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浙江大学出版社总编辑

发布时间:2024-06-28 05:01:20

浙江大学出版社总编辑

课程名称: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 教材版本: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教材主编: 钱谷融 吴宏聪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作 者: 骆寒超,王嘉良 主编出 版 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 作者:黄修已 方谦 李平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年3月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作者 吴秀明,李杭春主编 出版日期 2005-8-1 作 者: 黄修己 I S B N: 753020078x 页 数: 465 页 开 本: 32 出 版 社: 十月文艺版 看来这个书太多了··不知你要的是那一本··没办法,对书太敏感了···

浙江大学出版社主编:吴秀明 李杭春成员:吴秀明 李杭春 吴婧 赵玲莉

我报考的是浙江大学的经济学硕,本科双非一本,考研总成绩417,其中政治79,英语一81,数学三138,专业成绩119;初试和总分均为经济学硕大类前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所以希望能为学弟学妹们提供备考经验,让你们少走一些弯路。

考研经验

一、政治:7月中旬-12月

7-9月徐涛强化课搭配肖秀荣 1000题,先不要写在书上,准备一个刷题小本子(我买1000题的时候送了一本),然后刷完一遍刷错题。一天大概1-2 小时,强化课可以两倍速。

9-10 月 腿姐技巧课+腿姐 30天70分(难度稍微偏大一点,心态要好,不会的知识点可以找本小本子记一下,有空拿出来看看),然后刷错题。一天大概1-2小时。

11-12 月 写每个老师,例如徐涛、腿姐、肖秀荣、米鹏……市面上能找到的模拟卷的选择题部分,每天可以写两张左右,除了肖秀荣的四套卷、八套卷,其他都可以用电子版(但我也买了腿姐和徐涛的,准备看看大题,但是没看),一天大概1-2小时。

12 月看腿姐冲刺课和押题班,选择喜欢的老师的背诵手册,我背的是腿姐的冲刺背诵手册,也可以背徐涛的小黄书,差别不大。肖秀荣八套卷只读了几遍,四套卷和腿姐押题班背了大概四五遍。一天大概3-4 小时。

二、英语一

5-7月 背背单词,不推荐看词汇课,太浪费时间。每天一小时

7-9月当时实在不知道怎么准备,就看了经验贴说可以精翻,于是买了于慧100篇,每天翻译一篇,对着参考翻译修改,一般都是买黄皮书,看个人选择。(感觉做精翻的好处是不用管后面翻译了,因为已经锻炼怎么翻译)然后稍微看了看唐迟的阅读课,感觉对自己帮助不大。 每天2-3小时。

10 月 看宋逸轩的新题型课,英一看了感觉有一点帮助,但是英二听我同学说没有必要。继续刷真题,刷到看到题就能想起文章内容知道选什么,就差不多了。每天 1-2小时。

11-12 月 看了刘晓燕的英语作文班,感觉会多一点话讲,然后看了王江涛的作文书,背了一些作文,自己整理了一份模板,考研的时候几乎是照着模板套的,因为自己每次作文都丢好多分,没有什么大参考价值。然后为了保持手感和语感,刷了张剑的模拟题,有好几十篇,心态要好,题比较难,每次都大概5 错3 或者2的样子。主要是为了保持手感,不要较真,每天2-3小时。

另外,在完型、翻译、作文有特别薄弱的,也应该在这三个月做一个专项提高。我不太建议花整块时间去看考研英语视频,除非基础太差,无法自学的那种。我觉得可以看看解题技巧,比如阅读的解题步骤、翻译的词性变化、作文的模板分类等,心中有数后,就抓紧时间自己实战吧,看别人做5小时,不如自己关上电脑做1小时。

三、数学

教材:全书+660+历年真题+36 讲+1000 题+张宇四套卷;视频:张宇、李永乐

如果前面主要讲经验,那么数学就是讲教训了。本人也是不幸运,考研两次,就碰到了新世纪以来数学最难的两次。本人做,2015和2017年的卷子都接近满分,但并没有什么用。数学三要按数学一的难度准备,这不是我说的,是张宇说的。

