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数学与品德教育的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2 02:28:40

数学与品德教育的论文

在快乐音乐课堂中立德树人摘要:立德树人是学校除教学任务外的重要教育任务之一,是社会对学校提出的重要教育要求之一,也是党的重要教育方针。因此学校应当彻底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指示,帮助学生拥有良好的品德,给社会交上更好的答卷,让人民对于学校教育更加满意。为了帮助学生均衡全面发展,教师不应该只对文化课程比如语文、数学、英语等考试要求的科目进行教学,要积极培养学生“爱人爱己爱祖国”的良好价值观念,这对于未来学生的成长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帮助学生拥有自我管理与自我发展的良好社会责任观,让学生更好的贯彻时代的伟大目标,令学生能更好的融入社会融入集体,成为对社会有用有用的人群。艺术是很好的立德树人的方法,“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音乐是将人类的生活情感通过抽象的形式表达出来的艺术。同时音乐能反作用人的心情,让人拥有舒适的体验,让听众忘却烦恼,减轻听众心中的压力,让迷茫的人变得坚强,这就是音乐的魅力,在节奏的流动中,让学生对品德教育拥有更加直观的感受。【关键词】立德树人;音乐教育;品德培养引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思想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精髓,也从深层次体现了只对学生的品德方面加以培养,才能最终让学生成长为一代宗师,当代社会背景下,立德树人的培养方式具有更加重要实际意义,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应该贯彻落实党的号召,对学生品德加以培养。品德的教育是多方面的教育,艺术是很好的培养品德的方式,而音乐是学生最容易接触理解的艺术表现形式,因此发展音乐立德树人教育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社会意义的。立德树人的意义与价值孔圣人云: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行有余力,方可学文。汇文,汇集文萃,根基在于育人。立人树德的中心在于“树德”为先,教育一个人,将一个人的品行训练端正的核心点在于培养德行,“立德树人”强调了品德的作用,将德行排在第一位,德育工作比优质的教育对学校更加重要,校园风气的组成学生德行占更大部分,因此学校的工作更多的在于丰富德育内涵,将德育深化入学校的章程,切实贯彻我国教育的基本任务。从现阶段我国德育教育的最终目标来看,“立德树人”存在三维六性:存于本土立于世界、源于历史展望未来、内涵价值有主教育。这些维度与性质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本质属性的同时 ,对我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都拥有重要的意义,师我国教育的核心价值之一。从存于本土立于世界看来,中国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德育是中国自古以来便是倡导的教育方式,2015年,英国教育部门提出明确指示:贯彻“英国核心价值”是未来英国教育的核心要点,所有学校都应该将培养英国核心价值观放在和学术培养同样的位置。而中国作为数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传统大国,更应该坚持践行中国的核心价值,也就是德行教育,这边是立德树人的价值体现。音乐教育的作用人之初性本善,小学阶段,学生几乎是一张白纸,三观还未建立,思想意识具有强大的可塑性,可以通过音乐进行潜移默化的改变,现代历史和音乐教育的伟大之处在于能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辉,让学生正确的理解在党的领导下人民的斗争的重要意义,让国家更加具有凝聚力,音乐教育的价值便是通过音乐将理想信念与社会价值融入音乐教育,通过音乐教育帮助学生建立端正的价值观,比如通过教学生学习演唱国歌,让学生了解那个时代,体会国歌的创作背景,感受革命先辈的坚信,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树立学生的爱国情怀,让学生为社会主义事业添砖加瓦。在音乐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先通过音乐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对于音乐的欣赏能力,然后通过多种主题音乐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培养,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对于音乐审美情趣。例如,给学生欣赏中华名族具有代表的古典音乐,比如 “高山流水”,让学生感受音乐中的意境,让学生进行感受的分享,然后开始讲述音乐背后的故事,这样可以让学生欣赏到美的同时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知道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典故,从而树立忠于朋友的正确的价值观;又例如通过让学生欣赏歌曲“大树妈妈”,简单易学朗朗上口的歌曲中蕴含着对环境的保护,在学生心中树立万物有灵的观念,从而产生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以及对母亲的感激与热爱之情,让学生从音乐作品中感受到母爱的伟大,从侧面引导学生对感恩母爱,同时引导学生将这种感恩之情融入集体融入祖国。音乐教育与树德立人立德树人的观念,是对党在十七届人大上确立的“教育育人德育为先”的理念的贯彻落实。音乐教育是最行之有效的德育教育方式,以音乐为思想载体,把对音乐体验作为教育的核心,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教育小学生的思想,让小学生通过音乐感受自然、感受生活,在音乐中感受与现实生活中不一样的美丽,现在的音乐教育还留在传授音乐本身的知识以及理论环节,还无法支撑“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因此需要将音乐与德育相融合,用音乐培养小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目的在于通过旋律让学生体会音乐的深层次思想,以循序善诱的方式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让小学生的思想教育彻底贯彻落实党的号召。为此我们需要通过选取多种富有不同文化内涵的曲目,通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内容,使小学生能够通过音乐对生活进行了解,从而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音乐教育对于立德树人工作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总结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人变得更好更成功,而对于一个合格的社会公民来讲,德行高尚远远胜过于知识渊博,立德树人的培养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引导与培养,培养德行的重要性更教育知识的重要性是等同的,音乐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点,高兴的音乐课堂方便与对学生的品德的培养,应当重视音乐里的树人教育。参考文献:[1] 首晓海,耐心、爱心、童心. 中国当代音教论文选.远方出版社.1999.[2]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从教十一年,我一直从事小学数学教学,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同时也要结合数学教学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苏霍梅林斯基说过“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我通过翻阅资料、阅读文献,体会到要在数学教学实践中“以德树人”应做到以下几方面:一、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和影响学生。 德育教育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陶冶学生的情感,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教师的形象和精神面貌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的,也是深远的。其中教师的示范作用以及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主要方法。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能感染学生,我们要以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上课时,着装要朴素大方,讲普通话,语言要清楚、明白、有逻辑性。板书要整齐,书写要规范。板书设计、语言表达、教师的仪表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受,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感受了美的教育。辅导“问题生”要耐心、细致,使学生在教师的感染下,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熏陶和教育。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老板着面孔,死气沉沉,则教室的气氛必然紧张、严肃,学生容易产生一种压抑感,他们学习的潜能就挖掘不出来。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将师生的感情、融于认知活动中,使学生在一个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在课堂的理性灌输中融进形象化情感,使教与学产生和谐的共振效应,德育就会进入新的境界并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二、在情景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教材中的情景引入(教师根据内容创设情景)教学过程中的合作学习都可以很好地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教育,让学生学会尊重、谦让、团结协作和关心他人。另外立德树人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实践活动和数学主题活动来进行德育教育。列如,在学习折线统计图(水土流失情况统计),学生可以从题目中联系生活实践考虑到我们的生活环境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调查统计,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三、以前辈数学家的事迹和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心理学研究表明,榜样教育对具有最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数学教学中适当的介绍一些数学家的事迹,是非常必要的。例如:教学六年级数学《圆的周长》,当教师讲到圆周率时,可用有文字和图片结合的课件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约在1500年前就计算出圆周率应在和之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7位的人。并讲述了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个故事可感召学生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人生,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勇于创造、执着追求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使学生了解我国光辉的科学史,激发民族的自豪感和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立志为振兴祖国的科学事业而勤奋学好数学。四、利用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培养过程中强化德育情感----立德树人。在教学过程中,使数学德育理论具体化、操作化,同时,又可以使数学德育实践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对于小学数学教育,宜采用如下几种方法:1、转化法。就是把数学中的原理和方法,转化成学生的一般的世界观和思想方法,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例如,对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拼拼摆摆,动脑思考,顺乎自然地推导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从中领悟出“实践出真知”的观点。2、比较法。就是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通过对不同的算式、图形、解题思路进行比较,可使学生从中发现规律。例如,低年级应用题教学中“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中年级应用题“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高年级教材中分数应用题的互相转化等等,在数学中,可以把他们联系起来,进行比较。一方面使学生有比较,有鉴别,掌握知识;另一方面使学生学会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领悟出事物发展变化的原理。3、迁移法。这一方法要求把已知迁移到未知、把此一类知识迁移到另一类知识中,使学生受到相互渗透、影响和转化的观点的教育。这也正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的“要将数学与其他学科密切联系起来,从其他学科中挖掘可以利用的资源”。例如,学习统计知识,可结合小学五年级《综合实践》下册统计“白色污染”,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将数学知识迁移到其他学科,使学生不仅提高了知识学习的效率,而且逐渐树立起普遍联系、转化的观点。4、实践法。组织有趣的数学课外活动,在提高能力中受到德育教育。在课堂上,教师不仅寓德育教育于数学过程,还应鼓励和指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社会调查等途径搜集资料,从中受到教育,这样不仅智力得到发展,学生还在人际交往、思维方式,行为

