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以就业主题的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5 09:39:25

以就业主题的论文

就业是每个人和家庭要面对的问题,是民生之本。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关于大学生就业形势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大学生就业形势的论文篇一 《浅谈“大学生就业形势的问题”》 【摘 要】就业是每个人和家庭要面对的问题,是民生之本。随着高校扩招,社会经济状况的变化,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出。针对当前大学生与工作岗位之间信息的不对称的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 毕业 生就业信息的作用与来源;紧接着分析了造成了毕业生就业巨大压力的原因;最后本文从国家、社会、学校、个人四个方面提出了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 措施 和途径。 【关键字】大学生就业; 渠道 ;措施 一、就业信息的重要性 从国内外关于 教育 方法 与解决就业问题的研究可以看出,大多数研究都把注意力集中在高等教育方向的能力培养上,而忽视了对专业技能、社会适应能力以及交际能力的培养。这种做法通常会让刚刚迈出校园的学子们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去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因此,为了避免这种情况,高校教育与社会需求二者应当结合起来。要做到这一点,及时、有效的就业信息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高校可以与企业建立良好合作关系,通过企业提供的就业信息来了解社会需要什么类型的人才,从而灵活地调整教育模式。这样一来社会就能有效迅速的吸收高校输出的人才。[1]朱继光(2009)曾提出学校和企业应加强联系,共同培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第一,加强校企合作,让高校了解用人单位所需要的人才类型以及对毕业生就业能力的要求;第二,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让大学生及早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用人单位应提供给大学生更多的见习和实习机会。此外,大学生自身也要明确自己的未来的发展方向,了解社会发展趋势,关注当今就业的动态。根据企业的就业要求,发现的自己的不足,从而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弥补自己的缺陷。当前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1、校园招聘会。校园招聘会主要是中小型企业,其中不少企业是私人企业。2、学校校园网发布的就业信息。校园网就业信息具有参考性。3、社会人才招聘会。社会人才招聘会所涉及的岗位多,信息广泛,是获取各种岗位有效信息的理想渠道。4、报纸或新闻媒体。通过这种方式所获取的信息一般繁琐,缺少针对性。5、亲朋好友以及父母提供的信息。 二、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根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虽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教育理念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扭转。近几年来,各大高校连年扩招,使得毕业生的就业市场逐步由买方市场向卖方市场转变。此外,由于日趋激烈的竞争,企业对高素质、高能力、高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 (一)国家相关政策和改革的影响 我国虽然已经由计划经济步入到了市场经济,但在户籍、社会保障和人事管理方面的制度尚不健全。由于经济发展的速度与社会制度的改革存在错位,这同样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困难。例如:由于现在大城市的经济相对发达,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有着良好的创业环境,所以很多大学生在毕业后把目光都集中在那些较发达的城市。但许多大学生由于户口问题他们无法为自己的创业申请贷款资金,梦想也就随之化为泡影。另外,现在很多企业,尤其是私人企业不可能像国企那样为大学生提供很好的五险一金保障,造成了很多毕业生不愿意到私企或小企业工作,从而形成了供需错位的现象。 (二)高校扩招和教育模式的影响 近几年来,各大高校连续扩大招生规模,造成毕业生就业市场出现严重失衡。传统关于大学生是宝的说法已经退出历史舞台,而大学生就业困难却成为了不争的事实。自从2000年以来,我国的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其增长率与社会可提供的工作岗位悬殊甚大。下面通过近几年的数据可以简单了解一下高校招生人数以及毕业生人数的情况: 年份 2012 2013 高校招生人数(万) 540 567 607 629 657 675 686 704 招生人数增长率 大学生毕业人数(万) 413 495 559 611 630 660 680 700 毕业生人数增长率 表1 2006~2013年高校招生人数、毕业生人数以及二者的增长率; 资料来源:(1)高校招生人数及毕业生人数来自教育部公布数据;(2)高校招生人数增长率和毕业生人数增长率均通过计算得来; 从上表中可知随着高校招生人数的增加,毕业生人数也随之增加。根据招生人数增长率和毕业生人数增长率可以看出每年的增长率均为正值,且2013年的高校招生人数和毕业生人数均突破700万。这远远超出了社会所能提供的工作岗位的范围。 除此之外,部分高等院校墨守成规的教育机制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因素。在知识更新迅速的时代,高校应根据就业形势灵活地转变自己的教育模式,用新知识、新技能来培养社会所需求的综合型人才。总之,[3]高校作为人才的生产者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新世纪的经济法则已经表明,未来的 职场 竞争将不再是知识与专业技能的竞争,而是学习能力的竞争。 (三)企业的要求苛刻,盲目追求高学历、高文凭 随着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剧增,使得企业掌握了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在招聘的过程中,他们往往利用毕业生市场供大于求的特点来抬高用人标准,对一般的本科院校、专科院校的学生简历不屑一顾。他们打着“吸收高水平人才”的 口号 ,将目光集中在少数名牌大学,而忽视了其他一般院校的毕业生。这种现象往往会使一般院校的毕业生产生自卑感,从而不愿意与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去竞争同一个工作岗位。 (四)大学生就业观念落后,能力不足及不合理的求职方式 就业观念对大学生选择就业的行为影响很大,合理的就业价值观是大学生做出正确选择的关键。一方面,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往往对自己的期望过高,一心追求高薪金、高福利、环境适宜的工作场所。同时,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基层部门工作抱有怀疑的态度,这种滞后的就业理念就造成了供需结构不平衡问题。因此,社会中往往会出现“有业无人,有人无业”的现状。另一方面,部分学生进入大学以后由于自我约束能力差,任意放纵自己。在四年的大学时光中,能力没有得到较高的提高。此外正确的求职方式同样是获取理想工作的关键。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往往成功的路径不止一条,求职的方式也不是绝对的。一般来说,求职方式主要有招聘会求职、网上求职以及电话求职。但对于不同的工作性质需要不同的求职方式,不同的求职方式有着自己不同的方式和途径。[2] 三、缓解大学生就业的途径 面对毕业生人数和就业岗位的不对称现象,当前解决好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迫在眉睫。为了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以及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国家、社会、学校和大学生应当积极行动起来、共同努力,最终实现建立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政府调控为辅助、以学校推荐为媒介、以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为根本”的就业机制。 