农林种植类专业辅修市场营销,制造专业辅修企业管理等,拓展学生的专业面,为学生成长打开更广阔的空间。

三、拓展校园第二课堂,让职业素质养成教育扎根在校园

校园是职业素养养成的重要场所,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学生在校园学习、生活、工作中的各种载体,渗透素质教育,起到春风化雨的作用。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职业素养养成氛围。通过校园精神提炼、校标的`筛选、校训的凝练,建立视觉标识系统和行为识别系统,使一所高职院校独特的理念、气质、特色转化为可视的具有内在逻辑关系、风格统一的图案、文字、建筑、景观等,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意识、职业态度、职业价值。

充分利用学院“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平台,引企业文化入校园,强化团结协作、艰苦奋斗、开拓求实、争创效益的企业精神、激励与创新意识等核心价值观,用企业优秀文化影响熏陶师生员工。借鉴行业或企业通行的管理制度和行为规范,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及时发现、培育学生中的先进典型,在学生中开展“创业之星”、“爱心使者”、“成才之星”、“自强之星”等各类先进人物评选活动。通过典型事例的宣讲,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教育学生,让学生学有榜样,做有可仿。

积极开展社团活动,在学生日常活动中养成职业素养。将学生社团活动纳入职业素养养成体系,将社团活动与职业素养养成有机结合起来。新生入学时就提出明确的素质拓展要求,如组织一次活动、参加一次演讲、参加一个社团、参加一支学习团队、结对一个低年级学生等等;

并发给学生《大学生成长记录本》,人手一册。在校三年每参加一项素质拓展活动,都及时登记在册,并由组织者签字确认。在社团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计划与总结能力、团结协作精神等。

四、充分利用社会大课堂,将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延伸到校外

社会是人生的大舞台,我们要利用社会资源开展职业素养养成教育,要利用服务社会开展职业素养养成教育。

通过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开展职业素养养成教育。高职院校普遍十分重视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这些基地是职业素养养成教育重要阵地。

学生通过参加真实的产品生产,在培养职业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团结协作的精神、吃苦耐劳的品质、务实的作风、讲究效率的企业理念。我们要通过学生人手一册的《校外顶岗实习手册》将顶岗实习全过程真实记录下来,将学生职业素养养成作为顶岗实习考核的主要内容。

通过社会服务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以大学生“三下乡”为主要载体开展社会服务活动,在服务农民群众的实践中接触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通过“三下乡”,改造世界观、价值观,把农村建设的需要和青年学生的成长很好地结合起来,走正确的成长成才道路。

各高职院校还可以结合实际开展富有特色的社会服务活动,如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了一系列爱心教育,如关爱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弟学习问题的“暖春行动”,关心山区贫困家庭的“爱心超市”,关爱特困群体的“阳光行动”等,让学生在关爱他人中培育爱心、享受快乐、阳光成长。

充分利用校外素质教育基地的资源开展素质教育。国家十分重视素质教育基地的建设,各高职院校周边地区都有很多这样的基地,高职院校可充分利用这些教育资源开展素质教育活动。

走进革命老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走进高新技术区,体验科技的力量;走进博物馆,感受人类对文明的追求。在素质教育基地中通过体验生活、主动探究,获得丰富的经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培养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的良好个性品质。

三、构建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保障体系,促进职业素质养成的落实

一、建立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组织机构

职业素质养成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学院的个别部门就能够完成的,需要全院各部门和师生的共同参与;要有周密的组织安排,全方位、全过程循序渐进的开展。

因此,需要建立一个职业素质教育协作机构,这个机构至少应有学生管理部门、教学部门、招生就业部门、校企合作部门等的主要负责人参加。职业素养养成教育协作机构的主要职责是做好职业素质养养成的顶层设计,指导各专业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协调落实职业素养培养工作,统一布置职业素养考评工作,及时解决职业素养养成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二、完善职业素质教育保障制度

