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百科

水稻种植方面的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3 06:26:37

水稻种植方面的毕业论文

水稻种植防病稻瘟增产分析农科论文

一、试验的设计

水稻在本田的生育过程,分为营养生长期(包括返青、分粟)及生殖生长期,或简称“长苗期”及“长穗期”。一般把“幼穗形成期”作为上述两个生长期的分界。施肥是为了“促苗”或“促穗”。我们便称促一苗的肥料为“苗肥”,促穗的肥料为“穗肥”。选主秆叶片数为15的“云粳九号”品种供试。设计将营养生长期的苗棵长相控制在既不徒长(叶色浓绿,叶片披软)又不脱肥(下部叶片枯黄)的范围内,并分为三个级别。第一级的苗色最绿,生长旺盛,分粟较多,到分孽末期封行,不见田水,幼穗形成期要求轻微褪色。第二级苗色绿,叶片较挺,分集中等,全株似水仙花状,分簸末期苗色褪黄。第三级苗色浅绿,分孽中常,生长平稳,叶片挺直,不封行,但无缺氮而枯叶的现象。每级苗棵分设两区。一级苗的两个区中,以一个区在剑叶从第二叶鞘露出叶尖时(叶龄为)表层追穗肥;另一区不施穗肥。二级苗棵的两个区中,以一个区在幼穗形成期(叶龄为10一11)表层追穗肥;另一区不施穗肥,称为标准区,作为全试验的对照。三级苗棵的两个区,都在幼穗形成期(叶龄10一n)深层追肥,但施肥量不相同。行距5一6寸,株距2一3寸。在中等肥力稻田内进行,不施底肥。施用不同用量的氮化肥,达到上述三种苗棵长相。各处理的要点(表略)

二、栽培管理情况

1.秧苗情况:一九七五年三月二十五日播种,一般水秧育苗。曾喷药杀叶蝉预防普通矮缩病。秧苗质量基本达到无病壮秧的标准。五月十三、十四日移栽。秧龄53一54天,秧苗叶龄为6。(即多数有6片叶)。2.各区施肥情况:按设计要求的三种苗棵级别调节苗肥的用量。一级苗用纯氮量14?8一17?7斤/亩,二级苗用斤/亩,三级苗用斤/亩。按“早施氮肥”的原则,于裁秧前作水皮肥或栽后第四天施用一次,栽后约两周(五月三十日)分孽开始时再施一次。都是表层撒施。除第1区的水皮肥用硝按外,其余均用尿素。穗肥的施用法有两种,一为表层追肥,一为深层追肥。深层追肥是将规定数量的尿素加三倍重量的红土,混和均匀,搓成粒肥,塞入泥土中3厘米深处。每隔一行塞肥,每两个粒肥之间的距离为6寸左右。施肥期及施肥量(表略)。4.田水管理:为了达到设计中苗棵褪色的要求,在栽后第四周末,(分栗盛期后),一、二级苗均已较繁茂,而一级苗已接近封林时,于六月一l-一日在田内开沟排干二级苗(第3、4区)田水,次日田边开缺排去一级苗(第1、2区)田水。三级苗的两区,始终保持干干湿湿状态,不排水晒田。六月二十四日,水稻进入幼穗形成期,全部复水,保持水层。5.其他管理措施:用化学除草剂除草,未中耕,在整个生育期中无草害。五月二十七日用杀虫脉防治螟虫一次,以后未见有枯心和白穗。唯未警惕稻秆潜蝇,以后造成了相当损失。6.栽种稻瘟病秧:六月二十五日,移栽已有稻瘟病的“373”秧苗于保护区内,繁殖病菌。

三、观察的结果

1.稻株生长及成穗情况按前述施肥管理的结果,各区的苗棵在营养生长期的长相,基本上符合设计的要求。各区的苗棵,均在栽后的第二周末开始发生分孽,与1974年保山的观察结果是一致的。因“苗肥”的用量不同,三种级别的苗棵颜色,繁茂程度,叶片的挺直程度等,有显着的差别。第三级苗棵在营养生长期间的叶色淡绿,分巢正常,直至孕穗期都未封行,但无缺氮枯黄的现象,到六月末,株高约为55厘米。深层追肥后约一周,叶色逐渐转绿,但绿而不浓,一直保持到抽穗以后。二级苗于六月十一日排水晒田后约一周,苗色开始褪黄,到六月二十四日复水时,见脚叶尖部有枯黄现象,复水后,叶色稍微转绿;以?后,表层追肥区的叶色,比不追穗肥区的较绿些。一级苗棵的生长,始终最旺盛,与一般认为丰产的苗棵近似。六月末,株高达到65厘米左右,无论6寸或5寸的行距,都已封行。在晒田期间,只是轻微褪色。六月三十日调查每丛分孽数代表最高分粟数,成熟后调查每丛穗数、株高及剑叶长。2.稻瘟病发生情况调查在营养生长期间,试验区基本上没有叶瘟。本所其他试验田及种子繁殖田的叶瘟亦轻。出穗后,部分其他试验田内,发生不同程度的穗瘟,而本试验区穗瘟极轻,基本上控制了稻瘟的为害,调查了试验区及本所其他稻田内“云粳九号”的穗瘟发生情况(表略)3.实产及考种结果九月二十五日收割。脱粒、晒干、扬净称重。收割前,每区取有代表性稻株10丛考种。结果(,见三级苗于幼穗形成期深层追肥的处理,获得较好的收成。比标准区(二级苗不施穗肥)增产27一35%。千粒重有显着的增加,实粒数也有增多。

四、讨论

在水稻营养生长的前期施用不同数量的氮肥,结合田水管理,使苗棵的长相在既不徒长,又不脱氮的范围内表现出三种不同的繁茂程度,然后分别施用穗肥,观察各种处理对防病增产的效果。结果,都基本上控制了稻瘟的为害。且在营养生长期的长相为“苗色淡绿,生长平稳,叶片挺直,分粟中常而不封行”的三级苗棵上于幼穗形成期进行深层追肥的处理,获得了较好的收成。与标准区相比,增产27一35%。在这种处理下,其成穗率有所提高,空桃率显着下降,千粒重明显地增加。在“早施氮肥”的基础上,为水稻防病增产的施肥技术,增添了新的`内容。增加有效穗是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用增施肥料来增加有效穗,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促进分集的大量发生以求得穗多(例如本试验的第2区)结果是总穗数虽多,无效分孽也多,成穗率下降。另一种是只要求适当数量的分栗,即保证略多于所希望的穗数,在这个基础上施用穗肥来促进已有的大部分分栗长成有效穗,其成穗率便高(如本试验的第5区)。这两种方法,都可获得较多的有效穗,为增产打下有利的基础,但在其他方面,却有明显的差异。今年,保山县农科所植保组与沈官大队试验站研究施肥与穗瘟的关系,见单株最高分孽数与穗瘟有一定的相关,即随单株最高分草数的增加,后期的穗瘟亦有加重的趋势按此推论,采用促使多发分莫来获得多穗,很易造成穗瘟的加重。相反,适当抑制分粟的过多发生,则有利于对穗瘟的控制。在上述的试验中,还可看出营养生长期的苗裸长相不同,千粒重也有差异。即苗棵愈旺盛,千粒重亦有愈低的趋势。另外苗棵长相为三级,而采取深层追肥促穗,实粒数显着增多,而空批率下降。由此看来,采用增施肥料以促分靡数的增加,苗棵旺盛,获得多穗而增产,往往易使稻瘟加重,千粒重和结实率降低,不利于防病增产。在前期适当控制其分孽和繁茂程度以防病,在这个基础上于幼穗形成期深层追肥促使穗多、粒多、粒重以增产,对于防病增产都可兼顾,从而可望获得稳产高产的效果。