一个人的成长不仅仅是知识面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品质品德的形成和完善,因此小学 教育 中注重学生品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小学品德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小学品德教育论文篇一 《如何做好小学思想品德教育》 【摘要】小学教育是除了 家庭教育 之外孩子们进行的教育启蒙阶段,启蒙阶段的教育内容对一个人往后的成长是具有重大影响作用的,与此同时,一个人的成长不仅仅是知识面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品质品德的形成和完善,因此小学教育中注重学生品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老师可以通过讲道理还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通过实践活动环节来树立正确的思想品德,还可以通过以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校内校外共同努力,全社会协调一致,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等途径来一起提高小学思想品德教育。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重要性途径 学校教育是一个人一生中最主要的获得教育的地方,小学教育是人生教育的启蒙阶段,肩负着奠定学生很多品质品格的责任,同时在小学教育的高年级阶段,学生们也已经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只有在小学时期树立良好的思想品德品质,才能为往后中学和大学阶段的思想德育教育打好基础,才能为青年时期形成正确的、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打好基础。人们一般在小学时期度过自己的少年时代,因此,如何加强和改进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我们面临的一个紧迫课题。 一、小学思想品德的重要性 在人们的思维观念里,常常认为只有中学期间和大学期间的德育教育才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道德品质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却忽视了小学教育作为初级阶段启蒙教育所有的影响效力,认为小学的德育教育不重要,可有可无。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养成,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的开端不是从中学教育或者大学教育开始的,而是在小学阶段的教育就已经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当然无可否认:青年时期的确是一个人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小学时期的孩子们处于启蒙教育阶段,可塑性强只要正确地引导,就能促进 儿童 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变得更加优秀。反之,如果在德育的某一环节上出现偏差,则将使儿童向不良的方向发展,就成了大家眼中的“坏孩子”。所以小学时期的德育教育、少年时代良好道德观念的树立,正是为中学和大学时期的德育教育,为青年时代人们的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打基础、做铺垫,因此,小学、中学和大学中的德育教育是相辅相成的,要求决不能截然分开,忽视和放松小学德育教育是不正确的、有害的。 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涵 思想品德教育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既包括政治教育和思想观点教育的开展,还包括道德品质的引导性教育。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包括热爱国家、热爱社会主义、树立远大志向等。思想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对一切事物的正确的基本思想观点,包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其他一些观点。道德品质教育是培养青少年学生形成社会所需要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规范的教育。这三个方面的内容不是相互独立相互隔绝的,而是相互渗透相互辅助的联系在一起,只有综合开展着三方面内容,才能真正实现小学教育中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才能为中学和大学时期的德育教育以及青年时代时期形成正确的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打好基础,做好铺垫。 三、开展思想品德教育 方法 首先,老师应该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用事实讲道理。小学生处于接受教育的启蒙阶段,对于认知世界更多是采用模仿的方式,因此老师在平时的思想品德教育中要懂得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重要性,明辨是非,不能带有主观偏见,不溺爱学生,制止错误的言行,肯定正确的言行,爱憎分明,为孩子们树立一个良好得学习榜样。在引导孩子正确思想行为、或者纠正错误思想行为的过程中,要注重用事实讲道理的方式,而不是一味的指责和惩罚。 其次,注重“言行合一”,通过实践活动环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品德。目前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是爸爸妈妈的贴心宝贝,“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不热爱劳动,便也不懂得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为了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观念,养成珍惜别人劳动成果的好品质,应该适当的让学生亲身实践,参与一些劳动活动,比如打扫教室卫生、学校卫生等活动。在劳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可能就会发现身边有不讲卫生、不热爱劳动的人的存在,也能体会到不讲卫生、不热爱劳动的确是一种坏的生活习惯和不好的思想意识,使他们从内心产生抵制这种不良习惯的意识,进而使他们树立热爱劳动讲卫生的意识和观念。 再次,通过以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为了活跃校园 文化 推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学校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德育教育活动。可以通过这些主题活动,能够培养和提升学生们的思想道德品质。主题教育活动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一是每三个月确定―个教育专题。这主题教育。既要要主题突出,又要紧密相连,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是每个月行一次主题班会。让学生在讨论、主体活动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中。提升自己的品质。三是充分利用重大节日来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在深入了懈重大节日来的同时得到相应的教育。四是可以开展先进个人、优秀小组、文明班评比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索质。 最后,创设良好环境,潜移默化培养。环境影响对学生品德成长有重要陶冶作用。一般情况下,良好的环境总足陶冶人的良好品德.不良的环境则形成人的不良思想行为。今天,我们更应自觉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以保证学生晶德健康成长。首先,学校要创设一个优美和谐的育人环境。小学生白天大部分时间在学校里.美观清洁的校园、朴实庄重的校舍、明亮整洁的教室。有秩序.有节奏的教学活动和作息安排.良好的校风和班风等.不仅给人以清新舒适之感,产生奋发向上的最佳心理状态.起到心旷神怡的作用,还会使学生产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思想受到启迪,产生美好理想和实现理想的巨大力量。因此.良好的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很重要。 另外,父母足孩子最好的老师,也证明家庭环境以及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孩了的人部分时间是在家中度过的,与家庭成员的接触交往更多更亲密,家长最了解自己的子女,学校教育辅以家庭教育的支持和配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要让孩了多做些力所能及的 家务活 ,不但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艰苦朴素的作风.强健体魄,还可以增强抵御轻视劳动以及厌恶劳动,怕脏、怕累的生活作风。其次.家长必须与学校配合,特别足与班主任保持经常性的联系。 四、结语 现在的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跨世纪的新一代,代表着祖国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他们的思想品质,道德信仰以及文化素质,直接关系着国家的面貌和民族的信仰,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实现。作为小学教师,必须要明确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认真地研究思想品德教育过程的特点,探索思想品德教育的新方法,新路子,为推进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张铁勇.试论当代德育的基本性与发展趋势[J].思想政治教育,2002(5) [2]胡家和.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与途径[J].安徽教育,2003,(22):16-18. 小学品德教育论文篇二 《浅谈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摘 要:由于我校是地处城乡结合处,城乡结合部的小学生生存空间与思想意识的特殊性、家庭教育方式的特殊性,学生学习习惯的多样性,导致了学生难教和教学效率低。本文分析了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进而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现状;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城乡结合部的人群变得越来越复杂起来。正是由于城乡结合部的小学生生存空间与思想意识的特殊性、家庭教育方式的特殊性,学生学习习惯的多样性,才导致学生难教、效率低。下面就对这一系列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进行探讨。 一、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教育现状和问题 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总体呈现“两差”、“一欠缺”的现状。“两差”之一是行为习惯差,主要表现为:果皮纸屑乱扔乱丢,脏话粗话张口就是,打架斗欧家常便饭。“两差”之二是学习习惯差,学习缺乏自觉性,总是要老师督促他们学,上课缺乏认真听,认真想,认真做的良好习惯。更不要说有自己去探究、学习、构建知识体系的学习习惯。“一欠缺”就是思想意识欠淳朴,主要表现为城市、农村的孩子互相歧视,部分学生沾上黑社会习气,骄横野蛮,满脑子坏水;还有的学生抵制不住诱惑,沾上流氓习气,流里流气。正是由于城乡结合部的小学生生存状态的特殊性、家庭教育方式的特殊性、学习习惯的多样性,才导致学生难教、效率低下。 (一)城乡结合部的家长文化底蕴不够,影响孩子成长 这些家长基本上是农民.整体素质普遍较低。他们大多只有初中及以下的文化,在他们的家庭中很少看得见书。谈到辅导功课,很多家长反映,现在的书太难,孩子的作业拿回家,一点都看不懂,尤其是数学学科部分题目显得更为严重。有些家长大都认为孩子在父母面前必须是服从,没有与孩子交流沟通的意识。他们的教育简单粗暴,打骂孩子是普遍现象。 (二)家庭环境是物质优先,精神落后 伴着城乡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部分家长觉得现在手头宽裕了,渐渐从土地解脱出来,相当一部分人认识到孩子是家庭的希望,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开始关注孩子,重视孩子的发展,可是却缺乏对孩子教育最起码的方法。他们中的一些认为应该让孩子吃好的、穿好的、玩新的,要啥给啥。另有些家长则以物质作为惩罚手段.这也不允许,那也不允许,忽略了从精神上关心教育孩子。相当一部分家长不配合教师对孩子进行教育,他们认为,家长的任务就是给孩子提供吃穿,学习教育则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对孩子的教育成长不闻不问。 (三)留守儿童问题严重 比上面一种更不幸的也是目前很常见的一种现象――留守儿童问题。有的家长双双长年外出打工,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到了爷爷奶奶身上。这种隔代教育存在着许多弊端:一是极端溺爱迁就孩子,使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产生.遏制了孩子的独立能力和自信心的发展;二是祖父母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很少接触新事物,影响了对孩子的教育,影响孩子良好个性品质的建立;三是管不了孩子,就对孩子放任自流,任由孩子成天看电视、进网吧、游戏厅,或到外野逛。影响孩子优秀品质的形成。 (四)学生学习的毅力不够,学习习惯不好 城乡结合部的孩子进入学校学习后,普遍表现出自控能力差,出口成“脏”、随地吐痰、乱扔垃圾、迟到、爱吃零食等问题。这些由于家庭环境原因养成的不良习惯很不容易纠正。反映到学习上,表现出无计划性,无急迫感,无吃苦耐劳精神,对课堂教学很不适应,对老师的学习要求往往不当回事。由于学习习惯普遍不太好,如不爱做好课前准备,迟迟拿不出所需要的书、本和笔、尺等,听课、做作业过程中爱讲话、爱走神精力不易集中等。因此在课堂上表现出思考与行动的速度不够快,不爱或不知怎样向老师提出疑问,跟不上课堂教学的节奏,课堂学习效率不高。做作业常感到吃力,作业老是完成得不好,且使学习上的疑难越积越多,对学习上的困难更是望而却步。 二、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教育的对策 (一)学校要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充分发挥其教育的主导作用 运用适当教育 措施 ,培养学生学习自制性、独立性,发展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控行为、自主意识,学会客观、冷静地评价自我。针对学生实情,教师帮助这些学生制定一个合理的家庭 学习计划 ,如早上回顾一下前一天的学习内容;学习新知识后马上复习;放学后要完成当天作业和第二天学习内容的预习;进行课外各种信息收集等,并督促学生严格执行,从而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状况和教材内容,适时对城乡结合部的这些学生进行学习策略辅导,学习能力培养,以助学生“学会学习”。首先要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再是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思维力、 想象力 、 记忆力 、注意力等学习能力培养。具体要求为“五会”:学习目标自己会确定;学习计划自己会设计; 学习方法 自己会选择;学习时间自己会安排;学习偏差自己会补救。 (二)家长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家庭教育素质 作为家庭教育的主体,家长需要不断学习和改善,才能做一个更好更有效的家长。要教育孩子,家长需要多学习儿童心理学,了解现代孩子的特点,多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不是从自己主观的想法去要求孩子,应更多地聆听孩子的心声。具体的操作建议: 1.对看电视的控制。父母特别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节目,不能放任孩子,想看什么就看什么。2.对读书习惯的培养。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将会受益终身,故家长要督促、提供环境来让孩子多接触书,成为书的朋友而不是强迫去读,掌握各个年龄段和自己孩子的性格特点去选择书籍,形成每天的读书时间安排,在日积月累中收货阅历,为以后打下牢固基础。 参考文献: [1]肖美良.城乡结合部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调查研究 [2]徐永琴.城乡结合部小学生的教育策略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J].2010,(7). [3]贾洪明.城乡结合部小学环境教育实践[J].辽宁教育,2008,(7). [4]孙辉,王淑娟.关注学生成长填补家庭教育的真空――对父母无固定职业、无稳定收入家庭学生的教育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3,(4). 小学品德教育论文篇三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问题及对策》 在农村教育中,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逐渐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尤其是这些儿童的思想定位及健康心理的形成不容忽视。因此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要加强品德教育制度规范,了解小学生的内心需求,对症下药,这直接关系到小学生未来发展。 一、当前思想品德课程在小学教育中的必要性 (一)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促进小学生价值观的正确树立 小学阶段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缺乏对事物正确的评价标准,又因为小学生正处于爱幻想的年纪,需要教师对学生加以教育引导,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而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内容中有一部分主要是针对的心理教育,对学生未来心理素质的培养十分关键,能够促进小学生整体素养的形成,有利于学生未来各方面的发展。 (二)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凝聚力的形成 由于我国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许多小学生在家就是“小皇帝”“小公主”,父母长辈十分溺爱,这就使得小学生十分自私,奉献精神和团结意识极度匮乏。但是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内容中有许多是宣传团队精神和共同价值观的知识,小学生通过学习思想品德知识可以快速形成一种共同的价值观,这也是班级的凝聚力所在,可以有效增强班级的向心力,将所有学生凝聚在一起。 二、当前我国农村小学品德教育现状分析 (一)对思想品德教育缺乏重视 当前我国农村地区深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一切以分数成绩来作为考核标准,虽然有些农村小学虽然领导阶层重视思想品德教育,但是并没有落实到思想品德教师肩上。有些教师缺乏思想品德教育理念,认为思想品德课程分数太少,而且学生分数基本都满分,教师根本没有将重点放在思想品德教学方面,只重视语文、数学、英语这些学科教学,对思想品德教学重视不足, 教学方法 也较为陈旧,一方面,对于农村留守儿童那种自我酝酿形成的不良习惯,难以将其向好的方向转变和修整;另一方面,也严重影响了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 在对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考核数据中显示,大多数小学学校的德育工作开展都十分顺利,各项教学记录都十分详细,但是如果继续推敲就会发现,小学学校理论教学较多,而思想品德实践教学开展较少,有着严重的“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存在。 例如,在开展“学雷锋精神”活动中,小学学校各项活动计划、校长讲话记录都十分详细,但是就是缺少开展活动时的视频资料,这就可以看出我国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工作存在着严重的说教形式问题,根本没有认识到思想品德教学的根本意义,无法触动小学生的心灵,失去了思想品德课程应发挥的作用。 (三)农村留守家庭制约思想品德教育发展 由于农村地区经济条件落后,许多农村家长都选择进城务工,这就导致了许多留守儿童问题,这些留守儿童通常是与自己的爷爷奶奶在家,缺乏教养,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在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就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教师无法快速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许多留守儿童性格都较为孤僻,不习惯与人交流,严重制约了思想品德教育的发展。 (四)对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认识不足 当前我国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内容更新较慢,课本中的很多内容都与时代相脱节。随着小学生的成长,他们的认知能力也在逐步增强,而“思品”的这种脱节发展,使得课本内容与小学生实践经历相差很多,尤其对于一些农村的留守儿童来说,他们更需要一个可靠且有保障的引导者。这样不但会给他们的生活和思想引导带来极大的偏差,而且他们也会对课本知识产生厌学情绪,认为教材上的知识过于虚假,最终导致小学生形成错误的社会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提升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质量的具体措施 (一)思想品德教学内容要重根基 想要提升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质量,必须要加强对国家公民品德教育的开展,要从大环境开始抓起,首先要加强对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师的道德素养考核,为人师表必须要有高尚的情操、规范的举止,要能给小学生做出表率。同时还要对小学思想品德教材内容进行更新和修改,要重点宣扬国家利益、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理念,同时三者之间也要有机结合发展,学校要多组织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与群众进行互动,开拓小学生的身心视野。 (二)创新思想品德教学途径 农村小学学校必须要改变传统思想品德教学模式;要迎合新课改要求,加强对学生内心情感状况的了解;要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习惯的培养,充实学生的视野。可以鼓励学生阅读一些伟大人物的书籍,让学生体会伟人的爱国情怀,同时还可以组织小学生到抗日纪念馆或博物馆进行参观,用实践活动去感染学生的心灵。 (三)品德教育方法是品德教育的关键 常见的小学品德教育的方法有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情感陶冶法、实践锻炼法和品德评价法等。不管教师采用哪种教学方法,都应注重联系实际,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选择真实、具体、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事例展开教学,积极引导学生参加 社会实践 ,让学生在实践中经历风雨,增长才干。 四、结语 当前我国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小学教师必须要加强教学方式的创新,要开阔学生的视野,规范自身行为举止,给学生做好表率,加强对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从而快速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1. 小学生品德教育论文 2. 小学品德教育论文范文 3. 小学品德教育论文 4.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论文 5. 浅谈小学品德教育论文