职业素质教育要达到预期的目标,还必须有制度作为保障,用制度约束每个师生的教育教学行为。首先要建立科学的教师业绩考核制度,要用职业素质养成目标达成度代替传统的知识、能力目标的达成度作为教师工作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其次要建立职业素养考核体系,加强非课程性学业的考核,将学生日常活动、班级活动等纳入职业素养考核体系,将职业素养考核作为学生学习考评的重要内容。

职业素质养成不仅仅是单纯的“为就业作准备”,而是“为人生作准备”;职业素养是日积月累养成的;只有真正建立起学校、用人单位、家庭和社会相结合的教育网络,建立起教学、活动课程等显性课程和潜藏在教材、教学活动方式、师生关系、课堂气氛中的文化价值、态度、习惯等以及校外教育活动中的道德氛围等隐性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才能真正让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根深叶茂!

作为服务行业的酒店企业有着行业的特殊性,充满着挑战和机遇。它不仅要求从业人员不仅有较高的专业素质,更要求个人有较高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一种内涵,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可以说,职业素养是一个人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因素。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压力面前,高职大学生要想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和人生理想,除了做好科学职业规划,更为重要的是要有过硬的职业素养,使自己在职业发展的竞争环境中获取主动。

一、社会发展和行业需求特点:高职酒店专业学生职业发展的优势

(一)我国旅游酒店业发展迅速,高级酒店管理人才成为紧缺人才。

旅游与酒店业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行业,中国酒店业发展速度更是全球居首。据行业初步预测,到2015年,全国将新增各类住宿设施约20万家,五星级饭店将超过500家,未来的3-5年,中国经济型酒店业进入快速发展的黄金季节,市场规模在1500亿元左右,预计到20xx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旅游目的地。

随着旅游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地位的不断提高及酒店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在国际人才市场上,酒店管理人才供不应求,高级酒店管理人才为全球性紧缺人才。随着20xx】上海世博会和越来越多的国际大型活动在中国举行,给酒店业发展带来了巨大推动力;

中国对旅游、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高级酒店管理人才跃居高薪阶层。目前,整个酒店行业中对人才的争夺日益激烈,由于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缺乏,从业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因而高级酒店管理人才十分抢手。

但在社会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需求日趋增长的形势下,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与旅游企业却出现了供需错位的情况。由于酒店行业人才需求的特殊性,要求高职院校已经不能按照既有模式来培养酒店管理专业人才。

因此,针对造成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供需错位现象以及就业后发展竞争力不高的根本原因,提出高职酒店专业学生职业竞争力与职业素养关系的研究成为高职院校酒店专业和专业教师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二)高职院校酒店专业教育是酒店专业人才培养和输送的重要渠道。

就我国现行的酒店人才培养模式而言,除在岗人员的继续教育外,院校的酒店专业仍然是行业人才培养和输送的主要渠道。

传统的大学生培养目标内容主要集中在专业的理论体系上,但相对应的是酒店需要的人才对理论水平的要求并不十分高,企业需求的是动手能力较强,服务意识好的服务和管理人员。

当本科的专业学生进入服务一线时,他们当中有些“高不成、低不就的”的心态:“当管理人员缺乏经验,当服务员觉得没面子,读了大学跟没读大学的一样端盘子”的心态会直接影响他们在企业的职业生涯发展。而中专酒店专业的学生由于年龄相对偏小,在适应能力方面普遍会明显低于高职专业的学生。

记得近几年我送学生去酒店顶岗实习并对酒店人才需求调研的时候,酒店一线服务部门的管理人员就重点提到这个问题:有些中专毕业的女孩子,如在前台服务的看到外宾来了的时候就有直往老员工身后躲、不敢开口等情况出现。

以高职院校为代表的职业教育主要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侧重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本着“理论够用,技能必需,动手操作”的原则,要求学生在具备必备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础能力和基本技能,他们心态较为成熟理性,接受能力较强,而深受酒店企业的欢迎,因而高职院校酒店专业教育成为了酒店专业人才培养和输送的重要渠道。