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问题,是普通关注的问题,人们对于这一问题关注的目的在于可持续发展。中国是个文明古国,中华文化之所以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而不衰,可持续。近代工业文明以前是为农业文明。KING称以中国为中心的农业为可持续农业。探讨中国传统农学理论与实践中的天人关系。从中得到启示。天人关系指的是人与大自然的关系。[1]在传统的中国人心中,农业中的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具体表现为人、天、地、稼的关系。故《吕氏春秋·审时》说:“夫稼,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为之者,人也”。其中天和地是大自然的代表,相当于现在人们所说的环境,人和稼生于天地之间,天人关系也可以理解为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不过其中加入了稼的因素,稼同时具有自然的因素和人的因素。人按照需要与可能选择和种植作物。传统农业中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如何?过去在研究农业史时,强调人定胜天,强调人对于环境的改造,过份地强调人及其技术的作用,而技术又过分地强调土壤耕作技术。原始农业中刀耕农业和耜耕农业阶段的划分;传统农业中北方旱作技术体系的形成和南方水田技术体系的形成等,都是主要以土壤耕作技术为依据来划分的。现在,环境问题日益受到重视,人们开始重新用审视的目光看待人与自然环境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之下,一些历史地理学家开始强调环境对人的作用,甚至有学者重新祭起了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大旗,[2]受此影响农业史研究中,一些学者过多地把目光指向环境及其变迁对于农业的影响,指向农业对于环境的破坏,而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人对于环境的保护[3]与改造,更忽视了人对于环境的适应。这些都不符合中国传统农业发展历史的实际。我们认为,中国农业的发展受到环境的制约,环境变迁也引起过中国农业的波动,但真正决定中国农业发展的是人对于环境的适应和改造。一、环境对农业的影响中国人很早就注意到了环境对于农业的影响。同时也注意到环境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各种因素对于农业的影响并不相同,具体说来,天和地对于作物的影响是不同的。古人将它归纳为“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地,即土壤。由于在构成环境的诸多因素中,土壤与作物的关系最为直接,因而也最先为人所注意。古人认为作物的种类是由“地”来决定的。经常提到的例子是:“桔逾淮而北为枳,鸐鹆不逾济,貉逾汶则死。”[4]“菘菜不生北土。有人将子北种;初一年,半为芜菁,二年,菘种都绝。有将芜菁子南种,亦二年都变。”[5]前者说“此地气然也”,后者说“土地所宜”。地气和土地,指的都是土壤。土壤是导致变异的根源。[6]在土壤中首先注意到的是土壤上生长的植被。《师旷占术》曰:“五木者,五谷之先;欲知五谷,但视五木。择其木盛者,来年多种之,万不失一也。”《杂阴阳书》则将“五谷”和“五木”一一对应起来,有所谓:禾生于枣或杨,黍生于榆,大豆生于槐,小豆生于李,麻生于杨或荆,大麦生于杏,小麦生于桃,稻生于柳或杨。”孔子也说:“平原大蔽,瞻其草之高丰茂者,必有怪鸟兽居之,且草可财也,如艾而夷之,其地必宜五谷。”植被不仅是土壤状况的标志,同时还可以用作改善土壤的物质。中国人很早就认识到,杂草“可以粪田畴,可以美土疆”,并将“于草木茂盛时芟倒,就地内罨腐烂也”,称为“草粪”。还有意识地种植一些豆科植物充当绿肥。民族学调查表明,中国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在进行刀耕火种的时候,首先选择林地而不是草地去作为土地,而在林地的选择方面主要考虑的是林木的长势和种类,而不是土壤的质地。决定什么地种什么庄稼也是根据树木,而不是根据土壤。其次是土壤的性状(颜色、手感、水份、土壤中的生物活动等)。禹平洪水之后,茫茫禹迹,划为九州,九州的土壤,各不相同,《尚书·禹贡》言之凿凿。不同的土壤进而有不同的农产品,《周礼·职方氏》记载甚详。《管子·地员》说:“九州之土,为九十物。每州有常而物有次。”书中还具体指出了九州土壤性状及适宜种植的作物。被李约瑟等称为是最早的地植物学著作。由于决定适宜作物的是土壤而不是行政区划,所以元代孟祺在《论九谷风土及种莳时月》又做了这样的发挥:“苟涂泥所在,厥田中下,稻即可种,不必拘以荆、扬。土壤黄白,厥田上中,黍、稷、粱、菽即可种,不必限于雍、冀。坟、垆、黏、埴,田杂三品,麦即可种,又不必以并、青、兖、豫为定也。”再次是地势。或认为《禹贡》中的“厥田中中”、“厥田中下”等,指的就是地势。“凡草土之道,各有谷造,或高或下,各有草木。”植物的垂直分布也直接影响到了作物的分布,古人说:“三农生九谷”[7],所谓“三农”,郑司农(众)曰:“三农,平地、山、泽也。”(郑)玄谓三农,“原、隰及平地”。“三农生九谷”,正反映了环境因素中地势对于作物的制约。水流径于地。和土关系最为密切的便是水,有时水甚至是土壤的组成部分,如《禹贡》中所说的“涂泥”,其中的“泥”,实际上就是水和土的混和物[8]。水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物发生变异的根源,所以古人又说:“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9]今人有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对于某些生物来说,水更是须臾不可或缺。如水稻,《天工开物》说:“凡稻旬日失水则死期至。”水成为发展水稻生产最大的制约因素,于是中国历史上就有了“东周欲为稻,西周不下水”的故事发生。上述因素,古人统称之为“土”,“土气”或“地气”、“水土”。不同的土壤是有不同的物产,它们之间的引种是不可能的。即使强行为之,不是死亡,就是变异。于是有“桔逾淮而北则为枳”,“芜菁南种则为菘”的说法。狭义的天,指的是环境中的气候因素。气候随季节而变化,故称之为天时,用之于农业称之为农时。《孟子》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吕氏春秋·审时》更从“得时”和“先时”、“后时”对六种主要粮食作物的不同生产效果作了细致的对比。来论证“时”对庄稼生长的极端重要性。宋人将地势引入到农时之中,提出天时有“地势高下之不同”[10],认为“高下之势既异,则寒燠肥瘠各不同。”[11]元代农学家更将时与地(纬度和海拔高度)结合起来。不仅指出了气候寒暑与纬度高低的关系,而且强调共性之间的特殊性,要求人们在选择农时的时候,应当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来决定,这就叫做“因地为时”。[12]古人尽管对农时重视有加,但是他们对天时的认识是不全面的。也就是说,古人只是注意到了气候对于作物生长的影响,而没有注意到气候对于作物分布的影响,他们把各地作物不同的原因更多地认为是土壤的不同的结果,尽管元代引入了风土的概念,部分地考虑到了气候的因素,但他们总体上还是将土壤看作是根本的原因。只是到了明末,这种认识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徐光启认为作物栽种中的地区差异性,在引种的过程中“亦有不宜者,则是寒暖相违,天气所绝,无关于地”;是以“果若尽力树艺,殆无不可宜者,就令不宜,或是天时未合,人力未至耳”。“若谓土地所宜,一定不易,此则必无之理”。[13]徐光启明确提出了气候是引起作物分布差异的原因的观点。

无论从种植面积还是产量上来讲,水稻都是我国的第1大粮食作物。下面是我整理的水稻栽培技术论文范文,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水稻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摘 要: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水稻产量与我国粮食安全有紧密联系。提高水稻产量,特别是单产,对于稳定粮食总量有直接作用。水稻栽培技术与产量、品质关系甚密,本文培肥地力,浸种、催芽,适时播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合理灌溉,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7个方面,综合论述了水稻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旨在为提高我国水稻的产量、品质提高可靠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水稻;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无论从种植面积还是产量上来讲,水稻都是我国的第1大粮食作物。我国有大约2/3的人口是以稻米作为主食。在我国淮河以南的南方地区是我国水稻主产区,水稻种植面积、产量分别达到了和。然而,近年来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南方沿海城市和一些大城市城郊的稻田被占用,导致水稻总产量减少。

1 新世纪水稻栽培发展的目标

进入21世纪,水稻栽培技术的发展方向已经由单一的追求高产,发展成为追求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这一综合目标。面对新目标,水稻栽培种植技术必须要有新发展[1]。控制人口、节约用地,只能暂时缓解稻米现阶段的供需矛盾,要从根本上解决粮食安全还得不断提高稻米的单产。提高稻米单位面积的产量、增加稻米总产量才是解决我国稻米问题的根本出路。因此,探求水稻高产优质的栽培技术,势必成为我国水稻栽培发展的重要方向。笔者在阅读大量文献资料基础上,就水稻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论证。

2 水稻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培肥地力

土壤地力是决定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高地力的稻田通常能获得高产。培肥地力的主流方法是通过采用稻麦秸秆还田和施用有机肥。通常的做法是在秋冬季用秸秆还田、春季施用有机肥、插秧前施用化肥的三段连续培肥法[2]。

对于育秧的秧田通常需要施用厩肥、饼肥、绿肥和人粪尿等作为底肥。值得注意的是,有机肥必须要经过充分腐熟后无害化后方可施用,否则会对秧田带来较大的危害。为了加快秧苗的早期生长,施用适量的硫酸铵、尿素和磷胺、过磷酸钙等肥料,是十分有效的措施。

科学浸种、催芽

通常,在浸种催芽前需要将种子置于太阳下晒1~2d。为了能去掉瘪种、黑粉病的种子,应将晾晒后的种子置于盐水中。然后,用稀释1000倍的50%多菌灵浸种1~2d对种子进行消毒、杀菌。在催芽前10d左右应将种子捞起、晾干,避免消毒液对种子正常发芽造成影响。

水稻种子适宜的发芽温度在27~38℃。值得注意的是,早稻催芽通常在气温很低的春季,因此采用必要的保温措施是非常重要的。种子破胸阶段的温度以不超过35℃为宜,催芽温度控制在25~28℃较好。在催芽的过程中,应掌握好“高温破胸、适温催根”的准则。

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合理调节播期,将水稻灌浆期调节和光、温、水、肥等条件吻合,是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手段[3]。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构建合理的群体结构,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条件,对于增加水稻产量是十分必要的。通常水稻种植的株行距控制在13cm×26cm,每穴3~5基本苗,每667m2的基本苗以6万~8万株为宜。此外,插秧的深浅应基本一致,栽插深度以2~较为合适,应做到穴正而行直、不丢穴、不漂秧[4]。

科学施肥

科学施肥应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减少因施肥过多而带来的环境污染,避免因施肥不足导致减产的情况。调整肥料的结构和施用量,应遵循稳定前期用肥量,适当控减后期用肥量的总则。穗肥应以抽穗开花期追肥为主,施肥一定要准施、不可迟施,以防止出现贪青晚熟的不良现象[5]。通常来讲,优质稻品种的双季稻施肥量每667m2每季施用纯氮量应在10kg左右。基肥和追肥比例控制在为5:5或6:4,基肥的肥料种类应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除了保证充足的氮素供应外,还需要配合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配合施用一定数量的磷钾肥,特别是钾肥对于提高稻米品质作用甚佳。

合理灌溉

灌溉对稻米产量和品质有很大影响,合理灌溉是保证稻米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措施。管水应遵循“薄水插秧、大水活苗、浅水分蘖、够苗晾田”的总原则。如果稻田水分不足,对稻草的千粒重有显著影响,从而造成减产的局面。此外,稻田水分不足还能降低蛋白质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从而严重影响稻米品质[8]。

病虫害防治

为了确保大米的优质无公害化,在病虫防治上应特别注意农药带来的污染。首先,应做好病虫害的及时观察,做到“有病及早治”。防治手段应以生物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应选用高效、低毒的农药,并严格控制农药的施用量。如9月中旬防治稻飞虱、卷叶螟等,应避免使用有机磷类的高毒高残留类农药,并且应保证最后一次用药时间距离收获期至少要大于35d[6]。

适时收获

收获时间对稻米的产量和品质有重要影响。收获过早,籽粒充实不足、产量下降;收获过迟,稻米的透明度下降、垩白增加,稻米品质下降。收获期的确定有的以稻谷含水量来定,有的以穗后天数来定。对于浙江省的实际情况,以稻谷含水量在22%~25%时收获为宜,早稻以齐穗后25~30d,中稻为30~35d,晚稻为45d左右收获的产量和品质较好。

3 发展展望

科学的栽培技术,是获得高产、优质稻米的必要保证。在2013年的工作中,应继续加强栽培技术的更新;应注重对现有的栽培技术进行推广,而不是仅仅的停留在文章中、技术规程文件上。研究新的栽培技术和推广,对于保证粮食安全同等重要。

参考文献

[1] 凌启鸿,张洪程,丁艳锋,等.水稻高产技术的新发展—精确定量栽培[J].中国稻米,2005(1):3-7.

[2] 陈晓燕,陈利,段坤.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7(15):117-117.

[3] 雷武逵.优质稻保优增效高产综合栽培技术[J].西南农业学报,2008,21(4):942-945.

[4] 张宏.江淮中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3):271-272.

[5] 周日明.浅析施肥对水稻优质栽培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02(1):68-70.

[6] 张栩,薛应征,王书玉,等.河南省沿黄水稻优质高产无公害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4(9):15-16.