关于品德教育的论文

幼儿的品德 教育 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对于幼儿的品德教育,你有什么想法呢?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幼儿的品德教育论文,欢迎阅读!浅谈幼儿的品德教育论文篇一 当前,幼儿教育不断深化改革,但幼儿园的教育改革,不但是简单的、知识上的加加减减,而是应基于更深层次的道德价值观的思考。幼儿教育的道德价值取向是什么?正如国内外许多教育家所达成的共识:对于人的一生而言,任何知识都可以日后通过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去弥补,唯有人格的养成是从小培养并基本定型的,否则,一旦养成就很难去纠正了。所以说幼儿期是进行品德教育的重要时期。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 方法 去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才行之有效? 一、针对性教育 中国有句古语“五岁成习,六十亦然”,如此说来,幼儿时期是各种能力发展形成的关键时期,它将影响一个人的终生!因此,对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我们必须从娃娃抓起,要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根据不同年龄班机幼儿个体差异,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良好品德教育,把品德教育贯穿于各个教育活动中,小班通过“分果果”、“我有一个幸福的家”等主题活动,可让幼儿从中了解到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关系,养成先人后已的良好品质,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生活、关心他人的真实情感,中班、大班,进行深一层次的教育,可分别选择“我爱海南”、“升国旗”等活动内容,由浅入深,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适合幼儿年龄特点,既健康又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关心和热爱祖国的情感,为日后进一步树立爱国主义西思想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还可根据季节变化和社会性节日,为孩子创造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机会,培养幼儿的同情心,通过这些有针对性教育活动,具体落实到幼儿品德教育的实践中,让幼儿心智得到发展,良好品德逐渐养成。 二、随机教育 随机教育就是利用日常生活中各种教育契机,有意识地对幼儿进行适当的、正确的引导。过去,我们一些老师,把德育工作只放在课堂中进行,而忽视了在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但实践证明:只在有限的上课时间里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只有随机进行,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在幼儿园的一天里,上课时间仅占15—65分钟,绝大部分时间是属于游戏、体育锻炼、户外活动、睡眠、进餐等等,一日生活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向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良机。因此,我们除了有目的、有计划地在一日活动各个环节中加强对幼儿思想品德教育外,日常中,进行随机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次,上完美工课,废纸扔了一地,看到满地的废纸,没有一个小朋友主动说要把课室捡干净,怎么办?这时,我就有意识地用自己的行动去感化他们,悄悄俯下身来去捡丢在地下的废纸。一张一张……忽然,我发现身旁多了一双双忙碌的小手,许多孩子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了。无需命令,无需指使,他们都干得那样认真、细致,我的行动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象这样的教育契机,生活中到处都有。一天,活动刚结束,不一会儿,几个小朋友跑过来:“老师,张讯把小希推倒了”。正当我想发火批评他几句时,晓婷走过来说:“老师,我的裙带松了”。我还没来得及说话,张讯就抢过去说:“我帮你绑!”并立即动手,帮晓婷绑好裙带。我马上抓住这一时机,对全班小朋友说:“今天,我要表扬张讯小朋友……话还没说完,一个孩子就站了起来:”老师,张讯打人!“这下可不得了,就象捅了蜂窝,“老师,他拔我的头发。”“老师,他抓我!”……这时,我亲切地对走过来的张讯说:“来,把你的小手伸出来。”然后我面对全班小朋友说:“以前张讯这双小手欺负过许多小朋友,但今天他用这双小手帮晓婷绑裙带,做了一件好事,就该受到表扬,他做了错事,我们要帮助他改正,老师相信张讯小朋友会用这双小手做很多很多的好事。”说完,孩子们的掌声就响彻了整个活动室。后来,我发现不仅张讯,连全班小朋友都有了明显的变化,经常看到一些帮助老师倒垃圾、帮小朋友搬椅子等助人为乐的良好行为。 幼儿的日常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契机,只要教师善于观察,捕捉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把品德教育渗透到每个活动环节里,并运用得当就可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 家园同步教育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幼儿思想单纯,可塑性强,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幼儿留下很深的印象,特别是幼儿其人格思想的形成,家长的影响占着重要的一部分。随着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深入贯彻,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千方百计给他们灌输多方面的:“高难度”知识,这种只重视智力教育,忽视品德教育,使幼儿从小形成自我.任性.刁蛮的性格,对孩子健全人格的培养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幼儿品德教育,必须家园同步进行,才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 我国著名 儿童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孩子可以说是父母的镜子”,确实,父母的 言行举止 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做家长不仅要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而且一举一动都要堪称为幼儿表率。有人说,坏孩子就诞生在父母的言行举止之中。这句话说得非常有道理,父母的言行举止无时无刻不在对孩子产生着这样那样的影响,有的父母不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经常在孩子面前说一些混淆是非的话,如经常听到有的家长以肯定的口气当着孩子的面对人说:“这孩子精得很,吃东西专爱挑大的.好的吃”。或说“这家伙不知多鬼,不管要什么都想尽办法一定要到手。”这些语言很容易误导孩子,因为孩子的认识是直接的,使孩子把这些话信以为真,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影响,使孩子形成自私.刁蛮的不良行为,造成不良后果。做父母的必须注意自己的言行,给孩子一个明确的是非标准,否则,对幼儿的思想品德教育起到阻碍的作用。因此,家长的待人接物,要做到与邻居和睦相处,尊老爱幼,关心他人,让孩子处处感受到爱.和谐的重要,如:节假日做父母的可带孩子到朋友家做客,要有礼貌,不经别人同意,不能随便动别人的东西,和学会热情招待客人,让孩子感受与人接触和交往的愉悦。这对孩子是一种品德教育的无形投资,让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受益终身。 平时,还可通过家园联系手册、家访、家长开放日、家长学校等形式,让老师和家长互相沟通,了解孩子在园和在家的情况,在教育上达成共识,做到家园同步进行教育,共同配合,把幼儿培养成一个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浅谈幼儿的品德教育论文篇二 二十一世纪的社会是知识竞争的社会,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是创新的教育。现代社会,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是家中的小皇帝。望子成龙、望女成风几乎成了所有父母最大的心愿,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人们对教育的关注视线也正在转移,越来越注重基础教育——幼儿教育已成为被关注的焦点,抓好幼儿时期教育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俗话说:“要想学会做事,首先学会做人!”多年的幼教实践告诉我,要想教有所获、学有所成,关键的基础和前提是要抓好幼儿期的德育教育。 当今社会独生子女的自私、粗暴、无礼任性等行为随处可见,特别是在家庭中这种现象表现得更为严重。如在幼儿园中争抢玩具,这种行为大部分与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关,样样事情依着自己的孩子,犯了错也是心疼,不去批评指正,但现在的幼儿是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任何社会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自己的下一代提出道德方面的要求,社会的发展对人道德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当现代社会已经进入到人才、人力资本决定一切的阶段,人的素质,国民受教育的程度,人的道德水准和文明程度,将直接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所以许多国家把调整教育目标作为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对策。而在培养目标中,又将培养年轻一代良好的思想品德放在首位,从而大大提高国民的素质,增强国势。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习惯,因此我们应抓住幼儿养成教育的关键期,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使幼儿终身受益。那么作为家长和幼儿园的教师该做些什么?如何去做? 一、误方法,树正确观念 现今独生子女普遍,家长应正确对待孩子的行为,纠正错误的教养方式,树立正确的观念,不能抱有“他打你一拳,你也还他一拳”的错误心理。幼儿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家庭对幼儿个体的身心发展的影响是通过家长的教养行为来实现的。因为父母在家庭生活中的表现一般是最坦率而无掩饰的。幼儿模仿性强,辨别力差,家长一些不良的、错误的言行对幼儿的发展有很大的消极影响。如,家庭中父母“过度关心、过度替代、过度教育、过度要求”等错误的教育方式,结果使一部分幼儿成为依赖性强,缺乏最起码的生活自理能力,缺乏道德约束力,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胆怯、粗暴。因此家长必须在孩子面前以身作则,树立榜样,使他健康成长,避免出现心理畸形。 二、家园联动, 经验 共享 由于幼儿园、家庭密切联系,使原来的家庭配合幼儿园教育变成为家园同步教育、共同教育。这不但对幼儿的德育发展水平有明显的提高,而且对改变家长的教育方式也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孩子与家长在共同的生活中,互 相学 习;家长与教师在互相沟通中,同步教育孩子。但对于家长来说,他们毕竟不是专业的教育者,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有着一定的难度,因此,通过家长会、家园联系窗、组织相关的专题讲座,向家长宣传幼儿早期德育的重要性,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多种渗透,促幼儿德育发展 幼儿德育内容的确立,不能仅仅依据教育者的主观愿望,而必须研究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进行与幼儿相适应的德育。 1.将德育渗透于“同龄”和“混龄”的活动之中。 在幼儿园中不难发现同龄儿童中,通常会出现“争抢玩具”、“粗暴打人”等现象,这就需要教师劝解指导,而在“混龄”活动中,则会不由自主地出现“以大带小,以强带弱”的现象,大班的孩子往往会很自然地把中小班的孩子当成弟弟妹妹来护着,和他们共同游戏、玩耍,一般不太会出现矛盾冲突。混龄儿童在一起活动,可以促进一些新的社会性行为的发展,对年长的儿童来说,能扩大交往的技能,形成责任心。 2.将德育渗透于教学活动之中。 每个孩子都有着他们不同的特点,当他们出现无理要求、粗暴打人时,我们的教师都应适时适度地介入指导,及时调整幼儿的行为。根据幼儿好模仿的年龄特点,如,给幼儿讲讲《三只蝴蝶》的 故事 ,渗透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品德教育,唱唱《让座》这首欢快的歌曲,使孩子们懂得尊重老人的道理…… 3.将德育渗透于“爱”的教育之中。 当幼儿之间出现冲突时,单纯的严厉训斥,往往不能奏效。相反,采用榜样法和情感陶冶法循循善诱,以爱熏陶,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幼小的心灵,从而使其彻底领悟悔改。对幼儿来说,当然不可能形成什么“信念”,但要使幼儿的道德认识转化为“行为”,情感同样起着这种作用。同时,也由于幼儿道德情感和生理发展的某些特点,应更多采用这些方法,要把这些方法当作幼儿德育的基本方法。所以我们的家长对待孩子提出无理要求时千万不能大声训斥或一顿毒打,以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或造成他们的逆反心理,而应以理说服。 总之,无论作为家长还是老师,我们都希望孩子们在品德教育上能健康发展,成为一位真正受人欢迎,被社会所接纳的二十一世纪人才。对此,这就需要我们家园携手,站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来重视幼儿的德育,采用“课堂教学主动渗透,课外活动延伸补充,家庭生活熏陶感染, 社会实践 锻炼成长”的全方位、立体式的模式,从幼儿阶段开始共同促进幼儿德育的发展。有针对性、有层次地帮助幼儿认识问题,及时予以教育纠正,使之形成正确的品德、行为习惯,才能更好地面向全体幼儿,实现德育教育的任务。 浅谈幼儿的品德教育论文篇三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在幼儿园的素质教育中如何培养幼儿形成良好品德不仅是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为此我们应该对幼儿的德育工作予以认真研究,才能保证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 一、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内容要做到系列化 3~6岁幼儿是个性品德形成的关键期,由于幼儿的可塑性很大,他们的个性品德在形成过程中会经常出现反复,所以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内容应该做到系列化。也就是说要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使幼儿的品德在良好的教育氛围中得到培养。所谓教育内容的系列化,是指在德育工作中要根据幼儿的个性品德特点,制定系列化的德育工作方案,按照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对幼儿实施有计划的品德教育,才能保证幼儿思想品行向良好方向发展。如按照时间制定的系列教育有初入园时的爱集体教育;“三?八”妇女节的爱妈妈教育;“六一” 儿童节 的好儿童教育;“七一”的爱党教育;“十一”的爱祖国教育等等。还可以结合各科教学活动进行系列教育。以“三八”节的爱妈妈教育活动为例,语言课中的儿歌《我是妈妈的小帮手》; 学 唱歌 曲《我的好妈妈》;游戏《我帮妈妈拎菜》;美术活动《我为妈妈做红花》等等。“爱妈妈”的教育活动不仅在时间上保证了系列化,在教育内容上也保证了系列化,教育主题和教育内容相互呼应,整体配合,形成了幼儿园德育工作中的合力,不仅培养了幼儿良好品德,还能调动幼儿对教育活动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我园在开展系列化教育活动之后,家长们说:“孩子变懂事了,经常帮助我做一些家务。”可见,有计划的安排科学、合理的教学活动,使幼儿在系列化的教育活动中“学一点知识,懂一点道理,做一点实事,养成一种品德”。 二、在日常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进行德育 幼儿园的日常活动内容多,幼儿每天要接触各种各样的环境,在经常变化的环境中,如果德育工作跟不上,很容易使幼儿受到不健康的教育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日常生活中对幼儿的德育工作。由于日常生活教育内容不系统,这就要求我们要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进行德育。日常生活中的潜移默化教育实质上就是利用生活常规对幼儿进行良好品德的养成教育。 1.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幼儿园的卫生习惯教育是德育工作中的一项内容,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对于提高人的文明素质有重要影响。因为卫生影响人类的全部生活,所以培养幼儿的良好卫生习惯也是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卫生习惯教育上主要有幼儿的个人卫生习惯教育;集体生活环境卫生教育;公共卫生规范教育等内容。个人卫生习惯教育以养成教育方法为主,集体生活卫生教育以常规教育方法为主;公共卫生教育以制度规范影响方法为主。 2.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良好的生活习惯也能影响人的文明素质水平,中华民族几千来已经形成了许多公认的生活习惯礼仪要求。但近年来由于对人礼仪教育重视不够,一些家长也忽视了对幼儿生活习惯方面的礼仪教育,这就需要幼儿园要为幼儿进行生活习惯的补课教育。幼儿的生活习惯教育的主要内容有:睡眠、进餐、宿舍规范和生活朴素教育及独立生活能力教育等方面。如睡觉时不影响别人、进餐时不讲话、不剩饭菜、遵守宿舍规范、不乱花钱、节约用物、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等。生活习惯教育一般以规范和制度影响的养成教育方法为主。