1、 国家方面 首先,国家应该为大学生就业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政府要坚持为大学生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对于积极响应“三支一扶”和西部计划的大学生,政府应该提供良好的社会保障,鼓励他们到贫困和偏远的地区磨练自己。第二,要建立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政府要加大对人力资源市场的监管,确保招聘过程公开、公平、公正。第三、完善和健全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国家应该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平台。例如,为了实现大学生由岗位竞争者向岗位的开拓者的转变,国家可以通过建立大学生创业基地为他们提供贷款基金、法律援助等等。这种做法使得创业者不但解决了自己的就业问题,同时也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第四、健全教育制度、调整培养结构。国家要根据社会需要做出合理的招生计划和完善的教学模式,并将相应的指标和政策及时传达到各个高校。 2、 社会方面 社会经济状况的改变对大学生就业有着显著的影响,目前的社会经济状况对就业的影响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导致了三大产业的结构发生了变化,最终使三大产业所能吸收的就业潜力也在逐年改变。因此,协调好三大产业之间的劳动力配置问题已成为缓解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下面通过具体的数据和分析可以得到清晰的了解。 年份 就业人员(万人)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所占比例 第二产业所占比例 第三产业所占比例 2005 74647 33442 17766 23439 2006 74978 31941 18894 24143 2007 75321 30731 20186 24404 2008 75564 29923 20553 25087 2009 75828 28890 21080 25857 2010 76105 27931 21842 26332 2011 76420 26594 22544 27282 2012 76704 25773 23241 27690 表2 2005~2012年三大产业就业人数及其比例; 图1 2005~2012年三大产业就业人数 图2 2005~2012年三大产业就业比例; 资料来源:(1)2005~2012年三大产业就业人数及其比例均摘自中国统计年鉴;(2)图1和图2是根据表1绘制出来的。 从表1和图1不难看出每年的就业总人数在不断增加,但第一产业每年的就业人数呈现下降趋势,而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却在逐年增加,这说明就业岗位开始由第一产业向第二和第三产业转移;从图2可以看到第一产业由2005年的下降到2012年的,下降了大约1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由2005年的上升到2012年的,上升了大约7个百分点,是发展最为迅速的产业;第三产业由2005年的上升到2012年的,上升了5个百分点,并且在2011年首次超过了第一产业的比例。 3、 高校方面 刚刚走出校园迈入社会的学子们往往由于涉社不深、缺乏社会 经验 、没有正确的定位,所以在求职过程中往往处处碰壁。因此,高校作为人才的培养者和输出者,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帮助他们做出合适的职业生涯规划。首先、要把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大学的一门必修课程,要让所有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要让他们明白开设这门课程对他们将来就业的意义以及重要性。再者、高校要采取灵活的授课方式,让学生们真正参与到课程当中来。课堂上老师可利用实例分析,多用一些成功案例来激发同学们学习的动力。另外,对于不同背景和不同经历的学生,高校可以选择有针对性的授课方式,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更能让学生产生对着门课程的兴趣。反之,如果所有的高校都采用相同的教学模式,容易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最后,当面临社会环境和国家政策的重大变化时,学生们应学会如何调整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没有任何方法和技巧是永远有效的。因此,高校应根据学生自己的特点,为学生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让他们对自己的生涯规划有一个动态的把握。事实上,为了让学生们进一步了解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又可分为内职业生涯规划和外职业生涯规划,二者存在一定的区别与联系,见下表。 职业生涯规划概念及区别、相互关系 内职业生涯规划 从事一项职业时所需具备的知识、观念、心理素质、经验、能力、身体健康等因素的结合及变化过程。内职业生涯是外职业生涯的前提,它带动外职业生涯的发展 外职业生涯规划 从事职业时的工作单位、工作地点、工作内容、工作职务与职称、工作环境、工作待遇等因素的结合及其变化的 故事 。外职业生涯通常是别人认可和给予的,也容易被别人否认和收回 可以看出,内外职业生涯规划有着各自的特点、范围和方式等。但二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所以高校在指导学生做出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时,应让他们了解内外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让他们能够灵活运用职业生涯规划。 4、大学生方面 面对激烈的竞争形势和严峻的就业压力,大学生需要提前为自己的将来做好规划。首先,要增强自己的独立意识和创新意识。现在很多大学生依赖性较强,凡事都要请教父母或询问朋友,缺乏主见。但对于走出校门的学子们来说,正是敢于奋斗、敢于拼搏、敢于争取的时期。他们理应用自己的思想和智慧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做自己想做的事业。作为新一代的青年还需要具备创新意识。创新意识能提升人的内在动力。创新本质上概括了了一种新的人才标准,它蕴含着一种重要的信息:社会需要充满活力的人、有开拓精神的人、有新思想道德素质和现代科学 文化 素质的人。它能够激发人的能动性、主动性、创造性的进一步发挥,从而极大丰富和扩展了人自身的内涵。江泽民曾讲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第二点、要具备竞争意识。竞争是一种能力,它能使人感觉到生命的存在、能使人的生活充实而有意义。如果一个人缺乏竞争意识,就等于没有了奋斗和进取的动力,那么他终究逃不过平庸和被淘汰的命运。因此,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要勇于和善于竞争。第三点、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价值观对动机具有指导的作用,人们行为的动机同样受价值观的支配和约束,价值观对动机模式有着重要影响。[5]价值观是人生的基石,是成功的前提。拥有正确的价值观意味着一个人可以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做出正确的抉择,意味着一个有道德、讲诚信、负责任的人,是一个值得信赖、值得托付的人。作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毕业生,拥有正确的价值观不仅是其成功就业的基础,更是其人生道路的垫脚石。 参考文献 [1]朱继光:.英国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及其启示.世界教育信息,2010年 [2]理查德?尼尔森?鲍利斯:《你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中信出版社,2002年 [3]游一行:《狼性法则》,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年 [4]李军锁、王胜荣:《大学生就业指导》,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年9月 [5]李开复:《成功学教程》,中国商业出版社,2010年