二、个人职业期待与现实的职业困惑:高职酒店专业学生职业发展和职业素养培养的瓶颈

(一)自我角色认知与评价的失衡,是高职大学生在职场现实与职业期待中困惑的主重要原因。

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生涯的发展与规划成为每个大学生进入职场的重要课题,据第三方教育质量评估机构麦可思研究院(Mucos Institute)在6月发布20xx年就业蓝皮书指出,六成20xx届大学毕业生认为目前工作不符合职业期待,而频繁离职不利于毕业生的职业发展。蓝皮书显示,20xx届大学毕业生中有34%半年内发生过离职,其中本科为24%,高职高专为44%,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职业期待是造成离职的主要原因。

而从20xx年年底开始,20xx届大学毕业生“职场新人”月度跟踪调查以20xx届就业大学毕业生(包括本科与高职高专)为调查对象,从20xx年12月开始,对20xx届就业大学毕业生的职场适应过程进行月度跟踪调查,实时了解其各时段的收支、从业压力、所遭遇的职场问题等及其变化,网上的随机调查中显示,20xx届大学毕业生离职比例最高的职业为“餐饮/娱乐”。

人一辈子要扮演无数个角色,自我认知是对自己内心的认知,是对自我本质的认知,同时也是对自己承担角色的认知。作为我们每一个在职场中经营自己职业生涯的人来说,通过对职场中的自我角色认知的探索,认识到自己是怎样的人,了解自己可以干什麽,适合干什麽,然后去表现自己和管理自己,这对经营自己的职业生涯是十分重要的。

但对高职酒店专业的大学生来说,这种理性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非常欠缺!很多人眼高手低,不屑于所谓“端盘子、服侍人”的基层服务员工作,职业期待过高,认为自己在较短的时间里应该要做到管理者的职位,否则就有点怀才不遇或认为这工作不适合自己了!在频繁跳槽中怨声载道,结果总是在自己与现实的较劲中纠结!

(二)职业素养缺失已成为高职大学生在职场发展受挫的主要原因。

我国酒店业的发展迅勐,但高职酒店专业人才的职业素养却滞后于行业要求。没有好的心态、不能吃苦,不能坚持等职业素养缺失。好高骛远以致流动性大的状况对学生的职业发展非常不利,同时也对酒店业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从酒店企业反馈的对毕业学生的跟踪调查信息来看,不受企业欢迎的学生大多是因为坚持从底层做起的心态不好,敬业精神,职业道德感不强,沟通能力差,团队协作意识等职业素质的欠缺等。这些也是造成酒店企业员工流动性大、缺口大的重要原因之一,也因此职业素养缺失已成为高职大学生在职场发展受挫的主要原因。

三、提高职业素养,提升职业竞争力,促进高职酒店专业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一)职业化包含职业素养、职业行为规范和职业技能等三个方面的内容。

而职业素养是职业化最根本的内容,主要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个人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括个人的职业道德、角色意识,敬业精神,沟通技巧、团队精神等诸多方面,它渗透在个体的日常行为中,影响着个体对事物的判断和行动,是学生走入社会和职场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石。

一、职业教育

教育的本质是人的培养,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种形式,是培养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其教育的职业化特征与实践性特色决定了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是一个职业人。任何一种职业客观上都要求从业者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即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

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是职业素质中相互关联的、不可或缺的、贯穿于职业活动始终的、同一职业行为中的两个方面,具有很强的连续性、实践性、交叉性与可操作性。职业教育客观上担负着对受教育者――高职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培养的重任。然而现实中,由于我国目前对于“职业能力”没有共同的理解,不同的“能力观”导致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教学和评价等有不同的理解。

在许多职业院校,“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被片面地理解为“职业技能教育”,而忽视了职业行为中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职业道德素质,导致高职学生在职业行为中,由于职业道德的缺失而造成一系列的职业道德风险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职业教育的公信度也由此受到质疑。