一个人的成长不仅仅是知识面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品质品德的形成和完善,因此小学 教育 中注重学生品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小学品德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小学品德教育论文篇一 《如何做好小学思想品德教育》 【摘要】小学教育是除了 家庭教育 之外孩子们进行的教育启蒙阶段,启蒙阶段的教育内容对一个人往后的成长是具有重大影响作用的,与此同时,一个人的成长不仅仅是知识面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品质品德的形成和完善,因此小学教育中注重学生品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老师可以通过讲道理还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通过实践活动环节来树立正确的思想品德,还可以通过以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校内校外共同努力,全社会协调一致,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等途径来一起提高小学思想品德教育。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重要性途径 学校教育是一个人一生中最主要的获得教育的地方,小学教育是人生教育的启蒙阶段,肩负着奠定学生很多品质品格的责任,同时在小学教育的高年级阶段,学生们也已经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只有在小学时期树立良好的思想品德品质,才能为往后中学和大学阶段的思想德育教育打好基础,才能为青年时期形成正确的、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打好基础。人们一般在小学时期度过自己的少年时代,因此,如何加强和改进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我们面临的一个紧迫课题。 一、小学思想品德的重要性 在人们的思维观念里,常常认为只有中学期间和大学期间的德育教育才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道德品质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却忽视了小学教育作为初级阶段启蒙教育所有的影响效力,认为小学的德育教育不重要,可有可无。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养成,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的开端不是从中学教育或者大学教育开始的,而是在小学阶段的教育就已经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当然无可否认:青年时期的确是一个人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小学时期的孩子们处于启蒙教育阶段,可塑性强只要正确地引导,就能促进 儿童 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变得更加优秀。反之,如果在德育的某一环节上出现偏差,则将使儿童向不良的方向发展,就成了大家眼中的“坏孩子”。所以小学时期的德育教育、少年时代良好道德观念的树立,正是为中学和大学时期的德育教育,为青年时代人们的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打基础、做铺垫,因此,小学、中学和大学中的德育教育是相辅相成的,要求决不能截然分开,忽视和放松小学德育教育是不正确的、有害的。 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涵 思想品德教育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既包括政治教育和思想观点教育的开展,还包括道德品质的引导性教育。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包括热爱国家、热爱社会主义、树立远大志向等。思想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对一切事物的正确的基本思想观点,包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其他一些观点。道德品质教育是培养青少年学生形成社会所需要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规范的教育。这三个方面的内容不是相互独立相互隔绝的,而是相互渗透相互辅助的联系在一起,只有综合开展着三方面内容,才能真正实现小学教育中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才能为中学和大学时期的德育教育以及青年时代时期形成正确的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打好基础,做好铺垫。 三、开展思想品德教育 方法 首先,老师应该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用事实讲道理。小学生处于接受教育的启蒙阶段,对于认知世界更多是采用模仿的方式,因此老师在平时的思想品德教育中要懂得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重要性,明辨是非,不能带有主观偏见,不溺爱学生,制止错误的言行,肯定正确的言行,爱憎分明,为孩子们树立一个良好得学习榜样。在引导孩子正确思想行为、或者纠正错误思想行为的过程中,要注重用事实讲道理的方式,而不是一味的指责和惩罚。 其次,注重“言行合一”,通过实践活动环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品德。目前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是爸爸妈妈的贴心宝贝,“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不热爱劳动,便也不懂得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为了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观念,养成珍惜别人劳动成果的好品质,应该适当的让学生亲身实践,参与一些劳动活动,比如打扫教室卫生、学校卫生等活动。在劳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可能就会发现身边有不讲卫生、不热爱劳动的人的存在,也能体会到不讲卫生、不热爱劳动的确是一种坏的生活习惯和不好的思想意识,使他们从内心产生抵制这种不良习惯的意识,进而使他们树立热爱劳动讲卫生的意识和观念。 再次,通过以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为了活跃校园 文化 推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学校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德育教育活动。可以通过这些主题活动,能够培养和提升学生们的思想道德品质。主题教育活动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一是每三个月确定―个教育专题。这主题教育。既要要主题突出,又要紧密相连,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是每个月行一次主题班会。让学生在讨论、主体活动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中。提升自己的品质。三是充分利用重大节日来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在深入了懈重大节日来的同时得到相应的教育。四是可以开展先进个人、优秀小组、文明班评比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索质。 最后,创设良好环境,潜移默化培养。环境影响对学生品德成长有重要陶冶作用。一般情况下,良好的环境总足陶冶人的良好品德.不良的环境则形成人的不良思想行为。今天,我们更应自觉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以保证学生晶德健康成长。首先,学校要创设一个优美和谐的育人环境。小学生白天大部分时间在学校里.美观清洁的校园、朴实庄重的校舍、明亮整洁的教室。有秩序.有节奏的教学活动和作息安排.良好的校风和班风等.不仅给人以清新舒适之感,产生奋发向上的最佳心理状态.起到心旷神怡的作用,还会使学生产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思想受到启迪,产生美好理想和实现理想的巨大力量。因此.良好的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很重要。 另外,父母足孩子最好的老师,也证明家庭环境以及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孩了的人部分时间是在家中度过的,与家庭成员的接触交往更多更亲密,家长最了解自己的子女,学校教育辅以家庭教育的支持和配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要让孩了多做些力所能及的 家务活 ,不但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艰苦朴素的作风.强健体魄,还可以增强抵御轻视劳动以及厌恶劳动,怕脏、怕累的生活作风。其次.家长必须与学校配合,特别足与班主任保持经常性的联系。 四、结语 现在的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跨世纪的新一代,代表着祖国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他们的思想品质,道德信仰以及文化素质,直接关系着国家的面貌和民族的信仰,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实现。作为小学教师,必须要明确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认真地研究思想品德教育过程的特点,探索思想品德教育的新方法,新路子,为推进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张铁勇.试论当代德育的基本性与发展趋势[J].思想政治教育,2002(5) [2]胡家和.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与途径[J].安徽教育,2003,(22):16-18. 小学品德教育论文篇二 《浅谈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摘 要:由于我校是地处城乡结合处,城乡结合部的小学生生存空间与思想意识的特殊性、家庭教育方式的特殊性,学生学习习惯的多样性,导致了学生难教和教学效率低。本文分析了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进而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现状;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城乡结合部的人群变得越来越复杂起来。正是由于城乡结合部的小学生生存空间与思想意识的特殊性、家庭教育方式的特殊性,学生学习习惯的多样性,才导致学生难教、效率低。下面就对这一系列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进行探讨。 一、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教育现状和问题 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总体呈现“两差”、“一欠缺”的现状。“两差”之一是行为习惯差,主要表现为:果皮纸屑乱扔乱丢,脏话粗话张口就是,打架斗欧家常便饭。“两差”之二是学习习惯差,学习缺乏自觉性,总是要老师督促他们学,上课缺乏认真听,认真想,认真做的良好习惯。更不要说有自己去探究、学习、构建知识体系的学习习惯。“一欠缺”就是思想意识欠淳朴,主要表现为城市、农村的孩子互相歧视,部分学生沾上黑社会习气,骄横野蛮,满脑子坏水;还有的学生抵制不住诱惑,沾上流氓习气,流里流气。正是由于城乡结合部的小学生生存状态的特殊性、家庭教育方式的特殊性、学习习惯的多样性,才导致学生难教、效率低下。 (一)城乡结合部的家长文化底蕴不够,影响孩子成长 这些家长基本上是农民.整体素质普遍较低。他们大多只有初中及以下的文化,在他们的家庭中很少看得见书。谈到辅导功课,很多家长反映,现在的书太难,孩子的作业拿回家,一点都看不懂,尤其是数学学科部分题目显得更为严重。有些家长大都认为孩子在父母面前必须是服从,没有与孩子交流沟通的意识。他们的教育简单粗暴,打骂孩子是普遍现象。 (二)家庭环境是物质优先,精神落后 伴着城乡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部分家长觉得现在手头宽裕了,渐渐从土地解脱出来,相当一部分人认识到孩子是家庭的希望,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开始关注孩子,重视孩子的发展,可是却缺乏对孩子教育最起码的方法。他们中的一些认为应该让孩子吃好的、穿好的、玩新的,要啥给啥。另有些家长则以物质作为惩罚手段.这也不允许,那也不允许,忽略了从精神上关心教育孩子。相当一部分家长不配合教师对孩子进行教育,他们认为,家长的任务就是给孩子提供吃穿,学习教育则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对孩子的教育成长不闻不问。 (三)留守儿童问题严重 比上面一种更不幸的也是目前很常见的一种现象――留守儿童问题。有的家长双双长年外出打工,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到了爷爷奶奶身上。这种隔代教育存在着许多弊端:一是极端溺爱迁就孩子,使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产生.遏制了孩子的独立能力和自信心的发展;二是祖父母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很少接触新事物,影响了对孩子的教育,影响孩子良好个性品质的建立;三是管不了孩子,就对孩子放任自流,任由孩子成天看电视、进网吧、游戏厅,或到外野逛。影响孩子优秀品质的形成。 (四)学生学习的毅力不够,学习习惯不好 城乡结合部的孩子进入学校学习后,普遍表现出自控能力差,出口成“脏”、随地吐痰、乱扔垃圾、迟到、爱吃零食等问题。这些由于家庭环境原因养成的不良习惯很不容易纠正。反映到学习上,表现出无计划性,无急迫感,无吃苦耐劳精神,对课堂教学很不适应,对老师的学习要求往往不当回事。由于学习习惯普遍不太好,如不爱做好课前准备,迟迟拿不出所需要的书、本和笔、尺等,听课、做作业过程中爱讲话、爱走神精力不易集中等。因此在课堂上表现出思考与行动的速度不够快,不爱或不知怎样向老师提出疑问,跟不上课堂教学的节奏,课堂学习效率不高。做作业常感到吃力,作业老是完成得不好,且使学习上的疑难越积越多,对学习上的困难更是望而却步。 二、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教育的对策 (一)学校要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充分发挥其教育的主导作用 运用适当教育 措施 ,培养学生学习自制性、独立性,发展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控行为、自主意识,学会客观、冷静地评价自我。针对学生实情,教师帮助这些学生制定一个合理的家庭 学习计划 ,如早上回顾一下前一天的学习内容;学习新知识后马上复习;放学后要完成当天作业和第二天学习内容的预习;进行课外各种信息收集等,并督促学生严格执行,从而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状况和教材内容,适时对城乡结合部的这些学生进行学习策略辅导,学习能力培养,以助学生“学会学习”。首先要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再是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思维力、 想象力 、 记忆力 、注意力等学习能力培养。具体要求为“五会”:学习目标自己会确定;学习计划自己会设计; 学习方法 自己会选择;学习时间自己会安排;学习偏差自己会补救。 (二)家长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家庭教育素质 作为家庭教育的主体,家长需要不断学习和改善,才能做一个更好更有效的家长。要教育孩子,家长需要多学习儿童心理学,了解现代孩子的特点,多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不是从自己主观的想法去要求孩子,应更多地聆听孩子的心声。具体的操作建议: 1.对看电视的控制。父母特别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节目,不能放任孩子,想看什么就看什么。2.对读书习惯的培养。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将会受益终身,故家长要督促、提供环境来让孩子多接触书,成为书的朋友而不是强迫去读,掌握各个年龄段和自己孩子的性格特点去选择书籍,形成每天的读书时间安排,在日积月累中收货阅历,为以后打下牢固基础。 参考文献: [1]肖美良.城乡结合部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调查研究 [2]徐永琴.城乡结合部小学生的教育策略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J].2010,(7). [3]贾洪明.城乡结合部小学环境教育实践[J].辽宁教育,2008,(7). [4]孙辉,王淑娟.关注学生成长填补家庭教育的真空――对父母无固定职业、无稳定收入家庭学生的教育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3,(4). 小学品德教育论文篇三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问题及对策》 在农村教育中,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逐渐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尤其是这些儿童的思想定位及健康心理的形成不容忽视。因此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要加强品德教育制度规范,了解小学生的内心需求,对症下药,这直接关系到小学生未来发展。 一、当前思想品德课程在小学教育中的必要性 (一)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促进小学生价值观的正确树立 小学阶段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缺乏对事物正确的评价标准,又因为小学生正处于爱幻想的年纪,需要教师对学生加以教育引导,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而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内容中有一部分主要是针对的心理教育,对学生未来心理素质的培养十分关键,能够促进小学生整体素养的形成,有利于学生未来各方面的发展。 (二)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凝聚力的形成 由于我国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许多小学生在家就是“小皇帝”“小公主”,父母长辈十分溺爱,这就使得小学生十分自私,奉献精神和团结意识极度匮乏。但是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内容中有许多是宣传团队精神和共同价值观的知识,小学生通过学习思想品德知识可以快速形成一种共同的价值观,这也是班级的凝聚力所在,可以有效增强班级的向心力,将所有学生凝聚在一起。 二、当前我国农村小学品德教育现状分析 (一)对思想品德教育缺乏重视 当前我国农村地区深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一切以分数成绩来作为考核标准,虽然有些农村小学虽然领导阶层重视思想品德教育,但是并没有落实到思想品德教师肩上。有些教师缺乏思想品德教育理念,认为思想品德课程分数太少,而且学生分数基本都满分,教师根本没有将重点放在思想品德教学方面,只重视语文、数学、英语这些学科教学,对思想品德教学重视不足, 教学方法 也较为陈旧,一方面,对于农村留守儿童那种自我酝酿形成的不良习惯,难以将其向好的方向转变和修整;另一方面,也严重影响了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 在对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考核数据中显示,大多数小学学校的德育工作开展都十分顺利,各项教学记录都十分详细,但是如果继续推敲就会发现,小学学校理论教学较多,而思想品德实践教学开展较少,有着严重的“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存在。 例如,在开展“学雷锋精神”活动中,小学学校各项活动计划、校长讲话记录都十分详细,但是就是缺少开展活动时的视频资料,这就可以看出我国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工作存在着严重的说教形式问题,根本没有认识到思想品德教学的根本意义,无法触动小学生的心灵,失去了思想品德课程应发挥的作用。 (三)农村留守家庭制约思想品德教育发展 由于农村地区经济条件落后,许多农村家长都选择进城务工,这就导致了许多留守儿童问题,这些留守儿童通常是与自己的爷爷奶奶在家,缺乏教养,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在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就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教师无法快速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许多留守儿童性格都较为孤僻,不习惯与人交流,严重制约了思想品德教育的发展。 (四)对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认识不足 当前我国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内容更新较慢,课本中的很多内容都与时代相脱节。随着小学生的成长,他们的认知能力也在逐步增强,而“思品”的这种脱节发展,使得课本内容与小学生实践经历相差很多,尤其对于一些农村的留守儿童来说,他们更需要一个可靠且有保障的引导者。这样不但会给他们的生活和思想引导带来极大的偏差,而且他们也会对课本知识产生厌学情绪,认为教材上的知识过于虚假,最终导致小学生形成错误的社会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提升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质量的具体措施 (一)思想品德教学内容要重根基 想要提升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质量,必须要加强对国家公民品德教育的开展,要从大环境开始抓起,首先要加强对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师的道德素养考核,为人师表必须要有高尚的情操、规范的举止,要能给小学生做出表率。同时还要对小学思想品德教材内容进行更新和修改,要重点宣扬国家利益、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理念,同时三者之间也要有机结合发展,学校要多组织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与群众进行互动,开拓小学生的身心视野。 (二)创新思想品德教学途径 农村小学学校必须要改变传统思想品德教学模式;要迎合新课改要求,加强对学生内心情感状况的了解;要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习惯的培养,充实学生的视野。可以鼓励学生阅读一些伟大人物的书籍,让学生体会伟人的爱国情怀,同时还可以组织小学生到抗日纪念馆或博物馆进行参观,用实践活动去感染学生的心灵。 (三)品德教育方法是品德教育的关键 常见的小学品德教育的方法有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情感陶冶法、实践锻炼法和品德评价法等。不管教师采用哪种教学方法,都应注重联系实际,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选择真实、具体、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事例展开教学,积极引导学生参加 社会实践 ,让学生在实践中经历风雨,增长才干。 四、结语 当前我国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小学教师必须要加强教学方式的创新,要开阔学生的视野,规范自身行为举止,给学生做好表率,加强对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从而快速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1. 小学生品德教育论文 2. 小学品德教育论文范文 3. 小学品德教育论文 4.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论文 5. 浅谈小学品德教育论文