作者简介:祝平(1977-),男,浙江海宁人,助理农艺师。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水稻栽培技术论文范文

应从农民意见建议和种植情况入手。

1、可以写水稻怎么种植,种植的注意事项,种植的季节。

2、写水稻种植的重要性,科研性以及群众对种植水稻的看法观点。

论文定义:

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

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问题-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

水稻种植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水稻栽培技术对稻米品质的影响论文

摘要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对于其栽培是关乎粮食丰产的重要因素。水稻栽培技术的好坏对稻米品质的影响比较大,如果水稻的栽培技术比较差,那么稻米的品质也将严重下降。文章对水稻的栽培技术措施进行研究,针对栽培技术措施对稻米品质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希望通过提升水稻稻米品质来优化人们生活质量。

关键词 :水稻栽培;技术措施;稻米品质;影响

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的重视,对于生活主食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其中水稻稻米质量对人们的健康有着严重的影响。稻米品质的提升有赖于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升,要想将稻米品质有效提升,首先需要建立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体系,采用集成栽培技术,从根源上提升水稻稻米质量。

1在水稻栽培中影响稻米品质的因素

肥料

稻米的品质表现是水稻基因与自然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稻米的品质表现除了与自身基因的特性有关,还与其它外在技术息息相关,这些外在技术就是人为的水稻栽培技术。在水稻栽培环节中,水稻本身的整精米率与蛋白质都容易受到外在技术施工的影响。例如,以氮肥为例进行分析,经过研究发现,随着施工中的施氮量增加,使得水稻中二者含量也增加,而垩白粒率以及垩白度在不同水稻品种中的表现不一,且稻米中的直链淀粉含量对氮素的含量反应不敏感。稻米中的氨基酸与蛋白质含量,都随着氮肥的增加而增加[1]。

栽插密度

水稻的不同栽植密度对稻米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如果在实际栽植环节中,栽植密度比较小,水稻产量将会降低,反之,为了增加粮食产量,在单位面积内进行大密度的栽植,也不会产生较好的效果。在插秧过密的情况下,水稻的株行距比较小,整精米率下降,进而使得稻米的品质大幅下降[2]。

病虫害

病虫害对于稻米的质量危害较大,水稻的病虫害防治是关乎水稻的生长以及水稻稻米品质的另一关键所在,水稻在不同的生长时期中,容易被不同的病虫害所破坏。在北方水稻栽植中,影响水稻生长主要病虫害分别为: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以及二化螟虫,将这些病虫害简称为“三病一虫”。

灌溉方式与灌溉水质

灌溉方式的不同以及灌溉水质的好坏也决定着稻米的品质。首先,水质污浊,稻米的生长质量将会较差,并且营养成分较低。在实际的水稻灌溉中,不同的灌溉方式针对不同时期的水稻,如果灌溉方式选择不恰当将会对稻米的品质产生严重影响。

2提升稻米品质的技术措施

合理施肥

水稻品质的提升需要从水稻的施肥上进行分析,其中农家有机肥能够提供水稻生长期所需要的全部营养,经过施肥环节中的肥料分解与发酵,将有机物中的`营养物质有效吸收。合理的肥料选择以及有规律的施肥时间,是提升稻米品质的关键所在。在对水稻施肥的环节中,能够促进水稻生长主要肥料元素有:氮、磷、钾、硅。但是这些元素对水稻稻米质量产生的影响各有不同。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氮肥中的N,合理的氮肥施加,一方面能够对稻米外观的品质进行改善,另一方面还能够增加稻米的营养成分,提升其内在品质。不同含量的氮肥对稻米质量的影响不尽相同,例如,氮肥一次性施肥,虽然能够提升直链淀粉含量,但却降低蛋白质含量;分期施氮肥,不仅能够提升稻米中蛋白质含量,还能够有效降低垩白度[3]。

合理稀植

在进行起秧之前需要将苗床透水,并保证秧苗多带泥土,并且少断根,并坚持随起随运随插秧的原则。对水稻进行合理稀植,主要可以实现的方式有浅插、宽行、窄株等方式。在秧苗良好情况下,或者在插秧时间比较早的前提下,采取合理稀植,可以提高稻米的整精米率,从而提升稻米品质,但是当秧苗的生长素质比较差以及插秧比较晚的情况下,需要进行密植。

三病一虫防治

对于三病一虫的防治是提升稻米质量的关键,在实际的栽植环节中,首先需要选取抗病虫害比较强的品种,在先进的农耕技术以及化学药剂防治下,科学选择农药,做好病虫测报,选择最佳防治时期,减少用药次数与用药量,从而提升稻米品质。其次,选择良好的栽植环境,尽量保证环境是一种无污染环境,从插秧、秧苗培育的各个环节中,避免病虫害的出现,同时该环节也是降低水稻病虫害的重要农业技术措施之一。水稻的根系生长环节中,也可以观察出水稻是否具有抵御病虫害的能力,观察水稻的根系生长健壮程度,如果水稻的根系比较发达,那么其将具有较强的病虫害抵御能力,该特征是以水稻选种方式,提升水稻生长质量的重要依据[4]。

采用科学的灌溉方式与无污染的灌溉水源

水稻的灌溉是促进水稻生长,提升稻米质量的重要环节,水稻灌溉主要从水质以及灌溉技术方面来分析。在清澈、无污染水源灌溉条件下的稻米粒质饱满,品质甚佳。可见灌溉水质的选择对水稻的质量影响较大。其次灌溉技术的好坏也与水稻的质量有着密切关系。水稻灌溉技术分为两个层面,第一,水稻生长前期,建立根系生长浅水层,该层能够有效实现分蘖,并且促进水稻根系发育。第二,中期湿润,形成“满水增氧”来改善水稻的根部生长环境。优质的稻米生产用水量约600~700m3,并且在水稻收获的前半个月停水,如果水分过多,则会对稻米品质产生严重影响,甚至会降低加工品质。

参考文献

[1]王秋菊.黑龙江地区土壤肥力和积温对水稻产量、品质影响研究.沈阳农业大学,2012

[2]付景.超级稻产量形成生理与栽培调控的研究.扬州大学,2012

[3]李静.生态条件和栽培密度对水稻群体特征、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四川农业大学,2013

[4]薛亚光.水稻高产与养分高效利用栽培技术及其生理基础的研究.扬州大学,2013

1 符合规范2 不算是参考文献你只是毕业论文,要求没有学术论文那么高,学术论文主要是因为考虑到知识产权,侵权之类的问题,所以,必须把每一份参考文献都标明,但是,只要在末尾标注了,就可以在正文中不注释,因为,正文中太多的标注,会给人感觉,你这篇学术论文似乎是大染缸,似乎是别人的成果拼凑而成,所以,很多从命的学者,喜欢统一放在论文末了,一来,没有很多人关心,二来,可以显得都是自己的成果,真的有人要追究,也可以拿出底下的参考文献把秘密都告诉你咯。。。参考文献的格式参考文献示例 (正文后空一行) 参考文献 (空一行) [1] 王石平,刘克德,王江,张启发.用同源序列的染色体定位寻找水稻抗病基因DNA片段.植物学报,1998,40: 42-50 [2] 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 .. edu. cn/pub/wml. txt/. [3] 刘克德.水稻广亲和性遗传基础的全基因组分析及S5位点区段部分物理图谱的构建.[博士学位论文].武汉:华中农业大学图书馆,1998 [4] 全国文献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六分委员会.GB 6447-86文献编写规则.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6 [5] 张启发,李建雄.水稻杂种优势的遗传和分子生物学基础的研究进展.王连铮, 戴景瑞主编, 全国作物育种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国作物学会第六届理事会暨全国作物育种学术讨论会, 北京, 1998,北京:中国农业科技术出版社,1998:1-10 [6] 张启发.玉米的群体和群体遗传学.见:刘纪麟主编,玉米育种学.北京:农业出版社,1991: 264-320 [7] 姜锡州.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法.中国专利, 881056073.1989-07-26 [8] 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 .人民日报,1998-12-25(10). [9] 蓝盛银,徐珍秀.植物花粉剥离观察扫描电镜图解.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6:47-48 [10] Ahn S, Tanksley S D. Comparative linkage maps of the rice and maize genomes.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993b, 90:7980-7984 [11] Foth H D. Fundamentals of soil science. 7th ed.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1984: 151-159 [12] Aldemita R R. Genetic Engineering of rice: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mediated transformation of rice and evaluation of a corn pollen-specific promoter using the gusA gene in transgenic rice. (Ph D dissertation). West Lafyatte: Purdue University, 1998 [13] Morison J I L. Intercellular CO2 concentration and stomatal responses to CO2. In: Zeiger E, Farquhar G D, Cowan I R eds., Stomatal Function.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7:229-251 [14] Wang X M. Recombinant DNA sequences encoding Phospholipase. USA patent, 5670366. 1997-09-23 [15] Zhang Q, Gao Y J, Yang S H, Ragab R A, Saghai Maroof M A, Li J X, Li Z B. Molecular marker-based analysis of heterosis in hybrid rice. Abstract, 7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Rockefeller Foundation's International Program on Rice Biotechnology, 1994, Bali, Indonesia

分析杂交水稻种植特点论文

一、分蘖和有效穗

1978、1979年秋季,我们在福建的龙海、平和等县进行了杂交水稻高产的调查,较完整地掌握了52块田的资料,结合该地区农业局验收整理的388块田的资料;从中选出理论产量与实际产量相差3T5公斤/公顷之内的197块田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汕优2号、四优2号的早、晚季都表现产量与总粒数的偏相关达显着水准(公式略)根据穗数和穗粒数计算标准偏回归系数,说明增穗的增产潜力大于增粒的增产潜力。我们又调查了全省6个地区11个县的晚季杂交水稻有效穗数与产量的关系。得出每公顷产3了50公斤以下的有效穗数为135~180万。每公顷产6250、6000公斤的为225~24D万,每公顷产6750、7500公斤的为270、28与万;每公顷产9750、12000公斤的为300、345万。这说明有效穗多产量高,有效穗少产量低。197块田的资料分析指出:基本苗数、最高茎莫数、分集成穗率分别与有效穗数呈显着或极显着正相关。