在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将职业道德教育放在与职业技能教育同等重要的战略地位上,是完善职业教育的必然选择,也是职业教育内涵的客观要求。

二、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产生于职业分工,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职业道德要求。职业道德不仅要求从业人员在职业行为中“不应该”做什么,而且倡导从业人员“应该”做什么,是从业人员在一定的职业范围内应遵守的与其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职业人在职业行为过程中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操守、岗位职责、岗位规范,也是评判职业人职业行为的价值标准。

从业人员必须遵守行业或职业的规定,这是从业者工作的基本要求。在具体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最主要的就是要做到文明礼貌、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勤劳节俭、遵纪守法、团结互助、开拓创新。从业人员在工作中都要与他人、社会和自然发生一定的关系,当自身的利益与他人、社会和自然发生矛盾时,就必然要做出职业道德选择。

当职业道德选择出现偏差时往往会产生职业道德风险问题。职业道德风险是指从业人员在其从事职业活动的过程中,由于个人偏离了职业道德规范,而造成各种有形或无形损失的潜在因素。

具体表现在不道德的经营风气,假冒伪劣充斥市场,买卖不讲信用,合同难于履行,债务随意拖欠,不爱岗敬业,不诚信,弄虚作假,无创新精神,不遵纪守法,不忠于职守,缺乏质量意识、协作精神等。任何一种职业对于从业者来说,在工作中都不可能摆脱职业道德的约束。可见,职业岗位对职业道德的要求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三、职业教育与职业道德的关系

职业教育是培养生产、管理、工程、服务第一线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是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培养合格职业劳动者的教育,而培养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的职业工作者则是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其课程的本质是“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

教育形式的特殊性,有机地将工作和学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职业教育的教育属性带有显著的职业特点;客观上决定了职业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做事”,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做人”,“做事”就是要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

“做人”就是在工作中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且“做人先于做事”,“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修养高于技巧,品德高于方法,人的本质特征高于人的外在魅力”。卡耐基曾经说过:“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的85%靠人际关系、处事技能。”

这里的“人际关系、处事技能”指的就是一个人的职业道德素质。在我国,据有关方面统计,在许多“窗口”性、服务性职业中,60%以上的消费者投诉涉及职业道德,而涉及技术操作水平的不超过40%。

有些行业,如按摩业可能由于其职业道德问题而最终失去顾客的信任而消亡。一个人有德无才或有才无德,都可能会四处碰壁,只有德才兼备才会畅通无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呼唤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职业道德作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道德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连接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的纽带,是每一个职业工作者在工作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四、结语

社会经济的发展及职业岗位对职业人才的客观要求,使职业道德与职业教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应从战略的高度将职业道德教育纳入职业教育体系中,并与职业技能教育处于同等地位;在职业教育中搭建课堂教学、职业技能鉴定、项目化实践性教学、顶岗实习、职业生涯规划、志愿者行为的职业道德培育平台;

在理论和实践性教学中践行职业道德规范;在评价考核中衡量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还要营造“厚德、勤学、敬业、强能”的校园文化氛围,使职业教育真正成为培养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德才兼备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教育。

写作思路:根据IT职业为主题,以素养为基调来展开描写,紧扣叙述与描写的内容,力求做到不突兀、不生硬,不长篇大论或肆意抒情,有情真意切之感。

范文:

一流的软件工程师应有两种基本素养:职业素养和专业素养。

职业素养包括是否有责任心、能够对自己准确定位、对企业和行业文化的认同、具有管理水平———管理别人和被人管理、沟通与合作的能力等等。

职业素养是个很大的概念,专业是第一位的,但是除了专业,敬业和道德是必备的,体现到职场上的就是职业素养;体现在生活中的就是个人素质或者道德修养。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尤其必须在学校教育中将优秀企业的员工标准融入学生职业生涯指导课中,加以培训和历练,缩短学生的就业适应期。