品德与社会教学论文

小学《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阶段对儿童进行德育的主要课程,它以态度、情感和行为的改变为主要目标。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思想品德课教学,是否真正走向素质教育,其重要标志是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教育过程的程度。在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尽情为学生安排充实、丰富的活动,给予充分表现的机会,不断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让他们在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自行判断、共同评价中,明辨是非,感知善恶,加速道德认识的内化,促进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1.角色扮演引发共鸣近年来,有识之士提出“让学生中在活动中学习思品”、“思品教学体现活动化”等观点。在思想品德课中,一篇故事完整、情节生动、表象鲜明的课文,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扮演课文中的人物,表演出整个故事情节。通过一台有血有肉、情节生动的课本剧,学生可从中领悟到课文中的思想内涵。这是一种以社会经验为基础而设计出的教育模式。它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增强社会中的角色意识,唤起责任感。例如《我想要我能要》一课,有关星星和爸爸妈妈逛商场吵着买东西的一段情节,就可以让学生以模拟的百货商店为背景,由学生来扮演爸爸妈妈和星星,双方都试图说服对方。让学生演了后评,评了再演。这样在评演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言行,认识到想要的和能要的之间的区别、差距,加上老师的点拨和激励,学生的道德认识不知不觉内化为学生的行动而外显出来。2.组织辩论深化明理学生的道德认识不能只局限于课本,有时必须通过活动拓展认识,深化明理,而开展课堂辩论,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方法。中央电视台曾经现场直播“国际大专辩论会”,吸引了无数观众。来自不同国家的选手旁针博引,唇枪舌剑,向广大观众展示了敏捷的思维,超凡的口才。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道德认知冲突或抓住学生认知冲突,让学生采用辩论的方式解决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在辩论中深化明理,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3.开展实践知行结合思品课的教学应注重课堂明理,课外导行。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除了课内教学,校内训练,还要有意识地抓住各种教育时机,组织学生主动地、愉快地进行实践活动,从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有利于知行统一,形成道德评价的能力,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现代儿童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很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而大部分家长是只重视智力的开发,忽略了对其他方面的要求,这就造成了部分学生不关注周围的人和事,对他人的劳动无感激之情,觉得一切都是自然的、应该的,逐步养成了惟我独尊、我行我素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倾向。在教学《我的劳动感受》一课时,我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会关注他人,知道学校内、社会上有许许多多的工作岗位,这些岗位上的人们都在辛勤地劳动着,他们每天都在默默地为我们服务着;一方面让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有意识地尝试不同的工作岗位,体验劳动的过程,感受劳动的艰辛,激发对劳动的热爱之情和对劳动者的理解和尊重,同时在劳动实践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属于在开展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之时,教师要利用传统的课堂教学之外的时间与空间,为学生开拓第二课堂。教师要学会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入到社会当中,将多元化评价手段整合在小学生的实践当中。当代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要认识到评分制的不足之处,将评价手段开放化。在传统的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当中,教师利用一张嘴与一本书进行形式化教学,这样的教学与评价手段应当被取代。教师要敢于针对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内容,对教学评价与考核的标准进行改变,从品德与社会知识体系的规律出发,完善评价标准与原则。

数学教育中的德育渗透论文

这个不难写啊,又重复率要求吗

针对小学生年龄小、知识面狭窄、接受事物少注意力不集中、自我控制能力差等情况,如何在数学课中渗透德育思想教育呢?我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经验,总结出了小学生数学课与德育渗透的几点做法。

一、兴趣教育法

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看,人们的一切活动,都是受需要和兴趣支配的,学习的需要与学习的动机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在数学教育中,也应有机向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这样可以使学生增长更多知识,开拓眼界,还可以使数学教学增加趣味性和思维性,使思想教育和数学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数学课具有特殊的优势,特别是低年级数学,数学教材图文并茂、形象鲜明,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这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方便和新鲜感。激情教育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情感,使他们处于火热的学习氛围中,在这样环境中更能促使他们的学习兴趣,收到好的效果,从中接受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教育。

如三角形的教学,加强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增加了图形变换、位置的确定的内容,加强了几何建模以及探究的过程,这样把课堂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与数学课程中各个分支进行整合,其目的.是为更好地体现“空间与图形”的教育价值,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把握自己赖以生存的空间,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同时,让学生知道五星红旗是长方形的,它代表着我们伟大的祖国,象征着56个民族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使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强大;红领巾是三角形,它是红旗的一角,是烈士的鲜血染成的。而且学生知道了团结、奋进、诚实、勇敢是我们中国少年先锋队的作风,队名表示着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我们的使命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的决心是学好知识,练好本领。这样,就让学生又一次进行了爱祖国、爱国旗、爱红领巾的教育。

二、知识教学法

数学学科十分重视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发展他们的智力和才能。在数学中,任何一种课业形式都是要手脑并用的。(数学教学论文 )知识教学法就是根据数学课的特殊性,启发学生在实践中提高精神境界,陶冶知识情操,分清是非,增强对道德行为的理解,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这也是小学数学几何教学的重要任务。

如我在教学《图形面积》这一课时,我改变了在作业纸上作图的习惯,以小组为单位,每组在规定的位置上绘制国旗、队旗。绘完后,我让学生说说国旗象征什么?生1:国旗旗面为红色象征革命。生2:象征着人民大团结。师:对,同学们说得真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它是用烈士的鲜血换来的,我们要更加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做祖国的栋梁。在计算它们的面积实际操作中,我鼓励学生们大胆表现,充分发挥其才能,充分表现他们的思想纯洁、真诚朴实、醇厚天真。在热烈的气氛中,学生的自豪感在他们心中得到升华,随之各种能力也得到了发展,除了学习知识,学生也受到了思想品德的教育。

三、自主学习法

空间观念是在活动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回忆生活经验,观察实物,动手操作、想象,情境描述等都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途径,也是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的重要手段。因为几何的初步知识,无论是线、面、体的特征,还是图形特征、性质,对小学生来讲都是比较抽象、形象的材料。同时,我采用了许多活动化的呈现方式,如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摆一摆、拼一拼等,并根据学生的特点,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从事数学活动,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有条理的思考、推理、交流等活动,经历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探索图形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过程,从而获得鲜明、生动和形象的认识,进而形成表象,发展空间观念。如在多边形教学中,让学生利用学过的图形剪一剪、摆一摆,可以把学过图形摆成五角星,告诉学生五角星代表56个民族,我们只有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共同建设我们的国家,才能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强大。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我们除了传授数学知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外,还要不断地进行渗透德育思想、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做到坚持不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真正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一、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和科技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教学时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联系实际,阐明所学知识的用处,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深入浅出地进行学习目的教育。例如:一年级教学“元、角、分的认识”,可以介绍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的正确使用和生产建设中的作用;二年级教学“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要使学生知道已学过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不能满足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需要,这部分知识在今后的学习以及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要经常用到;三年级教学“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时,可以介绍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建设中的应用;五年级教学“比例尺”时,可以介绍按“比例尺”计算“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以及按“比例尺”绘制图纸,在建筑、科研、军事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等等。通过教师简明扼要的介绍,学生能把所学新知识同现实生活、今后的学习和国家的建设逐步联系起来,明确所学知识的重要性。另外,还可以借助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提供的材料,有计划、有目的地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的广泛应用。学生才能开阔眼界,产生学好新知识的欲望和正确的学习动机,增强学习的动力。 二、改进学习方式,培养创新意识。 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方式直接影响到创新意识的发挥。在实践中,我发现在学习过程中循规蹈矩,纯粹靠死记硬背,习惯于通过记忆、模仿获取知识,而不去研究知识的来龙去脉的学生;不善于交往的学生,创新意识明显不强。可见,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做起。 培养学生养成自主探索的习惯。自主学习者的动机是内在的或自我激励的,学习的方法是有计划的或已经熟练达到自觉的,其学习就是自主的学生如果逐步形成了自主探索的习惯,其创新思维就水到渠成。 首先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发挥学生的创新潜能。肯动脑筋、爱动脑筋的学生,思维才有一定的深度,才有创新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提供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维空间,问题太具体了,不利学生的创新,问题又空洞了,学生不知从那方面想起;还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不能问题一出现就急于寻找答案,这样可能导致让少数学生代替全班同学思考。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不能只关注问题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交流、汇报各自判断、推理、分析或者顿悟、潜能提供了发展空间。 三、结合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是我们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宗旨。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根据数学的特点,说明事物的内涵,阐明事物的本质属性与外的关系。1.充分挖掘数学教材本身的德育因素2.结合数学知识,介绍数学史和数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如结合数学《圆的周长》教学,介绍祖冲之关于圆周率的准确计算,对学生进行祖国灿烂文明史的教育。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外活动,培养创新意识 小学教学课外活动是建立在小学教学课堂教学基础上的一种更广泛意义上的教学活动。数学活动课非常注重求异、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非常苛刻地要求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具有更加浓厚的色彩。课外活动强调以自读、自学为主,讨论、释疑为辅,赋予了小学数学课外活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更为浓重的色彩,无疑对学生自主、终身学习意愿的形成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例如:教学“千克的初步认识”后,我设计了一堂活动课。要求学生统计出全班同学的体重,并让他们画出表格,学生对来自身边的数学问题很感兴趣,他们热心地调查,称体重。同时,他们从收集到亲手称一称到的体重中学会了比较数的大小,他们也通过实践活动知道了饮食要合理分配,营养才会均衡,身体才会健康。在学完“时、分、秒”这一课后,我让学生设计一个与时间赛跑的方案,这样利用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和基本的技能,提出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自己设计解决方案。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教育学生从小珍惜时间,珍惜劳动成果,引发学生对教学知识的兴趣。 总之,在小学数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要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认知目标出发,充分利用数学的学科特点,深挖小学数学教材中所蕴含的德育因素,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让我们带着阳光般灿烂的笑容走进课堂,走进春天,去播种期待,播种心灵,播种真情!去塑造明天的主人,托起未来的世纪。