就业问题是我国一直正在努力解决的一个问题,特别是在高校普遍扩招的情况下,大学生们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形势与政策关于就业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探索》

摘 要: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逐年递增,大学生就业面临新的挑战和压力。高校要注重将大学生就业问题置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中,根据市场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就业指导管理机制及工作机制,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学生提高就业的成功率。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培养模式 就业指导

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对各国经济和高校毕业生就业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如何促进大学生就业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难题。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逐年递增,大学生就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压力。探索高校人才培养新模式,开辟就业指导新途径,将有利于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

一、学生就业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大学生就业现状:大学生总量供大于求;供求存在结构性矛盾;就业的地区差异大;就业的满意率低。

我国的大学生入学率仅接近全世界平均水平,还不算高,从长期来看,不应该存在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但由于大学生增长速度超过了经济发展的速度,超过了目前社会经济发展的消化能力,从而在短期内出现大学生就业难的局面。目前,国家的某些制度和机制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大学生就业。如不同经济成分的就业单位在身份、工资待遇上差别较大。大学生到国有企事业单位就业,工资收入相对较高,拥有所谓“干部身份”,享受住房、医疗、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而到非国有经济部门,特别是私营企业和个体户等,不仅收入较低,身份、档案无着落,而且没有稳定的社会保障。另外,我国在户口管理还实行“农业”与“非农业”两种不同的管理制度,城乡之间由于户籍问题而导致的就业、养老、医保、低保等不平等的现象普遍存在,城镇福利普遍要比农村好得多。由此造成大学生不愿到私营企业和个体户就业,不愿到农村就业。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主要还在于高校本身的教育观和毕业生自身的择业观。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专业设置上滞后于市场需求,在设置专业和开设课程时没有很好地考虑社会需求方向,致使专业人才的产出与岗位需求不成正比,某些专业的毕业生很多,社会的需求却已饱和,而有些用人单位急需的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却很少。此外,我国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就业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脱节状态,实效性不高。再从个体层面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还在于学生自身素质较低。当前,用人单位很希望求职者有工作经验和创新能力,综合素质高。但不少大学毕业生并不具备以上三方面的优势。有些毕业生在求职中注重攀比而忽略了个人条件和能力,希望毕业首次就业就能够获得好职位和高薪,却没有与之相匹配的综合素质,致使希望落空。

二、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探索与思考

大学教育是为了让学生在将来的职场上具有更好的任职资格和能力做准备的。我国高校要注重将大学生就业问题置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中,加大市场调研的力度,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专业设置,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就业指导管理机制和工作机制,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就业指导队伍,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学生提高就业的成功率。

(一)开展全程化就业指导

高校必须按照人才培养目标,开展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其中的全程化就业指导。可让学生一入校就进行职业教育,帮助学生对就业市场的状况进行了解;第二年帮助学生发现和了解自己的特性、兴趣和专长;第三年帮助学生收集用人单位资料,了解市场需求,参加社会实践,使学生对选择职业有直接的感受;第四年指导学生进行求职技巧训练,举办各种规模就业市场活动。加强就业心理指导,强化职业道德和责任意识,引导学生把个人奋斗目标与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统一起来,坦然走向职业社会。

(二)进行职业目标导向

美国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认为在现代社会中不同的职业有成百上千种,往往很难确定哪种职业最适合自己。因此,可将众多的职业归为数量有限的职业群,然后从这些职业群中去发现自己最感兴趣的职业群,并从中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领域。他认为人可分为六大类:现实型、探索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常规型,职业环境也可分成相应的同样名称的六大类,人格与职业环境的匹配是形成职业满意度、成就感的基础。高校可根据这一理论,对学生进行人格类型测试和择业引导,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能力特长,了解自身的个体特点和职业特点之间的匹配关系,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恰当的职业目标。

(三)强化职业技能培训

当今,社会各行各业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企业在人才招聘上,更重视的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习得的基础知识和专门性技能,而对学历等因素的要求并不十分严格。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学生专业技能培训,做到因材施教,使培训更有针对性、目的性。可聘请大企业的工程师、设计师、项目主管等到校为学生授课,分析各种技术、知识的发展趋势,传授实际操作技能,使大学生所学知识、技术与市场保持同步,与岗位要求实现无缝对接。而且可通过各种渠道组织学生到企业见习,进而推荐实习,为以后的工作积累经验。

(四)注重职场形象塑造

为提高大学毕业生首次就业的成功率,学校就业指导部门必须特别重视学生的求职技巧训练。要注意从心理、气质、形象、口头表达、人际关系、工作责任心等多个角度去训练学生,按用人部门的选人标准去塑造学生,以保证他们在与用人单位初次见面时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从而为他们的受聘创造更多成功的机会。必须加强学生心理素质培训,提高应对挫折的能力,消除求职过程中的退缩行为和消极态度。还可通过模拟应聘面试方式,训练学生的应试能力。如采用公务员、教员、各类企业的录用考试等模拟考试的形式,来训练学生参与各种就业考试的能力。

大学生就业指导是一个系统工程,实施这一工程需要多方通力合作。高校必须树立全员化的就业指导理念,开展全方位的职业生涯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从实际出发择业,以积极的态度就业,从而在促进学生就业中体现高等教育的功效。

参考文献:

[1]吴祠珍.美国高校就业指导理论与实践[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1)..

[2]窦宁.国外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启示[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3]王丽燕.日本大学生就业援助体系探析[J].文化学刊,2010,(3).

[4]刘文伟,项中,职君利,黄婉珊,曾盛斌.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分析与对策[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11).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形势与政策关于就业的论文

以就业为主题的议论文

第一,发展低碳经济会影响某些传统行业的规模扩张,进而影响这些行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提到,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把大幅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在“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将会是某些国家部门的工作重点,很多小规模的煤厂、电厂、水泥厂、造纸厂等将会被关停。这将加重相关专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第二,人民币升值不利于出口导向型企业的发展,这也会给大学生就业造成负面影响。“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与此相关的内容是,“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改进外汇储备经营管理,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在过去的2010年中,人民币升值对出口导向型行业的影响已经凸显出来,服装、玩具、机电类产品的出口形势越来越严峻。如果资本项目在“十二五”期间完全放开的话,人民币将会面临更大的升值压力。这是大学生就业在“十二五”期间面临的一个较大挑战。第三,金融部门的对外开放可能会压缩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十二五”期间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扩大金融业的对外开放程度。众所周知,金融部门是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阵地。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将从两个方面对大学生就业造成影响。首先,外资金融部门的进入会挤占国内金融部门的市场份额,从而缩减国内金融部门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数量。其次,外资金融部门的经营效率较高,它们进入国内市场会迫使国内金融部门提高效率、裁减冗员,这也会影响大学毕业生在金融部门的就业。从总体形势来看,笔者认为,“十二五”期间大学生就业形势面临的机遇大于挑战。从专业结构来看,社会保障、劳动关系、民法及跟节能环保、新能源相关的专业面临的机遇较多;金融、外语及跟传统制造业相关的专业面临的挑战较多。

网上搜 ,实在不行请人捉刀

这个问题太大了,我可是说不了啊,呵呵 多谢楼主抬举!楼主自己搜搜吧 !祝你好运!