的确,2018年数学最后9道大题,数学三的难度是超过数学一的,这也是张宇说的。本人二战数学准备的不可谓不认真,市场上最主流的两个辅导老师及其教材我都买了,也都做了,但结果就是我差点单科没过线。

总结其教训就是:①计算一定要过关。视频看多了就会眼高手低,复习到最后几天也会眼高手低,觉得最后几天花一晚上解决三两道数学题目简直就是浪费时间。所以,大家准备数学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一开始就要算得又快又准,而不是等到最后一个月再来提高自己的准确度。

②只要考点是重合的,按数一的难度准备,不要管考纲里“了解”、“掌握”等措辞,他们二重差分都敢考,还有什么不敢考的。做完数三的真题,就去做数一的真题。对于19年数三考研而言,可以说,近三年数一真题的价值已经超过了距今十年以前的数三真题。当然有时间都做,最好。

③平时做真题训练时,一定要给自己一种在考场的紧张感。这样,即使在考场上遇见超难的卷子,该拿的分也都能拿得到。

我的进度:9月份之前看完了高等数学部分的视频,完成的相应的全书和1000 题;9月份线性代数视频、全书和1000题;10月份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视频、全书和1000题。11月份梳理视频笔记,开始做历年真题和36讲,直至上考场。教训:9月份之前应该完成考研数学所有知识的熟悉,不用全书和1000题一起做,做一本全书足够了。

9-11月份,脱离老师视频,去做大量真题,反复总结。12月份,买一些预测卷练练手,查漏补缺。数学是要看视频,但不要让看视频的时间超过你练习的时间,即使老师讲得再精彩,去考场里考试的人还是我们。基础差一点的可以看张宇,有一定基础的可以看汤家凤,线代一定要看李永乐。另,数三难题大部分在微积分,要花大力气,线性代数和概率论相对好拿分。

四、专业课参考书籍:

《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7版) (美)曼昆著,梁小民、梁砾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7版) (美)曼昆著,梁小民、梁砾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微观经济学教程》,李建琴、史晋川编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宏观经济学教程》,叶航、何樟勇、李建琴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一)基本情况

微观 50 分;宏观 50 分;自选 50 分。

教材:专业课指定教材+高鸿业的四本习题册+历年真题+本科相关课程历年期末试卷+课程pp。

(二)西经(微经+宏经)部分

对待浙大出版的两本教材一定要非常重视,每年大概有70分来自于此。这两本教材都是初级微观、宏观理论,并不难,就是内容多,记不住。暑假翻了一遍,都理解了,但记不住;开学后又翻了一遍,试着用做题去记忆,还是记不住;11月份开始后,我整个人就非常焦虑,觉得今年要毁在专业课上了,后来我放弃了高鸿业的练习册,开始抄书。我花了2个星期抄完了微观,花了2个星期抄完了宏观,花了10天抄完了计量,然后这三本书就像印在我脑子里一样了。然后是曼昆的两本教材。我研究了一下近五年专业课的卷子,发现这么一个规律:第一题四个名词解释,至少有两个来自于曼昆书后面的list;连续四年,宏观15分的论述大题来自于曼昆的教材,合计每年有30分左右来自曼昆的教材。所以,曼昆教材的重点是书后的list,以及如何准备论述大题。我考前把曼昆的宏观教材所有能出大题的点都理了一遍,然后,今年变了,微观的15分论述大题来自于曼昆的教材,sad。但不管怎样,总是有一道大题来自于曼昆的教材,五年如此了,我觉得明年也一样。至于计算题,大概是中等难度的课后习题,直接做李老师和叶老师的书后习题就行了,有时候考试还是教材原题,如果觉得不够,可以做做浙大相关课程的期末试卷,我觉得也比高鸿业的习题册好。

(三)自选部分

1、政治经济学

一战考的是产经,所以自选得是政治经济学模块。因为自选部分并不是所有考生都做,所以自从浙大不公布考卷以后,回忆版就很少,真的很难分析命题规律。我们能做的就是把教材(蒋学模《政治经济学》)的知识结构图理顺,像背政治一样去背诵。记得当初上政治经济学这门课的时候,老师说过一句话:平时讲课的重点主要在资本主义部分,社会主义部分可以根据资本主义部分自学,期末考试重点在于资本主义部分。这句话是否同样可以用于指导考研,我不能保证,但我记得一战时,政经的两道论述题都是资本主义部分的。