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论文

一个人的成长不仅仅是知识面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品质品德的形成和完善,因此小学 教育 中注重学生品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小学品德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小学品德教育论文篇一 《如何做好小学思想品德教育》 【摘要】小学教育是除了 家庭教育 之外孩子们进行的教育启蒙阶段,启蒙阶段的教育内容对一个人往后的成长是具有重大影响作用的,与此同时,一个人的成长不仅仅是知识面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品质品德的形成和完善,因此小学教育中注重学生品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老师可以通过讲道理还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通过实践活动环节来树立正确的思想品德,还可以通过以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校内校外共同努力,全社会协调一致,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等途径来一起提高小学思想品德教育。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重要性途径 学校教育是一个人一生中最主要的获得教育的地方,小学教育是人生教育的启蒙阶段,肩负着奠定学生很多品质品格的责任,同时在小学教育的高年级阶段,学生们也已经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只有在小学时期树立良好的思想品德品质,才能为往后中学和大学阶段的思想德育教育打好基础,才能为青年时期形成正确的、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打好基础。人们一般在小学时期度过自己的少年时代,因此,如何加强和改进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我们面临的一个紧迫课题。 一、小学思想品德的重要性 在人们的思维观念里,常常认为只有中学期间和大学期间的德育教育才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道德品质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却忽视了小学教育作为初级阶段启蒙教育所有的影响效力,认为小学的德育教育不重要,可有可无。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养成,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的开端不是从中学教育或者大学教育开始的,而是在小学阶段的教育就已经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当然无可否认:青年时期的确是一个人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小学时期的孩子们处于启蒙教育阶段,可塑性强只要正确地引导,就能促进 儿童 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变得更加优秀。反之,如果在德育的某一环节上出现偏差,则将使儿童向不良的方向发展,就成了大家眼中的“坏孩子”。所以小学时期的德育教育、少年时代良好道德观念的树立,正是为中学和大学时期的德育教育,为青年时代人们的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打基础、做铺垫,因此,小学、中学和大学中的德育教育是相辅相成的,要求决不能截然分开,忽视和放松小学德育教育是不正确的、有害的。 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涵 思想品德教育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既包括政治教育和思想观点教育的开展,还包括道德品质的引导性教育。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包括热爱国家、热爱社会主义、树立远大志向等。思想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对一切事物的正确的基本思想观点,包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其他一些观点。道德品质教育是培养青少年学生形成社会所需要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规范的教育。这三个方面的内容不是相互独立相互隔绝的,而是相互渗透相互辅助的联系在一起,只有综合开展着三方面内容,才能真正实现小学教育中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才能为中学和大学时期的德育教育以及青年时代时期形成正确的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打好基础,做好铺垫。 三、开展思想品德教育 方法 首先,老师应该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用事实讲道理。小学生处于接受教育的启蒙阶段,对于认知世界更多是采用模仿的方式,因此老师在平时的思想品德教育中要懂得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重要性,明辨是非,不能带有主观偏见,不溺爱学生,制止错误的言行,肯定正确的言行,爱憎分明,为孩子们树立一个良好得学习榜样。在引导孩子正确思想行为、或者纠正错误思想行为的过程中,要注重用事实讲道理的方式,而不是一味的指责和惩罚。 其次,注重“言行合一”,通过实践活动环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品德。目前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是爸爸妈妈的贴心宝贝,“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不热爱劳动,便也不懂得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为了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观念,养成珍惜别人劳动成果的好品质,应该适当的让学生亲身实践,参与一些劳动活动,比如打扫教室卫生、学校卫生等活动。在劳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可能就会发现身边有不讲卫生、不热爱劳动的人的存在,也能体会到不讲卫生、不热爱劳动的确是一种坏的生活习惯和不好的思想意识,使他们从内心产生抵制这种不良习惯的意识,进而使他们树立热爱劳动讲卫生的意识和观念。 再次,通过以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为了活跃校园 文化 推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学校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德育教育活动。可以通过这些主题活动,能够培养和提升学生们的思想道德品质。主题教育活动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一是每三个月确定―个教育专题。这主题教育。既要要主题突出,又要紧密相连,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是每个月行一次主题班会。让学生在讨论、主体活动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中。提升自己的品质。三是充分利用重大节日来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在深入了懈重大节日来的同时得到相应的教育。四是可以开展先进个人、优秀小组、文明班评比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索质。 最后,创设良好环境,潜移默化培养。环境影响对学生品德成长有重要陶冶作用。一般情况下,良好的环境总足陶冶人的良好品德.不良的环境则形成人的不良思想行为。今天,我们更应自觉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以保证学生晶德健康成长。首先,学校要创设一个优美和谐的育人环境。小学生白天大部分时间在学校里.美观清洁的校园、朴实庄重的校舍、明亮整洁的教室。有秩序.有节奏的教学活动和作息安排.良好的校风和班风等.不仅给人以清新舒适之感,产生奋发向上的最佳心理状态.起到心旷神怡的作用,还会使学生产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思想受到启迪,产生美好理想和实现理想的巨大力量。因此.良好的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很重要。 另外,父母足孩子最好的老师,也证明家庭环境以及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孩了的人部分时间是在家中度过的,与家庭成员的接触交往更多更亲密,家长最了解自己的子女,学校教育辅以家庭教育的支持和配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要让孩了多做些力所能及的 家务活 ,不但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艰苦朴素的作风.强健体魄,还可以增强抵御轻视劳动以及厌恶劳动,怕脏、怕累的生活作风。其次.家长必须与学校配合,特别足与班主任保持经常性的联系。 四、结语 现在的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跨世纪的新一代,代表着祖国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他们的思想品质,道德信仰以及文化素质,直接关系着国家的面貌和民族的信仰,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实现。作为小学教师,必须要明确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认真地研究思想品德教育过程的特点,探索思想品德教育的新方法,新路子,为推进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张铁勇.试论当代德育的基本性与发展趋势[J].思想政治教育,2002(5) [2]胡家和.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与途径[J].安徽教育,2003,(22):16-18. 小学品德教育论文篇二 《浅谈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摘 要:由于我校是地处城乡结合处,城乡结合部的小学生生存空间与思想意识的特殊性、家庭教育方式的特殊性,学生学习习惯的多样性,导致了学生难教和教学效率低。本文分析了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进而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现状;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城乡结合部的人群变得越来越复杂起来。正是由于城乡结合部的小学生生存空间与思想意识的特殊性、家庭教育方式的特殊性,学生学习习惯的多样性,才导致学生难教、效率低。下面就对这一系列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进行探讨。 一、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教育现状和问题 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总体呈现“两差”、“一欠缺”的现状。“两差”之一是行为习惯差,主要表现为:果皮纸屑乱扔乱丢,脏话粗话张口就是,打架斗欧家常便饭。“两差”之二是学习习惯差,学习缺乏自觉性,总是要老师督促他们学,上课缺乏认真听,认真想,认真做的良好习惯。更不要说有自己去探究、学习、构建知识体系的学习习惯。“一欠缺”就是思想意识欠淳朴,主要表现为城市、农村的孩子互相歧视,部分学生沾上黑社会习气,骄横野蛮,满脑子坏水;还有的学生抵制不住诱惑,沾上流氓习气,流里流气。正是由于城乡结合部的小学生生存状态的特殊性、家庭教育方式的特殊性、学习习惯的多样性,才导致学生难教、效率低下。 (一)城乡结合部的家长文化底蕴不够,影响孩子成长 这些家长基本上是农民.整体素质普遍较低。他们大多只有初中及以下的文化,在他们的家庭中很少看得见书。谈到辅导功课,很多家长反映,现在的书太难,孩子的作业拿回家,一点都看不懂,尤其是数学学科部分题目显得更为严重。