对于职业的选择,每一个人,尤其是对初涉社会的大学生来说,都应该是一个谨慎的选择。因为职业关系到一个人未来的前途与发展,关系到人生价值的实现。许多人将自己定位得太高,非所谓“崇高”的职业不做,认为最基层的工作没有发展前景,只能庸碌的过活这一生。但我认为不然,一个人如果起初就拥有一份不错的职业,就容易产生膨胀的心理,对自己的能力估量得太高,在遇到困难时,就会摔得越重,也越容易一蹶不振。而起初选择一份比较基层的工作,心理上就会感觉更淡然些,凭自己的能力一点点向高层靠拢,一点点在工作中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这样过后得到的高席位就更有苦尽甘来的美感,而且自然就会用更平和更感恩的心去对待工作,对待下属,因为自己有过干基层的经历,也就更体谅员工的不易,而理解往往对于员工来说就是最有效果的“拉拢”,企业的长远发展也就自然不言而喻。有些人或许没有什么雄心壮志,不想与一些背地里蝇营狗苟的“伪君子”争名夺利,对于他们来说,高官不意味着权力与至尊,而意味着囚牢与束缚。想想也是这样,位置越高或许心里就会越不安,天天担心是不是有人想顶替自己,那些善意的笑脸或许有时也会被曲解为“笑里藏刀”,生活在这样的压力下,这样的猜忌中,人心善良的本性或许会被扭曲吧。其实无论是做领导集团的“首脑”也好,做一颗小小的“螺丝钉”也罢,只要能对自己的工作保持一份热忱心态,对自己的同事多一分理解和忍让,对自己多一点尊敬和期许,任何职业都是光荣而伟大的。老话说得好:“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或许你不适合做舞蹈演员,但你适合设计舞台;或许你不适合做销售总监,但你适合做人事主管;或许你不适合领导制人,但你适合在别人的领导下同样傲然做出成绩……有人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而我想说:心有多大,工作就有多崇高。

以百年成就为主题的论文题目

共和国的昨天——黑暗时代 19世纪中叶,清王朝统治下的中国已经处于下降阶段,国力衰微,政治不清,康乾盛世的荣光不再有,外敌的入侵,英国豪强强行撞开了中国的大门。从那时起,在随后的150多年间,欧美诸强疯狂抢占中国这块“肥肉”。古老的东方古国连同她的人民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民不聊生,生灵涂炭,人格尊严不再有,黑暗时代何时了,有志之士艰难探索着…… 20世纪初叶,辛亥革命成功推倒了帝制。20年代,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中国人民带来了希望。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领导下,共产党人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前仆后继,先后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洗礼,终于在1949年10月1日,伟大领袖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告别了黑暗时代,迎来了光明的前途。 共和国的今天——光明时代 新中国初建,百废待兴,经过数个五年计划的执行,国力有所恢复,全国人民成功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在这期间,1966年-1976年,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给国家、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人们回忆起来真是不堪回首。 1978年底,中共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及时客观准确地评价了毛泽东同志,稳定了党,稳定了国家,并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指明了道路。改革开放成为共产党人的共识,1992年,总设计师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解除了人们的后顾之忧,市场经济并非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与市场是资源配置方式,社会主义国家可以有市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之任务。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国策百年不变。 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国力显著提高,国际地位空前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科教文卫体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1997年香港、1999年澳门主权的成功收回,彰显了中国的实力。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的发生,中国政府表现出来的办事效率,全体国人表现出来的相亲相助,让世界震惊。同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行,让世界各国运动员、政府官员亲身感受到中国的开放,中国的包容,中国的魅力。 共和国的明天——辉煌时代 2009年10月1日,是共和国的60华诞。60年,相对于人类历史的长河来说,不算长久,但是,回望鸦片战争以来的150多年间的痛苦岁月,这60年的国内和平环境、改革开放的繁荣景象,不能不让国人感到珍惜,这样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21世纪,中国在未来的百年内依然不可松懈,不可折腾,毕竟我们是发展中国家,综合国力依然很弱,距离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很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实现中国的完全崛起、中华民族的复兴是我们华夏儿女的梦想,更是我们年轻一代义不容辞的使命。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形势与政策》论文如下:

穿越血与火的历史烟云,历经建设与改革的风雨洗礼,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迎来了她100岁的生日。

忆往昔峥嵘岁月,百年史浸满多少屈辱的泪水,数十年抗争又流尽了多少中华儿女热血满腔。100年前,一艘南湖上的红船从黎明中驶来,中国革命放射出第一缕绚丽的曙光。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航向。

党以七月的名义,呼唤八月的南昌风暴,呼唤秋天的井冈星火,呼唤长矛、大刀和红缨枪。100年风雨兼程,说不尽的坎坷沧桑;九十九年风云巨变,道不完的伟业辉煌!

忘不了,太行山下抗日的烽火,忘不了,微山湖畔的凯歌嘹亮。在无数先烈们用鲜血染红的党旗上,翻卷着的是x日本帝国主义的怒涛,流淌着的是为保卫祖国而澎湃的血浪。

是党带领我们斩关夺隘,历尽风险夺取胜利;是党带领我们艰苦奋斗,建设家园,奔向小康。

沧海桑田,神州巨变,100年征程岁月峥嵘,100年征程金光灿烂。如今,南极上空早已飘扬着我们的五星红旗,太平洋上出现了我们强大的海军舰队,神州5号也带着刚强的气势冲向了太空。

如今,一座座现代化的城市迅速崛起,一个个商厦、工厂、高科技企业正遍地生花……香港回来了,澳门回来了,那些曾经蔑视我们为东亚病夫的列强,一个个低下了自命高贵的头,就连大洋彼岸那个自恃天下第一的超级大国,也不得不一次次为他们的傲慢和无礼道歉。

我们这个曾经饥寒交迫的民族,已经可以骄傲地告诉世界:一个伟大的党正带领地球上五分之一的人口实现小康,走向富裕。请问,世界上还有哪一个政党能够创造出这样的奇迹。

写论文注意事项:

1、论文题目选定后,基本上不能有太大变动,但可以进行细节上的修改。

2、提交大纲时,不只是每章一两句话,弄个四五行交过来完事。而是整篇论文的大致结构和框架要说清楚:研究目的和意义;分为几个部分说明;每个部分的大概内容是什么,都要交代清楚。

3、论文写作一开始就必须严格按照教务处论文的模板来,从封面、摘要、正文一直到参考文献,以及页脚注释的所有格式,都必须一模一样,注意,是一模一样!否则到了后面再修改会有很多格式问题发现不了。

4、如果有人很傻很天真地问,老师,论文应该怎么写啊?这种问题我一概不回答。如果真有此疑问者,请直接登陆学校图书馆网站的期刊网去观摩几篇,体会一下正规论文的写法。

5、一些概念和定义,不要在脚注中写来自“百度百科”,即便你就是在百度当中查的,也要找到这句话的源材料,一般百度的下方都会有源链接,要写出这个概念具体出自哪本书或者哪篇期刊文章。

以他人就是地狱为主题的论文

你们老师真是见多识广啊!~

1945年,法国作家萨特在他的戏剧作品《禁闭》中就提出了一个观点“他者即地狱”。 剧本中三个死后被投入地狱的人,时时警惕,极力地掩饰自己生前的种种,一面又互相“拷问”他人,每个人无时无刻不在他人的目光中存在并受审。地狱中并没有刑具,萨特用他的笔,让剧作中的人物说出: “何必用烤架呢,他人就是地狱。” 2017年日本的一个短片《态度娃娃》,用六分半的时间展现了人间地狱。 惠丽是一个很普通的女生,从头发丝到脚趾尖都安分到没有任何攻击性,她时时刻刻都在努力地微笑,因为这是一种大多数人都愿意接纳的表情。她克制想哭,想指责,想活得有个性的情绪,因为从小,周围的大人都告诉她要活得“懂事”。 终于,她被固定在这种假面之下,成了一个只有微笑这一个表情的娃娃。但身边的人并没有觉察出任何异样,因为一直以来,惠丽的 “标签” 就是一个负责微笑的人。 果然,这张笑脸就是一种普世的存在,因为招牌笑脸,她被唱片公司制作人发掘,培养成了一个万人跟风的全民偶像,大家都在争相模仿惠丽式娃娃笑脸。 惠丽一直都不喜欢自己这张面具假脸,她一直都是怯懦地低着头,即便在她风靡全国的时候。 在一次大型现场演出的舞台上,她终于鼓足勇气,用话筒敲碎这张时时刻刻都在刻意讨喜、刻意取悦他人的娃娃面具。 到此为止,短片的走向还是励志鸡汤型的,只要有勇气毁掉一切,就可以找回初心,做回真正的自己。 可是优秀的作品绝不是千篇一律地讲童话故事。 这部六分半的短片获得了2017年[Fabulous Four]最优秀奖、观众评审奖。为了发掘各地最有前途的导演,每年亚太广告节(ADFEST)会邀请各路年轻导演和副导演提交各自的剧本参赛,[Fabulous Four]属于新锐导演莲花奖(New Director Lotus)下的一个子类别,意在为行业新人搭建一个崭露头角和获得认可的舞台。 整支短片的色调一直刻意展现地阴郁、沉闷。在镜头闪回到惠丽的童年时代时,男同学踢足球,撞碎了金鱼缸,她虽然通过乖乖女的方式,用力微笑者告诉男生,“没关系,再买一个就行了。”可等到只剩下自己的时候,却是哭着在后院埋了那条死去的金鱼,那可能是唯一了解真正的惠丽是什么样子的生物。 画面中,小惠丽撑着一把明黄色的雨伞, 这个明亮到显得招摇的色彩,在短片中出现了两次。 一次是惠丽还懂得自我表达的时刻;一次是在唱片公司拍摄海报时,不由自主依照他人的指示立正摆拍,背景板是一大块靓丽的明黄色。 这是一次别有用心的颜色设置,那个无人知晓的自我,早就已经溶解在“他人关注”中了,无迹可寻,所谓的真正的我,不复存在。 所以才会有短片的精彩一幕,在敲碎娃娃面具之后,里面空无一物。 《态度娃娃》的海报风格不禁让人想到《黑镜》系列。 《黑镜》的第一季EP01,英国皇室最受欢迎的公主被绑架,绑匪要挟首相必须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和一头猪性交。 豆瓣网友对第一集的剧情有一篇题为 《我应为他人牺牲到何种程度》 的剧评,虽然细看全文,确实是有不少不错的观点,但是这个题目却不能引起我的共鸣。 因为剧情中首相最终痛苦地完成这个难堪作呕的性交过程,并不是出于想要拯救公主的人性伟大,身为首相,在政治的权衡下,他必须遵守规则。首相这个身份,本就是依附于“他人”,他需要民众支持率。 他人很快会忘记这件诡异的事情,华尔街、美联航、全球变暖,有太多可以更新谈资的事情,而首相依旧要依附他人,在镜头前展现夫妻恩爱和亲和力。 可是在没有他人目光聚焦的个人空间之内,已经无法修复的婚姻只能自己承受,彼此折磨。 这是这一集的最后一个镜头,一个背面,一个他人目光触及不到的,并不光鲜的背面。 而在《态度娃娃》中,惠丽第一次亮相,就已经是一个娃娃面孔了,尽管中间闪回的童年镜头里,能够看见她原本真实的皮肤质地,但拍摄镜头都特意地拉近成大特写,局部呈现她的嘴巴。 所以,从始至终,镜头外的我们,根本不知道真正的惠丽长什么样子。 别人,其实没有你以为地那么在意你,往往,每一个个体,除了对自身之外,都只是“其他人”,唯一不同的只是“其他人甲”和“其他人乙”的区别而已,在其他人身上寻找谈资是人类的共性,但他们不会像纪实性纪录片一样长久地关注着同一个人,他们关心自己新做的指甲胜过一切。 每一个个体都是他人生命中的龙套,但是不自觉地活在“他人的关注”之下,把这种关注过分强加于己,那么无异于早就一座囚禁自身的地狱。 惠丽告诫台下的粉丝,不要像她这样,可是惠丽并不是个别少数,她代表了大多数。 在萨特的剧本中,三个主人公在世俗定义上都是所谓的“坏人”,生前有种种种劣迹。 而《态度娃娃》中的惠丽没有这样的角色设定,她普通到像生活中的任何人,普通到有些无辜。所以,每个人既是他人的地狱,又都身处地狱之中,而 不自知 。 即使亲眼目睹了惠丽失去自我的过程,人们依然盲目崇拜。而惠丽也没有了找回自己的真面目的愿望,她在“他人的关注”中无知无觉地麻木度日。 她靠“他人”活着,或者说她的生活,只剩下了“他人”。 马奈在上世纪的油画作品《草地上的午餐》中特意设置了赤裸裸的“他人的注视”,但是画中的裸体女人依然神态自若,那样的生命,自由地像个天使,无比美丽。 人,是社会性动物,没有人可以活成一座孤岛,只能祈祷人人心中都有一座岛屿,连天连海,遗世独立。 70多年前,萨特就说出了“他人即地狱”;70多年后,文明推演,人类依然活在地狱之中。人性,进化得多么缓慢。