2、计量经济学

二战考的是区域经济学,所以自选是计量经济学模块。浙大考的是初级计量经济学,教材是古扎拉蒂的《计量经济学精要》。我的建议是按照浙大本科计量经济学教材(李子奈《计量经济学》)进行备考,诚然,李书要难很多,但就考研而论,只需掌握前六章的内容即可。另外,浙大计量老师的本科教学工作都是围绕着李书展开的,其出题语言、风格必然也会偏向李书。

为什么不直接指定李书为考研教材?我觉得是因为浙大本科初级计量教学围绕李书的前六章内容,而李书的前六章内容恰好就是古书的所有内容,为了方便确认考试范围,学校指认古书为考研教材,按李书出题(如2016年的GQ检验,古书没有,而李书有)。当然看懂李书前6章,备考难度已经足够了,也最好翻一下古书,把一些边边角角的简单知识补齐。另外,做一做浙大本科计量经济学期末试卷,对考试也挺有帮助的。

整个专业课的备战,我是从8月份开始的,无论是西经还是计量,其计算都是十分简单的,大家可以参考历年真题。主要是准备简答题和论述题的时候一定全面,思路清楚,不要出现我一战时一道10分大题完全空白的情况。如果背了实在记不住,也可以动动笔,像我一样抄抄书,把心静下去,哪怕只抄抄提纲也总是好的。这些提纲对准备复试也是很有帮助的。考前专项练一练专业课计算,因为虽然简单,但一旦算错,就是丢大分,太可惜了。

之后就是反复背诵,背诵n遍+后期做了真题模拟,以考场的模式3小时完成,同时对真题的题目也进行了整理,最后考前进行了反复背诵。

另外,背诵的后期最好能根据自己的笔记整理出一份纲要,如果可以的话建议把这个纲要默写几遍,当笔记已经进行反复背诵熟记于心时,实际上最后对着这份纲要就可以把四本书的知识点都过了,后期的时候应该要达到四本书的知识点框架能够大致印在自己的脑海中了。

五、结语

核心教材和核心辅导资料最好买新版,其他的书也可找学长学姐低价收购一些。报全封闭式的训练营感觉意义不太大,当然,前期可能还能激发一下斗志,帮助了解一下考研是怎么一回事,但临近考试的一个月去报班可能会打乱自己的复习节奏。如果是为了视频材料去报班,其实这些网上到时候都会有的。

考研在我们的整个人生历程中只是一小部分,考不考得上对于人生并不起决定性影响,去过职场的人就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每个人都在永无止境的学各种技能唯恐被社会淘汰,AI时代像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次又一次恐吓金融从业人员,既然选择了考研就要一鼓作气,破釜沉舟,惟一而精,考研并不是被妖魔化的难,更多的在于毅力和心态的比拼,经历了这样的考研后,你会发现你获得了一种久违的学习能力,一个更高层次的人生观、价值观。

浙江大学出版社编辑部

我国数学类的核心刊物主要有:1 数学学报2 数学研究与评论 3 数学年刊4 应用数学学报 5 计算数学 6 数学进展 7 数学杂志8 系统科学与数学 9 应用数学 10 应用概率统计 11 高等学校计算数学学报 12 高校应用数学学报 13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14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15 数学物理学报 16 数理统计与应用概率 17 运筹学学报 18 工程数学学报 19 系统工程