有些家长大都认为孩子在父母面前必须是服从,没有与孩子交流沟通的意识。他们的教育简单粗暴,打骂孩子是普遍现象。 (二)家庭环境是物质优先,精神落后 伴着城乡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部分家长觉得现在手头宽裕了,渐渐从土地解脱出来,相当一部分人认识到孩子是家庭的希望,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开始关注孩子,重视孩子的发展,可是却缺乏对孩子教育最起码的方法。他们中的一些认为应该让孩子吃好的、穿好的、玩新的,要啥给啥。另有些家长则以物质作为惩罚手段.这也不允许,那也不允许,忽略了从精神上关心教育孩子。相当一部分家长不配合教师对孩子进行教育,他们认为,家长的任务就是给孩子提供吃穿,学习教育则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对孩子的教育成长不闻不问。 (三)留守儿童问题严重 比上面一种更不幸的也是目前很常见的一种现象――留守儿童问题。有的家长双双长年外出打工,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到了爷爷奶奶身上。这种隔代教育存在着许多弊端:一是极端溺爱迁就孩子,使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产生.遏制了孩子的独立能力和自信心的发展;二是祖父母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很少接触新事物,影响了对孩子的教育,影响孩子良好个性品质的建立;三是管不了孩子,就对孩子放任自流,任由孩子成天看电视、进网吧、游戏厅,或到外野逛。影响孩子优秀品质的形成。 (四)学生学习的毅力不够,学习习惯不好 城乡结合部的孩子进入学校学习后,普遍表现出自控能力差,出口成“脏”、随地吐痰、乱扔垃圾、迟到、爱吃零食等问题。这些由于家庭环境原因养成的不良习惯很不容易纠正。反映到学习上,表现出无计划性,无急迫感,无吃苦耐劳精神,对课堂教学很不适应,对老师的学习要求往往不当回事。由于学习习惯普遍不太好,如不爱做好课前准备,迟迟拿不出所需要的书、本和笔、尺等,听课、做作业过程中爱讲话、爱走神精力不易集中等。因此在课堂上表现出思考与行动的速度不够快,不爱或不知怎样向老师提出疑问,跟不上课堂教学的节奏,课堂学习效率不高。做作业常感到吃力,作业老是完成得不好,且使学习上的疑难越积越多,对学习上的困难更是望而却步。 二、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教育的对策 (一)学校要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充分发挥其教育的主导作用 运用适当教育 措施 ,培养学生学习自制性、独立性,发展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控行为、自主意识,学会客观、冷静地评价自我。针对学生实情,教师帮助这些学生制定一个合理的家庭 学习计划 ,如早上回顾一下前一天的学习内容;学习新知识后马上复习;放学后要完成当天作业和第二天学习内容的预习;进行课外各种信息收集等,并督促学生严格执行,从而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状况和教材内容,适时对城乡结合部的这些学生进行学习策略辅导,学习能力培养,以助学生“学会学习”。首先要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再是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思维力、 想象力 、 记忆力 、注意力等学习能力培养。具体要求为“五会”:学习目标自己会确定;学习计划自己会设计; 学习方法 自己会选择;学习时间自己会安排;学习偏差自己会补救。 (二)家长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家庭教育素质 作为家庭教育的主体,家长需要不断学习和改善,才能做一个更好更有效的家长。要教育孩子,家长需要多学习儿童心理学,了解现代孩子的特点,多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不是从自己主观的想法去要求孩子,应更多地聆听孩子的心声。具体的操作建议: 1.对看电视的控制。父母特别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节目,不能放任孩子,想看什么就看什么。2.对读书习惯的培养。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将会受益终身,故家长要督促、提供环境来让孩子多接触书,成为书的朋友而不是强迫去读,掌握各个年龄段和自己孩子的性格特点去选择书籍,形成每天的读书时间安排,在日积月累中收货阅历,为以后打下牢固基础。 参考文献: [1]肖美良.城乡结合部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调查研究 [2]徐永琴.城乡结合部小学生的教育策略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J].2010,(7). [3]贾洪明.城乡结合部小学环境教育实践[J].辽宁教育,2008,(7). [4]孙辉,王淑娟.关注学生成长填补家庭教育的真空――对父母无固定职业、无稳定收入家庭学生的教育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3,(4). 小学品德教育论文篇三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问题及对策》 在农村教育中,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逐渐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尤其是这些儿童的思想定位及健康心理的形成不容忽视。因此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要加强品德教育制度规范,了解小学生的内心需求,对症下药,这直接关系到小学生未来发展。 一、当前思想品德课程在小学教育中的必要性 (一)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促进小学生价值观的正确树立 小学阶段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缺乏对事物正确的评价标准,又因为小学生正处于爱幻想的年纪,需要教师对学生加以教育引导,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而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内容中有一部分主要是针对的心理教育,对学生未来心理素质的培养十分关键,能够促进小学生整体素养的形成,有利于学生未来各方面的发展。 (二)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凝聚力的形成 由于我国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许多小学生在家就是“小皇帝”“小公主”,父母长辈十分溺爱,这就使得小学生十分自私,奉献精神和团结意识极度匮乏。但是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内容中有许多是宣传团队精神和共同价值观的知识,小学生通过学习思想品德知识可以快速形成一种共同的价值观,这也是班级的凝聚力所在,可以有效增强班级的向心力,将所有学生凝聚在一起。 二、当前我国农村小学品德教育现状分析 (一)对思想品德教育缺乏重视 当前我国农村地区深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一切以分数成绩来作为考核标准,虽然有些农村小学虽然领导阶层重视思想品德教育,但是并没有落实到思想品德教师肩上。有些教师缺乏思想品德教育理念,认为思想品德课程分数太少,而且学生分数基本都满分,教师根本没有将重点放在思想品德教学方面,只重视语文、数学、英语这些学科教学,对思想品德教学重视不足, 教学方法 也较为陈旧,一方面,对于农村留守儿童那种自我酝酿形成的不良习惯,难以将其向好的方向转变和修整;另一方面,也严重影响了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 在对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考核数据中显示,大多数小学学校的德育工作开展都十分顺利,各项教学记录都十分详细,但是如果继续推敲就会发现,小学学校理论教学较多,而思想品德实践教学开展较少,有着严重的“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存在。 例如,在开展“学雷锋精神”活动中,小学学校各项活动计划、校长讲话记录都十分详细,但是就是缺少开展活动时的视频资料,这就可以看出我国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工作存在着严重的说教形式问题,根本没有认识到思想品德教学的根本意义,无法触动小学生的心灵,失去了思想品德课程应发挥的作用。 (三)农村留守家庭制约思想品德教育发展 由于农村地区经济条件落后,许多农村家长都选择进城务工,这就导致了许多留守儿童问题,这些留守儿童通常是与自己的爷爷奶奶在家,缺乏教养,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在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就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教师无法快速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许多留守儿童性格都较为孤僻,不习惯与人交流,严重制约了思想品德教育的发展。 (四)对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认识不足 当前我国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内容更新较慢,课本中的很多内容都与时代相脱节。随着小学生的成长,他们的认知能力也在逐步增强,而“思品”的这种脱节发展,使得课本内容与小学生实践经历相差很多,尤其对于一些农村的留守儿童来说,他们更需要一个可靠且有保障的引导者。这样不但会给他们的生活和思想引导带来极大的偏差,而且他们也会对课本知识产生厌学情绪,认为教材上的知识过于虚假,最终导致小学生形成错误的社会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提升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质量的具体措施 (一)思想品德教学内容要重根基 想要提升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质量,必须要加强对国家公民品德教育的开展,要从大环境开始抓起,首先要加强对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师的道德素养考核,为人师表必须要有高尚的情操、规范的举止,要能给小学生做出表率。同时还要对小学思想品德教材内容进行更新和修改,要重点宣扬国家利益、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理念,同时三者之间也要有机结合发展,学校要多组织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与群众进行互动,开拓小学生的身心视野。 (二)创新思想品德教学途径 农村小学学校必须要改变传统思想品德教学模式;要迎合新课改要求,加强对学生内心情感状况的了解;要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习惯的培养,充实学生的视野。可以鼓励学生阅读一些伟大人物的书籍,让学生体会伟人的爱国情怀,同时还可以组织小学生到抗日纪念馆或博物馆进行参观,用实践活动去感染学生的心灵。 (三)品德教育方法是品德教育的关键 常见的小学品德教育的方法有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情感陶冶法、实践锻炼法和品德评价法等。不管教师采用哪种教学方法,都应注重联系实际,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选择真实、具体、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事例展开教学,积极引导学生参加 社会实践 ,让学生在实践中经历风雨,增长才干。 四、结语 当前我国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小学教师必须要加强教学方式的创新,要开阔学生的视野,规范自身行为举止,给学生做好表率,加强对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从而快速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1. 小学生品德教育论文 2. 小学品德教育论文范文 3. 小学品德教育论文 4.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论文 5. 浅谈小学品德教育论文