那个 好像 那句话是 高程(钢七连连长)对 许三多说的 。 单纯 路过 纠正下。

本书依旧如前两本书一样,都可以视为《社会心理学》一书的四分之一内容,只不过这本书相比较前两本书而言,内容更加翔实具体且系统,而且个人以为这本书中提到的诸多有关社会心理学的学术研究成果,有两点值得读者注意,第一,具有很大的阐释空间;第二,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度,因此,如果对比前两本书,个人以为本书给人的启示与收获将更胜一筹。 而且这本书的内容架构也不同于前两本,前两本书基本是一个主题加五大方面的模式,而这本书虽然都能够归结在本书书名的一个大主题框架下,但也得具体细分为三个小主题,即“偏见”;“攻击行为”;“冲突与合作”;而且还得针对不同主题,进行不同方面的概括以及具体维度的分析。 第一个小主题偏见。对于偏见这一主题,我们可以从偏见的本质及作用;偏见的社会根源;偏见的动机根源;偏见的认知根源;偏见的后果五大方面具体阐释与分析。 第一个方面,偏见的本质及作用。对于这个方面,首先,需要界定偏见的定义。所谓偏见,即对某一群体及其个体成员负面的预先判断。举例而言,比如:看到某个日本人,就觉得他们就是坏人。那么,从这个角度出发,就可以发现偏见这样地一种负面态度,往往会跟刻板印象,歧视等观念相关。 只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偏见与刻板印象以及歧视还是有着区别。我们可以从定义上作区分,所谓刻板印象,即关于某一类人的个人特征的观念。它有时过于概括化,甚至是错误的,并且抵制新的信息。比如,人们一般认为男性是阳刚的、独立的,而女性是温柔的、脆弱的。而歧视,就是对一个群体或其成员不合理的负面行为。 所以,从定义的角度看,可以发现偏见与刻板印象以及歧视存在某些关联,但还是有区别的,比如:偏见是一种负面态度,而歧视就已经是一种负面行为了。也就是说,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我们在与人讨论时,会表达自己对某些群体及个体的负面评价,但不会作出具体地行为,那这就属于偏见,而不属于歧视,歧视需要具体地行为,但有这个态度,很有可能引发歧视行为。 可能大众比较熟知的就是种族歧视与性别歧视,书中也针对这两节做了具体分析,透过作者的分析,可以发现虽然种族歧视或者性别歧视这种现象在公开场合已经减少了,可是他们却像是变了法似地体现在其它方面,比如:对少数民族移民不抱有好感与尊重,亦或者是在竞选领导时,会不自觉的认为男性更具有领导能力等等。 那么,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为什么会这样呢?首先对于种族歧视,可能是因为我们的一个双重态度系统。所谓双重态度系统,即在面对同一对象时,我们会呈现出外显态度与内隐态度。也就是说,即便自己意识到不该歧视对方,可下意识还是会歧视对方。这种下意识的原因,或许可能来自于幼年时期保留着本能或自动化地恐惧与厌恶。 而性别歧视,可能跟刻板印象相关,因为刻板印象是基于事实的简单化与概括化处理,可能对,也可能错,而且很有可能固化,如果对于自己遇到的女性就是看起来就比较所谓弱,那么,可能形成我们对女性的偏见以及刻板印象。 第二个方面,偏见的社会根源。对于这方面内容,需要理解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怎样的社会条件会构成偏见?第二个问题,社会如何维持偏见?对于第一个问题,首先最有力的一点是不平等地社会会构成偏见。也就是说,在一个社会里,如果人们之间的经济地位等方面差别极大,那么处于不同阶层的人们就会产生偏见。 而且,据作者研究发现,受社会支配取向以及权威人格的影响,所造成地偏见更严重。在这里简单解释一下,这两个概念,所谓社会支配取向,就是自己希望自己所在群体支配其他群体对心理动机,所谓权威人格,就是倾向服从比自己权力大的人,惩罚或者攻击比自己权力低的人。那么这两种因素结合在一起,所造成的偏见会更深。 第二点,就是宗教了。据心理学家研究,如果在一个社会里,人们普遍信仰宗教,那些将信教作为本身目的与比那些将信教作为手段,以达成其它目的人偏见是要低。这一点,值得注意。 对于第二个问题,社会怎么维持偏见?如果某种偏见被小部分人接受,而且也激发了群体中的从众效应,那么这种偏见,就很可能上升为某种社会规范,继而被一代又一代人后天习得,内隐为自己的下意识观念,也有可能是社会制度的规定,一直维系着偏见,如种姓制度。 第三个方面,偏见的动机根源。第一种动机跟替罪羊理论相关。当人在竞争中遇到挫折时,就可能将自己也痛苦与情绪转嫁给一个替罪羊,这个替罪羊,就成了自己偏见的对象。第二种动机与社会同一性理论相关。当人将自己归类到某个群体里时,就会产生群体偏好以及群体偏见。 我们会不自觉的认为自己所在地群体优于其它群体,当自己所在群体里某个人很牛时,自己都会觉得自己好像比其他群体中某个人牛,还有的会为了抬高自己所在的群体及成员,会贬低其它群体及成员,更有甚者,会给自己这个群体塑造一个与之截然对立对立地群体,以加深群体内部的团结。 这归结到底,实际上还是跟提升自我价值感有关,自己所在的群体可以给自己提供自尊以及满足归属需要,那么对于自己不在地群体,似乎就很可能本能地排斥或者产生偏见。 第四个方面,偏见的认知根源。前文提到偏见与刻板印象相关联,而刻版印象,似乎是我们在认识这个世界时,思维运转过程中不得不出现的结果。也就是说,面对复杂的世界,我们要想认识,不得不简化与归类化。那么这种认识,会造成哪些问题呢? 第一个问题,将不同的人归类,会故意夸大群体内部的一致性以及不同群体间个体的差异性。举个例子而言,我们社会这一群体里的某个个体,与美国社会这一群体里的某个个体,其实,他们彼此之间的三观及其行为模式并不由于彼此群体不同,而造成巨大差异,差异不大,甚至就是好朋友。 第二个问题,在社会中,独特的,极段,或者与众不同的人以及事件会聚焦我们的注意力。比如:在一个群体中,如果某个人学识超出周边所有人,那么在遇到问题,需要所有人承担责任时,我们会下意识觉得这个学识广的人应该多承担。