(一)秧苗案质与甚木苗19T7年进行了秧苗素质研究。设秧苗素质与本田施氮量两种处理。试验结果产量差异显若。兹将其中四个处理分析如下:扁蒲秧2本,210公斤N/公顷,“”.75公斤/公顷三叉秧l本,105公斤/公顷,公斤/公顷扁蒲秧3本,210公斤/公顷,公斤/公顷二叉秧1本,105公斤/公顷,公斤/公顷单秆秧比二叉秧、三叉秧多用1、2倍种子和多l倍氮肥,每公顷仅分别增加150公斤和24.了5公斤。根据考种材料,二叉秧的有效穗数较三本秧少,而穗实粒数则多5D%。故多叉秧具有省种、省肥、大穗的增产作用。我们又分析各节位分孽穗的产量比重,三叉殃2/o、3/O两节位分集穗占总穗数的46%,产量占总产量的49%。多本秧5/0、6/0、7/。三节位分萦的产量占总产量的82%,前者为低节位分莫,穗大、粒多;后者为中节位分孽,穗较小、粒少。莫家让“指出,多叉秧叶绿素含量较无孽秧多,从出苗到黄熟期,多叉秧的光合势较无粟秧高9~33%,根系也较发达,这样,多叉秧的发达恨系吸收氮素与叶绿素含量高的,光合势强的叶片光合产物合成的氨基酸输送到地上部的生长中心。初期促进分集,形成分桑优势,幼穗分化至成熟期壮秆大穗,形成穗粒优势。

(二)最高分藕数与分戴成旅奉19T块田的最高茎葵数为405~540万/公顷,在此范围内,最高茎孽数与有效穗数呈极显着正相关每公顷产IO50D斤以上的69块田的苗、株、穗比例为1,3,2,即每公顷插24、30万丛,基本苗120、180万,最高茎孽数480、540万,最后有效穗330、375万,分粟成穗率65、70%。要实现这种群体动态指标,首先要培育多叉壮秧,在这基础上按杂交稻大田分孽习性进行肥、水管理。19了8年我们观察了四优2号大田分孽习性的结果:1、第一次分孽的成穗率为98%,分布于1/0、9/0节位上。第二次分孽的成穗率为40%,分布于2/0”5/D节上。第三次分萦的成穗率为零。

2、分孽的发育受氮、碳营养影响很大。本田分桑以第7节位分粟的穗粒数最多,7/0节位分粟于5/7出生。第一次追肥于4/28,每公顷施碳锋和过磷酸钙各公斤。按当时气候条件,大约6、7天才能为稻根吸收。这说明第7/O节位分莱的成长与氮素营养密切相关。拔节期具有3个叶片以上的'分禁,一般都能成穗;但若“大封行”出现于孕穗之前,这些分孽会因光照不足而死亡,相对地,抽穗一乳熟期群体“稀疏”,基部透光率增加,植株基部腋芽重新萌发成分萦。这些都说明杂交水稻分萦的成长和消亡与碳素营养密切相关。3、据偏相关分析,节位与各节有效穗数呈显着的负相关即节位愈低,有效穗愈多。以上洁果可作为育秧、整田施肥、插秧和本田肥、水管理的依据。

二、每穗粒数与粒重

1979年我们调查了汕优3号与IR661的穗发育情况(表略)无i仑分化颖花数、抽穗时颖花数或穗实粒数汕优3号都多于IR661;但颖花退化率则高,结实率低。因此,生产上不仅要促花,更重要的是保花,不仅要促大穗,更重要是减少退化,提高结实率。据197块田的资料分析,产量与结实率的偏相关达显着水准,总粒数与结实率呈极显着负相关,也说明保花和提高结实率的重要性。颖花结实率低的主要因素是:1、养分不足,分配不匀。1979年我们以四优2号和红410(对照)为材料,选择生长正常的主穗各20穗,定德定花观察不同位次颖花的生长势,结果四优2弓一的强势花占连,比红逮10减少;中势花,比对照减少;弱势花匕对照多。一说明杂交水稻结实率低是弱势花多造成的。不同位次的颖花结实率也不一致。19了9年我们对四优2号剪除颖花对结实率影响进行了观察。第一次枝梗颖花的结实率为,第二次枝梗颖花的结实率仅49%。剪除第二次枝梗颖花后,第一次枝梗颖花的结实率提高到;剪除第一次枝梗颖花后,第二次枝梗颖花的结实率提高到90%。说明第二次枝梗颖花结实率低是养分不足和分配不匀引起的。1981年的杂交稻种植期研究结果,无论早季种植或晚季种植的杂交水稻,从返青期到幼穗分化期,光合效率和干物质日增量都最大,幼穗分化至抽穗次之,抽穗至成熟最小,此结论与曹显祖报告相一致。这是杂交水稻的一种生理现象。从研究中也看出,晚季种植(6/18播,了/15插,10/15收),出苗到幼穗分化处在28℃/日均温,160小时日照和太阳辐射量“的足光下,充分发挥杂交稻光合强度大的优势(比早季高)。因此,分集块,叶面积大(大倍),干物质日增重,为穗(库)发育提供大量能源。抽穗后,由于气温逐渐下降,光照弱,光合效率较早季植‘厂降快(降40.了%),单位体积干物质积累转化处于劣势,但植株营养体大,总干物质积累仍较早季植为大。因此,有效穗较早季植的增加万/公顷,每穗粒数增加粒,结实率提高,千粒重增加克,产量增加191了.75公斤/公顷。此外,从威优2号、沮l(龙2号后期追肥试验结果看出,在侮公顷施150公斤氮素情况下,提取23%(尿素了5公斤/公顷)为孕穗期追肥,可以明显提高乳熟期的干重、活力和冠层叶叶绿素含量(),光合势和干物质日增长分别比对照提高和lD%,从而使结实率较对照提高。以上说明,杂交水稻由于中后期光合效率下降导致养分不足,弱势颖花多,结实率低。后期追肥可以改变这个缺点,提高结实率。2、受生态条件影响。颖花受情后,谷粒灌浆的养分来源有二。其一为抽穗前贮藏于茎秆和叶鞘的碳水化合物转运到穗;其二为抽穗后冠层叶进行光合作用的产物。1978年从分期播种试验的资料看出,二者的比例因抽穗后的环境条件不同而异,可分为三种类型:(1)抽穗后20天候平均气温约28℃,日照率75%,相对湿度7D、80%,灌浆成熟期短(31~35天);抽穗前养分占31、39%,抽稗后养分占69~61%。(2)抽穗后20天候平均气温26、28℃,日照率47、51%,相对湿度85%以上;抽穗前养分占42~60%,抽穗后养分占邪、40%。(3)抽穗后20天候平均气温℃,日照足,相对湿度T9%以下,灌浆成熟期达51日;抽穗前后养分各占28%和了.2%。考种结果,高温、足光、适湿的稻穗灌浆成熟期虽短,但结实率高,籽粒饱满,千粒重大,产量高;低温、足光、湿度小,则结实率低,籽粒不饱满;高温、多雨、寡照、湿度大,结实率和籽实饱满度都受影响。这是抽穗后气侯条件对杂交稻穗粒发育的影响。因此,调节播种、插秧期使生殖生一长处于最适的光照条件下是提高结实率的关键。19了8~19了9两年的四优2号发育期的温度处理结果看出:从枝梗分化至开花期低温(19℃)处理,结实率都降低。低温处理三天对结实的危害程度为、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孕德期>抽穗期。无论抽穗、开花或灌浆用35℃或40℃的高温处理3小时,结实率和千粒重都降低。抽穗开花期遇到35℃以上高温,花粉败育不受精;灌浆期高温则影响光合产物的运转而形成畸形来。开花期遮光或阴雨则结实率降低,强势花结实率从87%降至58‘4%。由于稻田中各稻穗,稻穗中各颖花的发育并非同步,抽穗开花期35℃处理3小时和40℃处理3小时后,用人工辅助授粉,其结实率分别从、5D%提高到78%、62%。

三、根系发育与叶片生长

根系发育研究结果:四优2号和汕优3号的根量、根粗和根系干重都比穗数型常规稻红410和矮秆大穗型品种大家伙为大(略小于高秆大穗型品种三磅70箩),发根力和根系活力较强。根干重以黄熟期为最大。发根力可持续到孕穗初期,根系活力以黄熟期为高峰。杂交水稻的“浮根”发达。浮根从第11/0叶开始发生,持续至成熟期。四优2号、汕优3号的根可达5次恨,而410、大家伙仅二、三次根。倪文等〔7〕报告,浮根的吸收力比一般根高2一3倍。川田拼“J报告,高次根的发生与穗枝梗及其着生的颖花同步。因此,浮根发达与杂交水稻穗大颖花多有密切联系。杂交水稻在水层灌溉条件F根量大、根粗、干重大、浮根发达,但后期黄根、褐根、黑根多,几乎找不到白根;旱作栽培的根系和干重均小,没有浮根,但白根多;湿润灌溉的介于二者之间。此结论与Das,.等’‘报告相一致。不同组合对缺水的敏感性不同,四优2号大于汕优3号。早期水层灌溉、中期晒田、后斯湿润的,根量、干重、根粗、浮根量都大和发达。收获后一天,o、20cm土层的根系黄褐色,20、40cm土层为黄白色,根的弹性大。因此,合理灌溉以改善土壤环境,发挥杂交水稻的根系优势,为穗多、穗大、结实率高奠定基础杂交水稻根系发育与地上部生长有密切联系。单位时间最天发根增长量出现于分集盛期,无效分孽开始死亡期的单位时间根干重增长量最大,紧接着出现最大茎伤流强度增长量。说明了杂交水稻的发根开始时生长迅速;其次是稻根加粗,内含物充实,干重增大;再次是根系活力的发挥。根系的这种发展过程可作为肥水管理的依据。剪根试验结果表明,4/0“8/。叶期剪根,即剪除1/0、5/0节位根,明显减少了分孽和有效穗数;12/0叶期剪根则穗实粒数和结实率减少;14/0、16/O叶期剪根则影响结实率和粒重。综上所述,出苗—穗分化期的发根力最强,“浮根”发生;在栽培上应该浅水足肥,以促分蔡,增加穗数。穗分化—齐穗期的浮根大量发生,根系活力大,根干重增长快;应适当搁田,足肥以促大穗。齐穗,-一成熟期的根系活力旺盛,需湿润灌溉,补肥,以提高结实率和粒重。在叶片生长方面,四优2号和汕优3号的主茎叶可分为三类:(1)1/0、10/0(1l/0)节,包含叶—鞘—节—分萦(缺节间),都是营养生长期发生和生长的。(2)11/0、12/0(12/、13/0)节,包含叶—鞘(缺分孽和节间),为过渡期发生和成长的。(3)13/0~15/0(14/0~16/0)节,包括叶—鞘—节—节间(缺分集),都是生殖生长期生长的。根据主笔叶的叶形、出叶积温、生存期和功能,叶片可分为四组,(表略)1980年对杂交稻根、叶与产量因素的关系的研究结果:剪除主茎4/0、1。/O叶则影响1~7/0节位分孽;4/0~8/0叶期剪根(剪去1/0、5/0节根)则影响1/0、5/0节位分孽;剪去4/0~10/O叶或12/O叶期剪根(剪去9/O节根),严重降低穗粒数;剪去14/O~16/O叶或12/O期剪很严重降低结实率。水稻叶、根、穗、粒的这些关系,可作为看苗诊断和管理的参考。另外,从两年的分期播种试验和植期研究看出,中熟杂交稻属感温性的基本营养生.长型。生育期间日均温在1T、28℃之间,每升高1℃营养生长期缩短5天,日均温27~28℃的主长期较稳定。安全齐穗温度为23℃。四尤2号全生育期所需的活动积温为3061℃,1/0、16/0叶期的活动积温为1731℃,剑JlJ?—抽穗期的为380℃。抽穗—完熟期为905℃。幼穗分化期的生育积温指数为,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为,抽德期为。这些结论与浙汀农科院绍兴基点组(19了0)的报告相一致。总之,中熟杂交稻属感温性基木营养生长型,具有分禁力强、根系发达和穗粒多三大优势,三者旧互联系,培育多叉壮秧是发挥三大优势的基础。根据活动积温及生育积温指数调整播种期,使生殖生长期处于光、温、湿最适期,既使茎、鞘、叶贮藏养分顺利运转到穗,又利于穗粒发育。根据叶、孽、根、穗、粒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肥、水管理,协调促桑保蔡,促花保花,实现穗足、粒多、粒饱、高产的目的。