职业素养一:做事先做人。

道德品性是一个企业考核人才最为看重的一项,道德操守好的人才即使专业知识上有所欠缺也丝毫不影响他的求职。

进入一个企业,一定要分清什么是企业的,什么是个人的,在企业做事,一定要有自己的道德准则,在任何时候道德的底线都不能突破。

职业素养二:心态归零。

现在社会处于一个转型期,有很多人暴富,大学期间高额的学费,导致一些大学生在择业时心态非常浮躁,不务实,总是再想下一个要“跳槽”的地方是什么。

这样的学生即使学历再高,企业也是不会录用的。

而一个优秀的人才心态是平和的,这样才能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在学习中提高自己。

职业素养三:学会倾听。

只有会倾听的人才会不断进步。

把心打开,学会去听取不同的意见,从不同的人身上学习优点,这样才能使自己更快地成长。

职业素养四:积极主动。

做事主动积极,不是被动完成。

这样遇到问题,才会想办法去解决,而不是回避。

领导一般都会喜欢主观能动性强的职员。

职业素养五:敢负责任。

现在的大学生很多是独生子女,遇到事情很少有敢于承担责任的勇气,这是不可取的。

犯错并不可怕,失败是成功之母,敢于在失误面前承担责任的职员,才是企业垂青的对象。

职业素养六:敢于承诺。

这一点是考核人才的执行力。

每个企业的领导都希望自己的下属的执行力强,这样才能更好地贯彻领导的意图。

因此,一名优秀人才就是要敢于把事情承担下来,愿意主动地承担下来,这样才能更快地成长起来。

职业素养七:创新意识。

每个企业的高管都希望自己的职员能在自己分配任务的基础上做得更好,这就要求职员具有创新意识。

优秀的人才就要做到在管理、技术等方面不墨守成规、不被以往的经验所束缚。

大学生如果具备了以上七项职业素养,再掌握一些基本的职业技能,那么就能很快很顺利地得到进入企业的首张入场券。

1、对自己要有高要求。不要觉得自己已经比很多人都强很多,就松懈了对自己的要求。职业之路还未开始,还有很多东西,要去探索,去学习。我们应该对自己要有更高的要求,做更优秀的自己。2、有优秀的品质。素养也是体现出一个人的品质,大学生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更该注重品质。在职业上品质显的更为重要,优秀的品质才能让大家都愿意与你靠近,发现你身上更多更好的优点所在哦。3、要有敬业精神。对待工作,就要有个职业该有的态度,敬业是非要重要的一点。及时能力再强,两天打鱼三天晒网,一点敬业精神都没有,还何来谈职业素养呢,一定要有敬业精神哦。4、会运用理论与实践。有的人理论知识一套一套,实践能力也不差。就是不会运用到一块去,这很影响整个事情的效率。要学会把理论知识结合到实践中去,有一套自己完善的方法。5、和优秀的前辈学习。身边肯定会有很多优秀的师兄师姐,我们可以向他们取下经,看看他们是怎么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毕竟他们中很多都已经是企业的实习生了,经验比我们足。6、多多参与实践。不错过任何一个可以实践的机会,在这个实践的过程中,你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并要想办法一一解决掉。这样才能在实践中成长,这些都将是你的财富。其实并不是只有实践最重要,理论知识同样是很重要。并且理论知识还是自身的门面,试想去面试时,回答的都是理论知识,理论知识过关才能被通过。所以要把理论知识基础打牢固。

人文素养培养研究论文

浅谈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论文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 :人文素质是现代医学院校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注重具体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研究的同时,也要注重观念的更新,将“以人为本”理念全面贯穿在人文素质教育内容、方法和实践等各环节。

关键词 :以人为本;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当今,医患关系的日益紧张引发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这不仅关系到医疗质量,而且对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影响深远。引发医患矛盾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滞后是一个重要的内因。每年有大量的医学生进入医疗行业工作,因此,提高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必须从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做起。“以人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也完全适用于人文素质教育。