又比如:我们如果对某个群体信息知之甚少,那么别人举出这个群体中某个极段的案例,就很容易让我们相信这一群体里的人都这样。 第二个,由于我们对独特的人会格外注意,对独特的事也会格外注意,如果这两者一起发生,那么我们就会形成某种虚假相关的因果联系。比如:一个同性恋对某个人实施了兴虐待。那么这时地人们,就会误认为这种宝力倾向与同性恋密切相关。 第三个问题,利群偏差与公正假设。所谓利群偏差,也就是说如果我所在地群体中某个人做了一件好事,我会将其倾向归结为他道德品质好,如果他见死不救,我会倾向归结为他受环境所迫,而非内在道德品质问题。那如果不是自己这个群体里的人呢?发现他们种某个个体做了一件好事,我就会倾向觉得他那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心,或者是走秀,如果见死不救,那我就会不会在乎情境,直接倾向认为它道品质败坏。 而公正假设,就是我们认为世界是公平公正的,也就是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但真实世界是什么?就是不公平,不公正,善人也有可能衡死,恶人也有可能一直活得好好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世界不是人为观念完全控制地,有的人成功了,那就是运气好,情景好,比如富二代,有的人失败了,那就是因为倒霉,所以,当我们去审视一个人的时候,千万不要忘了他所处的情境。 第五个方面,偏见的后果。这个不必多论,前文各个方面,其实已经将各种后果间接带出,可以重申几点的是,比如:妨碍自己作出符合实际的决策以及判断依据,又比如:有可能会出现按照自己偏见所呈现的现实等等。 第二个小主题,攻击行为。对于这个小主题,我们简化为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如何理解人类的攻击行为?第二个问题,哪些因素影响下将促使人类爆发攻击行为?第三个问题,我们怎么减少攻击行为? 第一个问题,如何理解人类的攻击行为。首先,还是简单界定以下攻击行为的定义,所谓攻击行为,即意图伤害他人的身体行为或者言语行为。它有两大分类,一种是敌意性攻击行为,也就是被愤怒这一情绪引起,为达到伤害的目的。另一种是工具性行为,也就是伤害只是达成其他目的手段(比如:孔部注意活动)。 其次,分析人为什么会有攻击性行为?有三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就是生物本能的攻击性驱动力,作者从生物本能,神经系统,基因,生化物质等要素提出了理论依据。 第二个原因,攻击行为是对挫折的自然反应,也就是说,一个人遭遇了挫折,可能会愤怒,一旦周边某个线索像导火索点燃了这个人的愤怒,那么这个人就会爆发攻击行为。而这个挫折感,往往来自所谓的剥夺或者相对剥夺,也就是期待与实际差距太大以及与周边对比之下自己差距太大。 第三个原因,攻击行为是习得的。也就是无论后天家庭环境,校园环境,还是社会环境,都会让我们在观察学习,模仿中不自觉的学会攻击行为。比如(家保,校园保力)这些,都会诱发更多人学习攻击行为。 第二个问题,哪些因素影响下将促使人类爆发攻击行为?主要包括厌恶事件、唤醒、媒体和群体氛围这四大因素。 所谓厌恶事件,就是指挫折,疼痛、令人不适的炎热、受攻击、过度拥挤等等。所谓唤醒,就是指在一些恶性情景以及提供攻击线索的条件下,更容易唤醒起起人的攻击行为。 所谓媒体,指电视,游戏等相关充斥着的大量保力元素,会诱发人的攻击行为。所谓群体氛围,就是指在群体里人的攻击行为会迅速上升,这跟群体心理学中提到的责任分散,极化,情绪传染给等密切相关。比如:校园保力。 第三个问题,我们怎么减少攻击行为?有的人认为可以采取一些方式,比如打沙袋宣泄,但在社会心理学家看来,这没什么用,我们必须学会非攻击性语言或者行为来与人交流,比如:可以把对别人的指责转换为自我感受的表达。又或者,通过减少令人厌恶的刺激,奖励和塑造非攻击行为,以及引发与攻击行为不一致的反应等等。 第三个小主题,冲突与和解。所谓冲突,指的是彼此之间目标与行动互不相容,那和解呢?就是透过创造性解决互不相容这一难题,从而实现彼此之间的双赢。对于这一个小主题,我们仅简单论及两个问题,而且这两个问题有重叠之处,只能简单区分。 第一个问题,什么致使冲突?具体而言,有四个点。第一点,社会困境,具体而言,书中提到了囚徒困境与公地悲剧。囚徒困境,网上有相关资料,就不必多加解释了,它反应的就是个体虽然站在自己角度,理性做出了最优化选择,可在集体的角度来看却是非理性的,而且它说明了合作的困难。而公地悲剧,就是指个体消耗的公共资源超过普遍限度时,那么就可能将这一公共资源全部破坏,因为他认为别人也会这么想,这么做。 他们的共同点在于,第一,基本归因偏差,就是将自己的行为动机归结为在外部压力,而且不客观地评价对方的行为动机;第二,这种非零和博弈,实际上有可以共赢或者共输等多种情景,但需要注意的是可能个体短期回报与集体长期利益相对立。 当然,在这里作者也简单提了一下,化解社会困境的参考建议,比如:确立法规以限制利己行为;将群体分为较小的单位;让人们能够充分地沟通;改变激励机制使合作能得到更多的回报;倡导利他的行为规范等等。 第二点,竞争以及第三点感觉不公正,都比较简单,就不必详论了。第四点,误解。其实,有可能彼此矛盾特别小,但是由于包裹着一层又一层的误解,就将矛盾不断夸大了。具体有两种类型,一种叫镜像知觉,就是双方在交流过程中都不断美化自己,丑化对方。另一种叫知觉转换,比如从看到一个好人做了一件自己认为的坏事,就觉得他是坏人。 第二个问题,如何实现和解?很简单四个法则,接触,合作,沟通,调和。这四个方面,书中表述过于简单,也不必多论,具体内涵自己思考就可自行领会。 行文至此,已近尾声。哲学家萨特曾言,他人即地狱,这意味人由于自身的自由性与差异性,因此在人际关系之间永远会出现矛盾冲突,产生偏见,甚至攻击行为,但是人又无法完全摆脱与他人协作,孤立存在,因此,我们既不能活在地狱,也不是活在天堂,我们只是活在人间,活在人间,就意味着我们只能承认这一现实矛盾,并从矛盾中不断深入考察其矛盾的来龙去脉,并不断研究思索解决矛盾之法,才是正途。