结论

(一)杂交水稻具有分集力强、根系发达和穗粒多三大优势。多孽壮殃是基础。它具有省种、省肥、根多、秆壮、穗大的增产作用。

(二)节位与有效穗数呈显着负偏相关。2/O、3/O二节位的分孽憾产量占总产量的49%。分菜的发生和增长与碳、氮素营养密切相关。

(三)杂交水稻穗大、颖花多,但结实率不高。其原因是杀分不足和花期对温、光的适应范围较窄。

(四)根多、根重、“浮根”发达。最大发根量和根干重分别出现于分孽盛期和孕穗期。最大伤流强度于黄熟期。前期水层灌溉、中期晒田、后期湿润的根系发达,白根多。

(五)杂交水稻可分为四个叶组:1/0、3/0为秧期叶,决定秧苗素质;4/0~9/D(10/0)为分孽期叶,决定分孽和穗数;10/0(11/0)~12/O(13/0)为拔一节期叶,影响节间干重和穗粒数;13/0(14/0)~15/0(16/0)为穗发育期叶,影响结实粒和粒重。

(六)幼穗分化期生育积温指数为,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为,抽穗期为户。

(七)总粒数与产量呈显着偏相关。统计分析表明:“四优2号”和“汕优3一号”是在一定穗拉数的基础上增加穗数来增加总粒数增产的。高产田的群体结构是按1,3,2的苗、株、穗比例

引用、参考的文献都应当用上标标出,这个是学术论文的规范做法。毕业论文本身就是学术性的论文,理应按照规范来写。不规范的后果很可能 是被导师打回来修改,有的学生毕业论文写了四稿以上,大部分是论文格式等问题,所以劝你还是写的时候弄好一点,以后改的话会很麻烦的。篇文章没有在文中直接或间接引用,只是看过了有点启发,也可列为参考文献,并应在正文中标出。(可标在应用了这个“启发”的那一段末)

安徽水稻种植技术毕业论文

应从农民意见建议和种植情况入手。

1、可以写水稻怎么种植,种植的注意事项,种植的季节。

2、写水稻种植的重要性,科研性以及群众对种植水稻的看法观点。

论文定义:

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

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问题-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

分析杂交水稻种植特点论文

一、分蘖和有效穗

1978、1979年秋季,我们在福建的龙海、平和等县进行了杂交水稻高产的调查,较完整地掌握了52块田的资料,结合该地区农业局验收整理的388块田的资料;从中选出理论产量与实际产量相差3T5公斤/公顷之内的197块田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汕优2号、四优2号的早、晚季都表现产量与总粒数的偏相关达显着水准(公式略)根据穗数和穗粒数计算标准偏回归系数,说明增穗的增产潜力大于增粒的增产潜力。我们又调查了全省6个地区11个县的晚季杂交水稻有效穗数与产量的关系。得出每公顷产3了50公斤以下的有效穗数为135~180万。每公顷产6250、6000公斤的为225~24D万,每公顷产6750、7500公斤的为270、28与万;每公顷产9750、12000公斤的为300、345万。这说明有效穗多产量高,有效穗少产量低。197块田的资料分析指出:基本苗数、最高茎莫数、分集成穗率分别与有效穗数呈显着或极显着正相关。

(一)秧苗案质与甚木苗19T7年进行了秧苗素质研究。设秧苗素质与本田施氮量两种处理。试验结果产量差异显若。兹将其中四个处理分析如下:扁蒲秧2本,210公斤N/公顷,“”.75公斤/公顷三叉秧l本,105公斤/公顷,公斤/公顷扁蒲秧3本,210公斤/公顷,公斤/公顷二叉秧1本,105公斤/公顷,公斤/公顷单秆秧比二叉秧、三叉秧多用1、2倍种子和多l倍氮肥,每公顷仅分别增加150公斤和24.了5公斤。根据考种材料,二叉秧的有效穗数较三本秧少,而穗实粒数则多5D%。故多叉秧具有省种、省肥、大穗的增产作用。我们又分析各节位分孽穗的产量比重,三叉殃2/o、3/O两节位分集穗占总穗数的46%,产量占总产量的49%。多本秧5/0、6/0、7/。三节位分萦的产量占总产量的82%,前者为低节位分莫,穗大、粒多;后者为中节位分孽,穗较小、粒少。莫家让“指出,多叉秧叶绿素含量较无孽秧多,从出苗到黄熟期,多叉秧的光合势较无粟秧高9~33%,根系也较发达,这样,多叉秧的发达恨系吸收氮素与叶绿素含量高的,光合势强的叶片光合产物合成的氨基酸输送到地上部的生长中心。初期促进分集,形成分桑优势,幼穗分化至成熟期壮秆大穗,形成穗粒优势。

(二)最高分藕数与分戴成旅奉19T块田的最高茎葵数为405~540万/公顷,在此范围内,最高茎孽数与有效穗数呈极显着正相关每公顷产IO50D斤以上的69块田的苗、株、穗比例为1,3,2,即每公顷插24、30万丛,基本苗120、180万,最高茎孽数480、540万,最后有效穗330、375万,分粟成穗率65、70%。要实现这种群体动态指标,首先要培育多叉壮秧,在这基础上按杂交稻大田分孽习性进行肥、水管理。19了8年我们观察了四优2号大田分孽习性的结果:1、第一次分孽的成穗率为98%,分布于1/0、9/0节位上。第二次分孽的成穗率为40%,分布于2/0”5/D节上。第三次分萦的成穗率为零。

2、分孽的发育受氮、碳营养影响很大。本田分桑以第7节位分粟的穗粒数最多,7/0节位分粟于5/7出生。第一次追肥于4/28,每公顷施碳锋和过磷酸钙各公斤。按当时气候条件,大约6、7天才能为稻根吸收。这说明第7/O节位分莱的成长与氮素营养密切相关。拔节期具有3个叶片以上的'分禁,一般都能成穗;但若“大封行”出现于孕穗之前,这些分孽会因光照不足而死亡,相对地,抽穗一乳熟期群体“稀疏”,基部透光率增加,植株基部腋芽重新萌发成分萦。这些都说明杂交水稻分萦的成长和消亡与碳素营养密切相关。3、据偏相关分析,节位与各节有效穗数呈显着的负相关即节位愈低,有效穗愈多。以上洁果可作为育秧、整田施肥、插秧和本田肥、水管理的依据。

二、每穗粒数与粒重

1979年我们调查了汕优3号与IR661的穗发育情况(表略)无i仑分化颖花数、抽穗时颖花数或穗实粒数汕优3号都多于IR661;但颖花退化率则高,结实率低。因此,生产上不仅要促花,更重要的是保花,不仅要促大穗,更重要是减少退化,提高结实率。据197块田的资料分析,产量与结实率的偏相关达显着水准,总粒数与结实率呈极显着负相关,也说明保花和提高结实率的重要性。颖花结实率低的主要因素是:1、养分不足,分配不匀。1979年我们以四优2号和红410(对照)为材料,选择生长正常的主穗各20穗,定德定花观察不同位次颖花的生长势,结果四优2弓一的强势花占连,比红逮10减少;中势花,比对照减少;弱势花匕对照多。一说明杂交水稻结实率低是弱势花多造成的。不同位次的颖花结实率也不一致。19了9年我们对四优2号剪除颖花对结实率影响进行了观察。第一次枝梗颖花的结实率为,第二次枝梗颖花的结实率仅49%。剪除第二次枝梗颖花后,第一次枝梗颖花的结实率提高到;剪除第一次枝梗颖花后,第二次枝梗颖花的结实率提高到90%。说明第二次枝梗颖花结实率低是养分不足和分配不匀引起的。1981年的杂交稻种植期研究结果,无论早季种植或晚季种植的杂交水稻,从返青期到幼穗分化期,光合效率和干物质日增量都最大,幼穗分化至抽穗次之,抽穗至成熟最小,此结论与曹显祖报告相一致。这是杂交水稻的一种生理现象。从研究中也看出,晚季种植(6/18播,了/15插,10/15收),出苗到幼穗分化处在28℃/日均温,160小时日照和太阳辐射量“的足光下,充分发挥杂交稻光合强度大的优势(比早季高)。因此,分集块,叶面积大(大倍),干物质日增重,为穗(库)发育提供大量能源。抽穗后,由于气温逐渐下降,光照弱,光合效率较早季植‘厂降快(降40.了%),单位体积干物质积累转化处于劣势,但植株营养体大,总干物质积累仍较早季植为大。因此,有效穗较早季植的增加万/公顷,每穗粒数增加粒,结实率提高,千粒重增加克,产量增加191了.75公斤/公顷。此外,从威优2号、沮l(龙2号后期追肥试验结果看出,在侮公顷施150公斤氮素情况下,提取23%(尿素了5公斤/公顷)为孕穗期追肥,可以明显提高乳熟期的干重、活力和冠层叶叶绿素含量(),光合势和干物质日增长分别比对照提高和lD%,从而使结实率较对照提高。以上说明,杂交水稻由于中后期光合效率下降导致养分不足,弱势颖花多,结实率低。后期追肥可以改变这个缺点,提高结实率。2、受生态条件影响。颖花受情后,谷粒灌浆的养分来源有二。其一为抽穗前贮藏于茎秆和叶鞘的碳水化合物转运到穗;其二为抽穗后冠层叶进行光合作用的产物。1978年从分期播种试验的资料看出,二者的比例因抽穗后的环境条件不同而异,可分为三种类型:(1)抽穗后20天候平均气温约28℃,日照率75%,相对湿度7D、80%,灌浆成熟期短(31~35天);抽穗前养分占31、39%,抽稗后养分占69~61%。(2)抽穗后20天候平均气温26、28℃,日照率47、51%,相对湿度85%以上;抽穗前养分占42~60%,抽穗后养分占邪、40%。(3)抽穗后20天候平均气温℃,日照足,相对湿度T9%以下,灌浆成熟期达51日;抽穗前后养分各占28%和了.2%。考种结果,高温、足光、适湿的稻穗灌浆成熟期虽短,但结实率高,籽粒饱满,千粒重大,产量高;低温、足光、湿度小,则结实率低,籽粒不饱满;高温、多雨、寡照、湿度大,结实率和籽实饱满度都受影响。这是抽穗后气侯条件对杂交稻穗粒发育的影响。因此,调节播种、插秧期使生殖生一长处于最适的光照条件下是提高结实率的关键。19了8~19了9两年的四优2号发育期的温度处理结果看出:从枝梗分化至开花期低温(19℃)处理,结实率都降低。低温处理三天对结实的危害程度为、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孕德期>抽穗期。无论抽穗、开花或灌浆用35℃或40℃的高温处理3小时,结实率和千粒重都降低。抽穗开花期遇到35℃以上高温,花粉败育不受精;灌浆期高温则影响光合产物的运转而形成畸形来。开花期遮光或阴雨则结实率降低,强势花结实率从87%降至58‘4%。由于稻田中各稻穗,稻穗中各颖花的发育并非同步,抽穗开花期35℃处理3小时和40℃处理3小时后,用人工辅助授粉,其结实率分别从、5D%提高到78%、62%。