我大浙江,仅有一个副部级高校,那就是“我浙大”,多少莘莘学子高考“旗开得胜”,必须优先填报浙大,不就是冲着浙大亮闪闪的牌子和荣耀去的吗? 我浙大堂堂正正,何曾弱势过,岂能任由一个民主党派背景的下岗老师庄道鹤继续“不上课”下去,责任清楚自不必含糊,直接开除未免不可。 浙大与编制内老师庄道鹤“不上课”、“不上岗”人事争议,长达数年,至今还是摩擦当中。浙大毫不含糊,庄老师是有浙大编制的,属于体制内人员,可自2006年以来就因“个人原因”(2013年浙大刊登广告上的白纸黑字)就没有上班过,如今2019年了,工资不能继续发下去了,直接除名也算“师出有名”了。 可这名庄老师偏偏不服,居然继续叫板浙大,说自己的工资早停了,属于不应该,浙大快快“还我钱来”。他的工资真的没发?还是被扣下了,似乎还不能用一两句话说清楚。 所谓个人原因是指浙大人事处内部出现的怪事情。2013年3月8日,浙大人事处破例在《钱江晚报》分类广告版刊登白纸黑字的简短“通知”,限庄道鹤本人在3月16日之前向人事处报到办理相关手续,否则“按旷工处理”。 该“公告送达”广告送达到社会各界,社会人员纷纷传阅,也就有熟人通知到了庄道鹤老师,庄老师却说自己是偶然看到——巧合一下,就持该报纸向人事处报到并要求恢复正常工作。 时任人事处金达胜处长见到庄老师,却不像广告上所言那样严厉,也没能理直气壮,有点手无足措。或许他有点意外,若是庄道鹤没看到这个报纸,直接按旷工处置就好了。既然看到了,就当面对,或许他实在想不到可供安排工作的场所,就向庄提出一个妥协的“量身定做”方案:既不回出版社上班,也不另外安排其他岗位,交点钱(名曰“占编费”,即保留浙大国家干部序列的人事编制),这样保留编制,还要等待几年到退休,领退休金——让庄道鹤继续以此方式“在岗”——实际上自寻出路,仅仅是人事关系和编制挂在浙大。 这样的妥协,有问题,因为留个尾巴,若是直接开除或除名,就不用留个“尾巴”了。 庄道鹤本人是老杭州大学工作人员,1998年杭州大学和浙江大学合并后,归入浙江大学,当时有幸分到了一套住房,在西溪校内。因为是浙大人,还有住房产权,自然不想离开浙大。 不被开除,又有房子,当然要求恢复工作和工资待遇,合情合理,浙大怎么办?难道仅仅是签订一个“妥协”协议,就让这个本应除名的老师继续留在校内? 或许人事处有人事处的难处,就与庄道鹤签了一份《协议书》。《协议书》的甲方为“人事处”,并非浙江大学,内容为甲方“将乙方作为待聘人员管理,人事关系保留在原单位”;“甲方在协议期内为乙方发放基本工资,缴纳各类社会保险,所需费用按学校企业化管理单位人员相关管理办法执行,实行全成本返还。同时按协议期限缴纳占编费,年度占编费标准为同类退休职工年度退休补贴之和”。按约定,自2013年至2017年共向庄收取“占编费”444846元。 结果,庄交了几年钱后,不愿意继续交了,居然还向财政部、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省物价局就此作出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要求各部厅局书面答复,并明确浙大收取“占编费”的行为不符合规定,不符合法律,因为各部厅局书面回复说所谓“回收用人成本”、“回收工资”、“返还工资”等名目找不到政策、文件和法律依据。 庄道鹤自以为是特殊人才,精通法律,又是致公党成员,属于民主党派,而且工龄逾30年,就可以任逍遥?但是,老师不上课就是违背了浙大的规定,浙江大学居然以有关“占编费”与他签订协议书,这个尾巴留得不好,不如直接开除,理直气壮,因为下一步他就要索回“占编费”,他的理由也很充分,不退给他可能吗? 行家看来,庄道鹤老师的事情不算人事争议纠纷,也不能因为他属于国家全额拨款事业编制,就“老人老办法”,他当初被下岗就是事出有因,当初不开除实在纵容他。 这个”事出有因”,也不仅仅是“个人原因”,2006年庄道鹤在浙大出版社当编辑时,编辑出版的那本《纪检专题研究文论选辑》,引用了大量纪委双规案例——可能引用内容有些过了,据说领导看了内容不忍再看下去,这个领导是当时的省纪委领导王华元,他十分震怒。按庄道鹤所言,该书出版后曾多长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媒体的好评,甚至是《中国经济时报》、《浙江日报》、《联谊报》等,但书中引用本省纪委案例并没有先送审,就是不合格,而且令省纪委个别领导很生气,于是浙大坐不住了,于2006年6月19日作出给予“庄道鹤行政记大过”处分,收回图书不再发行。当时庄道鹤实际上就没有继续在岗了,有了前课,此时浙江大学若理直气壮地开除他,今天就不会留下无穷后患了。 到了2017年初,庄道鹤以自己在浙大(含原杭大)的工龄已达30年,要求退休,想脱离个干净。但人事处有规定,年龄不到,不能提前退休,只能续签交钱保留编制。让人交钱就交钱吧,为什么浙大人事处居然还承认收取“占编费”不当,说可以抵扣今后协议中的基本工资和社保缴费。这让庄道鹤抓住了把柄,既然他本人与浙大人事处的协议有个期限,他就说协议期满了不同意再续签,要求学校按常规政策给予重新安排工作岗位,既然没到退休年龄,还需要继续上岗,发挥余热。 这时,浙大才慌了手脚,令人事处做出决定除名他,这时已经很被动了。浙江不够理直气壮,被动也愿意赤膊上阵,这一天是2017年5月11日,人事处一纸通知,作出“解除庄道鹤人事关系”的通知,随之停发其工资和社会保险,让他看病也看不成了。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因为浙大不够理直气壮,接下来,庄道鹤开始理直气壮了。他公开宣称,“本人为了生计,不得不起诉保障权利,要求裁判确认浙大人事处单方解除教职员工人事关系的行为违法无效,返还违法收取的‘占编费’。” 浙江大学所在地西湖法院和上诉法院杭州中院都已经审理了,现在通过一些法院书面材料看到,关于庄道鹤要求浙大返还“占编费”案,西湖区法院“(2017)浙0106民初6906号”《民事裁定书》陈清法官裁定:不属人事争议,驳回起诉。于是,庄道鹤又据此重新以“合同争议”案由起诉,西湖区法院“(2018)浙0106民初5717号”《民事裁定书》何亦波法官裁定:这是人事争议,不是平等主体的民事合同纠纷,而人事争议本院前面已经驳回了其起诉,因此不能重复起诉,驳回!” 。 不是人事争议,又不是合同纠纷,真该出大事了,浙大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反反复复。 所幸,法院没支持庄道鹤,浙江大学作为副部级事业单位,至此更应该理直气壮,当直接告知收取当事人“占编费”合理,浙大自己有规定可依,不然,堂堂浙大岂不作茧自缚?  浙江大学不但不应该退还庄道鹤“占编费”,还应该在浙江日报上刊登除名广告,拿出理直气壮的样子来,弄出点轰动效应来,让其口服心服——不服不行。