以百年成就为主题的论文开题报告

按照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模板来写。一般是要写选题意义。研究现状,你要完成的内容,研究方法,一个计划表(用甘特图来表示),最后是参考文献(不要求太多,一般是10个左右就可以了)。最后全部大概是一张4K的纸,所以基本上都不需要写的太多,如果要实例的话,就发给我站内信附上你的邮箱

一、写开题报告之前的准备

1.明白开题报告的含义与作用:开题报告是在学位论文研究课题确定之后对课题进行的论证和设计,阐述这个课题有什么价值、应该怎样进行研究,提出研究方案,以保证整个研究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2.开展充分的调查研究工作:开题报告不是凭空写出来的,动笔写之前要做到大量的工作,包括广泛地阅读文献。

3.认清开题活动的作用:开题活动是集思广益的学术交流,其作用是从同行那里获取更多有益的帮助。

二、开题报告的编写提纲

1.科学问题:开题报告总有一个准确、规范、简洁的题目。紧接着这个题目,就必须说明,本课题要做什么研究,即开题报告要开门见山地说明本研究的科学问题。

2.立题依据:包括学术上的理论依据和社会实践中的现实需求。就题目、科学问题涉及的相应方面,阐述、分析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现状、取得的成就、存在的不足。

3.研究目标和目的意义:说清楚通过本课题研究,解决所提出的科学问题的全部,或者部分。要求简洁、明确。几句话就可以,避免啰嗦。

4.研究的内容:包括两个侧面。一是要写清楚开展哪几方面的研究,在每个方面下面还可以写出更细致的次一级内容;二是拟解决关键问题,关键问题是前述几个方面中的某个或者贯穿其中的什么,解决了关键问题,整个课题研究就迎刃而解。

三、编写开题报告

1.遵循既定的格式要求撰写。不再赘述。

2.使用规范的学术语言:尽量使用学术术语,行文逻辑要清晰,使用字体要统一。

3.使用必要的图、表:用图(照片)、表来直观、翔实地表达观点,图(照片)、表要有连续的编号。如果是引用他人的图(照片)、表,一定要在引用的地方标注来源。

4.提交两个文本:详细论述的打印(Word)文本和用于演讲的PPT文本。PPT文本是在打印文本基础上精简的,要求图多、字少,色彩鲜艳,布局朴实。

以上就是关于论文开题报告的相关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要了解更多相关内容,欢迎大家及时在本平台查看!

简单啊,你们学校有学术期刊数据库把,一般学校图书馆的网站上都有,找一篇你觉得比较好的论文,把里边的框架原封不动的抠下来,按照老师的格式做就行了。我就是这样做的呵呵准过啊哥们!

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可以在:中国之网上找到你要的文章!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论文题目: 小灵通网上短信业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报 告 人: 申请学位: 学 士 学 位 所 在 系: 专业方向: 指导教师: 报告时间: 2007年10月 1. 论文选题的理由和意义:2.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3.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你解决的关键问题: 4.采取的研究方法、研究手段、技术路线、试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1)整体观照的方法。从宏观的角度切入选题,将个案研究纳入宏观研究的范畴,把作家个体、作品本身与时代紧密结合。2)以事实为依据,以材料为核心,争取尽可能多的掌握原始资料,通过严谨的科学态度进行分析,搜讨剔抉,辨别真伪,集零为整,得出全面而准确的结论。3)通过对其他作品的相似问题饿阅读和分析,找出更加充实的论据。本题目的创新之处和可预期性的创造性成果:希斯可历夫变因为冷酷无情,折磨伊莎贝拉和小凯帝;虐待哈里顿……而被人们所批判,凯瑟林移情别恋而被人们所唾弃,这以是人们心理的定事,作家笔下的长客,而却忽视了他们之间存在的真正的爱情。 5.论文工作量、年度研究计划、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办法:鉴于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和资料收集的进度,拟对本文的写作做如下计划:工作量:6000----8000 字2007/07——2007/09 :收集资料,确定选题;2007/09——2007/10:明确研究范围、内容、关键问题,拟定开题报告;2007/10——2007/11 :进一步收集与本题相关的材料,修改、完善开题报告;2007/11——2007/12 :完成论文初稿,呈导师审阅;2008/01——2008/04 :听取导师意见,修改论文,完成定稿;2008/05:答辩论文写作的过程中,将会遇到一系列可以想到和无法想到的困难,在这里,我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要勇于正视困难,接受挑战。6.拟解决的问题:1.对知识掌握有限,不够全面。2.思维不够开阔,影响创新。7.解决办法:大量阅读与课题相关的资料,弥补知识上的不足,增加思考的深度和广度,有助于创新。与本题目有关的研究工作积累和已取得的研究工作成绩:8.已具备的研究条件,尚缺少的研究条件和你解决的途径:目前,本文在完成部分作品和相关文献资料的阅读、梳理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对改论题的研究现状有了一定的认知。但因为资料较多较分散因此,研究具有一定的困难。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多想有新的成果还要下很大的功夫。切实加快研究速度,做好吃苦耐劳的准备,尽可能多一手资料,理顺关系,对一些杂乱无章的史料进行归纳总结概括。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