三、根系发育与叶片生长

根系发育研究结果:四优2号和汕优3号的根量、根粗和根系干重都比穗数型常规稻红410和矮秆大穗型品种大家伙为大(略小于高秆大穗型品种三磅70箩),发根力和根系活力较强。根干重以黄熟期为最大。发根力可持续到孕穗初期,根系活力以黄熟期为高峰。杂交水稻的“浮根”发达。浮根从第11/0叶开始发生,持续至成熟期。四优2号、汕优3号的根可达5次恨,而410、大家伙仅二、三次根。倪文等〔7〕报告,浮根的吸收力比一般根高2一3倍。川田拼“J报告,高次根的发生与穗枝梗及其着生的颖花同步。因此,浮根发达与杂交水稻穗大颖花多有密切联系。杂交水稻在水层灌溉条件F根量大、根粗、干重大、浮根发达,但后期黄根、褐根、黑根多,几乎找不到白根;旱作栽培的根系和干重均小,没有浮根,但白根多;湿润灌溉的介于二者之间。此结论与Das,.等’‘报告相一致。不同组合对缺水的敏感性不同,四优2号大于汕优3号。早期水层灌溉、中期晒田、后斯湿润的,根量、干重、根粗、浮根量都大和发达。收获后一天,o、20cm土层的根系黄褐色,20、40cm土层为黄白色,根的弹性大。因此,合理灌溉以改善土壤环境,发挥杂交水稻的根系优势,为穗多、穗大、结实率高奠定基础杂交水稻根系发育与地上部生长有密切联系。单位时间最天发根增长量出现于分集盛期,无效分孽开始死亡期的单位时间根干重增长量最大,紧接着出现最大茎伤流强度增长量。说明了杂交水稻的发根开始时生长迅速;其次是稻根加粗,内含物充实,干重增大;再次是根系活力的发挥。根系的这种发展过程可作为肥水管理的依据。剪根试验结果表明,4/0“8/。叶期剪根,即剪除1/0、5/0节位根,明显减少了分孽和有效穗数;12/0叶期剪根则穗实粒数和结实率减少;14/0、16/O叶期剪根则影响结实率和粒重。综上所述,出苗—穗分化期的发根力最强,“浮根”发生;在栽培上应该浅水足肥,以促分蔡,增加穗数。穗分化—齐穗期的浮根大量发生,根系活力大,根干重增长快;应适当搁田,足肥以促大穗。齐穗,-一成熟期的根系活力旺盛,需湿润灌溉,补肥,以提高结实率和粒重。在叶片生长方面,四优2号和汕优3号的主茎叶可分为三类:(1)1/0、10/0(1l/0)节,包含叶—鞘—节—分萦(缺节间),都是营养生长期发生和生长的。(2)11/0、12/0(12/、13/0)节,包含叶—鞘(缺分孽和节间),为过渡期发生和成长的。(3)13/0~15/0(14/0~16/0)节,包括叶—鞘—节—节间(缺分集),都是生殖生长期生长的。根据主笔叶的叶形、出叶积温、生存期和功能,叶片可分为四组,(表略)1980年对杂交稻根、叶与产量因素的关系的研究结果:剪除主茎4/0、1。/O叶则影响1~7/0节位分孽;4/0~8/0叶期剪根(剪去1/0、5/0节根)则影响1/0、5/0节位分孽;剪去4/0~10/O叶或12/O叶期剪根(剪去9/O节根),严重降低穗粒数;剪去14/O~16/O叶或12/O期剪很严重降低结实率。水稻叶、根、穗、粒的这些关系,可作为看苗诊断和管理的参考。另外,从两年的分期播种试验和植期研究看出,中熟杂交稻属感温性的基本营养生.长型。生育期间日均温在1T、28℃之间,每升高1℃营养生长期缩短5天,日均温27~28℃的主长期较稳定。安全齐穗温度为23℃。四尤2号全生育期所需的活动积温为3061℃,1/0、16/0叶期的活动积温为1731℃,剑JlJ?—抽穗期的为380℃。抽穗—完熟期为905℃。幼穗分化期的生育积温指数为,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为,抽德期为。这些结论与浙汀农科院绍兴基点组(19了0)的报告相一致。总之,中熟杂交稻属感温性基木营养生长型,具有分禁力强、根系发达和穗粒多三大优势,三者旧互联系,培育多叉壮秧是发挥三大优势的基础。根据活动积温及生育积温指数调整播种期,使生殖生长期处于光、温、湿最适期,既使茎、鞘、叶贮藏养分顺利运转到穗,又利于穗粒发育。根据叶、孽、根、穗、粒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肥、水管理,协调促桑保蔡,促花保花,实现穗足、粒多、粒饱、高产的目的。

结论

(一)杂交水稻具有分集力强、根系发达和穗粒多三大优势。多孽壮殃是基础。它具有省种、省肥、根多、秆壮、穗大的增产作用。

(二)节位与有效穗数呈显着负偏相关。2/O、3/O二节位的分孽憾产量占总产量的49%。分菜的发生和增长与碳、氮素营养密切相关。

(三)杂交水稻穗大、颖花多,但结实率不高。其原因是杀分不足和花期对温、光的适应范围较窄。

(四)根多、根重、“浮根”发达。最大发根量和根干重分别出现于分孽盛期和孕穗期。最大伤流强度于黄熟期。前期水层灌溉、中期晒田、后期湿润的根系发达,白根多。

(五)杂交水稻可分为四个叶组:1/0、3/0为秧期叶,决定秧苗素质;4/0~9/D(10/0)为分孽期叶,决定分孽和穗数;10/0(11/0)~12/O(13/0)为拔一节期叶,影响节间干重和穗粒数;13/0(14/0)~15/0(16/0)为穗发育期叶,影响结实粒和粒重。

(六)幼穗分化期生育积温指数为,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为,抽穗期为户。

(七)总粒数与产量呈显着偏相关。统计分析表明:“四优2号”和“汕优3一号”是在一定穗拉数的基础上增加穗数来增加总粒数增产的。高产田的群体结构是按1,3,2的苗、株、穗比例

以哪个市为主的了

亚洲水稻种植研究论文

水稻种植防病稻瘟增产分析农科论文

一、试验的设计

水稻在本田的生育过程,分为营养生长期(包括返青、分粟)及生殖生长期,或简称“长苗期”及“长穗期”。一般把“幼穗形成期”作为上述两个生长期的分界。施肥是为了“促苗”或“促穗”。我们便称促一苗的肥料为“苗肥”,促穗的肥料为“穗肥”。选主秆叶片数为15的“云粳九号”品种供试。设计将营养生长期的苗棵长相控制在既不徒长(叶色浓绿,叶片披软)又不脱肥(下部叶片枯黄)的范围内,并分为三个级别。第一级的苗色最绿,生长旺盛,分粟较多,到分孽末期封行,不见田水,幼穗形成期要求轻微褪色。第二级苗色绿,叶片较挺,分集中等,全株似水仙花状,分簸末期苗色褪黄。第三级苗色浅绿,分孽中常,生长平稳,叶片挺直,不封行,但无缺氮而枯叶的现象。每级苗棵分设两区。一级苗的两个区中,以一个区在剑叶从第二叶鞘露出叶尖时(叶龄为)表层追穗肥;另一区不施穗肥。二级苗棵的两个区中,以一个区在幼穗形成期(叶龄为10一11)表层追穗肥;另一区不施穗肥,称为标准区,作为全试验的对照。三级苗棵的两个区,都在幼穗形成期(叶龄10一n)深层追肥,但施肥量不相同。行距5一6寸,株距2一3寸。在中等肥力稻田内进行,不施底肥。施用不同用量的氮化肥,达到上述三种苗棵长相。各处理的要点(表略)