一、“以人为本”理念的内涵

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强调‘人’的主体性要求。以人为本,关注的是对人的价值和意义的肯定”。[1]“以人为本”要真正落到实处,就要让人在社会发展中处于主体位置,因此,社会各方面的发展都必须立足于人的需求,以人带动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从根本上讲,就是以人为中心,维护人的尊严,尊重和保护人的权利。要注重人文关怀,在社会各领域强调人人平等,人人都享有权利,且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人文关怀突出的是对人的尊重,以人性化的思想对待生活中的任何事,既要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又要勇于突破创新,既要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共性,也要包容不同个体的差异,更凸显“人”的主体性。

二、人文素质教育

“以人为本”是基础内容医学以“人”为工作对象,因此,从本质上来说,医学就是一个关注人文发展的领域。恩格尔指出,医护人员必须要转变观念,正确理性地对待人类的健康问题和各种疾病。他提出了全新的医学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这也契合了我国古代医家“医乃仁术”“医者须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的思想。医学的人文价值体现在以病人为中心的信念中,渗透于医学高新技术的应用中,这对医生的知识结构和整体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一名合格的医生,不仅要具备专业的知识、良好的职业素养,而且要心系患者,关注其身体健康和心理变化,从而减少医患矛盾发生的几率。医护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能否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将直接体现在其服务患者的过程中。人文关怀要求医生切实为患者着想,“人性化的医疗”基于人文、科学、哲学的学问。对于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不仅仅是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更要引导其树立正确的职业观,通过经验的积累不断完善人格,提高自我修养和综合素质。然而,传统医学教育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人性化医疗”的目标。

康德认为,所谓以人为本,就是凡事立足于人,凡事为了人,而不是以人为中介或把人看成完成某件事的工具。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一视同仁,同等对待,这是践行道德标准的基本要求。从本质上来说,“以人为本”的理念与儒家创始人提出的“仁者爱人”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两者都强调人文关怀的重要性。在医疗工作中,医生直接服务的对象是“人”,因此,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医护人员的天职,医护人员要始终以“关注病人身体健康,关心病人心理素质”为使命。[2]随着医疗行业的不断发展,患者对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需不断调整医学模式,强调人在医疗服务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医护人员关注人的心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表明,人不仅具有生物特性,而且具有社会属性、心理属性,而传统的医学模式却忽略了这一点。医疗服务必须以人为基础。对现代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除了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还要帮助他们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在医护工作中,引导医学生自觉肩负起救死扶伤的使命,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关注病人的心理。

三、人文素质教育方法应体现

“以人为本”导致医学生人文素质偏低的原因,除教学内容的欠缺,教学环节也有问题。传统人文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都是以教材、教师为中心,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只能全盘接受,几乎没有发言和提出质疑的机会,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少之又少。教师应从根本上转变教学理念,真正做到“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精神发展,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建立以学生为本的人才观,要坚持教学上的个性化,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因人施教”,[3]从以灌输多少知识量为标准,转变为学生学习了多少,学习过程是否愉快为标准,更加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引导他们主动回答问题,而不是等待教师提问。教师应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在学生遇到无法解决的.难题时加以引导,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身份,扮演好引导学生的角色,充当文化传承与道德思想灌输的桥梁,以自身严谨的工作态度,优良的师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人生观和价值观。[4]教师肩负着育人的天职,应以自身的行动帮助学生树立健全的人格,做学生求学道路上的引路人。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职业发展规划创设学习情境,安排教学互动,完善教学环节,加强教学管理,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四、人文素质教育实践应体现

“以人为本”人文素质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大部分医学生毕业后都会就职于医疗机构或医院,因此,医院作为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平台是首选,但这并没有引起学校和医院的重视,而实践环节的人文素质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而重大的。“为什么医学生进入临床后会变坏?”这一问题,与过于注重技能培训而忽视人文精神实践环节有关。医学生来到医院或医疗机构后,经验丰富的医疗专家急于向其灌输医疗知识和操作技能,却忽略了人文理念和学术精神传播的重要性,医德建设更是形同虚设。现代医学教育认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播专业知识,还要注重人文精神培育,使学生进入医院后自觉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教师以自己的经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加强其道德修养。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可使他们不仅掌握专业的知识和医疗技能,而且要深刻认识人文精神的重要性,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注重坚持在教育实践中‘以人为本’的精神”[5]。让学生认识医护人员神圣的使命,在实际工作中更加关注患者的人文需求。教师可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引导他们在医护工作中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