浙江大学出版社创立于1984年5月,是教育部主管、浙江大学主办的国家一级出版社,承浙大几代学人“求是”“创新”精神,为一个拥有图书、期刊、电子、音像和数字等各类出版资质,出版范围涵盖理工农医和人文社科等多个学科领域,年出版新书1500种以上的综合性出版企业。

1 数学学报 北京 北京科学院数学研究所 2 数学研究与评论 大连 大连理工大学数学科学研究所 3 数学年刊.A辑 上海 复旦大学数学研究所 4 应用数学学报 北京 中国数学会 5 计算数学 北京 中国科学院计算中心 6 数学进展 北京 中国数学会 7 数学杂志 武汉 湖北省数学学会等 8 系统科学与数学 北京 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 9 应用数学 武汉 华中理工大学 10 应用概率统计 上海 中国数学会概率统计学会 11 高等学校计算数学学报 南京 南京大学数学系 12 高校应用数学学报 杭州 浙江大学 13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北京 中国系统工程学会 14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北京 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15 数学物理学报 武汉 中国科学院武汉数学物理研究所 16 数理统计与应用概率 长沙 北京工业大学应用数学系等 17 运筹学学报 上海 中国运筹学会 18 工程数学学报 西安 西安交通大学 19 系统工程 长沙 湖南省系统工程学会

人民出版社总编辑

答案吗?乂我感觉我好像是不是还是,

通过查询相关资料显示,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相当正局级。按中国的行政级别,人民出版社属于局级单位,社长就是正局级。人民教育出版社,是教育部所属的一家大型专业出版社,主要从事基础教育教材和其他各级各类教材及教育图书的研究、编写、编辑、出版与发行。具体消息可关注官方,获得第一手权威消息。