二、栽培管理情况

1.秧苗情况:一九七五年三月二十五日播种,一般水秧育苗。曾喷药杀叶蝉预防普通矮缩病。秧苗质量基本达到无病壮秧的标准。五月十三、十四日移栽。秧龄53一54天,秧苗叶龄为6。(即多数有6片叶)。2.各区施肥情况:按设计要求的三种苗棵级别调节苗肥的用量。一级苗用纯氮量14?8一17?7斤/亩,二级苗用斤/亩,三级苗用斤/亩。按“早施氮肥”的原则,于裁秧前作水皮肥或栽后第四天施用一次,栽后约两周(五月三十日)分孽开始时再施一次。都是表层撒施。除第1区的水皮肥用硝按外,其余均用尿素。穗肥的施用法有两种,一为表层追肥,一为深层追肥。深层追肥是将规定数量的尿素加三倍重量的红土,混和均匀,搓成粒肥,塞入泥土中3厘米深处。每隔一行塞肥,每两个粒肥之间的距离为6寸左右。施肥期及施肥量(表略)。4.田水管理:为了达到设计中苗棵褪色的要求,在栽后第四周末,(分栗盛期后),一、二级苗均已较繁茂,而一级苗已接近封林时,于六月一l-一日在田内开沟排干二级苗(第3、4区)田水,次日田边开缺排去一级苗(第1、2区)田水。三级苗的两区,始终保持干干湿湿状态,不排水晒田。六月二十四日,水稻进入幼穗形成期,全部复水,保持水层。5.其他管理措施:用化学除草剂除草,未中耕,在整个生育期中无草害。五月二十七日用杀虫脉防治螟虫一次,以后未见有枯心和白穗。唯未警惕稻秆潜蝇,以后造成了相当损失。6.栽种稻瘟病秧:六月二十五日,移栽已有稻瘟病的“373”秧苗于保护区内,繁殖病菌。

三、观察的结果

1.稻株生长及成穗情况按前述施肥管理的结果,各区的苗棵在营养生长期的长相,基本上符合设计的要求。各区的苗棵,均在栽后的第二周末开始发生分孽,与1974年保山的观察结果是一致的。因“苗肥”的用量不同,三种级别的苗棵颜色,繁茂程度,叶片的挺直程度等,有显着的差别。第三级苗棵在营养生长期间的叶色淡绿,分巢正常,直至孕穗期都未封行,但无缺氮枯黄的现象,到六月末,株高约为55厘米。深层追肥后约一周,叶色逐渐转绿,但绿而不浓,一直保持到抽穗以后。二级苗于六月十一日排水晒田后约一周,苗色开始褪黄,到六月二十四日复水时,见脚叶尖部有枯黄现象,复水后,叶色稍微转绿;以?后,表层追肥区的叶色,比不追穗肥区的较绿些。一级苗棵的生长,始终最旺盛,与一般认为丰产的苗棵近似。六月末,株高达到65厘米左右,无论6寸或5寸的行距,都已封行。在晒田期间,只是轻微褪色。六月三十日调查每丛分孽数代表最高分粟数,成熟后调查每丛穗数、株高及剑叶长。2.稻瘟病发生情况调查在营养生长期间,试验区基本上没有叶瘟。本所其他试验田及种子繁殖田的叶瘟亦轻。出穗后,部分其他试验田内,发生不同程度的穗瘟,而本试验区穗瘟极轻,基本上控制了稻瘟的为害,调查了试验区及本所其他稻田内“云粳九号”的穗瘟发生情况(表略)3.实产及考种结果九月二十五日收割。脱粒、晒干、扬净称重。收割前,每区取有代表性稻株10丛考种。结果(,见三级苗于幼穗形成期深层追肥的处理,获得较好的收成。比标准区(二级苗不施穗肥)增产27一35%。千粒重有显着的增加,实粒数也有增多。

四、讨论

在水稻营养生长的前期施用不同数量的氮肥,结合田水管理,使苗棵的长相在既不徒长,又不脱氮的范围内表现出三种不同的繁茂程度,然后分别施用穗肥,观察各种处理对防病增产的效果。结果,都基本上控制了稻瘟的为害。且在营养生长期的长相为“苗色淡绿,生长平稳,叶片挺直,分粟中常而不封行”的三级苗棵上于幼穗形成期进行深层追肥的处理,获得了较好的收成。与标准区相比,增产27一35%。在这种处理下,其成穗率有所提高,空桃率显着下降,千粒重明显地增加。在“早施氮肥”的基础上,为水稻防病增产的施肥技术,增添了新的`内容。增加有效穗是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用增施肥料来增加有效穗,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促进分集的大量发生以求得穗多(例如本试验的第2区)结果是总穗数虽多,无效分孽也多,成穗率下降。另一种是只要求适当数量的分栗,即保证略多于所希望的穗数,在这个基础上施用穗肥来促进已有的大部分分栗长成有效穗,其成穗率便高(如本试验的第5区)。这两种方法,都可获得较多的有效穗,为增产打下有利的基础,但在其他方面,却有明显的差异。今年,保山县农科所植保组与沈官大队试验站研究施肥与穗瘟的关系,见单株最高分孽数与穗瘟有一定的相关,即随单株最高分草数的增加,后期的穗瘟亦有加重的趋势按此推论,采用促使多发分莫来获得多穗,很易造成穗瘟的加重。相反,适当抑制分粟的过多发生,则有利于对穗瘟的控制。在上述的试验中,还可看出营养生长期的苗裸长相不同,千粒重也有差异。即苗棵愈旺盛,千粒重亦有愈低的趋势。另外苗棵长相为三级,而采取深层追肥促穗,实粒数显着增多,而空批率下降。由此看来,采用增施肥料以促分靡数的增加,苗棵旺盛,获得多穗而增产,往往易使稻瘟加重,千粒重和结实率降低,不利于防病增产。在前期适当控制其分孽和繁茂程度以防病,在这个基础上于幼穗形成期深层追肥促使穗多、粒多、粒重以增产,对于防病增产都可兼顾,从而可望获得稳产高产的效果。

基于平板电脑的水稻催芽控制器的设计在农业机械化逐渐普及的现代社会,翻耕机、插秧机、收割机等现代化设备的应用都很普遍。但是在机械化育秧播种的第一步,如何提高种子的发芽率以及缩短发芽的时间却成为了困扰农户的一大难题;尤其是对于珍贵的种子或是对于弱种子,提高发芽率就尤为重要。如果是干旱地区,由于土壤不够湿润而种子长久不能发芽,即使是南方,逢上阴雨持续的天气,发芽霉变也会使种子损失很大。 纵观市场上的一些发芽技术,在浸泡、发芽过程中需要多次转移,极易折断胚芽,不仅生产工序复杂、成本高,而且因关键技术不成熟而影响发芽率,甚至中途停止发芽。为了提高种子发芽率和种子发芽时间,提高催芽露白的一致性,就使得种子发芽器在如今的农业机械化领域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本论文的目的在于提供水稻种子催芽器的基于工业平板电脑的控制系统的设计,根据种子发芽的过程和条件,来控制发芽器箱体内的温度、湿度的变化以及通风状况,既能保证种子发芽率,又能达到使种子快速整齐发芽的目的。关键词:催芽器;工业平板电脑;自循环调温1.前言课题背景水稻是现今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全世界,以水稻作为主食的人口有半数以上,而世界上水稻的主要种植区域集中在亚洲[1],其种植面积为全世界水稻种植面积的90%以上。在我国,水稻也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目前,我国的水稻总产量在亚洲在世界位居首位。在2000年的统计数据中,中国水稻种植面积接近万hm2,占世界水稻总种植面积的,水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各方面数据位居世界第一。水稻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品种,单产最高,总产最多的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粮食生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2]。我国人民的主要粮食来源是稻米,以稻米为主粮的人民占我国人口总数的2/3。并且稻米作物的营养价值较高,同比与其他粮食作物,稻米更易消化,并且吸收率和需要率更高[3]。并且水稻加工的副产品-米糠,是家禽和家畜的精饲料。所以,水稻的生产水平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并且影响着人民的物质生活,如何改进和提高水稻的生产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4]。种子从休眠状态转为萌芽状态,如果没有足够的水分、适当的温湿度和充足的空气,要萌动是不可能的,而吸足水分是种子萌动的第一步。种子在干燥时,含水量低,细胞原生质呈凝胶状态,代谢活动非常微弱,只有吸收水分,使种皮膨胀软化,氧气溶于水中,随水分吸收渗入到种子细胞内,才能增强胚和胚乳的呼吸作用。原生质也随水分的增加由凝胶变为溶液,自由水增多,代谢加强,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使胚乳中贮藏的复杂的不溶性物质变为简单的可溶性物质,供幼小器官生长。有了水分也便于有机物质迅速运送到生长的胚芽、胚根中去,加速种子发芽过程,此过程即为水稻种子浸种过程,把好浸种关,也是搞好催芽工作的重要环节[5]。稻种催芽就是控制一定的温度、水分和空气,利用人为措施,创造良好的发芽条件促使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提早发芽的一种措施。不管是早稻还是晚稻,通过催芽可以避开田间发芽时的不良气候影响,缩短出苗时间,增强抗逆能力,从而达到防止烂种、烂芽,提高秧苗整齐度和成秧率,节省种子的目的[6]。同时,由于催芽播种后起出苗快,有利于控制秧田杂草。所以水稻种子一般均要催芽播种。一般要求催芽的水稻种子发芽率达到95%以上,芽谷的根芽要整齐一致、幼芽粗壮,根芽比例适当(芽相当于半粒谷长,根相当于一粒谷长),颜色鲜白[7]。水稻浸种催芽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浸种催芽过程中温度和湿度的控制,如果在水稻浸种催芽过程中没有控制好稻种的温湿度将会出现稻种的烧种、烂种,使种子催芽成活率低,甚至全部废弃,农民会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浸种催芽过程是水稻生产过程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如何创造一个有利于水稻催芽的环境,符合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8]。水稻浸种催芽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在国外,在人们对水稻种子的研究过程中。人们也慢慢开展对水稻浸种催芽的研究。1986年,Gununerson在他的论文提出,温度是影响浸种催芽效果的主要因素,温度不仅影响浸种催芽的速度,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催芽的能力[9]。Bewley和Black于1994年提出浸种催芽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它受很多环境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水、光和其他的因素,提出光在某些种子催芽过程中也起到一定作用,但是它必须伴随着温度和湿度的共同作用;另外CO2在催芽过程中也扮演一个很重要的角色[10]。我国目前水稻浸种催芽研究主要是针对水稻浸种和催芽过程中对于温度和湿度的控制。我国目前所应用的水稻浸种的方法很多,可在缸内或者桶内装水浸种,种子量多时,可装草袋,放入河中或池塘浸种。浸种过程中,每天要轻微淘洗,并换水三次,即:早上-中午-晚上。水稻催芽的方法很多,主要有蒸汽催芽、催芽机催芽、火炕催芽、电热毯催芽、大堆催芽、简易塑料棚催芽等等。用这些传统的方法催芽,因对环境条件难以控制,使种子发。芽缓慢,出芽参差不齐,成苗率低、烧种、烂种等问题[11],常出现的现象和原因有:(1)高温“烧芽”稻种破胸后呼吸作用增强,释放大量热量,此时如不注意及时翻堆散热或者通风散热,谷堆温度超过40℃的时间过长,种子内酶的活性遭到破坏,失去催化能力而造成“烧芽”。受害轻的芽尖黄褐枯萎,或出现畸形芽,发现早及时松动谷芽散温,还可以挽救,但种子生活力已减弱;严重的则造成芽枯死,不能做种[12]。(2) 谷种发粘是由于催芽时水分多(伤水),温度不够,催芽时间拉得过长,种子内可溶性有机物质外渗引起的[13]。(30酒精中毒是由于种子温度过高,透气不好,种子被迫进行无氧呼吸,形成的酒精中毒。(4)根过长,带黄色是水分不够,温度较高所造成。采用这些传统的水稻催芽方法,即使在每次的水稻浸种催芽过程中控制好环境温湿度,但依然结果并不理想,催芽种子数量还是不高,而近几年来,在北方,水稻的生产慢慢变为规模化生产,生产面积不断加大,且单次批量需要的水稻秧苗数量也急剧上升,所以传统的水稻催芽方法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大规模水稻种植生产的需要,本课题所研究的水稻催芽方法是和温室控制系统相结合的一种新方法,它将使水稻催芽的全部过程发生在温室里,既能提高水稻种子催芽的产量,又能提高催芽的质量。下面部分将主要介绍目前国内外温室控制系统的研究情况[14]。