实习是医学生走出校园,正式进入职场前的过渡阶段,同时也是践行人文理念的最佳时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医学人文活动的形式层出不穷,例如义诊、疾病知识宣传讲座、医患交流会、老年人康复、关爱弱势群体等,这不仅能够拉近医生和患者之间的距离,而且有利于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维持社会的稳定。医学生可从中感受到患者的心理变化和医疗需求,从而更好地开展人文关怀,帮助患者迅速恢复身体健康。医生肩负着救死扶伤的使命,应始设身处地地为患者着想。医生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不仅有助于准确把握患者的病情,而且能够减少医患矛盾发生的几率。因此,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医学知识,还要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引导其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在实习过程中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和医疗感受。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患者对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有助于缓解医患矛盾。医护人员的表情、态度、服务影响着患者的心理感受,不少医患矛盾正是由于医生和患者的沟通不畅所致。综上所述,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是培养综合型医学人才的基本要求,教育者应基于“以人为本”的理念,根据医疗行业的发展需要和医学生的特点,设置合理的专业课程,引导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提高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钟添生.论以人为本思想中“人”的主体性内涵及其现代价值[J].哲学当代视野,2007(4).

[2]任桑桑.加强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思考[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2007(6).

[3]何松,陈姝.对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J].现代医药卫生,2008(5).

[4]张蕾.简论医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与提高对策[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

[5]胡瑞敏.试论当前我国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问题与对策[J].煤炭高等教育,2005(4).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