叶圣陶原名叶绍均字圣陶江苏苏州人

工人出版社总编辑

王家新,曾用笔名北新等。 1957年出生于湖北丹江口。1972年入湖北丹江口市肖川中学。1974年高中毕业后下乡到肖川农化厂劳动。1977年考人武汉大学中文系,就读大学期间开始发表诗作。1982年毕业分配到湖北郧阳师专任教。1983年参加诗刊组织的青春诗会。1984年写出组诗《中国画》、《长江组诗》等,广受关注。1985年借调北京《诗刊》从事编辑工作,出版诗集《告别》、《纪念》。1986年始诗风有所转变,更为凝重,告别青春写作。这时期的代表作有《触摸》、《风景》、《预感》等,诗论《人与世界的相遇》。1992年赴英作访问学者,1994年回国,后调入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姓名:方文山生日:出生地:台湾花莲毕业院校:私立成功工商电子科

王家新(1957- )当代诗人.出版诗集:纪念(1985),游动悬崖(1997),等诗集.

这里有按专辑分类整理好的周杰伦所有歌曲准确的歌词(还包括LRC动态歌词) 并且制作成了电子书,方便查看、打印和收藏,请到网络免费个人空间下载 请点击"留得残荷听雨声"进入网址后点击左上方的"吾爱周杰伦" 方文山 1969年01月26日出生于台湾花莲,私立成功工商电子科毕业(高职)。比周杰伦大十岁的方文山也是被吴宗宪慧眼发掘。高职毕业的学历,退伍后的方文山,送过报纸、做过工厂代工、外劳中介以及安装保全系统管线的工人,出于对文字和电影的热爱,方文山报考了两个课程,系统地学习了电影编剧、剧本创作等与文字有关的“活计”,还拿到了行业协会颁发的“上岗证”。随后他将装订成册的一百多首歌词寄到各大唱片公司,直到1997年7月接到吴宗宪的电话,签下了七年的词曲创作约,跟周杰伦一起签约进了阿尔发唱片公司。方文山就这样成了周杰伦的“御用词作人”。曾获最佳词入围、奖。曾任/唱片公司版权主任。现职/出版社总编辑。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总编辑

简介: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哲学硕士。现任北京广播学院教授,出版社总编辑。著有《未来学》、《科技文明》,并参与多部论著的撰写。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副社长王进简介:湖南湘谭人,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毕业,法学硕士。现为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副社长,分管生产经营委员会和新闻传播、综合编辑室。 主要经营和出版:播音主持、新闻传播、电影电视、媒介经营、广告、动画、通信及计算机、非通用语等类别图书和相关音像制品。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与音像制品在近年有了较长足的发展,截止2002年我社已出版各类图书1000多个品种,音像制品有100多个品种。出版的主要构成为:语言与播音主持艺术类、新闻传播类、影视文化类、广告艺术设计类、媒体经营管理类、文艺美学类以及戏剧戏曲学、国际关系学、汉语言文字学、通信与信息系统和传媒教育学等门类。目前,我社出版的图书已经涉猎了广播电影电视等传媒类几乎全部领域以及理论与实践的不同层面。 近年来出版社着力打造图书的品牌和图书精品,图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由中国传媒大学或出版社组织策划的多套大型系列丛书、专著,为中国传媒大学学科与教材建设提供了有利支持并得到了有关专家、读者的好评,取得了较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其中有几十部图书及有关音像制品获得新闻出版署、教育部和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等省部级奖励。如《中国播音学》、《大众传播与国际关系》、《电视收视率解析、《表演艺术教程》、《电影编剧学》以及《播音员主持人训练手册》(音像制品)等。

《中国播音学》 张颂(主编)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播音语言通论》张颂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语言传播文论》张颂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播音创作基础》张颂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朗读学》张颂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朗读美学》张颂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语言和谐艺术论》张颂(与他人合著)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书籍作者:Edward Pincus 《电影制作手册》电影制作/陈清河技术成就梦想(现代电影制作工艺探讨与实践)你可以去TAOBAO上搜索一下以下几个软件的书!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