水稻方面的论文题目

XX食品卫生检测分析首先回顾食品卫生检测国际标准概况,然后自己检测的目的和选择方法的背景介绍。然后直奔主题。最后讨论时说明本方法的解决的问题,同时提出还有那些方法可以进一步需要注意改进,为后续开展工作埋下伏笔。

食品检验存在问题、原因及对策探析

无论从种植面积还是产量上来讲,水稻都是我国的第1大粮食作物。下面是我整理的水稻栽培技术论文范文,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水稻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摘 要: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水稻产量与我国粮食安全有紧密联系。提高水稻产量,特别是单产,对于稳定粮食总量有直接作用。水稻栽培技术与产量、品质关系甚密,本文培肥地力,浸种、催芽,适时播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合理灌溉,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7个方面,综合论述了水稻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旨在为提高我国水稻的产量、品质提高可靠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水稻;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无论从种植面积还是产量上来讲,水稻都是我国的第1大粮食作物。我国有大约2/3的人口是以稻米作为主食。在我国淮河以南的南方地区是我国水稻主产区,水稻种植面积、产量分别达到了和。然而,近年来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南方沿海城市和一些大城市城郊的稻田被占用,导致水稻总产量减少。

1 新世纪水稻栽培发展的目标

进入21世纪,水稻栽培技术的发展方向已经由单一的追求高产,发展成为追求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这一综合目标。面对新目标,水稻栽培种植技术必须要有新发展[1]。控制人口、节约用地,只能暂时缓解稻米现阶段的供需矛盾,要从根本上解决粮食安全还得不断提高稻米的单产。提高稻米单位面积的产量、增加稻米总产量才是解决我国稻米问题的根本出路。因此,探求水稻高产优质的栽培技术,势必成为我国水稻栽培发展的重要方向。笔者在阅读大量文献资料基础上,就水稻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论证。

2 水稻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培肥地力

土壤地力是决定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高地力的稻田通常能获得高产。培肥地力的主流方法是通过采用稻麦秸秆还田和施用有机肥。通常的做法是在秋冬季用秸秆还田、春季施用有机肥、插秧前施用化肥的三段连续培肥法[2]。

对于育秧的秧田通常需要施用厩肥、饼肥、绿肥和人粪尿等作为底肥。值得注意的是,有机肥必须要经过充分腐熟后无害化后方可施用,否则会对秧田带来较大的危害。为了加快秧苗的早期生长,施用适量的硫酸铵、尿素和磷胺、过磷酸钙等肥料,是十分有效的措施。

科学浸种、催芽

通常,在浸种催芽前需要将种子置于太阳下晒1~2d。为了能去掉瘪种、黑粉病的种子,应将晾晒后的种子置于盐水中。然后,用稀释1000倍的50%多菌灵浸种1~2d对种子进行消毒、杀菌。在催芽前10d左右应将种子捞起、晾干,避免消毒液对种子正常发芽造成影响。

水稻种子适宜的发芽温度在27~38℃。值得注意的是,早稻催芽通常在气温很低的春季,因此采用必要的保温措施是非常重要的。种子破胸阶段的温度以不超过35℃为宜,催芽温度控制在25~28℃较好。在催芽的过程中,应掌握好“高温破胸、适温催根”的准则。

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合理调节播期,将水稻灌浆期调节和光、温、水、肥等条件吻合,是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手段[3]。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构建合理的群体结构,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条件,对于增加水稻产量是十分必要的。通常水稻种植的株行距控制在13cm×26cm,每穴3~5基本苗,每667m2的基本苗以6万~8万株为宜。此外,插秧的深浅应基本一致,栽插深度以2~较为合适,应做到穴正而行直、不丢穴、不漂秧[4]。

科学施肥

科学施肥应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减少因施肥过多而带来的环境污染,避免因施肥不足导致减产的情况。调整肥料的结构和施用量,应遵循稳定前期用肥量,适当控减后期用肥量的总则。穗肥应以抽穗开花期追肥为主,施肥一定要准施、不可迟施,以防止出现贪青晚熟的不良现象[5]。通常来讲,优质稻品种的双季稻施肥量每667m2每季施用纯氮量应在10kg左右。基肥和追肥比例控制在为5:5或6:4,基肥的肥料种类应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除了保证充足的氮素供应外,还需要配合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配合施用一定数量的磷钾肥,特别是钾肥对于提高稻米品质作用甚佳。

合理灌溉

灌溉对稻米产量和品质有很大影响,合理灌溉是保证稻米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措施。管水应遵循“薄水插秧、大水活苗、浅水分蘖、够苗晾田”的总原则。如果稻田水分不足,对稻草的千粒重有显著影响,从而造成减产的局面。此外,稻田水分不足还能降低蛋白质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从而严重影响稻米品质[8]。

病虫害防治

为了确保大米的优质无公害化,在病虫防治上应特别注意农药带来的污染。首先,应做好病虫害的及时观察,做到“有病及早治”。防治手段应以生物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应选用高效、低毒的农药,并严格控制农药的施用量。如9月中旬防治稻飞虱、卷叶螟等,应避免使用有机磷类的高毒高残留类农药,并且应保证最后一次用药时间距离收获期至少要大于35d[6]。

适时收获

收获时间对稻米的产量和品质有重要影响。收获过早,籽粒充实不足、产量下降;收获过迟,稻米的透明度下降、垩白增加,稻米品质下降。收获期的确定有的以稻谷含水量来定,有的以穗后天数来定。对于浙江省的实际情况,以稻谷含水量在22%~25%时收获为宜,早稻以齐穗后25~30d,中稻为30~35d,晚稻为45d左右收获的产量和品质较好。

3 发展展望

科学的栽培技术,是获得高产、优质稻米的必要保证。在2013年的工作中,应继续加强栽培技术的更新;应注重对现有的栽培技术进行推广,而不是仅仅的停留在文章中、技术规程文件上。研究新的栽培技术和推广,对于保证粮食安全同等重要。

参考文献

[1] 凌启鸿,张洪程,丁艳锋,等.水稻高产技术的新发展—精确定量栽培[J].中国稻米,2005(1):3-7.

[2] 陈晓燕,陈利,段坤.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7(15):117-117.

[3] 雷武逵.优质稻保优增效高产综合栽培技术[J].西南农业学报,2008,21(4):942-945.

[4] 张宏.江淮中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3):271-272.

[5] 周日明.浅析施肥对水稻优质栽培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02(1):68-70.

[6] 张栩,薛应征,王书玉,等.河南省沿黄水稻优质高产无公害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4(9):15-16.

作者简介:祝平(1977-),男,浙江海宁人,助理农艺师。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水稻栽培技术论文范文

关于粮食安全的论文题目有:行稳致远走好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粮食,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是国之根本、民之命脉;粮食安全,事关国家长治久安,是“国之基石”“国之大者”。各级党员干部要时刻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从“国之大者”的政治角度深刻领会“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重要意义,切实扛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使命担当。粮食安全论文篇二攥紧中国种子保障粮食安全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4月10日下午, 国家领导在海南省三亚市崖州湾种子实验室考察调研时强调,种子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我们要充分认识攥紧中国种子的重要意义,坚决扛起保障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多渠道发力攥紧中国种子。粮食安全论文篇三紧抓粮食安全这个“国之大者”4月1日出版的第7期《求是》杂志发表重要文章《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文中指出,”地方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我们要扛起粮食安全责任,紧抓粮食安全这个”国之大者”,在解决好”谁来种地”"种在哪里” "怎么种地” 三个问题上下功夫,切实保障好粮食安全。粮食安全论文篇四万里遍春耕保粮食安全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雨水已过,春风渐暖,各地春耕工作有序展开。2月22日,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指出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要保障粮食安全,需坚持党的领导,增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引领作用,不断加强农业科技领域的创新突破,继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有效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了自己手中。粮食安全论文篇五稳住农业基本盘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民以食为天,国无农不稳,民无粮不安。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_以来, 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提出了诸如“切实减少世界粮食损耗””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 的”粮言粮语”,各方面政策多管齐下,进一步了夯实粮食安全基础。在_即将召开之际, 我们更要下大力气,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粮食安全论文篇六紧紧抓住粮食安全“四条线”_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文件提出,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五谷者, 万民之命,国之重宝”,粮食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确保粮食及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是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必须牢牢抓住“四条线”,让”粮袋子”量足价稳,“中国饭碗” 端得更牢。粮食安全论文篇七增减双措并举保障粮食安全国家领导在向国际粮食减损大会的贺信中指出,粮食安全是事关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减少粮食损耗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粮食安全面临挑战,世界各国应该加快行动,切实减少世界粮食损耗。应对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保障粮食安全,我们要增减双措并举,做到“开源节流”,“开”增产“之源”, “节”减损.”之流”粮食安全论文篇九强化“三个维度”筑牢国家粮食安全防线在给安徽省太和县的种粮大户徐淙祥的回信中指出,这些年,党中央出台了- -系列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举措,就是要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是要让种粮农民有钱挣、得实惠,日子越过越好。希望种粮大户发挥规模经营优势,积极应用现代农业科技,带动广大小农户多种粮、种好粮,- -起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粮食安全论文篇十牢守粮食安全底线端牢“中国饭碗”仓实,天下安,粮食安全既是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也是实施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广大党员干部要切实认识到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扛起粮食安全责任,守牢粮食安全底线。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