论文关键词:中学 语文 人文素养

论文摘要: 新课程标准在确认 语文 学科工具性的同时,首次强调了 语文 学科对人文精神由单一性(工具性)向双重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转变。昭示了 语文 教学对人文精神回归的呼唤,还 语文 以应有的面目,给 语文 以应有的地位。  人文素养可以这样理解:学习者通过长期学习文学、艺术、哲学等人文学科的知识而获得的精神上、思想上的修养积淀。它包括人文知识的修养和人文精神的修养。人文知识的修养是通过学习各种人文学科而获得的文学修养、艺术审美修养、哲学理论修养等,人文精神的修养是在获得人文知识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价值观、审美观等。 语文 学科丰富的人文内涵决定了 语文 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也就是让学生在学习 语文 的过程中形成较强的 语文 能力、崇高的道德情操、坚定的理想信念、良好的行为习惯、合作的团队意识、健全的人格魅力等。 一、珍视新教材,挖掘教材人文素养的内涵 根据《 语文 新课程标准》精神,新版初中 语文 教材的课文内容将视角广泛地投向家庭、社会,关注亲情、友情等真情,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实际,感悟种种人生哲理。面对初中 语文 教材的这一改编,我们教师应主动去挖掘课文的人文内涵,由原来的“课堂指导者”变为“课堂促进者”,让 语文 课成为“大 语文 ”的舞台,洋溢着文学的气息。以初中 语文 七年级为例,七年级的第一单元所选择的课文均属于叙事文章,文章中蕴涵着很多深刻的人生哲理。第一课《在山的那边》是告诉学生:要有目标、坚持不懈地去追求,最后一定可以看见“大海”。这一课对于我们山里的孩子更是有着重大的意义,从小生活在山里的他们,也特别向往着走出山沟沟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这对于鼓舞他们认真学习起着重大的作用。《走一步,再走一步》则告诉了孩子们:不要看着远处的目标感到畏惧,我们要着眼于眼前,克服现在的困难,一步一步脚踏实地的走,最后成功永远属于我们,使学生的意志品质得到了熏陶。相信只要肯去挖掘教材,认真分析,就能很好地利用教材中的人文素养去感染学生。 二、深入学习,简单考试 深入的学习,简单的考试,它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既指教师的教,又指学生的学。中学 语文 ,老师有本事深教,学生有能力深学,考试却大可不必故弄玄虚,煞有介事地模仿数理化学科搞标准化 语文 深考。恰恰相反,这时正要看你 语文 老师有没有胆略敢不敢浅考。 语文 近期学什么就考什么,很深广的内容,教师分阶段明确限定范围,学生即可就感到浅显了。对一些较难的综合性 语文 考卷,未尝不可以开卷考试,再深的试题,一开卷相对也就浅显了。就机智就鲜活就有趣就收获了,依然就可持续发展了。显然这不仅是有无胆略敢不敢浅考的观念问题,而是关涉到有无能耐会不会浅考的技能问题。或以比较浅显的方式考了较深的内容,学生掌握了较深的内容或以比较浅显的内容考了较高的技能,学生具有了较强的运用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有些老师过分强调了学生的自得,依赖于学生的自我领会,还有一些老师错误地理解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让学生放任自流,漫无边际地发挥;老师放弃了应有的言传,而安于散漫性、随意性的教学现状,忽视了对学生学习 语文 方法的方法指导,对 语文 教改中出现的新思维新理论、新方法、新形式不屑一顾。这是老师思维僵化的表现。 三、优化课堂教学手段,深化人文素养的深度 古人云:“文以载道”,作为人类文化载体的 语文 ,其语言文字、文学作品中饱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因素,蕴藏着浓厚的文化积淀,闪耀着理性思索的光芒,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最佳材料。“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眼中的庐山瀑布是那样壮美;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彰显的正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不屈意志;赤壁之战、草船借箭,闪耀的`正是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惊人智慧……如何将这些材料中的人文素养加以深化,除了阅读理解之外,借助其他艺术手段也可为我们的 语文 课堂增添色彩。毕竟,文学作品的艺术享受如果只凭口舌传达,未免太过抽象,但如果借助音乐(录音)、网络图片、多媒体教学等直观艺术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观功能就会有更好的效果。如《孔雀东南飞》所表现的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向往,表现对封建社会的憎恨与小提琴名曲《化蝶》又是多么相近。文学作品与其他艺术形式本来就是相通的。 语文 教师应该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丰富、充实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多的吸引学生关注的目光,加深学生对教材中人文素养的理解和吸收。 四、精心塑造人文素养品行 身正为师,学高为范。 语文 教师一方面要坚持身教重于言教,要善于将教材中提倡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见诸行动,体现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使课外做的与课堂讲的相一致,为学生树立好榜样,当好示范。另一方面,要努力引导学生躬行实践,自觉做中华民族和世界先进人文精神的传人。既要尊老爱幼,扶贫助弱,伸张正义,又要要求学生关心同学,乐于助人,明辨是非;既要自强不息,发奋有为,也要要求学生刻苦学习,知难而进,拼搏进取。同时要教育学生爱护环境,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讲道德,重信誉,发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热爱党、热爱祖国,做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人民的人。若能长此以往坚持不懈地精心疏导,言传身教,那么,在传统文化精神的潜移默化中,在优秀人物榜样力量的激励下,在教师本人师德及人格魅力的感召下,学生的人文品行是可以逐步培养塑造出来的。 总之, 语文 教学离不开培养人这个目标,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注意 语文 教学的价值取向,把语言知识训练和人文素养教育和谐统一起来,这样的教学才能鲜活,才能获得成功。 参考文献: [1]孙瑞明,辛成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与实践[J].小学 语文 教育,2008,(10). [2]吴友智.教育:彰显学生“解放的智慧”[J].教书育人,2007,(6). [3]李广,姜英杰.把握《 语文 课程标准》,树立 语文 教育新理念[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4). [4]李镇西.共享:课堂师生关系新境界[J].课程教材教法,2009,(11).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