《小学思品活动教育的开发与应用》

摘要:正在深化的教育改革和实施的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看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不可偏重和忽视任何一个方面;而综合素质提高的关键就是思品活动教。育的开发与应用。加强小学生的思品活动教育,是学校、家庭与社会必须共同关注的课题。

关键词:思品活动教育;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开发;应用

深化素质教育具体到课程改革中就必须实施思品活动教育。可见,思品活动教育在现代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思品活动教育,尤其是小学思品活动教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

一、更新思想观念,重视思品活动教育工作

近几年来,由于教育改革步伐加快、力度加大,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已经由原来的素质教育要依靠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逐渐转变为不仅依靠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而且要把思品活动教育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的局面。

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和更新既是教育改革的根本,也是教育改革的难题。教育本身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要求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师应该把学生看成一个个活生生的有发展潜力的人,应该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用自己的人格和精神去感动每一个学生的内心世界。所以,教师要提高认识,从根本上转变和更新思品活动教育工作的理念。

二、立足校本,民间美术教育进课堂

思品活动作为一门独立形态的课程,它超越了具有严密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它强调了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和社会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核心,是一种经验性课程。我们认为,必须对学校思品活动教育进行合理有效的开发与应用,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学生的发展开辟更广阔的空间。

学科教学中“因材施教”理念的提出,要求教师在进行学科教学时必须摆脱教材的全过程束缚,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而思品活动课程其主体性的特点,更要求学校、教师、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必须立足校本,凸现学校民间美术进课堂教育特色,让思品活动课程的开发扎根于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中。

1.确定主体。我校是著名版画家彦涵的母校。长期以来,学校依托这一得天独厚的民间美术教育资源,组织学生开展了各种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进课堂实践活动,在学生心头埋下了爱民俗、学民俗的种子。

2.人人参与。思品活动课程的主体性除了指向学生层面外,还应该指向教师这一层面,它的综合性本身就要求全体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开发的实践、探索中来。

3.重点开发。“课程实施难”是思品活动实施过程中的一大突出问题:时间的问题、教师的指导问题、活动经费的问题等等都制约着这一课程的实施。我们尊重客观事实,做到既不回避问题,也不惧怕问题,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校内铺开,与“学科知识”相整合思品活动是一门高度综合的经验性课程,它既需要学生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又需要学生具备知识整合的能力。必须重视学科思品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学科思品活动中提高并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一方面,因为学科思品活动是思品活动课程内容的一部分,二者有联系也有区别,而学科思品活动具有鲜明的学科特性;另一方面,因为学科思品活动的开展可以补充思品活动实施的不足,有效促进思品活动课程的实施。为此,我们尝试进行了学科思品活动内容的开发。

1.分学段,编写提纲。我们成立了由学科分管领导、教研组长组成的学科思品活动开发领导小组,分低、中、高年级段,带领对应教师,认真学习各学科各年段的教学目标,认真分析教材内容,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寻找结合点和发散点,从“结合学科、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准备”几方面编写各年段学科思品活动纲要。在纲要初步成型后,组织教师进行二次修改。

2.依据提纲,编写方案。我们发动全体教师举行“学科思品活动方案评选”活动。要求每位教师根据自己所任的学科、年级,选择纲要中的两个内容,可以是独立设计,也可以是合作进行。为了充分考虑活动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每个活动方案后面都要求注明“活动注意点”。

四、校外延伸,将思品活动融入“社会生活”

思品活动必须体现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体现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整合,这样的目标使它的活动时空必须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活动内容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可知可感的环境中体验,生发情感,从而促进他们多方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因此,我们在开发民间美术进课堂思品活动特色内容和学科思品活动的同时,注重校外延伸,让思品活动扎根于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中,赋予思品活动课程更广阔的背景,让学生在更大的舞台中实践、锻炼、提高。

1.开发家庭生活实践内容。我们在原来的学校家长委员会成员、家庭辅导员成员中选择了一批文化素质相对更高些的家长,要求他们联系自己家庭及周围邻居家庭的生活情况,联系自己孩子在家中学习、生活、活动的情况,结合家长对孩子教育、能力方面的需求,从一个点出发,提供相关的活动要求、设想、素材。

2.开发社会生活实践内容。为强化学校民间美术进课堂教育特色,我们把连云港市民俗博物馆、连云港市革命历史博物馆作为校外科技实践活动基地,请他们根据单位、行业、产品开发的特点,结合小学生的学习实践能力,提供开展校外科技思品活动的内容。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